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5810A - 显示器支撑架组件 - Google Patents

显示器支撑架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5810A
CN101165810A CNA2006100966629A CN200610096662A CN101165810A CN 101165810 A CN101165810 A CN 101165810A CN A2006100966629 A CNA2006100966629 A CN A2006100966629A CN 200610096662 A CN200610096662 A CN 200610096662A CN 101165810 A CN101165810 A CN 1011658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base
bracket assembly
bracing frame
extension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966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创宇
曹圭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Nanji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Nanji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Nanji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Nanji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61009666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658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65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58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支撑架组件是在调节显示器倾斜角度时,与操作力必要的扭矩相应进行非线型的作用,从而在整个操作区域内都可得到自然的作用力。本发明的构成包括:置于桌面上的底座;上端与显示器机身可转动相连接、下端与底座可转动相连接并支撑显示器机身的支撑架;将上述支撑架的上端与显示器机身可转动相连接的显示器铰链装置;将上述支撑架下端与底座相转动连接的底座铰链装置;与显示器铰链装置可转动结合的转动部件,其转动力可传送至显示器机身;一端与转动部件相连接、另一端与底座铰链装置相连接并依靠底座的支撑架可将转动部件加以转动的第一链接杆和第二链接杆;以及一端固定于第一链接杆、另一端固定在第二链接杆上的弹性部件。

Description

显示器支撑架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撑显示器的支撑架组件,特别涉及可转动支撑显示器的平板显示器支撑架组件。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与液晶显示器(LCD)相类似的平板显示器为了在桌上使用,有必要设置一个支撑显示器的支撑架。这种支撑架一般是在显示器的后部与有铰链组件相结合,使用户将显示器的倾斜角度调节要希望的角度。
在大韩民国特许公开公报2003-41767号(2003年5月27日公开)中,记述了具有二节铰链构造的支撑架可使显示器机身的转动角调节更自由方便。
下面参照图1,对上述传统显示器装置的结构加以简单的说明。
将置于桌面上的将底座2和显示器机身1相互连接的支撑架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显示器铰链5和底座铰链6可转动地连接至显示器机身1和底座2。
在上述支撑架3的两侧部位中分别并排设置有一组连接部件7,它是将支撑架3对于底座2的转动传达为显示器机身1的转动运动。这里所说的连接部件7的作用是,令支撑架3对于底座2板面转动相连动,使显示器机身1可呈一定的角度加以转动。当然,显示器机身也可以只对于支撑架转动。
所述底座铰链6是由第一底座铰链装置6a和第二底座铰链装置6b构成。在第一底座铰链装置6a备有扭转弹簧6c,它是通过对支撑架3加上向底座2板面转动的相反方向的弹力,以抵消显示器机身1自身重量产生的扭矩(torque)。
上述第一底座铰链装置6a和显示器铰链5其内部铰轴(图中未示)与铰轴插入孔的内周面维持一定摩擦力,并与之结合,以保持显示器机身1自身产生的扭矩。
上述传统显示器装置存在着下面的问题:
使用者对显示器机身向上或向下施加压力的话,支撑架3以底座铰链6为轴转动的同时调节其相对于底座2的倾斜角度。此时,通过连接部件的转动,显示器机身的倾斜角度(θ)得到自动调节。即,调节支撑架3对于底座2的倾斜角度时,显示器机身1对于支撑架3的倾斜角度也得到调节,并维持所调节状态。
当对显示器机身1的上端或者下端施加向前或向后推、拉的力时,显示器机身1以显示器铰链5为轴转动的同时只能调节显示器机身1对于支撑架3的倾斜角度。
所以,传统的显示器装置中,显示器机身1自身重量产生的扭矩依靠扭转弹簧6c和铰轴(图中未示)的摩擦力,所以支撑架3对于底座2的倾斜角度(θ)超出一定角度范围的话,对显示器机身角度的调节需要施加必要扭矩以上的作用力,由此调节倾斜角度便不够顺畅。
