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5420A - 一种高效率的水稻育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率的水稻育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85420A CN101185420A CNA2007103039696A CN200710303969A CN101185420A CN 101185420 A CN101185420 A CN 101185420A CN A2007103039696 A CNA2007103039696 A CN A2007103039696A CN 200710303969 A CN200710303969 A CN 200710303969A CN 101185420 A CN101185420 A CN 1011854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ed
- feng
- rice
- accounts
- str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率的水稻育种方法,属于水稻育种领域。本发明利用所选核心种质丰华占、丰丝占为主体亲本,通过与其遗传距离较远的性状互补的品种杂交,对杂交后代农艺性状、食味品质和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筛选、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的筛选,进而培育出一系列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本发明育种效率高,缩短了育种时间,节约了育种费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作物育种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效率的水稻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杂交育种是培育水稻新品种的主要途径,正确选择亲本并予以合理组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长期以来,如何选配杂交亲本方面的研究显得十分薄弱,杂交育种依然沿用几十年前形成的经典亲本选配原则,杂交育种面临着工作量大、盲目性大、育种成功率低等问题。
核心种质是指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遗传基础广泛和配合力好等特征的品种或者中间材料,利用核心种质进行育种可以减少杂交育种的工作量、减少育种工作的盲目性,可以提高育种效率。
丰华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具备核心种质特性的水稻品种,丰华占已分别通过广东、国家、江西和湖南品种审定。它具有(1)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米质外观好,心腹白少,饭性软,食味好。丰华占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粒长宽比、垩白度、碱消值、胶稠度七项指标达农业部部颁布优质米一级标准,糙米率、垩白率、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四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丰华占中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和白背飞虱;(2)遗传基础广泛,它带有特高产品种特青、早晚兼用型品种青六矮1号、中籼品种中籼3588、华南晚籼品种晚华矮1号、特优质品种七丝占2号、银丝占、IRRI优良材料IR37704-131-2-1-3-2的血缘;(3)配合力强等特征。丰华占苗期生长壮旺,叶姿翠绿,分蘖力中等,中后期叶直,穗子中等偏大,后期熟色好,青枝蜡秆,结实率高,抗倒性强,抗寒性强,适应性广。丰华占是一个集合了优良外观品质、碾米品质、蒸煮品质和食味品质,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白背飞虱、丰产稳产的优质水稻新品种。
丰丝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具备核心种质特性的水稻品种,它具有(1)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丝占2004年通过广东品种审定。丰丝占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早季一级,整精米率57.0%~57.8%,垩白粒率13%~20%,垩白度3.9%~7.0%,直链淀粉13.77%~14.46%,胶稠度55~80毫米。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2)遗传基础广泛,带有特高产品种特青、早晚兼用型品种青六矮1号、广适性优质稻品种珍桂矮1号、中籼品种中籼3588、特优质品种七丝软占、IRRI优良材料IR37704-131-2-1-3-2的血缘;(3)配合力强等特征。丰丝占矮杆、耐肥抗倒、叶色淡,前期叶姿较弯,中、后期转直,分蘖力中等,穗中等大小,后期青叶数多,熟色结实好;中抗白叶枯病(3级),高抗稻瘟病。
以丰华占和丰丝占作为核心种质进行水稻育种,有可能培育出一系列优良的新品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克服过去水稻杂交育种方法中的盲目性,提供一种高效的水稻育种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培育水稻新品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效的水稻育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水稻品种丰华占或丰丝占为亲本,与另一与丰华占或丰丝占性状互补的品种杂交,得F1代种子;
(2)种植F1代种子,按照组合收获,得F2代种子;
(3)种植F2代种子,种植1000~2000株,选择多穗型、大穗型或多穗和大穗兼顾型的单株,按照单株收获,得F3代种子;
