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2510B - 固网中的多本地网环境下查询用户相关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固网中的多本地网环境下查询用户相关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12510B
CN101212510B CN2006101487161A CN200610148716A CN101212510B CN 101212510 B CN101212510 B CN 101212510B CN 2006101487161 A CN2006101487161 A CN 2006101487161A CN 200610148716 A CN200610148716 A CN 200610148716A CN 101212510 B CN101212510 B CN 1012125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al network
user profile
information
user
ca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487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12510A (zh
Inventor
李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14871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125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12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2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12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2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提出旨在解决现有的使用软交换设备的OPC来标识本地网的用户信息查询方案存在的OPC开销大、信令转接点可能修改OPC等问题。具体地,本发明中的用以GT为代表的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代替OPC来在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中标识相应的本地网,而SHLR也基于所述第一类型特征信息来在软交换设备的辅助下执行用户相关信息的查询。采用本发明,在节约宝贵的OPC资源的同时,避免了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中的本地网标识被信令转接点修改导致用户相关信息查询失败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固网中的多本地网环境下查询用户相关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定通信网络,尤其涉及固定通信网络中的用户相关信息查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与移动通信网络相比,固定通信网络(以下简称固网)在新业务开发、部署等方面存在劣势,具体表现为新业务开展所需时间较长且投资较高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固网中的用户相关信息存于各相应交换机中,无法快速开展全网业务。
反观移动通信网络,由于其采用了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进行用户业务数据的集中存储,使得业务部署速度较快,智能业务触发便捷。
于是,在网络转型过程中,软交换技术、固网智能化技术、提供差异化服务的接入控制技术和实施多样化的宽带接入等自然很受固网运营商和设备提供商的关注。业界由此对固网所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改进在于引入智能归属位置寄存器(SHLR),SHLR记录了固网的用户终端的用户相关信息,包括逻辑号码、物理号码及其间映射关系以及固网用户的智能业务接入码(以下简称业务接入码)等信息,其作用是一个综合的集中用户业务信息数据库,可通过扩展的ISUP(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或扩展的MAP来与交换机进行信息交互。引入SHLR后,可以更方便地实现主、被叫类智能业务的触发以及智能业务的快速开放和全网覆盖。
图1为固定通信网络的结构示意图,简明起见,其中略去了与以下描述不相关的网络节点。所示网络包括软交换机1(SS1)、智能归属位置寄存器2(SHLR2)、信令转接点3、多个本地网I、II、III及其中的多个本地交换机LSa、LSb和LSc。
根据较早的技术方案,在呼叫握手过程中,主、被叫用户所属的LS分别要求软交换机(SS)进行用户相关信息的查询,而SS会相应地向SHLR进行两次用户相关信息的查询进而两次返回相同的主、被叫用户的用户相关信息,导致业务重复触发,效率较低。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中国电信提出了基于OPC(源信令点编码)的用户相关信息查询方案。具体地,在SS和SHLR处预存“SS的OPC←→本地网”映射信息,SS拥有多个OPC,其每个OPC(为区别于其它网络节点如本地交换机的OPC,以下将SS的OPC示为OPCSS)与其下属的一个本地网一一对应。举例来说,在接收到由本地网I中的本地交换机a(LSa)发来的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后,SS将在上述映射信息中找到属于该SS且与该本地网相对应的源信令点编码即OPCSSI,并将其添加到发给SHLR的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如,发送路由信息,即SRI:Send Routing Info)中。SHLR处同样存有上述映射信息,因此,SHLR能够根据所述OPCSSI得知该请求源自哪个本地网,继而为主、被叫用户中属于该本地网的用户查询其用户相关信息并返回给SS(根据所述号码的字冠可以确定其所属本地网)。如果其中没有属于该本地网的用户,则通知SS:主、被叫用户均不属于该本地网;如果其中仅有主叫用户属于该本地网,则返回主叫用户的相关信息给SS,由SS触发主叫用户的相关业务,然后该呼叫经主叫用户所属本地网的长途局被路由到被叫用户所属本地网的长途局,被叫用户所属本地网的该长途局将向该SS另行发送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以触发第二次(针对被叫用户的)用户相关信息查询;如果主、被叫用户均属于所述本地网,则分别触发主、被叫用户的相关智能业务。其后,将由SS根据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的号码来完成呼叫接续。
然而,如上所述的SS将源信令点编码OPC用在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中作为本地网的特征信息的技术方案存在如下问题:
1.SS占用多个OPC使宝贵的信令点编码资源更加紧张;