再具体地说就是,如图2所示,根据倾斜角度(θ)的变化,支持显示器机身1所需要的必要扭矩(Tn)形成曲线型变化;但根据倾斜角度(θ)的变化,可由扭转弹簧6c实现的扭矩(Ts)呈线型的轨迹加以变化;依靠扭转弹簧6c和铰轴(图中未示)的摩擦力,可实现的整体扭矩(Ta)也呈线型变化。这是因为扭转弹簧的扭矩(Ts)与弹簧常数和扭度成一定比例,摩擦力与倾斜角度无关,为一定数值。
所以,当倾斜角度在一定范围之外时,必要扭矩(Tn)和实际实现的扭矩(Ta)间的差异比较大,所以依据倾斜角度变化的操作力变化也较大,这样若要流畅地操作就存在一定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面存在的问题而进行了研发,本发明提供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目的就是使上述转动更为流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构成包括:置于桌面上的底座;显示器机身;上端与显示器机身可转动相连接、下端与与底座可转动相连接并支撑显示器机身的支撑架;配备有将支撑架上端和显示器机身可转动连接的铰轴的显示器铰链装置;上述支撑架下端与底座相转动连接的底座铰链装置;固定于显示器铰链装置铰轴的转动部件;一端与转动部件相连接、另一端与底座铰链装置相连接并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链接杆和第二链接杆;一端固定于第一链接杆、另一端固定在第二链接杆上并根据支撑架倾斜角度的变化向上述第一、二链接杆施加弹性力的弹性部件。
依据上述本发明以及内置于底座铰链装置的扭转弹簧和/或圆盘式弹簧的扭矩和弹性部件产生的扭矩调节显示器倾斜角度时,操作力与必要扭矩相应,呈非线型操作,所以操作力可以非常顺畅,这样使用者在操作区间的整个区域施加均匀的力就可以容易地对倾斜角度加以调节。
另外,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显示器支撑架组件构成包括如下装置:底座;显示器机身;上端与显示器机身可转动连接、下端可与底座转动连接的显示器机身支撑架;根据上述支撑架的转动产生呈非线型变化的扭矩的扭矩补偿装置。
上述底座和支撑架之间优选至少再连接有产生摩擦扭矩的摩擦扭矩产生装置和产生扭力扭矩的扭力扭矩产生装置中的一个。
另外,上述显示器机身和支撑架之间优选至少再连接有摩擦扭矩产生装置和扭力扭矩产生装置中的一个。
这里,上述摩擦扭矩产生装置是由与转动方向垂直配置的盘簧和与转动方向相一致配置的摩擦片中至少一个组装而成。
所述扭力扭矩产生装置优选扭转弹簧。
此外,上述扭矩补偿装置可由根据支撑架的转动在长度发生变化的同时弹力也发生变化的弹性部件构成,其一端可旋转固定于支撑架旋转中心偏离的位置中,另一端可旋转地与显示器机身旋转中心偏离的位置相连接。
更为具体地说,上述扭矩补偿装置其构成优选包括如下装置:可与支撑架上端旋转连接的转动部件;一端与支撑架旋转中心偏离的位置相连接、另外一端与显示器机身旋转中心偏离位置上与转动部件相连接的第一链接杆和第二链接杆;一端固定在第一链接杆、另外一端固定在第二链接杆并根据支撑架的转动产生弹力的弹性部件。
这里,上述弹性部件优选对于第一、二链接杆呈对角线方向施加弹力的设置。
对于本发明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的操作效果说明如下:
首先,依据本发明,调节支撑架对于底座的倾斜角度时,操作力与必要扭矩相应呈非线型的作用,所以在操作区间整个区间中都可以得到自然顺畅的操作力,使用者就可以通过施加均匀的力量容易地调节支撑架的倾斜角度。
其次,与上所述相同,调节支撑架的倾斜角度时,在操作区间的整个区间中因为可以得到自然的操作力,所以使用者在调节角度的过程中,消除了因用力过猛导致支撑架掀开的后果,提高了支撑架角度调节的安全性。
最后,支撑架角度调节过程中产生的扭矩一部分由第一、二链接杆之间设置的弹性部件来承担,所以减少了底座铰链装置的扭转弹簧应承受的弹力大小。由此减小了扭转弹簧的大小,所以底座铰链装置的大小也得以减少,使其结构更为小巧。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平板显示器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的支撑架组件必要扭矩和实际实现扭矩之间的关系概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为图3显示器支撑架组件的显示器铰链装置扩大示意图;
图5为图3支撑架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4支撑架组件的显示器铰链装置主要部分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和图8为图3依据支撑架组件的支撑架倾斜角度调节操作的概要侧面示意图;
图9为依据支撑架倾斜角度的调节操作,第一、二连接部件和转动部件操作的概要说明示意图;
图10为依据本发明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的必要扭矩和实际实现扭矩之间关系的概要示意图;
图11为图3的支撑架组件的显示器机身转动角度调节操作的概要示意图;
图12为图3的支撑架组件折叠状态的侧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另一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再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的显示器铰链装置构成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显示器机身    20:底座
