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7737B - 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与其相关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与其相关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7737B
CN101237737B CN2008100808427A CN200810080842A CN101237737B CN 101237737 B CN101237737 B CN 101237737B CN 2008100808427 A CN2008100808427 A CN 2008100808427A CN 200810080842 A CN200810080842 A CN 200810080842A CN 101237737 B CN101237737 B CN 1012377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transformer
coupled
feedback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08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7737A (zh
Inventor
黄衍晨
孙嘉宏
林晃蒂
卓源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0808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377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37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7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7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77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与其相关方法,其使用灯管电流平衡与反馈机制以平衡一灯管的输入电流及输出电流。此灯管电流平衡与反馈机制的操作包含:利用第一变压器耦合灯管输入电流以产生第一平衡电流;利用第二变压器耦合灯管输出电流以产生第二平衡电流;耦合第一变压器与第二变压器使第一及第二平衡电流的电流值实质上相等;利用反馈电路根据第一或第二平衡电流产生反馈信号;利用脉波宽度调变信号产生电路根据反馈信号产生脉波宽度调变信号;以及利用驱动电路根据脉波宽度调变信号驱动此灯管的输入电流及输出电流。

Description

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与其相关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背光系统及其相关方法,尤指一种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及其相关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平面显示器,其具有外型轻薄、省电以及无辐射污染等特征。液晶显示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改变液晶层两端的电压差来改变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用以改变液晶层的透光性,再配合背光系统所提供的光源以显示影像。
一般而言,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系统设于液晶显示面板的下方或侧面,并利用至少一光源与各种光学元件(如扩散板、棱镜等)的组合,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高亮度且均匀的光源,然后再通过控制液晶显示面板上的像素电极以形成适当的色彩与亮度调制,用以显示各种亮丽影像。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背光系统的示意图。背光系统100包含驱动电路160、变压器120、电容180以及灯管140。背光系统100以单边驱动模式点亮灯管140。电容180为一高压电容,变压器120包含第一绕组121(一次线圈,Primary Winding)及第二绕组122(二次线圈,Secondary Winding)。驱动电路160用以提供交流驱动电压至变压器120的第一绕组121,并经由变压器120的第二绕组122与电容180的共振效应而产生高交流电压Vx,供应至灯管140。然而,随着液晶显示面板尺寸的增加,灯管140的长度也增加,使供应灯管140所需的高交流电压Vx随之提高,因而灯管140漏电流的现象亦趋明显。此外,基于高耐压的变压器120的制作成本及技术考虑,以单边驱动模式点亮灯管140的背光系统100已不符合需求。
请参考图2,图2为另一种现有背光系统的示意图。背光系统200包含第一驱动电路260a、第二驱动电路260b、第一变压器220a、第二变压器220b、第一电容280a、第二电容280b以及灯管240。背光系统200以双边驱动模式点亮灯管240。第一驱动电路260a提供第一交流驱动电压至变压器220a的第一绕组221,第二驱动电路260b提供第二交流驱动电压至变压器220b的第一绕组223,并经由第一变压器220a的第二绕组222与第一电容280a的共振效应而产生第一高交流电压Va,另经由第二变压器220b的第二绕组224与第二电容280b的共振效应而产生与第一高交流电压Va反相的第二高交流电压Vb。利用互为反相的第一高交流电压Va及第二高交流电压Vb即可点亮灯管240。
然而,由于元件特性的差异,譬如第一电容280a及第二280b的容值误差,或第一变压器220a及第二变压器220b的绕组误差,会使供应至灯管240二端的电流不同。此外,不论灯管240为冷阴极灯管(Cold-Cathode FluorescentLamp,CCFL)或外电极灯管(External 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EEFL),均为高电压驱动的元件,因此很容易因加于灯管寄生电容的高电压造成漏电流现象,导致灯管240二端的电流不同。当灯管240两端的电流不同时,灯管240就无法均匀发光,如此会导致液晶显示面板无法精确显示所要输出的影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揭露一种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其包含一灯管、第一变压器以及第二变压器。灯管包含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变压器包含第一绕组及第二绕组,且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耦合于灯管的第一端。第二变压器包含第一绕组及第二绕组,其中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耦合于灯管的第二端,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第一端耦合于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第一端,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则耦合于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
