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9830B - 一种在通信网络中被动评价即按即说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在通信网络中被动评价即按即说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9830B
CN101189830B CN2005800499521A CN200580049952A CN101189830B CN 101189830 B CN101189830 B CN 101189830B CN 2005800499521 A CN2005800499521 A CN 2005800499521A CN 200580049952 A CN200580049952 A CN 200580049952A CN 101189830 B CN101189830 B CN 1011898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ervice
packet
push
c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499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89830A (zh
Inventor
S·马洛姆索基
T·瓦尔加
L·扎科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1189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98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898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98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10Push-to-Talk [PTT] or Push-On-Call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04L43/106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using time related information in packets, e.g. by adding timestam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61Push-to services, e.g. push-to-talk or push-to-vide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 H04W76/45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for Push-to-Talk [PTT] or Push-to-Talk over cellular [PoC]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04L43/0864Round trip 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04L43/087J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16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为了提供一种在移动通信环境中高效和大规模表征即按即说业务性能的解决方案,描述了用于在通信网络中被动评价即按即说业务的方法和装置。在捕获(S10)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事务之后紧跟着从被捕获数据事务中提取(S12)与即按即说、业务类别和用户相关的数据事务的解释的步骤。然后将所提取且与即按即说、业务类别和用户相关的数据事务的解释存储(S14)在业务数据库中。这允许依据存储在业务数据库中的信息计算(S16)关于至少一个被选择的即按即说会话的至少一个性能指标。

Description

一种在通信网络中被动评价即按即说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中即按即说业务(push-to-talk traffic)的大规模分析的方法,用于通信网络中即按即说业务的大规模分析的装置,和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分组交换即按即说业务的目的是提供与一个或多个订户的半双工语音通信,消除了当有其他人说话时对无线电传输的需要,例如从步话机系统所知的那样。 
分组交换即按即说业务所基于的基本控制机制在下文中也被称为发言权(floor)控制机制,保证如果订户例如通过按下专用即按即说按钮获得谈话的许可,则她/他可以谈话而另外的订户收听直到例如通过释放即按即说按钮放弃当前订户。即按即说业务也被设计成向选自移动终端的地址簿的至少一个订户简单地发送和接收语音消息。 
目前建立的即按即说业务的标准仅仅定义了用户网络功能(排除了基于存在信息的功能)和在即按即说业务最初开展时实现移动台兼容性所必需的功能。因此,多种按键系统的互操作性,尤其是经由无线通信系统的互操作性,还未被定义。 
图1示出了所提供的目前建立的即按即说系统,它依赖于在3GPP中被标准化的网际协议IP多媒体子系统IMS概念。 
如图1中所示,为了递送即按即说业务,通过无线接入网络16、核心网络18和业务网络20在移动台10、应用服务器12和IP多媒体系统14之间建立连接。移动台10经由在基站控制器24的控制下操作的收发基站22连接到接入网络。 
如图1中所示,接入网络16和核心网络18之间的互工作是通过服务GPRS支持节点26实现的,而核心网络18和服务网络20之间的互工作是通过网关GPRS支持节点28实现的。为了不同子系统中的数据交换,参考标记Abis、Gb、Gp、Gp、Gn、Gi指示例如根据3GPP定义的不同接口,这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是公知的,因此在这里将不作详细解释。 
如图1中所示,IP多媒体系统14分成呼叫会话控制功能部件30和媒体资源功能部件32。 
如图1中所示,除了IP多媒体系统14之外,应用服务器12被提供以用于组管理目的,例如作为组列表管理服务器GLMS。而且,移动台10和服务网络中的即按即说部件之间的通信采用三个无线一键通(push-to-talk over cellular)接口: 
-组管理接口Im,用于通过基于扩展标记语言XML协议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来操作访问列表和组成员,无线一键通(PoC)技术规范,列表管理和免打扰,PoC版本1.0,V1.1.3,2003年8月。 
-信令接口(Is),用于会话管理目的,无线一键通(PoC)技术规范,信令流,PoC版本1.0,V1.1.0,2003年8月。会话启动协议SIP,IETF RFC 2543和会话描述协议SDP,IETF RFC 2327协议被用于会话管理。这些协议也可以是使用SigComp、IETF RFC 3320和3321的主题协议(suject protocol)压缩。 
-业务接口,用于发言权控制和语音传输,无线一键通(PoC)技术规范,传输协议,PoC版本1.0,V1.1.0,2003年8月。迄今为止,音频/视频简档(profile)/实时传输协议AVP/RTP,IETF RFC 3550传达语音样本,并且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IETF RFC 3605在即按即说猝发(burst)的结尾传送质量报告。此外,发言权控制消息在RTCP首部中的专用扩展字段中被递送。 
应当注意的是在参考不同协议的范围内,这些协议将被视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因此将不作更详细的解释而是包括在这里作为参考。 
考虑到图1中所示的即按即说架构,操作这种系统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对所提供的即按即说业务的分析。换句话说,即按即说业务的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性能,原因是快速访问和良好的语音质量是对订户高度吸引不可避免的先决条件。 
因此,监视即按即说性能在系统的实际操作期间尤为重要,其中性能问题需要在大部分订户群受到影响之前被检测到并且必须获得解决故障的足够信息。 
如下面将要概述的,目前仅有主动测量技术可用于测试即按即说业务的性能。 
第一个例子是空中即按即说,空中即按即说测试系统,SPIRENT通信,4/04v.1,http://www.spirentcom.com/documents/1377.pdf,其为移动台和网络提供了基于自动主动测量的性能测试。该工具的主要目标是执行端对端语音质量分析和业务访问延迟测量。该测试系统被连接到在质量测量中所涉及的两个移动台。因此,尽管有可能测量实际的端对端性能,但是这仅仅在两个特定移动台之间实现。 
此外,尽管主动监视对于特定即按即说会话来说相当准确,但是它也非常麻烦。换句话说,主动监视和相关测试只能从有限数量的专用业务端点被执行,所以难以实现自动化。 
此外,对网络范围内捕获的大量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例如通过使用涉及许多基站的许多移动台)是非常昂贵且费时的,并且鉴于在野外建立的移动通信环境的复杂性这一原因,这实际上是不可行的。 
另一选择是将协议测试器附着到网络接口,例如Gb、Gi或Gn接口,并且捕获在通信网络中的那一点发现的数据分组。 
而且,在Kim P.等人,“IMS-based Push-to-Talk over GPRS/UMTS”,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2005,IEEE NewOrleans,LA,USA,2005年3月13-17,Piscataway,NJ,USA,IEEE,2005年3月13,第2472-2477页,XP010791564,ISBN:0-7803-8966-2中,报告了在GPRS/UMTS网络上工作的即按即说的设计,即所谓的无线一键通PoC。根据3GPP IP多媒体子系统IMS建立业务以通过实践检验总的PoC方法,讨论设计细节和测量在现实网络中基于现有的GPRS访问技术而获得的结果。 
而且,在US 2003/0,212,778 A1中,描述了用于表示电信业务、参数和与参数相关联的计算表达式的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优选地,在这方面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并且UML序列图被用于将计算表达式表示为达到表达式要求的UML方法的序列。 
尽管如此,在对相关网络接口数据的分析过程中出现以下困难,例如: 
-会话启动协议SIP消息例如可以使用SigComp协议进行压缩。因此,相关消息可以包含与即按即说会话相关联的状态信息,这意味着在不跟踪先前的协议状态的情况下就不可能解释单个会话启动协议SIP消息的内容。 
-在下行链路方向除了语音质量之外,在协议数据字段中不能直接找到重要的端对端性能量度,其中可得到抖动和数据损失。而且,端对端性能要求在复数数据分组过滤器的基础上搜索相应事件和相关数据分组。 
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地,存在着在网络节点中执行的性能计数器,其可以用于追踪性能问题。然而,这些计数器中的一些并不专用于特定业务,而是通常专用于GSM/GPRS或UMTS系统。尽管在邮政、电话、电报网络的网络节点中存在与业务相关的计数器,但是这些计数器仅仅测量低层协议交互。 
考虑到计数器的应用,这里也出现了若干问题: 
-系统专用计数器提供相当有限的统计类型,例如在单位时间到达的数据分组的数量或订户会话的数量和相关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而 
-系统专用计数器提供相当有限的统计类型,例如在单位时间到达的数据分组的数量或订户会话的数量和相关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而 且,系统专用计数器很难被捆绑到邮政、电话、电报业务。 
-业务专用计数器在综合的基础上提供基本性能信息,例如基于请求的SIP响应时间,以及响应的类型。计数器并不支持涉及即按即说会话和相应订户的识别的详细性能分析。 
-不同厂商执行要从网络节点下载的不同的计数器,日志文件格式和机制,这使得不能有效地在多厂商环境中建立在线相干性能监视系统。而且,用于该目的的节点资源是有限的。换句话说,通常需要相当多的硬件/软件资源来测量不同性能指标,从而增加了联网元件的成本。而且,对基于计数器的性能分析方案来说,资源限制的结果是这些计数器的时间分辨率是很粗的。 
鉴于以上情况,现有的方案并不对网络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提供解答: 
-呼叫控制和发言权控制功能的运行速度快到足以让订户满意吗? 
