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2713A - 一种实现边界区域硬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边界区域硬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2713A
CN101232713A CN 200710151929 CN200710151929A CN101232713A CN 101232713 A CN101232713 A CN 101232713A CN 200710151929 CN200710151929 CN 200710151929 CN 200710151929 A CN200710151929 A CN 200710151929A CN 101232713 A CN101232713 A CN 1012327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frequency
bsc
portable terminal
cut operation
dir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15192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2713B (zh
Inventor
戚浩峰
陈亚勇
王耀兵
谢云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71015192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327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32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2713A/zh
Priority to PCT/CN2008/072305 priority patent/WO200903975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2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27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0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controll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边界区域硬切换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处于第一基站控制器(BSC)的边界小区的基本载频上的移动终端从第一BSC的边界小区基本载频覆盖区域向第二BSC的边界小区基本载频覆盖区域的移动时,判断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切换条件,若是,则进行小区内异频硬切换,将所述移动终端切换到第一BSC提供的频点与基本载频不同的过渡载频,所述过渡载频的覆盖范围至少大于第一BSC边界小区基本载频的覆盖范围。本发明还公开了另一种实现边界区域硬切换的方法,以及一种能够实现边界区域硬切换的BSC。本发明方案利用过渡载频的广覆盖特性,避免了以往硬切换区域易发生乒乓硬切换,且切换成功率不稳定的状况。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边界区域硬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现边界区域硬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内部的两个同频小区之间,一般都可以进行软切换。BSC间的A3/A7接口保证了不同BSC间的同频邻区可以进行软切换。但是,不同厂家BSC间A3/A7接口对接有一定难度,目前业界还没有异厂商间A3/A7对接的成功案例,目前普遍采用同频硬切换的方式。硬切换(Hard Handoff,HHO)是指在与新的业务信道建立连接之前,先断开与旧的业务信道的连接的切换方式。例如,BSC1和BSC2之间没有A3/A7接口。则从BSC1的小区切换到BSC2的同频小区不能实现软切换,这时可配置为进行同频硬切换,以硬切换的方式切到目标BSC2的导频。
在不同厂商设备搬迁过程中或者搬迁完成后,会出现如图1所示不同厂商的BSC共存的场景。这种异厂商边界在搬迁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定义为暂态边界和稳态边界,暂态边界指在搬迁替换过程中,还没有完全替换完现有设备时,出现的不同厂商设备共存问题。这种状态随着搬迁结束就会消失变成同厂商BSC边界。稳态边界指搬迁完成后,不同厂商BSC间长期稳定存在的边界。
由于在异厂商设备边界区域(暂态边界或者稳态边界),双方的信号强度基本相当。同频硬切换之前,没能加入到软切换激活集中的同频导频,对于当前服务小区的导频是干扰;同频硬切换之后,原来的服务小区被排除在激活集外,它的信号对于当前的载频也是干扰。因此,在边界处很容易导致乒乓硬切换。
