CN101275201A - 一种取向电工钢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取向电工钢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75201A CN101275201A CNA2007100385273A CN200710038527A CN101275201A CN 101275201 A CN101275201 A CN 101275201A CN A2007100385273 A CNA2007100385273 A CN A2007100385273A CN 200710038527 A CN200710038527 A CN 200710038527A CN 101275201 A CN101275201 A CN 1012752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nealing
- oriented electrical
- steel
- manufacture method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Steel Electrode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取向电工钢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取向电工钢的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 0.01~0.04,Si 1.0~1.8,Mn 0.15~0.20,S≤0.005,P≤0.02,Al≤0.006,N≤0.006,Cu 0.8~1.2,Ti≤0.005,其余为不可避免的杂质和Fe。制造该取向电工钢的方法为:冶炼浇铸成钢坯;热轧,钢坯在炉内的加热温度为1000~1200℃;冷轧;中间退火;二次再结晶退火,对轧到成品厚度的钢板进行连续式二次再结晶退火,退火温度为800℃~900℃,退火时间为40~60min;绝缘涂层及烘干。本方法实现了固溶温度低于1200℃的板坯低温加热技术和连续式二次再结晶退火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轧取向电工钢板制造工艺,特别属于以固溶温度低于1200℃的板坯低温加热技术,以及连续式二次再结晶退火技术实现的取向电工钢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取向电工钢的基本化学成分为:C0.01~0.10%,Si2.5~4.5%,Mn0.03~0.1%,S0.012~0.050%,Als0.01~0.05%,N0.003~0.012%,有的成分体系还含有Cu、Mo、Sb、Cr、B、Bi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余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现有技术生产取向电工钢一般采用板坯高温加热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用转炉(或电炉)炼钢,进行二次精炼及合金化,连铸成板坯,板坯在专用高温加热炉内加热到1400℃左右的温度,并进行30分钟以上的保温,使有利夹杂物充分固溶,以便在随后的热轧过程中在电工钢基体内析出细小、弥散的第二相质点,即抑制剂;热轧板常化(或不常化)后,进行酸洗,除去表面氧化铁皮;用一次冷轧或包括中间退火的两次以上冷轧法轧到成品厚度,进行脱碳退火和涂布以MgO为主要成分的退火隔离剂,把钢板中的C脱到不影响成品磁性的程度(一般应在30ppm以下);高温退火过程中,钢板发生二次再结晶、Mg2SiO4底层形成及净化(除去钢中的S、N等对磁性有害的元素)等物理化学变化,获得取向度高、铁损低的取向电工钢;最后,经过涂布绝缘涂层和拉伸退火,得到商业应用形态的取向电工钢产品。
该方法具有以下缺点:
(1)抑制剂从炼钢开始就形成,并在其后的各工序都发挥作用,必须对它进行控制与调整;
(2)板坯内的柱状晶发达,晶界氧化,导致边裂严重,后工序生产性差;
(3)必须使用专用的高温加热炉对板坯高温加热,加热温度高达1400℃,为传统加热炉的温度极限,轧线温降的控制也达到了现有热轧技术的极限。同时,由于高温加热,板坯表面融渣严重,对加热炉必须频繁修补,导致炉子的作业率低下,维护费用高;
(4)板坯的厚度一般为200~250mm,为了加热均匀,必须长时间加热,所以能耗较高,进而导致热轧卷的边裂大,致使冷轧工序生产困难,成材率低,成本高。
(5)必须进行长时间(约150小时)的高温罩式退火,退火时材料成卷状,钢卷内外受热不均匀,且钢卷长时间加热产生严重的蠕变,形成所谓的“大象脚”,进而导致钢卷表面质量及板形差,性能不均匀等缺陷,严重影响产品的成材率。
由于传统的高温板坯加热工艺存在固有的缺陷,为了改进工艺,在生产实践和研究工作中,人们逐渐探索出一些改进传统工艺的新生产方法,现简述如下:
(1)中温取向电工钢生产方法
俄罗斯的新利佩茨克冶金厂、VIZ等厂采用中温取向电工钢生产技术,板坯加热温度1250~1300℃,化学成分中含较高的Cu(0.4~0.7%),以AlN和Cu为抑制剂。该方法的抑制剂与高温法类似,也是一种先天性的抑制剂。但可以完全避免高温加热带来的边裂问题,缺点是只能生产一般取向电工钢,不能生产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产品的板形和底层质量也较差。
(2)不含抑制剂成分的制造方法
使材料高度纯化,将Se、S、N、O的含量分别减少至30ppm,从而排除了Se、S、N、O等偏析带来的影响,使高能晶界与其他晶界在移动速度方面差别明显化,且晶界移动速度随材料高度纯化而加大。
下面对以上提到的两种方法进行详细比较。
