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3063A - 麦克风阵列的噪声消除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麦克风阵列的噪声消除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3063A
CN101203063A CNA2007101799350A CN200710179935A CN101203063A CN 101203063 A CN101203063 A CN 101203063A CN A2007101799350 A CNA2007101799350 A CN A2007101799350A CN 200710179935 A CN200710179935 A CN 200710179935A CN 101203063 A CN101203063 A CN 1012030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microphone
gain
unidirectivity
noi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799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3063B (zh
Inventor
张晨
冯宇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BOYU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micr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micro Corp filed Critical Vimicro Corp
Priority to CN2007101799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030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03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30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30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30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麦克风阵列的噪声消除方法,所述麦克风阵列包括一个单指向性麦克风和一个全指向性麦克风,包括步骤:对两个麦克风采集的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进行校准,使两个麦克风采集的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相同;将经过校准的两个麦克风采集的信号进行对减处理;根据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和经过对减处理得到的两个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差的平均能量,判断所述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是否存在目标语音信号;以及当判断结果为存在目标语音信号时,采用固定的频域自适应滤波系数消除所述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的噪声;当判断结果为不存在目标语音信号时,采用更新的频域自适应滤波系数消除所述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的噪声。

Description

麦克风阵列的噪声消除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麦克风阵列的噪声消除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麦克风阵列有尺寸较大的,由至少两个麦克风组成,麦克风间距离也较大,多应用在笔记本电脑或者具有声音采集功能的摄像头上;还有尺寸较小的,仅由两个麦克风组成,并且两个麦克风间距离较小,多应用在手机等小型设备上。
小距离的一单一全双麦克风阵列是由一个单指向性麦克风和一个全指向性麦克风构成,且两个麦克风间距离较小。
目前,麦克风阵列算法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噪声消除中。麦克风阵列算法主要利用目标声源和噪声源在空间域上的差别,即各声源到麦克风的距离和方向不同,来进行信号分离,从而实现噪声消除。
现有的小距离双麦克风阵列算法能够正常工作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两个麦克风的匹配性很好。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这一点是不能完全保证的,即使是同批次的普通麦克风,其幅频特性有时相差会在3-4db左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界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麦克风的幅频特性也会发生改变,因此对于一单一全双麦克风阵列,两个麦克风的匹配问题尤为突出,当两个麦克风不匹配时,就会大大影响噪声消除效果,导致影响语音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麦克风阵列的噪声消除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两个麦克风不匹配时影响噪声消除效果的问题。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麦克风阵列的噪声消除装置。
一种麦克风阵列的噪声消除方法,包括步骤:
对两个麦克风采集的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进行校准,使两个麦克风采集的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相同;
将经过校准的两个麦克风采集的信号进行对减处理;
根据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和经过对减处理得到的两个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差的平均能量,判断所述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是否存在目标语音信号;以及
当判断结果为存在目标语音信号时,采用固定的频域自适应滤波系数消除所述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的噪声;
当判断结果为不存在目标语音信号时,采用更新的频域自适应滤波系数消除所述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的噪声。
一种麦克风阵列的噪声消除装置,包括:
校准单元,用于对两个麦克风采集的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进行校准,使两个麦克风采集的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相同;
对减处理单元,用于将经过校准单元校准的两个麦克风采集的信号进行对减处理;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和经过对减处理单元对减处理得到的两个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差的平均能量,判断所述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是否存在目标语音信号;以及
