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0667B - 予力劈裂压浆增强型复合地基工法 - Google Patents

予力劈裂压浆增强型复合地基工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0667B
CN101260667B CN2008100240743A CN200810024074A CN101260667B CN 101260667 B CN101260667 B CN 101260667B CN 2008100240743 A CN2008100240743 A CN 2008100240743A CN 200810024074 A CN200810024074 A CN 200810024074A CN 101260667 B CN101260667 B CN 1012606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mud jacking
composit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given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240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60667A (zh
Inventor
韩选江
张三旗
孙晋川
赵翔
倪其明
王同华
高宝俭
周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Jiangsu Provinci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Jiangsu Provinci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Jiangsu Provinci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81002407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606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60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06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606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06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Abstract

予力劈裂压浆增强型复合地基工法,用于加固吹填砂质土和杂填土地基,利用钻机和套筒型高压注浆设备以实施对土体连续施加予力作用;通过事先配制的粒状混合型浆液并按照直孔或斜孔位插入注浆管进行脉状劈裂连续注浆,使之在该土体的适当部位形成割裂脉状与连珠状浆包结石体以及壁柱状浆包结石体并与原土体构成非均匀的复合地基;对于加固砂质吹填土而言,其予力度标准控制在0.78~0.92范围内;对于加固杂填土而言,其予力度标准控制在0.82~0.94范围内;利用予力度控制标准来达到增强型压浆复合地基的密实度要求。

Description

予力劈裂压浆增强型复合地基工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范畴。特别适合于加固吹填砂质土和杂填土地基。它是一种予力劈裂挤密置换型高压注浆且快速胶凝的地基土加固新工法。同时,它也是已建建筑物基础工程病理事故的处治和方便基础托换技术应用的快速高效易行的新工法。
二、背景技术
国内外的软基加固处理方法有几百种甚至上千种,对于加固处理新建扩建港口码头陆域堆场大面积吹填软土,传统处理方法多采用堆载预压和超载预压法,但那样处理周期太长,不能满足近年来快速新建或扩建深水港要求。对于常见的振冲法、强夯法和碾压法等工法,虽然可用,但效率太低,处理深度也受到限制,根本不能满足快速建造大型深水港等现代化集装箱码头的使用需求。
CN03115076.4涉及一种无填料振冲法工艺,但限于它的具体工艺过程未能全面从根本上对软基土应用予力作用原理去解决问题,处理设计和施工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撑,其处理效果及效益都受到了较多限制。
