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7751B - 桥接lan和通信节点装置 - Google Patents

桥接lan和通信节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97751B
CN101197751B CN2007101383932A CN200710138393A CN101197751B CN 101197751 B CN101197751 B CN 101197751B CN 2007101383932 A CN2007101383932 A CN 2007101383932A CN 200710138393 A CN200710138393 A CN 200710138393A CN 101197751 B CN101197751 B CN 1011977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
identifier
frame
trunk network
spanning tr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383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97751A (zh
Inventor
野末大树
宫田裕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97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77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97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77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04L12/462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ridge based backb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02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requested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48Routing tree calc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6Routing in software-defined topologies, e.g. routing between virtual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6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transport layer [OSI layer 4]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中继网内可按每个业务构成不同的生成树的桥接LAN和通信节点装置。桥接LAN中继网按每个由VLAN-ID和服务等级(COS值)定义的MST实例,形成生成树。各终端装置通过表示TCP/UDP端口号和COS值的对应关系的变换表,来特定与发送帧的TCP/UDP端口号对应的COS值,并设置在发送帧的头中。中继网内的各网桥通过表示VLAN-ID和COS值的组合与MST实例标识符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变换表,来特定接收帧的MST实例标识符,并根据具有该MST实例的生成树来进行帧传送。

Description

桥接LAN和通信节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接LAN(Bridged-LAN),更详细的,涉及在VLAN中适用生成树的桥接LAN和适用于该桥接LAN的通信节点装置、终端装置和网关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经中继网,例如公众网来连接地理上分散的企业内的多个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的网络形态增加。图18表示这种网络形态的一例。这里,A公司的LAN:#A1和#A2经中继网NW进行连接。同样,B公司的LAN:#B1和#B2也经中继网NW进行连接。例如,A公司的LAN:#A1中容纳的终端装置(个人计算机)PC-A1通过中继网NW,与属于A公司的LAN#A2的终端装置(个人计算机)PC-A2发送接收数据。
中继网NW为了提高抗故障性,一般为通过多个网桥BR(图18中BR1~BR4)来形成冗余的多个总线的网络结构。这样,将多个LAN经网桥来连接的形态的网络称作“桥接LAN”。中继网NW中,若按环状来连接多个网桥,则例如如ARP(Address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帧那样,作为目标地址而具有广播地址的帧被连续从网桥传送到网桥,而发生所谓的广播风暴(storm)。作为避免广播风暴的技术,有在IEEE802.1d(非专利文献1)中规定的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生成树协议)。
STP中,通过将这种环状的网络在逻辑上作为树结构的网络(生成树)来管理,而避免了广播风暴。若具体来说,则在STP中,利用网桥ID的值,将形成环形的多个网桥中的一个选择为根网桥。在其余的网桥中,通过以根据线路速度算出的成本值是最小的方式决定到达根网桥的路径,并堵塞(blocking)成本值不是最小的路径,来将物理上环状连接的网络作为逻辑的生成树网络加以管理。
各网桥在根网桥方向上存在具有最小成本的多个路径(相邻网桥)的情况下,使经过网桥ID小的相邻网桥的路径优先。STP中,在上述的路径决定过程中,在网桥之间交换传送网桥ID和通过线路速度决定的成本值的、称作“BPDU”的数据。
图19表示适用了STP的桥接LAN的网络结构的一例。
图19中,4个LAN:#1~#4经环状连接的网桥BR1~BR4彼此连接。各LAN可容纳多个PC,这里加以简化,在各LAN上各连接一台PC。
