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7344A - 移动领域tdd无线传输组网的抗干扰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领域tdd无线传输组网的抗干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7344A
CN101257344A CNA2008100603681A CN200810060368A CN101257344A CN 101257344 A CN101257344 A CN 101257344A CN A2008100603681 A CNA2008100603681 A CN A2008100603681A CN 200810060368 A CN200810060368 A CN 200810060368A CN 101257344 A CN101257344 A CN 1012573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lot
base station
interference
forbidding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603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57344B (zh
Inventor
陆仕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8100603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573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57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7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57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73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领域TDD无线传输组网的抗干扰方法。1)根据TDD无线帧结构图,二个同频基站中的其中一个基站收到另一个基站时延信号叠加后的帧结构时隙图来分析是否存在干扰时隙,叠加后的收信基站收信时隙与另一基站的发信时隙可能有部分重叠时间,如有重叠部分,则有干扰可能;2)有干扰可能时,用抗干扰储备公式计算确定是否有干扰;3)当有干扰时,则调整抗干扰储备K值,使K≥0;当调整K值不能解决干扰时,则采用通信时隙的有序排列的方法来解决干扰。本发明根据TDD组网特性全网有许多不同的频率点,而且每个频点需要多次重复应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无线网络,因此同频之间的基站就有可能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干扰源。

Description

移动领域TDD无线传输组网的抗干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尤其涉及一种移动领域TDD无线传输组网的抗干扰方法。
背景技术
TDD(时分双工)在同一频率上工作采用的是收发时隙间隔,也就是基站同时发、同时收,这样就收发隔开,不会产生干扰。在实际的应用中,TDD无线移动网络有许多不同的频率点,而且每个频点需要多次重复应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无线网络,因此同频之间的基站就有可能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干扰源。
PHS(Personal Handy Phone System)个人便携电话系统俗称小灵通,在2003年网络改造时,干扰确实很大,采用多种手段有:1、采用基站信道自动监测功能,有干扰时自动分配到其他可用的信道上,因此基站的频率点非固定的;2、小灵通基站不象移动基站一样架设,小灵通架设基站的点较低,由于建筑物阻挡,因此干扰就减少了;3、干扰在高峰时段产生,产生后基站无频率可用时自动闭塞,不产生通信信道,也就是所有的频率点都成了干扰频率;4、现在小灵通网络无线侧实际建成容量远远超过用户的使用容量,也就是根据小灵通的通信分配规律,第一部电话分配到第一个通信时隙、第二部电话分配到第二个通信时隙、第三部分配到第三个通信时隙,而干扰时隙在本发明中判断为通信时隙T3干扰CR收信控制时隙,用到干扰点的时隙概率大大降低。但没有采用现有的抗干扰手段:如智能天线、全部用120度定向天线、发信统一为垂直极化结合收信统一为水平极化。
我国3G即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帧结构时隙见图六。现有TD-SCDMA干扰解决方案是采用UpPCH(同步信道)shifting解决方案,该方案如下:TD-SCDMA系统引入了一种UpPCH shifting技术方案,以降低这种因传播距离所带来的时隙间干扰。UpPCH shifting方案接受了以上所描述的这种基站互干扰的存在,将上行信道UpPCH灵活配置在无线子帧的不同上行时隙的不同位置。这个位置可由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根据基站(NodeB)对上行时隙的干扰进行测量而确立,终端接收RNC的命令在帧的合适位置发送上行同步信道(UpPCH),以达到规避干扰的目的。具体实现:
a)修改物理层。物理层上行同步建立时UE(用户设备)发送UpPCH位置既可以和原来一样位于UpPTS,也可以位于系统指定的其他上行接入位置,具体位置由高层RRC配置。
b)修改RRC协议。增加指配的UpPCH位置信息的参数nUpPCHShift,范围可从0到127,步长为16chip。如:nUpPCHShift=22,指示UpPCH位于TS1突发第一个数据部分的末端;nUpPCHShift=76,指示UpPCH位于TS2突发第一个数据部分的末端。RRC协议利用SIB3/4中的相应的IE指示这个UpPCH位置,并在承载建立、切换指令等下行信令中添加UpPCH位置信息参数。
c)修改Iub接口(RNC与NodeB之间的接口)。在NBAP(NodeB应用协议)的公共测量初始化过程和公共传输信道重配置等过程中加入了新的IE。如,UpPCH PositionLCR,它用于指示UpPCH的起始位置,用于对UpPCH位置的测量和配置的操作。
d)上行同步建立或重建过程中UpPCH开始时间的确立。UE基于DwPCH的接收时间和nUpPCHShift参数确定UpPCH的开始时间TTX-UpPCH。
UpPCH shifting方案在TD系统原有的上行同步设计的基础上做了尽可能小的修改,通过灵活的配置上行同步信道UpPCH的位置,有效地减少了TD-SCDMA系统因时分双工的特点和传播时延的客观存在而带来的基站间上下行时隙之间的干扰问题。
UpPCH shifting方案后,有以下四种方式
方式一,压缩UpPTS中的GP时隙,不会对TS1造成任何影响,但可增加32chip的双向时延。d=(96+32)/(1.28×106)×c=30km;这种增加无须改动NodeB、UE和空口协议,目前可以提供。
方式二,闭塞整个TS1时隙,NodeB对SYNC_UL的搜索范围可以进一步扩大到TS1时隙中。此时,d=(96+128)/(1.28×106)×(3×108)=52.5km,此时,SYNC_UL的最晚到达点必须在Up-PTS起始后128chips。所以这种覆盖里程的增加需要NodeB的实现支持,而UE、空口协议保持不动,只影响TS1时隙。
方式三,闭塞整个TS1时隙,并修改UE的UpPTS提前发射时间至GP时隙前的32chip,即DwPTS的GP时隙,此时,d=256/(1.28×106)×(3×108)=60km,此时,牺牲了整个TS1时隙,并且UpPTS的发射时间需要提前。所以,这种覆盖里程的增加需要修改UE,由于压缩了DwPTS,缩小了GP时隙,UE对DwPTS会形成一定的干扰。
方式四,闭塞整个TS1时隙,把UpPTS扩大至TS1,并预留32chips的下行时隙间隔。d=(96+160+864-128)/(1.28×106)×(3×108)=232.5km
以上为现有的解决方案,只解决了UpPCH干扰。实际情况是,如果有转换点改变了通信的收发时隙,干扰就变得复杂,而且无法用上述手段解决。
因此到目前为止,组建TDD无线网络时,基站与基站之间还没有一个能够参照、计算网络自身时隙干扰程度的类似技术指标。由于每个频率点多次重复利用,因此只要利用一个频率点的技术指标,结合需要组建的网络特性进行修正,就可以得到整个网络的技术指标。根据笔者从事无线通信工作多年的经验和对TDD(时分双工)多年的研究,总结了一个理论和实际较符合的公式:抗干扰储备K=(G1-G+20lg(d/d1)-10lg(w/w1)-s/n)+X+Y+Z-B+ΔLs。该公式是本发明其中一项判断网络是否有干扰的依据。
二个同频基站相距为d,发信功率为W,天线发信增益为G,天线收信增益为G0,忽略波导传输损耗;从一个基站无线信号到另一个基站无线信号的收信电平为:G+G0+10lgW-(92.4+20lgf(GHz)+20lgd(km))
