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2518A - 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2518A
CN101252518A CNA2008100840117A CN200810084011A CN101252518A CN 101252518 A CN101252518 A CN 101252518A CN A2008100840117 A CNA2008100840117 A CN A2008100840117A CN 200810084011 A CN200810084011 A CN 200810084011A CN 101252518 A CN101252518 A CN 1012525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transit node
candidate
transit
section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840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52518B (zh
Inventor
王志华
胡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08401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525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52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25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525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25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属性,从超级节点集合中确定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根据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各中转节点的历史运行记录,从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并从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选择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中转节点。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以后,可以方便地在超级节点集合中选择作为中转节点的超级节点。

Description

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等网络(Peer-to-Peer,简称P2P)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P2P(Peer-to-Peer)可定义为“通过系统间直接的交换对计算机资源和/或服务进行共享”。P2P技术改变了“内容”所在的位置,使其从中心走向边缘。P2P网络中的资源分散在各个成员节点上,而不是集中在单独的服务器上。每个节点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既是客户端同时也是服务器。P2P网络是一种分布式网络,网络的参与者共享他们所拥有的一部分硬件资源(处理能力、存储能力、网络连接能力、打印机等),这些共享资源需要由网络提供服务和内容,能被其它对等节点(Peer)直接访问而无需经过中间实体。在此网络中的参与者既是资源(服务和/或内容)的提供者(Server),同时还是资源(服务和/或内容)的获取者(Client)。
当前的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网络地址转换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和防火墙。NAT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e)的标准,允许一个整体机构以公用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出现在互联网上。顾名思义,NAT是一种把内部私有网络地址(IP地址)翻译成合法网络IP地址的技术,NAT能够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防火墙是一种隔离控制技术,在某个机构的网络和不安全的网络(如互联网)之间设置屏障,阻止对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也可以使用防火墙阻止专有信息从企业的网络上被非法输出。防火墙可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然而,诸如NAT和防火墙等实体的存在给P2P网络中的主机直接互连和打洞设置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可以使用超级节点或服务器执行数据中转。一个关键问题是选择用来中转数据的超级节点。超级节点的数量非常巨大,在数量如此大的超级节点集合中选择作为中转节点的一个或者几个超级节点非常困难。如果用于中转的超级节点选择不当,可能会造成中转路径的延迟较大。如果通过测试每个超级节点的中转路径延迟来寻找中转路径,由于探测的超级节点的数目较多,这将带来繁重的工作量,而且还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并产生较多的探测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以方便地在超级节点集合中选择作为中转节点的超级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系统,以方便地在超级节点集合中选择作为中转节点的超级节点。
一种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属性,从超级节点集合中确定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各中转节点的历史运行记录,从所述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并从所述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选择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中转节点。
一种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超级节点集合中根据各中转节点的历史运行记录确定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
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ISP属性,从所述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并从所述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选择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中转节点。
一种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分散在所述对等网络中的地标服务器、P2P服务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其中:
第一节点,用于向各地标服务器发送探测包以进行双向时间测量,在接收到从地标服务器的确认包后构造一个地标矩阵,该地标矩阵包括该第一节点到所有地标服务器的距离,并向所述P2P服务器发送该地标矩阵;
第二节点,用于向各地标服务器发送探测包以进行双向时间测量,在接收到从地标服务器的确认包后构造一个地标矩阵,该地标矩阵包括该第二节点到所有地标服务器的距离,并向所述P2P服务器发送该地标矩阵;
