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6700B - 一种进行串接连接监视分配配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进行串接连接监视分配配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6700B
CN101136700B CN2006101128046A CN200610112804A CN101136700B CN 101136700 B CN101136700 B CN 101136700B CN 2006101128046 A CN2006101128046 A CN 2006101128046A CN 200610112804 A CN200610112804 A CN 200610112804A CN 101136700 B CN101136700 B CN 1011367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tcm
territory
configuration
fol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128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6700A (zh
Inventor
阎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11280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36700B/zh
Priority to EP07800823A priority patent/EP2037628B1/en
Priority to ES07800823T priority patent/ES2387922T3/es
Priority to PCT/CN2007/002606 priority patent/WO200803433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136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6700A/zh
Priority to US12/354,566 priority patent/US818948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36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67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14Monitor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05Fixed allocated frame structures
    • H04J3/1652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进行串接连接监视分配配置的方法,包括:配置网络中需要使用串接连接监视TCM进行监视的域及域的范围;确定需要使用TCM进行监视的光数据单元ODU业务;根据所述ODU业务路径和配置的所述域自动进行TCM分配;对各级别的TCM使能或禁止。本发明可自动进行TCM分配,在进行了必要的设置后可自动进行,无需用户干预分配过程。实现简便,可集中处理,也可各个节点分布处理。可保证作到两个方向的业务的TCM的分配相对应。可很好的应用于多于6个运营商的网络。按照分配的次序作为处理的顺序,使得AIS,BDI的插入能够正确的进行并且保证是唯一的结果。

Description

一种进行串接连接监视分配配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传送网的子网监视技术,具体的讲,涉及一种进行串接连接监视(TCM)分配及其配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世界各地有很多不同运营商,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一些铺设好的光纤及网络设备,在自己的子网内部,网络设备的管理维护故障定位可由运营商自己完全负责。但还需要多个不同的运营商的网络设备连接起来组成为一个更大的网络来为用户服务。也就是说,一条端到端的用户业务,可能会经过多个不同的运营商的子网传送。这时候,就需要有某种机制能够分清不同运营商的各自的网络的质量情况。 
为了能够评价不同运营商的网络质量,提出了串接连接监视(TCM:Trandemconnection monitoring)的概念,可以用于评价不同的运营商的网络质量。可实现对子网的监视,可用于对端到端业务在传送的一部分路径上的质量情况进行监视。 
在光传送网(OTN)的光数据单元(ODU)层定义了6级TCM开销(OH:Overhead)。每个TCM包括TTI(路径跟踪标识)、BIP-8(比特间插奇偶性校验)、BDI(后向缺陷指示)、BEI(后向误码指示)、STAT(状态域)、BIAE(后向进入定位错误)等内容。可进行连续性(continuity)监视、连接性(connectivity)监视、信号质量(signal quality)监视等。 
对于一条端到端业务的6级TCM的的分配,在各种网络拓扑的情况下,根据建议G.798中的说明,是提供TCM的使用接口给用户,由用户决定TCM的分配与使用。 
需要TCM功能的,要对每个使用TCM功能的节点进行功能设置,设置TCM级别和模式,两个方向的业务可分别设置。对每个节点,可设置源方向(发送方向)某级别TCM(1到6)为某模式,可设置宿方向(接收方向)某级别为某 模式。就是说,对某个节点,处理单向业务,收方向是怎样的模式可设置,发方向是怎样的模式可设置。 
其中,发方向有操作(OPERATIONAL)模式和透明(TRANSPARENT)模式: 
把某级别TCM设置为OPERATIONAL模式,则对这个级别的TCM进行再生处理,比如包括插入BIP8,BEI,BIAE,BDI,TTI等。 
把某级别TCM设置为TRANSPARENT模式,则对这个级别的TCM不进行处理。 
收方向有OPERATIONAL模式和TRANSPARENT模式和MONITOR模式: 
把某级别TCM设置为OPERATIONAL模式,则对这个级别的TCM进行监视处理。比如包括监视BIP8,BEI,BIAE,BDI,TTI等开销,产生相应缺陷。并进行后续行动的处理,如AIS(告警指示信号),TSF(路径信号失效,Trail signalfail)的产生。 
把某级别TCM设置为MONITOR模式,则对这个级别的TCM进行监视处理。比如包括监视BIP8,BEI,BIAE,BDI,TTI等开销,产生相应缺陷。但不进行AIS和TSF后续行动的处理。 
把某级别TCM设置为TRANSPARENT模式,则对这个级别的TCM不进行处理。 
如果是双向业务则对每个方向分别设置。 
另外,不同运营商之间也许还有合同来约束TCM的分配。 
但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需要用户来分配指定,不能更方便的帮助用户自动分配。另外,要求用户配置的模式等信息并不够直观。普通用户不容易理解。 
另外,现有技术中固定每个域分配一个(或多个)级别TCM。当域数量多于6个的情况不好分配。这时如果分配多个域使用一个级别的TCM,有可能出现这个级别的TCM在一个域还没有使用完毕,又有另外的域希望使用,因而无法分配。但这时可能还有其他级别的TCM是空闲。即使在固定分配的时候考虑到域的包含关系,如对于有包含关系的域,规定不能固定使用同一个级别的TCM。但也还是不一定合适。 
如图7所示的组网图。从A到P共16个节点。 
图7中椭圆形框起来的表示属于某个域(如运营商)的网络范围。 
域1:B,C,F,G 
域2:B,C,D,F,G,H,J,K,L 
域2包含了域1。如果强制规定域2和域1一定不能使用同一个级别的TCM可能也不合适。因为有些情况可能是可以使用同一个级别的TCM的。这个限制可能并不合理。 
如一个ODU1业务从节点A经节点B,C,D,H,G,F,E,I,J,K,L到节点P。这条业务在域2的BCDHGF范围域JKL范围需要分配TCM。在域1的BC范围和GF范围需要分配TCM。域1的BC和GF范围与域2的BCDHGF范围是不能共用同一级TCM的。但与域2的JKL范围其实是可以共用的。也就是说,不能仅仅考虑域之间的关系来决定分配,还要考虑具体业务的路径情况及域的拓扑情况来综合的考虑。 
总之,固定分配的,可能会导致希望分配的TCM级别已经被使用,但其实还有其他的TCM级别是空闲可用的情况。也就是说,这种事先固定的分配方法无法适应各种复杂的网络拓扑情况和业务路径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行串接连接监视分配配置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配置网络中需要使用TCM进行监视的域及域的范围; 
B.确定需要使用TCM进行监视的k阶光数据单元ODUk业务; 
C.根据所述ODUk业务路径和配置的域自动进行串接连接监视TCM分配; 
D.对各级别的TCM使能或禁止。 
步骤D之前还包括:对所述TCM分配的结果进行确认,或者调整不同级别的TCM在不同节点间的分配及在同一个节点内处理的次序。 
步骤D之前还包括:根据TCM分配结果进行TCM属性配置。 
所述对各级别的TCM使能或禁止包括直接对各级别的TCM分别配置使能或禁止,或者包括对某一个节点配置使能或禁止并或通过各个节点交互信息使能或禁止所有节点。 
所述ODUk业务为在这里进行TCM配置之前预先配置好的ODUk业务或在这里进行TCM配置时配置的ODUk业务。 
所述自动进行串接连接监视TCM的分配的步骤包括: 
a.确定可用进行串接连接监视TCM寄存器; 
b.对于所述业务路径上的节点,确定其进入的域,按顺序依次分配并记录对应于进入的域的本节点占用的TCM; 
c.取上述业务路径上的节点的下一节点,并重复步骤b,直至处理完业务路径上的所有节点。 
步骤b中,对于所述业务路径上的节点,确定其进入的域之前还包括: 
a2.沿业务路径取该业务路径上的节点,如果该节点离开域,则按顺序将其离开的域的进入节点记录的TCM放回可用的TCM寄存器,并清除所述记录。 
所述根据TCM分配结果进行TCM属性配置的步骤包括: 
对于使用TCM的源节点,设置发送方面的属性;和/或 
对于使用TCM的宿节点,设置接收方面的属性。 
所述设置发送方面的属性包括:配置应发TTI; 
所述设置接收方面的属性包括下述内容中的一个或多个:配置是否使能对后续ODUk路径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配置是否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传递到后续层次,配置路径踪迹标识符失配(TIM)后继行动使能设置和串接连接丢失(LTC)后续行动使能设置,设置TCM应收TTI,设置TCM的TIM检测模式,设置TCM的BIP-8告警门限,配置是否把锁定LCK作为插入告警指示AIS的条件,配置是否把开路指示OCI作为插入告警指示AIS的条件,配置是否手工插入LCK。 
如果配置使能对后续ODUk路径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则对STAT等开销和净荷根据配置和前面接收到的信号情况进行维护信号的插入。如果配置禁止对后续ODUk路径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则不对STAT等开销和净荷进行维护信号的插入。对维护信号的定义符合G.709中16.5的定义。 
如果配置使能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传递到后续层次,则当检测到可以作为aTSF(后续行动路径信号失效,consequent action TSF),aSSF(后续行动服务信号失效,consequent action SSF)的产生条件的缺陷时向后续层次传递TSF/SSF信息。如果配置禁止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传递到后续层次,则当检测到可以作为aTSF,aSSF的产生条件的缺陷时不向后续层次传递TSF/SSF信息。 
