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3520B - 用于基于与ims有关的用户身份的访问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基于与ims有关的用户身份的访问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53520B CN101253520B CN2006800314708A CN200680031470A CN101253520B CN 101253520 B CN101253520 B CN 101253520B CN 2006800314708 A CN2006800314708 A CN 2006800314708A CN 200680031470 A CN200680031470 A CN 200680031470A CN 101253520 B CN101253520 B CN 10125352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access
- request
- ims
- ident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068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22579 ATP dependent 26S prote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3999 Device damag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39 best pract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011 method of pay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44 soap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16—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2—Entity profil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73—Registration or de-regist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8—Information format or content conversion, e.g. adaptation by the network of the transmitted or received inform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wireless delivery to users or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与用户节点和信息节点通信的IMS节点。信息节点适于基于IMS公共用户身份来实施访问控制。IMS节点包括:请求中介传送部件,用于通过将符合IMS的第一协议转换成信息节点可解释的第二协议来将访问请求从用户节点中介传送到信息节点;以及响应中介传送部件,用于通过将第二协议转换成第一协议来将访问响应从信息节点中介传送到用户节点。该访问请求包含指定请求信息节点检索的信息的IMS公共用户身份和信息身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访问控制的领域,更具体但非限制地来说,涉及基于信息仓储服务器产生的IMS相关的用户身份来进行的访问控制。
背景技术
<缩略语>
RFID:射频标识
IMS:IP多媒体子系统
UICC:通用集成电路卡
SIM:订户身份模块
USIM:通用订户身份模块
ISIM:IP多媒体服务身份模块
MSISDN:移动订户ISDN号
IMSI:国际移动订户身份
UE:用户设备
ID:身份
TLS:传输层安全性
SCM:供应链管理
射频标识(RFID)是一种用于将对象的标识自动化的技术。将RFID标签附着于对象,RFID标签在其嵌入式存储器中存储标识信息。使用短距离射频信号来将此类信息从标签传输到称为RFID读取器的标签传感装置。在供应链管理(SCM)应用领域中已见到此技术的主要应用,应用此技术以便比库存盘点更依赖于人工操作的情况更自动化地对货物库存盘点。EPCglobal(EPCglobal协会, http://wnepcglobalinc.org/)是尝试将SCM中应用的RFID系统标准化的最积极的组织。其作用和技术的范围从ID编号指定、RF(空中)协议到ID解析协议和信息访问协议等。
图1示出RFID应用的高级体系结构和信息流。目前,每个实体之间没有标准协议,具体将取决于每个RFID应用的各自选择。实体之间的网络设施构建于基于IP的网络101之上,并且每种协议在例如TCP、UDP、HTTP或SOAP等的一些传输协议上工作。
但是,图1中的基本体系结构和信息可以适用于几乎全部类型的RFID应用。注意每个逻辑实体的名称也是非标准的名称,仅是在本文档中为了易于理解而根据方便命名的。下列是这些实体的简要功能描述:
RFID读取器客户端102:它由用于经空中接口读取RFID的硬件和用于实现服务以使读取器硬件与网络上的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能够实施的软件构成。
RFID解析服务器103:它解析来自特定RFID值的信息仓储服务器104的位置信息(例如IP地址、TCP/UDP端口号或URL)。其代表实现是EPCglobal中讨论的ONS(对象名称服务)。
信息仓储服务器104:它是存储与特定RFID值相关的信息的数据库服务器。其代表实现是EPCglobal中提出的EPC-IS(电子产品代码信息服务)。
标签105:它由连接到天线的微芯片构成。
在步骤S101中,读取器客户端102读取存储在标签105上的RFID值。在步骤S102中,读取器客户端102就保存与此RFID值关联的信息的信息仓储服务器104的网络位置来查询RFID解析服务器103。在步骤S103中,读取器客户端102请求与此RFID值关联的信息内容。
RFID应用中的安全威胁之一是非法访问仓储服务器上的信息。与某个RFID关联的敏感信息可能被存储在仓储服务器上是可能的情况。在没有任何防御的情况下,显然任何信息可能被无限制地访问。 因此,必须应用某种类型的访问控制是一个共识。
目前,上文提到的访问控制机制总是通过认证紧密地绑定到读取器客户端的物理硬件的读取器标识符来实施。它可以是硬件序列号、MAC地址、或可能指定到读取器客户端的IP地址。通过将这些读取器标识符的其中之一设置为认证的对象,就执行了访问控制。P.Krishna等人所著的“简单轻量级RFID读取器协议”(″SimpleLightweight RFID Reader Protocol″),因特网草案,2005年5月(工作正在进行中)规定了在TLS期间应该如何认证RFID读取器身份(RFC2246)。
现在,此访问控制的主要准则是基于这样的事实而提出的:正在从读取器硬件的哪项资产还是从哪个位置来访问信息。对于目前主要RFID应用,例如其中读取器放置或位于封闭环境中的硬件设施(例如仓库的入口或卡车的托架)内的SCM,此依赖硬件的访问控制是足够的。
<围绕现有技术的讨论>
问题-1:如果读取器装置损坏、被盗或因为访问控制列表上的读取器标识符需要更改而更换读取器装置,则访问控制的过滤器管理有时是繁琐的。即使在使用读取器装置的IP地址作为过滤准则的情况中,显然当读取器装置通过DHCP来获取IP地址(RFC 2131)时,可能发生访问控制列表的频繁更新。
问题-2:另一方面,可预见面向客户的RFID应用将在不久的将来进入市场。对此,因为每个人将携带便携式RFID读取器并且我们周围的大量产品将嵌有RFID标签,所以每个人可以读取RFID标签,并非常容易地索取绑定到RFID的信息是可能的。此情况的出现得到配备RFID读取器装置的移动电话(诺基亚移动RFID套件,http://www.nokia.com/nokia/O,,55738,00.html),(http://www.kddi.com/english/corporate/newsrelease/2005/0324/index.html)的最新发展的强力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用户”身份实施访问控制的新访问控制技术。
