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6298A - 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6298A
CN101226298A CNA2007100007693A CN200710000769A CN101226298A CN 101226298 A CN101226298 A CN 101226298A CN A2007100007693 A CNA2007100007693 A CN A2007100007693A CN 200710000769 A CN200710000769 A CN 200710000769A CN 101226298 A CN101226298 A CN 1012262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sm
triangular prism
globoidal
thin film
optical th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007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奕荣
蔡曜徽
龚大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disc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Prodisc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odisc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Prodisc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A20071000076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2629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26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62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是包含一棱镜片。棱镜片是包含复数周期性排列的棱镜图案,各棱镜图案是具有一第一三角棱镜、一第一弧面棱镜及一圆角,圆角是形成于第一三角棱镜与第一弧面棱镜之间或形成于第一三角棱镜相对于第一弧面棱镜的一侧。本发明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可解决顶角易全面崩坏以及滚轮易有残胶等问题。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薄膜,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阴极射线显示装置逐渐被平面显示装置所取代,通常,平面显示装置可为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或液晶显示装置,并且已经应用在许多种类的电子产品,例如笔记型电脑、电视及桌上型荧幕等等。其中,液晶显示装置因具有耗电量低、发热量少、重量轻、以及非辐射性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平面显示装置的主流。
一般而言,液晶显示装置是主要包含一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Display Panel)以及一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其中,液晶显示面板是主要具有两玻璃基板、以及一夹设于两玻璃基板间的液晶层;而背光模组是可将来自一光源的光线均匀地分布至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传统上,背光模组是以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或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来作为光源。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现有习知技术的背光模组1的一剖面示意图,图1中是以一侧光式(Edge Type)的背光模组1为例。背光模组1主要包含至少一光源11、一导光板12、一反射板13、一扩散片14以及一棱镜片15。
光源11是设置于导光板12的一侧,光源11是发出光线并入射至导光板12。其中光源11可为至少一发光二极管或一冷阴极荧光灯。导光板12的一侧可具有复数印刷网点121或微结构,可用以破坏光线在导光板12内的全反射,使得光线自导光板12的出光面122射出至扩散片14。另外,反射板13是设置于导光板12相对出光面122的一侧,是可将射出导光板12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12内,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扩散片14及棱镜片15是设置于导光板12的出光面122侧。其中,扩散片14主要是让由导光板12射出的光源更均匀分散;而棱镜片15则是用以提高垂直于出光面122方向的亮度,故市场上也称之为增亮膜(BrightnessEnhancing Film,BEF)。
请参阅图2所示,其为图1中棱镜片15的一放大示意图。现有习知技术中的棱镜片15包含了一底面151以及与底面相对的一结构面(StructuralSurface)152。而在结构面152上,主要是由复数个平行排列的等腰棱镜153所构成,各个等腰棱镜153之间形成一V形沟槽(V-shaped groove)154,也就是说沟槽的形状并非圆角,且各个等腰棱镜153的高度相同。
