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0626A - 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光学元件、对物光学元件单元及光拾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光学元件、对物光学元件单元及光拾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0626A
CN101160626A CNA2006800127542A CN200680012754A CN101160626A CN 101160626 A CN101160626 A CN 101160626A CN A2006800127542 A CNA2006800127542 A CN A2006800127542A CN 200680012754 A CN200680012754 A CN 200680012754A CN 101160626 A CN101160626 A CN 1011606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optical
wavelength
path difference
light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127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55427C (zh
Inventor
木村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160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0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542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542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4Objectiv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42Diffraction optics, i.e. systems includ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being designed for providing a diffractive effect
    • G02B27/4272Diffraction optics, i.e. systems includ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being designed for providing a diffractive effect having plural diffractive elements positioned sequentially along the optical path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42Diffraction optics, i.e. systems includ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being designed for providing a diffractive effec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42Diffraction optics, i.e. systems includ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being designed for providing a diffractive effect
    • G02B27/4233Diffraction optics, i.e. systems includ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being designed for providing a diffractive effect hav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DOE] contributing to a non-imaging application
    • G02B27/4238Diffraction optics, i.e. systems includ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being designed for providing a diffractive effect hav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DOE] contributing to a non-imaging application in optical recording or readout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42Diffraction optics, i.e. systems includ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being designed for providing a diffractive effect
    • G02B27/4294Diffraction optics, i.e. systems includ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being designed for providing a diffractive effect in multispectral systems, e.g. UV and visib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8Diffraction gratin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3Diffractive elements, e.g. holograms or gratin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65Separate or integrated refractive elements, e.g. wave plates
    • G11B7/1367Stepped phase plat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2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 G11B7/13922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passiv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光拾取装置用光学元件、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单元及光拾取装置。本发明的构成是具备对特定波长的光束赋予实质的相位变化的光程差赋予构造,在上述光程差赋予构造中具有光拾取装置用光学元件,该光拾取装置用光学元件具有阶梯部,该阶梯部具备光轴方向的高度比上述波长λ1小的阶差。

Description

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光学元件、对物光学元件单元及光拾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光拾取装置用光学元件、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单元及光拾取装置,特别是可利用从光源波长相异的多个光源射出的光束来对种类相异的光信息记录媒体分别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的光拾取装置、及用于其中的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以及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单元。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光拾取装置中,作为再生记录于光盘的信息、或对光盘记录信息的光源使用的激光光源的短波长化正在发展,例如蓝紫色半导体激光器、或利用2次谐波发生来进行红外半导体激光器的波长变换的蓝紫色SHG激光器等的波长405nm的激光光源正被实用化。
