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4044A - 背光控制电路及发光元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背光控制电路及发光元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4044A
CN101174044A CNA2006101439276A CN200610143927A CN101174044A CN 101174044 A CN101174044 A CN 101174044A CN A2006101439276 A CNA2006101439276 A CN A2006101439276A CN 200610143927 A CN200610143927 A CN 200610143927A CN 101174044 A CN101174044 A CN 1011740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ircuit
path
signal
low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4392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74044B (zh
Inventor
廖家玮
刘景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061014392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740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74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4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74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40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控制电路,包含:电压供应电路,其接受一输入电压,并受控于一控制信号而产生一输出电压;至少一条电压比较路径,与至少一条发光元件路径对应耦接;电压比较放大电路,根据该至少一条电压比较路径上,电压最低者,产生上述控制信号;以及至少一个低电流侦测电路,用以侦测该至少一条发光元件路径是否处于低电流状态,当发生该低电流状态时,即发出排除信号,用以排除对应之电压比较路径,使其不成为电压比较放大电路的有效输入。本发明的背光控制电路可以自动调整发光二极管供应电压。

Description

背光控制电路及发光元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控制电路(Backlight Control Circuit),特别是指一种能自动调整发光二极管供应电压的背光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中,以背光控制电路来控制发光二极管自液晶屏幕背后发光,以令使用者得以观看屏幕上的画面。
早期由于发光二极管背光只应用于小尺寸屏幕,所需的背光照明亮度毋须太强,因此可将所有的发光二极管全部串联或全部并联。以全串联为例,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之背光控制电路10包含有一个电压供应电路11,用以提供输出电压Vout给串联的发光二极管L1-LN。同时,在串联的发光二极管路径上,设有一个电阻R,藉由萃取节点Vsense1处的电压,并与参考电压Vref比较,以检查通过发光二极管串联路径上的电流是否符合所需,当电流低于默认值时,节点Vsense1处的电压下降,此时误差放大电路13送出信号15,以控制电压供应电路11拉高输出电压Vout,亦即拉升发光二极管串联路径上的电流。又,为防止电压供应电路11无限制地拉高电压(例如误差放大电路13故障或发光二极管串联路径断路),通常会在背光控制电路10中增设一个过电压保护电路12,其侦测输出电压Vout,并于输出电压Vout过高时,发出信号控制电压供应电路11,使其停止拉高电压(视电路设计而定,可完全停止供应电压,或将电压保持在某一上限值;在背光控制电路中,一般采取第二种作法。)
过电压保护电路12的一般作法如图2所示,可从输出电压Vout萃取分压,将节点Vsense2处的电压与预先设定的参考电压Vovp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来发出信号控制电压供应电路11。
上述全串联作法有一些缺点。由于输出电压Vout太高会使电路成本大幅增加,且有安全规定上的顾虑,故串联的发光二极管数目也有限制。随着液晶屏幕加大,当所需的背光照明亮度大到某一程度以上时,势必不可能将所有发光二极管均串联在同一路径上。此外,若其中一个发光二极管故障,将造成全部发光二极管都无法工作,亦即整体液晶显示装置将完全无光。
再请参阅图3,此为发光二极管全并联时,现有技术背光控制电路之一例。如图所示,此背光控制电路20中各发光二极管L1-LN上的电流,分别由电流源CS1-CSN所控制。背光控制电路20包括一个最低电压选择电路21,用以选择所有发光二极管L1-LN之阴极端中,电压最低者,并将此选定电压与参考电压Vref比较,藉此控制电压供应电路11。如此,输出电压Vout将受控制,而使所有的电流源电路都有足够的工作电压可以正常工作,也使所有的发光二极管正常发亮。
背光控制电路20中,也可以包括一个过电压保护电路12,其作法与前述相同,故予省略。
上述全并联作法也有一些缺点。由于背光控制电路20为一颗集成电路芯片,故在合理的成本下,其接脚(图中以空心方块表示)数目必然有所限制,所能并联的发光二极管数目也有限制。随着液晶屏幕加大,当所需的背光照明亮度大到某一程度以上时,集成电路芯片的接脚数目势将不敷所需。此外,若其中一个发光二极管故障断路、或相应的接脚短路接地,将造成最低电压选择电路21误动(选择该故障断路或短路接地的输入路径),此时误差放大电路13会不断发出信号要求电压供应电路11升高电压,亦即电压供应电路11将完全无法针对正常工作的发光二极管来调整供应电压;在设有过电压保护电路的情况下,会将输出电压Vout上调至电压上限,造成非必要的耗电问题,降低供电效率,而在未设有过电压保护电路的情况下,会因电压过高而将集成电路芯片本身烧坏,甚至也将正常工作的发光二极管烧坏。除此之外,若集成电路芯片的接脚数目大于所需的发光二极管数目时,必须将多余的接脚接至输出电压Vout,以避免该路径造成最低电压选择电路21的误判,但如此一来,将无效益的耗费输出端能量,并产生例如发热等其它问题。
欲解决上述全串联或全并联的发光二极管数目限制,自然思及的方法是串并联并用。对此,现有技术之一例如图4所示,其中使用图1所示的已知的背光控制电路10来提供电压给发光二极管的串并联电路,但仅检查通过发光二极管L1-LN串联路径上的电流,其它发光二极管串联路径则不予侦测。显然,此作法将导致未侦测路径上的发光二极管,处于不受控状态,其电流不准确,且变异性大。
另一种现有技术的作法是提供多个背光控制电路10,每个背光控制电路10个别连接一条发光二极管串联路径,以使每一条发光二极管串联路径都能受控。虽然这多个背光控制电路10可以合并制作在同一个集成电路之内,但显然这并不是一项经济的作法。
此外,若使用图3所示的现有技术背光控制电路20,而构成如图5所示的发光二极管串并联电路,则虽然可扩充发光二极管的连接数目,但同样有前述的缺点:若其中一个发光二极管串联路径故障断路,将造成最低电压选择电路21误动,使电压供应电路11不断升高供应电压。此外,若集成电路芯片的接脚数目大于所需的发光二极管串联路径数目时,多余的接脚如何处理,是个不易解决的问题。因为图5电路之输出电压Vout为高压(需提供多个串联发光二极管工作电压),而非图3电路之低压,故若如前述图3将多余的接脚接至输出电压Vout,则电流源电路内部的元件,必须使用高压元件来制作,并不经济。但若不将多余的接脚连接至输出电压Vout,又没有洽当的低成本解决方案。因此,图5所示之电路,其应用范围有所限制,且防错功能很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即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出一种能自动调整发光二极管供应电压的背光控制电路,以解决前述诸项问题。