采用现有同频硬切换技术,就需要非常仔细的规划硬切换边界,设置相关的触发参数,并且经过仔细的测试,才能尽可能减少切换过程中较容易发生的乒乓切换,切换成功率也不稳定。如果是搬迁场景,还需要被搬迁方提供很多的配合。这种解决方案难以满足边界区域对硬切换的要求:设置简单、可快速优化或者不需要优化、需要对方配合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实现边界区域硬切换的方法,可以减少异厂商BSC的边界小区进行硬切换过程中较易发生的乒乓切换。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当处于第一基站控制器BSC的边界小区的基本载频上的移动终端从第一BSC的边界小区基本载频覆盖区域向第二BSC的边界小区基本载频覆盖区域的移动时,判断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切换条件,若是,则进行小区内异频硬切换,将所述移动终端切换到第一BSC提供的频点与基本载频不同的过渡载频,所述过渡载频的覆盖范围至少大于第一BSC边界小区基本载频的覆盖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另一种实现边界区域硬切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处于第二BSC边界小区的基本载频上的移动终端从第二BSC边界小区的基本载频覆盖区域向第一BSC边界小区的基本载频覆盖区域的移动时,判断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二切换条件,若是,则进行异频硬切换,将所述移动终端切换到第一BSC提供的频点与基本载频不同的过渡载频,所述过渡载频的覆盖范围至少大于第一BSC边界小区基本载频的覆盖范围。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能够实现边界区域硬切换的BSC,包括如下模块:
过渡载频模块,用于设置频点与基本载频不同的过渡载频,并且所述过渡载频的覆盖范围大于基本载频的覆盖范围;
硬切换模块,用于判断在本BSC基本载频覆盖区域的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向过渡载频切换的切换条件,若是,则将所述移动终端切换到所述过渡载频。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只需要将第一BSC提供的过渡载频配置为第一BSC基本载频或者第二BSC基本载频的硬切换目标,利用过渡载频完全没有同频干扰,导频强度好的特点,就可减少异厂商BSC的边界小区进行硬切换过程中较易发生的乒乓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厂商的BSC之间形成的边界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过渡载波与基本载波覆盖情况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从BSC1覆盖区域向BSC2覆盖区域移动过程中切换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从BSC2覆盖区域向BSC1覆盖区域移动过程中切换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从过渡载频向基本载频切换的算法实现示意图;
图6为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从BSC1的基本载频向过渡载频切换的算法实现示意图;
图7为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从BSC2的基本载频向过渡载频切换的算法实现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从过渡载频向BSC2的基本载频切换的算法实现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从过渡载频向BSC1的基本载频切换的算法实现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BSC1中用于实现硬切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目前不兼容的BSC(主要是指BSC之间的A3/A7接口无法对接)的边界(暂态边界,或者资源允许情况下的稳态边界)切换成功率低,难度较大,需要双方配合较多的问题,给出了一种切换成功率非常高,实施简单容易,并且需要双方配合少的解决方案——过渡载频解决方案。该方案中,只需要一方在双方BSC边界区域提供一个能覆盖足够宽的过渡载频,利用该过渡载频实现不兼容的BSC之间的硬切换。不兼容的BSC通常是不同厂商的生产的BSC。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过渡载频方案示意图,其中矩形表示载频的覆盖区域。BSC1和BSC2之间的A3/A7接口不能对接,移动终端在这两个BSC之间移动时需要进行同频硬切换。BSC1具有小区的基本载频:载频F1和载频F2;BSC2也具有小区的基本载频:载频F1和载频F2,其中载频F1的频点为283,载频F2的频点为201。BSC1还提供另外一个过渡载频F3,该载频的频点与已有基本载频的频点不同,不会受到BSC1和BSC2基本载频的干扰,因此可以在BSC1和BSC2之间的边界区域覆盖一个足够宽的过渡带。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硬切换过程而言,BSC1称为主导BSC;BSC2为现有BSC即可,称为配合BSC。
移动终端空闲态的驻留策略如下:
(1)空闲态的移动终端在BSC2的小区内可采用现有技术的驻留策略。
(2)移动终端在BSC1覆盖的边界区域时,通过哈希(HASH)方式或其他任一种空闲态的驻留策略驻留在基本载频F1和F2,不驻留在过渡载频F3。
(3)双方的边界区域的小区,通过相互配置对方为空闲邻区,可以完成空闲态切换。
移动终端的接入策略如下:
(1)移动终端在BSC2的小区以及BSC1的非边界小区可采用现有技术的接入策略;
(2)处于BSC1边界小区的移动终端,空闲态驻留在哪个基本载频,就在哪个基本载频上接入。
移动终端在边界区域的业务态切换策略包括如下方面:
(1)移动终端从BSC1的边界小区向BSC2的边界小区移动时的业务态切换
如图3所示:移动终端从BSC1的边界小区向BSC2的边界小区移动时,可以采用环路时延(RTD)结合导频强度(EcIo)触发的小区内异频硬切换(Handdown)切换到F3。由于F3的导频强度好,覆盖范围广,成功率必定很高。小区内异频硬切换(Handdown)是移动终端从小区的一个载频,不经异频搜索切换到另一个载频。它利用的原理是同一个小区的两个载频信号强度相当,因此不需要进行异频搜索。切换过程实现如下:
在系统中将过渡载频配置为边界小区基本载波的硬切换目标,并配置相关的切换参数。当移动终端移动到BSC1的边界区域时,基本载频F1(F2)的强度会降低,而过渡载频F3的强度依然很好,当F1(F2)的导频强度不高于设定的门限,且RTD不小于设定的门限时,则移动终端硬切换到在数据库中预先配置好的目标载频F3。
由于F3覆盖范围足够大,即便在移动终端进入BSC2的覆盖区域,对于绝大部分呼叫都可一直在F3完成呼叫,不会掉话。
对于用户移动范围非常大时,是否切换到BSC2下的小区,可根据情况选用如下任一种处理方案:
1)根据对用户的移动性统计,只有极少数的用户在通话状态下会有较大范围的移动,绝大部分用户的移动范围比较小,因此可以选择让移动终端始终停留在过渡载频F3。如果终端移动范围超出了F3的覆盖边界,可以让其掉话,由于这种情况极少,因此是一种简单易行,且对掉话率影响小的解决方案。
2)对极少数移动范围特别大的用户,如果超出了F3的覆盖边界,则让终端采用RTD结合EcIo判决的硬切换方式或者采用异频邻区搜索的硬切换方式硬切换到BSC2的基本载频,与现有的同频硬切换相比,这种切换方式的成功率有极大提高,且比较稳定。
(2)移动终端从BSC2的边界小区向BSC1的边界小区移动时的业务态切换
如图4所示:
移动终端从BSC2的边界小区向BSC1的边界小区移动时,采用RTD结合导频强度触发的异频硬切换或者异频邻区搜索硬切换到BSC1的边界小区配置的过渡载频F3。由于F3的导频强度好,覆盖范围广,这种切换对参数配置的精细要求必然不高,但依然可以保持很高的成功率。
当移动终端进一步移动到BSC1的基本载频覆盖好区域,根据导频强度门限和RTD门限触发进行RTD结合EcIo判决的硬切换方式或者异频邻区搜索硬切换到BSC1的基本载频,确保过渡载频F3不承载过多话务。
为了保证F3载波的广覆盖特性,必须控制F3上的负荷,首先F3只作为过渡载波承担切换活务量,不允许移动终端在载频F3上接入。
此外,还可以利用算法控制移动终端的切换行为,减少过渡载频上的话务。至少包括如下任一种方式:
1)采用过渡载频的负荷控制算法尽快将过渡载频上移动性小且处于基本载频覆盖较好区域的移动终端切换到基本载频上;
2)在基本载频使用硬切换迟滞算法,在从过渡载波切换到基本载波后,启动延时定时器,在延时定时器超时前即使满足切换条件仍然不会触发向过渡载频的切换,这样可以减少切换到过渡载频F3上的几率,避免F3上的负荷过高。
也可以在切换到过渡载频后启动延时定时器,在所述延时定时器超时之前不再进行异频硬切换,这样可以减少乒乓切换的几率。
3)对于移动性很大的手机,到F3覆盖的边缘区域,利用过渡载频的负荷控制算法使其切换到BSC2的小区基本载频,切换成功率高,且可以降低过渡载频负荷。
4)过渡载频F3上的用户也可以通过其他切换方式,如异频邻区搜索硬切换或其他任意一种硬切换方式切换到基本载频;基本载频上的用户也可以通过其他切换方式,如异频邻区搜索硬切换或者其他任意一种硬切换方式切换到过渡载频。
下面对上述提到的实现过渡载频的负荷控制硬切换算法进行描述。
算法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
近点  远点
 RTD门限 RTD_NEAR  RTD_FAR
 EcIo门限 EcIo_NEAR  EcIo_FAR
表1
算法相关参数说明:
RTD_NEAR:近点触发硬切换的RTD门限;
RTD_FAR:远点触发硬切换的RTD门限;
以上两个门限值与载频的覆盖范围相关,通常情况下RTD_NEAR小于RTD_FAR,若移动终端当前RTD小于等于RTD_NEAR,表明终端位于离基站较近的区域;若移动终端当前RTD大于等于RTD_FAR,表明终端位于离基站较远的区域。
EcIo_NEAR:近点触发硬切换的EcIo门限;
EcIo_FAR:远点触发硬切换的EcIo门限;
以上两个门限值与载频的信号强度相关,通常情况下EcIo_NEAR大于EcIo_FAR,若移动终端当前的EcIo大于等于EcIo_NEAR,表明移动终端所处区域信号较强;若移动终端当前的EcIo小于等于EcIo_FAR,表明移动终端所处区域信号较弱。
RTD:移动终端当前的环路时延;
EcIo:移动终端当前的导频强度。
算法触发条件:
(RTD>=RTD_FAR && EcIo<=EcIo_FAR)||(RTD<=RTD_NEAR &&EcIo>=EcIo_NEAR),文字表述为满足如下任一条件:
1、满足实际RTD大于等于RTD_FAR且实际EcIo小于等于EcIo_FAR,则从源载频(过渡载频)切换到目标载频(BSC2的基本载频);
2、满足实际RTD小于等于RTD_NEAR且实际EcIo大于等于EcIo_NEAR,则从源载频(过渡载频)切换到目标载频(BSC1的基本载频)。
实际应用中,也可仅根据RTD的门限值进行切换,或者仅根据EcIo的门限值进行切换,只需要将上述算法中另外一组门限设为不起作用的极值即可实现。
过渡载频负荷控制算法触发示意图如图5所示,移动终端驻留在BSC1提供的过渡载频上,过渡载频的导频强度在远离BSC1的小区覆盖区域移动方向上逐渐降低。假设移动终端从BSC1小区覆盖的区域向BSC2的小区覆盖区域移动到B点,B点位于RTD=RTD_FAR和EcIo=EcIo_FAR的临界点,因此移动终端移动到B点后会根据上述触发条件1,从过渡载频硬切换到BSC2的基本载频。在实际应用中,RTD=RTD_FAR的临界点和EcIo=EcIo_FAR的临界点可以不重合,同理,移动终端从过渡载频的远点向过渡载频的近点区域移动,A点为RTD=RTD_NEAR以及EcIo=EcIo_NEAR的临界点,因此移动终端移动到A点后会根据上述触发条件2,从过渡载频硬切换到BSC1的基本载频。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过渡载频解决方案中,对于过渡载频,可以通过上述算法使过渡载频上的移动终端适时切换到基本载频,有效缓解过渡载频上的负荷。对于基本载频,也可以根据上述算法灵活设置针对基本载频的参数,使基本载频上的移动终端适时切换到过渡载频,避免同频切换。