本发明提供此类RFID应用等为了基于用户身份的访问控制的目的而可以用来标识用户的节点、系统和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有一种与用户节点和信息节点通信的IMS节点,其中信息节点适于基于IMS公共用户身份实施访问控制,该IMS节点包括:请求中介传送部件,用于通过将符合IMS的第一协议转换成信息节点可解释的第二协议来将访问请求从用户节点中介传送(mediate)到信息节点;以及响应中介传送部件,用于通过将第二协议转换成第一协议来将访问响应从信息节点中介传送到用户节点;其中该访问请求包含IMS公共用户身份和信息身份,所述IMS公共用户身份和信息身份指定请求信息节点检索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有一种与IMS节点通信的信息节点,其中IMS节点适于在用户节点与信息节点之间进行中介传送,该信息节点包括:接收部件,用于从IMS节点接收访问请求;检索部件,用于检索访问请求中包含的信息身份所指定的信息;访问控制部件,用于基于访问请求中包含的IMS公共用户身份来确定检索部件可获取的信息;生成部件,用于生成包含检索部件所检索的信息的访问响应;以及发送部件,用于将访问响应发送到IMS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有一种与IMS节点通信的用户节点,其中IMS节点适于在用户节点与信息节点之间进行中介传送,该用户节点包括:检索部件,用于检索信息身份,所述信息身份指定请求信息节点检索的信息;生成部件,用于生成包含IMS公共用户身份和信息身份的访问请求;发送部件,用于将访问请求发送到IMS节点;以及接收部件,用于从IMS节点接收包含信息身份所指定的信息的访问响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有一种包括上文描述的IMS节点、信息节点和用户节点的访问控制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有一种用于在用户节点与信息节点进行中介传送的方法,其中信息节点适于基于IMS公共用户身份实施访问控制,该方法包括:请求中介传送步骤,通过将符合IMS的第一协议转换成信息节点可解释的第二协议来将访问请求从用户节点中介传送到信息节点;以及响应中介传送步骤,通过将第二协议转换成第一协议来将访问响应从信息节点中介传送到用户节点;其中该访问请求包含IMS公共用户身份和信息身份,所述IMS公共用户身份和信息身份指定请求信息节点检索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有一种与IMS节点通信的方法,其中IMS节点适于在用户节点与信息节点之间进行中介传送,该方法包括:接收步骤,从IMS节点接收访问请求;检索步骤,检索访问请求中包含的信息身份所指定的信息;访问控制步骤,基于访问请求中包含的IMS公共用户身份来确定检索步骤中可获取的信息;生成步骤,生成包含检索步骤中检索的信息的访问响应;以及发送步骤,将访问响应发送到IMS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有一种与IMS节点通信的方法,其中IMS节点适于在用户节点与信息节点之间进行中介传送,该用户节点包括:检索步骤,检索信息身份,所述信息身份指定请求信息节点检索的信息;生成步骤,生成包含IMS公共用户身份和信息身份的访问请求;发送步骤,将访问请求发送到IMS节点;以及接收步骤,从IMS节点接收包含信息身份所指定的信息的访问响应。
下列是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当用户节点请求对信息节点的访问以检索信息时,IMS节点中介传送该访问请求。因此,信息节点可以基于IMS公共用户身份来实施访问控制。因为IMS公共用户身份与用户节点的硬件无关,所以用户可以通过维持相同的IMS公共用户身份来容易地更改用户节点。
本发明的此发明内容不一定描述了所有必要的特征,由此本发明还可以是这些描述的特征的从属组合。
从下文结合附图对示范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更为显见,在全部附图中相似的引用字符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附图说明
结合于本说明书中并构成其一部分的附图连同用于解释本发明原理的描述,说明了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
图1示出RFID应用的高级体系结构和序列流程;
图2图示针对RFID信息仓储的基于用户标识符的访问控制;
图3示出本发明的高级体系结构;
图4示出本发明的消息序列流程;
图5图示IMS AS执行的过程的概况;
图6示出INVITE请求的示例;
图7图示信息仓储服务器执行的过程的概况;以及
图8图示UE执行的过程的概况。
具体实施方式
<概述>
下文描述实现基于用户身份的访问控制的实施例。
图2中可以说明此基于用户身份的访问控制的示例方案。
图2示出如何将与特定RFID关联的信息存储在仓储服务器104中。在此附图中,将信息的n个项与RFID值‘103’关联,每个项为定义的用户提供读/写访问特权。在此示例中,用户A、B和C可以读/写信息的#1-#3项,用户D可以读#3-#5项,用户E和F可以读/写#5-#7项,以及任何人都可以读#8-#n项。
为了实现对于RFID信息的这种基于用户标识符的访问控制,这种RFID应用需要标识和区分用户的方法。但是,问题在于尚没有提 出有效的方法。
在此实施例中,使用IP多媒体子系统(IMS)来提供标识和区分用户的有效方法。
<IP多媒体子系统(IMS)>
3GPP IMS是一种允许启用IMS的移动终端用户执行基于IP的多媒体通信的标准。IMS由两个主要功能构成,这两个主要功能是用户注册和在已注册用户的终端之间的会话控制。用户注册功能包括检查尝试注册IMS域的用户是否有注册权的用户认证阶段。为此目的,IMS支持用于基于对相关IMS服务提供商的预订来进行用户认证的机制。在3GPP IMS标准中,使用基于ISIM的预订和认证技术,以及也存在为此目的使用USIM的选择。
-UICC(通用集成电路卡)
3GPP终端的设计重点是UICC的存在。UICC是包含有限数据存储量的可移动智能卡。其中UICC可用于存储预订信息、认证密钥、电话簿和消息。UICC允许用户容易地将它们的用户预订从一个终端移到另一个终端。用户只需将智能卡从一个终端拆下并将其插入到另一个终端。
UICC可以包含多个逻辑应用,例如SIM(订户身份模块)、USIM(通用订户身份模块)和ISIM(IP多媒体服务身份模块)。
-ISIM
ISIM(3GPP TS 31.103)是UICC中存在的一种应用。ISIM对于IMS特别重要,因为当终端在IMS中工作时它包含用于用户标识、用户认证等的参数的集合。这些存储在ISM中的相关的参数其中有:
·私用用户身份:ISIM存储分配给用户的私用用户身份。可以只有一个存储在ISIM中的私用用户身份。这是仅在注册阶段用于认证目的而非用于SIP消息路由选择的标识。它相当于GSM中公知的IMSI;从不向用户显示它。
·公共用户身份:ISIM存储以SIP URL或TEL URL形式分配给 用户的一个或多个公共用户身份。它们公开地表示IMS中的用户身份。用户可以在创建会话时选择一个优选公共用户身份,并且可以利用该公共用户身份唯一地识别该用户。
-USIM
USIM(3GPP TS 31.102)是UICC中驻留的应用的另一个示例。USIM提供另一组参数,该组参数包括用户订户信息、认证信息、支付方法等。如果CS(电路交换的)或PS(分组交换的)终端需要在3G网络中工作,则需要USIM。USIM其中存储如下参数:
·IMSI:IMSI是指定给每个用户的身份。此身份对于用户本身是不可见的,而仅对网络是可见的。IMSI用作认证目的的用户标识。私用用户身份是IMS中的IMSI的等效物。
·MSISDN:此字段存储分配给用户的一个或多个电话号码。公共用户身份是IMS中的MSISDN的等效物。
