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5520B - 一种制冰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5520B
CN101135520B CN2007100305917A CN200710030591A CN101135520B CN 101135520 B CN101135520 B CN 101135520B CN 2007100305917 A CN2007100305917 A CN 2007100305917A CN 200710030591 A CN200710030591 A CN 200710030591A CN 101135520 B CN101135520 B CN 1011355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ice maker
compressor
valv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305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5520A (zh
Inventor
冯昊艳
杨春林
张绍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Icesource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71003059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355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35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55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355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55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制冰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机构,制冰器组,旁通热交换器,供液阀,供热阀,回气阀和单向阀;压缩机输出管路分成两分支管路,一分支管路经过冷凝器后与供液阀连接,然后通过第一节流机构与制冰器组连接;另一分支管路通过供热阀与制冰器连接;最少设置有两组制冰器组,制冰器组出来的管路分成两分支管路,一分支管路与回气阀连接后汇聚成一条主管路与压缩机连接;另一分支管道与单向阀连接后汇聚成一条主旁通管路,再与旁通热交换器连接,然后与压缩机连接。本发明提高了制冰器的脱冰效率,节约了电能和用水,同时使单台制冰机产量大小不受制冰器数量和规格的限制;解决了脱冰时有液态制冷剂回到压缩机内部而造成压缩机损坏的难题。

Description

一种制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利用系统本身的压缩机的排热来进行脱冰的一种制冰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现在通用的制冰机,特别是食用制冰机,能够实现大型化生产的食用制冰机是没有的,目前最大的日生产能力不足1500公斤,这主要受制冷工艺技术的限制,主要原因在于无法实现自动脱冰。另外小型制冰机存在耗能高,冷却水常常无法实现循环利用,而严重造成冷却水资源的浪费。以一台日产810公斤的食用制冰机为例,一天用于冷却的水量多达10吨,而这些水往往只用于一次冷却就直接当废水排走,冷却水消耗率为100%。如果能实现循环利用,日生产810公斤冰块只需1吨循环冷却水就能够满足制冷系统的工艺要求,冷却水消耗率不足3%。在我国,这种小型食用制冰机每年要生产20-30万台,因此用于生产食用冰块所浪费的水量就达到200-300万吨/每天,如果制冰机按每年90天的使用率,那么这种制冰机每年消耗的水量将达到18000-27000万吨,这对于城市用水非常缺乏的我国是一个严重的资源浪费,应该重视。同时,由于小型制冰机制冷技术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电能消耗大,平均每生产一吨冰块需要消耗130KW到160KW的电量,这已经是一种非常耗能的制冷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制冰系统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制冰器组4、节流机构3、供液阀13、供热阀14。供热阀14一端连接压缩机1的出口,一端连接制冰器组的入口。该系统交替进行制冰周期和脱冰周期,制冰时,供热阀14关闭,供液阀13打开,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从供液阀13通过节流机构3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而进入制冰器组4,吸收流经制冰器表面的水的热量,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进入压缩机1,通过压缩机1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入冷凝器2冷凝,变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后,又通过供液阀13进行制冰,如此循环。流经制冰器表面的水被制冷剂吸收热量后逐渐冷却而在制冰器表面结成冰块。当冰块厚度达到预定的要求,供液阀13关闭,停止制冰,进入脱冰周期,此时供热阀14打开,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经过供热阀进入制冰器与冰块进行热交换,变成气液混合物进入压缩机1,经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后又通过供热阀进入制冰器,如此循环,直至冰块脱落,供热阀关闭,供液阀打开,系统进入制冰周期,整个系统如此循环。