2.在跨逻辑网络时,位于SS与SHLR之间的主要用于数据转发的信令转接点(STP)可能会在转发来自SS的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给SHLR之前,将消息中的OPC改为自己的OPC,使得SHLR不能得知该请求来自哪个本地网,导致查询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为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为固网提供一种更优化的用户相关信息的查询方法及相应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固定通信网络的软交换设备中用于辅助查询用户相关信息的方法,其中包括:接收来自所述软交换设备下属的本地网交换设备的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根据所述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确定所述本地网交换设备所属的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基于所述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向该软交换设备所属的网络服务器查询用户相关信息,得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固定通信网络的软交换设备中用于辅助查询用户相关信息的辅助查询装置,其中包括:第一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来自本地网交换设备的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确定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确定所述本地网交换设备所属的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查询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向该软交换设备所属的网络服务器查询用户相关信息,以得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固定通信网络的网络服务器中用于查询用户相关信息的方法,其中,包括:接收来自其下属的软交换设备的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其中包含一个源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以及主、被叫用户的号码;根据所述源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以及主、被叫用户的号码来进行用户相关信息查询,得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将所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通知所述软交换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固定通信网络的网络服务器中用于查询用户相关信息的信息查询装置,其中包括: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来自其下属的软交换设备的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其中包含一个源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以及主、被叫用户的号码;查询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以及主、被叫用户的号码来进行用户相关信息查询,得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通知装置,用于将所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通知所述软交换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类型特征信息包括全局码(GT)和/或标识信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之一即SS用第一类型特征信息代替OPCSS添加到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中,并对SHLR和SS处预存的信息进行相应改动。相比于OPC,GT不但资源丰富,且不会在经由信令转接点转发时被改写,因而,本发明在节约了宝贵的OPC资源的同时,保证了SHLR能够由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识别发出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的本地网。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非限定性实施例所作描述,本发明的特征和优势将更为明显。
图1为固定通信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固定通信网络的软交换设备中用于辅助查询用户相关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了处于同一本地网下的主叫用户(有两个智能业务)和被叫用户(有一个智能业务)的用户相关信息查询流程;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固定通信网络的软交换设备中用于辅助查询用户相关信息的辅助查询装置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固定通信网络的网络服务器中用于查询用户相关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固定通信网络的网络服务器中用于查询用户相关信息的信息查询装置框图。
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文中出现的相关概念的理解应参照如下解释:
网络节点:网络中相对独立的通信设备,包括但不限于SHLR、SS、LS、STP以及用户终端(UE);
全局码:Global Title(GT),每个网络节点在网络中拥有一个在全局具有唯一性的全局码,可用于寻址;
源信令点编码:Originating Point Code(OPC),每个网络节点在网络中拥有一个在全局具有唯一性的源信令点编码,可用于寻址;
用户相关信息:用户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存于网络服务器如SHLR中的以下各项信息:固网用户的相互映射的逻辑号码与物理号码以及固网智能业务接入码等;
智能业务接入码:由运营商分配,可用于指示交换设备路由,或作为软交换机触发相应智能业务的依据,简称业务接入码;
源本地网:特指发送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的本地网交换设备所属的本地网;
本地网交换设备:包括本地交换机、长途局。
