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9558A - 一种获取单板标识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单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获取单板标识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单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9558A
CN101159558A CNA2007101213024A CN200710121302A CN101159558A CN 101159558 A CN101159558 A CN 101159558A CN A2007101213024 A CNA2007101213024 A CN A2007101213024A CN 200710121302 A CN200710121302 A CN 200710121302A CN 101159558 A CN101159558 A CN 1011595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eer
sign
identified
treatment system
external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213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59558B (zh
Inventor
王心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2130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595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59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95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595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95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emical And Physical Treatments For Wood And The Like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单板标识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单板。在本发明中,被识别单板得到自身标识;被识别单板将自身标识通过与外部处理系统之间的通信接口发送给外部处理系统;外部处理系统从通信接口获取被识别单板的标识。本发明节约了器件的外部引脚资源,便于业务的实现和设备的扩展升级。

Description

一种获取单板标识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单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获取单板标识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单板。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网络设备进行简单的报文转发已经不是问题。然而,随着语音、视频等多种业务不断地融入传统的数据通信网络,在一次报文转发中,网络设备比如路由器或交换机已经不能再单纯的完成报文转发功能,还应该完成更多的业务处理功能。比如,要求网络设备如路由器或交换机不仅能进行报文转发,而且还能方便地接入电话和传真、进行各种有针对性的业务统计和计费、进行各种安全防范措施以及进行流量监控和调整等,从而使得网络达到最好的性能和允许状态。
为了使得网络设备能够在报文转发中完成多种业务处理功能,出现了一种开放式系统架构。图1是开放式系统架构的示意图。参见图1,当网络设备采用开放式系统架构来实现时,其内部包括:主机处理单板和一个以上的智能接口单板。其中,主机处理单板有着完整的路由器或交换机的功能,用于完成最基本的报文转发功能,智能接口单板用于提供各种附加的业务处理功能,比如,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统计和计费以及各种安全防范措施等。
为了利用图1所示的开放式系统架构来同时完成多种业务处理功能,主机处理单板与各个智能接口单板必须能够进行各种控制信息和数据报文的交互。因此,参见图1,主机处理单板通过串行接口和以太网接口与各个智能接口单板连接在一起。其中,串行接口用于传输主机处理单板与智能接口单板之间的控制信息,比如,主机处理单板和智能接口单板所支持的以太网接口速率、所配置的以太网IP地址等;以太网接口用于传输数据报文。
参见图1,由于采用开放式系统架构时,往往存在多个智能接口单板,这样,为了保证主机处理单板以及不同智能接口单板之间的通信过程能够顺利进行,每一个单板必须获取其他单板的单板标识,从而在通信过程中能够利用单板标识来标记两个单板之间的信息。另外,更为重要的是,不同的开放式系统架构所组成的不同网络设备往往需要完成不同的业务处理功能,而一个智能接口单板应该能够被应用于不同网络设备的开放式系统架构中。这样,一个智能接口单板在不同开放式系统架构中就很可能需要完成不同的业务处理功能,针对此种情况,在组成一个开放式系统架构时,一个智能接口单板则需要获取主机处理单板的标识,从而根据该标识确定在当前的开放式系统架构中,该智能接口单板自身所需完成的特定业务处理功能。
当然,在目前的通信系统中,也会存在其他需要获取单板标识的情况,如一个网络设备的CPU需要获取与其通信的单板的标识等。