从上述所看,当进行脱冰时,制冷剂只通过供热阀14流经制冰器和压缩机,实践证明,随着脱冰的持续,这种循环导致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压缩后温度越来越低,当持续一端时间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温度很低,甚至达不到脱冰要求的温度,这样容易造成供热不足,影响脱冰,使脱冰时间很长,一般需要2分钟到3.5分钟,直接导致耗电增加。如果制冰器较大,或者冰块较厚,则无法实现脱冰。
同时,这种系统只能满足两台450kg/24小时的制冰器的脱冰要求,如果制冰器台数增加或者规格增大,将不能实现正常的脱冰。因此该系统限制了制冰机向大型的节能节水的方向发展。
另外该系统存在一个明显的不合乎制冷技术规范的设计失误,即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经过供热阀进入制冰器与冰块进行热交换,变成气液混合物而进入压缩机。当液体逐渐在压缩机内部聚集后,容易造成压缩机液击,这在制冷技术规范上是绝对不容许的,这会造成压缩机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所述现有制冰系统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系统本身压缩机的排热来进行脱冰的一种制冰系统;以提高制冰机的脱冰效率,节约电能和用水,同时使单台制冰机产量大小不受制冰器数量和规格的限制;解决脱冰时有液态制冷剂回到压缩机内部而造成压缩机损坏的难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制冰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机构,制冰器组,旁通热交换器,供液阀,供热阀,回气阀和单向阀;压缩机输出管道分成两分支管路,一分支管路经过冷凝器后与供液阀连接,然后通过第一节流机构与制冰器组连接;另一分支管路通过供热阀与制冰器组连接,其特征在于:最少设置有两组制冰器组,每组制冰器组至少设置有一台制冰器,每组制冰器组出来的管路分成两分支管路,一分支管路与回气阀连接后汇聚成一条主管路与压缩机连接;另一分支管路与单向阀连接后汇聚成一条主旁通管路,再经过第二节流机构和旁通热交换器,然后与压缩机连接。
所述的制冰器组设置有三组,冷凝器出来的管路经过供液阀后,设置三路分支管路,分别通过第一节流机构与相应的制冰器组连接,每组制冰器组出来的管路设置有两个分支管路,一分支管路分别通过回气阀汇聚于一条主管路,然后通过气液分离器后与压缩机连接,另一分支管路分别通过单向阀后汇聚为一条主旁通管路,经过第二节流机构和旁通热交换器后再与气液分离器连接,然后与压缩机连接。
所述的制冰器组设置有三组,每组制冰器组设置三台制冰器,冷凝器出来的管路设置三条分支管路,每条分支管路分别与供液阀连接后,通过第一节流机构与相应的制冰器组连接,每组制冰器组出来的管路设置有两条分支管路,一分支管路分别通过回气阀汇聚于一条主管路,然后通过气液分离器后与压缩机连接,另一分支管路分别通过旁通电磁阀和单向阀后汇聚为一条主旁通管路,经过第二节流机构和旁通热交换器后再与气液分离器连接,然后与压缩机连接。
冷凝器出来的管路与旁通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媒体进口连接,旁通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媒体出口通过管路与过滤器连接后,再通过视液镜与供液阀连接。
压缩机输出管道分支前先经过旁通热交换器。
所述的冷凝器出来的管路与气液分离器连接后再与过滤器连接,然后通过视液镜与供液阀连接。
压缩机输出口处设置有油分离器,油分离器与压缩机之间设置有回油管路,回油管路上安装有截止阀。
所述的旁通热交换器预留有热交换媒体进口和热交换媒体出口;压缩机输进口和输出口安装有避震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显著优点:
1、在某一组制冰器组进行脱冰时,另外一组或几组制冰器组仍进行制冰过程,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热气温度波动很小,保证了充足的热量,可向脱冰制冰器组中持续输送,因此可将冰块迅速从制冰器上面脱出,减少了脱冰时间,增加了制冰时间,提高了制冰机的效率,节约了电能。
2、在本发明的系统中,每组制冰器组的制冰器数量不受限制,可实现制冰机的大型化,模块化,节能更加突出,同时可将数块制冰器组集中安装在一台设备上,可大大减少制冰机的占地面积。
3、制冰机在脱冰时,制冷剂引入旁通热交换器,进行进一步的气化,保证没有液体回到压缩机,避免压缩机液击的可能,大大提高了制冰机的稳定性。
4、通过冷却塔来冷却冷却水,从而使冷却水循环利用,耗水率极大降低,大大节省了水资源。
5、旁通热交换器采用冷却水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使冷却水温度降低,进一步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制冰效率增加。
6、本发明所述的系统只要将制冰器组分成2组或者2组以上就能实现正常运行,满足了不同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制冰系统的管路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制冰系统的管路流程图1;
图3为本发明一种制冰系统的管路流程图2;
图4为本发明一种制冰系统的管路流程图3;
