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6544B - 一种gps接收机集成射频芯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gps接收机集成射频芯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16544B CN101216544B CN200710307733XA CN200710307733A CN101216544B CN 101216544 B CN101216544 B CN 101216544B CN 200710307733X A CN200710307733X A CN 200710307733XA CN 200710307733 A CN200710307733 A CN 200710307733A CN 101216544 B CN101216544 B CN 10121654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iode
- signal
- resistance
- frequency
- coll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GPS接收机集成射频芯片,将单片的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及频率综合器、中频滤波器、模数转换器、自动增益控制器、I/Q分离器、数据压缩器、串并转换器及并串转换器都集成在一个整体射频芯片中,尤其是将控制增益变化的模块集成在一个射频芯片上,可简化算法,使得射频和基带两个部分之间的自动增益脉宽调制信号无需接口就可实现信号增益的反馈调节,减轻基带处理信号的负担,加快处理速度。本发明的GPS接收机集成射频芯片采用0.35微米锗硅工艺设计生产,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射频信号接收机芯片,特别涉及一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接收机中应用的单片集成射频芯片。
背景技术
先前的GPS射频接收机中,信号经过射频芯片的最后一级模数转换器后,产生的sign(符号位)和MAG(幅值位)位进入基带部分,但是对MAG位的增益调节是通过由基带反馈给射频芯片中的自动增益控制模块一个名称为AGC_DATA的反馈信号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信号的增益调节是要由射频和基带两个部分通过其接口来实现反馈调节的,因此造成算法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将基带中产生反馈信号AGC_DATA的初捕获模块CACAPT集成到射频芯片中去,这样,更加有利于AGC(自动增益控制)对信号的调节,简化了算法,而且减少了基带的负担,加快了基带处理信号的速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本发明的改进之处在于将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中频滤波器,自动增益控制,模数转换器,频率综合器,I/Q分离器,数据压缩器,串并转换器,并串转换器都集成到射频芯片中。射频输入信号进入低噪声放大器后,进入混频器;随后信号与频率综合器产生的信号进行混频,进入中频滤波器;滤掉大部分干扰信号后,信号进入自动增益控制器模块,经过自动增益控制器模块的放大,信号进入模数转换器模块,然后信号进入I/Q分离器,再进入数据压缩器,随后进入串并转换器,并串转换器;输出的数据信号进入基带。所述的模数转换器输出两路数字中频信号:SIGN和MAG,且分别进入I/Q分离器,分为I路信号和Q路信号输出,并且实现了下变频,分离后的信号反馈给自动增益控制器模块一个控制信号,调节自动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大小,同时分别经过数据压缩器,频率压缩为2fo,再进入串并转换器及并串转换器,由此输出的两路信号进入基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简化了增益控制模块的算法,使控制信号增益大小的模块都集成在了射频芯片上,形成了一个整体,射频和基带两个部分之间的增益调节无需接口就可实现,同时减轻了基带部分的负担,加快了基带处理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框图;
图2所示为图1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3所示为图1的混频器电路的原理图;
图4所示为图1的中频滤波器电路的原理图;
图5所示为图1的自动增益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6所示为图1的模数转换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7所示为图1的频率综合器的结构框图;
图8所示为图7的压控振荡器VCO的电路原理图;
图9所示为图7的锁相环模块PLL的电路原理图
图10所示为图7的正交信号产生电路IQ的电路原理图
