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5890A - 防风雨式互搭壁板系统 - Google Patents

防风雨式互搭壁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5890A
CN101175890A CNA2006800169009A CN200680016900A CN101175890A CN 101175890 A CN101175890 A CN 101175890A CN A2006800169009 A CNA2006800169009 A CN A2006800169009A CN 200680016900 A CN200680016900 A CN 200680016900A CN 101175890 A CN101175890 A CN 1011758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waterproof case
structural member
head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169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里·蒙蒂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YNX&COMPANIES LLC
Lynx and Cos LLC
Original Assignee
LYNX&COMPAN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YNX&COMPANIES LLC filed Critical LYNX&COMPANIE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1175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58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在建筑物外部上的互搭壁板系统,其包括具有凹槽和用于与建筑物相邻接的背面的结构件。凹槽可具有一长度和一沿着凹槽的长度延伸的轮廓。所述系统还包括防水件,防水件具有延伸部、长度和头部。头部可连接到结构件上,使得防水件的延伸部大体平行于结构件的背面从结构件延伸出。另外,头部的一部分可邻接并贴合凹槽轮廓的一部分。互搭壁板系统还包括具有第一端部的板组。防水件可形成至少一部分板通道,板通道的宽度的尺寸大小可容纳板组的第一端部。

Description

防风雨式互搭壁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在居住和商业建筑物外部上使用的互搭壁板系统和装置。一般地,互搭壁板系统通过将叠搭的竖直或水平平板或板附接到建筑物外部上,而为多种建筑物提供具有美感的、低维护的外部。出于简单,术语“板”包括平板、条板和镶板。板可由木材、胶凝材料、塑料、金属、玻璃、各种类型纤维和填充材料、这些材料的复合材料以及所属领域公知的其他材料制成。
背景技术
构造方面的一个共同问题在于互搭壁板系统中的防风雨式结构接合问题,比如板之间以及转角处的接合问题。防风雨处理用于保护建筑物的底层结构免遭与渗水相关的损坏——其可能导致产生大量白蚁、害虫以及霉菌污染。渗水导致的损坏还可能导致互搭壁板系统的板和底层结构的腐朽、膨胀和翘曲。渗水导致还可能导致隔绝效率的降低、砖石开裂、壁板系统自建筑物底层结构上松脱等。
防风雨处理的标准作法为以防水件对结构接合处进行密封及裱褙。通常,此类防水件由金属或乙烯树脂制成,并定位在接合处的下面且附接到底层结构上。该类防水件通常沿着接合处所形成的整个缝隙放置。
防水件通常通过填缝处理而得以形成对底层结构的密封。然而,填缝材料随着时间流逝趋于收缩。另外,防水件、壁板和填缝材料的风化以及相异性热胀和收缩往往导致密封失效,从而水渗到壁板后面而可能导致互搭壁板系统和底层结构件发生水损坏。此外,暴露的接合处、填缝材料和防水件也会造成不美观。
另外,当前通行的互搭壁板系统的最底水平板和起始板条邻接或接触护墙板和地基的一部分。水常常收集并滞留在该接合处,造成最底板和起始板条发生水损坏。此外,最底板和起始板条经常放置成接近建筑物的底层结构,使得水向上通过毛细作用吸到最底板、起始板条和建筑物底层结构之间,从而将增加发生显著水损坏的可能性。
将互搭壁板系统安装到建筑物上的另一问题在于难以均匀地将每一块板附接到底层结构上。当前安装方法需要对板位置和调整进行持续测量,这相当耗费时间。
对于某些互搭壁板系统,会需要在屋顶和互搭壁板系统之间形成至少两英寸的间距。可安装及填塞上防水件和泛水帽盖,以保护间隙使其避免受风和水的影响。然而,该间隙会造成不美观,并且如同上文所论述的结构接合一样,填缝和防水会失效从而水能够渗到防水件后面。
因而,存在一种对互搭壁板系统的需求,其中互搭壁板系统避免了不美观的连接处并且不需填缝。还存在一种对互搭壁板系统的需求,其中可均匀地安装互搭壁板系统,且在测量和校准要被附接到建筑物上的每一块板的位置和定向上所花费的时间极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装置和系统针对所属领域目前技术状态进行开发,尤其是针对所属领域中通过当前通行的互搭壁板系统和装置仍未得到完全解决的问题和需求。因而,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为各种建筑物提供具有美感的、低维护的外部的互搭壁板系统和装置。
依据体现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并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概括性描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互搭壁板系统。该互搭壁板系统可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板组。当安装到建筑物上时,每个板的一部分可以叠搭在另一个板的一部分上。
互搭壁板系统可包括一防止邻接接头、转角、窗户边饰、壁缘板、门边饰和护墙顶部处及其周围处的水的渗漏的装置。所述装置可包括具有凹槽、正面和用于与建筑物相邻接的背面的结构件以及具有头部和延伸部的防水件。
所述结构件的凹槽可具有一长度和一大体沿着所述长度延伸的轮廓。可在结构件中切割出凹槽,使得可形成突部和凸脊。突部可大体平行于背面延伸并可附接到防水件上。凸脊可背离结构件的正面朝防水件的延伸部延伸。凸脊可定位成使得其覆盖互搭壁板系统的板的端部。
防水件的头部可包括一些部件,使得所述头部可连接到结构件上。头部可接合并邻接结构件的凹槽以防止水从结构件的正面漏到位于结构件和防水件之间的背面。头部的一部分可邻接并贴合凹槽的轮廓的一部分。
防水件的头部可包括附接通道,使得结构件的突部可放置在附接通道内。防水件的头部可通过部分地延伸穿过附接通道并伸入突部内的紧固件而附接到结构件上。
防水件的头部还可包括锁定臂,该锁定臂在头部部分插入到凹槽内时成非平行于凹槽长度的角度弯曲。锁定臂阻止头部部分以非平行于凹槽长度的角度从凹槽中移出。更加具体地,锁定臂可与结构件的凸脊接合从而阻止防水件的头部部分从凹槽中移出。
装置可包括在结构件中延伸的第二凹槽以及具有延伸部和头部的第二防水件。第二凹槽和第二防水件在结构上可类似于上述防水件和凹槽。例如,第二防水件的头部可连接到结构件上,使得第二防水件的延伸部可大体平行于结构件的背面自凹槽延伸出,并使得第二防水件的头部的一部分可邻接并贴合第二凹槽的轮廓的一部分。
可供选择地,装置可包括以一角度附接到上述结构件上的第二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可通过榫-槽、机械紧固件、粘合剂或所属领域公知的一些其他方法而附接到上述结构件上。
第二结构件可具有凹槽、正面和用于与建筑物相邻接的背面。在本发明的该构形中,第二防水件的头部可连接到第二结构件上,使得第二防水件的延伸部大体平行于第二结构件的背面自第二结构件延伸出。此外,第二防水件的头部的一部分可邻接并贴合第二结构件的凹槽的轮廓面的一部分。
一旦防水件的头部连接到所述结构件或第二结构件上,防水件的延伸部可大体平行于结构件的背面自结构件延伸出。防水件可形成板通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板通道的宽度尺寸大小为可容纳板组的板的第一端部。在一些构形中,防水件可在板通道的相对侧上延伸。
