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2220A - 物理控制信道复用中的联合编码方法及编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理控制信道复用中的联合编码方法及编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42220A
CN101242220A CNA2008100098080A CN200810009808A CN101242220A CN 101242220 A CN101242220 A CN 101242220A CN A2008100098080 A CNA2008100098080 A CN A2008100098080A CN 200810009808 A CN200810009808 A CN 200810009808A CN 101242220 A CN101242220 A CN 1012422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ing
subcode
output
bit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98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春丽
夏树强
袁志锋
戴博
郝鹏
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A20081000980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4222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42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22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物理控制信道复用中的联合编码方法及编码装置,该方法在将多路控制信令进行复用和信道编码前,对其中一路控制信令中的2比特信令数据使用生成矩阵G进行子码编码;其中,G的前3×M列或后3×M列为M个G23的对应列,其余X列由G23中的X列组成;G23的前2列或后2列依序为2阶单位阵的对应列,最后一列的各元素为1;0≤X≤3,M≥1。采用本发明的子码编码器以及相应的子码编码方法,能够保证输出码字间的最小汉明距离最大,而且与输出码字的不同取值要求所对应的不同生成多项式可由统一的生成多项式G23的简单重复得到,因而具有实现简单的优点。

Description

物理控制信道复用中的联合编码方法及编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宽带无线系统中物理控制信道复用中的联合编码方法及编码装置。
背景技术
一个无线通信系统中,一般都有多种上行物理控制信令。当上行控制信令不与数据一起发送时,它们将在专门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通常,这多种控制信令的误码性能要求是不同的。当一个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简称UE)需要在相同的子帧上同时发送不同格式的上行控制信令时,这就涉及到多种格式的上行控制信道复用的问题。
一种常用的复用方案是采用联合编码的方式,图1给出了控制信道采用联合编码的方式实现复用的示意图。在该示意图中,具体的说,假设有两种控制信令A和B要在相同的子帧上发送,控制信令A包含M比特信息,控制信令B包含N比特信息,且控制信令A的误码性能要求高于B的误码性能要求,此时,先对M比特的控制信令A经过一个子码编码器(即对控制信令A和B复用前使用的编码器)输出M′的编码比特,然后,将这M′的编码比特与N比特的控制信令B进行复用,得到M′+N,最后,将这M′+N比特经过一个(X,M′+N)的信道编码器,得到最终的X个编码输出比特。采用这种联合编码方案,只要适当的调节M′值,就能满足控制信令A和B不同的误码要求。
图2给出了现有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上行子帧使用扩展循环前缀时,同一UE的ACK(ACKnowledgement,确认应答)/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定应答)与CQI(Channel Quality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复用时,采用联合编码的方式进行复用的示意图。也就是图1所示通用的联合编码方案在LTE系统中应用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NACK/NACK比特的ACK/NACK先经过一个子码编码器得到Nd个编码比特,然后与NCQI个CQI信息比特复用得到Nd+NCQI个比特,这Nd+NCQI比特的信息经过一个(20,Nd+NCQI)的信道编码器,最终得到20个编码比特。
但是,对于具体的子码编码方法及编码器,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物理控制信道复用中的联合编码方法及编码装置,能保证在对多路控制信令复用并进行信道编码前对其中一路控制信令进行子码编码后输出的码字的最小汉明距离最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理控制信道的联合编码方法,在将多路控制信令进行复用和信道编码前,对其中一路控制信令中的M比特数据进行子码编码,使生成的M’比特的码字间的最小汉明距离最大。
此外,在将多路控制信令进行复用和信道编码前,对其中一路控制信令中的2比特信令数据使用生成矩阵G进行子码编码;
其中,G的前3×M列或后3×M列为M个G23的对应列,其余X列由G23中的X列组成;G23的前2列或后2列依序为2阶单位阵的对应列,最后一列的各元素为1;0≤X≤3,M≥1。
此外, G 23 = 1 0 1 0 1 1 ;
M=1,所述G的前3列为G23的对应列,G的后X列依序为G23的前X列。
此外, G 23 = 1 1 0 1 0 1 ;
M=1,所述G的后3列为G23的对应列,G的前X列依序为G23的后X列。
此外,使用所述生成矩阵G对输入的信令数据进行所述子码编码时,采用模2加运算。
此外,要求输出的比特数为3,且输入的信令数据分别为:00、01、10、11时,子码编码后对应的输出编码比特为[000]、[011]、[101]、[110];
