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7156A - 通信站和数据载体之间的改进的通信 - Google Patents

通信站和数据载体之间的改进的通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7156A
CN101147156A CNA2006800036596A CN200680003659A CN101147156A CN 101147156 A CN101147156 A CN 101147156A CN A2006800036596 A CNA2006800036596 A CN A2006800036596A CN 200680003659 A CN200680003659 A CN 200680003659A CN 101147156 A CN101147156 A CN 1011471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arrier
response signal
length
rdb
communication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36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1513C (zh
Inventor
弗朗茨·阿姆特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01147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71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151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151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01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resolving collision o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tween simultaneously or concurrently interrogated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08Gen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reading of electronic memory record carriers, independent of its reading method, e.g. power transf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站(1)和数据载体(2)之间的一种通信方法,此外还涉及这种通信站(1)以及这种数据载体(2)。根据本发明,通信站(1)适用于接收并识别由数据载体(2)所提供的具有不同长度(L)的响应信号(RDB)。数据载体(2)适用于产生具有不同长度(L)的响应信号(RDB),在数据载体(2)响应于询问信号(IDB)而提供具有所述长度(L)的响应信号(RDB)之前的询问周期(IPER)之中或者之前,确定由数据载体(2)所提供的响应信号(RGB)的所述长度(L)。在特定的解决方案中,在每个询问周期中确定长度(L)。

Description

通信站和数据载体之间的改进的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站和数据载体之间的一种通信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与数据载体进行通信的通信站。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与通信站进行通信的数据载体。
背景技术
在通信站和以公知的RFID-标签(“射频标识”)为例的多个这种数据载体的通信期间,以针对这种RFID-标签的读/写单元为例的通信站首先在询问周期期间,向通信站的通信范围内存在的一些或所有数据载体提供询问信号,之后,响应数据载体中的每一个都向通信站提供响应信号。通信站和数据载体之间这种通信方法是公知的,例如在文献WO 2002/011054中对其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
针对借助于数据载体所产生的响应信号,在这些响应信号中的一些之间发生了所谓的冲突,即,在至少两个响应信号的至少部分以其无法相互区分的方式出现的情况下,由此,通信站不能够明确地识别至少部分地无法区分的响应信号所源自的那些数据载体。
随后,通信站不向这种数据载体提供确认信号或向这种数据载体提供否定信号。
然而,借助于数据载体所产生的这些响应信号中的一些也单独出现,即,借助于通信站,以明确地识别这些响应信号中的每一个的方式,可以明确地将这些响应信号中的每一个与其他信号区分开,之后,针对每个明确识别的响应信号,通信站向提供此明确识别的响应信号的数据载体提供确认信号,由此,接收到信息,并且该信息随后在数据载体中可用,有关数据载体已经由通信站明确识别了。
在方法已知、通信站已知、以及数据载体已知的情况下,通信站首先在询问周期期间产生询问信号,并将此信号传递给通信站的通信范围内存在的一些或所有数据载体。然后,将通信站设置为发送,而将数据载体设置为接收。随后,将通信站从发送切换到接收,并将数据载体从接收切换到发送,此后,响应于之前接收到的询问信号,数据载体将其响应信号发送到通信站。因此,通常在所谓的时隙中,实现响应信号从数据载体到通信站的传输,选择给定数量的时隙,例如基于每个数据载体的序列号来将每个数据载体分配给时隙。