类似地,第二防水件可形成板通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板通道的宽度的尺寸大小为可容纳第二板组的板的第一端部。在一些构形中,第二防水件也可在板通道的相对侧上延伸。
一旦组装好所述装置,装置即可通过将防水件的延伸部附接到建筑物上而得以附接到建筑物上。防水件的延伸部可通过机械紧固件——比如钉子、螺钉、U形钉和所属领域公知的其他机械紧固件——附接到建筑物上。由此,在没有对结构件的正面外表进行连接的情况下,装置即可附接到建筑物上。在一些实例中,结构件可以是竖直放置在建筑物上的板。
接下来,将板组的最底板附接到建筑物上。在本发明的一些构形中,可将板放置成使得最底板的第一端部被布置在装置的板通道内并从竖直定向的板通道水平延伸。最底板的第二端部可放置在另一装置的板通道内。最底板可通过机械紧固件、起始板条和所属领域公知的其他方法而定位并附接到建筑物上。
最底板还可通过壁板起始夹附接到建筑物上。壁板起始夹可包括一连接头部、用于定位连接头部的臂部以及诸如用于容纳机械紧固件的孔口的附接部件。连接头部成形为具有可放置在形成于最底板的最底侧中的狭槽中的形状,并且可成角度偏斜从而有助于相对于建筑物对最底板进行适当定位。
可供选择地,可使用基部护缘起始板条来适当定位和定向最底板。另外,基部护缘起始板条提供位于建筑物护墙或地基与最底板之间的间隙,以防止最底板接触可能积聚在该接合处的水。基部护缘起始板条还提供位于最底板和基部护缘起始板条之间的间隙,以防止水向上吸到建筑物底层结构与最底板之间从而造成水损坏的情况。
基部护缘起始板条可包括:用于与建筑物的底层结构相邻接的后表面;从后表面延伸而用以适当定位和定向最底板的定位突部;以及用于收集水并促使水从建筑物流走的水通道。定位突部可包括具有定位表面的接合元件,其可放置在形成于最底板的背面的定位狭槽内并与其相接合。
定位狭槽可具有互补定位表面,所述互补定位表面在板顺着基部护缘起始板条并自基部护缘起始板条向上移动时与接合元件的定位表面相接合。定位表面和互补定位表面均可制成为具有利于适当定位最底板的斜面。因此,一旦基部护缘起始板条附接到建筑物上,通过滑动最底板的互补定位表面使其与基部护缘起始板条的定位表面接合即可定位最底板。
上防水件可自定位突部延伸出并可被用来保护建筑物底层结构使其避免着水。上防水件还可被用来将基部护缘起始板条附接到底层结构上。
基部护缘起始板条的水通道可包括沿着其长度布置的排泄口,使得收集于水通道中的任何水能够自建筑物流走。具体地,水可从自水通道流出排泄口并顺着底部护缘流出,所述底部护缘从水通道向下延伸而覆盖住护墙或地基的一部分。底部护缘可被成形为具有可将水自建筑物引走的形状。
基部护缘起始板条还可包括防风装置,所述防风装置可在定位突部的相对侧自水通道向上延伸而高于最底板的最底边缘。防风装置还可包括向内延伸的凸缘。防风装置可防止风将水向上吹起至最底板与建筑物底层结构之间从而造成水损坏的情况。
在另一可供选择的替代方式中,在互搭壁板系统与地基或护墙之间不存在壁架的情况下,可使用起始板条。该起始板条可仅仅包括上防水件以及具有接合元件的定位突部,类似于上述基部护缘起始板条。上防水件可自定位突部延伸出,使得起始板条能够通过紧固件附接到建筑物上。
一旦最底水平板附接到建筑物上,即可将互锁件附接到最底板上,以对相叠搭的板进行适当定位而使其附接到建筑物上。更加具体地,互锁件可被用来适当定位板组中的第一板和第二板,使得第二板的一部分叠搭第一板的一部分。互锁件还将相叠搭的板附接到建筑物上,以防止风使板自建筑物上松脱及脱离。因而,互锁件有助于使互搭壁板系统具有防风性。
互锁件包括:用于接合第一板的第一定位表面,在实例中,所述第一板为最底板;以及用于接合第二板的第二定位表面,所述第二板为叠搭的板。互锁件的第一定位表面可包括用于与第一板的侧部表面相邻接的上邻接表面以及用于与第一板的前表面相邻接的前邻接表面。上邻接表面可以是延伸自互锁件的接合元件的臂部的一部分。互锁件的臂部使得互锁件能够在被附接到第一板之前即安置在第一板上。接合元件可包括前邻接表面和第二定位表面。
互锁件可通过机械紧固件、粘合剂或所属领域公知的其他附接手段附接到第一板上。如果使用机械紧固件,则互锁件可包括定位在相对前邻接表面位于另一侧的紧固件头部狭槽。紧固件头部狭槽使得接合元件能够完全放置在形成于第二板背面的定位狭槽内,使紧固件头部不会阻碍接合元件装配在定位狭槽内。
将定位狭槽成形为具有可容纳接合元件的形状,使得当顺着第一板并从第一板向上移动第二板时,定位狭槽的互补定位表面能够与第二定位表面相接合。第二定位表面和互补定位表面均可制成为具有利于对第二板进行适当定位的斜面。因此,一旦互锁件附接的第一板上,第二板即可通过滑动第一板的互补定位表面使其与互锁件的第二定位表面形成接合而得以定位。
一旦已经安装板组中的大部分板,则可使用上接头元件以对最末板进行附接,使得所述最末板能够邻近拱腹布置。最末板可以是与板组中的板相类似的板。上接头包括用于与最末板相邻接的板附接表面,并且紧固件头部凹陷延伸到上接头背面内并定位成相对板附接表面位于另一侧。紧固件头部凹陷使得上接头能够通过延伸穿过上接头并进入最末板内的机械紧固件而附接到最末板上,并同时使得上接头的背面能够与建筑物相邻接且避免机械紧固件头部造成阻碍。
上接头还包括用于邻接和定位拱腹件的拱腹支撑表面。在一些构形中,拱腹支撑表面为可接触拱腹三侧的拱腹保持通道的一部分。在一些构形中,拱腹可通过粘合剂或机械紧固件附接到上接头上。
可供选择地,最末板可包括类似于上述装置的位于结构体中的凹槽以及防水件。因此,最末板的结构体可通过防水件附接到建筑物上。
当装置包括形成板通道的第二防水件时,第二板组的板可附接到建筑物上,使得第二防水件的延伸部能够大体平行于所述结构件或第二结构件的背面自装置延伸出。以与上述板组相类似的方式,可将第二板组附接到建筑物上。
通过以下的描述部分和所附权利要求书,将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或者,可通过如下文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而理解这些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使实现本发明上述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的方式易于理解,将通过示出在附图中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上文简述的本发明进行更加具体的描述。应理解这些附图中所绘出的仅仅是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并且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将通过利用这些附图,并结合其他附加特性和细节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和解释说明。其中所述附图如下:
图1为安装在建筑物外部上的本发明互搭壁板系统的立体图;
图2为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上的、用作对接接头的依据本发明的装置沿线2-2的剖面图;
图3为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上的、用作角接接头的另一装置沿线3-3的剖面图;
图3A为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上的、用作角接接头的另一可供选择的装置沿线3-3的另一剖面图;
图4为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上的、用作窗户边饰的装置沿线4-4的剖面图;
图5为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上的、并已显示在图4中的装置沿线5-5的另一剖面图;
图6为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上的、位于窗户之上的互搭壁板系统的板沿线6-6的剖面图;
图7为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上的、位于护墙之上的互搭壁板系统的板沿线7-7的剖面图;
图7A为如图7所示的起始夹的立体图;
