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9898B - 确定与缓冲器状态相关的信息的粒度等级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确定与缓冲器状态相关的信息的粒度等级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9898B
CN101159898B CN2007101622613A CN200710162261A CN101159898B CN 101159898 B CN101159898 B CN 101159898B CN 2007101622613 A CN2007101622613 A CN 2007101622613A CN 200710162261 A CN200710162261 A CN 200710162261A CN 101159898 B CN101159898 B CN 1011598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group
grain size
subscriber equipment
size categ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622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59898A (zh
Inventor
叶向荣
沈文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01159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9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59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98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从用户设备到基站的通信负荷的方法。基站确定与用户设备缓冲器的缓冲器状态相关的信息的量的粒度等级。基站基于至少一个可变参数做出确定。所确定的粒度等级被发送到用户设备并进而被接收。根据所确定的粒度等级将缓冲器状态从用户设备发送到基站。本发明亦提供一种用于管理网络流量的移动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用户设备与基站。用户设备包含具有缓冲器状态的缓冲器。基站会确定与用户设备缓冲器的缓冲器状态相关的信息的量的粒度等级,并且基站会基于至少一个可变参数做出确定、将所确定的粒度等级发送到用户设备以及根据所确定的粒度等级从用户设备接收缓冲器状态。

Description

确定与缓冲器状态相关的信息的粒度等级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揭示的系统和方法涉及移动通信领域,且更明确地说,涉及基站确定与从与基站通信的用户设备接收的缓冲器状态相关的信息的粒度等级(granularity level)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图1说明常规移动系统100。参看图1,在移动系统100中,终端用户102使用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104来访问移动服务。UE 104首先与基站106通信,所述基站106接着为UE 104提供与无线网络108的连接。UE 104可以是移动站,其可(例如)为移动电话、移动手持式装置,或膝上型计算机中的无线通信卡。基站106可(例如)为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 controller,RNC)或增强节点B(enhanced node B,eNB)。单一基站106可与多个终端用户102、108以及多个UE 104、110通信。 
UE 104包含用于与基站106通信的通信硬件112。基站106与UE 104之间的通信是双向的,任一方向可包含从基站106到UE 104的下行链路114以及从UE 104到基站106的上行链路116。在两种通信形式中,关于可传送的数据的量均存在带宽限制。基站106可通过发出调度许可118来限制由UE 104使用的上行链路116带宽的量。UE 104仅可使用基站106通过发出调度许可118而允许的上行链路116带宽资源。 
因此,基站106必须决定是否发出调度许可118,且如果发出调度许可118,那么必须决定调度许可118应允许UE 104使用的带宽的量。为此,基站106可依靠其能够分配给UE 104的可用带宽的量,同时还考虑UE 104需要发送的数据的量。通过平衡两个考虑因素,基站106可确定适当的调度许可118。 
从UE 104到基站106的用于访问移动服务的通信可通过使用在UE 104内操作的至少一个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例如,RB1 120、RB2 122和RB3 124)来实现。RB 120、122、124是逻辑连接或通信端口,其向UE 104 提供特定移动服务。此外,可依据每一现役RB 120、124、126所提供的移动服务的类型而将其进行分类,例如,RB1 120可提供语音服务、RB2 122可提供串流音频,RB3 124可提供对环球网的访问等等。另外,每一RB 120、122、124分别具有输出数据缓冲器126、128、130,其保持待发送到基站106的数据以促进向用户102提供特定移动服务。 
UE 104可将RB输出数据缓冲器126、128、130中的至少一个缓冲器状态报告132传送到基站106。所述至少一个缓冲器状态报告132描述输出数据缓冲器(out bound data buffer)126、128、130中的数据的量,其与UE 104需要的上行链路116带宽的量相关。基站106可使用所述至少一个缓冲器状态报告132来确定发到UE 104的调度许可118的性质。也就是说,基站106可考虑至少一个缓冲器状态报告而确定UE 104的上行链路116的带宽,并将所述信息与可用带宽平衡以确定调度许可118。 
如果带宽有限,那么UE 104可决定不针对每一RB 120、122、124发送缓冲器状态报告132,而是可将所有或一组RB 120、122、124的缓冲器状态信息合并为单一缓冲器状态报告。此合并可导致较少的缓冲器状态报告132和较少的负荷。然而,发送较少的缓冲器状态报告132的缺点是,其向基站106提供用于作出与调度许可118相关的决策的较少信息。对于基站106来说,具有针对每一RB 120、122、124的缓冲器状态报告132比具有针对UE 104内所有组合的RB 120、122、124的单一缓冲器报告更有用。这部分是因为基站106可向某些RB 120、122、124或特定群组的RB 120、122、124发出调度许可118,以便更精细地控制对群组的无线电资源的分配。 