中温取向电工钢生产方法采用以AlN为主、Cu的化合物为辅的抑制工艺方案,板坯加热温度为1250~1300℃,采用两次冷轧,一次冷轧后脱碳退火,二次冷轧后涂MgO、进行高温退火,涂绝缘涂层。与传统工艺相比,该工艺有如下特点:
(a)在成分上采用较高的Cu(约0.5%),容易形成γ相,有助于降低AlN的固溶温度;另外,Cu形成平衡态固溶温度为1200~1250℃的CuxS(MnS为1315~1320℃)使板坯加热温度降低,约1250~1300℃。同时采用与之相应的低的板坯进精轧机温度(<1050℃),以取得细小、弥散的AlN和Cu化物,热轧板不进行常化处理。对于低S的成分(<0.01%,新利佩茨克),形成含Cu的弥散相(Cu2Si和CuMnO4),起辅助抑制剂的作用。
(b)仍然采用二次冷轧法工艺,在中间厚度脱碳退火,而在第二次冷轧不经再结晶退火、直接进行涂MgO的高温退火。这种工艺是对Armco工艺的简化,有利于降低成本。
(c)采用较厚板坯(250mm),板坯增厚,减少了烧损,提高热轧加热炉生产率。
对于上述第二种方法,在专利CN02131893和专利CN99125153.9中分别进行了详细介绍。专利CN02131893发现,使用不含抑制剂成分的原材料制造取向电工钢的情况下,通过在残留0.005~0.025%C的状态下实现最终退火(二次再结晶退火),提高磁感强度。脱碳退火后,在非氧化性或低氧化性气氛中进行高温连续退火或高温箱式退火,可大幅提高磁性;另外,在上述二次再结晶退火过程中,通过向后半的高温区域中导入氢气,可同时实现脱碳退火。
专利CN99125153.9提供了一种不使用抑制剂和表面能的作用,而使原材料高度纯化,特别是将Se、S、N、O的含量分别减少至30ppm,按照特定条件使再结晶后高斯织构高度发达的取向电工钢制造方法。存在于钢板中的Al、Se等元素容易在晶界,特别是结构杂乱的高能量晶界偏析。对于(Al,Si)N、(Mn,Cu)xS等不能细小弥散析出的情况,Se、S、N的偏析效果比由析出物引起的取向选择机构产生更大的影响,结果可认为高能晶界与其他晶界在移动速度方面没有什么差别。
如果使原材料高度纯化,从而排除了Se、S、N、O等的影响,使高能晶界与其他晶界在移动速度方面差别明显化,且晶界移动速度随材料高度纯化而加大,因此可认为即使在无抑制剂成分的高纯度成分体系中,也可以在再结晶结束的晶粒成长过程中使高斯晶粒优先成长。
为便于比较,上述取向钢技术的化学成分范围列于下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取向电工钢及其制造方法,解决高温板坯加热技术的固有缺陷,在取向电工钢的制造工艺方面实现固溶温度低于1200℃的板坯低温加热技术和连续式二次再结晶退火技术,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取向电工钢,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 0.01~0.04,Si 1.0~1.8,Mn 0.15~0.20,S≤0.005,P≤0.02,Al≤0.006,N≤0.006,Cu 0.8~1.2,Ti≤0.005,其余为不可避免的杂质和Fe。
该电工钢化学成份中主要元素的作用如下:
a)碳
碳是扩大γ相区元素,其主要作用是在热轧过程中,使钢中含有一定量的γ相,通过 相变细化组织,并使之沿板厚方向呈现出特定的组织梯度,即板中心晶粒组织细小;板表面附近晶粒粗大,易于使二次再结晶完善。但C含量过高,脱碳退火过程变得困难,因此设定C0.01~0.04(重量百分比)。
b)硅
含量在Si1.0~1.8(重量百分比),硅显著提高电阻率,减少涡流损耗,降低铁损。但如果Si含量过高,回复和再结晶温度提高,使析出的抑制剂粗大,抑制力降低,二次再结晶困难。优选的,设定Si含量在1.0~1.8(重量百分比)之间,可降低铁损、同时保证可制造性。
c)锰
主要作用是使初次再结晶晶粒细小均匀,促进二次再结晶发展。含量在0.15~0.20(重量百分比)。
d)硫
含量≤0.005(重量百分比),硫主要与Mn、Cu一起形成(Mn,Cu)xS。S含量过低,冶炼困难;S含量过高,将影响Cu的析出形态,另外,二次再结晶退火时需要漫长的高温净化时间。优选的,设定S的含量≤0.003。
e)酸溶铝(Alsol.)和氮(N):在钢中含有适量的Alsol.和N对稳定磁性很必要,即[%Alsol.]=0.001~0.006,[%N]=0.0015~0.0055时,板坯加热温度降低,磁性稳定。优选的,设定Alsol.≤0.0045%以及N含量在0.0015~0.0040(重量百分比)之间。
f)铜
含量在0.8~1.2(重量百分比),加Cu可以增加γ相含量,可适当降低C含量,提高热轧板及初次再结晶退火后的{110}<001>位向晶粒,减少{100}<001>位向晶粒,促进二次再结晶;Cu除与S析出(Cu,Mn)xS或CuxS粒子外,还大量弥散析出ε-Cu相。ε-Cu相在晶界上的稳定性可使一次再结晶生长受到限制,起到了抑制的作用,提高成品磁性。Cu含量过低,ε-Cu相析出少,抑制效果不明显;但含量超过2%将降低钢的电阻率,影响铁损,因此本发明中将Cu含量控制在0.8~1.2(重量百分比)之间。优选设定Cu含量在0.9~1.0%之间。
g)钛
Ti及Nb、V等细化晶粒元素由于会形成稳定的碳、氮化物,难以在后步工艺中去除而影响成品的磁性能;因此其含量应该限制在0.005%以下,Ti的优选范围为Ti≤0.002%。
本发明制造上述取向电工钢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冶炼浇铸成钢坯;
2)热轧,钢坯在炉内的加热温度为1000~1200℃;
3)冷轧;
4)中间退火;
5)二次再结晶退火
对轧到成品厚度的钢板进行连续式二次再结晶退火:退火温度为800℃~900℃,退火时间为40~60min;
6)绝缘涂层及烘干。
所述步骤2)中加热后保温1~2h,小于1200℃开轧,800℃以上的温度终轧,轧成2.0~2.5mm厚度的热轧板,轧后层流冷却或空冷,600℃以下温度卷取。
所述步骤3)中热轧板不进行常化而直接冷轧,用带中间退火的二次以上冷轧法轧到成品板厚度,最终压下率在55~65%。
