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2251A - 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42251A
CN101242251A CNA2007100031669A CN200710003166A CN101242251A CN 101242251 A CN101242251 A CN 101242251A CN A2007100031669 A CNA2007100031669 A CN A2007100031669A CN 200710003166 A CN200710003166 A CN 200710003166A CN 101242251 A CN101242251 A CN 1012422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gical node
node
backup
former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031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管红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71000316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4225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42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22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属于网络通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P2P重叠网内的节点动态加入和退出影响网络稳定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方法,包括:在预先选定的备份物理节点上创建一备份逻辑节点,并将原逻辑节点的节点信息与对外提供的服务和数据都复制到备份逻辑节点上,节点信息包括原逻辑节点ID;当原逻辑节点失效时,由备份逻辑节点代替原逻辑节点在P2P重叠网中服务。上述装置包括备份物理节点选择模块、逻辑节点创建模块和逻辑节点替换模块。本发明在备份逻辑节点替换原逻辑节点时,不改变P2P重叠网的拓扑结构,减少了节点动态加入和退出对网络稳定性造成的冲击,提高了P2P重叠网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P2P(Peer-to-Peer,对等计算)重叠网络是一种分布式网络,网络的参与者共享他们所拥有的一部分资源(处理能力、存储能力、网络连接能力、打印机等),这些共享资源需要由网络提供服务和内容,能被其他对等节点(Peer)直接访问而无需经过中间实体。在P2P网络中的参与者既是资源(服务和内容)提供者(Server),又是资源(服务和内容)获取者(Client)。
在结构化的P2P重叠网中,系统将节点(逻辑上的概念)和资源统一通过Hash(哈希)算法生成NodeID(节点ID号)和<Key,Value>对,按照DHT(Distributed Hash Table,分布式哈希表)算法(一种分布式存储方法)分布在P2P重叠网上的。与传统IP网不同,在进行路由时目的地和下一跳等不再是IP地址,而是Key和NodeID。P2P重叠网中的节点完全依赖于其驻留的主机,主机如果因为某种原因退出网络,则节点也随之退出网络。为了解决因主机退出而导致服务能力丧失的问题,现有技术采用在P2P重叠网中找一个备份节点来备份将要退出网络的节点上的服务。
参见图1,采用Chord算法(一种DHT算法,该算法通过把节点组织成单向环形结构来实现分布式计算)的结构化P2P重叠网以节点的后继节点为备份节点。图中的Chord环最多能容纳8个节点,目前只存在四个节点:节点0、节点1、节点3和节点6。节点6的备份节点是节点0,节点0的备份节点是节点1。每个节点上都保存有Finger Table(其具有与路由表相同的功能)、Key值和Value值等等。Key值和Value值可以有一个或多个,Finger Table中有start(区间内起始点的ID号)、int.(Chord环内的一个区间)、successor(从区间起始点开始第一个存在的节点ID号)和IP地址(successor节点的IP地址)等参数。
参见图2,当节点6退出时,与节点6相关的节点需要修改自己的Finger Table,将原来为节点6的successor节点都改为节点6的后继节点,即节点0。对应图1中带下划线的“6”在图2中都修改为“0”,且节点6的Key值“6”也迁移到节点0上,因此节点0的Key值在原来Key值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个Key值“6”。
如果节点6的备份节点不是P2P重叠网中的节点,则在节点6退出时,不仅需要执行节点6的退出过程,还需要执行备份节点加入P2P重叠网的过程,因此Chord环需要两次调整相关节点的Finger Table。参见图3,节点6的备份节点不在P2P重叠网中,因此在节点6退出Chord环后,备份节点将加入Chord环,假设备份节点加入后节点号为7,则需要建立节点7的Finger Table,并将节点0的Key值“6”迁移到节点7上,相应地其他节点也要调整Finger Table,将表中原来为节点0的successor节点都改为节点7,经过两次调整后结果如图3所示。