图7B为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上的、位于护墙之上的互搭壁板系统的板沿线7-7的另一剖面图;
图7C为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上的、位于护墙之上的互搭壁板系统的板沿线7-7的又一剖面图;
图7D为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上的、位于护墙之上的互搭壁板系统的板沿线7-7的再一剖面图;
图8为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上的上接头、最末板和拱腹沿线8-8的剖面图;
图8A为采用另一可供选择构形的、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上的最末板和拱腹沿线8-8的另一剖面图;
图9为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上的互搭壁板系统的竖直板沿线9-9的剖面图;
图9A为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上的互搭壁板系统的竖直板沿线9-9的另一剖面图;
图10为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上的、位于护墙之上的互搭壁板系统的竖直板沿线10-10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照附图将最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目前优选实施方式,各幅图中相同零部件以相同标号指代。容易理解,大体上在本申请文件的各图中进行描述和图示说明的本发明各部件可按很多种不同构形进行布置和设计。因而,以下对绘出在图1到10中的本发明的互搭壁板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的较为详细的描述并非旨在限制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目前优选实施方式进行阐述。
参看图1,图1为示出安装在建筑物102上的本发明的互搭壁板系统100的立体图。如图所示,建筑物102的外部104可包括位于互搭壁板系统100的下方的护墙106和位于互搭壁板系统100上方的拱腹108。另外,建筑物102的外部104可包括窗户110和门112。
互搭壁板系统100可包括用作对接接头122的装置120。更具体地,装置120可提供位于第一水平板组124和第二水平板组126之间的防漏的非填缝式对接接头122,其中所述第一水平板124和第二水平板126延伸遍布建筑物102的外部104的侧部128。互搭壁板系统100还可包括用作位于第三竖直板组134和第一水平板组124之间的角接接头132的装置130。
可将装置140用作环绕着窗户110的防漏的非填缝式窗户边饰142。类似地,可将装置144用作外门边饰146。
如图所示,互搭壁板系统100可提供多种防漏的非填缝式接头,并可为建筑物102的外部104提供无间隙的覆盖层。因而,互搭壁板系统100可从护墙106向上延伸到拱腹108,以提供没有暴露的紧固件头部的具有美感的外部104。
图2为沿图1所示的线2-2的剖面图,以更有好地描述用作对接接头122的装置120。如图所示,装置120包括结构件150,所述结构件150提供具有美感的正面152以及可邻近建筑物102的外部104放置的背面154。
结构件150还包括第一凹槽156和第二凹槽158。凹槽156、158可具有沿着每一凹槽156、158的长度延伸的轮廓160。此外,凹槽156、158可形成在结构件150中,使得同时还会形成突部162和凸脊164。突部162可大体平行于背面154延伸。凸脊则可背离结构件150的正面152延伸。
装置120可包括附接于结构件150的第一防水件166和第二防水件168。结构件150和防水件166、168可配合而提供位于第一水平板组124和第二水平板组126之间的防漏的非填缝式对接接头122。
防水件166、168可包括可连接到凹槽156、158的头部170,使得头部的一部分邻接并贴合凹槽156、158的轮廓的一部分。头部170可具有附接通道172,所述附接通道172成形为具有可将结构件150的突部162容纳在附接通道172内的形状。附接通道172也可通过紧固件174附接到突部162上,其中所述紧固件174延伸穿过部分附接通道172并伸入突部162内。
防水件166、168的头部170还可包括锁定臂176,该锁定臂176可在头部170的一部分插入到凹槽156、158内时成非平行于凹槽156、158的长度的角度弯曲。锁定臂176可阻止头部170以非平行于凹槽156、158的长度的角度从凹槽156、158中移出。更加具体地,锁定臂176可与结构件150的凸脊164接合从而阻止防水件166、168的头部170从各自凹槽156、158中移出。
防水件166、168还可包括延伸部180。延伸部180可以是防水件166、168自头部170延伸的大体呈平面的部分。当头部170附接到结构件150上时,防水件166、168的延伸部180可按大体平行于结构件150的背面154的方式自结构件150延伸出。延伸部180可附接到建筑物102上,以将装置120紧固到建筑物102的外部104上。
如图所示,防水件166、168各自形成至少部分板通道182,所述板通道182的宽度184的尺寸大小可容纳第一板组124或是第二板组126中的板188的端部186。在一些构形中,每个防水件166、168可在板通道182的两个相对侧延伸。更具体地,延伸部180自头部170延伸而形成板通道182的一侧,锁定臂176则在防水件166、168的另一相对侧延伸。可使锁定臂176从板通道182上向外呈角度偏斜,以利于第一板组124或第二板组126中的板188的端部186定位在板通道182内。
凸脊164也可形成板通道182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凸脊164可邻接板188并有助于将板188定位在板通道182内。
由于防水件166、168可在板通道182的相对侧延伸,因此装置120可防止水从结构件150的正面152漏到位于结构件150和防水件166、168之间的背面154。当水引向对接接头122时,水沿板通道182向下排而离开建筑物102。此外,由于防水件166、168的头部170通过凹槽156、158的布置和轮廓而受到良好保护,因此水不可能通过毛细作用吸到防水件166、168后面而积存在结构件150的背面154和建筑物102之间。
装置120的结构件150可由陶瓷、金属、木材、聚合物或这些材料的复合物以及其他材料制成。结构件150可通过铸造、挤出、锻造、模塑、机加工和其他所属领域公知并适合使材料成形的方法制造。如图所示,防水件166、168可由可弯曲成形的片状金属制成。
图3为沿线3-3的剖面图,示出用作角接接头132的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102上的另一装置130。装置130包括第一防水件200、具有正面204和背面206的第一结构件202、成形为具有容纳第一防水件200的形状的第一凹槽208以及附接部件210。
第一防水件200可包括头部212、延伸部214以及可从头部212延伸到延伸部214的大体呈平面的接触表面216。如同上文参照图2进行论述的防水件166、168,头部212包括附接通道172和锁定臂176。
然而,第一防水件200的头部212可具有与上文参照图2进行论述的防水件166、168的轮廓不同的轮廓。具体地,第一防水件200的头部212还可包括延伸到大体呈平面的接触表面216内的紧固件头部狭槽218。紧固件头部狭槽218使得可使用紧固件220将第一防水件200附接到第一结构件202而紧固件220的头部222不会延伸超出大体呈平面的接触表面216。
除了与上文参照图2进行论述的突部162和凸脊164相类似的突部226和凸脊228之外,第一凹槽208还包括防水件凹陷224。防水件凹陷224可使第一防水件200能够以如下方式附接到第一结构件202上,即,使得第一结构件202的背面206可邻接建筑物102。此外,防水件凹陷224可使第一防水件200的大体呈平面的接触表面216能够与第一结构件202的背面206相对准。因而,当第一防水件200通过安装用紧固件230附接到建筑物102上时,第一结构件202的背面206和第一防水件200的大体呈平面的接触表面216均可与建筑物102相邻接。