所述步骤4)中以20~30℃/sec的速度升温,在600~700℃下保温至少5min,保护气中H2为5~10%,其余为N2,露点为40~50℃,以大于5℃/sec的速度冷却。
所述步骤5)中保护气中H2为70~80%,其余为N2,露点为30~40℃,以小于3℃/sec的速度冷却。
所述步骤6)中涂液按以下配方配制:300ml Mg(H2PO4)2、290ml胶体SiO2、22.5g CrO3、3.40g粉末SiO2、130ml H2O,进行绝缘涂层并在750℃下烘烤、干燥。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由于采用连续式二次再结晶退火,极大地简化了取向电工钢的制造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2.第二次冷轧后采用直接进行连续式二次再结晶退火的方式,可获得位向准确的GOSS晶核,获得较高的磁感。
3.采用绝缘涂层而不采用玻璃膜底层的方式,提高了加工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用500kg真空炉炼钢,浇铸形成钢坯的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将上述钢坯加热至1200℃、保温1小时进行热轧,终轧温度为850~870℃,轧后层流冷却,500~520℃卷取,形成厚度2.5mm的带钢。上述带钢经酸洗后冷轧到0.76mm,进行中间退火:以20℃/sec.的速度升温,700℃×5min.,5%H2+95%N2,D.P=40℃,以大于5℃/sec.的速度冷却。将钢带冷轧至0.30mm厚度,直接进行连续式二次再结晶退火:850℃×60min,75%H2+25%N2,D.P=40℃,以小于3℃/sec.的速度冷却。此后进行涂绝缘层,测量铁损值P17/50和磁感强度值B8,测量结果也列于表1。
表1化学成分及相应的磁性值
编号 | C(%) | Si(%) | Mn(%) | S(%) | P(%) | Cu(%) | Alsol.(%) | N(%) | Ti(%) | P17/50(W/kg) | B8(T) |
1 | 0.03 | 1.15 | 0.20 | 0.004 | 0.020 | 0.80 | 0.0030 | 0.0030 | 0.002 | 1.35 | 1.860 |
2 | 0.04 | 1.00 | 0.16 | 0.002 | 0.015 | 1.20 | 0.0050 | 0.0025 | 0.003 | 1.32 | 1.865 |
3 | 0.02 | 1.35 | 0.15 | 0.005 | 0.020 | 1.00 | 0.0040 | 0.0015 | 0.001 | 1.31 | 1.878 |
4 | 0.01 | 1.20 | 0.20 | 0.003 | 0.015 | 0.90 | 0.0060 | 0.0020 | 0.005 | 1.33 | 1.865 |
5 | 0.02 | 1.80 | 0.17 | 0.004 | 0.020 | 1.15 | 0.0030 | 0.0030 | 0.004 | 1.30 | 1.870 |
P17/50为铁损值;B8为磁感值
实施例2:
用500kg真空炉炼钢,采用表1中3的化学成分浇铸形成钢坯,将钢坯加热至1170℃、保温1.5h进行热轧,终轧温度为870℃,厚度2.5mm,轧后层流冷却,500℃卷取。带钢经酸洗后冷轧到0.76mm,进行中间退火:以20℃/sec.的速度升温,700℃×5min.,5%H2+95%N2,D.P=40℃,以6℃/sec.的速度冷却。将带钢冷轧至0.30mm厚度,直接进行不同条件下的连续式二次再结晶退火,此后进行涂绝缘层,测量磁性能。连续式二次再结晶退火条件及磁性能测量结果比较列于表2。
表2实验钢连续式二次再结晶退火条件与磁性能
实施例3:
用500kg真空炉炼钢,采用表1中的2、3化学成分和表3所示的热轧条件。带钢一次冷轧到0.76mm,中间退火条件如表4,进行直接进行连续式二次再结晶退火:850℃×60min,75%H2+25%N2,D.P=40℃,以3℃/sec.的速度冷却。此后进行涂绝缘层,测量磁性能。交叉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3实验钢热轧条件 单位℃
加热温度 | 终轧温度 | 卷取温度 | 厚度(mm) | |
G | 1000 | 900 | 500 | 2.0 |
H | 1200 | 850 | 520 | 2.5 |
表4实验钢中间退火条件
升温速度℃/s | 加热温度℃ | 加热时间min | 气氛 露点℃ | |
I | 20 | 600 | 4 | 5%H2+95%N2 40 |
J | 30 | 700 | 5 | 5%H2+95%N2 50 |
表5实验结果
B8(T) | P17/50(W/kg) | |
2GI | 1.861 | 1.38 |
2GJ | 1.862 | 1.38 |
3HI | 1.853 | 1.46 |
3HJ | 1.855 | 1.41 |
3EH | 1.850 | 1.48 |
Claims (8)
1. 一种取向电工钢,其特征在于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
C 0.01~0.04,Si 1.0~1.8,Mn 0.15~0.20,S≤0.005,P≤0.02,Al≤0.006,N≤0.006,Cu 0.8~1.2,Ti≤0.005,其余为不可避免的杂质和Fe。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向电工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冶炼浇铸成钢坯;
2)热轧;
3)冷轧;
4)中间退火;
5)二次再结晶退火;