本发明另揭露一种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其包含一灯管、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一电容、一电感以及一驱动电路。灯管包含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变压器包含第一绕组、第二绕组以及第三绕组。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第一端耦合于灯管的第一端。第二变压器包含第一绕组、第二绕组以及第三绕组,其中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第一端耦合于灯管的第二端,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耦合于一接地端,第二变压器的第三绕组的第一端耦合于第一变压器的第三绕组的第一端,第二变压器的第三绕组的第二端耦合于第一变压器的第三绕组的第二端,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耦合于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则耦合于接地端。前述电容耦合于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与接地端之间。前述电感包含第一端及第二端,其中电感的第一端耦合于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前述驱动电路耦合于电感的第二端与接地端之间,用以产生一驱动电压,此驱动电压馈入至电感的第二端与接地端之间。
本发明另揭露一种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所述的系统包含:一第一灯管,其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一第一变压器,其包含一第一绕组及一第二绕组,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一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灯管的第一端;一第二变压器,其包含一第一绕组及一第二绕组,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一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灯管的第二端,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第一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第二端,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第二端耦合于一接地端;一第三变压器,其包含一第一绕组及一第二绕组,所述的第三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第一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二端,所述的第三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第二端耦合于所述的接地端;一第四变压器,其包含一第一绕组及一第二绕组,所述的第四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第一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二端,所述的第四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第二端耦合于所述的接地端,所述的第四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一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三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一端,所述的第四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二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三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二端;一电容,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第一端与所述的接地端之间;一电感,其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的电感的第一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以及一驱动电路,耦合于所述的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的接地端之间,用以产生一驱动电压,所述的驱动电压馈入至所述的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的接地端之间。
本发明另揭露一种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方法,用以平衡一背光系统的第一灯管及第二灯管的电流,此种方法包含:感应第一灯管的第一端的第一平衡电流以及第二灯管的第一端的第一平衡电流的第一总和,此第一总和为第一端电流;感应第一灯管的第二端的第二平衡电流以及第二灯管的第二端的第二平衡电流的第二总和,此第二总和为第二端电流;以及利用变压器平衡第一端电流与第二端电流,使得第一端电流的电流值实质上等同于第二端电流的电流值。
本发明的背光系统及其相关方法,利用变压器耦合所产生的反馈电流或平衡电流,以平衡灯管电流,使背光系统的所有灯管都可均匀发光。此外,所提供的反馈机制,也可在系统不正常状况发生时,停止驱动操作以避免损坏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背光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另一种现有背光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第七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号:
100、200、300、400、500、600、700、背光系统