CN1743560A是一种基于完整的予力使用原理应用工法,设计施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加以牢固支撑,但对于夹泥皮及软淤层的不均匀砂质吹填土,如果不加填料置换出这些不均匀的软淤层,加固的效果就受到较多限制,处理质量的均匀性也会受到影响。
对于加固不均匀的杂填土地基,常用的碾压法、振冲法和强夯法等工法,虽然可用,但在城区内施工却受到许多限制,振动、噪音和排污等干扰环境因素影响市民正常生活,加上闹市区的场地限制,以上方法一般不便使用。
CN200310117676涉及一种大直径薄壁管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基工法,虽然静压工艺可行,但限于它的机型较重,直接进入松软杂填土处理场地往往十分困难,且费用很大,接桩中也受到较多限制。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已有方法缺点和不足之处,它是靠施加足够的能产生劈裂效应的高压作用以及凭借其足够的挤密充填注浆量来达到改善土体密实度标准的新工法。它能保证松散不均匀土质在不同深度土层中的挤密充填加固效果,并利用浆液配比调控以适应工艺特征去实现高效快速加固的显著可靠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予力劈裂压浆增强型复合地基工法,用于加固吹填砂质土和杂填土地基,利用钻机和套筒型高压注浆设备以实施对土体连续施加予力作用;通过事先配制的粒状混合型浆液并按照精心设计的直、斜孔位插入注浆管进行脉状劈裂连续注浆,使之在该土体的适当部位形成割裂脉状与连珠状浆包结石体以及壁柱状浆包结石体并与原土体构成非均匀的复合地基。将被加固土体承载后可能产生的绝大部分沉降量消除在加固处理产生的预变形中。对于加固砂质吹填土而言,其予力度标准控制在0.78~0.92范围内;对于加固杂填土而言,其予力度标准控制在0.82~0.94范围内。根据场地土质条件及加固工程需要采取直孔或斜孔布置压浆孔点形式。利用予力度控制标准来达到增强型压浆复合地基的密实度要求。对于加固砂质吹填土而言,其予力度标准可控制在0.78~0.92范围内。对于加固杂填土而言,其予力度标准可控制在0.82~0.94范围内。
一般而言,其中直孔布置在新建工程场地上;斜孔需配合直孔应用在已建工程的地基基础加固中。直孔间距一般为1.0~1.8m;孔隙比大时取区间内较小值,并呈等边三角形布置。如果是在加固桩体之间布置,则布置在矩形布桩或三角形布桩的中心点;对于斜孔布置一般可靠近基础1.0m远以小倾角(15°~40°)深入到基础下;斜孔可布置为1~2排,每排点位之间的间距一般为1.0~1.2m,排距为0.8~1.0m。均以土的孔隙比大时取小值或加固等级要求高时取小值。
套筒型高压注浆设备以实施予力劈裂压浆工艺来完成增强型复合地基加固;该套筒型高压注浆设备为φ50m的双套筒花管,里外两层花管圆周上钻有均布三排注浆孔,两管注浆孔的钻孔位置一样。当钻机完成φ73钻孔达到加固深度提起时,即更换钻头插入该高压注浆套管,同时在接近地面1.2m处另压入止浆管以防高压注浆时外溢冒浆。当要压浆时,旋转该套筒花管,使之里外两层管的注浆孔对齐,则浆液就在高压予力作用下压出注浆孔深入到周围的土层中。
按照以下的施工工艺来实施予力压浆流程:注浆孔位定点;钻机对准孔位开钻接管准备配浆;双浆液分别调配;钻孔达到深度后更换钻头为注浆设备-在钻孔地表处压下止浆管封住孔口;注浆管开始自下而上进行注浆;该钻孔注浆完成移机下一钻孔;重复以上从钻孔到压浆的步骤;压浆全部完成钻机和压浆设备撤离。
借助注浆孔口止浆管的逆止阀封口作用,施加予力作用的压力控制在0.4~2.5MPa范围,确保浆液劈裂路径深入到加固土体径向范围中以形成完整的浆包结石体。所配制压浆浆液重量配比须满足以下要求:即水泥∶水∶水玻璃=100∶40~50∶2~4。其水灰比及水玻璃掺量须视要求加固深入的路径长度和凝固时间的长短而加以选择,可通过室内试验进行确定。水玻璃的型号可选择20′Be~30′Be,参照具体施工条件及室内试验进行选定。当工程场地需要速凝加固时,往往还要掺加水泥用量的0.3~0.6%的AF型减水剂。对于加固杂填土地基,在每立方米浆液中还可掺加20~30kg细砂,以提高加固充填效果和浆包结石体的强度。
在正式全面施工之前先要制定试验方案进行试验性施工,该试验方案实施分为两大步:予力压浆配比试验,在现场完成试验性施工;试验性施工,须根据拟处理现场的土层土质条件变化特点,选择代表性场地并设计试验方案,尤其要匹配好施工工艺参数,以选择确定最佳施工方案后再付诸拟处理现场的大面积施工。
通过予力作用达到相应的压浆量才能确保劈裂压浆的增强效果。其压浆量的计算可采用以下公式:
                         Q=Vλ                          (1)
式中,Q为予力劈裂压浆的压浆量(m3);
V为注浆对象土体的体积(m3);
λ为注浆率,它表示单位土体积中注入多少注浆材料。影响λ的主要因素有被加固土体的孔隙率n、压缩指数Cc、注浆压力和压浆方式等。