图11所示为图1中信号由模数转换器ADC出来后所经过的数字电路模块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所示,将低噪声放大器2、混频器3、中频滤波器6、频率综合器4、模数转换器8、自动增益控制器7,模数转换器8,I/Q分离器9,数据压缩器10,11,串并转换器12,13,并串转换器14,15,集成一个整体射频信号接收机芯片,所述输入的射频信号1进入低噪声放大器2,低噪声放大器2的输出信号进入混频器3,混频器3的输出信号进入中频滤波器6,中频滤波器6的输出信号进入自动增益控制器7,自动增益控制器7的输出信号进入模数转换器8,模数转换器8输出数字进入I/Q分离器9,I/Q分离器9输出信号进入数据压缩器10和11,数据压缩器10和11的输出信号进入串并转换器12和13,串并转换器12和13的输出信号进入并串转换器14和15,最后输出的信号进入基带部分。频率综合器4的输出信号为本地振荡信号5,本地振荡信号5进入混频器3。射频信号1进入集成的射频芯片后,首先通过低噪声放大器2对信号进行放大,并保证极低的噪声系数;信号经放大后送到混频器3,混频器3里用频率综合器4提供的本地振荡信号5对射频信号1进行下变频,将信号频率降到中频范围;得到的中频信号经过中频滤波器6滤波后进入自动增益控制器7放大,其增益系数大小由卫星信号的强弱程度决定,并可在较大范围内调节;中频信号经放大后进入模数转换器8,其作用是将中频模拟信号采样为数字信号并输出,即量化为两路二进制的数据信号:SIGN和MAG;SIGN和MAG位进入I/Q分离器9,之后分为I路信号和Q路信号,并且实现了下变频,频率变为原来频率的1/2;分离后的信号反馈给自动增益控制模块7一个脉宽调制信号,调节自动增益控制模块7的增益大小;同时分别经过数据压缩器10,11,频率压缩为2fo,再进入串并转换器12,13;经过串并转换器后的信号进入并串转换器14,15,由此输出的两路信号进入基带。
图2所示为图1的低噪声放大器2的电路原理图,图中input为射频信号输入端,output为射频信号输出端;电压源vcc分两路与电流源i1一端连接,另一路分别与电容C1、电感L1、电容C2并联连接,电容C1一端接地,电感L1、电容C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流源i1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两个三极管Q2、Q3的基极相连,在它们中间还并联一个电容C3,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基极短接,三极管Q2、Q3的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Q1、Q4的集电极连接,其两三极管Q1、Q4的基极分别串联连接有电阻R1、R2,电阻R2与三极管Q1的基极之节点input射频信号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1、Q4的发射极并联与地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上串接电容C4后还与output射频信号输出端连接。
图3所示为图1的混频器3的电路原理图,RF_in为来自于低噪声放大器2的射频信号输入端,LO_in为来自于频率综合器4的本地振荡信号输入端,IF_out为射频信号1与本地振荡信号5混频后的中频信号输出端,LO_in端正极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Q6的集电极上串联连接有电阻R6、R7,电阻R6、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电阻R3和电容C8,三极管Q5、Q6的两发射极串联,三极管Q6的基极与LO_in端负极相连,三极管Q5、Q6的两发射极又与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11的发射极连接一个电阻R12并与地连接,三极管Q11的基极分别并联有三极管Q12基极、电压源V2;三极管Q12的发射极连接一个电阻R13并与地连接;电阻R3和电容C8另一端分别并联电阻R4、R5,电阻R4、R5另一端与电容C5、C6和三极管Q7、Q10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7与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串联,三极管Q8、Q9基极串联,三极管Q9集电极接在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上,三极管Q8集电极接在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上;三极管Q10基极与三极管Q7的基极并联并接入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上,三极管Q7、Q8与三极管Q9、Q10的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Q7-1、Q9-1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7-1、Q9-1的发射极串联连接有电阻R10、R11,三极管Q7-1、Q9-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8、R9相连,且Q7-1的基极还连接RF_in,电阻R8、R9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压源V1并接地,三极管Q9-1的基极与电容C7连接并接地,电阻R4、R5还分别接入到中频信号输出端IF_out的负极和正极。
