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4995B - 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4995B
CN101154995B CN2006101278950A CN200610127895A CN101154995B CN 101154995 B CN101154995 B CN 101154995B CN 2006101278950 A CN2006101278950 A CN 2006101278950A CN 200610127895 A CN200610127895 A CN 200610127895A CN 101154995 B CN101154995 B CN 1011549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dem connection
connection monitor
configuration
defectiv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278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54995A (zh
Inventor
阎君
张波
陈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12789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54995B/zh
Priority to DE602007012127T priority patent/DE602007012127D1/de
Priority to EP07816957A priority patent/EP2075955B1/en
Priority to PCT/CN2007/070766 priority patent/WO2008043293A1/zh
Priority to AT07816957T priority patent/ATE496453T1/de
Publication of CN101154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49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549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49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62Provisions for network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14Monitor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05Fixed allocated frame structures
    • H04J3/1652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77Localisation of faul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86Additional information in the notification, e.g. enhancement of specific meta-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66Checking the configuration
    • H04L41/0873Checking configuration conflicts between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7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func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76Aspects of the degree of configuration automation
    • H04L41/0883Semiautomatic configuration, e.g. proposals from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包括:在网络节点设备上,进行串联连接监视配置,并配置串联连接丢失的后继行动使能或禁止,和/或配置各级别串联连接监视的使能或禁止,网络节点设备按照所述配置的内容进行串联连接监视。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监视网络质量的装置,包括:监视控制模块,用于进行串联连接监视配置,并配置串联连接丢失的后继行动使能或禁止,和/或,配置各级别串联连接监视的使能或禁止,并按照所述配置的内容进行串联连接监视。本发明能够提高网络质量监视的精确度。

Description

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监视技术,特别是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世界各地有很多不同的网络运营商,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一些铺设好的光纤及网络设备,在自己的子网内部,网络设备的管理维护故障定位可由运营商自己完全负责。但为了获得更大的覆盖范围,需要将多个不同的运营商的网络设备连接起来组成为一个更大的网络来为用户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一条端到端的用户业务,可能会经过多个不同的运营商的子网传送。此时,就需要有某种机制能够分清不同运营商的各自的网络的质量情况。 
为了能够评价不同运营商子网的网络质量,提出了串联连接监视(TCM)的概念,实现对子网的监视,可用于对端到端业务在传送的一部分路径上的质量情况进行监视。 
TCM的实现原理是在光信道数据单元(ODU)帧的格式中增加一部分开销,在传输的源端重写这些开销,在宿端提取监视这些开销,根据开销产生相应缺陷,从而能够进行连续性(continuity)监视、连接性(connectivity)监视及信号质量(signal quality)监视等。 
光传送网络(OTN)的帧的格式如图1所示,共4行3824列,形成一个基于字节的块状帧结构,其中17至3824列为净荷区,包含的是业务信号,1至16列为开销部分,插入的TCM开销就位于1至14列中。在OTN的光信道数据单元(ODU)层定义了6级TCM开销,也就是在一条端到端路径上最多可以监视六个子网,其中,TCM6开销位于第二行的5-7列,TCM5位于第二行的8-10列,TCM4位于第二行的11-13列,TCM3位于第三 行的1-3列,TCM2位于第三行的4-6列,TCM1位于第三行的7-9列。 
每个TCM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字节是路径踪迹标识(TTI),用于监视传输路径是否正确,源端在该字段中插入能够唯一标识自身的国家代码、运营商编码及接入点编码,在宿端会预先配置接收数据路径的期望值,如果期望值与实际的传输路径TTI相同,则表明传输路径正确,否则会向网管上报踪迹标识符失配(TIM)缺陷的告警信息,同时回插反向缺陷指示(BDI),并下插告警指示信息(AIS),该下插功能用户可选;第二字节是比特间插偶校验(BIP8),用于对净荷区的业务数据的正确性进行校验,源端会在该字节中插入校验值,宿端计算接收到的数据的校验值,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相同则表明接收正确,否则向网管发出告警信息,回插反向误码指示(BEI);在第三字节中,1-4比特是BEI,表明远端出现了误码;第五比特是BDI,表明远端有缺陷告警;6-8比特为状态(STAT)字段,值为000时,表明检测到了串联连接丢失(LTC)的缺陷,回插BDI,值为101时,表明锁定信号(LCK),一般用于运营商的管理目的,该锁定信号表示不允许用户使用相关净荷,回插BDI并下插AIS,值为111时,表明AIS,用于压制下游的缺陷告警,插入AIS后,会相应的把所有TCM字段全置1,这样做的目的是定位告警根源,值为110时,表明检测到了开放连接指示(OCI)缺陷,即检测到净荷区没有业务信号,并要回插BDI,下插AIS。 
目前,TCM的使用接口是提供给用户的,由用户决定TCM的分配与使用,否则TCM的所有开销字段都置0。在网络节点设备进行功能设置,即根据TCM级别和模式在帧结构的相应位设置TCM开销,可设置某方向的TCM的级别和模式,对收发两个方向的业务TCM要分别设置,即对于每个节点,可设置源方向为某级别某模式,可设置宿方向为某级别某模式。 
对于发送数据的源方向,有操作(OPERATIONAL)模式和透明(TRANSPARENT)模式。当把某级别TCM设置为OPERATIONAL模式,则对这个级别的TCM进行重写处理,比如插入TTI、BIP8、BEI、BDI等开销;把某级别TCM设置为TRANSPARENT模式,则对这个级别的TCM不 进行处理。 
对于接收数据的宿方向,有OPERATIONAL模式、TRANSPARENT模式和监视(MONITOR)模式。当把某级别TCM设置为OPERATIONAL模式,则对这个级别的TCM进行监视处理,比如提取监视BIP8、BEI、BDI、TTI等开销,产生相应缺陷,并进行后续行动的处理,如AIS的产生;把某级别TCM设置为MONITOR模式,则对这个级别的TCM进行监视处理,比如提取监视BIP8、BEI、BDI、TTI等开销,产生相应缺陷,但不进行后续行动的处理;把某级别TCM设置为TRANSPARENT模式,则对这个级别的TCM不进行处理。对于双向的业务需要对每个方向的TCM分别设置。 
目前,对于TCM的处理存在以下的缺点: 
首先,如图2所示,在图2中,有一条端到端业务的路径,经过的节点包括ABCDEF,把该业务命名为业务1,对于业务1的TCM分配为:TCM1为B→D,中间节点为C,TCM2为C→E,中间节点为D。假设在TCM2域中要锁定信号,即在C节点插入TCM2的LCK。这样的话,就会在D节点检测到TCM1_LCK,而在E节点会检测到TCM2_AIS。这是因为,D节点检测到TCM1_LCK后,会下插AIS,于是所有的TCM字段全被置1,C节点插入的TCM2_LCK也被置1了,从而导致E节点只能检测到AIS,却无法获知是哪个节点发生了缺陷,以及发生了什么缺陷。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现有技术无法反馈下插AIS的原因,导致即使获知发生了缺陷,却无法明确该缺陷的类型及定位发生缺陷的位置,从而降低了TCM对网络质量监视的准确度。 