为了解决这种折衷,常规系统提供预定方案以用于确定RB缓冲器状态信息到缓冲器状态报告的分组,即分组的粒度等级。第一方案提供单一合并的缓冲器状态报告,第二方案提供针对每一RB的缓冲器状态报告,且第三方案提供针对类似RB群组的缓冲器状态报告。然而,在这些现有技术系统中,所述方案不可动态地调节运行时间条件,而是经预先确定的。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从用户设备到基站的通信负荷的方法,用户设备包含具有缓冲器状态的缓冲器,所述方法包括:在基站处确定与用户设备缓冲器的缓冲器状态相关的信息的量的粒度等级,基站基于至少一个可变参数做出确定;将所确定的粒度等级发送到用户设备;在用户设备处接收所确定的粒度等级;以及根据所确定的粒度等级将缓冲器状态从用户设备发送到基站。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从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到基站的通信负荷的方法,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包含至少一个无线承载和至少一个缓冲器,存在针对至少一个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无线承载中每一者的缓冲器状态,所述方法包括:将无线承载分组为群组层级,其中无线承载中每一者在层级的最低等级中是独立的,且无线承载在层级的较高等级中分组为至少两个群组;在基站处确定与无线承载的缓冲器状态相关的信息的量的粒度等级,粒度等级用于表示将与用户设备中的缓冲器的状态相关的信息合并成基站希望从用户设备接收的至少一个缓冲器状态报告的合并程度,粒度等级是针对最低等级的,进而需要每一无线承载的缓冲器状态,或是针对较高等级的,进而需要所述至少两个群组中每一者中的无线承载的缓冲器状态的汇总。 
又进一步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管理网络流量的移动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用户设备,其包含具有缓冲器状态的缓冲器;基站,其用于:确定与用户设备缓冲器的缓冲器状态相关的信息的量的粒度等级,粒度等级用于表示将与用户设备中的缓冲器的状态相关的信息合并成基站希望从用户设备接收的至少一个缓冲器状态报告的合并程度,基站基于至少一个可变参数做出确定;将所确定的粒度等级发送到用户设备;根据所确定的粒度等级从用户设备接收缓冲器状态。 
以下描述内容中将部分陈述本发明的额外特征和优点,且将从描述内容中部分了解所述额外特征和优点,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发明来学习所述额外特征和优点。将借助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明确指出的组件和组合来实现和达成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 
应了解,以上概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均仅是示范性和阐释性的,且不限制所主张的本发明。 
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并与描述内容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常规移动系统的图。 
图2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一致的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用于设定粒度等级的交互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其中基站可向多个用户设备指派粒度等级的移动系统的图。 
图4A示出了基站在确定粒度等级时可使用的系统条件的图。 
图4B示出了基站在确定何时发送粒度等级时可使用的运行时间条件的实例的图。 
图5A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一致的其中将无线承载分组为若干等级的树型结构的图。 
图5B示出了其中将无线承载分组为与图5A的分组不同组分组的树型结构的图。 
图6是说明与本发明实施例相一致的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交互的实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参照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附图中说明其实例。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所有图中将使用相同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件。 
图2是与本发明实施例相一致的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用于设定粒度等级的交互的流程图。基站BS通过基于一个或一个以上系统条件确定优选的粒度等级而开始(步骤202)。随后将描述与系统条件相关的细节。如先前所描述,粒度等级反映将与用户设备UE中的缓冲器的状态相关的信息合并成基站BS希望从用户设备UE接收的至少一个缓冲器状态报告的合并程度。接下来,基站BS将优选的粒度等级发送到用户设备UE(步骤204)。用户设备UE接收优选的粒度等级(步骤206),并准备与由基站BS指定的粒度等级相一致的至少一个缓冲器状态报告(步骤208)。随后将更详细地描述此准备过程。接下来,用户设备UE将至少一个缓冲器状态报告发送到基站BS(步骤210)。基站BS接收至少一个缓冲器状态报告(步骤212),并将至少一个缓冲器状态报告存储到存储器中(步骤214),其中,其将被用于确定调度许可。虽然图2显示单一基站BS与单一用户设备UE之间的交互,但基站BS可与多个用户设备UE连接。 
图3是其中基站3 02可向多个用户设备指派粒度等级的移动系统300的图。更明确地说,图3说明基站302可向多个用户设备UE 304指派粒度等级的不同方式的实例。如图3所示,移动系统300的基站302与本文分别称为UE1-UE5的五个UE 304通信。如图3所示,UE1-UE5分别从基站302接收粒度等级a、b、c、d和e。 
在第一实例中,多个UE 304中的每一者共享同一粒度等级,所述粒度等级由基站302使用广播或单播发送到多个UE 304中的每一者。表条目306中展示此第一实例的说明。在第二实例中,基站302可为多个UE 304中的不同者指派不同的粒度等级。明确地说,基站302可为多个UE 304中的每一者彼此独立地确定粒度等级。表条目308中展示此第二实例的说明。在第三实例中,基站302可为多个UE 304的不同分组指派不同的粒度等级。举例来说,UE1、UE2和UE3可分组在一起作为分组310,为所述分组310指派同一粒度等级。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现将了解,可使用任何分组标准。表条目312中展示此第三实例的说明。 
第四实例是第一、第二和第三实例的组合。在第四实例中,已与第二实例相一致地向多个UE 304中的特定一者指派特定粒度等级,或与第三实例相一致地向所述特定UE 304所属的群组指派粒度等级。然而,如果不向特定UE 304指派粒度等级,那么,所述UE 304采用与第一实例相一致的由基站302广播的粒度等级。以此方式,第四实例提供一种使用来自第一、第二和第三实例的任何组合的各方面的方案。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现将了解,这些实例本质上仅是示范性的,且存在与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相一致的其它可能的粒度指派方案。 
