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5976B - 导光板结构及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导光板结构及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5976B
CN101255976B CN2008100915147A CN200810091514A CN101255976B CN 101255976 B CN101255976 B CN 101255976B CN 2008100915147 A CN2008100915147 A CN 2008100915147A CN 200810091514 A CN200810091514 A CN 200810091514A CN 101255976 B CN101255976 B CN 1012559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plate
plate structure
light conducting
locating surface
exit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915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55976A (zh
Inventor
张志伟
许博淳
陈志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09151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559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55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5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55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59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导光板结构,包含:出口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分别连接于出口面的两侧;及底面,连接于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底面包含入口面与底反射面,第一侧面于底面的垂直投影涵盖入口面,由入口面进入的光线经由第一侧面反射至第二侧面与底反射面的其中一者,并经由出口面射出;其中该第一侧面包含:一第三定位面,连接于该出口面;及一第一倾斜面,连接于该底面与该第三定位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前述导光板结构的背光模组。本发明能使光源的光线经由导光板而均匀地射出,提升整体的亮度均匀性,解决了现有背光模组因薄型化造成亮暗不均的问题,此外,还可减少光源的数目,进而降低背光模组的重量。

Description

导光板结构及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导光板结构及背光模组,特别是一种液晶面板的导光板结构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由于因特网与无线电通讯技术急遽发展,笔记型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移动电话、数字相机等可携式信息产品渐渐普及。由于信息产品都朝着轻、薄、短、小的目标发展,传统的阴极射线管屏幕受限于体积过大与消耗大量能源等问题,无法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而逐渐被市场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具有体积小、低耗电量等优点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
请参阅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背光模组的示意图,背光模组A1具有灯室A10,灯室A10内设置有复数冷阴极荧光灯管(CCFL)A11,灯室A10上方设置有扩散片A12,使冷阴极荧光灯管A11所发出的光线投射至扩散片A12。为了达到薄型化的目的,通常会降低灯室A10的高度,但由于冷阴极荧光灯管A11属于管状光源,容易导致冷阴极荧光灯管A11正上方的亮度变得更亮,而冷阴极荧光灯管A11与冷阴极荧光灯管A11之间的亮度变得更暗,不仅薄型化之后所产生的亮暗不均,且使得设置冷阴极荧光灯管A11的间距无法增大,导致背光模组A1设置冷阴极荧光灯管A11的数目无法减少。
因此,在液晶显示器追求薄型化的趋势下,如何解决薄型化所产生的亮暗不均的问题,同时减少冷阴极荧光灯管的数目,进而降低背光模组的重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待解决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光板结构及包含该导光板结构的背光模组,能解决现有背光模组因薄型化造成亮暗不均的问题,还可减少光源的数目,进而降低背光模组的重量。
本发明提出一种导光板结构,包含:出口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分别连接于出口面的两侧;及底面,连接于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底面包含入口面与底反射面,第一侧面于底面的垂直投影涵盖入口面,由入口面进入的光线经由第一侧面反射至第二侧面与底反射面的其中一者,并经由出口面射出;其中该第一侧面包含:一第三定位面,连接于该出口面;及一第一倾斜面,连接于该底面与该第三定位面。
本发明也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包含:复数个如前述的导光板结构,同向排列;及复数光源,分别对应于复数导光板结构设置,每一光源朝向导光板结构的入口面发射光线,经由第一侧面反射至第二侧面与底反射面的其中一者,并经由出口面射出。
本发明也提出一种导光板结构,包含:出口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分别连接于出口面的两侧,第一侧面包含第一倾斜面、入口面与第三定位面,该第三定位面连接于该第一倾斜面与该出口面;及底面,连接于入口面与第二侧面,由入口面进入的光线投射至第一倾斜面、第二侧面与底面的其中一者,并经由出口面射出。
