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2526B - 一种可折叠容器及其坯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容器及其坯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72526B CN101172526B CN200710007183XA CN200710007183A CN101172526B CN 101172526 B CN101172526 B CN 101172526B CN 200710007183X A CN200710007183X A CN 200710007183XA CN 200710007183 A CN200710007183 A CN 200710007183A CN 101172526 B CN101172526 B CN 10117252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ld line
- container
- base sheet
- along
- doub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折叠容器(190)及其坯片,由一张可折叠的薄片材料构成,所述坯片能从平面状态折叠成所述容器。所述容器(190)包括一基底(39)、四个侧壁(22、33、44、55)、四个角部(20a~d)和两个相对的把手(60a、60b)。所述容器(190)具有一条对折折叠线(47),容器(190)处于平面状态时,该对折折叠线(47)两侧的薄片材料能基本上对折重合。所述基底(39)具有一个由四边形折叠线框形成的支撑面(92),并且从该四边形折叠线框的每一角(93)延伸出一第四折叠线(18),将基底(39)限定成具有五个面的立体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折叠容器及其坯片,尤其涉及完全由一张塑料薄片或类似可折叠的薄片材料构成的可折叠容器及其坯片,所述坯片能从平面状态折叠到使用状态的所述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条件下,由一张薄片材料构成的坯片折叠成的容器的例子有很多,此类容器一般包括一个基底和四个侧壁,相邻的两个侧壁由一对底角相等的三角形蹼板相接,将每对邻接的蹼板沿它们之间的折叠线对折后靠在侧壁上,使诸侧壁立于基底的周边,从而形成使用状态的容器。
通常,现有容器的各组成部分沿折叠线以铰接的形式相连接,例如,美国专利US2,338,900(1944/01/11)揭示的一个实例,又如美国专利US 3,964,668(1976/06/22)中所述:(....inwardly and outwardly folding lines dividing the surface of the blank into one square,sixtrapezoids and eight triangles....),在这些实例中,相邻的两个侧壁由一对三角形蹼板相接,每对蹼板由从容器边缘延伸并相会在基底的一角的三条折叠线所限定,在使用状态时,相邻的两个侧壁的接合处为重合的两条折叠线,因而,一方面,一个侧壁能沿所述折叠线相对于另一个侧壁转动,容易产生不希望发生的变形,另一方面,相邻的两个侧壁相交成一定的角度,每个侧壁基本保持在平面状态,容器的外形方正,容纳物料的效率不高。
现有容器的坯片在储藏和运输过程中,通常为一层薄片厚度的平面状,所占用的面积大,不仅耗用了大面积的外包装材料,成本高,而且也不便于储存和运输坯片。尤其是用塑料薄片制成的可重复使用的坯片,例如可重复使用的折叠碗和折叠盘,通常每一个坯片都需要独立的外包装,甚至是需要价值较高的可重复使用的外包装,如果单个坯片能够通过一次对折重合使其需要包装的面积减少一半,或通过两次对折重合使其需要包装的面积减少四分之三,则其外包装材料的用量也将相应减少,但是,现有容器的坯片通常没有等分坯片的对折折叠线,因此,不能通过对折以减少其所占用的面积。
大部分现有容器的基底与诸侧壁之间的分界线上有折叠线,在使用状态时,侧壁能沿所述折叠线相对于基底转动,产生不希望发生的变形。有的现有容器的基底与诸侧壁之间的分界线上没有折叠线,在使用状态时,基底的形状呈曲面状,容器不能被平稳地放置。
现有折叠容器一般不带有把手,即使带有把手,则需要有其它的连接装置加以固定,或者,把手的用途单一,不能同时具有稳固容器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及其优选实施例力求解决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容器,该容器由坯片形成,所述坯片由一张可折叠的薄片材料构成,所述坯片具有折叠线,沿所述折叠线折叠所述薄片材料,能使所述坯片从平面状态变形到所述容器,所述容器包括一基底和从基底延伸的四个侧壁,诸所述侧壁由四个角部相接,每一所述角部包括一蹼板和一凸片,所述蹼板具有延伸入一侧壁的一内侧部分、延伸入相邻侧壁的一外侧部分以及位于所述内侧和外侧部分之间的一中间部分,所述中间部分沿一第一折叠线铰接到所述内侧部分上并沿一第二折叠线铰接到所述外侧部分上,所述第一和第二折叠线从角部的边缘延伸并与所述基底相会在一接合处,所述凸片沿一第三折叠线铰接到所述内侧部分的边缘上,该凸片塞入所述中间部分与外侧部分之间的空隙中,以将所述角部保持在折叠状态。