图5为本发明一种制冰系统的管路流程图4;
图6为本发明一种制冰系统的管路流程图5;
图7为本发明一种制冰系统的管路流程图6;
图8为本发明一种制冰系统的管路流程图7;
图9为本发明一种制冰系统的管路流程图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制冰系统,如图2~9所示,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机构3,制冰器组4,旁通热交换器5,供液阀13,供热阀14,回气阀15和单向阀16;压缩机1输出管道分成两分支管路,一分支管路经过冷凝器2后与供液阀13连接,然后通过第一节流机构3与制冰器组4连接;另一分支管路通过供热阀14与制冰器组4连接,制冰器组4最少设置有两组,每组制冰器组4最少设置一台制冰器,制冰器组4出来的管路分成两分支管路,一分支管路与回气阀15连接后汇聚成一条主管路与压缩机1连接;另一分支管路与单向阀16连接后汇聚成一条主旁通管路,再通过第二节流机构6和旁通热交换器5,然后与压缩机1连接。节流机构3可以是膨胀阀,亦可以是毛细管。旁通热交换器5出来的管路可以与回气阀15汇聚的管路连接后再与压缩机1连接。压缩机1回流进口处设置有气液分离器7,进一步避免压缩机产生液击现象,而损坏。冷凝器2出来的管路也可以先通过气液分离器7后,与过滤器11连接,通过视液镜12后再与供液阀13连接。压缩机1输出口处设置有油分离器8,油分离器8与压缩机1之间设置有回油管路,回油管路上安装有截止阀9。在压缩机1输进口和输出口可根据需要安装有避震管10,防止压缩机1运作时的振动对管路的影响。冷凝器2可以根据系统具体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水冷冷凝器、风冷冷凝器、套管式冷凝器或蒸发式冷凝器。旁通热交换器5可以预留有热交换媒体进口19和热交换媒体出口20。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制冰器组4可以设置有三组,冷凝器2出来的管路经过气液分离器7后与过滤器11和视液镜12连接,然后与供液阀13连接。供液阀13后的管路设置三路分支管路,分别通过节流机构3-1,节流机构3-2和节流机构3-3与相应的制冰器组4-1,制冰器组4-2和制冰器组4-3连接,每组的制冰器组出来的管路设置有两个分支管路,一分支管路分别通过回气阀15-1,回气阀15-2和回气阀15-2汇聚于一条主管路,然后通过气液分离器7后与压缩机1连接,另一分支管路分别通过单向阀16-1,单向阀16-2和单向阀16-3后汇聚为一条主旁通管路,经过第二节流机构6作用后与旁通热交换器5连接,再与气液分离器7连接,然后与压缩机1连接。
本系统运行时,供液阀13打开,在压缩机1的作用下,制冷剂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而进入冷凝器2,在冷凝器2内部与循环利用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变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通过供液阀13后分成三路,分别通过第一节流机构3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而进入制冰器组的内部,吸收流经制冰器表面的水的热量,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通过回气阀15,三路制冷剂通过制冷管路又重新汇聚到一起,而进入压缩机1,此时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又在压缩机1的作用下,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而进入冷凝器2。如此循环。流经制冰器表面的水被制冷剂吸收热量后逐渐冷却而在制冰器表面结成冰块。当冰块厚度达到预定的要求时,供热阀14-1打开,回气阀15-1关闭,制冰器组4-1表面停止流水,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一部分通过供热阀14-1进入制冰器组4-1与制冰器表面的冰块进行热交换,变成液态的制冷剂,通过旁通支路上的单向阀16-1将制冷剂导向第二节流机构6,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而进入旁通热交换器5,与流经旁通热交换器5中的流体进行热交换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如此同时,另外一部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仍旧进入冷凝器,经过热交换,变成高温高压的液体通过供液阀均匀分成两路,分别通过节流阀3-2和节流阀3-3进入制冰器组4-2和制冰器组4-3,吸收流经制冰器表面的水的热量,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通过回气阀15-2和回气阀15-3与从旁通热交换器出来的制冷剂通过制冷管路汇聚一起,进入压缩机。当制冰器组4-1表面的冰块脱冰完毕,供热阀14-1关闭,回气阀15-1打开,制冰器组4-1表面开始供水。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当制冰器组4-2表面的冰块厚度达到要求,供热阀14-2打开,回气阀15-2关闭,制冰器组4-2表面停止播水,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一部分通过供热阀14-2进入制冰器组4-2与制冰器表面的冰块进行热交换,变成液态的制冷剂,通过旁通支路上的单向阀16-2将制冷剂导向第二节流机构6,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而进入旁通热交换器,与流经旁通热交换器5中的流体进行热交换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如此同时,另外一部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仍旧进入冷凝器,经过热交换,变成高温高压的液体通过供液阀均匀分成两路,分别通过节流阀3-3和节流阀3-1进入制冰器组4-3和制冰器组4-1,吸收流经制冰器表面的水的热量,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通过回气阀15-3和回气阀15-1与从旁通热交换器5出来的制冷剂通过制冷管路汇聚一起,进入压缩机。