对于加固砂质吹填土,劈裂压浆主要是打通挤密通道去排除土体中的自由水和封闭气体,则(1)式可变成
               Q=Vλ=V□ngf                              (2)
式中,ng是压浆可深入的有效孔隙率,也是注浆材料可置换的土体中容积;
f是施加的予力加压系数,可取1.3~1.6之间数值。它主要受注浆压力和凝胶时间的影响。
对于(2)式中的有效孔隙率ng,其大小是在土体的贮水率sw和孔隙率n之间,即n≥ng≥sw。而处于地下水位以下土体的贮水率sw等于孔隙比n与持水率(不可能排出水的容积)sr之差。
则有    sw=n-sr                                       (2-1)
即      sw+sr≥ng≥sw                                  (2-2)
对于加固杂填土,劈裂压浆主要是打通挤密通道压缩土体并填满其土中孔隙,则(1)式可变成
Figure S2008100240743D00031
式中,e0是拟加固土体注浆前的孔隙比;
p0是拟加固土体的压缩屈服荷载MPa,根据土的天然重度γ、天然含水量w和初始孔隙比e0等因素确定;
p0+Δp是设计加固的注浆压力(MPa),须保证劈裂注浆效果;
Cc是拟加固土体的压缩系数;f是加压系数,其意义和取值同于公式(2);公式的其他符号与上面公式意义相同。
本发明工艺形成两大类复合地基形式:一种是单独布孔压浆,成为单一的压浆型复合地基;另一种是复合布孔在已设计有桩位的间隙中,成为复合的压浆型复合地基,该复合地基土受到了两次挤密效应作用;另外,对于已建建筑物的基础加固,采用此工法工艺,还可形成新的加固型复合地基。这种加固型复合地基需要通过直、斜孔联合布置和超压浆量的施工工艺来实现。它可有效消除严重的不均匀沉降的病理事故。为了保证予力作用的有效施加到位,还须完善好与工法配套的施工技术措施。如压浆前的封孔措施,实施压浆时花管的旋转停留时间、上拔速度与压浆量的控制以及地基表层的褥垫层处理措施等,它们对本工法的有效实施和加固效果的增强作用都是很大的。花管的旋转停留时间1-5分钟,上拔速度0.3-1米/分。
对软弱地基的加固处理,实是对其施加予力作用,不仅是施加预应力、而是施加一种广义的能改善地基土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无论从时间上、空间上、数量上和可控或可调性方面,都可以由人们在设计时综合考虑进行优化设计,并可优化安排施工工艺及精心施工。工程技术人员主动给予地基土这种广义的影响力,将使地基土性达到最佳改良状态。
适应加固处理和改善地基土性能好坏程度需要,引入施加予力技术的予力度概念。予力复合地基的予力度λs是表示施加在地基中以改善地基土性能的影响力程度。该予力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λ s = N 0 N - - - ( 4 )
λ s = S 0 S - - - ( 5 )
式中,N0和S0分别是改良土性所给定的予力和改良土性所预先给定的位移;N和S分别为使用荷载下作用在地基上的应力和地基土体应产生的稳定位移。
实际上,地基土性的改良,其主要目标是为了减小地基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去满足承受上部荷载作用要求。因而,用土体体积变化的孔隙比公式表示予力复合地基的予力度更为直观。即
λ s = e f e - - - ( 6 )
式中,ef和e分别表示采用予力复合地基加固方法后的挤密充填孔隙比和加固前地基土在使用荷载下的稳定孔隙比。
而孔隙比的关系式: e f = V f ‾ / V s ‾ , e = V v ‾ / V s ‾ , 则按孔隙体积减小概念定义的予力度公式可以变为:
λ s = V f ‾ / V s ‾ V v ‾ / V s ‾ = V f ‾ V v ‾ - - - ( 7 )
式中,
Figure S2008100240743D00047
是在设计的予力度作用下按加固方法要达到的挤密充填孔隙体积;
Figure S2008100240743D00048
是地基土体加固前在使用荷载下对应的孔隙体积;
Figure S2008100240743D00049
是地基土体加固前在使用荷载下的土粒体积。该体积在地基加固前后是不变化的。
本发明工法中,孔隙比ef包括高压劈裂挤密的ef挤密和挤压充填置换效应的ef置换两部分,则控制的予力度λs也由两部分组成,即
Figure S2008100240743D000410
则有
Figure S2008100240743D00051
本发明方法的技术关键也正在于这两部分予力度的调控技巧。对于不变予力度λs1的施加,可以根据地基处理深度以及地基土所受恒载与活载的比例两个方面进行初选,然后在试验性施工时加以调整。具体初选时可参考表1。