800、900
120                                变压器
121、221、223、331、333、321、323、第一绕组
531、534、721、723、821、824、921、
923、931、933
122、222、224、332、334、322、324、第二绕组
532、535、722、724、822、825、922、
924、932、934
140、240、340、                    灯管
340_1-340_n、
740_1-740_n
160、360、760                      驱动电路
180、762                           电容
220a、330a、530a、720a、820a、920a 第一变压器
220b、330b、530b、720b、820b、920b 第二变压器
260a                               第一驱动电路
260b                            第二驱动电路
280a、380a                      第一电容
280b、380b                      第二电容
320a、930a                      第三变压器
320b、930b                      第四变压器
350、750                        反馈电路
355、755                        脉波宽度调变信号产生电路
360                             驱动电路
343、743                        第一平衡电路
346、746                        第二平衡电路
399、799                        接地端
533、536、823、826              第三绕组
761                             电感
Ibal                            平衡电流
Ifb                             反馈电流
Ifb1                            第一反馈电流
Ifb2                            第二反馈电流
Iin                             输入电流
Iin1                            第一输入电流
Iin2                            第二输入电流
Ilamp1                          第一灯管电流
Ilamp2                          第二灯管电流
Sfb                             反馈信号
Sfb1                            第一反馈信号
Sfb2                            第二反馈信号
SPWM                        脉波宽度调变信号
SPWM1                       第一脉波宽度调变信号
SPWM2                       第二脉波宽度调变信号
Vin                         驱动电压
Vin1                        第一驱动电压
Vin2                        第二驱动电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更显而易懂,下文依本发明的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及其相关方法,特举实施例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但所提供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而方法流程步骤编号亦非用以限制其执行先后次序,任何由方法步骤重新组合的执行流程,所产生具有均等功效的方法,皆为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图3为本发明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背光系统300包含灯管340、第一变压器330a、第二变压器330b、第一电容380a、第二电容380b、第三变压器320a、第四变压器320b、反馈电路350、脉波宽度调变信号产生电路355以及驱动电路360。
灯管340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变压器330a包含第一绕组331及第二绕组332,其中第一绕组331的第一端耦合于灯管340的第一端。在本文说明中,变压器的第一绕组即为一次线圈(Primary Winding),而此变压器的其余绕组均为二次线圈(Secondary Winding)。第二变压器330b包含第一绕组333及第二绕组334,其中第一绕组333的第一端耦合于灯管340的第二端,第二变压器330b的第二绕组334的第一端耦合于第一变压器330a的第二绕组332的第一端。
第三变压器320a包含第一绕组321及第二绕组322,其中第二绕组322的第一端耦合于第一变压器330a的第一绕组331的第二端,第二绕组322的第二端则耦合于接地端399。第四变压器320b包含第一绕组323及第二绕组324,其中第二绕组324的第一端耦合于第二变压器330b的第一绕组333的第二端,第二绕组324的一第二端则耦合于接地端399。驱动电路360耦合于第三变压器320a的第一绕组321及第四变压器320b的第一绕组323,用以产生第一驱动电压Vin1及与第一驱动电压Vin1反相的第二驱动电压Vin2,并馈入第一驱动电压Vin1至第三变压器320a的第一绕组321,及馈入第二驱动电压Vin2至第四变压器320b的第一绕组323。
第一电容380a耦合于第三变压器320a的第二绕组322的第一端与接地端399之间。第二电容380b耦合于第四变压器320b的第二绕组324的第一端与接地端399之间。反馈电路350耦合于第一变压器330a的第二绕组332的第二端与第二变压器330b的第二绕组334的第二端之间,用以接收一反馈电流Ifb,及根据反馈电流Ifb产生一反馈信号Sfb。脉波宽度调变信号产生电路355耦合于反馈电路350,用以接收反馈信号Sfb,并根据反馈信号Sfb产生一脉波宽度调变信号SPWM,及馈送脉波宽度调变信号SPWM至驱动电路360,驱动电路360即根据脉波宽度调变信号SPWM产生产第一驱动电压Vin1及第二驱动电压Vin2。
