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7622B - 容灾控制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容灾控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7622B
CN101237622B CN2008100855057A CN200810085505A CN101237622B CN 101237622 B CN101237622 B CN 101237622B CN 2008100855057 A CN2008100855057 A CN 2008100855057A CN 200810085505 A CN200810085505 A CN 200810085505A CN 101237622 B CN101237622 B CN 1012376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disaster tolerance
main
master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55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7622A (zh
Inventor
史庭祥
田会芹
苏健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08550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37622B/zh
Priority to PCT/CN2008/071031 priority patent/WO200911192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237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76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76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76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容灾控制设备,连接在一个或多个主用节点和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之间,其中,每个主用节点具有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包括: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外部的欲发送至主用节点的信令或汇接呼叫;状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主用节点和主用节点的各备用节点的节点状态;以及信息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状态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对信令或汇接呼叫进行处理。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容灾控制设备进行通信的方法。

Description

容灾控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容灾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讯领域,无论是码分多址(CDMA)网络、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网络,还是未来的3G网络,对于网络中的集中控制节点,如移动交换中心(MSC)和归属位置寄存器(HLR),随着其容量越来越大、控制越来越复杂,对其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显然,容灾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常用方法。
容灾方法是建立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当主用节点发生故障或异常时,备用节点自动或手动接管主用节点,并且与主用节点通讯的其他节点可以自动切换到和备用节点通讯。
在互为备份的节点设计中,备用节点除接管主用节点的工作外,还同时承担其本身主用节点的工作。
当主用节点故障或异常时,与其通讯的其他节点如何切换到和备用节点通讯有不少方法,常用的有两种:
第一种,其他节点和主用节点以及备用节点都配置通讯链路,到主用节点的路由既使用到主用节点的通讯链路也使用到备用节点的通讯链路,但在主用节点工作正常时,闭塞到备用节点的通讯链路,在备用节点接管主用节点时,闭塞到主用节点的通讯链路,激活到备用节点的通讯链路,即到主用节点和备用节点的通讯链路不能同时激活。到备用节点的路由的配置和处理同到主用节点的路由。
如图1所示,假设有4条通讯链路,分别标识为1、2、3、4,“节点1”是主用节点,“节点2”是其备用节点,则“其他节点”经过信令转接点到“节点1”的路由既配置链路1,也配置链路3,到“节点2”的路由既配置链路2,也配置链路4。以“节点1”为例说明,正常情况,链路3闭塞,其他节点到“节点1”的路由是链路1;当“节点1”被“节点2”接管时,就闭塞链路1,激活链路3。
第一种,其他节点到主用节点和备用节点各建立通讯链路,当主用节点的通讯链路不可用时,到主用节点的路由将切换到备用节点的通讯链路上。
如图2所示,有两条通讯链路1和2,其他节点到“节点1”的路由配置链路1,到“节点2”的路由配置链路2。当“节点1”被“节点2”接管时,链路1被闭塞,到“节点1”的路由切换到链路2;“节点2”被“节点1”接管时,链路2被闭塞,到“节点2”的路由切换到链路1。
这两种方法都存在很大的缺陷:
第一种方法,在主备节点切换过程中,容易出现到一个节点的路由两边通讯链路都可用或都不可用的情况,造成呼损,同时必然浪费一半的通讯链路资源;
