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2403B - 实现光突发交换环网的方法和节点 - Google Patents

实现光突发交换环网的方法和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12403B
CN101212403B CN2006101683805A CN200610168380A CN101212403B CN 101212403 B CN101212403 B CN 101212403B CN 2006101683805 A CN2006101683805 A CN 2006101683805A CN 200610168380 A CN200610168380 A CN 200610168380A CN 101212403 B CN101212403 B CN 1012124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node
burst
control label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683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12403A (zh
Inventor
姚明旿
文爱军
刘增基
宁波
毋丹芳
张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Xid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Xid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16838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124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12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2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12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24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实现光突发交换环网的方法和节点,其核心思想为,将数据波长划分为固定长度的数据突发时隙,建立控制波长上运行的突发控制标签与所述数据突发时隙的对应关系;节点接收到所述突发控制标签时,对该突发控制标签对应的数据突发时隙进行定位操作;所述节点检测到所述数据突发时隙到达时,根据所述定位操作对所述数据突发时隙进行数据操作。本发明可以实现灵活的接入控制,提高带宽利用率。

Description

实现光突发交换环网的方法和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突发交换技术,尤其涉及实现光突发交换环网的方法和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WDM)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在光纤中原始可用带宽已经增至T bit(1012比特)级,光纤环网中使用WDM技术进行通讯。光突发交换(Optical Burst Switching,OBS)是一种基于WDM技术的分组交换和传输方法,将OBS技术应用到光纤环网中称为光突发交换环网(Optical Burst Ring,OBR)。
现有的光突发交换环网的实现方案如下:环上有N个节点,N+1个波长,其中一个波长用作控制波长(或称为控制信道),其它波长用作数据波长(或称为数据信道)。数据波长用以承载数据突发包(Data Burst,DB)。将控制波长分成多个控制帧,控制帧背靠背在波长上循环,每个控制帧分为N个时隙;节点使用帧中的固定时隙来发送控制信息。这些控制时隙称为突发控制分组(Burst Control Packet,BCP),记载有数据突发包目的地址、偏置时间和持续长度等信息。控制波长在每个节点作电处理,而数据波长可能在该节点只是透明转发,因此控制波长中的BCP和数据波长中的DB会有传输速率匹配问题,也可认为是BCP与DB到达节点的时间匹配问题。该方案使用ODD(OnlyDestination Delay)协议实现时间匹配,规定在每个节点上的数据接收部分可以使用一段固定长度的光纤延迟线(Fiber Delay Line,FDL)对每个数据突发进行延迟,延迟时间恰好等于每个中间节点处理控制帧的时间,以此来弥补控制信道与数据信道之间的时延差异。该方案中,每个节点分配一个专用的数据波长以发送数据。节点配备有两对光收发机,一对固定用于控制波长上控制帧的收发;一个固定波长的发射机(数据波长发射机)用于本地波长上数据的发送,一个可调谐光接收机(数据波长接收机)用于接收任意波长上的数据。该方案采用的是半固定信道分配方式,不存在发送冲突,但是由于节点在同一时间只能从一个波长上接收数据,当多个节点向同一节点发送数据时,会在目的节点产生接收冲突。
作为一种共享媒质网络,实现光突发交换环网的关键是媒质接入控制技术,其实质是解决环网信道带宽(容量)的分配和使用问题。从上述的现有技术可以看出,由于每个节点分配一个专用波长发送数据,无法实现灵活的接入控制,带宽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实现光突发交换环网的方法和节点,以实现灵活的接入控制,提高带宽利用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实现光突发交换环网的方法,包括:将数据波长划分为固定长度的数据突发时隙,建立突发控制标签和所述数据突发时隙的对应关系;节点接收到所述突发控制标签时,对该突发控制标签对应的数据突发时隙进行定位操作;所述节点检测到所述数据突发时隙到达时,根据所述定位操作对所述数据突发时隙进行数据操作。