在背光系统300的运作中,第一驱动电压Vin1及第二驱动电压Vin2分别输入至第三变压器320a的第一绕组321及第四变压器320b的第一绕组323,以产生第一输入电流Iin1及第二输入电流Iin2,经由第三变压器320a的第二绕组322与第一电容380a的共振效应以产生第一灯管电流Ilamp1,经由第四变压器320b的第二绕组324与第二电容380b的共振效应以产生第二灯管电流Ilamp2。第一变压器330a及第二变压器330b利用其耦合所产生的反馈电流Ifb,以平衡第一灯管电流Ilamp1及第二灯管电流Ilamp2,使流经灯管340二端的第一灯管电流Ilamp1及第二灯管电流Ilamp2实质上相等,所以反馈电流Ifb兼具反馈作用及平衡作用。此外,当反馈信号Sfb异常时,譬如灯管340损坏时,脉波宽度调变信号产生电路355可停止输出脉波宽度调变信号SPWM至驱动电路360,或将脉波宽度调变信号SPWM的工作周期调整为零,用以避免损坏系统。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背光系统400将背光系统300的灯管340替换为复数根灯管340_1、340_2、…340_n,另设置第一平衡电路343及第二平衡电路346耦合于所述的这些灯管340_1…340_n的二侧,用以平均分配第一灯管电流Ilamp1及第二灯管电流Ilamp2,使流经所述的这些灯管340_1…340_n的每一灯管二端的电流均相等。当所述的这些灯管340_1…340_n的任一灯管损坏时,脉波宽度调变信号产生电路355可根据异常的反馈信号Sfb,停止输出脉波宽度调变信号SPWM至驱动电路360,或将脉波宽度调变信号SPWM的工作周期调整为零,用以避免损坏系统。背光系统400的其余系统架构均和背光系统300相同,所以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背光系统500将背光系统400的第一变压器330a及第二变压器330b分别替换为第一变压器530a及第二变压器530b。第一变压器530a包含第一绕组531、第二绕组532以及第三绕组533,其中第一绕组531耦合于第一平衡电路343与第三变压器320a的第二绕组322的第一端之间。第二变压器530b包含第一绕组534、第二绕组535以及第三绕组536,其中第一绕组534耦合于第二平衡电路346与第四变压器320b的第二绕组324的第一端之间,第二绕组535的二端直接耦合于第一变压器530a的第二绕组532的二端,用以产生平衡电流Ibal,第三绕组536的第一端耦合于第一变压器530a的第三绕组533的第一端,用以产生反馈电流Ifb。
背光系统500的反馈电路350耦合于第一变压器530a的第三绕组533的第二端与第二变压器530b的第三绕组536的第二端之间,用以根据反馈电流Ifb产生反馈信号Sfb。在背光系统500的运作中,平衡电流Ibal用以平衡第一灯管电流Ilamp1及第二灯管电流Ilamp2,配合第一平衡电路343及第二平衡电路346,使流经所述的这些灯管340_1…340_n的每一灯管二端的电流均相等,所以平衡电流Ibal用以提供平衡作用,而反馈电流Ifb主要用以提供反馈作用,另可辅助平衡作用。背光系统500的其余系统架构均和背光系统400相同,所以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背光系统600将背光系统500的第一变压器530a的第三绕组533的第一端耦合于反馈电路350,用以产生第一反馈电流Ifb1,及将背光系统500的第二变压器530b的第三绕组536的第一端耦合于反馈电路350,用以产生第二反馈电流Ifb2,即第一变压器530a的第三绕组533的第一端并不耦合于第二变压器530b的第三绕组536的第一端。
因此,反馈电路350就可根据第一反馈电流Ifb1及第二反馈电流Ifb2分别产生相对应的第一反馈信号Sfb1及第二反馈信号Sfb2,脉波宽度调变信号产生电路355再根据第一反馈信号Sfb1及第二反馈信号Sfb2产生第一脉波宽度调变信号SPWM1及第二脉波宽度调变信号SPWM2,而驱动电路360就分别根据第一脉波宽度调变信号SPWM1及第二脉波宽度调变信号SPWM2产生第一驱动电压Vin1及第二驱动电压Vin2。背光系统600的其余系统架构均和背光系统500相同,所以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7,图7为本发明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背光系统700包含驱动电路760、电感761、电容762、第一变压器720a、第二变压器720b、第一平衡电路743、第二平衡电路746以及复数根灯管740_1、740_2、…740_n。第一平衡电路743及第二平衡电路746耦合于所述的这些灯管740_1…740_n的二侧。第一变压器720a包含第一绕组721及第二绕组722,其中第二绕组722耦合于第一平衡电路743与接地端799之间,用以提供第一灯管电流Ilamp1。第二变压器720b包含第一绕组723及第二绕组724,其中第二绕组724耦合于第二平衡电路746与接地端799之间,用以提供第二灯管电流Ilamp2,第一绕组723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则分别耦合于第一变压器720a的第一绕组721的第二端及接地端799。电感761耦合于驱动电路760与第一变压器720a的第一绕组721的第一端之间。电容762耦合于第一变压器720a的第一绕组721的第一端与接地端799之间。
驱动电路760用以供应一驱动电压Vin,经由电感761与电容762的共振效应以产生一输入电流Iin供应至第一变压器720a的第一绕组721及第二变压器720b的第一绕组723。因此第一变压器720a的第二绕组722及第二变压器720b的第二绕组724,就不需如图2所示,要另耦合第一电容280a及第二电容280b,第一电容280a及第二电容280b为昂贵的高压电容,所以背光系统700的生产成本,可因省略二高压电容而降低。此外,由于第一变压器720a的第一绕组721及第二变压器720b的第一绕组723的绕组电流均为输入电流Iin,所以就可用以平衡第一灯管电流Ilamp1及第二灯管电流Ilamp2,即输入电流Iin具有平衡灯管电流作用。
请参考图8,图8为本发明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背光系统800将背光系统700的第一变压器720a及第二变压器720b分别替换为第一变压器820a及第二变压器820b,另设置反馈电路750及脉波宽度调变信号产生电路755。背光系统800的其余系统架构均和背光系统700相同。
第一变压器820a包含第一绕组821、第二绕组822以及第三绕组823,其中第二绕组822耦合于第一平衡电路743与接地端799之间,用以提供第一灯管电流Ilamp1,第一绕组821的第一端耦合于电感761。第二变压器820b包含第一绕组824、第二绕组825以及第三绕组826,其中第二绕组825耦合于第二平衡电路746与接地端799之间,用以提供第二灯管电流Ilamp2,第一绕组824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耦合于第一变压器820a的第一绕组821的第二端及接地端799,第三绕组826的第一端则耦合于第一变压器820a的第三绕组823的第一端,用以产生反馈电流Ifb。反馈电路750耦合于第一变压器820a的第三绕组823的第二端与第二变压器820b的第三绕组826的第二端之间,用以接收反馈电流Ifb,及根据反馈电流Ifb产生一反馈信号Sfb。脉波宽度调变信号产生电路755耦合于反馈电路750,用以接收反馈信号Sfb,并根据反馈信号Sfb产生一脉波宽度调变信号SPWM,及馈送脉波宽度调变信号SPWM至驱动电路760,驱动电路760即根据脉波宽度调变信号SPWM产生产驱动电压Vin。
在背光系统800的运作中,第一变压器820a的第三绕组823与第二变压器820b的第三绕组826的耦合所产生的反馈电流Ifb,可用以平衡第一灯管电流Ilamp1及第二灯管电流Ilamp2,所以反馈电流Ifb兼具反馈作用及平衡作用,而如前所述,输入电流Iin也具有辅助平衡灯管电流的作用。此外,当所述的这些灯管740_1…740_n的任一灯管损坏时,脉波宽度调变信号产生电路755可根据异常的反馈信号Sfb,停止输出脉波宽度调变信号SPWM至驱动电路760,或将脉波宽度调变信号SPWM的工作周期调整为零,用以避免损坏系统。