-成功的即按即说会话的语音质量令人满意吗? 
-在发生性能问题的情况下有可能识别订户,订户组或网络区域吗?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情况,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在移动通信环境中高效和大规模表征即按即说业务性能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该目标是通过一种在通信网络中被动评价即按即说业务的方法来实现的。假设即按即说业务是通过至少一个即按即说会话而生成的,所述即按即说会话根据不同业务类别而分成多个数据事务。第一业务类别覆盖用户终端和通信网络之间的交互以用于把用户终端登录到通信网络,第二业务类别覆盖用户终端和通信网络中即按即说管理节点之间的交互以用于即按即说会话初始化,第三业务类别覆盖用户终端之间即按即说有效负荷数据的交换。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捕获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事务,从被捕获的数据事务提取与即按即说、业务类别和用户相关的数据事务的解释,将所提取且与即按即说、业务类别和用户相关的数据事务的解释的相关性存储在业务数据库中,和依据存储在业务数据库中的信息计算关于至少一个被选择的即按即说会话的至少一个性能指标。 
本发明的一个重要优点是它并不主动对特定终端用户进行寻址,而是在它依赖于在即按即说通信环境中的特定点捕获数据事务的意义上而言它是被动的。这是首次能够在不用对移动通信进行业务干扰的情况下对每个订户应用即按即说业务的被动调查。 
本发明通过以结构化和相关的方式存储通过捕获数据事务而生成的信息实现大规模即按即说业务分析。这形成重建属于不同业务类别的即按即说业务的基础,从而形成即按即说系统整体性能的全局观点。 
换句话说,本发明提供即按即说业务专用的大规模分析工具以供操作者判断即按即说业务在它们的通信环境中是否工作良好。 
此外,通过应用根据本发明的被动监视,查明性能问题的根源是可能的。 
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被动监视方法,就有可能执行即按即说通信会话的在线、集群测量。即按即说业务的使用是通过即按即说性能指标来进行分析的。分析结果允许查明用户感觉的性能,并且查明移动通信网络问题(如果发生的话)。 
根据即按即说业务的大规模分析,本发明可以应用于通信网络中的单一标准接口。例如,在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应用于GPRS/EGPRS类型的分组无线电业务移动通信网络中的Gi接口。通常,业务专用的并且对创建即按即说业务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协议要素起作用的任何接口都适合于本发明的方法的应用。优选地,接口将不依赖于底层的移动联网系统,例如GPRS或UMTS,以在多厂商移动通信网络中建立相干性能监视系统。 
此外,根据本发明,通信网络中即按即说业务的大规模分析基本上分为接收数据事务,对其进行多路分离,随后解释数据传输和相关交换的数据分组(例如用于建立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用于会话初始化,用于组管理,用于有效负荷数据的传输等),随后将生成的分析结果存储在数据库中,和通过查询生成的数据库来计算性能指标。优选地,在数据分组的分析过程中生成的信息的一部分可以被反馈到解复器以用于对数据分组进行高效地多路分离。 
更详细地,不同类型的数据事务涉及根据数据分组上下文协议建立数据分组上下文。在这里,分析可以生成活动用户的身份和相关通信地址之间的关系。该信息不仅被存储在数据库中,而且被反馈到解复器以 用于对数据分组的接收流进行多路分离。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进一步信息可以涉及数据分组上下文参数。 
所捕获的数据事务的分析的进一步步骤涉及根据会话初始化和会话描述协议对参与即按即说会话的活动用户的初始化。在这里,优选地假设相关数据分组被压缩,根据本发明还可以包括在分析为了执行活动用户的初始化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之前对其进行解压缩的步骤。这样的信息可以描述通信端口(例如IP端口),所述端口用于根据有效负荷数据传输协议和相关传输控制协议(例如RTP和/或RTCP)来交换信息,以及进一步识别被启动的会话和识别被呼叫的活动用户。类似信息也可以被存储在业务数据库中。 
此外,另一种类型的数据事务的分析可以涉及根据相关传输控制协议(例如RTCP)对即按即说会话有效负荷数据的传输的控制。 
此外,另一种类型的数据事务的分析可以涉及用于重建相关有效负荷数据猝发的相关数据传输协议,例如RTP。 
此外,另一种类型的数据事务分析可以涉及根据控制信息数据传输协议(例如HTTP)而进行的组管理和访问控制。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涉及性能指标的计算。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相对于为即按即说会话期间交换数据定义的不同类型的业务类别来定义性能指标。换句话说,性能指标是为以下各项而定义的:数据分组上下文的建立的特性,即按即说会话的初始化,组管理和访问控制特性,有效负荷数据交换,和有效负荷数据交换的控制。 
根据这些业务类别特定性能指标,本发明考虑在通信网络中以非常详细和准确的方式进行即按即说会话分析且必要时对特定问题进行相关的查明。 
根据优选实施例,建议在性能指标的计算期间过滤相关信息以集中于即按即说会话和/或活动用户的子集。 
而且,本发明并不限于对存储在业务数据库中的性能数据进行的任何特定类型的评价。任何有用的性能评估都可以应用于被存储的即按即说会话特性以用于当分析即按即说会话时递送证明是最有用的关键性能指标。 
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获得例如在端点测量的实际性能指标的封 闭评估是可能的,例如‘即按即说呼叫设置成功指标’,‘初始即按即说时间’,‘后续即按即说时间’,和‘初始缓冲时间’。而且,能够通过性能指标的适当定义来评价语音质量。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产品能够直接被装载到用于在移动通信环境中被动监视即按即说业务的监视装置的内存储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软件代码部分,用于当所述产品在监视装置的处理器上运行时执行本发明的被动监视过程。 
因此,本发明也被提供来用以获得本发明的方法步骤在计算机或处理器系统上的实现。总之,这样的实现导致提供了用于计算机系统或更具体而言用于例如包括在监视装置中的处理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监视装置用于在移动通信环境中被动监视即按即说业务。 
定义本发明的功能的该程序可以以许多形式递送到计算机/处理器,包括但不限于永久存储在不可写存储媒体上的信息,所述不可写存储媒体例如只读存储设备,例如处理器或计算机I/O附件可读的ROM或CD ROM光盘;存储在可写存储媒体(即软盘和硬盘驱动器)上的信息;或经由调制解调器或其他接口设备通过通信媒体(例如网络和/或因特网和/或电话网)传送到计算机/处理器的信息。应当理解的是,当携带执行本发明的概念的处理器可读指令时这样的媒体代表本发明的可替换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最佳模式和优选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位于GPRS移动通信网络的顶层的即按即说业务提供系统的架构; 
图2示出了用于对移动通信环境中的即按即说业务进行大规模分析的评价装置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评价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捕获单元的详细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所示的捕获单元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评价单元的详细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所示的评价单元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用于图6中所示的业务数据库中的业务数据库结构的示 意图;和 
图9示出了在设置即按即说会话期间用于早期媒体建立和自动应答模式的示例性协议交互。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最佳模式及其优选实施例。在这里,应当注意根据本发明的不同方面和相关功能可以在软件和/或硬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而且,在图中所示的不同单元的范围内,应当理解任何这样的单元都可以使用适当配置的专用硬件或通用硬件,例如DSP处理器、微型计算机、相关存储器等实现。由于任何这样的部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通常是公知的,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解释。 