在这种时隙内,一个或多个数据载体中的每一个首先将响应信号传递到通信站。在此时隙中,随后将通信站从接收切换到发送,并且同时将数据载体从发送切换到接收。随后,通信站发送确认信号,在相关时隙中只有一个数据载体向通信站发送响应信号时,该确认信号是正确认信号,或者,在相关时隙中有一个以上数据载体向通信站发送响应信号时,该确认信号是负确认信号。在确认信号的传输之后,实现另一次切换操作,即,此时将通信站从发送切换到接收,将数据载体从接收切换到发送。
根据现有技术,数据载体使用具有相同长度的响应信号来应答。术语“固定长度”意味着,在通信站的通信范围内存在的所有响应数据载体总是使用具有相同长度的响应信号来应答,以及其中,响应信号的长度在随后的询问周期内保持不变,因此在所有的询问周期内,响应信号的长度固定为某个长度。
不利的是,使用已知的解决方案,在短固定长度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已经出现了冲突的可能性相当高的问题,这意味着两个或多个数据载体可以使用相同的响应信号来应答,或者通信站可能检测不到具有弱响应信号的数据载体,因为响应信号被更靠近通信站的使用较强响应信号来应答的另一个数据载体所掩盖。
如果针对响应信号使用长固定长度,则冲突的可能性减少。然而,使用长固定长度提供了如下缺点:对数据载体的识别持续更长时间,从而降低了数据载体的识别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第一段中所提到的类型的方法、以及在第二段中所提到的类型的通信站和在第三段中所提到的类型的数据载体,以消除上述缺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提供根据本发明的性能特征,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特征如下:
一种通信站和数据载体之间的通信方法,所述数据载体存在于通信站的通信范围内,其中,为了开始询问周期,通信站向通信范围内存在的数据载体提供询问信号,以及在询问周期期间,响应于询问信号,存在于通信范围内的接收到询问信号的数据载体中的至少一些中的每一个都提供响应信号,其中,由数据载体所提供的并由通信站所接收的响应信号具有一长度,其中,在数据载体响应于询问信号而提供具有所述长度的响应信号之前的询问周期之中或者之前,确定所述响应信号的所述长度。
为了实现上面所定义的目的,为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站提供根据本发明的性能特征,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站的特征如下:
一种通信站,用于与数据载体进行通信,所述数据载体存在于该通信站的通信范围内,其中,提供了通信站的询问信号产生装置,借助于该询问信号产生装置,可以产生用于开始询问周期的询问信号,以及其中,提供了传递装置,借助于该传递装置,可以将所产生的询问信号提供给通信范围内的数据载体,因此可以由通信范围内存在的数据载体来接收询问信号,以及其中,提供了站接收装置,借助于该接收装置,可以接收到由数据载体响应于所接收到的询问信号而提供的响应信号,以及其中,提供了响应信号识别装置,借助于该响应信号识别装置,可以识别具有不同长度的响应信号。
为了实现上面所定义的目的,为根据本发明的数据载体提供根据本发明的性能特征,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数据载体的特征如下:
一种数据载体,用于与通信站进行通信,所述通信站具有一通信范围,数据载体存在于该通信范围中,以及其中,提供了数据载体的数据载体接收装置,借助于该数据载体接收装置,可以接收由通信站所提供的询问信号,以及其中,提供了响应信号产生装置,借助于该响应信号产生装置,可以响应于所接收到的询问信号而产生响应信号,以及其中,提供了传递装置,借助于该传递装置,可以将所产生的响应信号提供给通信站,以及其中,响应信号产生装置适用于产生不同长度的响应信号。
对根据本发明的性能特征的提供产生了如下优点:可以考虑特定情况来调整响应信号的长度,或使用发送具有不同长度的响应信号的数据载体。例如,可以将响应信号的长度调整为数据载体的数量,所述数据载体被设置或预计被设置在通信站的通信范围中。通过对响应信号的长度的这种调整,可以实现对数据载体的快速识别,并且同时可以最小化冲突发生的概率。
针对某些特定询问周期,可以由通信站或数据载体来确定响应信号的长度,并且此长度可以在特定数量的询问周期内有效,例如在包括特定数量的询问周期的完整的询问过程内有效。在这种情况下,在给定的询问周期之中或者之前,优选地在第一询问周期之中或者之前,确定该长度,然后在所述询问过程的接下来的询问周期中该长度保持不变。针对下一个询问过程,相应地确定新的长度。
然而,已经证明了:在每个询问周期之中或者之前确定响应信号长度是特别有利的。这产生了可以非常快地改变响应信号长度的优点,例如,在通信站的通信范围内的数据载体的数量快速改变时,这是有利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解决方案,其中数据载体的响应信号的长度是随机数,在给定询问周期之中或者之前确定该随机数,这些解决方案提供了如下优点:响应信号的平均长度大约只是给定的最大长度的一半,这提供了比进行应答的所有数据载体提供具有给定最大长度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更快的通信。
此外,改进了抗干扰性,因为该通信还可以使用响应信号的不同长度来识别所述响应信号。
识别率,即由通信站在给定时间间隔中所识别的数据载体的数量,取决于响应信号的长度。长响应信号降低了识别率。在这种情况下,已经证明了:在数据载体提供具有根据随机数的长度的响应信号之前、定义随机数的最大值是特别有利的。这产生了如下优点:可以通过提供响应信号的随机数长度的上限,来影响并提高识别率。
此外,还可以规定,定义响应信号的长度的最小长度,以保持冲突发生的概率较低。