第一凹槽208和第一防水件200配合而形成板通道232,所述板通道232的尺寸大小可容纳第三板组134的竖直板236的部分234。将竖直板236定位成可遮挡安装用紧固件230。
装置130还可包括与第一防水件200和第一结构件202具有许多相同部件的第二防水件240和第二结构件242。然而,第二结构件242包括一配合附接部件244而非包括附接部件210。配合附接部件244可与附接部件210接合,使得第二结构件242能够以角度246紧固地附接到第一结构件202上,从而提供防漏的非填缝式角接接头132。当然,可使用填缝工艺,但其并非必需的。
第二结构件242和第二防水件240可配合而形成板通道247,所述板通道247的尺寸大小可容纳第一板组124的端部248。通过使用第一结构件202和第二结构件242,板通道232、247可被用来容纳第三竖直板组134和第一水平板组124。从而通过使得能够按需将接头联接在一起以容纳竖直或水平板为互搭壁板系统100提供一定的模块化程度。
如图所示,配合附接部件244能以90°角度246附接到附接部件210上。当然,配合附接部件244也能根据需要以其他角度246附接到附接部件210上,比如30°角度、45°角度或60°角度。配合附接部件244和附接部件210使得第二结构件242能够与第一结构件202适当对准。配合附接部件244可通过紧固件(未示)或粘合剂249而附接到附接部件210上。
第一防水件200和第二防水件240可由金属、陶瓷、塑料、木材或这些材料的复合武制成。防水件200和240可通过挤出、模塑、铸造、机加工和其他所属领域公知的制造方法制造。
图3A为示出一可供选择的装置250的立体图,所述装置250可安装在图1中的建筑物102上,用作代替图3所示的装置130的角接接头132。装置250在许多方面类似于图2中的装置120。因而,为了简洁,仅仅对不同之处进行详细论述。
装置250包括具有第一部分254和第二部分256的结构件252,其中所述第二部分256相对于第一部分254以角度258延伸。第一部分254包括第一凹槽156而第二部分256包括第二凹槽158。凹槽156、158每个都具有沿着凹槽156、158的长度258延伸的轮廓160。
凹槽156、158以及第一防水件166与第二防水件168的头部170的形状可使结构件252能够在不使用粘合剂和紧固件的情况下连接到防水件166、168上。具体地,当结构件252的凹槽156、158其中之一的突部162放置在防水件166、168其中之一的附接通道172内时,所述防水件166、168的锁定臂176弯曲而移动经过结构件252的凸脊164。因而,锁定臂176可阻止所述防水件166、168从凹槽上以一非平行于所述凹槽156、158的长度258的角度移出。因此,仅仅通过将防水件166、168附接到建筑物上,即可将装置250安装在建筑物102上而不需使结构件252附接到防水件166、168上。
参看图4,图4为安装在图1中的建筑物上的装置140沿线4-4的剖面图,所述装置140用作位于窗户防水件268上的窗户边饰142。如图所示,装置140包括可包括侧部凹槽272的结构件270,所述侧部凹槽272具有与图3中的第一凹槽208的轮廓217相类似的轮廓面27。装置140还包括通过紧固件220在侧部凹槽272处附接到结构件270的防水件276。装置140通过延伸穿过防水件276的安装用紧固件230附接到建筑物102上,比如可由钉枪打入的结构钉。
如图所示,第二板组126的两块相叠搭的板188的端部186延伸到板通道278内。防水件276的延伸部280在第二板组126和建筑物102之间延伸,以限定形成板通道278的一侧。锁定臂282延伸在第二板组126的相对侧上,以与结构件270的凸脊284配合而限定形成板通道278的一侧。
图5为沿如图1所示的线5-5的剖面图,其进一步示出如图4所示的装置140。如图所示,结构件270可包括附接到窗户防水件268上的底部凹槽286,所述窗户防水件268与如图4所示的附接到侧部凹槽272上的防水件276相类似。在一些构形中,结构件270可通过粘合剂附接到窗户框架289上,但是在另外一些构形中可不使用粘合剂。
第二板组126的板188的侧部290可放置在底部板通道292内,以在第二板组126和窗户框架289之间提供受保护的接头。因为仅仅单块板188的侧部290容纳在底部板通道292内,底部板通道292可比侧部凹槽272的板通道278更加狭窄。
图6为沿如图1所示的线6-6的剖面图,示出放置在窗户框架289之上的装置140。装置140可包括与放置在窗户框架289下面的结构件270相类似的上结构件294。装置140还可包括附接到结构件294和建筑物102上的窗户防水件295。
窗户防水件295可至少部分地形成上板通道294,所述上板通道294的尺寸大小可容纳第二板组126的一块板188的侧部290。间隔件296可通过紧固件297附接到窗户防水件295上,或者可与窗户防水件295一体形成。间隔件296可被用来将板188的侧部290适当定位在上板通道294中。间隔件296还可被用来提供位于窗户防水件295中的间隙298,从而板188的侧部290被放置在积聚于上板通道294中的水的上方。这可防止水损坏板188。
当水沿第二板组126向下移动时,水流入上板通道294。接着上板通道294将水引入如图4所示的板通道278中,所述板通道278进而将水引到位于第二板组126的板188下面的建筑物外部104上,进而使水离开建筑物102。
参看图7,图7为沿如图1所示的线7-7的剖面图,示出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102上、位于护墙106之上的互搭壁板系统100的板组300的安装。如图所示,转角防水件302可放置在位于护墙106和建筑物102之间的转角304上。转角防水件302可保护建筑物102使其避免顺着建筑物102的外部104流下的水发生积聚以及避免有可能造成的水损坏情形。可选地,可对转角防水件302进行填缝处理。
接着,可将起始板条306定位在位于转角304中的转角防水件302上。起始板条306可使如图1所示的板组300的最底板308与建筑物102适当间隔开。
下一步,可使起始夹310邻近起始板条306放置。紧固件312可将起始夹310、起始板条306和转角防水件302附接到建筑物102上。起始夹310可使最底板308呈适当角度偏斜,并可提供位于最底板308和转角防水件302之间的间隙314。间隙314使得水能够从板组300的后面流出从而离开建筑物102。间隙314还使空气能够流动从而干燥位于板组300和建筑物102之间的空间。
起始夹310还将最底板308的最底侧316附接到建筑物102上。这防止了强风将最底侧316从建筑物102上拉开而可能使最底板308脱离建筑物102的情况。为了将起始夹301附接到最底侧316上,起始夹310可具有可放置在形成于最底板308的最底侧316中的狭槽320内的连接头部318。最底板308的上部分322可通过安装用紧固件230进行附接。
为了将第二板324附接到建筑物102上,可使用互锁件326,使得第二板324的一部分适当地叠搭在第一板328的一部分上,在此实例中,所述第一板328即最底板308。互锁件326可包括接合元件330和延伸自主体330的臂部332。接合元件330和臂部332可包括用于与第一板328接合的第一定位表面334以及用于与第二板324接合的第二定位表面336。
互锁件326的第一定位表面334可包括用于与第一板328的上侧部表面340相邻接的上邻接表面338以及用于与第一板328的前表面344相邻接的前邻接表面342。上邻接表面338可以是臂部332的一部分并且可垂直于前邻接表面342延伸,其中所述前邻接表面342可布置在互锁件326的接合元件330上。
为了将互锁件326定位在第一板328上,使第一定位表面334与第一板328的上部分322接合,从而使上邻接表面338与上侧部335接触并使前邻接表面342与前表面344接触。然后再通过紧固件346附接互锁件326。在一些构形中,接合元件330可包括布置在位于前邻接表面342相反侧处的紧固件头部狭槽348。紧固件头部狭槽348使得紧固件346的头部能够定位在接合元件330的轮廓下面。
一旦互锁件326附接到第一板328上,接合元件330即可放置在形成于第二板324的背面352中的定位狭槽350内。定位狭槽350包括互补定位表面354。第二定位表面336和互补定位表面354均可制成具有利于适当定位第二板324的斜面355。斜面355相对于前邻接表面342的偏斜角度范围可从大约25°到大约85°,但所述范围优选为可从大约30°到大约60°。