手机发信功率为W1,手机与基站的通信极限距离为d1,手机天线发信增益为G1,基站天线收信增益为G10,G10与G0等值,忽略波导传输损耗,计算出基站的收信门限电平(能够正常通信的最低电平)为:G1+G10+10lgw1-(92.4+20lgf(GHz)+20lgd1(km))
基站与手机最低通信信噪比为s/n
此时基站之间收到的电平必须比收信门限电平低s/n值(信噪比),才能没有干扰
G+G0+10lgW-(92.4+20lgf(GHz)+20lgd(km))≤G1+G10+10lgw1-(92.4+20lgf(GHz)+20lgd1(km))-s/n
G1-G+20lg(d/d1)-10lg(w/w1)-s/n≥0
以上为相同频率和能相互直射到的二个基站计算的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移动领域TDD无线传输组网的抗干扰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TDD无线帧结构图,二个同频基站中的其中一个基站收到另一个基站时延信号叠加后的帧结构时隙图来分析是否存在干扰时隙,叠加后的收信基站收信时隙与另一基站的发信时隙可能有部分重叠时间,如有重叠部分,则有干扰可能;
2)有干扰可能时,用如下抗干扰储备公式计算确定是否有干扰:
K=(G1-G+20lg(d/d1)-10lg(w/w1)-s/n)+X+Y+Z-B+ΔLs,其中G1为手机天线增益,G为基站发信天线增益,d为同频基站与基站造成干扰的距离,d1为手机与基站的最大通信距离,w为基站发信功率,w1为手机发信功率,s/n为能够正常通信的最小信噪比,Y为采用技术手段能够降低基站与基站之间收到对方直射波的电平值,B为预防时钟在合理的范围内漂移时保障无线网络无干扰预留的一个值,ΔLs为对理论Ls进行修正的值,X为直射到基站干扰可能性以360度覆盖和可能产生的覆盖度数的比值,Z为基站上行时隙数和可能干扰时隙数比值再加上由于无线侧容量大于用户数量而减少了干扰时隙发生的修正值;
K≥0表示网络无干扰;K<0表示网络有干扰;
3)当有干扰时,则调整抗干扰储备K值,使K≥0;当调整K值不能解决干扰时,则采用通信时隙的有序排列的方法来解决干扰。
所述的步骤3)当K<0时有干扰,调整抗干扰储备K≥0的方法为:
对现有PHS小灵通网络干扰区域采用增加同频基站与基站造成干扰的距离d值,具体为启用PHS基站T3、R3通信时隙,并把T3时隙内码作更改,更改的方式是把CRC码设置状态全“0”,不进行循环冗余校验;
或者对现有PHS小灵通网络干扰区域采用增加同频基站与基站造成干扰的距离d值,具体为禁用PHS基站T3、R3通信时隙,并把T3时隙内码作更改,把CRC码设置状态全“0”。
所述的步骤3)当K<0时有干扰,调整抗干扰储备K≥0的方法为:对TD-SCDMA网络基站收信信号的UpPTS时隙干扰,采用降低在干扰区域内所有基站的天线增益G值,使K≥0。
所述的步骤3)当调整K值不能解决干扰时,则采用通信时隙的有序排列的方法为:对TD-SCDMA网络基站有可能成为收信时隙的Ts2、Ts3、Ts 4、Ts5和Ts6时隙干扰,采用对“Ts2、Ts3、Ts4、Ts5和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的功能进行重新设置,并进行有序排列。
所述的对“Ts2、Ts3、Ts 4、Ts5和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的功能进行重新设置,并进行有序排列的方法为:在干扰区域内的所有基站有条件禁用“Ts2、Ts3、Ts 4、Ts5和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功能,条件为“在没有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为禁用,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Ts3、Ts4、Ts5和Ts6时隙为下行时隙;或者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为上行时隙、Ts3、Ts 4、Ts5和Ts6时隙为下行时隙,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业务时隙就无干扰了。
所述的对“Ts2、Ts3、Ts4、Ts5和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的功能进行重新设置,并进行有序排列的方法为:在干扰区域内的所有基站有条件禁用“Ts2、Ts3、Ts 4、Ts5和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功能,条件为“在没有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为禁用,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Ts3为上行时隙、Ts 4、Ts5和Ts6时隙为下行时隙,或者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Ts3、Ts4为上行时隙、Ts5、Ts6时隙为下行时隙,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业务时隙就无干扰了。
所述的对“Ts2、Ts3、Ts4、Ts5和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的功能进行重新设置,并进行有序排列的方法为:在干扰区域内的所有基站有条件禁用“Ts2、Ts3、Ts 4、Ts5和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功能,条件为“在没有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为禁用,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Ts3、Ts4、Ts5为上行时隙、Ts6时隙为下行时隙;或者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Ts3、Ts 4、Ts5和Ts6时隙全部为上行时隙,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业务时隙就无干扰了。
所述的“在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根据上行和下行业务数据流量的不同,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实行实时监控,根据监控数据发出同步调整指令,实施Ts2、Ts3、Ts4、Ts5和Ts6时隙进行上下行调整。
所述的“在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根据业务使用时段的不同,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固定时间发出同步调整指令,实施Ts2、Ts3、Ts4、Ts5和Ts6时隙进行上下行调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
移动领域TDD无线传输组网的同频基站与基站之间,根据TDD无线帧结构图,二个同频基站中的其中一个基站收到另一个基站时延信号叠加后的帧结构时隙图来分析是否存在干扰时隙,叠加后的收信基站收信时隙与另一基站的发信时隙可能有部分重叠时间,如有重叠部分,则有干扰可能;对可能干扰时隙的计算、确定干扰的大小、提出解决方法,尤其对我国目前使用的PHS小灵通、TD-SCDMA能够准确的找到时隙的干扰点,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使网络的干扰降低到理想的区间,并且可以通过计算预测、预防TDD网络组网后期的自身干扰情况,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和技术手段,让网络运行得更好更安全,真正做到与FDD(频分双工)相媲美的抗干扰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PHS小灵通网络帧结构时隙分布示意图,图中CT、CR为控制时隙的发信和收信;T、R表示发信和收信时隙;RP表示基站、PS表示小灵通。
图2为PHS基站A收到基站B发信时延后的时隙分布示意图,图中可以看到基站A受到基站B的TB3通信时隙可能的干扰用粗线框表示。也就是基站B发信时隙TB3被占用时(小灵通在和基站B通信),有可能直接干扰了基站A的CRA控制信道,结果是基站A在该频率点不可用了。
图3为PHS基站B收到基站A发信时延后的时隙分布示意图,图中可以看到基站B受到基站A的TA3通信时隙可能的干扰用粗线框表示。也就是基站A发信时隙TA3被占用时(小灵通在和基站A通信),有可能直接干扰了基站B的CRB控制信道,结果是基站B在该频率点就不可用了。
图4为PHS小灵通T3通信时隙构成示意图;
图5为全向智能天线与单个手机用户通信时,智能天线的波瓣示意图,图中Omni表示全向智能天线,M1、M2表示手机,BS1表示基站。
图6为TD-SCDMA帧结构时隙示意图,TD-SCDMA采用了时分的接入方式,公共信道P-CCPCH时隙Ts0必须用于下行、时隙Ts1必须用于上行方向外,DwPTS和UpPTS分别对应下行和上行同步时隙,GP为上下行间保护时间间隔。DWPTS时隙长75μs,UpPTS时隙长125μs,GP时隙长75μs。“Ts2-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