将网桥BR1~BR4中,具有最小ID的BR1作为根网桥。在根网桥BR1中,将三个以太端口P11、P12、P13中的端口P11和P12设作指定端口(Designated Port)DP。在网桥BR2中,将接近于根网桥BR1的以太端口P21作为根端口(Root Port)RP,将距根网桥远的以太端口P22作为指定端口DP。
此外,网桥BR4中,将距根桥近的以太端口P41作为根端口RP,将距根网桥远的以太端口P42作为指定端口DP,网桥BR3中,将与网桥BR2相连的以太端口P32作为根端口RP,将与网桥BR4相连的以太端口P31作为非指定端口(Non Designated Port)NDP。由此,堵塞网桥BR3和BR4之间的线路。这样,STP中,通过决定根网桥、RP、DP、NDP,可以构成以根网桥为顶点的生成树。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大规模化,还使用将一个LAN分割为虚拟的多个LAN的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对于VLAN,通过IEEE802.1q(非专利文献2)来规定。若将网络分割为多个VLAN,则缩小了ARP等的广播帧的到达范围(广播区域),可以避免网络频带的压迫。
作为在上述的VLAN中实现STP的技术,有IEEE802.1(非专利文献3)中规定的MST(Multiple Spanning Tree Protocol:所生成树协议)。MST中,按每个由一个或多个VLAN构成的MST实例构成生成树。
图20表示适用了MST的桥接LAN的网络结构的一例。
这里,LAN#1~#4经包含环状连接的网桥BR1~BR4的中继网NW,来彼此连接。LAN#1上容纳PC1-1~PC1-3,在LAN#2~LAN#4上分别连接PC2、PC3、PC4。
图20中,在桥接LAN上形成实线表示的VLAN#1和虚线表示的VLAN#2这两个VLAN。与LAN#1相连的PCI-1和LAN#3整体属于VLAN#1,与LAN#1相连的PC1-2、PC1-3、LAN#2和LAN#4的整体属于VLAN#2。
这里,设VLAN#1和VLAN#2属于彼此不同的MST实例,将各个MST实例定义为“MST实例#1”、“MST实例#2”。MST中,按每个MST实例来选择根网桥RB,按每个网桥来决定RP、DP和NDP。在下面的说明中,在MST实例#1中,将BR1假定选择为根网桥RB,在MST实例#2中,将BR3假定选择为根网桥RB。
在网桥BR1中,以太端口P11为MST实例#1、#2双方中指定的端口DP,以太端口P12在MST实例#1中为DP,在MST实例#2中为NDP。此外,在网桥BR2中,以太端口P21在MST实例#1中为RP,在MST实例#2中为DP,以太端口P22在MST实例#1、#2两者中为DP。
在网桥BR3中,以太端口P31在MST实例#1中为NDP,在MST实例#2中是DP,以太端口P32在MST实例#1、#2两者中是RP。在网桥BR4中,以太端口P41在MST实例#1、#2两者中是RP,以太端口P42在MST实例#1中是DP,在MST实例#2中是RP。因此,MST实例#1中,堵塞了网桥BR1和BR2之间,在MST实例#2中,堵塞了网桥BR3和BR4之间。
这样,可以根据MST,在多个VLAN(图20中VLAN#1和VLAN#2)上构成各自的生成树,可以同时实现作为VLAN的优点的缩小广播区域和作为STP的优点的避免广播风暴。
图20所示的桥接VLAN中,PC1-2作为WEB服务器发挥作用,PC1-3作为会话管理用的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服务器发挥作用,将PC2假定为WEB和SIP的客户机,将PC4假定为SIP的客户机。这些PC都属于VLAN#2。WEB客户机可以从WEB服务器(PC1-2)中接受基于http协议的WEB业务。另一方面,在SIP客户机之间,可经SIP服务器(PC1-3)来进行VoIP(Voice over IP:IP网络电话)通信.
VLAN#2中,由于堵塞了网桥BR1的端口P12和网桥BR2的端口P21之间,所以PC2在从WEB服务器(PC1-2)接收到WEB业务的情况下,PC2经网桥BR2、BR3、BR4、BR1,与WEB服务器进行通信。另外,在经SIP服务器(PC1-3)与PC4进行VoIP通信的情况下,PC2也通过以网桥BR2、BR3、BR4、BR1的顺序经过的通信路径,来与SIP服务器(PC1-3)相连。
在如WEB业务那样,不需要严格的实时传送的通信业务中,通信帧经过的网桥个数不特别成为问题,但是在VoIP这样的声音通信中,网络上的数据传送延迟成为问题,所以最好通过经过的网桥的个数少的最小延迟路径进行通信。
但是,在MST中,如上所述,按每个VLAN来适用SIP,中继网内不能构成按每个业务不同的生成树。因此,在图20中,例如,在属于VLAN#2的PC2与PC4进行VoIP通信的情况下,不能通过仅经过BR2和BR1的最小路径,来访问SIP服务器(PC1-3)。即,在现有的MST中,有不能构成根据如WEB业务和VoIP业务那样的业务种类而不同的生成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在中继网内构成按每个业务而不同的生成树的桥接LAN。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桥接VLAN的中继网内可构成按每个业务而不同的生成树的通信节点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桥接VLAN的中继网内生成能够以适合于业务类别的路径进行传送的通信帧的通信终端装置和网关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彼此连接桥接LAN的多个LAN的中继网内,按每个由VLAN-ID和服务等级的组合定义的MST实例,来形成生成树。作为服务等级,可以使用在以太(Ethernet:注册商标)帧的头部上生成的标记字段上定义的COS(Class OfService)。
本发明中,与桥接LAN相连的各终端装置(个人计算机)例如参考表示TCP/UDP端口号和COS值的对应关系的变换表,来特定与网络应用使用的TCP/UDP端口号对应的COS值,并将该COS值与所属的VLAN的标识符一起,设置在发送帧的头部上。另外,构成中继网的各网桥参考表示VLAN-ID和COS值的组合与MST实例标识符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变换表,来特定接收帧的MST实例标识符。