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上述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缺点:
1、如果备份节点不是P2P重叠网中的节点,需要执行备份节点的加入过程;即使备份节点在P2P重叠网中,某节点失效后其他相关节点找到失效节点的备份节点也需要时间,如果失效节点上的服务和数据还未完成到备份节点的迁移,失效节点就退出了网络,则会导致数据的丢失和服务能力的丧失;
2、当P2P重叠网中的某节点失效时,必须修改相关节点的DHT路由表等信息,对于采用Chord算法的P2P重叠网来说,需要修改Finger Table;对于采用Pastry算法(一种DHT算法,该算法以128位NodeID在数值上相近为基础,把节点组织起来实现分布式计算)的P2P重叠网来说,需要修改Routing Table(路由表)、Neighbor Set(邻居节点集合)和Leaf Set(叶子节点集合);对于采用CAN(Content-Addressable Network)算法(一种DHT算法,该算法通过把节点组织在笛卡儿坐标空间来实现分布式计算)的P2P重叠网来说,需要修改Neighbor Set(邻居节点集合)等;这种对DHT路由表的调整会影响P2P重叠网路由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由于参与P2P重叠网的节点是动态地加入网络和退出网络,这种动态地加入和退出必然会对P2P重叠网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而P2P重叠网中某些节点对稳定性要求又比较高,如承担主要路由功能、大量服务和一定的管理功能的SuperNode(超级节点),如果这类节点突然退出网络,必然会对P2P重叠网的稳定性造成冲击,影响网络的服务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P2P重叠网内的节点动态地加入和退出网络影响网络稳定性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P2P重叠网中的原物理节点上的原逻辑节点选定一个备份物理节点,在所述备份物理节点上创建一个备份逻辑节点,并将所述原逻辑节点的节点信息与对外提供的服务和数据都复制到所述备份逻辑节点上,所述节点信息包括原逻辑节点ID;当所述原逻辑节点失效时,所述备份逻辑节点代替所述原逻辑节点在所述P2P重叠网中服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备份物理节点选择模块,用于为P2P重叠网中的原物理节点上的原逻辑节点选定一个备份物理节点;
逻辑节点创建模块,用于在所述备份物理节点选择模块选定的备份物理节点上创建一个备份逻辑节点,并将所述原逻辑节点的节点信息与对外提供的服务和数据都复制到所述备份逻辑节点上,所述节点信息包括原逻辑节点ID;
逻辑节点替换模块,用于当所述原逻辑节点失效时,用所述逻辑节点创建模块创建的备份逻辑节点代替所述原逻辑节点在所述P2P重叠网中服务。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
通过预先创建备份逻辑节点,在逻辑节点失效后,由备份逻辑节点代替原逻辑节点工作。因为备份逻辑节点使用原逻辑节点的NodeID,P2P重叠网的网络拓扑结构不会发生变化,其他节点不会感知到由失效节点切换到备份节点的变化,减少了节点动态地加入和退出P2P重叠网对网络的稳定造成的冲击,提高了P2P重叠网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采用Chord算法的结构化P2P重叠网中一Chord环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节点6退出后Chord环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节点6退出且节点7加入后Chord环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物理节点、逻辑节点、备份物理节点和备份逻辑节点的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个逻辑节点的时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装置结构图;
图8是现有技术采用Chord算法的P2P重叠网在失效节点退出时其他节点修改FingerTable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采用Chord算法的P2P重叠网在失效节点退出时其他节点修改FingerTable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物理节点退出网络前后网络的拓扑结构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将P2P重叠网内的主机定义为物理节点,将实际参与DHT的主机进程定义成逻辑节点,将逻辑节点和物理节点分离。对于需要保护的逻辑节点,先选定一个用作备份的物理节点,将自己clone(复制)到该物理节点上,即创建一个新的备份逻辑节点。与一般复制操作的区别是,clone是一种对逻辑节点进行复制的操作,该操作复制了逻辑节点的节点信息与对外提供的服务和数据,节点信息包括节点ID、路由表等。
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例定义如下符号:
La:待保护的逻辑节点;
Pa:La的物理承载节点;
Pb:La选定的备份物理节点;
Lb:Pb上原有的逻辑节点;
La’:La的clone节点(即备份逻辑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定义一个逻辑节点有两种状态:
1)Active(活动状态):其他逻辑节点能感知到该逻辑节点在P2P重叠网中的存在;
2)Inactive(非活动状态):与该逻辑节点有clone关系的节点能感知到该逻辑节点在P2P重叠网中的存在,而其他逻辑节点无法感知到该逻辑节点的存在。例如,当La为Inactive状态时,La’能感知到La的存在,其他逻辑节点无法感知到La的存在;当La’为Inactive状态时,La能感知到La’的存在,其他逻辑节点无法感知到La’的存在。
参见图5和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待保护的逻辑节点La一旦进入Active状态,则选定一个备份物理节点Pb,用来在Pb上clone生成一个备份逻辑节点La’;La发送请求clone的消息给Pb上的Lb,该消息中包含了La的节点信息与La对外提供的服务和数据,节点信息包括La的NodeID和DHT路由表等等;例如,对于采用Chord算法的P2P重叠网来说,包括NodeID、节点状态、Finger Table、<Key,Value>等。
La可以根据物理位置、IP地址、带宽、CPU处理能力、存储能力,以及是否接受clone体等来选择物理节点Pb,选定的Pb可以在P2P重叠网中,也可以不在P2P重叠网中。
步骤102:Lb接收到La发来的clone请求消息后,在Pb上创建La的clone体La’,将该消息中的La的节点信息与La对外提供的服务和数据都保存在La’上,并置La’的状态为Inactive;然后La’向La发送消息,表明clone节点已经生成;
步骤103:La收到La’发来的消息后,当La有需要更新的信息时,按预设的规则向La’发送包含需要更新的信息的更新消息,要求La’更新相应的信息;当La没有需要更新的信息时,按预设的规则向La’发送一个内容为空的更新消息;
预设的规则可以为预设一个发送周期,即定时发送,例如,预设发送周期为10s或20s等,La按预设的周期向La’发送消息。
步骤104:La’在预设的周期范围内收到La发来的更新消息后,如果更新消息中有需要更新的信息,则La’更新自己的信息,并回复一个更新响应消息给La,表明自己已经进行更新;如果更新消息的内容为空,则La’直接回复一个更新响应消息给La;
另外,La’还用上述更新消息作为依据来监测La是否存在,在本实施例中称该消息为La的心跳,如果La’在预设的周期范围内接收到La发来的更新消息,则认为La的心跳存在,如果La’在预设的周期范围内未收到La发来的更新消息,则认为La的心跳丢失,此时认为La已经退出P2P重叠网,则La’将自己的状态更改为Active,从而代替La在P2P重叠网中工作,并在La与La’的IP地址不相同时,通知除La’外的其他逻辑节点将节点信息(如DHT路由表)中La的IP地址修改为La’的IP地址,并开始为自己clone一个新的备份逻辑节点。
在La’上预设的周期范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15s至30s。
步骤105:La收到La’回复的更新响应消息后,根据预设的周期范围用该消息作为依据来监测La’是否存在,在本实施例中称该消息为La’的心跳,如果La在预设的周期范围内接收到La’回复的更新响应消息,则认为La’的心跳存在;如果La在预设的周期范围内未收到La’回复的更新响应消息,则认为La’的心跳丢失,此时认为La’已经失效,则La重新选定一个备份物理节点,然后在新选定的备份物理节点上重新为自己clone一个备份逻辑节点。在La上预设的周期范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15s至30s。
步骤106:当La需要退出P2P重叠网时(如发现自己不再适宜继续提供服务时),可以主动发起状态切换,向La’发送要求替换的消息,要求La’将节点状态从Inactive更改为Active;并将自己的状态更改为Inactive;La’收到该消息后,更改状态为Active,然后代替La在P2P重叠网中工作,并在La与La’的IP地址不相同时,通知除La’外的其他逻辑节点将节点信息(如DHT路由表)中La的IP地址修改为La’的IP地址。
上述过程中,当La的状态为Active时,为了保证La和La’能够同步更新,减少La和La’之间的差异,以及为了避免频繁地给La’发送更新消息,进一步地,可以在上述预设的规则中增加新的条件,即除了定时发送外,满足新增的条件也发送,例如,规定在La发生指定的变化时或La的变化达到指定的程度时,La立即发送更新消息给La’。
当La’取代La开始工作时,即La’的状态为Active时,参照DHT算法中新节点加入后其路由表的生成算法或节点失效的处理机制,会对La’的DHT路由表进行检查和修复。例如,对于采用Chord算法的P2P重叠网,La’通过其后继节点校对Finger Table;对于采用Pastry算法的P2P重叠网,La’会检查路由表、邻居节点集合和叶子节点集合中的节点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按照Pastry算法进行替换;对于采用CAN算法的P2P重叠网,La’会按照正常的周期和邻居节点交换更新信息,如果发现有节点失效,则按照CAN的取代机制来取代失效的节点。
参见图7,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装置,具体包括:
(1)备份物理节点选择模块,用于为P2P重叠网中的原物理节点上的原逻辑节点选定一个备份物理节点;
(2)逻辑节点创建模块,用于在上述备份物理节点选择模块选定的备份物理节点上创建一个备份逻辑节点,并将原逻辑节点的节点信息与对外提供的服务和数据都复制到备份逻辑节点上,所述节点信息包括原逻辑节点ID;