由于结构面152上的棱镜图案,是利用滚轮(Roller)作为模具,在光固胶上进行压花(Embossing)制程后再经紫外线固化来形成。其中,当滚轮与光固胶分离时,由于棱镜153的尺寸相当细致,甚至达到微米级的制程精度。因此,滚轮对应于V形沟槽154的地方较易有胶体残留的现象发生,不但容易影响后续加工制程的精准度,也易减少滚轮的寿命。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背光模组的棱镜片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以解决顶角易全面崩坏以及滚轮易有残胶等问题,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背光模组的棱镜片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背光模组的棱镜片,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背光模组的棱镜片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可解决顶角易全面崩坏以及滚轮易有残胶等问题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包含:一棱镜片,是包含复数周期性排列的棱镜图案,各棱镜图案是分别具有一第一三角棱镜、一第一弧面棱镜及一圆角,该圆角是形成于该第一三角棱镜与该第一弧面棱镜之间或形成于该第一三角棱镜相对于该第一弧面棱镜的一侧。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中所述的三角棱镜的高度是大于该第一弧面棱镜的高度。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中各棱镜图案更具有一第二弧面棱镜,该第一三角棱镜是位于该第一弧面棱镜及该第二弧面棱镜之间。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中各棱镜图案具有一周期长度,该周期长度是介于15μm至300μm之间。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中所述的圆角、该第一弧面棱镜及该第二弧面棱镜的曲率半径是小于0.75倍的该周期长度。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中各棱镜图案更具有一第二三角棱镜,且该第一三角棱镜与该第二三角棱镜是位于该第一弧面棱镜及该第二弧面棱镜之间。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中所述的圆角是形成于该第一三角棱镜与该第一弧面棱镜之间或形成于该第一三角棱镜与该第二三角棱镜之间或形成于该第二三角棱镜与该第二弧面棱镜之间。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中各棱镜图案更具有一第二三角棱镜,且该第一弧面棱镜是位于该第一三角棱镜与该第二三角棱镜之间。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中所述的第一三角棱镜及该第二三角棱镜是分别具有一顶角,该等顶角是介于75度至120度。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中各棱镜图案具有一周期长度,该周期长度是介于15μm至300μm之间。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中所述的圆角及该第一弧面棱镜的曲率半径是小于0.75倍的该周期长度。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中所述的第一三角棱镜具有一第一高度,该第二三角棱镜具有一第二高度,该第一高度及该第二高度是分别小于0.5倍的该周期长度。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中各棱镜图案更具有一第三三角棱镜,且该第三三角棱镜是位于该第一三角棱镜相对于该第二三角棱镜的一侧。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中所述的圆角是形成于该第一三角棱镜与该第二三角棱镜之间或形成于该第一三角棱镜与该第三三角棱镜之间。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中所述的第三三角棱镜是具有一顶角,该顶角是介于75度至120度。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中各棱镜图案具有一周期长度,该周期长度是介于15μm至300μm之间。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中所述的圆角及该第一弧面棱镜的曲率半径是小于0.75倍的该周期长度。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中所述的第三三角棱镜具有一第三高度,该第三高度是分别小于0.5倍的该周期长度。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更包含:一基板,其是设置于该棱镜片的一侧。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中所述的基板的厚度介于30μm至250μm之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包含一棱镜片,该棱镜片包含复数周期性排列的棱镜图案,各棱镜图案分别具有一第一三角棱镜、一第一弧面棱镜及一圆角,圆角是形成于第一三角棱镜与第一弧面棱镜之间或形成于第一三角棱镜相对于第一弧面棱镜的一侧。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因依本发明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中至少具有一三角棱镜、一弧面棱镜及一圆角,且圆角是形成于三角棱镜与弧面棱镜之间或形成于三角棱镜相对于弧面棱镜的一侧。与现有习知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由于具有圆角及弧面棱镜,其中,圆角在制程中有助于滚轮与棱镜图案的分离,可避免残胶的发生。再者,弧面棱镜不具尖角故较三角棱镜不易崩坏。另外,由三角棱镜、弧面棱镜及圆角所构成的棱镜图案更可破坏棱镜图案的规律性,避免在液晶显示面板上产生条纹。再者,在实施例中借由三角棱镜与弧面棱镜的高度不相同,更可避免在组装液晶显示装置时,光学薄膜受外力而使得顶角全部崩解的问题产生。