若使用这些蓝紫色激光光源,则在使用与DVD(数字多功能盘)同开口数(NA)的物镜的光拾取装置中,可对直径12cm的光盘进行15~20GB的信息记录,在将物镜的NA提高至0.85的光拾取装置中,可对直径12cm的光盘进行23~25GB的信息记录。以下,在本说明书中,将使用蓝紫色激光光源的光盘及光磁盘总称为「高密度光盘」。
但,只可对如此的高密度光盘适当地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不能说是充分地展现作为光盘播放器和/或记录器的制品价值。目前,就记录多种多样的信息的DVD或CD(小型盘片)所贩卖的现况而言,只可对高密度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是不够的,例如对使用者所拥有的DVD或CD也同样可适当地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可提高作为高密度光盘用的光盘播放器和/或记录器的商品价值。因此,搭载于高密度光盘用的光盘播放器和/或记录器的光拾取装置最好是对高密度光盘、DVD及CD等3种类的光盘的任一种皆具有一边维持互换性一边可适当地记录和/或再生信息的性能。
就可对高密度光盘及DVD甚至CD的任一种一边维持互换性一边适当地记录和/或再生信息的手法而言,可考量按照记录和/或再生信息的光盘的记录密度来选择性地切换高密度光盘用的光学系统及DVD或CD用的光学系统,但由于需要多个光学系统,因此不利于小型化,且成本会增大。
于是,为了谋求光拾取装置的构成简素化,低成本化,在具有互换性的光拾取装置中也最好尽可能使高密度光盘用的光学系统及DVD或CD用的光学系统共通化,而来极力减少构成光拾取装置的光学零件点数。又,使对向于光盘而配置的对物光学系统共通化最有利于光拾取装置的构成简素化、低成本化。
然而,在光拾取装置中所欲使用共通的对物光学元件来实现互换时,因为使用于各个光盘的光源波长或保护基板厚度相异,因此为了在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良好地形成被进行像差校正的集光光点,而必须下某些工夫。
就一个像差校正的形态而言,可考量改变射入对物光学元件的光束的发散程度。若利用该像差校正的形态,则会有按照射入对物光学元件的光束的发散程度,而轴外特性变差(发散程度越大,追踪时透镜移位时的彗星像差(coma aberration)越大)而变得不理想的问题。
作为其它像差校正的形态,有在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设置给予衍射作用的衍射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若利用该以往技术,则当射入对物光学元件的光束为相异的2个波长时,虽可对任一光束良好地进行球面像差校正,但有关相异的3个波长的光束方面,难以对任一光束良好地进行球面像差校正。
更具体而言,例如被使用于高密度光盘、DVD、及CD的光束波长分别为λ1=400nm程度、λ2=655nm程度、λ3=785nm程度,在此因为λ1∶λ31∶2,所以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那样的锯齿(ブレ一ズ)状的衍射构造中,衍射效率最大的衍射次数的比为λ1∶λ3=2∶1(例如λ1为6次时λ3为3次)。又,因为衍射的效果是取决于波长×衍射次数的差与衍射环带的间距,所以当波长λ1与λ3的光束的衍射次数为2∶1时,λ1×2-λ3×1的值会变小。因此,例如使锯齿化波长成为接近波长λ1的偶数倍的值来设计衍射构造时,波长λ1的光束与波长λ3的光束的互相的衍射作用会变小,难以利用相同的对物光学元件来对高密度光盘及CD分别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
另一方面,当波长×衍射次数的差小时,理论上虽可通过利用小的衍射作用来达成互换,但此情况,必须缩小衍射环带的间距,由此光量会降低,透镜的制造会变得困难,会有因激光光源的输出变化等引起的数nm程度的微小范围内的波长变动而发生大的像差等的问题。
又,若利用该以往技术,则即使是射入对物光学元件的光束为任意相异的2个波长,也会有光的利用效率差的问题。例如,利用衍射构造,以只对多个波长的光束中1个给予实质的相位变化的方式来给予光程差(optical path difference),由通过上述衍射构造的其它波长的光束来使+n次的衍射光及-n次的衍射光的衍射发生时,各个衍射光的衍射效率会相等。被导入至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的光束是只形成其中任一方的衍射光,因此对入射光的光强度而言,光强度必定会降低至50%以下。
[专利文献1]特开2002-2984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有鉴于以往技术的问题点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进行良好的球面像差校正的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单元及光拾取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构成是具备对特定波长的光束赋予实质的相位变化的光程差赋予构造,在上述光程差赋予构造中具有光拾取装置用光学元件,该光拾取装置用光学元件具有阶梯部,该阶梯部具备光轴方向的高度小的阶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扩大显示比较例的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取二进制型的环带构造为例)的剖面图。
图2是扩大显示本发明的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取二进制型的环带构造为例)的剖面图。
图3是扩大显示第2光程差赋予构造(取梯形型的环带构造为例)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光拾取装置的示意剖面图。
图5是表示对物光学元件OBJ的示意剖面图。
图6是表示在二进制型的环带构造中,阶梯部S的高度与衍射效率关系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在二进制型的环带构造中,阶梯部S的高度与衍射效率关系的曲线图。
图8是表示在二进制型的环带构造中,阶梯部S的高度与衍射效率关系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在梯形型的环带构造中,阶梯部S的高度(在各阶梯的内部设置1个阶梯部S)与衍射效率关系的曲线图。
图10是扩大显示阶梯部S有多个时的第2光程差赋予构造(取梯形型的环带构造为例)的剖面图。
图11是扩大显示阶梯部S有多个时的第2光程差赋予构造(取梯形型的环带构造为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优选方式。
(第1项)一种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用以对具有厚度t1的保护层的第1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时,将波长λ1的光束经由对物光学元件来会聚于上述第1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由此进行对上述第1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对具有厚度t3(t1<t3)的保护层的第3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时,将波长λ3(λ1<λ3)的光束经由上述对物光学元件来会聚于上述第3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由此进行对上述第3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的光拾取装置用的对物光学元件,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具备赋予光程差的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该光程差对上述波长λ3的光束给予实质的相位变化,且对上述波长λ1的光束不给予实质的相位变化,
上述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具有阶梯部,其具备光轴方向的高度比上述波长λ1小的阶差。
(第2项)如第1项记载的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其中,
具备上述阶梯部的上述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在上述波长λ3的光束通过时至少产生n次与-n次的衍射光(n为自然数),上述n次与-n次的衍射光的一方比所发生的其它衍射次数的光束的任一个光量更高,且
具备上述阶梯部的上述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在上述波长λ1的光束通过时至少产生0次的衍射光,上述0次的衍射光比所发生的其它衍射次数的光束的任一个光量更高。