如上面已经提到的,可以由移动台或数据载体来确定该长度。然而,尤其是在长度对应于随机数的情况下,由所述载体来确定特定数据载体的响应信号的随机数长度是有利的,因为数据载体通常包括随机数发生器,可以使用该随机数发生器来产生响应信号的长度的随机数。此外,尤其是在这个实施例中,可靠地提供了已经提到的涉及响应信号的平均长度的优点以及改进的抗干扰性。
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假设由通信站来确定响应信号的长度或随机数的最大值,以及其中,由通信站将长度信息发送到数据载体,该长度信息描述了响应信号的所述长度或随机数的所述最大值,以及其中,数据载体根据所述长度信息而产生响应信号,然后将该响应信号提供给通信站。通信站可以从主机接收关于如何定义或确定长度信息的指令,或者通信站适用于自身确定必须给数据载体提供何种长度信息。例如,通信站可以包括用于检测在通信范围内的数据载体的数量的装置。因此,使用上述解决方案可以立即改变数据载体的响应信号的长度。
在这个上下文中,应用把注意力放在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在询问周期之中或者之前”上。如果我们假定,每一个定义中,询问周期以询问信号从通信站到数据载体的传输开始,则在通信站借助于长度确定装置来定义响应信号的具体长度时,在询问周期“之前”确定响应信号的长度。
例如,在通信站只发送长度的最大值的情况下,长度本身由数据载体借助于随机数发生器来确定的,则在询问周期“之中”确定该长度。
此外,例如,可以在询问周期期间确定数据载体的数量,该询问周期包括多个时隙。例如,如果在两个或多个连续时隙中不存在响应信号,则可以假定在通信站的通信范围内只存在少量数据载体,而在两个或多个连续时隙中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可以假定通信范围内存在的数据载体的数量很大。然后,可以由通信站来停止询问周期,并且可以开始具有新的长度的新的询问周期。
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可以规定可以由通信站使用特定长度信号来将长度信息发送给数据载体。然而,已经证明了:将所述长度信息作为询问信号的一部分从通信站发送到数据载体是特别有利的。这产生了如下优点:不必改变询问周期的公知过程,因为由于长度信息包括在询问信号中,所以不必产生另外的长度信息信号,并将其发送到数据载体。
参考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变得显而易见,并被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中所述的实施例,作为非限制示例,在下文中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与数据载体进行通信的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站的方框图。
图2以与图1相似的方式示出了用于与图1中所示的通信站进行通信的数据载体。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通信站和数据载体之间的询问周期。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询问周期中的头两个信号。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询问周期中的头两个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用于与数据载体2进行通信的通信站1,其中数据载体2如图2所示。当数据载体2位于通信站的通信范围内时,即出现在此通信范围内时,通信站1与数据载体2之间的通信是可能的。通信站1和数据载体2适用于在连续时隙中进行通信。
通信站1包括针对要供电的通信站所有部分的电源3。
通信站1还包括微型计算机4。微型计算机4通过总线连接5连接到所谓的主机(图1中未示出)。微型计算机4包括过程控制装置6和询问信号产生装置7以及确认信号产生装置8。
在当前情况下,过程控制装置6包括模式切换装置6A,利用该模式切换装置6A,可以在“发送”模式和“接收”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以未示出的方式,模式切换装置6A对应该进行转换的通信站1所有部分执行转换或控制,以便在“发送”模式和“接收”模式之间进行切换。这种模式切换装置6A不是必须要提供的,因为通信站无论如何都可提供关于发送状态和接收状态的出现时间以及时序的准确信息。
过程控制装置6还包括响应信号识别装置6B,借助于该响应信号识别装置6B,可以识别由数据载体2所提供的并由通信站1接收到的每个响应信号RDB,因此可以识别每个数据载体2。响应信号识别装置6B还表现为与微型计算机4内的处理控制装置6分离的单元。
根据本发明,响应信号识别装置6B适用于识别数据载体2的响应信号RDB,如稍后将要说明的,该响应信号RDB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L、L1、L2,而不是只有一个固定长度的响应信号。
询问信号产生装置7适用于产生询问信号IDB。然而,询问信号产生装置7不仅能够产生询问信号IDB,还能产生其他命令信号,例如写命令信号或读命令信号,或消除信号以及其他信号。
依靠每个询问信号IDB,可以开始询问过程的询问周期IPER:这种询问周期IPER如图3所示。每个询问信号IDB可以表现为数字信号,该数字信号表示给定比特数量的比特串。
确认信号产生装置8适用于产生确认信号QDB。借助于确认信号产生装置8,可以为每个数据载体2产生确认信号QDB,如下文中将要详细描述的,该数据载体2适用于产生并提供响应信号RDB,并且由通信站1从该数据载体2分别接收这种响应信号RDB,因此借助于通信站1,明确地识别数据载体2,可以将该确认信号QDB提供给相关的已识别的数据载体2。