此外,由于图1示出了GPRS移动通信网络的顶层的即按即说业务的架构,因此上面给出的解释也适用于本发明的以下公开,例如,根据网络架构、所涉及的功能实体、不同信令层、不同接口和关于即按即说业务递送而解释的协议。 
此外,应当注意本发明的即按即说业务递送的大规模分析的应用和相关监视装置的安装可以位于移动通信网络(例如图1中所示的GPRS移动通信网络)的任何单点。 
然而,本发明的应用并不限于特定类型的移动通信环境和任何承载技术,例如诸如3GPP、cdma 2000、IMT 2000标准下的UMTS,或者支持即按即说业务的任何类型的有线网络等可良好地适用于本发明。 
在所考虑的用于本发明的附着和应用的特定点的范围内,优选的是选择对创建和执行即按即说业务中所涉及的所有协议要素起作用的点,例如图1中所示的Gi接口。 
根据以下说明将清楚地理解,不管用于递送即按即说业务的底层通信网络和协议栈的类型如何,本发明都能实现在多厂商移动通信网络中建立相干性能监视系统。 
此外,以下说明将表明本发明以被动方式应用即按即说业务的大规模分析。这意味着可以在不干涉或干扰网络操作的情况下非侵入地监视进行中的过程。 
基本上,在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把为进行即按即说业务而启动的数据事务分类成不同的业务类别: 
1.第一业务类别覆盖用户终端和通信网络之间的交互以用于把用 户终端登录到通信网络。相应协议的例子可以是分组数据协议。 
2.第二业务类别覆盖用户终端和通信网络中即按即说管理节点(例如图1中所示的应用服务器12)之间的交互以用于即按即说会话初始化。相关协议的典型例子是会话初始化协议SIP和会话描述协议SDP。 
3.第三业务类别覆盖用户终端之间即按即说有效负荷数据的交换,这例如可以根据实时协议而实现。而且用于有效负荷数据传输控制的数据事务也属于第三业务类别。在这里,相关协议的例子是实时控制协议。 
4.第四业务类别覆盖通信网络中的组管理节点和用户终端之间的交互以用于组管理和访问控制,这例如可以根据超文本传输协议和通过组列表管理服务器GLMS的支持而实现。 
鉴于以上情况,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最佳模式和优选实施例。 
图2示出了用于对移动通信环境中的即按即说业务进行大规模分析的评价装置34的示意图。 
如图2中所示,评价装置34包括捕获单元38、提取单元38、存储单元40和计算单元42。评价装置的不同子单元可以相互通信并且在控制器(在图2中未示出)的控制下操作。 
图3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监视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如图3中所示,工作时,捕获单元36执行步骤S10以捕获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事务。这些数据事务应当与即按即说相关并且能够被执行,例如操作的移动通信网络(例如GPRS/UMTS)中的标准化接口。 
如图3中所示,工作时,提取单元38执行步骤S12以从所捕获数据事务中至少提取与即按即说、业务类别和用户相关的数据事务的解释。典型地,该步骤S12充当表达和相关用于重建即按即说会话(包括语音聊天、猝发、发言权控制和管理请求)所需的所有信息的先决条件。它还用于建立业务数据库,其中关于每个即按即说会话和语音猝发的足够信息被存储以用于以后的性能指标处理。 
如图3中所示,工作时,存储单元40执行步骤S14以将所提取且与即按即说、业务类别和用户相关的数据事务的解释的相关性存储在业务数据库中。 
如图3中所示,工作时,计算单元40执行步骤S16以依据存储在 业务数据库中的信息计算关于至少一个被选择的即按即说会话的至少一个性能指标。在这里,将被评价以用于导出性能指标的函数在本发明的框架内可自由配置,例如可能是性能指标和相关测量数据之间的任何类型的统计函数和预先建立的关系。 
图4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捕获单元38的详细示意图。 
如图4中所示,捕获单元38包括解复单元44、数据分组类型识别单元46,可选地,过滤单元48、时间戳添加单元50、追踪存储单元52和接口单元54。 
图5示出了图4中所示的捕获单元38的操作的流程图。 
如图3中所示,工作时,时间戳添加单元50执行步骤S18以对在数据事务期间交换的数据分组加时间戳。由于对多路分离的数据分组加了时间戳,所以就有可能通过追踪存储单元52以重建即按即说会话期间的不同子会话。 
如图3中所示,工作时,追踪存储单元52执行步骤S20以缓冲被加时间戳的数据分组。 
如图3中所示,工作时,数据类型识别单元46执行步骤S22以识别数据分组的类型。在这里,数据类型识别单元46适于在来自数据事务分析的反馈的基础上动态地识别数据分组类型,这将在下文中被更详细地解释。 
例如,数据类型可以通过相关协议类型、通信地址和通信端口号等来识别。通过考虑命令序列,例如会话初始化协议SIP消息和相关数据分组的呼叫识别字段,数据分组类型识别单元46也可用于确定数据分组属于哪个即按即说会话。这促使数据分组转发到图2中所示的评价单元3 8的适当分析单元。 
如图3中所示,工作时,解复单元44执行步骤S24以对与数据事务有关的数据分组进行多路分离。在这里,在步骤S24中在被时间戳单元50加时间戳且在追踪存储单元52中被缓冲的数据分组的基础上执行多路分离。 
此外,由于处理业务追踪所需的一些信息不能从业务追踪或等效的数据分组流自身中获得,因此它将作为可以随时间变化的配置信息而被指定给多路分离单元44并且通过接口单元54被转发。 
图6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评价单元40的详细示意图。 
如图6中所示,评价单元38包括数据上下文分析单元56和会话初始化分析单元58,其中通过解压缩单元60向所述会话初始化分析单元58供应数据。此外,评价单元38包括数据传输单元62、数据传输控制分析单元64、组管理分析单元66和对应于图2中所示的存储单元的业务数据库68。此外评价单元38的不同子单元和外围部件(例如捕获单元36和计算单元42)之间的通信流在图6中用实线和虚线箭头示出。 
可以看到评价单元38分成适于分析即按即说会话的特定子会话的多个不同的分析单元,首先用于将分析记录适当地递送到业务数据库68,其次用于将适当的配置数据反馈到捕获单元36,特别是所包括的解复单元。 
而且,尽管根据图6评价单元38被描述成包括业务数据库68,但是应当注意该业务数据库68也可以被作为通信环境中的独立单元单独提供或以与相对于本发明所描述的任何其他单元组合的形式提供。因此,图6中所示的配置应当被理解成是例子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7示出了图6中所示的评价单元38的操作的流程图。 
如图7中所示,当在步骤S26中确定待追踪的接口之后,工作时,数据上下文分析单元56执行步骤S28以根据数据分组上下文协议(例如PDP或PPP)来分析通过用于建立数据分组上下文的数据事务而被交换的控制分组,以识别新的活动用户的通信地址。 
如图6中所示,工作时,数据上下文分析单元56还执行以下步骤:将所分析的通信地址和相关活动用户标识之间的关系反馈到捕获单元36以用于对数据分组进行多路分离。 
如图6中所示,工作时,数据上下文分析单元56还执行以下步骤:将数据分组上下文记录或等效流记录转发到业务数据库68。 
在这里,数据分组上下文记录包含信息,所述信息反映对为了建立数据分组上下文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的分析与第一业务类别的指示之间的相关性。此外,第一业务类别的业务特性覆盖活动用户标识、通信地址和/或数据分组上下文参数,例如QoS。 
更详细地,数据上下文分析单元56可以适于通过分析层3会话管理来解释分组数据协议PDP上下文建立程序以找到建立了分组数据上下文的一个或多个用户。而且,对希望使用即按即说业务的新出现的活动用户来说,数据上下文分析单元56可以适于识别通信地址,例如IP 地址和订户Id,例如IMSI值。然后,数据上下文分析单元56可以将{订户ID、通信地址}对反馈到捕获单元36。而且,数据分组上下文记录可以包含诸如订户ID、通信IP地址或任何其他合适类型的PDP上下文参数等之类的信息。通常,可以用于支持性能指标的计算的任何信息可以被从数据上下文分析单元56转发到业务数据库68。 
如图7中所示,工作时,会话初始化分析单元56执行步骤S30以根据会话初始化和会话描述协议来分析为执行参与即按即说会话的活动用户的初始化而与数据事务交换的数据分组。而且,会话初始化分析单元56可以执行步骤S32以重建会话初始化会话,从而生成对分析数据传输和数据传输控制来说所必需的信息,这将在下文中被更详细地解释。 
更详细地,会话初始化分析单元56可以适于根据会话初始化协议SIP和会话描述协议SDP(作为相关协议的例子)来分析为执行参与即按即说会话的活动用户的初始化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 
在这里,可以使用在每个会话初始化SIP分组中携带的用户通信/IP地址和呼叫ID协议首部字段来唯一地识别会话初始化会话。在SIP协议下被所谓的SIP INVITE消息检测的会话初始化呼叫开始时,相关会话描述SIP分组描述了相应传输协议RTP和传输控制协议RTCP数据分组将使用的端口号。会话初始化中的相关RTP发言猝发(talk bursts)、RTCP发言权控制信令事务和RTCP质量报告然后可以被重建。 
如图6中所示,工作时,会话初始化分析单元56还执行反馈用于对数据分组进行多路分离的信息的步骤。所述信息根据会话有效负荷数据传输协议(RTP)和/或会话有效负荷数据传输控制协议(RTCP),被启动的会话的标识和/或被呼叫的活动用户的标识来描述用于信息交换的通信端口。 
如图6中所示,工作时,会话初始化分析单元56还执行将会话记录转发到业务数据库的步骤。会话记录包含反映即按即说会话标识,对为了执行参与即按即说会话的活动用户的初始化的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的分析和第二业务类别的指示之间的相关性的信息。 