1、从BSC1边界小区的基本载频向过渡载频的切换
BSC1基本载频切换配置:在BSC1的边界小区开启上述负荷控制硬切换算法,并且设置RTD_NEAR1=0、EcIo_NEAR1=0,RTD_FAR1和EcIo_FAR1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保证BSC1边界小区的移动终端在向BSC2的小区覆盖区域移动到环路时延RTD1大于等于RTD_FAR1和/或导频强度EcIo1小于等于EcIo_FAR1时,移动终端切换到过渡载频,如图6所示。
2、从BSC2边界小区的基本载频向过渡载频的切换
BSC2基本载频切换配置:在BSC2的边界小区开启上述负荷控制硬切换算法,并且设置RTD_NEAR=0、EcIo_NEAR=0,RTD_FAR和EcIo_FAR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保证BSC2边界小区的移动终端在向BSC2的小区覆盖区域移动到实际RTD大于等于RTD_FAR和/或实际EcIo小于等于EcIo_FAR时,移动终端切换到过渡载频,如图7所示。为了保证BSC2边界小区的移动终端向BSC1的边界小区移动的时候,一定能够切换到过渡载频上,而不是切换到BSC1的基本载频上,可以在BSC1中对过渡载频设置一个过渡载频标志,并在BSC2向BSC1请求硬切换的时候将过渡载频作为切换目标通知BSC2,BSC2指示移动终端优先切换到主导BSC(BSC1)的过渡载频上。
3、从过渡载频向基本载频的切换
在过渡载频开启上述负荷控制硬切换算法,并配置过渡载频的切换目标和切换参数,当在过渡载频上的移动终端向BSC2的边界小区移动,移动到过渡载频覆盖的边缘区域时,系统通过判断实际环路时延大于等于RTD_FAR和/或实际导频强度小于等于EcIo_FAR,则指示移动终端切换到BSC2小区的基本载频,如图8所示。
当过渡载频上的移动终端向BSC1覆盖小区内移动,当移动到BSC1基本载频覆盖较好的范围时,系统判断满足过渡载频的实际环路时延小于等于RTD_NEAR和/或实际导频强度大于等于EcIo_NEAR,则指示移动终端切换到BSC1的基本载频,如图9所示。
过渡载频的参数配置应同时满足如下关系:
(1)RTD_NEAR<RTD_FAR
(2)EcIo_NEAR>EcIo_FAR
(3)RTD_NEAR(过渡载频)<RTD_FAR(基本载频)
(4)EcIo_NEAR(过渡载频)>EcIo_FAR(基本载频)
本发明中提到的所有硬切换算法,都可以使用其他硬切换算法替代,如直接硬切换或者异频邻区搜索的硬切换。
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BSC1如图10所示,包括如下模块:
过渡载频模块1010,用于设置频点与基本载频不同的过渡载频,并且所述过渡载频的覆盖范围大于基本载频的覆盖范围;
硬切换模块1020,用于判断在BSC1基本载频覆盖区域的移动终端,是否满足过渡载频的切换条件,若是,则将所述移动终端切换到所述过渡载频;或者,判断在过渡载频的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向BSC1的基本载频进行切换的条件,若是,则将所述移动终端切换到基本载频;或者,判断在过渡载频的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向相邻BSC的基本载频进行切换的条件,若是,则指示所述移动终端切换到相邻BSC的基本载频。
其中,硬切换模块1020包括:
第一切换单元1021,用于设置BSC1的基本载频的RTD_FAR1和/或EcIo_FAR1,并判断本BSC基本载频上的移动终端的实际环路时延是否大于等于所述RTD_FAR1,和/或所述移动终端实际导频强度是否小于等于所述EcIo_FAR1,若是则指示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异频硬切换到所述过渡载频。
第二切换单元1022,用于设置所述过渡载频的RTD_NEAR和/或EcIo_NEAR,并判断在过渡载频上的移动终端的实际环路时延是否小于等于RTD_NEAR,和/或,判断过渡载频上的移动终端的实际导频强度是否大于等于EcIo_NEAR,若是,则指示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小区内异频硬切换,切换到所述BSC的基本载频;第二切换单元还设置过渡载频的RTD_FAR和/或EcIo_FAR,并判断在过渡载频上的移动终端的实际环路时延是否大于等于RTD_FAR,和/或,判断过渡载频上的移动终端的实际导频强度是否小于等于EcIo_FAR,若是,则指示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异频硬切换,切换到所述BSC的相邻BSC的基本载频。
过渡载频模块1010进一步包括过渡载频信息发送单元1011,用于相邻异厂商BSC2向BSC1发起硬切换时,BSC1在所述过渡载频上分配资源,并将过渡载频作为目标载频通过切换请求应答消息反馈给所述异厂商BSC。这样,异厂商BSC可以将移动终端优先切换到过渡载频。