(3)逻辑节点替换模块,用于当原逻辑节点失效时,用上述逻辑节点创建模块创建的备份逻辑节点代替原逻辑节点在P2P重叠网中服务。
为了使备份逻辑节点能够及时更新信息,上述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装置还包括:
1)请求更新模块,用于当原逻辑节点有需要更新的信息时,按预设的规则向备份逻辑节点发送更新消息,该消息中包括需要更新的信息;当原逻辑节点没有需要更新的信息时,按预设的规则向备份逻辑节点发送内容为空的更新消息;
预设的规则可以为定时发送,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在原逻辑节点发生指定的变化时或原逻辑节点的变化达到指定的程度时就发送更新消息给备份逻辑节点。
2)备份逻辑节点更新模块,用于在备份逻辑节点收到上述请求更新模块发来的更新消息后,当该更新消息中包括需要更新的信息时,根据该消息更新备份逻辑节点,并回复一个更新响应消息给原逻辑节点;当该更新消息内容为空时,直接回复一个更新响应消息给原逻辑节点。
为了能监测到原逻辑节点失效,上述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装置还包括:
原逻辑节点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备份逻辑节点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否收到请求更新模块发来的更新消息,如果收到,则判定原逻辑节点有效;如果未收到,则判定原逻辑节点失效,并触发上述逻辑节点替换模块工作。
为了能监测到备份逻辑节点失效,上述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装置还包括:
备份逻辑节点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原逻辑节点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否收到备份逻辑节点回复的更新响应消息,如果收到,则判定备份逻辑节点有效;如果未收到,则判定备份逻辑节点失效,并触发上述备份物理节点选择模块工作。
考虑到原逻辑节点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主动退出P2P重叠网,上述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装置还包括:
主动替换模块,用于当原逻辑节点需要退出P2P重叠网时,向备份逻辑节点发送要求替换的消息,备份逻辑节点收到该消息后,代替原逻辑节点在P2P重叠网中服务。
为了更方便地实现备份逻辑节点和原逻辑节点之间的替换,上述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装置还包括:
状态设置模块,用于设置原逻辑节点的状态为活动状态;在上述逻辑节点创建模块创建出备份逻辑节点后,将备份逻辑节点的状态设置为非活动状态;当备份逻辑节点代替原逻辑节点在P2P重叠网中服务时,将备份逻辑节点的状态更改为活动状态。
上述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装置还包括:
IP地址修改模块,用于当备份逻辑节点代替原逻辑节点在P2P重叠网中服务时,判断备份逻辑节点的IP地址和原逻辑节点的IP地址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则将除备份逻辑节点外的其他逻辑节点的节点信息中的原逻辑节点的IP地址修改为备份逻辑节点的IP地址。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只需要将相关节点的DHT路由表中原La的IP地址修改为La’的IP地址,在La和La’使用相同的IP地址时其他逻辑节点的DHT路由表不需要做任何修改,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更简单易行。例如,当Chord环中的节点3失效时,参见图8,在现有技术中,不仅要在节点0的Finger Table中将successor节点修改为0,而且还要将successor节点的IP地址修改为节点0的IP地址;参见图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只需在节点0的Finger Table中将successor节点的IP地址修改为对节点3进行clone后生成的逻辑节点的IP地址即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La外的其他节点无法感知到clone节点La’的存在,节点La和La’除了状态不同以外其他信息都相同,所以对其他节点来说,La和La’始终都是同一个节点。参见图10,P2P重叠网中有a、b、c、d、e和f共6个逻辑节点,其中节点e所在的物理节点为H,节点a所在的物理节点为P,网络的拓扑结构如左图所示;当物理节点P退出网络时,由于节点a预先在物理节点H上clone了一个备份逻辑节点(假设为a’,图中未标出),所以只需将自己的状态更改为Inactive,将备份逻辑节点a’的状态更改为Active即可,网络的拓扑结构如右图所示。对比两图可以看出,虽然物理网络的拓扑结构发生改变,但是P2P重叠网的拓扑结构没有发生改变。如果原节点a与备份逻辑节点a’的IP地址相同,则a’可以直接替换a在P2P重叠网中服务,如果a与a’的IP地址不同,则a’只需通知其他逻辑节点将节点信息中a的IP地址修改为a’的IP地址就可以代替a在P2P重叠网中服务了。