根据第一方面的一实施方案中,所述基底可具有一个由四条折叠线依次相接形成的四边形折叠线框,该四边形折叠线框所限定的区域形成所述基底的支撑面,并且,从该四边形折叠线框的每一角延伸的一第四折叠线与相邻的一所述接合处相接,以将所述基底限定成具有五个面的立体状。
根据第一方面的另一实施方案中,所述容器还可包括至少一个把手,每一所述把手沿至少一条曲线形折叠线铰接到一所述侧壁的边缘上,当所述把手沿所述曲线形折叠线折叠并与所述侧壁脱离开共面关系后,所述侧壁被限定在一弯曲状态。优选地,所述容器可包括两个相对的所述把手,每一所述把手沿一条曲线形折叠线铰接到一所述侧壁的边缘上。或者,所述容器可包括两个相对的所述把手,每一所述把手沿两条曲线形折叠线铰接到一所述侧壁的边缘上,所述两条曲线形折叠线由一曲线形切口相接,当所述把手沿所述曲线形折叠线折叠并与所述侧壁脱离开共面关系后,所述曲线形切口形成一凸片和一缺口。
根据第一方面优选地,所述容器还可具有一条对折折叠线,该对折折叠线将所述容器分为基本上对等的两部分,其中的一部分沿该对折折叠线铰接到另一部分上,所述容器处于平面状态时,所述两部分沿所述对折折叠线对折后能基本上重合,所述对折折叠线可在相对的两个侧壁的边缘的中点之间延伸,或者,在相对的两个把手的边缘的中点之间延伸。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形成可折叠容器的坯片,其由一张可折叠的薄片材料构成,所述坯片具有折叠线,沿所述折叠线折叠所述薄片材料,能使所述坯片从平面状态变形到所述容器,所述坯片包括一基底、四个侧壁、四个蹼板和四个凸片,每一所述蹼板包括延伸入一侧壁的一外侧部分、延伸入相邻侧壁的一内侧部分以及位于所述内侧和外侧部分之间的一中间部分,所述中间部分沿一第一折叠线铰接到所述内侧部分上并沿一第二折叠线铰接到所述外侧部分上,所述第一和第二折叠线从所述蹼板的边缘延伸并与所述基底相会在一接合处,每一所述凸片沿一第三折叠线铰接到一所述内侧部分的边缘上。
根据第二方面的一实施方案中,所述基底可具有一个由四条折叠线依次相接形成的四边形折叠线框,从该四边形折叠线框的每一角延伸的一第四折叠线与相邻的一所述接合处相接。
根据第二方面的另一实施方案中,所述坯片还可包括至少一个把手片,每一所述把手片沿至少一条曲线形折叠线铰接到一所述侧壁的边缘上,当所述把手片沿所述曲线形折叠线折叠并与所述侧壁脱离开共面关系后,所述侧壁被限定在一弯曲状态。
根据第二方面优选地,所述坯片还可具有一条对折折叠线,该对折折叠线将所述坯片分为基本上对等的两部分,其中的一部分沿该对折折叠线铰接到另一部分上,所述坯片沿该对折折叠线对折后,该对折折叠线两侧的所述薄片材料能基本上重合。
根据第二方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和第二折叠线基本上等长,所述第一和第二折叠线夹角的平分线与相邻的基底的两个边中的每一边之间的夹角为135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可折叠容器及其坯片,其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1、容器的角部与相邻的侧壁之间没有折叠线,其好处在于:一方面相邻的两侧壁不能相对地转动,并且容器具有美观的曲线形转角,另一方面,诸侧壁处在被弯曲的状态,从而产生有益的张紧力,使容器更加稳固,而且容器的容纳效率高于外形方正的现有容器;2、所述坯片可具有一条第一对折折叠线,坯片能对折重合进入双层薄片状态,使其需要包装的面积减少一半,从而能减少外包装材料的用量,坯片还可具有第二对折折叠线,坯片能进一步对折进入四层薄片状态,使其需要包装的面积减少四分之三,以进一步减少外包装材料的用量,并且所述对折折叠线还可作为容器的容积标示线使用;3、容器的基底可被所述四边形折叠线框和第四折叠线限定成具有五个面的立体状,其好处在于:容器的基底和诸侧壁之间的薄片材料处于被弯曲的状态,能产生有益的张紧力,使容器更加稳固,同时,所述四边形折叠线可提供一基本上平坦的支撑面,使容器不容易倾倒,并且,由于基底呈立体状,因而在蹼板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容器的深度,从而提高了容器的容纳效率;4、容器可带有把手,所述把手与容器的侧壁相互作用,从而能自动地保持在使用位置,并且同时起到稳固容器的作用,尤其是在把手被所述对折折叠线等分的实施例中,把手可阻止容器沿所述对折折叠线发生变形;5、在优选方案中,第一折叠线和相邻的第二折叠线基本上等长,它们的夹角的假想平分线与相邻的基底的两个边中的每一边之间的夹角为135度,其好处在于,一方面蹼板的面积相对较小,从而能节省材料,另一方面,在折叠到使用状态后,各侧壁的弯曲程度大体上相当,容器更加稳固。
熟知此技术者可在阅读说明书后,更可了解本发明的其它好处或目的。
【附图说明】