图4所示为图1的中频滤波器电路6的原理图,INPUT为来自于混频器3的中频信号输入端,OUTPUT为经过滤波后的中频信号输出端,来自于混频器3的中频信号输入端依次串联连接有电阻R16、R18,其旁路连接有电阻R14,电阻R18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7、三极管Q15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Q15的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13的基极、电容C40、场效应管M1连接,场效应管M1、M2相连,二者节点与场效应管M4连接,场效应管M3与场效应管M5、场效应管M4与场效应管M6相接,三极管Q14的基极与M2的源极相连,三极管Q14的集电极接电源,三极管Q13、Q14的发射极串并联电阻R20、R21后又分别与三极管Q17、Q19的集电极连接,场效应管M1还与三极管Q15的集电极连接,场效应管M2还与三极管Q1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5、Q16的发射极连接后并接入三极管Q18的集电极上,三极管Q17、Q18、Q19、Q20基极、电压源V3串联连接后接地,其各发射极上依次串联电阻R22、R23、R24、R25后接地,场效应管M6串接电压源V4后接地,三极管Q18的集电极连接在三极管Q15、Q16的发射极上,三极管Q16的基极串接电阻R19、R17,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入来自于混频器3的中频信号输入端的负极,电阻R19两端还并联连接电阻R15和电容C8,电阻R16、R17的一端还并联电容C5、C6,三极管Q13的发射极接入中频信号输出端的正极,三极管Q14的发射极接入中频信号输出端的负极,电阻R14与电容C7的一端接入到中频信号输出端的正极。
图5所示为图1的自动增益控制器7的电路原理图,IF_in为来自于中频滤波器6的中频信号输入端,IF_out为经过放大后的中频信号输出端,Vcon为控制放大器增益系数的控制电压信号输入端,来自于中频滤波器6的中频信号输入端的正极串接一个电容C15,电容C15的另一端分两路分别与三极管Q21的基极、电阻R27一端连接,另一端接入电源VCC上,三极管Q21的集电极上连接一个电阻R28,发射极与三极管Q22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22的集电极上连接一个电阻R29,三极管Q21、Q24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23与Q24的发射极上串并联有电阻R34、R35,三极管Q23、Q24的集电极上分别连接一个电容C18、C17、发射极串接电阻R34、R35,电阻R26、R27、R28、R29、R30、R31、R32、R33的一端依次分别并联在电源VCC上,其电阻R3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电容C18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6的基极上,电阻R3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电容C17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5的基极上,电阻R3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三极管Q25的集电极和中频信号输出端的负极上,电阻R3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三极管Q26的集电极和中频信号输出端的正极上,三极管Q25、Q27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27的集电极与中频信号输出端的负极相连、发射极串接电阻R36、R37接入三极管Q28的发射极上、其集电极与中频信号输出端的正极相连,电阻R36、R37之间节点连接三极管Q32的集电极上,三极管Q32的基极顺序连接三极管Q31、Q30、Q29的基极、发射极串接电阻R41和场效应管M10,场效应管M10的另一端分别与场效应管M9、M8、M7并联连接,场效应管M9、M8、M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0、R39、R38一端连接,另一端又分别与三极管Q31、Q30、Q29的发射极连接、其集电极分别连接在三极管Q26、Q22的发射极上和电阻R34另一端,场效应管M7的另一端串接一个反向器inv1,三极管Q29的基极上还与电压源V5相接并接地,反向器inv1的另一端接入控制放大器增益系数的控制电压信号输入端。
图6所示为图1的模数转换器8的电路原理图,IF_in为来自于自动增益控制信号放大器的中频信号输入端,此信号为模拟信号,C_out为经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输出端;来自于自动增益控制信号放大器的中频信号输入端的正极串接电容C19,电容C19另一端分两路分别与电阻R43和三极管Q3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4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35的基极相连接,其发射极又与三极管Q36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35的集电极分两路分别与电阻R44和三极管Q38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45的一端分两路分别与三极管Q36的集电极、Q37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46的一端分两路分别与三极管Q37的集电极、Q39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Q39、Q40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7的一端分两路分别与三极管Q38的集电极、