(4)将F3代种子按照单株种植,每小区种植100~200株,同时在稻瘟病高发区种植,每小区12-18株,以鉴定材料的稻瘟病抗性,在孕穗期鉴定白叶枯病抗性和稻瘟病抗性;选择多穗型、大穗型或多穗和大穗兼顾型的,并且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株系,再从所选的株系中选择优良单株,按照单株收获,得F4代种子;
(5)将F4代种子按照单株种植,每小区为100~200株,同时对F4代种子进行直链淀粉含量检测,在孕穗期进行白叶枯病抗性和稻瘟病抗性鉴定,在稻瘟病高发区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直链淀粉含量中等(17-21%)或偏低(低于17%)的株系,然后再从所选株系中选择优良单株;按照单株收获,得F5代种子;
(6)按照步骤(5)的方式种植F5代种子,按照步骤(5)的相同选择标准和食味品质鉴定结果选择单株,混合收获所选单株种子,即得育成的新品种。
上述育种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水稻品种丰华占或丰丝占;它们是已通过审定推广的品种,可以从市场上直接购买或者从国家种质库中公开得到。
上述育种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丰华占,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具有产量高、抗性好、品质优,遗传基础广泛等优点,其遗传基础来源可见系谱图(见图1)。
上述育种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与丰华占性状互补的品种可以是黄新占、粤丰占、中二软占、矮秀占、广超丝苗等。
上述的黄新占、粤丰占、中二软占、矮秀占和广超丝苗等品种或品系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购买或从国家种质库中得到。
上述育种方法中步骤(1)所述的丰丝占,其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具有产量高、抗性好(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品质优,遗传基础广泛,其遗传基础来源可见系谱图(见图2)。
上述育种方法步骤(1)所述的与丰丝占互补的品种可以是茉莉新占、美香占、富清占4号、矮秀占、粤农占、齐粒丝苗等。
上述茉莉新占、七丰占、中二软占、美香占、粤丰占、富清占4号、矮秀占、粤农占和齐粒丝苗等都可直接从市场上购买或从国家种质库中得到。
上述育种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性状互补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识,即在主要性状上优良性状可以相同,而在需要改进的性状上互补。
上述育种方法中所述的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可以采用在孕穗期进行白叶枯病接种,然后进行鉴定的方法,这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知识。
上述育种方法中所述的稻瘟病抗性鉴定可以采用在稻瘟病高发区种植的方式鉴定材料的稻瘟病抗性,这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知识。
本发明利用核心种质丰华占、丰丝占为主体亲本,分别与遗传距离较远的品种(系)进行杂交配组,对杂交后代进行理想高产株型塑造、食味品质和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筛选、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的筛选,进而培育出一系列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
本发明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发明方法育种效率高。在7年内,利用优质稻核心种质丰华占已培育7个水稻新品种;利用优质稻核心种质丰丝占已培育8个水稻新品种,本发明方法育种效率高;(2)育成品种的综合性状优良,适种范围广,适种范围从丰华占的5省(区)到黄华占的8省(区)以上;(3)育成品种类型多,适应了不同生态类型和不同需求地区的大面积生产需要。以丰丝占育成的丰秀占耐肥株型好,适合华南稻区高肥地区种植;以丰丝占育成的美丝占,食味品质好,抗稻瘟病,适应了珠江三角区等高消费地区的需要;以丰丝占育成的丰富占,高抗稻瘟病,适合华南稻区喜爱硬米人群地区和中等、中下肥力低产田种植;以丰丝占育成的茉莉丝苗,高抗稻瘟病,适合喜爱软米人群地区和中等中下肥力低产田种植。
附图说明
图1为丰华占的系谱示意图。
图2为丰丝占的系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黄华占品种的培育
(1)2000年早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黄新占为母本,以丰华占为父本杂交,得F1代种子;其中母本黄新占丰产性一般、直链淀粉含量高、感稻瘟病,带有粳稻血缘,但千粒重比丰华占大2克,后期耐寒性好,与丰华占遗传距离较大。
(2)2000年晚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种植F1代12株,单株收获,得F2代种子;
(3)2001年早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种植F2代1000株,选择大穗型的单株,按照单株收获,得F3代种子;
(4)2001年晚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将F3代种子按照每株种植成小区,每小区种植100株,孕穗期时,接种白叶枯病菌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在稻瘟病高发区—广州市吕田镇鉴定稻瘟病抗性,首先选择农艺性状、大穗型等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优良的株系,并结合选择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抗性,在丰产性好和抗性好的株系中选择单株,按照单株收获,得F4代种子;