图7为TD-SCDMA基站A收到基站B发信时延后的时隙分布示意图,当达到以下条件时,条件1,基站A收到基站B的时延超过了96+32个chips即100μs;条件2,基站A收到基站B信号强度超过一个特定值(特定值=基站收信最低门限电平减最小信噪比>0);条件3,必需要在各自收信(上行)和发信(下行)时隙有通信发生。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时,就形成干扰。粗线框表示基站A收信UpPTS时隙收到基站B发信时延后可能产生干扰的叠加部分,图中的↑表示上行,↓表示下行。
图8为TD-SCDMA基站A收到基站B发信时延后的时隙分布示意图,当达到以下条件时,条件1,基站A收到基站B的时延超过了96+32个chips即100μs;条件2,基站A收到基站B信号强度超过一个特定值(特定值=基站收信最低门限电平减最小信噪比>0);条件3,必需要在各自收信(上行)和发信(下行)时隙有通信发生。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时,就形成干扰。粗线框表示基站A收信UpPTS、TS3时隙收到基站B发信时延后可能产生干扰的叠加部分,图中的↑表示上行,↓表示下行。
图9为TD-SCDMA基站A收到基站B发信时延后的时隙分布示意图,当达到以下条件时,条件1,基站A收到基站B的时延超过了96+32个chips即100μs;条件2,基站A收到基站B信号强度超过一个特定值(特定值=基站收信最低门限电平减最小信噪比>0);条件3,必需要在各自收信(上行)和发信(下行)时隙有通信发生。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时,就形成干扰。粗线框表示基站A收信UpPTS、TS2、TS3时隙收到基站B发信时延后可能产生干扰的叠加部分,图中的↑表示上行,↓表示下行。
图10为TD-SCDMA基站A收到基站B发信时延后的时隙分布示意图,当达到以下条件时,条件1,基站A收到基站B的时延超过了96+32个chips即100μs;条件2,基站A收到基站B信号强度超过一个特定值(特定值=基站收信最低门限电平减最小信噪比>0);条件3,必需要在各自收信(上行)和发信(下行)时隙有通信发生。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时,就形成干扰。粗线框表示基站A收信UpPTS、TS2、TS3、TS4时隙收到基站B发信时延后可能产生干扰的叠加部分,图中的↑表示上行,↓表示下行。
图11为TD-SCDMA基站A收到基站B发信时延后的时隙分布示意图,当达到以下条件时,条件1,基站A收到基站B的时延超过了96+32个chips即100μs;条件2,基站A收到基站B信号强度超过一个特定值(特定值=基站收信最低门限电平减最小信噪比>0);条件3,必需要在各自收信(上行)和发信(下行)时隙有通信发生。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时,就形成干扰。粗线框表示基站A收信UpPTS、TS2、TS3、TS4、TS5时隙收到基站B发信时延后可能产生干扰的叠加部分,图中的↑表示上行,↓表示下行。
图12为TD-SCDMA基站A收到基站B发信时延后的时隙分布示意图,当达到以下条件时,条件1,基站A收到基站B的时延没有超过96+32个chips即100μs;条件2,基站A收到基站B信号强度超过一个特定值(特定值=基站收信最低门限电平-最小信噪比>0);条件3,必需要在各自收信(上行)和发信(下行)时隙有通信发生。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时,就形成干扰,图中无干扰,图中的↑表示上行,↓表示下行。
图13为TD-SCDMA基站A收到基站B发信时延后的时隙分布示意图,当达到以下条件时,条件1,基站A收到基站B的时延没有超过96+32个chips即100μs;条件2,基站A收到基站B信号强度超过一个特定值(特定值=基站收信最低门限电平-最小信噪比>0);条件3,必需要在各自收信(上行)和发信(下行)时隙有通信发生。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时,就形成干扰。粗线框表示基站A收信TS3时隙收到基站B发信时延后可能产生干扰的叠加部分,图中的↑表示上行,↓表示下行。
图14为TD-SCDMA基站A收到基站B发信时延后的时隙分布示意图,当达到以下条件时,条件1,基站A收到基站B的时延没有超过96+32个chips即100μs;条件2,基站A收到基站B信号强度超过一个特定值(特定值=基站收信最低门限电平-最小信噪比>0);条件3,必需要在各自收信(上行)和发信(下行)时隙有通信发生。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时,就形成干扰。粗线框表示基站A收信TS2、TS3时隙收到基站B发信时延后可能产生干扰的叠加部分,图中的↑表示上行,↓表示下行。
图15为TD-SCDMA基站A收到基站B发信时延后的时隙分布示意图,当达到以下条件时,条件1,基站A收到基站B的时延没有超过96+32个chips即100μs;条件2,基站A收到基站B信号强度超过一个特定值(特定值=基站收信最低门限电平-最小信噪比>0);条件3,必需要在各自收信(上行)和发信(下行)时隙有通信发生。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时,就形成干扰。粗线框表示基站A收信TS2、TS3、TS4时隙收到基站B发信时延后可能产生干扰的叠加部分,图中的↑表示上行,↓表示下行。
图16为TD-SCDMA基站A收到基站B发信时延后的时隙分布示意图,当达到以下条件时,条件1,基站A收到基站B的时延没有超过96+32个chips即100μs;条件2,基站A收到基站B信号强度超过一个特定值(特定值=基站收信最低门限电平-最小信噪比>0);条件3,必需要在各自收信(上行)和发信(下行)时隙有通信发生。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时,就形成干扰。粗线框表示基站A收信TS2、TS3、TS4、TS5时隙收到基站B发信时延后可能产生干扰的叠加部分,图中的↑表示上行,↓表示下行。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TD-SCDMA基站A受到基站B无干扰效果图,图中的↑表示上行,↓表示下行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五、TD-SCDMA基站A受到基站B无干扰效果图,图中的↑表示上行,↓表示下行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六、TD-SCDMA基站A受到基站B无干扰效果图,图中的↑表示上行,↓表示下行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七、TD-SCDMA基站A受到基站B无干扰效果图,图中的↑表示上行,↓表示下行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八、TD-SCDMA基站A受到基站B无干扰效果图,图中的↑表示上行,↓表示下行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九、TD-SCDMA基站A受到基站B无干扰效果图,图中的↑表示上行,↓表示下行
具体实施方式
移动领域TDD无线传输组网的抗干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TDD无线帧结构图,二个同频基站中的其中一个基站收到另一个基站时延信号叠加后的帧结构时隙图来分析是否存在干扰时隙,叠加后的收信基站收信时隙与另一基站的发信时隙可能有部分重叠时间,如有重叠部分,则有干扰可能;
2)有干扰可能时,用如下抗干扰储备公式计算确定是否有干扰:
K=(G1-G+20lg(d/d1)-10lg(w/w1)-s/n)+X+Y+Z-B+ΔLs,其中G1为手机天线增益,G为基站发信天线增益,d为同频基站与基站造成干扰的距离,d1为手机与基站的最大通信距离,w为基站发信功率,w1为手机发信功率,s/n为能够正常通信的最小信噪比,Y为采用技术手段能够降低基站与基站之间收到对方直射波的电平值,B为预防时钟在合理的范围内漂移时保障无线网络无干扰预留的一个值,ΔLs为对理论Ls进行修正的值,X为直射到基站干扰可能性以360度覆盖和可能产生的覆盖度数的比值,Z为基站上行时隙数和可能干扰时隙数比值再加上由于无线侧容量大于用户数量而减少了干扰时隙发生的修正值;
K≥0表示网络无干扰;K<0表示网络有干扰;
3)当有干扰时,则调整抗干扰储备K值,使K≥0;当调整K值不能解决干扰时,则采用通信时隙的有序排列的方法来解决干扰。
所述的步骤3)当K<0时有干扰,调整抗干扰储备K≥0的方法为:
对现有PHS小灵通网络干扰区域采用增加同频基站与基站造成干扰的距离d值,具体为启用PHS基站T3、R3通信时隙,并把T3时隙内码作更改,更改的方式是把CRC码设置状态全“0”,不进行循环冗余校验;
或者对现有PHS小灵通网络干扰区域采用增加同频基站与基站造成干扰的距离d值,具体为禁用PHS基站T3、R3通信时隙,并把T3时隙内码作更改,把CRC码设置状态全“0”。