Q39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42、R43、R44、R45、R46、R47另一端接入电源VCC上,场效应管M11与M12连接,场效应管M13与M14连接,同时场效应管M11还与M19、M20连接,M12、M13与三极管Q39、Q40的集电极连接,M14、M20连接,M15、M16连接,M17、M18连接,三极管Q35与Q36、Q37与Q38、Q39与Q40的发射极节点分别接入三极管Q44、Q45、Q46的集电极上,三极管Q33、Q34的发射极串接电阻R48、R49分别接入三极管Q42、Q43的集电极上,三极管Q41、Q42、Q43、Q44、Q45、Q46的发射极上依次串接电阻R50、R51、R52、R53、R54、R55,其各电阻和场效应管M19、M20、M16、M18的另一端并接入电源VCC上接地,来自于自动增益控制信号放大器的中频信号输入端的负极串接电容C20,电容C20另一端分两路分别与电阻R42和三极管Q3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1、Q42、Q4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1集电极上连接电流源i2,场效应管M17、M18的一端接入经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输出端C_out上。
图7所示为图1的频率综合器4的结构框图,其中VCO为压控振荡器,产生振荡信号clk_vco;PLL为锁相环模块,将clk_vco与外部输入参考时钟信号clk_ref进行相位比较,并产生一个控制电压对clk_vco的频率进行调节;IQ为正交信号产生电路,将clk_vco由差分信号转换成具有四个正交相位的信号,正交信号作为本地振荡信号LO输出。
图8所示为图7的压控振荡器VCO的电路原理图,OUTPUT为由压控振荡器产生的振荡信号clk_vco的输出端,Vtune为振荡信号频率控制电压的输入端,电源VCC串接在电流源i3的一端,其另一端依次串联连接有电阻R56、R57、R58并接地,电阻R56一端还并联电阻R59和R60,电阻R60的另一端接入由电容C23串接的可变电容Ct1、可变电容Ct2、电容C24的节点上,电阻R61的一端接入由电容C25串接的可变电容Ct3、可变电容Ct4、电容C26的节点上,电容C23、C25的另一端与电感L2、电阻R62、三极管Q47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7的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Q49、Q50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分别串接电阻R63、R64,电阻R63、R6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0、R62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电容C21、C22并接地,三极管Q47、Q48的基极交叉接在三极管Q47、Q48的集电极上,三极管Q48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50、Q52的基极、Q51的发射极连接,其集电极连接在电容C26、C24、C27、电感L3的一端和三极管Q60的基极上,电源VCC上依次分别与电感L2、电感L3、三极管Q51的集电极、电流源i4、三极管Q59、Q60、Q57的集电极、电流源i5一端连接,三极管Q51、Q52、Q53、Q54、Q55、Q56、Q57、Q58的发射极依次串接电阻R65、R66、R67、R68、R69、R70、R71、R72和三极管Q52、Q58旁路连接有电容C28、C29并接地,三极管Q53、Q54、Q55、Q56、Q58的基极串联连接,三极管Q53、Q55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54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59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55的集电极与Q60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56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60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59、Q60的发射极与振荡信号clk_vco的输出端正、负极相连。
图9所示为图7的锁相环模块PLL的电路原理图,CLK_REF为外部输入参考时钟信号输入端,CLK_VCO为压控振荡器产生的振荡信号的输入端,Vtune为对压控振荡器振荡信号频率进行调节的控制电压输出端,Dff模块为D触发器,DIV为分频器模块,其具体参数由应用范围决定;外部输入参考时钟信号输入端CLK_REF连接一个模块Dff,模块Dff分别与反向器inv2、或非门nor1、与非门nand1、电源VCC连接,反向器inv2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M21的一端连接,场效应管M21的另一端依次串接有连接场效应管M22、控制电压输出端Vtune、M23、M24,场效应管M22、M23的一端与电压源V6、V7连接接地,场效应管M24分两路分别连接在第二模块Dff的右下两侧,或非门nor1一端连接在第二模块Dff的右侧,与非门nand1一端与场效应管M21的一端连接,第二模块Dff的左侧连接一个分频器模块DIV,分频器模块DIV与压控振荡器产生的振荡信号的输入端CLK_VCO连接,在控制电压输出端Vtune分别串并联有电阻R73、电容C30、C31并接地。