本发明中,在生成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如SRI)时,SS用资源相对宽松且不会在传输过程中被信令转接点修改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如GT)代替OPC作为与一个源本地网一一对应的标识信息,而收到SRI的SHLR则根据这个第一类型特征信息确定源本地网,进而执行用户相关信息的查询。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固定通信网络的软交换设备中用于辅助查询用户相关信息的方法流程图。所述软交换设备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系指软交换机即图1所示SS1。由于本发明侧重对用户相关信息的查询方法及其装置的改进,故以下将主要针对该部分内容进行阐述,至于“用户相关信息查询”之前与之后的技术信息,则将简单描述,详情请参照中国电信的相关规范及其它背景技术。
当LSa下的用户甲(未示出)发起与LSb下的用户乙(未示出)通话的呼叫请求后,为用户甲(主叫用户)服务的LSa会向SS1发送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于是,SS1在步骤S10中接收来自LSa的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其中包含主叫用户的物理号码、被叫用户的逻辑号码以及LSa的相关信息。LSa的所述相关信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可为LSa的OPC/GT或其它足以标识(或经过翻译后足以标识)LSa所属本地网的标识信息。不失一般性地,设其中LSa的所述相关信息为其自身的OPCa
接着,在步骤S11中,SS1从所述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中提取OPCa
得到LSa的OPCa后,SS1根据存储装置(通常可配置在SS1处)中预存的映射信息来确定LSa所属的本地网。具体地,SS1处的所述映射信息可以采用包括但不限于表1中所示的形式。
表1
 本地网交换设备的OPC   本地网   SS的相应GT
 OPCa   本地网I   GTSSI
 OPCb   本地网I   GTSSI
 OPCc   本地网II   GTSSII
由表1可以看出,SS1可使用全局码来在发给SHLR2的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如SRI)中标识源本地网,释放了原被SS1占用的多个OPC。接着,进到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SS1根据OPCa在表1中进行查询,由此可以得到与LSa所属本地网I相对应的属于SS1的GT即GTSSI
于是,在步骤S13中,SS1将GTSSI放入生成的SRI中,以使SHLR2能够知晓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具体来自哪个本地网,应当理解,所述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还包含主、被叫用户的号码,如主叫物理号码以及被叫逻辑号码。
在步骤S14中,SS1将生成的所述SRI发送至SHLR2。
此后,存有形如表2的映射信息的SHLR2会根据所述SRI(具体地,根据其中的GTSSI和主、被叫用户的号码)进行查询,并将包含用户信息查询结果的用户信息查询响应消息(如SRI_ACK/SRI_NACK等)发还给SS1。
表2
  SS的相应GT   本地网
  GTSSI   本地网I
  GTSSII   本地网II
  GTSSIII   本地网III
根据主叫用户与被叫用户的归属的不同情形,所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的内容可能不同,以下分别讨论:
情形1: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同属于本地网I
用户甲呼叫用户乙的情况应属此列。SHLR2根据GTSSI以及表2,可以知晓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源自本地网I,接着,根据主叫物理号码、被叫逻辑号码的字冠判断主、被叫用户是否属于本地网I,并得到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同属于本地网I的结论。
于是,所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包括:主叫智能业务接入码、被叫智能业务接入码、主叫用户的逻辑号码以及被叫用户的物理号码,其中,如果用户有多个智能业务,则一次返回一个智能业务的业务接入码直至处理完所有智能业务,主叫号码变换(主叫逻辑号码)包含在第一次返回的SRI_ACK中,而被叫号码变换(被叫物理号码)则在最后一次查询的相应SRI_ACK中被返回。
用户相关信息查询涉及的信令流程可参看图3,图3示出了处于同一本地网下的主叫用户(有两个主叫类智能业务,分别编号为1、2)和被叫用户(有一个被叫类智能业务,为避免混淆,将其编号为3)的用户相关信息查询流程。现对其中各步骤的意义解释如下:
a)SS1向SHLR2发送SRI,其中包含主叫用户的物理号码以及被叫用户的逻辑号码;
b)SHLR2进行主叫号码分析,由于主叫用户为混合放号用户,因此需要进行主叫号码变换,SHLR2查询主叫用户的智能业务签约信息(属于用户相关信息),进而通过SRI_ACK消息返回主叫逻辑号码和主叫用户的第一主叫智能业务接入码,SS1根据第一主叫智能业务接入码连接SCP(业务控制点,未示出)或AS(应用服务器,未示出)来触发第一主叫类智能业务,SCP或AS处理业务后指示继续呼叫;
c)SS1向SHLR2发送SRI,其中,主叫号码为主叫逻辑号码,被叫号码为“第一主叫智能业务接入码+被叫逻辑号码”;
d)由于被叫号码前加插了第一主叫智能业务接入码,SHLR判别主叫号码已经为逻辑号码,只需查询智能业务属性(而无须再进行号码变换查询),SHLR2根据先查询主叫用户签约信息再查询被叫用户签约信息的原则,查找第二主叫智能业务接入码,并通过SRI_ACK返回该第二主叫智能业务接入码给所述SS1;SS1根据第二主叫智能业务接入码连接SCP或AS触发相应的智能业务,SCP或AS处理业务后指示继续呼叫;
e)SS1向SHLR2发送SRI,其中,主叫号码为主叫逻辑号码,被叫号码为“第二主叫智能业务接入码+被叫逻辑号码”;
f)SHLR2分析出已经处理完所有的主叫类智能业务,则查询被叫用户的智能业务签约信息(属于用户相关信息),并将被叫智能业务接入码通过SRI_ACK返回给SS1;SS1根据第二主叫智能业务接入码连接SCP或AS触发相应的智能业务;
g)SS1向SHLR2发送SRI,其中,主叫号码为主叫逻辑号码,被叫号码为“被叫智能业务接入码+被叫逻辑号码”;
h)SHLR2分析出已经处理完所有的被叫类智能业务,则查询被叫用户的号码变换信息,并将其物理号码放入最后一次返回的SRI_ACK中;
i)SS1根据被叫物理号码寻址到被叫端交换局,并向其发送IAM或INVITE消息,其中主叫号码为主叫逻辑号码,被叫号码为被叫物理号码。
情形2:主叫用户属于本地网I,被叫用户不属于本地网I
用户甲呼叫处于本地交换机c下的用户丙(未示出)的情况应属此列。与情形1相似地,SHLR2经过查询得知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源自本地网I后,根据主、被叫号码的字冠判断主、被叫用户是否属于本地网I,得到如下判断结果:主叫用户属于本地网I(源本地网),被叫用户不属于本地网I。
相应地,所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包括:主叫智能业务接入码(包括所有主叫智能业务接入码)、主叫用户的逻辑号码。