现将仅以实例的方式,并通过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其中所述附图为: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可折叠容器的坯片的平面图;
图2a为图1所示坯片处于未完全折叠状态的立体图;
图2b为由图1所示坯片折叠成的容器的立体图
图2c为图2b所示容器被倒置后的立体图,其中更加清楚地示出了容器基底的立体形状和结构;
图3a为图1所示坯片增加了两条对折折叠线后的平面图;
图3b为图3a所示坯片经过对折折叠后的平面图;
图3c为图3b所示坯片经过对折折叠后的平面图;
图3d为由图3a至c所示坯片折叠成的容器的立体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可折叠容器的坯片的平面图;
图5为由图4所示坯片折叠成的容器的立体图;
图6a为图4所示坯片增加了一条对折折叠线后的平面图;
图6b为图6a所示坯片经过对折折叠后的平面图;
图6c为由图6a至b所示坯片折叠成的容器的立体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可折叠容器的坯片的平面图;
图8为由图7所示坯片折叠成的容器的立体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提手的展开平面图;
图10a和图10b为图8所示容器和图9所示提手接合后的立体图,其中,图10b中清楚地示出了容器基底的立体形状和结构,以及提手的锁片和容器的切口互锁的结构;
附图并没有依照真正的比例绘示,因此本发明并不限定在图示中的比例。
所附平面图中的线条的含义如下:
单实线———— 代表轮廓线(或切割线);
单虚线-------- 代表折叠线;
点虚线········代表假想线,不是实际加工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现请参见附图1,其中示出处于未折叠的平面状态的坯片10,其由一张塑料薄片或类似可折叠的薄片材料构成,该坯片10设有刻划入薄片本体的多条折叠线,沿所述折叠线折叠所述材料,能使所述坯片10从平面状态变形到附图2a至c所示的容器90。
所述坯片10的边缘具有两个相对的侧边20、30和另两个相对的侧边40、50,诸侧边由四个斜边28a至d和四个凸片19a至d的大体呈“U”形的边相接。
一第一折叠线16(a至d)和一第二折叠线17(a至d)分别从一斜边28(a至d)的两端延伸到坯片10上视具体情况而定的一接合处21(a至d),诸接合处21a至d定位成:在折叠到使用状态时,诸接合处21a至d之间的区域足以形成能使容器自立的基底39。诸接合处21a至d之间的假想连线为基底39假想的边,所述基底39的假想边依次相接成一四边形,本实施例中,基底39的假想边相接成正方形,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为长方形,在此,所用词“假想的”是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底39的诸边实际上不形成折叠线。
所述第一折叠线16a至d和一第二折叠线17a至d限定出了四个蹼板11、12、13和14,诸蹼板中的每一个基本上相似,在此将仅对第一蹼板11进行详细描述。第一蹼板11包括一中间部分11b、一外侧部分11a和一内侧部分11c,所述中间部分11b沿一第一折叠线16a铰接到所述内侧部分11c上并沿一第二折叠线17a铰接到所述外侧部分11a上。沿第一折叠线16a和第二折叠线17a,所述中间部分11b能被折叠在所述内侧部分11c和外侧部分11a之间。相似地,第二蹼板12包括一中间部分12b、一外侧部分12a和一内侧部分12c,第三蹼板13包括一中间部分13b、一外侧部分13a和一内侧部分13c,第四蹼板14包括一中间部分14b、一外侧部分14a和一内侧部分14c。
所述第一折叠线16a至d和第二折叠线17a至d还限定出:在第一蹼板11和第二蹼板12之间延伸的一第一侧壁22,在第二蹼板12和第三蹼板13之间延伸的一第二侧壁55,在第三蹼板13和第四蹼板14之间延伸的一第三侧壁33,在第四蹼板14和第一蹼板11之间延伸的一第四侧壁44,在此,所用词“延伸”是指诸所述部分之间实际上不形成折叠线。
所述坯片10包括四个凸片19a至d,其中的每一个基本相似,并以相同的标号加上不同的字母示出,在此将仅对第一凸片19a进行详细描述。第一凸片19a沿一第三折叠线15a铰接到所述第一蹼板11的内侧部分11c的边缘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凸片19a还具有一第五折叠线36a,第五折叠线36a与第三折叠线15a平行并间隔开适当的距离,以使第一凸片19a可以便利地与所述内侧部分11c进行对折。相似地,第二凸片19b沿一第三折叠线15b铰接到所述第二蹼板12的内侧部分12c的边缘上,并具有一第五折叠线36b;第三凸片19c沿一第三折叠线15c铰接到所述第三蹼板13的内侧部分13c的边缘上,并具有一第五折叠线36c;第四凸片19d沿一第三折叠线15d铰接到所述第四蹼板14的内侧部分14c的边缘上,并具有一第五折叠线36d。