如果IMS终端配备有不包含ISIM应用的UICC,则用户仍可以注册到IMS网络。从IMS的角度来看,USIM中特别感兴趣的是IMSI。该终端从USIM中提取IMSI,以便构建临时私用用户身份和临时公共用户身份等。这些参数仅在注册、重新注册和取消注册过程期间使用。当最后注册了用户时,服务-呼叫和会话控制功能(S-CSCF)发送分配给用户的常规公共用户身份的集合。IMS终端仅将这些公共用户身份用于除注册请求之外的任何SIP业务。因此,在归属网络(例如会话建立时)之外,从不知道或使用这些临时身份。
-IMS应用服务器
在IMS网络中,将有多个应用服务器;每个应用服务器专用于提供一种特定服务。所有这些应用服务器的特征在于实现至S-CSCF的称为IMS服务控制(ISC)的SIP接口。应用服务器可能位于归属网络中或可能位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网络中。当应用服务器位于归属网络中时,它可以可选地实现至HSS的接口。接口的实现取决于实际的服务逻辑是否需要与HSS进一步交互。从应用服务器到HSS的可选 接口是‘Sh’,并且该协议基于Diameter(RFC 3588)。如果应用服务器位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网络中,则它无法在HSS中实现Sh接口,因为Sh仅仅是运营商内部接口。
<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拥有IMS终端的终端用户可以利用公共用户身份来彼此识别。IMS应用服务器也可以利用公共用户身份来识别每个终端用户。本发明的基本理念是将IMS中使用的这些公共用户身份呈交给信息仓储服务器,以便它可以利用这些用户身份执行基于用户身份的访问控制。
图3示出本发明的高级体系结构。下面是与图1的不同:
·插入到UE 302中的ISIM 301(和/或USIM)具有RFID读取器客户端功能性。
·专用的IMS应用服务器303中介传送来自UE 302的RFID信息请求,过去这直接在读取器客户端102与信息仓储服务器104之间实现。
图4示出本发明的消息序列流程。首先,IMS终端(即UE 302)从RFID标签304读取RFID值(图4中的S401)。IMS应用服务器(AS)303从IMS终端302接收SIP INVITE消息,该SIP INVITE消息索取RFID关联的信息(图4中的S402)。注意,还可以使用例如OPTION和SUBSCRIBE的其他方法,但是这里不予以描述。
此处,在INVITE消息的P-宣称的-身份报头中呈交作为使用IMS终端的用户的宣称的身份的公共用户身份。
可选地,如果AS 303可以经由Sh接口与HSS 305通信(即AS 303位于相同的IMS运营商的网络内),则AS 303可以从HSS抽取更多用户身份信息(图4中的S402a、S402b)。在此情况中,AS 303可以向信息仓储服务器306呈交此用户所拥有的不同公共用户身份(SIPURI、TEL URL)或MSISDN。根据信息仓储服务器306的配置来使用用户身份格式。
然后,AS 303通过将这些协议从IMS转换成RFID应用网络并将请求消息发送到信息仓储服务器306来呈交RFID值和用户身份(例如以SIP URI的形式来呈交)来中介传送请求(图4中的S403)。
使用此呈交的用户身份,信息仓储服务器可以对所请求的信息执行基于用户身份的访问控制(图4中的S404)。再从需要插入到启用RFID读取器的UE 302中的UICC上的ISIM或USIM应用中导出呈交给信息仓储服务器的用户身份。应该注意,此访问控制包括授权而不包括认证。即,例如在UE 302开机时,预先对UE 302进行认证以访问包括AS 303的IMS设施(图4中未示出)。然后在步骤S404中,基于用户身份(授权)来确定是否允许认证的UE访问某个信息。
信息仓储服务器经由IMS AS 303将响应(即例如所请求的信息)发送到UE 302或直接将其发送到UE 302(未示出)(图4中的S405、S406)。
图5图示AS 303执行的过程的概况。AS 303包括两个功能元素:IMS功能501和RFID应用功能502。
IMS功能501包括请求中介传送模块504和响应中介传送模块505。这些模块可以由AS 303的CPU(未示出)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在UE 302与信息仓储服务器306之间,该请求中介传送模块504中介传送访问请求,而响应中介传送模块505中介传送访问响应(下文将对此予以详细描述)。
下文概述此过程:
在步骤S501中,IMS功能501接收INVITE请求,然后将此请求定址并路由到AS 303。在图6中,示出INVITE请求的示例。以AS 303的公共服务身份填充请求-URI,以便经由IMS设施将INVITE路由到此AS 303。在此示例中,使用“sip:rfid_ims_as@imsop.net”。请求-URI还包含保存RFID值的命名为‘rfid’的特殊URI参数,以便AS 303能够接收到该RFID值。即,RFID值指定UE 302期望信息仓储服务器306检索的信息。或者,可以为此目使用也包含RFID 值的任何SIP报头或消息体。因为任何SIP实体必须忽略例如‘rfid’的未知URI参数,所以此URI参数不应该影响其他IMS实体(例如CSCF)的操作。还应该注意,P-宣称的-身份在INVITE请求中呈交,由IMS设施通过该P-宣称的-身份向AS 303确认该INVITE的请求源的可靠性。
在步骤S502中,IMS功能501中的请求中介传送模块504从P-宣称的-身份报头字段中提取公共用户身份以及从‘rfid’URI参数中提取RFID值。然后,请求中介传送模块504生成包含提取的公共用户身份和RFID值的HTTP请求消息。换言之,请求中介传送模块504将SIP INVITE消息(作为一种SIP请求消息)转换成HTTP请求消息。此步骤是必要的,因为UE 302使用SIP协议发送访问请求,而信息仓储服务器306使用例如HTTP的不同协议来接收访问请求。
在步骤S503中,IMS功能501利用转换的访问请求(即HTTP请求消息)来调用RFID应用功能502。
在步骤S504中,RFID应用功能502可能需要与RFID解析服务器503联系以确定信息仓储服务器306的目标位置(例如,HTTPURL),如上所述。可以在RFID应用功能502中预先配置RFID解析服务器503的位置。
在步骤S505中,RFID应用功能502请求信息仓储服务器306以便检索与该RFID值相关的信息。在步骤S502中生成的请求消息至少包含公共用户身份和RFID值,以使信息仓储服务器306能够分别基于该公共用户身份来执行访问控制并发送与所请求的RFID值关联的信息。实现该访问控制以确定可用信息。
在步骤S506中,RFID应用功能502在内部将接收的信息返回到IMS功能501,该接收的信息是以HTTP响应消息的形式接收的。
在步骤S507中,IMS功能501中的响应中介传送模块505从HTTP请求消息中提取接收到的信息。然后,响应中介传送模块505生成200OK消息(一种SIP响应消息),该消息包含所提取的接收到 的信息。换言之,响应中介传送模块505将HTTP响应消息转换成SIP响应消息。由于与步骤S502相似的原因,该步骤是必不可少的。
在步骤S508中,IMS功能501通过200OK将接收的信息返回到请求源。
图7图示信息仓储服务器306执行的过程的概况。信息仓储服务器306包括通信单元701和HDD(硬盘驱动器)704。信息仓储服务器306还包括检索模块702、访问控制模块703和生成模块705。这些模块可以由信息仓储服务器306的CPU(未示出)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
在步骤S701中,通信单元701从AS 303接收访问请求。
在步骤S702中,通信单元701为检索模块702提供访问请求。
在步骤S703中,检索模块702访问HDD 704,并检索与访问请求中包含的信息身份关联的信息。检索到的信息可以由多个信息块构成:每个块具有指示哪个用户可以访问该块的访问控制属性。
在步骤S704中,访问控制模块703将检索到的信息的访问控制属性与访问请求中包含的公共用户身份比较,并确定检索到的信息的哪些块对于请求用户是可用的。例如,在信息身份(RFID值)是“103”和公共用户身份指示用户-A的情况中,项#1~#3和#8~#n是可用的(参考图2)。然后,检索模块702向生成模块705提供检索到的信息中的可用块。
