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7188B - 一种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7188B
CN101137188B CN2007101517072A CN200710151707A CN101137188B CN 101137188 B CN101137188 B CN 101137188B CN 2007101517072 A CN2007101517072 A CN 2007101517072A CN 200710151707 A CN200710151707 A CN 200710151707A CN 101137188 B CN101137188 B CN 1011371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acent cell
adjacent
sub
configuration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517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7188A (zh
Inventor
恽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5170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371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37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71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371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71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的方法和系统,用于无线网络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选取需要配置邻近小区的区域;获取所述区域所邻近区域的区域标识;根据所述区域标识获取所述邻近区域下的小区所对应的邻近小区关系;根据所述邻近小区关系,配置所选取的区域下的小区的邻近小区关系。采用该方法并利用所述系统进行配置,可以提高配置效率和准确度。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第三代(3G,3rd Generation)移动通信系统是按照国际电信联盟提出的国际移动通信系统2000(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2000)标准而设计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与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相比,3G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技术,基于全网际协议(IP,International Protocol)网络,具有支持更多的用户数量、系统容量、支持多媒体等高速数据业务等特点。3G技术主要包括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CDMA2000三种标准,其中WCDMA和TD-SCDMA标准属于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框架,有时也统称为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技术。UMTS包含很多逻辑网元,每个网元都有规定的功能。按照功能分类,网元被分成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和核心网(CN,Core Network)。CN与UTRAN中的RNC相连,而RNC控制若干个节点B(NodeB),RNC负责对NodeB所属的小区进行无线资源管理,例如,控制小区的负载和拥塞等。
目前,WCMDA技术已经成为被广泛采纳的第三代空中接口,WCDMA涵盖了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和时分双工(TDD,TimeDivision Duplex)两种工作模式。当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离开原来的服务小区,将要进入另一个服务小区时,原基站与UE之间的链路,将由新的基站与UE之间的链路来取代,这就是小区之间的切换。根据切换前后频率或系统不同,小区切换分为如下三种:同频切换、异频切换和异系统切换。其 中,同频切换是指在WCDMA相同载频的不同小区间切换,满足位置移动需求。异频切换用于在WCDMA载频和小区层次间平衡负荷,当其他频率不能提供连续覆盖的时候,利用异频切换还可以扩展覆盖范围。异频切换也是指UE在UTRAN内部或者不同的UTRAN之间的不同频率小区之间的切换。异系统切换是指为扩展系统的覆盖范围,例如WCDMA系统需要使用到GSM的系统间切换,以便平衡系统间的负载,指引业务到最合适的系统上。
为了实现无线网络中切换,按照3GPP协议规定,需要预先配置邻近小区。现有技术中邻近小区的配置是由运营商和网络规划人员通过手工配置实现的,具体步骤如下:
在本RNC配置小区;在本RNC配置邻近小区;在本RNC配置邻近小区关系;在邻近RNC配置小区;在邻近RNC配置邻近小区;在邻近RNC配置邻近小区关系......参照图1,为现有技术中邻近小区手工配置实现方案示意图。
其中,同频邻近小区配置步骤:以RNC1(11)和RNC2(12)为邻近RNC,以CELL1-f1(RNC1)(111)和CELL2-f1(RNC2)(112)的配置为例进行说明,其中,CELL1-f1(RNC1)表示属于RNC1中的小区1,小区1的频率为f1,CELL2-f1(RNC2)表示属于RNC2中的小区2,小区2的频率为f1,余之类推。具体步骤如下:1)在RNC1(11)配置CELL1-f1;2)在RNC1(11)配置邻近RNC2(12)的  CELL2-f1;3)在RNC1(11)配置邻近小区关系:CELL1-f1(RNC1)(111)→CELL2-f1(RNC2)(112);4)在RNC2(12)配置CELL2-f1;5)在RNC2(12)配置邻近RNC1(11)的小区CELL1-f1;6)在RNC2(12)配置邻近小区关系:CELL2-f1(RNC2)(112)→CELL1-f1(RNC1)(111)。
对于异频邻近小区配置及异系统邻近小区配置与同频邻近小区配置方法及步骤相似,不再一一描述。
进行配置后,CELL1-f1(RNC1)(111)和CELL2-f1(RNC2)(112)为同频邻近小区,CELL1-f1(RNC1)(111)和CELL3-f3(RNC2)(113)为异频邻近小区,CELL1-f1(RNC1)(111)和CELL4-f4(GSM1)(114)为异系统邻近小区。
在对现有技术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上述邻近小区配置方法由于是手工配置,步骤繁琐,且容易出现遗漏配置或者配置不一致的现象,尤其是当多个网络规划人员实施网络优化时,由于无法实时获得邻近RNC下的小区以及邻近小区关系的变化,更容易导致邻近小区配置遗漏或者配置不一致。而无论是本RNC或者邻近RNC遗漏配置或者配置不一致均可能导致UE不能及时切换到其他小区,而使本小区的负载过高,导致本小区信号质量变差甚至用户掉话。同时,手工配置效率较低,特别是当系统存在多个邻近RNC或者邻近小区关系数量较大时,手工配置邻近小区的工作量巨大且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的方法和系统,以提高无线网络邻近小区的配置效率和准确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选取需要配置邻近小区的区域;
获取所述区域的邻近区域的区域标识;
根据所述区域标识获取所述邻近区域下的小区已配置的邻近小区关系;
根据获取的所述邻近小区关系,配置并记录所述选取区域下相应小区的邻近小区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系统,该系统包括:区域选取单元、区域标识获取单元、邻近小区关系获取单元、邻近小区配置单元,其中:
区域选取单元,用于选取需要配置邻近小区的区域;
区域标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区域选取单元所选取的区域的邻近区域的区域标识;
邻近小区关系获取单元,用于根据区域标识获取单元所获取的区域标识,获取邻近区域下的小区已配置的邻近小区关系;
邻近小区配置单元,用于根据邻近小区关系获取单元所获取的邻近小区关系,配置并记录区域选取单元所选取的区域下相应小区的邻近小区关系。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所选区域所邻近区域的区域标识并根据所述区域标识获取所述邻近区域下的小区所对应的邻近小区关系,然后根据所述邻近小区关系,配置所选取区域下的小区的邻近小区关系,从而实现对所选取的区域的邻近小区进行配置。这种配置方案不需要运营商和网络规划人员的手工参与,避免了由于运营商和网络规划人员的疏忽而导致邻近小区配置不一致或遗漏的现象,提高了无线网络邻近小区的配置准确度,避免了由于邻近小区配置遗漏或不一致而导致的UE不能及时切换到其他小区,而使本小区的负载过高,进而导致本小区信号质量变差甚至用户掉话的状况发生。
同时,由于本发明是通过系统自动配置,所以配置效率较高,特别是当系统中存在多个邻近区域或者邻近小区关系数量较大时,自动配置邻近小区,使得配置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邻近小区手工配置实现方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同频邻近小区配置方法实施例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异频邻近小区配置方法实施例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邻近小区配置系统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邻近小区配置系统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的方法和系统,可以提高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的效率和准确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无线网络邻近小区进行配置,即通过保存某个区域与邻近小区的对应的邻近小区关系,根据所述邻近小区关系,实现小区切换。