另外,如图3所示,这是一个具有16个节点的网络拓朴图,该网络中存在一个端到端业务,该业务从节点A经EFGHL到节点P,如图3中粗线所示。在该网络中包含两个域,BCFG属于域1,FGHJKL属于域2。在该端到端路径上,设置了两个级别的TCM,TCM1的使用范围是FG,TCM2的使用范围是FGHL。假设在该网络中设置了子网连接/子层(SNC/S)保护,即在两个节点间用主备两条路径传输数据,在源接点向主备两条路径双发数 据并生成TCM开销,在宿节点根据两条路径的TCM监视发现的缺陷情况选收数据,如果主路径发生了缺陷,则接收备路径的数据,并采用备路径进行随后的传输,反之亦然,这种方法称为SNC/S保护倒换。在图3中,F和G间的主备路径分别为FG和FBCG,F和L间的主备路径分别为FGHL和FJKL,并且TIM下插AIS的功能被用户配置为禁止。这样,F节点同时作为TCM1和TCM2的源,假如F节点的处理顺序为先TCM1,后TCM2,TCM1在交叉连接前实现,TCM2在交叉连接后实现,而交叉单元的错连导致F节点发出的3条业务中,原本应该送到B节点方向和G节点方向的ODU业务被连接到其它方向,仅仅J节点方向的ODU业务是正确的,然后再经过TCM2的源功能。这样的结果就是,J节点方向的业务是正常的,它的TCM2开销的处理也都是正常的。G节点方向和B节点方向的业务是错误的,TCM1开销也没有进行初始化处理,TCM2开销进行了正常的处理。这时在G节点会发现主备两条业务都有TCM1的LTC告警,就是说主备的信号质量情况是一样的,不进行倒换。同时在G节点主备都会检测到TIM告警,不过TIM下插AIS功能被禁止,所以在G节点不向下游插入任何信号指示。这时候在L节点会发现FGHL和FJKL两条路径的TCM2都是正常的,还是不进行倒换。但事实上,这时候只有备用通道的FJKL方向的业务是好的,应该选用备用通道的业务的。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G节点不能根据LTC自动下插AIS,另外,对于不同级别TCM功能间关系以及与交叉连接关系的设置,如哪些TCM在交叉连接前实现,哪些在交叉连接后实现,哪些TCM影响其它TCM或受到其它TCM的影响,都会导致不同的TCM监视范围以及不同的保护倒换处理结果,而其中有的结果是正确的,是用户希望得到的,另一些结果是错误的,应该尽量避免,但现有技术并没有提供进行设置或更改不同级别TCM功能间关系以及与交叉连接关系的接口,用户无法按照自身需要进行相应设置,造成了现有TCM网络监视的不可控性。 
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TCM网络质量监视的准确性差和不可控的问题,都大大影响了缺陷监视的精确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及装置,以提高网络质量监视的精确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包括: 
在网络节点设备上,配置串联连接丢失的后继行动使能或禁止,和配置各级别串联连接监视的使能或禁止; 
在网络节点设备上配置各级别串联连接监视的应用区间,配置多个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之间及多个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与交叉连接功能间的关系,网络节点设备根据多个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之间及多个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与交叉连接功能间的关系,按照与所述关系对应的执行顺序监视各级别串联连接监视存在的缺陷;或者在网络节点设备上配置串联连接监视的使用方式,网络节点设备按照所述使用方式进行串联连接监视;或者在网络节点设备上进行串联连接监视的管理配置,网络节点设备按照所述管理配置进行串联连接监视;或者在网络节点设备上配置串联连接监视区间内的非介入监视,网络节点设备在设置了非介入监视的网络节点设备上进行串联连接监视。 
当配置各级别的串联连接监视的应用区间,多个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之间及多个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与交叉连接功能间的关系时,该配置具体包括:设定不同级别串联连接监视的源节点和宿节点,配置不同级别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与交叉连接功能间的执行顺序关系,配置不同级别串联连接监视功能间的执行顺序关系; 
网络节点设备按照所述源节点及宿节点以及执行顺序关系监视各级别串联连接监视存在的缺陷。
当配置串联连接监视的使用方式时, 
该配置具体包括:配置是否对后续业务路径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则在 配置了对后续业务路径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后,网络节点设备在监视到缺陷的发生时,执行维护信号下插;或者配置是否把串联连接监视的信号失效信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则在配置了把串联连接监视的信号失效信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后,网络设备在监视到缺陷的发生时,将信号失效信息传递到按照执行顺序的后续级别的串联连接监视;或者配置是否把信号失效信息及信号劣化信息作为保护倒换的条件,则在配置了把所述信号失效信息作为保护倒换的条件后,网络设备在监视到缺陷的发生时,执行保护倒换。 
当配置了对后续业务路径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或配置了把串联连接监视的信号失效信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或配置了把信号失效信息及信号劣化信息作为保护倒换的条件时, 
所述串联连接监视使用方式的配置进一步包括:配置踪迹标识符失配的后继行动使能; 
所述进行串联连接监视进一步包括:网络节点设备在检测到踪迹标识符失配缺陷后,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 
当进行串联连接监视的管理配置时, 
该配置具体包括:对于业务上应用了串联连接监视的源节点,配置发送方的属性,对于应用了串联连接监视的宿节点,配置接收方的属性,则当配置了发送方及接收方属性后,网络节点设备在相应的源节点插入相应开销,在接收方提取并监视所述开销,检查是否存在缺陷;或者配置是否允许手动插入锁定信号缺陷,则当配置了允许手动插入锁定信号缺陷后,允许用户在串联连接监视的源节点手动插入锁定信号缺陷;或者配置是否允许手动插入开放连接指示缺陷,则当配置了允许手动插入开放连接指示缺陷后,允许用户在串联连接监视的源节点手动插入开放连接指示缺陷。 
所述串联连接监视配置进一步包括扩展故障类型和故障定位的故障指 示码,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在所述故障指示码中加入标识踪迹标识符失配缺陷、串联连接丢失缺陷、锁定信号缺陷、开放连接指示缺陷及告警指示信号缺陷的代码,并加入标识不同串联连接监视级别的代码; 
网络设备节点在检测到缺陷后,将缺陷的类型及所属串联连接监视的级别写入所述故障指示码。 
当配置了串联连接丢失的后继行动使能,则在检测到串联连接丢失缺陷后,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当设置了串联连接丢失的后继行动禁止,则在检测到串联连接丢失缺陷后,不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 
配置各级别串联连接监视的使能或禁止具体包括:配置串联连接监视源功能使能或禁止及配置串联连接监视宿功能使能或禁止; 
当配置了串联连接监视源功能使能,则执行光信道数据单元到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监视适配源功能及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监视路径终端源功能;当配置了串联连接监视宿功能使能,则执行光信道数据单元串接连接监视路径终端宿功能及光信道数据单元串接连接监视到光信道数据单元适配宿功能。 
当配置把串联连接监视的信号失效信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时,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网络节点设备采用图形界面的方式将已配置的各级别的串联连接监视功能的关系提示给用户,如果用户同意则确认;否则调整各级别的串联连接监视功能的关系。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监视网络质量的装置,包括: 
监视控制模块,配置串联连接丢失的后继行动使能或禁止,和配置各级别串联连接监视的使能或禁止; 
配置各级别的串联连接监视的应用区间,配置多个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之间及多个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与交叉连接功能间的关系,按照与所述关系对应的执行顺序监视各级别串联连接监视存在的缺陷;或者,配置串联连接监视的使用方式,按照所述使用方式进行串联连接监视;或者,进行串联连接监视的管理配置,按照所述管理配置进行串联连接监视;或者,配置串联连接监视区间内的非介入监视,在设置了非介入监视的网络节点设备上进行串联连接监视。 
所述监视控制模块具体包括至少一个支路单元和/或至少一个线路单元。 
该装置进一步包括ODU交叉单元; 
所述支路单元接收客户侧发送过来的信号,进行适配及插入开销后发送给所述ODU交叉单元;接收所述ODU交叉单元发送过来的信号,进行解适配并终结开销后发送给客户侧; 
ODU交叉单元,用于完成ODU层信号的交叉连接功能; 
所述线路单元接收所述ODU交叉单元发送过来的信号,进行适配及插入开销;以及对信号进行解适配并终结开销后发送给所述ODU交叉单元。 
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 
分波单元,用于将多波长信号分为多个光信道信号发送给多个线路单元; 
合波单元,用于将多个线路单元的多个光信道信号合并到一起发送给一根光纤传送。 
所述监视控制模块,用于配置各级别串联连接监视的应用区间,多个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之间及多个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与交叉连接功能间的关系,设定不同级别串联连接监视的源节点和宿节点,配置不同级别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与交叉连接功能间的执行顺序关系,配置不同级别串联连接监视功能间的执行顺序关系,根据所述源节点及宿节点以及执行顺序关系,监视各级别串联连接监视存在的缺陷。 
所述监视控制模块配置串联连接监视的使用方式时,配置是否对后续业务路径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则在配置了对后续业务路径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后监视到缺陷的发生时,执行维护信号下插,或者配置是否把串联连接监视的信号失效信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则在配置了把串联连接监视的信号失效信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后监视到缺陷的发生时,将信号失效信息传递到按照执行顺序的后续级别的串联连接监视,或者配置是否把信号失效信息及信号劣化信息作为保护倒换的条件,则在配置了把所述信号失效信息作为保护倒换的条件后监视到缺陷的发生时,执行保护倒换。
监视控制模块进行串联连接监视的管理配置时,对于业务上应用了串联连接监视的源节点,配置发送方的属性,对于应用了串联连接监视的宿节点,配置接收方的属性,在相应的源节点插入相应开销,在接收方提取并监视所述开销,检查是否存在缺陷,或者配置是否允许手动插入锁定信号缺陷,当配置了允许手动插入锁定信号缺陷后,允许用户在串联连接监视的源节点插入锁定信号缺陷,或者配置是否允许手动插入开放连接指示缺陷,当配置了允许手动插入开放连接指示缺陷后,允许用户在串联连接监视的源节点插入开放连接指示缺陷。 
所述监视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故障类型和故障定位的故障指示码中加入标识踪迹标识符失配缺陷、串联连接丢失缺陷、锁定信号缺陷、开放连接指示缺陷及告警指示信号缺陷的代码,并加入标识不同串联连接监视级别的代码;在检测到缺陷后,将缺陷的类型及所属串联连接监视的级别写入所述故障指示码。 