要求输出的比特数为4,且输入的信令数据分别为:00、01、10、11时,子码编码后对应的输出编码比特为[0000]、[0110]、[1011]、[1101];
要求输出的比特数为5,且输入的信令数据分别为:00、01、10、11时,子码编码后对应的输出编码比特为[00000]、[01101]、[10110]、[11011];
要求输出的比特数为6,且输入的信令数据分别为:00、01、10、11时,子码编码后对应的输出编码比特为[000000]、[011011]、[101101]、[110110]。
此外,要求输出的比特数为3,且输入的信令数据分别为:00、01、10、11时,子码编码后对应的输出编码比特为[000]、[101]、[110]、[011];
要求输出的比特数为4,且输入的信令数据分别为:00、01、10、11时,子码编码后对应的输出编码比特为[0000]、[1101]、[0110]、[1011];
要求输出的比特数为5,且输入的信令数据分别为:00、01、10、11时,子码编码后对应的输出编码比特为[00000]、[01101]、[10110]、[11011];
要求输出的比特数为6,且输入的信令数据分别为:00、01、10、11时,子码编码后对应的输出编码比特为[000000]、[101101]、[110110]、[01101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物理控制信道的联合编码装置,用于对多路控制信令进行联合编码,该装置包括:子码编码器,复用器,信道编码器,
所述子码编码器包括生成矩阵配置单元和编码单元,其中:
生成矩阵配置单元用于存储并输出生成矩阵G;
编码单元用于使用所述生成矩阵G,对所述多路控制信令中的A路控制信令的M比特数据进行子码编码,使生成的M’比特的码字间的最小汉明距离最大,并输出编码后的码字数据;
所述复用器用于将编码单元输出的编码后的A路控制信令的码字数据与所述多路控制信令中的其它路进行复用后输出到所述信道编码器中进行信道编码。
此外,所述生成矩阵配置单元存储并输出的生成矩阵G的前3×M列或后3×M列为G23的对应列,其余X列由G23中的X列组成;G23的前2列或后2列依序为2阶单位阵的对应列,最后一列的各元素为1;0≤X≤3,M≥1。
此外,M=1;  且
所述 G 23 = 1 0 1 0 1 1 , 所述生成矩阵配置单元存储并输出的生成矩阵G的前3列为G23的对应列,G的后X列依序为G23的前X列;或
所述 G 23 = 1 1 0 1 0 1 ; 所述生成矩阵配置单元存储并输出的生成矩阵G的后3列为G23的对应列,G的前X列依序为G23的后X列;
所述编码单元采用模2加运算进行所述子码编码操作。
采用本发明的子码编码器以及相应的子码编码方法,能够保证输出码字间的最小汉明距离最大,而且与输出码字的不同取值要求所对应的不同生成多项式可由统一的生成多项式G23的简单重复得到,因而具有实现简单的优点。
图说明
图1是控制信道采用联合编码的方式实现复用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LTE系统中多种PUCCH信道复用时采用联合编码方案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物理控制信道复用中的联合编码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物理控制信道的联合编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我们通过LTE系统中,应用联合编码方式实现ACK/NACK与CQI复用的例子,给出包含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
假定要发送的ACK/NACK为NACK/NACK比特,NACK/NACK=1,2,经过子码编码器后输出Nd个编码比特。考虑到CQI信息比特的大小,本发明主要针对Nd=3,4,5,6的情况。
当NACK/NACK=1时,重复码能够保证输出码字间的汉明距离最大,因此,当NACK/NACK=1时,ACK/NACK的子码编码器采用重复编码器。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物理控制信道复用中的联合编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01:子码编码器使用生成矩阵G对NACK/NACK比特的ACK/NACK信令数据X=(x1,x2,....)进行子码编码得到Nd个编码比特向量Y:
Y=X×G;
302:将子码编码器输出的码字与CQI信令数据进行复用;
303:将复用后的数据输入到信道编码器进行信道编码。
对于NACK/NACK=2时,本发明给出两种具体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当NACK/NACK=2,Nd=3时,子码编码器的生成矩阵为:
G 23 = 1 0 1 0 1 1
输出码字为:
C out _ 23 = C in × G 23 = 0 0 0 1 1 0 1 1 × 1 0 1 0 1 1 = 0 0 0 0 1 1 1 0 1 1 1 0 ;
码字间的最小汉明距离为2。
由上可知,上述G23的前两列为2阶单位阵,最后一列各元素的值为1。当NACK/NACK=2,Nd=4时,子码编码器的生成矩阵为:
G 24 = G 23 G 23 ( : , 1 ) = 1 0 1 1 0 1 1 0 ;
输出码字为:
C out _ 24 = C in × G 24 = 0 0 0 1 1 0 1 1 × 1 0 1 1 0 1 1 0 = 0 0 0 0 0 1 1 0 1 0 1 1 1 1 0 1 ;
码字间的最小汉明距离为2。
本实施例中G24的前三列为G23,最后一列取G23的第一列。在其它实施例中,G24的最后一列也可以取G23的第二列或第三列。
当NACK/NACK=2,Nd=5时,子码编码器的生成矩阵为:
G 25 = G 23 G 23 ( : , 1 : 2 ) = 1 0 1 1 0 0 1 1 0 1 ;
输出码字为:
C out _ 25 = C in × G 25 = 0 0 0 1 1 0 1 1 × 1 0 1 1 0 0 1 1 0 1 = 0 0 0 0 0 0 1 1 0 1 1 0 1 1 0 1 1 0 1 1 ;
码字间的最小汉明距离为3。
本实施例中G25的前三列为G23,最后2列取G23的前2列。在其它实施例中,G25的最后2列也可以取G23的任意2列。
当NACK/NACK=2,Nd=6时,子码编码器的生成矩阵为:
G 26 = G 23 G 23 = 1 0 1 1 0 1 0 1 1 0 1 1 ;
输出码字为:
C out _ 26 = C in × G 26 = 0 0 0 1 1 0 1 1 × 1 0 1 1 0 1 0 1 1 0 1 1 = 0 0 0 0 0 0 0 1 1 0 1 1 1 0 1 1 0 1 1 1 0 1 1 0 ;
