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8878A - 开关电阻线性调节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开关电阻线性调节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8878A
CN101158878A CNA2007101641192A CN200710164119A CN101158878A CN 101158878 A CN101158878 A CN 101158878A CN A2007101641192 A CNA2007101641192 A CN A2007101641192A CN 200710164119 A CN200710164119 A CN 200710164119A CN 101158878 A CN101158878 A CN 1011588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signal
source
bias voltage
signal
outle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641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拉兹洛·利普赛依
肖邦-米哈依·庞贝斯库
郑清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2 Tech.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O2Micr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2Micro Inc filed Critical O2Micr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158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88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0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e.g. potential divid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45Converters combining the concepts of switch-mode regulation and linear regulation, e.g. linear pre-regulator to switching converter, linear and switching converter in parallel, same converter or same transistor operating either in linear or switching m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Manipulation Of Pul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开关电阻线性调节器,该调节器包括用于产生调节后的输出电压的输出终端、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连接至所述输出终端的第一源出电路,以及连接至所述输出终端的第一吸收电路。所述第一比较器对代表所述输出电压的反馈信号和小于参考信号的第一源出参考信号进行比较。所述第二比较器对所述反馈信号和大于所述参考信号的第一吸收参考信号进行比较。所述第一源出电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把第一电流源出所述输出终端。所述第一吸收电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吸收从所述输出终端流出的第二电流。

Description

开关电阻线性调节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性调节器,尤其涉及一种开关电阻线性调节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线性调节器是由旁路元件(例如,MOSFET)的线性调节来实现。所述旁路元件用作电压分压器的一部分来控制输出电压。反馈电路比较输出电压与参考电压的大小以调节旁路元件的输入,这样使得输出电压能够适当地保持恒定。旁路元件在其“线性区域”工作时可作为可变电阻器使用。旁路元件持续调整分压器网络以保持输出电压为常数。
但是,旁路元件的线性调节由于其较宽的负载要求而面临稳定性的问题。传统方法中使用的旁路元件根据负载要求进行缩放,并且其将构成内部极点。因此,随着负载电流变化的输出极点就会随着其移动到传统的线性调节器的内部极点过近时而危害到调节器的稳定性。换句话说,由于内部极点与调节器的输出极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调节器的稳定性成为了一个问题。
现在有很多不同构造电压调节器的方法。事实上,所有这些现存的方法都要处理因使用经常产生内部极点的旁路元件所带来的较强的约束性的影响。