P2P服务器,用于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ISP属性,从超级节点集合中确定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并根据所述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各中转节点的历史运行记录,从所述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利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发送的地标矩阵应用簇算法,从所述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预定数目距离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近的中转节点。
从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看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ISP属性,从超级节点集合中确定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然后根据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各中转节点的历史运行记录,再从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并从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选择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中转节点。由此可见,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综合考虑了ISP属性和中转节点的历史运行记录,使用了逐级缩小范围的方法,使得每个级别的运算量都不大,可以快速高效的实现,能够方便地在超级节点集合中选择作为中转节点的超级节点。
另外,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后,还可以在数量巨大的超级节点集合中找出适合为某一对节点中转数据的优秀超级节点,因此还可以提高中转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国各ISP间传送文件的速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表达得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ISP属性,从超级节点集合中确定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然后根据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各中转节点的历史运行记录,从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并从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选择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中转节点。可选地,也可以首先从超级节点集合中根据各中转节点的历史运行记录确定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然后再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ISP属性,从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并从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选择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中转节点。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属性,从超级节点集合中确定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
在这里,考虑到与需要传递数据的普通节点具有相同ISP属性的中转节点能够更好地执行中转功能,可以从超级节点集合中确定出与第一节点具有相同ISP属性的中转节点以形成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也可以从超级节点集合中确定出与第二节点具有相同ISP属性的中转节点以形成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
步骤102:根据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各中转节点的历史运行记录,从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并从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选择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中转节点。
其中,中转节点的历史运行记录具体可以包括中转节点的在线时间长度或带宽。如果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的某个超级节点在线时间长度越长,可以认为该超级节点作为中转节点越稳定,则可以优先选进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同样,如果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的某个超级节点带宽越高,可以认为该超级节点作为中转节点网络情况越好,则可以优先选进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可以预先设置历史运行记录门限值,然后挑选满足该门限值的超级节点进入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也可以预先设定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所包含的中转节点数N,并按照历史运行记录从优到劣的顺序,挑选N个超级节点进入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
进一步地,还可以按照距离第一节点的远近顺序,从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预定数目距离第一节点近的中转节点,以形成第三候选中转节点集合,然后再按照距离第二节点的远近顺序,从第三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预定数目距离第二节点近的中转节点,以形成第四候选中转节点集合,再从第四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选择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中转节点。类似地,也可以按照距离第二节点的远近顺序,从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预定数目距离第二节点近的中转节点,以形成第三候选中转节点集合,然后再按照距离第一节点的远近顺序,从第三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预定数目距离第一节点近的中转节点,以形成第四候选中转节点集合,再从第四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选择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中转节点。
其中,可以首先在对等网络中分散布置地标服务器,然后每个中转节点向各地标服务器发送探测包以进行双向时间测量,在接收到从地标服务器的确认包以后,每个中转节点构造一个地标矩阵,该地标矩阵包括该中转节点到所有地标服务器的距离,最后在应用该地标矩阵和簇算法来确定预定数目距离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近的中转节点。