关于确认信号QDB,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情况下,每个确认信号QDB都是由数字信号构成的,该数字信号表示给定比特数量的比特串。
通信站1还包括传递装置27,传递装置27构成站发送装置和站接收装置。传递装置27包括图1中所示的传输线圈28。在“发送”模式下,传递装置27作为站发送装置,传递装置27可以将询问信号IDB或确认信号QDB传递给通信站1的通信范围内存在的所有数据载体2。
响应于对询问信号IDB的接收,在通信站1的通信范围内存在的数据载体2中的一些或每个数据载体2都产生响应信号RDB。将每个数据载体2所产生的响应信号RDB从相关的数据载体2传递到通信站1中的传递装置27。在这种情况下,通信站1当然是处于“接收”模式。在“接收”模式下,传递装置27起了站接收装置的作用。在“接收”模式下,响应于所接收到的询问信号IDB,传递装置27可以接收由通信站的通信范围内的所有数据载体2所提供的所有响应信号RDB。
由数据载体2所发送的并且由通信站1所接收的响应信号RDB中的每一个都由数字信号构成,该数字信号表示具有给定比特数量的比特串。
响应信号识别装置6B使单独出现的响应信号RDB能够被明确地识别。
此外,通信站1包括长度定义装置10,借助于该长度定义装置10,可以提供待发送到数据载体2的长度信息LIN。通常,如稍后将要详细描述的,将长度信息LIN作为询问信号IDB的一部分发送到数据载体2。
现在,将在下文中描述图2中所示的数据载体2。
数据载体2具有传递装置40,传递装置40构成了数据载体接收装置和数据载体发送装置。传递装置40包括如图2中所示的传输线圈41。
借助于传递装置40,可以接收由通信站1所提供的询问信号IDB以及由通信站1所提供的确认信号QDB。此外,借助于传递装置40,可以将数据载体2所产生的响应信号RDB提供给通信站1。
通过微型计算机55,来实现包括切换装置56A的过程控制装置56。切换装置56A用于并适用于在“接收”模式和“发送”模式之间切换数据载体2。借助于切换装置56,可以对需要这种转换的数据载体2的所有部分进行切换。
需要注意的是,可以提供硬连线逻辑电路来代替微型计算机55。
微型计算机55还用于实现:信号检测装置58,借助于该信号检测装置58,可以对询问信号IDB进行检测;以及存储装置60,具有用户数据存储部分61和序列号存储部分62;以及询问信号产生装置63。
借助于信号检测装置58,可以对从通信站1传递到数据载体2的询问信号IDB进行检测和估计。
所检测到的询问信号IDB在信号检测装置58中可用。在对所检测到的询问信号IDB进行估计时,信号检测装置58通过导电性连接67将检测信息提供给过程控制装置56。
确认信号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借助于传递装置40从通信站1传递到数据载体2并被接收的确认信号QDB,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该确认信号检测装置与用于检测询问信号的信号检测装置58相同。所检测到的确认信号QDB在信号检测装置58中可用。在完成估计时,信号检测装置58向过程控制装置56提供相应的检测信息。
存储装置60用于存储数据载体2中所需要的并且对数据载体2很重要的数据和信息。用户数据存储部分61主要用于存储用户数据,即数据载体2的用户的数据,例如存储信用值或价格大小或类型名称以及许多其他数据。序列号存储部分62用于存储所谓的序列号,所述序列号描述了数据载体2的特征。给每个数据载体2分配特定的序列号,并将其存储在序列号存储部分62中,由此,借助于序列号,可以将每个数据载体2与其他数据载体2区分开。存储装置60通过导电性连接69连接到过程控制装置56,可以通过该连接69进行双向通信(读/写)。
响应信号产生装置63通过导电性连接70连接到过程控制装置56。此外,响应信号产生装置63通过导电性连接71连接到序列号存储部分62。响应信号产生装置63用于产生响应信号RDB,将存储在序列号存储部分中的序列号反映在响应信号RDB中。
应注意的是,数据载体2并不绝对必需包括序列号。在这种情况下,响应信号RDB还可以是随机数,或者存储在用户数据存储部分61中的数据的一部分可以反映在响应信号RDB中。
最后,数据载体2包括用于确定响应信号RDB的长度的长度确定装置64。这种长度确定装置64只在图5所述的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中是必需的,其中,数据载体2确定响应信号RDB的长度。在图5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长度确定装置64是随机数发生器64。需要注意的是,在图4中所描述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假设响应信号RDB基于数据载体2的序列号或其他信息,但并非随机数,则对于数据载体而言,诸如长度确定装置64的长度确定装置不是必需的。
现在,将在下文中描述如图1所示的通信站1和如图2所示的数据载体2之间的通信方法。例如,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可以将数据写入数据载体2的用户数据存储部分61或从这个用户数据存储部分61中读出数据,将只描述相关部分,即在这种通信过程的开始处所需要的询问过程,在该询问过程中,可以准确地检测并识别在询问过程的开始处已经存在于通信站1的通信范围中的数据载体2和在这种询问过程期间新近进入通信站1的通信范围中的数据载体2。
在图3中,描述了根据现有技术的询问过程。在“发送”模式下,通信站1向数据载体发送询问信号IDB,在图3中只示出了一个数据载体2。数据载体2使用具有固定长度的响应信号RDB来应答。在这个上下文中,术语“固定长度”意味着,在通信站1的通信范围中存在的所有数据载体2总是使用具有相同长度的响应信号RDB来应答,以及其中,响应信号RDB的长度在随后的询问周期中不变,因此在所有询问周期内,响应信号的长度均固定为特定长度。根据图3,响应信号RDB是具有16比特长度的数字信号。