在那种情况下,任何一种使用具有放大功能的旁路元件(例如,共源极PMOS)的调节器都会存在环路稳定性的问题。这样,在传统的线性调节器中,稳定性成为最难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开关电阻线性调节器,该调节器包括输出终端,用于产生可调输出电压;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连接至所述输出终端的第一源出电路,以及连接至所述输出终端的第一吸收电路;所述第一比较器接收代表所述输出电压的反馈信号并且接收小于参考信号的第一电源参考信号;当所述反馈信号小于第一电源参考信号时,该第一比较器产生第一比较信号;第二比较器接收反馈信号以及大于所述参考信号的第一吸收参考信号;当所述反馈信号大于所述第一吸收参考信号时,所述第二比较器产生第二比较信号;第一源出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比较信号把第一电流源出所述输出终端;所述第一吸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比较信号吸收从所述输出终端流出的第二电流。
附图说明
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实施例的特点和优势将随着后面的参照附图的具体说明变得很明显,附图中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的部分,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开关电阻线性调节器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所示源出级的另一电路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所示吸收级的另一电路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波形图,其描述了吸收开关和源出开关在工作过程中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虽然本发明将根据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是可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相反地,本发明旨在涵盖由附上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包含在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之内的任何替换、修改和等效物。
并且,在下面的本发明的详细描述中,列出了大量的特定细节以便于提供对于本发明的全面的理解。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意识到本发明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能够被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没有详细描述公知的方法、过程、部件和电路,是为了使得本发明的重要方面不会被混淆。
参照附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开关电阻线性调节器100的框图。该开关电阻线性调节器100包括一个输出终端140用于产生调节后的输出电压,一个第一比较器111-1、一个第二比较器112-1、一个第一源出电路121-1,以及一个第一吸收电路122-1。
调节器100进一步包括一个反馈端160用于接收反馈信号142,以及参考端150用于接收参考信号130。反馈信号142代表从输出终端140输出的输出电压。
总的来说,调节器100根据所述参考信号来调节其输出。在图1中,当反馈信号142小于具有特定值的参考信号130时,第一源出电路121-1将被导通以把电流源出调节器100的输出终端140。相反,当反馈信号142大于具有特定值的参考信号130时,第一吸收电路122-1将会被导通以吸收从调节器100的输出终端140中输出的电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比较器111-1以及第一源出电路(即示出的源出开关121-1)构成了第一源出极10-1。
第一比较器111-1在其负端接收反馈信号142并且在其正端接收小于参考信号130的第一源出参考信号131-1。当反馈信号142小于第一源出参考信号130时,第一比较器111-1产生第一比较信号。
示为源出开关121-1的第一源出电路连接至输出终端140。源出开关121-1根据从第一比较器111-1输出的第一比较信号把第一电流源出输出终端140。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比较器112-1和图所示为吸收电路122-1的第一吸收电路构成了第一吸收级20-1。
第二比较器112-1在其正向端接收反馈信号142以及在其负向端接收大于参考信号130的吸收参考信号132-1。当反馈信号142大于第一吸收参考信号132-1时,第二比较器112-1产生第二比较信号。
示为吸收开关122-1的第一吸收电路也连接至输出终端140。吸收开关122-1根据从第二比较器112-1输出的第二比较信号吸收从输出终端140输出的第二电流。
综上所述,当反馈信号小于第一源出参考信号131-1时,第一源出级10-1把源出电流提供给输出终端140。当反馈信号大于第一吸收参考信号132-1时,第一吸收级20-1吸收从输出终端140输出的电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调节器进一步包括比较器111-2、111-3和111-4以及示为源出开关121-2、121-3和121-4的源出电路。
具体来说,比较器111-2和源出开关121-2构成了第二源出级10-2。比较器111-3和源出开关121-3构成第三源出级10-3。比较器111-4和源出开关121-4构成第四源出级10-4。由于源出级10-2、10-3和10-4包括与源出级10-1相同的元件,因此为了简单明了,不再一一赘述。
当反馈信号142小于源出参考信号131-2时,第二源出级10-2把源出电流提供给输出终端140;当反馈信号142小于源出参考信号131-3时,第三源出级10-3把源出电流提供给输出终端140;当反馈信号小于源出参考信号131-4时,第四源出级10-4把源出电流提供给输出终端140。