(5)2002年早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按株种植F4代,同时将F4代种子进行近红外技术检测直链淀粉含量,孕穗期时,接种白叶枯病菌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稻瘟病高发区—广州市吕田镇鉴定稻瘟病抗性,首先选择丰产性好、抗性好、直链淀粉含量中等或偏低的株系,然后从中选择单株,得F5代种子;同时对所选的F4小区进行混合全收,种子加工成精米后用于食味品质鉴定。
(6)2002年晚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按照步骤(5)的方式种植F5代种子,按照步骤(5)的相同选择标准和食味品质鉴定结果,选择单株,得F6代种子,F6代表现整齐一致,混合收获,即为育成的水稻新品种,定名为黄华占。
黄华占于2005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黄华占出糙率80.1%、整精米率69.5%,垩白粒率7%,垩白度0.9%,直链淀粉含量17.3%,胶稠度85mm,粒型3.4,黄华占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黄华占从丰华占遗传了稻瘟病抗性和优良品质,整合了黄新占的干粒重性状,产量比丰华占提高了4.5%。2007黄华占年通过了湖北、湖南省品种审定。
实施例2
华新占品种的培育
(1)1999年早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粤丰占为母本,丰华占为父本杂交,得F1代种子;其中母本粤丰占2001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穗大粒多,每穗总粒数为134-139粒,粤丰占直链淀粉含量24.8%,淀粉含量高,饭性太硬,中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其产量和每穗总粒数均高于丰华占,与丰华占有较好互补性。
(2)2000年早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种植F1代12株,收获F2代种子;
(3)2000年晚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种植F2代1000株,选择大穗型的单株,按照单株收获,得F3代种子;
(4)2001年早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将F3代种子按照单株种植成小区,每小区种植100株,孕穗期时,接种白叶枯病菌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在稻瘟病高发区—广州市吕田镇鉴定稻瘟病抗性,成熟期时,首先按照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并结合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抗性选择株系,再在丰产性好、抗性好的株系中选择单株,按照单株收获,得F4代种子;
(5)2001年晚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按单株种植F4代,同时将F4代种子进行近红外技术检测直链淀粉含量,孕穗期时,接种白叶枯病菌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稻瘟病高发区—广州市吕田镇鉴定稻瘟病抗性,首先选择丰产性好、抗性好、直链淀粉含量中等或偏低的株系,再在所选株系中选择单株,得F5代种子;同时对所选的F4小区进行混合全收,种子加工成精米后用于食味品质鉴定。
(6)2002年早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按照步骤(5)的方式种植F5代种子,按照步骤(5)的相同标准和食味品质鉴定结果,选择单株,得F6代种子。
(7)2002年晚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按照步骤(5)的方式种植F6代种子,按照步骤(5)的相同选择标准和食味品质鉴定结果进行选择,选择单株,F7代表现整齐一致,混合收获所选单株种子,即为育成的水稻新品种,定名为华新占。
华新占于2006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华新占每穗总粒数为133-137粒;米质外观品质为早季特二级,主要理化指标:整精米率39.8%~41.8%,垩白粒率19%~27%,垩白度3.8%~12.5%,直链淀粉含量13.3%~16.2%,胶稠度75~80毫米。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华新占从丰华占遗传了稻瘟病抗性和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性状,整合了粤丰占大穗和高产性状,华新占比丰华占每穗总粒数增加了9-13粒,产量提高了11%。
实施例3
丰中占品种的培育
(1)2001年早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中二软占为母本,丰华占为父本杂交,得F1代种子;其中母本中二软占2001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中二软占食味好,中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每穗总粒数比丰华占平均多13粒。
(2)2001年晚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种植F1代12株,收获F2代种子;
(3)2002年早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种植F2代1000株,按照理想株型模式、适当放宽选择尺度,选择多种类型大穗型的单株,按照单株收获F3代种子;
(4)2002年晚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将F3代种子按照每株种植成小区,每小区种植100株,孕穗期时,接种白叶枯病菌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同时将F3植株种植在稻瘟病高发地区,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成熟期时,首先比较株系的丰产性,确定丰产性好的候选株系,结合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结果,在丰产性好、抗性好的株系中选择单株,得F4代种子;