根据标准EPCTM“Radio-Frequency Identity Protocols Class-1Generation-2 UHF RFID Protocol for Communications at860MHz-960MHz”,将具有16比特的固定长度的随机数用于数据载体的响应信号,例如,借助于随机数发生器64来产生该随机数。
根据关于RFID-标签的识别的规范(见文献WO 2000/004 485A1=US 6 583 717 B1=EP 1 034 503 B1),还可以使用作为数据载体2的序列号的一部分的响应信号RDB。
在通信站1中由响应信号RDB来明确地识别数据载体2的情况下,通信站1向所识别的数据载体2发送确认信号QDB。作为对这个确认信号QDB的应答,数据载体2使用识别信号IDE来响应。
使用识别信号产生装置来产生识别信号IDE,在所述实施例中,该识别信号产生装置与响应信号产生装置63相同。响应信号产生装置63从存储装置60接收用于产生识别信号IDE的必要信息。
在接收到识别信号IDE之后,通信站1最后使用查询答复信号QRP来应答数据载体2。
现在根据本发明,假设数据载体2适用于使用在不同的询问周期IPER中具有不同长度L、L1、L2的响应信号RDB来应答。因此,可以调整响应信号RDB的长度L、L1、L2,以便在不同环境下实现对数据载体2的快速识别,与此同时,可以最小化所提到的所谓冲突的概率。
例如,如果在通信站1的通信范围中存在多个数据载体2,则在少量数据载体2的情况下,对于响应信号RDB使用较长长度L、L1、L2。在通信范围内只存在一个数据载体2的情况下,可以将响应信号RDB的长度L、L1、L2设置为“1”,这意味着,在数字响应信号RDB的情况下,响应信号RDB包括单一比特。
如上面已经提到的,响应信号RDB通常由数字信号构成,该数字信号表示具有多个比特的比特串。在这种情况下,响应信号的长度等于响应信号中的比特数量,因此例如,具有16比特的响应信号的长度为16。
数据载体2的响应信号产生装置63适用于产生具有不同长度L、L1、L2的响应信号RDB。此外,数据载体2包括长度信息确定装置58,借助于该长度信息确定装置58,可以检测从通信站1接收到的长度信息LIN,所述长度信息LIN描述了响应信号RDB的长度L。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信号RDB的长度L1、L2由随机数确定,该随机数的值由数据载体2的随机产生装置来确定。可以提供单独的随机产生装置,但通常可以使用随机发生器64,随机发生器64还可以用于确定响应信号RDB所基于的随机数。在这种情况下,由通信站1所提供的长度信息LIN包括随机数的最大允许值LM,该值确定了数据载体2的响应信号RDB的长度L1、L2。
在如图2所示的数据载体2的实施例中,长度信息检测装置58与信号检测装置58相同。
由通信站1通过长度信息信号来提供长度信息LIN,该长度信息优选地是询问信号IDB。因此,长度信息LIN是询问信号IDB的一部分。使用询问信号IDB来向数据载体2提供长度信息LIN,提供了不必改变公知的询问周期IPER过程的优点。
如图1的描述中已经提到的,通信站1包络长度定义装置10,借助于该长度定义装置10,可以向询问信号产生装置7提供相应的长度信息LIN,该长度信息LIN被包括在询问信号IDB中。
在使用信号检测装置58对数据载体2中的询问信号IDB进行估计之后,长度信息LIN存在于信号检测装置58中,然后将该长度信息LIN提供给过程控制装置56。
根据长度信息LIN,处理控制装置56运行信号产生装置58,以便产生具有根据所述长度信息LIN的长度的响应信号RDB。
如上面所提到的,产生反映了序列号存储部分62中所存储的数据载体2的序列号的响应信号RDB,或者该响应信号RDB是基于借助随机数发生器64所产生的随机数的。
通信站1可以从主机接收关于如何定义或确定响应信号的长度的指令,或者通信站适用于自身确定必须提供给数据载体的长度信息。例如,通信站可以包括用于检测通信范围中的数据载体2的数量的装置(图中未示出)。因此,可以立即改变数据载体2的响应信号RDB的长度L、L1、L2。
响应信号的长度的典型值为1、8、16或32。
在图4中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简单起见只示出了两个数据载体2,如上所述,由通信站1来确定针对相应的询问周期IPER的响应数据RDB的长度L。如图4所示,将包含响应信号RDB的长度L的值的长度信息LIN作为询问信号IDB的一部分,从通信站1发送到两个数据载体2。然后,这两个数据载体2都使用具有相同长度L的响应信号RDB来应答。
针对根据图4所示的示例,针对第一询问周期IPER,假设由通信站1所确定的长度L的值为L=10。因此,在第一询问周期IPER中,两个数据载体2的(数字)响应信号RDB包括10比特。在下一个询问周期IPER或之后的询问周期IPER的一个周期中,由通信站1来发送新的长度信息LIN。如图所示,L=8是响应信号RDB在所述询问周期IPER中的长度,两个数据载体2使用具有L=8比特的长度的响应信号RDB来应答。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响应信号RDB的长度L可以在不同的询问周期IPER中变化,但是在特定询问周期IPER中,所有响应数据载体2的响应信号RDB都具有相同的长度L。
在如图5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由两个数据载体2所提供的响应信号RDB的长度L1、L2由数据载体2使用如图2所示的随机数发生器64来确定。因此,在特定的询问周期IPER中,不同的数据载体2可以发送具有不同长度L1、L2的响应信号RDB。
对于根据图5中所示的示例,针对第一询问周期IPER,假设由通信站1所提供的长度信息定义了由数据载体2所提供的响应信号RDB的最大长度的最大值LM=10。如图所示,在第一询问周期IPER中,上面的数据载体2提供了(例如)具有8比特的长度的响应信号RDB,而另一个数据载体2提供了具有L2=4比特的长度的响应信号RDB。