图4A示出了基站在确定粒度等级时可使用的移动通信系统条件402的图。基站可使用这些系统条件中的一者或任何组合来确定粒度等级。 
基站可使用的第一类系统条件402是当前可用的资源404的等级。当前可用资源404包含基站可用的带宽的量。如果基站可用较多带宽,那么优选的粒度等级的值可较大,因为如先前所述,较高的粒度等级对应于较多的负荷和带宽使用。另一方面,如果基站可用较少的带宽,那么优选的粒度等级的值可能需要较小。存在基站可确定可用带宽的许多方式。在一个实例中,基站可监视网络流量406,因为网络流量的增加可指示可用带宽的减小,且反之亦然。也就是说,网络流量与可用带宽成反比关系。本文使用的网络流量是指基站所容许的所有移动站向网络请求的位速率总和。举例来说,如果网络流量在某一阈值L1以下,那么基站可选择相对较高的粒度等级,因为较多带宽可用。相反,如果网络流量在某一阈值L2(其中L2>L1)以上,那么基站可选择相对较低的粒度等级,因为较少的带宽可用。如果网络流量在阈值L1与L2之间,那么基站可选择相对中等的粒度等级。 
在另一实例中,基站可监视连接到基站或与基站断开连接的额外UE 408,因为基站必须支持的添加的UE可导致可用带宽的减小,且反之亦然。换句话说,可用带宽与连接到基站的UE数目成反比。因此,当UE与基站断开连接时,基站可选择较高的粒度等级,因为较多带宽将变得可用。相反,当每一UE连接到基站时,基站可选择较低的粒度等级,因为较少的带宽将可用。 
基站可使用的第二类系统条件402是可承担的报告负荷410。本文使用的“可承担的报告负荷”是指基站特别希望分配给报告的资源的量。这不同于当前可用资源404,因为可承担的报告负荷410独立于运行时间系统条件。事实上,可承担的报告负荷410是基于基站认为适用于报告的内容。举例来说,可承担的报告负荷(410)可由网络操作员指定或由标准组织界定。 
基站可使用的第三类系统条件402是基站从每一UE接收到的满意位412。满意位412向基站表明UE是否对基站所供应的调度许可满意。如先前所述,基站部分基于UE发送到基站的缓冲器状态报告来确定指派给UE的调度许可。调度许可是基站向UE分配上行链路带宽资源。同样如先前所述,如果基站接收的缓冲器状态报告的粒度相对较高,那么基站能够做出与适当调度许可相关的较准确的确定。因此,如果UE将指示其不满意调度许可的满意位412传输到基站,那么基站可增加优选的粒度以使得其接收较详细的缓冲器状态报告,且因此具有较多信息用来做出与调度许可相关的决策。 
图4B示出了基站在确定何时向用户设备传输粒度等级时可考虑的移动通信运行时间条件414的图。基站可考虑这些运行时间条件中的一者或任何组合来确定何时传输粒度等级。或者,基站可周期性地或根据任何其它条件、运行时间或其它因素来发出粒度等级。 
基站可考虑的第一类运行时间条件414是网络流量负荷416的变化。有若干种方式可让基站确定网络流量负荷416的变化是否足够显着以触发将粒度等级发送到用户设备。在一个实例中,如果网络流量负荷超过预定阈值,那么基站发送粒度等级。在另一实例中,如果网络流量负荷在预定时间内增加预定量,那么基站发送粒度等级。在另一实例中,如果网络流量负荷在预定时间内增加预定百分比,那么基站发送粒度等级。 
基站可考虑的第二类运行时间条件414是何时在基站与UE之间建立无线承载(RB)连接418。如上所述,RB是UE内的逻辑连接或通信端口,可根据其承载的流量的类型而将其进行分类。当建立RB连接418时,基站可能需要 更新粒度等级,因为添加的连接可暗示较少的可用带宽。因此,基站可调节粒度等级以考虑到新的网络拓扑。 
基站可考虑的第三类运行时间条件414是何时在基站与UE之间释放RB连接420。当释放RB连接420时,基站可能需要更新粒度等级,因为释放的连接可暗示较多的可用带宽。因此,基站可调节粒度等级以考虑到新的网络拓扑。 
基站可考虑的第四类运行时间条件414是何时在基站与UE之间修改RB连接422。当修改RB连接422时,基站可能需要更新粒度等级,因为修改的连接可暗示较多或较少的可用带宽。因此,基站可调节粒度等级以考虑到新的网络拓扑。修改的连接的一个实例是在基站增加或减小RB的位速率时。 
图5A示出了其中可根据流量类型将UE的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进行分组的树型结构500的图。通过使用树型结构500,基站可基于RB群组来指派粒度等级。 
树型结构500是可为RB指定以供基站用于指派粒度等级的流量类型的层级的一个实例。如图5A中看到,将RB基于其逻辑功能而分组为多个等级(下文更全面地描述)。存在若干种可向UE通知树型结构500的结构的方式。在一个实例中,树型结构500的结构可经预先界定并存储在UE上的硬件中。在另一实例中,当UE首次连接到网络时可将树型结构500的结构发送到UE。等级0(项目502)是最一般的分组,且由单一根节点504组成。在此实例中,如果基站为等级0指定一粒度,那么UE将提供单一缓冲器状态报告(对应于单一根节点504),其将对所有RB缓冲器的缓冲器状态(例如,UE的所有RB的所有缓冲器数据的总量)进行汇总。此最低等级的粒度提供最少负荷,但也提供与缓冲器信息相关的最少量信息。 
下一等级,等级1(项目506)是次于等级0(项目502)的一般分组。等级1(项目506)区分两个可能的流量类型。这两个流量类型由实时(realtime,RT)节点508和非实时节点(non real time,NRT)510表示,其是指由RB处理的数据传送的类型。因此,如果基站指定粒度等级1,那么UE将提供将对承载实时数据的RB的缓冲器状态和承载非实时数据的RB的缓冲器状态单独进行汇总的缓冲器状态报告。或者,UE可提供对承载实时数据和非实时数据的RB的缓冲器状态分别进行汇总的两个单独的缓冲器状态报告。 
下一等级,等级2(项目512)是比等级1(项目506)更具体的分组。 等级2将RT节点508再分为对话节点514和串流节点516。等级2还将NRT节点510再分为交互节点518和背景节点520。因此,如果基站指定粒度等级2,那么UE将提供将对承载对话数据的RB、承载串流数据的RB、承载交互数据的RB和承载背景数据的RB的缓冲器状态单独进行汇总的缓冲器状态报告(对应于节点514、516、518和520)。或者,UE可提供对承载对话数据、串流数据、交互数据和背景数据的RB的缓冲器状态分别进行汇总的四个单独缓冲器状态报告。 
最后的等级,等级3(项目522)是最具体的分组且具有用于UE中每一RB的节点。等级3将对话514再分为语音524和视频电话526,将串流516再分为音频播放528和视频播放530,将交互518再分为WWW 532和因特网聊天534,且将背景520再分为文件传送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536。因此,节点524、526、528、530、532、534和536每一者可对应于特定RB。如果基站指定粒度等级3,那么UE将提供将UE中每一RB的缓冲器状态进行汇总的缓冲器状态报告。或者,UE可提供对承载语音数据、视频电话数据、音频播放数据、视频播放数据、WWW数据、因特网聊天数据和FTP数据的RB的缓冲器状态分别进行汇总的七个单独的缓冲器状态报告。因此,此最高等级的粒度导致最大负荷,但也向基站提供最多信息。 