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利用软件实现,如利用C、C++或JAVA等语言编程实现,相应的软件可以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例如,计算机的硬盘、内存或光盘等等。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预先迁移失效逻辑节点上的服务和数据(在该节点有效工作时进行迁移),即从该逻辑节点所在的物理节点迁移到另一个物理节点上,从而避免了因该逻辑节点所在的物理节点退出或宕机等原因而造成的数据丢失和服务能力的丧失,提高了节点的可靠性和节点服务的流畅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 一种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P2P重叠网中的原物理节点上的原逻辑节点选定一个备份物理节点,在所述备份物理节点上创建一个备份逻辑节点,并将所述原逻辑节点的节点信息与对外提供的服务和数据都复制到所述备份逻辑节点上,所述节点信息包括原逻辑节点ID;当所述原逻辑节点失效时,所述备份逻辑节点代替所述原逻辑节点在所述P2P重叠网中服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原逻辑节点有需要更新的信息时,所述原逻辑节点按预设的规则向所述备份逻辑节点发送更新消息,所述消息中包括需要更新的信息;所述备份逻辑节点收到所述消息后,根据所述消息进行更新,并回复一个更新响应消息给所述原逻辑节点;
当所述原逻辑节点没有需要更新的信息时,所述原逻辑节点按预设的规则向所述备份逻辑节点发送内容为空的更新消息;所述备份逻辑节点收到所述消息后,回复一个更新响应消息给所述原逻辑节点。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备份逻辑节点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收到所述原逻辑节点发来的更新消息,则代替所述原逻辑节点在所述P2P重叠网中服务。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原逻辑节点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收到所述备份逻辑节点回复的更新响应消息,则重新选定一个备份物理节点,并在所述新选定的备份物理节点上新创建一个备份逻辑节点,并将所述原逻辑节点的节点信息与对外提供的服务和数据都复制到所述新创建的备份逻辑节点上,所述节点信息包括原逻辑节点ID。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规则为定时发送。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规则还包括所述原逻辑节点发生指定的变化时发送或所述原逻辑节点变化达到指定的程度时发送。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原逻辑节点需要退出所述P2P重叠网时,向所述备份逻辑节点发送要求替换的消息,所述备份逻辑节点收到该消息后,代替所述原逻辑节点在所述P2P重叠网中服务。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置所述原逻辑节点的状态为活动状态;在创建所述备份逻辑节点后,将所述备份逻辑节点的状态设置为非活动状态;当所述备份逻辑节点代替所述原逻辑节点在所述P2P重叠网中服务时,将所述备份逻辑节点的状态更改为活动状态。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备份逻辑节点代替所述原逻辑节点在所述P2P重叠网中提供服务的步骤具体包括:
如果所述备份逻辑节点的IP地址和所述原逻辑节点的IP地址不相同,则将除所述备份逻辑节点外的其他逻辑节点的节点信息中的所述原逻辑节点的IP地址修改为所述备份逻辑节点的IP地址。
10. 一种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备份物理节点选择模块,用于为P2P重叠网中的原物理节点上的原逻辑节点选定一个备份物理节点;
逻辑节点创建模块,用于在所述备份物理节点选择模块选定的备份物理节点上创建一个备份逻辑节点,并将所述原逻辑节点的节点信息与对外提供的服务和数据都复制到所述备份逻辑节点上,所述节点信息包括原逻辑节点ID;
逻辑节点替换模块,用于当所述原逻辑节点失效时,用所述逻辑节点创建模块创建的备份逻辑节点代替所述原逻辑节点在所述P2P重叠网中服务。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请求更新模块,用于当所述原逻辑节点有需要更新的信息时,按预设的规则向所述备份逻辑节点发送更新消息,所述消息中包括需要更新的信息;当所述原逻辑节点没有需要更新的信息时,按预设的规则向所述备份逻辑节点发送内容为空的更新消息;
备份逻辑节点更新模块,用于在所述备份逻辑节点收到所述请求更新模块发来的更新消息后,当所述更新消息中包括需要更新的信息时,根据所述消息更新所述备份逻辑节点,并回复一个更新响应消息给所述原逻辑节点;当所述更新消息内容为空时,直接回复一个更新响应消息给所述原逻辑节点。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原逻辑节点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备份逻辑节点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否收到所述请求更新模块发来的更新消息,如果收到,则判定所述原逻辑节点有效;如果未收到,则判定所述原逻辑节点失效,并触发所述逻辑节点替换模块工作。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备份逻辑节点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原逻辑节点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否收到所述备份逻辑节点更新模块回复的更新响应消息,如果收到,则判定所述备份逻辑节点有效;如果未收到,则判定所述备份逻辑节点失效,并触发所述备份物理节点选择模块工作。