诸所述蹼板11、12、13和14与相接的凸片19a至d可折叠成容器90的角部20a至d(请参照附图2a和2b),其中,第一蹼板11和第一凸片19a形成第一角部20a,第二蹼板12和第二凸片19b形成第二角部20b,第三蹼板13和第三凸片19c形成第三角部20c,第四蹼板14和第四凸片19d形成第四角部20d。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底39具有一个由四条依次相接的折叠线26a至d形成的四边形折叠线框,并且从每个接合处21(a至d)延伸出一第四折叠线18(a至d)至相邻的该四边形折叠线框的一角93(a至d)。所述基底39包括一支撑面92和四个斜面95a至d,其中,所述四边形折叠线框所限定的区域形成所述支撑面92,所述四个斜面95a至d包括第一斜面95a、第二斜面95b、第三斜面95c和第四斜面95d,其中的每一个基本相似,在此,仅对第一斜面95a进行详细描述,所述第一斜面95a沿折叠线26a与所述支撑面92铰接、沿一第四折叠线18b与第二斜面95b铰接、沿另一第四折叠线18a与第四斜面95d铰接,并且,所述第一斜面95a与第一侧壁22一体连接,在折叠到使用状态时,所述诸面不共面,基底39呈立体状,其好处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折叠线16a至d和相邻的第二折叠线17a至d等长,它们的夹角的假想平分线与相邻的基底39的两个假想的边中的每一边之间的夹角为135度,其好处在于:一方面蹼板的面积相对较小,从而能节省材料,另一方面,在折叠到使用状态后,各侧壁的弯曲程度大体上相当,容器更加稳固。
将坯片10从平面状态折叠到使用状态的容器90的方法是:请参照图2a,其中示出的四个角部20a至d分别处在不同的折叠状态,由于诸角部20a至d中的每一个的折叠方法基本相同,在此仅详细描述第一角部20a的折叠方法。将第一折叠线16a向内折叠,并将第二折叠线17a向外折叠(相对于容器的内部而言),使第一蹼板11的中间部分11b面向容器外侧,外侧部分11a处在中间部分11b的外侧,内侧部分11c处在中间部分11b的内侧,从而使第一蹼板11进入折叠状态,然后,将第一凸片19a塞到所述中间部分11b和外侧部分11a之间,以将第一角部20a保持在折叠状态。以同样方法折叠出其它三个角部20b至d,经过所述折叠,请参照附图2b,诸侧壁22、33、44和55被自动地立于基底39的周边,从而能形成使用状态的容器90。
值得注意地是,本实施例中,诸接合处21a至d之间的区域所形成的基底39呈立体状,请参照附图2c,其为图2b所示容器90被倒置后的立体图,其中更加清楚地示出了基底39的立体形状和结构。可以看出,所述基底39被所述四边形折叠线框和诸第四折叠线18a至d限定成具有五个面的立体状,所述五个面包括一支撑面92和四个斜面95a至d,所述诸面不共面,其好处在于:一方面基底39和诸侧壁之间的薄片材料处于被弯曲的状态,从而产生有益的张紧力,使容器更加稳固,另一方面,所述四边形折叠线框提供了一基本上平坦的支撑面92,容器不容易倾倒,并且,由于基底39呈立体状,因而在蹼板11、12、13和14的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容器的深度,从而提高了容器的容纳效率。在其它实施例中,基底39也可不具有所述四边形折叠线框和第四折叠线,基底的形状为一自然形成的曲面状,或者,在诸接合处21a至d之间以折叠线依次相接,以放平它们之间的基底39。
为了减少包装坯片10所需包装材料的用量和便于储存、运输坯片,坯片10可进一步具有一条或两条对折折叠线,坯片10被每一所述对折折叠线等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沿所述对折折叠线与另一部分铰接,例如附图3a所示出的坯片10还包括一条第一对折折叠线45和一第二对折折叠线46。第一对折折叠线45在坯片10的两个相对的侧边20和30的中点之间延伸,第二对折折叠线46在另两个相对的侧边40和50的中点之间延伸。请参照附图3b,坯片10沿第一对折折叠线45对折后,该折叠线两侧的所述薄片材料能基本上重合,形成双层薄片,其中的每一层薄片的面积为坯片10面积的一半,请参照附图3c,所述双层薄片还可沿第二对折折叠线46进一步对折,形成四层薄片,其中的每一层薄片的面积为坯片10面积的四分之一。请参照图3d,其中示出由图3a至c所示的坯片10折叠成的容器90的立体图,可以看出,由于容器的基底39呈立体状,对侧壁22、33、44、55起到制约作用,因而容器不容易沿对折折叠线45、46产生变形。
实施例二:现请参见附图4,其中示出处于未折叠的平面状态的坯片110,所述坯片110与图1示出的第一实施例的坯片10的对应部分描述基本相同,并使用相同的参考数字来表示对应的部分,因此,现只对其中的差别进行详细描述。