30:转环(pivot bracket)40:支撑架
50:显示器铰链装置        51:上部铰轴
52:圆盘式弹簧            53:上部扭转弹簧
54:螺母                  55:转动部件
56:连接销(pin)           57:制动装置(stopper)
60:底座铰链装置          61:第一底座托架
62:第一铰轴              63:扭转弹簧
64:第二下部铰轴          65:第二底座托架(base bracket)
66:圆盘式弹簧            67:连接销(pin)
71:第一链接杆(link bar)  72:第二链接杆(link bar)
71a,72a:固定片          75:扭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的优选实施事例加以详细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3至图9,对本发明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实施例的结构和操作加以说明。
与图3所示相同,在显示器机身1的后面结合有可令显示器机身1向左右旋转的转环30。所述转环30下端通过显示器铰链装置50与支撑架40的上端可转动地相连接。
另外,所述支撑架40的下端通过底座铰链装置60可以转动地连接至底座20,当没有转环30时,显示器机身1也可以连接至支撑架。
在支撑架40的一侧互相并排设置有第一链接杆71和第二链接杆72(参照图5),这里它主要是作为与相对底座20的支撑架40旋转运动相连动并维持显示器机身1保持一定角度的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第一、二链接杆71、72的上端与和显示器铰链装置50结合的转动部件55相连接,其下端与底座铰链装置60的第二底座托架65相连接。
这里,上述第一、二链接杆71,72优选具有相同的长度。
如图4至图6所示,显示器铰链装置50配备有转环30下端形成的插入孔31和贯通在支撑架4上端一侧形成的插入孔41以及所插入的上部铰轴51(hinge shaft)。
这里,上述上部铰轴51其压入转环30的插入孔31和支撑架40的插入孔41的中央部分512呈圆形断面,以中央部512为起点,两侧部514,516进一步精修。上部铰轴51精修的一端514插入与转动部件55形态相应的结合孔(图中未示)中加以结合。由此,上面所说的转动部件55与上部铰轴51一起旋转。
同时,上面所说的上部铰轴51精修的另外一端516中,优选圆锥型环形的多个圆盘式弹簧52互相重叠插入。圆盘式弹簧52在紧密附着于转环30表面的同时,在上部铰轴51和转环30间产生摩擦力。由此,显示器机身1转动时,应通过操作力增加克服摩擦力的扭矩。同时,在圆盘式弹簧52的外侧中,螺母54通过螺丝与上部铰轴51的末端紧密结合,使圆盘式弹簧52紧密结合在转环30表面。
另外,上述显示器铰链装置50优选配备有限制对于支撑架40的显示器机身1转动角度的转动角限制装置。在这一实施例中转动角限制装置其构成包括:与上部铰轴51精修部分相结合、外周部与卡位隆起57a一体突出的垫圈形态的制动装置57;与制动装置57的旋转轨迹相对应位置的转环30中阶梯状地形成并与制动装置57相接触并支持的阶梯部32。
另外,优选在转动部件55和支撑架40之间、支撑架40和转环30之间、转环30和制动装置57之间,以及圆盘式弹簧52和螺母54内侧面之间分别放置平垫圈(plain washer)58。
在圆盘式弹簧52的外侧面上,优选上部扭转弹簧53缠绕住圆盘式弹簧52的外周面。上部扭转弹簧53其一端受转环30支持,另外一端由支撑架40支持,同时产生扭转的弹力。
在这个实施事例中,虽然其构成是扭转弹簧53的另外一端依支撑架40支持,但与此不同的是,上部铰轴51中固定有另外的固定板,通过在这一固定板上与扭转弹簧53的另外一端相结合,可以使扭转弹簧的另外一端依靠上部铰轴来支持。
另一方面,与图3和图5所示相同,上述底座铰链装置60其构成包括如下装置:固定在底座20的第一底座托架61;通过支撑架40下端一侧与第一底座托架61形成一体的第一下部铰轴62。另外还包括:和第一底座托架61相隔一定距离固定在底座20上的第二底座托架65;贯通第二底座托架65和支撑架40下端另一侧相结合的第二下部铰轴64。当然也可以只使用一个底座托架和铰轴来构成。
第一底座托架61的第一下部铰轴62中,结合有对于第一底座托架61弹性支持支撑架40的下部扭转弹簧63。所述下部扭转弹簧63对于显示器机身1和支撑架40的自重加上相反方向的扭矩,以防止出现支撑架40依靠显示器机身1的自重自动折叠的现象,从而维持调节倾斜角度的状态。下部扭转弹簧63弹力的大小优选比依靠显示器机身1和支撑架40自重产生的扭矩稍微小一些。
另外,第二下部铰轴64的末端部分642更一步精修,这一部分插入使与多个圆锥型环状的圆盘式弹簧66互相重叠。所述圆盘式弹簧66优选与支撑架40的下端具有一定摩擦力从而与之紧密结合并压紧(caulking)固定。
另一方面,与图5所示相同,第一链接杆71和第二链接杆72的上端分别插入根据圆周方向在转动部件55中形成的两个间隔的切槽55a,通过连接销(pin)56可旋转地与转动部件55相结合。
另外,第一链接杆71和第二链接杆72的下端分别插入第二底座托架65中根据圆周方向形成的两个切槽65a,通过连接销(pin)67可旋转地与第二底座托架65相结合。
同时,所述第一链接杆71和第二链接杆72优选呈′L′字形横截面;另外,第一链接杆71和第二链接杆72呈互相错开一定程度的相对结合,由此,所述第一、二链接杆71、72在转动部件55和第二底座托架65结合时,形成大概是四角形的横截面。
