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1896A - 振动装置、射流产生装置、电子器件以及振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振动装置、射流产生装置、电子器件以及振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1896A
CN101171896A CN 200680010709 CN200680010709A CN101171896A CN 101171896 A CN101171896 A CN 101171896A CN 200680010709 CN200680010709 CN 200680010709 CN 200680010709 A CN200680010709 A CN 200680010709A CN 101171896 A CN101171896 A CN 101171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ng elements
vibrating
shell
vibration
jet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8001070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川博一
中山典一
牧野拓也
武笠智治
良尊弘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71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18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Landscapes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振动装置,一种实施该振动装置的射流产生装置,以及一种实施该射流产生装置的电子器件,其中,该振动装置能够在振动元件中产生有效的振动,并且有效地将振动施加于气体。射流产生装置(10)具有振动装置(15),该振动装置包括框架(4),安装在该框架4上的致动器(5),以及通过弹性支撑元件(6)在该框架(4)上支撑的振动元件(3)。该振动元件(3)例如具有形成在圆盘形振动板(3a)的周边部分上的侧板(3b)。将该振动元件(3)的振动施加于室(11a)和(11b)内的空气,由此可以交替地从喷嘴(2a)和(2b)吹出气体。

Description

振动装置、射流产生装置、电子器件以及振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气体射流中引起振动的振动装置,一种实施该振动装置的射流产生装置,一种实施该射流产生装置的电子器件,以及一种制造该振动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与从PCs(个人计算机)中的热源如ICs(集成电路)产生的热量的增加有关的问题,这是由于PCs性能的增加。一种已知的用于消散热量的方法涉及使IC与例如由金属如铝等形成的散热片接触,以便通过经由该散热片的热传导从IC消散热量。还有一种已知的方法,其中使用风扇强制排出PC外壳内的热空气,并且引入冷却器的环境空气,由此消散热量。更有一种已知的方法,其中同时使用散热片和风扇,由此用散热片增加热源和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通过风扇强制排出该散热片周围的热空气。
然而,对这种通过风扇的空气强制对流来说,在下游侧在散热片的表面会出现热边界层,这意味着热量不能有效地从散热片离开的问题。处理该问题的一种方式例如是增加该风扇的气流速度,以便减少该热边界层的厚度。然而,增加转数以增加气流速度会导致风扇轴承的噪声,由风鸣(wind roar)引起的噪声等问题。
另一方面,已知一种方法,其中使用振动板代替风扇起到鼓风机的作用,该振动板周期性地执行往复运动以破坏热边界层,并且有效地将热量从散热片释放到环境大气中(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2、3、4)。其中,特别是专利文献3和4中的装置,具有通常将室在空间上分成两部分的振动板,在该室中提供支撑该振动板的弹性元件,以及用于使该振动板振动的装置。通过这种装置,当该振动板例如向上移动时,该室的上部空间的体积减少,因而该上部空间的压力上升。该上部空间经由通风孔与环境大气连通,因此将该上部空间内的一部分空气排出。另一方面,该振动板另一侧上的下部空间的体积自该上部空间增加,因而相反地该下部空间中的压力下降。该下部空间经由通风孔与环境大气连通,因此由于压力的下降,将通风孔附近环境大气中的一部分空气抽入该下部空间。交替地,当该振动板例如向下移动时,该室的上部空间的体积增加,因而相反地该上部空间中的压力下降。该上部空间经由通风孔与环境大气连通,因此由于压力的下降,将该通风孔附近的环境大气中的一部分空气抽入该下部空间。该振动板另一侧上的下部空间的体积自该上部空间减少,因而该下部空间中的压力上升。该下部空间经由该通风孔与环境大气连通,因此将该上部空间内的一部分空气向外排出。例如通过电磁驱动执行该振动板的驱动。这种振动板的往复运动周期性地重复将该室内的空气排入环境大气的动作,以及将环境大气的空气吸入该室的动作。在热源如散热片(吸热设备)上喷吹由该振动板的周期性往复运动引入的空气脉动流有效地破坏了该散热片表面的热边界层,因此有效地冷却了该散热片。
专利文献1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0-223871(附图2)
专利文献2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0-114760(附图1)
专利文献3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开No.2-213200(附图1和3)
专利文献4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开No.3-116961(附图3和8)
然而,在从热源产生的热量较大的情况下,装置需要具有更高的冷却能力,即能够喷吹更大量的气体。具体地说,由CPUs(中央处理单元)产生的热量每年都在增加,并且CPUs需要有效地冷却。在另一方面,虽然可以通过增加振动板的振幅来增加由该装置喷吹的气体的数量,但是这不仅产生了该振动板的挠曲,以使气体不能有效地振动,而且还会成为过度的噪声源。
发明内容
根据上面的情形,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振动装置,其中通过振动元件产生有效的振动,由此可以以有效的方式将振动提供到气体,一种包括该振动装置的射流产生装置,以及一种包括该射流产生装置的电子器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振动装置,一种射流产生装置等,其中可以实现厚度的减少或者尺寸的减少。
为了实现上面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振动装置是一种设置成振动包括在外壳中的气体以便将该气体经由包括在该外壳中的开口以脉冲流的形式排出的振动装置,包括:框架;振动元件,该振动元件包括具有大致正交于振动方向的表面的振动板,由该框架支撑该振动元件以使其振动;以及设置成驱动该振动元件的驱动单元。
就该驱动单元的驱动方法而言,可以使用例如电磁操作、压电操作或静电操作。
该气体的一个例子是空气,但是该气体不限于此,而是可以是氮气、氦气、氩气或其他气体。
对于本发明来说,该振动元件包括在该振动板上提供的侧板。因此,增加了该振动元件的刚性,并且可以控制该振动板的挠曲,以便有效地将振动应用于该气体。而且,刚性不是使该振动板本身高刚性而是通过形成侧板实现的,由此实现了整体的高刚性,并且因此该振动元件的重量不会很重。
可以大致正交于该振动板的表面设置该侧板,如随后描述的,但是不是必须正交的。该侧板仅仅是应当例如与该振动板连续或间断接触地提供。也就是说,在间断的情况下,提供多个侧板。该侧板可以在该振动板的周边或者自其向内靠近地提供。
对本发明来说,该振动板包括该侧板中的孔。因此,可以减少振动元件的重量,同时保持该振动元件的刚性。因而,可以实现电功率消耗的减少。
对本发明来说,该振动元件是连接在该振动板和侧板之间的肋元件。因而,可以增加该振动元件的刚性。
对本发明来说,该振动元件包括该肋元件中的孔。因此,可以减少该振动元件的重量,同时保持该振动元件的刚性。
对本发明来说,该振动元件由树脂、纸或金属构成。具体地说,形成纸制的振动元件实现了重量的显著减少。即使减少了重量,该振动元件具有侧板并且是刚性的,因而不存在问题。
对本发明来说,该表面例如由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角圆形构成。角圆形是由直线和曲线限定的区域的形状,一个例子是具有圆角的多边形。
对本发明来说,在该振动板的振动方向上的一侧直立安装侧板;并且该驱动单元包括设置成振动该振动元件的致动器,在该一侧设置所述致动器。因而,设置该致动器以便由该振动板环绕,因此可以减少该振动装置的厚度。
对本发明来说,该振动板由直径朝向该振动板的振动方向的一侧逐渐伸展的圆锥形构成;并且该驱动单元包括设置成振动该振动元件的致动器,在该一侧设置该致动器。这样,将该致动器放置在该圆锥形的内侧上,因此可以减少该振动装置的厚度。在这种情况下,包括朝向与该一侧相反的一侧直立安装的侧板的振动元件有助于该振动装置的厚度的减少,与在该一侧上直立相比。
对本发明来说,该框架以滑动方式支撑该侧板。因而,该侧板的存在使得将该框架设置成仿佛其是气缸,而该振动元件是活塞。而且,具有与该框架滑动接触的侧板抑制了该振动元件的侧向摇摆等,由此能够实现稳定的振动。例如,可以将表面精加工应用于该框架和侧板的接触部分,以便能够实现滑动。
对本发明来说,该框架使用在该框架和侧板之间提供的间隙或润滑剂以滑动方式支撑该侧板。因而,可以平稳地振动该振动元件。
对本发明来说,该振动元件包括由该框架以滑动方式支撑的该振动板的边部;以及由该框架以滑动方式支撑的、从该侧板突出的突出部。这样,与整个侧板与该框架接触相比,可以减少摩擦阻力,由此减少了电功率消耗,并且还抑制了噪声。
对本发明来说,该振动装置还包括:设置成支撑该振动元件的第一弹性支撑元件,该第一弹性支撑元件设置在该框架和侧板之间,以便不会使该气体自该振动板的振动方向的一侧循环到其相反的一侧;设置成支撑该振动元件的第二弹性支撑元件,该第二弹性支撑元件设置在该框架和侧板之间,以便通常在该振动方向上与该第一弹性支撑元件排列成一行。具有由在振动方向上排列的第一和第二弹性支撑元件支撑的侧壁阻止了该振动元件的侧向摆动,并且允许获得稳定的振动。该第二弹性支撑元件可以具有或不具有阻止气体从该振动板的振动方向的一侧流动到其相反的一侧的功能。
具体地说,该侧板足以包括:该第一弹性支撑元件连接的第一端部;以及该第二弹性支撑元件连接的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在该振动方向上与该第一端部相反的一侧提供。也就是说,如果使该第一和第二弹性支撑元件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大,则可以获得更稳定的振动。
对于本发明来说,该第二弹性支撑元件由多个板簧或多个导线构成。通过这种相对细长的元件设定该第二支撑元件使得对该振动方向上预期的往复运动的阻力减少,同时阻止了该振动元件的侧面摆动。
对于本发明来说,该第一和第二弹性支撑元件由相同的材料构成。该第一和第二弹性支撑元件不仅具有相同的材料,而且具有近似相同的形状。
对本发明来说,该振动装置还包括:设置成支撑该振动元件的波纹管形第一弹性支撑元件,该波纹管形第一弹性支撑元件设置在该框架和振动元件之间,以便不会将自该振动板的振动方向的一侧的气体循环到其相反的一侧。该波纹管形弹性支撑元件可以具有多个峰部和谷部。
对本发明来说,该振动元件包括该第一弹性支撑元件连接的侧板,该侧板提供在该振动板中;并且其中该振动装置还包括设置成支撑该振动元件的波纹管形第二弹性支撑元件,该波纹管形第二弹性支撑元件设置在该框架和振动元件之间,以便与该振动方向上的第一弹性支撑元件排列成一行,并且在该振动元件的振动方向上还变成通常对称的形状。具体地说,在该弹性支撑元件是波纹管形的情况下,该弹性支撑元件的峰部和峰部彼此面对,并且谷部和谷部彼此面对,即不是对称成形的,从中立点看该振动元件两侧的振幅不同,并且不会获得有效的振动。也就是说,以对称形状设置该弹性支撑元件意味着当该振动元件不振动时从中立点看该振动元件两侧的振幅相同,由此可以获得有效的振动。
对本发明来说,该第一弹性支撑元件包括:一个设置在该振动元件侧的谷部;以及一个设置在该框架侧的峰部;并且其中该驱动单元包括设置成振动该振动元件的致动器,以及连接到该致动器以便穿过该第一弹性支撑元件附近的空气的馈线。该第一弹性支撑元件在该框架侧即外侧具有较小的振幅,在该振动元件侧即内侧具有较大的振幅。因此,在该振动元件侧放置具有较大振幅的谷部加宽了该馈线沿振动移动的空间,即提供了该馈线移动的自由度,并且可以阻止线泄漏。
对本发明来说,该振动板的表面面积不大于由该第一弹性支撑元件接触该框架的位置环绕的部分的面积的70%,该部分是通常平行于该振动板的表面的表面内的一部分。在其超过70%的情况下,增加了该振动元件的振动阻力,并且增加了噪声。优选地,希望60%或者更低。
对本发明来说,该振动元件由与该振动板相同的材料构成,并且包括设置成通过在该框架中实施支撑该振动板的弹性支撑部分,该弹性支撑部分是该振动板的周边。将该弹性支撑元件与该振动元件整体模制简化了该振动元件的制造。
对本发明来说,该驱动单元包括:磁体;包括设置成循环气体的空气连通开口的线轴,该线轴安装在该振动元件上,并且还提供该线轴以环绕该磁体;以及缠绕在该线轴上的线圈。也就是说,该驱动单元是音圈的。对本发明来说,该线轴和磁体之间的空间的体积通过该线轴的移动而改变。在该线轴不具有空气连通开口的情况下,该线轴内空间的压力变化变成振动阻力。然而,根据本发明,该内部空间内的气体经由该空气连通开口逸出到该线轴的外侧,因而可以实现有效的振动。
对本发明来说,该振动板包括通常在其中心的孔部,该孔部在该振动方向上突出;并且其中该驱动单元包括在该孔部中实施的线圈,设置在该孔部周围以环绕该线圈的板形轭,以及至少两个将该轭夹在中间的磁体。根据这种构造,可以使用相对大的磁体。因此,可以增加磁力,并且可以获得更大的振动。考虑到其效果,该振动板可以具有近似在其中心在该振动方向上突出的孔部,并且该驱动单元可以包括安装在所述孔部中的线圈,设置在该孔附近以由该线圈环绕的板形轭,以及至少两个将该轭夹在中间的磁体。
对本发明来说,该驱动单元包括具有剩余磁通密度是0.3至3.0T的磁体的致动器。规定0.3T或更大的原因是为了获得所需的磁通密度,即使在该振动装置的尺寸减少的情况下,并且例如还可以减少该磁体的尺寸。而且,这是因为3.0T或更高很昂贵。例如,该磁体是钕磁体。
对本发明来说,该驱动单元包括安装在该框架上的接线盒,使用电磁驱动的致动器,该致动器包括线圈,以及连接在该接线盒和线圈之间的馈线。由于具有接线盒的框架,阻止了线泄漏,并且还在制造包括该振动装置的射流产生装置时简化了布线。
对本发明来说,该馈线的最小弯曲半径通常是该馈线的厚度的五倍。因而,可以阻止由于该振动元件的振动引起的该馈线的线泄漏。在小于五倍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在该弯曲部分集中的应力,以及线泄漏。“最小弯曲半径”是该馈线的弯曲半径最小的部分的弯曲半径。
对本发明来说,该馈线经过编织。因而,可以阻止线泄漏。对这种馈线来说,例如可以使用机器人电缆。
对本发明来说,将致动器设置在该振动板的振动方向的一侧,并且该馈线在与该振动板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延伸。在如上所述具有弯曲半径的馈线的情况下,如同本发明一样的布线使得布线有轻微的弯曲。而且,仅室空间位于该致动器的另一侧上,这产生了容易布线的优点。
对本发明来说,该振动元件包括具有通孔的侧板;并且该振动装置还包括设置成支撑该振动元件的第一弹性支撑元件,该第一弹性支撑元件设置在该框架和侧板之间,以便不会将自该振动板的振动方向的一侧的气体循环到其相反的一侧,以及设置成支撑该振动元件的第二弹性支撑元件,该第二弹性支撑元件设置在该框架和侧板之间,以便与通常在振动方向上的第一弹性支撑元件排列成一行;其中将该馈线设置成插入该通孔,并且还在该第一和第二弹性支撑元件之间穿过。因而,可以实现厚度的减少。
对本发明来说,该馈线的厚度不小于0.4mm。因而,可以阻止线泄漏。虽然从阻止线泄漏的观点看该馈线的厚度没有上限,但是这是与该振动装置的尺寸对应的敏感范围。例如,这是3mm或更少,或者5mm或更少的上限。
对本发明来说,垂直于该馈线的长度方向的截面是平面形状的。在考虑了由该振动元件产生的该室内的气流的情况下执行适当的布线,可以阻止由于该馈线的存在的湍流,并且可以抑制由于风鸣引起的噪声。
对本发明来说,该驱动单元包括安装在该框架上的接线盒,以及使用电磁驱动的致动器,该致动器包括线圈;其中该振动元件包括在该振动装置上提供的侧板;并且其中该振动装置还包括设置成支撑该振动元件的弹性支撑元件,该弹性支撑元件由能够将功率提供到该致动器的导电材料构成,并且设置在该框架和侧板之间。因而,可以使用尽可能小的馈线执行制造,这除去了对线泄漏的担心。
对本发明来说,该框架包括设置成循环该气体的空气连通开口。因而,可以自该内侧朝向该框架的外侧产生由于该振动元件的振动引起的适当的气流。
对本发明来说,该振动元件是包括连接到该侧板的振动方向上的两端的第一和第二振动板的圆柱形;并且该振动单元包括设置成在该圆柱形振动元件的内侧振动该振动元件的致动器。例如,对该致动器附着于该振动装置固定到其安装到的射流产生装置的外壳的一部分的排列来说,该振动元件外侧唯一的事物就是室空间。因此,可以将该振动元件的外侧上该外壳内的气体平稳并且有效地抛放到该外壳的外侧。而且,可以减少与此在一起的噪声。可替换地,该驱动单元包括设置成振动该振动元件的致动器;并且该振动元件包括设置成连接到该致动器的第一振动板,以及设置成当该第一振动板通过驱动的致动器振动时产生的气体的压力变化而与该第一振动板同步振动的第二振动板,该第二振动板与通常在该振动方向上的第一振动板一起排列。
对本发明来说,该驱动单元包括使用电磁驱动的致动器,该致动器包括线圈;并且该框架的至少一部分由设置成构成该致动器的磁路的磁性物质构成。因此,该框架的至少一部分还用作磁路的功能,由此可以增加磁通密度。
对本发明来说,该振动装置还包括设置成支撑该振动元件的弹性支撑元件;其中该框架在该表面内具有板形外观,该弹性支撑元件安装在其中。提供这种薄的框架实现了该振动装置和射流产生装置的厚度的减少。“板形外观”包括这样的形状,其中该框架是具有提供到平板的孔、凹槽等由此附着该振动元件的平板形状。
对本发明来说,该外壳由树脂构成,并且该框架由刚性高于该外壳的材料构成。因而,即使在该框架的厚度小于该外壳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保持必要的刚性。具体地说,在该框架是由金属构成的情况下,可以保持足够的刚性。
对本发明来说,该振动装置还包括设置成支撑该振动元件以使其振动的弹性支撑元件,该弹性支撑元件在该外壳中实施,并且还形成该弹性支撑元件以覆盖该框架。该弹性支撑元件和框架可以通过整体模制形成。整体模制不仅减少了理所当然的制造过程,而且还提高了该弹性支撑元件和框架之间的位置精度,因此提高了该弹性支撑元件和外壳之间的位置精度。
对本发明来说,该振动装置还包括设置成支撑该振动元件以使其振动的弹性支撑元件,将该弹性支撑元件安装到该框架,并且形成该弹性支撑元件以覆盖该振动元件。该振动元件和弹性支撑元件可以由整体模制形成。整体模制不仅减少了理所当然的制造过程,而且还显著提高了该弹性支撑元件和振动元件之间的位置精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形成该弹性支撑元件以覆盖该框架。
对本发明来说,该驱动单元还包括大致正交于该长度方向的截面是多边形的电线,以及使用电磁驱动的致动器,该致动器包括由缠绕的电线设定的线圈。因而,在具有正交于该长度方向的圆形截面的电线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每单位截面面积线圈的密度。也就是说,大量的缠绕可以由相同体积的电线构成。因此,对于相同数量的缠绕来说,可以减少缠绕的高度(整个线圈的厚度),因此可以实现该线圈厚度的减少。多边形是具有三个或更多角的形状。
对本发明来说,该线圈由缠绕的偶数层设定。有利的情况是该线圈的缠绕开始和缠绕结束位于相同侧。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在奇数层的情况下,浪费了一个线圈值的厚度(一层值的厚度),但是对于偶数层来说,消除了该空间的浪费,这有助于减少尺寸和减少厚度。