所述坯片110与附图1所示的坯片10的区别在于:坯片110还包括两个相对的把手片60a和60b,从而能折叠成带有把手的容器190(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把手片60a从第一侧壁22的边缘向外突出并沿一条曲线形折叠线91a铰接到第一侧壁22的边缘上,第一把手片60a呈具有曲线形边缘的弯月形,所述曲线形边缘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曲线形折叠线91a的两端重合;第二把手片60b从第三侧壁33的边缘向外突出并沿另一条曲线形折叠线91b铰接到第三侧壁33的边缘上,第二把手片60b呈具有曲线形边缘的弯月形,所述曲线形边缘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曲线形折叠线91b的两端重合。在其它实施例中,把手片可以是其它适合的形状。
将坯片110折叠成容器190的方法的描述,与图2a所示容器90中相应方法的描述基本相同,在此仅对其中的差别进行描述,请参照图5,为了形成所述把手,将所述第一把手片60a沿曲线形折叠线91a向容器外侧折叠(相对于容器的内部而言),一旦第一把手片60a与第一侧壁22脱离开共面关系,第一把手片60a便能自动地折向容器的外侧,形成所述把手,值得注意地是:由于第一把手片60a的制约作用,第一侧壁22沿曲线形折叠线91a被限定成一曲面状,这使得容器更加稳固,并且由于第一侧壁22的制约作用,第一把手片60a沿曲线形折叠线91a被限定成一曲面状,并使其不能沿曲线形折叠线91a任意转动,从而大体上被保持在一相对固定的位置。同样,将所述第二把手片60b沿曲线形折叠线91b向容器外侧折叠,使其与第三侧壁33脱离共面关系,形成另一个所述把手。
为了减少包装坯片110所需包装材料的用量和便于储运坯片110,坯片110可进一步具有一条对折折叠线,坯片110被所述对折折叠线等分成两部分,其中的一部分沿所述对折折叠线与另一部分铰接,例如附图6a所示出的坯片110还包括一条对折折叠线47,该对折折叠线47在两个相对的把手片60a和60b的边缘的中点之间延伸。请参照附图6b,坯片110沿该对折折叠线47对折后,该折叠线两侧的所述薄片材料能基本上重合,形成双层薄片,其中的每一层薄片的面积为坯片110面积的一半,并且,值得注意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请参照图6c,将坯片110折叠成容器190后,由于第一把手片60a和邻接的第一侧壁22不共面,并且能相互制约,第二把手片60b和邻接的第二侧壁33不共面,并且能相互制约,因而容器190不会沿所述对折折叠线47发生变形。
实施例三:现请参见附图7,其中示出处于未折叠的平面状态的坯片210,所述坯片210与图1示出的第一实施例的坯片10的对应部分描述基本相同,并使用相同的参考数字来表示对应的部分,因此,现只对其中的差别进行详细描述。
所述坯片210与附图1所示的坯片10的主要区别在于:坯片210还包括两个相对的把手片70a和70b,两把手片中的每一个基本相似,并以相同的标号加上不同的字母示出,在此仅对第一把手片70a进行详细描述。第一把手片70a沿两条曲线形折叠线71a和72a铰接到第一侧壁22的边缘上,所述两条曲线形折叠线71a和72a的相邻端由一曲线形切口73a相接,所述曲线形切口73a从第一侧壁22的边缘向外突出,从而形成一凸片74a,所述切口73a可以使第一把手片70a更容易被折叠,所述凸片74a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在使用者的拇指部位和容器内部之间形成一有益的屏障,使得使用者可平稳地把持容器,并且在盛装热烫的物料时,所述凸片74a起到隔热的作用,同时也具有防止使用者的手部接触到内容物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其它配有提手的实施例中,凸片74a可以和提手的提梁相抵,从而使提梁始终保持在一相对固定的位置,这一方面将在实施例四中进行详细描述。
所述坯片210与附图1所示的坯片10的另一区别在于:各所述接合处21(a至d)还具有一条短的曲线形折叠线24(a至d),所述短折叠线24a至d起到减少接合处21a至d的材料变形和引导折叠的作用,并且,其最好设在材料变形较大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短折叠线24a至d从接合处21a至d向所述内侧部分的一侧延伸,在其它实施例中,各所述接合处21(a至d)可具有多条类似的短折叠线。
将坯片210折叠成容器290的方法的描述,与图2a所示容器90的相应方法的描述基本相同,在此仅对其中的差别进行描述,请参照图8,为了形成所述把手,将所述第一把手片70a沿两条曲线形折叠线71a和72a向容器外侧折叠(相对于容器的内部而言),使其与第一侧壁22脱离开共面关系,形成一个所述把手,同样,将所述第二把手片70b沿两条曲线形折叠线71b和72b向容器外侧折叠,使其与第三侧壁33脱离开共面关系,形成另一个所述把手。
实施例四:现请参见附图9,其中示出了处于未折叠的平面状态的提手80,其由一张塑料薄片或类似可折叠的薄片材料构成,所述提手80可与实施例三中所述容器290相接合,请参照附图10a和10b,其中示出了图8所示可折叠容器290和图9所示提手80接合后形成的带提手的容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提手80包括一条形提梁81和两个锁片82a和82b,两个锁片82a和82b分别沿折叠线86a和86b铰接到所述提梁81的两端边87a和87b上。