在一个实施例中,源出参考信号131-1、131-2、131-3和131-4相应减弱。因此,当与参考信号130比较时随着反馈信号142的强度减弱,更多的源出级将被以相应的方式被导通以把源出电流给到输出终端14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调节器100进一步包括比较器112-2、112-3和112-4,以及示为吸收开关122-2、122-3和122-4的吸收电路。
具体来说,比较器112-2和吸收开关122-2构成了第二吸收级20-2;比较器112-3和吸收开关122-3构成第三吸收级20-3;比较器112-4和吸收开关122-4构成第四吸收级20-4。由于吸收级20-2、20-3和20-4包括与吸收级20-1相同的元件,因此为了简单明了不再一一赘述。
当反馈信号142大于吸收参考信号132-2时,第二吸收级20-2吸收从输出终端140输出的电流;当反馈信号142大于吸收参考信号132-3时,第三吸收级20-3吸收从输出终端140输出的电流;当反馈信号142大于吸收参考信号132-4时,第四吸收级20-4吸收从输出终端140输出的电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吸收参考信号132-1、132-2、132-3和132-4相应增强。因此,当与参考信号130比较时随着反馈信号142的强度增强,更多的吸收级将被以相应的方式被导通从而吸收从输出终端140输出的电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调节器1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源出级和吸收级,数量的多少取决于系统需要。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源出级和吸收级的数量并不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节器100进一步包括第一偏置电压发生器101-1和第二偏置电压发生器102-1。
第一偏置电压发生器101-1连接在参考端150和第一比较器111-1之间。更具体地说,第一偏置电压发生器101-1连接在参考端150和第一比较器111-1的正端之间。因此,第一源出参考信号131-1由参考信号130减去从第一偏置电压发生器101-1输出的第一偏置电压(例如,5mV)得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源出参考信号131-1等于参考信号130减去从第一偏置电压发生器101-1输出的第一偏置电压。
第二偏置电压发生器102-1连接在参考端150和第二比较器112-1之间。更具体地说,第二偏置电压发生器102-1连接在参考端150和第二比较器112-1的负端之间。因此,第一吸收参考信号132-1由参考信号130加上从第二偏置电压发生器102-1输出的第二偏置电压(例如,5mV)得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吸收参考信号132-1等于参考信号130加上从第二偏置电压发生器102-1输出的第二偏置电压。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节器100进一步包括偏置电压发生器101-2、101-3和101-4。
具体而言,偏置电压发生器101-2连接在第一比较器111-1和111-2之间。特别地,偏置电压发生器101-2连接在第一比较器111-1的正向端和比较器111-2的正向端之间。因此,第二源出参考信号131-2由第一源出参考信号131-1减去从偏置电压发生器101-2输出的偏置电压(例如,5mV)得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源出参考信号131-2等于第一源出参考信号131-1减去从偏置电压发生器101-2输出的偏置电压。
偏置电压发生器101-3和101-4与偏置电压发生器101-2具有类似的功能,因此为了简单明了不再一一赘述。以此类推,源出参考信号131-3的电压等于源出参考信号131-2减去从偏置电压发生器101-3输出的偏置电压;源出参考信号131-4的电压等于源出参考信号131-3减去从偏置电压发生器101-4输出的偏置电压。
在一个实施例中,偏置电压发生器101-1、101-2、101-3和101-4具有相同的偏置电压(例如5mV)。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调节器100的偏置电压发生器可以具有不同的偏置电压。
调节器100进一步包括偏置电压发生器102-2、102-3和102-4。
具体而言,偏置电压发生器102-2连接在比较器112-1和比较器112-2之间。特别地,偏置电压发生器102-2连接至比较器112-1的负端和比较器112-2的负端之间。因此,第二吸收参考信号132-2由第一吸收参考信号132-1加上从偏置电压发生器102-2输出的偏置电压(例如,5mV)得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吸收参考信号132-2等于第一吸收参考信号132-1加上从偏置电压发生器102-2输出的偏置电压。
偏置电压发生器102-3和102-4与偏置电压发生器102-2具有类似的功能,因此为了简单明了不再一一赘述。以此类推,吸收参考信号132-3的电压等于吸收参考信号132-2加上从偏置电压发生器102-3输出的偏置电压;吸收参考信号132-4的电压等于吸收参考信号132-3加上从偏置电压发生器102-4输出的偏置电压。
在一个实施例中,偏置电压发生器102-1、102-2、102-3和102-4具有相同的偏置电压(例如,5mV)。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调节器100的偏置电压发生器可以有不同的偏置电压。
下面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源出级10-1、10-2、10-3和10-4以及吸收级20-1、20-2、20-3和20-4。由于源出级10-1、10-2、10-3和10-4具有相同的元件和功能,因此为了简单明了,将详细描述源出级10-1作为所有源出级10-1、10-2、10-3和10-4的代表。