本发明之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元件的控制方法,以解决前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为达上述之目的,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背光控制电路,包含:电压供应电路,其接受一输入电压,并受控于一控制信号而产生一输出电压;至少一条电压比较路径,与至少一条发光元件路径对应耦接;电压比较放大电路,根据该至少一条电压比较路径上,电压最低者,产生上述控制信号;以及至少一个低电流侦测电路,用以侦测该至少一条发光元件路径是否处于低电流状态,当发生该低电流状态时,即发出排除信号,用以排除对应之电压比较路径,使其不成为电压比较放大电路的有效输入。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之电压比较放大电路,可以是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或高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
上述实施例中,可进一步包括一个逻辑电路或启动电路,以确保电路正常启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也提供一种发光元件控制方法,包含:提供多条发光元件并联路径;对该多条发光元件路径的并联节点供应输出电压;从各发光元件路径中,各萃取一电压信号;侦测各发光元件路径是否处于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将该多条发光元件路径中,未处于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之路径上之萃取电压信号,选取其中之最低者;以及根据该最低之电压信号,控制上述输出电压。
上述实施例中,可将该最低萃取电压信号,与一参考电压相比较,以供控制上述输出电压;该参考电压可为定值或可变值。
上述实施例中,可在所有发光元件路径均处于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时,仍供应上述输出电压。
本发明的电路能够针对正常工作的其余发光二极管来供应适当的电压,并不至于无必要地拉高输出电压Vout,以致降低供电效率、甚或烧坏电路。此外,当本发明之背光控制电路供给发光二极管的芯片接脚数目超过需求时,可简单地将多余的接脚空接或接地,并不会多耗费能量,与该接脚接触的元件也不需要使用高压元件。由于本发明之背光控制电路具有较佳的防错功能,不致于无限制地拉高输出电压Vout,因此对本发明而言,过电压保护电路显得并非绝对必要。在某些应用场合中,可省略过电压保护电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此亦为本发明胜于现有技术之处。
以下将对具体实施例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发明之目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其所达成之功效。
附图说明
图式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全串联发光二极管电路与背光控制电路的示意电路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过电压保护电路的示意电路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全并联发光二极管电路与背光控制电路的示意电路图。
图4为示意电路图,示出现有技术的串并联发光二极管电路与背光控制电路的一例。
图5为示意电路图,示出现有技术的串并联发光二极管电路与背光控制电路的另一例。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控制电路的示意电路图。
图7为示意电路图,用以说明低电流侦测电路的概念。
图8A-图8C举例说明各种侦测电流状况的作法,其中电流源使用MOSFET制作。
图9A-图9C举例说明各种侦测电流状况的作法,其中电流源使用双载子晶体管制作。
图10A为示意电路图,用以说明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的概念。
图10B与图10C举例说明两种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的作法。
图11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控制电路的示意电路图,其中使用启动遮蔽电路来遮蔽低电流侦测电路31-3N的侦测信号。
图1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控制电路的示意电路图,其中使用逻辑电路来确保启动。
图13A与图13B举例说明两种逻辑电路的作法。
图1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控制电路的示意电路图,其中使用启动电路来确保启动。
图15A-图15D举例说明各种启动电路的作法。
图16A与图16B举例说明电压选择比较放大电路的作法。
图中符号说明:
10背光控制电路
11电压供应电路
12过电压保护电路
13误差放大电路
15信号
20背光控制电路
21最低电压选择电路
22最高电压选择电路
23启动遮蔽电路
24遮蔽信号
25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
26低电流侦测逻辑电路
27逻辑电路
28启动电路
29高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
30背光控制电路
31-3N低电流侦测电路
101-10N发光二极管路径
110路径(输入)
111-11N电压比较路径
120路径
121-12N路径
C1-CN比较器
CS1-CSN电流源
G0-GN与非门
L1-LN发光二极管
Q0,Q1-QN,Qref晶体管
R,Rcs,R1,R2电阻
S1-SN侦测信号
SW1-SWN开关
WCS1-WCSN弱电流源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6,其中以示意电路图的方式显示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背光控制电路30中,除了电压供应电路11、误差放大电路13、最低电压选择电路21、及电流源CS1-CSN(以电路方块表示)之外,尚包括有低电流侦测电路(Under Current Detection,UCD)31-3N。此低电流侦测电路31-3N的作用是侦测各条发光二极管并联路径101-10N上,是否发生电流过低或无电流的状况。(发光二极管路径101-10N,意指自输出电压Vout的节点至接地的整条路径。)当未发生电流过低或无电流状况时,发光二极管并联路径101-10N上的电压信号,会通过低电流侦测电路31-3N,传递至对应的电压比较路径111-11N,使最低电压选择电路21得以取得这些电压信号。(由于路径111-11N中,电压最低者会输入误差放大器13与其它电压(例如参考电压Vref)相比较,故将其称为电压比较路径。)当发光二极管路径101-10N上有一条或多条路径电流过低或无电流时,低电流侦测电路即排除对应的电压比较路径(111-11N中之一个或多个),使其不成为最低电压选择电路21的有效输入,亦即使最低电压选择电路21不会接受这些电压比较路径(111-11N中之一个或多个)上的电压信号。
以低电流侦测电路31为例,上述概念可参照图7,当更易于了解。路径101上的电流状况i101,可将其转换成电压信号,再与设定之参考电压Vuc进行比较。其比较结果S1即代表对电流状况的侦测结果,该侦测信号S1可供控制开关SW1,以在路径101上的电流过低或无电流时,切断开关SW1。(当然,视开关SW1的设计而定,比较器C1的输出可能需要予以反相。)需注意的是,本图仅供说明概念,事实上开关的位置,未必需要设置在路径111上;如前所述,只要能达到等效目的即可(后文中将参照图10B、图10C、图12A与图12B举例说明)。