更详细地,会话记录可以包含信息,所述信息描述传输协议和传输控制协议(例如RTP和/或RTCP)下的通信端口,进一步的会话初始化标识(例如SIP会话ID)和/或被呼叫方标识。总之,会话初始化分析 单元56可以重建SIP注册和SIP会话以提供在SIP会话中用于传送RTP发言猝发和相关RTCP控制消息的RTP和RTCP端口号。而且,其他标识符,例如命令序列、呼叫标识、被呼叫用户的标识等可以被处理。根据所识别的会话参数,然后创建会话记录以用于存储在业务数据库68中。 
在下文中,将解释关于会话初始化分析而执行的解压缩的细节。 
如图6中所示,工作时,用于将数据供应给会话初始化分析单元56的解压缩单元60执行步骤以解压缩通过用于执行活动用户的初始化的数据事务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根据本发明,建议为解压缩提供聚合状态存储器以使第二业务类别中的所有数据事务的状态都被表示。而且,解压缩单元60适于管理聚合(aggregated)状态存储器以使状态可以被自动删除。 
更详细地,例如在无线一键通中,人可读的会话初始化和描述协议(例如SIP/SCP)被用于设置即按即说连接,然而所述即按即说连接是以宝贵的无线电资源为基础的。因此,有一种选择是例如根据由RFC3320和RFC 3321定义的并被引用于此作为参考的信令压缩协议SigComp来压缩会话初始化和描述通信。 
从大规模即按即说分析的方面来看,使用压缩的缺陷是:在不知道在通信会话的早期阶段保存的状态的情况下,被压缩消息不能被解压缩。 
鉴于此,信令压缩作为应用程序和底层传输之间的层被提供给应用程序,所述底层传输例如是例如分别基于例如通用转录协议UTP或传输控制协议TCP的消息或流。信令压缩层所提供的业务是底层传输。应当注意压缩/解压缩过程完全由发送实体控制。 
迄今为止,可以在很像例如Java虚拟机但是仅仅为了运行解压缩字节代码而设计的所谓的通用解压缩虚拟机UDVM上运行的所谓的二进制解压缩字节代码是通过使用信令压缩消息而被发送的。然后,在不需要知道发送实体的任何信息的情况下以自提取方式执行解压缩,反之亦然。 
当解压缩消息和相关数据分组时,通用解压缩虚拟机UDVM可以有权访问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状态、字节代码和例如查阅匹配字符串的字典,例如参见Jan Christoffersson:LZBS-a compression algorithm for SigComp,and DEFLATE Compressed Data Format Specificationversion 1.3,RFC 1951。 
在这里,根据本发明,匹配字符串被保存作为能够在随后的压缩/解压缩过程中使用的聚合状态。字典通常是覆盖整个存储器的一部分,例如如Implementer’s Guide for SigComp,draft-ietf-rohc-sigcomp-implementer-guide-00.txt中所述的环形缓冲器,信令压缩消息在其中被解压缩。因此存储器包含当前和以前应用消息和静态字典的混合,如在例如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and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SDP)Static Dictionary for Signaling Compression(SigComp),RFC 3485中所描述的那样。 
在信令压缩和解压缩过程中,只要当在信令压缩的顶层运行的应用程序接收解压缩消息的时候只有在成功解压缩整个消息之后才执行在状态前操作中产生的请求。该接收机制是应用程序专用的,并且将不关于信令压缩对其进行论述。 
在图6所示的信令解压缩单元60中,所有状态都可以被保存在聚合状态存储器中,而不是通过不同区划来分离会话。因此,打开和关闭条件是在无线一键通需要信令初始化协议SIP解析的情况下可以被丢弃的即按即说会话。另外,也不需要跟踪参数的可选通告。 
更详细地,图6中所示的解压缩单元62适于根据以下程序实现信令解压缩: 
1.识别SigComp消息,其中SigComp消息从部分11111XXX开始。 
2.解压缩通用解压缩虚拟机UDVM实例。 
3.如果解压缩失败,返回错误。在这里,根据上面参考的IETF RFC3320,发生解压缩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试图访问并不存在的状态,无效UDVM指令代码,寻址超出解压缩可用的存储器,超过每比特可用循环,等等。 
4.创建和释放解压缩字节代码请求的状态。在这里,如RFC 3320所述的概念状态处理器并不需要存在于解压缩模块62中。所有状态都被所有即按即说会话看到,并且如果状态存储器变得太大,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使用的状态就被自动删除。此外,存在着在操作期间决不会被删除的受保护的状态,例如描述会话初始化/描述字典的那些状态。 
5.如果通告的话,则创建共享状态。在这里,压缩器可以根据未 压缩的消息来创建共享状态并且将其提供给通信对等端点以供在压缩期间使用。这是通过在信令压缩消息的参数块中发送共享状态标识符来指示的,例如参见RFC 3321。 
6.返回解压缩的消息。 
对于关于如上所述的会话初始化分析所执行的解压缩的进一步细节,以下解释涉及关于数据传送、数据传输控制和组管理的附加分析步骤。 
如图7中所示,工作时,数据传输控制分析单元64执行步骤S34以根据会话有效负荷数据传输控制协议来分析通过用于即按即说会话有效负荷数据的传输控制和/或用于质量报告的数据事务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 
更详细地,数据传输控制分析单元64可以接收RTCP分组。相关信息是发言权控制信息和质量指示,其中发言权控制例如用于控制谁发言和谁收听。此外,控制会话信息涉及质量指示报告或换句话说接收器报告,以及由接收器测量的有效负荷数据分组的一些统计信息,例如数据分组的数量,丢失的数据分组,等等。 
如图6中所示,工作时,数据传输控制分析单元64还执行反馈用于对数据分组进行多路分离的信息的步骤,其中所述信息描述即按即说会话有效负荷数据的传输控制。 
如图6中所示,工作时,数据传输控制分析单元64还执行将有效负荷数据传输控制记录转发到业务数据库68的步骤。有效负荷数据传输控制记录反映了相关即按即说会话标识,对为了进行即按即说会话有效负荷数据传输的控制和/或质量报告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的分析,相同用户的相应有效负荷数据事务的标识,和对相同即按即说会话的另外参与者的有效负荷和控制数据的参考之间的相关性。 
如图7中所示,工作时,数据传输分析单元62执行步骤S36以在即按即说会话有效负荷数据的传输期间根据会话有效负荷数据传输协议分析通过数据事务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以用于重建相关有效负荷数据猝发。 
更详细地,数据传输分析单元62可以适于根据特定传输协议(例如RTP)来分析作为有效负荷数据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然后,可以从所重建的发言导出例如描述发言猝发的大小和持续时间和/或感觉到的 损失和抖动的信息。 
如图6中所示,工作时,数据传输控制分析单元64还执行将有效负荷数据传输记录转发到业务数据库的步骤。有效负荷数据传输记录反映了相关即按即说会话标识,对为了进行即按即说会话有效负荷数据的传输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的分析、相应控制数据事务的标识和对相同即按即说会话的另外参与者的有效负荷和控制数据的参考之间的相关性。 
如图7中所示,工作时,组管理分析单元66执行步骤S38以用于根据控制信息数据传输协议来分析通过用于组管理和访问控制的数据事务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 
更详细地,组管理分析单元66可以适于根据相关数据传输协议(例如HTTP)来分析为进行组管理和访问控制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从而用于提取组管理和访问控制信息。 
如图7中所示,典型地,在使用例如基于HTTP的特定通信进行会话初始化之后立即执行用户管理和访问控制,其中组管理和访问控制信息针对即按即说会话参与者而被检索。在之后任何时间,当用户发出请求时,该控制信息就可以被修改。 
如图6中所示,工作时,组管理分析单元66还执行反馈用于对数据分组进行多路分离的信息的步骤,其中所述信息描述用户组标识和/或访问列表。 
如图6中所示,工作时,组管理控制分析单元66还执行将会话管理记录转发到业务数据库的步骤,其中会话管理记录反映即按即说会话标识和对为了进行组管理和访问控制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的分析之间的相关性。 
在下文中将解释性能指标计算的进一步细节。 
如图7中所示,根据本发明,可以关于与即按即说相关的数据事务的特定类型或以组合方式来计算性能指标。 
例如,可以为如下数据业务定义性能指标,用于根据数据分组上下文协议来建立数据分组上下文的数据业务,用于根据会话初始化和会话描述协议来为参与即按即说会话的活动用户执行初始化的数据业务,用于根据控制信息数据传输协议将组管理和访问控制信息转送到活动用户而被交换的数据业务,用于根据会话有效负荷数据传输协议根据第三 业务类别来传输即按即说有效负荷数据而被交换的数据业务,和/或用于根据有效负荷数据传输控制协议来进行即按即说有效负荷数据传输的控制而被交换的数据业务。 