所述监视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采用图形界面的方式将已配置的各级别的串联连接监视功能的关系提示给用户,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同意信息后,确认所进行的配置,在未接收到所述同意信息时,调整各级别的串联连接监视功能的关系。 
所述监视控制模块,在配置串联连接丢失的后继行动使能后,如果检测到串联连接丢失缺陷,则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 
在配置串联连接丢失的后继行动禁止后,如果检测到串联连接丢失缺陷,则不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
所述监视控制模块,用于配置串联连接监视源功能使能或禁止及配置串联连接监视宿功能使能或禁止; 
当配置了串联连接监视源功能使能后,所述进行串联连接监视具体包括:执行光信道数据单元到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监视适配源功能及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监视路径终端源功能;当配置了串联连接监视宿功能使能后,执行光信道数据单元串接连接监视路径终端宿功能及光信道数据单元串接连接监视到光信道数据单元适配宿功能。 
本发明扩展了故障类型和故障定位(FTFL)的故障指示码(Faultindication code),用于指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AIS的下插,避免了检测到AIS,却无法获知是哪个节点发生了缺陷,以及发生了什么缺陷的问题;本发明还实现了不同级别TCM间的影响关系的可配置,用户可根据网络实际情况,预先配置不同级别TCM的服务层客户层关系,避免了错误的影响关系导致的错误的TCM监视结果并由此导致错误的保护倒换的发生;本发明还实现了各个级别的TCM的位置关系的可配置,即TCM位于ODU交叉单元前还是交叉单元后,并为用户提供了管理接口来设置各级别TCM的位置,从而可以准确的定位监视的位置;本发明还实现了不同级别TCM处理顺序 的可配置,并且在配置完成后统一对各级别TCM进行使能或禁止,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及实际的网络状况来进行相应配置,并保证网络节点设备按照自身需要的执行顺序来处理各级别TCM。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光信道传输单元帧的格式; 
图2为背景技术中一个端到端业务的结构图; 
图3为背景技术中一个具有16个节点的网络拓朴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实现监视网络质量的装置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的原子功能模型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的网络拓朴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A业务的原子功能模型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B业务的原子功能模型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C业务的原子功能模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扩展了故障类型和故障定位(FTFL)的故障指示码(Faultindication code),用于指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AIS的下插,避免了检测到AIS,却无法获知是哪个节点发生了缺陷,以及发生了什么缺陷的问题;本发明还实现了不同级别TCM间的影响关系的可配置,用户可根据网络实际情况,预先配置不同级别TCM的服务层客户层关系,避免了错误的影响关系导致的错误的TCM监视结果并由此导致错误的保护倒换的发生;本发明还实现了各个级别的TCM的位置关系的可配置,即TCM位于ODU交叉单元前还是交叉单元后,并为用户提供了管理接口来设置各级别TCM的位置, 从而可以准确的定位监视的位置;本发明还实现了不同级别TCM处理顺序的可配置,避免了不同处理顺序导致不同的TCM监视结果并由此导致不同的保护倒换情况的发生。此外,本发明还实现了LTC、LCK及OCI下插AIS的可配置,并且在配置完成后统一对各级别TCM进行使能或禁止,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及实际的网络状况来进行相应配置,并保证网络节点设备按照自身需要的执行顺序来处理各级别TCM。 
实施例一: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实现监视网络质量的装置的结构图,包括支路单元1、ODU交叉单元2、线路单元3、分波单元4及合波单元5。支路单元1和线路单元3统称为监视控制模块。在本发明中,主要由监视控制模块执行本发明的实现监视网络质量的各种功能。参见图4,该监视控制模块可以是至少一个支路单元和/或至少一个线路单元。 
参见图4,支路单元1,在上业务时,接收客户侧发送过来的信号,进行适配并插入开销后发送给ODU交叉单元2;下业务时,接收ODU交叉单元2发送过来的信号,进行解适配并终结开销后发送给客户侧。还实现了对不同级别串联连接监视的预配置,包括配置串联连接监视的应用区间,及多个TCM功能之间及多个TCM功能与交叉连接功能间的关系;配置串联连接监视的使用方式;进行串联连接监视的管理配置等。能够设置串联连接丢失的后继行动使能或禁止,以及对各级别串联连接监视进行使能或禁止,并能够扩展故障类型和故障定位的故障指示码。 
当信号从客户侧发送过来时,经过支路单元1进行下述处理: 
再生段到光信道数据单元通道的适配源(ODUkP/RS_A_So),用于完成将同步数字体系(SDH)再生段客户信号适配成光信道数据单元通道信号的功能;光信道数据单元通道路径终端源(ODUkP_TT_So),用于在光信道数据单元通道信号中插入端到端通道的开销;光信道数据单元到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子层的适配源(ODUkT/ODUk_A_So),用于将光信道数据单元通道信号适配成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子层的信号;光信道数据单元 串联连接子层路径终端源(ODUkT_TT_So),用于在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子层的信号中插入该子层的开销。 
在光传送网络(OTN)设备中,逻辑上可以划分为几层,包括ODU层、OTU层、OCh(光信道)层等。其中,ODU层又可划分为ODUkP和ODUkT子层。信号在每个层都要进行相应的适配并加入该层的开销,例如在ODUkT子层,就要增加TCM开销,如插入TTI、BDI、BEI及BIP8等。 
经过以上的适配和插入开销后,支路单元1将信号发送给交叉单元2。其中TCM功能可能包括1个级别或多个级别,最多可处理6级TCM功能。 
当信号从ODU交叉单元2侧过来时,经过支路单元1进行下述处理: 
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子层路径终端宿(ODUkT_TT_Sk),用于在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子层的信号中终结该子层的开销;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子层到光信道数据单元的适配宿(ODUkT/ODUk_A_Sk),用于将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子层的信号解适配成光信道数据单元信号;光信道数据单元通道路径终端宿(ODUkP_TT_Sk),用于在光信道数据单元通道信号中终结该端到端通道的开销;光信道数据单元通道到再生段的适配宿(ODUkP/RS_A_Sk),用于将光信道数据单元通道信号解适配成再生段客户信号,然后发送到客户侧。其中TCM功能可能包括1个级别或多个级别,最多可处理6级TCM功能。 
ODU交叉单元2,用于完成ODU层信号的交叉连接功能。该功能包括路由功能,路由功能包括双发/选收功能,路由是把从任意一个线路单元或任意一个支路单元送过来的信号发送到任意一个线路单元或任意一个支路单元,选收功能是根据TCM监视的情况,进行数据选收。 
线路单元3,用于接收分波单元4的信号,进行解适配和提取开销后发送给ODU交叉单元2,接收ODU交叉单元2的信号,进行适配和插入开销后发送给合波单元5。还实现了对不同级别串联连接监视的预配置,能够设置串联连接丢失的后继行动使能或禁止,以及对各级别串联连接监视进行使能或禁止,并能够扩展故障类型和故障定位的故障指示码。 
当信号从ODU交叉单元2过来时,线路单元3进行下述处理: 
光信道数据单元到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子层的适配源(ODUkT/ODUk_A_So),用于将光信道数据单元信号适配成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子层的信号;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子层路径终端源(ODUkT_TT_So),用于在光信道数据单元的信号中插入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子层的开销;光信道数据单元到光信道传送单元的适配源(OTUk/ODUk_A_So),用于将光信道数据单元的信号适配成光信道传送单元层的信号;光信道传送单元路径终端源(OTUk_TT_So),用于在光信道传送单元层的信号中插入该层的开销;光信道传送单元到光信道的适配源(OCh/OTUk_A_So),用于将光信道传送单元层的信号适配成光信道层的信号;光信道路径终端源(OCh_TT_So),用于为光信道层的信号增加该层的非结合开销,所述非结合指开销不在业务信号内传输,而是通过光监控信道传输,然后送到线路侧的合波单元5。其中TCM功能可能包括1个级别或多个级别,最多可处理6级TCM功能。 
当信号从线路侧的分波单元4过来时,线路单元3进行下述处理: 
光信道路径终端宿(OCh_TT_Sk),用于为光信道层的信号终结该层的非结合开销;光信道到光信道传送单元的适配宿(OCh/OTUk_A_Sk),用于将光信道层的信号解适配成光信道传送单元层的信号;光信道传送单元路径终端宿(OTUk_TT_Sk),用于在光信道传送单元层的信号中终结该层的开销;光信道传送单元到光信道数据单元的适配宿(OTUk/ODUk_A_Sk),用于将光信道传送单元层的信号解适配成光信道数据单元的信号;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子层路径终端宿(ODUkT_TT_Sk),用于在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子层的信号中终结该子层的开销;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子层到光信道数据单元的适配宿(ODUkT/ODUk_A_Sk),用于将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子层的信号解适配成光信道数据单元的信号,然后发送到ODU交叉单元2。其中TCM功能可能包括1个级别或多个级别的TCM功能,最多可处理6级TCM功能。 
此外,当端到端路径的中间节点进行光信道数据单元调度时,线路单元接收从分波单元发送过来的信号,进行解适配并终结开销后发送给ODU交叉单元;线路单元接收从ODU交叉单元发送过来的信号,进行适配并插入开销后发送给合波单元。 
分波单元4,用于将多波长信号分为多个光信道信号发送给多个线路单元3; 
合波单元5,用于将多个线路单元3的多个光信道信号合并到一起发送给一根光纤传送。 