(第3项)如第1项或第2项记载的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其中,
上述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具备光轴方向的高度比上述波长λ1大的阶差,由此具有从光轴方向来看时形成以光轴为中心的环带形状的多个环带,
具备上述光轴方向的高度比上述波长λ1小的阶差的阶梯部,从光轴方向来看时,在上述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的上述多个环带的内周侧形成环带状,或在上述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的上述多个环带的外周侧形成环带状。
(第4项)一种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对具有厚度t1的保护层的第1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时,将波长λ1的光束经由对物光学元件来会聚于上述第1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由此可进行对上述第1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对具有厚度t2(t1≤t2)的保护层的第2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时,将波长λ2(λ1<λ2)的光束经由上述对物光学元件来会聚于上述第2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由此可进行对上述第2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对具有厚度t3(t2<t3)的保护层的第3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时,将波长λ3(λ2<λ3)的光束经由上述对物光学元件来会聚于上述第3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由此可进行对上述第3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的光拾取装置用的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具备:
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其赋予对上述波长λ3的光束给予实质的相位变化、且对上述波长λ1的光束及上述波长λ2的光束不给予实质的相位变化的光程差;及
第2光程差赋予构造,其赋予对上述波长λ2的光束给予实质的相位变化、且对上述波长λ1的光束及上述波长λ3的光束不给予实质的相位变化的光程差,
上述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与上述第2光程差赋予构造的至少一方具有阶梯部,其具备光轴方向的高度比上述波长λ1小的阶差。
(第5项)如第4项记载的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其中,
具备上述阶梯部的光程差赋予构造,在上述波长λ3的光束通过时,至少产生n次与-n次的衍射光(n为自然数),上述n次与-n次的衍射光的一方比所发生的其它衍射次数的光束的任一个光量更高,且
具备上述阶梯部的光程差赋予构造,在上述波长λ1或λ2的光束通过时,至少产生0次的衍射光,上述0次的衍射光比所发生的其它衍射次数的光束的任一个光量更高。
(第6项)如第4项或第5项记载的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其中,
上述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及上述第2光程差赋予构造,具备光轴方向的高度比上述波长λ1大的阶差,由此具有从光轴方向来看时形成以光轴为中心的环带形状的多个环带,
在上述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中具有具备上述光轴方向的高度比上述波长λ1小的阶差的阶梯部时,具备上述光轴方向的高度比上述波长λ1小的阶差的阶梯部,从光轴方向来看时,在上述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的上述多个环带的内周侧形成环带状,或在上述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的上述多个环带的外周侧形成环带状,
在上述第2光程差赋予构造中具有具备上述光轴方向的高度比上述波长λ1小的阶差的阶梯部时,具备上述光轴方向的高度比上述波长λ1小的阶差的阶梯部,从光轴方向来看时,在上述第2光程差赋予构造的上述多个环带的内周侧形成环带状,或在上述第2光程差赋予构造的上述多个环带的外周侧形成环带状。
例如有鉴于难以利用单一的衍射构造来对3个相异波长的光束整体,进行像差校正,而使能够进行适当的信息记录和/或再生,在本发明的构成中是利用上述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以预先只对上述波长λ3的光束给予实质的相位变化的方式来给予光程差,而进行球面像差或波面像差的校正。又,更利用上述第2光程差赋予构造,对上述波长λ1,λ2的光束主要给予光程差,而进行球面像差或波面像差的校正,由此减轻各个光程差赋予构造的负担,对合计3个相异波长的光束整体进行像差校正。由此,可进行适当的信息记录和/或再生。另外,所谓「无实质的相位变化」并非只指完全无相位变化的情况,只要是±0.2π以内的相位变化(最好为0.1π以内)就包含。又,所谓「有实质的相位变化」是指包括超过±0.2π的相位变化。
然而,若利用上述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以预先只对上述波长λ3的光束给予实质的相位变化的方式来给予光程差,则通过上述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的波长λ3的光束是+n次的衍射光与-n次的衍射光的衍射效率会一样地变高,但被引导至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的光束只是其中任一方的衍射光,因此相对入射光的光强度而言,光强度必定降低成50%以下。具体说明此情况。
图1是表示扩大显示比较例的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取二进制(binary)型的环带构造为例)的剖面图,上下方向为光轴方向。二进制型的环带构造是光轴方向高度h相等的多个环带以光轴为中心配置的。若环带的顶面为OP1、环带间的底面为OP2,则从面OP1射出的光束与从面OP2射出的光束之间会产生相位差。
然而,若光轴方向高度h为波长λ1的整数倍,且波长λ2的整数倍,则从面OP2射出的光束的波面虽前进,但会与从面OP1射出的光束的波面正好重叠,因此外观上没有发生相位差,0次衍射光的光强度最高(参照图1的虚线)。
另一方面,若光轴方向高度h不为波长λ3的整数倍,则如图1中实线所示,从面OP2射出的光束的波面与从面OP1射出的光束的波面会产生相位差,因此通过一点划线所示的波面的群组WG1、+n次的衍射光的光强度(例如入射光束的光强度的40%)会变高,且通过二点划线所示的波面的群组WG2,-n次的衍射光的光强度(例如入射光束的光强度的40%)会变高。若光轴在图1为位于右侧,则通过使用+n次衍射光,可对保护基板厚度相异的第3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剩下的20%因散射或吸收等而消失。
然而,对第3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用的光束的光强度为较低的40%,所以为了避免读取不良,而必须使第3光源的光量增大,因此成本会有增大的可能性。
又,即使为具有相异的2个波长的光束射入对物光学元件的构成,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用的光束的光强度为50%以下,会有发生同样的问题的可能性。
于是,在本发明的构成中,如以下那样,使+n次衍射光的光量增大。
图2是扩大显示本发明的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取二进制型的环带构造为例)的剖面图。与图1的环带构造BN相异的点是在环带状的面OP1、OP2,靠近光轴(右侧),分别形成阶梯部S。阶梯部S是光轴方向高度(例如100nm程度)比最短波长的波长λ1小。另外,阶梯部S的光轴方向高度不必一样,例如可为随着往光轴侧而渐渐变高的倾斜面,但以平端切削刀具来加工使对物光学元件成形的成形型模时,最好阶梯部S的光轴方向高度为一样。又,面OP1与面OP2的阶差(光轴方向高度h)是与图1的构成同样。
当波长λ3的光束通过图2的环带构造BN时,在通过未形成有阶梯部S的面OP1、OP2的波长λ3的波面及通过形成有阶梯部S的面OP1、OP2的波长λ3的波面会发生ΔW的相位差。即,对应于面OP1与面OP2的阶差而发生的波长λ3的光束的相位差会局部地变小。如此一来,通过一点划线所示的波面的群组WG1而形成的外观上的波面要比通过二点划线所示的波面的群组WG2而形成的外观上的波面更弱,其结果可将+n次衍射光的光强度例如提高到50%以上。