噪声消除单元,用于当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存在目标语音信号时,采用固定的频域自适应滤波系数消除所述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的噪声;当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不存在目标语音信号时,采用更新的频域自适应滤波系数消除所述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的噪声。
本发明实施例对一单一全两个麦克风采集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进行较准,使两个麦克风采集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相同,从而提高两个麦克风的匹配性,将经过校准的两个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对减,得到一路主要包含噪声的信号,根据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与主要包含噪声的信号的平均能量判断出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存在目标语音信号时,采用固定的频域自适应滤波系数消除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的噪声;否则,采用更新的频域自适应滤波系数消除其中的噪声,因此提高了小距离一单一全双麦克风阵列的噪声消除效果的稳定性,保证了语音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噪声消除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噪声消除方案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经过校准的两路信号进行对减处理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频域自适应滤波消除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噪声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进行频率补偿处理后的信号进行短时谱调整处理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动增益控制处理过程中进行帧间平滑时采用的斜坡函数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校准处理过程中训练阶段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校准处理过程中工作阶段的示意图;
图9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噪声消除的效果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麦克风阵列的噪声消除装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两个麦克风不匹配会影响小距离一单一全双麦克风阵列的噪声消除效果的问题,提出通过校准两个麦克风采集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相同的方法,提高两个麦克风的匹配性,再对校准后的信号进行噪声消除处理,提高了噪声消除效果的稳定性,并保证了语音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小距离一单一全双麦克风阵列是指采用一个心形的单指向性麦克风和一个全指向性麦克风组成肩并肩式双麦克风阵列,两个麦克风间距离小于2cm,其中,单指向性麦克风指向前方,即目标语音方向,作为双麦克风阵列的主麦克风;全指向性麦克风则作为双麦克风阵列的辅麦克风,采集各个方向的声音信号。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方案采用近讲技术,目标语音与双麦克风阵列的距离小于5cm。
本发明实施例噪声消除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双麦克风阵列吸收来自前方近距离的目标信号,消除来自后侧和两侧的噪声信号以及前方远距离的噪声信号。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噪声消除方案的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201、对两个麦克风采集的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进行校准,使两个麦克风采集的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相同。
本步骤中,由于全指向性麦克风采集各个方向信号的增益相同,而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各个方向信号的增益不同,其采集目标方向信号时的增益最大,因此,以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为标准,调整全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与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相同。
双麦克风增益的校准是通过自适应滤波器实现的,通过调节自适应滤波器系数,使全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目标方向信号尽可能的逼近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目标方向信号,当两路信号基本一致时,就说明校准完成了。
单指向性麦克风和全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目标方向信号分别为X1(k)和X2(k),经过校准处理后的信号输出为X1′(k)和X2′(k)。
步骤202、将经过校准的两个麦克风采集的信号进行对减处理。
通过步骤201中的校准过程,使得两个麦克风吸收正前方信号的增益相同。然后将两个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对减,由于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主要包含目标方向信号,而全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包含各个方向的声音信号,即包含目标方向信号和噪声信号,因此,对减后的差值中含有较少的目标方向信号,主要包含其他方向的噪声信号,如图3所示。
对减处理过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u(k)=X2′(k)-X1′(k)    (1)
此外,令d(k)=X1′(k)    (2)
以经过校准的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d(k)作为主信号,经过对减处理得到的两个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差u(k)作为参考信号。
这样处理之后,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一路信号主要包含目标方向信号,而另一路信号主要包含噪声信号,从而达到信号分离的作用。
步骤203、根据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d(k)和经过对减处理得到的两个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差u(k)的平均能量判断d(k)中是否存在目标语音信号。
对于主信号d(k),其平均能量通过下式计算:
primarymic _ avg = Σ k = 0 M - 1 | d ( k ) 2 | - - - ( 3 )