(5)2003年早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按株种植F4代,同时将F4代种子进行近红外技术检测直链淀粉含量,孕穗期时,接种白叶枯病菌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同时将F4植株种植在稻瘟病高发地区,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成熟期时,首先比较株系的丰产性,确定丰产性候选株系,结合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结果,在丰产性好、抗性好、直链淀粉含量中等或偏低的株系中选择单株,得F5代种子;同时对所选的F4小区进行混合全收,种子加工成精米后用于食味品质鉴定。
(6)2003年晚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按照步骤(5)的方式种植F5代种子,按照步骤(5)的相同标准和食味品质鉴定结果,F6代表现整齐一致,混合收获,即为育成的水稻新品种,定名为丰中占。
丰中占于2006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丰中占平均产量5919千克/公顷,每穗总粒数为137.0-137.1粒;直链淀粉16.1%~16.9%,胶稠度64~78毫米,长宽比3.1~3.2。中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3级)。丰中占从丰华占遗传了稻瘟病抗性,从中二软占遗传了大穗性状,每穗总粒数提高了13粒,产量比丰华占增加了4.9%。
实施例4
茉莉丝苗品种的培育
(1)2000年早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茉莉新占为母本,丰丝占为父本杂交,得F1代种子;茉莉新占2001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茉莉新占直链淀粉含量偏高,饭偏硬,中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但每穗总粒数平均138.8粒,与丰丝占(每穗总粒数平均116.2粒)有较好互补性。
(2)2000年晚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种植F1代12株,收获F2代种子;
(3)2001年早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种植F2代1000株,按照理想株型模式、适当放宽选择尺度,选择大穗型的单株,按照单株收获F3代种子;
(4)2001年晚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将F3代种子按照每株种植成小区,每小区种植100株,孕穗期时,接种白叶枯病菌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同时将F3植株种植在稻瘟病高发地区,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成熟期时,首先比较株系的丰产性,确定丰产性好的候选株系,结合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结果,在丰产性好、抗性好的株系中选择单株,得F4代种子;
(5)2002年早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按株种植F4代,同时将F4代种子进行近红外技术检测直链淀粉含量,孕穗期时,接种白叶枯病菌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同时将F4植株种植在稻瘟病高发地区,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成熟期时,首先比较株系的丰产性,确定丰产性候选株系,结合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结果,在丰产性好、抗性好、直链淀粉含量中等或偏低的株系中选择单株,得F5代种子;同时对重点的F4小区进行混合全收,种子加工成精米后用于食味品质鉴定。
(6)2003年晚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按照步骤(5)的方式种植F5代种子,F5代表现整齐一致,混合收获,即为育成的水稻新品种,定名为茉莉丝苗。
茉莉丝苗广东省区试平均产量6847千克/公顷,每穗总粒数121.7~131粒,比丰丝占增加了5.5~14.8粒,增产了3.42%,直链淀粉含量14.1%~15.0%,高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茉莉丝苗从丰丝占遗传了稻瘟病抗性和低直链淀粉含量性状,获得了茉莉新占的大穗和高产性状。茉莉丝苗占2005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实施例5
美丝占品种的培育
(1)2001年晚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美香占2号为母本,丰丝占为父本杂交,得F1代种子;其中母本美香占2号于2006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千粒重18.1-18.5克,直链淀粉含量15%~17.6%,胶稠度72~77毫米,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但食味很好,有香味。
(2)2002年早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种植F1代12株,收获得F2代种子;
(3)2002年晚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种植F2代1000株,按照理想株型模式、适当放宽选择尺度,选择大穗型的单株,按照单株收获F3代种子;