以下举数值来说明具体例。图6是在各环带的内部设置1个阶梯部S时(参照图2),图7是在各环带的内部设置2个阶梯部S时(参照图10),图8是在各环带的内部设置3个阶梯部S时(参照图11)。在设置多个阶梯部S时,如图10所示,最好将各个的阶梯部S设置成阶梯状。
另外,光学元件是由d线的折射率为1.5、d线的阿贝(Abbe)数为60的材料所形成,各环带构造的高度h(即,面OP1与面OP2的阶差)是被设定成3.940μm。通过各环带构造的高度h来对波长λ1、波长λ2、波长λ3的光束施加的光程差是分别为5×λ1、3×λ2、2.5×λ3。
如图6~8所示,波长405nm的0次衍射光、波长655nm的0次衍射光、波长785nm的+1次衍射光的衍射效率是依阶梯部S的高度而变化。越增大阶梯部S的高度,越可使波长785nm的+1次衍射光的衍射效率提高,但另一方面,波长405nm的0次衍射光、波长655nm的0次衍射光的衍射效率会变低。在决定阶梯部S的高度时,最好是在考量这些3波长的衍射效率的平衡后决定。
具体而言,阶梯部的高度S是以通过环带构造的波长中最短的波长的λ1为基准,当设置于1个环带的阶梯部S为1个时,将该阶差阶梯部的高度定为比λ1小,且在环带上设置多个阶梯部S时,将该多个阶梯部S的高度总和定为比λ1小。
更具体而言,在各环带的内部设置1个阶梯部S时(参照图6),最好将阶梯部S的高度设定于60nm~170nm的范围,在各环带的内部设置2个阶梯部S时(参照图7),最好将阶梯部S的高度设定于30nm~110nm的范围,在各环带的内部设置3个阶梯部S时(参照图8),最好将阶梯部S的高度设定于25nm~80nm的范围。
另外,由图2可明确得知,若使阶梯部S在面OP1、OP2上靠近光轴侧形成,则+n次衍射光的光强度会提高,但若相反地离开光轴而形成,则-n次衍射光的光强度会提高。这对射出光赋予发散角时有效。又,第2光程差赋予构造中也可设置同样的阶梯部S。
(第7项)如第1~6项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其中,具有上述阶梯部的光程差赋予构造为锯齿状的环带构造。
(第8项)如第1~6项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其中,具有上述阶梯部的光程差赋予构造为二进制型的环带构造。
(第9项)如第1~6项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其中,具有上述阶梯部的光程差赋予构造为梯形(エシユロン)型的环带构造。
图3是扩大显示本发明的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取梯形型的环带构造为例)的剖面图。梯形型的环带构造是光轴方向的剖面为阶梯状的多个环带以光轴为中心而配置的。如图3所示,梯形型的环带构造是形成阶梯构造,通过在各阶梯分别设置阶梯部S,可与图2同样地使+n次衍射光的光强度增大。另外,可任意取代图2,3的构造,而使用锯齿状的环带构造。
以下举数值来说明具体例。图9是表示在梯形型的环带构造中,阶梯部S的高度(在各阶梯的内部设置1个阶梯部S)与衍射效率的关系的曲线图。另外,光学元件是由d线的折射率为1.5、d线的阿贝数为60的材料所形成,各阶梯的高度是被设定成1.576μm。通过各阶梯的高度来对波长λ1、波长λ2、波长λ3的光束附加的光程差是分别为2×λ1、1.2×λ2、1×λ3。
如图9所示,波长405nm的0次衍射光、波长655nm的+1次衍射光、波长785nm的0次衍射光的衍射效率是依阶梯部S的高度而变化。越增大阶梯部S的高度,越可使波长655nm的+1次衍射光的衍射效率提高,但另一方面,波长405nm的0次衍射光、波长785nm的0次衍射光的衍射效率会变低。在决定阶梯部S的高度时,最好是在考量这些3波长的衍射效率的平衡后决定。
具体而言,在各阶梯的内部设置1个阶梯部S时,最好是将阶梯部S的高度设定于20nm~100nm的范围。
(第10项)如第6~9项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其中,上述阶梯部分别设置于具有上述阶梯部的光程差赋予构造的各环带,且具有以光轴为中心的环带形状,当具有上述阶梯部的光程差赋予构造的环带的光轴正交方向的宽度为A,对应于此而形成的上述阶梯部的光轴正交方向的宽度为B时,以下的式子会成立,
0.1≤B/A≤0.9    (1)
(第11项)如第1~10项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其中,具有上述阶梯部的光程差赋予构造具有多个阶梯部,其具备光轴方向的高度比上述波长λ1小的阶差,
上述多个阶梯部整体的光轴方向的高度比上述波长λ1小。
参照图2,若环带状的面OP1,OP2的光轴正交方向宽度为A,阶梯部的光轴正交方向的宽度为B,则B/A过大或过小都无法发挥所望的效果。因此,若符合式(1),则可有效发挥阶梯部S的效果。另外,若符合以下的式子,则更为理想。
0.2≤B/A≤0.8    (1’)
又,如图10那样阶梯部有多个时,若环带状的面OP1,OP2的光轴正交方向宽度为A,多个阶梯部整体的光轴正交方向的宽度为B,则最好符合以下的式子。
0.3≤B/A≤0.7    (1”)
(第12项)一种光拾取装置,具有第1~11项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
(第13项)一种光拾取装置用光学元件,具备光程差赋予构造,其通过具有光轴方向的第1阶差,而具有从光轴方向来看时形成以光轴为中心的环带形状的多个第1环带,对来自搭载于光拾取装置的光源的特定波长的光束,在上述多个第1环带的相邻的第1环带间给予相位差,且
沿着上述多个第1环带的各第1环带而具备阶梯部,
上述阶梯部使在通过上述多个第1环带的上述第1阶差的上述特定波长的光束中,在上述相邻的第1环带间对应于上述第1阶差而发生的相位差局部地缩小。
本构成的作用效果与第1项所记载的构成同样。
(第14项)一种光拾取装置用光学元件,具备光程差赋予构造,其通过具有光轴方向的第1阶差,而具有从光轴方向来看时形成以光轴为中心的环带形状的多个第1环带,对来自搭载于光拾取装置的光源的特定波长的光束,在上述多个第1环带的相邻的第1环带间给予相位差,且
具备环带状的阶梯部,其具有从光轴方向来看时,在上述光程差赋予构造的上述多个第1环带的内周侧形成环带状,或在上述光程差赋予构造的上述多个第1环带的外周侧形成环带状,且光轴方向的高度比上述第1阶差更小的第2阶差。
本构成的作用效果与第1项所记载的构成同样。
(第15项)如第13或14项所记载的光拾取装置用光学元件,其中,
具备上述阶梯部的上述光程差赋予构造,在上述特定波长的光束通过时产生n次与-n次的衍射光(n为自然数),上述n次与-n次的衍射光的一方比所发生的其它衍射次数的光的任一个光量更高。
(第16项)一种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单元,具有:第13或14项所记载的光拾取装置用光学元件、及集光光学元件,将上述光拾取装置用光学元件、及上述集光光学元件固定于镜框。
(第17项)一种光拾取装置,具备:第13或14项所记载的光拾取装置用光学元件、或第16项所记载的对物光学元件单元。
另外,本说明书中,在搭载有配置于最靠近光信息记录媒体侧的集光光学元件(集光透镜)的致动器(actuator)中,除了该集光光学元件以外搭载有1个以上的光学元件时,将搭载于该致动器的光学元件整体称为「对物光学元件」。
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第1光信息记录媒体,例如通过NA0.65乃至0.67的对物光学元件来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保护层的厚度为0.6mm程度的规格的光盘(例如、HD DVD)以外,还包含通过NA0.85的对物光学元件来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保护层的厚度为0.1mm程度的规格的光盘(例如蓝光光盘(Blu-ray Disc),以下也称为BD)。所谓第2光信息记录媒体,除了再生专用的DVD-ROM,DVD-Video以外,还包含兼具再生/记录的DVD-RAM,DVD-R,DVD-RW等各种DVD系的光盘。又,所谓第3光信息记录媒体是指CD-R,CD-RW等CD系的光盘。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谓保护层的厚度也包含厚度0mm。
以下,参照图面来说明有关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图4是表示对高密度光盘BD(第1光盘)、DVD(第2光盘)及CD(第3光盘)中的任一个都可适当地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的第1光拾取装置PU的构成示意图。高密度光盘BD的光学的规格是第1波长λ1=407nm,第1保护层PL1的厚度t1=0.1mm,开口数NA1=0.85;DVD的光学的规格是第2波长λ2=655nm,第2保护层PL2的厚度t2=0.6mm,开口数NA2=0.65;CD的光学的规格是第3波长λ3=785nm,第3保护层PL3的厚度t3=1.2mm,开口数NA3=0.51。
光拾取装置PU是由:
激光单元2L1P,其在1个封装体中收容:对高密度光盘BD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时被发光射出408nm的激光束(第1光束)的蓝紫色半导体激光器LD1(第1光源)、对DVD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时被发光射出658nm的激光束(第2光束)的红色半导体激光器(第2光源)、及对CD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时被发光射出785nm的激光束(第3光束)的红外半导体激光器(第3光源);
第1光检出器PD1,其接受来自高密度光盘BD的信息记录面RL1的反射光束;
第2光检出器PD2,其接受来自DVD的信息记录面RL2及CD的信息记录面RL3的反射光束;
对物光学元件OBJ,其由像差校正元件L1(第1光学元件)及具有使透过该像差校正元件L1的激光束会聚于信息记录面RL1、RL2、RL3上的功能的两面非球面的集光元件L2(第2光学元件)所构成;及
2轴致动器AC1、对应于高密度光盘BD的开口数NA1的光圈STO、第1~第4偏振光束分离器BS1~BS4、第1~第3准直(collimate)透镜COL1~COL3、第1传感器透镜SEN1、第2传感器透镜SEN2等所大致构成。
在光拾取装置PU中,对高密度光盘BD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时,如图4中以实线描绘其光线路径那样,使蓝紫色半导体激光器LD1发光。从蓝紫色半导体激光器LD1射出的发散光束在通过第1准直透镜COL1来变换成平行光束后,透过第1偏振光束分离器(Beam splitters)BS1,且透过第2偏振光束分离器BS2后,通过光圈STO来规制光束径,利用对物光学元件OBJ经由第1保护层PL1来成为形成于信息记录面RL1上的光点。另外,有关对物光学元件OBJ对波长λ1的光束所赋予的作用会在往后叙述。对物光学元件OBJ是通过配置于其周边的2轴致动器AC1来进行对焦(focusing)或追踪(tracking)。
在信息记录面RL1通过信息坑(pit)而调制的反射光束再度通过对物光学元件OBJ、第2偏振光束分离器BS2后,会通过第1偏振光束分离器BS1来反射,利用传感器透镜SEN1来赋予非点像差,且通过第3准直透镜COL3来变换成收敛光束,收束于第1光检出器PD1的受光面上。然后,可使用第1光检出器PD1的输出信号来读取记录于高密度光盘BD的信息。
并且,在对DVD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时,首先使激光单元2L1P的第2光源发光。从激光单元2L1P射出的发散光束,如图4中以虚线来描绘其光线路径那样,通过第3偏振光束分离器、第4偏振光束分离器,且通过第2准直透镜COL2来成为平行光束后,反射于第2偏振光束分离器BS2,利用对物光学元件OBJ经由第2保护层PL2来成为形成于信息记录面RL2上的光点。另外,有关对物光学元件OBJ对波长λ2的光束所赋予的作用会在往后叙述。对物光学元件OBJ通过配置于其周边的2轴致动器AC1来进行对焦或追踪。在信息记录面RL2通过信息坑而调制的反射光束会再度通过对物光学元件OBJ,反射于第2偏振光束分离器BS2,且利用第2准直透镜COL2来变换成收敛光束,反射于第4偏振光束分离器BS4,且利用第2传感器透镜SEN2来赋予非点像差,收束于第2光检出器PD2的受光面上。然后,可使用第2光检出器PD2的输出信号来读取记录于DVD的信息。
并且,在对CD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时,使激光单元2L1P的第3光源发光。从激光单元2L1P射出的发散光束,虽未图示,但是通过第3偏振光束分离器、第4偏振光束分离器,通过第2准直透镜COL2来成为平行光束后,反射于第2偏振光束分离器BS2,利用对物光学元件OBJ经由第3保护层PL3来成为形成于信息记录面RL3上的光点。另外,有关对物光学元件OBJ对波长λ3的光束所赋予的作用会在往后叙述。对物光学元件OBJ通过配置于其周边的2轴致动器AC1来进行对焦或追踪。在信息记录面RL3通过信息坑而调制的反射光束会再度通过对物光学元件OBJ,反射于第2偏振光束分离器BS2,利用第2准直透镜COL2来变换成收敛光束,反射于第4偏振光束分离器BS4,通过第2传感器透镜SEN2来赋予非点像差,收束于第2光检出器PD2的受光面上。然后,可使用第2光检出器PD2的输出信号来读取记录于CD的信息。
其次,说明有关对物光学元件OBJ的构成。图5是表示对物光学元件OBJ的示意剖面图,光学面形状是被夸张描绘。对物光学元件OBJ是由像差校正元件L1及集光元件L2所构成。另外,虽图示省略,但在各个光学功能部(第1光束所通过的像差校正元件L1及集光元件L2的区域)的周围具有与光学功能部一体成形的凸缘(flange)部,通过接合该凸缘部的一部分之间来一体化。在一体化像差校正元件L1与集光元件L2时,也可经由作为其它构件的镜框来使两者一体化。
如图5所示,像差校正元件L1的半导体激光光源侧的光学面S1(入射面)是以对应于NA3内的区域的光轴L为中心的同心圆状,被区分成含光轴L的第1区域(中央区域)A1、及形成于比第1区域A1更靠外侧区域的同心圆状的第2区域(周边区域)A2。而且,在第1区域A1中形成有作为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的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在此为二进制构造)10。
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10是由相同深度d1的以光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多个沟(不连续部)11所构成。另外,在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10中形成有如图2所示那样的阶梯部S。以下,假设未形成有阶梯部S来说明有关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10的基本构成及效果。
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10是设定成通过沟11的波长λ1、波长λ2及波长λ3的光束中,仅对波长λ3的光束实质赋予相位差,而不对波长λ1及λ2的光束实质赋予相位差。通过波长λ3的光束被实质赋予相位差来接受衍射作用,由此发生的波长λ3的衍射光中,可将具有最高衍射效率的衍射光利用于CD的信息记录和/或再生。
具体而言,对形成有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10的像差校正元件L1的波长λ1的光束的折射率为n1,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10的沟11的光轴方向的阶差量为d1,d=λ1/(n1-1)时,设计成符合式(1)。
4.7×d≤d1≤5.3×d    (1)
由此,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10的阶差量d1会被设定成波长λ1的大致整数倍的深度。对如此设定阶差量d1的沟构造射入波长λ1的光束时,在邻接的阶差间会发生λ1的大致整数倍的光程差,在波长λ1的光束中未被实质赋予相位差,因此波长λ1的入射光束在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10中不会被衍射,原样地透过。并且,对此衍射构造射入波长λ2的光束时,不会实质赋予相位差,同样会原样地透过。
另一方面,对波长λ3的入射光束而言,由于会产生对应于沟深度的相位差,因此可利用衍射作用,例如利用具有高衍射效率的波长λ3的衍射光来对CD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且可进行CD的色像差的校正或随温度变化的球面像差的校正。
又,由于对CD的信息的记录·再生只利用波长λ3的光束中通过第1区域A1的光束,因此通过第2区域A2的波长λ3的光束不需要。于是,可以以通过第2区域A2的波长λ3的光束不会会聚于CD的信息记录面RL3上的方式,通过形成于第2区域A2的衍射构造(未图示)来赋予衍射作用,使由此发生的不同次的衍射光中具有较高衍射效率(例如30%以上)的衍射光光晕化(flare)。由此,可使对物光学元件OBJ具有关于NA3的开口限制功能,且通过该衍射构造,可使从第1区域A1到第2区域A2,波长λ3的光束的纵球面像差不连续,可提高第2光检出器PD2的波长λ3的光束的反射光的检出精度。
另外,在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10中未设置阶梯部S时,波长λ3的多个衍射光(例如+1次与-1次的衍射光)会形成大致相同的衍射效率(例如40%程度)。于是,如图2所示,通过阶梯部S的设置,在相邻的环带间对应于阶差量d1而发生的波长λ3的光束的相位差会在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10的相邻的环带间局部地变小,可将+1次的衍射光的光强度例如提高到50%以上。由此,波长λ3的+1次的衍射光具有最高的衍射效率,可将此衍射光利用于CD的信息记录和/或再生。