第二种方法,路由本质是主备节点中的任一节点都被作为另一个节点的信令转接点来使用,同时到任一节点又可以利用“信令转接点”网元,控制不当容易产生信令循环。这些可归为特殊的组网配置。同时,由于主备切换要求对外透明,这两种方法都要求主备节点能够截流对方的消息。这样增加了主备节点的特殊功能,增加了主备节点只能由一个设备厂家提供的不灵活性,对推动不同厂家设备之间的容灾带来难度。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容灾控制设备,以在不依赖主备节点的特殊功能和特殊组网的条件下提高系统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容灾控制设备,连接在一个或多个主用节点和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之间,其中,每个主用节点具有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该容灾控制设备包括: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外部的欲发送至主用节点的信令或汇接呼叫;状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主用节点和主用节点的各备用节点的节点状态;以及信息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状态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对信令或汇接呼叫进行处理。
其中,在主用节点处于服务态的情况下,信息发送单元将信令或汇接呼叫发送至主用节点。在主用节点处于非服务态、主用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处于服务态的情况下,信息发送单元将信令或汇接呼叫发送至主用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在主用节点处于非服务态、主用节点的各备用节点处于非服务态和/或不容灾主用节点态的情况下,信息发送单元向发送信令或汇接呼叫的节点返回失败消息。
其中,容灾控制设备通过其与主用节点和主用节点的各备用节点之间的心跳检测通讯链路,检测主用节点和主用节点的各备用节点的节点状态。
其中,信息接收单元还用于从主用节点接收主用节点欲发送至主用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和/或其他节点的信令或汇接呼叫,信息发送单元还用于将信令或汇接呼叫发送至主用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和/或其他节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容灾控制设备还包括:状态调整单元,用于根据主用节点和主用节点的各备用节点的状态或外界要求,对主用节点和主用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的节点状态进行调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容灾控制设备进行通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主用节点及主用节点的各备用节点之外的第三节点欲向主用节点发送信令或汇接呼叫时,第三节点将信令或汇接呼叫发送至容灾控制设备;容灾控制设备检测主用节点及各备用节点的节点状态,并在主用节点处于服务态的情况下将信令或汇接呼叫发送至主用节点,在主用节点处于非服务态、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处于服务态的情况下,将信令或汇接呼叫发送至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其中,在主用节点处于非服务态、各备用节点处于非服务态和/或不容灾主用节点态的情况下,容灾控制设备向第三节点返回失败消息。
其中,容灾控制设备将信令或汇接呼叫发送至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的过程包括:容灾控制设备将信令或汇接呼叫携带的目的节点修改为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容灾控制设备将信令或汇接呼叫发送至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容灾控制设备进行通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主用节点的备用节点欲向主用节点发送信令或汇接呼叫时,备用节点将信令或汇接呼叫发送至容灾控制设备;容灾控制设备检测主用节点、和备用节点和/或主用节点的其他备用节点的节点状态,并在主用节点处于服务态的情况下将信令或汇接呼叫发送至主用节点,在主用节点处于非服务态、备用节点或其他备用节点处于服务态的情况下,将信令或汇接呼叫发送至备用节点或其他备用节点。其中,在主用节点处于非服务态、备用节点和其他备用节点处于非服务态和/或不容灾主用节点态的情况下,容灾控制设备向备用节点返回失败消息。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采用第三方(容灾控制设备)来控制路由选择,使得容灾的路由控制更灵活,同时也有利于将容灾控制功能分离出来,便于相关接口开放,为未来电信网络容灾架构提供了信令路由框架。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第一种容灾信令路由方法的组网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第二种容灾信令路由方法的组网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容灾控制设备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他节点和主备节点通讯的流程示意图;以及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主备节点之间通讯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主旨在于,采用第三方来控制路由选择,主备节点之间不需要知道对方的主备状态,从而实现不依赖主备节点的特殊功能和特殊组网的通信。
其中,“第三方”相对于主备节点(移动交换中心或归属位置寄存器等)来说,功能非常单一,可靠性高,它的容灾要求远远低于主备节点的要求。但考虑到容灾性要求,“第三方”节点可设置主备节点等。其中,“第三方”和主备节点都保持通讯,以便获得主备节点的状态信息,而主备节点不需要知道对方的状态信息,分别独立运行。主备节点通过“第三方”实现信令交互和呼叫接续,“第三方”根据主备节点的状态决定信令转发或呼叫接续;其他节点通过“第三方”实现和主备节点的信令交互和呼叫接续,“第三方”根据主备节点的状态决定信令转发或呼叫接续。