所述的步骤3)当K<0时有干扰,调整抗干扰储备K≥0的方法为:对TD-SCDMA网络基站收信信号的UpPTS时隙干扰,采用降低在干扰区域内所有基站的天线增益G值,使K≥0。
所述的步骤3)当调整K值不能解决干扰时,则采用通信时隙的有序排列的方法为:对TD-SCDMA网络基站有可能成为收信时隙的Ts2、Ts3、Ts4、Ts5和Ts6时隙干扰,采用对“Ts2、Ts3、Ts4、Ts5和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的功能进行重新设置,并进行有序排列。
所述的对“Ts2、Ts3、Ts 4、Ts5和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的功能进行重新设置,并进行有序排列的方法为:在干扰区域内的所有基站有条件禁用“Ts2、Ts3、Ts 4、Ts5和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功能,条件为“在没有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为禁用,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Ts3、Ts4、Ts5和Ts6时隙为下行时隙;或者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为上行时隙、Ts3、Ts4、Ts5和Ts6时隙为下行时隙,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业务时隙就无干扰了。
所述的对“Ts2、Ts3、Ts4、Ts5和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的功能进行重新设置,并进行有序排列的方法为:在干扰区域内的所有基站有条件禁用“Ts2、Ts3、Ts 4、Ts5和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功能,条件为“在没有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为禁用,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Ts3为上行时隙、Ts 4、Ts5和Ts6时隙为下行时隙,或者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Ts3、Ts4为上行时隙、Ts5、Ts6时隙为下行时隙,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业务时隙就无干扰了。
所述的对“Ts2、Ts3、Ts4、Ts5和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的功能进行重新设置,并进行有序排列的方法为:在干扰区域内的所有基站有条件禁用“Ts2、Ts3、Ts 4、Ts5和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功能,条件为“在没有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为禁用,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Ts3、Ts4、Ts5为上行时隙、Ts6时隙为下行时隙,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业务时隙就无干扰了;或者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Ts3、Ts4、Ts5和Ts6时隙全部为上行时隙,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业务时隙就无干扰了。
所述的“在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根据上行和下行业务数据流量的不同,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实行实时监控,根据监控数据发出同步调整指令,实施Ts2、Ts3、Ts4、Ts5和Ts6时隙进行上下行调整。
所述的“在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根据业务使用时段的不同,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固定时间发出同步调整指令,实施Ts2、Ts3、Ts4、Ts5和Ts6时隙进行上下行调整。
本发明根据推导结果G1-G+20lg(d/d1)-10lg(w/w1)-s/n≥0,该结果能够证明二个同频基站没有干扰,本文所有计算都是以同频基站、无线帧结构各个时隙为参考点。全网有许多基站和频率点,都是每个频率点作为一个层次,每个频率点有帧结构各个时隙进行通信,就需要全面考虑。考虑内容包括:能够直射到基站干扰可能性X和用户使用业务会产生干扰时隙的可能性Z;X以智能、定向天线为对象,直射到基站干扰可能性以360度覆盖和可能产生的覆盖度数的比值;Z为基站上行时隙数和可能干扰时隙数比值再加上由于无线侧容量大于用户数量而减少了干扰时隙发生的修正值;其次还要考虑到天线采用技术手段能够降低基站与基站之间收到对方直射波的电平值为Y,Y以发信统一为垂直极化结合收信统一为水平极化的天线布列为对象;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组网实际时钟不可能100%精准,基站时钟每天与GPS同步后不可能时时刻刻进行修正,时钟漂移是必然的,因此必需预留一定的dB值来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该取值设为B。在不同的区域,理论Ls计算结果与实际传输衰耗之间存在差异,对差异进行校正数值称为ΔLs。全面考虑以后,得出(G1-G+20lg(d/d1)-10lg(w/w1)-s/n)+X+Y+Z-B+ΔLs≥0
(G1-G+20lg(d/d1)-10lg(w/w1)-s/n)+X+Y+Z-B+ΔLs该数值最大值我们把它称为:“抗干扰储备,用K表示”,K≥0表示网络无干扰;K<0网络干扰存在,根据K绝对值大小采取抗干扰技术手段,改善干扰程度甚至消除干扰。K适用条件:条件1,该公式是在基站和基站之间无任何阻挡的情况下,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参数修正的理论值;条件2,在无线建网的后期,基站的密度和频率的使用率到达了极限,此时网络的无线侧容量与活动用户数量基本相等。
X参数的说明和计算:1、抗干扰手段能降低干扰电平的dB值极限(最小值);2、所谓的极限是指在无线建网的后期,基站的密度和频率的使用率都到达了极限;3、在通信的三个高峰时间段即早高峰、午高峰和晚高峰时能达到正常通信的效果数值;4、在该效果值时网络无线侧的实际容量与用户的数量达到设计极限;5、基站与基站相互能够直射和反射到并产生干扰的可能值;智能天线组网的X值,根据资料和二个假设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得到X值:图5表示全向智能天线与单个手机用户通信时,智能天线的波瓣示意图,图中Omni表示智能天线,M1、M2表示手机,BS1表示基站。
根据数据我们计算X值。全网采用120度定向智能天线组网;单个用户通信时产生的单个主瓣水平宽度15度。当满足参数X条件时,假设有3用户在和一个120度定向智能天线的基站通信,产生3主波波瓣;计算X值,X值借鉴实际折算(这种计算针对假设,校正实际与理论的差异,差异原因是多路径反射造成,根据设计院和实际使用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讯系统的效果显示,120度定向天线理论能够到达3倍的频率利用率,而实际大约为2.69倍,折算dB二者相差0.47dB),X=10lg((120×3/45×3)*(2.69/3))+10lg2.69=8.1dB。
120度定向智能天线的X值为8.1dB
Z参数,用户的业务性质可能会产生干扰时隙的可能值,包括基站上行时隙数和可能干扰时隙数比值再加上由于无线侧容量大于用户数量而减少了干扰时隙发生的修正值。对TD-SCDMA的用户的业务性质,需要用到不对称传输数据的通信会产生干扰时隙的可能值,由于各种干扰可能性存在,因此TD-SCDMA的Z参数设为0。对PHS用户3个通信时隙中T3时隙可能会产生干扰,设定在建网后期无线容量和实际用户数量基本相等,PHS的Z参数为10lg(3/1)=4.77dB。
Y参数,在现有的PHS和TD-SCDMA没有使用发信统一为垂直极化结合收信统一为水平极化的天线,Y=0。
B是公式抗干扰储备K设计预留参数,是标准制定者对所设计无线TDD网络时,因为组网实际时钟不可能100%精准,基站时钟每天与GPS同步后不可能时时刻刻进行修正,时钟漂移是必然的,因此必需预留一定的dB值来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我们把该预留dB值为B。一般预留3-6dB的数值,用来预防时钟在合理的范围内漂移时保障无线网络无干扰。