另一方面,在像差校正元件L1的光盘侧的光学面S2(射出面)形成有第2光程差赋予构造20。第2光程差赋予构造20是如图5所示那样由环带17所构成,包含光轴L的剖面形状形成为阶梯形状,以各阶差量d2作为波长λ1的偶数倍的光轴方向高度,由此对波长λ2的入射光束赋予相位差,对波长λ1及波长λ3的入射光束不实质赋予相位差。另外,在第2光程差赋予构造20中,可任意设置图3所示那样的阶梯部S。
集光元件L2的半导体激光光源侧的光学面S3(入射面)及光盘侧的光学面S4(射出面)是非球面形状,被设计为透过像差校正元件L1的波长λ1的光束会在高密度光盘BD的信息记录面RL1上形成良好的集光光点,根据波长λ2的光束在通过第2光程差赋予构造20时所被赋予的相位差而产生的衍射光中具有最高衍射效率的次数的衍射光会在DVD的信息记录面RL2上形成良好的集光光点,波长λ3的光束的1次衍射光会在CD的信息记录面RL3上形成良好的集光光点。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对物光学元件OBJ为由像差校正元件L1及集光元件L2所构成的2组结构。由此,可使衍射功率或折射功率分担于2个光学元件,具有提高设计的自由度的优点,但并非限于此,也可使用单一透镜来构成对物光学元件OBJ,在此透镜的入射面及射出面设置上述第1、第2光程差赋予构造或衍射构造。
又,若在像差校正元件L1设置衍射构造及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10、第2光程差赋予构造20,则可不在集光元件L2设置光程差赋予构造或衍射构造,因此即使将集光元件L2作为玻璃透镜也可容易制造,可提供抑止温度变化所造成像差的发生的对物光学元件。
又,也可在构成对物光学元件OBJ的光学元件上安装二向色滤光器(dichroic filter)或液晶相位控制元件,而使对物光学元件具有开口限制功能。另外,虽图示省略,但通过搭载上述实施形态所示的光拾取装置PU、及将光盘自由旋转地保持的旋转驱动装置、以及控制这些各种装置的驱动的控制装置,可取得能够执行对光盘的光信息的记录及记录于光盘的信息的再生中至少一方的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实施例1)
其次,说明有关实施例。本实施例,如图5所示,对物光学元件OBJ是以像差校正元件L1及集光元件L2的两组所构成,像差校正元件L1的入射面S1(第1面)及射出面S2(第2面)是以平面构成,集光元件L2的入射面S3(第3面)及射出面S4(第4面)是以非球面构成。
在像差校正元件L1的入射面S1上形成有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10,在像差校正元件L1的射出面S2上形成有第2光程差赋予构造20。在表1中显示透镜数据。表1中的Ri是表示曲率半径,di是表示从第i面到第i+1面的光轴方向的位置,ni是表示各面的折射率。另外,往后(含表的透镜数据),使用E(例如、2.5×E-3)来表示10的幂数(例如、2.5×10-3)。
[表1]
焦点距离(405nm)=2.20mm,倍率(405nm)=0,入射口径(405nm)=3.74mm
焦点距离(655nm)=2.30mm,倍率(655nm)=0,入射口径(655nm)=2.94mm
焦点距离(785nm)=2.40mm,倍率(785nm)=0,入射口径(785nm)=2.34mm
[近轴数据]
 面号  r(mm)  d(mm)  n405 n655  n785 nd  vd 备注
 OBJ  ∞ 发光点
 12  ∞∞  0.70000.1000  1.514002 1.497499 1.494206 1.500000  60.0 像差校正元件L1
 34  1.50977-3.98705  2.5900d4  1.605256 1.586235 1.582389 1.589127  61.3 集光元件L2
 56  ∞∞  d5  1.622304 1.579954 1.573263 1.585459  30.0 保护层
d4405=0.7150,d4655=0.5056,d4785=0.3170,d5405=0.1000,d5655=0.6000,d5785=1.2000
[非球面数]
    第3面     第4面
    К     -0.660911     -70.33824
    A4     0.79413E-02     0.99127E-01
    A6     0.86416E-04     -0.10873E+00
    A8     0.20333E-02     0.80514E-01
    A10     -0.12698E-02     -0.40782E-01
    A12     0.28538E-03     0.11632E-01
    A14     0.21720E-03     -0.13968E-02
    A16     -0.16847E-03     0.00000E+00
    A18     0.45032E-04     0.00000E+00
    A20     -0.44433E-05     0.00000E+00
[光程差函数系数]
    第1面     第2面
    dor405/dor655/dor785     0/0/+1     0/+1/0
    λB     785nm     655nm
    B2     2.2000E-02     5.0000E-03
    B4     -1.0802E-03     -7.6332E-04
    B6     2.7685E-04     -1.5430E-04
    B8     -5.6169E-05     3.1885E-06
    B10     -1.3823E-05     -7.6428E-06
另外,集光元件的入射面(第3面)及射出面(第4面)是分别形成为以在数1式中代入表1中所示的系数的数式来规定的、在光轴的周围轴对称的非球面。
[数1]
z=(y2/R)/[1+{1-(K+1)(y/R)2}]+A4y4+A6y6+A8y8++A10y10+A12y12+A14y14+A16y16+A18y18+A20y20
其中,
z:非球面形状(从与非球面的面顶点相接的平面沿着光轴的方向的距离)
y:与光轴的距离
R:曲率半径
K:科尼克系数
A4,A6,A8,A10,A12,A14,A16,A18,A20:非球面系数
并且,通过光程差赋予构造来对各波长的光束赋予的光路长是以在数2式的光程差函数中代入表1所示的系数的数式来规定。
[数2]
φ=dor×λ/λB×(B2y2+B4y4+B6y6+B8y8+B10y10)
其中,
φ:光程差函数
λ:射入至衍射构造的光束的波长
λB:锯齿化波长
dor:使用于对光盘的记录/再生的衍射光的衍射次数
y:与光轴的距离
B2,B4,B6,B8,B10:光程差函数系数
本实施例是在形成于以表1的透镜数据所表示的像差校正元件L1的入射面S1的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10中形成有图2所示那样的阶梯部S。
在此,阶梯部S的高度(阶差)为80nm,比形成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10的环带构造的高度(阶差)小。并且,阶梯部与环带宽度的比B/A为0.5。
通过阶梯部S的设置,波长λ3的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的衍射效率会比其它衍射光的衍射效率高,可由此衍射光来对CD适当地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并且,波长λ1及λ2的光束的0次的衍射光(透过光)的衍射效率会比其它衍射光的衍射效率高,通过这些0次的衍射光,可对高密度盘及DVD适当地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若利用本发明,则可提供一种在使相异的多个波长的光束射入时,照样可以进行良好的球面像差校正的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光拾取装置用光学元件、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单元及光拾取装置。

Claims (17)

1.一种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用于在对具有厚度为t1的保护层的第1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时,将波长为λ1的光束经由对物光学元件来会聚于上述第1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由此进行对上述第1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而在对具有厚度为t3的保护层的第3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时,将波长为λ3的光束经由上述对物光学元件来会聚于上述第3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由此进行对上述第3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其中t1<t3且λ1<λ3,
上述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的特征在于:
具备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其赋予对上述波长λ3的光束给予实质的相位变化、且对上述波长λ1的光束不给予实质的相位变化的光程差,
上述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具有阶梯部,上述阶梯部具备光轴方向的高度比上述波长λ1小的阶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上述阶梯部的上述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在上述波长为λ3的光束通过时至少产生n次与-n次的衍射光,其中n为自然数,上述n次与-n次的衍射光的一方的光量比所发生的其它衍射次数的光束中的任一个更高,且
具备上述阶梯部的上述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在上述波长为λ1的光束通过时至少产生0次的衍射光,上述0次的衍射光的光量比所发生的其它衍射次数的光束中的任一个更高。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具备光轴方向的高度比上述波长λ1大的阶差,由此具有从光轴方向来看时形成以光轴为中心的环带形状的多个环带,
从光轴方向来看时,具备上述光轴方向的高度比上述波长λ1小的阶差的阶梯部在上述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的上述多个环带的内周侧形成为环带状,或在上述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的上述多个环带的外周侧形成为环带状。
4.一种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用于光拾取装置,所述光拾取装置在对具有厚度为t1的保护层的第1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时,将波长为λ1的光束经由对物光学元件来会聚于上述第1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由此可进行对上述第1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在对具有厚度为t2的保护层的第2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时,将波长为λ2的光束经由上述对物光学元件来会聚于上述第2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由此可进行对上述第2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其中t1≤t2且λ1<λ2,在对具有厚度为t3的保护层的第3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时,将波长为λ3的光束经由上述对物光学元件来会聚于上述第3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由此可进行对上述第3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其中t2<t3且λ2<λ3,
所述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其赋予对上述波长λ3的光束给予实质的相位变化、且对上述波长λ1的光束及上述波长λ2的光束不给予实质的相位变化的光程差;及
第2光程差赋予构造,其赋予对上述波长λ2的光束给予实质的相位变化、且对上述波长λ1的光束及上述波长λ3的光束不给予实质的相位变化的光程差,
其中,上述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与上述第2光程差赋予构造的至少一方具有阶梯部,所述阶梯部具备光轴方向的高度比上述波长λ1小的阶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上述阶梯部的光程差赋予构造在上述波长λ3的光束通过时,至少产生n次与-n次的衍射光,其中n为自然数,上述n次与-n次的衍射光的一方的光量比所发生的其它衍射次数的光束中的任一个更高,且
具备上述阶梯部的光程差赋予构造在上述波长λ1或λ2的光束通过时,至少产生0次的衍射光,上述0次的衍射光的光量比所发生的其它衍射次数的光束中的任一个更高。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及上述第2光程差赋予构造,具备光轴方向的高度比上述波长λ1大的阶差,由此具有从光轴方向来看时形成以光轴为中心的环带形状的多个环带,
在上述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中具有具备上述光轴方向的高度比上述波长λ1小的阶差的阶梯部时,从光轴方向来看时,具备上述光轴方向的高度比上述波长λ1小的阶差的阶梯部在上述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的上述多个环带的内周侧形成为环带状,或在上述第1光程差赋予构造的上述多个环带的外周侧形成为环带状,
在上述第2光程差赋予构造中具有具备上述光轴方向的高度比上述波长λ1小的阶差的阶梯部时,从光轴方向来看时,具备上述光轴方向的高度比上述波长λ1小的阶差的阶梯部在上述第2光程差赋予构造的上述多个环带的内周侧形成为环带状,或在上述第2光程差赋予构造的上述多个环带的外周侧形成为环带状。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上述阶梯部的光程差赋予构造为锯齿状的环带构造。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上述阶梯部的光程差赋予构造为二进制型的环带构造。
9.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上述阶梯部的光程差赋予构造为梯形型的环带构造。
10.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阶梯部设置于具有上述阶梯部的光程差赋予构造的各环带的每个上,且具有以光轴为中心的环带形状,当具有上述阶梯部的光程差赋予构造的环带的光轴正交方向的宽度为A,与其对应地形成的上述阶梯部的光轴正交方向的宽度为B时,以下的式子会成立,
0.1≤B/A≤0.9。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上述阶梯部的光程差赋予构造具有多个阶梯部,所述阶梯部具备光轴方向的高度比上述波长λ1小的阶差,
上述多个阶梯部整体的光轴方向的高度比上述波长λ1小。
12.一种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
13.一种光拾取装置用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光程差赋予构造,其通过具有光轴方向的第1阶差而具有从光轴方向来看时形成以光轴为中心的环带形状的多个第1环带,对来自搭载于光拾取装置的光源的特定波长的光束,在上述多个第1环带的相邻的第1环带间给予相位差,且
沿着上述多个第1环带的各第1环带而具备阶梯部,
上述阶梯部使在通过上述多个第1环带的上述第1阶差的上述特定波长的光束中,在上述相邻的第1环带间对应于上述第1阶差而发生的相位差局部地缩小。
14.一种光拾取装置用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光程差赋予构造,其通过具有光轴方向的第1阶差而具有从光轴方向来看时形成以光轴为中心的环带形状的多个第1环带,对来自搭载于光拾取装置的光源的特定波长的光束,在上述多个第1环带的相邻的第1环带间给予相位差,且
具备环带状的阶梯部,其具有从光轴方向来看时,在上述光程差赋予构造的上述多个第1环带的内周侧形成为环带状,或在上述光程差赋予构造的上述多个第1环带的外周侧形成为环带状,且光轴方向的高度比上述第1阶差更小的第2阶差。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光拾取装置用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上述阶梯部的上述光程差赋予构造在上述特定波长的光束通过时,产生n次与-n次的衍射光,其中n为自然数,上述n次与-n次的衍射光的一方的光量比所发生的其它衍射次数的光的任一个更高。
16.一种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光拾取装置用光学元件、及集光光学元件,
其中,将上述光拾取装置用光学元件、及上述集光光学元件固定在镜框上。
17.一种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光拾取装置用光学元件、或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拾取装置用对物光学元件单元。