当制冰器组4-2表面的冰块脱冰完毕,供热阀14-2关闭,回气阀15-2打开,制冰器组4-2表面开始供水。再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当制冰器组4-3表面的冰块厚度达到要求,供热阀14-3打开,回气阀15-3关闭,制冰器组4-3表面停止播水,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一部分通过供热阀14-3进入制冰器组4-3与制冰器表面的冰块进行热交换,变成液态的制冷剂,通过旁通支路上的单向阀16-3将制冷剂导向第二节流机构6,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而进入旁通热交换器,与流经旁通热交换器5中的流体进行热交换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如此同时,另外一部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仍旧进入冷凝器,经过热交换,变成高温高压的液体通过供液阀均匀分成两路,分别通过节流阀3-1和节流阀3-2进入制冰器组4-1和制冰器组4-2,吸收流经制冰器表面的水的热量,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通过回气阀15-1和回气阀15-2与从旁通热交换器出来的制冷剂通过制冷管路汇聚一起,进入压缩机。当制冰器组4-3表面的冰块脱冰完毕,供热阀14-3关闭,回气阀15-3打开,制冰器组4-3表面开始供水。如此实现制冰与脱冰的循环。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制冰器组设置有三组,分别是制冰器组4-1、制冰器组4-2和制冰器组4-3,每组制冰器组可以设置三台制冰器,冷凝器2出来的管路可以是经过气液分离器7和过滤器11和视液镜12后设置三条分支管路,分别与供液阀13-1、供液阀13-2和供液阀13-3连接,然后分别通过节流机构3-1、节流机构3-2和节流机构3-3与相应的制冰器组4-1、制冰器组4-2和制冰器组4-3连接;每组制冰器组出来的管路设置有两条分支管路,一分支管路分别通过回气阀15-1,回气阀15-2和回气阀15-3汇聚于一条主管路,然后通过气液分离器7后与压缩机1连接,另一分支管路分别通过旁通电磁阀21-1、单向阀16-1、旁通电磁阀21-2、单向阀16-2、旁通电磁阀21-3和单向阀16-3后汇聚为一条主旁通管路,经过第二节流机构6和旁通热交换器5后再与气液分离器7连接,然后与压缩机1连接。
本系统将制冰器组4分成三组,每组三台制冰器,同时将供液阀13分成三组,每组供液阀对应一组制冰器组。运行时,供液阀13打开,旁通电磁阀21关闭,制冷剂在压缩机1的作用下,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而进入冷凝器2,在冷凝器2内部与循环利用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变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通过制冷管路均匀分成三路,分别通过第一节流机构3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而进入制冰器组4的内部,吸收流经制冰器表面的水的热量,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通过回气阀15,三路制冷剂通过制冷管路又重新汇聚到一起,而进入压缩机,此时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又在压缩机1的作用下,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而进入冷凝器2。如此循环。流经制冰器组4-1表面的水被制冷剂吸收热量后逐渐冷却而在制冰器表面结成冰块。当冰块厚度达到预定的要求时,供液阀13-1关闭,供热阀14-1打开,回气阀15-1关闭,旁通电磁阀21-1打开,制冰器组4-1表面停止流水,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一部分通过供热阀14-1进入制冰器组4-1与制冰器表面的冰块进行热交换,变成液态的制冷剂,通过旁通支路上的旁通电磁阀21-1和单向阀16-1将制冷剂导向第二节流机构6,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而进入旁通热交换器5,与流经旁通热交换器5中的流体进行热交换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如此同时,另外一部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仍旧进入冷凝器2,经过热交换,变成高温高压的液体通过供液阀均匀分成两路,分别通过节流阀3-2和节流阀3-3进入制冰器组4-2和制冰器组4-3,吸收流经制冰器表面的水的热量,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通过回气阀15-2和回气阀15-3与从旁通热交换器出来的制冷剂通过制冷管路汇聚一起,进入压缩机。