在第一源出级10-1中,示为源出开关121-1的第一源出电路选择性地提供第一常值源出电阻以把源出电流提供给输出终端140,源出开关121-1被比较器111-1输出的第一比较信号导通。另外,第一源出电路连接在供电电压130和输出终端140之间。
如上所述,源出开关121-1(例如,电阻器)响应于从第一比较器111-1输出的第一比较信号。更具体地说,当源出开关121-1从第一比较器111-1接收到高比较信号时,其完全导通。一旦源出开关121-1完全导通,源出开关121-1的内部电阻就呈现在供电电压130和输出终端140之间。源出开关121-1的内部电阻保持常数并且提供源出电流给输出终端140。
由于吸收级20-1、20-2、20-3和20-4具有相同的元件和功能,为了简单明了,将详细描述吸收级20-1作为所有吸收级20-1、20-2、20-3和20-4的代表。
在第一吸收级20-1中,示为吸收开关122-1的第一吸收电路选择性地提供第一常值吸收电阻以吸收从输出终端140输出的电流;吸收开关122-1被比较器112-1输出的第二比较信号导通。另外,第一吸收电路连接在地132和输出终端140之间。
如上所述,吸收开关122-1(例如,电阻器)响应于从第二比较器112-1输出的第二比较信号。更具体地说,当吸收开关122-1从第二比较器112-1接收到高比较信号时,其完全导通。一旦吸收开关122-1完全导通,吸收开关122-1的内部电阻就呈现在地132和输出终端140之间。吸收开关122-1的内部电阻保持常数并且吸收从输出终端140输出的电流。
在图1中,调节器100进一步包括连接在输出终端140和地132之间的电容器14,电容器14用于平滑输出终端140处的调节后的输出电压。
如上所述,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源出开关121-1、121-2、121-3和121-4包括具有内部电阻的不理想开关,例如图1所示的晶体管。并且,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吸收开关122-1、122-2、122-3和122-4包括具有内部电阻的不理想开关,如图1所示的晶体管。
但是,本发明中的调节器100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进行改动。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源出/吸收开关能够包括一个理想开关和一个与之串接的电阻器。这些实施例的描述将参照图2和图3对第一源出级10-1和第一吸收级20-1进行。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源出级10-1a的另一个电路图。与图1相同的附图标记的元件具有相同的功能,并且为了简单明了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源出开关121-1a包括一个理想开关18(例如,继电器)和一个与之串接的常值电阻器16。一旦理想开关18导通,常值电阻器16就会在供电电压130和输出终端140之间提供常值源出电阻以产生源出电流给输出终端140。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吸收级20-1a的另一电路图。与图1相同的附图标记的元件具有相同的功能,并且为了简单明了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吸收开关122-1a包括一个理想开关18(例如,继电器)和与之串接的一个常值电阻器16。一旦理想开关18导通,常值电阻器16就会在地132和输出终端140之间提供常值吸收电阻用于吸收从输出终端140输出的电流。
总的来说,图2提供了图1中所示的源出级10-1、10-2、10-3和10-4的可替代结构。图3提供了图1中所示的吸收级20-1、20-2、20-3和20-4的可替代结构。
参照图1,调节器100在工作时比较反馈信号142和参考信号130。如果反馈信号142小于参考信号130,则调节器100会根据反馈信号142和参考信号130的差值接通不同的源出级10-1、10-2、10-3和10-4以产生源出电流给输出终端140。相反,如果反馈信号142大于参考信号130,则调节器100将根据反馈信号和参考信号130的差值接通不同吸收级20-1、20-2、20-3和20-4以吸收从输出终端140输出的电流。这样,调节器100根据参考信号130调节其在输出终端140的输出电压。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出终端140的输出电压通过电容器14的充/放电而变平滑。
更具体地说,在各源出/吸收级的每个比较器对反馈信号142和其自身的参考信号进行比较并且接通相应的源出/吸收电路。
在第一源出级10-1中,比较器111-1比较反馈信号142和小于参考信号130的第一源出参考信号131-1的大小。当反馈信号142小于第一源出参考信号131-1时,比较器111-1产生第一比较信号。
相应的非理想源出开关121-1响应于第一比较信号被接通。因此,在连接于供电电压130和输出终端140之间的源出开关121-1的内部电阻上产生源出电流,从供电电压130端流向输出终端140。
在图2所示的第一源出级10-1a的另一结构中,比较器111-1比较反馈信号142和小于参考信号130的第一源出参考信号131-1。当反馈信号142小于第一源出参考信号131-1时,比较器111-1产生第一比较信号。
在源出开关121-1a中相应的理想开关18响应于第一比较信号被接通。因此,在连接于供电电压130和输出终端140之间的源出开关121-1a中的电阻16上产生源出电流,从供电电压130端流向输出终端140。
另外,回到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从偏置电压发生器101-1输出的第一偏置电压(例如,5mV)对参考信号130进行反向偏置,从而获得第一源出参考信号131-1。
