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8204A - 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及调香方法、嗜好性提高剂 - Google Patents

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及调香方法、嗜好性提高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8204A
CN101238204A CNA2006800290563A CN200680029056A CN101238204A CN 101238204 A CN101238204 A CN 101238204A CN A2006800290563 A CNA2006800290563 A CN A2006800290563A CN 200680029056 A CN200680029056 A CN 200680029056A CN 101238204 A CN101238204 A CN 1012382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evaluation
fragrance
hobby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290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司健
田口澄惠
寺岛有史
桥本克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seid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seid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seid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seid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38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82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ts And Perfumes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提供从任意的香料成分中选择通过连续使用可以提高嗜好性的香料成分的方法、嗜好性较高且通过连续使用可以提高嗜好性的香料组合物、嗜好性提高剂、使用感觉优异且通过连续使用可以提高使用感觉的毛发洗涤剂。该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的特征在于,对于任意的香料成分,进行下述(A)和(B)的评价,以该评价结果为指标进行选择,(A)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以及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B)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鲜明度”的印象评价以及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鲜明度”的印象评价。该香料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通过上述选择方法选择的香料成分。该毛发洗涤剂的特征在于,含有(i)两性表面活性剂,(ii)阳离子性聚合物,(iii)N-酰基-N-甲基牛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iv)通过上述选择方法选择的香料成分。

Description

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及调香方法、嗜好性提高剂
关联申请
本申请要求2005年8月4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05-227120号、2006年3月20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06-76721号、2006年3月20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06-76722号、2006年03月20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06-76723号的优先权,在此援用其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以及调香方法,特别是涉及选择通过连续使用提高嗜好性的香料成分的方法的开发。
背景技术
以往,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已知纯粹接触效应(mere exposureeffect),即通过与对象反复接触,提高对该对象的嗜好性。更具体地,有报告指出:(1)若反复与刺激接触、则形成对该刺激的好感态度,(2)接触次数越多则好感增加越多,(3)存在好感易增加的刺激和难以增加的刺激等。这些见解虽然在人物照片(视觉),旋律(听觉),甜味、苦味(味觉)等方面得到证明,但是对于香味(嗅觉)和反复刺激的关系,在科学上验证的例子未有报告,即还未得到通过香味的连续使用提高嗜好性的发现。
另一方面,  化妆化妆品等化妆品或香波等盥洗用产品基本上每天都在使用,期待向消费者赋予受欢迎的香味。但是,关于向各种产品赋香,以往的实际情况是:对于连续使用产品时的香味的嗜好性的变化完全未有研究。而且,对于这些化妆品或盥洗用产品,若可以选择通过连续使用提高嗜好性的香味进行赋香,则可以期待消费者继续购买产品。
更具体地说,对于毛发洗涤剂,即使是在商店的试用或刚购买之后立即使用时,得到可以充分满足消费者的洗涤力、起泡、使用感、干燥后的使用感的毛发洗涤剂,尽管并非在每天使用中产生物理的功能的降低,也产生得不到较高的继续使用意向的现象。认为这是由于连续使用所导致的腻烦的现象、要求满足感更高的商品功能等消费者心理在起作用。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消费者通过新购各种商品等,使用毛发洗涤剂来得到满足感,继续使用同一商品时难以维持较高的满足感。
因此认为,若可以提供通过连续使用提高使用感觉的毛发洗涤剂,则可以期待消费者继续购买同一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第1目的在于,提供从任意的香料成分中,选择通过连续使用可以提高嗜好性的香料成分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嗜好性高且通过连续使用可以提高嗜好性的香料组合物。
本发明的第3目的在于,提供使用感觉优异且通过连续使用可以提高使用感觉的毛发洗涤剂。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精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对任意的香料成分进行特定的评价、以此为指标,可以仅选择通过连续使用提高嗜好性的香料成分。此外发现,即使是对于含有多种香料成分的香料组合物,通过对组合物整体的香调进行特定的评价、以此为指标进行调香,可以通过该香料组合物的连续使用来提高嗜好性。进一步发现,通过将己酸烯丙酯等特定种类的香料成分与其它特定种类的香料成分组合使用,得到特别是初次使用时的嗜好性高且通过连续使用可以提高嗜好性的香料组合物。此外发现,在配合有两性表面活性剂、阳离子性聚合物和N-酰基-N-甲基牛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毛发洗涤剂中,进一步配合以己酸烯丙酯为代表的特定成分,由此得到使用感觉优异的同时、连续使用时可以提高其使用感觉的毛发洗涤剂,从而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的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的特征在于,对于任意的香料成分,进行下述(X)的评价,以该评价结果为指标进行选择,
(X)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嗜好评价以及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嗜好评价。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的特征在于,从任意的香料成分中选择满足下述(x)的条件的香料成分,
(x)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嗜好评价,与初次接触时的嗜好评价相比增大。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的特征在于,对于任意的香料成分,进行下述(A)和/或(B)的评价,以该评价结果为指标进行选择,
(A)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以及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
(B)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鲜明度”的印象评价以及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鲜明度”的印象评价。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的特征在于,从任意的香料成分中选择满足下述(a)和/或(b)的条件的香料成分,
(a)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与初次接触时的“浓度”的印象评价相比减小,
(b)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鲜明度”的印象评价,与初次接触时的“鲜明度”的印象评价相比增大。
此外,在本发明涉及的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中,优选选择进一步满足下述(c)的条件的香料成分,
(c)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在1~7个等级的评价中为4级以上。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香料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通过上述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选择的香料成分。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调香方法的特征在于,对于香料组合物整体的香调,进行下述(X)的评价,以该评价结果为指标进行调香,
(X)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嗜好评价以及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嗜好评价。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调香方法的特征在于,进行调香以使香料组合物整体的香调满足下述(x)的条件,
(x)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嗜好评价,与初次接触时的嗜好评价相比增大。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调香方法的特征在于,对于香料组合物整体的香调,进行下述(A)和/或(B)的评价,以该评价结果为指标进行调香,
(A)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以及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
(B)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鲜明度”的印象评价以及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鲜明度”的印象评价。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调香方法的特征在于,进行调香以使香料组合物整体的香调满足下述(a)和/或(b)的条件,
(a)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与初次接触时的“浓度”的印象评价相比减小,
(b)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鲜明度”的印象评价,与初次接触时的“鲜明度”的印象评价相比增大。
此外,上述调香方法中,优选进行调香以进一步满足下述(c)的条件,