进一步参看图5A,当向UE发送粒度等级时,基站可向同一UE指派多个不同的粒度等级。在一个实例中,基站可针对RT 508流量指派等级3粒度等级(即,报告语音524、视频电话526、音频播放528和视频播放530),且针对NRT 510流量指派等级2粒度等级(即,报告交互518和背景520)。在另一实例中,基站可针对对话514流量指派等级3粒度等级(即,报告语音524和视频电话526),针对串流516流量指派等级2粒度等级(即,报告串流516),且针对NRT 510流量指派等级1粒度等级(即,报告NRT 510)。此特征给予基站对缓冲器状态报告的有效控制。 
图5B示出了说明无线承载的另一组分组的实例的树型结构538的图。等级0(540)由单一根节点542组成。等级1(544)将单一根节点542再分为实时节点546和非实时节点548。等级2(550)将实时节点546再分为恒定位速率节点552和实时可变位速率节点554,并将非实时节点548再分为非实时可变位速率节点556、未指定的位速率群组558和可用的位速率群组560。 
图5A和5B中指示的分组和等级仅是说明性的,且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 现将了解,可实施更大或更小数目的等级,且可以不同方式指派分组。每一变化形式均涵盖在本发明实施例内。 
图6说明与本发明实施例相一致的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交互的实例。在移动通信系统600中,UE 602与基站604通信以提供移动服务。UE 602包含与特定类型的网络流量相关联的RB(7)606、RB(8)608、RB(9)610、RB(10)612、RB(11)614、RB(12)616和RB(13)618,其中圆括号中的数字对应于图5A中表示所述类型的网络流量的节点。举例来说,RB(7)606承载语音流量,其是图5A中的节点7。作为另一实例,RB(8)608承载视频电话流量,其是图5A中的节点8。每一RB 606、608、610、612、614、616和618具有与其相关联的其自身的数据缓冲器620。UE 602通过通信硬件622与基站604通信。 
在此实例中,UE 602与基站604通过其间展示为箭头的一系列交互步骤进行通信。用时间周期Tn、Tn+1等(n=1、2、…,9)标记每一交互步骤,其中Tn+1在时间上迟于Tn。 
在时间T1处,基站604向UE 602发送粒度等级1(步骤624)。UE 602在等级1处访问其粒度树型结构,其中,如图5A所示,存在表示数据分类的两个节点(RT和NRT)。UE 602接着将RB相应地分类为这两个节点。根据图5A中的树型结构500,将RB 606、608、610和612分类为RT,而将RB 614、616和618在NRT处分类。UE 602接着将单独针对与分类为RT的RB相关联的数据缓冲器620以及与分类为NRT的RB相关联的数据缓冲器620的缓冲器状态信息(例如,多少数据处于各自数据缓冲器620中)进行合并。接着在时间T2处,UE 602向基站604发送缓冲器状态信息(步骤626)。此缓冲器状态信息可作为含有针对RT和NRT RB的单独缓冲器状态信息的单一缓冲器状态报告而被发送,或作为分别含有针对RT和NRT缓冲器的缓冲器状态信息的两个单独缓冲器状态报告而被发送。除其它系统条件和要求之外,基站604接着使用此缓冲器状态信息来执行带宽分析628。通过带宽分析628,基站604确定要指派给UE 602的适当的调度许可。在时间T3处,基站604将调度许可发送到UE 604(步骤630)。在时间T4处,UE 602使用与其从基站604接收的调度许可相一致的上行链路资源(步骤632)。 
最后,在时间T5处,UE 602向基站604发送满意位0,其指示UE对调度许可不满意(步骤634)。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现将了解,满意位值为1 或0可表示不满意,或位的数目将使UE能够表达满意的范围。基站604接着执行粒度分析636以便确定要发送到UE 602的下一粒度等级。在粒度分析636中,基站604可使用包含满意位、可承担的报告负荷和当前可用资源的系统条件的任何一者或组合。在当前实例中,基站604考虑到来自UE 602的其不满意先前调度许可的指示。为了补救这一状况,基站604将粒度等级从等级1的先前传输的等级增加为针对实时流量的等级2,并维持针对非实时流量的等级1粒度等级(步骤624),使得基站604现在从UE 602接收较多的缓冲器状态信息。在时间T6处,基站604将针对实时流量的等级1和针对非实时流量的等级2的粒度等级发送到UE 602(步骤638)。UE 602在接收到新的粒度等级时将RB分类为三种类型(即,对话、串流和非实时),如先前关于图5A中的树型结构500所界定。根据图5A中的树型结构500,在等级2处,将RB 606和608分类为对话,将RB 610和612分类为串流,且将RB 614、616和618分类为非实时。UE 602接着将与RB的每一分类相关联的数据缓冲器620的缓冲器状态信息(例如,多少数据处于数据缓冲器620中)进行合并。接着在时间T7处,UE 602向基站604发送针对三个分类的每一分类单独进行合并的缓冲器状态信息(步骤640)。除其它系统条件和要求之外,基站604接着使用此缓冲器状态信息来执行另一带宽分析642。通过带宽分析642,基站604确定要指派给UE 602的适当的调度许可。在时间T8处,基站604将调度许可发送到UE 602(步骤642)。在时间T9处,UE 602使用与其从基站604接收到的调度许可相一致的上行链路资源(步骤646)。 
用户设备或基站可包含以下组件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至少一个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其经配置以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执行各种过程和方法;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和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其经配置以访问并存储信息和计算机程序指令;用于存储数据和信息的存储器;用于存储表、列表或其它数据结构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库;一个或一个以上I/O装置;一个或一个以上接口;一个或一个以上天线等。这些组件中的每一者在此项技术中均是众所周知的。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现将了解,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或部分系统和方法可存储在其它计算机可读媒体上或从其它计算机可读媒体读取,所述其它计算机可读媒体例如为:二级存储装置,如硬盘、软盘、CD或DVD;从因特 网接收的载波;或其它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ROM)或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 