综上所述,本发明新颖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可解决顶角易全面崩坏以及滚轮易有残胶等问题。本发明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背光模组的棱镜片具有增进的突出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并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习知技术背光模组的一示意图。
图2为现有习知技术的棱镜片的一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的一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中,其棱镜图案的一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中,其棱镜图案的一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中,其棱镜图案的一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中,其棱镜图案的一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中,其棱镜图案的一放大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的一示意图。
图8B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中,其棱镜图案的一放大示意图。
图8C为现有习知技术中的光学薄膜的一光束视角图。
图8D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的一光束视角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中,其棱镜图案的一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中,其棱镜图案的一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中,其棱镜图案的一放大示意图。
1:背光模组              11:光源
12:导光板               121:印刷网点
122:出光面              13:反射板
14:扩散片               15:棱镜片
151:底面                152:结构面
153:等腰棱镜            154:V形沟槽
2:光学薄膜              3:棱镜片
31:棱镜图案             311:第一三角棱镜
312:第一弧面棱镜        313:圆角
314:第二三角棱镜        315:第二弧面棱镜
316:第三三角棱镜        4:基板
a,b,c:顶角            D:周期长度
H1:第一高度             H2:第二高度
H3:第三高度            H4:第四高度
H5:第五高度             H6:第六高度
L1:距离                 R1:第一曲率半径
R2:第二曲率半径         R3:第三曲率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第一实施例
首先,请参阅图3A至图3B所示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2。
请参阅图3A所示,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2是包含一棱镜片3。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2更包含一基板4,基板4是设置于棱镜片3的一侧,且基板4的材质可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厚度可依实际设计需求而介于30μm至250μm之间。
棱镜片3可利用滚轮(Roller)作为模具,在基板4上涂布光固胶后进行压花(Embossing)制程后,经紫外线固化而形成。当然,棱镜片3的制造方法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滚轮压印于具有光固胶的模具上,固化后再贴附于基板4上。
请同时参阅图3A及图3B所示,其中,图3B为图3A中其中一棱镜图案31的一放大示意图。棱镜片3包含复数周期性排列的棱镜图案31,也就是说,各棱镜图案31是重复平行排列于基板4上,其中,各棱镜图案31可具有一周期长度D,周期长度D是介于15μm至300μm之间。
如图3B所示,各棱镜图案31是分别具有一第一三角棱镜311,一第一弧面棱镜312及一圆角313,在本实施例中,各棱镜图案31的周期长度D是以52μm为例。其中,圆角313是形成于第一三角棱镜311与第一弧面棱镜312之间,借由第一弧面棱镜312以及圆角313的形成,可使得棱镜片3在制造时,减少滚轮上的残胶形成,并可延长滚轮的寿命。
各棱镜图案31的第一三角棱镜311是具有一顶角a,顶角a是介于75度至120度之间。且第一三角棱镜311具有一第一高度H1,第一弧面棱镜312具有一第二高度H2,圆角313具有一第三高度H3。其中,第一高度H1是大于第二高度H2,第二高度H2是大于第三高度H3。在本实施例中,是以顶角a为90度,第一高度H1为25μm,第二高度H2为3.5μm,第三高度H3为2.3μm,且第一高度H1、第二高度H2及第三高度H3是分别小于0.5倍的周期长度D为例。这是因为经实验结果发现,若棱镜的高度大于0.5倍的周期长度D时,则会造成棱镜对于光束的控制能力下降。