当使第二定位表面336和互补定位表面354接合时,第二板324的上部分356可通过安装用紧固件230附接到建筑物102上。在第二定位表面336和互补定位表面354被制成斜面355的构形中,互锁件326可将第二板324的底部分358附接到第一板328上。因而,板组300通过上部分356和底部分358二者附接到建筑物上。这么做防止风使板组300脱离自建筑物102,当板仅仅在一侧附接而使风可将板从建筑物102上剥下时可能发生此情况。
图7A为如图7所示的起始夹310的立体图。连接头部318可通过延伸自附接部件362的臂部360得以定位。连接头部318可相对于臂部360呈角度偏斜,从而有助于适当定位如图7所示的最底板308。附接部件362可包括用于容纳机械紧固件的孔口364。
可供选择地,可使用如图7B所示的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70以将最底水平板308适当定位和定向在护墙106上。图7B为沿如图1所示的线7-7的剖面图。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70提供位于最底板308和建筑物102的护墙106之间的底部间隙371。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70防止最底板308接触到有可能积聚在该接合处的水。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70还提供位于最底板308和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70之间的侧部间隙372,以防止水通过毛细作用向上吸到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70和最底板308之间而造成水损坏。
如图所示,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70包括用于与建筑物102相邻接的后表面373以及用于适当定位和定向最底板308的定位突部374。上防水件375自定位突部374延伸出以保护建筑物102免遭水损坏。上防水件375还可用来通过紧固件312将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70附接到建筑物102上。
定位突部374包括具有定位表面377的接合元件376,其可放置在形成于最底板308的背面中的定位狭槽350内并与其相接合。定位狭槽350具有互补定位表面354,其中,当最底板308顺着接合元件并从护墙106向上移动时,所述互补定位表面354与接合元件376的定位表面377相接合。
定位表面377和互补定位表面354均可制成为具有利于将最底板适当定位及附接到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70上的斜面3770。因此,一旦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70附接到建筑物102上,则当使定位表面377与互补定位表面354接合时,接合元件376即被用来将最底板308的一部分连接到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70上。定位表面377和互补定位表面354的斜面3770相对于后表面3771的偏斜角度可为大约57°,但所述斜面3770相对于所述后表面3771的偏斜角度范围也可从大约15°到大约85°。在一些构形中,斜面3770相对于所述后表面3771的偏斜角度范围可从大约30°到大约60°;而在其他构形中,斜面3770相对于所述后表面3771的偏斜角度范围可从大约45°到大约60°。
另外,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70包括相对于底部表面380成一角度379布置的上表面378以及从底部表面380向下延伸的底部护缘381。上表面378成角度偏斜,从而通过促使水顺着底部护缘381从上表面378上流走并离开建筑物而防止水积聚在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70上。
图7C示出可供选择的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85,其在许多方面类似于如图7C所示的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70。例如,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85包括用于与建筑物102相邻接的后表面373以及具有接合元件376的、用于进行适当定位的定位突部374。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85还包括自定位突部374延伸出的上防水件375,用于通过紧固件312和底部护缘381将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70附接到建筑物102上。
与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70对比,可选地,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85包括中空横截面区域386。中空横截面区域386使得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85重量较小,从而进行安装所需要的紧固件比实心基部护缘起始板条(未图示)少。
另外,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85包括用于收集从互搭壁板系统100的第一板组124流出的水并引导水离开建筑物102的水通道387。水通道387收集最底板308下面的水,并引导水使其穿过延伸自水通道387的排泄口388排出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85。排泄口388沿着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85的长度布置。排泄口388使得收集在水通道387中的水能够顺着底部护缘381向下流从而离开建筑物。
防风装置389可相对于向上延伸而高于最底板308的最底侧316的水通道387布置在与定位突部374相对侧。防风装置389还可包括向内延伸的凸缘390。防风装置389可防止风将水向上吹起至最底板308、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85和建筑物102之间而造成水损坏。
在附图7D所示的另一可供选择的实施方式中,在建筑物102不包括位于互搭壁板系统100所处位置和护墙102之间的壁架的情况中,可使用起始板条395。起始板条395仅仅包括自定位突部374延伸出的上防水件375,其中所述定位突部374具有与上文论述的基部护缘起始板条370、385相类似的接合元件376。定位突部374还可具有中空横截面区域386。当然,定位突部374可具有实心横截面区域。
参见图8,图8为示出附接到建筑物102上的上接头400以及具有凹槽402的壁缘板401的剖面图,其中所述凹槽的尺寸大小可容纳第一板组124的最上板406。具体地,上接头400可具有附接片404,以通过紧固件405附接到建筑物102上。
上接头400还可包括用于邻接壁缘板401的壁缘板邻接表面406以及布置在相对板附接表面406位于另一侧的紧固件头部凹陷408。紧固件头部凹陷408可延伸到上接头400的背面410内。紧固件头部凹陷408使得上接头400能够通过紧固件412附接到壁缘板401上,同时使得上接头400的背面410能够与建筑物102相邻接而不与紧固件412的头部414相干涉。
上接头400还可包括用于邻接及定位拱腹420的拱腹支撑表面416。拱腹支撑表面416可以是尺寸大小可容纳拱腹420的拱腹保持通道422的一部分。拱腹保持通道422使得上接头400能够将板402定位成邻近拱腹420,从而为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102提供具有美感的外部104。
如图所示,第一板组124的最上板403可通过间隔件423支撑在一成角度偏斜的位置,并通过延伸穿过板403和间隔件423的紧固件424附接到所述建筑物上。板403的侧部425和间隔件423的一部分可延伸到壁缘板401的凹槽402内。
间隔件423有助于使最上板403的端部呈适当角度偏斜,以附接到建筑物102上。间隔件423可由塑料制成,例如聚丙烯。