在一个设备中,支路单元1和线路单元3可以有多个,图4中仅仅各表示出了3个。 
图5为本实施例中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对现有的监视网络质量方法进行了改进,主要增加了对多个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之间及多个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与交叉连接功能间关系的配置,增加了对TCM的信号失效信息是否在不同层次间传递的配置,是否允许手动插入LCK和/或OCI,扩展了故障类型和故障定位(FTFL)的故障指示码(Fault indication code),用于指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AIS的下插,还增加了对LTC是否进行后续行动使能的配置,还采用了图形界面的方式支持用户自主调整及确认不同级别TCM功能间的关系,最后,对已配置的各级别的TCM分别进行使能或禁止,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选择一个ODU层的端到端业务,该业务可以为单向的也可以为双向的。对于每个已选的业务,都可使用TCM进行质量监视。 
步骤502、进行TCM应用区间配置。具体包括指定应用某个级别TCM的源宿节点,最多可以有6个级别,对于双向业务,则区间及级别的配置同时应用于双向。该步骤是为了监视不同网络域的网络质量,业务经过的每个网络域可对应一个TCM级别。还要配置多个TCM功能之间及多个TCM功能与交叉连接功能间的关系。 
当配置了TCM应用区间以及多个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之间及多个串联连 接监视功能与交叉连接功能间的关系后,在后续的TCM监视的执行过程中,网络节点设备中的支路单元或线路单元根据多个TCM功能之间及多个TCM功能与交叉连接功能间的关系,按照与所述关系对应的执行顺序监视各级别串联连接监视存在的缺陷。 
步骤503、进行TCM使用方式配置。具体包括:配置是否对后续的业务路径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这里的维护信号指的是AIS,配置是否把TCM的信号失效信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配置是否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作为保护倒换条件。 
所述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都是指信号发生了缺陷,当发生了TIM缺陷、LTC缺陷、LCK缺陷、AIS缺陷及OCI缺陷时,称该信号发生了信号失效,对于通过BIP8检测出的传输误码率,如果该误码率超过门限值,则称该信号发生了信号劣化。 
当配置了TCM的使用方式后,后续的TCM监视的执行过程具体包括:如果配置了对后续业务路径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则网络节点设备中的支路单元或线路单元在监视到缺陷的发生时,执行维护信号下插;如果配置了把TCM的信号失效信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则网络节点设备中的支路单元或线路单元在监视到缺陷的发生时,将信号失效信息传递到下属级别的TCM;如果配置了把所述信号失效信息作为保护倒换的条件,则网络节点设备中的支路单元或线路单元在监视到缺陷的发生时,由交叉单元执行保护倒换。 
当使能了对后续业务路径进行AIS下插的情况下,通过FTFL把插入AIS的原因表示出来。在FTFL的Fault indication code中,增加表示AIS插入原因的字段。FTFL位于图1所示帧结构中的第2行第14列。扩展后的FTFL如下表所示: 
Figure G061C7895020061012D000171
                   表1 
扩展后的FTFL,增加了导致下插AIS的原因,如TIM、LTC、OCI等,也增加了不同级别TCM的标识,表示AIS下插是哪个TCM进行的。 
FTFL的比特1-4表示监视级别,取值分别为端到端通道监视和1至6级TCM监视;比特5-8表示故障类型,即给出了导致AIS下插的故障根因。对于比特1-4表示的每一个监视级别,均可对应比特5-8表示的所有8类故障类型指示,其中,0001“信号失效”主要用于前向兼容,0011至0111表示的故障类型更为细化,不会与0001同时存在。便于运营商迅速定位问题根源,能够将其作为不同运营商TCM之间发生影响后的参考依据。 
当扩展了故障类型和故障定位的故障指示码后,后续的TCM监视执行过程具体包括:网络节点设备中的支路单元或线路单元在检测到缺陷后,将缺陷的类型及所属TCM的级别写入所述故障指示码。 
当在中间节点插入AIS后,可通过FTFL辅助,就能够发现是哪个级别TCM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AIS插入。 
步骤504、进行区间内非介入监视配置。按照用户的需要,在已配置TCM应用的区间内选择需要进行非介入监视的节点。所述非介入监视,是指不破坏信号本身所进行的监视,仅仅利用监视的结果进行相应处理,如用于保护倒换,例如在图3当中的H节点进行的监视为非介入监视。非介入监视与TCM宿节点的区别在于,非介入监视即使检测出缺陷也不会回传BDI和BEI,不会下插AIS,另外,路径信号失效信息仅仅会送到连接功能,不会 送到其他层次的终结适配功能。 
当然,如果用户不需要进行非介入监视,则可以不配置,直接执行下一步。对于双向业务,可对每个方向分别进行配置,两个方向可以不同。 
步骤505、对TCM配置进行确认。用户确认前述的TCM配置后,系统校验用户的配置与之前已经配置的其他的TCM是否有冲突,例如用户设置某一域内的TCM的级别为TCM1,但在该业务中,TCM1已经设置为另一域中的TCM级别,此时就发生了冲突;系统还要校验非介入监视的配置与相应级别是否合适,即对于该级别的TCM系统是否能够非介入监视。如果校验通过,则执行步骤506,否则重新执行步骤502。 
步骤506、进行TCM的管理配置。对于应用了TCM的源节点,则提示用户配置发送方的属性,如应发的TTI配置,其中包含源节点的国家代码、运营商编码及接入点编码。对于应用了TCM的宿节点,则提示用户配置接收方的属性,如应收TTI配置,包括接收路径的期望值,BIP8误码率门限值的配置。另外TCM的源节点还可提示用户是否允许手动插入LCK及OCI。在配置了允许手动插入LCK的情况下,网络节点设备接收用户在串联连接监视的源节点插入锁定信号缺陷。在配置了允许手动插入OCI的情况下,网络节点设备接收用户在串联连接监视的源节点插入开放连接指示缺陷。 
对于在步骤503配置了对后续业务路径进行AIS的下插,或者配置了把TCM的信号失效信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或者配置了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作为保护倒换条件的应用方式,则提示用户另外配置TIM后继行动使能和LTC后续行动使能。设置了LTC后续行动使能,则LTC缺陷可作为AIS的下插条件,LTC也作为保护倒换的条件,而且可参与告警抑制;设置了LTC后续行动禁止,则LTC缺陷不作为AIS的下插条件,同时LTC也不作为保护倒换的条件。设置了TIM后继行动使能,则TIM缺陷可作为AIS的下插条件,TIM也作为保护倒换的条件,而且可参与告警抑制;设置了TIM后续行动禁止,则TIM缺陷不作为AIS的下插条件,同时TIM也不作为保护倒换的条件。这里所说的告警抑制是指该告警是较为重要的告 警,在该告警与其它重要级别比自身低的告警同时出现时,只需上报该告警即可,而出现比该告警重要级别高的告警时,该告警也可被抑制。如果设置了LTC或TIM为告警抑制,则在LTC或TIM与其它重要级别比LTC或TIM低的告警同时出现时,只上报LTC或TIM。 
对于区间内的进行非介入监视的节点,则提示用户配置该节点的接收方的属性,如应收TTI配置,BIP8误码率门限值的配置,另外提示用户配置TIM是否作为保护倒换条件使能设置和LTC是否作为保护倒换条件使能设置。 
对于双向业务,可对每个方向分别进行上面的配置,两个方向可以不同。 
当进行了串联连接监视的管理配置后,后续的TCM监视过程具体包括: 
如果配置了发送方及接收方属性,则发送方网络节点设备中的支路单元或线路单元在相应的源节点插入相应开销,在接收方网络节点设备中的支路单元或线路单元提取并监视所述开销,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配置了TIM的后继行动使能,则网络节点设备中的支路单元或线路单元在检测到TIM缺陷后,进行维护信号AIS的下插;如果配置了LTC的后继行动使能,则网络节点设备中的支路单元或线路单元在检测到LTC缺陷后,进行维护信号AIS的下插。 
步骤507、判断在该业务上是否还有其他需要使用TCM进行信号监视的区间,如果是,则执行步骤502,进行另外一个TCM级别的配置;否则执行步骤508。 
步骤508、如果在步骤503中配置了把TCM的信号失效信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则执行步骤509;否则执行步骤512。 
步骤509、采用图形界面的方式将已配置的各个级别的TCM功能间的关系显示给用户,由用户配置关系。 
首先要配置不同级别TCM间的影响关系,即客户层服务层关系,服务层影响客户层,系统向用户提供管理接口实现对该影响关系的配置。例如,配置TCM1为服务层,TCM2为客户层,如果TCM1监视到缺陷需要下插 AIS,则会向TCM2中下插AIS,而如果配置TCM1为客户层,TCM2为服务层,如果TCM1监视到缺陷需要下插AIS,则下插的AIS不会影响到TCM2。可以设置多层次的客户服务关系,例如可以设置TCM1为TCM2的服务层,而TCM2又为TCM3的服务层。对于没有设置影响关系的TCM,则不会发生AIS在TCM层间的传递。 
在现有技术中是不进行TCM间影响关系配置的,这会导致宿端TCM之间影响的不确定性。以图3所示网络为例,假如在该图中还有一个域3,包含的节点为GHKL,则业务在域3中的路径为GHL,定义的TCM级别为TCM3。如果TCM2在L节点检测到了LCK,由于没有设置影响关系,系统会在L节点的TCM2向TCM3中下插AIS,于是会认为在域3中也发生了缺陷,从而会引发保护倒换,而此时域3并没有问题,该倒换是错误的。如果按照本发明的方案,设置TCM3影响TCM2,即TCM3作服务层,TCM2作客户层,就可以避免此问题的发生。 
另外,配置各个级别的TCM功能间的关系还包括配置各个级别的TCM的位置,即TCM位于ODU交叉单元前还是交叉单元后,用户能够通过管理接口设置各级别TCM的位置。在现有技术中,没有限定TCM相对于交叉单元的位置,这会导致各级别TCM监视范围的不确定。例如,在实现保护倒换的过程中,由于保护倒换是在交叉单元中实现的,如果此时把TCM设置在交叉单元后,那么监视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倒换都已经完成了。另一场景是在对TCM的监视中,如果想要对节点设备的质量进行监视,却将TCM设置在交叉前,那么就无法监视到交叉单元的情况。本发明通过位置设置的管理接口,解决了这一问题。 
系统会采用图形界面的方式将完成的TCM配置提供给用户,该图形界面可以是一个原子功能模型图,如图6所示。在图6中可以看出图4所示装置的各部件在本流程中完成的功能。图6是根据用户在步骤502至步骤507中的配置自动生成的,其中的TCM功能关系也是系统自动生成的,该关系可能不符合用户的需求,此时,用户就可以根据图6,利用系统提供的管理 接口来调整TCM功能关系。 