式中:primarymic_avg为主信号的平均能量,M为一帧信号的长度。对于参考信号u(k),其平均能量通过下式计算:
refmic _ avg = Σ k = 0 M - 1 | u ( k ) 2 | - - - ( 4 )
式中:refmic_avg为参考信号的平均能量,M为一帧信号的长度。
显然,当只存在目标方向声源时,primarymic_avg应该大于refmic_avg;当只存在目标方向对立面的噪声时,refmic_avg应该大于primarymic_avg。因此,可以通过两路信号的平均能量的比值来判断主信号中是否存在目标语音信号,如果 primarmic _ avg refmic _ avg > Threshold , 则确定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存在目标语音信号;否则,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不存在目标语音信号。其中,比例阈值Threshold为大于等于1的数值,根据实际需要预先设定。
步骤204、当判断结果为存在目标语音信号时,采用固定的频域自适应滤波系数消除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的噪声;否则,采用更新的频域自适应滤波系数消除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的噪声。
参见图4,本步骤中,以d(k)作为主信号,利用u(k)模拟并消除d(k)中的噪声成分,得到消除噪声后的信号s(k)。本步骤能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是u(k)中主要包含噪声成分,否则会造成目标语音的失真,因此需要对自适应滤波器的系数更新进行控制,保证只有在目标语音信号不存在时才进行系数更新。
采用频域自适应滤波消除d(k)中的噪声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为了提高目标语音信号的自然度,进行步骤205。
步骤205、采用一阶无限冲击响应(IIR,Infinite Impulse Response)低通滤波器对消除噪声后的信号s(k)进行频率补偿处理。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单指向性麦克风,通过对减处理和频域自适应滤波处理后的信号,低频对应的幅度响应会有一定的损失,也就是说信号的幅度响应具有频率依赖性(低频衰减大,高频衰减小),因此需要对信号s(k)进行频率补偿。
本步骤中,频率补偿采用最简单的一阶无限冲击响应低通滤波器,具体参见如下式子:
s′(k)=(1-cmp_fac)·s′(k)+cmp_fac·s(k)    (6)
其中,s′(k)为频率补偿后的输出;cmp_fac为频率补偿因子,其值o<cmp_fac<1,其值越小,补偿低频,削弱高频的作用越强。
经过频率补偿处理后,使衰减较大的低频成分有所增加,提高了目标语音信号的自然度,本步骤的输出信号为s′(k)。
为了进一步消除s′(k)中的噪声,进行步骤206。
步骤206、对进行频率补偿处理后的信号进行短时谱调整处理。
短时谱调整处理的基本原理如图5所示,是利用语音的概率分布,对当前帧语音的每一个频谱分量的幅度值进行约束,即乘以一个系数G(k):
S″(k)=S′(k)·G(k)    (7)
其中S′(k)为步骤205的输出信号,S″(k)表示进一步消除噪声后的信号,G(k)为估计的增益。
短时谱调整处理后输出的信号为进一步消除了噪声的s″(k)。
为了进一步抑制噪声强度,进行步骤207。
步骤207、对进行短时谱调整处理后的信号s″(k)进行自动增益控制(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动增益控制处理是在目标语音信号不存在时,通过减小增益,从而抑制噪声强度,具体是指,若判断结果为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存在目标语音信号时,保持短时谱调整处理后的信号的增益不变;否则,降低短时谱调整处理后的信号增益。
比如,当目标语音信号存在时,gain_tmp=1;
当目标语音信号不存在时,gain_tmp=0.3。
gain_tmp表示进行短时谱调整处理后的信号s″(k)的增益。
考虑到增益gain_tmp突然增大或者减小的时候,信号幅度也会突然增大或减小,这样就会带来一些人耳能感觉到的噪声,因此,需要对gain_tmp进行帧间平滑,得到平滑后的增益gain。平滑增益可以缓和增益突变,避免输出信号幅度的阶越式跳变,能够使人耳基本感觉不到增益变化带来的噪声,如下式所示:
gain=gain·α+gain_tmp·(1-α)    (8)
其中,α是一个平滑因子,需要仔细选择,AGC的理论中,当增益变化在50ms内完成时,不会产生幅度突变带来的噪声。例如,如果使用8kHz的采样率,则50ms对应400个样点,当一帧信号为128个样点时,增益的突变只要能平滑到4帧即可,即平滑因子的最小值为αmin=0.75。
另外,考虑到保护语音质量的因素,采取快升慢降的策略,即只要判断出目标语音信号存在,增益就迅速上升;判断出目标语音信号不存在,增益就缓慢下降,这也是通过给α设置不同的值实现的,比如:
当目标语音信号存在时,设α=0.75;
当目标语音信号不存在时,设α=0.95。
为了进一步避免自动增益控制引起的幅度突变带来的噪声,在帧间平滑的基础上,还进行帧内平滑,通过下式实现:
gain′(k)=b(k)gain_old+(1-b(k))gain_new,k=0~M-1    (9)
其中gain_old为上一帧做了帧间平滑后的gain,gain_new为当前帧做了帧间平滑后的gain,gain′(k)对应当前帧内做了帧内平滑后的每个样点的增益,M为帧长。b(k)=1-k/M为斜坡函数,如图6所示,由图6可以看出,由于斜坡函数在当前帧开始时对于上一帧的gain赋予较大权值,对于当前帧的gain赋予较小权值;而在当前帧末尾时正好相反,因此可以有效地避免增益突变的影响。
最后用做了帧间平滑和帧内平滑的增益去调整s″(k),得到最终的输出信号为:
s(k)=s″(k)·gain′(k)    (10)
步骤201中,校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训练阶段和工作阶段。
在训练阶段,自适应滤波器的系数更新处于开启状态,也就是说自适应滤波器通过调节自身系数,补偿两个麦克风采集的目标方向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上的差异,使得处理后的两路信号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在训练阶段,必须只有目标方向的声源,没有其他方向的噪声,因为是针对目标方向信号增益的校准。当检测到两路信号基本一致时,通过存储设备保存训练好的自适应滤波器系数。训练阶段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自适应滤波器h(k)对全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目标方向信号进行自适应滤波,使其不断逼近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目标方向信号,通过能量比较器来判断两路信号是否已经基本一致,判定两路信号基本一致的条件是:
E [ x 1 ′ ( k ) ] E [ e ( k ) ] > Threshlod - - - ( 11 )
其中,自适应滤波采用时域归一化最小均方(NLMS)算法:
e(k)=x1′(k)-WH(k-1)x2(k)    (12)
W ( k ) = W ( k - 1 ) + μ x 2 ( k ) x 2 H ( k ) x 2 ( k ) e ( k ) - - - ( 13 )
E[]为一帧信号的平均能量,Threshold为预先设定的阈值,其值越大,满足(11)式时的两路信号越趋近于一致,比如可以设定Threshold为10。另外,还设定最长训练时间来限定训练阶段所用的时间,比如设定最长训练时间为10s,则即使不满足(11)式,也通过存储设备保存此时的自适应滤波器系数。