14.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主动替换模块,用于当所述原逻辑节点需要退出所述P2P重叠网时,向所述备份逻辑节点发送要求替换的消息,所述备份逻辑节点收到该消息后,代替所述原逻辑节点在所述P2P重叠网中服务。
15.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状态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所述原逻辑节点的状态为活动状态;在所述逻辑节点创建模块创建所述备份逻辑节点后,将所述备份逻辑节点的状态设置为非活动状态;当所述备份逻辑节点代替所述原逻辑节点在所述P2P重叠网中服务时,将所述备份逻辑节点的状态更改为活动状态。
16.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IP地址修改模块,用于当所述备份逻辑节点代替所述原逻辑节点在所述P2P重叠网中提供服务时,判断所述备份逻辑节点的IP地址和所述原逻辑节点的IP地址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则将除所述备份逻辑节点外的其他逻辑节点的节点信息中的所述原逻辑节点的IP地址修改为所述备份逻辑节点的IP地址。
CNA2007100031669A 2007-02-07 2007-02-07 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12422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031669A CN101242251A (zh) 2007-02-07 2007-02-07 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031669A CN101242251A (zh) 2007-02-07 2007-02-07 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2251A true CN101242251A (zh) 2008-08-13

Family

ID=39933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031669A Pending CN101242251A (zh) 2007-02-07 2007-02-07 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42251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3063A (zh) * 2010-12-29 2011-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集群系统中业务保护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46229A (zh) * 2011-08-18 2012-07-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非结构化p2p网络拓扑快速自修复方法
CN102739762A (zh) * 2011-04-08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等网络节点过负荷过程中数据迁移的方法及系统
CN102857536A (zh) * 2011-07-01 2013-0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对等网络中实现数据备份及迁移的方法及系统
CN101770500B (zh) * 2009-01-04 2013-01-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数据转移方法及装置、数据查找方法及装置
CN106850730A (zh) * 2011-04-08 2017-06-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等网络节点过负荷过程中数据迁移的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0500B (zh) * 2009-01-04 2013-01-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数据转移方法及装置、数据查找方法及装置
CN102143063A (zh) * 2010-12-29 2011-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集群系统中业务保护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43063B (zh) * 2010-12-29 2014-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集群系统中业务保护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39762A (zh) * 2011-04-08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等网络节点过负荷过程中数据迁移的方法及系统