ΔLs参数说明和计算:理论传播衰耗公式Ls=92.4+20lgf(GHz)+20lgd(km),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复杂,有密集市区、市区、郊区、农村,天线挂高30、40、50、60、75、100m等,因此对理论Ls需要进行修正,修正值称为ΔLs。以市区为假设条件计算TD-SCDMA网络在30km以外,10%基站通过直射和反射的路径大于30km造成干扰,比值为1/0.1=10;ΔLs=10lg10=10dB
d、d1值:由于在实际环境中,无线电波在反射过程中,造成能量衰耗和散射,到达接收基站的接收电平没有直射波强,而且移动通信的基站架设比较高,因此d值选用基站与基站之间的直射距离;根据TDD无线传输组网特点,我们可以用收发时间间隔t来计算d=0.3t,d的单位为km,t的单位为μs;当二个同频基站收发时隙一样时,只有基站之间的距离超出传播所需TDD时间间隔的距离,此时才会造成干扰;当二个基站的收发时隙不一样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需要重新计算时隙变化后的d值,一般采用频率重复利用半经为参考值。d1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通信距离的最大值,也就是手机的覆盖范围,可以根据模型来计算得到,也可以实际测得。
(w/w1)的比值,该值对K的大小有直接影响,组建TDD网络时,必需规划好二者之间的合理性,其中w为基站的发信功率,w1为手机的发信功率。
PHS小灵通根据图2、图3来分析确实存在干扰时隙可能。
计算RCR STD-28原始标准网络抗干扰储备K
RCR STD-28(日本无线电研发中心RCR(Research&Development Center ofRadio System)负责制定PHS空中接口的标准,并于1993年通过,称为RCRSTD-28)标准是同步门限值31.25μs;基站和小灵通发信功率为10mW;小灵通和基站的通信距离极限100m;通信需要的最小信噪比s/n=15dB;用于解决时钟漂移必需的预留B值,取最小值B=3dB;STD-28标准网络没有相应的抗干扰手段:如智能天线、全部用120度定向天线、发信统一为垂直极化结合收信统一为水平极化,Y=0;其次,小灵通天线增益0dBi;基站天线增益为7dBi左右;全向天线X=0;小灵通只有第三个通信时才会产生干扰,Z=10lg3=4.77dB;能够干扰到基站的路径不到10km,因此取值ΔLs=0;抗干扰储备:K=(G1-G+20lg(d/d1)-10lg(w/w1)-s/n)+X+Y+Z-B+ΔLs=(20lg(9375/100)-10lg(10/10)-15)-7+4.77-3+0=19.21dB;非常充足。注:公式中数值9375是同步门限值31.25μs转换成无线传播的距离为9375m;
计算小灵通网络在2003年底改造后小灵通网络的抗干扰储备K
计算2003年改造后,现有PHS小灵通网络的抗干扰储备。RCR STD-28标准是同步门限值31.25μs折算成无线传播距离为9.375km;基站发信功率500mW;小灵通发信功率为10mW;小灵通和基站的通信距离极限500m;通信需要的最小信噪比s/n=15dB;用于解决时钟漂移必需的B值,取最小值B=3dB;STD-28标准网络没有相应的抗干扰手段:如智能天线、全部用120度定向天线、发信统一为垂直极化结合收信统一为水平极化,Y=0;其次,小灵通天线增益G1=0dBi;基站天线增益为G=7dBi左右;全向天线X=0;小灵通只有第三个通信时才会产生干扰,Z=10lg3=4.77dB;能够干扰到基站的路径不到10km,因此取值ΔLs=0;抗干扰储备:K=(G1-G+20lg(d/d1)-10lg(w/w1)-s/n)+X+Y+Z-B+ΔLs=(20lg(9375/500)-10lg(500/10)-15)+4.77-7-3+0=-11.77dB;K<0的绝对值大,说明网络自身干扰非常大。
分析、判断干扰产生时隙和对应的码:参照图2、图3,确定PHS小灵通网络的通信时隙T3后半部分码干扰了收信控制时隙CR前半部分码。参照图4和表1,确定PHS小灵通网络的通信时隙T3干扰CR的码源为T3的CRC循环冗余校验码、小部分的I信息码。
表1每个通信时隙各组成部分含义
  英文代码   信号名称   用途
R 上升/下降   相邻时隙缓冲间隔,供终端和基站打开发射机所需的时间,可取任意值,也可取4位全“0”
SS 初始码元   帧同步码字,供解调器建立相位,用于同步,为“10”
  PR   前导码   用于位时钟同步
  UW   识别字   特定的码元
CI   信道标识号 标识逻辑信道,区别物理信道上的逻辑信道
  I   信息   通信时隙内容
CRC   循环冗余校验 为检错编码产生的监督位
GT 保护时间   用于防止同步不良时相邻时隙数据的重叠,取16个“0”,持续时间为41.7μs
提出解决的方法为:PHS小灵通解决干扰方法一
针对图2、图3造成的PHS小灵通网络的基站时隙干扰,启用T3、R3通信时隙,并把T3时隙内码作更改,更改的方式是把CRC码设置状态全“0”,不进行循环冗余校验。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干扰就得到大幅改善,不影响正常通信,通信质量稍差一些。
PHS小灵通解决干扰方法二
针对图2、图3造成的PHS小灵通网络的基站时隙干扰,禁用T3、R3通信时隙,并把T3时隙内码作更改,把CRC码设置状态全“0”,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干扰彻底解决,整个网络就无干扰了。
TD-SCDMA从图8、9、10、11、13、14、15、16来分析确实存在干扰的可能。
对TD-SCDMA抗干扰储备K的预测计算,分二种情况进行分析,一种是预测计算UpPTS时隙抗干扰储备K值,另一种是预测计算Ts2-Ts6通信业务时隙抗干扰储备K值。
第一种、预测计算UpPTS时隙抗干扰储备K值:取实际获得的数值,根据基站无线覆盖范围预测的传播模型采用Cost231-Hata,模型分为:密集市区、市区、郊区、农村;天线挂高30、40、50、60、75、100m;取比较有代表性数据:1、市区;2、天线挂高50m;该组数据实际测试结果d1=2.23km
取无须改动NodeB、UE和空口协议,压缩UpPTS中的GP时隙,不会对TS1造成任何影响,但可增加32chip的双向时延,即d=(96+32)/(1.28×106)×c=30km;现在基站的发信功率取最大码功率电平22dBm;手机发信功率取最大码功率电平24dBm;信噪比s/n取18dB;B设为3dB;G1=0dBi;取智能天线G=26dBi,Y=0,ΔLs=10dB,X=8.1dB,Z=0。
则K=(G1-G+20lg(d/d1)-10lg(w/w1)-s/n)+X+Y+Z-B+ΔLs=-5.94dB
预测计算的结果是UpPTS时隙抗干扰储备K值为-5.94dB
参照图7、8、9、10、11,当达到以下条件时,条件1,基站A收到基站B的时延超过了96+32个chips即100μs;条件2,基站A收到基站B信号强度超过一个特定值,特定值=基站收信最低门限电平减最小信噪比>0;条件3,必需要在各自收信和发信(下行)时隙有通信发生;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时,就形成如图所示的干扰。TD-SCDMA基站A受到基站B干扰图,粗线框表示基站A可能受到干扰时隙区域,表示基站B发出信号有可能直接干扰了基站A的收信。分析表明UpPTS时隙的干扰是DWPTS时隙造成。
TD-SCDMA上行导频UpPTS时隙解决干扰方法
根据TD-SCDMA上行导频UpPTS时隙解决干扰方法一,在干扰区域内的所有基站,降低基站天线增益G值,使K≥0。
第二种、计算Ts2-Ts6通信业务时隙抗干扰储备:条件1、启用“Ts2-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条件2、以频率重复利用半经为10km;条件3、取实际获得的数值;符合上述三个条件时进行分析。
取实际测试结果d1=2.23km;
现在基站的发信功率取最大码功率电平22dBm;手机发信功率取最大码功率电平24dBm;信噪比s/n取18dB;B设为3dB;ΔLs设为0;X取120度智能天线8.1dB,Y=0,G=26dBi;ΔLs=0dB;取d=10km;G1=0dBi,Z=0;则K=(G1-G+20lg(d/d1)-10lg(w/w1)-s/n)+X+Y+Z-B+ΔLs=-25.5dB
预测计算的结果是Ts2-Ts6通信业务时隙抗干扰储备K值为-25.5dB
参照图12、13、14、15、16,当达到以下条件时,条件1,基站A收到基站B的时延没有超过96+32个chips即100μs;条件2,基站A收到基站B信号强度超过一个特定值(特定值=基站收信最低门限电平-最小信噪比>0);条件3,必需要在各自收信(上行)和发信(下行)时隙有通信发生。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时,就形成如图所示的干扰。TD-SCDMA基站A受到基站B干扰图,粗线框表示基站A受到干扰时隙区域,表示基站B发出信号有可能直接干扰了基站A的收信。分析表明,Ts2-Ts6通信业务时隙干扰是由于“Ts2-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造成。
TD-SCDMA通信业务TS2-TS6时隙解决干扰方法一
针对图7到16的TD-SCDMA基站A受到基站B干扰图,解决的方法是对“Ts2-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的功能进行重新设置进行有序排列。