针对下一个询问周期IPER,仍然假设LM=10是有效的。此时,上面的数据载体2提供了具有L1=6(比特)的长度的响应信号RDB,而第二数据载体2提供了具有10比特的长度L2的响应信号RDB。
在这个实施例中,在特定询问周期IPER中,不同的数据载体2的响应信号RDB的长度L1、L2可以不同,此外,特定数据载体2的长度L1、L2通常在不同的询问周期IPER中发生变化。
通常假设通信站1在每个询问周期IPER的开始将长度信息LIN发送给数据载体2。然而,还可以假设,在多个连续的询问周期内,例如100个询问周期,发送到数据载体2的长度信息LIN是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通信站没有必要在每个询问周期中都发送长度信息LIN。将长度信息LIN存储在数据载体2中,并且数据载体2根据此长度信息LIN来产生响应信号RDB,直到存储在数据载体2中的长度信息LIN被来自通信站1的新的长度信息所覆写。
需要注意的是,数据载体2适用于根据如图4或图5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来产生响应信号。然而,还假设,数据载体2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这两个实施例来产生响应信号RDB。然后,关于如何产生响应信号RDB(如通信站1所定义的特定长度L,或具有最大值LM的随机数长度L1、L2)的信息由通信站通常使用询问信号来提供或者被包括在长度信息中。
最后,在本发明的简单实施例中,通信站1适用于接收和识别不同长度的响应信号RDB就足够了。数据载体2是公知的能够产生具有一个长度的响应信号RDB的数据载体2。然而,例如,在通信站1的通信范围中,如果存在一些具有例如8比特长度的固定长度的数据载体2、以及具有例如16比特的固定长度的其他数据载体2,则可以实现与上述情况相似的效果,即,不同数据载体2可以使用具有不同长度的响应信号RDB来应答。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没有上述解决方案那么灵活,但是在此解决方案中,可以使用具有较低复杂度以及由此价格较低的数据载体2。
应注意的是,上面所提到的实施例例证了而并非限制了本发明,并且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能够设计许多可选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括号之间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发明。词“包括”以及相似的词不排除权利要求中所列出的元素或步骤之外的元素或步骤的存在。元素的单数标记不排除多个这种元素的存在,反之亦然。在计列举多个装置的设备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一些可由同一个硬件或软件项目来体现。唯一的事实是,位于彼此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的某些措施并不表示这些措施的组合不能够产生有益效果。

Claims (13)

1.通信站(1)和数据载体(2)之间的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数据载体(2)存在于通信站(1)的通信范围内,其中,为了开始询问周期(IPER),通信站(1)向存在于通信范围(1)内的数据载体(2)提供询问信号(IDB),以及其中,在询问周期(IPER)期间,响应于询问信号(IDB),存在于通信范围内的接收到询问信号(IDB)的数据载体(2)中的至少一些中的每一个提供响应信号(RDB),其中,由数据载体(2)所提供的并由通信站(1)所接收的响应信号(RDB)具有长度(L、L1、L2),以及其中,在数据载体(2)响应于询问信号(IDB)而提供具有所述长度(L、L1、L2)的响应信号(RDB)之前的询问周期(IPER)之中或者之前,确定所述响应信号(RDB)的所述长度(L、L1、L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每个询问周期(IPER)之中或者之前确定响应信号(RDB)的长度(L、L1、L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数据载体(2)的响应信号(RDB)的长度(L1、L2)是随机数,所述随机数是在给定的询问周期(IPER)之中或者之前确定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数据载体(2)提供具有根据随机数的长度(L1、L2)的响应信号(RDB)之前,定义随机数的最大值(LM)。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由特定数据载体(2)确定所述数据载体(2)的响应信号(RDB)的长度(L1、L2)的随机数。
6.如权利要求1到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由通信站(1)确定响应信号(RDB)的长度(L)或随机数(L1、L2)的最大值(LM),以及其中,由通信站(1)将长度信息(LIN)发送到数据载体(2),所述长度信息(LIN)描述了响应信号(RDB)的所述长度(L)或随机数(L1、L2)的所述最大值(LM),以及其中,数据载体(2)根据所述长度信息(LIN)来产生响应信号(RDB),然后将所述响应信号(RDB)提供给通信站(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长度信息(LIN)作为询问信号(IDB)的一部分从通信站(1)发送到数据载体(2)。