CN102739762B (zh) * 2011-04-08 2017-03-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等网络节点过负荷过程中数据迁移的方法及系统
CN106850730A (zh) * 2011-04-08 2017-06-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等网络节点过负荷过程中数据迁移的方法及系统
CN102857536A (zh) * 2011-07-01 2013-0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对等网络中实现数据备份及迁移的方法及系统
CN102857536B (zh) * 2011-07-01 2017-11-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对等网络中实现数据备份及迁移的方法及系统
CN102546229A (zh) * 2011-08-18 2012-07-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非结构化p2p网络拓扑快速自修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16063B2 (ja) 整合性のとれた耐障害性分散ハッシュテーブル(dht)オーバレイネットワーク
Loukopoulos et al. Static and adaptive distributed data replication using genetic algorithms
KR101183050B1 (ko) 자기조직화 네트워크들을 위한 분산 해싱 메커니즘
TW200534637A (en) Redundant routing capabilities for a network node cluster
US7813341B2 (en) Overhead reduction for multi-link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CN101242251A (zh) 提高p2p重叠网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64116A (zh) 均衡负载的方法、系统及相应设备
CN112035422B (zh) 基于ipfs的分布式实时数据同步方法、节点设备及系统
CN112463366A (zh) 面向云原生的微服务自动扩缩容和自动熔断方法及系统
CN101719838B (zh) 便于主备倒换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Dustdar et al. Dynamic replic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of web services for high availability in mobile ad-hoc networks
JP4459999B2 (ja) 投票を活用した無停止サービス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情報更新及び提供方法
JP4335907B2 (ja) ピアツーピアルックアップシステムに対するモビリティチャーン処理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1800516B (zh) 一种基于p2p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3204424A (zh) 一种优化Raft集群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2024514467A (ja) 地理的に分散されたハイブリッドクラウドクラスタ
Harvey et al. Efficient recovery from organizational disconnects in SkipNet
JP2002324004A (ja) 分散管理型ネットワークファイルシステム及びファイル方法
CN101605150B (zh) 对等网络的优化容错机制
Bejan et al. Self-optimizing DHTs using request profiling
Chang et al. GT-P2PRMI: Improving middleware performance using peer-to-peer service replication
Takemoto et al. A fault-tolerant content addressable network
Biermann et al. An adaptive resource/performance trade-off for resolving complex queries in P2P networks
KR101584837B1 (ko) 피어 투 피어 네트워크에 최적화된 장애 허용 메커니즘
Wei Study of chord model based on hybrid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