若更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桥接LAN,包括形成多个VLAN(Virtual LAN:虚拟LAN)的中继网和与该中继网相连的多个LAN,在所述中继网内,按每个由一个或多个VLAN构成的MST(Multiple Spanning Tree Protocol:多生成树协议)实例,形成逻辑生成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网由发送接收以太帧的多个网桥构成;
各网桥具有:变换表,与VLAN标识符和服务等级值(COS:Class ofservice)的组合相对应地定义多生成树协议实例的标识符;以及用于在所述中继网内按每个由所述变换表定义的多生成树协议实例标识符来形成生成树的单元;
所述各网桥从接收帧的头中提取VLAN标识符和服务等级值,并通过所述变换表,来特定所述接收帧的多生成树协议实例标识符,按照具有该多生成树协议实例标识符的生成树的路径,传送所述接收帧。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根据MST来形成生成树的桥接LAN的通信节点装置、终端装置和网关。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端口接口,分别发送接收以太帧;变换表,与VLAN标识符和服务等级值(COS:Class of service)的组合相对应地定义多生成树协议实例标识符;用于在所述中继网内按每个由所述变换表定义的多生成树协议实例标识符来形成生成树的单元;以及路径控制部,在从所述各端口接口接收了以太帧时,通过所述变换表,来特定与接收帧的头所表示的VLAN标识符和服务等级值的组合相对应的多生成树协议实例标识符,并根据具有该多生成树协议实例标识符的生成树的路径,来传送所述接收帧。
根据本发明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变换表,表示TCP/UDP端口号和服务等级值(COS:Class of service)的对应关系;以及用于根据网络应用所使用的TCP/UDP端口号来从所述变换表中特定要适用于发送帧的服务等级值的单元;该终端装置将在头部包含该终端装置所属的VLAN标识符和所述特定的服务等级值的以太帧,发送到所述桥接LAN。
也可代替各终端装置,而由位于LAN和中继网之间的网关装置进行对以太帧的COS值的添加。本发明的网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端口接口,分别通过端口号来加以识别;变换表,表示TCP/UDP端口号和服务等级值(COS:Class of service)的对应关系;COS值设置表,与端口号相对应,存储了表示是否要进行COS值设置的标记信息;路径控制单元,在从上述各端口接口接收了以太帧时,从上述COS值设置表中检索与作为接收帧的传送目标的端口号对应的标记信息,在该标记信息表示要进行COS值设置的情况下,从上述变换表中检索出与上述接收帧的TCP/UDP端口号对应的COS值,并将该COS值设置在上述接收帧的头部,将接收帧传送到由上述传送目标端口号特定的端口接口。
根据本发明,通过对需要实时性的通信业务分配特定的COS值,利用与特定COS值对应的生成树来预先确保最佳的路径,可以提供中继网内的传送延迟少的通信业务。
另外,并不限定所有的网络应用执行利用了TCP/UDP的通信业务。此外,即使在利用TCP/UDP的通信业务中,实时性要求较宽松的通信业务的数据帧也不需要通过最佳路径。因此,尤其对不需要最佳路径的通信业务,也可以分配缺省的COS值,例如“0”,通过使具有缺省COS值的一个或多个VLAN与缺省的MST实例标识符相对应,来通过通用的生成树传送数据帧。
根据本发明,由于可以在桥接LAN的中继网内,形成与网络应用所使用的业务类别对应的生成树,所以即使是具有同一VLAN标识符的数据帧,实时性高的数据帧也可以通过与其他数据帧不同的最佳的通信路径来加以传送。另外,可以产生作为VLAN的特征的广播区域的分割效果和作为STP的优点的广播风暴的抑制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桥接VLAN的第一实施例的图;
图2是表示适用于本发明的桥接VLAN的个人计算机PC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适用于本发明的桥接VLAN的网桥BR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PC具有的TCP/UDP端口号-COS变换表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图3所示的网桥BR具有的VLAN-ID·COS-MST实例变换表的一例的图;
图6是以太帧的格式图;
图7是说明PC中的数据帧的发送动作用的图;
图8是COS值取得程序120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PC中的数据帧的接收动作用的图;
图10是说明网桥BR中的以太帧的传送动作用的图;
图11是MST实例取得程序310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桥接VLAN的第二实施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图12所示的网关GW1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4是表示网关GW具有的COS值设置表420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网关GW具有的TCP/UDP端口号-COS变换表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说明网关GW中的数据帧的传送动作用的图;
图17是在网关GW中执行的COS值取得程序410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利用了公众网的现有的桥接LAN的网络结构图;
图19是表示适用了STP的现有网络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0是表示适用了MST的现有网络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表示适用本发明的桥接VLAN的网络结构例。这里所示例的网络由LAN#1~LAN#4和包含环状连接的网桥BR1~BR4的中继网NW构成,与图20相同,分别将PC1-1~PC1-3、PC2、PC3、PC4连接到LAN#1~LAN#4。