如果配置了串接连接丢失(LTC)后续行动使能,则当检测到LTC缺陷时,对STAT等开销和净荷进行维护信号AIS的插入,并向后续层次传递TSF/SSF信 息。如果配置了串接连接丢失(LTC)后续行动禁止,则当检测到LTC缺陷时,不对STAT等开销和净荷进行维护信号AIS的插入,不向后续层次传递TSF/SSF信息。 
如果配置把锁定LCK作为插入告警指示AIS的条件,则当检测到LCK缺陷时插入AIS。如果配置把锁定LCK不作为插入告警指示AIS的条件,则当检测到LCK缺陷时不插入AIS。 
如果配置把开路指示OCI作为插入告警指示AIS的条件,则当检测到OCI缺陷时插入AIS。如果配置把开路指示OCI不作为插入告警指示AIS的条件,则当检测到OCI缺陷时不插入AIS。 
所述根据TCM分配结果进行TCM属性配置的步骤还包括: 
对于使用TCM的中间节点,如果没有配置使能非介入监视,则不进行其他配置;如果配置为使能非介入监视,则还进行如下设置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是否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传递到后续层次,设置路径踪迹标识符失配(TIM)后继行动使能设置和串接连接丢失(LTC)后续行动使能设置,设置TCM应收TTI,设置TCM的TIM检测模式,设置TCM的BIP-8告警门限。 
对各级别的TCM分别配置使能或禁止的步骤还包括: 
如果配置为使能,则按照设置的TCM属性进行处理; 
如果配置为禁止,则不对该级别TCM进行处理。 
所述按照设置的TCM属性进行处理包括如下处理中的一个或多个:对于使用TCM的源节点,执行光通道数据单元串接连接监视终结源功能(ODUkT_TT_So)和光通道数据单元串接连接监视到光通道数据单元适配源功能(ODUkT/ODUk_A_So),具体内容包括:把配置的应发TTI插入到该TCM的开销中,计算BIP-8并插入到开销中,根据对应的co-located的宿功能的情况进行BDI,BEI,BIAE的插入,对STAT等开销和净荷根据配置和前面接收到的信号情况进行维护信号的插入;对于使用某个等级TCM的宿节点,执行光通道数据单元串接连接监视终结宿功能(ODUkT_TT_Sk)和光通道数据单元串接连接监视到光通道数据单元适配宿功能(ODUkT/ODUk_A_Sk),具体内容包括:根据配置的TCM属性,对TCM进行监视,并上报该级别TCM告警性能,向对应的co-located的源功能传递信息指示是否插入BDI,BEI,BIAE等后向信息;根据在配置TCM属性步骤配置的属性进行TSF,SSF(服务信号失效,Server signal fail)的传递和维护信号的插入; 如果配置了与该级别TCM相关的保护组,则开始把根据该级别TCM得到的一些缺陷作为保护倒换条件进行保护倒换。 
步骤a包括:判断是否分配了反方向业务的TCM,如果分配了反方向业务的TCM,则利用分配反方向业务后的可用TCM寄存器中的元素次序初始化本次分配所使用的可用TCM寄存器。 
步骤b包括:如果离开域的节点与进入该域的节点是同一节点,则不对所述节点进行对应于该域的TCM分配。 
所述步骤b或a2中:如果分配了反方向业务,所述的按顺序是指与所述反方向业务的分配中对应的顺序相同。 
符合下列条件时认定节点离开域: 
本节点是业务路径上最后一个节点,并且节点属于所述域;或者 
本节点不是业务路径上最后一个节点,并且节点属于所述域,而业务路径上该节点的后一个节点不属于所述域。 
符合下列条件时认定节点进入域: 
本节点是业务的首节点,并且本节点属于所述域;或者 
本节点不是业务的首节点,并且业务路径上本节点的前一个节点不属于所述域,而本节点属于这个域。 
步骤b或a2中所述按顺序是指: 
对没有分配反方向的业务,按照所述域编号从大到小的顺序;对已经分配了反方向的业务,按照所述域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或者 
对没有分配反方向的业务,按照所述域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对已经分配了反方向的业务,按照所述域编号从大到小的顺序。 
步骤a2包括: 
步骤1.沿业务路径取节点; 
步骤2.沿业务路径向首节点方向取前一个节点; 
步骤3.取所述前一个节点的TCM记录,依次获得该节点占用的TCM及对应的域;如果该节点未记录,直接进入步骤2; 
步骤4.判断步骤1中的节点是否为离开上述对应的域的节点,如果是,将所述对应的域的进入节点记录的TCM放回可用的TCM寄存器,并清除所述记录; 
步骤5.重复步骤3和4,直至处理完所述前一节点的所有记录; 
步骤6.重复步骤2-5,直至处理完步骤1取的节点之前的所有节点。 
另外,规定同级别的TCM的宿功能和源功能之间传递远端信息;不同级别的TCM的宿功能和源功能之间不直接传递远端信息(RI_XXX)。 
本发明可以取得如下有益效果:使得TCM具有co_located的终结宿功能TT_Sk和终结源功能TT_So,就是使得2个方向的业务的TCM的使用相配合,同样级别的TCM应用于正反两个方向的业务的同样的区间。可以使得远端信息(RI_XXX)在同级别的TCM之间传递;对于一个路径仅仅有一个节点属于某个域的情况,能够保证不分配TCM;按照分配的次序进行处理,使得AIS,BDI的插入能够正确的进行并且保证是唯一的结果;可集中控制,如通过网管来分配;可分布控制,从业务源节点开始依次处理,通过TCM ACT传递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形成双方向功能的单方向宿和源功能的结合; 
图2为现有技术中双方向业务的TCM配置不对应时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同样范围配置不同级别的示例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与连接功能的位置相关的TCM应用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TCM重叠(overlapping)时的应用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在TCM的开销中插入了“0101”的LCK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域之间的关系与业务路径示意图; 
图8为现有技术中一业务仅经过某个域的一个节点(如G)时的业务路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自动进行TCM分配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组网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M节点双方向的原子功能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进行TCM分配的配置过程示意图; 
图13为图10中M节点单方向(节点A至Y)的原子功能示意图; 
图14为图11中M节点双方向调整后的原子功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对应进行TCM分配的配置过程如图12所示,具体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0,配置域。 
网管图形界面显示整个网络的组成情况,由用户选择创建域。用户在整个网络上选择域的范围,指定域包括哪些节点及光纤。如果有多个域,则重复创建域的过程,直至网络中需要使用TCM进行监视的域都分配完成。 
步骤201,指定ODUk业务。 
用户选择需要进行TCM分配的ODUk业务,并明确是希望单向使用TCM还是双向使用TCM。所述ODUk业务可为进行TCM配置之前预先配置好的ODUk业务或在进行TCM配置时配置的ODUk业务。 
步骤202,进行TCM的分配。 
用户确认后,可进行TCM的分配,该TCM的分配可通过网管软件来集中实现,也可通过多个节点交互信息分布实现。自动进行TCM分配的过程例如可利用如图9所示的流程。 
步骤203,区间内非介入监视配置。 
在ODUk业务路径上,分别对各个等级的TCM,在使用TCM的节点范围内,用户指定需要进行非介入监视的节点。 
步骤204,提示用户分配结果 
包括各个等级TCM在不同节点间的分配的结果和各个等级TCM在同一个节点内处理的先后次序关系及与交叉功能的位置关系。 
步骤205,由用户确认是否同意。 
如果用户同意前述的分配,则网管把前面自动分配和配置的结果下发给节点设备,然后执行步骤207,否则执行步骤206。 
步骤206,用户调整各个功能。 
提供图形界面让用户调整各个功能的关系,如可调整不同级别的TCM在不同节点间的分配及在同一个节点内处理的次序。 
步骤207,其他TCM的相关配置。 
前一步确定后,根据前一步骤对TCM的分配结果,对每个级别的TCM,根据在不同节点的使用情况提供相应的配置界面给用户。 
对于使用某个等级TCM的源节点,则要用户设置发送方面的属性,包括配置应发TTI等。 
对于使用某个等级TCM的宿节点,则要用户设置接收方面的属性,所述设置接收方面的属性包括下述内容中的一个或多个:配置是否使能对后续ODUk路径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配置是否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传递到后续层次,配置路径踪迹标识符失配(TIM)后继行动使能设置和串接连接丢失(LTC)后续行动使能设置,设置TCM应收TTI,设置TCM的TIM检测模式,设置TCM的BIP-8告警门限,配置是否把锁定LCK、开路指示OCI作为插入告警指示AIS的条件。 
如果配置使能对后续ODUk路径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则对STAT等开销和净荷根据配置和前面接收到的信号情况进行维护信号的插入。对维护信号的定义符合G.709中16.5的定义。 
如果配置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传递到后续层次,则当检测到作为aTSF,aSSF的缺陷时向后续层次传递TSF/SSF信息。 
如果配置了串接连接丢失(LTC)后续行动使能,则当发现LTC缺陷时,对STAT等开销和净荷进行维护信号AIS的插入,并向后续层次传递TSF/SSF信息。 
如果配置把锁定LCK作为插入告警指示AIS的条件,则当检测到LCK缺陷时插入AIS。 
如果配置把开路指示OCI作为插入告警指示AIS的条件,则当检测到OCI缺陷时插入AIS。 
对于使用某个等级TCM的中间节点,如果没有配置使能非介入监视,则不需要其他配置。如果配置为使能非介入监视,则还需要配置:配置是否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传递到后续层次,配置TIM后继行动使能设置和串接连接丢失LTC后续行动使能设置,设置TCM应收TTI,设置TCM的TIM检测模式,设置TCM的BIP-8告警门限。 
步骤208,使能或禁能TCM。 
可对每个级别的TCM对使用TCM功能的源节点和宿节点分别配置使能或禁止。如果配置为使能就是激活节点的TCM功能,则按照设置的TCM属性进行处理,对于使用某个等级TCM的源节点,执行光通道数据单元串接连接监视终结源功能(ODUkT_TT_So)和光通道数据单元串接连接监视到光通道数据单元适配源功能(ODUkT/ODUk_A_So),具体可包括:把配置的应发TTI插入到该TCM的 开销中,计算BIP-8并插入到开销中,根据对应的co-located的宿功能的情况进行BDI,BEI,BIAE的插入,对STAT等开销和净荷根据配置和前面接收到的信号情况进行维护信号的插入。对于使用某个等级TCM的宿节点,执行光通道数据单元串接连接监视终结宿功能(ODUkT_TT_Sk)和光通道数据单元串接连接监视到光通道数据单元适配宿功能(ODUkT/ODUk_A_Sk),具体可包括:根据配置的TCM属性,对TCM进行监视,并上报该级别TCM告警性能,向对应的co-located的源功能传递信息指示是否插入BDI,BEI,BIAE等后向信息;根据在配置TCM属性步骤配置的属性进行TSF,SSF(服务信号失效,Server signal fail)的传递和维护信号的插入;如果配置了与该级别TCM相关的保护组,则开始把根据该级别TCM得到的一些缺陷作为保护倒换条件进行保护倒换。如果配置为禁止,则不对该级别TCM进行处理。 
步骤209,是否还有其他需要使用TCM的ODUk? 