其中,“第三方”又称“容灾控制点”,指的是与主备节点都相连(包括非直连)的实体,可以是独立的实体,也可以和其他实体合设,合设的实体包括但不限于信令转接点、汇接局等。
其中,“第三方”实体功能包括:通过和主备节点之间的心跳检测通讯链路(包括非直连),获得主备节点状态;根据主备节点状态或外界要求,建立主备节点状态表,调整主备节点状态;未发生容灾切换或容灾切回时,实现其他节点和主备节点之间的双向的信令转接;未发生容灾切换或容灾切回时,实现其他节点和主备节点之间的双向的话路汇接;发生容灾切换时,将其他节点到主用节点的话路汇接转换到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发生容灾切换时,将其他节点到主用节点的信令转接到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其中,“其他节点”指的是除主备节点外的设备网元或节点。
在利用现有网络资源的情况下,主备节点功能包括向“第三方”实体提供本节点状态。其中,“节点状态”指的是本节点的至少包括但不限于服务态、非服务态两种状态。其中,“第三方”实体可以应用在一主多备、多主一备、多主多备的网络中。
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第三方”也就是一种容灾控制设备。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容灾控制设备的框图。其中,该容灾控制设备可以连接在一个或多个主用节点和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之间,其中,每个主用节点具有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如图3所示,该容灾控制设备包括:信息接收单元302,用于接收来自外部的欲发送至主用节点的信令或汇接呼叫;状态检测单元304,用于检测主用节点和主用节点的各备用节点的节点状态;以及信息发送单元306,用于根据状态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对信令或汇接呼叫进行处理。
其中,在主用节点处于服务态的情况下,信息发送单元将信令或汇接呼叫发送至主用节点。在主用节点处于非服务态、主用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处于服务态的情况下,信息发送单元将信令或汇接呼叫发送至主用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在主用节点处于非服务态、主用节点的各备用节点处于非服务态和/或不容灾主用节点态的情况下,信息发送单元向发送信令或汇接呼叫的节点返回失败消息。
其中,容灾控制设备通过其与主用节点和主用节点的各备用节点之间的心跳检测通讯链路,检测主用节点和主用节点的各备用节点的节点状态。
其中,信息接收单元还用于从主用节点接收主用节点欲发送至主用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和/或其他节点的信令或汇接呼叫,信息发送单元还用于将信令或汇接呼叫发送至主用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和/或其他节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容灾控制设备还包括:状态调整单元,用于根据主用节点和主用节点的各备用节点的状态或外界要求,对主用节点和主用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的节点状态进行调整。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他节点和主备节点通讯的流程示意图(由于主备节点到其他节点的通讯流程不变,所以只描述其他节点到主备节点的通讯流程)。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S402,其他节点发送信令(或汇接呼叫)到主用节点前首先路由到容灾控制点。
S404-1,容灾控制点判断主用节点状态为服务态,则将信令转接(或汇接呼叫)到主用节点。
S404-2,容灾控制点判断主用节点状态为非服务态,查找其备用节点(或多个)状态,如果有一个备用节点状态为服务态,则将信令消息中的目的节点修改为备用节点(多个备用节点为服务态时选择其中一个),向备用节点转接信令(或汇接呼叫)。
S404-3,容灾控制点判断主用节点状态为非服务态,且所有备用节点状态都不是服务态(非服务态或不容灾主用节点状态),则信令转接(或汇接呼叫)失败,向其他节点回送失败消息。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主备节点之间通讯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为说明方便,设节点1是节点2的备用节点,以节点1向节点2发送消息为例):
S502,节点1向节点2发送信令(或汇接呼叫)前首先路由到容灾控制点。
S504-1,容灾控制点判断节点2的状态为非服务态,但其备用节点(即节点1)是服务态,则将信令消息中的目的节点修改为节点1,信令转发(或汇接呼叫)到节点1,节点1对入向呼叫控制不再转发,只在本节点处理;如果节点2的状态为非服务态,且其没有备用节点或备用节点处于不容灾主用节点的状态,则向节点1返回失败消息。
S504-2,容灾控制点判断节点2的状态是服务态,则信令转发(或汇接呼叫)到节点2。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采用第三方(容灾控制设备)来控制路由选择,使得容灾的路由控制更灵活,同时也有利于将容灾控制功能分离出来,便于相关接口开放,为未来电信网络容灾架构提供了信令路由框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容灾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连接在一个或多个主用节点和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之间,其中,每个所述主用节点具有一个或多个所述备用节点,所述容灾控制设备包括:
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外部的欲发送至所述主用节点的信令或汇接呼叫;