图10所示为图7的正交信号产生电路IQ的电路原理图,LO_in为来自于压控振荡器的振荡信号clk_vco的输入端,output1和output2为产生的具有四个正交信号相位的本地振荡信号的输出端,其中output1和output2各有两个输出端,他们的相位分别相差180度,output1和output2的对应信号相位分别相差90度;来自于压控振荡器的振荡信号输入端clk_vco的一端的正极上串联电阻R74、R75接入本地振荡信号的输出端output1的正极,电阻R74、R75的旁路一端分别连接有电容C32、C33接入电阻R76、R77的节点上,电阻R76、R77的旁路一端分别连接有电容C34、C35接入电阻R78、R79的节点上,电阻R78、R79的旁路一端分别连接有电容C36、C37接入电阻R80、R81的节点上,电阻R80、R81的另一端节点上分别连接有电容C38、C39,电容C38、C39的另一端接入电阻R74、R75之节点上,电容C35、电容C39的另一端接入到本地振荡信号的输出端output1的正极上,电容C35、R79的节点接入到本地振荡信号的输出端output1的负极上,电容C37、电阻R81的节点接入本地振荡信号的输出端output2的负极上,电容C33、电阻R77的节点接入本地振荡信号的输出端output2的正极上,电容C36、电阻R78、电容C38、电阻R80之节点接入到本地振荡信号的输出端output1的负极。
图11所示为图1中信号由ADC出来后所经过的数字电路模块示意框图:
I/Q分离原理:
假设输入信号为:S(t)=Asin(2πfi+t),经过I/Q分离后变为
I(t)=Acos[2π(fi-fo)t]
Q(t)=Asin[2π(fi-fo)t]
上式中的I,Q信道均是任意指定的,我们可以称一个为I信道和另一个为Q信道,由于这两个输出可以组合成一个输出形式的信号表示式,则有:
I(t)+jQ(t)=A{cos[2π(fi-fo)t]+jsin[2π(fi-fo)t]}
=Aej2π(fi-fo)t
通过上面的I-Q信道的分离后,下变频就具有如下两个主要优点:
(1)若对两路输出都进行数字化,则输入信号的带宽可以增加一倍。这是由于在时域中,如果采样频率为fo,则当达到最高输入频率时,必须能够在一个周期内获得两个采样样本以满足奈奎斯特采样速率,这样最高输入频率就为fo/2,如果还有一个Q信道的话,那么将会采样到大于两个样本值,所以,最高输入频率可以扩展到fo。
(2)在I-Q信道变换中保留了幅度信息。如果通过平方包络检波方式来获取输入信号的幅度值,那么将由关系式
如果仅存在一个信号,根据上式计算的幅度值A对每一个采样来说将为一个常数。
通常有两种方法来产生下变频的I-Q信道,一种是采用Hilbert变换,另一种是采用特殊的采样方案。此处,由于I/Q信号是串行数据,所以存在先后问题,要对I信号进行预处理,给它加上一个数据的延迟来达到与Q信号同步。
接下来,分别对I/Q信号进行sign/mag位转换,这样做是为了在AGC模块中能统计I/Q数据的mag位的个数从而产生控制信号来调整AGC的阈值。
I/Q数据均为两位(2bit),高位为sign位,低位为mag位。具体实现为高位与signInvert信号进行异或,低位不变。
接下来,数据分为2路,一路出初捕获模块CACAPT进入AGC模块,一路进行压缩处理。下面予以简要介绍:
压缩处理实际上是一个数据转换器和一个8-bit累加器。它首先将经过sign/mag位分离的2-bitI/Q数据转化为8bit、重量为+4,+1,-1,-4的数据。规则如下:
如果mag位为0,则赋1,如果mag位为1,则赋4,由于si gn位有+-之分,那么数据就可能变为以下+4,+1,-1,-4。
接下来将这些数据进行累加,具体规则为将I/Q数据按10,9,9的序列进行累加,这样做的目的是将18.67fo的数据压缩为2fo。
压缩之后,频率变为2fo,下来将8bit的数据流变化为2bit的数据流,具体的做法是将数据与一个门限值作比较。此处的操作所造成的信号强度损失为1dB,其中0.55dB是由2bit采样造成的。
转化为2bit数据后,数据流进入串-并转换模块12、13,2fo的I/Q数据串行的存入在一个11-bit的缓冲器(buffer)中,当缓冲器满了之后,便会被第二个相同的缓冲器读取(即先进行串-并转换,再进行并-串转换)。
并行器的目的是将从抽样判决器内的12个通道内流入的实时数据存储起来。数据填入一个6bit深的缓冲器,当缓冲器填满后,它内部的所有内容都在一个时钟周期或者一个单独的并行操作内被送入到串行器。每个通道都有4×6-bit的数据缓冲器。
物理上,并行器和串行器内的内容被存在RAM3中。这用到了RAM中的12个位置(location),在两个块(block)中,每个块有6个location。在每个段(segment)中,数值在一个块写入,并在另外一个块中读出。在每个段的末尾,两个块被交换。(也即:读块变为写块,写块变为读块)
在每个段内,六个值被写入到RAM。每个这种值具有12个通道的2bits I和2bits Q(也即:48bits)。这些值写在段内的2,4,6,8,10,11半个码片的末尾。
对每个通道将读出六个4-bit值,因此,每个段将会有6*12=72个读操作。每个读操作内的48bits中,只有4bits被利用。
本发明产品可用于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射频芯片HXM001RF中,采用0.35微米锗硅工艺设计生产,并测试获得成功。
Claims (2)