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以下参照附图,通过在WCDMA系统中的应用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同频邻近小区配置方法实施例流程图,以下 通过具体步骤对同频邻近小区的配置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21、选取需要配置同频邻近小区的RNC;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登录网管系统等保存有系统信息的网络管理系统选择需要配置同频邻近小区的RNC。当通过网管系统进行配置时,不需要增加新的网管和网元配置接口,实现比较方便。
假设RNC1需要配置同频邻近小区,RNC1的标识为101,RNC1下的小区有1001、1002共两个小区。
22、获取所述RNC邻近区域的区域标识;
例如,从网管系统中获知,RNC1与RNC2为邻近区域,RNC2的区域标识为102。当然,一个RNC也可能与多个RNC相邻,这由网络规划决定。
23、根据所述区域标识获取所述邻近区域下的小区所对应的同频邻近小区关系;
例如,根据RNC2的标识102,进一步获得RNC2下的小区2001与RNC1下的小区1001已经配置为同频邻近小区关系。
24、根据所述同频邻近小区关系,配置所选取的RNC下的小区的同频邻近小区关系。
由步骤23可知:RNC2下的小区2001与RNC1下的小区1001已经配置为同频邻近小区关系,则RNC1下小区的同频邻近小区关系具体可配置为:101-1001-->102-2001,即将RNC1下的小区1001与RNC2下的小区2001的对应关系保存到RNC1中,当UE处于RNC1下的小区1001时,如果由于位置移动需求,需要切换到同频邻近小区时,查询上述预先配置的同频邻近小区对应关系,即可切换到RNC2下的小区2001。
当有多个邻近RNC下的小区与所选取的RNC下的小区已经配置了同频邻近小区关系时,或者某个邻近RNC下有多个小区与所选取的RNC下的小区已经配置了邻近小区关系时,所述同频邻近小区关系可以表示为同频邻近小区关系表,在实际切换过程中,查询所述同频邻近小区关系表,并根据系统当前具体状况,尽量切换到信号最好且有空闲的小区。
除了RNC,也可以对其他区域下的小区进行同频邻近小区配置。
从该实施例可以看出,通过获取所选取区域的邻近区域标识,并根据所述邻近区域标识获取所述邻近区域下的小区所对应的同频邻近小区关系,根据所述的同频邻近小区关系,配置所选取区域下的小区的同频邻近小区关系,从而实现无线网络同频邻近小区的自动配置。由于通过系统可以直接获取所选择区域的邻近区域下的同频邻近小区关系,来配置所选区域的同频邻区小区关系,因此,不易出现同频邻近小区配置遗漏或配置不一致的状况发生,提高了同频邻近小区配置准确性,同时,也提高了同频邻近小区的配置效率,尤其当所选取的区域存在多个同频邻近区域或者同频邻近小区关系数量较大时,自动配置同频邻近小区,使得同频邻近小区配置效率大大提高。
为了在平衡负荷,扩展覆盖范围,需要进行异频切换,为了实现异频切换,需要预先进行异频邻近小区配置,以下具体说明异频邻近小区的配置方法,参照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异频邻近小区配置方法实施例流程图。
31、选取需要配置异频邻近小区的RNC;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登录网管系统等保存有系统信息的网络管理系统选择需要配置异频邻近小区的RNC。当通过网管系统进行配置时,不需要增加新的网管和网元配置接口,实现比较方便、简单。
假设RNC1需要配置异频邻近小区,RNC1的标识为101,RNC1下的小区有1001、1002共两个小区。
32、获取所述RNC邻近区域的区域标识;
仍以RNC1与RNC2为邻近区域进行说明,RNC2的区域标识为102。当然,一个RNC也可能与多个RNC相邻,这由网络规划决定。
33、根据所述区域标识获取所述邻近区域下的小区所对应的异频邻近小区关系;
例如,根据RNC2的标识102,进一步得到RNC2下的小区2002与RNC1下的小区1001、RNC2下的小区2002与RNC1下的小区1002、RNC2下的小区2003与RNC1下的小区1001、RNC2下的小区2003与RNC1下的小区1002已经配置为异频邻近小区关系。
34、根据所述异频邻近小区关系,配置所选取的RNC下的小区的异频邻近小区关系。
从步骤33获知的RNC2下小区的异频邻近小区关系可知,RNC1下小区的异频邻近小区关系具体配置为:101-1001→102-2002、101-1001→102-2003、101-1002→102-2002、101-1002→102-2003。即将RNC1下的小区1001与RNC2下的小区2002、2003的邻区关系以及RNC1下的小区1002与RNC2下的小区2002、2003的邻区关系保存到RNC1中。当UE处于RNC1下的小区1001或1002时,在WCDMA载频和小区层次之间为了平衡负荷,或者当所在频率不能提供连续覆盖的时候,需要切换到异频邻近小区时,查询上述预先配置的异频邻近小区关系,即可切换到RNC2下的小区2002或2003,具体切换到哪一个小区,可以根据系统当前具体状况,尽量选择信号最好且有空闲的小区。
当然,也可以从RNC2下的小区切换到RNC1下的异频邻近小区,只需要按照RNC2中保存的异频邻近小区切换关系表进行即可,RNC2的异频邻近小区配置方法与RNC1的异频邻近小区配置方法相同,不再赘述。
除了RNC,也可以对其他区域下的小区进行异频邻近小区配置。