一种光突发交换环网的节点,包括:初始化单元,用于将数据波长划分为固定长度的数据突发时隙,建立突发控制标签和所述数据突发时隙的对应关系;突发控制标签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突发控制标签时,对该突发控制标签对应的数据突发时隙进行定位操作;数据突发时隙处理单元,用于检测到所述数据突发时隙到达时,根据所述定位操作对所述数据突发时隙进行数据操作。
从以上的技术方案可以看成,在本发明中,将数据波长划分为固定长度的数据突发时隙,建立控制波长上运行的突发控制标签和所述数据突发时隙的对应关系,节点根据所述对应关系,使用所述突发控制标签控制所述数据突发时隙的数据操作;由于将数据波长划分为数据突发时隙,接入颗粒度变小,从而实现灵活的接入控制,使得环上各节点可以高效共享信道资源,提高带宽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BCL格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DBS格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ROTC机制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实现光突发交换环网的方法和节点,其基本思想为,将数据波长划分为固定长度的数据突发时隙,建立突发控制标签和所述数据突发时隙的对应关系;通过突发控制标签实现对数据突发时隙数据操作的控制。
请参考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步骤101.将数据波长划分为固定长度的数据突发时隙,建立突发控制标签和所述数据突发时隙的对应关系。
步骤102.节点接收到所述突发控制标签时,对该突发控制标签对应的数据突发时隙进行定位操作。
步骤103.所述节点检测到所述数据突发时隙到达时,根据所述定位操作对所述数据突发时隙进行数据操作。
为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
OBS是一种基于WDM技术的分组交换和传输方法,其基本特征如下:在OBS边缘节点完成数据突发包的组装或分解,在核心节点实现基于数据突发包的路由和交换。每个数据突发包与一个控制分组相对应;控制分组占用一个或几个波长,其它波长用以承载数据突发包;承载控制分组的控制波长在核心节点经光/电转换后可作电域上的处理,而承载数据突发包的数据波长经过非源节点/非目的节点时,作透明转发。在控制分组和对应的数据包之间通过一个偏置时间(Offset Time,OT)来补偿节点的处理和设置时延。
在本方案中,突发控制标签(Burst Control Label,BCL)实现突发控制分组的功能,承载数据突发包的是数据突发时隙(Data Burst Slot,DBS)。
请参考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BCL格式示意图,包括如下内容:
帧前导(PRE),实现同步和帧的定界;
数据突发时隙标识(DBS ID),用于对DBS进行辨识和控制,在同一波长中的DBS具有不同的标识,可为连续整数;
占用指示比特(BIT),用于标识BCL的状态,置为1表示BCL状态繁忙,置为0表示BCL状态空闲。该标识可以实现令牌的功能,如果环节点收到的BCL此标识为0,则相当于拿到了令牌,具有该BCL对应的DBS的使用权,当要发送数据的时候,处理节点将该标识置为1;
突发控制标签头校验(H-CRC),不仅用于头部纠错和检错,还用于BCL的定界;
波长编号(λ),表示该BCL对应的DBS的波长,用于处理节点辨别波长以便后续操作;
数据突发长度(DBL),表示实际数据突发包占用长度;数据突发包可能只占用了DBS的一部分;
偏置时间(OT),表示BCL对应DBS的时间偏移量;环节点根据此值和BCL到达时刻对DBS进行定位;
源节点地址(SRC),用于标识发送数据的源节点;
比特码表(DST Bit Map),为目的地标识,在表中的比特位对应各个节点,置为1的比特对应的节点为目的地节点;采用比特码表可方便设计多播协议,该比特码表长度可根据环网规模而定;
差错控制(CRC),用于BCL本身的比特差错控制。
请参考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DBS格式示意图。其中,包括前导帧(PRE)差错控制(CRC),净荷长度和净荷。DBS表示数据波长信道中一段可以利用的时隙,真正承载IP分组的是数据突发包。因此DBS格式实际指的是该时隙期间传送的数据突发包的格式。可以理解的是,除采用上述格式外,还可以采用其它使用在OBS网络中的格式,只要能够使接收节点快速获得比特同步、方便实现突发中承载的IP分组的定界即可。
在突发交换环网运行之前,需要对其运行参数进行配置,在环初始化阶段,指定环上的其中一个节点完成BCL生成并依次发射到控制波长上,在本实施例中,BCL均匀分布在环网的控制波长上,以保证环上各节点都能尽快获取BCL;在确定BCL格式的具体信息时,已经确定了环上的数据波长数目和每个波长上DBS数目,每一个BCL都通过OT与相对应的DBS在时间上保持匹配;数据波长被划分为多个固定长度的数据突发时隙DBS,DBS背靠背在环上循环流动。BCL兼具令牌和突发控制分组的功能,它在时间上超前于所对应的DBS并保持时间匹配关系。BCL的OT初值可在此时设定,该OT的值大于最小门限值。
通过对数据波长进行DBS的划分,使得数据信道的接入颗粒度变小,不同节点可以分别操作同一波长的不同DBS,从而提高带宽利用率。
当节点接收到BCL时,对该BCL对应的DBS进行定位操作。BCL总是超前于对应的DBS到达节点,节点根据BCL格式里面的信息,预先设置即将到达的对应的DBS的数据操作。当节点接收到DBS时,根据所述定位操作进行数据操作。