(c)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在1~7个等级的评价中为4级以上。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香料组合物的特征在于,通过上述香料组合物的调香方法调香。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嗜好性提高剂的特征在于,含有上述香料组合物。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化妆品的特征在于,含有上述香料组合物。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提高因商品的反复使用所导致的嗜好性的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商品中混合上述香料组合物。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香料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选自加乐麝香、龙涎呋喃(アンブロキサン)、母菊酯(マンザネ一ト)、葡萄柚油、甘牛至油、肉桂油、橙花素、番茄叶提取液、留兰香油(スペアミント油)、丁香油、洋甘菊(カモミ一ル)油、胡椒油、女贞醛(トリプラ一ル)、柚子油、辛醛、香草醛、茉莉油、佛手油、艾蒿(アルモアズ)油、草莓提取液、香叶油、梨莓油、肉豆蔻油和己酸烯丙酯中的1种或2种以上。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香料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I)选自己酸烯丙酯、香草醛、辛醛、肉豆蔻油和茉莉油中的1种或2种以上,和(II)选自加乐麝香、龙涎呋喃、母菊酯、葡萄柚油、甘牛至油、肉桂油、橙花素、番茄叶提取液、留兰香油、丁香油、洋甘菊油、胡椒油、女贞醛、柚子油、佛手油、艾蒿油、草莓提取液、香叶油和梨莓油中的1种或2种以上。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嗜好性提高剂的特征在于,含有选自加乐麝香、龙涎呋喃、母菊酯、葡萄柚油、甘牛至油、肉桂油、橙花素、番茄叶提取液、留兰香油、丁香油、洋甘菊油、胡椒油、女贞醛、柚子油、辛醛、香草醛、茉莉油、佛手油、艾蒿油、草莓提取液、香叶油、梨莓油、肉豆蔻油和己酸烯丙酯中的1种或2种以上。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嗜好性提高剂的特征在于,含有(I)选自己酸烯丙酯、香草醛、辛醛、肉豆蔻油和茉莉油中的1种或2种以上,和(II)选自加乐麝香、龙涎呋喃、母菊酯、葡萄柚油、甘牛至油、肉桂油、橙花素、番茄叶提取液、留兰香油、丁香油、洋甘菊油、胡椒油、女贞醛、柚子油、佛手油、艾蒿油、草莓提取液、香叶油和梨莓油中的1种或2种以上。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化妆品的特征在于,含有选自加乐麝香、龙涎呋喃、母菊酯、葡萄柚油、甘牛至油、肉桂油、橙花素、番茄叶提取液、留兰香油、丁香油、洋甘菊油、胡椒油、女贞醛、柚子油、辛醛、香草醛、茉莉油、佛手油、艾蒿油、草莓提取液、香叶油、梨莓油、肉豆蔻油和己酸烯丙酯中的1种或2种以上。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化妆品的特征在于,含有(I)选自己酸烯丙酯、香草醛、辛醛、肉豆蔻油和茉莉油中的1种或2种以上,和(II)选自加乐麝香、龙涎呋喃、母菊酯、葡萄柚油、甘牛至油、肉桂油、橙花素、番茄叶提取液、留兰香油、丁香油、洋甘菊油、胡椒油、女贞醛、柚子油、佛手油、艾蒿油、草莓提取液、香叶油和梨莓油中的1种或2种以上。
本发明涉及的毛发洗涤剂的特征在于,含有(i)两性表面活性剂,(ii)阳离子性聚合物,(iii)N-酰基-N-甲基牛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iv)选自加乐麝香、龙涎呋喃、母菊酯、葡萄柚油、甘牛至油、肉桂油、橙花素、番茄叶提取液、留兰香油、丁香油、洋甘菊油、胡椒油、女贞醛、柚子油、辛醛、香草醛、茉莉油、佛手油、艾蒿油、草莓提取液、香叶油、梨莓油、肉豆蔻油和己酸烯丙酯中的1种或2种以上。
此外,上述毛发洗涤剂中,所述(iv)成分优选为选自己酸烯丙酯、香草醛、辛醛、肉豆蔻油和茉莉油中的1种或2种以上。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提高因商品的反复使用所导致的嗜好性的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商品中混合含有选自上述特定的香料成分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香料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通过对任意的香料成分进行特定的评价、以该评价结果为指标,可以仅选择通过连续使用提高嗜好性的香料成分。此外,根据本发明涉及的调香方法,通过对香料组合物整体的香调进行特定的评价、以该评价结果为指标进行调香,可以进行调香、从而通过连续使用提高嗜好性。
本发明涉及的香料组合物,初次使用时的嗜好性高、即香味的第一印象良好且通过连续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嗜好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毛发洗涤剂,通过在配合有两性表面活性剂、阳离子性聚合物和N-酰基-N-甲基牛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毛发洗涤剂中,进一步配合以己酸烯丙酯为代表的特定的成分,可以使使用感觉优异的同时,在连续使用时提高其使用感觉。
附图说明
[图1]为6种调合香料的初次接触时和二次接触时的嗜好性的评价结果(初次接触时:在事前未闻调合香料的条件下进行的评价,二次接触后:在预先闻了调合香料的条件下进行的评价)。
[图2]为对公知的48种香料成分进行初次接触时和二次接触时的嗜好性的评价,对初次接触时和二次接触后的嗜好性的评价的变化进行总结的图。
[图3]为己酸烯丙酯和香叶油或龙涎呋喃组合而成的各香料组合物(以及各单独的香料成分)的初次接触时和二次接触后的嗜好性的评价结果。
[图4]为对各种香料成分因连续使用所导致的嗜好性的变化与初次接触时和二次接触后的“浓度”和“鲜明度”的印象评价结果进行总结的图。
[图5]为将各种香料成分分成初次接触时和二次接触后的嗜好性的变化(1)降低0.5以上、(2)变化小于0.5、和(3)提高0.5以上的3组,对各组的初次接触时的“浓度”的印象评价结果的平均值进行总结的图。
[图6]为对各种调合香料的因连续使用所导致的嗜好性的变化与初次接触时和二次接触后的“浓度”和“鲜明度”的印象评价结果进行总结的图。
[图7]为对配合本发明的调合香料的化妆品(香波)在初次使用时(第一天)和连续使用4周后(4周后)的各时点的“香味的嗜好性”、“产品的满意感”和“继续使用意向”的评价结果进行总结的图。
[图8]为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比较例涉及的2种毛发洗涤剂(实施例2:配合调合香料处方1、比较例1:配合比较处方1)在初次使用时(第一天)和连续使用5天后(5天后)的各时点的各种使用感的评价结果进行总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发明中,香料成分指的是作为香料原料的单一成分(含有精油),香料组合物指的是含有两种以上的上述香料成分的混合物。
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的特征在于,对于任意的香料成分,进行下述(X)的评价,以该评价结果为指标进行选择。
(X)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嗜好评价以及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嗜好评价。
下文对上述(X)的评价进行说明。
上述(X)中的嗜好评价中,评价受试者对任意香料成分的香味是否持有好感,例如,可以使用下述评价试验,决定对于任意香料成分的香味的嗜好的评价值。
嗜好评价:通过10名以上的受试者,关于对于作为对象的香料成分的“嗜好性”,根据下述评价基准进行1~7个等级的分数判定。而且,将各受试者判定的分数的总和除以受试者人数得到的平均值作为“嗜好性”的评价值。
<评价基准>
非常喜欢    ......7
喜欢        ......6
稍微喜欢    ......5
无所谓      ......4
稍微厌恶    ......3
厌恶        ......2
非常厌恶    ......1
上述(X)中,对于任意的香料成分,分别在“初次接触时”和“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条件下决定上述“嗜好性”的印象评价值。其中,上述“初次接触时”的评价指的是:在使受试者在试验时初次接触作为对象的香料成分的条件,即受试者不预先闻作为对象的香料成分的条件下进行“嗜好性”的评价。
此外,上述“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评价指的是:在使受试者在试验之前接触作为对象的香料成分一次以上的条件,即受试者预先闻作为对象的香料成分一次以上的条件下进行“嗜好性”的评价。而且,其中,优选受试者未认识到在试验之前闻过作为对象的香料成分。即,在“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嗜好性”的评价中,优选在受试者不清楚作为对象的香料成分的状态下预先闻一次以上,然后重新进行闻同一作为对象的香料成分时的香味的“嗜好性”的评价。或优选即使受试者认识到已闻过作为对象的香料成分,也非连续地进行“初次接触时”和“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评价(例如,在“初次接触时”和“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嗜好性的评价之间设置不进行评价而闻该香料成分的时期)。
其中,例如在受试者清楚作为对象的香料成分的条件下,连续地进行上述“初次接触时”和“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评价时,由于意识仅集中于对于香味的嗜好,不能进行适当的评价,有可能看不到“初次接触时”和“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嗜好性的变化。因此,对同一受试者连续地进行对于任意香料成分的“嗜好评价”时,不能合适地选择通过连续使用提高嗜好性的香料成分。
在本发明涉及的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中,对于任意的香料成分进行上述(X)的评价,结果可以选择满足下述(x)的条件的香料成分作为通过连续使用提高嗜好性的香料成分。
(x)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嗜好评价,与初次接触时的嗜好评价相比增大。
上述(x)中,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嗜好性”的评价值,比初次接触时的“嗜好性”的评价值大即可。对于其增大的程度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在1~7个等级评价中增大0.1级以上。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的特征在于,对于任意的香料成分,进行下述(A)和/或(B)的评价,以该评价结果为指标进行选择。
(A)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以及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
(B)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鲜明度”的印象评价以及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鲜明度”的印象评价。
下文对上述(A)、(B)的评价进行说明。
上述(A)、(B)中,对于作为香料成分的印象评价规定的“浓度”、“鲜明度”等各评价项目,作为香味的感觉评价中的适当的评价项目在日本特开2001-174450号中有记载。上述(A)和(B)中,例如,可以使用下述评价试验,决定“浓度”、“鲜明度”各香味的印象评价值。
“浓度”:通过10名以上的受试者,使其闻作为对象的香料成分和2种以上的比较香料成分,对于作为对象的香料成分的“浓度”印象,通过与比较香料成分的“浓度”印象相比较,根据下述评价基准进行1~7个等级的分数判定。其中,作为比较香料成分,以蒈酮(カロン)的“浓度”评价为3.0、香叶油的“浓度”评价为5.5为基准,制备使用各评价等级(例如,1.0和5.0)的香料组合物。而且,将各受试者判定的分数的总和除以受试者人数得到的平均值作为“浓度”印象的评价值。
<评价基准>
印象深刻        ......7
有印象          ......6
稍有印象        ......5
无所谓          ......4
几乎没有印象    ......3
无印象          ......2
完全无印象      ......1
“鲜明度”:通过10名以上的受试者,使其闻作为对象的香料组合物和2种以上的比较香料组合物,对于对象香料组合物的“鲜明度”印象,通过与比较香料组合物的“鲜明度”印象相比较,根据上述评价基准同样地进行1~7个等级的分数判定。其中,作为比较香料成分,以广藿香油(パチユリ油)的“鲜明度”评价为2.0、葡萄柚油的“鲜明度”评价为6.0为基准,制备使用各评价等级(例如,2.0和6.0)的香料组合物。而且,将各受试者判定的分数的总和除以受试者人数得到的平均值作为“鲜明度”印象的评价值。