表1  对于予力复合地基的予力度范围参考值
Figure S2008100240743D00052
注:(1)对于有振动荷载时,予力度应取大值。(2)对于地基出现局部性的孔、洞、穴区域时,要采用相应的充填技术措施后,再控制其予力度处理。(3)当上部结构对地基不均匀沉降有特殊要求时,其予力度控制另作专门处理。(4)表中加*项需注意结构对地基的特殊要求。
本发明基于以上技术背景,基于本发明对整个予力工法的基本理论体系;本发明是在予力作用原理基础上以完善加固处理吹填砂质土地基和杂填土地基的工艺工法为中心,并完善其技术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具体包括:
(1)整个发明的施工工艺流程;
(2)本工法施工钻机和压浆设备匹配的功率选型组合;
(3)高压劈裂压浆的浆液配比(双浆液型);
(4)高压劈裂压浆的施工工艺参数控制标准。
本发明基于上述方法配套完成了试验性方案设计,并有与本发明工法配套的技术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本发明工法的目标是这样实现的:
予力劈裂压浆增强型复合地基工法,是利用施加高压予力作用在土体中以劈开压浆深入通道,并将事先调配好的硬质浆液强行挤密充填到吹填砂质土或杂填土层中,以形成高压挤密和填充置换的浆包结石体去减小和封闭土体孔隙并增加其密实度,特别是依靠实施过程中的予力度调控手段以消除该不均匀土质的大部分后期沉降量,形成一种增强型复合地基的快速加固。
对于加固砂质吹填土而言,其予力度标准可控制在0.78~0.92范围内;对于加固杂填土地基而言,其予力度标准可控制在0.82~0.94范围内。对于沿加固土层深度范围可视具体土质条件变化特点及不均匀程度的差别而加以变化匹配,以确保其加固密实度控制的总目标。
本发明工法的技术关键是:要针对拟加固处理场地的地质条件和拟建工程的荷载条件和使用要求,设计和控制好该工法所施加的予力度标准及有效的施工工艺过程。对于实施的予力度匹配控制标准,可用处理前后土体的孔隙比指标来加以具体反映。
本发明通过选择试验场地进行试验性施工以获取确保予力施加的机械匹配功率、施工工艺控制参数和质量检测指标,进而达到处理目标所需的予力度控制标准。其中,以注浆材料的选用及配比为中心做好工法钻机和压浆设备功率的匹配是最重要的,它能调控予力作用实施效果以满足工程加固要求。其次是浆液配比,是实现快速加固的重要条件。坚持好“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选型匹配好施工机械设备,并在试验中对比选择好施工参数以及在试验性施工中优选好施工参数,凭借着充填置换与二次挤密双重作用效应,使之形成符合予力度要求及密实度标准的加固浆包结石体以满足工程使用的承载变形要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法适用于加固处理不均匀砂质吹填土及杂填土地基,虽然多次压浆充填挤密,但压浆快速,费用较低,且施工周期短,加固效果明显。对吹填土和杂填土地基的处理深度可达15m以上。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图,表明试验区压浆孔正三角形布置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图,即南京某材料仓库加层改造工程地基加固高压注浆布孔平面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1)首先进行细致的全面调查分析,掌握拟建场地和道路等建筑设施的荷载标准及设计要求,明确拟建场地的加固处理等级标准(包括设计要求达到的各项指标)。同时,熟悉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以及吹填砂质土层和杂填土层形成的技术条件与施工过程,认清土性土质特征,掌握处理深度及处理范围,制定好工艺流程及合适的予力度控制标准。
(2)本发明利用经过室内试验的浆液材料组成及配比,再匹配上大功率高压注浆机械设备,对被加固土体骨架多次使用予力技术作用,多次压浆充填挤密,并对土体孔隙水通过压浆置换进行大填料补给和二次挤密,即沿土层深度多处形成连续的连珠状或壁柱状浆包结石体,最后通过砂石填料找平碾压铺设好地表褥垫层以完善该压浆增强型复合地基。
多次压浆置换与挤密使吹填砂质土及杂填土按照设计的予力度调控标准产生预变形和预沉降。在最后通过碾压或振动碾压1~3遍以铺设厚200~500mm的地表褥垫层过程中,仍须贯彻匹配设计的予力度标准。对于最后碾压或振动碾压铺设挤密地表褥垫层时,须控制好表层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Wop,以满足碾压密实度实施的可操作性要求。