如何将路径101上的电流状况,转换成电压信号?其具体作法有许多种,以下举数例说明。如图8A所示,若电流源CS1以NMOS场效晶体管制作时,可萃取该晶体管的漏极电压信号,输入低电流侦测电路31,与设定之参考电压Vuc进行比较。或者,如图8B所示,亦可萃取该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信号,输入低电流侦测电路31,与设定之参考电压Vuc进行比较(电流过低或无电流时,由于反馈控制电路的作用,此栅极电压会一直上升到图中运算放大器之输出上限,与正常情况时的栅极电压范围有所区隔,故可藉设定一适当的Vuc值,即很容易将之区分出来)。又或者,如图8C所示,亦可萃取该晶体管的源极电压信号,输入低电流侦测电路31,与设定之参考电压Vuc进行比较。当然,由于萃取的电压信号位置不同,参考电压Vuc之设定与比较的方式(较Vuc为高或低)也应对应而有所不同,以适切侦测出路径101是否电流过低或无电流。
若电流源CS1以双载子晶体管制作时,如图9A所示,可萃取该晶体管的集极电压信号,输入低电流侦测电路31,与设定之参考电压Vuc进行比较。或者,如图9B所示,亦可萃取该晶体管的射极电压信号,输入低电流侦测电路31,与设定之参考电压Vuc进行比较。又或者,如图9C所示,亦可萃取该晶体管的基极电压信号,以及电阻Rcs另一端的电压信号,进行比较,亦即将电阻Rcs的跨压,与电压源VS1相比较(电流过低或无电流时,由于反馈控制电路的作用,图中运算放大器会供应出比正常情况大很多的基极电流,而使电阻Rcs的跨压聚增)。电压源VS1,即相当于设定之参考电压Vuc。同样地,其比较结果,可供控制开关SW的通路与断路。与前述相同地,由于萃取的电压信号位置不同,参考电压Vuc之设定与比较的方式(较Vuc为高或低),也应对应而有所不同。
除以上所述外,电流源尚有其它各种实施方式,熟悉本技术者可根据所使用的电流源结构,做相应的电路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概念之内。总之,由于路径101上的电流状况与电流源CS1有对应关系,因此,可藉由侦测电流源CS1中晶体管的任一个端点,来取得与电流状况有关的电压信号。事实上,在背光控制电路外部的二极管路径上适当加取一个或多个节点,也可以达成相同的电流侦测功能,但需要额外的接脚,故并不是较佳作法;不过也仍应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藉由设置上述低电流侦测电路31-3N,本发明可解决前述现有技术的各项问题。详言之,请回阅图6,若任何一条发光二极管路径101-10N发生断路故障或空接(floating),此时对应的低电流侦测电路31-3N将切断对应的路径111-11N。举例而言,假设发光二极管路径101发生断路故障,则由于路径111被切断,因此最低电压选择电路21仅会从路径112-11N之中,选择最低的电压信号,输入误差放大电路13。此时,虽然路径101上的所有发光二极管无法工作,但电压供应电路11仍然能够针对正常工作的其余发光二极管来供应适当的电压,并不至于无必要地拉高输出电压Vout,以致降低供电效率、甚或烧坏电路。此外,当本发明之背光控制电路供给发光二极管的芯片接脚数目超过需求时,可简单地将多余的接脚空接或接地,并不会多耗费能量,与该接脚接触的元件也不需要使用高压元件。
由于本发明之背光控制电路具有较佳的防错功能,不致于无限制地拉高输出电压Vout,因此对本发明而言,过电压保护电路12显得并非绝对必要。在某些应用场合中,可省略过电压保护电路12,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此亦为本发明胜于现有技术之处。但当然,如在本发明的背光控制电路中设置过电压保护电路12,亦属可行;其详细结构不予赘述。
最低电压选择电路21,具体制作成实际电路时,其中一个实施方法是和误差放大电路13制作在一起,成为单一一个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25,如图10A所示。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25的具体作法已为本技术领域者所熟知,在此仅略举两例,如第10B(仅示出输入级电路,其后可再连接其它级电路以放大信号)和10C图。由第10B和10C图中可知,若要排除路径111-11N之一,不使其构成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25的有效输入,其实不一定需要切断该路径本身,而可以切断对应的路径121-12N,可达成同样的效果,亦即虽然路径111-11N上仍有电压信号,但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25的对应输入端已不发生作用。且由于路径111-11N供控制PMOS晶体管Q1-QN的栅极,故若切断路径111-11N,必须设法拉高PMOS晶体管Q1-QN的栅极电压。相对之,如切断对应的路径121-12N,则电路结构上反而较为简单。(此时,虽在第10B和10C图中并未示出,但在路径121-12N上,自需设置开关。)以上所述,后文中将参照图13A与图13B,进一步举例说明。
当然,如不使用MOSFET,而采用其它元件如双载子晶体管或接面晶体管,亦同样可制作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25,此为本技术领域者所熟知,在此不予赘述;又,如将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25和误差放大电路13分开制作,当然亦属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背光控制电路中,若发光二极管路径101-10N的任一条或多条上没有电流,其对应电压比较路径111-11N即被排除不成为最低电压选择电路21的有效输入。但在电路启动时,有可能因为所有发光二极管路径101-10N上均没有电流,致使所有的电压比较路径111-11N都不成为最低电压选择电路21的有效输入。此时,有可能造成电压供应电路11不能启动供电。如欲谨慎避免此种误动作,根据本发明,有多种作法可行,兹举数例说明如下。
首先,在电路启动时,可以根据系统中与启动有关的信号,例如启动重置(power on reset)信号或软启动(soft start)信号等等,来让低电流侦测电路31-3N在启动后一段时间内不送出有效侦测信号S1-SN、或使其信号被忽略,此开机后的一段时间可以由系统中启动结束时会产生的其它信号(例如软启动之结束信号),来设定该段时间结束、或是由计时电路(counter)计算固定时间后结束、或藉由监控输出电压Vout(通常仅需一个比较器即可达成),视其到达某一设定值以上后,来结束该段时间。除监控输出电压Vout的作法外,前两种作法中,为避免在启动时间内输出电压过高,可设置过电压保护电路12,或精密计算启动时间,确保启动时间的长度,尚不足以使输出电压Vout上升到超过保护上限。上述内容,请参阅图11,可提供一个启动遮蔽电路23;该启动遮蔽电路23,可根据上述方式中的任何一种或其它类似方式,产生遮蔽信号24,以在启动时间内,遮蔽低电流侦测电路31-3N的侦测信号S1-SN,而在启动时间结束后,使侦测信号S1-SN恢复作用。又,图中之逻辑与门,仅为示例;可用任何其它方式,达成遮蔽功能。且遮蔽信号24未必需要遮蔽所有的侦测信号S1-SN,而可只遮蔽其中之一或一部份。
如果不易从电路他处取得与启动有关的信号,或担心此等信号在异常状况下的正确性(例如电源不稳定、或雷击等),则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可藉由逻辑电路的设计,使得当所有低电流侦测电路31-3N都同时侦测到低电流状况时,即强迫电压供应电路11开始供电,以解决此问题。或者,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可进一步提供一个启动电路,以确保背光控制电路启动后可以正常工作。
请参阅图12,此为利用逻辑电路确保启动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系将低电流侦测电路31-3N与一个逻辑电路27连接,构成一个低电流侦测逻辑电路26。逻辑电路27透过逻辑运算,可在所有低电流侦测电路31-3N都同时侦测到低电流状况时,即忽略该状态,而使至少一条路径111-11N可以成为最低电压选择电路21的输入信号。如此,电压供应电路11即可启动供电,使背光电路和发光二极管电路进入正常的反馈平衡机制。