在工作阶段,校准自适应滤波器的系数更新是被禁止的,因为在实际工作状态,可能存在各个方向的声源,校准自适应滤波器可能会吸收到目标方向以外的声源,而只需要对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进行校准。此时,只需取得训练阶段保存的自适应滤波器系数,作为固定的校准自适应滤波器系数,对全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进行校准,工作阶段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
图7和图8中的延时n是使两路信号保持同步的常系数滤波器。
步骤206中,G(k)可以用下式表示:
G ( k ) = ( λ x ( k ) λ x ( k ) + λ d ( k ) ) α · p ( H 1 ( k ) | Y ( k ) ) + G min · ( 1 - p ( H 1 ( k ) | Y ( k ) ) ) - - - ( 14 )
其中,λd(k)为估计的噪声方差,λx(k)为估计的语音方差,p(H1(k)|Y(k))为估计的目标语音信号存在概率。Gmin为目标语音信号不存在时设置的增益小量,具体算法与现有技术相同。
显然,信噪比高时,存在目标语音信号的概率大,衰减小(G(k)大);反之,则认为存在目标语音信号的概率小,衰减则增大(G(k)小)。从而实现降低噪声,增强语音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信噪比估计目标语音信号存在概率时,可以借助步骤203的判断结果进行加权,具体方式如下:
若判断结果为存在目标语音信号,则:
p′(H1(k)|Y(k))=p(H1(k)|Y(k))      (15)
若判断结果为不存在目标语音信号,则:
p′(H1[i]|Y[i])=p(H1[i]|Y[i])γ    (16)
其中,γ为一个0至1的数,比如0.5。
其中p′(H1(k)|Y(k))为加权后的目标语音信号存在概率。这样,估计的增益G(k)也相应更新为:
G ( k ) = ( λ x ( k ) λ x ( k ) + λ d ( k ) ) α · p ′ ( H 1 ( k ) | Y ( k ) ) + G min · ( 1 - p ′ ( H 1 ( k ) | Y ( k ) ) ) - - - ( 17 )
上述加权处理的好处有两点:
1、步骤203由于借助麦克风阵列多麦克风的优势,因而对于目标语音信号是否存在的判断更为准确。
2、步骤203可以将目标方向的语音和其他方向的非稳态干扰噪声分辨出来,因此可以提高短时谱调整处理消除非稳态噪声的能力。
下面用实例说明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消除噪声的效果,如图9所示。采用8KHz采样率的白噪声信号,固定声源不动,使小距离一单一全双麦克风阵列自转一周,声源距离麦克风阵列的旋转半径为5cm。从图9可以看出,波束宽段在±60°左右,波束以外的噪声抑制在20dB以上。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麦克风阵列的噪声消除装置,其结构如图10所示,麦克风阵列包括一个单指向性麦克风和一个全指向性麦克风,该噪声消除装置包括:校准单元1001、对减处理单元1002、判断单元1003和噪声消除单元1004。
校准单元1001,用于对两个麦克风采集的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进行校准,使两个麦克风采集的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相同;
对减处理单元1002,用于将经过校准单元1001校准的两个麦克风采集的信号进行对减处理;
判断单元1003,用于根据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和经过对减处理单元1002对减处理得到的两个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差的平均能量,判断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是否存在目标语音信号;以及
噪声消除单元1004,用于当判断单元1003的判断结果为存在目标语音信号时,采用固定的频域自适应滤波系数消除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的噪声;当判断单元1003的判断结果为不存在目标语音信号时,采用更新的频域自适应滤波系数消除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的噪声。
上述噪声消除装置还包括:频率补偿处理单元1005、短时谱调整处理单元1006和自动增益控制处理单元1007。
频率补偿处理单元1005,用于对噪声消除单元1004消除噪声后的信号进行频率补偿处理。
短时谱调整处理单元1006,用于对频率补偿处理单元1005进行频率补偿处理后的信号进行短时谱调整处理。
自动增益控制处理单元1007,用于对短时谱调整处理单元1006进行短时谱调整处理后的信号进行自动增益控制处理。
其中,校准单元1001以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为标准,调整全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与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校准两个麦克风采集目标方向信号时的增益相同的方法,提高两个麦克风的匹配性,再对校准后的信号进行对减处理,得到主要包含目标方向信号和主要包含噪声信号的两路信号,通过频谱自适应滤波进行噪声消除处理,还通过频率补偿提高目标语音信号的自然度,通过短时谱调整以及自动增益控制处理进一步消除噪声,从而提高噪声消除效果的稳定性,并保证了语音质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麦克风阵列的噪声消除方法,所述麦克风阵列包括一个单指向性麦克风和一个全指向性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对两个麦克风采集的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进行校准,使两个麦克风采集的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相同;
将经过校准的两个麦克风采集的信号进行对减处理;
根据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和经过对减处理得到的两个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差的平均能量,判断所述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是否存在目标语音信号;以及
当判断结果为存在目标语音信号时,采用固定的频域自适应滤波系数消除所述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的噪声;
当判断结果为不存在目标语音信号时,采用更新的频域自适应滤波系数消除所述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的噪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校准处理,具体是指:以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为标准,调整全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与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信号的平均能量判断是否存在目标语音信号,具体是指:
当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和经过对减处理得到的两个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差的平均能量的比值大于预先设定的比例阈值时,确定所述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存在目标语音信号;