参照图17、针对图7到16的TD-SCDMA基站A受到基站B干扰图,在干扰区域内的所有基站有条件禁用“Ts2-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功能,条件为“在没有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为禁用,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Ts6时隙全部为下行时隙,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业务时隙就无干扰了。
TD-SCDMA通信业务TS2-TS6时隙解决干扰方法二
参照图18、针对图7到16的TD-SCDMA基站A受到基站B干扰图,在干扰区域内的所有基站有条件禁用“Ts2-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功能,条件为“在没有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为禁用,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为上行时隙、Ts3-Ts6时隙为下行时隙,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业务时隙就无干扰了。
TD-SCDMA通信业务TS2-TS6时隙解决干扰方法三
参照图19、针对图7到16的TD-SCDMA基站A受到基站B干扰图,在干扰区域内的所有基站有条件禁用“Ts2-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功能,条件为“在没有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为禁用,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Ts3为上行时隙、Ts4-Ts6时隙为下行时隙,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业务时隙就无干扰了。
TD-SCDMA通信业务TS2-TS6时隙解决干扰方法四
参照图20、针对图7到16的TD-SCDMA基站A受到基站B干扰图,在干扰区域内的所有基站有条件禁用“Ts2-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功能,条件为“在没有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为禁用,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Ts3、Ts4为上行时隙、Ts5、Ts6时隙为下行时隙,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业务时隙就无干扰了。
TD-SCDMA通信业务TS2-TS6时隙解决干扰方法五
参照图21、针对图7到16的TD-SCDMA基站A受到基站B干扰图,在干扰区域内的所有基站有条件禁用“Ts2-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功能,条件为“在没有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为禁用,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Ts3、Ts4、Ts5为上行时隙、Ts6时隙为下行时隙,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业务时隙就无干扰了。
TD-SCDMA通信业务TS2-TS6时隙解决干扰方法六
参照图22、针对图7到16的TD-SCDMA基站A受到基站B干扰图,在干扰区域内的所有基站有条件禁用“Ts2-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功能,条件为“在没有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为禁用,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Ts6时隙全部为上行时隙,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业务时隙就无干扰了。
TD-SCDMA通信业务TS2-TS6时隙解决干扰方法七
根据TD-SCDMA通信业务TS2-TS6时隙解决干扰方法一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根据上行和下行业务数据流量的不同,实行实时监控,根据监控数据发出同步调整请求,实施Ts2-Ts6时隙进行上下行调整。
TD-SCDMA通信业务TS2-TS6时隙解决干扰方法八
根据TD-SCDMA通信业务TS2-TS6时隙解决干扰方法一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根据业务使用时段的不同,固定时间发出同步调整请求,实施Ts2-Ts6时隙进行上下行调整。
实施例一
针对图2、图3造成的PHS小灵通网络的基站时隙干扰,启用T3、R3通信时隙,并把T3时隙内码作更改,更改的方式是把CRC码设置状态全“0”,不进行循环冗余校验,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干扰就得到大幅改善。
实施例二
针对图2、图3造成的PHS小灵通网络的基站时隙干扰,在干扰区域内的所有基站禁用T3、R3通信时隙,并把T3时隙内码作更改,把CRC码设置状态全“0”,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干扰彻底解决,整个网络就无干扰了,但少了三分之一的通信时隙相当于少了三分之一频率资源。
实施例三
TD-SCDMA上行导频UpPTS时隙解决干扰方法解决的方法为减小在干扰区域内所有基站的天线增益G值,使K≥0。
实施例四
参照图17、针对图7到16的TD-SCDMA基站A受到基站B干扰图,在干扰区域内的所有基站有条件禁用“Ts2-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功能,条件为“在没有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为禁用,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Ts6时隙全部为下行时隙,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业务时隙就无干扰了。
实施例五
参照图18、针对图7到16的TD-SCDMA基站A受到基站B干扰图,在干扰区域内的所有基站有条件禁用“Ts2-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功能,条件为“在没有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为禁用,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为上行时隙、Ts3-Ts6为下行时隙,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业务时隙就无干扰了。
实施例六
参照图19、针对图7到16的TD-SCDMA基站A受到基站B干扰图,在干扰区域内的所有基站有条件禁用“Ts2-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功能,条件为“在没有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为禁用,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Ts3为上行时隙、Ts4-Ts6为下行时隙,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业务时隙就无干扰了。
实施例七
参照图20、针对图7到16的TD-SCDMA基站A受到基站B干扰图,在干扰区域内的所有基站有条件禁用“Ts2-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功能,条件为“在没有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为禁用,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Ts3、Ts4为上行时隙、Ts5、Ts6为下行时隙,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业务时隙就无干扰了。
实施例八
参照图21、针对图7到16的TD-SCDMA基站A受到基站B干扰图,在干扰区域内的所有基站有条件禁用“Ts2-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功能,条件为“在没有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为禁用,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Ts3、Ts4、Ts5为上行时隙、Ts6为下行时隙,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业务时隙就无干扰了。