低电流侦测逻辑电路26的具体作法,举两实施例加以说明。首先请参阅图13A,假设使用图10B所示的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25。本实施例中,图中下方各比较器C1-CN的比较结果,并不直接用以控制路径111-11N上的各开关,而是先通过逻辑电路27的逻辑运算。逻辑电路27中包括有第一级的与非门G0,和第二级的多个与非门G1-GN。第二级的多个与非门G1-GN,只要任何一个输入为低位准,其输出即为高位准,可使对应的路径111-11N导通。与非门G1-GN各具有两个输入,其中一个为对应比较器C1-CN的比较结果,另一个为第一级与非门G0的输出。当第一级与非门G0的输出为低位准时,代表所有比较器C1-CN的比较结果皆为高位准;除此情形外,第一级与非门G0的输出均为高位准。在上述安排下,若任一比较器的输出为低位准,亦即表示对应的路径101-10N上未发生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时,对应的第二级与非门G1-GN输出高位准,使对应的路径111-11N导通。又,若所有比较器的输出皆为高位准,亦即表示对应的路径101-10N上都发生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时,此时显然为电路启动阶段,故第一级与非门G0的输出为低位准,使所有的第二级与非门G1-GN均输出高位准,令所有路径111-11N都导通。仅有在一个或多个(但非全部)比较器C1-CN的比较结果为高位准时,对应的第二级与非门G1-GN才会输出低位准,将对应的路径111-11N切断。
当任一路径111-11N被切断时,由于对应的晶体管Q1-QN为PMOS晶体管,故应该将其栅极电压拉高。其作法之一例可见图标,可提供每一路径111-11N一个弱电流源WCS1-WCSN,当任一路径111-11N为断路时,此弱电流源WCS1-WCSN即可拉高对应晶体管Q1-QN的栅极电压;而当路径111-11N为通路时,由于其为弱电流源,故仍由路径101-10N上的萃取电压,来主导对应晶体管Q1-QN的栅极电压。以上安排方式,熟悉本技术者当可立即思及各种变化,例如以电阻取代弱电流源,或以其它方式在路径111-11N断路时,对晶体管Q1-QN的栅极提供电压。
又,以上叙述中,暗示路径111-11N上的开关,是由NMOS晶体管来制作;但本发明当然不应局限于此,仅需将电路略作修改(例如用与门代替与非门),即可适用于他种开关。此外,当侦测到所有比较器的输出皆为高位准,表示电路处于启动阶段时,也不一定必须让所有路径111-11N都导通;只要有其中一个路径导通,即可启动电路。其作法例如,可将第一级与非门G0的输出,仅作为一个或部份第二级与非门G1-GN的输入;至于其它的第二级与非门,即可省略。
请再参阅图13B,此为低电流侦测逻辑电路26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的电路中,低电流侦测逻辑电路26事实上是控制路径121-12N,而非直接控制路径111-11N,但显然亦可达成相同的目的,且与图13A相较,本实施例的电路可以省略设置弱电流源WCS1-WCSN,结构较为简单。本实施例中之逻辑电路27,其逻辑运算方式与前例相同,故不予重复说明。需说明的是,如将图13B电路与图12电路相对照,可发现如使用图13B的电路,则图12中低电流侦测逻辑电路26和最低电压选择电路21间的连接,除了路径111-11N之外,另还需要一组控制线路。因图12仅为概念示意,故图中并未标示出;但凡此等效变化,皆应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再请参阅图14,此为利用启动电路确保启动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系在最低电压选择电路21中多提供一个输入,并设置一个启动电路28,将启动电路28的输出连接至该输入。此启动电路28的目的是在其它路径111-11N均被切断时,提供最低电压选择电路21一个有效的输入110,以供在误差放大器13中与参考电压Vref进行比较,而得以产生正确的信号15,启动电压供应电路11供电。换言之,启动电路28的设计,应使其能在其它路径111-11N均被切断时,产生一个比参考电压Vref为低的电压,使误差放大器13得以产生信号15,又能在任何一条路径111-11N导通(任何一条路径101-10N脱离低电流状态)时,即功成身退,不再对正常工作的电路造成任何影响。
要达成以上目的,有各种作法可行,以下参照第15A-15D图说明启动电路28的其中几种作法。
首先请参考图15A并对照图14,启动电路28的其中一种作法是,可从输出电压Vout取分压,藉由适切设定电阻R1与R2的阻值,而在路径110上产生适当的电压信号。详言之,假设在电路启动时,输出电压Vout的值为Vint,Vint为零或远低于正常值;当第一条路径101-10N恰脱离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时,输出电压Vout的值为Vmin;当所有路径101-10N均到达正常工作区(所有发光二极管均正常发亮)时,输出电压Vout的最低值为Vmax;若设有电压保护上限(非绝对必要)时,输出电压Vout的上限值为Vuplimit;且
Vint<Vmin<Vmax<Vuplimit;
则在电路启动时,若所有路径101-10N均处于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表示输出电压Vint很低,故可使路径110上的电压信号比参考电压Vref为低。由于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25的作用,最终会将路径110上的电压信号调整成与参考电压Vref相等,此时必须设计成,已使至少一条路径101-10N脱离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亦即此时的输出电压Vout=Vref×[(R1+R2)/R2],必须等于或大于Vmin。自此开始,该已脱离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的路径,由于尚未到达正常工作区,故其对应的路径111-11N上的电压,仍比参考电压Vref为低,因此会促使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25继续产生信号15,驱使电压供应电路11继续升高输出电压Vout。当该路径到达正常工作区时,将有其它路径101-10N已经脱离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如此连锁反应,直到所有的正常路径101-10N均脱离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虽然此时尚未全部到达正常工作区,但同样可经由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25的工作机制,将最低的输入与参考电压Vref进行比较,使每一条正常路径101-10N最终都到达正常工作区。
需注意的是,设定电阻R1与R2的阻值时,除使Vref×[(R1+R2)/R2]等于或大于Vmin之外,亦应注意不宜将其设定过高。从概念上言,若Vref×[(R1+R2)/R2]越小,表示电路启动后,路径110上的电压信号越早到达参考电压Vref;若Vref×[(R1+R2)/R2]越大,表示路径110上的电压信号越晚到达参考电压Vref。因此,若不慎将Vref×[(R1+R2)/R2]设定成大于Vmax,即表示当所有路径101-10N均到达正常工作区、也就是所有路径111-11N上的电压信号都等于或大于参考电压Vref时,路径110上的电压信号仍尚未到达参考电压Vref,此时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25将会继续发出信号15使电压供应电路11继续升高输出电压,造成不必要的多余供电。因此,较佳设定方式是使
Vmin<Vref×[(R1+R2)/R2]<Vmax