所述定位操作为,预先设置BCL对应的DBS到达时的发送数据操作、转发数据操作或接收数据操作。
所述的预先设置为,节点预先做好DBS到达时相关数据操作的准备,这样,当DBS到达时可以直接进行光域的操作;比如,当设置为转发数据操作时,在DBS到达前开通相应光开关,提前留足光开关反应时间,使得DBS到达时直接通过光域,转发到下游节点,而不会产生电域的处理时延。
如果节点接收到的BCL的比特码表中,该节点对应的比特位为1,则说明DBS的目的地为本节点,则预先设置该BCL对应的DBS的接收数据操作。
如果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所述节点有待发送数据,和所述BCL的状态为空闲,则进行预先设置该BCL对应的DBS的发送数据操作。如果符合以下三个条件:所述节点有待发送数据,所述BCL的状态为繁忙,和所述BCL的目的地标识为本节点,则进行预先设置该BCL对应的DBS的发送数据操作;因为节点发现BCL的目的地标识为本节点时,预置接收DBS的操作,同时设置BCL的状态为空,故本处理流程可以看出是前一个预先设置发送数据操作流程的特例。
对于BCL与DBS的时间匹配问题,本实施例中提出ROTC机制和ODD协议两种解决方法。
弹性偏置时间控制(Resilient Offset Time Control,ROTC)机制实现时间匹配方法如下:
本发明提出的ROTC机制在接收到BCL后,通过修改BCL的OT的值,实现BCL与对应的DBS时间匹配。所述修改OT的方式为:
如果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所述BCL的状态为繁忙,和所述BCL的目的地标识不是本节点,则将修改前的OT减去所述BCL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OT;
如果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所述BCL的状态为繁忙,和所述BCL的目的地标识为本节点,则判断所述BCL的OT是否小于预定的最小门限值,如果是,将所述修改前的OT加上所述DBS的环回传播时间(Round Propagation Time,RPT),再减去所述BCL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OT,如果否,将修改前的OT减去所述BCL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OT;
如果所述BCL的状态为空闲,则判断所述BCL的OT是否小于预定的最小门限值,如果是,将所述修改前的OT加上所述DBS的RPT,再减去所述BCL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OT,如果否,将修改前的OT减去所述BCL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OT。
所述最小门限值为,环网中的节点总数乘以BCL在单个节点的处理时间。可以理解的是,该最小门限值可以根据网络的实际运行情况做更改。
所述的RPT为,DBS在光纤环网中传播一周所需的时间。
请参考图4,为本发明ROTC机制处理流程图。
步骤401.节点收到BCL。
步骤402.通过BCL的占用指示比特判断该BCL的状态是否为空闲,如果是,继续步骤406,否则,继续步骤403。
步骤403.通过BCL的比特码表判断目的地标识是否为本节点,如果是,继续步骤404,否则,继续步骤405。
步骤404.设置BCL的状态为空闲,设置DBS的下路操作。所述的下路操作为接收数据操作,即在DBS到达时刻接收它承载的数据突发包,经过数据波长接收机分离相应数据波长到达下路模块。
步骤405.设置DBS的过路操作。所述过路操作为转发数据操作,即在光域直接透明转发数据突发时隙,无须进行光电光变换。
步骤406.判断OT是否小于门限值,如果是,继续步骤407,否则,继续步骤408。
步骤407.所述OT加上RPT。
步骤408.判断本节点是否有待发送的数据,如果有,继续步骤409,否则,继续步骤411。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可以替换为:判断本节点是否有大于下限值的待发送的数据,如果有,继续步骤409,否则,继续步骤411;通过对待发送的数据设置下限值,可以避免DBS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步骤409.判断本节点是否有数据波长发射机可用,如果有,继续步骤410,否则,继续步骤411。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节点的数据波长发射机数目等于环上的数据波长数目,则该步骤可以省略;即在步骤408中,如果有待发送的数据时,继续410,否则,继续411。
步骤410.设置BCL的状态为繁忙,预置上路操作,所述上路操作为发送数据操作,即取本节点待发送队列的数据突发包装入DBS(DB长度小于等于DBS净荷长度)。
步骤411.修改BCL的内容,将所述OT减去节点处理BCL的时间。
步骤412.发送所述BCL。
所述修改OT实现时间匹配的另一种方式为:
判断BCL中的OT是否小于预定的最小门限值,如果是,将所述修改前的OT加上所述DBS的RPT,再减去所述BCL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OT,如果否,将修改前的OT减去所述BCL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OT。所述最小门限值可以为,所述BCL在单个节点的处理时间;可以理解的是,该最小门限值可以根据网络的实际运行情况做更改。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在BCL中定义了OT,ROTC机制的基本思想是每个节点接收到BCL后修改OT的值,以实现BCL与该BCL对应的DBS的时间匹配;凡基于本思想,通过偏置时间实现突发控制分组(本实施例中具体为BCL)与数据突发包(本实施例中具体为DBS)之间的持续对应,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ODD协议实现时间匹配的方法如下:
ODD协议规定在每个节点上的数据接收部分可以使用一段固定长度的FDL,该FDL引入的时延恰好等于每个中间节点处理控制帧的时间,以此来弥补控制信道与数据信道之间的时延差异。ODD协议使节点发送数据时无须根据源、宿节点之间的跳数来调整OT,在本实施例中,OT为固定值,指BCL超前于DBS的时间。源节点将本地要发送的数据突发包的信息写入BCL中,经过OT后DBS到达时将所述数据突发包装入DBS中。数据突发每经过中间节点都需要由FDL延迟一段时间,延迟时间等于控制帧在该中间节点的处理时延。由于控制帧提前OT到达节点,因此DBS到达节点时,节点已完成BCL的处理操作以及接收配置工作,可以进行相关的DBS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制于采用FDL来增加DBS的固定时延,还可以使用其它增加DBS的固定时延的方法,只要能够实现BCL与对应的DBS时间的匹配即可。
从上述的ODD协议和ROTC机制实现BCL与DBS的时间匹配过程可以看成,ROTC机制降低了成本,简化了环节点结构;而ODD协议则简化了控制步骤。在实施本发明的时候,对不同的应用场合可选择不同的时间匹配方式。
为避免时钟误差积累导致DBS定位偏差过大,本发明提出利用调整OT的值来消除定位误差积累的方法。其工作过程为,利用环网每一节点都能了解全部DBS位置信息的特点,当某一节点上根据BCL中OT的值来计算DBS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发现错位超过某一门限时,主动调整其位置。调整方式很简单,根据同一节点中得到的DBS之间的位置和根据本地时钟计算得出的“标准”位置之间的关系,调整相应BCL中OT的值。当时钟精度很高,DBS之间的保护带较宽裕时,这种调整的频度很小,而且可以采用不同节点负责不同波长的方式分担。
本发明提供的BCL格式很容易实现多播(multicast)。多播是网络中一个节点向多个目的节点发送相同数据的通信过程。实现多播的方法为,源节点在准备发送多播时,利用BCL中的比特码表,将多播目的地节点对应的比特设为1,节点接收到BCL之后,如果发现本节点在比特码表中对应的比特为1,即正常接收;如果修改本节点对应的比特为0后,发现比特码表中的比特不全为0,即意味着后续节点中仍有当前DBS的接收者,则在本地接收的同时,转发该DBS到下游节点。当最后一个目的节点完成数据接收后,比特码表中全部比特均为0,该多播DBS会自动终止。节点接收多播DBS和单播DBS的过程并无本质的不同。
本技术方案可以使用在环中只有一个控制波长,一个数据波长的环网中。对于有W(W>1)个数据波长的环网,本实施例提出以下实现方法:
每个节点配置W个数据波长接收机,配置T个数据波长发射机(T<=W)。在节点配置与环上的数据波长数目相等的数据波长接收机,光域中的接收处理不存在冲突,从而将数据丢失控制在接入部分。如果数据波长发射机数目为T=W,不存在发送冲突,但数据波长发射机的利用率可能不高;如果T<W,可能存在发送冲突,但是即使存在发送冲突,仍可以将数据暂时缓存等待下一个发送机会。从成本考虑,在实施方案的时候,可以通过仿真找到T的最佳值。
可以理解的是,从成本考虑,数据波长接收机的数目也可以少于数据波长的数目,此时环网工作时需要考虑接收冲突的问题。
请参考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节点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光突发交换环网的节点500,包括:
初始化单元501,用于将数据波长划分为固定长度的数据突发时隙,建立突发控制标签和所述数据突发时隙的对应关系;
突发控制标签处理单元503,用于接收所述突发控制标签时,对该突发控制标签对应的数据突发时隙进行定位操作;
数据突发时隙处理单元504,用于检测到所述数据突发时隙到达时,根据所述定位操作对所述数据突发时隙进行数据操作。
偏置时间匹配单元502,用于所述接收到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后,修改所述突发控制标签的偏置时间,使得修改后的偏置时间与该突发控制标签对应的数据突发时隙到达节点的时间相匹配。
其中,所述偏置时间匹配单元的修改偏置时间为:
如果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所述突发控制标签的状态为繁忙,和所述突发控制标签的目的地标识不是本节点,则将修改前的偏置时间减去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偏置时间;
如果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所述突发控制标签的状态为繁忙,和所述突发控制标签的目的地标识为本节点,则判断突发控制标签的偏置时间是否小于预定的最小门限值,如果是,将修改前的偏置时间加上所述数据突发时隙的环回传播时间,再减去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偏置时间,如果否,将修改前的偏置时间减去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偏置时间;
如果所述突发控制标签的状态为空闲,则判断突发控制标签的偏置时间是否小于预定的最小门限值,如果是,将修改前的偏置时间加上所述数据突发时隙的环回传播时间,再减去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偏置时间,如果否,将修改前的偏置时间减去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偏置时间。