图8示出了用于图6中所示的业务数据库中的业务数据库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8中所示,业务数据库适于将上述各种记录存储在反映用户-网络关系或换句话说反映关于各种用户和管理即按即说会话的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过程的信息的部分中。在该记录的基础上,通过使用记录的相互关系来重建不同会话以构造反映用户-用户关系的会话记录是可能的。这些与用户-用户相关的会话记录有助于通过图2和6中所示的性能指标计算单元42来计算组合的性能指标。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业务数据库58可以是文件,所述文件每行存储着一个记录加上每行中的标识符,以使对应于一个即按即说会话,对应于一个会话初始化SIP会话,或对应于传输协议RTP发言猝发等的记录可以就会话重建而被关联。包括在业务数据库58中的多个不同信息之间的该关联考虑形成关于通信网络中的总体即按即说业务的全局观点。 
如图8中所示,工作时,性能指标计算单元42执行以下步骤:向业务数据库68查询包括与性能指标相关的信息的信息记录并根据包括在相关信息记录中的信息来计算性能指标。可选地,相关信息记录可以被过滤以集中于即按即说会话和/或活动用户的子集。 
更详细地,为专用和组合性能指标这二者计算性能指标的步骤可以使用以下用于计算关键性能指标的程序来实现,并且给出如下的使用措施: 
1.最初,从业务数据库58读取下一个相关记录。 
2.检查该记录是否属于待计算的性能指标的类型。 
3.可选地,例如根据GPRS/EDGE,通过集中于订户的子集的附加约束来过滤记录,例如终端类型或分组数据容量。 
4.然后,为考虑的特定呼叫计算由性能指标定义的质量。 
5.使用值更新统计函数,例如将所述值加到聚合计数器,增加计数器,为性能指标计算合格呼叫的数量。 
6.返回步骤(1)直到所有相关记录被处理。 
7.通过评价与性能指标相关的函数来计算性能指标值,例如如果性能指标是平均值,则用合格呼叫的计数值除以聚合计数器的值。 
在下文中将相对于图9解释即按即说会话的设置期间用于早期媒体建立和自动应答模式的协议交互的例子。在这里,也将给出用于计算性能指标的例子。然而,应当注意在下文中描述的性能指标和使用措施仅仅是例子而不应当被理解成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上所述,尽管使用主动测量仅仅有可能‘看到’测量单元所处的专用端点的性能,但是根据本发明的被动测量方法允许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合适点观察所承载的用户即按即说业务的全部或子集。 
如图9中所示,终端请求生成特定业务图案,并且通常响应事件是先前网络协议交互的结果。根据本发明,建议跟踪这样的与终端事件相关的协议事件。正是因为该相关性,所以可以获得作为端对端性能的指标的重要量度。通常,在终端开销可以忽略的情况下也存在着端对端性能量度的良好评估。 
如图9中所示,可以相对于终端/网络交互或相对于终端/终端交互来计算关键性能指标。任何这样的交互都将生成在上述意义上可以被跟踪的协议事件。 
图9中所示的第三终端/网络交互与会话初始化相关并且分成从用户终端#1到媒体资源功能部件和应用服务器的传输。在这里,所交换的消息是会话初始化邀请SIP INVITE,反馈服务器SIP 103,之后是接受的SIP 202和沿着错误指示的方向在活动终端和会话服务器/多媒体系统之间传送的SIP ACK。 
如图9中所示,第二终端/网络交互涉及通过应用服务器/多媒体子系统和进一步的活动终端10’之间的SIP INVITE和SIP 200 OK消息的交换而包含该进一步的活动终端。 
关于媒体建立,第一性能指标将是即按即说设置成功率。该性能指标是在观察到的即按即说呼叫上获得的即按即说成功指标的数学平均。对于单个呼叫来说值为0或1的即按即说呼叫成功指标可以根据为终端发送的‘SIP 200 OK’消息的到达而被确定,所述消息是根据图8中的事件1在特定时间间隔内响应来自相同终端的‘SIP INVITE’而发送的。在这里,不成功的即按即说呼叫被检测到并且故障代码相关的路由呼叫分析也可以被执行。 
进一步的性能指标是初始即按即说时间。该性能指标反映作为终端/网络交互相关性能指标的例子的‘SIP INVITE’和‘SIP ACK’的时间戳的差值。由于处理终端10’中的SIP分组的开销,根据图9中的事件1b或1e,依赖于测量位置,该时间差将总是小于在终端点看到的实际值,参见图9中的事件1。 
此外,如图9中所示,用于终端/终端交互的附加性能指标可以在发言猝发的传输期间从相关协议交互导出。在这里,应当注意任何这样的性能指标可以通过在当前终端10或当前终端10’的即按即说按钮的激活及其释放而被计算出来。 
性能指标的一个这样的例子是后续即按即说时间。在这里,在图9中用2i和/或2b指示的‘RTCP发言权请求’和‘RTCP发言权准许’之间的时间可以作为性能指标。该性能指标考虑应用服务器/多媒体系统的等待时间并且依赖于测量位置。在这里,根据本发明,还建议利用以下事实:在每次发言猝发之后RTCP发送器和接收器报告SR/RR被传送。因此,在图9中被示为事件2的实际值能够被更好地评估。 
此外,在下行链路方向,在图9中被示为事件3i和3b的RTPC SR和RTCP RR之间的时间可以被看作下行链路往返时间RTT估计值,其实际上在交换RTCP发言权请求和发言权准许消息之前是缺少的。因此,来自先前发言猝发的下行链路RTT评估能够用于调节后续即按即说时间。使用该方法,根据本发明的测量也可以不依赖于测量的位置。 
进一步的性能指标涉及缓冲时间,例如,分别在邀请和被邀请用户的会话中往返于媒体系统和包括在其中的媒体资源功能部件的恰好第一传输协议RTP分组的到达和离开之间的时间,在图9中用事件4标记。性能指标缓冲时间可以被看作端对端语音传输延迟上的实部的等待时间,不能以被动测量的方式直接测量。应当注意无论多方何时参与谈话,都可以获得每个接收终端的缓冲时间。 
尽管在上面已将即按即说设置成功率、初始即按即说时间、后续即按即说时间和缓冲时间表征作为用于媒体建立和自动应答的典型性能指标,但进一步的性能指标表征即按即说业务使用率。 
第一个这样的性能指标是即按即说运行份额,它是例如以比特表示的即按即说业务量与作为观察点的总GPRS业务量的量比。 
进一步的性能指标是即按即说吸引率(penetration),它是即按即 说启用的订户的数量与在测量期间激活至少一个分组数据PDP上下文的活动GPRS订户的比率。该性能指标可以作为在具有至少一个成功分组数据上下文的订户数量上会话初始化SIP注册成功的订户数量而被获得。 
进一步的性能指标是即按即说呼叫频率,它作为来自相同订户的两个连续即按即说呼叫之间的时间的平均值。该量度的样本可以从来自相同订户的两个成功‘SIP INVITE’会话之间的时间获得。 
应当注意尽管给出了本发明的以上特定实施例和例子和性能指标的某些定义,但是根据本发明也支持计算性能指标的组合方法。这是通过业务数据库的适当架构实现的,其中表征即按即说业务的每个单一数据记录都具有与其相关联的对特定子会话的参考,以使数据库中的不同数据记录可以彼此相关。根据本发明,该相关性不仅允许导出即按即说会话的点对点评价,而且允许对从协议传输和相关事件开始的通信网络中的业务的更大规模考虑进行统计。 

Claims (50)

1.一种在通信网络中被动评价即按即说业务的方法,所述被动评价意味着在不干涉或干扰网络操作的情况下非侵入地监视进行中的过程并且其中即按即说业务是通过至少一个即按即说会话而生成的,所述即按即说会话根据不同业务类别而分成多个数据事务,第一业务类别覆盖用户终端和通信网络之间的交互以用于把用户终端登录到通信网络,第二业务类别覆盖用户终端和通信网络中的即按即说管理节点之间的交互以用于即按即说会话初始化,第三业务类别覆盖用户终端之间即按即说有效负荷数据的交换,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捕获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事务(S10);
-从被捕获的数据事务提取与即按即说、业务类别和用户相关的数据事务的解释(S12);
-将所提取且与即按即说、业务类别和用户相关的数据事务的解释的相关性存储在业务数据库中(S14);和
-依据存储在业务数据库中的信息计算关于至少一个被选择的即按即说会话的至少一个性能指标(S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类别是PDP或PPP,所述第二业务类别是SIP,并且所述第三业务类别是RTP/RTCP。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捕获数据事务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对在数据事务期间交换的数据分组加时间戳(S18);和