其中,从第四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选择中转节点具体可以包括:探测第四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各中转节点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中转指标;然后再根据中转指标的优劣排序结果,再从第四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选择预定数目中转指标好的中转节点作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中转节点。中转指标具体可以是带宽、抖动和丢包率等。
图1所示实施例描述了首先根据ISP属性来确定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然后再根据历史运行记录从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的技术方案。可选的,也可以首先根据历史运行记录来确定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然后再从该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根据ISP属性来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系统。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分散在对等网络中的地标服务器、P2P服务器、第一节点(Peer-1)和第二节点(Peer-2),其中:
第一节点,用于向各地标服务器发送探测包以进行双向时间测量,在接收到从地标服务器的确认包后构造一个地标矩阵,该地标矩阵包括该第一节点到所有地标服务器的距离,并向P2P服务器发送该地标矩阵;
第二节点,用于向各地标服务器发送探测包以进行双向时间测量,在接收到从地标服务器的确认包后构造一个地标矩阵,该地标矩阵包括该第二节点到所有地标服务器的距离,并向P2P服务器发送该地标矩阵;
P2P服务器,用于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ISP属性,从超级节点集合(可以包含所有的超级节点,比如包含SN1、SN2...到SNn)中确定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并根据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各中转节点的历史运行记录,从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利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发送的地标矩阵应用簇算法,从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预定数目距离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近的中转节点。
两个普通节点Peer-1和Peer-2之间的通信可以由几种方式完成:直连、P2P服务器中转或超级节点中转。优先考虑的是直连方式,直连失败的情况下考虑超级节点中转,最后再考虑使用P2P服务器中转。
各个普通节点Peer-0、Peer-1,…,Peer-n以及各个超级节点SN1、SN2,…,SNn在登录到系统后,首先主动使用tracerout或者其它等效的方法探测到各个地标服务器的距离,然后将探测结果上报到P2P服务器。
在使用超级节点中转的情况下,发起连接的普通节点(例如Peer-1)要从P2P服务器上获取超级节点(SN)列表。也就是说,中转超级节点的选择工作大部分由P2P服务器来完成,P2P服务器可以利用收到的各个节点上报的到各个地标服务器的距离等信息进行更加优选的选择工作,获取的超级节点列表中超级节点的个数一般比较少,由Peer-1和Peer-2做进一步的实际测试后再选作中转节点。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所有的超级节点和普通节点使用traceout探测到地标服务器的距离,并上报到P2P服务器,其中各地标服务器可以分散到整个对等网络。
步骤302:P2P服务器从超级节点集合中根据ISP分类选择超级节点集合A。
此处,P2P服务器可以选择与期望执行数据交互的第一节点具有相同ISP属性的中转节点,以形成超级节点集合A,也可以从超级节点集合中确定出与期望执行数据交互的第二节点具有相同ISP属性的中转节点,以形成超级节点集合A。
步骤303:P2P服务器从超级节点集合A中根据历史运行记录选择表现良好的超级节点集B。
此处,P2P服务器可以预先设定超级节点集B所包含的中转节点数N,并按照历史运行记录从优到劣的顺序,挑选N个超级节点进入中转节点数N。或者,也可以预先设置带宽最低值、在线时间最低值等历史运行记录门限值,然后P2P服务器挑选满足该门限值的超级节点进入超级节点集B。
步骤304:P2P服务器再从超级节点集合B中找出距离第一节点近的超级节点集合C,再从C中找出距离第二节点近的超级节点集合D。
在这里,可选地,P2P服务器还可以从超级节点集合B中找出距离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距离之和近的超级节点集合E,然后再从超级节点集合E中再确定作为第二节点和第一节点的中转节点。比如,可以找出距离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距离之和最近的S个超级节点,以形成超级节点集合E,其中S为预定数目。
在上述流程中,应当权衡结果的准确性和计算复杂度两个因素来决定每个集合规模的大小。集合A的规模越大准确性越高,计算量也越大。集合A→集合B→集合C→集合D的规模逐步减小,集合D的规模一般不要超过几十个,否则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探测需要消耗较高的带宽并且耗时较长。
在音视频通信中首先选择客户节点间直连(包括打洞),如果直连失败或者直连的效果差则使用P2P网络中的超级节点中转,超级节点中转也失败的情况下使用服务器中转。使用超级节点中转是影响业务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如何快速的选择一个或者多个超级节点为一对用户做中转完成通信是此问题的核心。为一对用户选择超级节点由两个环节组成:
(1):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普通节点推举为超级节点,这个标准一般是节点具有公网IP、具有足够的带宽尤其是上行带宽。
(2):在为数众多的超级节点中选择少数几个超级节点作为某对用户之间的中转节点,这个环节也是最困难的环节。
在实际的应用中,超级节点的选择可以由服务器或者需要通信的普通节点完成,也可以由二者协作来完成。由于普通节点数量巨大,如果普通节点参与超级节点的选择工作势必会降低服务器的压力并缩短选择的时间。
作为超级节点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节点必须有公网IP,否则普通节点连接不到超级节点。
比如:在中国的网络环境下,具有公网IP的节点大多是电信或者网通ADSL用户,教育网内公网IP很少。所以在中国的网络环境下超级节点仍然要以ADSL为主。
除了具有公网IP以外,作为超级节点还必须具有足够的带宽,尤其是上行带宽。中转占用的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是相同的,但是ADSL上网方式上行带宽要比下行带宽小得多,所以上行带宽是成为超级节点的瓶颈。这种情况也有例外,虽然ADSL上网方式上行带宽要比下行带宽小得多,但是用户的下载和浏览网页等应用一般来说占用的主要是下行带宽。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国各ISP间传送文件的速度示意图。
从图4中可以看出,各ISP内部传文件情况较好,电信、网通内部速度呈正态分布,低速(速度<5K)比例分别为8%、11%。教育网内非常快,但不同ISP间的速度较差,特别是电信-网通间和教育-网通间,低速的比例较高,占25-30%,电信-网通间仍是主要瓶颈。
表1是单从各ISP之间传文件的速度来看中转节点初选策略示意表。单从各ISP间传文件的速度来看,可以采用表1的中转节点选择策略。由于中转节点大多在电信或者网通,并且校园网内访问公网或国外网站,都需要设置代理,网络流量计费由个人账户支付,所以应该尽可能不使用教育网内的节点做超级节点。
Figure S2008100840117D00091
表1
表2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的中转节点初选策略的示意表。表2如下:
Figure S2008100840117D00092
表2
