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9548B - 一种城镇建筑废墟的综合利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镇建筑废墟的综合利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9548B
CN101229548B CN2008100078960A CN200810007896A CN101229548B CN 101229548 B CN101229548 B CN 101229548B CN 2008100078960 A CN2008100078960 A CN 2008100078960A CN 200810007896 A CN200810007896 A CN 200810007896A CN 101229548 B CN101229548 B CN 1012295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truction
ruins
building
powder
percen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078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29548A (zh
Inventor
徐惠峰
徐文清
陈曦
徐惠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81000789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295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29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9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295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95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58Construction or demolition [C&D] wast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镇废弃物的再利用方法,特别是城镇建筑废墟的综合利用方法。技术方案是:对建筑废墟中的水泥构件、砖混碎块进行粗粉碎加工,获得建筑废墟粉料,在上述粉料中加入碱渣,搅拌、充分混合,获得的膏状体成品就是工程土,继续搅拌后脱水,注入模具加工,即获得建筑砌块湿体,经养护就可得到建筑砌块成品。本发明不但成功地将城镇的建筑废墟进行处理再利用,而且还同时利用了工业废料碱渣,用工业废料来处理城镇建筑废墟,都是废物再利用,构思巧妙。制作各种建筑工程所需要的回填用土、建筑砌块,使建筑废墟又回到了新的建筑物中去,这样也形成了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良性循环,绿色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城镇建筑废墟的综合利用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镇废弃物的再利用方法,特别是城镇建筑废墟的综合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拆除旧建筑和新建筑物施工过程中会有大量建筑废墟产生,如何处理这些建筑废墟是所有城市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的一个难题。目前普遍采取的方法是利用塌陷地堆积或填埋等,由于建筑废墟多为水泥构件、砼及砖瓦碎块,不易被分解,所以土地难以恢复,给填埋地形成永不灭失的破坏。近年来许多城市和建筑单位都为如何处理建筑废墟大伤脑筋。建筑废墟大多是砖混结构碎块,其化学成分主要为Sio2、AL2O3,建筑废墟的成分构成不均匀,在拆除的建筑废墟中除含有Sio2、AL2O3外,还可能含有沥油等物及Fa2O3等。建筑废墟中大部分为砖、混凝土及废土等物,这些物质如何进行再利用,进行综合处理,变废为宝,重新回到建筑中去,形成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是人们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城镇建筑废墟的综合利用方法,使建筑废墟得到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形成循环经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首先将建筑废墟进行清理,清理出废钢、铁、沥青及生活垃圾,然后对建筑废墟中的水泥构件、砖混碎块进行粗粉碎加工,获得建筑废墟粉料,粉碎工艺要求:粉碎后的颗粒直径都在10mm以下;
上述粉料中,直径5mm--10mm的颗粒不超过10%(重量百分比),直径5mm--3mm的颗粒不低于20%(重量百分比),直径3mm以上颗粒料的比例为30--80%(重量百分比);
在上述粉料中加入碱渣,搅拌、充分混合,获得的膏状体成品就是工程土。