当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和经过对减处理得到的两个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差的平均能量的比值小于等于预先设定的比例阈值时,确定所述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不存在目标语音信号;
所述预先设定的比例阈值大于等于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对所述消除噪声后的信号进行频率补偿处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对进行频率补偿处理后的信号进行短时谱调整处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对进行短时谱调整处理后的信号进行自动增益控制处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信号进行自动增益控制处理,具体包括:
当所述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存在目标语音信号时,保持短时谱调整处理后的信号增益不变;
当所述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不存在目标语音信号时,降低短时谱调整处理后的信号增益。
8.一种麦克风阵列的噪声消除装置,所述麦克风阵列包括一个单指向性麦克风和一个全指向性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校准单元,用于对两个麦克风采集的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进行校准,使两个麦克风采集的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相同;
对减处理单元,用于将经过校准单元校准的两个麦克风采集的信号进行对减处理;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和经过对减处理单元对减处理得到的两个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差的平均能量,判断所述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是否存在目标语音信号;以及
噪声消除单元,用于当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存在目标语音信号时,采用固定的频域自适应滤波系数消除所述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的噪声;当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不存在目标语音信号时,采用更新的频域自适应滤波系数消除所述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的信号中的噪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单元以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为标准,调整全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与单指向性麦克风采集目标方向信号的增益相同。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频率补偿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噪声消除单元消除噪声后的信号进行频率补偿处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短时谱调整处理单元,用于对频率补偿处理单元进行频率补偿处理后的信号进行短时谱调整处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自动增益控制处理单元,用于对短时谱调整处理单元进行短时谱调整处理后的信号进行自动增益控制处理。
CN2007101799350A 2007-12-19 2007-12-19 麦克风阵列的噪声消除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30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799350A CN101203063B (zh) 2007-12-19 2007-12-19 麦克风阵列的噪声消除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799350A CN101203063B (zh) 2007-12-19 2007-12-19 麦克风阵列的噪声消除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3063A true CN101203063A (zh) 2008-06-18
CN101203063B CN101203063B (zh) 2012-11-28

Family

ID=39517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7993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3063B (zh) 2007-12-19 2007-12-19 麦克风阵列的噪声消除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03063B (zh)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1838A (zh) * 2009-06-23 2010-12-29 美商富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麦克风系统及决定增益控制器的增益的方法
CN102204276A (zh) * 2008-11-05 2011-09-28 雅马哈株式会社 声音发射和采集装置以及声音发射和采集方法
CN102547531A (zh) * 2010-12-28 2012-07-04 索尼公司 音频信号处理设备,音频信号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1466056B (zh) * 2008-12-31 2012-07-11 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麦克风消噪方法及装置
CN102610227A (zh) * 2011-01-18 2012-07-25 索尼公司 声音信号处理设备、声音信号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4244159A (zh) * 2013-06-06 2014-12-24 美商富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校正小阵列麦克风性能的方法
CN104424954A (zh) * 2013-08-20 2015-03-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噪声估计方法与装置
CN104768104A (zh) * 2015-02-09 2015-07-08 江苏海湾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船用抗环境噪声和防啸叫话筒电路
CN105210386A (zh) * 2013-05-16 2015-12-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个麦克风的自动化增益匹配
CN105378838A (zh) * 2013-05-13 2016-03-02 汤姆逊许可公司 用于隔离麦克风音频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554674A (zh) * 2015-12-28 2016-05-0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麦克风校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2547531B (zh) * 2010-12-28 2016-12-14 索尼公司 音频信号处理设备和音频信号处理方法