另外,第一弧面棱镜312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径R1,圆角313具有一第二曲率半径R2,第一曲率半径R1与第二曲率半径R2可相同或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曲率半径R1约为0.5μm,第二曲率半径R2约为0.2μm,且第一曲率半径R1与第二曲率半径R2是需小于0.75倍的周期长度D为例。因为若第一弧面棱镜312及圆角313的曲率半径R1、R2大于0.75倍的周期长度D时,则光学薄膜2中的棱镜片3对于光束控制的能力则会变差,造成中心亮度剧烈下降。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棱镜图案31仍以一第一三角棱镜311、一第一弧面棱镜312及一圆角313为例,其中,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圆角313是形成于第一三角棱镜311相对于第一弧面棱镜312的一侧。
另外,本实施例的棱镜图案31的尺寸与第一实施例亦不相同,在此,棱镜图案31的周期长度D为53μm,第一三角棱镜311的顶角a为90度,第一高度H1为25μm,第二高度H2为4μm,第三高度H3为2μm,且第一高度H1及第二高度H2是分别小于0.5倍的周期长度D,第一曲率半径R1约为2μm,第二曲率半径R2约为0.4μm,且第一曲率半径R1与第二曲率半径R2小于0.75倍的周期长度D。其中,本实施例的棱镜图案31的作用与功效皆与第一实施例的棱镜图案3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各棱镜图案31更具有一第二弧面棱镜314,换句话说,各棱镜图案31具有一第一三角棱镜311、一第一弧面棱镜312、一第二弧面棱镜314及一圆角313。其中,第一三角棱镜311是位于第一弧面棱镜312及第二弧面棱镜314之间,圆角313形成于第一三角棱镜311与第一弧面棱镜312之间,然而,圆角313的位置并非固定,圆角313亦可形成于第一三角棱镜311与第二弧面棱镜314之间。另外,第二弧面棱镜314具有一第四高度H4及一第三曲率半径R3,第四高度H4是小于0.5倍的周期长度D,第三曲率半径R3小于0.75倍的周期长度D,且第四高度H4与第二高度H2可相同或不相同,第一曲率半径R1、第二曲率半径R2及第三曲率半径R3可相同或不相同。
另外,本实施例的棱镜图案31的尺寸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亦不相同,在此,棱镜图案31的周期长度D为56μm,第一三角棱镜311的顶角a为90度,第一高度H1为25μm,第二高度H2为4μm,第三高度H3为2μm,第四高度H4为4μm,且第一高度H1、第二高度H2、第三高度H3及第四高度H4是分别小于0.5倍的周期长度D,第一曲率半径R1与第三曲率半径R3皆为2μm,第二曲率半径R2约为1μm,且第一曲率半径R1、第二曲率半径R2及第三曲率半径R3是需小于0.75倍的周期长度D为例。在此,本实施例的棱镜图案31的作用与功效皆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棱镜图案3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四实施例
请参阅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各棱镜图案31更具有一第二三角棱镜315,换句话说,各棱镜图案31是具有一第一三角棱镜311、一第一弧面棱镜312、一圆角313及一第二三角棱镜315,且第一弧面棱镜312是形成于第一三角棱镜311及第二三角棱镜315之间,圆角313形成于第二三角棱镜315相对于第一弧面棱镜312的一侧。然而,第一弧面棱镜312的位置并非固定,第一弧面棱镜312亦可设置于第一三角棱镜311相对于第二三角棱镜315。
其中,第二三角棱镜315具有一顶角b及一第五高度H5,且顶角b是介于75度至120度之间,第五高度H5是小于0.5倍的周期长度D。另外,本实施例的棱镜图案31的尺寸与上述该些实施例并不相同,在此,棱镜图案31的周期长度D为100μm,第一三角棱镜311及第二三角棱镜315的顶角a、b皆为90度,第一高度H1及第五高度H5皆为25μm,第二高度H2为4μm,第三高度H3为2μm,且第一高度H1、第二高度H2及第五高度H5是分别小于0.5倍的周期长度D。第一曲率半径R1约为2μm,第二曲率半径R2约为1μm,且第一曲率半径R1及第二曲率半径R2是需小于0.75倍的周期长度D为例。在此,本实施例的棱镜图案31的作用与功效皆与上述该些实施例的棱镜图案3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五实施例
请参阅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棱镜图案31元件是与第四实施例相同,棱镜图案31仍以一第一三角棱镜311、一第一弧面棱镜312、一圆角313及一第二三角棱镜315。其中,本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弧面棱镜312形成于第一三角棱镜311及第二三角棱镜315之间,且圆角313形成于第一三角棱镜311与第一弧面棱镜312之间。另外,本实施例的棱镜图案31的第一三角棱镜311、第一弧面棱镜312、圆角313与第二三角棱镜315的参数、作用与功效皆与第四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请参阅图8A至图8D以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2。
第六实施例
请参阅图8A所示,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2是包含一棱镜片3。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2更包含一基板4,基板4是设置于棱镜片3的一侧。其中,基板4的结构及功能是与第一实施例的基板4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同时参阅图8A及图8B所示,其中,图8B为图8A中其中一棱镜图案31的一放大示意图。棱镜片3包含复数周期性排列的棱镜图案31,即各棱镜图案31是重复平行排列于基板4上,其中,各棱镜图案31可具有一周期长度D,周期长度D是介于15μm至300μ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各棱镜图案31的周期长度D是以100μm为例。