关于孔位布置和间距:高压注浆孔位布置视不同加固情况按前面的方法进行选用。该压浆孔位的间距视吹填土和杂填土的颗粒组成、加固深度、软淤夹层不均匀的土质条件、密实度要求、压浆机械功率等因素,宜通过现场试验结果择优确定。
本工法的浆液配比须根据工程加固要求进行具体设计并由室内试验结果进行选定。现场压浆施工时严格按工艺流程要求及时配制及时使用,切实保证压浆进入指定土层后快速凝固成浆包结石体以加固土体。本工法在实施过程中还应完善好与工法配套的施工技术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3)精心设计该拟建场地应用本工法的施工组织设计,尤其要制定好优选的施工工艺流程,切实做到具体场地具体分析,使工艺流程和钻孔及压浆机械进出场路线设计合理,更加切合拟建工程实际情况。
(4)认真细致设计好应用本工法的试验性施工方案,使之方案设计的针对性要强,试验分区要明确,可对比性要突出,以便选择确定大面积施工的最佳施工方案。
(5)深入探讨该拟建场地大面积加固处理应用本工法的合理施工工艺和优选的施工控制参数。
这种深入探讨对有效指导大面积的加固处理施工,以及增强处理效果和加快施工周期都起着关键性作用。通常,多选择几种试验方案作为对比选择依据。对于不同的施工场地还要作相应的适当变化,以适应不同的特征场地的实际需求,使外加予力作用更好地集中施加到被加固土体骨架上去以获取更大的加固效果。
(6)完善与本工法配套的技术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特别在加固前、试验区施工时、大面积施工中和遇见地层土质异常情况时,都离不开加强相应的技术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它对增强加固处理效果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另外,加强对注浆浆液的外溢污染的管理和环境保护措施,也是不打扰市民正常生活和有利施工人员健康的重要保证措施。它与工法的有效实施是同样重要的。
5、实例介绍
(1)扬州港某码头吹填土地基加固试验
a)工程概况
该场地上有一块3.9~5.0m厚吹填土,已吹填完成一年时间,地表面还覆盖有0.1~3.1m的素填土。再以下是砂土、粉土和粉质粘土,土层条件可参见表1。
                             表1拟建场地土层条件一览表
分层号 土层名称 层厚(m)   重度γ(kN/m<sup>3</sup>)   孔隙比e   含水量W(%)   压缩模量E<sub>s</sub>(MPa)   承载力f<sub>a</sub>(kpa)
  ①-1层   素填土   0.1~3.1   17.1   0.802   30.5   4.09   70
  ①层   吹填土   3.9~5.0   17.8   0.781   35.8   4.81   80
  ②-1层   粉砂   4.0~6.0   18.6   0.682   32.1   6.50   115
  ②层   粉土   12.5~16.0   18.4   0.680   30.1   6.70   120
  ③层   粉砂   10.2~14.4   18.8   0.664   28.2   8.11   136
  ④层   粉质粘土   未穿   18.8   0.605   25.4   10.88   150
注:地下水位的混合水位为3.40~3.80m左右,受潮汐影响有约1.0m的升降变化。
该场地作为港口码头扩建堆场,地基承载力要求达到120kpa。
b)加固试验方案
考虑到主要加固深度为4.0~8.1m,且场地组成情况较好,决定采用予力劈裂压浆增强型复合地基工法加固表层素填土及吹填土。选取30m×30m的试验区进行试验。
双浆液配比:水泥∶水∶水玻璃=100∶45~50∶3~4,即水灰比为0.45~0.50,视场地潮汐变化而改变,涨潮时取0.50,落潮时取0.45;相应水玻璃用量在涨潮时取水泥用量的4%,落潮时取水泥用量的3%。水泥选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玻璃选用2O′Be20℃型号。室内配比试验结果:初始凝胶时间为5分钟,凝固时间为8小时10分钟。
试验区压浆孔φ73mm布置为1.1m间距的等边三角形布孔。注浆深度为15m。注浆压力为0.55MPa。予力度控制标准为0.83~0.86,表层素填土薄时取小值,该素填土厚时取大值。
c)试验结果
该试验区高压劈裂注浆完成一周后进行现场载荷板试验,地表层承载力fak=122~135kpa,完全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可以付诸大面积施工。
(2)南京某材料仓库加层改造工程地基加固