此外,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现还将了解,本描述内容中所说明的过程可以多种方式实施且包含多个其它模块、程序、应用、脚本、处理、线程或代码部分,其均在功能上彼此相关以实现上文针对每一模块、脚本和新进程所描述的个别任务。举例来说,预期这些程序模块可使用市售软件工具,使用面向对象的自定义,使用以Java编程语言编写的小程序来实施,或者可作为离散电组件或作为恰好为此目的定制设计的至少一个硬连线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来实施。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了解,可做出对明显性质的各种变化和修改,且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均认为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考虑本文揭示的本发明的说明书和实践来了解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期望说明书和实例仅被认为是示范性的,本发明的真实范围和精神由本发明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指示。 

Claims (25)

1.一种用于控制从用户设备到基站的通信负荷的方法,所述用户设备包含具有缓冲器状态的缓冲器,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基站处确定与所述用户设备缓冲器的缓冲器状态相关的信息的量的粒度等级,所述基站基于至少一个可变参数做出所述确定,所述粒度等级用于表示将与用户设备中的缓冲器的状态相关的信息合并成基站希望从用户设备接收的至少一个缓冲器状态报告的合并程度;
将所述确定的粒度等级发送到所述用户设备;
在所述用户设备处接收所述确定的粒度等级;以及
根据所述确定的粒度等级将所述缓冲器状态从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到所述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包含基于至少部分无线电资源的可用性来确定所述粒度等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通过监视网络流量来确定所述无线电资源的可用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通过监视访问所述基站的用户设备的增加和减少来确定所述无线电资源的可用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包含基于至少部分报告负荷的可承担性来确定所述粒度等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表示对上行链路资源的当前分配的满意程度的信息;以及
所述基站接收由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满意程度的信息;
其中,所述确定包含基于至少部分所述接收的满意程度的信息来确定所述粒度等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存在多个所述用户设备,其中:
所述确定进一步包含在所述基站处确定所述多个用户设备中每一者特定的粒度等级;
所述发送所述确定的粒度等级进一步包含向所述多个用户设备中每一者发送为其确定的所述特定粒度等级;
所述接收进一步包含在所述多个用户设备中每一者处接收为其确定的且由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特定粒度等级;以及
所述发送所述缓冲器状态进一步包含从所述多个用户设备中每一者根据为其确定的所述特定粒度等级而发送所述缓冲器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存在多个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中的个别用户设备属于包含第一群组和第二群组的多个群组中的一者,其中:
所述确定进一步包含确定针对属于所述第一群组的用户设备的第一粒度等级和针对属于所述第二群组的用户设备的第二粒度等级;
所述发送所述确定的粒度等级进一步包含向属于所述第一群组的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粒度等级,和向属于所述第二群组的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粒度等级;
所述接收进一步包含在属于所述第一群组的用户设备处接收所述第一粒度等级,和在属于所述第二群组的用户设备处接收所述第二粒度等级;以及
所述发送所述缓冲器状态进一步包含根据所述第一粒度等级从属于所述第一群组的用户设备中每一者发送所述缓冲器状态,和根据所述第二粒度等级从属于所述第二群组的用户设备中每一者发送所述缓冲器状态。
9.一种用于控制从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到基站的通信负荷的方法,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包含至少一个无线承载和至少一个缓冲器,存在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承载中每一者的缓冲器状态,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无线承载分组为群组层级,其中,所述无线承载中的每一者在所述层级的最低等级中是单独的,且所述无线承载在所述层级的较高等级中分组为至少一个群组;
在所述基站处确定与所述无线承载的缓冲器状态相关的信息的量的粒度等级,所述粒度等级用于表示将与用户设备中的缓冲器的状态相关的信息合并成基站希望从用户设备接收的至少一个缓冲器状态报告的合并程度,所述粒度等级是针对所述最低等级的,进而需要所述无线承载中每一者的缓冲器状态,或是针对所述较高等级的,进而需要所述至少一个群组中每一者中的所述无线承载的缓冲器状态的汇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最低等级是第三等级,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层级的第一等级处将所述无线承载分组为第一组群组;
在所述层级的第二等级处将所述无线承载分组为第二组群组,其中,来自所述第二组群组的每一群组是来自所述第一组群组的一个群组的子组,
其中,所述确定进一步包括确定以下各项之一:
作为与所述第三等级的无线承载中每一者的缓冲器状态相关的信息的量的粒度等级,
作为来自所述第二组群组的每一群组的缓冲器状态信息的汇总的粒度等级,以及
作为来自所述第一组群组的每一群组的缓冲器状态信息的汇总的粒度等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组群组包括根节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组群组包括实时群组和非实时群组。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组群组包括恒定位速率群组、实时可变位速率群组、非实时可变位速率群组、未指定位速率群组和可用位速率群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组群组包括对话群组、串流群组、交互群组和背景群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组群组包括对应于所述实时群组的恒定位速率群组和实时可变位速率群组,以及对应于所述非实时群组的非实时可变位速率群组、未指定位速率群组和可用位速率群组。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组群组包括对应于所述实时群组的对话群组和串流群组,以及对应于非实时群组的交互群组和背景群组。