请参考图9,图9为本发明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第七实施例的示意图。背光系统900将背光系统800的第一变压器820a替换为第一变压器920a与第三变压器930a,及将背光系统800的第二变压器820b替换为第二变压器920b与第四变压器930b。背光系统900的其余系统架构均和背光系统800相同。
第一变压器920a包含第一绕组921及第二绕组922,其第一绕组921的第一端耦合于电感761,其第二绕组922的第一端耦合于第一平衡电路743。第二变压器920b包含第一绕组923及第二绕组924,其第一绕组923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耦合于第一变压器920a的第一绕组921的第二端及接地端799,其第二绕组924的第一端耦合于第二平衡电路746。第三变压器930a包含第一绕组931及第二绕组932,其中第一绕组931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耦合于第一变压器920a的第二绕组922的第二端及接地端799。第四变压器940b包含第一绕组933及第二绕组934,其中第一绕组933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耦合于第二变压器920b的第二绕组924的第二端及接地端799,第二绕组934的第一端则耦合于第三变压器930a的第二绕组932的第一端,用以产生反馈电流Ifb。
反馈电路750耦合于第三变压器930a的第二绕组932的第二端与第四变压器930b的第二绕组934的第二端之间,用以接收反馈电流Ifb,及根据反馈电流Ifb产生一反馈信号Sfb。因此,由第三变压器930a及第四变压器930b耦合所产生的反馈电流Ifb,可用以平衡第一灯管电流Ilamp1及第二灯管电流Ilamp2,即反馈电流Ifb兼具反馈作用及平衡作用,此外,如前所述,输入电流Iin也具有辅助平衡灯管电流的作用。背光系统900的其余操作原理和背光系统800相同,所以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发明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方法的流程图,用以平衡一背光系统的第一灯管及第二灯管的电流,此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方法包含:
步骤S110:利用第一变压器感应第一灯管的第一端的第一平衡电流以及第二灯管的第一端的第一平衡电流的第一总和电流,此第一总和电流为第一端电流;
步骤S120:利用第二变压器感应第一灯管的第二端的第二平衡电流以及第二灯管的第二端的第二平衡电流的第二总和电流,此第二总和电流为第二端电流;
步骤S130:耦合第一变压器与第二变压器以平衡第一端电流与第二端电流,使得第一端电流的电流值实质上等同于第二端电流的电流值;以及
步骤S140:根据第一端电流以及第二端电流产生反馈信号,用以调整驱动第一灯管以及第二灯管的电流。
由上述可知,依本发明的背光系统及其相关方法,利用变压器耦合所产生的反馈电流或平衡电流,以平衡灯管电流,使背光系统的所有灯管都可均匀发光。此外,所提供的反馈机制,也可在系统不正常状况发生时,停止驱动操作以避免损坏系统。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并可思揣其它不同的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含: 
一第一灯管,其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一第一变压器,其包含一第一绕组及一第二绕组,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第一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灯管的第一端;以及 
一第二变压器,其包含一第一绕组及一第二绕组,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第一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灯管的第二端,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所述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一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一端,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二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二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另包含: 
一第三变压器,其包含一第一绕组及一第二绕组,所述的第三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一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第二端,所述的第三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二端耦合于一接地端; 
一第四变压器,其包含一第一绕组及一第二绕组,所述的第四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一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第二端,所述的第四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二端耦合于所述的接地端;以及 
一驱动电路,耦合于所述的第三变压器的第一绕组及所述的第四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用以产生一第一驱动电压及反相于所述的第一驱动电压的一第二驱动电压,所述的第一驱动电压馈入至所述的第三变压器的第一绕组,所述的第二驱动电压馈入至所述的第四变压器的第一绕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另包含: 
一第一电容,耦合于所述的第三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的接地端之间;以及 
一第二电容,耦合于所述的第四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的接地端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另包含: 
一反馈电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之间,用以接收一反馈电流,及根据所述的反馈电流产生一反馈信号;以及 