码字间的最小汉明距离为4。
本实施例中G26的前3列和后3列都是G23,在其它实施例中,后3列的排放顺序可以与G23不同。
第一实施例输出的码字为系统码,这有利于译码的简单实现。
下面给出第一实施例对应的子码编码器输入输出对应表:
NACK/NACK     Nd
    3     4     5   6
1     0     [000]     [0000]     [00000]   [000000]
    1     [111]     [1111]     [11111]   [111111]
2     00     [000]     [0000]     [00000]   [000000]
    01     [011]     [0110]     [01101]   [011011]
    10     [101]     [1011]     [10110]   [101101]
    11     [110]     [1101]     [11011]   [110110]
注意到,使用生成矩阵G进行子码编码(即向量与矩阵G相乘)时采用模2加运算,因此编码后的向量的各元素只有0和1。
第二实施例
作为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变种,将第一实施例的基本生成多项式G23循环右移一位,得到新的生成多项式,然后再在新的生成多项式基础上,得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具体描述如下:
当NACK/NACK=2,Nd=3时,子码编码器的生成矩阵为:
G 23 = 1 1 0 1 0 1 ;
输出码字为:
C out _ 23 = C in × G 23 = 0 0 0 1 1 0 1 1 × 1 1 0 1 0 1 = 0 0 0 1 0 1 1 1 0 0 1 1 ;
码字间的最小汉明距离为2。
当NACk/NACK=2,Nd=4时,子码编码器的生成矩阵为:
G 24 = G 23 ( : , 3 ) G 23 = 0 1 1 0 1 1 0 1 ;
输出码字为:
C out _ 24 = C in × G 24 = 0 0 0 1 1 0 1 1 × 0 1 1 0 1 1 0 1 = 0 0 0 0 1 1 0 1 0 1 1 0 1 0 1 1 ;
码字间的最小汉明距离为2。
当NACK/NACK=2,Nd=5时,子码编码器的生成矩阵为:
G 25 = G 23 ( : , 2 : 3 ) G 23 = 1 0 1 1 0 0 1 1 0 1 ;
输出码字为:
C out _ 25 = C in × G 25 = 0 0 0 1 1 0 1 1 × 1 0 1 1 0 0 1 1 0 1 = 0 0 0 0 0 0 1 1 0 1 1 0 1 1 0 1 1 0 1 1 ;
码字间的最小汉明距离为3。
当NACK/NACK=2,Nd=6时,子码编码器的生成矩阵为:
G 26 = G 23 G 23 = 1 1 0 1 1 0 1 0 1 1 0 1 ;
输出码字为:
C out _ 26 = C in × G 26 = 0 0 0 1 1 0 1 1 × 1 1 0 1 1 0 1 0 1 1 0 1 = 0 0 0 0 0 0 1 0 1 1 1 1 1 1 0 1 1 0 0 1 1 0 1 1 ;
码字间的最小汉明距离为4。下面给出的是本实施例对应的子码编码器输入输出对应表:
NACK/NACK     Nd
    3     4     5     6
1   0     [000]     [0000]     [00000]     [000000]
  1     [111]     [1111]     [11111]     [000000]
2   00     [000]     [0000]     [00000]     [000000]
  01     [101]     [1101]     [01101]     [101101]
  10     [110]     [0110]     [10110]     [110110]
  11     [011]     [1011]     [11011]     [011011]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物理控制信道的联合编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联合编码器包含:子码编码器,复用器,信道编码器。其中:
子码编码器用于将输入的控制信令A进行子码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输出;
本实施例中,子码编码器包含:生成矩阵配置单元,编码单元。
生成矩阵配置单元用于存储并输出生成矩阵G;
生成矩阵G的具体结构如上所述。
编码单元用于根据生成矩阵配置单元输出的生成矩阵G,对输入的控制信令A进行子码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输出。
复用器用于将输入的控制信令B和子码编码器输出的控制信令A进行复用,并输出。
信道编码器用于将复用器输出的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采用本发明的子码编码器,能够保证输出码字间的最小汉明距离最大,而且Nd取值不同时,不同的生成多项式可由统一的生成多项式G23的简单重复得到,因而具有实现简单的优点。
考虑到输出码字并不多,所需的存储量不大,因此可将不同Nd对应的子码编码器的输入输出做成一张存储表,子码编码器可通过查找表来实现,简化了实现。
基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上述生成矩阵的列数可以超过6列,当超过6列时,该矩阵中包含多个相邻的G23。例如,对于列数为7的生成矩阵,前6列为2个相邻的G23,最后1列为G23的第一列。
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应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是依本发明作等效变化与修改,都被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物理控制信道的联合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多路控制信令进行复用和信道编码前,对其中一路控制信令中的M比特数据进行子码编码,使生成的M’比特的码字间的最小汉明距离最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多路控制信令进行复用和信道编码前,对其中一路控制信令中的2比特信令数据使用生成矩阵G进行子码编码:
其中,G的前3×M列或后3×M列为M个G23的对应列,其余X列由G23中的X列组成;G23的前2列或后2列依序为2阶单位阵的对应列,最后一列的各元素为1;0≤X≤3,M≥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G 23 = 1 0 1 0 1 1 ;
M=1,所述G的前3列为G23的对应列,G的后X列依序为G23的前X列。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G 23 = 1 1 0 1 0 1 ;
M=1,所述G的后3列为G23的对应列,G的前X列依序为G23的后X列。
5、如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生成矩阵G对输入的信令数据进行所述子码编码时,采用模2加运算。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子码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
要求输出的比特数为3,且输入的信令数据分别为:00、01、10、11时,子码编码后对应的输出编码比特为[000]、[011]、[101]、[110];
要求输出的比特数为4,且输入的信令数据分别为:00、01、10、11时,子码编码后对应的输出编码比特为[0000]、[0110]、[1011]、[1101];
要求输出的比特数为5,且输入的信令数据分别为:00、01、10、11时,子码编码后对应的输出编码比特为[00000]、[01101]、[10110]、[11011];
要求输出的比特数为6,且输入的信令数据分别为:00、01、10、11时,子码编码后对应的输出编码比特为[000000]、[011011]、[101101]、[110110]。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子码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
要求输出的比特数为3,且输入的信令数据分别为:00、01、10、11时,子码编码后对应的输出编码比特为[000]、[101]、[110]、[011];
要求输出的比特数为4,且输入的信令数据分别为:00、01、10、11时,子码编码后对应的输出编码比特为[0000]、[1101]、[0110]、[1011];
要求输出的比特数为5,且输入的信令数据分别为:00、01、10、11时,子码编码后对应的输出编码比特为[00000]、[01101]、[10110]、[11011];
要求输出的比特数为6,且输入的信令数据分别为:00、01、10、11时,子码编码后对应的输出编码比特为[000000]、[101101]、[110110]、[011011]。
8、一种物理控制信道的联合编码装置,用于对多路控制信令进行联合编码,该装置包括:子码编码器,复用器,信道编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码编码器包括生成矩阵配置单元和编码单元,其中:
生成矩阵配置单元用于存储并输出生成矩阵G;
编码单元用于使用所述生成矩阵G,对所述多路控制信令中的A路控制信令的M比特数据进行子码编码,使生成的M’比特的码字间的最小汉明距离最大,并输出编码后的码字数据;
所述复用器用于将编码单元输出的编码后的A路控制信令的码字数据与所述多路控制信令中的其它路进行复用后输出到所述信道编码器中进行信道编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矩阵配置单元存储并输出的生成矩阵G的前3×M列或后3×M列为G23的对应列,其余X列由G23中的X列组成;G23的前2列或后2列依序为2阶单位阵的对应列,最后一列的各元素为1;0≤X≤3,M≥1。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M=1;且
所述 G 23 = 1 0 1 0 1 1 , 所述生成矩阵配置单元存储并输出的生成矩阵G的前3列为G23的对应列,G的后X列依序为G23的前X列;或
所述 G 23 = 1 1 0 1 0 1 ; 所述生成矩阵配置单元存储并输出的生成矩阵G的后3列为G23的对应列,G的前X列依序为G23的后X列;
所述编码单元采用模2加运算进行所述子码编码操作。
CNA2008100098080A 2008-02-05 2008-02-05 物理控制信道复用中的联合编码方法及编码装置 Pending CN1012422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098080A CN101242220A (zh) 2008-02-05 2008-02-05 物理控制信道复用中的联合编码方法及编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098080A CN101242220A (zh) 2008-02-05 2008-02-05 物理控制信道复用中的联合编码方法及编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2220A true CN101242220A (zh) 2008-08-13

Family

ID=39933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098080A Pending CN101242220A (zh) 2008-02-05 2008-02-05 物理控制信道复用中的联合编码方法及编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4222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31325A1 (zh) * 2008-09-22 2010-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秩指示编码的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WO2010105426A1 (zh) * 2009-03-19 2010-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分组码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WO2010115311A1 (zh) * 2009-04-10 2010-10-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方法及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G ELECTRONICS: "《3GPP TSG RAN WG1 #49bis,R1-072881》", 29 January 2007 *