是则再次执行步骤201。否则执行步骤210。 
步骤210,结束。 
下面对上述202步骤进行进一步的说明。自动进行TCM分配的方法通过按照ODUk业务路径上节点的顺序分配业务路径(如果双方向使用TCM,则还包括反方向业务)上的各节点对TCM的使用;而对于反方向业务,则按对应的顺序进行分配,使2个方向业务的TCM的分配能够对应,从而使得TCM具有co_located的TT_Sk和TT_So,就是使得2个方向业务的TCM的使用相互配合,并使同样级别的TCM应用于正反两个方向的业务的同样的区间。这样可以使得远端信息(R1_XXX)在同级别的TCM之间传递。 
另外,对于一个业务路径上仅仅有一个节点属于某个域的情况,本发明不分配TCM。 
本发明的进行TCM自动分配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步骤: 
a.确定可用进行串接连接监视TCM寄存器; 
b.可选的,沿业务路径取该业务路径上的节点,如果该节点离开域,则按顺序将其离开的域的进入节点记录的TCM放回可用的TCM寄存器,并清除所述记录;当不存在TCM不够分配的情况时(在域数量不多于6个),该步骤也可以省略;或者如果合同规定有某域与某TCM级别的关系(如某个域需要使 用某个级别TCM),可以针对各个域有选择的执行该步骤。 
c.对于所述业务路径上的节点,确定其进入的域,按顺序依次分配并记录对应于进入的域的本节点占用的TCM; 
d.取上述业务路径上的节点的下一节点,并重复步骤b,直至处理完业务路径上的所有节点。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的自动进行TCM分配的流程示意图。下面结合图9和图10说明本发明具体的TCM分配流程。本发明的自动分配的处理流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得到组网中各个域的范围和等待进行TCM分配的业务路径和可用TCM寄存器。 
各个域的范围设置或等待进行TCM分配的ODUk的业务路径可通过提供给用户配置接口,让用户进行配置。可用TCM寄存器有默认值654321,也可以由用户配置。另外,从可用TCM寄存器中一般可以按顺序使用,也可以指定其他的方法或约束条件,如要求某个域优先使用某级别TCM。其中ODUk业务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对于双向业务,在一次分配过程中对两个方向分别进行分配,并且双方向的分配是对应的。 
步骤101,判断是否已经分配了反方向业务。 
为了使得正反两个方向的TCM分配互相对应,如果在本次分配之前已经分配了反方向业务的TCM,则进入步骤102,重新初始化可用TCM寄存器。否则可直接进行步骤103。在此分配了反方向业务是指已经按照单向对对应的反方向业务进行了TCM分配,现在又对另一个方向再分配TCM的情况。另外,对于已经分配了反方向业务的情况下,也可直接根据反方向业务来对应的分配。如反方向业务TCM1应用于MN间,则这里分配TCM1应用于NM间。这种情况可不必进行下述步骤。 
当然,对于未分配反方向业务的情况,也可以对可用TCM寄存器进行初始化,但对于TCM寄存器的初始化值并没有要求,可以按照任意设置的值进行初始化,在此不作特别说明。 
步骤102,重新初始化可用寄存器。 
利用分配反方向业务后的可用TCM寄存器中的元素次序初始化本次分配所使用的可用TCM寄存器。例如,对图10中的业务2进行TCM分配时,由于此时 已经分配了反方向的业务(业务1),可使用对业务1进行分配后的可用TCM寄存器的元素作为初始值(即651432)。 
步骤103,沿业务路径从业务首节点(即业务源节点)开始依次处理该业务路径上的节点。 
假定所述业务路径一共经过n个节点,不妨以节点i(i=1,2,......n,n为整数)表示本步骤所取的节点。i=1时表示的是该业务路径上的首节点。 
本步骤从i=1开始依次处理业务路径上的各节点。 
步骤104,从业务首节点开始,对节点i进行处理。 
步骤105,沿着业务路径向源节点方向取前一个节点(不妨称为节点j)。 
从j=i-1开始,对节点i之前的节点(节点j)进行处理。 
当步骤103中取的节点为业务路径上的首节点时,源节点方向不存在源节点的前一个节点,因此可直接进入步骤111。例如,对于图10中业务1的首节点A(也即节点1),由于其前面没有其它节点,因此直接进入步骤111,按照一定的域的顺序进行TCM分配。 
步骤106,取所述节点j的TCM记录,包括占用的TCM及对应的域(在此称作域X)。 
从本步骤到步骤109是一个循环,从节点j的最后一条记录开始,依次取该节点j的各条记录,取出记录的所占用TCM及对应的域(这里称为域X)的记录,此时节点j为所述对应的域的进入节点。例如当步骤104中处理的节点i为节点B时,所述节点j为业务路径1上的节点A,该节点A共有3条记录,分别记录了对应于域1的TCM1、对应于域2的TCM2以及对应于域3的TCM3,首先从节点A的最后一条记录(即记录了TCM3的记录)开始,取出记录TCM(TCM3)及对应的域(域3)的记录。 
如果节点j没有记录占用的TCM(图10业务1中的节点B),则取j=j-1,重新进入步骤105,进行前一节点的处理。 
步骤107,判断步骤104中取的节点i是否为业务路径上离开域X的节点。 
查看域X(步骤106中取到的域)与节点i的关系,并判断节点i是否是业务路径上离开这个域(域X)的节点,如果是,执行步骤108,否则执行步骤109。 
对节点是否从业务路径上离开域X的判断方法是:如果节点i是业务路径上最后一个节点,并且节点属于这个域(域X),则认为本节点(节点i)是 离开本域的节点。如果节点i不是业务路径上最后一个节点,而节点属于这个域,并且业务路径上节点的后一个节点不属于这个域,则也认为本节点是离开本域的节点。例如,对于上述步骤中的节点B,其是业务路径上离开域1的节点,因此进一步执行步骤108。 
步骤108,清除记录,并分配一个级别的TCM。 
1个级别的TCM已经使用完毕,可清除在节点j(进入节点)记录的占用TCM级别及对应域的记录,并且把该级别TCM重新放回到可用TCM寄存器。 
例如,由于步骤107中判断出节点B是离开域1的节点,因此本步骤中清除域1的进入节点(节点A)记录的占用的TCM1及其应用于域1的记录,并将该TCM1重新放回到可用寄存器。 
在应用于域的TCM的分配中,如果进入节点和离开节点不是同一个节点,即已经发现在节点j进入域X,到节点i离开域X,则可分配一个TCM级别应用于域X,具体对应的区间为从节点j到节点i之间业务路径。当1个级别的TCM已经使用完毕,可清除在进入节点记录的占用TCM级对应域的记录,并且把该级别TCM重新放回到可用TCM寄存器。 
步骤109,判断是否处理完了本节点j的所有记录。 
步骤106到本步骤是一个循环。依次处理节点j的所有记录。如果处理完了所有记录则执行步骤110,否则再执行步骤106。对于节点A,由于记录了三条记录,因此在处理完最外一条记录后,进一步执行步骤106-109,处理其它的两条记录。 
步骤110,判断是否处理完了节点i前的所有节点。 
步骤105到本步骤是一个循环。依次处理节点i前的所有节点。如果已经处理完了所有节点则执行步骤111,否则取j=j-1,再执行步骤105。 
本发明步骤105-110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在处理到了某节点i时,确定已经使用了完毕了哪些TCM级别,判断离开了哪些域,并找到对应的进入节点,进行处理,清除相应的记录,从而得到新的TCM的使用情况。 
如上所述的步骤105至步骤110是通过依次处理节点i前的所有节点,来获取节点i所属的一个或多个域中对应的进入节点记录的TCM,并在判断该节点i离开某一域时,将对应的进入该域的进入节点j记录的TCM重新放回TCM寄存器,并清除该进入节点j的该条TCM记录,同时可用TCM寄存器重新保存可用的 TCM级别。例如,如图10所示,在对业务路径1进行TCM分配的过程中,在处理节点M时,按照步骤105-步骤110,要依次处理节点M之前的所有节点,即分别处理节点L、K、F、G、H、I、J、E、D、C、B、A。首先处理L节点,获取L节点的TCM及对应域的记录(占用了TCM4,对应于域8),并判断节点M是否是离开域8的节点;当判断节点M不是离开域8的节点,进一步处理K节点,获取K节点的TCM及对应域的记录(占用了TCM3,对应于域5),并判断节点M是否是离开域5的节点,由于节点M是业务路径上离开域5的节点,于是进入域5的节点K记录的TCM3重新放回可用的TCM寄存器,节点K记录的TCM3应用于域5清除;然后进一步处理前面各节点;通过依次的处理,进一步确定节点M为节点H进入的域2的离开节点,于是将节点H记录的TCM记录重新放回可用TCM寄存器,并清除相应的进入节点H的TCM记录。由此可知,如上的流程,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处理节点M离开的域的TCM:先释放节点K占用的应用于域5的TCM3,再释放节点H占用的应用于域2的TCM2。 
但基于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并不限于利用上述步骤105-110中根据对节点i前的各节点的处理顺序来确定离开的域并进行处理的流程,而还可以有其它的处理步骤。例如,可以不按照依次处理节点i之前的节点的顺序来确定使用的TCM及离开的域,而是也可以采用如下处理: 
(1)不需处理完节点i前所有的节点,如可仅需处理到节点i所属的域的进入节点中最靠近业务首节点的进入节点(如当所述i节点为图10中的J节点时,可仅需处理到图10中J节点所属的域4的进入节点,及C节点)。 
(2)根据节点i所属的域的排列顺序来确定对离开的域的处理顺序。如处理到了业务路径1上的节点M时,首先根据节点M属于的域(属于域2、域3、域4、域5、域7、域8)来判断节点M离开了哪些域(离开了域2、域5),获取节点M离开的域对应的进入节点的TCM记录,然后按照所述域的预定顺序将对应节点的TCM记录放回可用TCM寄存器并清除对应的进入节点的TCM记录。 
所述的预定的顺序可以是按照各个域的编号顺序,比如对于还没有分配反方向业务的业务,可以域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处理;如果已经分配了反方向业务的业务,可以域编号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处理;或者相反,但并不限于此。 
这样,当处理到业务路径1上的节点M时,如果按照域编号从小到大的顺 序进行处理,则是先释放节点H占用的应用于域2的TCM2,再释放节点K占用的应用于域5的TCM3。 
如上仅作为举例说明,而非限定对节点的处理过程。 
步骤111,如果处理完了节点i之前的所有节点,则按照该节点进入的域的顺序对所述的节点i分配TCM级别。 
首先确定域的处理顺序。 
为了在进行正反两个方向分配的时候能够互相对应,需要在处理正反方向的业务的时候使用不同的域的处理顺序。比如对于还没有分配反方向业务的业务,以域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处理;如果已经分配了反方向业务的业务,以域编号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处理;或者相反,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步骤112,按照预定的顺序取一个域进行处理。 
从本步骤到步骤115是一个循环,依次对各个域进行处理。 
步骤113,判断节点i是否是业务路径上进入所处理的域的节点。 
如果节点i是业务路径上进入所处理的域的节点,则执行步骤114,否则进入步骤115。 
判断节点i是否进入域的具体方法为,如果本节点是业务的首节点,并且本节点属于这个域,则认为本节点进入这个域。如果本节点不是业务的首节点,并且业务路径上本节点的前一个节点不属于这个域,并且本节点属于这个域,则认为本节点进入这个域。 
步骤114,从可用TCM寄存器选择一个元素,并记录本节点占用的TCM及对应的域。 
当发现节点N进入某一域时,从可用TCM寄存器选择一个元素,并记录本节点占用的TCM及对应的域,即将本节点占用的TCM应用于对应的域。 
对于一个路径仅仅有一个节点属于某个域的情况,即进入某个域的节点和离开该域的节点是同一个节点时,则不分配TCM。 
可用TCM寄存器保存还没有使用的TCM级别,对于节点i的TCM级别的分配,一般可按顺序从其中选择一个元素,也可以加上一些限制和要求进行选择。如某个域优先使用某个级别。如果可用TCM寄存器为空,说明6级TCM已经全部分配完毕,没有其他可用的TCM了,提示用户分配失败,直接到步骤117。 
步骤115,判断是否处理完了所有的域。 
从步骤112到本步骤是一个循环,按照步骤111确定的处理顺序依次处理每个域。如果还有其他域需要处理,就执行步骤112,直至处理完所有的域。如果处理完所有的域,则执行步骤116。 
如果节点N既没有离开域也没有进入域,或者说进入域的节点和离开该域的节点是同一个节点,则不进行TCM处理。 
步骤116,是否处理完了业务所有的节点? 