一脉波宽度调变产生电路,耦合于所述的反馈电路与所述的驱动电路之间,用以接收所述的反馈信号,及根据所述的反馈信号产生一脉波宽度调变信号,所述的脉波宽度调变信号被馈送至所述的驱动电路; 
其中所述的驱动电路根据所述的脉波宽度调变信号产生所述的第一驱动电压及所述的第二驱动电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另包含: 
一第一平衡电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的第一灯管的第一端之间; 
一第二平衡电路,耦合于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的第一灯管的第二端之间;以及 
一第二灯管,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平衡电路与所述的第二平衡电路之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另包含一第三绕组,所述的第二变压器另包含一第三绕组,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三绕组的一第一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三绕组的一第一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另包含: 
一反馈电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三绕组的一第二端与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所述的第三绕组的一第二端之间,用以接收一反馈电流,及根据所述的反馈电流产生一反馈信号;以及 
一脉波宽度调变产生电路,耦合于所述的反馈电路与所述的驱动电路之间,用以接收所述的反馈信号,及根据所述的反馈信号产生一脉波宽度调变 信号,所述的脉波宽度调变信号被馈送至所述的驱动电路; 
其中所述的驱动电路根据所述的脉波宽度调变信号产生所述的第一驱动电压及所述的第二驱动电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另包含: 
一第一平衡电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的第一灯管的第一端之间; 
一第二平衡电路,耦合于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的第一灯管的第二端之间;以及 
一第二灯管,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平衡电路与所述的第二平衡电路之间。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另包含一第三绕组,所述的第二变压器另包含一第三绕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另包含: 
一反馈电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三绕组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用以接收一第一反馈电流,另耦合于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三绕组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用以接收一第二反馈电流,并根据所述的第一反馈电流及所述的第二反馈电流产生一第一反馈信号及一第二反馈信号;以及 
一脉波宽度调变产生电路,耦合于所述的反馈电路与所述的驱动电路之间,用以接收所述的第一反馈信号及所述的第二反馈信号,并根据所述的第一反馈信号及所述的第二反馈信号产生一第一脉波宽度调变信号及一第二脉波宽度调变信号,所述的第一脉波宽度调变信号及所述的第二脉波宽度调变信号被馈送至所述的驱动电路; 
其中所述的驱动电路根据所述的第一脉波宽度调变信号及所述的第二脉波宽度调变信号产生所述的第一驱动电压及所述的第二驱动电压。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另包含: 
一第一平衡电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的第一灯管的第一端之间; 
一第二平衡电路,耦合于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的第一灯管的第二端之间;以及 
一第二灯管,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平衡电路与所述的第二平衡电路之间。 
12.一种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含: 
一第一灯管,其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一第一变压器,其包含一第一绕组及一第二绕组,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一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灯管的第一端,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二端耦合于一接地端; 
一第二变压器,其包含一第一绕组及一第二绕组,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一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灯管的第二端,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二端耦合于一接地端,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第一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第二端,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第二端耦合于所述的接地端; 
一电容,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第一端与所述的接地端之间; 
一电感,其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的电感的第一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以及 
一驱动电路,耦合于所述的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的接地端之间,用以产生一驱动电压,所述的驱动电压馈入至所述的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的接地端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另包含一第三绕组,所述的第二变压器另包含一第三绕组,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三绕组的一第一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三绕组的一第一端,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三绕组的一第二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三绕组的一第二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另包含: 