此外,上述(A)、(B)中,“初次接触时”的评价指的是:在使受试者在试验时初次接触作为对象的香料成分的条件,即受试者不预先闻作为对象的香料成分的条件下进行印象评价。此外,上述“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评价指的是:在使受试者在试验之前接触作为对象的香料成分一次以上的条件,即受试者预先闻作为对象的香料成分一次以上的条件下进行印象评价。而且,其中,优选受试者未认识到在试验之前闻过作为对象的香料成分。即,在“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印象评价中,优选在受试者不清楚作为对象的香料成分的状态下预先闻一次以上,然后重新进行闻同一作为对象的香料成分时的香味的印象评价。或优选即使受试者认识到已闻过作为对象的香料成分,也非连续地进行“初次接触时”和“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印象评价。
在本发明涉及的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中,对于任意的香料成分进行上述(A)和/或(B)的评价,结果可以选择满足下述(a)和/或(b)的条件的香料成分作为通过连续使用提高嗜好性的香料成分。
(a)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与初次接触时的“浓度”的印象评价相比减小。
(b)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鲜明度”的印象评价,与初次接触时的“鲜明度”的印象评价相比增大。
上述(a)中,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值,比初次接触时的“浓度”的印象评价值小即可。对于其减小的程度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在1~7个等级评价中减小0.1级以上。此外,上述(b)中,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鲜明度”的印象评价值,比初次接触时的“鲜明度”的印象评价值大即可。对于其增大的程度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在1~7个等级评价中增大0.1级以上。
而且,在本发明涉及的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中,虽然满足上述(a)、(b)条件的任意一个条件即可,但特别优选满足(a)、(b)两个条件。选择不满足上述(a)、(b)的任意一个条件的香料成分时,即使连续使用该香料成分,嗜好性也有可能不提高。
此外,在本发明涉及的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中,优选选择满足下述(c)的条件的香料成分。
(c)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在1~7个等级的评价中为4级以上。
而且,上述(c)中的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通过上述(A)的评价得到。在本发明涉及的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中,选择该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为4级以上的香料成分时,可以显著提高连续使用该香料成分时的嗜好性。另一方面,选择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小于4级的香料成分时,即使连续使用该香料成分,有时也不大可能得到嗜好性的提高。
在本发明涉及的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中,对于受试者闻香味的方法不特别限定,具体地说,例如,准备放入了2cm方形的棉花的玻璃瓶(直径2.5cm、高度5cm),在该棉花上涂布香料成分的乙醇溶液0.05ml,放置30分钟挥发乙醇,得到样品,使用该样品让受试者闻。
作为通过上述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选择的香料成分、即通过连续使用可以提高嗜好性的香料成分,可以举出例如,加乐麝香(10%)、龙涎呋喃(1%)、母菊酯(1%)、葡萄柚油(10%)、甘牛至油(5%)、肉桂油(0.5%)、橙花素(10%)、番茄叶提取液(0.5%)、留兰香油(3%)、丁香油(1%)、洋甘菊油(1%)、胡椒油(0.5%)、女贞醛(0.1%)、柚子油(1 0%)、辛醛(0.1%)、香草醛(5%)、茉莉油(1%)、佛手油(10%)、艾蒿油(0.5%)、草莓提取液(10%)、香叶油(5%)、梨莓油(10%)、肉豆蔻油(0.5%)、己酸烯丙酯(10%)等。
此外,通过将用上述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选择的香料成分配合在含有两种以上的香料成分的香料组合物中,可以在该香料组合物中,期待通过连续使用提高嗜好性的效果。而且,该香料组合物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而且,配合在香料组合物中时,可以使用通过通常的调香方法,以适当的比率将通过本发明选择的香料成分和其它的香料成分混合,进行调香以形成合适的香味的方法,但是特别优选将2种以上通过本发明选择的香料成分混合在香料组合物中来使用。
调香方法
此外,使用上述香料成分的评价方法,对含有2种以上的香料成分的香料组合物整体进行调香,由此也可以得到通过连续使用可以提高嗜好性的香料组合物。即,对于香料组合物整体的香调,进行上述(X)、或(A)和(B)的评价,以该评价结果为指标进行调香,由此可以对该香料组合物进行调香,从而通过连续使用提高嗜好性。
此外,通过上述调香方法进行了调香而得到的香料组合物,具有通过连续使用提高嗜好性的效果。此外,通过将该香料组合物配合在商品中,可以提高因商品的反复使用所导致的嗜好性。而且,该香料组合物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香料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的香料组合物的特征在于,作为香料成分,含有选自加乐麝香、龙涎呋喃、母菊酯、葡萄柚油、甘牛至油、肉桂油、橙花素、番茄叶提取液、留兰香油、丁香油、洋甘菊油、胡椒油、女贞醛、柚子油、辛醛、香草醛、茉莉油、佛手油、艾蒿油、草莓提取液、香叶油、梨莓油、肉豆蔻油和己酸烯丙酯中的1种或2种以上。
进一步优选含有(I)选自己酸烯丙酯、香草醛、辛醛、肉豆蔻油和茉莉油中的1种或2种以上,和(II)选自加乐麝香、龙涎呋喃、母菊酯、葡萄柚油、甘牛至油、肉桂油、橙花素、番茄叶提取液、留兰香油、丁香油、洋甘菊油、胡椒油、女贞醛、柚子油、佛手油、艾蒿油、草莓提取液、香叶油和梨莓油中的1种或2种以上。
作为(I)的香料成分,可以将己酸烯丙酯、香草醛、辛醛、肉豆蔻油和茉莉油单独或组合它们中的2种以上来使用。而且,作为(I)的香料成分,特别优选使用己酸烯丙酯、茉莉油。此外,在本发明涉及的香料组合物中,相对于香料组合物总量,优选含有0.1~50质量%的(I)的香料成分(含有2种以上时为其总量)。
作为(II)的香料成分,可以将加乐麝香、龙涎呋喃、母菊酯、葡萄柚油、甘牛至油、肉桂油、橙花素、番茄叶提取液、留兰香油、丁香油、洋甘菊油、胡椒油、女贞醛、柚子油、佛手油、艾蒿油、草莓提取液、香叶油和梨莓油单独或组合它们中的2种以上来使用。而且,作为(II)的香料成分,特别优选使用加乐麝香、母菊酯。此外,在本发明涉及的香料组合物中,相对于香料组合物总量,优选含有0.1~30质量%的(II)的香料成分(含有2种以上时为其总量)。
在本发明涉及的香料组合物中,除了上述(I)和(II)的香料成分之外,可以含有适当量的其它香料成分。即,作为本发明涉及的香料组合物,可以使用以适当的比率将上述(I)和(II)的香料成分以及其它的香料成分混合,进行调香以形成合适的香味而得到的香料组合物。
而且,即使是同一香料成分,根据所使用的香料浓度不同,嗜好或香味的印象也有可能变化。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I)和(II)的香料成分,优选在香料组合物中调整成以下的香料浓度来使用。(I)己酸烯丙酯(0.1~30质量%)、香草醛(0.1~10质量%)、辛醛(0.05~10质量%)、肉豆蔻油(0.01~10质量%)、茉莉油(0.1~20质量%)。(II)加乐麝香(0.1~20质量%)、龙涎呋喃(0.1~20质量%)、母菊酯(0.1~20质量%)、葡萄柚油(0.1~50质量%)、甘牛至油(0.05~10质量%)、肉桂油(0.01~10质量%)、橙花素(0.01~10质量%)、番茄叶提取液(0.1~10质量%)、留兰香油(0.01~40质量%)、丁香油(0.01~10质量%)、洋甘菊油(0.05~10质量%)、胡椒油(0.01~10质量%)、女贞醛(0.01~10质量%)、柚子油(0.1~50质量%)、佛手油(0.01~10质量%)、艾蒿油(0.01~10质量%)、草莓提取液(0.1~30质量%)、香叶油(0.1~20质量%)、梨莓油(0.1~50质量%)。
如上所述,通过将上述(I)和(II)的香料成分配合在香料组合物中,在该香料组合物中,可以得到初次的嗜好性高且通过连续使用提高嗜好性的效果。因此,本发明涉及的香料组合物可以直接用作嗜好性提高剂。即,通过将该香料组合物作为嗜好性提高剂配合在适当的商品中,可以提高因商品的反复使用所导致的嗜好性。
本发明涉及的香料组合物,若为香料成分可以气化、吸入的方式则可以为任意的香料组合物,不被其剂型等方式特别限定。本发明涉及的香料组合物虽然可以直接使用,但是也可以通过与乙醇、水等溶剂配合,用作香水、オ一ドトワレ、科隆香水等芳香性化妆品。此外,在这些芳香性化妆品中,除了香料、溶剂之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各种辅助成分。此外,通过将本发明涉及的香料组合物与溶剂或各种赋形剂一起配合,可以用作室内用芳香剂、浴用芳香剂、车内用芳香剂等各种芳香剂。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香料组合物,可以合适地配合在各种化妆品基剂或盥洗用产品基剂中。通过连续使用配合有本发明涉及的香料组合物的化妆品或盥洗用产品,可以提高使用者的嗜好性。作为该化妆品或盥洗用产品,可以举出例如,膏(cream)、乳液、化妆水、化妆粉、体用化妆水(body lotion)、皂、香波(shampoo)、卸妆品(rinse)、护理品(treatment)、体用香波(body shampoo)、洗脸剂等。
毛发洗涤剂
接着对本发明涉及的毛发洗涤剂进行说明。
(i)两性表面活性剂
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i)两性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例如,咪唑啉类两性表面活性剂(例如,2-十一烷基-N,N,N-(羟基乙基羧基甲基)-2-咪唑啉钠、2-椰油基(cocoyl)-2-咪唑啉氢氧化物-1-羧基乙氧基二钠盐等),甜菜碱类表面活性剂(例如,2-烷基-N-羧基甲基-N-羟基乙基咪唑啉甜菜碱、月桂基二甲基氨基乙酸甜菜碱、烷基甜菜碱、酰氨基甜菜碱、磺基甜菜碱等)等。
作为本发明的(i)两性表面活性剂,特别优选使用2-烷基(11-17)-N-羧甲基-N-羟基乙基咪唑啉甜菜碱、椰子油脂肪酰胺丙基甜菜碱。
本发明涉及的毛发洗涤剂中的(i)两性表面活性剂的配合量,在毛发洗涤剂总量中为1~3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15.0质量%。小于1质量%时起泡变差,若超过30质量%则使用后有可能发粘。
(ii)阳离子性聚合物
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ii)阳离子性聚合物,可以举出例如,阳离子化半乳甘露聚糖、阳离子化纤维素、阳离子化淀粉、二烯丙基季铵盐的均聚物、二烯丙基季铵盐/丙烯酰胺共聚物、季铵化聚乙烯吡咯烷酮衍生物、聚乙二醇聚胺缩合物、乙烯基咪唑啉三氯化物/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羟基乙基纤维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乙烯基吡咯烷酮/季铵化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共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烷基氨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烷基氨基丙烯酸酯/乙烯基己内酰胺共聚物、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共聚物、烷基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烷基氨基烷基丙烯酰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己二酸/二甲基氨基羟基丙基亚乙基三胺共聚物等。
作为本发明的(ii)阳离子性聚合物,优选使用阳离子化半乳甘露聚糖。该阳离子改性半乳甘露聚糖,更具体地说,为半乳甘露聚糖中所含有的羟基的一部分被含季氮原子的基团取代而得到的化合物。而且,作为含季氮原子的基团,优选为下述通式(1)所示的官能团。
(式(1)中,R1、R2和R3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X-表示1价阴离子。)
式(1)的含季氮原子的基团中的R1、R2和R3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其中优选为甲基。此外,X-为1价阴离子。作为该阴离子X-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氯、溴、碘等卤原子,硫酸甲酯、硫酸乙酯等。
上述含季氮原子的基团向半乳甘露聚糖的导入,可以根据以往公知的方法进行。例如,可以通过使半乳甘露聚糖与缩水甘油基三烷基铵盐、3-卤代-2-羟基丙基三烷基铵盐等反应来制备。