当制冰器组4-1表面的冰块脱冰完毕,供热阀14-1关闭,供液阀13-1打开,回气阀15-1打开,旁通电磁阀21-1关闭,制冰器组4-1表面开始供水。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当制冰器组4-2表面的冰块厚度达到要求,供液阀13-2关闭,供热阀14-2打开,回气阀15-2关闭,旁通电磁阀21-2打开,制冰器组4-2表面停止播水,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一部分通过供热阀14-2进入制冰器组4-2与制冰器表面的冰块进行热交换,变成液态的制冷剂,通过旁通支路上的旁通电磁阀21-2和单向阀16-2将制冷剂导向第二节流机构6,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而进入旁通热交换器5,与流经旁通热交换器5中的流体进行热交换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如此同时,另外一部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仍旧进入冷凝器2,经过热交换,变成高温高压的液体通过供液阀均匀分成两路,分别通过节流阀3-3和节流阀3-1进入制冰器组4-3和制冰器组4-1,吸收流经制冰器表面的水的热量,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通过回气阀15-3和回气阀15-1与从旁通热交换器出来的制冷剂通过制冷管路汇聚一起,进入压缩机1。当制冰器组4-2表面的冰块脱冰完毕,供热阀14-2关闭,供液阀13-2打开,回气阀15-2打开,旁通电磁阀21-2关闭,制冰器组4-2表面开始供水。再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当制冰器组4-3表面的冰块厚度达到要求,供液阀13-3关闭,供热阀14-3打开,回气阀15-3关闭,旁通电磁阀21-3打开,制冰器组4-3表面停止播水,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一部分通过供热阀14-3进入制冰器组4-3与制冰器表面的冰块进行热交换,变成液态的制冷剂,通过旁通支路上的旁通电磁阀21-3和单向阀16-3将制冷剂导向第二节流机构6,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而进入旁通热交换器5,与流经旁通热交换器5中的流体进行热交换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如此同时,另外一部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仍旧进入冷凝器2,经过热交换,变成高温高压的液体通过供液阀均匀分成两路,分别通过节流阀3-1和节流阀3-2进入制冰器组4-1和制冰器组4-2,吸收流经制冰器表面的水的热量,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通过回气阀15-1和回气阀15-2与从旁通热交换器出来的制冷剂通过制冷管路汇聚一起,进入压缩机1。当制冰器组4-3表面的冰块脱冰完毕,供热阀14-3关闭,供液阀13-3打开,回气阀15-3打开,旁通电磁阀21-3关闭,制冰器4-3表面开始供水。如此循环。
实施例3
如图2~3所示,旁通热交换器5的热交换媒体管路与冷却塔18连接,冷却塔18与冷凝器2管路连接,冷凝器2管道与旁通热交换器5连接;旁通热交换器5,冷凝器2以及冷却塔18形成冷却水循环利用系统。冷却塔18与冷凝器2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冷却水泵17。冷却水在冷却水泵17的作用下,进入冷凝器2与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将制冷剂由气态变成液态,冷却水吸收制冷剂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从冷凝器2流出,分成两路,一路流经旁通热交换器,于旁通热交换器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释放热量,温度降低,与另一路冷却水一起流回冷却塔18进行冷却降温,又在冷却水泵的作用下进入冷凝器2,如此循环。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制冰器组可以设置有两组,管路连接方式如上所述。旁通热交换器5可以预留有热交换媒体进口19和热交换媒体出口20。可以应用外来热媒体对旁通热交换器进行加热。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冷凝器2出来的管路与旁通热交换器5的热交换媒体进口连接,旁通热交换器5的热交换媒体出口通过管路与过滤器11连接后,再通过视液镜12与供液阀13连接,其它管路连接如上所述,以利用冷凝器出来的制冷剂对脱冰后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达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压缩机1输出管路先经过旁通热交换器5后分成两分支管路,其中的一分支管路与冷凝器2连接;以利用压缩机排出的高温气态制冷剂对脱冰后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增加了冷凝效果,达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实施例7