在步骤S705中,生成模块705生成包含步骤S704中提供的多个信息块的访问响应。然后,生成模块705向通信单元701提供访问响应。该访问响应采取例如HTTP响应消息的形式。
在步骤S706中,通信单元701将访问响应发送到AS 303。
图8图示UE 302执行的过程的概况。UE 302包括RFID读取器801、包括ISIM 804和/或USIM 805的UICC 803以及通信单元806。UE 302还包括生成模块802和启动模块807。这些模块可以由UE 302的CPU(未示出)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
在步骤S801中,RFID读取器801读取RFID标签304并检索RFID值。
在步骤S802中,RFID读取器801向生成模块802提供检索到的RFID值。
在步骤S803中,生成模块802从UICC 803中检索公共用户身份。可以将公共用户身份保存在ISIM 804中,或可以使用USIM 805中保存的IMSI来构建公共用户身份。
在步骤S804中,生成模块802生成包含检索到的RFID值和检索到的公共用户身份的访问请求。然后,生成模块802向通信单元806提供访问请求。该访问请求采取例如图6所示的INVITE消息的形式。
在步骤S805中,通信单元806将访问请求发送到AS 303。
在步骤S806中,通信单元806接收回复该访问请求的访问响应。
UE 302能以多种方式来利用接收到的访问响应。例如,在步骤S807中,启动模块807从访问响应中检索SIP URI,并使用检索到的SIP URI来启动SIP会话。
本发明可以作为有效率的机制来工作以便通过将IMS与RFID应用组合来向用户交付基于IP的多媒体服务,尤其是当RFID与多媒体服务关联时(参见图8中的步骤S807)。
例如,可以将名片和/或消费品上的RFID与具有客服或问询台的SIP URI的VoIP服务关联。在此情况中,AS 303(它将请求的RFID值转换成相关的SIP URI)自动在请求用户(由INVITE的公共用户身份表示)与客服/问询台(由与RFID值关联的SIP URI表示)之间建立VoIP会话。
另一个实例是可以将CD/DVD包装上的RFID与具有SIP URI的内容流传输服务关联,该SIP URI表示内容及其流传输服务器。在此情况中,AS 303(它将请求的RFID值转换成相关的SIP URI)自动在请求用户(由INVITE的公共用户身份表示)与流传输服务器(由与RFID值关联的SIP URI表示)之间建立视频/音频流传输会话。
另一个实例是UE 302可以仅通过读取RFID标签来获取某些货品的优惠卷(电子优惠卷)。假定超市中的某些货品附着有RFID标签。超市提供优惠会员服务。顾客需要向超市告知他/她的IMS公共用户身份(例如图6中描述的sip:User-A@imsop.net)以使该顾客签署会员服务。然后,在超市管理的信息仓储服务器306上的访问控制列表中注册顾客ID(即IMS公共用户身份)。
如果顾客发现超市中附着有RFID标签的中意货品,则会员服务使他/她能够简单地利用他/她的具有RFID读取器的UE读取RFID标签来下载详细产品信息及其特定优惠券(可以包含在图4中描述的OK消息中)。这指示未签署会员服务的其他顾客无法检索到优惠券,因为他们的身份没有在仓储服务器306的访问控制列表上。该优惠券可以显示在UE的显示屏上,顾客可以通过例如向店员出示该显示屏来使用它。
如这些实例所示出的,本发明使IMS AS能够在请求用户与同RFID值关联的多媒体服务之间建立多种SIP会话(通过使用例如第三方呼叫控制技术(SIP中的第三方呼叫控制的当前最佳实践(BestCurrent Practices for Third Party Call Control in the SIP),RFC 3725))。因为IMS AS同时具有IMS功能和RFID应用功能,所以这是可能的。这将使用户获益,因为用户可以仅通过向IMS AS发送RFID值而自动成为此类多媒体服务的一部分,因为IMS AS执行多媒体服务交付的所有必需的协调,范围包括将RFID值转换成如SIP URI和在用户与同RFID值关联的SIP URI之间建立多媒体会话。
或者,用户设备可以配置成使用与RFID值关联的SIP URI(或TEL URL)建立SIP会话。即,当用户设备接收到包含SIP URI的SIP响应消息时,它可以利用SIP URI表示的SIP实体来自动启动SIP会话。
<发明优点>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恰好是为RFID应用提供有效的方法来安全地 标识用户以便对信息仓储服务器执行基于用户身份的访问控制。而且,还有如下好处汇总。
(1)RFID应用无需它们自己的用户身份的命名和认证设施
即使没有包括IMS网络,RFID应用仍可以通过引入它们自己的用户身份的命名和认证系统来对信息仓储服务器执行基于用户身份的访问控制。但是,对于要自己准备和管理命名和认证设施,并配有大量嵌入RFID读取器的个人装置(例如蜂窝电话)的RFID应用,这必定需要太多成本。
如果RFID应用依赖于并且再利用现有的IMS命名和认证设施,则可以大大地降低基于用户身份的访问控制的开发和管理成本。
(2)用户身份独立于RFID读取器硬件
IMS中的用户身份的基于ISIM或USIM的命名和认证机制独立于UE的硬件。用户可以简单地将他们自己含有ISIM或USIM的UICC插入到期望的UE硬件,因此在更换UE硬件方面具有灵活性。即使RFID读取器装置设在UE硬件上时,用户和RFID应用仍可以继承它原有的这种灵活性。他们可以免于应对读取器硬件故障的情况,并且可以无需对用户身份信息进行任何更改而容易地更换到新扩充功能的读取器硬件。
虽然RFID标签作为指定信息仓储服务器中存储的信息的身份的源来举例说明,但是应该注意也可以采用其他源、例如条形码和QR码。相应地,可以利用条形码读取器、QR码读取器等来替换RFID读取器。
虽然本发明是参考示范实施例来描述的,但是要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示范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符合最大范围的解释,由此涵盖所有此类修改和等效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33)
1.一种与用户设备(302)以及信息仓储服务器(306)通信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应用服务器(303),其中所述信息仓储服务器(306)适于基于IMS公共用户身份实施访问控制,所述IMS应用服务器(303)包括:
请求中介传送模块(504),用于通过将符合IMS的第一协议转换成所述信息仓储服务器(306)可解释的第二协议来将访问请求从所述用户设备(302)中介传送到所述信息仓储服务器(306);以及
响应中介传送模块(505),用于通过将所述第二协议转换成所述第一协议来将访问响应从所述信息仓储服务器(306)中介传送到所述用户设备(302);
其中所述访问请求包含IMS公共用户身份和信息身份,所述IMS公共用户身份和信息身份指定请求所述信息仓储服务器(306)检索的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IMS应用服务器(30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协议是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IMS应用服务器(303),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中介传送模块(504)从所述用户设备(302)接收会话发起协议SIP请求消息形式的访问请求,将所述SIP请求消息转换成HTTP请求消息,并以所述HTTP请求消息的形式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到所述信息仓储服务器(306)。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IMS应用服务器(303),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中介传送模块(505)从所述信息仓储服务器(306)接收HTTP响应消息形式的访问响应,将所述HTTP响应消息转换成会话发起协议SIP响应消息,并以所述SIP响应消息的形式将所述访问响应发送到所述用户设备(302)。