1.一种GPS接收机集成射频芯片,包括集成在射频芯片中的噪声放大器、频率综合器及混频器、中频滤波器、自动增益控制器,模数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射频芯片中还集成有I/Q分离器、数据压缩器、串并转换器以及并串转换器;射频输入信号进入低噪声放大器后,进入混频器;随后信号与频率综合器产生的信号进行混频,进入中频滤波器滤掉干扰信号后,进入自动增益控制器经放大再进入模数转换器,模数转换器输出两路数字中频信号:SIGN和MAG,且分别进入I/Q分离器,分为I路信号和Q路信号输出,并且实现下变频,分离后的I路、Q路信号反馈至自动增益控制其以控制信号,调节自动增益控制器的增益大小,同时分别经过数据压缩器将信号频率压缩为采样频率fo的一半,再进入串并转换器及并串转换器,输出两路信号进入基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GPS接收机集成射频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增益控制器包括来自于中频滤波器6的中频信号输入端、中频信号输出端和控制放大器增益系数的控制电压信号输入端,中频信号输入端的正极串接一个电容C15,电容C15的另一端分两路分别与三极管Q21的基极、电阻R27一端连接,另一端接入电源VCC上,三极管Q21的集电极上连接一个电阻R28,发射极与三极管Q22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22的集电极上连接一个电阻R29,三极管Q21、Q24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23与Q24的发射极上串并联有电阻R34、R35,三极管Q23、Q24的集电极上分别连接一个电容C18、C17、发射极串接电阻R34、R35,电阻R26、R27、R28、R29、R30、R31、R32、R33的一端依次分别并联在电源VCC上,其电阻R3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电容C18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6的基极上,电阻R3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电容C17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5的基极上,电阻R3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三极管Q25的集电极和中频信号输出端的负极上,电阻R3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三极管Q26的集电极和中频信号输出端的正极上,三极管Q25、Q27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27的集电极与中频信号输出端的负极相连、发射极串接电阻R36、R37接入三极管Q28的发射极上、其集电极与中频信号输出端的正极相连,电阻R36、R37之间节点连接三极管Q32的集电极上,三极管Q32的基极顺序连接三极管Q31、Q30、Q29的基极、发射极串接电阻R41和场效应管M10,场效应管M10的另一端分别与场效应管M9、M8、M7并联连接,场效应管M9、M8、M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0、R39、R38一端连接,另一端又分别与三极管Q31、Q30、Q29的发射极连接、其集电极分别连接在三极管Q26、Q22的发射极上和电阻R34另一端,场效应管M7的另一端串接一个反向器inv1,三极管Q29的基极上还与电压源V5相接并接地,反向器inv1的另一端接入控制放大器增益系数的控制电压信号输入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307733XA CN101216544B (zh) | 2007-12-26 | 2007-12-26 | 一种gps接收机集成射频芯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307733XA CN101216544B (zh) | 2007-12-26 | 2007-12-26 | 一种gps接收机集成射频芯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16544A CN101216544A (zh) | 2008-07-09 |
CN101216544B true CN101216544B (zh) | 2010-10-06 |
Family
ID=39623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30773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16544B (zh) | 2007-12-26 | 2007-12-26 | 一种gps接收机集成射频芯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21654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48249A (zh) * | 2009-03-25 | 2010-09-29 | 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滑盖手机 |
CN102474283A (zh) * | 2010-05-07 | 2012-05-23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接收模拟基带信号的设备 |
CN103916149B (zh) * | 2012-12-31 | 2015-11-25 | 西安合众思壮导航技术有限公司 | 下变频方法、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设备 |