对本发明来说,该驱动单元包括在该振动元件中实施的磁体,以及设置成振动该振动元件的线圈,其中通过在应用电时产生的磁场实施该磁体。因此,可以实现该振动装置以及因此的射流产生装置的厚度的减少。
对本发明来说,在该外壳外侧设置线圈。在该外壳的外侧具有线圈能够实现该振动元件的振幅的增加,在该振动元件和线圈之间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因此,可以增加的排出的气体量。而且,减少了在该外壳内产生的气流的阻力,并且抑制了噪声。该线圈可以安装在该外壳内,或者可以不安装在其中。
对本发明来说,该驱动单元包括设置成应用用于旋转该表面内的振动元件的电源,以及设置成转换该振动元件的运动的转换机构,该振动元件通过电源旋转,以便在该振动方向上振动该振动元件。该电源包括线圈,以及在该振动元件中实施的磁体。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该线圈可以设置在该外壳的外侧。该转换机构由齿条机构或凸轮机构构成,但是也可以是其他机构。
对本发明来说,该振动元件是双晶型压电致动器。因而,可以实现薄的压电致动器。
对本发明来说,该振动元件包括该表面内的端部;并且该驱动单元包括安装在该振动元件的端部上的线圈,以及多个磁路构成元件,该磁路构成元件设置成构成设置成将驱动力应用于该线圈的磁路。如果具有位于该线圈的周边的磁路构成元件,则可以实现厚度的减少。例如,该磁路构成元件包括第一轭,该第一轭包括在其周围设置该线圈的第一壁,以及面对该第一壁的第二壁,该第一轭在该振动方向上直立安装,板形第二轭,该板形第二轭设置在该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以便面对该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磁体,该磁体在自该第一壁朝向该第二轭的方向上磁化,将该磁体夹在该第一壁和第二轭之间。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振动装置设置成振动包括在外壳内的气体,以便经由包括在该外壳中的开口将该气体以脉冲流的形式排出的振动装置,包括:框架;振动元件,该振动元件包括具有大致正交于振动方向的表面的振动板,该振动元件由该框架支撑以使其振动;以及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包括磁体,包括设置成循环该气体的空气连通开口的线轴,将该线轴安装在该振动元件上,并且还提供该线轴以环绕该磁体,以及缠绕在该线轴上的线圈。
根据本发明,该内部空间内的气体可以经由该空气连通开口从该线轴向外逸出,因而该线轴内空间的压力变化不会变成振动阻力,并且可以在该振动元件产生有效的振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射流产生装置包括:框架,振动元件,该振动元件包括具有大致正交于振动方向的表面的振动板,该振动元件由该框架支撑以使其振动;包括开口的外壳,将该外壳设置成支撑该框架,并且还将气体包括在其中;以及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设置成经由该开口将该气体以脉冲流的形式排出,通过驱动该振动元件将振动应用于该气体。例如,如果该振动元件包括在该振动板上提供的侧板,则增加了该振动元件的刚性,抑制了该振动板的弯曲,并且该气体可以有效地提供有振动。
对本发明来说,该外壳包括至少两个开口,并且还包括至少两个其中的室,该室在该振动板的振动方向的一侧,以及其相反的一侧提供,以便每个室与该开口中的每一个连通。因此,气体交替地从该开口排出,因而从该开口排出的噪声是反相的,并且彼此消弱,因此可以抑制噪声。在该至少两个室的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增加该振动装置在该振动方向上的对称,因而可以还提高噪声的减少。然而,该两个室不必必须相同。
对该射流产生装置来说,在不具有框架的情况下,该射流产生装置包括:振动元件,该振动元件包括具有大致正交于振动方向的表面的振动板;包括开口的外壳,该外壳设置成支撑该振动元件以使其振动,并且还将气体包括在其中;以及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设置成经由该开口将该气体以脉冲流的形式排出,通过驱动该振动元件将振动应用于该气体。也就是说,对本发明来说,该框架本身由该外壳设定。
对本发明来说,该驱动单元包括使用电磁驱动的致动器,该致动器包括线圈,并且该外壳的至少一部分由用于设定该致动器的磁路的磁性物质形成。因此,该外壳的至少一部分还可以用作磁路,由此可以提高磁通密度。
对本发明来说,该射流产生装置还包括喷嘴元件,该喷嘴元件包括将其气体连通到该开口的导管,该喷嘴元件安装在该外壳上。因而,在制造该外壳之后将该喷嘴元件安装到该外壳,由此简化了该射流产生装置的制造。
对本发明来说,该驱动单元包括使用电磁驱动的致动器,以及设置成产生安排操作该致动器的电信号的电路板,将该电路板附着于该外壳。因此,不仅不需要提供中间电连接装置如接线盒,而且还简化了该结构。
对本发明来说,该外壳包括具有不同于该表面的角度的表面,并且将该电路板附着于该具有不同角度的表面。因此,这有助于该射流产生装置的厚度的减少。
对本发明来说,该电路板构成该外壳的一部分。因此,这有助于该射流产生装置的尺寸的减少。
对本发明来说,该外壳包括在该外壳内的振动元件的振动方向上由该振动元件分开的第一和第二室,其中包括该气体,以及由磁性物质构成的板,在该第一和第二室的至少一侧设置该板。因而,在该驱动单元例如是电磁电动机的情况下,并且该振动元件在该外壳内,可以通过其金属板抑制磁场泄漏。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使用具有高磁导率的金属板,以便显示磁屏蔽效果。例如,通过由金属构成的板,可以使该外壳变薄,这是由于其强度大于树脂等的强度。
对本发明来说,该外壳包括用于工作的开口,以及安装在该用于工作的开口上的盖。“工作”意思是测试、监视,制造工作等,在该射流产生装置的制造过程期间。在这种情况下,该外壳部分地由透射可见光的材料形成,代替盖。或者,该盖可以由透射可见光的材料形成。
对本发明来说,该射流产生装置还包括设置成将该射流产生装置固定到电子器件的固定机构。这简化了由工人将该射流产生装置装配到电子器件的工作。
对本发明来说,该外壳包括外表面,该外表面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设置成在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连接的弯曲表面。因而,在电子器件中实施该射流产生装置的情况下,可以消除空间的浪费。
对本发明来说,该外壳包括多个开口,具有该开口的第一开口面的第一开口,以及具有与该第一开口面成不同角度的第二开口面的第二开口。因而,在不同方向山喷吹射流。例如,可以设计该第一开口面和第二开口面的位置,以便匹配该电子器件的形式。还可以设置该第一开口面和第二开口面,以便使其几乎彼此正交,或者几乎平行。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的射流产生装置包括:多个设置成通常在相同的方向上振动的振动元件;外壳,该外壳包括多个开口,多个设置成每一个与该开口中的每一个连通的室,其中设置该振动元件中的每一个,设置该室以便使其在大致正交于该振动元件的振动方向的表面内排列,并且将气体包括在每一个室中;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设置成经由每个开口将该气体以脉冲流的形式排出,通过驱动该振动元件将振动应用于该气体。
对本发明来说,为多个以平面方式排列的室中的每一个提供振动元件,并且将气体从与该室连通的开口中的每一个排出,由此不仅可以减少该射流产生装置的厚度,而且可以增加排出的气体的数量。而且,对这样一种排列来说,其中该两个振动元件振动,以便在一个振动元件在一个方向上移动时,另一个振动元件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具有由该装置整体产生的动量,但是消除了该两个振动元件的振动。因此,可以抑制应用于该电子器件的振动,其中在该电子器件中实施该射流产生装置。
该“相同方向”是本发明中的振动的方向,该“相同方向”包括朝向一侧的方向和朝向另一侧的方向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不意味着该多个振动元件都必须在相同的时间向上振动,或者必须在相同的时间向下振动。该振动元件的整个振动的方向近似相同就足够了,而与振动的时间无关。
对本发明来说,该射流产生装置还包括:该喷嘴元件包括多个分别与相应的开口连通的气体导管,并且整体地形成该相应的导管。因而,设置每一个外壳形成一个喷嘴,由此简化了制造。
对本发明来说,该外壳包括热传输装置固定在其中的孔,该孔设置成使用毛细管作用传输基于工作流体的相变的热量。或者,该外壳包括接触该热传输装置的台阶、凹槽或凹入部分。因此,工人容易辨别将该热传输装置附着于该射流产生装置的位置,从而简化了制造。而且,这有助于通过结合该射流产生装置和热传输装置获得的该装置的尺寸的减少或者厚度的减少。
对本发明来说,该驱动单元包括使用电磁驱动的致动器,该致动器包括构成磁路的磁路构成元件;并且提供该磁路构成元件,以便在自该外壳的振动方向上突出到该外壳的外侧。该磁路构成元件的尺寸与其他致动器部件相比经常较大,因而提供该磁路构成元件以便突出到该外壳的外侧。也就是说,这能够实现使该外壳尽可能小,从而除去不必要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的射流产生装置包括:框架;振动元件,该振动元件包括具有大致正交于振动方向的表面的振动板;以及包括开口的外壳,将该外壳设置成支撑该框架,并且还将气体包括在其中;以及驱动单元,将该驱动单元设置成经由开口将该气体以脉冲流的形式排出,通过驱动该振动元件将振动应用于该气体,该驱动单元包括磁体,包括设置成循环该气体的空气连通开口的线轴,将该线轴安装在该振动元件上,并且还提供该线轴,以便环绕该磁体,以及缠绕在该线轴周围的线圈。
对根据本发明的射流产生装置来说,在不具有框架的情况下,该射流产生装置包括:振动元件,该振动元件包括具有大致正交于振动方向的表面的振动板;包括开口的外壳,将该外壳设置成支撑该振动元件以使其振动,并且还将气体包括在其中;以及驱动单元,将该驱动单元设置成经由该开口将气体以脉冲流的形式排出,通过驱动该振动元件将振动应用于该气体,该驱动单元包括磁体,包括设置成循环该气体的空气连通开口的线轴,将该线轴安装在该振动元件上,并且还提供该线轴以便环绕该磁体,以及缠绕在该线轴周围的线圈。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器件包括:发热元件;射流产生装置,该射流产生装置包括框架,振动元件,该振动元件包括具有大致正交于振动方向的表面的振动板,该振动元件由该框架支撑以便使其振动,包括开口的第一外壳,将该第一外壳设置成支撑该框架,并且还在其中包括气体,驱动单元,将该驱动单元设置成经由该开口将该气体以脉冲流的形式朝向该发热元件排出,通过驱动该振动元件将振动应用于该气体;以及能够保持该发热元件和射流产生装置的第二外壳。
该第二外壳“能够保持”该发热元件和射流产生装置不必意味着必须“存储”该发热元件和射流产生装置;该术语包括例如允许该发热元件等的一部分自该第二外壳向外暴露。
发热元件的例子包括电子零件如ICs或电阻器,散热片(吸热设备)等,但是不限于这些,而是可以是任何产发热量的事物。
对本发明来说,在不具有框架的情况下,该电子器件包括:发热元件;振动元件,该振动元件包括具有大致正交于该振动方向的表面的振动板;包括开口的外壳,将该外壳设置成支撑该振动元件以使其振动,并且还在其中包括气体;以及驱动单元,将该驱动单元设置成经由该开口将该气体以脉冲流的形式朝向该发热元件排出,通过驱动该振动元件将振动应用于该气体。
就该电子器件而言,该电子器件的例子包括计算机(在个人计算机的情况下,可以是膝上型或桌面型),PDAs(个人数字助理)电子字典,照相机、显示装置、音频或视觉设备、投影仪、移动电话、游戏装置、汽车导航装置、机器人设备以及其他电气设备等等。这对下述“电子器件”同样有效。
对本发明来说,该电子器件还包括用于存储该发热元件的第二外壳,其中该第二外壳的一部分由该第一外壳的一部分构成。因而,可以实现该电子器件的尺寸的减少或厚度的减少。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的电子器件包括:第一发热元件;第一射流产生器,将该第一射流产生器设置成在朝向该第一发热元件的第一方向上将第一气体以脉冲流的形式排出;第二发热元件;以及第二射流产生器,将该第二射流产生器设置成在不同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朝向该第二发热元件将第二气体以脉冲流的形式排出。
对本发明来说,在间隔的位置设置两个或更多的发热元件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冷却该发热元件。而且,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是不同的,因而在该第一和第二发热元件的放热之后,可以在不同的方向上放出包括热量的气体。
该“第一气体”和“第二气体”的气体类型可以相同。然而,这些不需要相同,而是可以不同。
例如,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近似成90度。该第一和第二发热元件可以具有相同的构造,并且该第一和第二射流产生器也可以具有相同的构造。“构造”在此还包括形状和尺寸的概念。“相同的构造”意味着制造实质上相同的物品时制造的物品,而不意味着这些物品物理上相同。
对本发明来说,通过该第一方向上该第一发热元件的长度加上该第一方向上该第一射流产生器的长度获得的长度近似等于该第二射流产生器的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在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近似成90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根据本本发明的这种构造消除浪费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是一种振动装置的制造方法,将该振动装置设置成振动包括在外壳内的气体,以便经由包括在该外壳内的开口将该气体以脉冲流的形式排出,该方法包括:设置框架以便使其在预定位置附着于该外壳的步骤;以及使设置在预定位置的框架,以及设置成支撑振动该气体的振动元件的弹性支撑元件受到整体模制的步骤。
对本发明来说,该框架和弹性支撑元件整体模制,由此减少了制造过程,并且还减少了成本。这还显著地提高了该弹性支撑元件和框架之间的位置精度,并且因此提高了该弹性支撑元件和外壳之间的位置精度。
本发明还包括使该振动元件和弹性支撑元件整体模制的步骤。同样对本发明来说,这减少了制造过程,减少了成本,并且显著提高了该振动元件和弹性支撑元件之间的位置精度,并且因此提高了该弹性支撑元件和外壳之间的位置精度。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的制造方法是振动装置的制造方法,将该振动装置设置成振动包括在外壳内的气体,以便经由包括在该外壳内的开口将该气体以脉冲流的形式排出,该方法包括:对设置成在预定位置振动该气体的振动元件进行设置的步骤;以及使设置在预定位置的振动元件,以及设置成支撑该振动元件的弹性支撑元件整体模制的步骤。
因而,根据本发明,可以在该振动元件产生有效的振动,由此有效地将振动应用于该气体。
附图说明
附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透视图。
附图2是附图1表示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振动元件的透视图。
附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致动器5的放大的截面图。
附图5是说明由附图4表示的致动器产生的磁场的状态的图解。
附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元件的透视图。
附图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元件的透视图。
附图8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元件的透视图。
附图9A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板的平面图。
附图9B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板的平面图。
附图9C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板的平面图。
附图9D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板的平面图。
附图9E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板的平面图。
附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11是附图10表示的振动装置的透视图。
附图12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14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15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16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17是沿附图16的线A-A的截面图。
附图18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19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20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21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22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23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24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25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26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27是附图2中表示的振动装置自框架的开口端(下侧)的平面图。
附图28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29说明由附图28中表示的致动器的磁体和轭产生的磁力线的状态。
附图30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31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32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振动装置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33是说明附图32中表示的射流产生装置的变型的截面图解。
附图34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35是沿附图34的线B-B的截面图。
附图36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37是附图36中表示的振动元件的平面图。
附图38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布有弯曲的馈线的振动装置)。