对阳离子改性半乳甘露聚糖通过阳离子化反应导入的氮的含量不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0.2~3.0质量%。若氮含量小于0.2质量%则对毛发的吸附性变弱,调理效果变得不充分等,本发明的效果不能充分表现。此外,即使氮含量超过3.0质量%,也未见效果的提高。
作为构成阳离子改性半乳甘露聚糖的半乳甘露聚糖,可以举出刺槐豆胶、胡芦巴胶(フエヌクリ一クガム)等。半乳甘露聚糖可以任意选择1种或2种以上使用。本发明中,半乳甘露聚糖优选为刺槐豆胶和/或胡芦巴胶。
刺槐豆胶是在以甘露糖为结构单元的主链上构成半乳糖单元作为侧链、甘露糖和半乳糖的组成比为4比1的非离子性多糖类,是由被称为Caratonia Silica的多年生草的豆科植物得到的天然水溶性胶。
胡芦巴胶是在以甘露糖为结构单元的主链上构成半乳糖单元作为侧链、甘露糖和半乳糖的组成比为1比1的非离子性多糖类,是由1年生草的豆科植物得到的天然水溶性胶。
阳离子改性半乳甘露聚糖可以使用市售品,作为市售品的例子,可以举出例如,カチナ一ルCLB-100、カチナ一ルCF-100(以上由东邦化学生产)等。
此外,在本发明的毛发洗涤剂中,除了上述阳离子化半乳甘露聚糖之外,还可以配合其它的阳离子性聚合物。作为其它的阳离子性聚合物,可以举出例如,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共聚物(商品名:マ一コ一ト550(ナルコ公司生产))或含有它们的三元共聚物(商品名:マ一コ一ト3331(ナルコ公司生产))、含有甲基丙烯酰氨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共聚物或三元共聚物(商品名:マ一コ一ト2001(ナルコ公司生产))。
本发明涉及的毛发洗涤剂中的阳离子性聚合物的含量,优选为毛发洗涤剂总量的0.01~2质量%。若配合量过少则有可能不能充分发挥本发明的效果,即使过量配合也不能实现所必需效果的增强。进一步优选的含量为毛发洗涤剂总量的0.1~1质量%。
(iii)N-酰基-N-甲基牛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iii)N-酰基-N-甲基牛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下文称为AMT型活性剂),优选使用下述通式(2)所示的表面活性剂。
Figure S2006800290563D00161
(式(2)中,R4CO表示脂肪酰基,M表示氢原子、碱金属、碱土类金属、铵、有机铵、碱性氨基酸、牛磺酸盐或N-甲基牛磺酸盐。)
上述通式(2)中,R4CO为脂肪族酰基,优选为碳原子数为8~28的脂肪族酰基。若碳原子数为7以下则对皮肤的刺激增强、起泡性也有降低的趋势。此外,碳原子数为29以上时起泡性有降低的趋势。进一步优选的脂肪族酰基的碳原子数为12~18。构成脂肪族酰基的脂肪族烃可以为饱和或不饱和,此外可以为直链状或支链状。作为脂肪族酰基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月桂酰基、肉豆蔻酰基、棕榈酰基、硬脂酰基、油酰基、椰子油脂肪酸残基、棕榈仁油脂肪酸残基、牛脂脂肪酸残基等。
此外,上述通式(2)中,M为氢原子、碱金属、碱土类金属、铵、有机铵、碱性氨基酸、牛磺酸盐或N-甲基牛磺酸盐,其中特别优选为牛磺酸盐、甲基牛磺酸盐。作为牛磺酸盐、N-甲基牛磺酸盐的盐,可以举出碱金属、碱土类金属、铵、有机铵等。作为上述碱金属的例子,可以举出钠、钾等,作为碱土类金属的例子,可以举出1/2钙、1/2镁等,作为有机铵的例子,可以举出三乙醇铵等,作为碱性氨基酸的例子,可以举出赖氨酸、精氨酸等。
作为AMT型活性剂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N-月桂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N-月桂酰基-N-甲基牛磺酸三乙醇胺、N-月桂酰基-N-甲基牛磺酸牛磺酸钠、N-月桂酰基-N-甲基牛磺酸-N’-甲基牛磺酸钠、N-肉豆蔻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N-肉豆蔻酰基-N-甲基牛磺酸钾、N-肉豆蔻酰基-N-甲基牛磺酸-N’-甲基牛磺酸钠、N-棕榈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N-硬脂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N-油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N-椰子油脂肪酸-N-甲基牛磺酸钠、N-椰子油脂肪酸-N-甲基牛磺酸钾、N-椰子油脂肪酸-N-甲基牛磺酸镁、N-椰子油脂肪酸-N-甲基牛磺酸三乙醇铵、N-椰子油脂肪酸-N-甲基牛磺酸牛磺酸钠、N-椰子油脂肪酸-N-甲基牛磺酸-N’-甲基牛磺酸钠、N-棕榈仁油脂肪酸-N-甲基牛磺酸钠、N-棕榈仁油脂肪酸-N-甲基牛磺酸赖氨酸、N-棕榈仁油脂肪酸-N-甲基牛磺酸镁、N-棕榈仁油脂肪酸-N-甲基牛磺酸牛磺酸钠、N-棕榈仁油脂肪酸-N-甲基牛磺酸-N’-甲基牛磺酸钠、N-牛脂脂肪酸-N-甲基牛磺酸钠等。而且,在酰基为来源于油脂的脂肪酸的酰基物的情况下,通过油脂脂肪酸的名称表示酰基物时,仅用油脂脂肪酸的表示来表示酰基物。例如,N-椰子油脂肪酸-N-甲基牛磺酸盐的“N-椰子油脂肪酸”表示在N上连接来源于椰子油脂肪酸的酰基。即,指的是“N-椰油基”,本发明中以下也相同。
在AMT型活性剂的具体例子中,优选为N-月桂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N-月桂酰基-N-甲基牛磺酸牛磺酸钠、N-月桂酰基-N-甲基牛磺酸-N’-甲基牛磺酸钠、N-椰子油脂肪酸-N-甲基牛磺酸钠、N-椰子油脂肪酸-N-甲基牛磺酸牛磺酸钠、N-椰子油脂肪酸-N-甲基牛磺酸-N’-甲基牛磺酸钠。AMT型活性剂可以任意选择、配合1种或2种以上。
本发明涉及的毛发洗涤剂中AMT型活性剂的含量,优选为毛发洗涤剂总量的0.1~30质量%。若配合量过少则有可能不能充分发挥本发明的效果,即使过量配合也不能实现所必需效果的增强。进一步优选的AMT型活性剂的含量为1~20质量%。
而且,本发明中,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配合毛发洗涤剂中通常所使用的其它的表面活性剂。
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例如,烷基硫酸盐、烷基醚硫酸盐、高级脂肪酸盐、烷基磺酸盐、聚氧乙烯烷基硫酸盐、烷基苯磺酸盐、N-酰基肌氨酸盐、N-酰基羟乙基磺酸盐、N-酰基谷氨酸盐、α烯烃磺酸盐、烷基醚乙酸盐、聚氧乙烯烷基醚乙酸盐等。
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例如,烷醇酰胺、甘油脂肪酸酯、聚氧化烯烷基醚、聚氧烷撑二醇、聚氧化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化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化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化烯脂肪酸酯、聚氧化烯烷基苯基醚、四聚氧化烯乙二胺缩合物类、聚氧化烯醚、蔗糖脂肪酸酯、聚氧化烯脂肪酸酰胺、聚氧烷撑二醇脂肪酸酯、聚氧化烯蓖麻油衍生物、聚氧化烯氢化蓖麻油衍生物、烷基多聚葡萄糖苷等。
(iv)成分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iv)成分为1种或2种以上选自加乐麝香、龙涎呋喃、母菊酯、葡萄柚油、甘牛至油、肉桂油、橙花素、番茄叶提取液、留兰香油、丁香油、洋甘菊油、胡椒油、女贞醛、柚子油、辛醛、香草醛、茉莉油、佛手油、艾蒿油、草莓提取液、香叶油、梨莓油、肉豆蔻油和己酸烯丙酯中的成分。
本发明的毛发洗涤剂中,可以单独使用上述(iv)成分的任意一种或组合2种以上来使用。而且,作为(iv)成分,特别优选使用己酸烯丙酯、香草醛、辛醛、肉豆蔻油或茉莉油。
本发明涉及的毛发洗涤剂中(iv)成分的含量(含有2种以上时为其总量)优选为毛发洗涤剂总量的0.001~0.6质量%。若配合量过少则有可能不能充分发挥本发明的效果,若配合过量则相反有可能不能实现所必需的效果。而且,本发明中,通过配合(iv)成分,可以提高洗涤剂的使用性,可以作为使用性提高剂、使用性提高方法来应用。
此外,在本发明的毛发洗涤剂中,除了上述(i)~(iv)的必须成分之外,还可以配合下述通式(3)的反应性硅酮类嵌段共聚物。
Figure S2006800290563D00181
式(3)中,R1彼此独立地为不含脂肪族不饱和的1价烃基。可以举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辛基、十二烷基、苯基、苯乙基等,优选为甲基、乙基和苯基,特别优选为甲基。
X基团中,R3为直接键(直接結合)或碳原子数为1~20的2价烃基。作为该2价烃基,可以举出例如,-CH2-、-CH2CH2-、-CH2CH2CH2-、-CH(CH3)CH2-、-(CH2)4-、-(CH2)6-、-(CH2)8-、-CH2CH2C6H4-、-(CH2)12-、-(CH2)16-。优选为亚丙基。
此外,X基团的Z表示含氨基的基团、含铵基的基团或含环氧基的基团。作为X基团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例如,
-(CH2)2NH2,-(CH2)3NH(CH2)2NH2
-(CH2)3N(CH3)2
-(CH2)3N(CH3)(CH2)2N(CH3)2
-(CH2)3N+(CH3)2Cl-
Figure S2006800290563D00191
等,但不限于此。
作为X基团,-(CH2)3NH2、-(CH2)3NH(CH2)2NH2、-(CH2)3N(CH3)2、-(CH2)3N(CH3)(CH2)2N(CH3)2等含氨基的基团或-(CH2)3N+(CH3)3Cl-等含铵基的基团在效果方面优选。
式(3)中,Y为2价有机基团,其一个键末端通过碳-硅与相邻的硅原子键合,另一个键末端通过氧原子与聚氧化烯嵌段键合。
Y所示的2价有机基团的例子有,-R4-、-R4-CO-、-R4-NHCO-、-R4-NHCONHR5-NHCO-或-R4-OOCNH-R5-NHCO-(式中,R4为2价亚烷基,例如亚乙基、亚丙基、亚丁基等,R5为诸如作为R4所举出的基团等2价亚烷基或诸如-C6H4-、-C6H4-C6H4-、-C6H4-CH2-C6H4-、-C6H4-CH(CH3)-C6H4-等2价亚芳基。作为基团Y,优选为-CH2CH2-、-CH2CH2CH2-、-CH2CH(CH3)CH2-、-CH2CH2CH2CH2-、-(CH2)2CO-、-(CH2)3NHCO-、-(CH2)3NHCONHC6H4NHCO-或-(CH2)3OOCNHC6H4NHCO-,基团Y特别优选为2价亚烷基(-CH2CH2-、-CH2CH2CH2-、-CH2CH(CH3)CH2-等),最优选为-CH2CH(CH3)CH2-。
式(3)中,n为2~4的整数、优选为2~3、进一步优选为2。聚氧化烯嵌段可以仅含有1种氧化烯基或含有2种以上的氧化烯基。
反应性硅酮类嵌段共聚物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制备,例如可以使用日本特开平5-310944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等。此外,可以使用SILSTYLEシリ一ズ(东レ·ダウコ一ニンダ),进一步优选使用(二异丁基PEG-14/氨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
本发明中,可以使用1种以上的反应性硅酮类嵌段共聚物。
对反应性硅酮类嵌段共聚物的配合量不特别限定,优选为毛发洗涤剂总量的0.01~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01~5质量%、特别优选为0.01~2质量%。若过少则不能充分发挥效果,即使过多也未见与之相称的效果的增加,相反有可能对触感有不良影响。
在本发明的毛发洗涤剂中,除了上述必须成分之外还可以配合硅酮乳液。本发明中的硅酮乳液为水不溶性的硅油的液滴粒子以分散液滴的形式存在于水中的乳液。
通过配合硅酮乳液,可以不损害具有重厚感的天鹅绒样的触感而赋予松散感。此外,可以使消泡的速度更优异。
作为上述硅酮乳液中的硅油不特别限定,具体地说,可以举出甲基聚硅氧烷、甲基苯基聚硅氧烷、十甲基环状五聚硅氧烷等。本发明中优选为不挥发性的硅油,特别优选为甲基聚硅氧烷。硅酮乳液可以任意选择、配合1种或2种以上。
本发明的硅酮乳液由于作为硅酮乳液市售,可以使用市售品,这样效率较高。作为市售品的例子,可以举出例如,二甲基硅酮乳液BY22-007(含有二甲基聚硅氧烷50质量%)、二甲基硅酮乳液BY22-009(含有超微粒化甲基聚硅氧烷20质量%)、二甲基硅酮乳液BY22-029(含有高聚合甲基聚硅氧烷50质量%)、二甲基硅酮乳液BY22-019(含有高聚合甲基聚硅氧烷和十甲基环状五聚硅氧烷50质量%)、二甲基硅酮乳液BY22-034(含有高聚合甲基聚硅氧烷和甲基聚硅氧烷50质量%)、二甲基硅酮乳液BY22-020(含有高聚合甲基聚硅氧烷和轻质液体异链烷烃50质量%)(以上东レ·ダウコ一ニンダ株式会社生产)等。
对硅酮乳液的配合量不特别限定,但是作为洗涤剂组合物总量中的硅油量优选为0.0005~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洗涤剂组合物总量中的0.25~2.5质量%。
在本发明的毛发洗涤剂中,除了上述成分之外,根据需要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适当配合通常在毛发洗涤剂中使用的其它的成分。作为可以配合的其它的成分,可以举出例如,油分、珍珠化剂、保湿剂、多元醇、高分子类粘度调整剂、氨基酸类(谷氨酸、精氨酸等)、香料、色素、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杀菌剂、抗炎剂、防腐剂、金属离子螯合剂、水等。