5.一种与IP多媒体子系统IMS应用服务器(303)通信的信息仓储服务器(306),其中所述IMS应用服务器(303)适于在用户设备(302)与所述信息仓储服务器(306)之间进行中介传送,所述信息仓储服务器(306)包括:
通信单元(701),用于从所述IMS应用服务器(303)接收访问请求;
检索模块(702),用于检索所述访问请求中包含的信息身份所指定的信息;
访问控制部件(703),用于基于所述访问请求中包含的IMS公共用户身份来确定所述检索模块(702)可获取的信息;
生成模块(705),用于生成包含所述检索模块(702)所检索的信息的访问响应;以及
通信单元,用于将所述访问响应发送到所述IMS应用服务器(30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仓储服务器(306),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身份指定的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信息块,每个块具有访问控制属性;以及
所述访问控制部件(703)通过将所述每个块的访问控制属性与所述IMS公共用户身份比较来确定所述可获取的信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仓储服务器(306),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701)从所述IMS应用服务器(303)接收HTTP请求消息形式的所述访问请求。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仓储服务器(306),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701)以HTTP响应消息的形式将所述访问响应发送到所述IMS应用服务器(303)。
9.一种与IP多媒体子系统IMS应用服务器(303)通信的用户设备(302),其中所述IMS应用服务器(303)适于在所述用户设备(302)与信息仓储服务器(306)之间进行中介传送,所述用户设备(302)包括:
RFID读取器(801),用于检索信息身份,所述信息身份指定请求所述信息仓储服务器(306)检索的信息;
生成模块(802),用于生成包含IMS公共用户身份和所述信息身份的访问请求;
通信单元(806),用于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到所述IMS应用服务器(303)并且用于从所述IMS应用服务器(303)接收包含所述信息身份所指定的信息的访问响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设备(302),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设备(302)嵌入有RFID读取器(801);
所述信息身份存储在RFID标签(304)中;以及
所述RFID读取器(801)从所述RFID标签(304)中检索所述信息身份。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设备(302),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设备(302)是移动终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30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含有IP多媒体服务身份模块ISIM(804)的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803),
其中所述IMS公共用户身份保存在所述ISIM(804)中。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30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含有通用订户身份模块USIM(805)的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803),
其中使用保存在所述USIM(805)中的国际移动订户身份IMSI检索所述IMS公共用户身份。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设备(302),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806)以会话发起协议SIP请求消息的形式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到所述IMS应用服务器(303)。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设备(302),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806)从所述IMS应用服务器(303)接收会话发起协议SIP响应消息形式的所述访问响应。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设备(302),其特征在于,所述访问响应包括会话发起协议通用资源标志符SIP URI和/或电话统一资源定位符TEL URL,
还包括启动模块(807),用于使用所述SIP URI或TEL URL来启动会话发起协议SIP会话。
17.一种访问控制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IMS应用服务器(303);
如权利要求5-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仓储服务器(306);以及
如权利要求9-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302)。
18.一种在用户设备(302)与信息仓储服务器(306)之间进行中介传送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息仓储服务器(306)适于基于IMS公共用户身份来实施访问控制,所述方法包括:
请求中介传送步骤(S502),用于通过将符合IMS的第一协议转换成所述信息仓储服务器(306)可解释的第二协议来将访问请求从所述用户设备(302)中介传送到所述信息仓储服务器(306);以及
响应中介传送步骤(S505),用于通过将所述第二协议转换成所述第一协议来将访问响应从所述信息仓储服务器(306)中介传送到所述用户设备(302);
其中所述访问请求包含所述IMS公共用户身份和信息身份,所述IMS公共用户身份和信息身份指定请求所述信息仓储服务器(306)检索的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协议是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请求中介传送步骤(S502)中,从所述用户设备(302)接收会话发起协议SIP请求消息形式的所述访问请求,将所述SIP请求消息转换成HTTP请求消息,并以所述HTTP请求消息的形式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到所述信息仓储服务器(306)。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响应中介传送步骤(S507)中,从所述信息仓储服务器(306)接收HTTP响应消息形式的所述访问响应,将所述HTTP响应消息转换成会话发起协议SIP响应消息,并以所述SIP响应消息的形式将所述访问响应发送到所述用户设备(302)。