图1所示的桥接LAN上形成实线所示的VLAN#1和虚线所示的VLAN#2两个VLAN,与图20相同,与LAN#1相连的PC1-1和LAN#3整体属于VLAN#1,与LAN#1相连的PC1-2、PC1-3、LAN#2和LAN#4整体属于VLAN#2。VLAN#2中,PC1-2作为WEB服务器发挥作用,PC1-3作为SIP服务器发挥作用,PC2为WEB和SIP的客户机,PC4为SIP客户机。
本实施例中,作为以太头的标记字段中包含的服务等级COS值(Class of service),对SIP业务(TCP端口号=“5060”)分配特定值“3”,对WEB服务器(TCP端口号=“80”)分配缺省值“0”。MSI实例#1属于VLAN#1。另一方面,将VLAN#2分割为两个生成树,使COS=0的VLAN#2属于MST实例#2,使COS=3的VLAN#2属于MSI实例#3。
本实施例中,将适合于每个MSI实例的网桥设作根网桥RB,按每个网桥决定RP、DP、NDP。在MST实例#1、MST实例#3中,将BR1作为根网桥RB,在MST实例#2中,将BR3作为根网桥RB。这些根网桥RB通过网络管理者来加以指定。RP、DP、NDP通过MST来自动决定。
网桥BR1中,以太端口P11在MST实例#1~#3全部中为DP,以太端口P12在MST实例#1、#3中为DP,在MST实例#2中为NDP。网桥BR2中,以太端口P21在MST实例#1和#3中为RP,在MST实例#2中为DP,以太端口P22在MST实例#1~#3全部中为DP。
网桥BR3中,以太端口P31在MST实例#1和#3中为NDP,在MST实例#2中为DP,以太端口P32在MST实例#1~#3全部中为RP。此外,网桥BR4中,以太端口P41在MST实例#1~#3全部中为RP,以太端口P42在MST实例#1和#3中为DP,在MST实例#2中为RP。
因此,在MST实例#1和#3中,堵塞BR3和BR4之间,在MST实例#2中,堵塞BR1和BR2之间,而分别形成各自的生成树。
这里,与LAN#2相连的PC2在从WEB服务器(PC1-2)享受WEB业务的情况下,在PC2和WEB服务器(PC1-2)之间,发送接收COS=0的通信帧。由于在COS=0的VLAN#2所属的MST实例#2中,堵塞了网桥BR1(以太端口P12)和网桥BR2(以太端口P21)之间的线路,所以从PC2发送的帧沿着按照以网桥BR2、BR3、BR4、BR1的顺序通过的路径,传送到WEB服务器(PC1-2)。从WEB服务器(PC1-2)发送到PC2目标的帧利用与此相反顺序的路径,传送到PC2。
另一方面,PC2在经SIP服务器(PC1-3),与PC4进行VoIP通信的情况下,通信帧的COS的值为“3”。由于在COS=3的VLAN#2所属的MST实例#3中,PC2和SIP服务器(PC1-3)可以通过仅经过网桥BR2和BR1的最短路径来进行信息交换,所以可以使数据传送延迟最小。
图2表示适用于本发明的桥接VLAN的PC的一实施例。
PC由处理器(CPU)21、主存储器22、非易失性存储器23、以太端口接口24和相互连接这些要素的内部总线25。非易失性存储器23中作为与本发明有关的软件,存储了应用程序软件100M、TCP/IP协议栈110M、COS值取得程序120M和TCP/UDP端口号-COS变换表130M。在PC启动时,将这些软件装载到主存储器22上(100~130),通过处理器21来加以执行或参考。
作为应用程序软件100(100M),准备了与PC的功能相对应的适当的软件。例如,PC4中准备了SIP客户机软件,PC2上准备了WEB客户机软件和SIP客户机软件。另外,PC1-2上准备了WEB服务器软件,PC1-3上准备了SIP服务器软件。
处理器21执行应用程序软件100,并利用TCP/IP协议栈110,与连接到网络NW的其他PC进行通信。
COS值取得程序120由TCP/IP协议栈110调用。COS值取得程序120从TCP/UDP端口号-COS变换表130中检索与TCP/IP协议栈110指定的TCP/UDP端口号对应的COS值,并将其返回到TCP/IP协议栈。处理器21在发送帧的以太头中包含的标记字段上设置上述COS值,并将其从以太端口接口24发送到LAN。
图3表示适用于本发明的桥接VLAN的网桥BR的一实施例。
网桥BR具有处理器(CPU)31、主存储器32、非易失性存储器33、多个以太端口接口(INF)34-1~34-N和相互连接这些要素的内部总线35构成。
非易失性存储器33中作为与本发明有关的软件,准备了L2路径控制程序300M、MST实例取得程序310M、VLAN-ID·COS-MST实例变换表350和STP/MST协议的程序370M。在网桥启动时,将这些软件装载到主存储器32上(300~370),通过处理器31来加以执行或参考。
按照L2路径控制程序300处理通过以太端口接口34(34-1~34-N)接收的通信帧。L2路径控制程序300调用MST实例取得程序310,确定与接收帧的标记字段所示的COS值相对应的MST实例标识符,并按照通过该MST实例标识符定义的生成树的路径,来决定要传送接收帧的以太端口接口。
STP的路径由STP/MST协议的程序370形成,若在各网桥中,确定了MST实例的标识符,则根据生成树的构成信息判断接收帧的传送目标以太端口接口的标识符。
MST实例取得程序310从VLAN-ID·COS-MST实例变换表350中检索L2路径控制程序300指定的与VLAN-ID和COS对应的MST实例的标识符,并将其返回到L2路径控制程序。
图4表示PC具有的TCP/UDP端口号-COS变换表130的一例。
TCP/UDP端口号-COS变换表130由表示TCP/UDP端口号131和COS值132的对应关系的多个表格条目构成。这里,表格条目1301定义WEB业务(TCP端口号=80)的COS值,表格条目1302定义SIP业务(TCP端口号=5060)的COS值。
图5表示网桥BR具有的VLAN ID·COS-MST实例变换表350的一例。
VLAN ID·COS-MST实例变换表350由与VLAN-ID351和COS值352的组合相对应地表示MST实例的标识符353的值的多个表格条目构成。表格条目3501定义图1所示的MST实例#1,表格条目3502和3503分别定义MST实例#2和MST实例#3。
图6表示在PC和网桥BR之间以及在中继网内的网桥BR之间传送的以太帧的格式。
以太帧60包括以太头H1、数据部62、FCS(Frame CheckSequence:帧检验序列)63。以太头H1包括目标MAC地址611、发送源MAC地址612、标记(tag)字段613和帧类别614,tag字段613包括3比特的COS字段615、1比特的CFI(CanonicalFormat Indicator:规范格式指示器)字段616和12比特的VLAN-ID字段617。