作为油分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例如,角鲨烷、橄榄油、霍霍巴油、蓖麻油、羊毛脂、液体石蜡、鲸蜡醇、硬脂醇等。作为珍珠化剂,可以举出二硬脂酸乙二醇酯、苯乙烯聚合物等。
作为保湿剂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例如,聚乙二醇、甘油、1,3-丁二醇、1,2-戊二醇、赤藓醇、山梨醇、木糖醇、麦芽糖醇、丙二醇、二丙二醇、二甘油、吡咯烷酮羧酸钠、乳酸、乳酸钠等。
作为高分子类粘度调整剂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例如,甲基纤维素、羟基乙基纤维素、羧基甲基纤维素等。
本发明的毛发洗涤剂可以通过常规方法制备,制成糊状、凝胶状、液体状、固体状、摩丝状等剂型。
实施例1
下文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香味的连续使用与嗜好性的关系
首先,最初本发明人为了对香味的连续使用和嗜好性的关系进行研究,预先使用经过调香的6种调合香料,在事前不闻的条件(初次接触时)和预先闻2次的条件(二次接触后)的各条件下进行嗜好性的评价。试验内容和评价基准如下所述。对于每种香料,算出预先闻2次的人的香味的嗜好评价的平均值(二次接触后)、和预先不闻的人的香味的嗜好评价的平均值(初次接触时)。结果如下表1和图1所示。
-试验内容
准备6种调合香料,对于其中的3种插入5分钟的休息预先闻2次,休息5分钟后,对于包括预先闻2次的3种和未闻的剩余的3种的6种全部进行嗜好性评价。受试者总计22名。对于每个受试者,预先闻2次的香味和不闻的香味的分配采用计数平衡(カウンタ一バランス)实施。
-评价基准
“嗜好性”:通过每3种共计22名受试者,使其闻作为对象的香料的香味,对于对象香料的“嗜好性”,根据下述评价基准进行1~7个等级的分数判定。
<评价基准>
非常喜欢    ......7
喜欢        ......6
稍微喜欢    ......5
无所谓      ......4
稍微厌恶    ......3
厌恶        ......2
非常厌恶    ......1
[表1]
调合香料 嗜好性(初次接触时) 嗜好性(二次接触后)
    1     5.0     4.0
    2     4.0     4.3
    3     4.3     4.7
    4     4.3     5.0
    5     3.3     6.3
    6     3.7     6.7
由上述表1和图1可知,对于6种调合香料中的5种,与初次接触时相比,二次接触后的嗜好性的印象评价提高。此外,由于调合香料的种类不同,嗜好性的变化存在差异,存在通过事前的接触嗜好性易提高的香味和难以提高的香味。
各种香料成分通过连续使用而导致的嗜好性变化
接着,本发明人为了对使用各种香料成分时通过连续使用所导致的嗜好性变化进行研究,对于公知的48种香料成分,同样地进行上述试验,进行各香料成分的初次接触时和二次接触后的嗜好性的评价。结果如下表2、3所示,此外,初次接触时和二次接触后的嗜好性的变化的总结如图2所示。
[表2]
香料成分     嗜好性(初次接触时)     嗜好性(二次接触后)
荔枝提取液(5%)     3.1     2.0
覆盆子酮(1%)     4.2     3.1
香柏油(セダ一ウツド油)(5%)     2.6     1.7
蒈酮(0.05%)     4.8     4.0
衣兰油(0.5%)     3.8     3.1
熏衣草油(1%)     3.8     3.1
生姜油(0.5%)     4.3     3.5
香豆素(0.5%)     3.2     2.5
铃兰醛(0.05%)     3.6     3.0
β-二氢大马酮(1%)     4.8     4.3
β-紫罗酮(0.1%)     4.8     4.3
茴香脑(0.5%)     2.6     2.1
枯茗油(0.1%)     3.3     2.8
玫瑰油(0.5%)     5.0     4.5
γ-十一碳酸内酯(0.01%)     4.8     4.5
杏梅提取液(0.5%)     4.6     4.3
黑醋栗提取液(10%)     4.1     3.9
顺茉莉酮(0.5%)     2.8     2.6
胡椒醛(1%)     3.9     3.8
胡椒薄荷油(3%)     4.8     4.6
檀香油(5%)     3.1     2.9
イソアナネ一ト(0.01%)     4.0     3.9
广藿香油(5%)     1.7     1.7
十一碳烯醛(0.05%)     2.5     2.5
[表3]
香料成分     嗜好性(初次接触时)     嗜好性(二次接触后)
加乐麝香(10%)     3.5     3.6
龙涎呋喃(1%)     3.2     3.4
母菊酯(1%)     4.7     5.0
葡萄柚油(10%)     5.8     6.2
甘牛至油(5%)     2.6     3.1
肉桂油(0.5%)     2.7     3.2
橙花素(10%)     2.8     3.3
番茄叶提取液(0.5%)     3.9     4.4
留兰香油(3%)     4.3     4.9
丁香油(1%)     2.6     3.2
洋甘菊油(1%)     2.3     2.9
胡椒油(0.5%)     2.8     3.5
女贞醛(0.1%)     2.9     3.6
柚子油(10%)     4.3     5.0
辛醛(0.1%)     4.4     5.1
香草醛(5%)     3.1     3.8
茉莉油(1%)     1.9     2.7
佛手油(10%)     3.7     4.6
艾蒿油(0.5%)     2.5     3.5
草莓提取液(10%)     3.8     4.8
香叶油(5%)     2.6     3.8
梨莓油(10%)     3.0     4.2
肉豆蔻油(0.5%)     2.6     3.9
己酸烯丙酯(10%)     2.7     4.1
由上述表2、表3和图2可知,对于48种公知的香料成分中的24种,与初次接触时相比,二次接触后的嗜好性的印象评价提高。此外,根据香料成分的种类的不同,由于接触次数所导致的嗜好性的变化的程度也不同,由此可知,各种香料成分中存在通过连续使用、嗜好性易提高的香料成分和难以提高的香料成分。而且,该24种香料成分中,大量存在香调的分类完全不同的香料成分(例如,己酸烯丙酯为水果的香调,而肉豆蔻油为辛辣的香调)。而且,由此可知,通过连续使用提高嗜好性的香料成分不单纯地由与香调的种类的关系决定。
香料成分的组合的研究
在上述表3所示的24种香料成分中,虽然确认与初次接触时相比,二次接触后的嗜好性的印象评价提高,但是总的来说初次接触时的嗜好性的印象评价有较低的趋势。例如,对于通过连续使用,嗜好性提高效果最高的己酸烯丙酯,由于初次接触时的嗜好性较低、为2.7级,认为在单独实际使用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本发明人对改善己酸烯丙酯的初次接触时的嗜好性的其它香料成分的组合进行了研究。对于己酸烯丙酯与香叶油或龙涎呋喃组合而成的香料组合物,同样地进行上述试验,进行各香料组合物的初次接触时和二次接触后的嗜好性的评价,评价结果和各香料成分的单独的评价结果如下表4和图3所示。
[表4]
香料成分 嗜好性(初次接触时) 嗜好性(二次接触后)
    己酸烯丙酯(10%)     2.7     4.1
    香叶油(5%)     2.6     3.8
    龙涎呋喃(1%)     3.2     3.4
    己酸烯丙酯(9%)+香叶油(0.1%)     4.3     4.9
    己酸烯丙酯(9%)+龙涎呋喃(0.1%)     4.7     5.2
此外,本发明人进行更具体的研究,结果确认相对于己酸烯丙酯、香草醛、辛醛、肉豆蔻油和茉莉油等在单独使用下初次接触时的嗜好性较低的香料成分,通过组合使用加乐麝香、龙涎呋喃、母菊酯、葡萄柚油、甘牛至油、肉桂油、橙花素、番茄叶提取液、留兰香油、丁香油、洋甘菊油、胡椒油、女贞醛、柚子油、佛手油、艾蒿油、草莓提取液、香叶油和梨莓油中的任意一种香料成分,得到初次接触时的嗜好性得到显著改善且通过连续使用提高嗜好性的香料组合物。
因连续使用所导致的嗜好性的变化与香味的印象评价的相关关系
接着,本发明人为了对因连续使用所导致的嗜好性的变化与香味的印象评价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于上述试验中所使用的香料成分,对“透明度”、“鲜明度”、“浓度”、“强度”、“浓郁度(むんむんする)”、“醇厚度”、“甜度”、“清爽”等各印象进行评价,进一步通过所得到的香味的印象的评价结果求出香味的印象的各评价项目与因连续使用所导致的嗜好性的变化值的相关系数。评价基准如下所述。而且,对于香味的印象评价,与上述试验同样地在初次接触时和二次接触后的2种条件下进行评价。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
-评价基准
“透明度”:通过192名受试者,使其闻作为对象的香料和2种比较香料,对于对象香料的“透明度”印象,通过与比较香料的“透明度”印象相比较,根据下述评价基准进行1~7个等级的分数判定。其中,作为比较香料,使用香柏油和胡椒薄荷油(ぺパ一ミント油),以香柏油的“透明度”的评价为3.0、胡椒薄荷油的“透明度”的评价为5.0的基准进行评价。而且,将通过各受试者判定的分数的总和除以受试者人数得到平均值作为“透明度”的印象评价值。
<评价基准>
印象深刻           ......7
有印象             ......6
稍有印象           ......5
无所谓             ......4
几乎没有印象       ......3
无印象             ......2
完全无印象         ......1
“鲜明度”:通过192名受试者,使其闻作为对象的香料和2种比较香料,对于对象香料的“鲜明度”印象,通过与比较香料的“鲜明度”印象相比较,与上述评价基准同样地进行1~7个等级的分数判定。其中,作为比较香料,使用广藿香油和葡萄柚油,以广藿香油的“鲜明度”的评价为2.0、葡萄柚油的“鲜明度”的评价为6.0为基准进行评价。而且,将通过各受试者判定的分数的总和除以受试者人数得到平均值作为“鲜明度”的印象评价值。
“浓度”:通过192名受试者,使其闻作为对象的香料和2种比较香料,对于对象香料的“浓度”印象,通过与比较香料的“浓度”印象相比较,与上述评价基准同样地进行1~7个等级的分数判定。其中,作为比较香料,使用蒈酮和香叶油,以蒈酮的“浓度”的评价为3.0、香叶油的“浓度”的评价为5.5为基准进行评价。而且,将通过各受试者判定的分数的总和除以受试者人数得到平均值作为“浓度”的印象评价值。
“强度”:通过192名受试者,使其闻作为对象的香料和2种比较香料,对于对象香料的“强度”印象,通过与比较香料的“强度”印象相比较,与上述评价基准同样地进行1~7个等级的分数判定。其中,作为比较香料,使用β-二氢大马酮和己酸烯丙酯,以β-二氢大马酮的“强度”的评价为3.5、己酸烯丙酯的“强度”的评价为6.0为基准进行评价。而且,将通过各受试者判定的分数的总和除以受试者人数得到平均值作为“强度”的印象评价值。
“浓郁度”:通过192名受试者,使其闻作为对象的香料和2种比较香料,对于对象香料的“浓郁度”印象,通过与比较香料的“浓郁度”印象相比较,与上述评价基准同样地进行1~7个等级的分数判定。其中,作为比较香料,使用胡椒醛和番茄叶提取液,以胡椒醛的“浓郁度”的评价为3.0、番茄叶提取液的“浓郁度”的评价为4.0为基准进行评价。而且,将通过各受试者判定的分数的总和除以受试者人数得到平均值作为“浓郁度”的印象评价值。
“醇厚度”:通过192名受试者,使其闻作为对象的香料和2种比较香料,对于对象香料的“醇厚度”印象,通过与比较香料的“醇厚度”印象相比较,与上述评价基准同样地进行1~7个等级的分数判定。其中,作为比较香料,使用留兰香油和玫瑰油,以留兰香油的“醇厚度”的评价为3.0、玫瑰油的“醇厚度”的评价为4.5为基准进行评价。而且,将通过各受试者判定的分数的总和除以受试者人数得到平均值作为“醇厚度”的印象评价值。
“甜度”:通过192名受试者,使其闻作为对象的香料和2种比较香料,对于对象香料的“甜度”印象,通过与比较香料的“甜度”印象相比较,与上述评价基准同样地进行1~7个等级的分数判定。其中,作为比较香料,使用顺茉莉酮和衣兰油,以顺茉莉酮的“甜度”的评价为2.5、衣兰油的“甜度”的评价为4.5为基准进行评价。而且,将通过各受试者判定的分数的总和除以受试者人数得到平均值作为“甜度”的印象评价值。
“清爽”:通过192名受试者,使其闻作为对象的香料和2种比较香料,对于对象香料的“清爽”印象,通过与比较香料的“清爽”印象相比较,与上述评价基准同样地进行1~7个等级的分数判定。其中,作为比较香料,使用己酸烯丙酯和留兰香油,以己酸烯丙酯的“清爽”的评价为1.9、留兰香油的“清爽”的评价为5.8为基准进行评价。而且,将通过各受试者判定的分数的总和除以受试者人数得到平均值作为“清爽”的印象评价值。
[表5]
  香味的印象 相关系数嗜好变化量vs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印象评价
    透明度     -0.193
    鲜明度     -0.116
    浓度     0.480
    强度     0.480
    浓郁度     0.422
    醇厚度     -0.286
    甜度     0.042
    清爽     0.127
[表6]
  香味的印象 相关系数嗜好评价vs香味的印象评价初次接触时     相关系数嗜好评价vs香味的印象评价二次接触后
    透明度     0.735     0.682
    鲜明度     0.875     0.897
    浓度     -0.399     -0.224
    强度     -0.444     -0.314
    浓郁度     -0.578     -0.549
    醇厚度     0.713     0.710
    甜度     0.493     0.573
    清爽     0.280     0.397