由于源出级10-1代表了所有源出级10-1、10-2、10-3和10-4的元件和功能,其他源出级10-2、10-3和10-4与源出级10-1的工作原理相同,因此,为了简单明了不再一一赘述。总的来说,当与参考信号130进行比较时,随着反馈信号142的强度减弱,更多的源出级将会以相应的方式接通以产生源电流给输出终端140。详细工作过程将参照图4进行描述。
在第一吸收级20-1中,比较器112-1比较反馈信号142和大于参考信号130的第一吸收参考信号132-1。当反馈信号142大于第一吸收参考信号132-1时,比较器112-1产生第二比较信号。
相应的非理想吸收开关122-1响应于第二比较信号被接通。因此,连接在地132和输出终端140之间的吸收开关122-1的内部电阻吸收从输出终端140流向地132的电流。
在图3所示的第一吸收级20-1a的另一结构中,比较器112-1比较反馈信号142和大于参考信号130的第一吸收参考信号132-1。当反馈信号142大于第一吸收参考信号132-1时,比较器112-1产生第二比较信号。
在吸收开关122-1a中相应的理想开关18响应于第二比较信号被接通。因此,连接在地132和输出终端140之间的吸收开关122-1a中的电阻16吸收从输出终端140流向地132的电流。
另外,回到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从第二偏置电压发生器102-1输出的偏置电压(例如,5mV)对参考信号130进行正向偏置,从而获得第一吸收参考信号132-1。
由于吸收级20-1代表了所有吸收级20-1、20-2、20-3和20-4的元件和功能,其他吸收级20-2、20-3和20-4与源出级20-1的工作原理相同,因此,为了简单明了不再一一赘述。总的来说,当与参考信号130进行比较时,随着反馈信号142的强度增强,更多的吸收级将会以相应的方式接通以吸收从输出终端140输出的电流。详细工作过程将参照图4进行描述。
参照图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示出了描述调节器100工作过程中的吸收和源出开关状态的波形图。
在图1中,所有偏置电压发生器具有相同的偏置电压,在一个实施例中,大小为5mV。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具有任何偏置电压值的任何偏置电压发生器或者不同偏置电压发生器的组合都包含在本发明中。如图2所示,吸收参考信号132-1等于参考信号130和偏置电压5mV的和;吸收参考信号132-2等于参考信号130和总偏置电压10mV的和;吸收参考信号132-3等于参考信号130和总偏置电压15mV的和;吸收参考信号132-4等于参考信号130和总偏置电压20mV的和。
源出参考信号131-1等于参考信号130和偏置电压5mV的差;源出参考信号131-2等于参考信号130和总的偏置电压10mV的差;源出参考信号131-3等于参考信号130和总的偏置电压15mV的差;源出参考信号131-4等于参考信号130和总的偏置电压20mV的差。
在图4中,一般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吸收/源出开关的状态如图所示为“ON”、“OFF”。在一个特定实施例中,当吸收/源出开关置“1”时,它表示相应的吸收/源出开关被导通。当吸收/源出开关置“0”时,它表示相应的吸收/源出开关被关断。
当反馈信号142小于源出参考信号131-1时,源出开关121-1就会被导通;当反馈信号142小于源出参考信号131-2时,源出开关121-1和121-2就会被导通;当反馈信号142小于源出参考信号131-3时,源出开关121-1、121-2和121-3就会被导通;当反馈信号142小于源出参考信号131-4时,源出开关121-1、121-2和121-3和121-4就会被导通。
参照图1,如果在供电电压端130和输出终端140之间的总的电阻为Rsourcing,位于供电电压端130的电压为V130,在输出终端140的电压为V140,那么流入输出终端140的总的源出电流为:Isourcing=(V130-V140)/Rsourcing。综上所述,反馈信号142越小,则更多的源出开关就会被导通。这样,更多的电阻就会并联在供电电压端130和输出终端140之间。换句话说,总的电阻Rsourcing就会更小。因此,反馈信号142越小,则将会有更强的总的源出电流Isourcing流入输出终端140。因此,输出终端140的电压就会朝着参考信号130相应增加。
回到图4,当反馈信号142大于吸收参考信号132-1时,吸收开关122-1将会被导通;当反馈信号142大于吸收参考信号132-2时,吸收开关122-1和122-2将会被导通;当反馈信号142大于吸收参考信号132-3时,吸收开关122-1、122-2和122-3将会被导通;当反馈信号142大于吸收参考信号132-4时,吸收开关122-1、122-2、122-3和122-4将会被导通。
参考图1,如果在地132和输出终端140之间的总的电阻为Rsinking,位于输出终端140的电压为V140,那么从输出终端140流出的总的吸收电流为:Isinking=V140/Rsinking。综上所述,反馈信号142越大,则更多的吸收开关就会被导通。这样,更多的电阻就会并联在地132和输出终端140之间。换句话说,总的电阻Rsinking就会更小。因此,反馈信号142越大,则将会有更强的总的吸收电流Isinking从输出终端140流入地132。因此,输出终端140的电压就会朝着参考信号140相应减小。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具有高吸收和源出能力的开关电阻线性调节器。本发明的调节器通过导通不同的电阻而免去了对旁路元件的使用。因此,本发明的调节器在很宽的源出和吸收电流范围内都是稳定的。