接着,参考图7~图9,来说明PC中的数据的发送接收。
图7表示图2所示的PC的构成要素中特别是与数据发送有关的部分。
若通过应用程序软件100生成发送数据200,则处理器21通过TCP/IP协议栈110,在发送数据200中生成TCP/UDP头H3、IP头H2、以太头H1,形成图6所示的以太帧。这时,TCP/IP协议栈110将TCP/UDP端口号作为自变量,来调用COS值取得程序120。COS值取得程序120将由自变量指定的TCP/UDP端口号作为检索键,从TCP/UDP端口号-COS变换表130中取得COS值,并将其返回到TCP/IP协议栈110。
TCP/IP协议栈110将通过上述COS值取得程序120确定的COS值设置在以太头H1的标记字段613(COS字段615)上。另外,在发送帧不是TCP/UDP帧的情况下,TCP/IP协议栈110将COS字段615设置为“0”,而不调用COS值取得程序120。由TCP/IP协议帧110生成的以太帧60T经以太端口接口24,发送到LAN线路。
图8表示COS值取得程序120的流程图。
COS值取得程序120中,从TCP/UDP端口号-COS变换表130中检索与由自变量指定的TCP/UDP端口号相应的表格条目(步骤121)。判断检索结果(122),在发现与检索键相应的表格条目的情况下,将该表格条目表示的COS值返回到TCP/IP协议栈110中(123)。在没有发现与检索键相应的表格条目的情况下,将COS值“0”返回到TCP/IP协议栈110中(124)。
图9表示PC中的数据帧的接收动作。
通过TCP/IP协议栈110来处理以太端口接口24从LAN线路接收的以太帧60R。在TCP/IP协议栈110中,从接收帧60R去除以太头H1、IP头H2、TCP/UDP头H3,并将数据部62的内容作为接收数据201传到应用程序软件100。
图10表示网桥上BR中的以太帧的传送动作。
处理器31通过L2路径控制程序300来处理从各以太端口接口例如34-j从LAN线路接收的以太帧60R。L2路径控制程序300从接收以太帧60R的以太头H1中提取VLAN-ID617和COS值615,并将其作为自变量来调用MST实例取得程序310。
MST实例取得程序310将L2路径控制程序300指定的VLAN-ID和COS值作为检索键,从VLAN-ID·COS-MST实例变换表350中检索与检索键对应的MST实例的标识符353,并将其返回到L2路径控制程序300。
L2路径控制程序300按照与MST实例标识符353对应的STP路径,来决定要传送接收帧的以太端口接口34-k,并从该接口发送以太帧60R。
图11表示MST实例取得程序310的流程图。
MST实例取得程序310中,将从L2路径控制程序300提供的VLAN-ID和COS值的组合作为检索键,参考VLAN-ID·COS-MST实例变换表350,取得与检索键相应的MST实例标识符353(步骤311),并将所取得的MST实例标识符返回到L2路径控制程序300(312)。
实施例2
图12表示适用本发明的桥接VLAN的其他网络结构例。
图12的网络在中继网NW上,经网关GW1连接到其他LAN#5方面与图1不同。图12中,网关GW1经LAN#2连接到中继网NW,但是网关GW1也可直接连接到网桥BR2的以太端口P23上。
网关GW1通过以太端口GP1与LAN#2相连,通过以太端口GP2与LAN#5相连,将来自LAN#5的接收帧传送到LAN#2,并且,将来自LAN#2的接收帧传送到LAN#5。
本实施例的网关GW1在从LAN#5接收到通信帧后,根据接收帧表示的TCP/UDP端口号来特定COS值,并将其设置在以太头H1的标记字段上,而将接收帧传送到LAN#2。个人计算机PC5连接到LAN#5。个人计算机PC5为SIP客户机,在SIP服务器中经(PC1-3),与其他SIP客户机,例如PC4进行通信。
本实施例中,由于网关GW1在来自LAN#5的接收帧上设置COS值,所以在个人计算机PC5上不需要具有实施例1中说明的COS值的设置功能,例如不需要具有图2所示的COS值取得程序120和TCP/UDP端口号-COS变换表130。
图13表示网关GW1的一实施例。
网关GW1具有处理器(CPU)41、主存储器42、非易失性存储器43、多个以太端口接口(INF)44-1~44-N和相互连接这些要素的内部总线45。非易失性存储器43中作为与本发明有关的软件,准备了具有路由表(图中未示)的L3路径控制程序400M、COS值取得程序410M、COS值设置表420M和TCP/UDP端口号-COS变换表430M。在网关启动时,将这些软件下载到主存储器42上(400~430),并通过处理器41来加以执行或参考。
L3路径控制程序400在从LAN#5中接收了以太帧时,从接收帧中提取TCP/UDP端口号,使用COS值取得程序410,来特定与TCP/UDP端口号对应的COS值,并将该COS值设置在以太头H1的标记上。L3路径控制程序400通过路由表,来特定上述以太帧的输出端口号,并从与输出端口号对应的适当的以太端口接口中发送接收帧。
COS值取得程序410参考COS设置表420和TCP/UDP端口号-COS变换表430,取得与从L3路径控制程序400指定的TCP/UDP端口号对应的COS值,并将其返回到L3路径控制程序400上。
图14表示COS值设置表420的一例。
COS值设置判断表420按每个网关GW1具有的以太端口的识别号421,来显示表示是否需要进行COS值设置的标记422。这里所示的例子中,在以太端口号#1的表格条目中,将标记422设置为“1”。这是指应对传送到以太端口GP1的传送帧设置COS值。
图15表示网关GW1具有的TCP/UDP端口号-COS变换表430的一例。
TCP/UDP端口号-COS变换表430与第一实施例的PC具有的TCP/UDP端口号-COS变换表130相同,表示TCP/UDP端口号431和COS值432的对应关系。
图16表示网关GW1中的数据帧的传送动作。
处理器41在以太端口接口,例如第i的接口44-i接收到以太帧60R后,通过L3路径控制程序400来处理接收帧。L3路径控制程序400中,检查接收帧的头,在接收帧具有TCP/UDP头H2的情况下,提取TCP/UDP端口号。另外,参考路由表,来特定作为接收帧的传送目标的以太端口号。
处理器41将TCP/UDP端口号和以太端口号作为自变量,来调用COS取得程序410。在没有提取TCP/UDP端口号的情况下,处理器41从由以太端口号特定的以太端口接口,例如接口44-j送出接收帧,而不调用COS取得程序410。