上述表5表示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印象评价与从初次接触时到二次接触后的嗜好的变化量的相关系数。由此可知,香味的初次接触时的“浓度”、“强度”与嗜好的变化量存在相关关系。换而言之,香味的初次接触时的“浓度”、“强度”的评价高的香味,在二次接触后嗜好的增加较大,相反地初次接触时的“浓度”、“强度”的评价较低的香味,在二次接触后嗜好降低。上述表6表示初次接触时、二次接触后的香味的嗜好评价与印象评价的相关关系。由此可知,初次接触时、二次接触后的嗜好与“鲜明度”的相关最高,得到较高的嗜好的香味的“鲜明度”的评价也较高。换而言之,与初次接触时相比,二次接触后嗜好增加的香味,“鲜明度”也增加。由此认为,因香料成分的连续使用所导致的嗜好性的变化,与该香料成分的“浓度”和“鲜明度”的印象评价及其变化较强地相关。
通过连续使用提高嗜好性的香料成分与“浓度”和“鲜明度”的印象评 价的关系
由上述试验结果,本发明人认为因连续使用所导致的嗜好性的提高与“浓度”和“鲜明度”的印象评价及其变化较强地相关,通过对各种香料成分的因连续使用所导致的嗜好性的变化与“浓度”和“鲜明度”的印象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对其得分进行更具体的研究。各评价结果如下表7、表8和图4所示。
[表7]
香料成分 嗜好性(初次) 嗜好性(二次) “浓度”(初次) “浓度”(二次) “鲜明度”(初次) “鲜明度”(二次)
    荔枝提取液(5%)   3.1   2.0   4.2   4.1   3.2   3.0
    覆盆子酮(1%)   4.2   3.1   3.3   3.8   4.5   3.3
    香柏油(5%)   2.6   1.7   4.6   4.8   2.8   2.4
    蒈酮(0.05%)   4.8   4.0   3.0   2.9   5.1   4.0
    衣兰油(0.5%)   3.8   3.1   4.7   5.0   3.9   4.3
    熏衣草油(1%)   3.8   3.1   4.6   5.3   4.6   3.7
    生姜油(0.5%)   4.3   3.5   3.7   4.0   4.3   4.0
    香豆素(0.5%)   3.2   2.5   3.7   5.3   3.1   3.1
    铃兰醛(0.05%)   3.6   3.0   3.2   2.2   3.4   3.5
    β-二氢大马酮(1%)   4.8   4.3   3.2   2.4   4.3   4.4
    β-紫罗酮(0.1%)   4.8   4.3   3.3   3.2   4.7   4.1
    茴香脑(0.5%)   2.6   2.1   4.6   4.2   3.4   2.6
    枯茗油(0.1%)   3.3   2.8   3.0   3.8   3.8   3.4
    玫瑰油(0.5%)   5.0   4.5   3.8   4.8   5.3   5.1
    γ-十一碳酸内酯(0.01%)   4.8   4.5   2.7   3.6   4.3   4.4
    杏梅提取液(0.5%)   4.6   4.3   3.0   4.0   4.4   4.2
    黑醋栗提取液(10%)   4.1   3.9   3.5   3.8   4.8   4.4
    顺茉莉酮(0.5%)   2.8   2.6   2.9   3.6   3.1   3.2
    胡椒醛(1%)   3.9   3.8   2.7   2.8   3.3   3.8
    胡椒薄荷油(3%)   4.8   4.6   3.7   4.3   5.1   4.9
    檀香油(5%)   3.1   2.9   4.1   4.8   3.0   3.0
    イソアナネ一ト(0.01%)   4.0   3.9   2.9   3.3   4.1   3.7
    广藿香油(5%)   1.7   1.7   5.7   4.8   2.0   3.3
    十一碳烯醛(o.05%)   2.5   2.5   2.4   2.6   2.4   2.3
[表8]
香料成分 嗜好性(初次) 嗜好性(二次) “浓度”(初次) “浓度”(二次) “鲜明度”(初次) “鲜明度”(二次)
    加乐麝香(10%)     3.5     3.6     3.4     4.0     3.8     3.3
    龙涎呋喃(1%)     3.2     3.4     4.3     2.8     3.6     3.1
    母菊酯(1%)     4.7     5.0     3.9     3.8     4.6     4.8
    葡萄柚油(10%)     5.8     6.2     5.1     3.5     6.0     5.9
    甘牛至油(5%)     2.6     3.1     4.4     5.0     2.8     3.1
    肉桂油(0.5%)     2.7     3.2     5.2     5.3     4.0     3.3
    橙花素(10%)     2.8     3.3     4.6     5.3     3.6     4.1
    番茄叶提取液(0.5%)     3.9     4.4     4.1     4.0     4.2     4.7
    留兰香油(3%)     4.3     4.9     4.3     4.4     4.3     5.3
    丁香油(1%)     2.6     3.2     4.2     5.0     3.0     3.1
    洋甘菊油(1%)     2.3     2.9     4.8     4.4     2.7     3.1
    胡椒油(0.5%)     2.8     3.5     4.1     3.3     3.2     3.5
    女贞醛(0.1%)     2.9     3.6     2.2     3.5     3.0     4.1
    柚子油(10%)     4.3     5.0     3.6     3.7     4.5     5.6
    辛醛(0.1%)     4.4     5.1     4.0     2.5     4.7     5.9
    香草醛(5%)     3.1     3.8     5.9     5.5     3.3     3.8
    茉莉油(1%)     1.9     2.7     5.6     4.1     3.3     3.3
    佛手油(10%)     3.7     4.6     5.4     4.8     4.6     4.7
    艾蒿油(0.5%)     2.5     3.5     5.1     4.3     3.7     3.9
草莓提取液(10%) 3.8 4.8 5.4 4.4 5.0 5.5
    香叶油(5%)     2.6     3.8     5.5     5.2     3.3     3.8
    梨莓油(10%)     3.0     4.2     4.6     4.5     3.8     5.0
    肉豆蔻油(0.5%)     2.6     3.9     4.3     4.3     3.5     4.6
    己酸烯丙酯(10%)     2.7     4.1     4.9     4.7     3.4     4.2
由上述表7、表8和图4可知,对于通过连续使用提高嗜好性的香料成分,通过连续使用“浓度”的印象评价减小或相对地“鲜明度”的印象评价通过连续使用而增大。此外,对于通过连续使用嗜好性降低的香料成分,相反地发现通过连续使用“浓度”的印象评价增大、“鲜明度”的印象评价减小。由这些结果可知,对于通过连续使用提高嗜好性的香料成分,通过连续使用“浓度”的印象评价减小或“鲜明度”的印象评价增大。
接着,本发明人将上述48种公知的香料成分分成初次接触时和二次接触后的嗜好性的变化(1)降低0.5以上、(2)变化小于0.5、和(3)提高0.5以上的3组,通过分别对各组中的初次接触时的“浓度”的印象评价结果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对因连续使用所导致的嗜好性的变化与初次接触时的“浓度”的印象评价的关系进行更具体的研究。评价结果如下表9和图5所示。
[表9]
    组   “浓度”的印象评价(初次接触)
    1:嗜好性降低0.5以上     3.8
    2:嗜好性变化小于0.5     3.6
    3:嗜好性提高0.5以上     4.6
由上述表9和图5可知,对于通过连续使用提高嗜好性的香料成分,初次接触时的“浓度”的印象评价有较高的趋势。相反地,对于通过连续使用嗜好性降低的香料成分以及通过连续使用嗜好性未见变化的香料成分,初次接触时的“浓度”的印象评价都有较低的趋势。而且,由这些结果可知,选择通过连续使用嗜好性提高的香料成分时,特别优选选择初次接触时的“浓度”的印象评价为4级以上的香料成分。
香料组合物整体的香调与“浓度”和“鲜明度”的印象评价的关系
此外,在上述试验中,使用单一的香料成分对因连续使用所导致的嗜好性的变化与“浓度”和“鲜明度”的印象评价的关系进行调查,本发明人为了对这些关系是否可以适用于香料组合物整体的香调进行研究,使用预先调香了的调合香料,进行与上述试验相同的评价。结果如下表10和图6所示。
[表10]
调合香料 嗜好性(初次) 嗜好性(二次) “浓度”(初次) “浓度”(二次) “鲜明度”(初次) “鲜明度”(二次)
    1   4.8   3.1   4.3   4.8     4.3     3.4
    2   5.3   3.7   3.9   4.3     4.9     4.7
    3   4.1   3.1   4.1   5.1     5.0     3.7
    4   5.0   4.1   4.1   4.4     4.3     4.3
5 4.9 4.1 3.0 4.2 4.8 4.2
    6   5.9   5.1   2.0   2.6     5.6     5.3
    7   3.5   3.0   5.1   5.6     3.1     4.1
    8   4.3   3.9   4.1   3.3     4.5     4.2
    9   4.7   4.3   3.5   4.2     5.1     4.4
    10   5.1   4.7   4.2   4.6     5.7     5.6
    11   5.5   5.2   4.1   4.0     5.7     5.4
    12   3.1   2.8   4.7   4.2     3.8     2.9
    13   3.7   3.6   3.9   3.8     4.3     3.8
    14   4.5   4.4   3.6   4.0     4.4     4.6
    15   4.3   4.3   3.3   3.7     4.3     3.7
    16   3.4   3.5   3.7   5.5     3.9     3.7
    17   2.2   2.3   4.8   4.0     3.0     3.1
    18   3.9   4.0   5.0   4.3     5.3     4.6
    19   3.8   4.1   3.6   4.2     3.8     4.2
    20   5.3   5.9   4.2   4.7     5.4     5.5
    21   3.6   4.3   4.9   4.1     4.7     5.0
    22   2.4   3.6   5.0   4.1     3.6     4.0
    23   1.8   3.0   5.6   4.9     2.5     3.8
    24   1.9   3.6   5.6   4.5     3.0     4.3
由上述表10和图6可知,与单独的香料成分的评价同样地,对于通过连续使用提高嗜好性的调合香料,通过连续使用“浓度”的印象评价减小,相对地“鲜明度”的印象评价通过连续使用增大。此外,特别是对于通过连续使用较大地提高嗜好性的调合香料,必须增大初次接触时的“浓度”的印象。
由上述结果可知,在香料组合物的调香中,进行调香使得通过连续使用“浓度”的印象评价减小,进而“鲜明度”的印象评价增大,由此可以制成通过连续使用提高嗜好性的香料组合物。此外可知,欲通过香料组合物的连续使用较大地提高嗜好性时,优选进行调香以使初次接触时的“浓度”的印象评价为4级以上。
基于上述发现,本发明人实际制备的调合香料的处方例如下所示。
[表11]
调合香料处方1
香料成分名     质量%
母菊酯柠檬烯乙酸异戊烯酯乙酸己酯乙酸顺-3-己烯酯玫瑰醚己酸烯丙酯对甲苯基甲基醚庚酸烯丙酯顺-3-己烯基甲基碳酸酯异环柠檬醛芳樟醇苯甲醛乙酸芳樟酯环己烷甲醇α,3,3-三甲基甲酸酯乙基2-环己基丙酸酯邻叔丁基环己基乙酸酯β-石竹烯藏红花酸乙酯乙酸香茅酯乙基(2-甲基-1,3-二环氧乙烷-2-基)乙酸酯乙酸苏合香酯橙花醇乙酸酯乙酸苯甲酯乙酸香叶酯香茅醇二甲基苄基甲基乙酸酯乙基三环[5.2.1.02,6]癸烷-2-羧酸酯二氢大马酮     5105320.250.2310.60.7313114120.50.220.1612220
γ-甲基紫罗酮二甲基苄基甲基正丁酸酯苯基乙基醇6,7-二氢1,1,2,3,3-五甲基-4(5H)-茚满酮β-紫罗酮三环癸烯基乙酸酯β-正甲基紫罗酮铃兰醛7-乙酰基1,2,3,4,5,6,7,8-八氢-1,1,6,7-四甲基萘己基水杨酸酯甲基二氢茉莉酮酸酯香草醛乙基麦芽酚加乐麝香吐纳麝香二丙二醇     612130.30.21.510.550.20.05555.08
总计     100.0
接着,本发明人制备配合上述调合香料处方1的化妆品(香波),对于该化妆品的因连续使用所导致的嗜好性的变化进行评价。化妆品的处方如下表12所示。此外,试验内容和评价基准如下所述。结果如下表13和图7所示。
[表12]
化妆品处方1(香波)
  质量%