请参考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节点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光突发交换环网的节点600,包括:
初始化单元601,用于将数据波长划分为固定长度的数据突发时隙,建立突发控制标签和所述数据突发时隙的对应关系;
突发控制标签处理单元602,用于接收所述突发控制标签时,对该突发控制标签对应的数据突发时隙进行定位操作;
数据突发时隙处理单元603,用于检测到所述数据突发时隙到达时,根据所述定位操作对所述数据突发时隙进行数据操作。
数据波长延时单元604,用于增加所述数据突发时隙的延迟时间,所述延迟时间等于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在节点的处理时间。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实现光突发交换环网的方法和节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实现光突发交换环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数据波长划分为固定长度的数据突发时隙,建立突发控制标签和所述数据突发时隙的对应关系;
节点接收到所述突发控制标签时,对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对应的数据突发时隙进行定位操作;所述节点检测到所述数据突发时隙到达时,根据所述定位操作对所述数据突发时隙进行数据操作;
修改所述突发控制标签的偏置时间,使得修改后的偏置时间与所述数据突发时隙到达时间相匹配,其中,所述修改偏置时间包括:
判断突发控制标签的偏置时间是否小于预定的最小门限值,如果是,将修改前的偏置时间加上所述数据突发时隙的环回传播时间,再减去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偏置时间,如果否,将修改前的偏置时间减去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偏置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改偏置时间具体为:
如果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所述突发控制标签的状态为繁忙,和所述突发控制标签的目的地标识为本节点,则判断突发控制标签的偏置时间是否小于预定的最小门限值,如果是,将修改前的偏置时间加上所述数据突发时隙的环回传播时间,再减去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偏置时间,如果否,将修改前的偏置时间减去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偏置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改偏置时间具体为:
如果所述突发控制标签的状态为空闲,则判断突发控制标签的偏置时间是否小于预定的最小门限值,如果是,将修改前的偏置时间加上所述数据突发时隙的环回传播时间,再减去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偏置时间,如果否,将修改前的偏置时间减去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偏置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改偏置时间还包括:
如果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所述突发控制标签的状态为繁忙,和所述突发控制标签的目的地标识不是本节点,则将修改前的偏置时间减去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偏置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门限值为,环网节点总数乘以突发控制标签的节点处理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数据操作前,增加所述数据突发时隙的延迟时间,所述延迟时间等于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在节点的处理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加延迟时间为:所述数据突发时隙通过光纤延迟线的方式,增加延迟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操作为,预先设置所述数据突发时隙的发送数据操作、转发数据操作或接收数据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设置发送数据操作为,如果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所述节点有待发送数据,和所述突发控制标签的状态为空闲,则预先设置所述数据突发时隙的发送数据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其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数据突发时隙时,在相连的数据突发时隙之间,设置数据突发时隙保护带。
11.一种光突发交换环网的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初始化单元,用于将数据波长划分为固定长度的数据突发时隙,建立突发控制标签和所述数据突发时隙的对应关系;