从步骤103到本步骤是一个循环,按业务路径从源节点向宿节点方向依次处理每个节点,如果还有其他节点需要处理,则执行步骤103。如果处理完所有的节点,则执行步骤117。 
步骤117,结束。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子详细说明进行TCM分配及其配置的具体过程。 
步骤200,配置域。 
网管图形界面显示整个网络的组成情况,由用户选择创建域。用户在整个网络上选择域的范围。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组网示意图,该组网图中,从A到Y共25个节点。例如用户先创建域1,指定域1包括ABFG四个节点及相连接的光纤;然后创建域2,指定域2包括A,B,C,F,G,H,K,L,M节点及相连接的光纤。这样依次共创建8个域。 
如图10所示的组网图中中用圆或椭圆形框起来的表示属于某个域(如运营商)的网络范围。光传送网络(OTN)的TCM可以支持嵌套,层叠等各种复杂的应用场景,为了表示出OTN的TCM的强大的能力,这里把域(如运营商)也表示为重叠嵌套。图10中域1到域8即为本步骤中用户创建的域。 
域1:A,B,F,G 
域2:A,B,C,F,G,H,K,L,M 
域3:A,B,C,D,F,G,H,I,K,L,M,N,P,Q,R,S 
域4:C,D,E,H,I,J,M,N,O 
域5:K,L,M,P,Q,R,U,V,W 
域6:S,T,X,Y 
域7:M,N,O,R,S,T,W,X,Y 
域8:G,H,I,J,L,M,N,O,Q,R,S,T,V,W,X,Y 
其中域1,2,3之间是嵌套(Nested)关系,域6,7,8之间是嵌套(Nested)关系。域2,4,5,7是重叠(overlapping)关系,域1和域6之间是层叠(cascading)关系。 
步骤201,指定ODUk业务。 
用户选择需要进行TCM分配的ODU业务,选择之前已经配置好的业务1(ODU1业务),并选择希望单向使用TCM。参照如图10所示的组网图,业务1从节点A经节点B,C,D,E,J,I,H,G,F,K,L,M,N,O,T,S,R,Q,P,U,V,W,X到节点Y。 
步骤202,自动进行TCM的分配。 
首先根据指定的业务设置可用TCM寄存器,因为还没有分配反方向的业务,则初始的情况下,可用TCM寄存器初试化为6,5,4,3,2,1。其中1是最先使用的。 
如对业务1进行自动分配,沿业务经过的节点依次进行处理。具体过程如表1所示。 
表1. 
  节  点  操作步骤  占用 的TCM   对应  的域   可用  TCM
  A  本节点前面没有节点,没有发现离开哪个域。 发现进入域1,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1),记录本节 点(A)占用了TCM1,准备用于域1。  1   1   654320
  A  发现进入域2,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2),记录本节 点(A)占用了TCM2,准备用于域2。  2   2   654300
  A  发现进入域3,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3),记录本节 点(A)占用了TCM3,准备用于域3。  3   3   654000
  B  发现离开域1,进入域1的节点A记录的TCM1重新放回可 用TCM,节点A记录的TCM1应用于域1清除。分配TCM1 应用于节点A到节点B之间。       654100
  C  发现离开域2,进入域2的节点A记录的TCM2重新放回可 用TCM,节点A记录的TCM2应用于域2清除。分配TCM2 应用于节点A到节点C之间。       654120
  C  发现进入域4,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2),记录本节 点(C)占用了TCM2,准备用于域4。  2   4   654100
  D  发现离开域3,进入域3的节点A记录的TCM3重新放回可 用TCM,节点A记录的TCM3应用于域3清除。分配TCM3       654130
   应用于节点A到节点D之间。      
  E  没有发现进入或离开域,无处理。      
  J  发现进入域8,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3),记录本节 点(J)占用了TCM3,准备用于域8。  3   8   654100
  I  发现进入域3,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1),记录本节 点(I)占用了TCM1,准备用于域3。  1   3   654000
  H  发现离开域4,进入域4的节点C记录的TCM2重新放回可 用TCM,节点C记录的TCM2应用于域4清除。分配TCM2 应用于节点C到节点H之间。       654200
  H  发现进入域2,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2),记录本节 点(H)占用了TCM2,准备用于域2。  2   2   654000
  G  发现离开域8,进入域8的节点J记录的TCM3重新放回可 用TCM,节点J记录的TCM3应用于域8清除。分配TCM3 应用于节点J到节点G之间。       654300
  G  发现进入域1,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3),记录本节 点(G)占用了TCM3,准备用于域1。  3   1   654000
  F  发现离开域1,进入域1的节点G记录的TCM3重新放回可 用TCM,节点G记录的TCM3应用于域1清除。分配TCM3 应用于节点G到节点F之间。       654300
  K  发现进入域5,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3),记录本节 点(K)占用了TCM3,准备用于域5。  3   5   654000
  L  发现进入域8,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4),记录本节 点(L)占用了TCM4,准备用于域8。  4   8   650000
  M  发现离开域5,进入域5的节点K记录的TCM3重新放回可 用TCM,节点K记录的TCM3应用于域5清除。分配TCM3 应用于节点K到节点M之间。       653000
  M  发现离开域2,进入域2的节点H记录的TCM2重新放回可 用TCM,节点H记录的TCM2应用于域2清除。分配TCM2 应用于节点H到节点M之间。       653200
  M  发现进入域4,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2),记录本节 点(M)占用了TCM2,准备用于域4。  2   4   653000
  M  发现进入域7,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3),记录本节 点(M)占用了TCM3,准备用于域7。  3   7   650000
  N  发现离开域3,进入域3的节点I记录的TCM1重新放回可 用TCM,节点H记录的TCM1应用于域3清除。分配TCM1 应用于节点I到节点N之间。       651000
  O  发现离开域4,进入域4的节点M记录的TCM2重新放回可 用TCM,节点M记录的TCM2应用于域4清除。分配TCM2       651200
   应用于节点M到节点0之间。      
  T  发现进入域6,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2),记录本节 点(T)占用了TCM2,准备用于域6。  2   6   651000
  S  发现离开域6,进入域6的节点T记录的TCM2重新放回可 用TCM,节点T记录的TCM2应用于域6清除。分配TCM2 应用于节点T到节点S之间。       651200
  S  发现进入域3,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2),记录本节 点(S)占用了TCM2,准备用于域3。  2   3   651000
  R  发现离开域7,进入域7的节点M记录的TCM3重新放回可 用TCM,节点M记录的TCM3应用于域7清除。分配TCM3 应用于节点M到节点R之间。       651300
  R  发现进入域5,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3),记录本节 点(R)占用了TCM3,准备用于域5。  3   5   651000
  Q  发现离开域8,进入域8的节点L记录的TCM4重新放回可 用TCM,节点L记录的TCM4应用于域8清除。分配TCM4 应用于节点L到节点Q之间。       651400
  P  发现离开域3,进入域3的节点S记录的TCM2重新放回可 用TCM,节点S记录的TCM2应用于域3清除。分配TCM2 应用于节点S到节点P之间。       651420
  U  没有发现进入或离开域,无处理。       651420
  V  发现进入域8,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2),记录本节 点(V)占用了TCM2,准备用于域8。  2   8   651400
  W  发现离开域5,进入域5的节点R记录的TCM3重新放回可 用TCM,节点R记录的TCM3应用于域3清除。分配TCM3 应用于节点R到节点W之间。       651430
  W  发现进入域7,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3),记录本节 点(W)占用了TCM3,准备用于域7。  3   7   651400
  X  发现进入域6,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4),记录本节 点(X)占用了TCM4,准备用于域6。  4   6   651000
  Y  发现离开域6,进入域6的节点X记录的TCM4重新放回可 用TCM,节点X记录的TCM4应用于域6清除。分配TCM4 应用于节点X到节点Y之间。       651400
  Y  发现离开域7,进入域7的节点W记录的TCM3重新放回可 用TCM,节点W记录的TCM3应用于域7清除。分配TCM3 应用于节点W到节点Y之间。       651430
  Y  发现离开域8,进入域8的节点V记录的TCM2重新放回可 用TCM,节点V记录的TCM2应用于域8清除。分配TCM2 应用于节点V到节点Y之间。       651432
总结一下,上面过程中,对TCM各个级别的分配如下: 
编号:TCM级别  源节点    中间节点    宿节点    域 
1     TCM1     A         无          B         1 
2     TCM2     A         B           C         2 
3     TCM3     A         BC          D         3 
4     TCM2     C         DEJI        H         4 
5     TCM3     J         IH          G         8 
6     TCM3     G         无          F         1 
7     TCM3     K         L           M         5 
8     TCM2     H         GFKL        M         2 
9     TCM1     I         HGFKLM      N         3 
10    TCM2     M         N           O         4 
11    TCM2     T         无          S         6 
12    TCM3     M         NOTS        R         7 
13    TCM4     L         MNOTSR      Q         8 
14    TCM2     S         RQ          P         3 
15    TCM3     R         QPUV        W         5 
16    TCM4     X         无          Y         6 
17    TCM3     W         X           Y         7 
18    TCM2     V         WX          Y         8 
步骤203,区间内非介入监视配置。 
在ODUk业务路径上,分别对各个等级的TCM,在使用TCM的节点范围内,用户指定需要进行非介入监视的节点。例如,在用于ABCD范围的TCM3指定在C节点进行非介入监视。对应用于范围LMNOTSRQ范围内的TCM4在T节点进行非介入监视。对应用于范围RQPUVW范围内的TCM3在P节点进行非介入监视。 
步骤204,提示用户分配结果。 
可向用户提示包括各个等级TCM在不同节点间的分配的结果和各个等级TCM在同一个节点内处理的先后次序关系及与交叉功能的位置关系。不同等级TCM的分配结果,可见上面的总结。如果用户选中某个节点如M节点,则提示M节点对TCM功能的处理的功能框图,如图13所示。 
步骤205,由用户确认是否同意如上分配。 
用户选择同意分配,则网管把前面自动分配和配置的结果下发给设备,然后执行步骤207。 
步骤207,进行其他TCM的相关配置。 
前一步确定后,根据前一步骤对TCM的分配结果,对每个级别的TCM,根据在不同节点的使用情况提供相应的配置界面给用户。 
例如,对于在AB范围内使用的TCM1。对于源节点A,则要用户设置TCM1发送方面的属性,配置应发TTI。对于宿节点B,则要用户设置接收方面的属性,配置使能对后续ODUk路径进行维护信号(AIS)的下插,配置使能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传递到后续层次,配置TIM后继行动使能和LTC后续行动使能设置(LTCActDis),设置TCM应收TTI,设置TCM的TIM检测模式为SAPI+DAPI(SAPI:Source access point identifier,源端接入点标识符;DAPI:Destination access pointi dentifier,目的地接入点标识符),设置TCM的BIP-8告警门限。其中前面两项由网管转换为模式信息下发给设备,就是如果配置为使能则网管向设备下发模式为操作模式,配置为禁止则网管向设备下发模式为监视模式。其他项由网管直接转发给设备。 