在图6中,左侧为源方向功能,右侧为宿方向功能,按照ITU-T G.805中建议的原子功能描述方法,左侧从上往下,最上面的三角形中的ODUkP表示的是光信道数据单元通道的路径终端,完成对信号ODUkP开销的插入;下面的梯形中的ODUkT/ODUk完成ODUkP信号到ODUkT子层信号的适配,即将ODUkP信号的帧格式转换为ODUkT子层信号的帧格式;下面的三角形中的ODUkT是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子层的路径终端,完成对信号ODUkT子层开销的插入;再向下的椭圆形中的ODUk是交叉功能,也就是ODU交叉单元实现的功能,实现路由选择;椭圆形下面的两组梯形和三角形与前面的ODUkT/ODUk和ODUkT的功能相同,差别在于前面实现的是TCM1的适配和开销插入,而这里的两组梯形三角形分别实现TCM2和TCM3的适配和开销插入,梯形和三角形之间的ODUk_AP表示的是接入点,即两者之间的接口;再向下的梯形中的OTUk/ODUk完成ODU层信号到OTU层信号的适配。椭圆形上面的部分是支路单元的功能,下面是线路单元的功能。ODUk_CP表示连接点,表示此处有连接关系。 
从图6中可以看出,通过步骤502到步骤507的配置,一共设置了三个级别的TCM,其中,TCM1位于交叉前,是TCM2的客户层,TCM2和TCM3位于交叉后,TCM2是TCM3的客户层。事实上,用户至多可以设置6个级别的TCM,而这6个级别的TCM都可以位于交叉前或交叉后。 
图6中的矩形的ODUkT_TCMnC就是为用户提供的管理接口,n为相应级别,C表示控制。利用该接口,用户可以按照需要更改TCM级别和模式并设置相关期望值等。 
步骤510、用户是否确认各个级别的TCM功能间的关系的配置,如果是,执行步骤512;否则执行步骤511; 
步骤511、用户调整各个级别TCM功能间的关系。包括调整不同级别TCM间的影响关系和位置关系。 
步骤512、各级别TCM使能。对各级别TCM进行使能或禁止具体包括: 配置TCM源功能使能或禁止及配置TCM宿功能使能或禁止; 
当配置了TCM源功能使能,则进行串联连接监视具体包括:执行光信道数据单元到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监视适配源功能及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监视路径终端源功能;当配置了TCM宿功能使能,则执行光信道数据单元串接连接监视路径终端宿功能及光信道数据单元串接连接监视到光信道数据单元适配宿功能。 
可分别选择对每个区间应用的TCM使能或禁止。配置为使能,则开始TCM源端的插入和/或TCM宿端的监视,并按照设置的使用方式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如果配置了TCM相关的保护倒换,则开始把根据TCM得到的一些缺陷作为保护倒换条件进行保护倒换。 
在现有技术中,用户是不能进行TCM使能的设置的,用户每配置一个级别的TCM,该TCM自动使能,这样的结果就是不同的TCM配置顺序会产生不同的处理结果。以图2为例,如果先配置TCM2,系统自动完成使能,TCM2开始监视,如果在C节点下插LCK缺陷,在E节点会检测到;如果先配置TCM1,系统自动完成使能,TCM1开始监视,如果在B节点下插了LCK缺陷,TCM1会在D节点下插AIS,并且该AIS透传到TCM2,结果TCM2使能后,即使在C节点也下插了LCK缺陷,但却检测不到,因为只能检测到AIS。这就造成了不同的配置顺序导致不同的处理结果,本发明就采用了用户选择使能的方式避免了这一问题。 
步骤513、结束。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以图7所示的网络为例,具体说明使用TCM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 
在图7中,从A到P共16个节点,椭圆形框起来的部分表示该部分属于某个域,该域一般指某一运营商,也可以是任何一部分用户希望划分出来能够单独进行信号质量监视的网络范围。本实施例包含的3个域为:域1包括节点BCDFGH,域2包括FGHJKL,域3包括GHKL。其中,A业务从节 点A经节点E,F,G,H,L,最后到节点P,如图中粗实线所示,B业务是一个双向的业务,一个方向从节点A经节点B,F,J,N,O,最后到节点P,另一个方向从节点P经节点O,N,J,F,B,最后到节点A,如图中短虚线所示,C业务从节点D经节点C,G,K,J,I,最后到节点M,如图中长虚线所示。 
对于A业务,TCM的配置过程如下: 
步骤0、选择A业务。 
步骤1、完成A业务在域1中的配置。包括: 
步骤11、TCM应用区间配置,以及源宿节点与ODU交叉单元的关系,即各级别的TCM位于交叉连接前或是交叉连接后。因为希望监视信号通过域1时候的信号质量情况,而A业务经过域1的区间是FGH,所以这里配置TCM1应用于区间FGH。设置F节点TCM1源位于交叉连接之后,H节点TCM1宿位于交叉连接之前。 
步骤12、TCM使用方式配置。配置对后续业务路径进行AIS下插使能,配置把TCM的信号失效信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使能,配置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作为保护倒换条件使能。 
步骤13、配置区间内不需要进行非介入监视。 
步骤14、用户确认以上配置,系统校验通过。 
步骤15、进行TCM相关的配置。对于应用TCM1的源节点F,提示用户配置发送方的属性,如应发TTI配置等。对于应用TCM1的宿节点H,提示用户配置接收方的属性,如应收TTI配置,BIP8误码率门限值配置等。还要提示用户另外配置TIM后继行动使能设置和LTC后续行动使能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没有配置对于区间内的节点进行非介入监视,因此不必进行非介入监视相关的配置。还要提示用户是否允许手动插入LCK和/或OCI。 
步骤16、判断是否还有其他需要使用TCM进行信号监视的区间,是,于是执行步骤2。 
步骤2、完成A业务在域2中的配置。包括: 
步骤201、TCM应用区间配置,以及源宿节点与ODU交叉单元的关系,位于交叉连接前或是交叉连接后。因为希望监视信号通过域2时候的信号质量情况,而A业务经过域2的区间是FGHL,所以这里配置TCM1应用于区间FGHL。设置F节点TCM1源位于交叉连接之后,L节点TCM1宿位于交叉连接之前。 
步骤202、TCM使用方式配置。配置对后续业务路径进行AIS下插使能,配置把TCM的信号失效信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使能,配置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作为保护倒换条件使能。 
步骤203、区间内非介入监视配置。配置在本区间内不需要进行非介入监视。 
步骤204、用户确认以上配置,系统进行校验,校验不通过。因为TCM1已经应用于区间FGH,不能同时应用于与FGH重叠的区间FGHL。提示用户TCM1已经使用,无法再应用于FGHL区间,执行步骤211。 
步骤211、TCM应用区间配置以及源宿节点与ODU交叉单元的关系,位于交叉连接前或是交叉连接后。因为希望监视信号通过域2时候的信号质量情况,而A业务经过域2的区间是FGHL,所以这里配置TCM2应用于区间FGHL。设置F节点TCM2源位于交叉连接之后,L节点TCM2宿位于交叉连接之前。 
步骤212、TCM使用方式配置。配置对后续业务路径进行AIS下插使能,配置把TCM的信号失效信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使能,配置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作为保护倒换条件使能。 
步骤213、区间内非介入监视配置。配置区间内G节点对TCM2进行非介入监视。 
步骤214、用户对以上配置进行确认,系统进行校验,校验通过,执行步骤215。 
步骤215、TCM相关的配置。对于应用TCM2的源节点F,提示用户配置发送方的属性,如应发TTI配置等。对于应用TCM2的宿节点L,提示用 户配置接收方的属性,如应收TTI配置,BIP8误码率门限值配置等。另外提示用户另外配置TIM后继行动使能设置和LTC后续行动使能设置。还要提示用户是否允许手动插入LCK和/或OCI。 
对于对TCM2进行非介入监视使能的节点G,提示用户配置接收方的属性,如应收TTI配置,BIP8误码率门限值配置等。另外提示用户配置是否把TIM作为保护倒换条件,并配置是否把LTC作为保护倒换条件。 
步骤216、判断是否还有其他需要使用TCM进行信号监视的区间,是,于是执行步骤3。 
步骤3、完成A业务在域3中的配置。包括: 
步骤31、TCM应用区间配置以及源宿节点与ODU交叉单元的关系,位于交叉连接前或是交叉连接后。因为希望监视信号通过域3时候的信号质量情况,而A业务经过域3的区间是GHL,所以这里配置TCM3应用于区间GHL。设置G节点TCM3源位于交叉连接之后,L节点TCM3宿位于交叉连接之前。 
步骤32、TCM使用方式配置。配置对后续业务路径进行AIS下插使能,配置把TCM的信号失效信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使能,配置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作为保护倒换条件使能。 
步骤33、区间内非介入监视配置。配置本区间内不需要进行非介入监视。 
步骤34、用户确认以上配置,系统进行校验,校验通过。 
步骤35、TCM相关的配置。对于应用TCM3的源节点G,提示用户配置发送方的属性,如应发TTI配置等。对于应用TCM3的宿节点L,提示用户配置接收方的属性,如应收TTI配置,BIP8误码率门限值配置。还要提示用户另外配置TIM后继行动使能设置和LTC后续行动使能设置。本实施例没有配置对于区间内的进行非介入监视,不必进行相关的配置。还要提示用户是否允许手动插入LCK和/或OCI。 
步骤36、判断是否还有其他需要使用TCM进行信号监视的区间,否, 执行步骤4。 
步骤4、因为在步骤2中配置了允许在不同层次间传递TCM信号的失效信息,因此执行步骤5。 
步骤5、用原子功能模型图提示已经配置的各个级别TCM功能的关系,如图8所示,从图8中可以看出,F节点同时开始使用2级TCM,处理顺序为先到ODU1交叉,再处理TCM1,再处理TCM2;L节点同时开始使用2级TCM,处理顺序为先处理TCM3,再处理TCM2,再到ODU1交叉。 
步骤6、用户确认同意。 
步骤7、进行TCM使能。使能应用于区间FGH的TCM1,使能应用于区间FGHL的TCM2,使能应用于区间GHL的TCM3。 
步骤8,结束。 
对于B业务,TCM的配置过程如下: 
步骤0、选择B业务。 
步骤1、完成B业务在域1中的配置。包括: 
步骤11、TCM应用区间配置以及源宿节点与ODU交叉单元的关系,位于交叉连接前或是交叉连接后。因为希望监视信号通过域1时候的信号质量情况,而B业务经过域1的区间是BF,所以这里配置TCM1应用于区间BF。B业务是双向业务,区间配置应用于双向。就是说对于A到P方向,TCM1应用于区间BF,对于P到A方向,TCM1应用于区间FB。设置B节点TCM1源宿位于交叉连接之后,F节点TCM1源宿位于交叉连接之前。 
步骤12、TCM使用方式配置。对于A到P方向和P到A方向,都配置对后续业务路径进行AIS下插使能,配置把TCM的信号失效信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使能,配置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作为保护倒换条件使能。 
步骤13、区间内非介入监视配置。配置区间内不需要进行非介入监视。 
步骤14,用户对以上配置进行确认,系统进行校验,校验通过。 
步骤15、TCM相关的配置。在A到P方向上,对于应用TCM1的源节 点B,提示用户配置发送方的属性,如应发TTI配置等。对于应用TCM1的宿节点F,提示用户配置接收方的属性,如应收TTI配置,BIP8误码率门限值配置。另外提示用户另外配置TIM后继行动使能设置和LTC后续行动使能设置。本实施例没有配置对于本区间内的进行非介入监视,不必进行相关的配置。还要提示用户是否允许手动插入LCK和/或OCI。 
在P到A方向上,对于应用TCM1的源节点F,提示用户配置发送方的属性,如应发TTI配置等。对于应用TCM1的宿节点B,提示用户配置接收方面的属性,如应收TTI配置,BIP8误码率门限值配置。还要提示用户另外配置TIM后继行动使能设置和LTC后续行动使能设置。本实施例没有配置对于本区间内的进行非介入监视,不必进行相关的配置。 