突发控制标签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突发控制标签时,对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对应的数据突发时隙进行定位操作;
数据突发时隙处理单元,用于检测到所述数据突发时隙到达时,根据所述定位操作对所述数据突发时隙进行数据操作;
偏置时间匹配单元,用于接收到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后,修改所述突发控制标签的偏置时间,使得修改后的偏置时间与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对应的数据突发时隙到达节点的时间相匹配;
其中,偏置时间匹配单元修改偏置时间包括:判断突发控制标签的偏置时间是否小于预定的最小门限值,如果是,将修改前的偏置时间加上所述数据突发时隙的环回传播时间,再减去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偏置时间,如果否,将修改前的偏置时间减去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偏置时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置时间匹配单元的修改偏置时间为:
如果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所述突发控制标签的状态为繁忙,和所述突发控制标签的目的地标识为本节点,则判断突发控制标签的偏置时间是否小于预定的最小门限值,如果是,将修改前的偏置时间加上所述数据突发时隙的环回传播时间,再减去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偏置时间,如果否,将修改前的偏置时间减去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偏置时间;
如果所述突发控制标签的状态为空闲,则判断突发控制标签的偏置时间是否小于预定的最小门限值,如果是,将修改前的偏置时间加上所述数据突发时隙的环回传播时间,再减去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偏置时间,如果否,将修改前的偏置时间减去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偏置时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置时间匹配单元修改偏置时间还包括:
如果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所述突发控制标签的状态为繁忙,和所述突发控制标签的目的地标识不是本节点,则将修改前的偏置时间减去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在节点的处理时间作为修改后的偏置时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数据波长延时单元,用于增加所述数据突发时隙的延迟时间,所述延迟时间等于所述突发控制标签在节点的处理时间。
CN2006101683805A 2006-12-27 2006-12-27 实现光突发交换环网的方法和节点 Active CN1012124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683805A CN101212403B (zh) 2006-12-27 2006-12-27 实现光突发交换环网的方法和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683805A CN101212403B (zh) 2006-12-27 2006-12-27 实现光突发交换环网的方法和节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2403A CN101212403A (zh) 2008-07-02
CN101212403B true CN101212403B (zh) 2010-11-10

Family

ID=39612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683805A Active CN101212403B (zh) 2006-12-27 2006-12-27 实现光突发交换环网的方法和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124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1631B (zh) * 2008-11-17 2012-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告警和性能监测方法及网络节点
CN103828267A (zh) * 2012-09-25 2014-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窗口连续发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348551B (zh) 2013-07-23 2018-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突发传送环网的动态带宽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4702397B (zh) * 2013-12-05 2019-07-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btn时隙长度调整方法、装置及节点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2698A (zh) * 2002-12-30 2004-07-14 北京邮电大学 光网络中避免光信号冲突的突发统计复用方法