(4)2003年早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将F3代种子按照每株种植成小区,每小区种植100株,孕穗期时,接种白叶枯病菌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同时将F3植株种植在稻瘟病高发地区,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成熟期时,首先比较株系的丰产性,确定丰产性好的候选株系,结合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结果,在丰产性好、抗性好的株系中选择单株,得F4代种子;
(5)2003年晚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按株种植F4代,同时将F4代种子进行近红外技术检测直链淀粉含量,孕穗期时,接种白叶枯病菌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同时将F4植株种植在稻瘟病高发地区,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成熟期时选择丰产性,其中的F4代表现整齐一致,即为育成的水稻新品种,命名为美丝占。
美丝占省区试平均产量5814千克/公顷,千粒重17.7~18.9克,比丰丝占下降了3.5-2.3克。直链淀粉含量13.3%~15.8%,胶稠度78~85毫米,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美丝占从丰丝占遗传了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抗性,从美香占遗传了优良的食味品质,较小的千粒重,产量有所下降,2006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实施例6
丰富占品种的培育
(1)1998年早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丰丝占为母本,富清占4号为父本杂交,得F1代种子;其中富清占4号为是直链淀粉含量偏高、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系,但每穗总粒数比丰丝占多5粒,千粒重比丰丝占大1克,是穗数穗重型材料。
(2)1998年晚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种植F1代12株,混收获得F2代种子;
(3)1999年早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种植F2代1000株,选择大穗型的单株,按照单株收获,得F3代种子;
(4)1999年晚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将F3代种子按照单株种植成小区,每小区种植100株,孕穗期时,接种白叶枯病菌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同时将F3植株种植在稻瘟病高发地区,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成熟期时,首先比较株系的丰产性,确定丰产性好的株系,结合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结果,在丰产性好、抗性好的株系中选择单株,得F4代种子;
(5)2000年早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按株种植F4代,同时将F4代种子进行近红外技术检测直链淀粉含量,孕穗期时,接种白叶枯病菌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同时将F4植株种植在稻瘟病高发地区,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成熟期时,首先比较株系的丰产性,确定丰产性的株系,结合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结果,在丰产性好、抗性好、直链淀粉含量中等或偏低的株系中选择单株,得F5代种子;同时对所选的F4小区进行混合全收,种子加工成精米后用于食味品质鉴定。
(6)2000年晚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按照步骤(5)的方式种植F5代种子,F5代表现整齐一致,混合收获F6代种子,即为育成的水稻新品种,命名为丰富占。
丰富占区试平均产量6029千克/公顷,每穗总粒数118-123粒,千粒重21.8-22.2克。直链淀粉23.27%,胶稠度30毫米,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丰富占从丰丝占遗传了稻瘟病抗性,每穗总粒数比丰丝占增加了2-7粒,千粒重增加了0.6-1克,产量比丰丝占提高了6%。丰富占2004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实施例7
丰秀占品种的培育
(1)2001年早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丰丝占为母本,以矮秀占为父本杂交,得F1代种子;其中母本矮秀占2003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直链淀粉含量高,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但每穗总粒数143.2粒,株型好,与丰丝占有较好互补性。
(2)2001年晚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种植F1代12株,收获F2代种子;
(3)2002年早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种植F2代1000株,按照理想株型模式、适当放宽选择尺度,选择大穗型的单株,按照单株收获,得F3代种子;
(4)2002年晚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将F3代种子按照每株种植成小区,每小区种植100株,孕穗期时,接种白叶枯病菌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同时将F3植株种植在稻瘟病高发地区,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成熟期时,首先比较株系的丰产性,确定丰产性好的株系,结合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结果,在丰产性好、抗性好的株系中选择单株,得F4代种子;