LG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LTD.: "《TSG-RAN Working Group 1 meeting #11,TSGR1#11-00-0235》", 3 March 2000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ET AL: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1bis》", 18 January 2008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31325A1 (zh) * 2008-09-22 2010-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秩指示编码的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WO2010105426A1 (zh) * 2009-03-19 2010-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分组码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77469A (zh) * 2009-03-19 2011-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分组码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77469B (zh) * 2009-03-19 2013-09-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分组码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WO2010115311A1 (zh) * 2009-04-10 2010-10-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方法及基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2313B (zh)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法及系统
CN102484872B (zh)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上行控制信令的方法与装置
CN102404072B (zh) 一种信息比特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013938B (zh)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07974B (zh) 一种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上行控制信令的系统及方法
CN101702631A (zh) 上行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和装置
US8537752B2 (en)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method
CN102104458B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KR20190005956A (ko) Harq의 피드백 정보 전송 방법, ue, 기지국과 시스템
CN103095398A (zh)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2075293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终端
CN102118237B (zh) 基于mimo系统的uci处理方法和装置及其传输方法
CN107210839A (zh) 一种控制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2468917A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和接收方法、终端以及基站
CN108155977A (zh) 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信息的多路复用
EP2274854B1 (en) Block encoding with a variable rate block code
PH12019502212A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encoding on basis of parity check matrix of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CN101431396A (zh) 在拆分码字中分配填充比特的方法
CN104618072A (zh) Ngb-w系统中逻辑帧信令信道的编码与调制方法
CN102710376B (zh)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242220A (zh) 物理控制信道复用中的联合编码方法及编码装置
CN103209053B (zh) 一种信息比特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377529B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CN112753178A (zh) 用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的比特选择
CN106160929A (zh) 对uci进行编码、确定uci的传输功率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