南京唐山路某材料仓库为40m×15.6m的矩形平面,四层框架结构,采用400厚筏板基础,因建造在6.5m厚的杂填土地基上,其下为粉土和粉质粘土。采用了φ500的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桩距为1.5m×1.5m,桩长为12m,深入到承载力为120kpa的粉质粘土层。
该楼建成一年后使用良好,根据扩大业务能力需要,建设单位决定将该仓库加层到六层。地基承载力要求提高40%达到150kpa。经过方案比较后决定选用予力劈裂压浆增强型复合地基工法进行地基补强加固。
经过室内配比试验,其配比为水泥∶水∶水玻璃=100∶45∶4。选用425号普通硅配盐水泥,水玻璃选用30′Be20℃型号。同时考虑每平方米浆液中掺加20kg细砂,以提高浆液在杂填土中的凝固强度。
压浆孔布置在原1.5m×1.5m的搅拌桩中心,即也是1.5m×1.5m的方形布孔。钻孔φ73穿过400厚混凝土筏板,深入到12m深土层中。注浆压力为0.65MPa,予力度控制标准为0.88。该高压注浆孔平面布置图如图2所示。
该仓库大楼加层施工已竣工投入使用近一年,基础平均沉降约5mm,最大差异沉降才3mm,本工法的加固效果显著,确保了该加层改造工程的荷载使用要求。

Claims (6)

1.予力劈裂压浆增强型复合地基工法,用于加固吹填砂质土和杂填土地基,其特征是利用钻机和套筒型高压注浆设备以实施对土体连续施加予力作用,该套筒型高压注浆设备为50mm的双套筒花管,里外两层花管圆周上钻有均布三排注浆孔,两管注浆孔的钻孔位置相同;当钻机完成73mm钻孔达到加固深度提起时,即更换钻头插入该高压注浆套管,同时在接近地面1.2m处另压入止浆管以防高压注浆时外溢冒浆;当要压浆时,旋转该套筒花管,使之里外两层管的注浆孔对齐,则浆液就在高压予力作用下压出注浆孔深入到周围的土层中;通过事先配制的粒状混合型浆液并按照直孔或斜孔位插入注浆管进行脉状劈裂连续注浆,使之在该土体的适当部位形成割裂脉状与连珠状浆包结石体以及壁柱状浆包结石体并与原土体构成非均匀的复合地基;对于加固砂质吹填土而言,其予力度标准控制在0.78~0.92范围内;对于加固杂填土而言,其予力度标准控制在0.82~0.94范围内;利用予力度控制标准来达到增强型压浆复合地基的密实度要求;配制压浆浆液重量配比满足以下要求:即水泥∶水∶水玻璃=100∶40~50∶2~4;其水灰比及水玻璃掺量须视要求加固深入的路径长度和凝固时间的长短而加以选择,通过室内试验进行确定;水玻璃的型号选择20′Be~30′Be;当工程场地需要速凝加固时,掺加水泥用量的0.3~0.6%的AF型减水剂;对于加固杂填土地基,在每立方米浆液中掺加20~30kg细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予力劈裂压浆增强型复合地基工法,其特征是其中直孔布置在新建工程场地上;斜孔需配合直孔应用在已建工程的地基基础加固中;直孔间距为1.0~1.8m;孔隙比大时取区间内较小值,并呈等边三角形布置;如果是在加固桩体之间布置,则布置在矩形布桩或三角形布桩的中心点;对于斜孔布置靠近基础1.0m远以小倾角15°~40°深入到基础下;斜孔布置为1~2排,每排点位之间的间距为1.0~1.2m,排距为0.8~1.0m;均以土的孔隙比大时取小值或加固等级要求高时取小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予力劈裂压浆增强型复合地基工法,其特征是按照以下的施工步骤来实施予力压浆流程:注浆孔位定点;钻机对准孔位开钻接管准备配浆;双浆液分别调配;钻孔达到深度后更换钻头为注浆设备-在钻孔地表处压下止浆管封住孔口;注浆管开始自下而上进行注浆;该钻孔注浆完成移机下一钻孔;重复以上从钻孔到压浆的步骤;压浆全部完成钻机和压浆设备撤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予力劈裂压浆增强型复合地基工法,其特征是借助注浆孔口止浆管的逆止阀封口作用,施加予力作用的压力控制在0.4~2.5MPa范围,确保浆液劈裂路径深入到加固土体径向范围中以形成完整的浆包结石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予力劈裂压浆增强型复合地基工法,其特征是在正式全面施工之前先要制定试验方案进行试验性施工,该试验方案实施分为两大步:予力压浆配比试验,在现场完成试验性施工;试验性施工,须根据拟处理现场的土层土质条件变化特点,选择代表性场地并设计试验方案,尤其要匹配好施工工艺参数,以选择确定最佳施工方案后再付诸拟处理现场的大面积施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予力劈裂压浆增强型复合地基工法,其特征是该工艺形成两大类复合地基形式:一种是单独布孔压浆,成为单一的压浆型复合地基;另一种是复合布孔在已设计有桩位的间隙中,成为复合的压浆型复合地基,该复合地基土受到了两次挤密效应作用;另外,对于已建建筑物的基础加固,采用此工法工艺形成新的加固型复合地基,这种加固型复合地基需要通过直、斜孔联合布置和超压浆量的施工工艺来实现。