COS取得程序410参考COS值设置表420,来判断与所指定的以太端口号对应的COS值设置标记422。如果在COS值设置标记422为“1”的情况下,COS取得程序410参考TCP/UDP端口号-COS变换表(13010),来取得与所指定的TCP/UDP端口号对应的COS值,并将其返回到L3路径控制程序400。
L3路径控制程序400将从COS取得程序410通知的COS值设置在接收帧的以太头H1(COS字段615)上,并将其从由传送目标以太端口号特定的以太端口接口例如接44-j送出。
图17表示COS值取得程序410的流程图。
COS值取得程序410中,处理器41从COS值设置表420中读出与所指定的输出以太端口对应的COS值设置标记422(步骤411)。判断COS值设置标记(412),如果标记为“0”,则将COS值=“0”返回到L3路径控制程序400(415),并结束该程序。
若COS设置标记是“1”,则处理器41从TCP/UDP端口号-COS变换表430中检索与所指定的TCP/UDP端口号对应的表格条目(413),将该表格条目表示的COS值432返回到L3路径控制程序400(414),并结束该程序。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如个人计算机PC5那样,经网关GW1与中继网NW相连的终端装置上不需要MST实例特定用的COS值设置功能,所以对LAN#5中容纳的多个终端装置,容易以最佳的路径来提供通信业务。

Claims (7)

1.一种桥接LAN,包括形成多个虚拟LAN的中继网和与该中继网相连的多个LAN,在所述中继网内,按每个由一个或多个虚拟LAN构成的多生成树协议实例,形成逻辑生成树,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网由发送接收以太帧的多个网桥构成;
各网桥具有:
变换表,与虚拟LAN标识符和服务等级值的组合相对应地定义多生成树协议实例的标识符;以及
用于在所述中继网内按每个由所述变换表定义的多生成树协议实例标识符来形成生成树的单元;
所述多个虚拟LAN中的特定的一个包括容纳在第一LAN中的会话管理服务器和分别容纳至少一个客户终端的多个第二LAN;
所述各网桥从接收帧的头中提取虚拟LAN标识符和服务等级值,并通过所述变换表,来特定所述接收帧的多生成树协议实例标识符,按照具有该多生成树协议实例标识符的生成树的路径,传送所述接收帧;
形成具有下述多生成树协议实例标识符的生成树,使得所述第一LAN和各第二LAN之间的帧传送延迟最小,该多生成树协议实例标识符与所述特定虚拟LAN的标识符和分配为声音通信用的服务等级值的组合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接LAN,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形成生成树的单元,与虚拟LAN标识符相同且服务等级不同的第一、第二多生成树协议实例标识符相对应地、在所述中继网内形成路径不同的第一、第二生成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接LAN,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LAN中容纳的各终端装置发送在头部包含虚拟LAN标识符和服务等级值的以太帧。
4.一种桥接LAN,包括形成多个虚拟LAN的中继网和与该中继网相连的多个LAN,在所述中继网内,按每个由一个或多个虚拟LAN构成的多生成树协议实例,形成逻辑生成树,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网关装置,该网关装置在来自一个LAN的接收帧的头部设置由该帧的TCP/UDP端口号决定的服务等级值,并传送到所述中继网;
所述中继网由发送接收以太帧的多个网桥构成;
各网桥具有:
变换表,与虚拟LAN标识符和服务等级值的组合相对应地定义多生成树协议实例的标识符;以及
用于在所述中继网内按每个由所述变换表定义的多生成树协议实例标识符来形成生成树的单元;
所述各网桥从接收帧的头中提取虚拟LAN标识符和服务等级值,并通过所述变换表,来特定所述接收帧的多生成树协议实例标识符,按照具有该多生成树协议实例标识符的生成树的路径,传送所述接收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接LAN,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形成生成树的单元,与虚拟LAN标识符相同且服务等级不同的第一、第二多生成树协议实例标识符相对应地、在所述中继网内形成路径不同的第一、第二生成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接LAN,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LAN中容纳的各终端装置发送在头部包含虚拟LAN标识符和服务等级值的以太帧。
7.一种网关装置,连接在桥接LAN和至少一个LAN之间,该桥接LAN包括形成多个虚拟LAN的中继网和与该中继网相连的多个LAN,在所述中继网内,按每个由一个或多个虚拟LAN构成的多生成树协议实例,形成逻辑生成树,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装置包括:
多个端口接口,分别通过端口号来加以识别;
变换表,表示TCP/UDP端口号和服务等级值的对应关系;
服务等级值设置表,与端口号相对应地存储有表示是否要进行服务等级值设置的标记信息;以及
路径控制单元,在从所述各端口接口接收了以太帧时,从所述服务等级值设置表中检索与作为接收帧的传送目标的端口号相对应的标记信息,在该标记信息表示需要进行服务等级值设置的情况下,从所述变换表中检索与所述接收帧的TCP/UDP端口号相对应的服务等级值,并将该服务等级值设置在所述接收帧的头部,将接收帧传送到由所述传送目标端口号特定的端口接口。
CN2007101383932A 2006-12-07 2007-08-01 桥接lan和通信节点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977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30992A JP4878545B2 (ja) 2006-12-07 2006-12-07 Bridged−LANおよび通信ノード装置
JP330992/2006 2006-1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7751A CN101197751A (zh) 2008-06-11