如图7,冷凝器2出来的管路与旁通热交换器5的热交换媒体进口连接,旁通热交换器5的热交换媒体出口通过管路与过滤器11连接后,再通过视液镜12与供液阀13连接,其它管路连接如上所述。制冰器组4-1、制冰器组4-2和制冰器组4-3出来的一分支管路汇聚于主旁通管路,主旁通管路经第二节流机构6与主管路汇聚后经旁通热交换器5后,再经过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1连接,以利用冷凝器出来的制冷剂对脱冰后的制冷剂和制冰的制冷剂混合流体进行热交换,能在很大程度上节能降耗。
实施例8
如图8所示,压缩机1输出管路先经过旁通热交换器5后分成两分支管路,其中的一分支管路与冷凝器连接;另一分支管路通过供热阀14-1、供热阀14-2和供热阀14-3分别与制冰器组4-1、制冰器组4-2和制冰器组4-3连接。制冰器组4-1、制冰器组4-2和制冰器组4-3出来的一分支管路汇聚主旁通管路,主旁通管路经第二节流机构6与主管路汇聚,然后通过旁通热交换器5,再经过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1连接。以利用压缩机排出的高温气态制冷剂对脱冰后的制冷剂和制冰的制冷剂混合流体进行热交换,能在很大程度上节能降耗。
实施例9
冷凝器2出来的管路与旁通热交换器5的热交换媒体进口连接,旁通热交换器5的热交换媒体出口通过管路与过滤器11连接后,再通过视液镜12与供液阀13连接,其它管路连接如上所述。制冰器组4-1、制冰器组4-2和制冰器组4-3出来的一分支管路汇聚主旁通管路,主旁通管路经第二节流机构6通过旁通热交换器5后与主管路汇聚,然后再经过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1连接。以利用冷凝器出来的制冷剂对脱冰后的制冷剂和制冰的制冷剂混合流体进行热交换,能在很大程度上节能降耗。
实施例10
压缩机1输出管路先经过旁通热交换器5后分成两分支管路,其中的一分支管路与冷凝器连接;另一分支管路通过供热阀14-1、供热阀14-2和供热阀14-3分别与制冰器组4-1、制冰器组4-2和制冰器组4-3连接。制冰器组4-1、制冰器组4-2和制冰器组4-3出来的一分支管路汇聚主旁通管路,主旁通管路经第二节流机构6通过旁通热交换器5后与主管路汇聚,然后再经过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1连接。以利用压缩机排出的高温气态制冷剂对脱冰后的制冷剂和制冰的制冷剂混合流体进行热交换,能在很大程度上节能降耗。
实施例11
如图9所示,制冰器组出来主旁通管路经第二节流机构6与主管路汇聚后经旁通热交换器5后与压缩机1连接;旁通热交换器5设置有热交换媒体进口19和热交换媒体出口20。其它管路连接方式如上所述。以便可以应用外来冷媒体对旁通热交换器5进行热交换,增多系统的选择性。
旁通热交换器5的目的在于:脱冰时,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在制冰器中放热而变成液态或者是气液混合态制冷剂,在节流机构作用下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态制冷剂,通过旁通热交换器与其它流体进行热交换,使其成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然后通过制冷管路流回压缩机。因为当气液分离器中已经分离出来很多制冷剂液体后,这些液体会储存在气液分离器中,因此随着系统继续运行,气液分离器将失去气液分离的功能。因此旁通热交换器可以很好的避免压缩机发生液击现象,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在某一组制冰器组进行脱冰时,另外一组或几组制冰器组仍进行制冰过程,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热气温度波动很小,保证了充足的热量,可向脱冰制冰器组中输送,因此可将冰块迅速从制冰器上面脱出,减少了脱冰时间,增加了制冰时间,提高了制冰机的效率,并且可节约电能30%以上。系统中每组制冰器组的制冰器数量不受限制,可实现制冰机的大型化,模块化,节能更加突出,同时可将数块制冰器组集中安装在一台设备上,可大大减少制冰机的占地面积。制冰机在脱冰时,制冷剂引入旁通热交换器,进行进一步的气化,保证没有液体回到压缩机,避免压缩机液击的可能,大大提高了制冰机的稳定性。通过冷却塔来冷却冷却水,从而使冷却水循环利用,耗水率极大降低,不到3%,大大节省了水资源。旁通热交换器采用冷却水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使冷却水温度降低,进一步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制冰效率增加。系统只要将制冰器组分成2组或者2组以上就能实现正常运行,满足了不同的要求。

Claims (8)

1.一种制冰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机构,制冰器组,旁通热交换器,供液阀,供热阀,回气阀和单向阀;压缩机输出管道分成两分支管路,一分支管路经过冷凝器后与供液阀连接,然后通过第一节流机构与制冰器组连接;另一分支管路通过供热阀与制冰器组连接,其特征在于:最少设置有两组制冰器组,每组制冰器组至少设置有一台制冰器,每组制冰器组出来的管路分成两分支管路,一分支管路与回气阀连接后汇聚成一条主管路与压缩机连接;另一分支管路与单向阀连接后汇聚成一条主旁通管路,再经过第二节流机构和旁通热交换器,然后与压缩机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冰器组设置有三组,冷凝器出来的管路经过供液阀后,设置三路分支管路,分别通过第一节流机构与相应的制冰器组连接,每组制冰器组出来的管路设置有两个分支管路,一分支管路分别通过回气阀汇聚于一条主管路,然后通过气液分离器后与压缩机连接,另一分支管路分别通过单向阀后汇聚为一条主旁通管路,经过第二节流机构和旁通热交换器后再与气液分离器连接,然后与压缩机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冰器组设置有三组,每组制冰器组设置三台制冰器,冷凝器出来的管路设置三条