虽然前述的说明书和附图代表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可以理解各种添加、修改和替代方案并不背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可以在形状、结构、排布、比例、原料、元件和部件上进行修改后也可以使用,在本发明的实施过程中,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的情况下,特别适用于特定环境和工作要求。现在公开的实施例因此在所有考虑中被认为描述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附加的权利要求和合法的等效物所表示,但不局限于之前的说明书中。

Claims (20)

1.一种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终端,用于产生调节后的输出电压;
第一比较器,用于接收代表所述输出电压的反馈信号,并且接收小于参考信号的第一源出参考信号,其中,当所述反馈信号小于所述第一源出参考信号时,所述第一比较器产生第一比较信号;
第二比较器,用于接收所述反馈信号和大于所述参考信号的第一吸收参考信号,其中,当所述反馈信号大于所述第一吸收参考信号时,所述第二比较器产生第二比较信号;
第一源出电路连接至所述输出终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比较信号把第一电流源出所述输出终端;以及
第一吸收电路连接至所述输出终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比较信号吸收从所述输出终端流出的第二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三比较器,用于接收所述反馈信号和小于所述第一源出参考信号的第二源出参考信号,其中,当所述反馈信号小于所述第二源出参考信号时,所述第三比较器产生第三比较信号;以及
第二源出电路连接至所述输出终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三比较信号把第三电流源出所述输出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三比较器,用于接收所述反馈信号和大于所述第一吸收参考信号的第二吸收参考信号,其中,当所述反馈信号大于所述第一吸收参考信号时,所述第三比较器产生第三比较信号;以及
第二吸收电路连接至所述输出终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三比较信号吸收从所述输出终端流出的第三电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参考端,用于接收所述参考信号;
第一偏置电压发生器连接在所述参考端和所述第一比较器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源出参考信号由所述参考信号减去第一偏置电压发生器所产生的第一偏置电压得到;以及
第二偏置电压发生器连接在所述参考端和所述第二比较器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吸收参考信号由所述参考信号加上由所述第二偏置电压发生器生成的第二偏置电压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偏置电压发生器连接在所述第一比较器和所述第三比较器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源出参考信号由所述第一源出参考信号减去由所述偏置电压发生器产生的偏置电压得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偏置电压发生器连接在所述第二比较器和所述第三比较器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吸收参考信号由所述第一吸收参考信号加上由所述偏置电压发生器生成的偏置电压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源出电路包括源出开关,用于选择性地提供第一常值源出电阻以把所述第一电流源出所述输出终端,其中所述源出开关由所述第一比较信号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收电路包括吸收开关,用于选择性地提供第一常值吸收电阻以吸收从所述输出终端流出的所述第二电流,其中所述吸收开关由所述第二比较信号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出开关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常值源出电阻的继电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开关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常值吸收电阻的继电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出电路连接至供电电压,并且所述吸收电路连接至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电容器连接在所述输出终端和地之间,其中所述电容器用于平滑所述调整后的输出电压。
13.一种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代表输出终端的输出电压的反馈信号和小于参考信号的第一源出参考信号进行比较;
当所述反馈信号小于所述第一源出参考信号时,产生第一比较信号;
对所述反馈信号和大于所述参考信号的第一吸收参考信号进行比较;
当所述反馈信号大于所述第一吸收参考信号时,产生第二比较信号;
响应于所述第一比较信号把第一电流源出所述输出终端;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二比较信号吸收由所述输出终端流出的第二电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对所述反馈信号和小于所述第一源出参考信号的第二源出参考信号进行比较;