两个锁片82a和82b中的每一个基本上相似,并以相同的标号加上不同的字母示出,在此仅对第一锁片82a进行详细描述,第一锁片82a包括一主体部分85a和两个锚片83a和84a,两个锚片83a和84a分别沿折叠线E铰接到主体部分85a的两侧边上,其中,锁片主体部分85a两侧之间的宽度X不大于实施例三中所述切口73a、b的宽度V,锁片主体部分85a两侧之间的宽度X的1/2与一锚片两侧的宽度Y之和大于所述切口的宽度V,因此,当所述主体部分85a和邻接的两个锚片83a和84a沿折叠线E对折后,可一起插入到一所述切口73a中,然后再将两锚片83a和84a展开,这样可将第一锁片82a有效地锁定在所述切口73a中(请参照附图10a和10b)。可以预见,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锁片82a、b的结构或形状可以是其它适合的结构或形状。
所述提梁81的两端边87a和87b中的每一个的宽度W最好大于所述切口的宽度V,使得提梁81不能插入到切口73a、b中,以便保持在所述容器290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凸片74a、b可与提梁81的端部相抵,以支撑提梁81,使其不能接触到容器的内容物,并且为使用者的手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请参照附图10b,其中清楚地示出了容器290的基底39的立体形状和结构,并清楚地示出了第一锁片82a和切口73a进行互锁的结构。
为了方便使用者提起容器,本实施例中,提梁81的边缘呈波浪状,可以预见,在其它实施例中,提梁81的形状可以是其它适合的形状。
应了解的是,在此所使用的方向参考词,例如“上”、“端”、“侧”、“内”、“外”“斜”等并未使每个所述板或面受限于这些方位,而只是起到将这些板或面彼此区分开的作用;对于铰接式连接的任何引用不应理解为必定是指只有一个单一的折叠线,事实上,可以想象得到在不偏离发明范围的情况下,铰接式连接可通过一个或多个下述方式形成,即:一单面刻痕线、一双面刻痕线、一折叠线、一弱化线或柔软线等,并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根据具体的生产需要,所述相会在一接合处的两条折叠线或相会在一接合处的折叠线和轮廓线可被加工成相交在一接合点,也可被加工成停止在将要相会的地方,即并没有真正地相交,这并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所述坯片的正反面是可以互换的,只需反向折叠即可。
以上列举了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包含本发明所述部件或根据本说明书所进行各种合理组合而成的可折叠容器,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折叠容器,该容器由坯片形成,所述坯片由一张可折叠的薄片材料构成,所述坯片具有折叠线,沿所述折叠线折叠所述薄片材料,能使所述坯片从平面状态变形到所述容器,所述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一基底和从基底延伸的四个侧壁,诸所述侧壁由四个角部相接,每一所述角部包括一蹼板和一凸片,所述蹼板具有延伸入一侧壁的一内侧部分、延伸入相邻侧壁的一外侧部分以及位于所述内侧和外侧部分之间的一中间部分,所述中间部分沿一第一折叠线铰接到所述内侧部分上并沿一第二折叠线铰接到所述外侧部分上,所述第一和第二折叠线从角部的边缘延伸并与所述基底相会在一接合处,所述凸片沿一第三折叠线铰接到所述内侧部分的边缘上,该凸片塞入所述中间部分与外侧部分之间的空隙中,以将所述角部保持在折叠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具有一个由四条折叠线依次相接形成的四边形折叠线框,该四边形折叠线框所限定的区域形成所述基底的支撑面,并且,从该四边形折叠线框的每一角延伸的一第四折叠线与相邻的一所述接合处相接,以将所述基底限定成具有五个面的立体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还包括至少一个把手,每一所述把手沿至少一条曲线形折叠线铰接到一所述侧壁的边缘上,当所述把手沿所述曲线形折叠线折叠并与所述侧壁脱离开共面关系后,所述侧壁被限定在一弯曲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两个相对的所述把手,每一所述把手沿一条曲线形折叠线铰接到一所述侧壁的边缘上。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还具有一条对折折叠线,该对折折叠线将所述容器分为基本上对等的两部分,其中的一部分沿该对折折叠线铰接到另一部分上,所述容器处于平面状态时,所述两部分沿所述对折折叠线对折后能基本上重合。