步骤16、判断是否还有其他需要使用TCM进行信号监视的区间,是,于是执行步骤2。 
步骤2、完成B业务在域2中的配置。包括: 
步骤21、TCM应用区间配置以及源宿节点与ODU交叉单元的关系,位于交叉连接前或是交叉连接后。因为希望监视信号通过域2时候的信号质量情况,而B业务经过域2的区间是FJ,所以这里配置TCM2应用于区间FJ。B业务是双向业务,区间配置应用于双向。就是说对于A到P方向,TCM2应用于区间FJ,对于P到A方向,TCM1应用于区间JF。设置F节点TCM1源宿位于交叉连接之后,J节点TCM1源宿位于交叉连接之前。 
步骤22、TCM使用方式配置。对于A到P方向和P到A方向,都配置对后续业务路径进行AIS下插使能,配置把TCM的信号失效信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使能,配置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作为保护倒换条件使能。 
步骤23、区间内非介入监视配置。配置区间内不需要进行非介入监视。 
步骤24、用户对以上配置进行确认,系统进行校验,校验通过,执行步骤25。 
步骤25、进行TCM相关的配置。在A到P方向上,对于应用TCM2 的源节点F,提示用户配置发送方的属性,如应发TTI配置等。对于应用TCM2的宿节点J,提示用户配置接收方的属性,如应收TTI配置,BIP8误码率门限值配置。另外提示用户另外配置TIM后继行动使能设置和LTC后续行动使能设置。本实施例没有配置对于本区间内的进行非介入监视,不必进行相关的配置。还要提示用户是否允许手动插入LCK和/或OCI。 
在P到A方向上,对于应用TCM2的源节点J,提示用户配置发送方的属性,如应发TTI配置等。对于应用TCM2的宿节点F,提示用户配置接收方的属性,如应收TTI配置,BIP8误码率门限值配置。还要提示用户另外配置TIM后继行动使能设置和LTC后续行动使能设置。本实施例没有配置对于本区间内的进行非介入监视,不必进行相关的配置。还要提示用户是否允许手动插入LCK。 
步骤26、判断是否还有其他需要使用TCM进行信号监视的区间,否,执行步骤3。 
步骤3、因为已经配置了允许在不同层次间传递TCM信号的失效信息,因此执行步骤4。 
步骤4、用原子功能模型图提示已经配置的各个级别TCM功能的关系。包括个多级别TCM功能的执行顺序及位置关系,如图9所示。 
步骤5、用户确认同意。 
步骤6、TCM使能。A到P方向,使能应用于区间BF的TCM1,使能应用于区间FJ的TCM2。P到A方向,使能应用于区间FB的TCM1,使能应用于区间JF的TCM2。 
步骤7、结束。 
对于C业务,TCM的配置过程如下: 
步骤0、选择C业务。 
步骤1、完成C业务在域1中的配置。包括: 
步骤11、TCM应用区间配置以及源宿节点与ODU交叉单元的关系,位于交叉连接前或是交叉连接后。因为希望监视信号通过域1时候的信号质 量情况,而C业务经过域1的区间是DCG,所以这里配置TCM1应用于区间DCG。设置D节点TCM1源位于交叉连接之后,G节点TCM1宿位于交叉连接之前。 
步骤12、TCM使用方式配置。配置对后续业务路径进行AIS下插使能,配置把TCM的信号失效信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使能,配置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作为保护倒换条件使能。 
步骤13、区间内非介入监视配置。配置本区间内C节点对TCM1进行非介入监视。 
步骤14、用户对以上配置进行确认,系统进行校验,校验通过。 
步骤15、进行TCM相关的配置。对于应用TCM1的源节点D,提示用户配置发送方的属性,如应发TTI配置等。对于应用TCM1的宿节点G,提示用户配置接收方的属性,如应收TTI配置,BIP8误码率门限值配置。还要提示用户另外配置TIM后继行动使能设置和LTC后续行动使能设置。还要提示用户是否允许手动插入LCK和/或OCI。 
对于使能了对TCM1进行非介入监视的C节点,提示用户在该节点上配置TIM缺陷是否作为保护倒换条件,并配置LTC缺陷是否作为保护倒换条件。 
步骤16、判断是否还有其他需要使用TCM进行信号监视的区间,是,于是执行步骤2。 
步骤2、完成C业务在域2中的配置。包括: 
步骤21、TCM应用区间配置以及源宿节点与ODU交叉单元的关系,位于交叉连接前或是交叉连接后。因为希望监视信号通过域2时候的信号质量情况,而C业务经过域2的区间是GKJ,所以这里配置TCM2应用于区间GKJ。设置G节点TCM2源位于交叉连接之后,J节点TCM2宿位于交叉连接之前。 
步骤22、TCM使用方式配置。配置对后续业务路径进行AIS下插使能,配置把TCM的信号失效信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使能,配置把TCM的信号 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作为保护倒换条件使能。 
步骤23、区间内非介入监视配置。配置本区间内不需要进行非介入监视。 
步骤24、用户确认以上配置,系统进行校验,校验通过,执行步骤25。 
步骤25、进行TCM相关的配置。对于应用TCM2的源节点G,提示用户配置发送方的属性,如应发TTI配置等。对于应用TCM2的宿节点J,提示用户配置接收方的属性,如应收TTI配置,BIP8误码率门限值配置。还要提示用户另外配置TIM后继行动使能设置和LTC后续行动使能设置。本实施例没有配置对于本区间内的进行非介入监视,不必进行相关的配置。还要提示用户是否允许手动插入LCK和/或OCI。 
步骤26、判断是否还有其他需要使用TCM进行信号监视的区间,是,执行步骤3。 
步骤3、完成C业务在域3中的配置。包括: 
步骤31、TCM应用区间配置以及源宿节点与ODU交叉单元的关系,位于交叉连接前或是交叉连接后。因为希望监视信号通过域3时候的信号质量情况,而C业务经过域3的区间是GK,所以这里配置TCM3应用于区间GK。设置G节点TCM3源位于交叉连接之后,K节点TCM3宿位于交叉连接之前。 
步骤32、TCM使用方式配置。配置对后续业务路径进行AIS下插使能,配置把TCM的信号失效信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使能,配置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作为保护倒换条件使能。 
步骤33、区间内非介入监视配置。配置区间内不需要进行非介入监视。 
步骤34、用户确认,校验通过,执行步骤35。 
步骤35、TCM相关的配置。对于应用TCM3的源节点G,提示用户配置发送方面的属性,如应发TTI配置,是否允许手动插入LCK和/或OCI。对于应用TCM3的宿节点K,提示用户配置接收方面的属性,如应收TTI配置,BIP8误码率门限值配置。另外提示用户另外配置TIM后继行动使能 设置和LTC后续行动使能设置。本例没有配置对于区间内的进行非介入监视,不必进行相关的配置。 
步骤36、判断是否还有其他需要使用TCM进行信号监视的区间,否,执行步骤4。 
步骤4、因为在步骤2配置允许在不同层次间传递TCM信号的失效信息,执行步骤5。 
步骤5、采用原子功能模型图提示已经配置的各个级别TCM功能的关系。包括个多级别TCM功能的执行顺序及位置关系,如图10所示。 
步骤6、用户确认。 
步骤7、TCM使能。使能应用于区间BF的TCM1,使能应用于区间FJ的TCM2。 
步骤8、结束。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网络节点设备上,配置串联连接丢失的后继行动使能或禁止,和配置各级别串联连接监视的使能或禁止;
在网络节点设备上配置各级别串联连接监视的应用区间,配置多个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之间及多个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与交叉连接功能间的关系,网络节点设备根据多个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之间及多个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与交叉连接功能间的关系,按照与所述关系对应的执行顺序监视各级别串联连接监视存在的缺陷;或者在网络节点设备上配置串联连接监视的使用方式,网络节点设备按照所述使用方式进行串联连接监视;或者在网络节点设备上进行串联连接监视的管理配置,网络节点设备按照所述管理配置进行串联连接监视;或者在网络节点设备上配置串联连接监视区间内的非介入监视,网络节点设备在设置了非介入监视的网络节点设备上进行串联连接监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配置各级别的串联连接监视的应用区间,多个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之间及多个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与交叉连接功能间的关系时,该配置具体包括:设定不同级别串联连接监视的源节点和宿节点,配置不同级别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与交叉连接功能间的执行顺序关系,配置不同级别串联连接监视功能间的执行顺序关系;
网络节点设备按照所述源节点及宿节点以及执行顺序关系监视各级别串联连接监视存在的缺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配置串联连接监视的使用方式时,
该配置具体包括:配置是否对后续业务路径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则在配置了对后续业务路径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后,网络节点设备在监视到缺陷的发生时,执行维护信号下插;或者配置是否把串联连接监视的信号失效信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则在配置了把串联连接监视的信号失效信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后,网络设备在监视到缺陷的发生时,将信号失效信息传递到按照执行顺序的后续级别的串联连接监视;或者配置是否把信号失效信息及信号劣化信息作为保护倒换的条件,则在配置了把所述信号失效信息作为保护倒换的条件后,网络设备在监视到缺陷的发生时,执行保护倒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配置了对后续业务路径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或配置了把串联连接监视的信号失效信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或配置了把信号失效信息及信号劣化信息作为保护倒换的条件时,
所述串联连接监视使用方式的配置进一步包括:配置踪迹标识符失配的后继行动使能;
所述进行串联连接监视进一步包括:网络节点设备在检测到踪迹标识符失配缺陷后,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进行串联连接监视的管理配置时,
该配置具体包括:对于业务上应用了串联连接监视的源节点,配置发送方的属性,对于应用了串联连接监视的宿节点,配置接收方的属性,则当配置了发送方及接收方属性后,网络节点设备在相应的源节点插入相应开销,在接收方提取并监视所述开销,检查是否存在缺陷;或者配置是否允许手动插入锁定信号缺陷,则当配置了允许手动插入锁定信号缺陷后,允许用户在串联连接监视的源节点手动插入锁定信号缺陷;或者配置是否允许手动插入开放连接指示缺陷,则当配置了允许手动插入开放连接指示缺陷后,允许用户在串联连接监视的源节点手动插入开放连接指示缺陷。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故障指示码中加入标识踪迹标识符失配缺陷、串联连接丢失缺陷、锁定信号缺陷、开放连接指示缺陷及告警指示信号缺陷的代码,并加入标识不同串联连接监视级别的代码;