当所述反馈信号小于所述第二源出参考信号时,产生第三比较信号;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三比较信号源出第三电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对所述反馈信号和大于所述第一吸收参考信号的第二吸收参考信号进行比较;
当所述反馈信号大于所述第二吸收参考信号时,产生第三比较信号;
响应于所述第三比较信号吸收由所述输出终端流出的第三电流。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第一偏置电压反向偏置所述参考信号,用于提供所述第一源出参考信号;以及
用第二偏置电压正向偏置所述参考信号,用于提供所述第一吸收参考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偏置电压反向偏置所述第一源出参考信号,用于提供所述第二源出参考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偏置电压正向偏置所述第一吸收参考信号,用于提供所述第二吸收参考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通过电容器平滑所述输出电压。
20.一种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终端,用于提供调整后的输出电压;
参考端,用于接收参考信号;
第一偏置电压发生器,连接至所述参考端,其中所述第一偏置电压发生器产生第一偏置电压;
第二偏置电压发生器连接至所述参考端,其中所述第二偏置电压发生器产生第二偏置电压;
第三偏置电压发生器连接至所述第一偏置电压发生器,其中所述第三偏置电压发生器产生第三偏置电压;
第四偏置电压发生器连接至所述第二偏置电压发生器,其中所述第四偏置电压发生器产生第四偏置电压;
第一比较器,用于接收代表所述输出电压的反馈信号以及接收从所述第一偏置电压生成器输出的第一源出参考信号,其中,当所述反馈信号小于所述第一源出参考信号时,所述第一比较器产生第一比较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源出参考信号由所述参考信号减去所述第一偏置电压得到;
第二比较器,用于接收所述反馈信号和接收从所述第二偏置电压发生器输出的第一吸收参考信号,其中当所述反馈信号大于所述第一吸收参考信号时,所述第二比较器产生第二比较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吸收参考信号由所述参考信号加上所述第二偏置电压得到;
第三比较器,用于接收所述反馈信号以及接收从所述第三偏置电压发生器输出的第二源出参考信号,其中当所述反馈信号小于所述第二源出参考信号时,所述第三比较器产生第三比较信号,其中所述第二源出参考信号由所述第一源出参考信号减去所述第三偏置电压得到;
第四比较器,用于接收所述反馈信号和从所述第四偏置电压发生器输出的第二吸收参考信号,其中当所述反馈信号大于所述第二吸收参考信号时,所述第四比较器产生第四比较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吸收参考信号由所述第一吸收参考信号加上所述第四偏置电压得到;
第一源出电路连接至所述输出终端,用于响应于第一比较信号把第一电流源出所述输出终端;
第一吸收电路连接至所述输出终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比较信号吸收从所述输出终端输出的第二电流;
第二源出电路连接至所述输出终端,用于响应于第三比较信号把第三比较信号源出所述输出终端;
第二吸收电路连接至所述输出终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四比较信号吸收从所述输出终端输出的第四电流。
CNA2007101641192A 2006-10-02 2007-09-29 开关电阻线性调节器结构 Pending CN1011588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542,454 US7391191B2 (en) 2006-10-02 2006-10-02 Switching resistance linear regulator architecture
US11/542,454 2006-10-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8878A true CN101158878A (zh) 2008-04-09

Family

ID=39260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641192A Pending CN101158878A (zh) 2006-10-02 2007-09-29 开关电阻线性调节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391191B2 (zh)
CN (1) CN101158878A (zh)
TW (1) TWI3345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91191B2 (en) * 2006-10-02 2008-06-24 O2 Micro International Limited Switching resistance linear regulator architecture
EP1965283B1 (en) * 2007-02-27 2010-07-28 STMicroelectronics Srl Improved voltage regulator with leakage current compensation
ES2365553T3 (es) * 2007-12-03 2011-10-06 Sirio Panel S.P.A. Configuración de circuito para generar una señal modulada en anchura de pulsos, para accionar cargas eléctricas.