详细信令流程可参考图3及相关描述。
情形3:主叫用户不属于本地网I,被叫用户也不属于本地网I
此情形属于实际应用中较少出现的一种特例,其中,SHLR2将主、被叫均不属于本地网I的信息通知SS,具体地,可通过发送SRI_NACK或IDLE来实现,目的在于报告USER_ERROR。
SS1在步骤S15中接收来自SHLR2的用户信息查询响应消息。
在此后的步骤S16中,SS1从用户信息查询响应消息中提取相应的用户信息查询结果,用于其余操作如通过访问智能平台进行主、被叫类智能业务触发以及后续的呼叫接续等,这部分内容在中国电信的相关规范中已有定义,可供参考。
对于情形2,至步骤S16为止,SS1只得到了主叫用户即用户甲的业务接入码,而没有得到被叫用户即用户丙的业务接入码及其号码变换信息,于是,在步骤S16中得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后,SS1根据用户丙的逻辑号码确定用户丙所属的本地网,并将所述呼叫路由到本地网I的长途局(一种本地网交换设备,图1中未示出),再由本地网I的所述长途局将该呼叫路由到本地网II的长途局(未示出),再由该本地网II的所述长途局向SS1发起用户相关信息查询,相应地,SS1会将与本地网II相对应的属于SS1的GTSSII放入生成的SRI中发往SHLR2,SHLR2则将返回用户丙的业务接入码。需要注意,此时,到达SS1的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中将包含该被叫用户所属本地网的长途局的OPC(用于帮助SS1识别源本地网),为适应这种由长途局发起的用户相关信息查询,表1所示的SS1处预存的映射信息中的“本地网交换设备的OPC”部分还相应地包括各本地网的长途局的OPC。
在得到主、被叫用户的业务接入码后,相应的智能业务触发以及后续的呼叫接续等操作可基于现有技术完成,不再赘述。
以上针对表1所对应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同样,表1中的第一列,“本地网交换设备的OPC”可以用“本地网交换设备的GT”来代替,表1与表2中的“SS的相应GT”可以用“相应本地网的网络标识”来代替。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固定通信网络的软交换设备中用于辅助查询用户相关信息的辅助查询装置框图。本发明在图1所示的SS1中引入了辅助查询装置10,其中包括:第一接收装置100、确定装置101以及查询装置102。具体地,所述确定装置101包括第一提取装置1010和受控确定装置1011,所述查询装置102包括生成装置1020、发送装置1021、第二接收装置1022以及第二提取装置1023。
以下结合图4并参照图1对该装置进行描述。
当LSa下的用户甲(未示出)发起与LSb下的用户乙(未示出)通话的呼叫请求后,为用户甲(主叫用户)服务的LSa向SS1发送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于是,由所述第一接收装置100接收所述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其中包含主叫用户的物理号码、被叫用户的逻辑号码以及LSa的相关信息。LSa的所述相关信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可为LSa的OPC/GT或其它足以标识(或经过翻译后足以标识)LSa所属本地网的标识信息。不失一般性地,以下假设其中的LSa的相关信息为其自身的OPCa
第一接收装置100将其接收到的所述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传递给第一提取装置1010。由所述第一提取装置1010从该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中提取OPCa,并传递给所述受控确定装置1011。
得到OPCa后,所述受控确定装置1011根据存储装置(通常可配置在SS1处,未在图中示出)中预存的映射信息来确定源本地网。具体地,SS1处的所述映射信息可以采用包括但不限于表1中所示的形式。
由表1可以看出,SS1可使用全局码来在发给SHLR2的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如SRI)中标识源本地网,释放了原被SS1占用的多个OPC。提取出的OPCa被传递给受控确定装置1011。
受控确定装置1011根据OPCa在表1中进行查询,由此,可得到与LSa所属本地网I相对应的属于SS1的GT即GTSSI,并将其传递给查询装置102中的生成装置1020。
此后,由生成装置1020将GTSSI放入生成的SRI中,以使SHLR2能够知晓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具体来自哪个本地网,应当理解,所述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还包含主、被叫用户的号码,如主叫物理号码以及被叫逻辑号码。生成装置1020将其生成的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传递给发送装置1021。
其后,由发送装置1021将所述SRI发送至SHLR2。
这样,存有形如表2的映射信息的SHLR2会根据所述SRI(具体地,根据其中的GTSSI和主、被叫用户的号码)进行查询,并将包含用户信息查询结果的用户信息查询响应消息(如SRI_ACK/SRI_NACK)发还给SS1。
根据主叫用户与被叫用户的归属的不同情形,所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的内容可能不同,以下分别讨论:
情形1: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同属于本地网I
用户甲呼叫用户乙的情况应属此列。SHLR2根据GTSSI以及表2,可以知晓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源自本地网I,接着根据主叫物理号码、被叫逻辑号码的字冠判断主被叫用户是否属于本地网I,并得到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同属于本地网I的结论。
于是,所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包括:主叫智能业务接入码(包括所有主叫智能业务接入码)、被叫智能业务接入码、主叫用户的逻辑号码以及被叫用户的物理号码,其中,如果用户有多个智能业务,则一次返回一个智能业务的业务接入码直至处理完所有智能业务,主叫号码变换(主叫逻辑号码)包含在第一次返回的SRI_ACK中,而被叫号码变换(被叫物理号码)则在最后一次查询的相应SRI_ACK中被返回。
情形2:主叫用户属于本地网I,被叫用户不属于本地网I
用户甲呼叫处于本地交换机c下的用户丙(未示出)的情况应属此列。与情形1相似地,SHLR2经过查询得知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来自本地网I后,根据主被叫号码的字冠判断主、被叫用户是否属于本地网I,得到如下判断结果:主叫用户属于本地网I(源本地网),被叫用户不属于本地网I。
相应地,所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包括:主叫智能业务接入码(包括所有主叫智能业务接入码)、主叫用户的逻辑号码。
情形3:主叫用户不属于本地网I,被叫用户也不属于本地网I
此情形属于实际应用中较少出现的一种特例,其中,SHLR2将主被叫均不属于本地网I的信息通知SS1,具体地,通过发送SRI_NACK或IDLE来实现,目的在于报告USER_ERROR。