本发明也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包含:复数个如前述的导光板结构,同向排列;及复数光源,分别对应于复数导光板结构设置,每一光源朝向导光板结构的入口面发射光线,投射至第一倾斜面、第二侧面与底面的其中一者,并经由出口面射出。
根据上述方案,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效果是显著的:本发明同向排列复数导光板,并可分别对应于复数导光板而设置复数光源,使光源的光线经由导光板而均匀地射出,以提升整体的亮度均匀性,解决现有背光模组因薄型化造成亮暗不均的问题,此外,本发明可依实际结构需求来调整导光板的长度,当导光板的长度(即出口面与底面的长度)愈长,光源与光源的间距随之增大,不仅可减少光源的数目,进而降低背光模组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光线投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A1............背光模组
A10...........灯室
A11...........冷阴极荧光灯管
A12...........扩散片
1 ............背光模组
10............导光板
11............出口面
12............底面
121 ...........入口面
122 ...........底反射面
1221...........底反射层
131 ...........第一侧面
1311...........第一反射层
1312...........第一倾斜面
1313...........第一定位面
1314...........第三定位面
1315...........入口面
132 ...........第二侧面
1321...........第二反射层
1322...........第二倾斜面
1323...........第二定位面
1324...........第四定位面
20 ............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其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后。
图2、图3及图4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背光模组1包含:复数导光板10、复数光源20。
导光板10概呈平行四边形体,包含实质上相互平行的出口面11与底面12,以及实质上相互平行的第一侧面131与第二侧面132,其中,第一侧面131与第二侧面132分别位于出口面11的两侧而连接出口面11与底面12。此外,底面12包含入口面121与底反射面122,且第一侧面131于底面12的垂直投影涵盖入口面121。
前述说明的复数导光板10以同向方式依序排列,即导光板10的第一侧面131与其相邻的导光板10的第二侧面132靠在一起,并可使复数导光板10的复数出口面11形成平面。
此外,第一侧面131可涂布第一反射层1311,第二侧面132可涂布第二反射层1321,底反射面122可涂布底反射层1221,在此,涂布第一反射层1311、第二反射层1321、底反射层1221仅是举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依实际需求予以改变或调整,如于第一侧面131上贴附第一反射片而取代第一反射层1311,于第二侧面132上贴附第二反射片而取代第二反射层1321,于底反射面122上贴附底反射片而取代底反射层1221。
复数光源20分别对应于复数导光板10设置,每一光源20朝向导光板10的入口面121发射光线。在此,光源20可为冷阴极荧光灯管(CCFL)或发光二极管(LED),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如图5所示,光源20朝向导光板10的入口面121发射光线,由于第一侧面131于底面12的垂直投影涵盖入口面121,因此光线无法直接由出口面11射出,须经由第一侧面131的第一反射层1311反射至第二侧面132与底反射面122,并经由第二侧面132的第二反射层1321与底反射面122的底反射层1221反射至出口面11,使光线可经由出口面11均匀地射出,以提升整体的亮度均匀性。
图6与图7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31包含第一倾斜面1312及位于第一倾斜面1312二端的第一定位面1313、第三定位面1314,其中,第一定位面1313连接于底面12,第三定位面1314连接于出口面11;第二侧面132包含第二倾斜面1322及位于第二倾斜面1322二端的第二定位面1323、第四定位面1324,其中,第二定位面1323连接于底面12,第四定位面1324连接于出口面11。
当复数导光板10以同向方式依序排列时,导光板10的第三定位面1314与其相邻的导光板10的第四定位面1324靠在一起,并可使复数导光板10的复数出口面11形成平面。此外,复数导光板10同向排列后,位于二端的导光板10以第一定位面1313、第三定位面1314、第二定位面1323、第四定位面1324的至少一者定位于边框(图未示),以达到定位复数导光板10的目的。
于前述说明中,第一侧面131包含第一定位面1313与第三定位面1314、第二侧面132包含第二定位面1323与第四定位面1324仅是举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31可仅包含第一定位面1313或第三定位面1314,使位于二端的导光板10以第一定位面1313或第三定位面1314定位于边框,或是第二侧面132可仅包含第二定位面1323或第四定位面1324,使位于二端的导光板10以第二定位面1323或第四定位面1324定位于边框,相关技艺人士可依实际需求来调整其结构。
图8、图9及图10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导光板10的第一侧面包含第一倾斜面1312与入口面1315,第一倾斜面1312连接于入口面1315与出口面11,此外,第一倾斜面1312可涂布第一反射层1311,第二侧面132可涂布第二反射层1321,底面12可涂布底反射层1221,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于第一倾斜面1312上贴附第一反射片而取代第一反射层1311,于第二侧面132上贴附第二反射片而取代第二反射层1321,于底面12上贴附底反射片而取代底反射层1221。
于前述说明中,出口面11与底面12实质上相互平行,第一侧面131与第二侧面132则未平行,但非以此为限,相关技艺人士可依实际需求来调整其结构。