为了防止水漏到位于壁缘板401与板403的侧部425之间的接合处426的后面,可使用镶边块427。如图所示,镶边块427包括通过紧固件430附接在一起的装饰部分428以及防水部分429。将装饰部分428的尺寸大小制成使得当镶边块427附接到位于壁缘板401与板403的侧部425之间的接合处426上时,装饰部分428将紧固件424覆盖住。
防水部分429包括用于将镶边块427附接到位于壁缘板401与板403的侧部425之间的接合处426上的附接头部432。镶边块427的防水部分429可插入到位于壁缘板401与板403的侧部425之间的凹槽402内。当插入防水部分429时,防水部分429的附接头部432从凹槽402的保持凸脊434下面经过。一旦完全插入,头部430即与保持凸脊434接合并将镶边块426附接到位于壁缘板401与板403的侧部425之间的接合处上。
可供选择地,图8A所示为可供选择的沿如图1所示的线8-8的剖面图。具体地,板440可包括与图2中的结构件150的凹槽156、158相类似的凹槽442。板440可附接到具有延伸部446和头部448的防水件444。头部448可类似于图2中的防水件166、168的头部170。因而,板440可通过延伸穿过防水件444的紧固件405而附接到建筑物102上。
防水件444的延伸部44 6与板440的上侧部452一起可部分地形成拱腹通道450。拱腹通道450的尺寸大小可将拱腹420容纳在拱腹通道450内。在该构形中,拱腹420可直接安置在板440的上侧部452上。另外,由于具有防水件444,该防水件444可将水引向板440的端部,在该处水可沿如图1所示的装置120、130的板通道向下排,因此防止了水漏到板440和拱腹420之间。
参见图9,图9为示出装置500的沿如图1所示的线9-9的剖面图,所述装置500提供位于互搭壁板系统100的第三板组134的竖直板502之间的无需进行填缝的防风雨式接头501。当然,可使用填缝工艺,但其是非必需的。
如图所示,装置500包括通过紧固件508附接到防水件506上且具有凹槽504的结构件503。防水件506包括头部510和两个在头部510的相对侧延伸的延伸部512。头部510部分地与凹槽504的轮廓514相一致。
当结构件503和防水件506通过紧固件508附接在一起而形成装置500时,结构件503和防水件506配合而形成两个附接通道516。附接通道516的尺寸大小可容纳板502的侧部并支撑板502而使其定位在建筑物102上。
结构件503和防水件506还配合成防止水通过毛细作用吸到板502的后面而造成水损坏。结构件503和防水件506提供间隙518,所述间隙518使得任何进入到附接通道516的水都能够向下流从而离开建筑物102。
为了将互搭壁板系统100的竖直板502安装在建筑物102上,将侧部放置在接头(未示)的附接通道内。第一板520的顶部(未示)通过放置于如图8所示的镶边块427下面的紧固件而附接到建筑物102上。接着,将第一板520的另一侧部522放置在装置500的附接通道516内。
将装置500放置在建筑物102上,以将第一板520限定在接头(未示)的附接通道与装置500的附接通道516之间。与第一板520相对的防水件506的延伸部512通过紧固件523附接到建筑物上102,所述紧固件523可以是U形钉524。
接着,将第二板526的侧部边缘525放置在相对第一板520位于另一侧处的附接通道516内。第二板526于是以类似于第一板520的方式附接到建筑物102上。当第三板组137全部附接到建筑物102上时,可使用上文参照图2、3、3A等进行论述的装置120、130、250等中的其一而将最未板(未示)的最末边缘紧固到建筑物102上。
可供选择地,示出在图9A中的装置530可用来提供无需进行填缝的、位于互搭壁板系统100的第三板组134的竖直板502之间的防风雨式接头501。与图9中的装置500相同,装置530包括具有凹槽534的结构件532,结构件532附接到具有头部538和两个在头部538的相对侧部延伸的延伸部540的防水件536上。然而,结构件532并未通过独立紧固件附接到防水件536上。代之的是,头部538包括一体形成的附接元件542。
附接元件542可按大体垂直于防水件536的背面546的方式自头部538的平面部分544延伸。附接元件542使得防水件536能够响应于结构件朝着防水件536的运动而卡入从而与结构件532的凹槽534接合。
附接元件542可延伸防水件536的长度547,或者可沿着防水件536的长度547单独地定位。每一附接元件542可包括杆部548和保持头部550,所述保持头部550具有大体面对着平面部分544的保持表面552,以夹持住结构件532而使其顶靠着防水件536。结构件532的凹槽534可包括具有互补保持表面556的夹持通道554。可将保持头部550成形为:附接元件542能够从自然构形发生弯曲而容纳结构件532,并且在保持头部550移动到夹持通道554内时能够朝着自然构形移动返回而紧固住结构件532使其顶靠着防水件536的头部538的平面部分544。当然,依据本发明,可使用附接元件542的其他构形和位置以在形成装置530时将防水件536附接到结构件520上。
当结构件532附接到防水件536上时,保持头部550延伸到夹持通道554内,使得保持表面552与夹持通道554的互补保持表面556相邻接。保持表面552和互补保持表面556被定位成可阻止保持头部550自夹持通道554分离,进而阻止结构件532从防水件536脱离。
由于装置530具有不同的构形,因此可使用另一方法将第三板组134附接到建筑物102上。例如,可首先通过延伸穿过延伸部540的紧固件560将防水件536定位在建筑物102上进而附接到建筑物102上。接着,可相对于防水件536的头部538对第一板520进行定位而使其定位在建筑物102上。
为有助于第一板520相对于头部538进行定位,头部538可包括间隔件558。间隔件558使得能够在第一板520和头部538之间提供大小适当的间隔量,使得附接元件542能够发生弯曲进而容纳结构件520。接着,第一板520即可通过紧固件562附接到建筑物102上。
下一步,可将第二板526在相对第一板520的另一侧处相对于防水件536的头部538定位,从而将其定位在建筑物102上。第二板也可通过紧固件562附接到建筑物102上。最后,可卡入结构件502而使其与防水件536形成附接,使得结构件覆盖住紧固件562的头部564从而提供美观的建筑物102的外部104。
参看图10,图10为沿如图1所示的线10-10的剖面图,示出用于将装置601和互搭壁板系统100的第三板组134的竖直板602适当定位在护墙106之上的底部接头600。如图所示,底部接头600包括用于通过紧固件612将底部接头600附接到建筑物102上的上防水件610。上防水件610还保护建筑物102使其免受可能部分地向上吸到第三板组134和底部接头600之间的水的影响。
任选地,底部接头600可包括接合元件614,所述接合元件614可被用来对装置601和第三板组134的竖直板602进行适当定位以附接到建筑物102上。接合元件614可放置在装置601和竖直板602的定位狭槽616内。定位狭槽616可比接合元件614大,使得能够形成间隙618。间隙618可通过促使水沿间隙618流到底部接头600的端部从而离开建筑物102,而有助于防止水向上吸到上防水件610和第三板组134之间。
在接合元件614的下面,底部接头600可包括上表面620。可将上表面620布置成相对于底部表面624成一角度622,以促使水顺着外防水件626自建筑物102流走。
底部接头600还可包括装饰板附接元件630。装饰板附接元件630在底部表面624的下面延伸并使得装饰板632能够通过紧固件632而附接到建筑物102上。装饰板附接元件630还可用于使装饰板632相对于护墙106形成间隔634,从而使水不能够向上吸到装饰板632的后面而造成水损坏。如图所示,外防水件626可向下延伸而部分地覆盖住装饰板632。
因而,底部接头600能够提供位于护墙106和第三板组134之间的防风雨式接合。另外,底部接头600使得装饰板632能够附接到建筑物102上而没有暴露的紧固件。
概括地,已提出一种互搭壁板系统,该互搭壁板系统设置了与防水件成一体的结构件,以提供不需要填缝的防风雨式接头。此外,设置有上接头,从而使得本发明的板能够邻近拱腹定位在房子上,以提供更加具有美感和更具防风雨性能的外墙。
另外,本发明的互搭壁板系统设置有互锁件,所述互锁件可用来将每个接连的板适当定位并附接到建筑物上,而不需要进行持续测量。互锁件还可防止每个接连的板之间形成由于建筑物墙壁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明显间隙。通过防止板之间形成大间隙,可避免水被吹到板的后面而造成水损坏。互锁件还可用来将每个板的一部分附接到建筑物上从而使互搭壁板系统具有防风性。