附图39是说明布有具有小弯曲半径的馈线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解。
附图40是表示编织的馈线的放大图。
附图41A是说明馈线的弯曲部分的放大图解。
附图41B是说明馈线的弯曲部分的放大图解。
附图4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43是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44是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45是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46是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47是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48是说明在馈线的截面形状是圆形的情况下的气流的图解。
附图49是说明在馈线的截面形状是平的情况下的气流的图解。
附图50是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51是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52是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53是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5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器件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附图55是在膝上PC中实施的射流产生装置的部分切去的透视图。
附图56是说明吸热设备的透视图解,其中来自射流产生装置的空气喷吹该吸热设备。
附图57是说明射流产生装置和吸热设备组合的透视图解。
附图58是说明射流产生装置和吸热设备另一种形式的组合的透视图解。
附图59是说明又一种形式的射流产生装置和吸热设备的透视图解。
附图60是说明当将该射流产生装置安装在电子器件外壳内时的气流的图解。
附图61是说明另一种形式的气流的图解。
附图62是PC的部分切去的透视图,其中在PC中实施的两级(two-stage)射流产生装置和吸热设备。
附图63是具有在显示装置中实施射流产生装置的形式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切去的透视图。
附图64是具有在投影仪中实施射流产生装置的形式的投影仪的部分切去的透视图。
附图65是根据又一个形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66是沿附图65中的线C-C的截面图。
附图67是说明在外壳外表面上形成倾斜表面,并且将电路板附着于该倾斜表面的形式的图解。
附图68是根据又一种形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69是根据又一种形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70是沿附图69中的线D-D的截面图。
附图71是说明框架、弹性支撑元件和振动板的透视图。
附图72是说明将框架和弹性支撑元件整体模制的另一个例子,并且说明该框架和弹性支撑元件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附图73是该弹性支撑元件通过其框架覆盖部分覆盖框架,并且通过其振动板覆盖部分覆盖振动板的状态的截面图。
附图74是根据又一种形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75A是说明在不存在金属板的情况下由磁路产生的磁场的模拟的图解。
附图75B是说明在存在金属板的情况下由磁路产生的磁场的模拟的图解。
附图76是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77是说明缠绕在线圈线轴(coil bobbin)上的线圈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如附图4和其他附图中表示的。
附图78是说明导线具有圆形截面形状的线圈的截面图。
附图79是说明缠绕在线轴上的线圈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附图80是说明单数层线圈的截面图。
附图8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平面图。
附图82是附图81中表示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83是说明将热传输装置安装在附图81中表示的两级射流产生装置的平面图,该热传输装置通过使用毛细管作用的工作流体的相变传输。
附图84是附图83中表示的射流产生装置的后视图。
附图85是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86是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平面图。
附图87是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以及电子器件的外壳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附图88是附图87中表示的外壳的透视图。
附图89是说明附图87中表示的形式的变型的图解。
附图90是说明装入多个射流产生装置的电子器件的内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附图91是说明附图90中表示的形式的变型的图解。
附图92是根据又一种形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93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94是附图93中表示的射流产生装置的侧视图。
附图95是根据又一种形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96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附图97是附图96中表示的振动板的平面图。
附图98是说明根据又一种形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附图99是说明附图98中表示的射流产生装置的外壳的内壁的一部分的图解。
附图100是说明附图98中表示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振动板的平面图。
附图101是说明根据又一种形式的振动板的透视图。
附图102是说明附图101中表示的致动器的构造的截面图。
附图103是说明根据又一种形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描述。
附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透视图,附图2是附图1中表示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射流产生装置10具有其后部具有圆柱形状的外壳1,以及设置在该外壳1内的振动装置。在该外壳1的前面1a排列多个喷嘴2a和2b。如附图2所示,通过振动装置15将该外壳1的内部分成上室11a和下室11b,凭借附着部7附着该振动装置15。在设置该喷嘴2a和2b的该外壳1的前面1a上,在与喷嘴2a和2b对应的位置形成开口12a和12b。因而,该上室11a和下室11b与环境大气连通。该上室11a和11b具有近似相同的体积。也就是说,在附图2中的垂直方向(厚度方向)上该上室11a比该下室11b厚,该厚的量相当于设置在该上部中的振动装置15。因此,使交替从喷嘴2a和2b排出的气体量相等,从而改进了无噪声性(quietness)。
振动装置15例如具有与扬声器类似的构造。该振动装置15包括框架4、安装到该框架4的致动器5,以及通过弹性支撑元件6支撑在框架4上的振动元件3。附图3是说明振动元件3的透视图。将该振动元件3设置成具有在圆盘形振动板3a的周边上形成的侧板3b。在该振动板3a的前面3a-1和后面3a-2中,该侧板3b例如直立在该后面3a-2上。在框架4中形成用于将该外壳1中的空气排入和排出框架4的通风口4a。
该振动元件3例如是由树脂、纸或金属形成的。具体地说,形成纸制的振动元件3实现了重量的明显减少。纸不会像树脂一样自身提供任意的形状,但是在重量方面是有利的。重量减少不会成为该振动元件3的问题,这是由于其具有侧板3b,并且是非常刚性的。在该振动元件3是由树脂形成的情况下,通过模制容易形成任意的形状。另一方面,在该振动元件3是由金属形成的情况下,具有轻量、可以通过注模形成的、并且因此可以依赖该情况使用的材料如镁。
附图4是说明致动器5的放大的截面图。将在振动板3a的振动方向R上磁化的磁体14装入圆柱形轭8的内部,该磁体14例如与圆盘形轭18相连。通过该磁体14、以及该轭8和18产生如附图5中表示的磁场,由此设定磁路。将缠绕有线圈17的线轴9设置成进入或离开该磁体14和轭8之间的空间。也就是说,该致动器5由音圈电机构成。将电信号从未示出的驱动IC例如经由馈线16提供到该致动器5。将该轭8固定在该框架4的内侧中心,而将该线轴9固定在该振动板3a的前面3a-1。如上所述,该板形轭18例如具有圆盘形状。然而,该轭18的形状不限于圆形,而是可以是卵形或矩形。可以想到,与该振动板3a的面3a-1(或3a-2)类似的形状也是合理的。根据这种致动器5,该振动元件3可以在箭头R的方向上振动。
外壳例如是由树脂或橡胶或金属制成。树脂和橡胶通过模制容易制造,并且适于大量生产。而且,在该外壳1是由树脂或橡胶制成的情况下,可以抑制通过驱动致动器5产生的噪声,或通过驱动该振动板3a产生的气流噪声等等。换句话说,在该外壳1是由树脂或橡胶制成的情况下,增加了这种噪声的衰减因数,因此可以抑制噪音。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操纵重量减少,还可以实现成本的减少。在通过注模树脂等制造外壳1的情况下,可以将该外壳1与喷嘴2a和2b整体地模制。在该外壳1是由导热性高的材料例如金属制成的情况下,允许从该致动器5发出的热量逸出到该外壳1,并且可以将该热量辐射到该外壳1的外侧。该金属的例子包括铝和铜。在考虑导热性的情况下,该材料不限于金属,也可以是碳。就金属而言,可以使用执行注模的镁等。在从该致动器5的磁路泄漏的磁场影响该装置的另一个装置的情况下,需要消除泄漏磁场的装置。其一个装置通过磁性材料例如铁等构成该外壳1。因而,将泄漏磁场减少到显著的水平。而且,在高温或者特殊应用下使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由陶瓷制成的外壳。
如上所述,在为该外壳1的热消散使用高热传导材料的情况下,还希望为该框架4使用高导热性的材料。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为该框架4使用金属或碳。然而,在不非常考虑导热性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树脂。在树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注模制造廉价且轻量的框架。该框架4的一部分可以由磁性物质制成。因而,该致动器5的轭可以由其磁性材料制成,并且还可以提高通量密度。
弹性支撑元件6例如由橡胶或树脂等制成。该弹性支撑元件6构成波纹管(bellows)形状,并且从顶面看,其构成环形形状。该振动元件3主要由致动器5支撑,以便阻止横向挠曲,该横向挠曲是在相对于该振动元件3的振动方向R正交的方向上的挠曲,该弹性支撑元件6包括排列成支撑该振动元件3的功能。而且,如上所述,该弹性支撑元件6隔开该室11a和11b,由此当该振动元件3振动时可以阻止该室11a和11b之间的气体连通。该弹性支撑元件6构成波纹管形状,但是峰部数量和谷部数量优选是附图2中所示的,以下称作两个折叠。这是因为在仅一个谷部或一个峰部的情况下,附图2中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变高,这与厚度的减少相反,但是在具有多个谷部和多个峰部的情况下,当该振动元件3振动时会产生该振动方向R之外的复杂运动,因而会使效率降低。
注意到,已经制造了该外壳1提供有喷嘴2a和2b的排列,但是也可以制造该外壳简单地提供有开口而不是喷嘴的排列。
对这样设定的射流产生装置10的操作进行描述。
例如,在将正弦波AC电压应用于致动器5的情况下,该振动元件3执行正弦振动。因而,该室11a和11b内的电容增加或减少。随着该室11a和11b的电容变化,该室11a和11b的电压变化,据此,经由每个喷嘴12a和12b产生的气流是脉动流。例如,当振动元件3在室11a的电容增加的方向上移动时,该室11a的压力降低,而室11b的压力增加。因而,该外壳1外侧的空气经由喷嘴12a流入室11a,而该室11b内的空气经由喷嘴12b喷出到外侧。相反,当该振动元件3在该室11a的电容降低的方向上移动时,该室11a的压力增加,而室11b的压力降低。因而,该室11a内的空气经由喷嘴12a喷出到外侧,而该外壳1外侧的空气经由喷嘴12b流入该室11b。当从该喷嘴12a和12b喷出空气时,该喷嘴12a和12b周围的大气压力下降,因此该喷嘴12a和12b周围的空气包含在从每个喷嘴喷出的空气中。也就是说,这是合成射流。将这种合成射流喷射在发热元件或高热部分上,由此可以冷却其发热元件或高热部分。
另一方面,当从喷嘴12a和12b喷出空气时,从每个喷嘴12a和12b单独地产生噪音。然而,从每个喷嘴12a和12b产生的每个声波是反相声波,因此可以互相消弱。这样,抑制了噪音,并且可以实现无噪声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该振动元件3包括侧板3b,因此提高了该振动元件的总刚性,由此可以抑制该振动板3a的弯曲,并且可以有效地将振动应用于气体。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不是通过增厚该振动板3a本身实现高刚性,而是通过形成侧板3b实现该振动元件3的总的高刚性,因此该振动元件3的重量不会变重。
附图6是说明振动元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在下述实施方式中,将简化或者省略对与根据附图1至4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的元件、相同的功能等的描述,并且集中对不同点进行描述。而且,同样对于每个元件的材料来说,每个元件基本上可以由上述材料制造。如附图2所示的状态,将振动元件13装入该振动装置15。对于振动元件13,在侧板13b中提供多个孔13d。该孔13d的数量不必大于1,而是可以是一个。因而,可以实现振动元件13重量的减少,同时保持该振动元件13的刚性,并且还可以实现低功耗。
附图7是说明振动元件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对于该振动元件23,如附图6中所示的振动元件13,在侧板23b中提供多个孔23d。而且,提供肋23e,以连接振动板23a和侧板23b。因而,可以还提高该振动元件23的刚性。
如附图8中所示的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元件33,即使肋33e提供有孔33e-1,也可以实现重量的减少。在如附图6至附图8所示的振动元件13、23和33例如由树脂制成的情况下,即使对于这些振动元件13、23和33的形状来说,也可以通过使树脂经受注模制造该振动元件13、23和33。
附图9A至附图9B是说明上述振动元件3和13,以及其他振动元件的振动板3a的形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平面图。该形状可以是如图9A所示的卵形,或者可以是如图9B所示的椭圆形。附图9C至附图9E表示的形状是正方形、矩形,以及每个角是曲线的矩形。因而,该振动板3a等的平面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但是在圆形的情况下,可以容易执行包括金属模制的制造。在外壳1中实施包括附图9C至附图9E所示的振动板的振动装置的情况下,该外壳1的平面形状优选是矩形,以便与该振动板的形状匹配。例如,轴向风扇等旋转吹气,因而平面形状是圆形。另一个方面,该射流产生装置10的振动板不必是圆形的,而是可以实现如附图9A至9E所示的挠性形状。因而,可以挠性操纵该形状,由此在例如在电子器件如PC等中实施该射流产生装置10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其放置和形状的挠性。
而且,可以与附图7中所示的振动板的不同类型形状的表面类似地制造该射流产生装置10的外壳1的顶面或底面。因而,可以在该外壳1内产生最适合该振动板的形状的气流。
附图10是振动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附图11是其透视图。对于振动装置25来说,将振动元件3经由该弹性支撑元件6附着于圆柱形框架24。对于框架24来说,在其侧面例如提供两个足够(long)接近180度的空气连通开口24a。对于振动元件3来说,将致动器5设置在侧板3b垂直安装的一侧的表面3a-2上。换句话说,该振动元件3的方向是与附图2所示的状态的振动方向R相反的方向。因而,可以实现该振动装置25的总厚度的减少。
附图12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该振动装置45的弹性支撑元件36不是波纹管形状的,其截面是线性的。附图13所示的振动装置55的弹性支撑元件46仅由一个谷部构成。对于这种弹性支撑元件来说,可以阻止该振动元件3的前面和背面侧之间的空气连通。
附图14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该振动装置95的弹性支撑元件76由一个峰部和两个谷部构成。因而,可以使用具有两个以上折叠的波纹管。
附图15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除了第一弹性支撑元件6(以下称作边缘元件),在该振动装置35的侧板3b和框架4之间实施第二弹性支撑元件26(以下称作阻尼器)。该阻尼器26例如具有环形形状。将该边缘元件6和阻尼器26连接到振动方向上该侧板3b的两端。因而,可以通过该振动方向R的两个位置支撑该侧板3b,由此可以通过阻止该振动元件3的横向挠曲获得稳定的振动。
附图16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附图17是沿附图16中的线A-A的截面图。该振动装置65的阻尼器56例如具有板簧形状。而且,如图18中所示,阻尼器66具有钢丝形状。将阻尼器56和66设置成这种相对薄的元件,由此可以较少该振动方向上原始挠曲的阻力,同时阻止该振动元件3的横向挠曲。
附图19中表示的振动装置105的边缘元件6a和阻尼器6b具有相同的形状,而且由相同的材料构成。对于这种构造来说,可以稳定该振动元件3的振动。而且,该边部6a和阻尼器6b相同,适于大量生产,而且成本合理。
为附图20中所示的振动装置115的边缘元件6a和阻尼器6b使用相同的物品,其在该振动元件3的振动方向上构成对称形状。根据该构造,当该振动元件3不振动时自该振动元件3的中立位置两侧的振幅相同,由此获得有效的振动。而且,如附图20所示,在布有馈线16的情况下,设置在接近该馈线16的一侧用作弹性支撑元件的阻尼器6b,以便该框架4侧(外侧)变成峰部,而该振动元件3侧(内侧)变成谷部。通常,对与边缘元件6a和阻尼器6b来说,该振动元件3侧即内侧的振幅大于该框架4侧即外侧的振幅。因此,在振幅大的振动元件3侧设置谷部,并且因此,该馈线16由于振动移动的空间变宽,即提高了该馈线16的运动挠性,由此可以阻止线破损。