水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硫酸钠椰子油脂肪酸甲基牛磺酸钠2-烷基(11-17)-N-羧基甲基-N-羟基乙基咪唑啉甜菜碱椰子油脂肪酸酰胺丙基甜菜碱二硬脂酸乙二醇酯二丙二醇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山梨糖醇氯化钠氯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铵-丙烯酰胺共聚物二甲基聚硅氧烷柠檬酸刺槐豆胶-羟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醚依地酸二钠苯甲酸钠甲基尼泊金酯丙基尼泊金酯调合香料处方1   余量9.73.6332.52.421.40.60.040.60.40.40.050.3适量适量0.5
总计     100.0
-试验内容
通过36名受试者,使其实际上连续使用上述化妆品处方1(香波)4周,在初次使用时(第一天)和连续使用4周后(4周后)各时点,根据下述评价基准,对“香味的嗜好性”、“产品的满意感”和“继续使用意向”分别以7个等级进行评价。
-评价基准
[香味的嗜好性]
非常喜欢
喜欢
稍微喜欢
无所谓
稍微厌恶
厌恶
非常厌恶
[产品整体的满意感]
非常满意
满意
稍微满意
无所谓
稍微不满意
不满
非常不满
[继续使用意向]
非常强烈
有意向
稍有意向
无所谓
稍无意向
无意向
完全无意向
[表13]
    第一天     4周后
  香味的嗜好     非常喜欢喜欢稍微喜欢无所谓稍微厌恶厌恶非常厌恶     3名(8%)11名(31%)4名(11%)12名(33%)5名(14%)1名(3%)0名(0%)   7名(19%)9名(25%)9名(25%)5名(14%)4名(11%)0名(0%)2名(6%)
  产品整体的满意感     非常满意满意稍微满意无所谓稍微不满意不满非常不满     2名(6%)14名(39%)11名(31%)7名(19%)1名(3%)1名(3%)0名(0%)   6名(17%)15名(42%)9名(25%)4名(11%)2名(6%)0名(0%)0名(0%)
  继续使用意向     非常强烈有意向稍有意向无所谓稍无意向无意向完全无意向     2名(6%)10名(28%)11名(31%)12名(33%)1名(3%)0名(0%)0名(0%)   6名(17%)14名(39%)6名(17%)6名(17%)2名(6%)1名(3%)1名(3%)
由上表13和图7可知,对于配合有通过本发明涉及的调合方法调香的调合香料的化妆品,初次使用时的“香味的嗜好”、“产品整体的满意感”和“继续使用意向”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较高,且连续使用4周时,在任意的评价中,与初次使用时相比,评价都提高。
由上述结果可以确认,通过将本发明的调合香料配合在化妆品中,初次使用时的嗜好性优异且反复连续使用该化妆品时,可以提高嗜好性等评价。
实施例2
接着对于毛发洗涤剂实施使用感觉的评价试验。
毛发洗涤剂的使用感觉评价(第一天和5日后)
通过106名受试者,使其连续使用下表14所示组成的香波(实施例2、比较例1)5天,在初次使用时(第一天)和连续使用5天后(5天后)各时点,根据下述基准,对“起泡的优异度”、“气泡的细密度”、“起泡时的手指穿过性”、“洗涤时的发无摩擦的程度”、“洗涤时的手指穿过性”、“洗涤后的手指穿过性”、“洗涤后的发的柔软度”、“发的污物脱落感/整洁感”,分别以5个等级进行评价。而且,将通过各受试者判定的分数的总和除以受试者人数得到的值作为各自的评价值。而且,实施例2中成分(iv)采用上述调合香料处方1,比较例1中的成分(iv)如后表15所示。
<评价基准>
非常优异    ...5
优异        ...4
无所谓      ...3
较差        ...2
非常差      ...1
[表14]
实施例2 比较例1
(i)2-烷基(11-17)-N-羧基甲基-N-羟基乙基咪唑啉甜菜碱椰子油脂肪酸酰胺丙基甜菜碱 33 33
(ii)刺槐豆胶-羟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 0.40.04 0.40.04
(iii)椰子油脂肪酸甲基牛磺酸钠 3.6 3.6
(iv)调合香料处方1比较处方1 0.5- -0.5
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硫酸钠二硬脂酸乙二醇酯二丙二醇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山梨糖醇氯化钠二甲基聚硅氧烷柠檬酸依地酸二钠苯甲酸钠甲基尼泊金酯丙基尼泊金酯水     9.72.52.421.40.60.60.40.050.3适量适量余量     9.72.52.421.40.60.60.40.050.3适量适量余量
第一天起泡的优异度气泡的细密度起泡时的手指穿过性洗涤时的发无摩擦的程度 4.13.93.93.6 4.13.83.83.7
  洗涤时的手指穿过性洗涤后的手指穿过性洗涤后的发的柔软度发的污物脱落感/整洁感   3.63.43.43.6   3.73.53.53.6
  5天后起泡的优异度气泡的细密度起泡时的手指穿过性洗涤时的发无摩擦的程度洗涤时的手指穿过性洗涤后的手指穿过性洗涤后的发的柔软度发的污物脱落感/整洁感 4.54.24 23.93.83.73.63.7 4.44.24.03.63.53.33.33.8
[表15]
比较处方1
成分名     质量%
柠檬油柠檬烯顺-3-己基乙酸酯顺-3-己烯醇异戊基乙酸酯芳樟醇乙酸芳樟酯乙酸香茅酯乙酸苯甲酯乙酸香叶酯香茅醇香叶醇铃兰吡喃二丙二醇苯基乙醇铃兰醛7-乙酰基1,2,3,4,5,6,7,8-八氢-1,1,6,7-四甲基萘甲基二氢茉莉酮酸酯α-己基肉桂醛ペンタリド     320.30.20.251022132518.335520103
总计     100.0
由表14和图8所示可知,配合含有母菊酯、己酸烯丙酯、香草醛和加乐麝香等的调合香料处方1作为(iv)成分的实施例2的香波,连续使用5天后,结果各种使用感觉的评价,与第一天相比评价都提高。与此相对地,配合不含有上述各种(iv)成分的比较处方1的比较例1的香波,根据评价内容,连续使用后,存在与第一天相比评价提高的项目和变差的项目两者,对于使用感觉的评价整体,连续使用后,评价未提高。
此外,本发明人,进行更具体的研究,结果确认,通过将下述成分配合在香波中,连续使用时其使用感觉可以提高。加乐麝香、龙涎呋喃、母菊酯、葡萄柚油、甘牛至油、肉桂油、橙花素、番茄叶提取液、留兰香油、丁香油、洋甘菊油、胡椒油、女贞醛、柚子油、辛醛、香草醛、茉莉油、佛手油、艾蒿油、草莓提取液、香叶油、梨莓油、肉豆蔻油、己酸烯丙酯。
实施例3
[表16]
实施例3香波
    质量%
水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硫酸钠椰子油脂肪酸甲基牛磺酸钠椰子油脂肪酸酰胺丙基甜菜碱二丙二醇二硬脂酸乙二醇酯山梨糖醇单月桂酸丙二醇酯氯化钠瓜尔胶-羟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醚(二异丁基PEG-14/氨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羟基乙基纤维素-羟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醚柠檬酸依地酸二钠苯甲酸钠苯氧基乙醇甲基尼泊金酯调合香料处方1     余量75.54.81.61.51.41.40.90.30.50.10.20.10.3适量适量0.5
总计     100.0
上述实施例3的香波,使用感觉优异的同时通过反复连续使用其使用感觉的评价提高。
下文通过举出本发明的其它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4
[表17]
调合香料处方2
香料成分名     质量%
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γ-萜品烯对异丙基苯己酸烯丙酯1-十四碳烯2,2,5-三甲基-5-戊基-环戊酮芳樟醇乙酸芳樟酯α-香柠檬烯乙基芳樟醇薄荷醇α-双缩松油醇橙花醇乙酸酯β-红没药烯乙酸苯甲酯乙酸香叶酯香茅醇铃兰吡喃二甲基苄基甲基乙酸酯香叶醇γ-甲基紫罗酮二甲基苄基甲基正丁酸酯α-正甲基紫罗酮兔耳草醛铃兰醛     0.12181170.20.2230.25810.50.240.6530.52310.346
己基水杨酸酯甲基柏木酮顺-3-己基水杨酸酯甲基二氢茉莉酮酸酯己基肉桂醛,α-甲基-3,4-(亚甲基二氧基)氢化肉桂醛加乐麝香二丙二醇     0.520.5520.339.4
总计     100.0
[表18]
调合香料处方3
香料成分名     质量%
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γ-萜品烯对异丙基苯6-甲基庚烯酮己酸烯丙酯2,2,5-三甲基-5-戊基-环戊酮苯甲醛乙酸芳樟酯乙基芳樟醇薄荷醇柠檬醛α-萜品醇テルピネリル乙酸酯乙酸苯甲酯乙酸香叶酯香茅醇铃兰吡喃     2430230.21050.25220.210.120.30.33
二甲基苄基甲基乙酸酯α-二氢大马酮γ-甲基紫罗酮β-紫罗酮兔耳草醛铃兰醛加乐麝香二丙二醇     0.30.23115315.7
总计     100.0
[表19]
化妆品处方2(香波)
    质量%
水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硫酸钠椰子油脂肪酸甲基牛磺酸钠椰子油脂肪酸酰胺丙基甜菜碱二丙二醇二硬脂酸乙二醇酯山梨糖醇单月桂酸丙二醇酯氯化钠瓜尔胶-羟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醚羟基乙基纤维素-羟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醚柠檬酸依地酸二钠苯甲酸钠苯氧基乙醇甲基尼泊金酯调合香料处方1     余量75.54.81.61.51.41.40.90.30.10.20.10.3适量适量0.5
总计     100.0
[表20]
化妆品处方3(护发剂)
    质量%
水山梨糖醇二丙二醇硬脂醇二甲基聚硅氧烷硬脂酸丙二醇二甲基胺谷氨酸羟基乙基脲氨基乙基氨基丙基甲基硅氧烷-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聚乙二醇-90M矿物油苯氧基乙醇调合香料处方1     余量7552.21.40.60.30.20.050.5适量0.5
总计     100.0
[表21]
化妆品处方4(护发剂)
    质量%
水异戊二醇山梨糖醇二甲基聚硅氧烷硬脂醇二十二烷醇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软脂酸2-乙基己酯氨基乙基氨基丙基甲基硅氧烷-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聚乙二醇-90M柠檬酸钠苯氧基乙醇甲基尼泊金酯调合香料处方1     余量4442.52.2210.150.030.05适量适量0.5
总计     100.0
[表22]
化妆品处方5(护理品)
    质量%
水山梨糖醇二甲基聚硅氧烷氢化菜籽油醇异戊二醇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氨基乙基氨基丙基甲基硅氧烷-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烷基(C12、14)氧基羟基丙基精氨酸-HCl谷氨酸聚乙二醇-90M软脂酸2-乙基己酯苯甲酸钠苯氧基乙醇调合香料处方1     余量2176530.70.40.250.020.60.3适量0.5
总计     100.0
[表23]
化妆品处方6(护理品)
    质量%
水异戊二醇二甲基聚硅氧烷山梨糖醇鲸蜡醇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矿物油二十二烷醇氨基乙基氨基丙基甲基硅氧烷-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聚乙二醇-90M苯氧基乙醇甲基尼泊金酯调合香料处方1     余量5544221.40.50.10.03适量适量0.5
总计     100.0
[表24]
化妆品处方7(护理品)
    质量%
水丁二醇二甲基聚硅氧烷氢化菜籽油醇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山梨糖醇氨基乙基氨基丙基甲基硅氧烷-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卵磷脂聚乙二醇-90M油酸甘油酯苯氧基乙醇甲基尼泊金酯调合香料处方1     余量209731.40.70.20.030.8适量适量0.5
总计     100.0
[表25]
化妆品处方8(化妆水)
    质量
水乙醇甘油二丙二醇1,3-丁二醇聚氧乙烯(14)聚氧丙烯(7)二甲基醚海藻酸钠聚氧乙烯(2)烷基(12-16)醚磷酸酯二异硬脂酸聚甘油酯三-2-乙基己酸甘油酯酵母提取物苦参提取物胶原弹性蛋白柠檬酸柠檬酸钠依地酸二钠苯氧基乙醇调合香料处方2     余量255620.10.30.30.150.10.050.10.10.020.080.03适量0.03
总计     100.0
[表26]
化妆品处方9(清洁泡沫)
    质量%
水肉豆蔻酸月桂酸硬脂酸甘油氢氧化钾山梨糖醇二丙二醇聚乙二醇-30异硬脂酸聚氧乙烯(60)甘油二硬脂酸乙二醇酯自乳化型硬脂酸甘油酯椰子油脂肪酸甲基牛磺酸钠依地酸二钠苯氧基乙醇调合香料处方3     余量155121566553110.30.1适量0.2
合计     100.0
对于配合有通过本发明的调香方法得到的调合香料处方1~3的上述化妆品处方2~9,初次使用时的嗜好性都较高且通过反复连续使用该化妆品都提高嗜好性、使用性等评价。

Claims (24)

1.一种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任意的香料成分,进行下述(X)的评价,以该评价结果为指标进行选择,