上文论述的结构件、互锁件、上接头和防水件可由塑料、金属陶瓷、木材或复合材料制成。互锁件、上接头和防水件可通过弯曲成形、机加工、挤出、铸造、模塑、锻造和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其他成形方法制造。例如,防水件可由弯曲成形的片状金属制成。可供选择地,互锁件、上接头和防水件可由挤压成形的金属或塑料制成。
在不脱离概括性描述在本文中以及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结构、方法或其他实质性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按其他具体形式实施。从各方面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视为说明性而非限制性。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而非以前面的描述表示。处于权利要求等同范畴和含义内的所有变化形式均将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29)

1.一种用在建筑物外部上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结构件,所述结构件包括凹槽和背面,其中,所述凹槽具有一长度和一轮廓;以及
防水件,所述防水件具有延伸部和头部,其中,所述头部能够连接到所述结构件上,使得所述防水件的延伸部大体平行于所述结构件的背面从所述结构件延伸出,其中,所述头部的一部分邻接并贴合所述凹槽的轮廓的一部分;
其中,所述防水件形成至少部分板通道,所述板通道的宽度尺寸够容纳板的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防水件在所述板通道的相对侧上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防水件的头部包括附接通道,且所述结构件包括大体平行于所述凹槽延伸的突部,其中,所述突部放置在所述附接通道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防水件的头部包括锁定臂,所述锁定臂在所述的头部部分插入到所述凹槽内时成非平行于所述凹槽的长度的角度弯曲,其中,所述锁定臂阻止所述头部部分以非平行于所述凹槽的长度的角度从所述凹槽中移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结构件包括背离所述结构件的正面朝所述防水件的延伸部延伸的凸脊,其中,所述防水件的头部包括与所述凸脊接合的锁定臂以阻止所述防水件的所述头部部分以非平行于所述凹槽的长度的角度从所述凹槽中移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第二防水件,所述第二防水件具有延伸部和头部,其中,所述结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凹槽,其中,所述第二防水件的头部能够连接到所述结构件上,使得所述第二防水件的延伸部大体平行于所述结构件的背面从所述凹槽延伸出,其中,所述第二防水件的头部的一部分邻接并贴合所述第二凹槽的轮廓的一部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该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防水件和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二防水件具有延伸部和头部,所述第二结构件具有凹槽和背面,其中,所述第二防水件的头部能够连接到所述第二结构件上,使得所述第二防水件的延伸部大体平行于所述第二结构件的背面从所述第二结构件延伸出,其中,所述第二防水件的头部的一部分邻接并贴合所述第二结构件的凹槽的轮廓的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二结构件成一角度附接到所述结构件上。
8.一种用在建筑物外部上的互搭壁板系统,该系统包括:
结构件,所述结构件包括凹槽和背面,其中,所述凹槽具有一长度和一沿着该凹槽的长度延伸的轮廓;
防水件,所述防水件具有延伸部和成形的头部,其中,所述头部能够连接到所述结构件上,使得所述防水件的延伸部大体平行于所述结构件的背面从所述结构件延伸出,其中,所述头部的一部分邻接并贴合所述凹槽的轮廓的一部分;以及
板组,其中,每个板包括第一端部,其中,所述防水件形成至少部分板通道,所述板通道的宽度尺寸够容纳所述板组的其中一块板的第一端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防水件在所述板通道的相对侧上延伸。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结构件包括大体平行于所述凹槽延伸的突部,其中,所述防水件的头部包括附接通道,所述附接通道成形为具有将所述结构件的突部容纳在该附接通道内的形状。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防水件的头部包括锁定臂,所述锁定臂在所述的头部部分插入到所述凹槽内时成非平行于所述凹槽的长度的角度弯曲,其中,所述锁定臂阻止所述防水件的头部部分以非平行于所述凹槽的长度的角度从所述凹槽中移出。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结构件包括背离所述正面朝所述防水件的延伸部延伸的凸脊,其中,所述防水件的头部包括与凸脊接合的锁定臂以阻止所述防水件的头部以非平行于所述凹槽的长度的角度从所述凹槽中移出。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进一步包括第二板组和第二防水件,所述第二防水件具有延伸部和头部,其中,所述第二板组的每个板具有第一端部,其中,所述结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凹槽,其中,所述第二防水件的头部能够连接到所述第二凹槽上,使得所述第二防水件的延伸部大体平行于所述结构件的背面从所述凹槽延伸出,其中,所述第二防水件形成至少部分板通道,所述板通道的宽度尺寸够容纳所述第二板组的其中一块板的第一端部。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防水件、第二结构件以及第二板组,其中,所述第二板组的每个板具有第一端部,其中,所述第二防水件具有延伸部和头部,且所述第二结构件具有凹槽和背面,其中,所述所述第二防水件的头部能够连接到所述第二结构件的凹槽上,使得所述第二防水件的延伸部大体平行于所述第二结构件的背面从第二结构件延伸出,其中,所述第二防水件形成至少部分板通道,所述板通道的宽度尺寸够容纳所述第二板组的其中一块板的所述第一端部,其中,所述第二结构件成一角度附接到所述第二结构件上。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用于定位所述板组中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的互锁件,使得第二板的一部分叠搭第一板的一部分,所述互锁件具有用于接合所述第一板的第一定位表面以及用于接合所述第二板的第二定位表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互锁件的第一定位表面包括用于与第一板的侧部表面相邻接的上邻接表面以及用于与第一板的前表面相邻接的前邻接表面。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互锁件包括接合元件,所述接合元件包括所述第二定位表面,其中,所述第二板包括具有互补定位表面的狭槽,其中,所述狭槽成形为具有容纳所述接合元件的形状,使得所述互补定位表面与所述第二定位表面相接合。
18.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上接头元件,所述上接头元件具有:用于与板相邻接的板附接表面;定位在相对所述板附接表面位于另一侧处的紧固件头部凹陷;以及用于附接到所述建筑物上的延伸部。