CN106340305A (zh) * 2016-11-04 2017-01-18 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 自校准的远场语音交互设备及远场语音自校准方法
CN106658329A (zh) * 2016-12-02 2017-05-1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麦克风的校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653044A (zh) * 2017-02-28 2017-05-10 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追踪噪声源和目标声源的双麦克风降噪系统和方法
CN106683684A (zh) * 2016-12-05 2017-05-17 上海木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音频信号处理系统和音频信号处理方法
CN107026934A (zh) * 2016-10-27 2017-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声源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7045778A (zh) * 2017-04-26 2017-08-15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多功能噪音抵消系统
CN107274907A (zh) * 2017-07-03 2017-10-20 北京小鱼在家科技有限公司 双麦克风设备上实现指向性拾音的方法和装置
CN107948900A (zh) * 2017-10-26 2018-04-20 青岛亿联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麦克风阵列一致性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108028980A (zh) * 2015-09-30 2018-05-11 索尼公司 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方法及程序
WO2018209546A1 (zh) * 2017-05-16 2018-11-22 深圳市乃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的语音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360578A (zh) * 2018-12-07 2019-02-1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音频设备的回声消除方法、音频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114953A1 (zh) * 2019-12-12 2021-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语音信号的采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205824A (zh) * 2021-04-30 2021-08-03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声音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芯片及相关设备
CN114449410A (zh) * 2021-11-12 2022-05-06 山东大学 一种多通道声纹信号同步采集系统及方法
CN116624793A (zh) * 2023-07-25 2023-08-22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双指向性超低压气体管道泄漏声波信号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9105B (zh) * 2006-01-13 2010-05-12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适用于小型移动通信设备的双麦克语音增强方法及系统
CN100578622C (zh) * 2006-05-30 2010-01-06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麦克阵列系统及其语音信号处理方法
CN100524465C (zh) * 2006-11-24 2009-08-05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噪声消除装置和方法
CN100589183C (zh) * 2007-01-26 2010-02-10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数字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4276A (zh) * 2008-11-05 2011-09-28 雅马哈株式会社 声音发射和采集装置以及声音发射和采集方法
US8855327B2 (en) 2008-11-05 2014-10-07 Yamaha Corporation Sound emission and collection device and sound emission and collection method
CN102204276B (zh) * 2008-11-05 2015-04-15 雅马哈株式会社 声音发射和采集装置以及声音发射和采集方法
CN101466056B (zh) * 2008-12-31 2012-07-11 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麦克风消噪方法及装置
CN101931838A (zh) * 2009-06-23 2010-12-29 美商富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麦克风系统及决定增益控制器的增益的方法
CN102547531A (zh) * 2010-12-28 2012-07-04 索尼公司 音频信号处理设备,音频信号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2547531B (zh) * 2010-12-28 2016-12-14 索尼公司 音频信号处理设备和音频信号处理方法
CN102610227A (zh) * 2011-01-18 2012-07-25 索尼公司 声音信号处理设备、声音信号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5378838A (zh) * 2013-05-13 2016-03-02 汤姆逊许可公司 用于隔离麦克风音频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210386A (zh) * 2013-05-16 2015-12-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个麦克风的自动化增益匹配
CN104244159A (zh) * 2013-06-06 2014-12-24 美商富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校正小阵列麦克风性能的方法
CN104424954A (zh) * 2013-08-20 2015-03-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噪声估计方法与装置
CN104424954B (zh) * 2013-08-20 2018-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噪声估计方法与装置