经过ISP分类进行初选后的超级节点数量仍然十分庞大,通常还在十万级。在数目如此庞大的超级节点集合上筛选出几个超级节点为一对普通节点中转数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进一步可以将ISP细分到地区或城市,利用历史数据作为筛选超级节点的依据进行筛选。
使用超级节点的历史记录来作为评判标准仍然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法,其中超级节点的在线时长、提供的带宽是一个重要的依据。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来选择有历史记录的超级节点和新的超级节点,根据这种方法选择出比较优秀的几千个超级节点。
超级节点的数目降低到几千个以后就可以采用一些计算复杂度较高的临近度估计算法了。使用临近度估计算法可以找出距离第一节点比较近的一些超级节点集合A,然后以这个结果集合A重新使用临近度估计算法找出距离第二节点比较近的集合B。
为了实现临近度估计需要设置一些地标服务器,这些地标服务器可以分散设置在网络中。每个节点测量到给定的地标服务器距离,附带着记录了到经过的路由器的距离。临近度估计算法中使用少量的地标服务器,但是使用数量较多的路由器信息。给定N个客户节点和L个全局的地标服务器,每个客户进行traceroute到每个地标服务器,因此每个测试周期中共N*L次traceroute异步进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执行临近度估计的步骤包括:首先,每个节点向地标服务器发送探测包以进行双向时间测量;在一个节点接收到所有从地标服务器和里程碑的确认包以后,它构造一个地标矩阵,该矩阵包括该节点到所有地标服务器的距离也包含到测试包遇到的里程碑的距离,然后每个节点把它的地标服务器矩阵提交给P2P服务器。
P2P服务器在接收到来自节点的查找最近的k个节点请求的时候,因为所有的候选节点的地标矩阵都存储在P2P服务器中,可以应用簇算法来减少候选集合的大小到k(k的大小可以为预先设定),并把这些识别出的候选者信息发送给客户端。然后客户端再对选择好的的k个候选者进行进一步的测量。
下面详细描述簇算法。簇算法可以包括最小和算法(min_sum)或最大差(max_diff)算法。
最小和算法或最大差算法都基于三角不等式,对于每个节点,k个拥有最小的簇度量值的候选节点被选作k个最近的候选者。这两种算法都能提供临近度信息,min_sum算法还可以用作距离估计。
min_sum的思想是如果有足够多的地标服务器和两个普通节点n和c,很可能其中一个地标服务器位于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上。假定这个界标节点是l,如果三角不等式成立的话,那么节点n和界标节点1的距离dist(n,l)和节点c和界标节点1的距离dist(c,l)的和应该是最小的。对于给定的节点n和它的候选节点集合C,对每一个c属于C,
min_sum(n,c)=minl∈L(n,c)|{dist(n,l)+dist(c,l)}
这些度量值计算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最小的k个度量值选出来k个候选节点。
max_ diff算法和min_sum算法相似,其思想是如果有足够多的地标服务器,那么很可能存在一个地标服务器l使得c在n和l的最短路径上或者n在c和l的最短路径上。在这种情况下,|dist(n,l)-dist(c,l)|最大。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ISP属性,从超级节点集合中确定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然后根据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各中转节点的历史运行记录,再从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并从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选择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中转节点。由此可见,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综合考虑了ISP属性和中转节点的历史运行记录,使用了逐级缩小范围的方法,使得每个级别的运算量都不大,可以快速高效的实现,能够方便地在超级节点集合中选择作为中转节点的超级节点。
另外,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后,还可以在数量巨大的超级节点集合中找出适合为某一对节点中转数据的优秀超级节点,因此还可以提高中转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属性,从超级节点集合中确定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各中转节点的历史运行记录,从所述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并从所述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选择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中转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节点的历史运行记录包括中转节点的在线时间长度和/或带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超级节点集合中确定出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包括:
从超级节点集合中确定出与第一节点具有相同ISP属性的中转节点,以形成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或
从超级节点集合中确定出与第二节点具有相同ISP属性的中转节点,以形成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选择中转节点包括:
按照距离第一节点的远近顺序,从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预定数目距离第一节点近的中转节点,以形成第三候选中转节点集合;按照距离第二节点的远近顺序,从第三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预定数目距离第二节点近的中转节点,以形成第四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从第四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选择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中转节点;或
按照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距离之和从小到大的顺序,从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预定数目的中转节点,以形成第五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从第五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选择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中转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第四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选择中转节点包括:
探测第四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各中转节点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中转指标;
根据所述中转指标的优劣排序结果,从所述第四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选择预定数目中转指标好的中转节点作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中转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指标包括下列之一或者至少两个的任意组合:
带宽;
抖动;