以上实施例中,萃取分压的方式显然并不限于使用两电阻R1与R2来达成;例如,可将其中的电阻代换成曾纳二极管(Zener diode),或采其它分压方式,亦可达成相同功能。
请再参考图15B并对照图14,启动电路28的另一种作法是,可将低电流侦测电路31-3N中各比较器C1-CN的输出,传送给一个与非门G0,并将此与非门G0的输出,作为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25的一个输入。当所有路径101-10N均处于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时,比较器C1-CN的输出均为高位准,因此与非门G0的输出为低位准,此低位准低于参考电压Vref,故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25可输出信号15,驱使电压供应电路11升高输出电压Vout。当任何一条路径101-10N脱离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时,与非门G0的输出即成为高位准,且此高位准高于参考电压Vref(或提供其等效作用,如下述),故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25即不再受与非门G0的输出所控制。
以上实施例,再参考图15C做更详细的说明,假设使用图10B所示的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25,则事实上,晶体管Q0并不需要和晶体管Q1-QN甚至晶体管Qref匹配,因为晶体管Q0栅极上的电压,并不需要和其它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作非常准确的比较;仅需使晶体管Q0的栅极电压,在低位准时,能够产生正确输出信号15以使输出电压Vout上升,而在高位准时,使通过晶体管Q0的电流小于通过晶体管Qref的电流,或能关闭晶体管Q0,即可。因此,在电路设计上,有很大的弹性;虽然是以与非门G0的数字输出,来进行模拟比较功能,但在实现上并无困难。
请再参考图15D,如欲确保与非门G0的数字输出,能够以数字方式正确控制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25,则如图所示,可将晶体管Q0的栅极接地,使其导通,并另以与非门G0的输出来控制路径120上的一个开关。此开关即可根据与非门G0的数字输出位准来设计,以确保路径120的导通与断路。
当然,以上做法还可以有许多变化,例如,晶体管Q0的栅极不一定需要接地,可以连接至任何低于Vref的电压,或只需要使其上通过的电流大于通过晶体管Qref的电流(等效于使输入110低于Vref);或者在逻辑电路27判定系统处于启动状态时,切断或降低Qref所在路径上的电流并直接设定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25的输出信号15之电压(例如在第10B图中把输出信号15之电压拉低,而在第10C图中把输出信号15之电压拉高),甚至经由其它电路直接设定电压供应电路11的状态,使其输出电压Vout被强迫上升等等。对于逻辑电路27和启动电路28,熟悉本技术者,当可思及各种等效变化。
除以上所述外,另一种方式是,当逻辑电路27判定系统进入启动状态(所有路径处于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时,或由系统中其它信号,例如启动重置信号或软启动信号,使背光控制电路30得知其处于启动状态时,强迫电压供应电路11进入一暂时状态使其输出电压Vout上升至某一超过Vmin的电压位准,例如可为电压保护上限Vuplimit或任何特别设定之高电压位准,之后再使电压供应电路11经由正常反馈控制机制来稳压。对于熟悉本技术者而言,实现此作法并无困难,因此其详细电路结构予以省略。
又或者,亦可完全不设置逻辑电路27和启动电路28,且亦不利用任何与电路启动有关的信号,而是在任何时候当低电流侦测电路31-3N之一或多者侦测到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时,均先强迫电压供应电路11进入一暂时状态使其输出电压Vout上升至某一超过Vmin的电压位准,例如可为电压保护上限Vuplimit,或任何特别设定之高电压位准,而仅有在此情况之下仍然被低电流侦测电路31-3N侦测为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之路径101-10N,其对应的电压比较路径111-11N才会被切断,执行此一过程之后再使电压供应电路11回复正常反馈控制机制。此作法虽不尽理想,但也可行,仍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由以上所述可知,避免低电流侦测电路31-3N因电路启动而误动的作法极多;在本说明书中,仅能举例说明而难以尽述所有等效取代方法。熟悉本技术者,当可思及各种等效变化,而皆应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此外,以上说明中,是假设在正常情况下,除了启动阶段外,低电流侦测电路31-3N不会同时产生侦测信号。但事实上,也有极小的可能,所有低电流侦测电路31-3N都同时产生侦测信号,且正确表示所有路径101-10N都发生问题。其原因很可能因为是输出电压Vout本身发生问题,例如不慎将输出电压端短路接地,或路径101-10N上的负载过高超过负荷。此时,电压供应电路11往输出电压Vout方向的电流量将会大增。故,可藉由侦测是否发生此一过量电流状态,来判定输出电压端是否短路或过载;若发生过量电流状态,即可关闭电压供应电路11,或限制其供应电流之上限,或关闭整个背光控制电路,或先关闭后再重新启动背光控制电路。其作法,例如可从电压供应电路11的输出端萃取电流,连接至一电阻,并将电阻上的跨压与设定的参考电压比较,或直接取功率元件或开关元件上的跨压来代表电流大小并与设定的参考电压比较,以侦测是否发生此一过量电流状态,等等;熟悉本技术者,当可思及各种作法,在此不予赘述。
除以上所述外,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25的参考电压Vref,并不一定需要是个定值,而可以是个可变值;该可变值宜与路径101-10N上的萃取电压有函数关系。例如,请参阅第16A与图16B,其中将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25改换为高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29,在高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29中,误差放大器13的另一输入不是参考电压Vref,而是改为最高电压选择电路22的输出,根据最高电压与最低电压之间的比较结果,来产生控制信号15。有关此部份之具体作法,可参考本案申请人于同日申请的另一同名申请案;因非本案重点,在此不详细说明。
以上已针对较佳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唯以上所述者,仅为使熟悉本技术者易于了解本发明的内容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如前所述,对于熟悉本技术者,当可在本发明精神内,立即思及各种等效变化。例如,所有实施例中所示直接连接的两元件,可在其间插入不影响信号意义的电路,例如延迟电路等;从电流源所取得之电压信号,可如图8、图9直接输入低电流侦测电路,或经过其它处理后再行输入,等等。在图标中虽然以背光控制电路为单独一颗集成电路,但也可拆成不只一颗集成电路,或进一步在其内整合与其它电路元件。又,本发明未必仅能运用于串并联发光元件电路,亦可用于全串联或全并联电路;虽然所示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但也可以是其它发光元件,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背光”控制电路,可以不一定是控制“背光”,而可以是任何照明,等等。故凡依本发明之概念与精神所为之均等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之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52)