(5)2003年早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按株种植F4代,同时将F4代种子进行近红外技术检测直链淀粉含量,孕穗期时,接种白叶枯病菌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同时将F4植株种植在稻瘟病高发地区,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成熟期时,首先比较株系的丰产性,确定丰产性候选株系,结合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结果,在丰产性好、抗性好、直链淀粉含量中等或偏低的株系中选择单株,得F5代种子;同时对重点的F4小区进行混合全收,种子加工成精米后用于食味品质鉴定。
(6)2003年晚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按照步骤(5)的方式种植F5代种子,按照步骤(5)的相同标准和食味品质鉴定结果,选择单株,得F6代种子,F6代表现整齐一致,混合收获,即为育成的水稻新品种,命名为丰秀占。
丰秀占于2006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丰秀占区试平均产量6045千克/公顷,直链淀粉含量16.3%,胶稠度82毫米,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丰秀占从丰丝占遗传了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特性,整合了矮秀占的大穗和高产性状,产量比丰丝占提高了7.77%。
实施例8
丰粤占品种的培育
(1)2000年早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丰丝占为母本,粤农占为父本杂交,得F1代种子;其中母本粤农占2003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直链淀粉含量高,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但大穗高产,与丰丝占有较好互补性。
(2)2000年晚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种植F1代12株,收获F2代种子;
(3)2001年早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种植F2代1000株,按照理想株型模式、适当放宽选择尺度,选择大穗型的单株,按照单株收获F3代种子;
(4)2001年晚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将F3代种子按照每株种植成小区,每小区种植100株,孕穗期时,接种白叶枯病菌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同时将F3植株种植在稻瘟病高发地区,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成熟期时,首先比较株系的丰产性,确定丰产性好的候选株系,结合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结果,在丰产性好、抗性好的株系中选择单株,得F4代种子;
(5)2002年早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按株种植F4代,同时将F4代种子进行近红外技术检测直链淀粉含量,孕穗期时,接种白叶枯病菌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同时将F4植株种植在稻瘟病高发地区,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成熟期时,首先比较株系的丰产性,确定丰产性候选株系,结合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结果,在丰产性好、抗性好、直链淀粉含量中等或偏低的株系中选择单株,得F5代种子;同时对重点的F4小区进行混合全收,种子加工成精米后用于食味品质鉴定。
(6)2002年晚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按照步骤(5)的方式种植F5代种子,按照步骤(5)的相同标准和食味品质鉴定结果,选择单株,得F6代种子。
(7)2003年早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基地按照步骤(5)的方式种植F6代种子,按照步骤(5)的相同标准和食味品质鉴定结果,选择单株,F7代表现整齐一致,混合收获,即为育成的水稻新品种,命名为丰粤占。
丰粤占省区试平均产量6336千克/公顷,直链淀粉含量16.6%,胶稠度72毫米,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丰粤占从丰丝占遗传了稻瘟病抗性和低直链淀粉含量特性,整合了粤农占的大穗丰产性,产量比丰丝占提高了5.21%。2007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Claims (5)
1.一种高效的水稻育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水稻品种丰华占或丰丝占为亲本,与另一与丰华占或丰丝占性状互补的品种杂交,得F1代种子;
(2)种植F1代种子,按照组合收获,得F2代种子;
(3)种植F2代种子,种植1000~2000株,选择多穗型、大穗型或多穗和大穗兼顾型的单株,按照单株收获,得F3代种子;
(4)将F3代种子按照单株种植,每小区种植100~200株,同时在稻瘟病高发区种植,每小区12-18株,鉴定材料的稻瘟病抗性;在孕穗期鉴定白叶枯病抗性;选择多穗型、大穗型或多穗和大穗兼顾型的,并且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株系,并在所选的株系中选择优良单株,按照单株收获,得F4代种子;