-将加时间戳的所捕获的数据分组存储在追踪存储器中(S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捕获数据事务的步骤包括在存储于追踪存储器中的加时间戳的数据分组的基础上和在配置信息的基础上对与数据事务相关联的数据分组进行多路分离的步骤(S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路分离的步骤(S24)包括在来自数据事务分析的反馈的基础上识别数据分组类型被动态改变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根据数据分组上下文协议来分析通过建立数据分组上下文的数据事务而被交换的控制分组以识别新的活动用户的通信地址的步骤(S2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反馈被分析的通信地址和相关活动用户标识之间的关系以用于对数据分组进行多路分离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将数据分组上下文记录转发到业务数据库(68)的步骤,其中数据分组上下文记录包含反映为建立数据分组上下文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的分析和第一业务类别的指示之间的相关性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业务类别的业务特性覆盖活动用户标识、通信地址和/或数据分组上下文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分组上下文参数是QoS。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根据会话初始化协议SIP和会话描述协议SDP来分析通过用于执行参与即按即说会话的活动用户的初始化的数据事务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的步骤(S3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解压缩通过用于执行活动用户的初始化的数据事务而被交换的分组数据的步骤,从而为解压缩维持聚合状态存储器,以使第二业务类别中所有数据事务的状态都被表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管理聚合状态存储器以使状态可以被自动删除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反馈用于对数据分组进行多路分离的信息的步骤,其中所述信息描述用于根据会话有效负荷数据传输协议和/或会话有效负荷数据传输控制协议来交换信息的通信端口,被启动的会话的标识,和/或被呼叫的活动用户的标识。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将会话记录转发到业务数据库(68)的步骤,其中会话记录包含反映即按即说会话标识、对为了执行参与即按即说会话的活动用户的初始化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的分析、和第二业务类别的指示之间的相关性的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根据会话有效负荷数据传输控制协议来分析通过用于进行即按即说会话有效负荷数据传输的控制和/或用于质量报告的数据事务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的步骤(S34)。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反馈用于对数据分组进行多路分离的信息的步骤,其中所述信息描述即按即说会话有效负荷数据传输的控制。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将有效负荷数据传输控制记录转发到业务数据库(68)的步骤,其中有效负荷数据传输控制记录反映相关即按即说会话标识,对为了进行即按即说会话有效负荷数据传输的控制和/或质量报告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的分析,相同用户的相应有效负荷数据事务的标识,和对相同即按即说会话的另外参与者的有效负荷和控制数据的参考之间的相关性。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在即按即说会话有效负荷数据的传输期间根据会话有效负荷数据传输协议来分析通过数据事务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以用于重建相关有效负荷数据猝发的步骤(S36)。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将有效负荷数据传输记录转发到业务数据库(68)的步骤,其中有效负荷数据传输记录反映相关即按即说会话标识、对为了进行即按即说会话有效负荷数据的传输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的分析、相应控制数据事务的标识,和对相同即按即说会话的另外参与者的有效负荷和控制数据的参考之间的相关性。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对第四业务类别起作用,所述第四业务类别覆盖通信网络中的组管理节点和用户终端之间的交互以用于组管理和访问控制,并且它包括根据控制信息数据传输协议来分析通过用于组管理和访问控制的数据事务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的步骤(S38)。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四业务类别是HTTP。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反馈用于对数据分组进行多路分离的信息的步骤,其中所述信息描述用户组标识和/或访问列表。
24.根据权利要求21或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将会话管理记录转发到业务数据库的步骤,其中会话管理记录反映即按即说会话标识和对为了进行组管理和访问控制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的分析之间的相关性。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为从包括下列数据分组的组中选择的数据分组定义性能指标:为根据数据分组上下文协议根据第一业务类别建立数据分组上下文所交换的数据分组、为根据会话初始化协议SIP和会话描述协议SDP根据第二业务类别执行参与即按即说会话的活动用户的初始化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为根据控制信息数据传输协议根据第四业务类别将组管理和访问控制信息转发到每个活动用户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为根据会话有效负荷数据传输协议根据第三业务类别传输即按即说有效负荷数据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和为根据有效负荷数据传输控制协议根据第三业务类别进行即按即说有效负荷数据传输的控制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
26.一种适于在通信网络中被动评价即按即说业务的装置,其中即按即说业务是通过至少一个即按即说会话而生成的,所述即按即说会话根据不同业务类别而分成多个数据事务,第一业务类别覆盖用户终端和通信网络之间的交互以用于把用户终端登录到通信网络,第二业务类别覆盖用户终端和通信网络中的即按即说管理节点之间的交互以用于即按即说会话初始化,第三业务类别覆盖用户终端之间即按即说有效负荷数据的交换,所述被动评价意味着在不干涉或干扰网络操作的情况下非侵入地监视进行中的过程,并且所述装置包括:
-捕获单元(36),适于捕获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事务;
-提取单元(38),适于从被捕获的数据事务提取与即按即说、业务类别和用户相关的数据事务的解释;
-存储单元(40),适于将所提取且与即按即说、业务类别和用户相关的数据事务的解释的相关性存储在业务数据库(68)中;和
-计算单元(42),适于依据存储在业务数据库中的信息计算关于至少一个被选择的即按即说会话的至少一个性能指标。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类别是PDP或PPP,所述第二业务类别是SIP,并且所述第三业务类别是RTP/RTCP。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捕获单元包括:
-时间戳添加单元(50),适于对在数据事务期间交换的数据分组加时间戳;和
-追踪存储器单元(52),适于将加时间戳的所捕获的数据分组存储在追踪存储器中。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捕获单元包括解复单元(44),所述解复单元(44)适于在存储于追踪存储器中的加时间戳的数据分组的基础上和在配置信息的基础上对与数据事务相关联的数据分组进行多路分离。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解复单元(44)适于在来自数据事务分析的反馈的基础上动态地识别数据分组类型。
31.根据权利要求26-3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分析单元(56),所述第一分析单元(56)适于根据数据分组上下文协议来分析通过用于建立数据分组上下文的数据事务而被交换的控制分组,以识别新的活动用户的通信地址。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分析单元(56)适于反馈被分析的通信地址和相关活动用户标识之间的关系以用于对数据分组进行多路分离。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分析单元(56)适于将数据分组上下文记录转发到业务数据库(68),其中数据分组上下文记录包含反映对为了建立数据分组上下文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的分析和第一业务类别的指示之间的相关性的信息。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业务类别的业务特性覆盖活动用户标识、通信地址和/或数据分组上下文参数。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分组上下文参数是QoS。