图2是在现有技术中获取一个单板的单板标识的示意图。参见图2,在现有技术中,获取一个单板的单板标识的方式为:在单板上设置一个电阻网络,该电阻网络由4组上下拉电阻构成,并且该电阻网络还引出4位识别用信号线(b0~b3),4位识别用信号线(b0~b3)连接到外部处理系统的特定引脚,在实际业务中,根据单板需要使用的标识(ID),从每一组上下拉电阻中选择焊接一个电阻,也就是说,同一根信号线上不能同时焊接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焊接上拉电阻时表示高电平,焊接下拉电阻时表示低电平。比如,单板需要使用的标识为1010,那么,则可以焊接R4、R7、R2和R5,使得b0信号线上为高电平,b1信号线上为低电平,b2信号线上为高电平,b3信号线上为低电平,这样,与单板通信的外部处理系统根据自身中与b0~b3信号线相连的引脚的电平则可获取该单板的标识为1010。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利用识别用信号线上的电平来使得外部处理系统获取一个单板的标识,相应地,外部处理系统必须专门提供与单板的识别用信号线数量相同的外部引脚。比如,在图1所示的开放式系统架构中,当智能接口单板利用现有技术获取单板标识的方法来获取主机处理单板的标识时,智能接口单板必须为主机处理单板提供专用的4个外部引脚,使得主机处理单板的识别用信号线能够连接到智能接口单板。可见,现有技术获取一个单板的单板标识的方法需要占用器件较多的外部引脚资源,因此,不利于业务的实现和设备的扩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获取单板标识的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板,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获取单板标识的装置,以便于节约外部引脚资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获取单板标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被识别单板得到自身标识;
被识别单板将自身标识通过与外部处理系统之间的通信接口发送给外部处理系统;
外部处理系统从通信接口获取被识别单板的标识。
一种单板,包括:
标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在单板的标识,将该标识发送至通信接口;
通信接口,用于将接收到的标识发送至外部处理系统。
一种获取单板标识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外部处理系统以及本发明提供的单板。
由此可见,在本发明中,当一个处理系统,如一个单板或者一个CPU,需要获取其他单板的单板标识时,无需为该单板提供专有的、用于连接识别用信号线的外部引脚,而只需利用该处理系统与该单板之间固有的、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接口来得到单板标识,因此,节约了器件的外部引脚资源,便于业务的实现和设备的扩展升级。
附图说明
图1是开放式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在现有技术中获取一个单板的单板标识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在开放式系统架构中实现获取单板标识的流程图。
图4是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在单板上使用电阻网络的示意图。
图5是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在串行接口为初始化工作模式时的信息交互流程图。
图6是在本发明中单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单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电阻网络方式得到单板标识时的单板结构示意图。
图9是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存储介质方式得到单板标识时的单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获取单板标识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被识别单板得到自身标识;被识别单板将自身标识通过与外部处理系统之间的通信接口发送给外部处理系统;外部处理系统从通信接口获取被识别单板的标识。
本发明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需要获取单板标识的业务场景。比如,由一个设备的CPU作为本发明方法中提到的外部处理系统,此时,本发明方法是应用于该CPU获取需要与其通信的单板的标识的业务场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发明方法尤其适用于如图1所示的开放式系统架构中,此时,本发明方法中提到的被识别单板和外部处理系统是开放式系统架构中的任意两个单板。
下面则以本发明方法应用于开放式系统架构中为例,对本发明方法的实现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在开放式系统架构中实现获取单板标识的流程图。参见图1和图3,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方法应用于开放式系统架构中,并且,以被识别单板为主机处理单板,外部处理系统为一个智能接口单板记为智能接口单板1为例,该流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预先设置主机处理单板与智能接口单板1之间的串行接口作为传输单板标识的通信接口。
步骤302:预先设置串行接口的工作模式包括初始化模式和传输控制信息模式。
这里,在开放式系统架构中,串行接口主要是用于传输控制信息,比如,主机处理单板通过串行接口向智能接口单板1发送其支持的以太网报文接口速率,以及通过串行接口向智能接口单板1发送报文处理策略等。在本流程中,由于设置由串行接口来传输初始化状态时需要交互的单板标识,因此,需要通过本步骤设置工作模式的处理,来在后续过程中控制串行接口进行初始化状态信息传递和进行控制信息传递的时机。