17.一种用于管理网络流量的移动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用户设备,其包含具有缓冲器状态的缓冲器;
基站,其经配置以:
确定与所述用户设备缓冲器的缓冲器状态相关的信息的量的粒度等级,所述粒度等级用于表示将与用户设备中的缓冲器的状态相关的信息合并成基站希望从用户设备接收的至少一个缓冲器状态报告的合并程度,所述基站基于至少一个可变参数做出所述确定;
将所述确定的粒度等级发送到所述用户设备;以及
根据所述确定的粒度等级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缓冲器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基站经配置以基于至少部分无线电资源的可用性来确定所述粒度等级。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基站经配置以将所述确定的粒度等级广播到多个所述用户设备。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基站经配置以确定多个粒度等级并将所述多个粒度等级发送到所述用户设备。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基站经配置以根据所述多个粒度等级来接收所述缓冲器状态。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基站经配置以在所述网络流量存在变化时将所述确定的粒度等级发送到所述用户设备。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基站经配置以在所述基站建立与多个所述用户设备中的一者的连接时将所述确定的粒度等级发送到所述用户设备。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进一步包含多个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基站经配置以在所述基站释放与所述多个用户设备中的另一者的连接时将所述确定的粒度等级发送到所述多个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进一步包含多个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基站经配置以在所述基站修改与所述多个用户设备中的另一者的连接时将所述确定的粒度等级发送到所述多个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CN2007101622613A 2006-10-03 2007-09-30 确定与缓冲器状态相关的信息的粒度等级的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11598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4864106P 2006-10-03 2006-10-03
US60/848,641 2006-10-03
US11/902,451 US8031655B2 (en) 2006-10-03 2007-09-21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granularity level of information about buffer status
US11/902,451 2007-09-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9898A CN101159898A (zh) 2008-04-09
CN101159898B true CN101159898B (zh) 2011-01-19

Family

ID=38980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22613A Active CN101159898B (zh) 2006-10-03 2007-09-30 确定与缓冲器状态相关的信息的粒度等级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031655B2 (zh)
EP (2) EP3190852A1 (zh)
CN (1) CN101159898B (zh)
TW (1) TWI3795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24258B1 (ko) 2006-08-23 2014-08-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 과정을 수행하는 방법
GB0619519D0 (en) * 2006-10-04 2006-11-15 Siemens Ag Packet scheduling
KR20080067293A (ko) * 2007-01-15 2008-07-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불연속 수신 동작을 수행하는 단말의역방향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KR20080084533A (ko) 2007-03-16 2008-09-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US8289911B2 (en) * 2007-03-21 2012-10-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scheduling of transmitt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8156402A1 (en) 2007-06-19 2008-12-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cheduling resource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EP3145240B1 (en) * 2008-02-20 2019-04-10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padd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US8848594B2 (en) * 2008-12-10 2014-09-30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overy of relay nodes
US8311061B2 (en) * 2008-12-17 2012-11-1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user multiplexing