19.一种用于将互搭壁板安装在建筑物外部上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防水件的头部的一部分放置在结构件的凹槽内,使得防水件的延伸部大体平行于结构件的背面从结构件延伸出,其中,所述的头部部分具有大体贴合沿着凹槽的长度延伸的轮廓的一部分的形状,其中,所述防水件形成至少部分板通道,所述板通道的宽度尺寸够容纳板的第一端部;
将所述防水件附接到所述建筑物上,使得所述结构件的背面邻近所述建筑物放置;
将所述板的第一端部放置在所述板通道内,使得所述板从所述板通道延伸出;以及
将所述板附接到所述建筑物上。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所述防水件附接到所述结构件上的步骤。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结构件包括大体平行于所述凹槽延伸的突部,其中,所述防水件的头部包括附接通道,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将结构件的突部放置在所述附接通道内的步骤。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使所述板与一互锁件的第一定位表面相接合并使第二板与该互锁件的第二定位表面相接合、从而使得第二板的一部分叠搭所述板的一部分。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互锁件的第一定位表面包括用于与所述板的侧部表面相接合的上邻接表面以及用于与所述板的前表面相邻接的前邻接表面。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互锁件包括接合元件,所述接合元件包括第二定位表面,其中,所述第二板包括具有互补定位表面的狭槽,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所述接合元件放置在所述狭槽内而使得所述互补定位表面与所述第二定位表面接合的步骤。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第二板的端部放置在所述板通道内并将所述第二板附接到所述建筑物上的步骤。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所述互锁件附接到所述板上的步骤。
27.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将第二板组的板放置在至少部分地由第二防水件形成的板通道中并将该第二板附接到建筑物上的步骤,其中所述第二防水件具有延伸部和头部,其中,所述板进一步包括第二凹槽,其中,所述第二防水件的头部附接到所述第二凹槽上,使得所述第二防水件的延伸部大体平行于所述结构件的背面从所述结构件延伸出、并位于所述第二板组的板的后面。
28.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将第二结构件成一角度附接到所述结构件上的步骤,其中,所述第二结构件附接到第二防水件上,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将第二板组的板放置在至少部分地由第二防水件形成的板通道中并将所述第二板组的板附接到建筑物上的步骤。
29.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使上接头元件的板附接表面抵接所述板;将所述上接头元件通过紧固件附接到所述板上且使得紧固件的头部放置在定位于相对所述板附接表面位于另一侧的紧固件头部凹陷内;以及将上接头元件的延伸部附接到建筑物上。
CNA2006800169009A 2005-05-18 2006-03-30 防风雨式互搭壁板系统 Pending CN1011758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8264105P 2005-05-18 2005-05-18
US60/682,641 2005-05-18
US11/271,633 2005-11-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5890A true CN101175890A (zh) 2008-05-07

Family

ID=39423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169009A Pending CN101175890A (zh) 2005-05-18 2006-03-30 防风雨式互搭壁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7589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05432B1 (en) Interlocking roof shingle and roofing system
CA2316567C (en) Molded plastic siding panel
US9970197B2 (en) Multi-element roofing or siding panel
US6955019B2 (en) Decorative wall covering with upward movement panel interlock system
US8695303B2 (en) Panels including trap lock adaptor strips
US9267296B2 (en) Multi-tile roofing or siding system
US7434358B2 (en) Panel assembly for underdeck drainage and other applications
CA2294688C (en) Fixture for boarding and horizontal boarding method using the fixture
US20040231252A1 (en) Building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installing the same
US20060260247A1 (en) Weatherproof lap siding system
US8256185B2 (en) Pre-assembled shingle set and installation system
US9388565B2 (en) Siding and roofing panels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same
US7117651B2 (en) Rainscreen clapboard siding
WO201512358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vented and water control siding, vented and water control sheathing and vented and water control trim-board
US8522508B1 (en) Flashing support cant for a wall assembly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20060005494A1 (en) Shingled siding unit
US6952901B2 (en) Panel mounted shingles assembly with ventilating screen
CN101175890A (zh) 防风雨式互搭壁板系统
JP4914967B1 (ja) 換気雨押え
EP2286041B1 (en) Building roof system
JP3191663B2 (ja) 屋根葺き構造
JP7290950B2 (ja) コーナー部構造及びコーナー部材
GB2601613A (en) A system for covering a roof and a mounting unit therefor
JP2024108726A (ja) 壁構造
JP2022117880A (ja) 屋根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