1.一种背光控制电路,包含:
电压供应电路,其接受一输入电压,并受控于一控制信号而产生一输出电压;
至少一条电压比较路径,与至少一条发光元件路径对应耦接;
电压比较放大电路,根据该至少一条电压比较路径上,电压最低者,产生上述控制信号;以及
至少一个低电流侦测电路,用以侦测该至少一条发光元件路径是否处于低电流状态,当发生该低电流状态时,即发出排除信号,用以排除对应之电压比较路径,使其不成为电压比较放大电路的有效输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该电压比较放大电路为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是根据该至少一条电压比较路径上,电压最低者,与一第一参考电压相比较,而产生上述控制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该第一参考电压为定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该电压比较放大电路为高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是根据该至少一条电压比较路径上,电压最低者,与一可变参考电压相比较,而产生上述控制信号,该可变参考电压为该至少一条电压比较路径上之电压的函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该可变参考电压为该至少一条电压比较路径上之电压最高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该至少一个低电流侦测电路将该至少一条发光元件路径上一个节点处的电压,与第二参考电压相比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该发光元件路径上包含一个由场效晶体管制成的电流源,且该节点为该场效晶体管之漏极、栅极或源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该发光元件路径上包含一个由双载子晶体管制成的电流源,且该节点为该场效晶体管之集极、基极或射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该排除信号是用于切断对应之电压比较路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该排除信号是用于使电压比较放大电路之对应输入端不发生作用。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该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包括一条第一晶体管路径与至少一条第二晶体管路径,其第一晶体管路径中包括一个第一晶体管,该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接收该第一参考电压,其每条第二晶体管路径中各包括一个第二晶体管,该第二晶体管栅极分别耦接对应之该至少一条电压比较路径,且其中该排除信号藉由切断对应之该第二晶体管路径,使所述对应输入端不发生作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包含至少两条电压比较路径、与至少两个低电流侦测电路,且当所有低电流侦测电路皆发出排除信号时,即忽略该等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包含至少两条电压比较路径、与至少两个低电流侦测电路,且更包含有一个逻辑电路,接收所有低电流侦测电路的排除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该逻辑电路包括一个与非门。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该逻辑电路包括一个第一级与非门,接收所有低电流侦测电路的排除信号,以及与低电流侦测电路对应数目的至少两个第二级与非门,每一个第二级与非门之一输入接收对应低电流侦测电路的排除信号,另一输入接收该第一级与非门的输出。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更包含有一个启动电路,此启动电路的输出与该电压比较放大电路的输入之一耦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该启动电路从该输出电压萃取分压后,将该分压输入该电压比较放大电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当该分压与第一参考电压相等时,所述输出电压在最低值Vmin与最高值Vmax之间,其中该最低值Vmin为至少一个发光元件恰脱离低电流状态时之输出电压值;最高值Vmax为所有发光元件均正常工作时之最低输出电压值。
1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更包含有一个启动电路,此启动电路的输出与该电压比较放大电路的输入之一耦接,其输入接收所有低电流侦测电路的排除信号,当所有低电流侦测电路皆发出排除信号时,该启动电路之输出位准低于该第一参考电压;当至少有一个低电流侦测电路不发出排除信号时,该启动电路之输出位准高于该第一参考电压。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该启动电路包括一个与非门,其输入端接收所有低电流侦测电路的排除信号,其输出端与该电压比较放大电路的该一输入耦接。
2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更包含有一个启动电路,此启动电路的输出与该电压比较放大电路的输入之一耦接,其中该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包括至少第一与第二PMOS晶体管,第一PMOS晶体管的栅极接收该第一参考电压,第二PMOS晶体管的栅极耦接该启动电路的输出,且其中当该启动电路的输出为低位准时,流过该第二PMOS晶体管的电流大于流过该第一PMOS晶体管的电流。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当该启动电路的输出为高位准时,该第二PMOS晶体管关闭,或流过该第二PMOS晶体管的电流小于流过该第一PMOS晶体管的电流。
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更包含有一个启动电路,该启动电路接收所有低电流侦测电路的排除信号,且其中该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具有一启动输入,此输入之等效电压低于该第一参考电压,当所有低电流侦测电路皆发出排除信号时,该启动输入为有效输入,当至少一个低电流侦测电路不发出排除信号时,该启动输入不为有效输入。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该最低电压比较放大电路包括至少第一与第二PMOS晶体管,该第一PMOS晶体管的栅极接收该第一参考电压,该第二PMOS晶体管的栅极接收该启动输入,且该第二PMOS晶体管位于一PMOS晶体管路径上,该PMOS晶体管路径上具有一开关,此开关受控于该启动电路的输出。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更包含有一个启动遮蔽电路,用以提供遮蔽信号,以遮蔽所述至少一个低电流侦测电路的排除信号。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该遮蔽信号是根据与启动有关的信号而产生。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该遮蔽信号是根据与启动结束有关之信号而结束、或于固定时间后结束、或于输出电压到达一设定值后结束。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包含至少两条发光元件路径,且在各发光元件路径上分别设有一接脚。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至少一接脚为空接或接地。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该电压比较放大电路包括一最低电压选择电路与一误差放大器,该最低电压选择电路的输出与该误差放大器耦接。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该电压比较放大电路更包括一最高电压选择电路,该最高电压选择电路的输出与该误差放大器耦接。