网络设备节点在检测到缺陷后,将缺陷的类型及所属串联连接监视的级别写入所述故障指示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配置了串联连接丢失的后继行动使能,则在检测到串联连接丢失缺陷后,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当设置了串联连接丢失的后继行动禁止,则在检测到串联连接丢失缺陷后,不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置各级别串联连接监视的使能或禁止具体包括:配置串联连接监视源功能使能或禁止及配置串联连接监视宿功能使能或禁止;
当配置了串联连接监视源功能使能,则执行光信道数据单元到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监视适配源功能及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监视路径终端源功能;当配置了串联连接监视宿功能使能,则执行光信道数据单元串接连接监视路径终端宿功能及光信道数据单元串接连接监视到光信道数据单元适配宿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配置把串联连接监视的信号失效信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时,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网络节点设备采用图形界面的方式将已配置的各级别的串联连接监视功能的关系提示给用户,如果用户同意则确认;否则调整各级别的串联连接监视功能的关系。
10.一种监视网络质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视控制模块,配置串联连接丢失的后继行动使能或禁止,和配置各级别串联连接监视的使能或禁止;
所述监视控制模块,配置各级别的串联连接监视的应用区间,配置多个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之间及多个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与交叉连接功能间的关系,按照与所述关系对应的执行顺序监视各级别串联连接监视存在的缺陷;或者,所述监视控制模块,配置串联连接监视的使用方式,按照所述使用方式进行串联连接监视;或者,所述监视控制模块,进行串联连接监视的管理配置,按照所述管理配置进行串联连接监视;或者,所述监视控制模块,配置串联连接监视区间内的非介入监视,在设置了非介入监视的网络节点设备上进行串联连接监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监视网络质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视控制模块具体包括至少一个支路单元和/或至少一个线路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监视网络质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进一步包括ODU交叉单元;
所述支路单元接收客户侧发送过来的信号,进行适配及插入开销后发送给所述ODU交叉单元;接收所述ODU交叉单元发送过来的信号,进行解适配并终结开销后发送给客户侧;
ODU交叉单元,用于完成ODU层信号的交叉连接功能;
所述线路单元接收所述ODU交叉单元发送过来的信号,进行适配及插入开销;以及对信号进行解适配并终结开销后发送给所述ODU交叉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监视网络质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
分波单元,用于将多波长信号分为多个光信道信号发送给多个线路单元;
合波单元,用于将多个线路单元的多个光信道信号合并到一起发送给一根光纤传送。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监视网络质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视控制模块,用于配置各级别串联连接监视的应用区间,多个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之间及多个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与交叉连接功能间的关系,设定不同级别串联连接监视的源节点和宿节点,配置不同级别串联连接监视功能与交叉连接功能间的执行顺序关系,配置不同级别串联连接监视功能间的执行顺序关系,根据所述源节点及宿节点以及执行顺序关系,监视各级别串联连接监视存在的缺陷。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监视网络质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视控制模块配置串联连接监视的使用方式时,配置是否对后续业务路径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则在配置了对后续业务路径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后监视到缺陷的发生时,执行维护信号下插,或者配置是否把串联连接监视的信号失效信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则在配置了把串联连接监视的信号失效信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后监视到缺陷的发生时,将信号失效信息传递到按照执行顺序的后续级别的串联连接监视,或者配置是否把信号失效信息及信号劣化信息作为保护倒换的条件,则在配置了把所述信号失效信息作为保护倒换的条件后监视到缺陷的发生时,执行保护倒换。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监视网络质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监视控制模块进行串联连接监视的管理配置时,对于业务上应用了串联连接监视的源节点,配置发送方的属性,对于应用了串联连接监视的宿节点,配置接收方的属性,在相应的源节点插入相应开销,在接收方提取并监视所述开销,检查是否存在缺陷,或者配置是否允许手动插入锁定信号缺陷,当配置了允许手动插入锁定信号缺陷后,允许用户在串联连接监视的源节点插入锁定信号缺陷,或者配置是否允许手动插入开放连接指示缺陷,当配置了允许手动插入开放连接指示缺陷后,允许用户在串联连接监视的源节点插入开放连接指示缺陷。
17.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监视网络质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视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故障类型和故障定位的故障指示码中加入标识踪迹标识符失配缺陷、串联连接丢失缺陷、锁定信号缺陷、开放连接指示缺陷及告警指示信号缺陷的代码,并加入标识不同串联连接监视级别的代码;在检测到缺陷后,将缺陷的类型及所属串联连接监视的级别写入所述故障指示码。
18.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监视网络质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视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采用图形界面的方式将已配置的各级别的串联连接监视功能的关系提示给用户,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同意信息后,确认所进行的配置,在未接收到所述同意信息时,调整各级别的串联连接监视功能的关系。
19.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监视网络质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监视控制模块,在配置串联连接丢失的后继行动使能后,如果检测到串联连接丢失缺陷,则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在配置串联连接丢失的后继行动禁止后,如果检测到串联连接丢失缺陷,则不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
20.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监视网络质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监视控制模块,用于配置串联连接监视源功能使能或禁止及配置串联连接监视宿功能使能或禁止;当配置了串联连接监视源功能使能后,执行光信道数据单元到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监视适配源功能及光信道数据单元串联连接监视路径终端源功能;当配置了串联连接监视宿功能使能后,执行光信道数据单元串接连接监视路径终端宿功能及光信道数据单元串接连接监视到光信道数据单元适配宿功能。
CN2006101278950A 2006-09-27 2006-09-27 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11549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278950A CN101154995B (zh) 2006-09-27 2006-09-27 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DE602007012127T DE602007012127D1 (de) 2006-09-27 2007-09-25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überwachen der netzwerkqualität
EP07816957A EP2075955B1 (en) 2006-09-27 2007-09-25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network quality
PCT/CN2007/070766 WO2008043293A1 (fr) 2006-09-27 2007-09-25 Procédé et appareil de surveillance de la qualité d'un réseau
AT07816957T ATE496453T1 (de) 2006-09-27 2007-09-25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überwachen der netzwerkqualitä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278950A CN101154995B (zh) 2006-09-27 2006-09-27 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4995A CN101154995A (zh) 2008-04-02
CN101154995B true CN101154995B (zh) 2011-05-11

Family

ID=39256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278950A Active CN101154995B (zh) 2006-09-27 2006-09-27 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075955B1 (zh)