附图21是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该振动装置85包括如图10的圆柱形框架34。振动元件33的振动板33a具有锥形形状,并且将该致动器5设置在其锥形振动板33a的内侧的表面33a-2上。在与表面33a-2侧相反的表面33a-1侧垂直安装该振动元件33的侧板33b。在该侧板33b和框架34之间设置边部6a和阻尼器6b,以便构成对称形状。根据这种构造,可以极端地减少该振动装置85的厚度。
附图22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该振动装置125包括在圆柱形框架44的内侧滑动的振动元件43。设定该振动元件43,以便提供侧板43b,在振动板43a的边部在该振动方向R的两侧垂直安装该侧板。可以说,该侧板43b和框架44的内侧之间的关系变成活塞和气缸之间的关系。对于这种构造来说,该振动元件43可以以稳定的方式振动,同时抑制该振动元件43的横向挠曲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少对该侧板43b的框架44的摩擦阻力,优选应用流体47如润滑油等。可替换地,该框架44的内侧和该侧板43b的接触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受到表面处理,以便减少摩擦阻力。该表面处理的例子包括Teflon(注册商标)处理。
附图23所示的振动装置135是附图22所示的振动装置125的变型。振动板53a的边部,以及突出部分53c的边部如在直径方向上从侧板53b突出的凸缘与该框架44的内侧接触。因而,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振动元件53和框架44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因此可以减少摩擦阻力。
对于附图22所示的振动装置125来说,侧板43b不必与框架44接触,因此可以简单地在二者之间提供间隙。该间隙可以是足够窄的间隙,以便实际上消除该振动元件43的前面43a-1和后面43a-2之间的空气连通。也可以将这种结构应用于附图23所示的振动装置135。
附图24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对于该振动装置145的振动元件63来说,可以在锤形振动板63a的边部整体地提供边部63b。例如,在该振动元件63例如是由树脂制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注模制造该振动元件63,并且还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这变得成本有利。即使在该振动元件63例如是由金属制成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金属模制整体地模制该振动元件63。
附图25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该振动装置155的振动元件73由锤形振动板构成。在该振动元件73的边部和框架54之间提供间隙52。该间隙52可以是一间隙,其实际上几乎消除该振动元件73的前面73a-1和后面73a-2之间的空气连通。
附图26是附图25中所示的振动装置155的变型。该振动装置165包括具有如图2所示的侧板3b等的振动元件3,以及在该侧板3b和框架54之间提供的足够窄的间隙52。
附图27是迄今为止已经描述的每个振动装置15、25、35等从框架4的开口端侧(下部侧)看的平面图。例如,我们说表面3a-1或3a-2在该振动元件3的振动板3a的振动方向上正交的面积是面积A,而由该边缘元件6环绕的面积是面积B,该边缘元件是通常与表面3a-1或3a-2平行的表面内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该面积B等于或者小于面积A的70%。在超出70%的情况下,该振动元件的振动阻力变大,并且还具有噪音变大的可能性。根据本发明人的实验,在超过70%时,噪音大到使人焦虑的程度。优选地,希望60%或者更低。
附图28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在该振动装置195的振动元件83的中心处形成孔部83c。致动器191由两个磁体14,夹在该磁体14中间的板形轭18,以及在孔部83c中实施的圆柱形线轴32周围缠绕的线圈39构成。附图29说明在该致动器191的磁体14和轭18产生的磁力线的状态。使用这种释放磁场使得该致动器191就具有振动方向R的振动板83a而言获得对称的构造,尽管与迄今为止描述的闭合的磁路相比降低了效率。通过对称构造,可以使该振动板83a之前和之后的噪音水平尽可能相同,由此通过反相有效地执行噪音的消除。而且,对称构造对厚度减少是有利的。无论该磁路是闭合系统或开放系统都可以通过应用选择。
例如,附图28所示的致动器191有利于可以通过在音圈(线圈39和线轴32)的内侧设置的磁体14可减少该致动器5的设置空间。可以将这应用于附图4等所示的致动器5。然而,就这种致动器5或191来说,磁体14通常设计得较小。当该磁体14较小时,穿过该音圈的磁通密度变小。为了即使在磁体的直径较小时也增加音圈的磁通密度,则必须使用剩余磁通密度高的磁体。优选使用剩余磁通密度等于或大于0.3T(特斯拉)的磁体。而且,为了增加该间隙的磁通密度,推荐具有等于或者大于1T至3T的剩余磁通密度的磁体。在剩余磁通密度不小于1T的磁体的情况下,该磁体具有可以与旋转轴风扇比较的冷却能力,因此可以实现还可以进行尺寸比较的射流产生装置。例如,钛-铁的剩余磁通密度是1.1T,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是满足上述要求的磁体。
附图30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设定该振动装置205的致动器301,以便设置其中形成孔28a的板形轭28夹在两个磁体114之间,其中将框架44适当地附着于位于中心的孔114a。形成的该轭28的孔28a的直径小于该磁体114的直径。在该轭28的孔28a的周围设置振动元件43,在该振动元件43的侧板43b的外圆周表面缠绕线圈39。根据这种构造,可以将相当大的磁体用作磁体114。因此,可以增加磁力,从而可以增加振动。而且,可以将对称构造应用于该振动板43a。而且,这有助于厚度的减少。
附图31是说明附图30所示的振动装置205的变型的截面图。该振动装置215的振动元件143包括凸缘形突出部143c,如同附图23所示的振动元件53一样。将该突出部143c的边部可滑动地连接到该框架44的内侧。而且,提供间隙52,或者将润滑剂应用于该间隙52。即使通过这种构造,也可以获得与附图23和附图31所示的振动装置相同的优点。
附图32是说明包括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225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就该振动装置225来说,周围缠绕有线圈17的圆柱形线轴37提供有多个空气连通开口37a,将该空气连通开口设置成连通其线轴37的内侧和外侧之间的空气。通过线轴37的移动改变该线轴37和磁体14之间的空间(在该线轴37内侧的空间)的体积。在该线轴37没有空气连通开口37a的情况下,该线轴37的内部空间的环境压力的变化会变成振动元件93的振动阻力。而且,在不具有空气连通开口37a的情况下,空气通过穿过该磁体14和线轴38之间窄的间隙逸出,因而此时具有产生噪音的可能性。然而,就附图32表示的构造来说,存在于该线轴37的内部空间中的空气可以经由该空气连通开口37a逸出到该线轴37的外侧,由此可以有效地振动该振动元件。而且,可以减少噪声。该空气连通开口37a的数量可以是一个。该空气连通开口37a的形状可以是附图33中所示的圆形,或者是缝形。
注意到在附图32和附图33中,该振动元件93由板形振动板构成,但是不必说,和上述实施方式一样,可以使用其中提供侧板的构造。
附图34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附图35是沿附图34的线B-B的截面图。该振动装置175的致动器由通常附着于该圆柱形框架44的内侧中心的磁体14,以及设置在该振动元件3的振动板3a上以面对磁体14的平面线圈19构成。该线圈19与馈线16连接。该振动元件3优选是绝缘材料如树脂、橡胶、纸等等。可替换地,在该振动元件例如是由导电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可以在该振动板3a和线圈19之间粘附未示出的绝缘片。例如,将AC电压应用于线圈19,这使该磁体14产生释放磁场,由此该振动元件3在该振动方向R上振动。对本实施方式来说,使用释放磁场,该释放磁场降低磁通密度,但是对厚度的减少,以及对称形状的形成有利。
附图36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附图37是说明其振动元件的平面图。该振动装置185的致动器包括在框架64内排列的多个磁体14,以及每个设置在板形振动元件83上以面对每个磁体14的多个平面线圈29。在该例中,提供六个线圈29和六个磁体14。即使对于这种致动器来说,该振动元件83也可以以上述相同的方式通过释放磁场在该振动方向R上振动。根据这种构造,适当地选择该线圈29的数量和该磁体14的数量,由此可以在通常与该振动方向R正交的平面内将该振动元件83的尺寸设置成所需的尺寸。
附图38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截面图。例如轻轻地弯曲连接到该振动装置245的致动器5的馈线16,如在该附图中通过虚线围绕的部分。这样,轻轻地弯曲该馈线,由此,例如与附图39中虚线表示的馈线的快速弯曲相比,可以使该线破损的可能性较小。例如,如图41A所示,在该馈线16的最小弯曲直径大约是其厚度d的三倍的情况下,应力集中在其弯曲部分上,并且容易出现线破损。然而,通过将该馈线16的最小弯曲直径设置成如附图41B所示的厚度d的五倍或者更多来减少线破损。
该馈线16是振动的,因此需要能够抵抗在该振动装置245等的寿命之上的线破损。对该射流产生装置来说,需要十几万小时的寿命,并且总振动频率变成上亿次。因此,希望通过附着该线轴9侧的部分,以及附着该框架44侧的部分固定该馈线16。因此,对该振动装置245来说,将提供终端22的接线盒21固定到该框架44,并且将该馈线16连接且固定到该接线盒21。因而,阻止了线破损,并且还简化了在其中实施振动装置245的射流产生装置的制造时的布线。
而且,为了阻止该馈线16的线破损,例如,如附图40所示,可以使用其中编织该馈线16的引线等。而且,其中薄导线覆盖有绝缘膜的机器人电缆是抗弯曲的,并且适合用作馈线。
在使用如附图40所示的馈线的情况下,其厚度d优选是0.4mm或更厚。对普通的扬声器来说,振幅大约是5mm的扬声器就是所谓的低音扬声器。对本发明人制造的原型来说,为高频扬声器使用0.3mm的引线,其寿命非常短,但是在使用0.4mm的引线代替0.3mm的引线时,其寿命明显地延长。虽然在持续试验中已经经过了14000小时,但是该0.4mm的引线仍然没有破损。
该馈线16具有如上所述的特定构造。因此,对从向该振动装置发送电功率的部分布线,以及从向该射流产生装置发送电功率的部分布线来说,合理地使用另一种普通的导线,而不是具有上述构造的馈线16。因此,提供该接线盒21是非常有利的。该接线盒21的附着部分可以是如附图38所示的振动装置245的框架44。可替换地,如之后描述的附图42等,可以将该接线盒21附着于该射流产生装置130的外壳131。
附图42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在该射流产生装置130内实施的振动装置255的框架144部分也用作该射流产生装置130的外壳131的功能。也就是说,该外壳131的一部分具有缺口,该振动装置255附着于其缺口部分。在该外壳131的前面131a的周围,在该框架144的侧面形成空气连通开口144a。因而,该外壳131的一部分由该框架144设定,由此可以减少该射流产生装置130的厚度和尺寸。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该外壳131和框架144由导热性极好的材料构成,则对如致动器5等的辐射是有利的。具有高导热性的材料的例子包括金属如铜、铝等,以及碳树脂等等。
而且,该射流产生装置130的馈线16在与为该振动板3a提供致动器5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延伸。而且,由于在该外壳131中形成的室111b,仅在该致动器5相反的一侧的空间上提供空间,这简化了布线,并且如上所述,还可以增加该馈线16的弯曲半径。
注意到可以在该射流产生装置中实施具有在上述附图10、附图21、附图22、附图23等表示的,以及如附图42表示的圆柱形框架的振动装置25,以便还用作该射流产生装置的外壳131的功能。
而且,对该射流产生装置130来说,优选将该接线盒21附着于该外壳131的侧面。当该附着部分不是侧面而是顶面或底面时,在未示出的电子器件中实施该射流产生装置130的情况下,为了从向该接线盒21提供功率的部分布线导线的方便,需要在其顶面或底面周围提供空间,这限制了实施的时间。而且,这与厚度的减少相反。因此,该侧面优于顶面和底面。然而,当然,即使提供这种空间,在一些情况下依靠电子器件侧的设计也不会存在问题。
对在附图42中表示的射流产生装置130来说,该致动器5侧也不是这么复杂的形状。然而,例如,为了实现该射流产生装置的厚度的减少,如同附图43中表示的振动装置265一样,需要将该致动器5设置在垂直安装该振动元件3的侧板3b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设置该致动器5的一侧的构造变得复杂,将该馈线16布线到该接线盒21,同时避开该轭8和侧板3b,因此其弯曲半径变小。具体地说,对如附图43中表示的射流产生装置140的构造来说,为了增加该致动器5的磁路的效率,需要增加该音圈部分的磁通密度。因此,需要减少该磁体14的尺寸,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减少该轭8和侧板3b之间的间隔,并且因此穿过该馈线16的空间变窄。也就是说,在该致动器5提供馈线16对提高该致动器5的效率是有利的。
因此,如附图44所示,将该馈线16引出及布线到与设置该振动元件3的振动板3a和该致动器5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由此可以消除上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还将该接线盒21设置在比该振动板3a低的一侧。
附图45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对该射流产生装置160来说,在该振动元件3的侧板3b中提供穿过馈线16的孔3b-1。该馈线16在两个弹性支撑元件6之间穿过,并且连接到该接线盒21。根据这种构造,避免了在如上所述的复杂的构造的内部布线该馈线16,由此简化了制造。该孔3b-1的数量不限于一个,可以提供多个孔3b-1,并且该孔3b-1的形状还可以是缝形。因而,在制造该振动装置285时,可以减轻或消除该振动元件3的附着角方向(在大致正交于该振动元件3的振动方向R的该振动元件3本身的旋转角方向)。这是因为在单个孔3b-1的情况下,需要设置该振动元件3以使其孔3b-1面对该接线盒21。
附图46是附图45所示的射流产生装置160的变型。对该射流产生装置170的振动装置295的框架44来说,打开不同于该空气连通开口44a的另一个空气连通开口44b。根据该空气连通开口44b,当该振动元件3振动时,该框架44内的空气经由该空气连通开口44a和44b逸出,该气流变得更流畅。而且,因而减少了噪音。换句话说,当产生气流时将该框架44内的空气阻力减少到尽可能小,并且因此在该框架44中形成的空气连通孔的开口面积优选尽可能大。通过本发明人的实验,已经证实在提供空气连通开口44b的情况下,噪声水平与没有提供空气连通开口44b的情况相比减少了3dB。
附图47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该射流产生装置180的特征在于没有如迄今为止所述的振动装置的框架。也就是说,其框架是与该射流产生装置180的外壳181集成的。根据这种构造,可以实现还减少该射流产生装置180的厚度,并且还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该外壳的整体模制还简化了制造,这有利于大量生产。
如上所述的馈线16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如图48所示的圆形的,但是当该振动元件3振动时,可能会在如图所示的该馈线16的背面出现湍流。然而,如图49所示,如果将该截面形状制成平面形状的,则可以平稳地控制气流。在附图49的情况下,在布线时必须考虑该馈线16的截面形状的方向,以便在如图49所示的方向上产生气流。
注意到可以将在其中通过振动元件3和弹性支撑元件6提供电功率的排列制成导电材料,在没有提供如上所述的馈线的情况下。
附图50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对该射流产生装置190来说,在如图47等的射流产生装置180的外壳181的底面上提供透明的窥视孔(盖)27。该窥视孔27由树脂或玻璃等构成。根据这种构造,制造该射流产生装置190的制造者可以观察该外壳231的内部,这简化了缺陷时间的确定。该窥视孔27的透明度可以是穿透可见光的透明度,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该可见光的透射率可以不小于80%,但是当然也可以低于该值。
此外,如附图51所示,可以使用激光位移计48等观察该振动元件3的振幅、频率、振动波形等等,这在调试时特别方便。而且,在该窥视孔27的两个表面上粘上未示出的抗反射膜的情况下,减少了如虚线所示的箭头的不必要的反射,从而该激光位移计48的测量误差变小。在该测量时,方便在该振动元件3上粘住促进光的反射的元件49。注意到可以省略该窥视孔27,或者可以制造其中简单地在该外壳231上形成窥视孔的排列。
附图52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该射流产生装置200的振动元件103是圆柱形的,并且在其中设置致动器5。该振动元件103的顶板103a和底板103b每个具有振动板的功能,并且提供侧板103c。将该致动器5安装在设置在该外壳201内的隔板204上,并且固定到该外壳201。具体地说,将其中装入磁体14的轭8和18固定到其隔板204,并且将线轴9固定到该振动元件103的内表面。该隔板204提供有环形开口204a,将其设置成允许该振动元件103的侧板103c穿过该环形开口204a。用作室101a的空间和用作室101b的空间仅位于该振动元件103的外侧。将该振动元件103内侧的空间101c和室101a以及室101b隔离。因此,在该振动元件103外侧该外壳201内的气体可以经由喷嘴102a和102b平稳有效地喷出到该外壳201的外侧。
而且,由于气流变得流畅还可以减少噪声。实际上,例如,对附图47所示的构造来说,在提供致动器5的一侧从喷嘴输出的噪声水平和在未提供致动器5的一侧从喷嘴输出的噪声水平之间是存在差异的。通过本发明人的试制,在噪声谱的峰值,在未提供致动器的一侧的噪声会比在提供致动器的一侧的噪声小大约10dB。对该射流产生装置200来说,在分别与该喷嘴102a和102b连通的室101a和101b中未提供致动器5,因此抑制了噪声。
附图53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该射流产生装置210包括具有侧板3b的振动元件3,以及振动板113。固定到该外壳211的隔板214提供有环形开口214a。该开口214a不必是环形的,并且可以分成多个开口。将该致动器5安装在该隔板214上,如同附图52所示的装置一样。室121a、121b和121c相互隔离。对该射流产生装置210来说,该振动板113由于通过振动元件3的振动在该室121c内造成的空气压力的变化与该振动元件3同步振动。因而,对室121a和121b来说,压力交替地增加和减少,并且空气交替地经由该喷嘴122a和122b喷出。同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与附图52中所示的射流产生装置200相同的优点。