本发明加入的碱渣是含水量高、氯根高、高细度的膏状体,是氨碱法制碱后形成的工业废渣。碱渣如含有沉积碱块,也进行粗粉碎,然后将粉碎后的碱渣同含水量极大的膏状碱渣一起备用。
本发明上述工艺获得的膏状体,直接可作为工程土使用。也可以加入不同添加料生产有不同质量要求的工程土。还可以继续搅拌后脱水,含水量低于30%后,注入模具加工,即获得建筑砌块湿体,经养护就可得到建筑砌块成品。
对建筑废墟进行粗粉碎加工后,粗粉原料中直径5mm--3mm以上颗粒料的较佳比例为30--35%(重量百分比)。粗粉原料的中的颗粒直径不宜过大,例如超过10mm,制作出来的建筑砌块表面质量不符合要求;直径3mm以上的颗粒也不宜过少,因颗粒物在制建筑砌块时充作骨料用,保证建筑砌块的强度符合要求。
建筑废墟粉料与碱渣混合的比例为(重量百分比):建筑废墟粉料40%----80%,碱渣20%---60%。建筑废墟粉料中的颗粒物在制做建筑砌块时充作骨料用,被粗粉碎后的建筑废墟干燥、吸水性较高,且有颗粒和粉土,具备与膏状碱渣及同样被粉碎后的块状碱渣结合的条件。
上述工艺中所说的添加料,可采用矿渣粉、水泥熟料、电石渣粉(或膏)、返矿、返砂、废生石灰、粉煤灰、炉渣、煤矸石粉、石灰石粉、瑩石等。按建筑砌块使用的承重要求不同,调整不同的添加物与添加量。
将建筑废墟粉料和碱渣的混合物作为100%计算,添加料粉煤灰的加入量为5--40%(重量百分比),添加料电石渣粉的加入量为10--30%(重量百分比)。
除加入上述添加料之外。为了加快液、固态分离,或加快膏体原料的固化,可加入(重量百分比)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三的盐酸或硫酸复盐、硫酸钾、明矾或硫酸盐做激化剂,加速混合沉降,一般在加入膏体碱渣后含水量大于50%时,加入激化剂。
作为原料的建筑废墟粉料和碱渣在湿体状态下进入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可以采用普通搅拌机,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搅拌设备,加快搅拌强度,尽快使各种主辅料均匀混合。
建筑废墟粗粉和碱渣及添加辅料混合的程度,以多点取样化验,各点混合样含氯量差别低于2%即视为混合搅拌结束。得出的即是制作建筑砌块的膏体料,将膏体料进一步脱水(晾晒、风干或离心机脱水)至含水量15-25%时加入添加料,使用一种或多种摸具压制各种规格的建筑砌块。如果制作工程土,加入添加料再次均匀搅拌不必进入摸具压制,直接进行脱水步骤后即是可供使用的建筑工程用土或回填土。
本发明不但成功地将城镇的建筑废墟进行处理再利用,而且还同时利用了工业废料碱渣,用工业废料来处理城镇建筑废墟,都是废物再利用,构思巧妙,绿色环保。通过对建筑废墟的综合利用,制作各种建筑工程所需要的回填用土,而且配上混合添加剂,再经模压制就成为建筑砌块,使建筑废墟又回到了新的建筑物中,这样也形成了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良性循环,绿色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在实施例中,首先将建筑废墟进行清理,清理出废钢、铁、沥青及生活垃圾,然后对建筑废墟中的水泥构件、砖混碎块进行粗粉碎加工,获得建筑废墟粉料,工艺要求:粉碎后的颗粒直径都在10mm以下;上述粉料中,直径5mm--10mm的颗粒不超过10%(重量百分比),直径5mm--3mm的颗粒不低于20%(重量百分比),直径3mm以上颗粒料的比例为30--80%(重量百分比);
在上述粉料中加入碱渣,搅拌、充分混合,获得的膏状体成品就是工程土。
碱渣化学成分含量(%)见下表:
Figure B2008100078960D00041
实施例一
各成分混合的比例为(重量百分比):建筑废墟粗粉料70%,膏体碱渣30%,上述物料作为100%计算,添加料电石渣(膏体)3%,水泥(425#)熟料粉2%。
以上均为干基重量比,未加激化剂。
搅拌45分钟,建筑废墟粉料与碱渣充分融合,经4个不用点取样含氯差小于0.9%,其中最大值含氯1.1%,最小值为0.7%至此获得膏体工程用土(也是制建筑砌块的原料)。
经风干8小时后含水量为27%,当日气温最高19℃,最抵10℃风力3级。
风干得到的膏体再次加入2%水泥,10%粉煤灰搅拌均匀后装入摸具加压成型制成标准砌块。经对砌块进行蒸汽养护2小时然后喷水自然养护7天,成为成品待用。
用此方法产生的工程土膏体经24小时风干后,含水量降至17%,经填垫实验如下:
填垫坑长1.2米,宽1米,深1米(经人工修整)填垫每35CM用人工夯压一遍,填垫后在平面用压路机压平,后加10KG砝码进行压沉实验。压沉24小时后,实测压沉点下沉0.3CM;48小时实测压沉点0.41CM;10天后实测压沉点下降0.49CM,充分说明回填用工程土达到工程土承重要求。
制成的建筑砌块经砌筑与新砖混和砌用10日后检查,砌块无变形,整堵墙无变形。
实施例二
各种成分混合的比例为(重量百分比):建筑废墟粗粉料45%,膏体碱渣55%,上述物料作为100%计算,电石渣3.5%,水泥(425#)熟料粉1.5%。以上均为干基重量比未加激化剂。
将上述粉料送入搅拌机均匀搅拌30分钟,使碱渣与各料充分均匀混合并通过搅拌使过去碱渣中间隙丰富的大颗粒发生变化,其内含水份大量脱出,获得含水率30%的膏体工程土料,即可做工程土料直接使用,又可做建筑砌块原料待用。
然后将上述膏体工程土加10%钢渣粉、5%废生石灰,再次搅拌使之均匀并使膏体碱渣继续脱水,10分钟后获得脱水22%的膏体原料。加入模具压制成型,经3小时蒸汽养护,再经5日晾晒后得到建筑砌块成品。
实施例三