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每条发光元件路径上分别设有多个发光元件。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中该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或有机发光二极管。
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更包含有一个过电压保护电路,以防止所述输出电压超过电压保护上限。
35.一种发光元件控制方法,包含:
(A)提供多条发光元件并联路径;
(B)对该多条发光元件路径的并联节点供应输出电压;
(C)从各发光元件路径中,各萃取一电压信号;
(D)侦测各发光元件路径是否处于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
(E)将该多条发光元件路径中,未处于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之路径上之萃取电压信号,选取其中之最低者;以及
(F)根据该最低之电压信号,控制上述输出电压。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发光元件控制方法,其中,步骤(F)包括:将该最低之萃取电压信号,与参考电压相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而控制上述输出电压。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发光元件控制方法,其中该参考电压为定值。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发光元件控制方法,其中该参考电压为可变值,其为所有萃取电压信号之函数。
39.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发光元件控制方法,其中,步骤(E)中,不选取处于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之路径上之萃取电压信号。
40.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发光元件控制方法,其中,当步骤(D)侦测到所有发光元件路径均处于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时,即根据其中之一萃取电压信号,控制上述输出电压。
41.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发光元件控制方法,其中,当步骤(D)侦测到所有发光元件路径均处于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时,即根据其中之最低萃取电压信号,控制上述输出电压。
42.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发光元件控制方法,其中,当步骤(D)侦测到所有发光元件路径均处于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时,仍供应上述输出电压。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发光元件控制方法,其中,当步骤(D)侦测到所有发光元件路径均处于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时,是根据一启动输入信号,而供应上述输出电压。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发光元件控制方法,其中该启动输入信号,为上述输出电压的分压信号。
45.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发光元件控制方法,其中于至少一条发光元件路径脱离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时,停止该启动输入信号。
46.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发光元件控制方法,其中步骤(F)包括:将该最低之萃取电压信号,与参考电压相比较,且所述启动输入信号,为等效低于该参考电压之信号。
4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发光元件控制方法,其中,当步骤(D)侦测到至少一条发光元件路径处于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时,即令输出电压至少到达一电压值Vmin或其以上,其中该电压值Vmin为至少一个发光元件恰脱离低电流状态时之输出电压值。
48.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发光元件控制方法,其中,当步骤(D)侦测到所有发光元件路径均处于低电流或无电流状态时,即令输出电压至少到达一电压值Vmin或其以上,其中该电压值Vmin为至少一个发光元件恰脱离低电流状态时之输出电压值。
49.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发光元件控制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骤:当收到与启动有关的信号时,即令输出电压至少到达一电压值Vmin或其以上,其中该电压值Vmin为至少一个发光元件恰脱离低电流状态时之输出电压值。
50.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发光元件控制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骤:当收到与启动有关的信号时,即提供遮蔽信号,以遮蔽步骤(D)之侦测结果。
51.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发光元件控制方法,其中各发光元件路径上各包括一个由场效晶体管制作的电流源,且步骤(D)侦测该场效晶体管的漏极、栅极或源极电压。
52.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发光元件控制方法,其中各发光元件路径上各包括一个由双载子晶体管制作的电流源,且步骤(D)侦测该双载子晶体管的集极、基极或射极电压。
CN2006101439276A 2006-11-02 2006-11-02 背光控制电路及发光元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11740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439276A CN101174044B (zh) 2006-11-02 2006-11-02 背光控制电路及发光元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439276A CN101174044B (zh) 2006-11-02 2006-11-02 背光控制电路及发光元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4044A true CN101174044A (zh) 2008-05-07
CN101174044B CN101174044B (zh) 2012-08-15

Family