分支管路,每条分支管路分别与供液阀连接后,通过第一节流机构与相应的制冰器组连接,每组制冰器组出来的管路设置有两条分支管路,一分支管路分别通过回气阀汇聚于一条主管路,然后通过气液分离器后与压缩机连接,另一分支管路分别通过旁通电磁阀和单向阀后汇聚为一条主旁通管路,经过第二节流机构和旁通热交换器后再与气液分离器连接,然后与压缩机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凝器出来的管路与旁通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媒体进口连接,旁通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媒体出口通过管路与过滤器连接后,再通过视液镜与供液阀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压缩机输出管道分支前先经过旁通热交换器。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器出来的管路与气液分离器连接后再与过滤器连接,然后通过视液镜与供液阀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压缩机输出口处设置有油分离器,油分离器与压缩机之间设置有回油管路,回油管路上安装有截止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旁通热交换器预留有热交换媒体进口和热交换媒体出口;压缩机输进口和输出口安装有避震管。
CN2007100305917A 2007-09-28 2007-09-28 一种制冰系统 Active CN1011355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305917A CN101135520B (zh) 2007-09-28 2007-09-28 一种制冰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305917A CN101135520B (zh) 2007-09-28 2007-09-28 一种制冰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5520A CN101135520A (zh) 2008-03-05
CN101135520B true CN101135520B (zh) 2010-09-29

Family

ID=39159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305917A Active CN101135520B (zh) 2007-09-28 2007-09-28 一种制冰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355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8958B (zh) * 2010-02-11 2012-11-14 中机西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组板板冰机热气脱冰制冷系统
CN103175350B (zh) * 2013-03-07 2015-02-11 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型模块化船用轻型水冷冷水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3697644B (zh) * 2013-12-11 2016-01-13 广州科勒尔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冰制冰系统
CN103884141A (zh) * 2014-03-31 2014-06-25 广州冰泉制冷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袋冰机及其应用方法
CN104729175A (zh) * 2015-04-17 2015-06-24 安徽绿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的快速动态制冰方法
CN107192187B (zh) * 2017-05-16 2023-03-17 长兴威威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制冰机
CN107588574B (zh) * 2017-09-27 2023-07-18 珠海舍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蓄能式冷热源输出节能系统及其方法
CN108534415A (zh) * 2018-01-25 2018-09-14 山东宝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直冷式制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5520A (zh) 2008-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5520B (zh) 一种制冰系统
CN100538221C (zh) 一种动态冰蓄冷方法及设备
CN101078580A (zh) 有水内循环换热回路的热泵热水机组
CN102419025A (zh) 一种双级增焓空调系统
CN102635972B (zh) 蓄冷式太阳能喷射与压缩耦合制冷装置
CN101482321B (zh) 超低温热泵热水器
CN101566410A (zh) 一种减少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冬季结霜量的方法及系统
CN201126289Y (zh) 一种动态冰蓄冷设备