CN101197751B true CN101197751B (zh) 2011-02-02

Family

ID=39497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3839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97751B (zh) 2006-12-07 2007-08-01 桥接lan和通信节点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710985B2 (zh)
JP (1) JP4878545B2 (zh)
CN (1) CN1011977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34116B2 (ja) * 2008-08-15 2012-05-1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ノード、パケット転送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20120113870A1 (en) * 2010-01-29 2012-05-1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nfiguration of network links in a virtual connection environment
US8873431B1 (en) * 2010-04-08 2014-10-28 Adtran, Inc.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topology in a VLAN environment
US8718071B2 (en) 2010-09-10 2014-05-0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to pass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information in virtual station interface discovery and configuration protocol
US9397900B2 (en) * 2010-09-27 2016-07-19 Coriant Operation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counter resources between CoS/priority or/and between EVC/VLAN to support frame loss measurement
US9124524B2 (en) * 2011-06-29 2015-09-01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iority based flow control between nodes
CN102437963B (zh) * 2011-12-31 2014-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建立方法及路由器
JP5910170B2 (ja) * 2012-03-01 2016-04-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トポロジー構築方法
CN103501274B (zh) * 2013-09-24 2017-09-12 神州数码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多链接透明互联网络中流量负载分担方法及装置
US20170207929A1 (en) * 2014-07-31 2017-07-20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Encapsulation Packet With Class Of Service Encoding
DE102019114305A1 (de) * 2019-05-28 2020-12-03 Beckhoff Automation Gmbh Datenübertragungsverfahren, Datenstruktur, Automatisierungsnetzwerk und Entsperrer
CN110932911B (zh) * 2019-12-12 2022-07-08 西安邮电大学 一种多生成树域内交换机优先级生成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8976A (zh) * 2001-12-27 2003-07-09 阿尔卡塔尔加拿大公司 在桥接的vlan中的用户优先级映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01506B1 (en) * 1999-03-31 2004-10-05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fast spanning tree re-starts
US6515969B1 (en) * 1999-03-01 2003-02-04 Cisco Technology, Inc.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membership registration protocol for multiple spanning tree network environments
JP3614118B2 (ja) * 2001-05-23 2005-01-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リングシステムのノード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マルチスパニングツリー構築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の方法
JP4651244B2 (ja) * 2001-09-17 2011-03-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及びブリッジド・ネットワーク