光源20朝向导光板10的入口面1315发射光线,并投射至第一倾斜面1312、第二侧面132与底面12,经由第一倾斜面1312的第一反射层1311、第二侧面132的第二反射层1321、底面12的底反射层1221反射至出口面11,使光线可经由出口面11均匀地射出,以提升整体的亮度均匀性。
图11与图12绘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31还包含第三定位面1314,其中,第三定位面1314连接于第一倾斜面1312与入口面1315;第二侧面132包含第二倾斜面1322及位于第二倾斜面1322二端的第二定位面1323、第四定位面1324,其中,第二定位面1323连接于底面12,第四定位面1324连接于出口面11。
当复数导光板10以同向方式依序排列时,导光板10的第三定位面1314与其相邻的导光板10的第四定位面1324靠在一起,并可使复数导光板10的复数出口面11形成平面。此外,复数导光板10同向排列后,位于二端的导光板10以第三定位面1314、第二定位面1323、第四定位面1324的至少一者定位于边框(图未示),以达到定位复数导光板10的目的。
于前述说明中,第一侧面131包含第三定位面1314、第二侧面132包含第二定位面1323与第四定位面1324仅是举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仅于第一侧面131设置第三定位面1314,使位于二端的导光板10以第三定位面1314定位于边框,或是仅于第二侧面132设置第二定位面1323或第四定位面1324,使位于二端的导光板10以第二定位面1323或第四定位面1324定位于边框,相关技艺人士可依实际需求来调整其结构。
本发明同向排列复数导光板,并可分别对应于复数导光板而设置复数光源,使光源的光线经由导光板而均匀地射出,以提升整体的亮度均匀性,解决现有背光模组因薄型化造成亮暗不均的问题,此外,本发明可依实际结构需求来调整导光板的长度,当导光板的长度(即出口面与底面的长度)愈长,光源与光源的间距随之增大,不仅可减少光源的数目,进而降低背光模组的重量。
虽然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8)

1.一种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出口面;
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分别连接于该出口面的两侧;及
一底面,连接于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该底面包含一入口面与一底反射面,该第一侧面于该底面的垂直投影涵盖该入口面,由该入口面进入的光线经由该第一侧面反射至该第二侧面与该底反射面的其中一者,并经由该出口面射出;其中该第一侧面包含:一第三定位面,连接于该出口面;及一第一倾斜面,连接于该底面与该第三定位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出口面与该底面平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一反射层,涂布于该第一侧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一反射片,位于该第一侧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面还包含:
一第一定位面,连接于该底面与该第一倾斜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二反射层,涂布于该第二侧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二反射片,位于该第二侧面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侧面包含:
一第二定位面,连接于该底面;及
一第二倾斜面,连接于该第二定位面与该出口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侧面包含:
一第四定位面,连接于该出口面;及
一第二倾斜面,连接于该底面与该第四定位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侧面包含:
一第二定位面,连接于该底面;
一第四定位面,连接于该出口面;及
一第二倾斜面,连接于该第二定位面与该第四定位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底反射层,涂布于该底反射面。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底反射片,位于该底反射面上。
14.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复数个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的导光板结构,同向排列;及
复数光源,分别对应于该些导光板结构设置,每一该光源朝向该导光板结构的该入口面发射光线,经由该第一侧面反射至该第二侧面与该底反射面的其中一者,并经由该出口面射出。
15.如权利要求14的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些导光板结构的该些出口面形成一平面。
16.一种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出口面;
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分别连接于该出口面的两侧,该第一侧面包含一第一倾斜面、一入口面与一第三定位面,该第三定位面连接于该第一倾斜面与该出口面;及
一底面,连接于该入口面与该第二侧面,由该入口面进入的光线投射至该第一倾斜面、该第二侧面与该底面的其中一者,并经由该出口面射出。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出口面与该底面平行。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一反射层,涂布于该第一倾斜面。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一反射片,位于该第一倾斜面上。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二反射层,涂布于该第二侧面。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二反射片,位于该第二侧面上。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侧面包含:
一第二定位面,连接于该底面;及
一第二倾斜面,连接于该第二定位面与该出口面。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侧面包含:
一第四定位面,连接于该出口面;及
一第二倾斜面,连接于该底面与该第四定位面。
2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侧面包含:
一第二定位面,连接于该底面;
一第四定位面,连接于该出口面;及
一第二倾斜面,连接于该第二定位面与该第四定位面。
25.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底反射层,涂布于该底面。
26.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底反射片,位于该底面上。
27.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复数个如权利要求16至26任一项的导光板结构,同向排列;及
复数光源,分别对应于该些导光板结构设置,每一该光源朝向该导光板结构的该入口面发射光线,投射至该第一倾斜面、该第二侧面与该底面的其中一者,并经由该出口面射出。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些导光板结构的该些出口面形成一平面。
CN2008100915147A 2008-04-15 2008-04-15 导光板结构及背光模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59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915147A CN101255976B (zh) 2008-04-15 2008-04-15 导光板结构及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915147A CN101255976B (zh) 2008-04-15 2008-04-15 导光板结构及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5976A CN101255976A (zh) 2008-09-03
CN101255976B true CN101255976B (zh) 2011-07-27

Family

ID=39890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151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5976B (zh) 2008-04-15 2008-04-15 导光板结构及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559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9530B (zh) * 2012-10-27 2019-02-15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灯具
CN104251414A (zh) * 2013-06-25 2014-12-3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5976A (zh) 2008-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29180B2 (en) Light unit, backlight, frontlight, and display device
US7787073B2 (en) Backlight unit with a plurality of lamps each including an LED chip with a protecting lens therefor and a semi-transparent material and reflecting substance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lens
US10241255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200307838A (en) Compact lighting system and display device
TW201227084A (en) Backlight module
TW200412456A (en) Low-power backlight module
KR20040083891A (ko) 얇은 두께를 가진 직하형 백라이트용 모듈 및 이를 적용한시스템
CN101255976B (zh) 导光板结构及背光模组
US20080068864A1 (en) Backlight module
CN109358451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KR101049142B1 (ko) Led 백라이트를 이용한 액정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화면분할 구동 방법
JP200925115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01062761Y (zh) 背光模块
KR101419242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장치
TWI392900B (zh) 導光板結構及背光模組
CN204730020U (zh) 一种侧光式玻璃背光板
KR20080022717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TWI306175B (zh)
CN202675063U (zh) 侧光式背光模块
CN216526631U (zh) 一种解决暗影的背光结构及背光模组
US20060083027A1 (en) Double side backlight module
KR200370833Y1 (ko) 양면 발광의 백라이트 모듈 구조
KR200374513Y1 (ko) 양면 발광 백라이트 모듈구조
CN202927641U (zh) 一种新型背光源
TW583471B (en) Dual-face 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7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