所述第一、二链接杆71、72的下侧和上侧中分别一体形成有大概呈直角弯曲的固定片71a、72a并在各固定片71a、72a中与扭力弹簧75的端部结合。
另外,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二链接杆71、72的各连接销(pin)56、67优选相互呈180度位置差。同时,所述第一、二链接杆71、72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平行设置,所以将第二底座托架65的各连接销(pin)67垂直连接的线段L1和将转动部件55的各连接销(pin)56垂直连接的线L2平行形成。
另一方面,对于上述实施例的支撑架组件,第一、二连接部件71、72的两侧末端分别与转动部件55和第二底座托架65中不同面相结合,但是,与此不同的是,第一、二连接部件71、72的两侧开端可在转动部件55和第二底座托架65中同一面上相结合。
上述本发明的支撑架组件的实施例操作如下:
首先,对支撑架40关于底座20的倾斜角度的调节加以说明。
在图7所示的显示器机身1和支撑架40的状态中,当使用者对显示器机身1向下施力,使支撑架40向箭头的方向移动,支撑架40将以第一下部铰轴62(参照图5)和第2下部铰轴64(参照图5)为轴转动,即图8所示状态。
此时,所述下部扭转弹簧63(参照图3)和圆盘式弹簧66(参照图3)对于支撑架40的转动产生相反方向的扭矩,同时维持将支撑架40设定为一定的角度的状态。
另一方面,与上所述相同,如果支撑架40按箭头方向移动,第一、二链接杆71、72的下端固定在第二底座托架65上,所以转动部件55和上部铰轴51对于支撑架40旋转的同时,可以按原样维持显示器机身1和底座20间的角度。
换句话说,使支撑架40以底座铰链装置60的第一、二铰轴62、64为中心相对于底座20进行转动的话,如图9所示,第一、二连接部件71、72的长度相同且平行,所以将第二底座托架65的各连接销(pin)67垂直连接的线段L1与将转动部件55的各连接销(pin)56垂直连接的线L2通常平行形成。这也就意味着,将转动部件55的各连接销(pin)56垂直连接的线L2对于地面来说通常保持一定的角度。由此,如果旋转支撑架40的话,与第一、二链接杆71、72结合的转动部件55也随之转动,通过上部铰轴51与转动部件55结合的显示器机身1对于支撑架40进行转动,对于地面来说,通常保持一定的角度。
另一方面,第一、二连接部件71、72因为旋转重心的不同,故如果同时旋转的话,各处的固定片71a、72a间的距离根据旋转角度而有所不同。进一步说明,如果第一、二连接部件71、72与支撑架40一同转动的话,所述第一连接部件71因为是以从第一、二铰轴62、64的中心轴(axis)(O)向上偏心的上部连接销(pin)67a为中心加以转动,所以固定片71a向下方后退一定的长度ε1。相反,第二连接部件72是以从第一、二铰轴62、64的中心轴(axis)(O)偏心的下部连接销(pin)67b为中心加以转动,所以固定片72a向上方前进一定的长度ε2。由此,两侧的固定片71a、72a之间越远,底座20和支撑架40间的角度越小,扭力弹簧75伸长与其相应的长度从而产生弹力。
此时,连接扭力弹簧75的两端的线752因为是第一、二连接部件71、72的对角线方向,所以按弹力或对角线方向作用,这种对角线方向作用的弹力的分力中,存在依支撑架40转动的扭矩方向上作用的分力,这种分力与扭转弹簧63(参照图3)的弹力和圆盘式弹簧66(参照图3)的摩擦力产生的扭矩相加,与图10所示相同,扭矩Ta全部大小呈非线型的轨迹。
如果合理调节扭力弹簧75的弹簧常数、第一第二铰轴62,64和连接销(pin)67间的偏心距离以及固定片71a、72a的位置等的话,就可以调整扭力弹簧75的弹力,来跟随和必要扭矩(Tn)的轨迹相应的轨迹。
依据本发明,支撑架40的倾斜角度变化时,扭转弹簧63的扭矩、圆盘式弹簧66的摩擦力产生的扭矩、扭力弹簧75收缩或伸长的同时,变化弹力产生的扭矩相综合,可以产生以上整体扭矩,由此可以产生顺畅的操作力。
在另一实施例中,底座铰链装置中为产生摩擦力的扭矩,使用多个圆盘式弹簧66,但与此不同的是,第二下部铰轴64贯通的支撑架40下端插入孔中,插入一端开放形态的摩擦片(图中未示)(又名curling spring),可以产生通过摩擦片内周面和第二下部铰轴外周面间的摩擦力产生的扭矩。对于利用摩擦片产生的摩擦扭矩,参照图14和图15的其它实施例所示的支撑架组件,对此的介绍在下面进行详细地说明。
接下来,参照图11,就对于支撑架40的显示器机身1的转动角度调节加以说明。
如图11所示,使用者对显示器机身1的上端或下端或者其它部位施加向前后方向的力时,结合在显示器机身1的转环30以上部铰轴51为轴进行转动。
此时,如图5和图6所示,转环30的插入孔31内周面与上部铰轴51的外周面通过一定的摩擦力接触时,圆盘式弹簧52与转环30的外面通过一定的摩擦力相接触,因为上部扭转弹簧53对于支撑架40弹性地支持转环30,所以依摩擦力的弹性力,转环30移动方向及其相反方向上扭矩产生作用,即使除去外部的作用力,也可以维持显示器机身1对于支撑架40的角度调节状态。
对于支撑架40,显示器机身1如果继续向前方倾斜,即,显示器机身1对于支撑架40为一定角度以上下垂的话,上述转环30的阶梯部32的前端部与制动装置57的卡位隆起57a相接,限定进一步的旋转。
配备本发明支撑架组件的显示器通过对于底座20的支撑架40转动范围和对于支撑架40的显示器机身1转动范围合理的设计,如图12所示,可实现显示器机身1对于底座20完全折叠的功能。