附图54是说明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器件的截面图。电子器件250例如是PC。在该例中,将射流产生装置220的外壳的一部分与该电子器件250的外壳251集成。具体地说,将在该射流产生装置220的下部侧构成室221b的外壳与该外壳251集成。根据这种构造,与在相似的电子器件中实施附图47所示的射流产生装置180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该电子器件250的厚度,该厚度相当于该射流产生装置180的外壳181的厚度值。该射流产生装置220向吸热设备84喷出空气,并且将热量从在该外壳251中打开的空气连通开口251a排出。
注意到在上述射流产生装置和振动装置在电子器件中实施的情况下,如附图54所示,不必将该电子器件的外壳与该射流产生装置的外壳集成。
附图55是例如在膝上PC中实施的如图1所示的射流产生装置10的部分切去的透视图。因而,在PC300中实施吸热设备84,以及设置成朝向该吸热设备84喷出空气的射流产生装置230。
附图56是说明吸热设备的透视图,在其上从该射流产生装置10等喷吹空气。该吸热设备97提供有多个空气连通孔96。该吸热设备97由自该射流产生装置通过该连通孔96的未示出的空气冷却。附图57说明例如射流产生装置10和吸热设备97的组合。
附图58是说明射流产生装置和吸热设备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对该例来说,组合附图57中表示的两个射流产生装置10,该射流产生装置向该吸热设备97喷吹空气。根据要辐射的热量确定该吸热设备97的尺寸等,还可以根据该吸热设备97的尺寸任意确定该射流产生装置的尺寸。虽然可以增加该射流产生装置本身的尺寸,如附图58所示,即使对其尺寸(宽度)不同于该吸热设备97的尺寸的射流产生装置来说,也可以通过如图58所示平行水平地排列两个射流产生装置处理这种吸热设备97。通过还添加射流产生装置使该两个振动板的运动从附图58所示的状态变成反相,由此可以消弱机械振动。
附图59是说明吸热设备和射流产生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透视图。该射流产生装置320的外壳是矩形的。这样,不同于轴向风扇,该射流产生装置320的形状不必限于圆形,而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使用任意的形状。这有助于该装置空间的有效使用。
附图60是说明当在该电子器件的外壳351中实施射流产生装置180时的气流的图解。该外壳351在其上部351c和底部351d提供有进气口351a。该吸热设备97的背面侧提供有多个出气口351b。在该射流产生装置280的喷嘴开口182周围设置进气口351a。因而,当操作该射流产生装置180时可以容易地产生合成射流,由此可以增加吹到该吸热设备97的空气的数量。该底部351d提供有垫片354,设定该垫片以通过该底部351d和地面233之间提供间隙而容易地从该进气口351a引入室外空气。该垫片354通过与该外壳351相同的材料整体模制。
在该电子器件是膝上PC的情况下,操作者经常位于该PC前面附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希望在向前的方向上吹热风。因此,希望将出气口提供在背面或侧面上。当操作该射流产生装置180时,空气自该进气口351a流入以产生上述合成射流,由该射流产生装置180形成的合成射流穿过该吸热设备97,并且自该出气口351b排出。如图61所示,可以仅在该底部351d侧提供该电子器件的外壳351的进气口351a。
附图62说明在PC400中实施的如图58所示的串联式射流产生装置和吸热设备97的实施方式。附图63说明在作为电子器件的显示装置450中实施射流产生装置320的实施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在向上的方向上提供出气口。在该显示装置中实施的情况下,优选向后、向上或朝向该侧面通风。附图64说明在作为电子器件的投影仪500中实施射流产生装置330的实施方式。
附图65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附图66是沿附图65中的线C-C的截面图。
对射流产生装置340来说,喷嘴元件322和外壳321由不同的部件构成。例如,分别制造该外壳321和喷嘴元件322,并且在该外壳321中实施该喷嘴元件322,由此可以容易地装配该射流产生装置340。而且,可以通过整体模制来制造该外壳321和喷嘴元件322中的每一个。该喷嘴元件322包括多个喷嘴322a和多个喷嘴322b。也就是说,该喷嘴元件322在其中包括多个气体导管。在设置该外壳321的喷嘴元件322的一侧形成该外壳321的前面即开口,室321a与该喷嘴元件322的内部区域326a连通,而室321b与区域326b连通。该喷嘴元件322由树脂构成,但是也可以是金属。
如图66所示,在前面侧(该图中的左侧),该室321a和室321b由实施弹性支撑元件6的隔板元件324分开。将馈线16连接到附着在该外壳321的背面侧的电路板323。在该电路板323上,安装设置成产生准备振动该振动元件(振动板)303的驱动信号等的ICs,该电路板将生成的信号提供给致动器5。因而,在该射流产生装置340中实施该电路板323,可以消除中间电连接装置如上述接线盒,并且还可以简化构造。
而且,将该电路板323附着于该侧面321c,其角度不同于大致正交于该振动板303的振动方向的表面,例如该外壳321的侧面321c,由此可以减少该射流产生装置340的厚度。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该侧面321c与大致正交于该振动板303的振动方向的表面相比通常相差90度。因而,从使该射流产生装置340的厚度变薄的意义上讲,如附图67所示,可以设想一种排列,其中在外壳327的外表面上形成斜面327d(或327e),并且将该电路板323附着于其斜面327d(或327e)。
而且,在与实施该喷嘴元件322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设置电路板323,由此例如对该射流产生装置340的制造过程来说,可以容易地执行该馈线16的布线等。
注意到代替所有参照附图38、附图39、附图42等或其随后的附图描述的接线盒21,可以附着该电路板323。
附图68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360的电路板323由外壳341的一部分构成。也就是说,该外壳341提供有开口,并且将该电路板323插入在其开口中,以便关闭其开口。根据这种实施方式,可以减少附图68中该射流产生装置360的水平宽度,由此有助于尺寸的减少。
附图69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附图70是沿附图69中的线D-D的截面图。
该射流产生装置350提供有平板形框架328,将该框架设置成支撑振动元件(振动板)333和弹性支撑元件329。具体地说,如图71所示,该框架328包括孔328a,并且具有平板形向外的形式。通过振动板333实施弹性支撑元件329。在其外圆周提供的附着部分(周边部分)329a,该弹性支撑元件329附着于该框架328。因而,该框架328具有平板形状,由此可以容易地执行装配,即可以容易地执行制造。
可以通过整体模制来制造该框架328和弹性支撑元件329。也就是说,例如,在将预先准备的框架328设置在用于模制该弹性支撑元件329的模型中的状态下,模制由橡胶或树脂等构成的弹性支撑元件329。就整体模制方法而言,例如使用压缩方法、转移方法、喷射方法或其他已知的方法。根据整体模制,不仅减少了制造过程,而且显著地提高了该弹性支撑元件334和框架335之间的位置精度即该弹性支撑元件334和该外壳之间的位置精度。
可以整体模制该弹性支撑元件334和振动板333。在这种情况下,如同该框架328的情况一样,在将预先准备的振动板333设置在用于模制该弹性支撑元件329的模型中的情况下,模制该弹性支撑元件329。
例如,在该外壳331是树脂等的情况下,该框架328是刚性高于树脂的元件。该材料的例子包括铝、不锈钢、铜、铁、SPCC(冷轧钢板)等等。该框架328的材料不限于金属,而是可以是任何材料,只要其刚性高。可替换地,在该外壳331是金属的情况下,该框架328的材料可以是如该外壳331的材料类型的金属,或者可以是不同类型的金属。
例如,如图65所示,在包括该隔板元件324的外壳321是整体模制的物品的情况下,在形成的隔板元件324过薄时,很难保持其平直度。在将该隔板元件324的厚度设置成大约1mm的情况下,该弹性支撑元件6对该隔板元件324的实施面不会是平面,该振动元件的运动不会变成线性运动,并且具有包括过度运动的可能性。而且,因而具有增加噪声的可能性。然而,在附图70等中所示的框架328是由刚性高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即使其厚度大约是0.5至1mm,也可以保持足够的刚性。因而,可以实现该射流产生装置350厚度的减少。
注意到在该框架328的平面观察的形状(在大致正交于该振动板333的振动方向的平面内的形状)不限于附图71所示的形状,而是可以设想不同类型的形状。
附图72是说明框架和弹性支撑元件整体模制的排列的另一个例子的截面图,并且说明框架的一部分和弹性支撑元件的一部分。在附图70、附图71等中,制造排列,其中将框架328连接到该弹性支撑元件329的附着部分329a,并且暴露该框架328。在附图72中,在弹性支撑元件334的外周边部分334b上提供的覆盖部334a覆盖框架335。即使对附图72所示的实施方式来说,该弹性支撑元件334和框架335也通过整体模制制造。该框架335和弹性支撑元件334的总形状可以是附图71所示的形状,但是不限于该形状,而是可以是任何形状如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等,只要在通常垂直于该振动板的振动方向的平面内。
整体模制之后,该覆盖部分334a或外周边部分334b连接到未示出的射流产生装置,由此可以在其外壳中实施该弹性支撑元件334。对本实施方式来说,依照整体模制,不仅减少了制造过程,而且显著地提高了该弹性支撑元件334和框架335之间的位置精度,即该弹性支撑元件334和外壳之间的位置精度。
在附图73中,弹性支撑元件336通过其框架覆盖部分336a覆盖框架335,而且通过振动板覆盖部分338a覆盖振动板338。这种弹性支撑元件336也是通过整体模制形成的。具体地说,在将该框架335和振动板338设置在用于模制该弹性支撑元件336的模型中的状态下,模制该弹性支撑元件336。在该振动板338是金属的情况下,有助于厚度的减少。当然,该振动板338不限于金属,而是可以是树脂,橡胶等。因而,可以省略该弹性支撑元件336、框架335和振动板338的附着过程,而且显著提高了该弹性支撑元件336、框架335和振动板338中的每一个的位置精度。
附图74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射流产生装置370与迄今为止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相比是颠倒说明的。将该射流产生装置颠倒说明的原因例如表示:在将该射流产生装置370装入未示出的电子器件如PC等中的情况下,具有这样的情况,其中设置该射流产生装置370,以便设置致动器5的一侧的室341b变成向下的,而室341a变成向上的。然而,在将该电子器件装入射流产生装置370中的情况下,该射流产生装置370不必这样颠倒地设置。
该射流产生装置370的外壳341的顶板例如可以由金属构成。因而,与树脂等相比增加了其强度,并且可以将该金属板343的厚度减少到相当于该强度增加的值,由此可以实现该射流产生装置370的厚度的减少。例如,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该金属板343的厚度大约是0.5mm,也可以获得足够的刚性。在树脂的情况下,厚度大约是0.5mm的树脂容易弯曲,因此不能获得其形状。
而且,在该金属板343是磁性元件的情况下,可以阻止由致动器5的磁体14,以及轭8和18构成的磁路的磁场从该金属板343向上泄漏。磁性材料的例子包括铁、永久性(perm)合金、硅钢板,以及SPCC(冷轧钢板)。附图75A是说明在没有金属板343的情况下由该磁体14以及轭8和18形成的磁场的模拟的图解,附图75B是说明在具有金属板343的情况下由该磁体14,以及轭8和18形成的磁场的模拟的图解。可以从这些附图中理解,可以阻止该磁场从该金属板343向上泄漏。注意到对该模拟来说,该金属板343的材料是铁。
例如,在将该射流产生装置370装入未示出的电子器件如PC等的外壳中的情况下,设想具有这样的情况,其中将未示出的不同类型的电子部件设置在该金属板343上。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该金属板343的磁场屏蔽效果,减少了对该电子部件的不利影响的担心。
而且,提供该金属板343,由此可以将该金属板343用作设置成释放填充在该外壳341内的热量的热绝缘板。
注意到在附图74中,制造这样的排列,其中仅在该室341a侧提供该金属板343,但是也可以制造这样的排列,其中还在室341b侧提供该金属板343。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阻止该轭8的磁力向该外壳341的外侧泄漏,需要制造这样的排列,其中该轭8不暴露于该外壳341的外侧,而是容纳在该外壳341内。可替换地,在需要在没有展示这种磁场效应的情况下减少该射流产生装置的厚度的情况下,如图74所示,希望设定该外壳的一部分以暴露该轭8,并且通过非磁性物质形成在该室341b侧提供的金属板。这是因为阻止了自该轭8的磁通量流入其金属板。
附图76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对射流产生装置380来说,其外壳381提供有工作开口381a,盖382安装在盖外壳381上以关闭其开口381a。根据这种构造,对该射流产生装置380的制造过程(或者包括检查过程)来说,工人可以容易地经由盖开口381a工作。具体地说,在不具有开口381a的情况下,在将该喷嘴元件322附着于该外壳381之前,工人需要使用镊子等从附着其喷嘴元件322的位置的该外壳381的开口381b,执行该馈线16的布线等,这是一项困难的任务。然而,由于具有开口381a的事实,在该馈线16附近设置该开口381a的情况下,布线工作将变得容易。布线工作完成之后,通过盖382关闭该开口381a。随后通过粘合剂、熔融或其他方法将该盖382固定到该外壳381。如同参照附图50描述的意义一样,该盖382可以是如透射可见光的玻璃或树脂。因而,工人可以观察该外壳381内的情形等。
附图77是说明例如缠绕在附图4等所示的线轴9上的线圈17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对于该实施方式来说,缠绕在该线轴9上的线圈57由导线57a构成,每个导线的截面是矩形的。该“截面”的意思是大致正交于其导线57a的长度方向的截面。该线圈57缠绕了三层,但是这仅是一个例子,其可以是许多层的。根据这种构造,与由其每个截面是圆形的导线构成的附图78所示的线圈58相比,可以增加其每个单位截面该线圈57的密度。也就是说,可以将许多导线缠绕相同的体积。而且,即使对导线占有的密度相同,以及相同数量的缠绕来说,也减少了其缠绕高度(总线圈的厚度),由此可以实现该线圈57的厚度的减少。在附图77中,该导线57a的截面是正方形的,但是也可以是三角形的,或者是五边形的。
附图79是说明缠绕在未示出的线轴上的线圈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设定附图79所示的线圈59,以便该导线59a缠绕偶数层,例如四层。将该导线59a缠绕偶数层,如箭头所示,这在该导线59a的缠绕开始和缠绕结束设置在相同侧(附图79的上侧)的情况下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如图80所示,在奇数层线圈60的情况下,相当于在附图80右侧表示的导线60a的一个导线的值的厚度(相当于一个层的值的厚度)变成无用的。然而,在偶数层的情况下,消除了该空间的无用,由此有助于减少尺寸。
注意到在附图79中,该线圈59由四个层构成,但是也可以是两个层,或者等于或者大于六个层的偶数层。该导线59a的截面是圆形的,但是不限于圆形的,也可以是附图77所示的矩形的。
附图8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平面图。附图82是沿附图81中的线D-D的截面图。
射流产生装置390包括串联式射流产生器40,其中集成两个外壳61和62。此后,将包括所有集成的外壳61和62的一个外壳称作“外壳70”。该外壳70例如通过模型等整体模制。该外壳70包括室391a和391b,并且为每个室391a和391b提供致动器5,振动板303等。设置该室391a和391b,以便在正交于该振动板303的振动方向R(附图82中的水平方向)的平面排列。在该外壳70的前面安装包括多个喷嘴322a的喷嘴元件322,每个喷嘴322a内的导管与室391a或391b连通。该喷嘴322具有与附图65中表示的喷嘴元件322相同的构造。该外壳70的背面70b固定有电路板323。这不限于该电路板323,而是可以是接线盒。该电路板323可以由如图68所示的该外壳341的一部分设定。
因而,为每个在平面中排列的室391a和391b提供振动板303,并且将空气从喷嘴元件322喷出,由此可以减少该射流产生装置390的尺寸,并且还可以增加空气的排出数量。而且,振动两个振动板303,以便在该振动板303之一在一个方向上移动时,另一个振动板303在其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由此产生了该装置的总动量,但是消除了其两个振动板303的振动。因而,可以抑制应用于该射流产生装置390在其中实施的电子器件的振动。
附图83是说明下面的状态的平面图,其中附图81所示的串联式射流产生装置安装有热传输装置,将该热传输装置设置成根据工作流体的相位变化使用毛细管作用传输热量。附图84是其射流产生装置的后视图。
该热传输装置例如由两个热管141和241构成。如图84所示,该射流产生装置510的由两个整体提供的外壳161和162设定的外壳270的两个侧部分别提供有台阶270a和270b。热连接到热散布器129和229的热管141和241分别穿过该台阶270a和270b。因而,即使在该外壳202的两端具有台阶270a和270b也不具有结构上的问题。限制在厚度方向(附图84中的垂直方向)上的部分是设置致动器5的部分,并且即使提供台阶也不具有问题,只要将该台阶提供在除了该限制部分之外的部分上。注意到可以提供凹入部分或凹槽代替台阶。而且,可以在该外壳270中提供孔,以便热管141等可以穿过该孔。
将热散布器129和229与未示出的热源热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该热源是CPU,图形芯片等,但是不限于这些。我们说的“热连接”意思是直接连接,或者经由热传导元件或热传导片形元件连接,但是不包括由流体入气体、液体等执行热传导的情况。该热管141和241的吸热侧141a和241a分别热连接到热散布器129和229,而热辐射侧141b和241b热连接到该吸热设备235中的每一个。这样,将自未示出的两个热源的热量传播到该吸热设备235,并且根据从该射流产生装置510产生的合成射流,从该吸热设备235发出热量。
根据本实施方式,该外壳270的台阶270a和270b分别提供有热管141和241,由此可以减少包括热管141和241的射流产生装置510的厚度。
附图85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提供射流产生装置520的致动器5以从外壳311突出。具体地说,作为该致动器5的一部分的轭8从该外壳311的底面311a突出。也就是说,例如,在该致动器5的厚度(在附图85中垂直方向上的厚度)与迄今为止描述的致动器5相同的厚度的情况下,薄薄地设定该外壳311的厚度。对喷嘴元件222来说,设计其厚度以便与其外壳311的厚度匹配。
也就是说,根据这种构造,将该外壳311减少到尽可能小,由此可以消除无用的空间。例如,在该轭8的周围的该外壳311的底面311a安装热管141等。而且,像热管141等一样,例如,在电子器件中实施该射流产生装置520的情况下,可以在该底面311a上或该底面311a附近设置该电子器件的部件等。因而,可以实现该电子器件的厚度的减少。
附图86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平面图。