US20100150022A1 (en) * 2008-12-17 2010-06-17 Research In Motion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Relay Protocol Stack
US8040904B2 (en) * 2008-12-17 2011-10-1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nomous combining
US8402334B2 (en) * 2008-12-17 2013-03-1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functionality in a relay node
US8355388B2 (en) * 2008-12-17 2013-01-1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itial access to relays
US8335466B2 (en) * 2008-12-19 2012-12-1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US8265128B2 (en) 2008-12-19 2012-09-1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with relay nodes
US8446856B2 (en) 2008-12-19 2013-05-2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ay node selection
SI2420029T1 (sl) 2009-04-16 2021-07-30 Koninklijke Philips N.V. Poročanje o stanju prilagodljivega medpolnilnika
US20100271990A1 (en) * 2009-04-24 2010-10-2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with packet discarding
KR101331048B1 (ko) * 2009-12-16 2013-11-1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업링크 스케줄링을 위한 버퍼 상태 보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통신 시스템
US9019818B2 (en) 2010-04-02 2015-04-2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Dynamic buffer status report selec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8625415B2 (en) 2010-04-02 2014-01-0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Dynamic buffer status report selec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2160539A1 (en) * 2011-05-24 2012-11-29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control
JP5940171B2 (ja) * 2012-01-26 2016-06-29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ドロップ接続を判断するための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製品
EP2661138A1 (en) 2012-05-04 2013-11-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Threshold-based and power-efficient scheduling request procedure
WO2013172648A1 (en) * 2012-05-15 2013-11-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buffering background data in a user equipment (ue)
EP3031186B1 (en) * 2013-08-06 2018-03-21 Sony Corporation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
CN105474589B (zh) * 2013-08-06 2019-04-05 索尼公司 通信终端和通信方法
US20170137820A1 (en) * 2014-08-06 2017-05-18 Bavarian Nordic A/S Agonists and antagonists of toll-like receptor (tlr) 13
US10536948B2 (en) 2015-06-22 2020-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quest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for implementing multiple user uplink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s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17007474A1 (en) * 2015-07-08 2017-01-12 Hitachi, Ltd. Congestion-aware anticipatory adaptive video streaming
EP3799503A1 (en) * 2016-11-05 2021-03-31 Apple Inc. Asymmetric bandwidth support and dynamic bandwidth adjustment
CN111034154B (zh) 2017-09-29 2022-10-28 苹果公司 多设备通信管理
US10860475B1 (en) * 2017-11-17 2020-12-08 Pure Storage, Inc. Hybrid flash translation layer
JP7208763B2 (ja) * 2018-10-29 2023-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230030241A1 (en) * 2021-07-29 2023-02-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tersystem processing employing buffer summary groups