CN104768104A (zh) * 2015-02-09 2015-07-08 江苏海湾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船用抗环境噪声和防啸叫话筒电路
CN104768104B (zh) * 2015-02-09 2017-11-24 江苏海湾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船用抗环境噪声和防啸叫话筒电路
CN108028980B (zh) * 2015-09-30 2021-05-04 索尼公司 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028980A (zh) * 2015-09-30 2018-05-11 索尼公司 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05554674A (zh) * 2015-12-28 2016-05-0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麦克风校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18077109A1 (zh) * 2016-10-27 2018-05-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声音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026934A (zh) * 2016-10-27 2017-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声源定位方法和装置
US10575096B2 (en) 2016-10-27 2020-02-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ound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340305B (zh) * 2016-11-04 2024-03-19 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 自校准的远场语音交互设备及远场语音自校准方法
CN106340305A (zh) * 2016-11-04 2017-01-18 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 自校准的远场语音交互设备及远场语音自校准方法
CN106658329B (zh) * 2016-12-02 2019-06-07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麦克风的校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658329A (zh) * 2016-12-02 2017-05-1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麦克风的校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683684A (zh) * 2016-12-05 2017-05-17 上海木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音频信号处理系统和音频信号处理方法
CN106653044A (zh) * 2017-02-28 2017-05-10 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追踪噪声源和目标声源的双麦克风降噪系统和方法
CN107045778A (zh) * 2017-04-26 2017-08-15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多功能噪音抵消系统
WO2018209546A1 (zh) * 2017-05-16 2018-11-22 深圳市乃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的语音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7274907A (zh) * 2017-07-03 2017-10-20 北京小鱼在家科技有限公司 双麦克风设备上实现指向性拾音的方法和装置
CN107948900A (zh) * 2017-10-26 2018-04-20 青岛亿联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麦克风阵列一致性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109360578B (zh) * 2018-12-07 2021-11-1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音频设备的回声消除方法、音频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60578A (zh) * 2018-12-07 2019-02-1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音频设备的回声消除方法、音频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92169A (zh) * 2019-12-12 2021-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语音信号的采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21114953A1 (zh) * 2019-12-12 2021-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语音信号的采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205824A (zh) * 2021-04-30 2021-08-03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声音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芯片及相关设备
CN113205824B (zh) * 2021-04-30 2022-11-11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声音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芯片及相关设备
CN114449410A (zh) * 2021-11-12 2022-05-06 山东大学 一种多通道声纹信号同步采集系统及方法
CN116624793A (zh) * 2023-07-25 2023-08-22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双指向性超低压气体管道泄漏声波信号检测方法
CN116624793B (zh) * 2023-07-25 2023-10-31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双指向性超低压气体管道泄漏声波信号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3063B (zh) 2012-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3063B (zh) 麦克风阵列的噪声消除方法及装置
CN101192411B (zh) 大距离麦克风阵列噪声消除的方法和噪声消除系统
CN101510426B (zh) 一种噪声消除方法及系统