36.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二分析单元(58),所述第二分析单元(58)适于根据会话初始化协议SIP和会话描述协议SDP来分析通过用于执行参与即按即说会话的活动用户的初始化的数据事务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解压缩单元(60),所述解压缩单元(60)适于解压缩通过用于执行活动用户的初始化的数据事务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并且适于为解压缩维持聚合状态存储器,以使第二业务类别中所有数据事务的状态都被表示。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解压缩单元(60)适于管理聚合状态存储器以使状态可以被自动删除。
39.根据权利要求36-3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分析单元(58)适于反馈用于对数据分组进行多路分离的信息,其中所述信息描述用于根据会话有效负荷数据传输协议和/或会话有效负荷数据传输控制协议来交换信息的通信端口,被启动的会话的标识,和/或被呼叫的活动用户的标识。
4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分析单元(58)适于将会话记录转发到业务数据库,其中会话记录包含反映即按即说会话标识,对为了执行参与即按即说会话的活动用户的初始化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的分析,和第二业务类别的指示之间的相关性的信息。
4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三分析单元(64),所述第三分析单元(64)适于根据会话有效负荷数据传输控制协议来分析通过用于进行即按即说会话有效负荷数据传输的控制和/或用于质量报告的数据事务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分析单元(64)适于反馈用于对数据分组进行多路分离的信息,其中所述信息描述即按即说会话有效负荷数据传输的控制。
43.根据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分析单元(64)适于将有效负荷数据传输控制记录转发到业务数据库(68),其中有效负荷数据传输控制记录反映相关即按即说会话标识、对为了进行即按即说会话有效负荷数据传输的控制和/或质量报告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的分析、相同用户的相应有效负荷数据事务的标识,和相同即按即说会话的另外参与者的有效负荷和控制数据的参考之间的相关性。
44.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四分析单元(62),所述第四分析单元(62)适于在即按即说会话有效负荷数据的传输期间根据会话有效负荷数据传输协议对通过数据事务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进行分析以用于重建相关有效负荷数据猝发。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四分析单元(62)适于将有效负荷数据传输记录转发到业务数据库(68),其中有效负荷数据传输记录反映相关即按即说会话标识、对为了进行即按即说会话有效负荷数据的传输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的分析、相应控制数据事务的标识、和对相同即按即说会话的另外参与者的有效负荷和控制数据的参考之间的相关性。
46.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对第四业务类别起作用,所述第四业务类别覆盖通信网络中的组管理节点与用户终端之间的交互以用于组管理和访问控制,并且它包括第五分析单元(66),所述第五分析单元(66)适于根据控制信息数据传输协议来分析通过用于组管理和访问控制的数据事务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四业务类别是HTTP。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五分析单元(66)适于反馈用于对数据分组进行多路分离的信息,其中所述信息描述用户组标识和/或访问列表。
49.根据权利要求46或4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五分析单元(66)适于将会话管理记录转发到业务数据库,其中会话管理记录反映即按即说会话标识和对为了进行组管理和访问控制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的分析之间的相关性。
5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计算单元(42)适于计算性能指标,所述性能指标是分别为从包括下列数据分组的组中选择的数据分组定义的:为根据数据分组上下文协议根据第一业务类别建立数据分组上下文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为根据会话初始化协议SIP和会话描述协议SDP根据第二业务类别执行参与即按即说会话的活动用户的初始化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为根据控制信息数据传输协议根据第四业务类别将组管理和访问控制信息转发到每个活动用户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为根据会话有效负荷数据传输协议根据第三业务类别传输即按即说有效负荷数据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和为根据有效负荷数据传输控制协议根据第三业务类别进行即按即说有效负荷数据传输的控制而被交换的数据分组。
CN2005800499521A 2005-03-31 2005-03-31 一种在通信网络中被动评价即按即说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98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05/003378 WO2006102915A1 (en) 2005-03-31 2005-03-31 Large scale analysis of push-to-talk traffic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9830A CN101189830A (zh) 2008-05-28
CN101189830B true CN101189830B (zh) 2012-05-30

Family

ID=35432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4995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9830B (zh) 2005-03-31 2005-03-31 一种在通信网络中被动评价即按即说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865207B2 (zh)
EP (1) EP1864436B1 (zh)
JP (1) JP2008535333A (zh)
CN (1) CN101189830B (zh)
AT (1) ATE467285T1 (zh)
DE (1) DE602005021162D1 (zh)
WO (1) WO20061029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43003A1 (de) * 2005-09-09 2007-03-2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Telekommunikationskonferenz-Server, Telekommunikations-Endgerät,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r Telekommunikationskonferenz-Steuernachricht,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Telekommunikationskonferenz, computerlesbare Speichermedien und Computerprogrammelemente
EP2236001B1 (en) * 2008-01-22 2015-04-22 Savox Communications Oy AB (LTD) A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connecting an ad-hoc communication network to a permanent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015088B2 (en) * 2008-03-03 2011-09-06 The Coca-Cola Company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a loyalty program