实施例九
参照图22、针对图7到16的TD-SCDMA基站A受到基站B干扰图,在干扰区域内的所有基站有条件禁用“Ts2-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功能,条件为“在没有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为禁用,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Ts6全部为上行时隙,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业务时隙就无干扰了。
实施例十
根据实施例四或五或六或七或八或九,根据上行和下行业务数据流量的不同,实行实时监控,根据监控数据发出同步调整指令,实施Ts2-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
实施例十一
根据实施例四或五或六或七或八或九,根据业务使用时段的不同,固定时间发出同步调整指令,实施Ts2-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

Claims (9)

1、一种移动领域TDD无线传输组网的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TDD无线帧结构图,二个同频基站中的其中一个基站收到另一个基站时延信号叠加后的帧结构时隙图来分析是否存在干扰时隙,叠加后的收信基站收信时隙与另一基站的发信时隙可能有部分重叠时间,如有重叠部分,则有干扰可能;
2)有干扰可能时,用如下抗干扰储备公式计算确定是否有干扰:
K=(G1-G+20lg(d/d1)-10lg(w/w1)-s/n)+X+Y+Z-B+ΔLs,其中G1为手机天线增益,G为基站发信天线增益,d为同频基站与基站造成干扰的距离,d1为手机与基站的最大通信距离,w为基站发信功率,w1为手机发信功率,s/n为能够正常通信的最小信噪比,Y为采用技术手段能够降低基站与基站之间收到对方直射波的电平值,B为预防时钟在合理的范围内漂移时保障无线网络无干扰预留的一个值,ΔLs为对理论Ls进行修正的值,X为直射到基站干扰可能性以360度覆盖和可能产生的覆盖度数的比值,Z为基站上行时隙数和可能干扰时隙数比值再加上由于无线侧容量大于用户数量而减少了干扰时隙发生的修正值;
K≥0表示网络无干扰;K<0表示网络有干扰;
3)当有干扰时,则调整抗干扰储备K值,使K≥0;当调整K值不能解决干扰时,则采用通信时隙的有序排列的方法来解决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领域TDD无线传输组网的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当K<0时有干扰,调整抗干扰储备K≥0的方法为:
对现有PHS小灵通网络干扰区域采用增加同频基站与基站造成干扰的距离d值,具体为启用PHS基站T3、R3通信时隙,并把T3时隙内码作更改,更改的方式是把CRC码设置状态全“0”,不进行循环冗余校验;
或者对现有PHS小灵通网络干扰区域采用增加同频基站与基站造成干扰的距离d值,具体为禁用PHS基站T3、R3通信时隙,并把T3时隙内码作更改,把CRC码设置状态全“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领域TDD无线传输组网的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当K<0时有干扰,调整抗干扰储备K≥0的方法为:对TD-SCDMA网络基站收信信号的UpPTS时隙干扰,采用降低在干扰区域内所有基站的天线增益G值,使K≥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领域TDD无线传输组网的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当调整K值不能解决干扰时,则采用通信时隙的有序排列的方法为:对TD-SCDMA网络基站有可能成为收信时隙的Ts2、Ts3、Ts4、Ts5和Ts6时隙干扰,采用对“Ts2、Ts3、Ts4、Ts5和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的功能进行重新设置,并进行有序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移动领域TDD无线传输组网的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Ts2、Ts3、Ts4、Ts5和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的功能进行重新设置,并进行有序排列的方法为:在干扰区域内的所有基站有条件禁用“Ts2、Ts3、Ts 4、Ts5和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功能,条件为“在没有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为禁用,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Ts3、Ts4、Ts5和Ts6时隙为下行时隙;或者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为上行时隙、Ts3、Ts4、Ts5和Ts6时隙为下行时隙,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业务时隙就无干扰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移动领域TDD无线传输组网的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Ts2、Ts3、Ts4、Ts5和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的功能进行重新设置,并进行有序排列的方法为:在干扰区域内的所有基站有条件禁用“Ts2、Ts3、Ts 4、Ts5和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功能,条件为“在没有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为禁用,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Ts3为上行时隙、Ts4、Ts5和Ts6时隙为下行时隙;或者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Ts3、Ts4为上行时隙、Ts5、Ts6时隙为下行时隙,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业务时隙就无干扰了。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移动领域TDD无线传输组网的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Ts2、Ts3、Ts 4、Ts5和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的功能进行重新设置,并进行有序排列的方法为:在干扰区域内的所有基站有条件禁用“Ts2、Ts3、Ts 4、Ts5和Ts6时隙根据数据传输需要进行上下行调整”功能,条件为“在没有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为禁用,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Ts3、Ts4、Ts5为上行时隙、Ts6时隙为下行时隙;或者禁用时改成固定的Ts2、Ts3、Ts 4、Ts5和Ts6时隙全部为上行时隙,这样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业务时隙就无干扰了。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的一种移动领域TDD无线传输组网的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根据上行和下行业务数据流量的不同,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实行实时监控,根据监控数据发出同步调整指令,实施Ts2、Ts3、Ts4、Ts5和Ts6时隙进行上、下行调整。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的一种移动领域TDD无线传输组网的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收到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发出同步调整指令”时,根据业务使用时段的不同,无线网络上行和下行流量监控中心固定时间发出同步调整指令,实施Ts2、Ts3、Ts 4、Ts5和Ts6时隙进行上、下行调整。