另一方面,在上述支撑架组件实施例中,第一、二链接杆71、72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75,这样在调节倾斜角度时发生的扭矩就可以调节为非线型。但与上不同,优选第一、二链接杆71、72的固定片71a、72a的位置成相反设置,即第一链接杆71的上部形成固定片,而第二链接杆72的下方形成固定片时,适用压缩弹簧。
下面参照图13,对依据本发明的支撑架组件另一实施例加以说明。
这一实施例的支撑架组件与前述实施例的支撑架组件基本构成相同,但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架组件对于显示器铰链装置150的构成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显示器铰链装置构成上还存在差异。
本实施例的显示器铰链装置150的上部铰轴151其中央部呈圆形。这一圆形的中央部两侧呈精修形态。上部铰轴151的中心圆形部分与支撑架40的插入孔41和转环30的插入孔31紧密结合,同时,两侧精修的部分中一侧151b压入转动部件155加以固定,在插入转动部件155的上部铰轴151一侧精修的部分中形成有滚花部(knurling)151d。滚花部(knurling)151d其作用是,使上部铰轴151压入转动部件155时,钻进转动部件155的内周面,上部铰轴151和转动部件155间没有移动。
另一方面,在上部铰轴151精修的另外一侧上,按顺序地结合有平垫圈154和多个圆盘式弹簧156、制动装置157。在制动装置157的外侧中,螺母158通过螺丝与上部铰轴151结合,螺母158和制动装置157之间设置有衬套159,所述衬套159是为了更紧密地安装圆盘式弹簧156和平垫圈154。
另外,上部铰轴151中结合有扭转弹簧153,使其缠绕衬套159和螺母158的外周部分。在扭转弹簧153的一端固定在转环30上,而另外一端在与固定于螺母158外侧的固定板153a结合的同时,对于上部铰轴151,弹性支持转环30。
由此,如果转环30以上部铰轴151为中心转动,根据圆盘式弹簧156产生的摩擦作用和扭转弹簧153产生的弹力,按转环30转动的相反方向扭矩开始作用,同时显示器机身1维持对于支撑架40的角度调节状态(参照图7)。
同时,参照图14和图15,对依据本发明的支撑架组件另一实施例加以说明。
这一实施例的支撑架组件也与前面实施例的支撑架组件基本构成相同,只是关于显示器铰链装置250的构成,与前述实施例的显示器铰链装置构成存在差异。
这一实施例的显示器铰链装置250其上部铰轴251贯通转环30的下端形成的插入孔31和支撑架40上端一侧形成的插入孔41并结合,转环30的插入孔31内周面与上部铰轴251的外周面紧密结合的同时,设置有产生一定摩擦力的摩擦片253。另外,上部铰轴251的一端结合有制动装置257,它是用于调节相对于上部铰轴251的显示器机身1(参照图11)转动角度的。
上面所说的摩擦片253呈一片开放的环型,开放部分的两端结合于转环30的插入孔31内侧。
另外,上述制动装置257与前面所说的实施例相同,在外周面突出形成的卡位隆起257a。这一制动装置257与上部铰轴251贯通转环30的下端中阶梯状形成的阶梯部32(参照图4)相应并与之接触,从而来限定显示器机身1的转动角度。
本发明的支撑架组件的上述实施例与下相同操作。
与上所述相同,这一实施例中的支撑架组件只是在显示器铰链装置250的构成中与上述实施事例有所差异,所以对于底座20(参照图7)的支撑架40角度调节与上面所说的实施事例相同就不再加以说明。
显示器机身1对于支撑架40的(参照图11)作向上、向下转动的话,转环30以上部铰轴251中心开始转动。此时,上部铰轴251与转环30内侧的摩擦片253的内周面紧密结合,转环30和摩擦片253及上部铰轴251之间产生摩擦力。依据此摩擦力,在转环30移动方向及相反方向扭矩开始作用。这样即使在除去外力的情况下,显示器机身1对于支撑架40也可以维持角度调节的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对平板显示器加以图注和说明,但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比如,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显像管型显示器相同或类似的产品。只是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显示器机身的自重,应切实地增加各构成部件的强度来实现。因此,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46)

1.一种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显示器机身;
上端与显示器机身可转动连接、下端可与底座转动连接并支撑显示器机身的支撑架;
随着上述支撑架的转动产生呈非线型变化扭矩的扭矩补偿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底座和支撑架之间至少还连接有产生摩擦扭矩的摩擦扭矩产生装置和产生扭力扭矩的扭力扭矩产生装置中的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显示器机身和支撑架之间至少还连接有产生摩擦扭矩的摩擦扭矩产生装置和产生扭力扭矩的扭力扭矩产生装置中的一个。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摩擦扭矩产生装置是由与转动方向垂直配置的盘簧和与转动方向相一致配置的摩擦片中的至少一个组装而成。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扭矩产生装置为扭转弹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补偿装置是根据支撑架的转动、在长度发生变化的同时弹力也发生变化的弹性部件,其一端可旋转固定于支撑架旋转中心偏离的位置,另一端可旋转地与显示器机身旋转中心偏离的位置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扭矩补偿装置包括如下装置:
可与支撑架上端旋转连接的转动部件;
一端与支撑架旋转中心偏离的位置相连接,另外一端与显示器机身旋转中心偏离位置上与转动部件相连接的第一链接杆和第二链接杆;
一端固定在第一链接杆,另外一端固定在第二链接杆并根据支撑架的转动产生弹力的弹性部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是在第一、二链接杆呈对角线的方向上施加弹力的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接杆和第二链接杆具有相同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接杆和第二链接杆在互相错开的位置上并排设置。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接杆和第二链接杆具有“L”字型的横截面。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链接杆和第二链接杆中弯曲形成、固定弹性部件各端部的固定片。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扭力弹簧。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压缩弹簧。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的另一端与显示器机身可转动相连接。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装置:
固定于底座并与第一、二链接杆的下端分别可旋转结合的底座托架;
将支撑架下端与底座托架可旋转连接的底座铰链轴;
一端固定在支撑架上、另一端固定于底座托架并与底座铰链轴相结合的扭力弹簧。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和底座铰链轴间还包括有产生摩擦力的摩擦产生部件。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产生部件由与底座铰链轴相结合的紧密与支撑架结合并产生摩擦力的多个盘簧构成。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产生部件由摩擦片构成,其插入固定在底座铰链轴贯通的支撑架插入孔中,在与底座铰链轴外周面紧密附着的同时产生一定摩擦力。
20.一种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置于桌面上的底座;
上端与显示器机身可转动相连接、下端与底座可转动相连接并支撑显示器机身的支撑架;
配备有将支撑架上端和显示器机身可转动连接的铰轴的显示器铰链装置;
上述支撑架下端与底座相转动连接的底座铰链装置;
固定于显示器铰链装置的铰轴的转动部件;
一端与转动部件相连接、另一端与底座铰链装置相连接并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链接杆和第二链接杆;
一端固定于第一链接杆、另一端固定在第二链接杆上并随着支撑架倾斜角度的变化向上述第一、二链接杆施加弹性力的弹性部件。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部件是在第一、二链接杆呈对角线的方向上施加弹力的设置。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链接杆和第二链接杆具有相同的长度。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器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链接杆和第二链接杆在互相错开的位置上并排设置。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链接杆和第二链接杆具有“L”字型横截面。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上述第一链接杆和第二链接杆中弯曲形成并固定弹性部件各端部的固定片。
2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这所述弹性部件为扭力弹簧。
27.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压缩弹簧。
28.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底座铰链装置构成包括如下装置:
固定于底座并与第一、二链接杆的下端分别可旋转结合的底座托架;
将支撑架下端与底座托架可旋转连接的底座铰链轴;
一端固定在支撑架上、另一端固定于底座托架并与底座铰链轴相结合的扭力弹簧。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支撑架下端结合并在支撑架和底座铰链轴间产生摩擦力的摩擦产生装置。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产生部件由与底座铰链轴相结合的在紧密与支撑架结合的同时产生摩擦力的多个盘簧构成。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式弹簧为圆锥型环状。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产生部件由摩擦片构成,其插入固定在底座铰链轴贯通的支撑架插入孔内,在与底座铰链轴外周面紧密附着的同时产生一定摩擦力。