US20230036467A1 (en) * 2021-07-29 2023-02-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ector processing employing buffer summary groups
GB2612305A (en) * 2021-10-21 2023-05-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uffer status report with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US20240147300A1 (en) * 2022-11-01 2024-05-02 Dell Products, L.P. Adaptive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1039A (en) * 1997-03-20 2000-03-21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network bandwidth availability using priority level feedback
CN1543232A (zh) * 2003-04-30 2004-11-03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 移动通信系统的负荷控制方法
CN1791269A (zh) * 2004-12-17 2006-06-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调整码分多址系统通信质量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30494B1 (ko) * 2001-02-20 2008-05-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트래픽 볼륨 측정방법
KR100678184B1 (ko) * 2004-05-19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향상된 역방향 전용채널의 스케줄링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1039A (en) * 1997-03-20 2000-03-21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network bandwidth availability using priority level feedback
CN1543232A (zh) * 2003-04-30 2004-11-03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 移动通信系统的负荷控制方法
CN1791269A (zh) * 2004-12-17 2006-06-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调整码分多址系统通信质量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09442B1 (en) 2019-03-06
EP1909442A3 (en) 2013-08-14
TW200822638A (en) 2008-05-16
TWI379552B (en) 2012-12-11
EP1909442A2 (en) 2008-04-09
US8031655B2 (en) 2011-10-04
US20080081628A1 (en) 2008-04-03
CN101159898A (zh) 2008-04-09
EP3190852A1 (en) 2017-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9898B (zh) 确定与缓冲器状态相关的信息的粒度等级的系统和方法
CN2922346Y (zh) 管理无线资源的无线网络控制器及基站
CN102883374B (zh) 一种卫星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01326844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带宽的方法和设备
CN101778114B (zh)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流媒体业务多路并行传输方法
KR20080087129A (ko) 지연 정보의 결정, 통신, 및/또는 이용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3298117A (zh) 一种时频资源的指示及确认方法和装置
KR20040051007A (ko) 양방향 위성 멀티미디어 시스템에서의 동적 자원 할당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1480077A (zh)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动态资源重用模式选择
CN108055701B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基站
CN102711192B (zh) 网络服务质量处理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01120612A (zh) 无线基站、控制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427625A (zh) 一种基于用户体验的网络资源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5657837A (zh) 虚拟小区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789716B (zh) Tdma自组网的mac层队列调度方法
CN108260160A (zh) 调度用户的方法和系统
CN100456876C (zh) 一种小区资源分配方法
CN100380874C (zh) 用于提供无线接入载体业务的方法和设备
CN111901881A (zh)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557057B (zh) 在通信系统中可选择地控制分组数据流的设备及方法
CN100440862C (zh)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分组调度方法
CN100454892C (zh) 分组系统的调度方法
KR100596638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무선 자원 관리 방법 및 그의 장치
KR100523996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패킷 스케줄링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2474434A (zh) 通信量控制设备和包括其的数据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