丢包率。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预定数目距离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近的中转节点包括:
在所述对等网络中分散布置地标服务器;
每个中转节点向各地标服务器发送探测包以进行双向时间测量,在接收到从地标服务器的确认包以后,每个中转节点构造一个地标矩阵,该地标矩阵包括该中转节点到所有地标服务器的距离;
应用该地标矩阵和簇算法确定预定数目距离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近的中转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簇算法为最小和算法或最大差算法。
9、一种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从超级节点集合中根据各中转节点的历史运行记录确定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
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ISP属性,从所述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并从所述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选择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中转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出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包括:
从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出与第一节点具有相同ISP属性的中转节点,以形成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或
从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出与第二节点具有相同ISP属性的中转节点,以形成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选择中转节点包括:
按照距离第一节点的远近顺序,从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预定数目距离第一节点近的中转节点,以形成第三候选中转节点集合;
按照距离第二节点的远近顺序,从第三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预定数目距离第二节点近的中转节点,以形成第四候选中转节点集合;
从第四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选择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中转节点。
12、一种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分散在所述对等网络中的地标服务器、P2P服务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其中:
第一节点,用于向各地标服务器发送探测包以进行双向时间测量,在接收到从地标服务器的确认包后构造一个地标矩阵,该地标矩阵包括该第一节点到所有地标服务器的距离,并向所述P2P服务器发送该地标矩阵;
第二节点,用于向各地标服务器发送探测包以进行双向时间测量,在接收到从地标服务器的确认包后构造一个地标矩阵,该地标矩阵包括该第二节点到所有地标服务器的距离,并向所述P2P服务器发送该地标矩阵;
P2P服务器,用于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ISP属性,从超级节点集合中确定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并根据所述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各中转节点的历史运行记录,从所述第一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利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发送的地标矩阵应用簇算法,从所述第二候选中转节点集合中确定预定数目距离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近的中转节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簇算法为最小和算法或最大差算法。
CN2008100840117A 2008-03-18 2008-03-18 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12525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840117A CN101252518B (zh) 2008-03-18 2008-03-18 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840117A CN101252518B (zh) 2008-03-18 2008-03-18 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2518A true CN101252518A (zh) 2008-08-27
CN101252518B CN101252518B (zh) 2010-08-18

Family

ID=39955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40117A Active CN101252518B (zh) 2008-03-18 2008-03-18 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52518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8410A (zh) * 2010-06-29 2011-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层混合组网系统及其路由优化方法
CN101714983B (zh) * 2009-10-21 2012-07-04 南京邮电大学 对等网络中信任节点的计算及选择方法
CN102571856A (zh) * 2010-12-17 2012-07-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中转节点的选择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5791432A (zh) * 2016-04-26 2016-07-20 深圳市汇海威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2p通信方法和p2p通信系统
CN106302213A (zh) * 2016-08-02 2017-01-04 无锡天脉聚源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8347713A (zh) * 2012-04-27 2018-07-31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Wtru及由wtru执行的方法
CN110505270A (zh) * 2019-07-03 2019-11-26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0858965A (zh) * 2018-08-21 2020-03-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CN114422422A (zh) * 2022-04-01 2022-04-29 广东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节点信息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903075B2 (en) 2012-04-27 2024-02-1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65168B1 (ko) * 2003-06-30 2006-03-30 주식회사 나우콤 피투피 데이터 통신을 위한 최적 노드 검색 장치 및 방법,그리고 이 방법을 실행하는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로읽을 수 있는 기록매체