射流产生装置410例如是串联式射流产生装置,其外壳401提供有作为固定机构的用于螺纹停止的螺纹孔401a。而且,该致动器5的轭8也提供有螺纹孔8a。例如,在将该射流产生装置410装入电子器件的情况下,还在该电子器件的外壳中形成螺纹孔(未示出),并且可以通过将其螺纹孔与该射流产生装置410的外壳401的螺纹孔401a关联执行螺纹停止。这样,可以容易地执行当将该射流产生装置410装入该电子器件时的工作。
就该固定机构而言,像螺纹停止机构一样,例如,可以使用由啮合突起和啮合凹槽构成的啮合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在该外壳401中提供啮合突起(或者啮合凹槽),或者可以在该电子器件侧提供。而且,就该啮合突起和啮合凹槽的形状而言,可以设想不同类型的形状,例如,可以使用如钩形或轨形。
该螺纹孔401a和8a不限于这种提供串联式射流产生装置410的实施方式,并且当然可以在所有上述射流产生装置的外壳中提供。
而且,该外壳401包括曲面401b,该曲面连接其侧面401c和背面401d。也就是说,自该侧面401c至背面401d将R应用于该外壳401。可以将该外壳401的痕迹(footprint)减少相当于该R的数量的值。因而,在在电子器件中实施该射流产生装置410的情况下,可以消除无用的空间,并且可以安装该电子器件许多有利的部件。顺便地,附图1等中表示的该射流产生装置10的外壳1也可以在该背面应用有R。
附图87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以及电子器件外壳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射流产生装置420例如包括长方体外壳421。附图88是说明其外壳421的透视图。分别在该外壳421的第一侧面421a和第二侧面421b上形成第一开口423a和第二开口423b。该外壳421以长方体形状形成,因而该开口423a和423b的开口面具有不同的角度,即通常相差90度。如图87所示,在该外壳421的第一侧面421a上安装喷嘴元件74。而且,在第二侧面421b上安装喷嘴元件75。该喷嘴元件74和75通常具有相同的构造,并且通常具有与附图65所示的喷嘴元件322相同的构造。在该外壳421的另一个侧面421c上安装设置成驱动该致动器5的电路板67。
从该喷嘴元件74和75排出的空气变成合成射流,并且提供到用作第一发热元件和第二发热元件的吸热设备71和72中的每一个。本实施方式在在电子器件的外壳68的拐角周围设置该射流产生装置421以及吸热设备71和72的情况下特别有效。具体地说,在该外壳68的第一侧面68a中形成的第一出气口68c附近设置该吸热设备71,而在该第二侧面68b中形成的第二出气口68d附近设置该吸热设备72。根据这种构造,将具有从该吸热设备71和72流出的热量的空气从两个出气口68c和69d排出,由此可以有效地辐射热量。
注意到该第一和第二发热元件中的每一个不限于吸热设备,而是可以是任意的如电动机、集成电路或者其他电子部件,只要其产发热量。
附图89说明附图87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型。对于该射流产生装置430来说,其外壳431的第一侧面431a和第二侧面431b分别安装有喷嘴元件77和78。该外壳431与附图87所示的实施方式一样,在该第一侧面431a中提供第一未示出的开口面,而在该第二侧面431b中提供第二开口面。因而,该第一和第二开口面可以通常是平行的。
注意到在附图87和附图89中表示的射流产生装置的外壳421等是长方体形状的,但是它们也可以是柱状的、椭圆柱形的、多边形柱状的,或者这些中至少两个的组合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该外壳的不同角度的多个侧面上安装喷嘴元件。
附图90是说明其中装入多个射流产生装置的电子器件的内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对该例子来说,将具有相同构造的射流产生装置340a和340b设置在电子器件的外壳68内的不同方向上。将由射流产生装置340a产生的合成射流提供给吸热设备71,并且经由出气口68e排出具有热量的空气。而且,将由射流产生装置340b产生的合成射流提供给吸热设备72,并且经由出气口68d排出具有热量的空气。因而,设置该多个射流产生装置,以便根据该电子器件的外壳68,以及在该外壳68内未示出的电子部件等的布局,在不同的方向上排出空气。
附图91说明附图90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型。
射流产生装置440a和440b具有相同的构造,并且其外壳441a和441b的平面形状是矩形的。将吸热设备71和72中的每个设置在电子器件的外壳86的出气口86c和86d周围。该吸热设备71和72具有相同的构造。将通过该吸热设备71的Y方向的长度加上该射流产生装置440a的Y方向的长度获得的长度d1,以及通过该吸热设备72的X方向的长度加上该射流产生装置440b的X方向的长度获得的长度d2设计成通常相等。因而,该吸热设备71和射流产生装置440a的总平面形状通常是正方形的,由此可以消除存在于该电子器件的外壳68的拐角的无用空间,如图90所示。
附图92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射流产生装置530包括具有磁体91的振动板。该振动板80相对于外壳451由弹性支撑元件6支撑,并且在该外壳451内的底部设置线圈81。例如通过在由金属或树脂构成的环形元件92中实施的板形磁体91设定该振动板80。在这种情况下,该金属优选是非磁性物质,但是不限于非磁性物质,而也可以是磁性物质。该磁体91例如在作为振动方向的R方向上磁化。而且,该外壳451提供有排出空气的喷嘴79a和79b。例如通过一个缠绕的导线设定线圈81,并且对于线圈81而言,例如使用如图37所示的平面线圈29。
通过改变流入该线圈81的电流的方向而改变由该线圈81产生的磁场的方向。该振动板80通过重复对该磁体91磁场的排斥和吸收振动,随着由该线圈81产生的磁场的方向的改变。根据这种构造,由于振动移动的部分仅仅是该振动板80,即可以减少该致动器的厚度,由此可以实现该射流产生装置530的厚度的减少。
虽然仅在附图92中提供一个线圈81,但是也可以提供多个线圈81。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提供多个磁体以与该多个线圈81对应。
附图93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射流产生装置460包括具有磁体87的振动板82。对该振动板82来说,例如,在中心由金属或树脂构成的板98周围实施磁体87。该磁体87例如是环形形状,并且在振动方向R上磁化。
如图93所示,在该外壳461的外周边安装线圈88。具体地说,例如,如图94所示,在该外壳461的外周边的侧面上安装多个线圈88。该线圈88的数量可以适当地任意设置。该线圈88不限于这种实施方式,而是可以通过一个以该振动板82的振动方向R为轴在该外壳461的外周边周围缠绕的导线设定一个线圈。对本实施方式来说,例如,整流流入该线圈88的交流,由此通过在一个向上或向下的方向上循环吸收或排斥来振动该振动板82。
因而,将线圈88设置在该外壳461的外侧,由此可以在该振动板82和线圈88之间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增加该振动板82的振幅。因此,可以增加气体的排出量。而且,由于振动移动的部分不是线圈而是磁体,这消除了在该线圈移动的情况下馈线的必要性,并且还消除了在该射流产生装置使用几年之后对线破损的担心。而且,降低了该外壳461内产生的气流的阻力,并且还抑制了噪声。
附图95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设定射流产生装置470,以便在外壳471内设置包括压电元件的振动板94。该振动板94即压电元件。压电元件的例子包括由层状的电极板和压电元件设定的层型、双晶型(bimorph type),以及单晶型(uni-morph)。该振动板94通过应用于该压电元件的AC电压振动。因而,可以实现该射流产生装置470的厚度的减少。
附图96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射流产生装置480包括具有磁体107的振动板106。将线圈110安装在外壳481的外周边。附图97是说明该振动板106的平面图。通过在由金属或树脂等构成的板112的外周边实施的环形磁体107设定该振动板106。该磁体107的磁化方向是该周边方向。如上所述,该振动板106的形状不限于圆形。
在该振动板106的外周边和该外壳481的内壁481a之间提供螺纹机构109。该螺纹机构109例如由在该磁体107的外周边形成的螺纹(螺纹槽),以及在该外壳481的内壁481a形成的螺纹槽(或螺纹)设定。
注意到可以设想一种排列,其中该螺纹机构不是在该磁体107也不是在该内壁481a形成,而是由形成螺纹的环形元件,以及形成螺纹槽的环形元件设定,并且将这些元件与该磁体107的外周边和该内壁481a固定在一起。
将AC电流应用于该线圈110,由此将扭矩应用于该磁体107,以便由于电磁感应在其平面内旋转。在将扭矩应用于该磁体107时,该螺纹机构109将其扭矩转换成该垂直方向上的力,因而该振动板106在该振动方向R上振动。即使对这种构造来说,也可以实现该射流产生装置480的厚度的减少。
附图98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490提供有凸轮机构118,代替附图96所示的螺纹机构109。附图99是说明该射流产生装置490的外壳491的内壁的一部分的图解,附图100是说明该振动板106的平面图。通常在该外壳491的内壁491a的整个周边上形成凸轮槽116。该凸轮槽116例如是波形的。该振动板106的外周边提供有与该凸轮槽116啮合的多个突起117。该突起117的数量、形状和尺寸不限于附图100中所示的两个,而是可以使用任意数量、形状和尺寸,以便平稳地振动该振动板106。
根据该凸轮机构118,将该磁体107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在该振动板106的R方向上的振动运动。即使对这种构造来说,也可以实现该射流产生装置的厚度的减少。
附图101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透视图。
对该振动装置120来说,在振动板119的周围设置致动器142。该振动板119的平面形状例如是矩形的,并且例如提供三个致动器142,该致动器是在该振动板119的四侧中的三侧提供的。附图102是说明该致动器142的构造的截面图。该致动器142包括具有凹槽的类似长图(long picture-like)的外轭146,设置在该外轭146的凹槽内的类似长图的板形内轭149,以及设置在该外轭146和内轭149之间的在该磁体147和振动板119的周边安装的线圈148。将磁体147设置在该外轭146的外侧壁146a上,并而且面对其外侧壁146a一侧的内侧壁146b设置该线圈。沿大致正交于该振动板119的振动方向R的表面,该磁体147在从中心到该振动板119的外周边侧的方向上磁化。
注意到对本实施方式来说,提供三个致动器142,但是可以设定该外轭146的外侧壁146a和内轭147,以便在没有破损的情况下,在该振动板119的所有周边上连续地提供。该致动器142的数量不限于三个,而是可以是两个或者四个或者更多。还可以改变该振动板的侧面的数量,这取决于该振动板的平面形状,由此可以适当地改变致动器142的数量,这取决于其侧面的数量。
对这种构造来说,从该内轭149至外轭146产生磁场。将AC电流应用于该线圈148,由此在R方向上振动该振动板119。对本实施方式来说,在该振动板119的周围设置致动器146,由此可以实现该振动装置120的厚度的减少。
附图103是说明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射流产生装置的一部分的截面图。该附图103仅说明自中心线f的右侧。
该射流产生装置540的外壳501由磁性物质构成。在该外壳501内的底部安装磁体14,并且将板形轭18与该磁体14固定在一起。由磁性物质构成的壁138直立在该外壳501的顶部上,并且该壁138是轭的一部分。设置137以便穿过自该板形轭18至该壁138形成的磁场,将该线圈缠绕在桶形线轴216周围。在该线轴216中实施振动板136,并且由弹性支撑元件6支撑该振动板136。因而,通过该板形轭18、壁138和外壳501设定轭,由此可以实现致动器和射流产生装置540的厚度的减少。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对其应用不同的变型。
例如,可以将个上述附图中表示的射流产生装置,或者其中实施在每个上述附图中表示的每个振动装置的射流产生装置用作提供燃料电池的燃料的装置。具体地说,必须设置燃料电池本身的氧气(空气)吸入口,以及该射流产生装置的喷嘴以便二者面对。根据这种构造,将从该射流产生装置排出的射流空气从该吸入口吸入作为氧气燃料。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表示的振动装置中,可以适当地将至少两个振动装置的特征部分组合。这可以应用于射流产生装置。

Claims (111)

1.一种振动装置,其构造成振动包括在外壳中的气体,以便将所述气体经由包括在所述外壳中的开口以脉冲流的形式排出,所述振动装置包括:
框架;
振动元件,所述振动元件包括具有大致正交于振动方向的表面的振动板,由所述框架支撑所述振动元件以使其振动;以及
设置成驱动所述振动元件的驱动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振动元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振动板上的侧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振动元件包括在所述侧板中的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振动元件包括连接在所述振动板和所述侧板之间的肋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振动元件包括在所述肋元件中的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振动元件由树脂、纸或金属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表面由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角圆形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在所述振动板的所述振动方向上的一侧直立安装所述侧板;
并且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设置成振动所述振动元件的致动器,在所述一侧设置所述致动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振动板由直径朝向所述振动板的所述振动方向的一侧逐渐扩展的圆锥形构成;
并且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致动器,该致动器设置成振动所述振动元件,在所述一侧设置所述致动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振动元件包括朝向所述一侧的相反侧直立安装的侧板。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框架以滑动方式支撑所述侧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框架使用设置在所述框架和所述侧板之间的间隙或润滑剂以滑动方式支撑所述侧板。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振动元件包括:
由所述框架以滑动方式支撑的所述振动板的边部;以及
由所述框架以滑动方式支撑的、从所述侧板突出的突出部。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还包括:
设置成支撑所述振动元件的第一弹性支撑元件,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设置在所述框架和所述侧板之间,以便不会使所述气体从所述振动板的所述振动方向的一侧循环到其相反的一侧;以及
设置成支撑所述振动元件的第二弹性支撑元件,所述第二弹性支撑元件设置在所述框架和所述侧板之间,以便大致在所述振动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排列成一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侧板包括:
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的第一端部;以及
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支撑元件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设置在所述振动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一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弹性支撑元件由多个板簧或多个导线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支撑元件由相同的材料构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还包括:
设置成支撑所述振动元件的波纹管形第一弹性支撑元件,所述波纹管形第一弹性支撑元件设置在所述框架和所述振动元件之间,以便不会将所述气体从所述振动板的所述振动方向的一侧循环到其相反的一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振动元件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的侧板,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振动板中;
所述振动装置还包括设置成支撑所述振动元件的波纹管形第二弹性支撑元件,所述波纹管形第二弹性支撑元件设置在所述框架和所述振动元件之间,以便与所述振动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排列成一行,并且在所述振动元件的振动方向上形成大致对称的形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振动板由直径朝向所述振动板的振动方向的一侧逐渐扩展的圆锥形构成;以及
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致动器,该致动器设置成振动所述振动元件,所述致动器设置在所述一侧。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振动装置,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包括:
一个设置在所述振动元件侧的谷部;以及
一个设置在所述框架侧的峰部;以及
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致动器,其设置成振动所述振动元件,以及
馈线,其连接到所述致动器,以便穿过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附近的空气。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振动板的所述表面的面积不大于由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与所述框架接触的位置环绕的部分的面积的70%,所述部分是大致平行于所述振动板的所述表面的表面内的一部分。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振动元件由与所述振动板相同的材料构成,并且包括设置成通过在所述框架中实施支撑所述振动板的弹性支撑部分,所述弹性支撑部分是所述振动板的周边。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磁体;