CN103401819B (zh) * | 2013-07-03 | 2017-02-08 | 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空时滤波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7682023A (zh) * | 2017-11-21 | 2018-02-09 |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发射、接收装置和方法及无线访问节点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74194A (zh) * | 2003-07-23 | 2004-02-11 | 深圳市天昊科技有限公司 | 一体化卫星定位车载终端 |
EP1220441B1 (en) * | 2000-12-22 | 2006-07-26 | Nokia Corporation | Direct-conversion receiver system and method, especially a GPS receiver system with high pass filtering |
-
2007
- 2007-12-26 CN CN200710307733XA patent/CN10121654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20441B1 (en) * | 2000-12-22 | 2006-07-26 | Nokia Corporation | Direct-conversion receiver system and method, especially a GPS receiver system with high pass filtering |
CN1474194A (zh) * | 2003-07-23 | 2004-02-11 | 深圳市天昊科技有限公司 | 一体化卫星定位车载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16544A (zh) | 2008-07-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16544B (zh) | 一种gps接收机集成射频芯片 | |
US9917586B2 (en) | Digital signal up-converting apparatus and related digital signal up-converting method | |
US7697649B2 (en) | Circuit for measuring an eye size of data, and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eye size of data | |
US7656984B2 (en) | Circuits and methods for recovering a clock signal | |
GB2282288A (en) | RC/CR automatic quadrature network | |
JP2018504849A (ja) | デジタル/位相コンバータ | |
CN104917556A (zh) | 一种基于超高速dac的同步多波束信号生成方法 | |
CN201072442Y (zh) | 一种gps接收机集成射频芯片 | |
US20070242554A1 (en) | Multi-port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 |
CN105446919A (zh) | 一种基于PXIe高速总线的微波变频装置 | |
CN108880537A (zh) | 高速串行通信中基于相位插值器的宽频时钟产生电路 | |
CN117949949A (zh) | 一种脉冲雷达基带信号采集处理方法、设备及介质 | |
CN115333553B (zh) | 一种全数字超宽带脉冲发射机 | |
CN2876800Y (zh) | 全球定位系统与北斗二代双系统射频信号接收机装置 | |
CN112737586A (zh) | 高速采样电路 | |
US11601101B2 (en) | Digital power amplifier with RF sampling rate and wide tuning range | |
CN200990592Y (zh) | 一次下变频射频信号接收机芯片 | |
US11258449B2 (en) | Clock data recovery apparatus and clock data recovery method | |
US20050069070A1 (en) | High-speed data sampler for optical interconnect | |
CN116072165B (zh) | 一种信号采样电路和存储器 | |
US20160248608A1 (en) | 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ation | |
US11595234B2 (en) | Equalizer circuit, method for sampling data and memory | |
CN114255792B (zh) | 均衡电路、数据采集方法及存储器 | |
US20020186782A1 (en) | Transmit filter | |
US20160065235A1 (en) | Continuous analog signal monitor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06 Termination date: 201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