22.一种与IMS应用服务器(303)通信的方法,其中所述IMS应用服务器(303)适于在用户设备(302)与信息仓储服务器(306)之间进行中介传送,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步骤(S701),用于从所述IMS应用服务器(303)接收访问请求;
检索步骤(S703),用于检索所述访问请求中包含的信息身份所指定的信息;
访问控制步骤(S704),用于基于所述访问请求中包含的IMS公共用户身份来确定所述检索步骤(S703)中可获取的信息;
生成步骤(S705),用于生成包含所述检索步骤(S703)中检索的信息的访问响应;以及
发送步骤(S706),用于将所述访问响应发送到所述IMS应用服务器(303)。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身份指定的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信息块,每个块具有访问控制属性;以及
在所述访问控制步骤(S704)中,通过将所述每个块的访问控制属性与所述IMS公共用户身份比较来确定所述可获取的信息。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步骤(S701)中,从所述IMS应用服务器(303)接收HTTP请求消息形式的所述访问请求。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送步骤(S706)中,以HTTP响应消息的形式将所述访问响应发送到所述IMS应用服务器(303)。
26.一种与IMS应用服务器(303)通信的方法,其中所述IMS应用服务器(303)适于在用户设备(302)与信息仓储服务器(306)之间进行中介传送,所述方法包括:
检索步骤(S801),用于检索信息身份,所述信息身份指定请求所述信息仓储服务器(306)检索的信息;
生成步骤(S803、S804),用于生成包含IMS公共用户身份和所述信息身份的访问请求;
发送步骤(S805),用于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到所述IMS应用服务器(303);以及
接收步骤(S806),用于从所述IMS应用服务器(303)接收包含所述信息身份所指定的信息的访问响应。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设备(302)嵌入有RFID读取器;
所述信息身份存储在RFID标签(304)中;以及
在所述检索步骤(S801)中,所述RFID读取器(801)从所述RFID标签(304)中检索所述信息身份。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302)是移动终端。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设备(302)包括含有IP多媒体服务身份模块ISIM(804)的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803);以及
所述IMS公共用户身份保存在所述ISIM(804)中。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设备(302)包括含有通用订户身份模块USIM(805)的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803);以及
使用保存在所述USIM(805)中的国际移动订户身份IMSI检索所述IMS公共用户身份。
31.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送步骤(S805)中,以会话发起协议SIP请求消息的形式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到所述IMS应用服务器(303)。
32.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步骤(S806)中,从所述IMS应用服务器(303)接收会话发起协议SIP响应消息形式的所述访问响应。
33.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访问响应包括会话发起协议通用资源标志符SIP URI和/或电话统一资源定位符TELURL,
还包括启动步骤(S807),用于使用所述会话发起协议通用资源标志符SIP URI或电话统一资源定位符TEL URL来启动会话发起协议SIP会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SE0501933 | 2005-08-31 | ||
SE05019336 | 2005-08-31 | ||
SE0501933-6 | 2005-08-31 | ||
PCT/JP2006/317406 WO2007026914A1 (en) | 2005-08-31 | 2006-08-29 | An ims node, an information node, a user node, an access control system, a method for mediating between a user node and an information node, a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n ims nod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53520A CN101253520A (zh) | 2008-08-27 |
CN101253520B true CN101253520B (zh) | 2011-02-23 |
Family
ID=37808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3147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3520B (zh) | 2005-08-31 | 2006-08-29 | 用于基于与ims有关的用户身份的访问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90206986A1 (zh) |
EP (1) | EP1920392A4 (zh) |
JP (1) | JP4806008B2 (zh) |
KR (1) | KR101259212B1 (zh) |
CN (1) | CN101253520B (zh) |
WO (1) | WO200702691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04659B2 (en) * | 2007-04-05 | 2014-08-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US8321557B2 (en) * | 2007-10-10 | 2012-11-27 |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Web feeds over SIP |
CN101163010B (zh) | 2007-11-14 | 2010-12-08 | 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对请求消息的鉴权方法和相关设备 |
KR101074120B1 (ko) * | 2007-12-11 | 2011-10-17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인터넷 프로토콜 멀티미디어 서브시스템 및 그 시스템의라우팅 방법 |
EP2403201A1 (en) * | 2010-06-30 | 2012-01-04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customer device and server device |
EP2619960A1 (en) * | 2010-09-21 | 2013-07-3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ssaging policy for a communication node |