本发明实施例方案需要异厂商的配合比较少,绝大多数配置在单侧BSC设备中完成:只需要将过渡载频F3配置为另一侧BSC的硬切换目标载频,没有其它配合要求。利用过渡载频完全没有同频干扰,导频强度好的特点,只需要另一侧BSC支持最简单的硬切换算法,就可提高BSC边界的硬切换成功率。利用过渡载频的广覆盖的特点,并结合用户移动特性,减少了主导BSC向配合BSC方向的硬切换的发生概率,从而提高硬切换成功率。综合以上特点,本发明方案利用过渡载频的广覆盖特性,降低了以往同频硬切换区域易发生乒乓硬切换,且切换成功率不稳定的状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实现边界区域硬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当处于第一基站控制器BSC的边界小区的基本载频上的移动终端从第一BSC的边界小区基本载频覆盖区域向第二BSC的边界小区基本载频覆盖区域的移动时,判断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切换条件,若是,则进行小区内异频硬切换,将所述移动终端切换到第一BSC提供的频点与基本载频不同的过渡载频,所述过渡载频的覆盖范围至少大于第一BSC边界小区基本载频的覆盖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第一BSC的基本载频的环路时延远点切换阈值RTD_FAR1和/或第一BSC的基本载频的导频强度远点切换阈值EcIo_FAR1,则所述判断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切换条件至少包括如下步骤之一:
判断第一BSC基本载频上的移动终端,其实际环路时延是否大于等于所述RTD_FAR1,若是,则为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切换条件;
判断第一BSC基本载频上的移动终端,其实际导频强度是否小于等于所述EcIo_FAR1,若是,则为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切换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过渡载频的环路时延远点切换阈值RTD_FAR和/或过渡载频的导频强度远点切换阈值EcIo_FAR,所述移动终端切换到第一BSC提供的过渡载频之后,进一步包括:判断是否至少满足如下条件之一:
移动终端的实际环路时延大于等于RTD_FAR;
移动终端的实际导频强度小于等于EcIo_FAR;
若是,则移动终端进行异频硬切换到第二BSC的小区基本载频。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过渡载频的环路时延近点切换阈值RTD_NEAR和/或过渡载频的导频强度近点切换阈值EcIo_NEAR,所述移动终端切换到第一BSC提供的过渡载频之后,进一步包括:判断是否至少满足如下条件之一:
移动终端的实际环路时延小于等于RTD_NEAR;
移动终端的实际导频强度大于等于EcIo_NEAR;
若是,则进行小区内异频硬切换,将所述移动终端切换到第一BSC的小区基本载频。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小区内硬切换之后,进一步包括:
启动延时定时器,并在所述延时定时器超时之前禁止进行异频硬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内异频硬切换为:根据RTD和/或EcIo触发的异频硬切换或异频邻区搜索硬切换。
7.一种实现边界区域硬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当处于第二BSC边界小区的基本载频上的移动终端从第二BSC边界小区的基本载频覆盖区域向第一BSC边界小区的基本载频覆盖区域的移动时,判断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二切换条件,若是,则进行异频硬切换,将所述移动终端切换到第一BSC提供的频点与基本载频不同的过渡载频,所述过渡载频的覆盖范围至少大于第一BSC边界小区基本载频的覆盖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异频硬切换,将所述移动终端从第二BSC边界小区的基本载频切换到第一BSC提供的过渡载频包括:
移动终端收到第二BSC下发的包含第一BSC的过渡载频的切换指示,以所述过渡载频作为目标载频进行异频硬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设置第二BSC基本载频的环路时延远点切换阈值RTD_FAR2和/或第二BSC基本载频的导频强度远点切换阈值EcIo_FAR2,所述判断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二切换条件至少包括如下之一:
判断第二BSC基本载频上的移动终端,其实际环路时延是否大于等于所述RTD_FAR2,若是,则为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二切换条件;
判断第二BSC基本载频上的移动终端,其实际导频强度是否小于等于所述EcIo_FAR2,若是,则为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二切换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过渡载频的环路时延远点切换阈值RTD_FAR和/或过渡载频的导频强度远点切换阈值EcIo_FAR,所述移动终端切换到第一BSC提供的过渡载频之后,进一步包括:判断是否至少满足如下条件之一:
移动终端的实际环路时延大于等于RTD_FAR;
移动终端的实际导频强度小于等于EcIo_FAR;
若是,则移动终端进行异频硬切换到第二BSC的小区基本载频。
11.根据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过渡载频的环路时延近点切换阈值RTD_NEAR和/或过渡载频的导频强度近点切换阈值EcIo_NEAR,所述移动终端切换到第一BSC提供的过渡载频之后,进一步包括:判断是否至少满足如下条件之一:
移动终端的实际环路时延小于等于RTD_NEAR;
移动终端的实际导频强度大于等于EcIo_NEAR;
若是,则进行小区内异频硬切换,将所述移动终端切换到第一BSC的小区基本载频。
12.根据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硬切换之后,进一步包括:
启动延时定时器,并在所述延时定时器超时之前禁止进行异频硬切换。
13.根据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频硬切换为:根据RTD和/或EcIo触发的异频硬切换或异频邻区搜索硬切换。
14.一种能够实现边界区域硬切换的基站控制器BSC,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模块:
过渡载频模块,用于设置频点与基本载频不同的过渡载频,并且所述过渡载频的覆盖范围大于基本载频的覆盖范围;
硬切换模块,用于判断在本BSC基本载频覆盖区域的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向过渡载频切换的切换条件,若是,则将所述移动终端切换到所述过渡载频。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切换模块包括:
第一切换单元,用于设置本BSC的基本载频的RTD_FAR1和/或EcIo_FAR1,并判断本BSC基本载频上的移动终端的实际环路时延是否大于等于所述RTD_FAR1,和/或所述移动终端实际导频强度是否小于等于所述EcIo_FAR1,若是则将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异频硬切换到所述过渡载频。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切换模块进一步包括:
第二切换单元,用于设置所述过渡载频的RTD_NEAR和/或EcIo_NEAR,并判断在过渡载频上的移动终端的实际环路时延是否小于等于RTD_NEAR,和/或,判断过渡载频上的移动终端的实际导频强度是否大于等于EcIo_NEAR,若是,则将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小区内异频硬切换,切换到所述BSC的基本载频。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设置过渡载频的RTD_FAR和/或EcIo_FAR,并判断在过渡载频上的移动终端的实际环路时延是否大于等于RTD_FAR,和/或,判断过渡载频上的移动终端的实际导频强度是否小于等于EcIo_FAR,若是,则将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异频硬切换,切换到所述BSC的相邻BSC的基本载频。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任一项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载频模块进一步包括过渡载频信息发送单元,用于与本BSC不兼容的相邻BSC向本BSC发起硬切换时,在所述过渡载频上分配资源,并将过渡载频作为目标载频通过切换请求应答消息反馈给所述相邻BSC。
CN 200710151929 2007-09-20 2007-09-20 一种实现边界区域硬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12327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151929 CN101232713B (zh) 2007-09-20 2007-09-20 一种实现边界区域硬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PCT/CN2008/072305 WO2009039757A1 (fr) 2007-09-20 2008-09-09 Procédé et appareil pour mettre en œuvre un transfert avec coupure dans une zone frontaliè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151929 CN101232713B (zh) 2007-09-20 2007-09-20 一种实现边界区域硬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2713A true CN101232713A (zh) 2008-07-30
CN101232713B CN101232713B (zh) 2011-01-12

Family

ID=39898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151929 Active CN101232713B (zh) 2007-09-20 2007-09-20 一种实现边界区域硬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32713B (zh)
WO (1) WO2009039757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39757A1 (fr) * 2007-09-20 2009-04-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et appareil pour mettre en œuvre un transfert avec coupure dans une zone frontalière