(X)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嗜好评价以及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嗜好评价。
2.一种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任意的香料成分中选择满足下述(x)的条件的香料成分,
(x)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嗜好评价,与初次接触时的嗜好评价相比增大。
3.一种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任意的香料成分,进行下述(A)和/或(B)的评价,以该评价结果为指标进行选择,
(A)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以及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
(B)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鲜明度”的印象评价以及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鲜明度”的印象评价。
4.一种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任意的香料成分中选择满足下述(a)和/(b)的条件的香料成分,
(a)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与初次接触时的“浓度”的印象评价相比减小,
(b)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鲜明度”的印象评价,与初次接触时的“鲜明度”的印象评价相比增大。
5.权利要求4所述的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进一步满足下述(c)的条件的香料成分,
(c)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在1~7个等级的评价中为4级以上。
6.一种香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通过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选择的香料成分。
7.一种调香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香料组合物整体的香调,进行下述(X)的评价,以该评价结果为指标进行调香,
(X)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嗜好评价以及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嗜好评价。
8.一种调香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调香以使香料组合物整体的香调满足下述(x)的条件,
(x)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嗜好评价,与初次接触时的嗜好评价相比增大。
9.一种调香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香料组合物整体的香调,进行下述(A)和/或(B)的评价,以该评价结果为指标进行调香,
(A)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以及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
(B)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鲜明度”的印象评价以及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鲜明度”的印象评价。
10.一种调香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调香以使香料组合物整体的香调满足下述(a)和/或(b)的条件,
(a)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与初次接触时的“浓度”的印象评价相比减小,
(b)二次以上的接触后的香味的“鲜明度”的印象评价,与初次接触时的“鲜明度”的印象评价相比增大。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香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调香以进一步满足下述(c)的条件,
(c)初次接触时的香味的“浓度”的印象评价在1~7个等级的评价中为4级以上。
12.一种香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7~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调香方法调香。
13.一种嗜好性提高剂,其含有权利要求6或1 2所述的香料组合物。
14.一种化妆品,其含有权利要求6或12所述的香料组合物。
15.一种提高因商品的反复使用所导致的嗜好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商品中混合权利要求6或12所述的香料组合物。
16.一种香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选自加乐麝香、龙涎呋喃、母菊酯、葡萄柚油、甘牛至油、肉桂油、橙花素、番茄叶提取液、留兰香油、丁香油、洋甘菊油、胡椒油、女贞醛、柚子油、辛醛、香草醛、茉莉油、佛手油、艾蒿油、草莓提取液、香叶油、梨莓油、肉豆蔻油和己酸烯丙酯中的1种或2种以上。
17.权利要求16所述的香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
(I)选自己酸烯丙酯、香草醛、辛醛、肉豆蔻油和茉莉油中的1种或2种以上,和
(II)选自加乐麝香、龙涎呋喃、母菊酯、葡萄柚油、甘牛至油、肉桂油、橙花素、番茄叶提取液、留兰香油、丁香油、洋甘菊油、胡椒油、女贞醛、柚子油、佛手油、艾蒿油、草莓提取液、香叶油和梨莓油中的1种或2种以上。
18.一种嗜好性提高剂,其特征在于,含有选自加乐麝香、龙涎呋喃、母菊酯、葡萄柚油、甘牛至油、肉桂油、橙花素、番茄叶提取液、留兰香油、丁香油、洋甘菊油、胡椒油、女贞醛、柚子油、辛醛、香草醛、茉莉油、佛手油、艾蒿油、草莓提取液、香叶油、梨莓油、肉豆蔻油和己酸烯丙酯中的1种或2种以上。
19.权利要求18所述的嗜好性提高剂,其特征在于,含有
(I)选自己酸烯丙酯、香草醛、辛醛、肉豆蔻油和茉莉油中的1种或2种以上,和
(II)选自加乐麝香、龙涎呋喃、母菊酯、葡萄柚油、甘牛至油、肉桂油、橙花素、番茄叶提取液、留兰香油、丁香油、洋甘菊油、胡椒油、女贞醛、柚子油、佛手油、艾蒿油、草莓提取液、香叶油和梨莓油中的1种或2种以上。
20.一种化妆品,其特征在于,含有选自加乐麝香、龙涎呋喃、母菊酯、葡萄柚油、甘牛至油、肉桂油、橙花素、番茄叶提取液、留兰香油、丁香油、洋甘菊油、胡椒油、女贞醛、柚子油、辛醛、香草醛、茉莉油、佛手油、艾蒿油、草莓提取液、香叶油、梨莓油、肉豆蔻油和己酸烯丙酯中的1种或2种以上。
21.权利要求20所述的化妆品,其特征在于,含有
(I)选自己酸烯丙酯、香草醛、辛醛、肉豆蔻油和茉莉油中的1种或2种以上,和
(II)选自加乐麝香、龙涎呋喃、母菊酯、葡萄柚油、甘牛至油、肉桂油、橙花素、番茄叶提取液、留兰香油、丁香油、洋甘菊油、胡椒油、女贞醛、柚子油、佛手油、艾蒿油、草莓提取液、香叶油和梨莓油中的1种或2种以上。
22.一种毛发洗涤剂,其特征在于,含有
(i)两性表面活性剂,
(ii)阳离子性聚合物,
(iii)N-酰基-N-甲基牛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
(iv)选自加乐麝香、龙涎呋喃、母菊酯、葡萄柚油、甘牛至油、肉桂油、橙花素、番茄叶提取液、留兰香油、丁香油、洋甘菊油、胡椒油、女贞醛、柚子油、辛醛、香草醛、茉莉油、佛手油、艾蒿油、草莓提取液、香叶油、梨莓油、肉豆蔻油和己酸烯丙酯中的1种或2种以上。
23.权利要求22所述的毛发洗涤剂,其中,所述(iv)成分为选自己酸烯丙酯、香草醛、辛醛、肉豆蔻油和茉莉油中的1种或2种以上。
24.一种提高因商品的反复使用所导致的嗜好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商品中混合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香料组合物。
CNA2006800290563A 2005-08-04 2006-08-01 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及调香方法、嗜好性提高剂 Pending CN1012382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27120 2005-08-04
JP227120/2005 2005-08-04
JP076722/2006 2006-03-20
JP076721/2006 2006-03-20
JP076723/2006 2006-03-20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02720A Division CN102329692B (zh) 2005-08-04 2006-08-01 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及调香方法、嗜好性提高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8204A true CN101238204A (zh) 2008-08-06

Family

ID=39921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290563A Pending CN101238204A (zh) 2005-08-04 2006-08-01 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及调香方法、嗜好性提高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3820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7799A (zh) * 2009-03-23 2012-04-25 株式会社爱茉莉太平洋 具有抗压和舒缓效果的香料和化妆品组合物
CN102459549A (zh) * 2009-06-04 2012-05-16 花王株式会社 香味的选择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7799A (zh) * 2009-03-23 2012-04-25 株式会社爱茉莉太平洋 具有抗压和舒缓效果的香料和化妆品组合物
CN102427799B (zh) * 2009-03-23 2014-07-02 株式会社爱茉莉太平洋 具有抗压和舒缓效果的香料和化妆品组合物
US9248320B2 (en) 2009-03-23 2016-02-02 Amorepacific Corporation Perfume and cosmetic composition with anti-stress and relaxing effect
CN102459549A (zh) * 2009-06-04 2012-05-16 花王株式会社 香味的选择方法
CN102459549B (zh) * 2009-06-04 2014-04-23 花王株式会社 香味的选择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29692B (zh) 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及调香方法、嗜好性提高剂
US6533873B1 (en) Suspending clear cleansing formulation
EP2039751B1 (en) Cleansing composition
JPH06502646A (ja) シリコーン皮膚マイルドさ/潤い付与助剤を含有するマイルドな皮膚クレンジング化粧固形物
EP2504386A1 (en) Surfactant-polymer blends
WO2009153963A1 (ja) クレンジング化粧料
CN102686281B (zh) 液体个人清洁组合物
JP2006151871A (ja) 化粧料組成物
JP2014034560A (ja) 皮膚洗浄剤用組成物
EP2039340B1 (en) Skin cleansing composition
JP4667163B2 (ja) 透明ゲル状洗浄剤組成物
JP2006083140A (ja) 皮膚洗浄剤組成物
JP2008127329A (ja) シャンプー組成物
CN101238204A (zh) 香料成分的选择方法及调香方法、嗜好性提高剂
JP3636865B2 (ja) 乳化組成物
WO2004098549A1 (ja) 洗浄剤組成物
JP2014024815A (ja) 皮膚洗浄剤用組成物
JP5963572B2 (ja) 皮膚洗浄剤用組成物
JP5864208B2 (ja) 洗浄剤組成物
JP2007254294A (ja) 毛髪洗浄料
JP2000095631A (ja) 白濁剤含有化粧料
JP2004204153A (ja) 洗浄剤組成物
JP2007031632A (ja) 洗浄剤組成物
JP6772900B2 (ja) フォーマー用皮膚洗浄料
JP2000219899A (ja) ゲル状洗浄剤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