TWI569614B (zh) * | 2011-08-30 | 2017-02-01 | 萬國商業機器公司 | 處理網路通訊之會話的方法、資訊設備、與電腦可讀媒體 |
US9563795B2 (en) * | 2013-03-13 | 2017-02-07 | Mark Sehmer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
FR3009409A1 (fr) * | 2013-08-02 | 2015-02-06 | Mobilead | Procede de codage d'un acces a une ressource informatique |
US9326141B2 (en) * | 2013-10-25 | 2016-04-26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Internet protocol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authentication for non-IMS subscribers |
US9791841B2 (en) | 2014-08-12 | 2017-10-17 | Citrix Systems, Inc. | Designer interface for control systems |
US9210534B1 (en) * | 2015-02-19 | 2015-12-08 | Citrix Systems, Inc. | Location assistance in a machine to machine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
US10397233B2 (en) * | 2015-04-20 | 2019-08-27 | Bomgar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edential handling |
ITUB20154026A1 (it) * | 2015-09-30 | 2017-03-30 | Arti Grafiche Julia S P A | Metodo per la preparazione e la fruizione di contenuti multimediali tramite supporto informatizzato |
WO2018075012A1 (en) * | 2016-10-18 | 2018-04-26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Operating system installations vi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chip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094410C (en) * | 1992-06-18 | 1998-05-05 | Joshua Seth Auerbach | Distributed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JP2002092231A (ja) * | 2000-09-20 | 2002-03-29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展示システム |
WO2002087272A1 (en) * | 2001-04-25 | 2002-10-31 | Nokia Corporation | Authenti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30210678A1 (en) * | 2002-05-10 | 2003-11-13 | Nokia Corporation | Functionality split between mobile terminal and terminal equipment for internet protocol multimedia signal exchange |
US7920827B2 (en) * | 2002-06-26 | 2011-04-05 | Nokia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physical browsing on wireless devices us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
US7274909B2 (en) * | 2002-10-31 | 2007-09-25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ng data items for service requests |
JP4270888B2 (ja) * | 2003-01-14 | 2009-06-03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Wlan相互接続におけるサービス及びアドレス管理方法 |
US20050004968A1 (en) * | 2003-07-02 | 2005-01-06 | Jari Mononen |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mobile information server |
JP4273899B2 (ja) * | 2003-09-25 | 2009-06-03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プロトコル変換装置及び方法 |
JP4956892B2 (ja) * | 2003-10-31 | 2012-06-20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 |
US7933290B2 (en) * | 2004-03-30 | 2011-04-26 | Nokia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rehensive service translation |
JP4806400B2 (ja) * | 2004-05-03 | 2011-11-02 | ノキア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 Ipネットワークの信頼できるドメインにおける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の処理 |
US7751389B2 (en) * | 2004-07-01 | 2010-07-06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warding messages based upon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
US7523491B2 (en) * | 2005-01-03 | 2009-04-21 | Nokia Corporation |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mobile servers |
US7688805B2 (en) * | 2005-03-31 | 2010-03-30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Webserver with telephony hosting function |
US7656866B2 (en) * | 2005-04-22 | 2010-02-02 | At&T Corp. | Controlling media server resources in a VoIP network |