CN100505662C (zh) * 2006-03-28 2009-06-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创建点对点数据通道的方法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4983B (zh) * 2009-10-21 2012-07-04 南京邮电大学 对等网络中信任节点的计算及选择方法
CN101938410B (zh) * 2010-06-29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层混合组网系统及其路由优化方法
CN101938410A (zh) * 2010-06-29 2011-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层混合组网系统及其路由优化方法
CN102571856A (zh) * 2010-12-17 2012-07-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中转节点的选择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571856B (zh) * 2010-12-17 2015-04-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中转节点的选择方法、设备和系统
US11903075B2 (en) 2012-04-27 2024-02-1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s
CN108347713A (zh) * 2012-04-27 2018-07-31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Wtru及由wtru执行的方法
US11979243B2 (en) 2012-04-27 2024-05-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proximity discovery procedures
CN105791432A (zh) * 2016-04-26 2016-07-20 深圳市汇海威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2p通信方法和p2p通信系统
CN106302213A (zh) * 2016-08-02 2017-01-04 无锡天脉聚源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0858965B (zh) * 2018-08-21 2022-08-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CN110858965A (zh) * 2018-08-21 2020-03-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CN110505270A (zh) * 2019-07-03 2019-11-26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4422422A (zh) * 2022-04-01 2022-04-29 广东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节点信息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422422B (zh) * 2022-04-01 2022-07-08 广东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节点信息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2518B (zh) 2010-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2518B (zh) 对等网络中选择中转节点的方法及系统
Arnold et al. Cloud provider connectivity in the flat internet
Ioannou et al. A survey of caching policies and forwarding mechanisms in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ng
Wohlfart et al. Leveraging interconnections for performance: the serving infrastructure of a large CDN
Richter et al. Peering at peerings: On the role of IXP route servers
CN105991430B (zh) 跨多个自治网络系统的数据路由
Wu et al. Internet routing resilience to failures: 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
CN102045252B (zh) 用于内容连网的自适应多接口使用
US8189489B2 (en) Characterization of network path quality for network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Pathan et al. A taxonomy of CDNs
Chang et al. An empirical approach to modeling inter-AS traffic matrices
Alderson et al. The many facets of internet topology and traffic
JP2005508593A (ja) ネットワークで情報のルーティング制御を実現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WO2018028346A1 (zh) 用于访问网站的方法和装置
JP5871908B2 (ja) ネットワーク内部のデータ通信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Hou et al. Service-differentiated QoS routing based on ant colony optimisation for named data networking
Barbosa et al. Disjoint multipath closeness centrality
Xiang et al. Internet flattening: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inter-domain routing
Zhang et al. Multi-path interests routing scheme for multi-path data transfer in content centric networking
CN115996188A (zh) 业务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Ioannou et al. Exploring content popularity in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s
Wang et al. NCDN: A Node‐Failure Resilient CDN Solution with Reinforcement Learning Optimization
Abdi et al. AM-IF: Adaptive Multi-Path Interest Forwarding in named data networking
Jin Systems for analyzing routing policies and localizing faults in the Internet
Tian et al. Statistical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delay in IPv4/IPv6 Intern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