ID=39422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439276A Active CN101174044B (zh) 2006-11-02 2006-11-02 背光控制电路及发光元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74044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7032A (zh) * 2010-05-06 2011-11-09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平板显示装置和应用于其中的发光模块及其集成电路
CN103179743A (zh) * 2009-03-04 2013-06-26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交直流直接转换控制功能的led驱动电路与相关方法和集成电路
CN104349538A (zh) * 2013-08-07 2015-02-11 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装置、led驱动芯片及其输出驱动电路
CN104953804A (zh) * 2014-03-27 2015-09-30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过电压保护的电源供应装置
CN105336299A (zh) * 2015-11-20 2016-02-17 安徽朗格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控制电路、芯片及装置
CN109741710A (zh) * 2019-02-20 2019-05-10 昆山弘锦威电子有限公司 整合背光驱动芯片与发光二极管背光装置
CN111224660A (zh) * 2018-11-23 2020-06-02 南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压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22325B2 (ja) * 1996-05-31 2000-03-21 リーダー電子株式会社 信号波形表示装置
TW559751B (en) * 2001-08-24 2003-11-01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Driving circuit and method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9743A (zh) * 2009-03-04 2013-06-26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交直流直接转换控制功能的led驱动电路与相关方法和集成电路
CN102237032A (zh) * 2010-05-06 2011-11-09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平板显示装置和应用于其中的发光模块及其集成电路
CN102237032B (zh) * 2010-05-06 2013-12-04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平板显示装置和应用于其中的发光模块及其集成电路
CN104349538A (zh) * 2013-08-07 2015-02-11 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装置、led驱动芯片及其输出驱动电路
CN104349538B (zh) * 2013-08-07 2018-08-31 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装置、led驱动芯片及其输出驱动电路
CN104953804A (zh) * 2014-03-27 2015-09-30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过电压保护的电源供应装置
CN105336299A (zh) * 2015-11-20 2016-02-17 安徽朗格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控制电路、芯片及装置
CN111224660A (zh) * 2018-11-23 2020-06-02 南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压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CN111224660B (zh) * 2018-11-23 2023-11-07 南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压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CN109741710A (zh) * 2019-02-20 2019-05-10 昆山弘锦威电子有限公司 整合背光驱动芯片与发光二极管背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4044B (zh) 2012-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4044B (zh) 背光控制电路及发光元件控制方法
US9214810B2 (en) Method of operation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n energy installation having photovoltaic modules
CN100474990C (zh) 自动调整电压的背光控制电路及发光元件控制方法
CN101207958B (zh) 可提供回授控制与开路保护之驱动电路及其相关驱动方法
CN101174385B (zh) 背光控制电路与发光元件控制方法
US8310163B2 (en) Microcontroller-based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ghting control
US9398665B2 (en) Constant current drive for LED light source
CN101193478B (zh) 背光控制电路
CN101827476A (zh) 具有交直流直接转换控制功能的led驱动电路与相关方法和集成电路
CN102474093A (zh) 保护继电器
CN206611614U (zh) 一种基于环境控制的模拟路灯控制系统
CN101911416A (zh) 用于自动断路器的电子保护单元以及相关过程
CN101316467B (zh) 适用于双套led点式光源色灯信号机控制电路
EP2779250A2 (en) Photovoltaic bypass and output switching
CN101944856B (zh) 一种原边控制的开关电源的控制电路
CN209150711U (zh) 欠压保护系统、欠压保护电路和开关电源
CN101854758A (zh) 电流平衡电路及具此电路的背光模组
CN103945598A (zh) 发光元件电源供应电路、控制电路与发光元件电路识别方法
CN114513874A (zh) 具有由电压抽头节点偏置的电流控制器控制的led串的设备
CN115459237A (zh) 一种光伏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2093121U (zh) 发光元件开/短路侦测电路
US11083065B2 (en) Driving circuit device for anti-leakage LED tube with dual-end input
CN201967197U (zh) 一种键盘灯与充电指示灯共用的控制电路
CN102468839B (zh) 应用在集成电路实现多功能脚位的电路及方法
CN205491383U (zh) 一种光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