步骤303:预先设置电阻网络,将该电阻网络通过预设位的识别用信号线连接在主机处理单板上。
这里,在主机处理单板上连接电阻网络是为了使主机处理单板能够通过电阻网络得到自身使用的标识。
参见图2,在现有技术中,电阻网络使用4组上下拉电阻和4位识别用信号线来形成一个单板的标识。由于4组上下拉电阻和4位识别用信号线最多只能形成42即16个单板标识,因此,在一个设备中同时使用的单板数量最多只能有16个,这样,则会限制设备实现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尤其对于开放式系统架构,当需要完成数量众多的特定业务处理功能时,需要数量众多的智能接口单板,16个单板标识往往无法满足需要。
因此,参见图4,较佳地,为了能够提供更多的单板标识,在本步骤303中,在主机处理单板上设置的电阻网络中可以包括8组上下拉电阻,相应地,则有8位识别用信号线。利用具有8位识别用信号线的电阻网络,可以形成82即64个单板标识,因此,当在每一个单板上都设置具有8位识别用信号线的电阻网络时,开放式系统中则至少可以集成64个单板,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扩展性。在主机处理单板上设置具有8位识别用信号线的电阻网络后,则可以根据主机处理单板实际需要使用的单板标识,从每一组上下拉电阻中选择焊接一个电阻,也就是说,同一根信号线上不能同时焊接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焊接上拉电阻时表示高电平,焊接下拉电阻时表示低电平。比如,主机处理单板需要使用的标识为10100010,那么,则可以焊接R8、R15、R6、R13、R12、R11、R2和R9,使得b0信号线上为高电平、b1信号线上为低电平、b2信号线上为高电平、b3信号线上为低电平、b4信号线上为低电平、b5信号线上为低电平、b6信号线上为高电平、b7信号线上为低电平,这样,b0~b7信号线上的电平就形成了单板标识10100010。
具体地,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所设置的电阻网络的识别用信号线可以通过扩展输入输出(IO)引脚的逻辑器件CPLD连接到主机处理单板的CPU。
步骤304:主机处理单板和智能接口单板1上电,正常启动。
步骤305:主机处理单板根据识别用信号线上的高低电平得到自身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步骤303和步骤305中,主机处理单板是利用具有8位识别用信号线的电阻网络来得到自身标识。在实际的业务实现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具有更多位,如16位,识别用信号线的电阻网络,此时,开放式系统架构则能够集成更多的单板。
还需说明的是,在上述步骤303和步骤305中,主机处理单板也可以不利用电阻网络来得到自身标识。比如,可以利用存储介质的方式来得到自身标识。此时,步骤303的过程变为:预先将预设位如8位的单板标识设置在主机处理单板的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EPROM)中。并且,步骤305的过程变为:主机处理单板从自身的EEPROM中得到自身标识。
步骤306:主机处理单板和智能接口单板1将两者之间的串行接口的工作模式设置为初始化模式。
步骤307:在初始化模式时,主机处理单板和智能接口单板1均通过串行接口向对方发送启动确认请求消息和启动确认应答消息。
步骤308:智能接口单板1通过串行接口将识别信息请求消息发送给主机处理单板。
步骤309:主机处理单板将自身标识携带在串行格式的消息中发送至智能接口单板1。
这里,主机处理单板可以将自身标识携带在串行格式的识别信息应答消息中发送至智能接口单板1。
步骤310:智能接口单板1从串行接口接收到串行格式的识别信息应答消息,从该消息中获取主机处理单板的标识。
当然,同理,主机处理单板如果要获取智能接口单板1的标识,则可以通过串行接口向智能接口单板1发送识别信息请求消息,智能接口单板1将自身标识携带在串行格式的识别信息应答消息中发送至主机处理单板,这样,主机处理单板从串行接口接收到识别信息应答消息后,则可以获取智能接口单板1的标识。
步骤311:智能接口单板1和主机处理单板将串行接口的工作模式设置为传输控制信息模式,并利用串行接口传输控制信息。
上述步骤307至步骤310简化描述了当串行接口为初始化模式时利用串行接口传递信息的基本过程。具体地,当串行接口为初始化模式,智能接口单板1和主机处理单板中的任意一个为本板,另一个为对板时,利用串行接口传递信息的详细实现过程可以参见图5,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本板通过串行接口向对板发送启动确认请求消息。
步骤502:本板判断是否通过串行接口接收到对板发来的启动确认请求消息,如果是,则执行步骤503,否则,直接执行步骤504。
步骤503:本板通过串行接口向对板发送启动确认应答消息,本板正常。
步骤504:本板判断是否通过串行接口接收到对板发来的启动确认应答消息,如果是,则执行步骤505,否则,返回步骤501。
步骤505:本板判断是否已经向对板发送过启动确认应答消息,如果是,则直接执行步骤508,否则,执行步骤506。
步骤506:本板通过串行接口接收对板发来的启动确认请求消息。
步骤507:本板通过串行接口向对板发送启动确认应答消息,本板正常。
步骤508:本板通过串行接口向对板发送识别信息请求消息。
步骤509:本板判断是否接收到对板发来的识别信息请求消息,如果是,则执行步骤510,否则,直接执行步骤511。
步骤510:本板将自身标识携带在串行格式的识别信息应答消息中,通过串行接口发送至对板。
步骤511:本板判断是否已经通过串行接口接收到对板的标识,如果是,则执行步骤512,否则,返回步骤509。
步骤512:本板判断是否已经通过串行接口将自身标识发送至对板,如果是,则直接执行步骤515,否则,执行步骤513。
步骤513:本板通过串行接口接收对板发来的识别信息请求消息。
步骤514:本板将自身标识携带在串行格式的识别信息应答消息中,通过串行接口发送至对板。