另外,各棱镜图案31是分别具有一第一三角棱镜311,一第一弧面棱镜312、一圆角313、一第二弧面棱镜314及一第二三角棱镜315。第一三角棱镜311及第二三角棱镜315是位于第一弧面棱镜312及第二弧面棱镜314之间,且圆角313形成于第一三角棱镜311与第二三角棱镜315之间。其中,圆角313形成的位置并非固定,当然也可以在第一三角棱镜311与第一弧面棱镜312之间或在第二三角棱镜315与第二弧面棱镜314之间形成圆角313。借由第一弧面棱镜312、第二弧面棱镜314及圆角313分别形成于第一三角棱镜311与第二三角棱镜315之间,使得棱镜片3在制造时,减少滚轮上的残胶形成,并可延长滚轮的寿命。
另外,第一三角棱镜311及第二三角棱镜315是分别具有一顶角a,b,且其是分别介于75度至120度之间,而二顶角a,b之间的距离L1约为16μm。该等顶角a,b可相等或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该等顶角a,b是相等且均为90度,其中,顶角相同时,对于棱镜图案31而言可具有较佳的光束控制能力。
承上,第一三角棱镜311具有一第一高度H1,第一弧面棱镜312具有一第二高度H2,圆角313具有一第三高度H3,第二弧面棱镜314具有一第四高度H4,第二三角棱镜315具有一第五高度H5。其中,第一高度H1与第五高度H5可相同或不相同,第二高度H2与第四高度H4可相同或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是以第一高度H1与第五高度H5相同(均为30μm),第二高度与第四高度相同(均为10μm),第三高度H3为4μm,且分别小于0.5倍的周期长度D为例。各棱镜图案31是大致以圆角313的最低高度的方向为对称轴。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弧面棱镜312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径R1,圆角313具有一第二曲率半径R2、第二弧面棱镜314具有一第三曲率半径R3,其中,第一曲率半径R1、第二曲率半径R2及第三曲率半径R3可相同或不相同,且该等曲率半径R1、R2、R3皆需小于0.75倍的周期长度D。在此,第一曲率半径R1与第三曲率半径R3相同(均为5μm),第二曲率半径约为1μm。若该等曲率半径R1、R2、R3太大,则整体结构会太平缓,使得棱镜片3几乎不具有控制光束的能力;若该等曲率半径R1、R2、R3相同时,则会使棱镜片3具有较佳的光学效能,其中,若该等曲率半径R1、R2、R3彼此不相同,则可降低棱镜图案31的结构对称性,以破坏棱镜图案31的规律性,避免在液晶显示面板上产生条纹。
再请参阅图8C及图8D所示,其中,图8C为现有习知技术中的光学薄膜15的光束视角图,其棱镜片上是具有复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图案,其中,横轴代表视角,纵轴代表亮度(W/sr,瓦特每立弪)。图8D则为本实施例的光束视角图,比较后可知,当本实施例的该等三角棱镜311、315的高度小于0.5倍的周期长度D,且该等曲率半径R1、R2、R3小于0.75倍的周期长度D时,棱镜图案可将光束导向于45度视角内,且视角为30度以内的曲线较现有习知平缓。换句话说,视角在30度以内的光均匀性较现有习知结构好。此外,本实施例的中心亮度(即视角为0度时的亮度)也可达到现有习知的94.3%,可见已具有产品化的潜力。故当该等三角棱镜311、315的高度小于0.5倍的周期长度D,且该等曲率半径R1、R2、R3小于0.75倍的周期长度D时,有极佳的光束导向能力及光均匀性。
第七实施例
请参阅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第六实施例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第一三角棱镜311的第一高度H1及第二三角棱镜315的第五高度H5并不相同,第一弧面棱镜312的第二高度H2与第二弧面棱镜314的第四高度H4也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棱镜图案31的周期长度D为100μm,第一三角棱镜311的第一高度H1为30μm、第一弧面棱镜312的第二高度H2约为13μm、圆角313的第三高度H3为20μm、第二弧面棱镜314的第四高度H4约为16μm、第二三角棱镜315的第五高度H5为25μm,第一三角棱镜311及第二三角棱镜315的顶角a、b皆为90度,第一弧面棱镜312的第一曲率半径R1为5μm、圆角313的第二曲率半径R2为1μm,第二弧面棱镜314的第三曲面半径R3为10μm。在此,第一高度H1、第二高度H2、第四高度H4及第五高度H5皆小于0.5倍的周期长度D,且该等曲率半径R1、R2、R3小于0.75倍的周期长度D。
另外,因该等三角棱镜的高度(第一高度H1及第二高度H2)并不相同,若较高的三角棱镜(第一三角棱镜311)在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组装时,受外力压迫导致较高的三角棱镜的顶角崩解破坏,则尚有另外一个较低的三角棱镜(第二三角棱镜315)可正常的导引光线。如此一来,不但可以避免光学薄膜的棱镜顶角全面被破坏,更有助于减少条纹(Moiré)的发生。
第八实施例
请参阅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该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各棱镜图案31具有一第一三角棱镜311、一第一弧面棱镜312、一圆角313、一第二三角棱镜315及一第三三角棱镜316,且第一弧面棱镜312位于第一三角棱镜311与第三三角棱镜316之间,圆角313是形成于第一三角棱镜311与第二三角棱镜315之间。其中,圆角313形成的位置并非固定,当然也可以在第一三角棱镜311与第一弧面棱镜312之间或在第三三角棱镜316与第一弧面棱镜312之间。此外,第三三角棱镜316具有一顶角c及一第六高度H6。