WO2011134401A1 (zh) * 2010-04-30 2011-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失效的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CN101790206B (zh) * 2009-01-22 2012-06-27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内切换的方法
CN101686504B (zh) * 2008-09-22 2012-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测量恢复的方法
WO2012159347A1 (zh) * 2011-07-27 2012-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的方法和相关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3686892A (zh) * 2012-09-20 2014-03-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系统及终端、基站
US11696320B2 (en) 2020-08-17 2023-07-04 Arris Enterprises Llc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medium for switching user terminal, and access point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8751A (zh) * 2011-01-18 2011-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频分配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6301A (en) * 1996-12-17 2000-02-15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Method for hard handoff in a CDMA cellular environment
KR100259846B1 (ko) * 1997-08-22 2000-06-15 윤종용 다수개의공통주파수를이용한세미-소프트핸드오프방법
KR100256957B1 (ko) * 1997-12-26 2000-05-15 윤종용 코드분할 다중접속 시스템에서 동일셀내 주파수간 하드핸드오프 방법
KR100277058B1 (ko) * 1998-06-15 2001-01-15 윤종용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주파수간하드핸드오프의시점결정방법및하드핸드오프환경설정방법
CN100574490C (zh) * 2005-12-26 2009-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信号室内覆盖实现方法
CN101232713B (zh) * 2007-09-20 2011-0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边界区域硬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39757A1 (fr) * 2007-09-20 2009-04-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et appareil pour mettre en œuvre un transfert avec coupure dans une zone frontalière
CN101686504B (zh) * 2008-09-22 2012-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测量恢复的方法
CN101790206B (zh) * 2009-01-22 2012-06-27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内切换的方法
US9301250B2 (en) 2010-04-30 2016-03-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ndling cell outage
CN102238595A (zh) * 2010-04-30 2011-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失效的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CN102238595B (zh) * 2010-04-30 2014-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失效的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WO2011134401A1 (zh) * 2010-04-30 2011-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失效的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US10271231B2 (en) 2010-04-30 2019-04-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ndling cell outage