从该实施例可以看出,通过获取所选取区域的邻近区域标识,并根据所述邻近区域标识获取所述邻近区域下的小区所对应的异频邻近小区关系,根据所述的异频邻近小区关系,配置所选取区域下的小区的异频邻近小区关系,从而实现无线网络异频邻近小区的自动配置,由于通过系统可以直接获取邻近区域下的异频邻近小区关系,因此,不易出现异频邻近小区配置遗漏或配置不一致的状况发生,提高了异频邻近小区的配置准确性,同时,也提高了异频邻近小区的配置效率,尤其当所选取的区域存在多个邻近区域或者异频邻近小区关系数量较大时,自动配置异频邻近小区,使得异频邻近小区配置效率大大提高。
为了扩展WCDMA系统的覆盖范围,平衡系统间的负荷,指引业务到最合适的系统上,有时需要切换到GSM系统,这种切换属于异系统切换,为了实现异系统切换,同样需要进行预先配置,配置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中同频切 换和异频切换方法类似,首先选取需要配置邻近小区的区域,然后获取所选取区域的邻近GSM系统的系统标识,并根据该系统标识获取该GSM系统下的小区所对应的异系统邻近小区关系,最后根据该异系统邻近小区关系,配置所选取的区域下的小区的异系统邻近小区关系,从而实现异系统邻近小区配置。这种方法相对于手工配置,具有较高的配置效率和准确度。
当然,异系统切换不仅限于WCDMA系统和GSM系统的切换,还可以是FDD模式和TDD模式之间的切换,以及WCDMA系统和CDMA2000系统之间的切换,切换方法与上述异系统切换步骤相同,不再一一描述。
在以上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当由于网络规划变化时,导致邻近小区配置不一致而引起的通话质量变化甚至用户掉话现象的发生,用户可以手动触发系统更新所选取区域的邻近区域的区域标识以及所选取区域下的小区所对应的邻近小区关系。由于网络规划的变化,可能会增加邻近区域,也可能会使邻近区域下的小区对应的邻近小区关系发生变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配置效率,可以将上述同频邻近小区、异频邻近小区以及异系统邻近小区的配置功能其中的任意两项或多项可以同时配置,只需要根据邻近区域的区域标识,获取所述邻近区域下小区对应的邻近小区关系,并根据所述邻近小区关系,配置所选取区域下的小区的邻近小区关系。
所述邻近小区的配置可以针对单个区域进行,也可以对多个区域同时执行,以进一步提高配置效率。
可以选择单个邻近区域配置所选取的区域,也可以选择多个邻近区域配置所选取的区域。当同时选择多个邻近区域配置所选取的区域时,同样可以提高配置效率。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并不仅限于WCDMA系统,也适用于无线网络中其他系统需要进行邻近小区配置的情况。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的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为使本发明实施例更加清楚明了,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系统进行说明,参照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邻近小区配置系统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区域选取单元41、区域标识获取单元42、邻 近小区关系获取单元43、邻近小区配置单元44,其中:
区域选取单元41,用于选取需要配置邻近小区的区域;
区域标识获取单元42,用于获取区域选取单元41所选取的区域邻近区域的区域标识;
邻近小区关系获取单元43,用于根据区域标识获取单元42所获取的区域标识,获取邻近区域下的小区所对应的邻近小区关系;
邻近小区配置单元44,用于根据邻近小区关系获取单元43所获取的邻近小区关系,配置区域选取单元所选取的区域下的小区的邻近小区关系。
由于邻近小区关系获取单元43可以根据区域标识获取单元42所获取的区域标识,直接获取邻近区域下的小区所对应的邻近小区关系,可以快速实现对所选取区域的邻近小区进行配置。同时,由于可以从网管等网络管理系统中直接获取邻近区域标识以及邻近区域下的小区对应的邻近小区关系,准确性高,不易出现由于手工配置而导致的配置遗漏或配置不一致的情况。
当将所述配置系统集成到网管系统中时,由于不需要增加新的网络管理系统和网元配置接口,实现比较方便、简单。
为了进一步增加系统配置的准确性,避免当由于网络规划变化时,导致邻近小区配置不一致而引起的通话质量变化甚至用户掉话现象的发生,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邻近小区配置系统进一步包括:信息更新单元51,其中:
信息更新单元51,用于更新所选取区域的邻近区域的区域标识以及所选取区域下的小区所对应的邻近小区关系。
其中,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区域可以为RNC,也可以为GSM系统。
其中,所述的邻近小区关系可以为同频邻近小区关系、异频邻近小区关系、异系统邻近小区关系。
为了进一步提高配置效率,可以将上述同频邻近小区、异频邻近小区以及异系统邻近小区的配置功能其中的任意两项或多项可以同时配置,只需要根据邻近区域的区域标识,获取所述邻近区域下小区对应的邻近小区关系,并根据所述邻近小区关系,配置所选取区域下的小区的邻近小区关系。
所述邻近小区的配置可以针对单个区域进行,也可以对多个区域同时执行,以进一步提高配置效率。