CN200810060368A 2008-04-09 2008-04-09 移动领域tdd无线传输组网的抗干扰方法 Active CN1012573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60368A CN101257344B (zh) 2008-04-09 2008-04-09 移动领域tdd无线传输组网的抗干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60368A CN101257344B (zh) 2008-04-09 2008-04-09 移动领域tdd无线传输组网的抗干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7344A true CN101257344A (zh) 2008-09-03
CN101257344B CN101257344B (zh) 2012-09-05

Family

ID=39891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60368A Active CN101257344B (zh) 2008-04-09 2008-04-09 移动领域tdd无线传输组网的抗干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5734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8910A (zh) * 2011-04-14 2011-08-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干扰协调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273243A (zh) * 2008-11-12 2011-12-07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用于OTA eNB-eNB通信的结构
CN102573079A (zh) * 2012-02-07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隙图案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4780573A (zh) * 2015-04-15 2015-07-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2959C (zh) * 2004-08-19 2007-04-25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Phs基站控制信道分配的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3243A (zh) * 2008-11-12 2011-12-07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用于OTA eNB-eNB通信的结构
US8804674B2 (en) 2008-11-12 2014-08-1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Structure for OTA ENB-ENB communication
CN102273243B (zh) * 2008-11-12 2015-11-25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OTA eNB-eNB通信的结构
CN102158910A (zh) * 2011-04-14 2011-08-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干扰协调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158910B (zh) * 2011-04-14 2013-11-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干扰协调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573079A (zh) * 2012-02-07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隙图案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2573079B (zh) * 2012-02-07 2015-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隙图案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4780573A (zh) * 2015-04-15 2015-07-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4780573B (zh) * 2015-04-15 2018-12-2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7344B (zh) 2012-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6295B (zh) 一种确定上下行配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7110781B1 (e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02271414B (zh) 一种传输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0353806C (zh) 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力切换方法
US9544860B2 (en) Pilot signals for use in multi-sector cells
US7218948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pilot tones in a multi-sector cell, including null pilot tones, for genera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s
CN103298115B (zh) 一种基站及进行tdd基站上下行子帧配置的方法
CN102215534B (zh) 一种tdd小区间子帧配置协调方法及其装置
CN101388701B (zh) 用户数据接收/发送方法、装置及分布式智能天线系统
TW20030534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ing base stations
CN101836487A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和基站控制程序
CN101895990A (zh) 无线接入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450076A (zh) 减轻协调多点小区间下行链路干扰的已扩展CoMP小区
US1014922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con interval adaptation
CN102158910A (zh) 一种进行干扰协调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399562B (zh) 混合移动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干扰防止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1005302A (zh) 时隙码分多址系统进行干扰抑制的下行波束赋形方法
CN103973610B (zh) 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3391168A (zh) 一种进行干扰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3703826A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频谱的增强使用
CN101257344B (zh) 移动领域tdd无线传输组网的抗干扰方法
CN103155627A (zh) 无线台、干扰估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程序
CN101242223B (zh) 一种检测上行导频信道上受到的干扰的装置和方法
CN100372422C (zh) 基于智能天线实现交叉时隙的动态信道分配方法
CN103281789A (zh) 一种确定上下行配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