CN105444483A (zh) 一种满液式螺杆机制冰机组
CN201206917Y (zh) 多级循环式冷热水设备
CN203550275U (zh) 一种无泵喷射式制冷系统
CN108954821A (zh) 一种空气循环的开式热泵热水制备方法
CN205783465U (zh) 一种冷却单元及设有该冷却单元的风冷冷水机组
CN201392047Y (zh) 多机并联分压蒸发冷(热)水机组
CN207797456U (zh) 直冷式深焓取热乏风热泵系统
CN101532742A (zh) 并联式差温蒸发冷(热)水机组
CN208127617U (zh) 车载激光器用冷却装置
CN103697644B (zh) 一种食用冰制冰系统
CN205192015U (zh) 一种满液式螺杆机制冰机组
CN209959359U (zh) 一种基于制冷剂冷却的燃气轮机入口燃气压缩机组
CN201129799Y (zh) 低温高效制热空调器
CN210463660U (zh) 并联压缩机超低温度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01929772B (zh) 制取过冷水冰浆的制冷系统
CN201181067Y (zh) 动态冰蓄冷设备
CN201497261U (zh) 利用热泵加热海水后进行供水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UANGZHOU BINGQU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ENG HAOYAN

Effective date: 20110130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YANG CHUNLI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0030 ROOM 1704, NO.25, DONGFANG ROAD 3,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TO: 510000 21-1, NANPAI, DONGXIAN AVENUE, SHITOU, NANCUN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130

Address after: 510000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Panyu District City Southern towns first Eastern Avenue South row 21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ice spr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30, room 25, No. three, 1704 Dongfang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Co-patentee before: Yang Chunlin

Patentee before: Feng Haoyan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000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Panyu District City Southern towns first Eastern Avenue South row 21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ICESOURCE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Panyu District City Southern towns first Eastern Avenue South row 21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ice spr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hilou Town Road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1477 Lily Panyu District No. 99 was six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ICESOURCE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Panyu District City Southern towns first Eastern Avenue South row 21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ICESOURCE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Building 101, No. 44 Qianfeng North Road, Shiqi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ICESOURCE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1477 self compiled six of No. 99 of the lotus road, Shi Lou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ICESOURCE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