对于在ABC范围内使用的TCM2。对于源节点A,则要用户设置TCM1发送方面的属性,配置应发TTI。对于宿节点C,则要用户设置接收方面的属性,配置使能对后续ODUk路径进行维护信号(AIS)的下插,配置使能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传递到后续层次,配置TIM后继行动使能和LTC后续行动使能设置(LTCActDis),设置TCM应收TTI,设置TCM的TIM检测模式为SAPI+DAPI,设置TCM的BIP-8告警门限。 
对于在ABCD范围内使用的TCM3。对于源节点A,则要用户设置TCM1发送方面的属性,配置应发TTI。对于宿节点D,则要用户设置接收方面的属性,配置使能对后续ODUk路径进行维护信号(AIS)的下插,配置使能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传递到后续层次,配置TIM后继行动使能和LTC后续行动使能设置(LTCActDis),设置TCM应收TTI,设置TCM的TIM检测模式为SAPI+DAPI,设置TCM的BIP-8告警门限。对于使能非介入监视的节点C,则要用户设置接收方面的属性,配置使能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传递到后续层次,配置TIM后继行动使能和LTC后续行动使能设置(LTCActDis),设置TCM应收TTI,设置TCM的TIM检测模式为SAPI+DAPI,设置TCM的BIP-8告警门限。 
这样依次对18个应用于各个区间的各个等级的TCM的源宿节点和使能相应级别TCM的非介入监视点节点进行配置。 
步骤208,使能TCM。 
用户对TCM配置使能。可以对每个级别TCM分别配置,也可以选中多个TCM统一进行使能。网管把用户下发的每个级别TCM的使能信息依次下发给该级别TCM的源节点和宿节点。如用户选择使能编号为1的应用于AB间的TCM1,则网管把对TCM1的源功能使能的信息下发给源节点A,把对TCM1的宿功能使能的信息下发给宿节点B。这样依次对18个TCM进行使能。 
步骤209,判断是否还有其他需要使用TCM的ODUk? 
判断还有其他需要使用TCM的ODUk业务,再次执行步骤201(如果判断为否,则TCM配置结束)。 
步骤201,指定ODUk业务。 
用户选择需要进行TCM分配的ODU业务,选择业务2(ODU2业务),并选择希望双向使用TCM。本实施例中选择业务2为业务1对应的反方向业务。参照图10所示的组网图,业务2从节点Y经节点Y,X,W,V,U,P,Q,R,S,T,O,N,M,L,K,F,G,H,I,J,E,D,C,B到节点A。 
步骤202,自动进行TCM分配。 
业务2的业务路径与业务1完全一样,只是信号流向相反。因为已经分配了反方向的业务(业务1),这时可使用对业务1进行分配后的可用TCM寄存器的元素作为初始值,如上面分配后的6,5,1,4,3,2。其中2是最先使用的。 
对业务2进行分配,沿业务经过的节点依次进行处理。具体过程如表2所示。 
表2. 
  节  点   操作步骤   占用  的TCM   对应  的域   可用TCM
  Y   本节点前面没有节点,没有发现离开哪个域。  发现进入域8,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2),记录  本节点(Y)占用了TCM2,准备用于域8。   2   8   651430
  Y   发现进入域7,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3),记录  本节点(Y)占用了TCM3,准备用于域7。   3   7   651400
  Y   发现进入域6,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4),记录  本节点(Y)占用了TCM4,准备用于域6。   3   3   651000
  X   发现离开域6,进入域6的节点Y记录的TCM4重新放       651400
   回可用TCM,节点Y记录的TCM4应用于域6清除。分 配TCM4应用于节点Y到节点X之间。      
  W  发现离开域7,进入域7的节点Y记录的TCM3重新放 回可用TCM,节点Y记录的TCM3应用于域7清除。分 配TCM3应用于节点Y到节点W之间。       651430
  W  发现进入域5,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3),记录 本节点(W)占用了TCM3,准备用于域5。  3   5   651400
  V  发现离开域8,进入域8的节点Y记录的TCM2重新放 回可用TCM,节点Y记录的TCM2应用于域8清除。分 配TCM2应用于节点Y到节点V之间。       651420
  U  没有发现进入或离开域,无处理。       651420
  P  发现进入域3,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2),记录 本节点(P)占用了TCM2,准备用于域E。  2   3   651400
  Q  发现进入域8,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4),记录 本节点(Q)占用了TCM4,准备用于域8。  4   8   651000
  R  发现离开域5,进入域5的节点W记录的TCM3重新放 回可用TCM,节点W记录的TCM3应用于域5清除。分 配TCM3应用于节点W到节点R之间。       651300
  R  发现进入域7,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3),记录 本节点(R)占用了TCM3,准备用于域7。  3   7   651000
  S  发现离开域3,进入域3的节点P记录的TCM2重新放 回可用TCM,节点P记录的TCM2应用于域3清除。分 配TCM2应用于节点P到节点S之间。       651200
  S  发现进入域6,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2),记录 本节点(S)占用了TCM2,准备用于域6。  2   6   651000
  T  发现离开域6,进入域6的节点S记录的TCM2重新放 回可用TCM,节点S记录的TCM2应用于域6清除。分 配TCM2应用于节点S到节点T之间。       651200
  O  发现进入域4,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2),记录 本节点(O)占用了TCM2,准备用于域4。  2   4   651000
  N  发现进入域3,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1),记录 本节点(N)占用了TCM1,准备用于域3。  1   3   650000
  M  发现离开域4,进入域4的节点O记录的TCM2重新放 回可用TCM,节点O记录的TCM2应用于域4清除。分 配TCM2应用于节点O到节点M之间。       652000
  M  发现离开域7,进入域7的节点R记录的TCM3重新放 回可用TCM,节点R记录的TCM3应用于域7清除。分 配TCM3应用于节点R到节点M之间。       652300
  M  发现进入域5,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3),记录 本节点(M)占用了TCM3,准备用于域5。  3   5   652000
  M  发现进入域2,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2),记录 本节点(M)占用了TCM2,准备用于域2。  2   2   650000
  L  发现离开域8,进入域8的节点Q记录的TCM4重新放 回可用TCM,节点Q记录的TCM4应用于域8清除。分 配TCM4应用于节点Q到节点L之间。       654000
  K  发现离开域5,进入域5的节点M记录的TCM3重新放 回可用TCM,节点M记录的TCM3应用于域5清除。分 配TCM3应用于节点M到节点K之间。       654300
  F  发现进入域1,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3),记录 本节点(F)占用了TCM3,准备用于域1。  3   1   654000
  G  发现离开域1,进入域1的节点F记录的TCM3重新放 回可用TCM,节点F记录的TCM3应用于域1清除。分 配TCM3应用于节点F到节点G之间。       654300
  G  发现进入域8,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3),记录 本节点(G)占用了TCM3,准备用于域8。  3   8   654000
  H  发现离开域2,进入域7的节点M记录的TCM2重新放 回可用TCM,节点M记录的TCM2应用于域2清除。分 配TCM2应用于节点M到节点H之间。       654200
  H  发现进入域4,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2),记录 本节点(H)占用了TCM2,准备用于域4。  2   4   654000
  I  发现离开域3,进入域3的节点N记录的TCM1重新放 回可用TCM,节点N记录的TCM1应用于域3清除。分 配TCM1应用于节点N到节点I之间。       654100
  J  发现离开域8,进入域8的节点G记录的TCM3重新放 回可用TCM,节点G记录的TCM3应用于域8清除。分 配TCM3应用于节点G到节点J之间。       654130
  E  没有发现进入或离开域,无处理。       654130
  D  发现进入域3,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3),记录 本节点(D)占用了TCM3,准备用于域3。  3   3   654100
  C  发现离开域4,进入域4的节点H记录的TCM2重新放 回可用TCM,节点H记录的TCM2应用于域4清除。分 配TCM2应用于节点H到节点C之间。       654120
  C  发现进入域2,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2),记录 本节点(C)占用了TCM2,准备用于域2。  2   2   654100
  B  发现进入域1,从可用TCM中选择一个元素(1),记录 本节点(B)占用了TCM1,准备用于域1。  1   1   654000
  A   发现离开域3,进入域3的节点D记录的TCM3重新放  回可用TCM,节点D记录的TCM3应用于域3清除。分  配TCM3应用于节点D到节点A之间。       654300
  A   发现离开域2,进入域2的节点C记录的TCM2重新放  回可用TCM,节点C记录的TCM2应用于域2清除。分  配TCM2应用于节点C到节点A之间。       654320
  A   发现离开域1,进入域1的节点B记录的TCM1重新放  回可用TCM,节点B记录的TCM1应用于域1清除。分  配TCM1应用于节点B到节点A之间。       654321
总结一下,上面过程中,对TCM各个级别的分配如下: 
编号:TCM级别    源节点    中间节点    宿节点    域 
1     TCM4       Y         无          X         6 
2     TCM3       Y         X           W         7 
3     TCM2       Y         XW          V         8 
4     TCM3       W         VUPQ        R         5 
5     TCM2       P         QR          S         3 
6     TCM2       S         无          T         6 
7     TCM2       O         N           M         4 
8     TCM3       R         STON        M         7 
9     TCM4       Q         RSTONM      L         8 
10    TCM3       M         L           K         5 
11    TCM3       F         无          G         1 
12    TCM2       M         LKJI        H         2 
13    TCM1       N         MLKJ        I         3 
14    TCM3       G         HI          J         8 
15    TCM2       H         IJED        C         4 
16    TCM3       D         CB          A         3 
17    TCM2       C         B           A         2 
18    TCM1       B         无          A         1 
步骤203,区间内非介入监视配置。 
在业务2的ODUk业务路径上,分别对各个等级的TCM,在使用TCM的节点范围内,用户指定需要进行非介入监视的节点。如在用于WUVPQR范围的TCM3指定在P节点进行非介入监视。对应用于范围NMLKJI范围内的TCM1在K节点进行非介入监视。对应用于范围HIJEDC范围内的TCM2在D节点进行非介入监视。 
步骤204,提示用户分配结果。 
包括各个等级TCM在不同节点间的分配的结果和各个等级TCM在同一个节点内处理的先后次序关系及与交叉功能的位置关系。不同等级TCM的分配结果,如上面总结所示。用户可选中某个节点如M节点,则提示M节点对TCM功能的处理的功能框图,这时M节点双方向都分配了TCM,则双方向的原子功能如图11所示。 