6.一种用于形成可折叠容器的坯片,其由一张可折叠的薄片材料构成,所述坯片具有折叠线,沿所述折叠线折叠所述薄片材料,能使所述坯片从平面状态变形到所述容器,所述坯片的特征在于:所述坯片包括一基底、四个侧壁、四个蹼板和四个凸片,每一所述蹼板包括延伸入一侧壁的一外侧部分、延伸入相邻侧壁的一内侧部分以及位于所述内侧和外侧部分之间的一中间部分,所述中间部分沿一第一折叠线铰接到所述内侧部分上并沿一第二折叠线铰接到所述外侧部分上,所述第一和第二折叠线从所述蹼板的边缘延伸并与所述基底相会在一接合处,每一所述凸片沿一第三折叠线铰接到一所述内侧部分的边缘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具有一个由四条折叠线依次相接形成的四边形折叠线框,从该四边形折叠线框的每一角延伸的一第四折叠线与相邻的一所述接合处相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坯片还包括至少一个把手片,每一所述把手片沿至少一条曲线形折叠线铰接到一所述侧壁的边缘上,当所述把手片沿所述曲线形折叠线折叠并与所述侧壁脱离开共面关系后,所述侧壁被限定在一弯曲状态。
9.如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坯片还具有一条对折折叠线,该对折折叠线将所述坯片分为基本上对等的两部分,其中的一部分沿该对折折叠线铰接到另一部分上,所述坯片沿该对折折叠线对折后,该对折折叠线两侧的所述薄片材料能基本上重合。
10.如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折叠线基本上等长,所述第一和第二折叠线夹角的平分线与相邻的基底的两个边中的每一边之间的夹角为135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007183XA CN101172526B (zh) | 2006-11-03 | 2007-02-06 | 一种可折叠容器及其坯片 |
PCT/CN2008/000252 WO2008095411A1 (fr) | 2007-02-06 | 2008-01-31 | Récipient pliant et découpe correspondant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10063443 CN101045487A (zh) | 2006-11-03 | 2006-11-03 | 一种可折叠容器及其坯片 |
CN200610063443.0 | 2006-11-03 | ||
CN200610157413.6 | 2006-12-07 | ||
CN200610157413 | 2006-12-07 | ||
CN200710007183XA CN101172526B (zh) | 2006-11-03 | 2007-02-06 | 一种可折叠容器及其坯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72526A CN101172526A (zh) | 2008-05-07 |
CN101172526B true CN101172526B (zh) | 2011-03-23 |
Family
ID=39421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007183XA Active CN101172526B (zh) | 2006-11-03 | 2007-02-06 | 一种可折叠容器及其坯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17252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51317A (zh) * | 2010-12-22 | 2012-07-11 | 寇祥 | 折叠碗 |
EP2928781B1 (en) * | 2012-11-28 | 2018-01-10 | Graphic Packaging International, Inc. | Carton with detachable container panel for forming a container, blank and method of forming a carton |
CN109677775B (zh) * | 2017-10-18 | 2021-09-17 | 佛山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吊装的包装箱 |
CN109956159B (zh) * | 2017-12-14 | 2021-11-16 | 佛山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吊装的包装箱 |
CN110667997B (zh) * | 2018-07-02 | 2021-11-16 | 佛山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吊装的包装箱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492845A (en) * | 1975-10-09 | 1977-11-23 | Ashton Containers | Tray made from a folded blank |