状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主用节点和所述主用节点的各所述备用节点的节点状态;以及
信息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状态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对所述信令或汇接呼叫进行处理,
其中,在所述主用节点处于非服务态、所述主用节点的各所述备用节点处于非服务态和/或不容灾主用节点态的情况下,所述信息发送单元向发送所述信令或汇接呼叫的节点返回失败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灾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用节点处于服务态的情况下,所述信息发送单元将所述信令或汇接呼叫发送至所述主用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灾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用节点处于非服务态、所述主用节点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备用节点处于服务态的情况下,所述信息发送单元将所述信令或汇接呼叫发送至所述主用节点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备用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容灾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灾控制设备通过其与所述主用节点和所述主用节点的各所述备用节点之间的心跳检测通讯链路,检测所述主用节点和所述主用节点的各所述备用节点的节点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灾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主用节点接收所述主用节点欲发送至所述主用节点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备用节点和/或其他节点的所述信令或汇接呼叫,所述信息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信令或汇接呼叫发送至所述主用节点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备用节点和/或所述其他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容灾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状态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主用节点和所述主用节点的各所述备用节点的状态或外界要求,对所述主用节点和所述主用节点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备用节点的节点状态进行调整。
7.一种利用容灾控制设备进行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当主用节点及所述主用节点的各备用节点之外的第三节点欲向所述主用节点发送信令或汇接呼叫时,所述第三节点将所述信令或汇接呼叫发送至容灾控制设备;
所述容灾控制设备检测所述主用节点及各所述备用节点的节点状态,并在所述主用节点处于服务态的情况下将所述信令或汇接呼叫发送至所述主用节点,在所述主用节点处于非服务态、一个或多个所述备用节点处于服务态的情况下,将所述信令或汇接呼叫发送至一个或多个所述备用节点,其中,在所述主用节点处于非服务态、各所述备用节点处于非服务态和/或不容灾主用节点态的情况下,所述容灾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三节点返回失败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灾控制设备将所述信令或汇接呼叫发送至一个或多个所述备用节点的过程包括:
所述容灾控制设备将所述信令或汇接呼叫携带的目的节点修改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备用节点;
所述容灾控制设备将所述信令或汇接呼叫发送至一个或多个所述备用节点。
9.一种利用容灾控制设备进行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当主用节点的备用节点欲向所述主用节点发送信令或汇接呼叫时,所述备用节点将所述信令或汇接呼叫发送至容灾控制设备;
所述容灾控制设备检测所述主用节点、和所述备用节点和/或所述主用节点的其他备用节点的节点状态,并在所述主用节点处于服务态的情况下将所述信令或汇接呼叫发送至所述主用节点,在所述主用节点处于非服务态、所述备用节点或所述其他备用节点处于服务态的情况下,将所述信令或汇接呼叫发送至所述备用节点或所述其他备用节点,其中,在所述主用节点处于非服务态、所述备用节点和所述其他备用节点处于非服务态和/或不容灾主用节点态的情况下,所述容灾控制设备向所述备用节点返回失败消息。
CN2008100855057A 2008-03-10 2008-03-10 容灾控制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76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855057A CN101237622B (zh) 2008-03-10 2008-03-10 容灾控制设备
PCT/CN2008/071031 WO2009111921A1 (zh) 2008-03-10 2008-05-21 容灾控制设备以及利用容灾控制设备进行通信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855057A CN101237622B (zh) 2008-03-10 2008-03-10 容灾控制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7622A CN101237622A (zh) 2008-08-06
CN101237622B true CN101237622B (zh) 2011-06-22