可以选择单个邻近区域配置所选取的区域,也可以选择多个邻近区域配置所选取的区域。当同时选择多个邻近区域配置所选取的区域时,同样可以提高配置效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选取需要配置邻近小区的区域;
获取所述区域所邻近区域的区域标识;
根据所述区域标识获取所述邻近区域下的小区所对应的邻近小区关系;
根据所述邻近小区关系,配置所选取的区域下的小区的邻近小区关系。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综上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配置方案不需要运营商和网络规划人员的手工参与,避免了由于运营商和网络规划人员的疏忽而导致邻近小区配置不一致或遗漏的现象,提高了无线网络邻近小区的配置准确度,避免了由于邻近小区配置遗漏或不一致而导致的UE不能及时切换到其他小区,而使本小区的负载过高,进而导致本小区信号质量变差甚至用户掉话的状况发生。同时,由于本发明是通过系统自动配置,所以配置效率较高,特别是当系统中存在多个邻近区域或者邻近小区关系数量较大时,自动配置邻近小区,使得配置效率大大提高。
另外,通过网管系统对各区域进行自动配置,不需要增加网管和新的网元配置接口,实现方便、简单。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的方法和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取需要配置邻近小区的区域,所称区域由同一个RNC控制下的小区组成;
获取所述区域的邻近区域的区域标识;
根据所述区域标识获取所述邻近区域下的小区已配置的邻近小区关系;
根据获取的所述邻近小区关系,配置并记录所选取需要配置邻近小区的区域下相应小区的邻近小区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更新所选取区域的邻近区域的区域标识以及所选取区域下的小区所对应的邻近小区关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邻近区域下的小区所对应的邻近小区关系为同频邻近小区关系、异频邻近小区关系、异系统邻近小区关系至少其中一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邻近区域下的小区所对应的邻近小区关系不止一种时,包括:
获取所述邻近区域下的小区所对应的不同的邻近小区关系;
根据所述不同的邻近小区关系,配置所选取的区域中小区的不同的邻近小区关系。
5.一种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区域选取单元,和区域标识获取单元,和邻近小区关系获取单元,和邻近小区配置单元,其中:
区域选取单元,用于选取需要配置邻近小区的区域,所称区域由同一个RNC控制下的小区组成;
区域标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区域选取单元所选取的区域的邻近区域的区域标识;
邻近小区关系获取单元,用于根据区域标识获取单元所获取的区域标识,获取邻近区域下的小区已配置的邻近小区关系;
邻近小区配置单元,用于根据邻近小区关系获取单元所获取的邻近小区关系,配置并记录区域选取单元所选取的区域下相应小区的邻近小区关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信息更新单元,其中:
信息更新单元,用于更新所选取区域的邻近区域的区域标识以及所选取区域下的小区所对应的邻近小区关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邻近小区所对应的邻近小区关系为同频邻近小区关系、异频邻近小区关系、异系统邻近小区关系至少其中一种。
8.如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系统集成在网管系统中。
CN2007101517072A 2007-09-27 2007-09-27 一种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的方法和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71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517072A CN101137188B (zh) 2007-09-27 2007-09-27 一种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的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517072A CN101137188B (zh) 2007-09-27 2007-09-27 一种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7188A CN101137188A (zh) 2008-03-05
CN101137188B true CN101137188B (zh) 2011-06-22

Family