步骤205,由用户确认是否同意。 
如果用户同意分配,则网管把前面自动分配和配置的结果下发给设备,然后执行步骤207。本实施例中用户不同意分配,进入步骤206。 
步骤206,用户进行功能调整。 
用户不同意分配,把从A方向来的改为先处理TCM2再处理TCM3。把向A方向去的改为先处理TCM3再处理TCM2。从Y方向来和向Y方向去的不改变。网管把前面自动分配和调整配置后的结果下发给设备,然后执行步骤207。 
步骤207,其他TCM的相关配置。 
前一步确定后,根据前一步骤对TCM的分配结果,对每个级别的TCM,根据在不同节点的使用情况提供相应的配置界面给用户。 
例如,对于在YX范围内使用的TCM4。对于源节点Y,则要用户设置TCM4发送方面的属性,配置应发TTI。对于宿节点X,则要用户设置接收方面的属性,配置使能对后续ODUk路径进行维护信号(AIS)的下插,配置使能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传递到后续层次,配置TIM后继行动使能和LTC后续行动使能设置(LTCActDis),设置TCM应收TTI,设置TCM的TIM检测模式为SAPI+DAPI,设置TCM的BIP-8告警门限。 
对于在YXW范围内使用的TCM3。对于源节点Y,则要用户设置TCM3发送方面的属性,配置应发TTI。对于宿节点W,则要用户设置接收方面的属性,配置使能对后续ODUk路径进行维护信号(AIS)的下插,配置使能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传递到后续层次,配置TIM后继行动使能和LTC后续行动使能设置(LTCActDis),设置TCM应收TTI,设置TCM的TIM检测模式为SAPI+DAPI,设置TCM的BIP-8告警门限。 
对于在YXWV范围内使用的TCM2,对源节点Y,则要用户设置TCM2发送方面的属性,配置应发TTI。对于宿节点V,则要用户设置接收方面的属性, 配置使能对后续ODUk路径进行维护信号(AIS)的下插,配置使能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传递到后续层次,配置TIM后继行动使能和LTC后续行动使能设置(LTCActDis),设置TCM应收TTI,设置TCM的TIM检测模式为SAPI+DAPI,设置TCM的BIP-8告警门限。 
这样可以依次对18个应用于各个区间的各个等级的TCM的源宿节点和使能相应级别TCM的非介入监视点节点进行配置。 
步骤208,使能TCM。 
对每个级别的TCM分别配置使能。 
步骤209,判断是否还有其他需要使用TCM的ODUk。 
如果判断为是则重新执行步骤201;如果判断为否,则执行步骤210。 
步骤210,结束。 
如上所述,本发明实现了自动进行TCM分配,在进行了必要的设置后可自动进行,无需用户干预分配过程。 
在上面的例子中,自动分配的过程是在网管集中处理的。适用于由一个网管管理比较大的网络的情况,各个ODUk业务的源宿和中间各个节点都由这个网管统一管理,并可由该网管使能各节点的各个级别TCM,即激活各节点的TCM功能。 
当网络是由不同的网管分别管理的情况,可通过分布式方式进行自动分配。各个网管分别向各自管理的节点下发本网管管理的范围内的网络情况和本网管管理的范围内的各个域的组成情况及需要使用TCM进行监视的ODUk的业务经过本网管管理的节点的范围。然后自动分配的过程沿业务路径分布式处理。由其中一个网管触发,从业务源节点开始进行自动分配。并通过ODUk的开销(如TCM-ACT)逐个节点向后传递前面的分配过程的信息,如本节点的信息,占用的TCM级别,对应的域的编号,及剩余可用的TCM级别。逐个节点分布式的进行分配,并将分配结果上报到管理各个节点的网管。 
TCM分配完成后,可由其中一个网管下发使能或禁止命令给所管理的某一个节点,由该节点再通过ODUk的开销(如TCM-ACT)逐个节点向业务源及业务宿传递激活或去激活信息。 
当进行激活时,首先通过TCM-ACT传递信息到所有ODUk路径上的节点来 激活ODUk路径上所有使用TCM的源节点,然后再通过TCM-ACT传递信息到所有ODUk路径上的节点来激活ODUk路径上所有使用TCM的宿节点。当进行去激活时,首先通过TCM-ACT传递信息到所有ODUk路径上的节点来去激活ODUk路径上所有使用TCM的宿节点,然后再通过TCM-ACT传递信息到所有ODUk路径上的节点来去激活ODUk路径上所有使用TCM的源节点。 
如上面例子所示,当进行激活时,先经过第一次信息交互激活源节点,从编号为1的,Y节点发送方向TCM4功能,编号为2的,Y节点发送方向TCM3功能,编号为3的,Y节点发送方向TCM2功能,编号为4的,W节点发送方向TCM3功能,直到编号为18的,B节点发送方向TCM1功能。然后再经过第二次信息交互激活宿节点,从编号为1的,X节点接收方向TCM4功能,编号为2的,W节点接收方向TCM3功能,编号为3的,V节点接收方向TCM2功能,编号为4的,R节点接收方向TCM3功能,直到编号为18的,A节点接收方向TCM1功能。 
如上面例子所示,当进行去激活时,先经过第一次信息交互去激活宿节点,从编号为1的,X节点接收方向TCM4功能,编号为2的,W节点接收方向TCM3功能,编号为3的,V节点接收方向TCM2功能,编号为4的,激活R节点接收方向TCM3功能,直到编号为18的,A节点接收方向TCM1功能。然后再经过第二次信息交互激活源节点,从编号为1的,Y节点发送方向TCM4功能,编号为2的,Y节点发送方向TCM3功能,编号为3的,Y节点发送方向TCM2功能,编号为4的,W节点发送方向TCM3功能,直到编号为18的,B节点发送方向TCM1功能。 
即,本发明既可采用集中控制的方法(如通过网管来分配),又可采用分布控制的方法(从业务源节点开始依次处理,通过TCM ACT传递信息)进行TCM的自动分配。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需要由用户来关注双方向业务的TCM的对应关系。哪个级别的TCM的ODUkT_TT_Sk功能和哪个级别的TCM的ODUkT_TT_So功能可以共处一地(co-located),就是源和对应的宿在一起,相互之间可传递远端信息(RI_XXX),在建议中并没有明确说明。图1显示了形成双方向功能的单方向宿和源功能的结合,OTUk_TT功能终结OTUk开销中的段监控开销(Section Monitoring(SM)overhead)来确定OTUk路径状态。一般可认为 是同级别的TCM之间是co-located。但现有技术中TCM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配置的。用户配置有各种可能。如图2为双方向业务不对应的TCM的配置示意图。 
一个ODU1从节点A到节点G,TCM配置如下: 
编号    TCM级别    源节点    中间节点    宿节点 
1       TCM1       B         无          C 
2       TCM2       E         无          F 
另外一个ODU1从节点G到节点A,TCM配置如下: 
编号    TCM级别    源节点    中间节点    宿节点 
1       TCM2       F         E1          D 
2       TCM4       C        无           B 
如果出现这样的TCM使用情况:BC之间,双方向使用了不同的TCM级别,A到G方向,使用了TCM1,G到A方向使用了TCM4。则需要设备根据TCM的分配情况,在不同的TCM级别之间进行远端信息(Remote information)的传递,这样才能够正确的进行BDI,BEI,BIAE等的下插。如在C节点接收B方向发过来的业务,如果检测到ODU_AIS,则向反方向的ODU业务的TCM4插入BDI。并且即使这样作了,结果也并不直观,需要用户也要记清楚这样的对应关系才方便理解。 
DEF之间,使用了相同的级别(TCM2),但具体的范围有区别,A到G方向,使用范围为EF,G到A方向使用范围为FED。这种情况下,在相同的TCM级别之间进行远端信息(Remote information)的传递可能也不一定合适,如在F节点接收E方向发过来的业务发现有误码,就是说在TCM2的作用区间EF之间的光纤可能出现了问题,如果这时向反方向的ODU业务的TCM2插入BEI并且回送到D节点处理,可能并不合适,在D节点会认为是DEF之间的问题,无法区分出是DE间还是EF间。 
即使在两个方向需要TCM的情况下,需要同时为两个方向指定同样级别的TCM,还是存在同样范围分配不同级别的可能。因为有可能不是同时配置的,可能开始只是需要一个方向,则单独配置了一个方向,后来又需要使用另外一个方向。另外,即使同时配置了,也可能有另外配置的其他级别的TCM。 因为可能出现域不相同,但路径经过域的范围正好相同。如图3所示,域不同,域1是4个节点,域2是9个节点。但对于从A到P的一个ODU而言,都是BF段同时经过这两个域。这种情况是否还是要分两个TCM给两个不同域?如果一个方向的业务分配TCM1给域1,另外一个方向的业务分配TCM4给域2,则还是会出现同样范围分配不同级别的问题。这样就还是存在是否需要在两个方向的不同级别的TCM之间传递远端信息的问题。 
而通过双方向业务的分配结果可以看到,本实施例的方法使得双方向业务的TCM分配互相对应,就是同级别的TCM在双方向应用于相同的域相同的区间。这样使得远端信息(RI_XXX)可以直接在同级别的TCM间传递,不用考虑更加复杂的处理。也更加方便用户理解。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节点内不同级别的TCM之间关系依赖于与连接功能的相对位置: 
根据ITU-T G.798的描述。k级别的光通道数据单元(ODUk)的连接功能(ODUk_C)的输入到输出可传递SSF(服务信号失效),不同级别的多个TCM是由各自的k阶光数据单元串接连接子层终结宿功能(ODUkT_TT_Sk)和k阶光数据单元串接连接子层终结源功能(ODUkT_TT_So)分别处理的。这样多个ODUkT_TT_Sk和ODUkT_TT_So功能都有可能分别与连接功能相连,会向连接功能传递SSF。另外多个不同级别的TCM之间是可能传递SSF的,具体的传递处理过程依赖于信号流向及TCM功能与连接功能的相对位置。并且在不同的情况下,有可能有不同的传递结果。 
如图4所示为与连接功能的位置相关的TCM应用的示意图。E节点要终结TCM1和TCM3。如果在E节点的处理中,依据信号流向是先执行TCM1的终结功能,再到ODUk的连接功能,再到TCM3的终结功能,则TCM1可以向TCM3传递SSF。这时,TCM1的一些缺陷可能会影响到TCM3。如果在E节点的处理中,依据信号流向是先执行TCM3的终结功能,再到ODUk的连接功能,再到TCM1的终结功能,则TCM3可以向TCM1传递SSF。这时,与前面相反,TCM3的一些缺陷可能会影响到TCM1。 
而在本发明中,对于多个级别TCM的处理顺序及与连接功能的关系,默认要求按照分配的顺序进行,使得AIS,BDI的插入能够正确的进行并且保证是唯一的结果,也可由用户调整。如在M节点,分别需要处理TCM2和TCM3。 
正向ODU1的TCM2和TCM3: 
编号    TCM级别    源节点    中间节点    宿节点    域 
7       TCM3       K         L           M         5 
8       TCM2       H         GFKL        M         2 
10      TCM2       M         N           O         4 
12      TCM3       M         NOTS        R         7 
反向ODU1的TCM2和TCM3: 
编号    TCM级别    源节点    中间节点    宿节点    域 
7       TCM2       O         N           M         4 
8       TCM3       R         STON        M         7 
10      TCM3       M         L           K         5 
12      TCM2       M         LKJI        H         2 
在M节点,如果按照分配的顺序进行处理,则M节点TCM部分功能的原子功能模型如图11所示。经过用户在步骤206调整后的M节点TCM部分功能的原子功能模型如图14所示。 
从A方向来的TCM2的宿功能向到A方向去的TCM2的源功能传递远端信息。从A方向来的TCM3的宿功能向到A方向去的TCM3的源功能传递远端信息。 
从Y方向来的TCM2的宿功能向到Y方向去的TCM2的源功能传递远端信息。从Y方向来的TCM3的宿功能向到Y方向去的TCM3的源功能传递远端信息。 
另外根据分配的次序,A方向来的,先处理TCM2,再到连接功能,再到TCM3。则TCM2的相关缺陷引发的SSF向TCM3传递。Y方向来的,先处理TCM2,再到连接功能,再到TCM3。则TCM2的相关缺陷引发的SSF向TCM3传递。 
再有,在现有技术中,节点间不同级别的TCM相互的影响。图5为TCM重叠时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一个ODU1业务(命名为业务1)从节点A经BCDE到节点F。对业务1的TCM的分配如下: 
编号    TCM级别    使用范围    中间经过节点 
1       TCM1       BD          C 
2       TCM2       CE          D 
另外,在C节点使能对TCM2作非介入监视。 
业务1对应的反方向业务(命名为业务2)从节点F经节点EDCB到节点A。 假如对业务2的TCM的分配如下: 
编号    TCM级别    使用范围    中间经过节点 
1       TCM1       DB          C 
2       TCM2      EC           D 
在B节点插入的TCM1_LCK,或者在C节点插入的TCM2_LCK。 
因为这个LCK其实是对包括所有净荷和包括所有6级TCM的开销的STAT都插入了“0101”。如图6所示,都会在D节点检测到TCM1_LCK,E节点检测到TCM1_AIS/SSF。其中图6中,FA OH(Frame Alignment Overhead)表示帧定位开销,OTUk OH表示k阶光通道传送单元开销;STAT(Status field)表示状态域。 