步骤515:完成识别信息的交互。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图3所示过程中,是通过传输控制信息的串行接口将主机处理单板的标识发送至智能接口单板1。在实际的业务实现中,也可以利用智能接口单板1与主机处理单板之间的以太网接口来将主机处理单板的标识发送至智能接口单板1。此时,主机处理单板将自身标识携带在以太网格式的报文中,然后通过以太网接口将该以太网格式的报文发送给智能接口单板1,智能接口单板1从以太网接口接收到该以太网格式的报文后,从该报文中获取主机处理单板的标识。
另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单板。图6是在本发明中单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本发明提出的单板包括:
标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在单板的标识,将该标识发送至通信接口;
通信接口,用于将接收到的标识发送至外部处理系统。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图6所示的单板可以位于图1所示的开放式系统架构中,也就是说,图6所示的单板可以是开放式系统架构中的任意一个单板,如主机处理单板或智能接口单板。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完成将接收到的标识发送至外部处理系统的通信接口可以为传输控制信息的串行接口,此时,该串行接口是将标识获取单元发来的标识携带在串行格式的消息中发送至外部处理系统。
为了控制串行接口进行初始化状态信息传递和进行控制信息传递的时机,当图6所示的单板利用串接接口来发送单板标识时,该单板进一步包括串口模式设置单元,此时,本发明单板的内部结构可以参见图7,并且,
所述串口模式设置单元,用于在单板上电后,将所述串行接口的工作模式设置为初始化模式,在接收到标识传递完成通知后,将所述串行接口的工作模式设置为传输控制信息模式;
所述串行接口,用于在初始化模式时,执行将标识携带在串行格式的消息中发送至外部处理系统的处理,并进一步在发送完成后,将标识传递完成通知发送至串口模式设置单元,以及进一步在传输控制信息模式时传输控制信息。
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完成将接收到的标识发送至外部处理系统的通信接口可以为传输数据报文的以太网接口,此时,该以太网接口是将接收到的标识携带在以太网格式的报文中发送至外部处理系统。
在本发明提出的单板中,标识获取单元可以通过电阻网络的方式来获取所在单板的标识,此时,参见图8,所述标识获取单元包括:
电阻网络子单元,由预设组的上下拉电阻构成,该预设组的上下拉电阻通过预设位的识别用信号线连接在标识识别子单元上,该电阻网络子单元的一种具体结构可以参见图4所示;
标识识别子单元,用于根据预设位的识别用信号线上的高低电平得到所在单板的标识,将该标识发送至通信接口。
在本发明提出的单板中,标识获取单元还可以通过存储介质的方式来获取所在单板的标识,此时,参见图9,所述标识获取单元包括:
EEPROM,用于保存预设位的单板的标识;
标识识别子单元,用于从EEPROM中得到所在单板的标识,将该标识发送至通信接口。
另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获取单板标识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外部处理系统以及被识别的单板,该被识别的单板采用以上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单板来实现。较佳地,获取单板标识的装置可以位于开放式系统架构中,也就是说,本发明装置的外部处理系统以及被识别的单板是开放式系统架构中的任意两个单板,比如,外部处理系统是开放式系统架构中的一个智能接口单板,被识别的单板是开放式系统架构中的主机处理单板。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获取单板标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被识别单板得到自身标识;
被识别单板将自身标识通过与外部处理系统之间的通信接口发送给外部处理系统;
外部处理系统从通信接口获取被识别单板的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识别单板和所述外部处理系统为开放式系统架构中的任意两个单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口为传输控制信息的串行接口;
所述被识别单板将自身标识通过与外部处理系统之间的通信接口发送给外部处理系统的步骤包括:所述被识别单板将自身标识携带在串行格式的消息中,然后通过与外部处理系统之间的所述串行接口将该串行格式的消息发送给外部处理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被识别单板将自身标识携带在串行格式的消息中之前,进一步包括:所述被识别单板和所述外部处理系统在上电后,将所述串行接口的工作模式设置为初始化模式,分别通过所述串行接口向对方发送启动确认请求消息和启动确认应答消息,然后,所述外部处理系统通过所述串行接口将识别信息请求消息发送给所述被识别单板;
所述被识别单板在接收到所述外部处理系统发来的识别信息请求消息后,执行所述的将自身标识携带在串行格式的消息中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处理系统从通信接口获取被识别单板的标识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被识别单板和所述外部处理系统将串行接口的工作模式设置为传输控制信息模式,并利用所述串行接口传输控制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口为传输数据信息的以太网接口;
所述被识别单板将自身标识通过与外部处理系统之间的通信接口发送给外部处理系统的步骤包括:所述被识别单板将自身标识携带在以太网格式的报文中,然后通过与外部处理系统之间的所述以太网接口将该以太网格式的报文发送给外部处理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设置电阻网络,将该电阻网络通过预设位的识别用信号线连接在所述被识别单板上;