CN2008100240743A 2008-04-25 2008-04-25 予力劈裂压浆增强型复合地基工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06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240743A CN101260667B (zh) 2008-04-25 2008-04-25 予力劈裂压浆增强型复合地基工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240743A CN101260667B (zh) 2008-04-25 2008-04-25 予力劈裂压浆增强型复合地基工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0667A CN101260667A (zh) 2008-09-10
CN101260667B true CN101260667B (zh) 2010-09-22

Family

ID=39961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2407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0667B (zh) 2008-04-25 2008-04-25 予力劈裂压浆增强型复合地基工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606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6336B (zh) * 2011-02-25 2012-09-12 湖南恒盾岩土工程注浆科技有限公司 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CN104746505A (zh) * 2015-03-12 2015-07-01 新疆石油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强夯压密注浆联合处理杂填土地基方法
CN108036985B (zh) * 2017-12-27 2023-08-11 刘睿洋 一种劈裂注浆浆脉制作及渗透系数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8609966A (zh) * 2018-07-27 2018-10-02 中交天航港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土体强度的水泥土配合比
CN109487777B (zh) * 2018-11-12 2020-06-23 山西晋建加固特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压力注浆形成合抱桩加固深厚软土地基的方法
CN111622207B (zh) * 2020-06-09 2021-04-27 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诱导式注浆方法
CN112963119A (zh) * 2021-02-03 2021-06-15 山东大学 一种适用于淤泥质粉土地层的诱导劈裂注浆加固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78092A (en) * 1985-07-11 1987-02-04 Joseph Edwards A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grouting
CN1369596A (zh) * 2002-03-22 2002-09-18 长治市晋建加固防水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采用逆作法处理软弱地基的施工方法
CN1587544A (zh) * 2004-07-30 2005-03-02 于来喜 多用途可控劈裂后注浆装置及应用工艺
CN101070702A (zh) * 2007-06-14 2007-11-14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单孔复合锚固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78092A (en) * 1985-07-11 1987-02-04 Joseph Edwards A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grouting