JP2004080323A (ja) * 2002-08-16 2004-03-11 Fujitsu Ltd Lanスイッチング方法及びlanスイッチ
JP3938582B2 (ja) * 2003-02-19 2007-06-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仮想lan構築装置
JP4150043B2 (ja) * 2003-12-12 2008-09-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ータ伝送装置
US8422500B2 (en) * 2004-07-02 2013-04-16 Rockstar Consortium Us Lp VLAN support of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US8194656B2 (en) * 2005-04-28 2012-06-05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ro ethernet network with scaled broadcast and service instance domains
US20080019385A1 (en) * 2005-12-30 2008-01-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Inc. (Usa) System and method of mapping between local and global service instance identifiers in provider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8976A (zh) * 2001-12-27 2003-07-09 阿尔卡塔尔加拿大公司 在桥接的vlan中的用户优先级映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47882A (ja) 2008-06-26
US7710985B2 (en) 2010-05-04
CN101197751A (zh) 2008-06-11
JP4878545B2 (ja) 2012-02-15
US20080137557A1 (en) 2008-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97751B (zh) 桥接lan和通信节点装置
CN109194660B (zh) 移动终端的入网方法和装置
US7489700B2 (en) Virtual access router
CN101185296B (zh) 用于在本地网络和远程网络之间建立多链路接入的方法及相应的设备
CN100502335C (zh) 通信系统、无线局域网基站控制装置和无线局域网基站装置
CN101160902B (zh) 数据转发方法及交换设备
US2003001667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perform network routing
CN102413060B (zh) Vpls网络中用户专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2957589B (zh) 业务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节点及系统
CN101442467B (zh) 在基于运营商骨干网传送的网络中提供多点到多点连接的方法
JP2000078173A (ja) 高速トラフィック動作を改良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5813866B2 (ja) 複数の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のための通信機構
CN101379797A (zh) 传输分组
CN102170385A (zh) 一种以太树业务中以太网帧的发送方法和运营商边缘设备
JP2008147882A5 (zh)
CN110034993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和网络系统
CN103685032B (zh) 报文转发方法及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
CN101635684A (zh) 一种实现业务流分类的方法和系统
CN105933235B (zh) 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370899A1 (en)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2857415B (zh) 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学习控制方法、装置和路由桥
US769743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ypassing a core network in establishing a call between endpoints on different media gateways
WO2006036463A2 (e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mmunication elements and methods of communicating data packets therefor
JP3449542B2 (ja) Macフレーム転送方法及びフレーム転送システム
CN106656823A (zh) 一种组播方法、组播中继设备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Effective date: 201003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31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2

Termination date: 2015080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