US10659979B2 (en) 2010-04-30 2020-05-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ndling cell outage
WO2012159347A1 (zh) * 2011-07-27 2012-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的方法和相关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3026759A (zh) * 2011-07-27 2013-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的方法和相关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3026759B (zh) * 2011-07-27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的方法和相关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3686892A (zh) * 2012-09-20 2014-03-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系统及终端、基站
US11696320B2 (en) 2020-08-17 2023-07-04 Arris Enterprises Llc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medium for switching user terminal, and access poi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2713B (zh) 2011-01-12
WO2009039757A1 (fr) 2009-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2713B (zh) 一种实现边界区域硬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KR100277058B1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주파수간하드핸드오프의시점결정방법및하드핸드오프환경설정방법
CN105338583B (zh) 基于电路域回落csfb的网络切换方法
US7787880B2 (en)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neighbor cell list filtering method
CN105451285B (zh) 基于电路域回落csfb的小区重定向方法
CN100493228C (zh) 多频点系统中的切换控制方法
CN103327546B (zh) 小区重选方法和装置
US749312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handover neighbor list in a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554830B (zh) 一种网络模式切换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1959292B (zh) 基站节能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210590B2 (en) Method and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for activating an inactive cell
US20140073311A1 (en) Energy saving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base station
JP2007524326A (ja) 二重モード−二重帯域移動端末の異機種システム間のハンドオーバー方法
CN105451276B (zh) 基于电路域回落csfb的小区重置方法
JP2001523075A (ja) セルラ通信システムの加入者ユニットにおいて近隣走査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1252786B (zh) 一种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及切换方法
CN102595522A (zh) 一种移动性增强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2137430A (zh) 一种上报mbms业务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106211098A (zh) 应用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11417110A (zh) 一种基于nsa的小区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1065134A (zh) 一种多卡多4g移动终端及其共享4g测量能力的方法
CN102857964A (zh) 一种终端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307846C (zh) Wcdma到phs系统间切换执行方法
CN102480769A (zh) 小区切换方法及基站控制器
CN101541054B (zh) 获取目标基站触发消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