(5)将F4代种子按照单株种植,每小区为100~200株,同时对F4代种子进行直链淀粉含量检测,在孕穗期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在稻瘟病高发区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直链淀粉含量中等或偏低的株系,然后再从所选株系中选择优良单株;按照单株收获,得F5代种子;
(6)按照步骤(5)的方式种植F5代种子,按照步骤(5)的相同选择标准和食味品质鉴定结果选择单株,混合收获所选单株种子,即得育成的新品种。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稻品种是丰华占。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稻品种是丰丝占。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与丰华占性状互补的品种是黄新占、粤丰占、中二软占、矮秀占、广超丝苗等品种。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与丰丝占互补的品种是茉莉新占、美香占、富清占4号、矮秀占、粤农占、齐粒丝苗等品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3039696A CN101185420A (zh) | 2007-12-24 | 2007-12-24 | 一种高效率的水稻育种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3039696A CN101185420A (zh) | 2007-12-24 | 2007-12-24 | 一种高效率的水稻育种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85420A true CN101185420A (zh) | 2008-05-28 |
Family
ID=39478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3039696A Pending CN101185420A (zh) | 2007-12-24 | 2007-12-24 | 一种高效率的水稻育种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185420A (zh)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24007A (zh) * | 2012-02-08 | 2012-07-04 | 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 一种快速培育香型水稻新品种的方法 |
CN102630556A (zh) * | 2012-05-12 | 2012-08-15 | 福建农林大学 | 一种广抗糯稻恢复系的选育方法 |
CN102630554A (zh) * | 2012-04-20 | 2012-08-15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提高杂交水稻品质的育种方法 |
CN102982228A (zh) * | 2012-08-01 | 2013-03-20 | 浙江大学 | 一种建立核心种质研究群体的计算机模拟方法 |
CN102986522A (zh) * | 2012-10-22 | 2013-03-27 | 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杂交水稻种子两优华占的生产方法 |
CN103314842A (zh) * | 2013-06-26 | 2013-09-25 |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 | 一种半直立穗型高产水稻品种的培育方法 |
CN105624264A (zh) * | 2015-12-26 | 2016-06-01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 | 二圃合一抗逆性鉴定技术 |
CN105660382A (zh) * | 2016-03-03 | 2016-06-15 | 山东省水稻研究所 | 一种水稻育种方法 |
CN111387048A (zh) * | 2020-04-22 | 2020-07-10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一种抗稻瘟病的香软米水稻品种聚合育种方法 |
CN113349050A (zh) * | 2021-06-28 | 2021-09-07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一种富含花青素抗病香型水稻品种的选育方法 |
CN114041416A (zh) * | 2021-06-28 | 2022-02-15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一种抗病香型广东丝苗米品种的选育方法 |
CN116655764A (zh) * | 2023-07-14 | 2023-08-29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水稻OsUGT706E2基因在调控水稻稻瘟病抗性中的应用 |
-
2007
- 2007-12-24 CN CNA2007103039696A patent/CN10118542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24007B (zh) * | 2012-02-08 | 2014-01-22 | 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 一种培育香型水稻品种的方法 |
CN102524007A (zh) * | 2012-02-08 | 2012-07-04 | 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 一种快速培育香型水稻新品种的方法 |
CN102630554A (zh) * | 2012-04-20 | 2012-08-15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提高杂交水稻品质的育种方法 |
CN102630554B (zh) * | 2012-04-20 | 2014-11-19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提高杂交水稻品质的育种方法 |