3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铰链装置其构成包括如下装置:固定在底座的第一底座托架;通过支撑架下端一侧,固定在第一底座托架形成的第一铰轴;一端固定在第一底座托架、另一端固定在第二铰链轴并与第一铰链轴相结合的扭力弹簧;与第一、二链接杆末端相连接的第二底座托架;贯通第二底座托架和支撑架下端另一侧相结合的第二铰轴。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入第二铰链轴与之紧密结合,同时紧密结合于支撑架并产生一定摩擦力的多个盘式弹簧。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式弹簧为圆锥型环状。
3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固定在显示器铰链装置的铰链轴的一端。
37.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铰链装置还包括在铰链轴和显示器机身间产生一定摩擦力的摩擦产生装置。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产生部件的构成包括:
插入铰链轴与之相结合,并在与显示器机身一侧面紧密结合的同时产生一定摩擦力的至少一个盘式弹簧;
将盘式弹簧紧密结合于显示器机身的结合部件。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件是由与铰链轴的一端通过螺丝结合的螺母。
40.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产生部件由摩擦片构成,其插入固定在底座铰链轴贯通的支撑架插入孔内,并在与铰链轴外周面紧密附着的同时,产生一定摩擦力。
41.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铰链装置其构成包括:
固定于铰链链并与之结合、向外侧突出形成卡位隆起的制动装置;
突出形成于显示器机身并由制动装置的卡位隆起卡住从而限制对铰链轴的显示器机身转动的阶梯部。
42.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铰链装置还包括有扭力弹簧,其一端支撑显示器机身,另一端固定在铰链轴上,使铰链轴有弹性地支持显示器机身。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弹簧设置为缠绕摩擦产生部件的外周部。
44.一种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置于桌面上的底座;
固定于显示器机身后面的器机身;
上端与显示器机身可转动相连接、下端与底座可转动相连接并支撑显示器机身的支撑架;
配备有将支撑架上端和显示器机身可转动连接的铰轴的显示器铰链装置;
使上述支撑架下端与底座相转动连接的底座铰链装置;
与底座铰链装置的底座铰链轴相结合,同时与支撑架紧密地结合的摩擦发生部件;
与底座铰链装置相结合并使底座铰链装置有弹性地支撑支撑架的扭力弹簧;
固定于显示器铰链装置的铰轴的转动部件;
一端与转动部件相连接、另一端与底座铰链装置相连接并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链接杆和第二链接杆;
一端固定于第一链接杆、另一端固定在第二链接杆上并随着支撑架倾斜角度的变化向上述第一、二链接杆施加弹性力的弹性部件。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产生部件是由与底座铰链轴相结合并在与支撑架紧密结合的同时产生摩擦力的圆锥型环状的多个盘式弹簧构成。
46.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显示器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产生部件由摩擦片构成,其插入固定在底座铰链轴贯通的支撑架插入孔内,并在与底座铰链轴外周面紧密附着的同时产生一定的摩擦力。
CNA2006100966629A 2006-10-17 2006-10-17 显示器支撑架组件 Pending CN1011658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0966629A CN101165810A (zh) 2006-10-17 2006-10-17 显示器支撑架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0966629A CN101165810A (zh) 2006-10-17 2006-10-17 显示器支撑架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5810A true CN101165810A (zh) 2008-04-23

Family

ID=39334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966629A Pending CN101165810A (zh) 2006-10-17 2006-10-17 显示器支撑架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6581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8629A (zh) * 2013-06-07 2014-12-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一体式电脑