所述被识别单板得到自身标识的步骤包括:所述被识别单板根据预设位的识别用信号线上的高低电平得到自身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预设位的所述被识别单板的标识设置在该被识别单板的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EPROM中;
所述被识别单板得到自身标识的步骤包括:所述被识别单板从自身的EEPROM中得到自身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位为8位。
10.一种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标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在单板的标识,将该标识发送至通信接口;
通信接口,用于将接收到的标识发送至外部处理系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单板,其特征在于,该单板位于开放式系统架构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口为传输控制信息的串行接口,该串行接口将接收到的标识携带在串行格式的消息中发送至外部处理系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单板,其特征在于,该单板进一步包括串口模式设置单元,其中,
所述串口模式设置单元,用于在单板上电后,将所述串行接口的工作模式设置为初始化模式,在接收到标识传递完成通知后,将所述串行接口的工作模式设置为传输控制信息模式;
所述串行接口,用于在初始化模式时,执行将标识携带在串行格式的消息中发送至外部处理系统的处理,并进一步在发送完成后,将标识传递完成通知发送至串口模式设置单元,以及进一步在传输控制信息模式时传输控制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口为传输数据信息的以太网接口,该以太网接口将接收到的标识携带在以太网格式的报文中发送至外部处理系统。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获取单元包括:
电阻网络子单元,由预设组的上下拉电阻构成,该预设组的上下拉电阻通过预设位的识别用信号线连接在标识识别子单元上;
标识识别子单元,用于根据预设位的识别用信号线上的高低电平得到所在单板的标识,将该标识发送至通信接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获取单元包括:
EEPROM,用于保存预设位的单板的标识;
标识识别子单元,用于从EEPROM中得到所在单板的标识,将该标识发送至通信接口。
17.一种获取单板标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外部处理系统以及被识别的如权利要求10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单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被识别的单板和所述外部处理系统为开放式系统架构中的任意两个单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识别的单板为主机处理单板,所述外部处理系统为智能接口单板。
CN2007101213024A 2007-09-03 2007-09-03 一种获取单板标识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单板 Active CN1011595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213024A CN101159558B (zh) 2007-09-03 2007-09-03 一种获取单板标识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单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213024A CN101159558B (zh) 2007-09-03 2007-09-03 一种获取单板标识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单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9558A true CN101159558A (zh) 2008-04-09
CN101159558B CN101159558B (zh) 2010-12-22

Family

ID=39307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213024A Active CN101159558B (zh) 2007-09-03 2007-09-03 一种获取单板标识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单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5955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2787A (zh) * 2010-08-27 2011-03-02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槽位标识电路的自动测试方法及其系统
CN103346801A (zh) * 2013-06-18 2013-10-09 成都嘉纳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分布式串并转换控制结构及控制方法