包含用户信息查询结果的用户信息查询响应消息由第二接收装置1022负责接收,并传递给第二提取装置1023。
此后,由第二提取装置1023从相应的用户信息查询响应消息中提取用户信息查询结果,用于后续操作如通过访问智能网进行主、被叫业务触发以及对该次呼叫的接续等,这部分内容在中国电信的相关规范中已有定义,可供参考。
对于情形2,SS1只得到了主叫用户即用户甲的接入码,而没有得到被叫用户即用户丙的业务接入码及其号码变换信息,于是,在得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后,还需根据用户丙的逻辑号码确定用户丙所属的本地网,并将该次呼叫通过本地网I的长途局(一种本地网交换设备,图1中未示出)路由到本地网II的长途局,再由本地网II的长途局向SS1发起新的用户信息查询,相应地,SS1会将与本地网II相对应的属于SS1的GTSSII放入生成的SRI中发往SHLR2,SHLR2将返回用户丙的业务接入码。在得到主被叫用户的业务接入码后,相应的智能业务触发以及后续的呼叫接续等操作可基于现有技术完成,不再赘述。
以上针对表1所对应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同样,表1中的第一列,“本地网交换设备的OPC”(用于使SS1知晓源本地网)可以用“本地网交换设备的GT”来代替,表1与表2中的“SS的相应GT”可以用“相应本地网的网络标识”来代替。
应当理解,任何与GT或网络标识信息一样能够在该固定通信网络内标识本地网的信息均能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内容无需任何创造性劳动导出并用于代替前述表项中的GTSS或本地网的标识信息以实现本发明。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固定通信网络的网络服务器中用于查询用户相关信息的方法流程图。所述网络服务器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系指智能归属位置寄存器即图1所示SHLR2,其中存有具有用户相关信息以及包括但不限于表2形式的映射信息,用于用户相关信息的查询。以下结合图5并参照图1对该方法进行说明。
在步骤S20中,SHLR2接收来自SS1的SRI,其中包含一个源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以及主叫用户的物理号码和被叫用户的逻辑号码,优选地,SRI中的源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为属于SS1的与源本地网相对应的GTSS,当然,也可为源本地网的网络标识信息。本实施例中,假设SS1使用GTSS作为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
接着,在步骤S21中,由SRI中提取GTSSI以及主、被叫用户的号码,用于后续用户相关信息查询。进到步骤S22。
根据GTSS,SHLR2可基于预存的映射信息(如表2之形式)确定源本地网。在步骤S22中,由提取出的主、被叫用户的号码(具体地,根据号码字冠),可以得知主、被叫用户各自所属的本地网。
此后,在步骤S23中,判断主、被叫用户中是否存在属于所述源本地网的用户,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判断步骤可以通过比较源本地网的网络标识和主、被叫用户各自所属的本地网的网络标识来实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以下分情形讨论步骤S23所得的不同判断结果(可参看对本发明的第一、第二方面的相关描述)及其相应后续操作以获得用户信息查询结果。
情形1:主、被叫用户均属于该源本地网
图1所示的LSa下的一个用户甲呼叫LSb下的用户乙的情形属于此列。主叫用户、被叫用户虽属不同本地交换机,但均属本地网I,而源本地网同样为本地网I,于是得到主、被叫用户均属于源本地网的判断结果。
SHLR2将在步骤S24中为用户甲和用户乙分别查询其用户相关信息,包括其号码变换信息和业务接入码,其中,号码变换信息具体为主叫用户的逻辑号码以及被叫用户的物理号码,分别包含在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返回给SS1的SRI_ACK消息中。此情形下的用户信息查询结果包含主、被叫用户的号码变换信息和及其各自业务接入码(如有)。
情形2:主叫用户属于该源本地网,被叫用户不属于该源本地网
图1所示的LSa下的用户甲呼叫LSc下的用户丙(未示出)的情形属于此列。主、被叫用户分别属于本地网I(源本地网)和本地网II,于是,得到主叫用户属于该源本地网,被叫用户不属于该源本地网的判断结果。
基于与中国电信提出的前述改进方案相同的思路,SHLR2将在步骤S24中为用户甲查询其用户相关信息,而暂时不为不属于源本地网的用户丙查询其用户相关信息。此情形下的用户信息查询结果包含主叫用户的用户相关信息,此时,被叫用户的号码变换信息与业务接入码均暂不查询。
情形3:主叫用户与被叫用户均不属于源本地网
此情形较为特殊,SHLR2将在步骤S24’中将一个指示主、被叫用户均不属于本地网I的指示信息作为所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
在三种情形下得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后,将在步骤S25中生成用户信息查询响应消息,其中包含所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对于情形1、2,该用户信息查询响应消息为SRI_ACK,对于情形3,所述用户信息查询响应消息可为SRI_NACK或IDLE或其它基于与SS1的约定所生成的指示主、被叫用户均不属于源本地网的消息。
在步骤S26中,所述用户信息查询响应消息被发往SS1。
特别地,对于情形2,由于仅完成了主叫用户的相关信息的查询,为激活被叫用户的相关信息的查询,SS1将该次呼叫路由到主叫用户所属的本地网对应的长途局,该次呼叫继而被路由到被叫用户所属本地网的长途局,被叫所属本地网的长途局将发起对被叫用户相关信息的查询,其后SS、SHLR的处理流程可以参照以上描述。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固定通信网络的网络服务器中用于查询用户相关信息的信息查询装置框图。所示信息查询装置20配置于如图1所示的智能归属位置寄存器2(SHLR2)中。其中包括:接收装置200、查询装置201以及通知装置202;具体地,所述查询装置201包括提取装置2010、确定装置2011、判断装置2022、受控查询装置2023以及受控处理装置2024,而所述通知装置202包括生成装置2020以及发送装置2021。SHLR2中存有具有包括但不限于表2形式的映射信息,用于用户相关信息的查询。以下结合图6并参照图1进行说明。
接收装置200接收来自SS1的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如SRI),其中包含一个源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以及主叫用户的物理号码和被叫用户的逻辑号码,优选地,SRI中的源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为属于SS1的与源本地网相对应的GTSS,当然,也可为源本地网的网络标识信息。本实施例中,假设SS1使用GTSS作为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
接着,提取装置2010由SRI中提取GTSSI以及主被叫用户的号码,用于后续用户相关信息查询。