另外,棱镜图案31的尺寸也与前述该等实施例不同,在此,棱镜图案31的周期长度D是以140μm为例,第一三角棱镜311、第二三角棱镜315及第三三角棱镜316的顶角a、b、c皆为90度,第一三角棱镜311、第二三角棱镜315及第三三角棱镜316的高度皆为24μm,第一弧面棱镜312的高度为4μm,圆角313的高度为2μm,第一曲率半径R1及第二曲率半径R2约为1μm,且第一曲率半径R1及第二曲率半径R2是需小于0.75倍的周期长度D为例。本实施例的棱镜图案31的作用与功效皆与第七实施例的棱镜图案3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九实施例
请参阅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棱镜图案31仍以一第一三角棱镜311、一第一弧面棱镜312、一圆角313、一第二三角棱镜315及一第三三角棱镜316为例,其中,本实施例与第八实施例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圆角313形成于第一三角棱镜311与第二三角棱镜315之间,第一弧面棱镜312是位于第三三角棱镜316相对于第一三角棱镜311的一侧。另外,本实施例的棱镜图案31的第一三角棱镜311、第一弧面棱镜312、圆角313、第二三角棱镜315及第三三角棱镜316的参数、作用与功效皆与第八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除了上述实施例之外,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中,各棱镜图案中的三角棱镜的数量并不限定为1~3个,弧面棱镜的数量并不限定为1~2个,圆角的数量并不限定为1个,可依实际产品需求而设计。
综上所述,因依本发明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中至少具有一三角棱镜、一弧面棱镜及一圆角,且圆角是形成于三角棱镜与弧面棱镜之间或形成于三角棱镜相对于弧面棱镜的一侧。与现有习知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由于具有圆角及弧面棱镜,其中,圆角在制程中有助于滚轮与棱镜图案的分离,可避免残胶的发生。再者,弧面棱镜不具尖角故较三角棱镜不易崩坏。另外,由三角棱镜、弧面棱镜及圆角所构成的棱镜图案更可破坏棱镜图案的规律性,避免在液晶显示面板上产生条纹。再者,在实施例中借由三角棱镜与弧面棱镜的高度不相同,更可避免于组装液晶显示装置时,光学薄膜受外力而使得顶角全部崩解的问题产生。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棱镜片,是包含复数周期性排列的棱镜图案,各棱镜图案是分别具有一第一三角棱镜、一第一弧面棱镜及一圆角,该圆角是形成于该第一三角棱镜与该第一弧面棱镜之间或形成于该第一三角棱镜相对于该第一弧面棱镜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三角棱镜的高度是大于该第一弧面棱镜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棱镜图案更具有一第二弧面棱镜,该第一三角棱镜是位于该第一弧面棱镜及该第二弧面棱镜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棱镜图案具有一周期长度,该周期长度是介于15μm至300μ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圆角、该第一弧面棱镜及该第二弧面棱镜的曲率半径是小于0.75倍的该周期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棱镜图案更具有一第二三角棱镜,且该第一三角棱镜与该第二三角棱镜是位于该第一弧面棱镜及该第二弧面棱镜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圆角是形成于该第一三角棱镜与该第一弧面棱镜之间或形成于该第一三角棱镜与该第二三角棱镜之间或形成于该第二三角棱镜与该第二弧面棱镜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棱镜图案更具有一第二三角棱镜,且该第一弧面棱镜是位于该第一三角棱镜与该第二三角棱镜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三角棱镜及该第二三角棱镜是分别具有一顶角,该等顶角是介于75度至12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棱镜图案具有一周期长度,该周期长度是介于15μm至300μm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圆角及该第一弧面棱镜的曲率半径是小于0.75倍的该周期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三角棱镜具有一第一高度,该第二三角棱镜具有一第二高度,该第一高度及该第二高度是分别小于0.5倍的该周期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棱镜图案更具有一第三三角棱镜,且该第三三角棱镜是位于该第一三角棱镜相对于该第二三角棱镜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圆角是形成于该第一三角棱镜与该第二三角棱镜之间或形成于该第一三角棱镜与该第三三角棱镜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三角棱镜是具有一顶角,该顶角是介于75度至120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棱镜图案具有一周期长度,该周期长度是介于15μm至300μm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圆角及该第一弧面棱镜的曲率半径是小于0.75倍的该周期长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三角棱镜具有一第三高度,该第三高度是分别小于0.5倍的该周期长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一基板,其是设置于该棱镜片的一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基板的厚度介于30μm至250μm之间。