一反馈电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三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三绕组的第二端之间,用以接收一反馈电流,及根据所述的反馈电流产生一反馈信号;以及 
一脉波宽度调变产生电路,耦合于所述的反馈电路与所述的驱动电路之间,用以接收所述的反馈信号,及根据所述的反馈信号产生一脉波宽度调变信号,所述的脉波宽度调变信号被馈送至所述的驱动电路; 
其中所述的驱动电路根据所述的脉波宽度调变信号产生所述的驱动电压。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另包含: 
一电容,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第一端与所述的接地端之间; 
一第一平衡电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的第一灯管的第一端之间; 
一第二平衡电路,耦合于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的第一灯管的第二端之间;以及 
一第二灯管,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平衡电路与所述的第二平衡电路之间。 
16.一种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含: 
一第一灯管,其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一第一变压器,其包含一第一绕组及一第二绕组,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一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灯管的第一端; 
一第二变压器,其包含一第一绕组及一第二绕组,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一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灯管的第二端,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第一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第二端,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第二端耦合于一接地端; 
一第三变压器,其包含一第一绕组及一第二绕组,所述的第三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第一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二端,所述的第三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第二端耦合于所述的接地端; 
一第四变压器,其包含一第一绕组及一第二绕组,所述的第四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第一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二端,所述的第四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第二端耦合于所述的接地端,所述的第四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一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三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一端,所述的第四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二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三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一第二端; 
一电容,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第一端与所述的接地端之间; 
一电感,其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的电感的第一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以及 
一驱动电路,耦合于所述的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的接地端之间,用以产生一驱动电压,所述的驱动电压馈入至所述的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的接地端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另包含: 
一反馈电路,耦合于所述的第三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的第四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之间,用以接收一反馈电流,及根据所述的反馈电流产生一反馈信号;以及 
一脉波宽度调变产生电路,耦合于所述的反馈电路与所述的驱动电路之间,用以接收所述的反馈信号,及根据所述的反馈信号产生一脉波宽度调变信号,所述的脉波宽度调变信号被馈送至所述的驱动电路; 
其中所述的驱动电路根据所述的脉波宽度调变信号产生所述的驱动电压。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另包含: 
一第一平衡电路,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的第一灯管的第一端之间;
一第二平衡电路,耦合于所述的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的第一灯管的第二端之间;以及
一第二灯管,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平衡电路与所述的第二平衡电路之间。 
19.一种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方法,用以平衡一背光系统的一第一灯管及一第二灯管的电流,所述的方法包含:
感应所述的第一灯管的一第一端的一第一平衡电流以及所述的第二灯管的一第一端的一第一平衡电流的一第一总和,所述的第一总和为一第一端电流;
感应所述的第一灯管的一第二端的一第二平衡电流以及所述的第二灯管的一第二端的一第二平衡电流的一第二总和,所述的第二总和为一第二端电流;以及
利用变压器平衡所述的第一端电流与所述的第二端电流,使得所述的第一端电流的电流值实质上等同于所述的第二端电流的电流值。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方法,所述的方法另包含:
根据所述的第一端电流以及所述的第二端电流产生反馈信号,用以调整驱动所述的第一灯管以及所述的第二灯管的电流。 
CN2008100808427A 2008-02-21 2008-02-21 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与其相关方法 Active CN1012377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808427A CN101237737B (zh) 2008-02-21 2008-02-21 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与其相关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808427A CN101237737B (zh) 2008-02-21 2008-02-21 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与其相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7737A CN101237737A (zh) 2008-08-06
CN101237737B true CN101237737B (zh) 2011-09-21

Family

ID=39921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08427A Active CN101237737B (zh) 2008-02-21 2008-02-21 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与其相关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37737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6021A (zh) * 2005-06-24 2006-12-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多灯管驱动系统
CN1921723A (zh) * 2005-08-23 2007-02-28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冷阴极管点灯装置、其使用的管电流检出电路和管电流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6021A (zh) * 2005-06-24 2006-12-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多灯管驱动系统
CN1921723A (zh) * 2005-08-23 2007-02-28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冷阴极管点灯装置、其使用的管电流检出电路和管电流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7737A (zh) 2008-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8571B (zh) Led驱动电路
CN1774154B (zh) 灯管驱动方法及电路及其使用的基本电路区块
US20070216322A1 (en) Backlight unit for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circuit of the same
US20030001524A1 (en) Multi-lamp driving system
TWI461110B (zh) 多燈管之驅動電路、方法及其顯示系統
CN102884374A (zh) 用于驱动dc供电的照明设备的装置或电路
TW200400395A (en) Apparatus of driving light source for display device
TWM399572U (en) Isolated LED driver
KR20070074999A (ko) 램프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US8143804B2 (en) Light source driving device
US20100244723A1 (en) Driv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cold-cathode fluorescent lamps and/or external-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s
US8587226B2 (en) Driver system and method with cyclic configuration for multiple cold-cathode fluorescent lamps and/or external-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s
US20080067949A1 (en) Piezoelectric transformer module for generating balance resonance driving current and related light module
CN102892245A (zh) 放电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237737B (zh) 具灯管电流平衡及反馈机制的背光系统与其相关方法
CN201718092U (zh) 利用均匀交流电流驱动发光二极管的点灯装置
KR100492388B1 (ko) 다중 램프 구동 시스템
TWI396158B (zh) 具燈管電流平衡及回授機制之背光系統與其相關方法
Yen Analysis of balancing driver for multiple 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s
CN101803467A (zh) 点亮装置、背光单元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KR101058684B1 (ko) 램프 구동 회로
KR100689989B1 (ko) 냉음극관 병렬구동 장치
CN2838142Y (zh) 换流器点灯驱动电路
CN102271438A (zh) 利用均匀交流电流驱动发光二极管的点灯装置
CN101188898A (zh) 用于多灯管的驱动电路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