6)绝缘涂层及烘干。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向电工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钢坯在炉内的加热到1000~1200℃。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向电工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加热后保温1~2h,小于1200℃开轧,800℃以上的温度终轧,轧成2.0~2.5mm厚度的热轧板,轧后层流冷却或空冷,600℃以下温度卷取。
5.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取向电工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热轧板不进行常化而直接冷轧,用带中间退火的二次以上冷轧法轧到成品板厚度,最终压下率在55~65%。
6.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取向电工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以20~30℃/sec的速度升温,在600~700℃下保温至少5min,保护气中H2为5~10%,其余为N2,露点为40~50℃,以大于5℃/sec的速度冷却。
7.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取向电工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对轧到成品厚度的钢板进行连续式二次再结晶退火:退火温度为800℃~900℃,退火时间为40~60min。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向电工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保护气中H2为70~80%,其余为N2,露点为30~40℃,以小于3℃/sec的速度冷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0385273A CN101275201B (zh) | 2007-03-27 | 2007-03-27 | 一种取向电工钢及其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0385273A CN101275201B (zh) | 2007-03-27 | 2007-03-27 | 一种取向电工钢及其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75201A true CN101275201A (zh) | 2008-10-01 |
CN101275201B CN101275201B (zh) | 2010-08-11 |
Family
ID=39995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0385273A Active CN101275201B (zh) | 2007-03-27 | 2007-03-27 | 一种取向电工钢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275201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31420A (zh) * | 2011-09-30 | 2013-04-10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磁性能优良的取向硅钢生产方法 |
CN104726667A (zh) * | 2013-12-23 | 2015-06-24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薄板坯连铸连轧低温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 |
CN106282905A (zh) * | 2016-09-12 | 2017-01-04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取向电工钢氧含量稳定性的系统及方法 |
CN108193037A (zh) * | 2018-01-12 | 2018-06-22 |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取向硅钢热轧边裂工艺 |
CN113430452A (zh) * | 2021-05-26 | 2021-09-24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表面质量优良的水轮发电机转子磁轭用钢及生产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90649B (zh) * | 2014-06-05 | 2016-04-13 |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灭火器用冷轧钢带生产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26492C (zh) * | 2003-10-06 | 2009-08-12 |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高强度电磁钢板及其加工部件和它们的制造方法 |
-
2007
- 2007-03-27 CN CN2007100385273A patent/CN101275201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31420A (zh) * | 2011-09-30 | 2013-04-10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磁性能优良的取向硅钢生产方法 |