包括空气连通开口的线轴,所述空气连通开口设置成循环所述气体,所述线轴安装在所述振动元件上,并且还将所述线轴设置成环绕所述磁体;以及
缠绕在所述线轴上的线圈。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振动板包括大致在其中心的孔部,所述孔部在所述振动方向上贯穿;以及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安装在所述孔部中的线圈,
在所述孔部附近设置以被所述线圈环绕的板形轭,以及
至少两个磁体,用以将所述轭夹在中间。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缠绕在所述振动元件的边部周围的线圈,
板形轭,其包括环绕所述线圈的孔部,所述孔部在所述振动方向上贯穿,以及
至少两个磁体,以将所述轭夹在中间,所述磁体提供在所述框架的外侧。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振动元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振动板中的侧板;以及
其中,所述振动装置还包括:
设置成支撑所述振动元件的第一弹性支撑元件,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设置在所述框架和所述侧板之间,以便不会将所述空气从所述振动板的所述振动方向的一侧的循环到其相反的一侧,以及
设置成支撑所述振动元件的第二弹性支撑元件,所述第二弹性支撑元件在所述振动板的振动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构成对称的形状,并且将所述第二弹性支撑元件设置在所述框架和所述侧板之间,以便将所述轭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支撑元件之间。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安装在所述振动板上的多个平面线圈,以及
安装在所述框架上以面对所述平面线圈中的每一个的多个磁体。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致动器,其具有剩余磁通密度是0.3至3.0T的磁体。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磁体是钕磁体。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安装在所述框架上的接线盒,
采用电磁驱动的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包括线圈,以及
连接在所述接线盒和所述线圈之间的馈线。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对所述馈线来说,其最小弯曲半径大致是所述馈线厚度的五倍。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馈线是经过编织的。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在所述振动板的所述振动方向的一侧设置所述致动器;以及
其中,所述馈线在与所述振动板的所述一侧相反的一侧上延伸。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振动元件包括在所述一侧直立安装的侧板。
36.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振动元件包括具有通孔的侧板;并且
其中,所述振动装置还包括:
设置成支撑所述振动元件的第一弹性支撑元件,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设置在所述框架和所述侧板之间,以便不会将所述气体从所述振动板的所述振动方向的一侧循环到其相反的一侧,以及
设置成支撑所述振动元件的第二弹性支撑元件,所述第二弹性支撑元件设置在所述框架和所述侧板之间,以便在所述振动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大致排列成一行;以及
其中,将所述馈线设置成插入所述通孔,并且还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支撑元件之间穿过。
37.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馈线的厚度不小于0.4mm。
38.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正交于所述馈线的长度方向的截面是平面形状的。
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安装在所述框架上的接线盒,以及
使用电磁驱动的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包括线圈;
并且其中,所述振动元件包括在所述振动板上提供的侧板;
并且其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
设置成支撑所述振动元件的弹性支撑元件,所述弹性支撑元件由能够将能量提供到所述致动器的导电材料构成,并且设置在所述框架和所述侧板之间。
4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使用电磁驱动的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包括线圈,以及
最小弯曲半径大致是所述馈线厚度的五倍的馈线,将所述馈线连接到所述线圈。
4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框架包括设置成循环所述空气的空气连通开口。
4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振动装置,其中,所述振动元件是包括连接到所述侧板的所述振动方向上的两端的第一和第二振动板的圆柱形;并且
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致动器,其设置成在所述圆柱形振动元件的内侧振动所述振动元件。
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致动器,其设置成振动所述振动元件;并且
其中,所述振动元件包括:
连接到所述致动器的第一振动板,以及
第二振动板,其设置成由于当所述第一振动板通过所述致动器被驱动而振动时产生的所述气体的压力的变化,而与所述第一振动板同步振动,所述第二振动板与所述第一振动板一起大致排列在所述振动方向上。
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使用电磁驱动的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包括线圈;并且
其中,所述框架的至少一部分由设置成用于构成所述致动器的磁路的磁性物质构成。
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还包括:
设置成支撑所述振动元件的弹性支撑元件;
其中,所述框架在所述表面内具有板形外观,所述弹性支撑元件安装在所述板形外观上。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外壳由树脂构成;并且
其中,所述框架由刚性高于所述外壳的材料构成。
4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框架由金属构成。
48.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振动装置,还包括:
设置成支撑所述振动元件以使其振动的弹性支撑元件,所述弹性支撑元件在所述外壳中实施,并且还形成为覆盖所述框架。
4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还包括:
设置成支撑所述振动元件以使其振动的弹性支撑元件,所述弹性支撑元件在所述框架内实施,并且还形成为覆盖所述振动元件。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弹性支撑元件形成为覆盖所述框架。
5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振动单元包括:
电线,其大致正交于所述长度方向的截面是多边形的,以及
使用电磁驱动的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包括线圈,该线圈设置成被所述电线缠绕。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线圈设置成由偶数层缠绕。
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使用电磁驱动的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包括设置成由偶数层缠绕的线圈。
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在所述振动元件中实施的磁体,以及
设置成振动所述振动元件的线圈,其中,通过在施加电时产生的磁场来实施所述磁体。
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将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侧。
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振动单元包括:
电源,其设置成提供旋转所述表面内的所述振动元件的能量,以及
转换机构,其设置成转换所述振动元件的运动,所述振动元件由所述电源旋转,以便在所述振动方向上振动所述振动元件。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电源包括:
线圈,以及
在所述振动元件中实施的磁体。
58.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转换机构由螺纹机构或凸轮机构构成。
5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振动元件是双晶型压电致动器。
6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振动元件包括所述表面内的端部;
并且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安装在所述振动元件的所述端部上的线圈,以及
多个磁路构成元件,所述磁路构成元件设置成用以构成磁路,该磁路设置成向所述线圈施加驱动力。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振动装置,其中,所述磁路构成元件包括:
第一轭,所述第一轭包括在其周围设置所述线圈的第一壁,以及面对所述第一壁的第二壁,所述第一轭在所述振动方向上直立安装,
板形第二轭,所述板形第二轭设置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以便面对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
磁体,所述磁体在自所述第一壁朝向所述第二轭的方向上磁化,将所述磁体夹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轭之间。
62.一种射流产生装置,包括:
框架;
包括具有大致正交于振动方向的表面的振动板的振动元件,所述振动元件由所述框架支撑以振动;
包括开口的外壳,将所述外壳设置成支撑所述框架,并且还将气体包括在其中;以及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成通过驱动所述振动元件,经由所述开口将所述气体以脉冲流的形式排出,以将振动施加于所述气体。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所述振动元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振动板上的侧板。
64.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所述外壳的一部分由所述框架构成。
65.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所述框架由金属构成。
66.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所述外壳由树脂、橡胶、金属、磁性材料或陶瓷构成。
67.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所述外壳总体上与所述振动板的所述表面平行,并且包括形状类似于所述表面的表面。
68.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在所述外壳中实施的接线盒,
使用电磁驱动的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包括线圈,以及
连接在所述接线盒和所述线圈之间的馈线。
69.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所述框架包括设置成循环所述气体的空气连通开口,所述空气连通开口面对所述开口。
70.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所述外壳包括至少所述两个开口,并且还包括其中,的至少两个其中的室,所述室设置在所述振动板的所述振动方向的一侧和与其相反的一侧,以便每一个室与每个开口分别连通。
71.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还包括:
包括将所述气体连通到所述开口的导管的喷嘴元件,所述喷嘴元件安装在所述外壳上。
72.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使用电磁驱动的致动器,以及
设置成产生用于操作所述致动器的电信号的电路板,将所述电路板附着于所述外壳。
7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所述外壳包括具有不同于所述表面的角度的表面;
并且其中,所述电路板附着于所述具有不同角度的表面。
74.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所述电路板由所述外壳的一部分构成。
75.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所述外壳包括
在所述外壳内的所述振动元件的振动方向上由所述振动元件分开的第一和第二室,所述第一和第二室中包括所述气体,以及
由磁性物质构成的板,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室的至少一侧设置所述板。
76.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所述板由金属构成,并且构成所述外壳的一部分。
77.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所述外壳包括
用于工作的开口,以及
安装在所述用于工作的开口上的盖。
78.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对于所述外壳来说,其一部分由设置成透射可见光的材料构成。
79.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还包括:
设置成将所述射流产生装置固定到电子器件的固定机构。
80.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所述外壳包括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设置成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连接的弯曲表面。
81.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所述外壳包括:
多个所述开口,
具有所述开口的第一开口面的第一开口,以及
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面成不同角度的第二开口面的第二开口。
82.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面和所述第二开口面设置成几乎彼此正交。
83.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面和所述第二开口面设置成几乎平行。
84.一种射流产生装置,包括:
设置成大致在相同的方向上振动的多个振动元件;
外壳,包括
多个开口,以及
多个室,设置成每一个室与每个开口分别连通,其中,所述振动元件中的每一个设置成在大致正交于所述振动元件的振动方向的表面内排列,并且将气体包括在每一个室中;
驱动单元,将所述驱动单元设置成通过驱动所述振动元件,经由所述每个开口将所述气体以脉冲流的形式排出,以将振动施加于所述气体。
85.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还包括:
喷嘴元件,所述喷嘴元件包括分别与所述相应的开口连通的多个所述气体导管,并且整体地形成所述相应的导管。
86.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所述外壳包括热传输装置安装在其中的孔,将所述孔设置成使用毛细管作用传输基于工作流体的相变的热量。
87.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所述外壳包括接触热传输装置的台阶、凹槽或凹入部分,将其设置成使用毛细管作用传输基于工作流体的相变的热量。
88.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使用电磁驱动的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包括构成磁路的磁路构成元件;
并且其中,提供所述磁路构成元件,以便在自所述外壳的所述振动方向上突出到所述外壳的外侧。
89.一种射流产生装置,其包括:
振动元件,所述振动元件包括具有大致正交于振动方向的表面的振动板;
包括开口的外壳,将所述外壳设置成支撑所述振动元件以使其振动,并且还在其中包括气体;以及
驱动单元,将所述驱动单元设置成通过驱动所述振动元件,经由所述开口将所述气体以脉冲流的形式排出,以将振动施加于所述气体。
90.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所述振动元件包括在所述振动板上提供的侧板。
91.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射流产生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使用电磁驱动的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包括磁路;
以及其中,所述外壳的至少一部分由设置成构成所述磁路的磁性物质构成。
92.一种射流产生装置,其包括:
框架;
振动元件,所述振动元件包括具有大致正交于振动方向的表面的振动板,由所述框架支撑所述振动元件以使其振动;
包括开口的外壳,将所述外壳设置成支撑所述框架,并且还在其中包括气体;以及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成通过驱动所述振动元件,经由所述开口将所述气体以脉冲流的形式排出,以将振动施加于所述气体,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磁体,
线轴,包括设置成循环所述气体的空气连通开口,将所述线轴安装在所述振动元件上,并且还提供所述线轴以环绕所述磁体,以及
缠绕在所述线轴周围的线圈。
93.一种电子器件,其包括:
发热元件;
射流产生装置,包括:
框架,
振动元件,所述振动元件包括具有大致正交于振动方向的表面的振动板,由所述框架支撑所述振动元件以使其振动,
包括开口的第一外壳,将所述第一外壳设置成支撑所述框架,并且还在其中包括气体,
驱动单元,将所述驱动单元设置成通过驱动所述振动元件,经由所述开口将所述气体以脉冲流的形式朝向所述发热元件排出,以将振动施加于所述气体;以及
能够保持所述发热元件和所述射流产生装置的第二外壳。
94.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振动元件包括在所述振动板上提供的侧板。
95.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第二外壳的一部分由所述第一外壳的一部分构成。
96.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第二外壳包括进气口,将所述进气口设置成当经由所述开口排出所述气体时引入外部大气压力。
97.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第二外壳包括放置所述第一外壳的底部,并且在所述开口周围设置所述进气口。
98.根据权利要求97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还包括:
在所述底部提供的垫片,所述垫片位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外部。
99.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第二外壳包括出气口,将所述出气口设置成使由从所述进气口引入的气体,以及经由所述开口合成排出的气体获得的气体穿过所述发热元件,并且排出所述发热元件的气体,所述出气口设置在与设置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开口相反的一侧。
100.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提供多个射流产生装置。
101.根据权利要求100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设定所述射流产生装置,以便近似对准所述相应的振动板的振动方向,并且还在大致正交于所述振动方向的表面内平行地排列。
102.一种电子器件,其包括:
发热元件;
射流产生装置,包括
振动元件,所述振动元件包括具有大致正交于振动方向的表面的振动板,
包括开口的第一外壳,将所述第一外壳设置成支撑所述振动元件以使其振动,并且还在其中包括气体,
驱动单元,将所述驱动单元设置成通过驱动所述振动元件,经由所述开口将所述气体以脉冲流的形式朝向所述发热元件排出,以将振动施加于所述气体;以及
能够保持所述发热元件和所述射流产生装置的第二外壳。
103.一种电子器件,其包括:
发热元件;
射流产生装置,包括
框架,
振动元件,所述振动元件包括具有大致正交于振动方向的表面的振动板,由所述框架支撑所述振动元件以使其振动,
包括开口的第一外壳,将所述第一外壳设置成支撑所述框架,并且还在其中,包括气体,
驱动单元,将所述驱动单元设置成通过驱动所述振动元件,经由所述开口将所述气体以脉冲流的形式朝向所述发热元件排出,以将振动施加于所述气体,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磁体;线轴,所述线轴包括设置成循环所述气体的空气连通开口,将所述线轴安装在所述振动元件上,并且还提供所述线轴以环绕所述磁体;以及缠绕在所述线轴周围的线圈;以及
能够保持所述发热元件和所述射流产生装置的第二外壳。
104.一种电子器件,其包括:
第一发热元件;
第一射流产生器,将所述第一射流产生器设置成在朝向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的第一方向上将第一气体以脉冲流的形式排出;
第二发热元件;以及
第二射流产生器,将所述第二射流产生器设置成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二发热元件将第二气体以脉冲流的形式排出。
105.根据权利要求104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近似成90度。
106.根据权利要求105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发热元件具有相同的构造。
107.根据权利要求105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射流产生器具有相同的构造。
108.根据权利要求105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由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的长度加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射流产生器的长度所获得长度近似等于在所述第二射流产生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109.一种振动装置的制造方法,将所述振动装置设置成振动包括在外壳内的气体,以便经由包括在所述外壳内的开口将所述气体以脉冲流的形式排出,所述方法包括:
设置框架以使其在预定位置附着于所述外壳的步骤;以及
使设置在预定位置的所述框架,以及设置成支撑振动所述气体的振动元件的弹性支撑元件受到整体模制的步骤。
110.根据权利要求109所述的振动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包括使所述振动元件和所述弹性支撑元件整体模制的步骤。
111.一种振动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振动装置设置成振动包括在外壳中的气体,以便经由包括在所述外壳中的开口将所述气体以脉冲流的形式排出,所述方法包括:
将设置成用于振动所述气体的振动元件设置在预定位置的步骤;以及
使所述设置在预定位置的振动元件以及设置成支撑所述振动元件的弹性支撑元件得到整体模制的步骤。
CN 200680010709 2005-04-18 2006-02-27 振动装置、射流产生装置、电子器件以及振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11718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9809/2005 2005-04-18
JP2005119809 2005-04-18
JP336603/2005 2005-11-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1896A true CN101171896A (zh) 2008-04-30

Family

ID=39391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80010709 Pending CN101171896A (zh) 2005-04-18 2006-02-27 振动装置、射流产生装置、电子器件以及振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71896A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5005A (zh) * 2010-05-14 2011-11-16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其气流产生器
CN102498729A (zh) * 2009-09-09 2012-06-13 Ask工业股份公司 具有定心装置的振动器式换能器
CN102523726A (zh) * 2011-12-20 2012-06-27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冷却器
CN102829652A (zh) * 2012-09-27 2012-12-19 浙江科技学院 一种基于次声波的高效换热器
CN103841810A (zh) * 2014-03-19 2014-06-04 南京华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式散热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03912779A (zh) * 2012-12-28 2014-07-09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润滑流体补充结构及振动装置
CN103987234A (zh) * 2013-02-08 2014-08-13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104554712A (zh) * 2013-10-16 2015-04-29 波音公司 合成射流发生器的频率响应及健康跟踪器
CN104735955A (zh) * 2013-12-24 2015-06-24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6823665A (zh) * 2016-12-29 2017-06-13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基于多孔板振动的声波团聚装置及其除尘方法
US9913364B2 (en) 2016-08-04 2018-03-06 Jahwa Electronics Co., Ltd.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vibration actuator including the same
CN110500345A (zh) * 2019-08-29 2019-11-26 浙江大学 一种合成射流阵列装置
CN110708641A (zh) * 2018-07-09 2020-01-17 Ask工业股份公司 声学面板组件
CN115091224A (zh) * 2022-08-05 2022-09-23 上海交通大学 用于薄壁件镜像铣削的射流主动抑振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8729A (zh) * 2009-09-09 2012-06-13 Ask工业股份公司 具有定心装置的振动器式换能器
CN102245005A (zh) * 2010-05-14 2011-11-16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其气流产生器
CN102245005B (zh) * 2010-05-14 2015-03-25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其气流产生器
CN102523726A (zh) * 2011-12-20 2012-06-27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冷却器
CN102829652A (zh) * 2012-09-27 2012-12-19 浙江科技学院 一种基于次声波的高效换热器
CN103912779A (zh) * 2012-12-28 2014-07-09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润滑流体补充结构及振动装置
CN103912779B (zh) * 2012-12-28 2016-12-28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润滑流体补充结构及振动装置
CN103987234B (zh) * 2013-02-08 2017-08-29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103987234A (zh) * 2013-02-08 2014-08-13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104554712A (zh) * 2013-10-16 2015-04-29 波音公司 合成射流发生器的频率响应及健康跟踪器
CN104735955A (zh) * 2013-12-24 2015-06-24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3841810B (zh) * 2014-03-19 2017-01-11 南京华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式散热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06304814B (zh) * 2014-03-19 2019-01-22 南京华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06455444A (zh) * 2014-03-19 2017-02-22 南京华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器
CN106488689A (zh) * 2014-03-19 2017-03-08 南京华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寿命较长的振动式散热器
CN106304814A (zh) * 2014-03-19 2017-01-04 南京华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03841810A (zh) * 2014-03-19 2014-06-04 南京华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式散热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06455444B (zh) * 2014-03-19 2018-10-09 南京华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器的工作方法
CN106488689B (zh) * 2014-03-19 2019-01-22 南京华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器的工作方法
US9913364B2 (en) 2016-08-04 2018-03-06 Jahwa Electronics Co., Ltd.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vibration actuator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823665A (zh) * 2016-12-29 2017-06-13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基于多孔板振动的声波团聚装置及其除尘方法
CN110708641A (zh) * 2018-07-09 2020-01-17 Ask工业股份公司 声学面板组件
EP3634012A1 (en) * 2018-07-09 2020-04-08 Ask Industries Societa' per Azioni Acoustic panel assembly
CN110708641B (zh) * 2018-07-09 2022-11-22 Ask工业股份公司 声学面板组件
CN110500345A (zh) * 2019-08-29 2019-11-26 浙江大学 一种合成射流阵列装置
CN115091224A (zh) * 2022-08-05 2022-09-23 上海交通大学 用于薄壁件镜像铣削的射流主动抑振装置及方法
CN115091224B (zh) * 2022-08-05 2024-05-10 上海交通大学 用于薄壁件镜像铣削的射流主动抑振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1896A (zh) 振动装置、射流产生装置、电子器件以及振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JP5088526B2 (ja) 噴流発生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110259557A1 (en)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airflow generator
US8081454B2 (en) Gas eject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gas-ejecting method
WO2018070399A1 (ja) 平板スピーカおよび表示装置
US20090084866A1 (en) Vibration balanced synthetic jet ejector
US20060281398A1 (en) Jet genera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07218241A (ja)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噴流発生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856421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acoustical noise in synthetic jets
US20060245614A1 (en) Vibrating device, jet flow generat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20060113467A (ko) 기류 발생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TW201139861A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airflow generator thereof
JP4910464B2 (ja) 噴流発生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8008230A (ja) 噴流発生装置、ノズル体及び電子機器
KR20110032397A (ko) 방열 장치
JP2006310673A (ja) 噴流発生装置、ヒートシンク、冷却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7142360A (ja) 放熱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8974193B2 (en) Synthetic jet equipment
JP5130650B2 (ja) 噴流発生装置
JP6633406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JP2007113530A (ja) 噴流発生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8014148A (ja) 噴流発生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7222727A (ja)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噴流発生装置
JP2007209845A (ja) 噴流発生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6164949A (ja) 振動発生装置および発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