CN1574717A (zh) * 2003-06-24 2005-02-02 英特尔公司 基于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的标签空间体系结构
CN1716824A (zh) * 2004-06-14 2006-01-0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解决光突发资源冲突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2698A (zh) * 2002-12-30 2004-07-14 北京邮电大学 光网络中避免光信号冲突的突发统计复用方法
CN1574717A (zh) * 2003-06-24 2005-02-02 英特尔公司 基于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的标签空间体系结构
CN1716824A (zh) * 2004-06-14 2006-01-0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解决光突发资源冲突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N 1716824 A,全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2403A (zh) 2008-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47570B1 (ko) 스케줄링된 페이로드 수신에 기초한 광 네트워크 유닛들의 에너지―효율적 동작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EP2213019B1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
EP2245773B1 (en) Protected passive optic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1547083B (zh) 时间同步装置、时间同步系统和时间同步方法
JP5082816B2 (ja) 局側集線装置、アクセス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0313089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ethernet
EP2101449A1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its optical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1895367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系统
CN103703703B (zh) 光网络的节能动态带宽分配
KR20160110455A (ko) 광 버스트 전송망, 노드, 전송방법 및 컴퓨터 저장매체
Liu et al. Network-coding-based energy management for next-generati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CN101212403B (zh) 实现光突发交换环网的方法和节点
WO2020181549A1 (en) Power saving mechanisms for high spe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CN101212290A (zh) 同步时分以太网传输方法及相应的传输装置
US9210097B2 (en) Central-office termination apparatus of adaptively changing connection to subscriber-terminal terminator and path switching method
CN107959537B (zh) 一种状态同步方法及装置
US9426547B2 (en) PON system, station side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and access control device
WO2021057363A1 (zh) 一种状态控制的方法、数据发送的方法及终端
CN102318324A (zh) 用于线路卡冗余的分组序列号同步
JPH1093607A (ja) 通信システム
JP4173044B2 (ja) 光バースト送受信網における上り帯域使用方法
JP2010530725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を介する相関仮想データストリームの維持
CN11520924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光线路终端、光网络单元及通信系统
JP2011166328A (ja) 光伝送システム、局側光終端装置及び上り送信制御方法
JP2011223407A (ja) 光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光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