CN (1) CN101154995B (zh)
AT (1) ATE496453T1 (zh)
DE (1) DE602007012127D1 (zh)
WO (1) WO20080432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9868B (zh) * 2008-06-02 201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Tcm路径搜索、创建方法及路径搜索、创建管理系统
ES2383938T3 (es) * 2009-09-14 2012-06-27 Alcatel Lucent Procedimiento y aparato para detección automática en redes de transporte ópticas
CN102064881B (zh) * 2009-11-13 2014-1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连接监视级别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1063834A1 (en) * 2009-11-25 2011-06-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alarms
CN103313148B (zh) * 2012-03-13 2018-08-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开销修改及防止子网同时倒换的方法、装置、网元和网络
CN103516421B (zh) * 2012-06-26 2017-1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子网连接保护的方法和系统
CN103780423B (zh) * 2012-10-25 2017-05-3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在线改变误码告警门限的方法、装置以及数据传输网络
CN109981166B (zh) * 2017-12-27 2021-03-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错误连接光纤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4339493B (zh) * 2021-12-31 2023-06-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otn网络的故障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598569B (zh) * 2022-02-25 2023-10-03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架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76114A1 (en) * 2002-10-18 2004-04-22 Alcate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ed protection in a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ring based on the ODU management
US20050086555A1 (en) * 2003-10-20 2005-04-21 David Langridge Optic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619995A (zh) * 2003-11-18 2005-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串接监视静荷误码校验值补偿下插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620000A (zh) * 2003-11-18 2005-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通信中实现串接监视终端处理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852163A (zh) * 2006-02-07 2006-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实现串联连接监测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83690B1 (en) * 1999-09-07 2006-05-2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Enhanced multiframe alignment for tandem connection trails
US7143161B2 (en) * 2001-11-16 2006-11-2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Tandem connection monitoring parallel processing
DE60201078T2 (de) * 2002-06-12 2005-01-20 Alcatel De-/Aktivierung von Tandem-Verbindungen
US7032032B2 (en) * 2003-07-29 2006-04-18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tandem connection,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architectures over ethernet protocol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76114A1 (en) * 2002-10-18 2004-04-22 Alcate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ed protection in a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ring based on the ODU management
US20050086555A1 (en) * 2003-10-20 2005-04-21 David Langridge Optic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619995A (zh) * 2003-11-18 2005-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串接监视静荷误码校验值补偿下插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620000A (zh) * 2003-11-18 2005-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通信中实现串接监视终端处理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852163A (zh) * 2006-02-07 2006-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实现串联连接监测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496453T1 (de) 2011-02-15
EP2075955A4 (en) 2010-03-24
EP2075955A1 (en) 2009-07-01
WO2008043293A1 (fr) 2008-04-17
CN101154995A (zh) 2008-04-02
EP2075955B1 (en) 2011-01-19
DE602007012127D1 (de) 2011-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4995B (zh) 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1313497B (zh) 实现k阶光通道数据单元子层监视子网连接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0370781C (zh) 一种环网保护控制方法
US7333425B2 (en) Failure localization in a transmission network
EP1981211B1 (en) A method for processing the tandem connection monitoring failure dependency of different levels and an equipment thereof
US10230455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CN103931123B (zh) Wson复原
US7688717B2 (en) Transport network restoration method supporting extra traffic
KR100696176B1 (ko) Mpls lsp보호절체 장치 및 방법
US7590131B2 (en) Transport network restoration method
CN103442312B (zh) 基于ptn+epon通信系统的智能配电网时间同步系统及方法
CN101136700B (zh) 一种进行串接连接监视分配配置的方法
US6895182B1 (en) Optical ring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squelch method
CN100571158C (zh) 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US9301027B2 (en) Remote optical demarcation point protection
AU642826B2 (en) SDH data transmission timing
CN106301857B (zh) 一种网络保护的方法、网络节点及系统
US9331959B2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US7050450B1 (en)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master clock in the same
EP1076432B1 (en)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EP1217789B1 (en) Self-relief method and re-estabishing method for traffic
CN101998184B (zh) 适配装置及方法
US20110103222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US7894469B2 (en) Generic SONET/SDH time slot selection algorithm
CN109347683B (zh) 一种传输光传输网络端到端业务可用率分析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