因为包括TCM1的STAT的678比特也被写为101了。这时,会在D节点插入ODU1的TCM1的AIS(告警指示)。这样,在TCM2的宿节点E,会检测到TCM2的AIS。最后的结果就是在C到E范围内应用的TCM2,在源节点B插入的TCM1的LCK,到宿节点E之前已经被改变了。到宿节点变成为TCM2的AIS了。 
插入AIS后,FTFL(故障类型故障位置:Fault Type Fault Location)还是有效的可以利用,但目前在G.709中定义的FTFL的错误指示码(Fault indication code)如表3所示,并不能区分出是因为OCI或LCK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表3. 
  错误指示码   说明
  0000 0000   无错误(No Fault)
  0000 0001   信号失效(Signal Fail)
  0000 0010   信号衰减(Signal Degrade)
  0000 0011  ...  1111 1111   保留
通过本发明的TCM配置,对于多个级别TCM的处理顺序及与连接功能的关系,可要求按照分配的顺序进行。另外,规定两个级别的TCM功能之间,无论是否中间经过连接功能,都可以按照信号的流向关系传递SSF,就是先处理的 TCM级别向后处理的TCM级别传递SSF。 
规定同级别的TCM的宿功能和源功能之间传递远端信息。不同级别的TCM的宿功能和源功能之间不直接传递远端信息。但也有可能互相有影响,通过不同级别的TCM之间传递SSF,再通过SSF来影响远端信息的处理。 
对于一个节点再生或终结多个TCM的情况,提供用户接口设置,可由用户配置是否在多个TCM功能间进行SSF的传递。 
提供用户接口配置,是否把锁定(LCK),开路指示(OCI)作为插入告警指示(AIS)的条件。 
当LCK,OCI在业务的中间节点作为插入AIS的条件,此时通过FTFL表示出来。在FTFL的错误指示码(Fault indication code),就是用于前向故障指示的FTFL的复帧第0字节和用于后向故障指示的FTFL的复帧第128字节定义如下。当在中间节点插入AIS后,可通过FTFL辅助,发现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AIS插入,如表4所示。 
表4. 
Figure G061B2804620060913D000331
还是以图5为例,B节点插入的TCM1_LCK,或者在C节点插入的TCM2_LCK。 
都会在D节点检测到TCM1_LCK,假如这时使能LCk作为AIS的插入条件,则会在D节点插入ODU1的TCM1的AIS(告警指示)。同时,把FTFL的678比特填为101。这样,在TCM2的宿节点E,会检测到TCM2的AIS。同时,通过FTFL的678比特为101,对照表4会发现插入AIS的原因是ODUk_LCK。 
另外,如本实施例所示,在大于6个域(本实施例中是8个域)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方法也能够很好的进行处理。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定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进行串接连接监视分配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配置网络中需要使用串接连接监视TCM进行监视的域及域的范围;
B.确定需要使用TCM进行监视的k阶光数据单元ODUk业务;
C.根据所述ODUk业务路径和配置的所述域自动进行TCM分配;
D.对各级别的TCM使能或禁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D步骤前还包括:
对所述TCM分配的结果进行确认,或者调整不同级别的TCM在不同节点间的分配及在同一个节点内处理的次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D步骤前还包括:
根据TCM分配结果进行TCM属性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各级别的TCM使能或禁止包括直接对各级别的TCM分别配置使能或禁止,或者包括对某一个使用TCM的节点配置使能或禁止并通过各个节点交互信息使能或禁止所有使用TCM的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ODUk业务为预先配置好的ODUk业务或在进行TCM配置时配置的ODUk业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进行TCM分配的步骤包括:
a.确定可用进行串接连接监视TCM寄存器;
b.对于所述业务路径上的节点,确定其进入的域,按顺序依次分配并记录对应于进入的域的本节点占用的TCM;
c.取上述业务路径上的节点的下一节点,并重复步骤b,直至处理完业务路径上的所有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对于所述业务路径上的节点,确定其进入的域之前还包括:
a2.沿业务路径取该业务路径上的节点,如果该节点离开域,则按顺序将其离开的域的进入节点记录的TCM放回可用的TCM寄存器,并清除所述记录。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TCM分配结果进行TCM属性配置的步骤包括:
对于使用TCM的源节点,设置发送方面的属性;和/或
对于使用TCM的宿节点,设置接收方面的属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置发送方面的属性包括:配置应发TTI;
所述设置接收方面的属性包括下述内容中的一个或多个:配置是否使能对后续ODUk路径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配置是否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传递到后续层次,配置路径踪迹标识符失配TIM后继行动使能设置和串接连接丢失LTC后续行动使能设置,设置TCM应收TTI,设置TCM的TIM检测模式,设置TCM的BIP-8告警门限,配置是否把锁定LCK作为插入告警指示AIS的条件,配置是否把开路指示OCI作为插入告警指示AIS的条件,配置是否手工插入LCK。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配置使能对后续ODUk路径进行维护信号的下插,则对STAT等开销和净荷根据配置和前面接收到的信号情况进行维护信号的插入;
如果配置使能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传递到后续层次,则当检测到可以作为后续行动路径信号失效aTSF,后续行动服务信号失效aSSF的产生条件的缺陷时向后续层次传递TSF/SSF信息;
如果配置了串接连接丢失后续行动使能,则当检测到LTC缺陷时,对STAT等开销和净荷进行维护信号AIS的插入,并向后续层次传递TSF/SSF信息;
如果配置把锁定LCK作为插入告警指示AIS的条件,则当检测到LCK缺陷时插入AIS;
如果配置把开路指示OCI作为插入告警指示AIS的条件,则当检测到OCI缺陷时插入AIS。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TCM分配结果进行TCM属性配置的步骤还包括:
对于使用TCM的中间节点,如果没有配置使能非介入监视,则不进行其他配置;如果配置为使能非介入监视,则还进行如下设置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是否把TCM的信号失效和信号劣化信息传递到后续层次,设置路径踪迹标识符失配TIM后继行动使能设置和串接连接丢失LTC后续行动使能设置,设置TCM应收TTI,设置TCM的TIM检测模式,设置TCM的BIP-8告警门限。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各级别的TCM分别配置使能或禁止的步骤还包括:
如果配置为使能,则按照设置的TCM属性进行处理;
如果配置为禁止,则不对该级别TCM进行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照设置的TCM属性进行处理包括如下处理中的一个或多个:对于使用TCM的源节点,执行光通道数据单元串接连接监视终结源功能ODUkT_TT_So和光通道数据单元串接连接监视到光通道数据单元适配源功能ODUkT/ODUk_A_So;对于使用某个等级TCM的宿节点,执行光通道数据单元串接连接监视终结宿功能ODUkT_TT_Sk和光通道数据单元串接连接监视到光通道数据单元适配宿功能ODUkT/ODUk_A_Sk;如果配置了与该级别TCM相关的保护组,则开始把根据该级别TCM得到的一些缺陷作为保护倒换条件进行保护倒换。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包括:
判断是否分配了反方向业务的TCM,如果分配了反方向业务的TCM,则利用分配反方向业务后的可用TCM寄存器中的元素次序初始化本次分配所使用的可用TCM寄存器。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包括:
如果离开域的节点与进入该域的节点是同一节点,则不对所述节点进行对应于该域的TCM分配。
16.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分配了反方向业务,所述的按顺序是指与所述反方向业务的分配中对应的顺序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符合下列条件时认定节点离开域:
本节点是业务路径上最后一个节点,并且节点属于所述域;或者
本节点不是业务路径上最后一个节点,并且节点属于所述域,而业务路径上该节点的后一个节点不属于所述域。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符合下列条件时认定节点进入域:
本节点是业务的首节点,并且本节点属于所述域;或者
本节点不是业务的首节点,并且业务路径上本节点的前一个节点不属于所述域,而本节点属于这个域。
1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顺序是指:
对没有分配反方向的业务,按照所述域编号从大到小的顺序;对已经分配了反方向的业务,按照所述域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或者
对没有分配反方向的业务,按照所述域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对已经分配了反方向的业务,按照所述域编号从大到小的顺序。
2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2包括:
步骤1.沿业务路径取节点;
步骤2.沿业务路径向首节点方向取前一个节点;
步骤3.取所述前一个节点的TCM记录,依次获得该节点占用的TCM及对应的域;如果该节点未记录,直接进入步骤2;
步骤4.判断步骤1中的节点是否为离开上述对应的域的节点,如果是,将所述对应的域的进入节点记录的TCM放回可用的TCM寄存器,并清除所述记录;
步骤5.重复步骤3和4,直至处理完所述前一节点的所有记录;
步骤6.重复步骤2-5,直至处理完步骤1取的节点之前的所有节点。
2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TCM分配结果进行TCM属性配置的步骤包括:
规定同级别的TCM的宿功能和源功能之间传递远端信息;不同级别的TCM的宿功能和源功能之间不直接传递远端信息RI_XXX。
CN2006101128046A 2006-09-01 2006-09-01 一种进行串接连接监视分配配置的方法 Active CN1011367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128046A CN101136700B (zh) 2006-09-01 2006-09-01 一种进行串接连接监视分配配置的方法
EP07800823A EP2037628B1 (en) 2006-09-01 2007-08-30 A configuration method for the tandem connection monitoring allocation
ES07800823T ES2387922T3 (es) 2006-09-01 2007-08-30 Un método de configuración para la asignación de control de conexión en tándem
PCT/CN2007/002606 WO2008034339A1 (fr) 2006-09-01 2007-08-30 Procede de configuration pour l'attribution de controle de connexion en tandem
US12/354,566 US8189485B2 (en) 2006-09-01 2009-01-15 Method for allocating and configuring tandem connection monitoring (TC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128046A CN101136700B (zh) 2006-09-01 2006-09-01 一种进行串接连接监视分配配置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6700A CN101136700A (zh) 2008-03-05
CN101136700B true CN101136700B (zh) 2011-11-02

Family

ID=39160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128046A Active CN101136700B (zh) 2006-09-01 2006-09-01 一种进行串接连接监视分配配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189485B2 (zh)
EP (1) EP2037628B1 (zh)