US9094463B2 (en) * | 2008-02-29 | 2015-07-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Technique for performing signaling conversion between HTTP and SIP domains |
US8490202B2 (en) * | 2008-09-30 | 2013-07-1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masking data |
-
2006
- 2006-08-29 US US12/065,420 patent/US2009020698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08-29 WO PCT/JP2006/317406 patent/WO2007026914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08-29 JP JP2008505676A patent/JP480600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8-29 EP EP06797333.9A patent/EP1920392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08-29 KR KR1020087004706A patent/KR101259212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8-29 CN CN2006800314708A patent/CN10125352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KOTSUKA N. ET AL.Yori tegaru no denshi tag katsuyou wo sokushin suru RFIDtag reader tousai keitai denwa.COMPUTER& NETWORK LAN23 1.2005,23(1),65 - 71. |
KOTSUKA N. ET AL.Yori tegaru no denshi tag katsuyou wo sokushin suru RFIDtag reader tousai keitai denwa.COMPUTER& * |
NETWORK LAN23 1.2005,23(1),65-71.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806008B2 (ja) | 2011-11-02 |
EP1920392A4 (en) | 2014-08-06 |
EP1920392A1 (en) | 2008-05-14 |
KR101259212B1 (ko) | 2013-04-29 |
WO2007026914A1 (en) | 2007-03-08 |
JP2009506391A (ja) | 2009-02-12 |
KR20080048464A (ko) | 2008-06-02 |
CN101253520A (zh) | 2008-08-27 |
US20090206986A1 (en) | 2009-08-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53520B (zh) | 用于基于与ims有关的用户身份的访问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1103609B (zh) | 用于处理紧急呼叫的方法及装置 | |
EP1609325B1 (en) | Network serving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s for mediating networked services | |
CN1758634B (zh) | 提供分布的用户定位器功能路由能力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3493457B (zh) | 机对机情形中的账户链接 | |
CN101326536B (zh) | 用于基于因特网协议地址的射频标识服务的射频标识标签以及利用其的射频标识服务方法 | |
US20140181256A1 (en) | System, Method and a Tag for Mapping Tagged Objects to Context-Aware Applications | |
CN110268729A (zh) | 向物联网(iot)设备供应设备和/或线路共享能力 | |
JP2005174317A5 (zh) | ||
CN101480013A (zh) | 用于提供对附着于网络注册装置的媒体资源的访问的技术 | |
JP5266717B2 (ja) | 非接触リーダライタ、情報提供システム、リダイレクトサーバ、及びアドレス情報提供方法等 | |
WO2017031361A1 (en) | Method, client terminal and server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 |
US10194005B2 (en) | Method to retrieve personal customer data of a customer for delivering online service to said customer | |
TW201635813A (zh) | 使用即時訊息服務以建立可匿名之通訊通道之系統與方法 | |
WO2016033581A1 (en) | Message identification, processing, and monito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s commerce | |
CN104283925A (zh) | 交互式qr码管理系统 | |
US20110139867A1 (en) | Method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CN102308557A (zh) | 用于在通信网络中访问和提供存在信息的方法和服务器 | |
JP2005038100A (ja) | 商品情報提供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5757875B2 (ja) | サービスプロビジョニング方法、関連サービスプロビジョニングシステム、関連サービスプロビジョニングサーバ、および関連イベント登録サーバ | |
CN104301361B (zh) | 一种基于m2m系统的智能导览方法和系统 | |
US10694315B2 (en) | Technique for allowing registered mobile users of the same or different social networks in the vicinity to use mobile devices of the same or different operation system to identify each other and exchange business information | |
JP2008523497A (ja) | 情報を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サービスにルーティング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WO2020074644A1 (en) | Recording multimodal user interaction with items in real and digital environments | |
US9544426B2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related to a cal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