根据GTSS,SHLR2可基于预存的映射信息确定源本地网。而确定装置2011则可由提取出的主、被叫用户的号码(具体地,根据号码字冠)确定主、被叫用户各自所属的本地网。
此后,判断装置2012将判断主、被叫用户中是否存在属于所述源本地网的用户,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判断可以通过比较源本地网的网络标识和主、被叫用户各自所属的本地网的网络标识来实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以下分情形讨论所述判断装置2012所得的不同判断结果(可参看对本发明的第一、第二方面的相关描述)及其下游装置执行的相应后续操作。
情形1:主、被叫用户均属于该源本地网
图1所示的LSa下的一个用户甲呼叫LSb下的用户乙的情形属于此列。主叫用户、被叫用户虽属不同本地交换机,但均属本地网I,而源本地网同样为本地网I,于是得到主、被叫用户均属于源本地网的判断结果。
于是,将由受控查询装置2013基于该判断结果为用户甲和用户乙分别查询其用户相关信息,包括其号码变换信息和业务接入码,其中,号码变换信息具体为主叫用户的逻辑号码以及被叫用户的物理号码,分别包含在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返回给SS1的SRI_ACK消息中。此情形下的用户信息查询结果包含主、被叫用户的号码变换信息和及其各自业务接入码(如有)。
情形2:主叫用户属于该源本地网,被叫用户不属于该源本地网
图1所示的LSa下的用户甲呼叫LSc下的用户丙的情形属于此列。主、被叫用户分别属于本地网I(源本地网)和本地网II,于是,得到主叫用户属于该源本地网,被叫用户不属于该源本地网的判断结果。
基于与中国电信提出的前述改进方案相同的思路,受控查询装置2013将为用户甲查询其用户相关信息,而暂时不为不属于源本地网的用户丙查询其用户相关信息。
情形3:主叫用户与被叫用户均不属于源本地网
此情形较为特殊,在此情形下,由受控处理装置2014将一个指示主、被叫用户均不属于本地网I的指示信息作为所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
在三种情形下得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后,均将由生成装置2020生成用户信息查询响应消息,其中包含各情形下的用户信息查询结果,对于情形1、2,该用户信息查询响应消息为SRI_ACK,对于情形3,所述用户信息查询响应消息可为SRI_NACK或IDLE或其它基于与SS1的约定所生成的指示主被叫用户均不属于源本地网的消息。
而后,发送装置2021将所述用户信息查询响应消息发往SS1。
特别地,对于情形2,由于仅完成了主叫用户的相关信息的查询,为激活被叫用户的相关信息的查询,SS1将该次呼叫路由到主叫用户所属的本地网对应的长途局,该次呼叫继而被路由到被叫用户所属本地网的长途局,被叫所属本地网的长途局将发起对被叫用户相关信息的查询,其后SS、SHLR的处理流程可以参照以上描述。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特定的系统、设备和具体协议,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

Claims (20)

1.一种在固定通信网络的软交换设备中用于辅助查询用户相关信息的方法,其中包括:
a.接收来自所述软交换设备下属的本地网交换设备的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
b.根据所述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确定所述本地网交换设备所属的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
c.通过包括所述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的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向该软交换设备所属的网络服务器查询用户相关信息,得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包含所述本地网交换设备的相关信息,所述步骤b包括:
b1.从该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中提取该本地网交换设备的相关信息;
b2.根据该本地网交换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以确定该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包括:
-生成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其中包含该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
-发送所述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至该软交换设备所属的网络服务器;
-接收来自所述网络服务器的用户信息查询响应消息,其中包含用户信息查询结果;
-从所述用户信息查询响应消息中提取所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网络服务器为智能归属位置寄存器,所述第一类型特征信息包括全局码和/或标识信息。
5.一种在固定通信网络的软交换设备中用于辅助查询用户相关 信息的辅助查询装置,其中包括:
第一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来自本地网交换设备的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
确定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确定所述本地网交换设备所属的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
查询装置,用于通过包括所述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的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向该软交换设备所属的网络服务器查询用户相关信息,以得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助查询装置,其中,所述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包含所述本地网交换设备的相关信息,所述确定装置包括:
第一提取装置,用于从该用户信息查询指示消息中提取该本地网交换设备的相关信息;
受控确定装置,用于根据该本地网交换设备的相关信息,确定该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辅助查询装置,其中,所述查询装置包括:
生成装置,用于生成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其中包含该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
发送装置,用于发送所述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至该软交换设备所属的网络服务器;
第二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服务器的用户信息查询响应消息,其中包含用户信息查询结果;