CN104726667A (zh) * | 2013-12-23 | 2015-06-24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薄板坯连铸连轧低温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 |
CN104726667B (zh) * | 2013-12-23 | 2017-04-26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薄板坯连铸连轧低温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 |
CN106282905A (zh) * | 2016-09-12 | 2017-01-04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取向电工钢氧含量稳定性的系统及方法 |
CN108193037A (zh) * | 2018-01-12 | 2018-06-22 |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取向硅钢热轧边裂工艺 |
CN108193037B (zh) * | 2018-01-12 | 2019-07-26 |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取向硅钢热轧边裂工艺 |
CN113430452A (zh) * | 2021-05-26 | 2021-09-24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表面质量优良的水轮发电机转子磁轭用钢及生产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75201B (zh) | 2010-08-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81598C (zh) | 一种取向硅钢及其生产方法和装置 | |
CN102041367B (zh) | 薄带连铸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制造方法 | |
CN101353760B (zh) | 一种高磁感取向硅钢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1768697B (zh) | 用一次冷轧法生产取向硅钢的方法 | |
CN103695619B (zh) | 一种高磁感普通取向硅钢的制造方法 | |
CN101139681B (zh) | 中高牌号冷轧无取向硅钢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545072B (zh) | 一种高电磁性能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 | |
US9816152B2 (en) | Manufacture method of high-efficiency non-oriented silicon steel with excellent magnetic performance | |
CN103805918B (zh) | 一种高磁感取向硅钢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2560235B (zh) | 一种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制造方法 | |
CN104294155B (zh) | 一种超低碳取向硅钢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255274B (zh) | 一般取向硅钢由两次冷轧改为一次冷轧的生产方法 | |
CN102560048B (zh) | 一种普通取向硅钢的制备工艺 | |
CN102605267B (zh) | 一种低温加热工艺优化的高磁感取向电工钢板及生产方法 | |
CN104046760B (zh) | 一种电工钢板的生产方法 | |
CN103998629A (zh) | 具有优异加工性和磁性能的高硅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3305748A (zh) | 一种无取向电工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275201B (zh) | 一种取向电工钢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914726B (zh) | 一种低碳低硅高效无取向电工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2126110A (zh) | 一种高硅钢薄带的制造方法 | |
CN107201478A (zh) | 一种基于异径双辊薄带连铸技术的超低碳取向硅钢制备方法 | |
CN104726667A (zh) | 一种中薄板坯连铸连轧低温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 | |
CN105132808B (zh) | 一种复合元素处理的高效电机用无取向硅钢的制备方法 | |
CN103882299B (zh) | 一种高铝薄规格电工钢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4726670A (zh) | 一种短流程中薄板坯制备高磁感取向硅钢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