CN102630556A (zh) * | 2012-05-12 | 2012-08-15 | 福建农林大学 | 一种广抗糯稻恢复系的选育方法 |
CN102630556B (zh) * | 2012-05-12 | 2013-04-17 | 福建农林大学 | 一种广抗糯稻恢复系的选育方法 |
CN102982228B (zh) * | 2012-08-01 | 2016-09-28 | 浙江大学 | 一种建立核心种质研究群体的计算机模拟方法 |
CN102982228A (zh) * | 2012-08-01 | 2013-03-20 | 浙江大学 | 一种建立核心种质研究群体的计算机模拟方法 |
CN102986522A (zh) * | 2012-10-22 | 2013-03-27 | 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杂交水稻种子两优华占的生产方法 |
CN103314842A (zh) * | 2013-06-26 | 2013-09-25 |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 | 一种半直立穗型高产水稻品种的培育方法 |
CN103314842B (zh) * | 2013-06-26 | 2014-12-03 |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 | 一种半直立穗型高产水稻品种的培育方法 |
CN105624264A (zh) * | 2015-12-26 | 2016-06-01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 | 二圃合一抗逆性鉴定技术 |
CN105660382A (zh) * | 2016-03-03 | 2016-06-15 | 山东省水稻研究所 | 一种水稻育种方法 |
CN105660382B (zh) * | 2016-03-03 | 2017-10-03 | 山东省水稻研究所 | 一种水稻育种方法 |
CN111387048A (zh) * | 2020-04-22 | 2020-07-10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一种抗稻瘟病的香软米水稻品种聚合育种方法 |
CN113349050A (zh) * | 2021-06-28 | 2021-09-07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一种富含花青素抗病香型水稻品种的选育方法 |
CN114041416A (zh) * | 2021-06-28 | 2022-02-15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一种抗病香型广东丝苗米品种的选育方法 |
CN116655764A (zh) * | 2023-07-14 | 2023-08-29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水稻OsUGT706E2基因在调控水稻稻瘟病抗性中的应用 |
CN116655764B (zh) * | 2023-07-14 | 2024-04-12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水稻OsUGT706E2基因在调控水稻稻瘟病抗性中的应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85420A (zh) | 一种高效率的水稻育种方法 | |
Chandler Jr | Plant morphology and stand geometry in relation to nitrogen | |
Pingali | The Green Revolution and crop biodiversity | |
CN109618916A (zh) | 一种长粒香型优质糯稻常规品种的选育方法 | |
CN107148908A (zh) | 一种赤霉病抗性小麦育种新方法 | |
CN106258946B (zh) | 一种高抗逆性糯玉米品种的选育方法 | |
Tickoo et al. | Lentil (Lens culinaris) in India: present status aaad future perspectives | |
CN106688877A (zh) | 一种红粒早熟强筋优质小麦的育种方法 | |
CN108967183B (zh) | 一种优质抗倒伏长粒型粳稻育种方法 | |
CN103782901A (zh) | 一种直立穗型籼型三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 |
CN108967187A (zh) | 一种水稻垩白粒率高温钝感种质选育方法 | |
CN106538376B (zh) | 一种籽粒灌浆快、脱水快小麦的育种方法 | |
CN105875398B (zh) | 一种利用硬粒型糯玉米自交系选育普通玉米自交系的方法 | |
CN103704125A (zh) | 一种利用矮败小麦种质资源培育紫色小麦的方法 | |
CN107251834B (zh) | 一种早熟中粳稻品种的选育方法 | |
CN109618923A (zh) | 一种具有观赏性的大麦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 |
CN1324951C (zh) | 一种富集铬南瓜的育种方法 | |
CN107182774A (zh) | 一种雪霉叶枯病抗性小麦育种新方法 | |
CN110122323A (zh) | 优质蛋白玉米选育方法 | |
CN110506624A (zh) | 一种水稻品种的选育方法 | |
Ali et al. |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lentil as relay crop in the rice based cropping system | |
CN105379530A (zh) | 一种提高甜荞产量的栽培方法 | |
CN100493342C (zh) | 一种高铁锌小麦的育种方法 | |
CN101248751A (zh) | 蠡玉35玉米杂交种的制种方法 | |
CN109997688A (zh) | 一种化学诱变培育集观赏和饲用为一体的大麦新品种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