各种成分混合的比例为:建筑废墟粗粉料60%,膏体碱渣40%,上述物料作为100%计算,电石渣3%,水泥(425#)熟料粉2%。加万分之一盐酸,加速膏体碱渣固化。
经45分钟搅拌脱水,获得含水量30%膏体工程土,再加入10%粉煤灰、2%水泥熟料,搅拌10分钟后注入模具压制成建筑砌块,用轨道车送至蒸汽房蒸汽养护3小时。温度控制:第一小时由常温加至45℃,第2小时75℃,第3小时80℃。然后加水养护3天自然风干5天,即获得成品建筑砌块。
实施例四
各种成分混合的比例为:建筑废墟粗粉料50%,膏体碱渣50%,上述物料作为100%计算,再添加粉煤灰15%,水渣干粉2%;加固化剂:硫酸0.1%;聚丙烯酰胺0.0005%。
经30分钟搅拌获得含水28-32%膏体工程土,另加废生石灰10%、水泥熟料5%。搅拌15分钟后注入模具压制成型,送蒸汽养护3小时;浇水养护30小时;自然风干5天,即得建筑砌块成品。

Claims (2)

1.一种城镇建筑废墟的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先将建筑废墟进行清理,清理出废钢、铁、沥青及生活垃圾,然后对建筑废墟中的水泥构件、砖混碎块进行粗粉碎加工,获得建筑废墟粉料,粉碎工艺要求:粉碎后的颗粒直径都在10mm以下;
上述粉料中,直径5mm--10mm的颗粒不超过10%(重量百分比),直径5mm--3mm的颗粒不低于20%(重量百分比),直径3mm以上颗粒料的比例为30--80%(重量百分比);
在上述粉料中加入碱渣,搅拌、充分混合,获得的膏状体成品就是工程土,建筑废墟粉料与碱渣混合的比例为(重量百分比):建筑废墟粉料40%--80%,碱渣60%--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城镇建筑废墟的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继续搅拌后脱水,含水量低于30%后,注入模具加工,获得建筑砌块湿体,经养护就得到建筑砌块成品。
CN2008100078960A 2008-02-28 2008-02-28 一种城镇建筑废墟的综合利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95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078960A CN101229548B (zh) 2008-02-28 2008-02-28 一种城镇建筑废墟的综合利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078960A CN101229548B (zh) 2008-02-28 2008-02-28 一种城镇建筑废墟的综合利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9548A CN101229548A (zh) 2008-07-30
CN101229548B true CN101229548B (zh) 2010-09-29

Family

ID=39896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789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9548B (zh) 2008-02-28 2008-02-28 一种城镇建筑废墟的综合利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295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0360B (zh) * 2010-11-17 2012-11-07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高耐候性尾矿砂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91696A (zh) * 2011-12-08 2012-06-13 天津市裕川建筑材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废粘土砖制成的轻集料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91693A (zh) * 2011-12-08 2012-06-13 天津市裕川建筑材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废加气混凝土砌块制成的轻集料砌块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01A (zh) * 1991-11-16 1993-05-26 铜山县新型墙体材料厂 非粘土免烧免蒸墙体材料的生产和制品
CN1100485A (zh) * 1993-09-16 1995-03-22 刘生泰 碱渣粉煤灰制回填土的方法
CN1191207A (zh) * 1996-06-03 1998-08-26 乔希海 一种用粉煤灰、碱渣制工程用土的方法
CN1047371C (zh) * 1995-02-28 1999-12-15 天津碱渣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碱渣制工程土的方法
CN1544376A (zh) * 2003-11-12 2004-11-10 白振福 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工业废渣生产新建材的方法