CN (1) CN101136700B (zh)
ES (1) ES2387922T3 (zh)
WO (1) WO200803433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89485B2 (en) 2006-09-01 2012-05-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allocating and configuring tandem connection monitoring (TC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18040B2 (en) * 2005-07-07 2016-08-16 Sciencelogic, Inc. Dynamically deployable self configuring distribute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CN101547115B (zh) * 2008-03-26 2012-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串联连接监视信息的方法和系统与节点
CN101599868B (zh) * 2008-06-02 201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Tcm路径搜索、创建方法及路径搜索、创建管理系统
CN101309114B (zh) * 2008-07-10 2012-05-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节点工作模式自动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CN101729933B (zh) * 2008-10-23 2012-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du0标签交换通道的建立方法及系统
BRPI0924578B1 (pt) * 2009-06-04 2022-04-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étodo e dispositivo para realizar um anel de proteção compartilhada da unidade de dados de canal óptico
CN102064881B (zh) * 2009-11-13 2014-1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连接监视级别处理方法及装置
EP2337268B1 (en) * 2009-12-18 2012-12-05 Alcatel Lucent Method of localizing a failure occurring along a transmission path
GB2477921A (en) * 2010-02-17 2011-08-24 Sidonis Ltd Analysing a network using a network model with simulated changes
US8417111B2 (en) * 2010-10-28 2013-04-09 Ciena Corporation Optical network in-band control plane signaling, virtualized channels, and tandem connection monito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9813192B2 (en) 2015-03-26 2017-11-07 Cisco Technology, Inc. Coding scheme and multiframe transmission in optical network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10276A1 (en) * 1998-08-11 2000-02-24 Nokia Networks Oy A procedure to activate and deactivate the source or sink of a tandem connection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the source and sink for such a tandem connection
CN1288305A (zh) * 1999-09-07 2001-03-21 朗迅科技公司 具有传输保护方案的串连连接路径的增强的多帧处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918356D0 (en) 1999-08-05 1999-10-06 Duralit Limited Electric blender
US7143161B2 (en) * 2001-11-16 2006-11-2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Tandem connection monitoring parallel processing
US6938187B2 (en) * 2001-12-19 2005-08-3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Tandem connection monitoring
JP2003188919A (ja) * 2001-12-19 2003-07-04 Nec Corp ネットワーク、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otnフレーム処理方法並びにその回路及び集積回路
ATE274770T1 (de) 2002-06-12 2004-09-15 Cit Alcatel De-/aktivierung von tandem-verbindungen
WO2004027580A2 (en) * 2002-09-20 2004-04-0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n optical networking service
US7391793B2 (en) * 2003-03-18 2008-06-2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Tandem connection monitoring implementing sink functionality on egress without an egress pointer processor
DE60326732D1 (de) * 2003-11-12 2009-04-30 Alcatel Lucent Pfadschutz für SDH/SONET-Netzwerke
CN100365966C (zh) 2003-11-18 2008-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串接监视静荷误码校验值补偿下插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619555A (zh) * 2003-11-19 2005-05-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标准作业文档生成系统及方法
CN100596043C (zh) * 2004-08-26 2010-03-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低速信号在光传输网络中透明传送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09518B (zh) * 2006-01-23 2011-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不同级别串接连接监视故障相关性的处理方法
CN100413259C (zh) * 2006-02-07 2008-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实现串联连接监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36700B (zh) 2006-09-01 2011-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进行串接连接监视分配配置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10276A1 (en) * 1998-08-11 2000-02-24 Nokia Networks Oy A procedure to activate and deactivate the source or sink of a tandem connection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the source and sink for such a tandem connection
CN1288305A (zh) * 1999-09-07 2001-03-21 朗迅科技公司 具有传输保护方案的串连连接路径的增强的多帧处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89485B2 (en) 2006-09-01 2012-05-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allocating and configuring tandem connection monitoring (TC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180774A1 (en) 2009-07-16
EP2037628A4 (en) 2009-09-23
US8189485B2 (en) 2012-05-29
EP2037628B1 (en) 2012-06-13
WO2008034339A1 (fr) 2008-03-27
ES2387922T3 (es) 2012-10-04
EP2037628A1 (en) 2009-03-18
CN101136700A (zh) 2008-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6700B (zh) 一种进行串接连接监视分配配置的方法
EP2745476B1 (en) Resizing existing traffic flow i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CN101313497B (zh) 实现k阶光通道数据单元子层监视子网连接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645840B (zh) 电路切换网状网络中通信流的快速重选路由方法及其设备
CN103931123B (zh) Wson复原
CN102045610B (zh) 光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及无源光网络
CN101154995B (zh) 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EP2642766B1 (en) G.709 based multi-level multiplexing routing control method and gateway network element
CN101150879B (zh) 基于光传送网的交叉调度系统和方法
CN101998185B (zh) 光电处理装置及约束信息的处理方法
CN100384155C (zh) 一种客户层链路自动发现方法及装置
CN101990136B (zh) 波长协商方法、系统及装置
US917262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communicating path status in optical networks
EP2247013A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lizing source routing in the blocked cross network
CN108462904A (zh) 基于硬件的保护组倒换方法及光通信设备
US902562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self-adaption of cross granularity i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CN100571158C (zh) 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88573A (zh) 一种自动发现相邻节点间资源状态的方法和系统
CN100488083C (zh) 光通信网络中的业务调度装置及其方法
CN100536369C (zh) 光通信网络中的业务保护装置及其方法
CN101998184B (zh) 适配装置及方法
US20140294377A1 (en) Proactive delay measurement for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CN109510716A (zh) 信号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4247315A (zh) 光网络的光层多路径保护
Katib IP/MPLS over OTN over DWDM multilayer networks: Optimization models, algorithms, and analy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