US9538285B2 (en) Real-time microphone array with robust beamformer and postfilter for speech enhancement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2012019763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Noise Reduction Control Using Microphone Array
KR100851716B1 (ko) 바크 대역 위너 필터링 및 변형된 도블링거 잡음 추정에기반한 잡음 억제
CN100397781C (zh) 声音增强系统
US8296136B2 (en) Dynamic controller for improving speech intelligibility
US8724822B2 (en) Noisy environment communication enhancement system
US8335311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apable of echo cancellation
US20090034752A1 (en) Constrainted switched adaptive beamforming
US2010014271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oustic shock protection
EP2372700A1 (en) A speech intelligibility predictor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US9532149B2 (en) Method of signal processing in a hearing aid system and a hearing aid system
US9078057B2 (en) Adaptive microphone beamforming
US8798290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 signal equalization
US8843367B2 (en) Adaptive equalization system
JP2003500936A (ja) エコー抑止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ニアエンド音声信号の改善
US11812237B2 (en) Cascaded adap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lgorithms
RU2180984C2 (ru) Измерение сходимости адаптивных фильтров
CN112331226B (zh) 一种针对主动降噪系统的语音增强系统及方法
US8199928B2 (en) System for processing an acoustic input signal to provide an output signal with reduced noise
CN112530451A (zh) 基于去噪自编码器的语音增强方法
EP236824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intelligibility of speech in a noisy environment
US20190035414A1 (en) Adaptive post filter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WUXI VIMICRO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VIMICRO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3091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HAIDIAN, BEIJING TO: 214135 WUXI,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913

Address after: A 530 Taihu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uilding 214135 Qingyuan Road in Jiangsu province Wuxi City District 10 layer

Patentee after: Wuxi Vimicro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Beijing No. 35, Nanjing Ning building, 15 Floor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Vimicro Corpor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ANTONG TONGZHOU DISTRICT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WUXI VIMICRO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110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14135 WUXI, JIANGSU PROVINCE TO: 226300 NANTONG,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105

Address after: 226300, six floor, Xianghe Road, Jinsha Road, Jinsha Town, Nantong, Jiangsu, Tongzho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Tongzhou District Nantong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Address before: A 530 Taihu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uilding 214135 Qingyuan Road in Jiangsu province Wuxi City District 10 layer

Patentee before: Wuxi Vimicro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IANGSU BOYU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ANTONG TONGZHOU DISTRICT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Effective date: 201505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518

Address after: 226300 1 large ea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hi tech Zone, Jiangsu, Nantong

Patentee after: JIANGSU BOYU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6300, six floor, Xianghe Road, Jinsha Road, Jinsha Town, Nantong, Jiangsu, Tongzhou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Tongzhou District Nantong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

Termination date: 201712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