ID=39160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5170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7188B (zh) 2007-09-27 2007-09-27 一种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371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1874B (zh) * 2008-08-12 2012-02-0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邻区关系建立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9909A (zh) * 2006-10-31 2007-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遗漏配置的邻近小区的方法及系统
CN1972518A (zh) * 2006-12-05 2007-05-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为3g小区配置2g邻区的方法和装置
CN1984471A (zh) * 2006-04-26 2007-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同频邻区配置优化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4471A (zh) * 2006-04-26 2007-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同频邻区配置优化系统和方法
CN1949909A (zh) * 2006-10-31 2007-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遗漏配置的邻近小区的方法及系统
CN1972518A (zh) * 2006-12-05 2007-05-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为3g小区配置2g邻区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7188A (zh) 2008-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97934B1 (en) Handover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327546B (zh) 小区重选方法和装置
JP4382348B2 (ja) マルチセル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サービスプライオリティ
CN102123500B (zh) 多模终端的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1365163B (zh) 驻留网络的方法、网络系统、网络侧设备及用户终端
CN101119140B (zh) 一种分层小区结构中的负载平衡方法与装置
CN102484803A (zh) 通信系统
CN105554818A (zh) 一种负荷均衡方法和装置
CN101505476A (zh) 蜂窝通信系统及其小区过滤方法
CN102711201A (zh) 一种多模无线接入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WO2020098640A1 (zh) 一种多制式网络控制方法以及网管设备
CN101959292A (zh) 基站节能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09128656A2 (en) Method and system supporting handover from macro node b to home node b
WO2006017983A1 (fr) Procede de transfert de charge d'un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mobile
CN102695209A (zh) 一种针对不同覆盖场景下负载均衡的方法及基站
EP386026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side link resource
CN103052122B (zh) 小区重选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541009A (zh) 一种优化邻区列表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417110A (zh) 一种基于nsa的小区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2076044B (zh) 一种进行切换方法和设备
CN102572948A (zh) 一种优化负荷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95215B (zh) 发送及接收负载信息的方法、接入网控制节点及系统
CN101137188B (zh) 一种无线网络邻近小区配置的方法和系统
CN103249117A (zh) 一种扫频信息上报的方法及用户终端
JP2007503745A (ja) パラメータ再符号化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9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