第二提取装置,用于由所述用户信息查询响应消息中提取所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辅助查询装置,其中,所述网络服务器为智能归属位置寄存器,所述第一类型特征信息包括全局码和/或标识信息。
9.一种在固定通信网络中的软交换设备,其中,包括根据权利要 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辅助查询用户相关信息的辅助查询装置。
10.一种在固定通信网络的网络服务器中用于查询用户相关信息的方法,其中,包括:
d.接收来自其下属的软交换设备的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其中包含一个源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以及主、被叫用户的号码;
e.根据所述源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以及主、被叫用户的号码来进行用户相关信息查询,得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
f.将所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通知所述软交换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e包括:
e1.由所述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中提取所述源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及所述主、被叫用户的号码;
e2.根据所述主、被叫用户的号码,确定主、被叫用户分别所属的本地网;
e3.基于所述源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以及所确定的主、被叫用户分别所属的本地网,判断主、被叫用户中是否存在属于所述源本地网的用户;
e4.如果所述主、被叫用户中存在属于该源本地网的用户,则在一个存储装置中查询其用户相关信息,将所述用户相关信息作为所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e还包括:
e3’.如果所述主、被叫用户中不存在属于该源本地网的用户,则将一个指示主、被叫用户均不属于该源本地网的指示信息作为所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f包括:
-生成用户信息查询响应消息,其中包含所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
-发送所述用户信息查询响应消息至所述软交换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网络服务器为智能归属位置寄存器,所述第一类型特征信息包括全局码和 /或标识信息。
15.一种在固定通信网络的网络服务器中用于查询用户相关信息的信息查询装置,其中,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来自其下属的软交换设备的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其中包含一个源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以及主、被叫用户的号码;
查询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源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以及主、被叫用户的号码来进行用户相关信息查询,得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
通知装置,用于将所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通知所述软交换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信息查询装置,其中,所述查询装置包括:
提取装置,用于由所述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中提取所述源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及所述主、被叫用户的号码;
确定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主、被叫用户的号码,确定主、被叫用户分别所属的本地网;
判断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源本地网的第一类型特征信息以及所确定的主、被叫用户分别所属的本地网,判断主、被叫用户中是否存在属于所述源本地网的用户;
受控查询装置,用于当所述主、被叫用户中存在属于该源本地网的用户时,在一个存储装置中查询其用户相关信息,将所述用户相关信息作为所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信息查询装置,其中,所述查询装置还包括:
受控处理装置,用于当所述主、被叫用户中不存在属于该源本地网的用户时,将一个指示主、被叫用户中均不属于该本地网的指示信息作为所述用户信息查询结果。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查询装置,其中,所述通知装置包括:
生成装置,用于生成用户信息查询响应消息,其中包含所述用户 信息查询结果;
发送装置,用于发送所述用户信息查询响应消息至所述软交换设备。
19.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查询装置,其中,所述网络服务器为智能归属位置寄存器,所述第一类型特征信息包括全局码和/或标识信息。
20.一种在固定通信网络中的网络服务器,其中,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查询主被叫用户相关信息的信息查询装置。 
CN2006101487161A 2006-12-30 2006-12-30 固网中的多本地网环境下查询用户相关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1212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487161A CN101212510B (zh) 2006-12-30 2006-12-30 固网中的多本地网环境下查询用户相关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487161A CN101212510B (zh) 2006-12-30 2006-12-30 固网中的多本地网环境下查询用户相关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2510A CN101212510A (zh) 2008-07-02
CN101212510B true CN101212510B (zh) 2011-08-17

Family