Family

ID=39920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550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7622B (zh) 2008-03-10 2008-03-10 容灾控制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37622B (zh)
WO (1) WO20091119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1621B (zh) * 2009-11-27 2012-08-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数据库生产系统容灾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66922B (zh) * 2011-12-12 2016-08-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点对点叠加网络中的呼叫请求处理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2571499A (zh) * 2012-02-14 2012-07-11 广州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云端数据库服务器集群的监控方法
CN103269357B (zh) * 2013-04-24 2016-09-1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应用服务高可用的方法及装置
CN112311566B (zh) * 2019-07-25 2023-10-1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业务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0716827B (zh) * 2019-09-23 2023-04-28 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 适用于分布式系统的热备份方法及分布式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5174A (zh) * 2004-03-03 2005-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网络中提供节点保护的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866766A (zh) * 2006-02-15 2006-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热备份方法及系统
CN101068140A (zh) * 2007-06-27 2007-1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主/备pci设备切换的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5174A (zh) * 2004-03-03 2005-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网络中提供节点保护的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866766A (zh) * 2006-02-15 2006-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热备份方法及系统
CN101068140A (zh) * 2007-06-27 2007-1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主/备pci设备切换的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7622A (zh) 2008-08-06
WO2009111921A1 (zh) 2009-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59136B2 (en) Radio access network control method and radio access network
CN101237622B (zh) 容灾控制设备
EP2238782B1 (en) Mobile core network node redundancy
EP2064906B1 (en) Method for recovering connectivity in the event of a failure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controlling node thereof
CN100525269C (zh) 基带单元环形级联的资源备份方法以及基带单元
CN100574486C (zh) 通信网络中双归属组网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7769984B (zh) 一种基于网关的低成本主备热切换系统及方法
WO2009124499A1 (zh) 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1232402B (zh) 无线网络系统及其通讯方法
EP2928229B1 (en) Cross-device linear multiplex section overhead method, gateway and controller
JP2007143145A (ja) コールサーバの障害に対して保護を与えるクラスタ形成コールサーバ
WO2012009975A1 (zh) 临时核心网的选取方法、基站及集群通信系统
JP2000092561A (ja)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771088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ty protection of service interruption in switch network
CN102131221A (zh) 无线网络系统及其通讯方法
EP1245105B1 (en) Error reporting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WO2014125761A1 (ja) 無線伝送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障害制御方法
CN101014011B (zh) 路由交换设备、ip网络、通信系统及路径切换方法
KR20150100389A (ko) 무선 백홀 링크 이중화 장치
CN102457875B (zh) 业务倒换方法和系统
EP2192743B1 (en) A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failure protection of layer 2 control connection
WO2007061060A1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その伝送路制御方法
WO2022097119A1 (en) Methods and nodes for informing iab-donor-cu about local decisions
CN115550248A (zh) 一种通信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610590B (zh) 异步传输模式链路判通方法和无线网络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19

Address after: 442700, No. 4, No. 78, Ma Wan Village, three official hall, Danjiangkou, Hubei, Shiyan

Patentee after: Cai Dan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ZTE building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or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ai Dan

Inventor before: Shi Tingxiang

Inventor before: Tian Huiqin

Inventor before: Su Jian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41006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Qifeng Yanshan District of Guilin City Park

Patentee after: Cai Dan

Address before: 442700, No. 4, No. 78, Ma Wan Village, three official hall, Danjiangkou, Hubei, Shiyan

Patentee before: Cai Da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