US8370369B2 (en) 2008-04-21 2013-02-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network fault management
FI123641B (fi) 2008-09-30 2013-08-30 Aito Technologies Oy Matkaviestinnän pakettidatapalveluliikenteen reaaliaikainen hallinta
US20110106937A1 (en) * 2009-10-29 2011-05-05 Fluke Corporation Mixed-mode analysis
CN102668454B (zh) * 2009-12-10 2015-11-2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移动电信系统中的性能管理的方法和操作支持系统
JP6460765B2 (ja) * 2014-12-09 2019-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9923912B2 (en) * 2015-08-28 2018-03-20 Cisco Technology, Inc. Learning detector of malicious network traffic from weak labels
CN105099791B (zh) * 2015-09-02 2018-05-18 越亮传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信令监测数据的终端故障定位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2013A (zh) * 2003-08-06 2005-02-16 朗迅科技公司 缓冲初始通话脉冲串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61761A1 (en) * 2002-05-10 2003-11-12 Compaq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Group, L.P.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rvice monitoring
US20040192363A1 (en) * 2003-03-24 2004-09-30 Rosetti David Albert Method for reducing latency in a push-to-talk set-up
GB2402845A (en) * 2003-06-14 2004-12-15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Service usage records for mobile data communications
US7155248B2 (en) * 2004-10-22 2006-12-26 Sonlm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itiating push-to-talk sessions between outside services and user equipment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2013A (zh) * 2003-08-06 2005-02-16 朗迅科技公司 缓冲初始通话脉冲串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IM P et al..IMS-based push-to-talk over GPRS/UMTS.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2005,2472-247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64436B1 (en) 2010-05-05
EP1864436A1 (en) 2007-12-12
JP2008535333A (ja) 2008-08-28
US7865207B2 (en) 2011-01-04
US20080188188A1 (en) 2008-08-07
CN101189830A (zh) 2008-05-28
WO2006102915A1 (en) 2006-10-05
ATE467285T1 (de) 2010-05-15
DE602005021162D1 (de) 2010-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9830B (zh) 一种在通信网络中被动评价即按即说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3220164B (zh) 数据完整性计分和网络可视化及用户体验监控
CN101065943B (zh) 用于电路交换移动电信网的性能分析的方法和被动式业务监控器
EP2744151A1 (en) Monitoring traffic across diameter core agents
US9042239B2 (en) Portable diagnostic device for trouble-shooting a wireless network and a method for trouble-shooting a wireless network
US815514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elecommunications using layer 3 packets obtained from a sequence of layer 2 radio link control layer data frames
US20070036087A1 (en) Method and systems for optimization analysis in networks
US815529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per call measurement data in an IMS network
US1086302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an agent interaction for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quality of service
CN104469829B (zh) 一种语音质量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476424A (zh) Mdt服务的增强
CN103297290A (zh) 使用层级化设备的智能和可缩扩网络监控
US8351899B2 (en) Generation of charging information in group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20080015170A (ko) 단말 대 단말 서비스에서의 과금 정보 수집 방법 및 장치
CN110401965A (zh) VoLTE语音质量拨测分析方法及系统
KR20200102474A (ko) Ip 멀티미디어 서브시스템에서의 네트워크 슬라이싱 인식
US844193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distribute signaling data for parallel analysis
CN101364901B (zh) 合法监听方法、合法监听系统、分组数据网关、监听中心
EP3504858B1 (en) Improved lawful interception
WO2007079630A1 (fr) Procédé et système permettant de tester la qualité de services (qos) dans un réseau de la prochaine génération (ngn)
US7478155B2 (en) Method for intercepting control data, in particular quality of service data, and associated device
EP1881641B1 (en) A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online maintenance in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00135290A1 (en) Usage of feedback information for multimedia sessions
KR20090030642A (ko) 아이피(ip) 멀티미디어 서브시스템을 이용하는wcdma 통신망에서의 호 분석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0696800B1 (ko) 교통정보 처리 시스템 및 그 단말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Termination date: 201703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