ID=39612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487161A Active CN101212510B (zh) 2006-12-30 2006-12-30 固网中的多本地网环境下查询用户相关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125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5070B (zh) * 2009-11-18 2014-09-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电信业务信息安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418424A (zh) * 2020-12-11 2021-02-26 南京大学 一种具有极高压缩比的剪枝深度神经网络的分层稀疏编码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51945A1 (en) * 2002-12-03 2004-06-17 Zte Corpor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network in the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and its interconnection to the pstn
CN1555176A (zh) * 2003-12-26 2004-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路由服务装置实现全网号码携带业务的方法
CN1845571A (zh) * 2005-04-08 2006-10-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集中用户数据库实现业务查询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51945A1 (en) * 2002-12-03 2004-06-17 Zte Corpor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network in the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and its interconnection to the pstn
CN1555176A (zh) * 2003-12-26 2004-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路由服务装置实现全网号码携带业务的方法
CN1845571A (zh) * 2005-04-08 2006-10-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集中用户数据库实现业务查询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2510A (zh) 2008-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1454C (zh) 一种实现号码携带业务的系统及方法
CN1964394B (zh) 一种实现号码携带业务的系统及方法
CN101682674B (zh) 用于使用基于位置路由号的查询和响应机制来将呼叫路由到ip多媒体子系统(ims)用户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917533B (zh) 电话一号多机业务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2025841A (zh) 一种电话号码更换提示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34492B (zh) 综合虚拟专用网业务系统及实现虚拟专用网业务的方法
CN1750665B (zh) 基于m3ua消息的链路群的ss7网络功能之实现
CN102752292A (zh) 应用账户的注册方法及系统
CN103369159A (zh) 一种呼叫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1213848B (zh) 用于实现网际移动号码携带的系统和方法
CN102131171A (zh) 实现跨地域的虚拟专用网业务的方法及设备
US2006009862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ignaling gateways
CN104168289A (zh) 一种基于ims网络的用户数据查询方法及装置
CN101742449A (zh) 基于智能网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1212510B (zh) 固网中的多本地网环境下查询用户相关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1729930B (zh) 一种通过智能网网关来实现多智能业务融合的方法
CN1285999A (zh) 阻止号码移动性数据库查询的方法
CN101267577A (zh) 实现呼叫接续以及智能业务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992964B (zh) 获得分组网络用户终端地理位置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CN1929627B (zh) 一种在ims网络中实现公有用户标识携带的方法及系统
CN101272425B (zh) 防止业务重复触发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883344A (zh) 网络间关联呼叫接续方法、业务代理系统
CN101080042B (zh) 一种实现闭合群业务的方法
CN101237593B (zh) 不同智能归属位置寄存器查询协议的汇接局间融合方法
CN1558685B (zh) 一种基于程控交换机的跨局实现广域商务群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BEIER AERKATE CO., LTD., SHANGHAI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06 Pudong Jinqiao Export Processing Zone, Nanjing Road, No. 388,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Pudong Jinqiao Export Processing Zone, Nanjing Road, No. 388,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Beier Aerkate Co., Ltd., Shanghai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06 Pudong Jinqiao Export Processing Zone, Nanjing Road, No. 388,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OKIA Ba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Pudong Jinqiao Export Processing Zone, Nanjing Road, No. 388,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