CNB2006800127542A 2005-04-22 2006-04-14 光拾取装置及其光学元件、物镜光学元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542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3072/2005 2005-04-22
JP2005153072 2005-04-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0626A true CN101160626A (zh) 2008-04-09
CN100555427C CN100555427C (zh) 2009-10-28

Family

ID=37214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8001275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5427C (zh) 2005-04-22 2006-04-14 光拾取装置及其光学元件、物镜光学元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778138B2 (zh)
JP (1) JP5024041B2 (zh)
KR (1) KR20070121004A (zh)
CN (1) CN100555427C (zh)
TW (1) TW200703297A (zh)
WO (1) WO20061150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55732A (ja) * 2008-07-30 2010-03-1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対物光学素子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WO2011033785A1 (ja) * 2009-09-17 2011-03-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20120236701A1 (en) * 2011-03-14 2012-09-20 Panasonic Corporation Objective lens for a combination three wavelength disc drive including a blu-ray disc reader and a dvd/cd reader/writer, optical pickup incorporating said objective lens, and a disc drive incorporating said optical pickup
KR20130073429A (ko) * 2011-12-23 2013-07-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존 플레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마스크 패턴 측정 장치
KR102059946B1 (ko) * 2013-07-08 2019-12-2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회절광학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장치
KR102059947B1 (ko) * 2013-07-08 2019-12-2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회절광학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77342B2 (ja) * 1996-02-23 2005-07-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610118B2 (ja) 2001-03-30 2011-01-12 Hoya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用対物レンズ
US6859319B2 (en) * 2002-04-09 2005-02-22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Optical element, mold for molding optical element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KR100805960B1 (ko) * 2003-04-24 2008-02-25 코니카 미놀타 옵토 인코포레이티드 회절 광학 소자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광픽업 장치
JP4059190B2 (ja) * 2003-11-17 2008-03-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778138B2 (en) 2010-08-17
JP5024041B2 (ja) 2012-09-12
JPWO2006115081A1 (ja) 2008-12-18
TW200703297A (en) 2007-01-16
CN100555427C (zh) 2009-10-28
WO2006115081A1 (ja) 2006-11-02
US20090028033A1 (en) 2009-01-29
KR20070121004A (ko) 2007-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9622C (zh) 物镜光学系统、光拾取装置以及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KR20060128030A (ko) 다초점 대물렌즈, 광 픽업 장치 및 광 정보 기록 재생 장치
CN1685407B (zh) 物镜光学元件及光学拾取器
CN100480766C (zh) 物镜和光学拾取装置
CN100555427C (zh) 光拾取装置及其光学元件、物镜光学元件
CN101669171B (zh) 光拾取装置以及物镜光学元件
CN102246233A (zh) 物镜光学元件及光拾取装置
CN1697046B (zh) 波长选择元件、物镜光学系统、光拾取和光盘驱动装置
TWI337353B (en) Objective lens,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optical pickup information recording reproducing apparatus
CN102067215A (zh) 物镜、光拾取装置以及光盘驱动装置
CN100382171C (zh) 衍射光学元件、对物光学系统、光拾取装置及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N1910670B (zh) 对物光学元件以及光拾取装置
JP2005259332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回折光学素子
CN101971257B (zh) 物镜及光拾取装置
CN101647066B (zh) 光拾取装置以及光拾取装置用物镜光学元件
WO2005091279A1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の対物光学系、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KR20020037691A (ko) 광 픽업 장치용 대물 렌즈 및 광 픽업 장치
WO2005119668A1 (ja) 対物レンズ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01681645B (zh) 光拾取装置用物镜光学元件及光拾取装置
JP4789169B2 (ja) 色収差補正用光学素子、光学系、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CN102007538A (zh) 物镜及光拾取装置
JP2007128654A (ja) 多焦点対物レンズ、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CN101828225B (zh) 光拾取装置、光拾取装置用物镜光学元件及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JP2006260746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光学系、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リレーレンズ群
CN101641739A (zh) 用于光拾取装置的物镜光学元件单元,光拾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28

Termination date: 201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