8.一种通信站(1),用于与数据载体(2)进行通信,所述数据载体(2)存在于通信站(1)的通信范围内,其中,提供了通信站(1)的询问信号产生装置(7),借助于该询问信号产生装置(7),能够产生用于开始询问周期(IPER)的询问信号(IDB),以及其中,提供了传递装置(27),借助于该传递装置(27),能够将所产生的询问信号(IDB)提供给通信范围(1)内存在的数据载体(2),因此能够由通信范围内存在的数据载体(2)来接收询问信号(IDB),以及其中,提供了站接收装置(27),借助于该站接收装置(27),能够接收到由数据载体(2)响应于所接收到的询问信号(IDB)而提供的响应信号(RDB),以及其中,提供了响应信号识别装置(6B),借助于该响应信号识别装置(6B),能够识别具有不同长度(L、L1、L2)的响应信号(RDB)。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站(1),其中,提供了长度定义装置(10),借助于该长度定义装置(10),能够定义响应信号(RDB)的长度(L)和/或随机数的最大值(LM),所述随机数确定了响应信号(RDB)的长度(L1、L2),以及使用传递装置(27),来将长度信息(LIN)传递到数据载体(2),所述长度信息(LIN)描述了所述长度(L)、或用于确定响应信号(RDB)的长度的所述随机数的所述最大值(LM)。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站,其中,将长度信息(LIN)作为询问信号(IDB)的一部分从通信站(1)发送到数据载体(2)。
11.一种数据载体(2),用于与通信站(1)进行通信,所述通信站(1)具有通信范围,在所述通信范围中存在这种数据载体(2),以及其中,提供了数据载体(2)的数据载体接收装置(40),借助于数据载体接收装置(40),能够接收由通信站(1)所提供的询问信号(IDB),以及其中,提供了响应信号产生装置(63),借助于该响应信号产生装置(63),能够响应于所接收到的询问信号(IDB)而产生响应信号(RDB),以及其中,提供了传递装置(40),借助于该传递装置(40),能够将所产生的响应信号(RDB)提供给通信站(1),以及其中,响应信号产生装置(63)适用于产生具有不同长度(L、L1、L2)的响应信号(RDB)。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载体(2),其中,提供了随机数产生装置(64),借助于该随机数产生装置(64),响应信号产生装置(63)能够产生具有与随机数相对应的长度(L1、L2)的响应信号(RDB)。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数据载体,其中,提供了长度信息检测装置(58),借助于该长度信息检测装置(58),能够检测从通信站(1)接收到的长度信息(LIN),所述长度信息(LIN)描述了响应信号(RDB)的长度(L)或随机数的最大值(LM),以及其中,信号产生装置(63)适用于产生具有根据所述长度信息(LIN)的长度(L、L1、L2)的响应信号(RDB),所述长度信息(LIN)由长度信息检测装置(58)检测。
CNB2006800036596A 2005-01-31 2006-01-24 通信站和数据载体之间的改进的通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151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5100614.6 2005-01-31
EP05100614 2005-01-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7156A true CN101147156A (zh) 2008-03-19
CN100541513C CN100541513C (zh) 2009-09-16

Family

ID=36607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8000365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1513C (zh) 2005-01-31 2006-01-24 通信站和数据载体之间的改进的通信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45434A1 (zh)
EP (1) EP1851675A1 (zh)
JP (1) JP2008529394A (zh)
CN (1) CN100541513C (zh)
WO (1) WO20060799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Y28213A1 (es) 2003-02-28 2004-09-30 Bayer Pharmaceuticals Corp Nuevos derivados de cianopiridina útiles en el tratamiento de cáncer y otros trastorno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8871B (zh) * 1995-02-13 2011-05-18 英特特拉斯特技术公司 用于安全交易管理和电子权利保护的系统和方法
TW383527B (en) * 1995-11-09 2000-03-01 British Tech Group Enhanced detectionn of multipled data transmissions
FR2748333B1 (fr) * 1996-05-06 1998-11-27 Inside Technologies Procede pour selectionner un module electronique parmi une pluralite de modules presents dans le champ d'interrogation d'un terminal
US5952922A (en) * 1996-12-31 1999-09-1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In-building modulated backscatter system