CN1990129A (zh) * 2005-12-28 2007-07-04 罗以杰 建筑垃圾综合处理方法
CN101099974A (zh) * 2007-05-22 2008-01-09 华南理工大学 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和再生利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01A (zh) * 1991-11-16 1993-05-26 铜山县新型墙体材料厂 非粘土免烧免蒸墙体材料的生产和制品
CN1100485A (zh) * 1993-09-16 1995-03-22 刘生泰 碱渣粉煤灰制回填土的方法
CN1047371C (zh) * 1995-02-28 1999-12-15 天津碱渣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碱渣制工程土的方法
CN1191207A (zh) * 1996-06-03 1998-08-26 乔希海 一种用粉煤灰、碱渣制工程用土的方法
CN1544376A (zh) * 2003-11-12 2004-11-10 白振福 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工业废渣生产新建材的方法
CN1990129A (zh) * 2005-12-28 2007-07-04 罗以杰 建筑垃圾综合处理方法
CN101099974A (zh) * 2007-05-22 2008-01-09 华南理工大学 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和再生利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N 101099974 A,权利要求1-6,说明书第4页第5行-第7页第10行.
JP特开2003-145100A 2003.05.2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9548A (zh) 2008-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81314B (zh) 利用建筑垃圾的煤矿似膏体充填材料及其制备和填充方法
CN101391457B (zh) 低品位尾料钢渣再利用的方法
CN102765889B (zh) 一种含粉煤灰的尾矿废石高强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CN107117892A (zh) 一种大掺量利用余泥渣土制备的免烧砖及其制备工艺
CN102206073B (zh) 一种淤泥免烧砖及其生产方法
CN101314530A (zh) 一种低温陶瓷改性工业副产石膏生产建材方法
CN101186472A (zh) 一种建筑垃圾及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方法
CN109437718A (zh) 一种c40级大掺量固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02567A (zh) 基于聚丙烯乙酰胺的废泥浆固化处理方法
CN105948803A (zh) 一种加气混凝土制品的制备方法
CN109734395A (zh) 一种含泥水盾构废弃泥浆的同步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2210A (zh) 选矿废渣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39954A (zh) 磷石膏用于矿山采空区胶结充填的方法
CN102964093A (zh) 再生混凝土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13090A (zh) 污水厂污泥无臭无三废制造免烧砖的方法
CN110423079A (zh) 一种铁尾矿水硬性道路基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0842769B1 (ko) 건축자재용 혼합골재 제조방법
CN110372308A (zh) 一种钛石膏废渣复合胶凝材料及其应用
CN107954647A (zh) 一种建筑垃圾混凝土砖
CN101229548B (zh) 一种城镇建筑废墟的综合利用方法
JP5881142B2 (ja) セメント組成物の製造方法及び該セメント組成物によるソイルセメントの製造方法、地盤改良工法
CN102180636A (zh) 一种钛石膏掺合有毒污泥制砖工艺
CN107056202A (zh) 碳化钢渣水泥制备低碳胶凝材料的促进剂及其应用方法
JP2004155636A (ja) 鉱滓またはフライアッシュを主材料とする建築又は構築材料。
Breesem et al. Behavior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Using Different Sludge and Waste Materials–A General Overvie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9

Termination date: 201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