CN1369596A (zh) * 2002-03-22 2002-09-18 长治市晋建加固防水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采用逆作法处理软弱地基的施工方法
CN1587544A (zh) * 2004-07-30 2005-03-02 于来喜 多用途可控劈裂后注浆装置及应用工艺
CN101070702A (zh) * 2007-06-14 2007-11-14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单孔复合锚固桩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白云,侯学渊.软土地基劈裂注浆加固的机理和应用.岩土工程学报13 2.1991,13(2),89-93.
白云,侯学渊.软土地基劈裂注浆加固的机理和应用.岩土工程学报13 2.1991,13(2),89-93. *
雷风.分层劈裂注浆作用机理及应用.煤炭科学技术35 5.2007,35(5),42-44.
雷风.分层劈裂注浆作用机理及应用.煤炭科学技术35 5.2007,35(5),42-44. *
韩选江.地基处理中的予力调控技术设计.基建优化26 2.2005,26(2),28-31.
韩选江.地基处理中的予力调控技术设计.基建优化26 2.2005,26(2),28-31. *
韩选江.浅谈地下工程中应用的予力技术.工业建筑32 8.2002,32(8),57-60,65.
韩选江.浅谈地下工程中应用的予力技术.工业建筑32 8.2002,32(8),57-60,6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0667A (zh) 2008-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0667B (zh) 予力劈裂压浆增强型复合地基工法
CN100507161C (zh) 混凝土长芯水泥土复合桩建筑地基处理方法
CN101634143A (zh) 含软弱粘土地层中的螺旋挤土灌注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
CN101718091B (zh) 液化土层与软土互层的地基处理方法
CN207891857U (zh) 双向螺旋挤土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复合地基
CN102400462A (zh) 地基抗震加固处理中的二次压浆小桩施工工艺
CN101591903A (zh) 长桩短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
CN103510504A (zh) 高饱和不均匀吹填土地基处理方法
CN101225660A (zh) 一种高压旋喷桩在泥炭质软土层中的成桩方法
CN102251514A (zh) 多段式变截面强夯法
CN207659986U (zh) 一种建筑物或构筑物地基加固托换墩
CN102409660A (zh) 多节扩大头散粒材料桩复合地基予力工法
CN106958176A (zh) 快速预制拼装式软基处理方法
CN101514549B (zh) 使用中形搅拌桩处理三层软弱地基的方法
CN101514550A (zh) 使用扩底搅拌桩处理双层软弱地基的方法
CN211200425U (zh) 一种碎石土高填方边坡复合支护结构
CN102102362A (zh) 一种直接加固软弱下卧土层地基的方法
CN101245593B (zh) 胁迫振冲大葫芦头挤密砂石桩工法
CN213390195U (zh) 地基结构
Cui Nondestructive controllable grouting: a novel method to correct deviation of building foundation
CN106337409A (zh) 一种利用堆载预压结合盐桩处理泥炭土地基的方法
Wehr et al. Deep vibro techniques
CN106087946A (zh) 一种碳酸盐岩大块石强夯复合换填置换地基加固方法
CN205115937U (zh) 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桩筏的路基结构
CN207017095U (zh) 一种应用高压双液注浆填充稳定煤矿塌陷区道路基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