TWM340549U (en) * 2008-04-01 2008-09-11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Apparatus for decreasing internal power loss in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e
JP5120111B2 (ja) * 2008-06-30 2013-01-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シリーズレギュレータ回路、電圧レギュレータ回路、及び半導体集積回路
US9323263B2 (en) 2012-09-25 2016-04-26 Intel Corporation Low dropout regulator with hysteretic control
US20150028941A1 (en) * 2013-07-29 2015-01-2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ontrolled power switch chain sequencing for both power up and power down of a power domain
US9658666B1 (en) * 2015-12-18 2017-05-23 Intel Corporation Dynamic capacitor modulated voltage regulator
US9985521B1 (en) * 2017-04-13 2018-05-29 Nanya Technology Corporation Voltage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9392A (en) * 1997-03-06 1999-03-30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 Switch-mode regulators and methods providing transient response speed-up
US6975494B2 (en) * 2001-01-29 2005-12-13 Primario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wideband power regulation to a microelectronic device
US6433521B1 (en) 2001-08-03 2002-08-13 Windbond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ource and sink voltage regulator using one type of power transistor
US7391191B2 (en) * 2006-10-02 2008-06-24 O2 Micro International Limited Switching resistance linear regulator archite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391191B2 (en) 2008-06-24
TW200832102A (en) 2008-08-01
US20080079403A1 (en) 2008-04-03
US20080252272A1 (en) 2008-10-16
TWI334520B (en) 2010-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8878A (zh) 开关电阻线性调节器结构
CN103135648B (zh)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CN103683869A (zh) 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开关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79609A (zh) 电压调节器及其参考电压产生电路
CN102055311A (zh) 线性稳压电源装置及其软启动方法
US9276464B2 (en) Voltage generation circuit using single and double regulation modes
CN201215989Y (zh) 一种稳压电路及具有所述稳压电路的电视机
CN100573711C (zh)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位线预充电压产生器
Wu et al. The central-limit control and impact of cable resistance in current distribution for parallel-connected DC-DC converters
CN209844567U (zh) 线性充电系统及恒流恒压控制电路
CN105762854A (zh) 一种电池供电电路及供电方法
CN105305810A (zh) 一种改进的电荷泵电路系统
CN103812339A (zh) 降压电路及具有其的降压组件
EP0315830B1 (de) Netzteil für ein elektronisches Gerät mit Kondensatorpufferung
CN108711918B (zh) 一种开关充电电路
CN202840947U (zh) 稳压电荷泵电路
CN105807831A (zh) 一种线性稳压器及防止过冲的线性稳压系统
CN100566099C (zh) 升压电路和使用该电路的便携式设备
CN108319317B (zh) 一种比较装置以及包括该比较装置的线性稳压装置
CN109600041A (zh) 一种低纹波可调电源输出电路
CN111026224B (zh) 一种辅助电路
CN105811755B (zh) 一种提高瞬态响应的降压型开关稳压器
CN203376661U (zh) 一种恒压驱动器
CN110165889A (zh) 一种低压差稳压电路装置
CN102801312B (zh) 电源供应器与降低涟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O2 TECH. INTERNATIONAL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O2 MICRO INC

Effective date: 201011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CALIFORNIA STATE, AMERICA TO: GRAND CAYMAN, CAYMAN ISLANDS, ENGLAN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118

Address after: Grand Cayman British Cayman Islands

Applicant after: O2 Tech. International Ltd.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California

Applicant before: O2 Micro Inc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