CN105791624A (zh) * 2016-04-29 2016-07-20 安徽宝葫芦信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文档扫描机的机架调节装置
CN106062658A (zh) * 2014-03-29 2016-10-26 英特尔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微铰链
CN106097607A (zh) * 2016-06-22 2016-11-09 无锡市东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收银机组合式底座装置
CN112603028A (zh) * 2020-12-09 2021-04-06 广东一定好家具有限公司 调节式卡座办公桌以及显示器角度调节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8629A (zh) * 2013-06-07 2014-12-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一体式电脑
CN106062658A (zh) * 2014-03-29 2016-10-26 英特尔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微铰链
CN106062658B (zh) * 2014-03-29 2021-09-07 英特尔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微铰链
US11639623B2 (en) 2014-03-29 2023-05-02 Intel Corporation Micro-hing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5791624A (zh) * 2016-04-29 2016-07-20 安徽宝葫芦信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文档扫描机的机架调节装置
CN105791624B (zh) * 2016-04-29 2018-08-31 安徽宝葫芦信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文档扫描机的机架调节装置
CN106097607A (zh) * 2016-06-22 2016-11-09 无锡市东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收银机组合式底座装置
CN112603028A (zh) * 2020-12-09 2021-04-06 广东一定好家具有限公司 调节式卡座办公桌以及显示器角度调节方法
CN112603028B (zh) * 2020-12-09 2022-07-15 广东一定好家具有限公司 调节式卡座办公桌以及显示器角度调节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5810A (zh) 显示器支撑架组件
CN100563410C (zh) 具有相对于基座移动显示器主体的连结物的显示设备
US7597302B2 (en) Elevation-adjustable support structure
CN100395845C (zh) 倾斜和结合结构具有改进的监视器
EP1750050B1 (en) Stand for display device
US7448580B2 (en) Thin-type display device
CN101684837B (zh) 铰链结构
CN101471145A (zh) 升降机构
EP1811223A2 (en) Display support mechanism
CN101501386B (zh) 显示装置
CN101026017A (zh) 显示设备的支架
EP2020557A2 (en) Supporting device for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WO2005124058A2 (en) Flat screen monitor desktop support
CN101026018A (zh) 用于显示器设备的支架
CN201018587Y (zh) 一种电视机的旋转底座
DE60014761T2 (de) Sitzneigungsverstellvorrichtung für Fahrzeuge
US11490738B2 (en) Electrical bed
KR100640932B1 (ko) 2절 힌지구조를 갖는 평판형 모니터의 받침대 어셈블리
CN216113001U (zh) 支撑装置
US6929224B1 (en) Multi-hinge system for displays
CN101267792A (zh) 按摩装置
US20180017808A1 (en) Folding eyeglass frames having a bridge assembly
CN208491344U (zh) 一种新型座椅的底盘
CN107237816A (zh) 铰链及具备该铰链的办公机器
WO2006088798A3 (en) Modulation of hypothalamic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