CNA2007100007693A 2007-01-19 2007-01-19 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 Pending CN1012262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007693A CN101226298A (zh) 2007-01-19 2007-01-19 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007693A CN101226298A (zh) 2007-01-19 2007-01-19 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6298A true CN101226298A (zh) 2008-07-23

Family

ID=39858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007693A Pending CN101226298A (zh) 2007-01-19 2007-01-19 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2629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1494A (zh) * 2011-06-16 2012-01-25 广州艺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微孔板的封闭稳定剂
CN103777258A (zh) * 2012-10-18 2014-05-0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棱镜片
CN106526970A (zh) * 2016-12-27 2017-03-2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1494A (zh) * 2011-06-16 2012-01-25 广州艺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微孔板的封闭稳定剂
CN102331494B (zh) * 2011-06-16 2014-03-26 广州艺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微孔板的封闭稳定剂
CN103777258A (zh) * 2012-10-18 2014-05-0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棱镜片
CN106526970A (zh) * 2016-12-27 2017-03-2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70329C (zh) 导光板和背光模组
CN100445827C (zh) 导光板和背光模组
US20100033957A1 (en) Backlight Module
CN202177719U (zh) 导光板及含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源、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CN211478819U (zh) 背光模块
CN101498810B (zh) 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CN102691947A (zh) 背光模块
US7753565B2 (en) Prism sheet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 same
CN202676940U (zh) 一种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KR20140041539A (ko) 광 관리 필름
CN213069418U (zh) 扩散片及背光模块
US20090129078A1 (en) Prism sheet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WO2020062603A1 (zh) 偏光结构及显示装置
US20090097245A1 (en) Prism sheet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CN111077605A (zh) 一种偏光背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0437154C (zh) 光源扩散板及背光模块
US8964318B2 (en) Prism sheet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0062600A1 (zh) 偏光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01226298A (zh) 背光模组的光学薄膜
CN201222148Y (zh) 背光模块的光学组件
CN102313208A (zh) 背光模组
CN101344682B (zh) 背光模块
CN103782204A (zh) 光学片
EP2619612B1 (en) Optical sheet, optical unit and ligh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563466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