EP0039939A1 (de) * | 1980-05-12 | 1981-11-18 | Federal Paper Board Co. Inc. | Schalenförmiger Behälter |
US4417882A (en) * | 1979-10-30 | 1983-11-29 | Sprinter System Ab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recting a carton tray |
GB2218074A (en) * | 1988-04-27 | 1989-11-08 | Mead Corp | Corner structure and blank for a tray |
CN2873015Y (zh) * | 2006-01-25 | 2007-02-28 | 张振岳 | 一种薄木片/竹片折叠的餐盒 |
-
2007
- 2007-02-06 CN CN200710007183XA patent/CN10117252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492845A (en) * | 1975-10-09 | 1977-11-23 | Ashton Containers | Tray made from a folded blank |
US4417882A (en) * | 1979-10-30 | 1983-11-29 | Sprinter System Ab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recting a carton tray |
EP0039939A1 (de) * | 1980-05-12 | 1981-11-18 | Federal Paper Board Co. Inc. | Schalenförmiger Behälter |
GB2218074A (en) * | 1988-04-27 | 1989-11-08 | Mead Corp | Corner structure and blank for a tray |
CN2873015Y (zh) * | 2006-01-25 | 2007-02-28 | 张振岳 | 一种薄木片/竹片折叠的餐盒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72526A (zh) | 2008-05-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72526B (zh) | 一种可折叠容器及其坯片 | |
US6558775B1 (en) | Plastic sheet having creasing lines and creasing line-forming blade for plastic sheet | |
CN211593263U (zh) | 可快速组立的容置盒 | |
CN210235591U (zh) | 一种便捷式包装盒 | |
US20050089675A1 (en) | Partially collapsible structure | |
CN201176297Y (zh) | 内衬结构 | |
CN2460459Y (zh) | 组合式塑料周转箱 | |
TWM589690U (zh) | 可快速組立的容置盒 | |
CN101045487A (zh) | 一种可折叠容器及其坯片 | |
CN2679046Y (zh) | 可折叠盒体 | |
TW200424096A (en) | Sheet with folding die-cut lines and the blade for die-cutting the said lines of the said sheet | |
CN201049754Y (zh) | 可折叠包装盒 | |
CN203544561U (zh) | 一种容器 | |
CN2418102Y (zh) | 折叠式商品周转包装箱 | |
CN204654392U (zh) | 一种简易展示架 | |
WO2008095411A1 (fr) | Récipient pliant et découpe correspondante | |
CN220032472U (zh) | 一种新型盒子结构 | |
CN209871082U (zh) | 一种便于固定和展示的瓦楞纸箱 | |
CN218401844U (zh) | 一种显示屏包装缓冲纸管 | |
CN221477936U (zh) | 新型吸塑托盒辅助堆码结构 | |
CN216611990U (zh) | 一种三角形包装盒 | |
CN221368493U (zh) | 一种便于收放折叠盒子 | |
CN217805816U (zh) | 一种异形包装结构 | |
CN220682985U (zh) | 一种礼品盒 | |
CN201703748U (zh) | 纸质缓冲包装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