GB2335573B (en) * 1998-03-18 2000-03-15 Univ Singapore An RF transponder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protocol
JP4271859B2 (ja) * 1998-06-05 2009-06-03 エヌエックスピー ビー ヴィ タイムスロット判定手段とタイムスロット固定手段を備えた回路を含むデータ搬送装置
ATE213555T1 (de) * 1998-07-13 2002-03-1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ransponder system mit quittierungen assoziiert mit dem entsprechenden transponder
EP1307852B1 (en) * 2000-07-31 2005-04-1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mmunication station and data carrier with improved acknowledgement measures
US6940392B2 (en) * 2001-04-24 2005-09-06 Savi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ary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tag
US20020180587A1 (en) * 2001-03-05 2002-12-05 Datamars Sa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with multiple transponders
US7195173B2 (en) * 2002-10-25 2007-03-27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Optimization of a binary tree traversal with secure communica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41513C (zh) 2009-09-16
JP2008529394A (ja) 2008-07-31
EP1851675A1 (en) 2007-11-07
US20100045434A1 (en) 2010-02-25
WO2006079972A1 (en) 2006-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77375B1 (en) Method of preventing collisions between rfid readers in rfid system
EP1072128B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identifying wireless units
US6456191B1 (en) Tag system with anti-collision features
KR100795577B1 (ko) 전자 태그 인식 장치 및 그 방법과, 전자 태그의 데이터처리 방법
CN101517599B (zh) 用于集成的读取器和标签的装置和方法
KR20100011711A (ko) 알에프아이디 태그 충돌을 방지하기 위한 알에프아이디태그 인식 방법, 이를 이용한 알에프아이디 리더 및알에프아이디 태그
EP2183699B1 (en) A method and reader to conduct a label query in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CN102156846B (zh) 用于射频识别的阅读器与标签的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KR100615715B1 (ko) 태그수 추정 기능을 갖는 rfid 리더 및 그의 추정 방법
CN100541513C (zh) 通信站和数据载体之间的改进的通信
CN102332083B (zh) 用于射频识别的阅读器与标签的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436243B (zh) 用于识别多个射频标签的冲突解决方法
CN102810219A (zh) 基于射频识别的标签交易方法及系统
CN104853356A (zh) 一种nfc系统智能识别方法
CN104994463A (zh) 一种nfc智能识别系统
CN101246539B (zh) 识别射频信号的方法、装置及发送射频信号的装置
CN100535922C (zh) 一种用于射频识别的多标签接入方法
CN103455783A (zh) 一种基于低冗余搜索树的标签防碰撞方法
KR20060027889A (ko) 전자태그 판독기 및 전자태그 인식방법
CN100562883C (zh) 读取射频信号的方法、系统及收发射频信号的装置
JP2003296668A (ja) 非接触式通信方式、リーダライタ、および非接触icカード/タグ
CN102129581B (zh) 一种自适应双模式阻塞防碰撞方法
JP2000148931A (ja) カ―ド識別方法の改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16

Termination date: 201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