CN105743723A (zh) * 2014-12-10 2016-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串货的检测方法、装置、网管及主控单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87059B1 (ko) * 2001-02-06 2003-06-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보드별 식별자를 이용하는 프로그램공용화 방법
CN1614567A (zh) * 2003-11-06 2005-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d状态信号线的检测方法
CN100551091C (zh) * 2004-12-24 2009-10-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单板所处系统状态的方法
CN1972142B (zh) * 2006-12-08 2010-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设备单板主备倒换装置及实现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2787A (zh) * 2010-08-27 2011-03-02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槽位标识电路的自动测试方法及其系统
CN101982787B (zh) * 2010-08-27 2013-01-02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槽位标识电路的自动测试方法及其系统
CN103346801A (zh) * 2013-06-18 2013-10-09 成都嘉纳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分布式串并转换控制结构及控制方法
CN103346801B (zh) * 2013-06-18 2016-12-28 成都嘉纳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分布式串并转换控制结构
CN105743723A (zh) * 2014-12-10 2016-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串货的检测方法、装置、网管及主控单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9558B (zh) 201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6792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USB interface
CN101946555B (zh) 经由多个移动平台提供网络接入的技术
CN102681957B (zh) 增强的无线 usb 协议和集线器
CN1747503B (zh) 在面向连接的通信网络内建立分接器的方法、系统和节点
MX2007011277A (es) Control de ahorro de energia para nodo maestro de red.
CN101150439A (zh) 一种实现主备切换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EP0766434A1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auto-negotiation for a group of interface devices
CN101420332A (zh) 一种成员端口配置情况的通知方法和网络设备
WO2013189069A1 (zh) 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单板
CN105760260A (zh) 一种备份系统及备份方法
CN106330468A (zh) 一种以太网供电装置以及以太网供电方法
CN101159558B (zh) 一种获取单板标识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单板
WO2021008503A1 (zh) 一种新前传网络的管理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964286B (zh) 具有双cpu的主控设备
TWI220612B (en) Network physical layer apparatus with smart cable analyzing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device thereof
JP2005032252A5 (zh)
CN110784365A (zh) 变电站的站控层、实体装置的备用装置及其自动上线方法
CN10630424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转发器及网关
CN114760193A (zh) 一种主备协商方法及设备
JP3037233B2 (ja) パーソナル通信システム
JPH10303962A (ja) ノード認識方法
CN111679798B (zh) 一种蓝牙打印机多连接的数据管理方法
JP4554102B2 (ja) メディアコンバータシステム
JPS5989065A (ja) フアクシミリ通信方式
CN103312569B (zh) 网络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Patentee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Hang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310 and No. six road, HUAWEI, Hangzhou production base

Patentee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