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2544B - 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2544B
CN101132544B CN200610112028A CN200610112028A CN101132544B CN 101132544 B CN101132544 B CN 101132544B CN 200610112028 A CN200610112028 A CN 200610112028A CN 200610112028 A CN200610112028 A CN 200610112028A CN 101132544 B CN101132544 B CN 1011325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ursts
data block
bi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12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2544A (zh
Inventor
王之曦
张�杰
杨建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1120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325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32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2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32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25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在RTTI中执行时隙聚合,利用聚合后的两个大突发脉冲来进行无线数据块的承载。本发明进一步提供将利用时隙聚合增加的数据承载能力用来承载快速应答Bitmap的方法。本发明还提供相应的无线数据接收方法和传输、接收装置。本发明方法同时实现了无线块数据承载能力的增加和传输周期的缩短。此外,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法使得快速应答所使用的Bitmap能够获得足够的承载空间,保证其编码的可靠性,同时不改变原有RLC块头和数据部分的编码方式。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空中接口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通讯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主要由叠加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网络上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网络来承载。为提高分组数据传输能力,GPRS进一步发展为GSM演进增强数据速率(EDGE:Enhanced Data ratesfor GSM Evolution)技术。EDGE中采用了9种调制编码方案(MCS:Modulationand Coding Scheme),即MCS1~9,其中MCS5~9采用8相移键控(8PSK:8PhaseShift Keying)调制方式,能够提供三倍于GPRS所采用的高斯最小移频键控(GMSK:Gaussian Minimum Shift Keying)调制方式的数据速率。因此可采用EDGE技术作为第二代移动网络向第三代移动网络的过渡方案,将原有基站子系统(BSS:Base Station sub-System)演变成GSM/EDGE无线接入网(GERAN:GSM 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提供“类3G”的高速数据业务,在未来可能的二、三代网络设施并存的时期内为终端用户提供实用、连续的高速数据移动范围。
在GERAN演进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尽量提高数据速率、压缩时延,以更好的支持一些时延敏感的数据业务,例如网络电话(VoIP:Voice overInternet Protocol),一键通(PoC:Push-to-talk over Cellular)等。目前相关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一、时隙聚合技术。
通常,一个无线数据块由连续4个无线帧里属于同一时隙的突发脉冲承载。如图1所示,每个突发脉冲都包括位于两端的尾比特(TB:Tail Bit)、训练序列(TS:Training Sequence)以及标识编码类型的编码类型比特(SB:Stealing Bit),突发脉冲中的其余部分为数据承载部分(Encryption Bits),相邻突发脉冲之间由保护比特(GB:Guard Bit)进行时隙间隔。假定在进行资源分配时,分配了多于一个时隙的资源,例如,分配了两个相邻的时隙,此时可以将连续4个无线帧里,这两个相邻时隙对应的突发脉冲进行合并,形成一个大突发脉冲。图1显示了两个相邻突发脉冲的聚合,合并后的大突发脉冲只保留位于原突发脉冲分离的两端的尾比特、一个训练序列以及一个突发脉冲的编码类型比特。由图1可以看出,时隙聚合后,大突发脉冲相比原来的两个突发脉冲,数据承载部分得到了扩展,新增加的数据承载部分为:
2*TB+GB+(一个时隙的TS)+(一个时隙的SB)
时隙聚合后,即用位于连续4个无线帧上的4个大突发脉冲来进行数据承载。如图2所示,由于聚合后大突发脉冲的数据承载能力为之前一个突发脉冲的两倍多,因此被承载的无线数据块(包括块头、信息域和块校验部分)也需要进行合并,当然,合并后的块头和块校验部分可能需要修改,然后映射到连续4个无线帧上的4个大突发脉冲中。这种时隙聚合方案增加了数据传输速率,但是其数据块的传输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ing Interval)仍然为4个无线帧发送周期,即20ms;并且需要进行所承载无线数据块的合并,需要定义新的编码方式,当大突发脉冲接收错误时,其上承载的两个无线数据块都不能正确解码.
二、减少传输间隔(RTTI:Reduced TTI)技术。
如上所述,通常无线数据块承载在连续4个无线帧中,其传输周期为20ms。RTTI技术则通过多载波或多时隙承载来减少TTI,目前主要采用的将TTI减少到10ms的方法是:将一个原来承载在4个无线帧上的无线块承载在两个连续的无线帧中,占用每个无线帧中的两个时隙,这样无线数据块的发送周期即缩短为10ms。此方案缩短了TTI,但是数据速率不变,不能提高系统吞吐量。
三、快速应答(Ack/NAck:Acknowledge/Non-Acknowledge)技术。
当所承载的无线数据块为传输在确认模式下的无线链路控制(RLC:RadioLink Control)数据块时,受自动重传(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机制的控制,接收侧需要对RLC数据块的接收情况进行Ack/NAck应答。通常,对于网络侧发送到移动台(MS:Mobile Station)的下行数据,网络通过轮询让MS报告相关下行链路的数据接收情况;对于MS发送到网络侧的上行数据,网络定期向MS进行应答反馈,这些应答过程,特别是基于轮询的下行数据应答机制会引入较大的时间延迟。一种以缩短时延为目的的快速应答方法,就是通过在上行/下行的RLC数据块中利用部分数据空间携带一个简短的接收位图(Short Bitmap),来达到快速反馈Ack/Nack信息的目的。
按照反馈机制的区别,现有快速应答方法中反馈Ack/Nack的Short Bitmap净荷长度为24或20比特,放置在RLC数据块的块头与数据部分之间,并单独进行编码,通过定义块头中的一个空闲比特来指示该RLC数据块中是否携带Short Bitmap。此方案的缺陷在于:当Bitmap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添加在RLC块头和数据之间时,考虑到RLC数据块编码打孔后比特不能改变,就要求打孔算法对编码后数据部分打掉更多的冗余比特,因而降低了编码可靠性;若Bitmap空间是通过占用RLC数据部分比特获得的话,就会造成RLC数据有效载荷的减小,需要定义新的RLC数据编码方式,造成携带Bitmap的RLC数据块与没有携带Bitmap的RLC数据块之间的增量冗余合并(IR:IncrementRedundancy)机制很难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无线块数据承载能力增加及传输周期缩短的无线数据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不改变现有RLC数据编码方式而进行快速应答Short Bitmap承载的无线数据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将连续两个无线帧中相同的两个相邻时隙对应的突发脉冲分别聚合为一个大突发脉冲;将数据块映射到两个大突发脉冲中进行承载发送。其中,所述数据块在映射到大突发脉冲之前还进行编码;根据所述大突发脉冲相对于聚合前的两个突发脉冲所增加的数据承载能力,在将编码后的数据块映射到大突发脉冲时,增加数据块的冗余比特;和/或,在进行数据块的映射发送前,在数据块中增加应答接收方向上数据块接收情况的接收位图。
所述将两个突发脉冲聚合为一个大突发脉冲优选采用:保留位于聚合前两个突发脉冲分离的两端的尾比特,在保留的尾比特之间,保留一个训练序列及聚合前两个突发脉冲的编码类型比特,所述保留的尾比特之间的其它部分作为数据承载部分;所述数据块到两个大突发脉冲中的映射采用:将数据块映射到两个大突发脉冲的数据承载部分中.
优选的是将所保留的两个突发脉冲的编码类型比特紧邻所述训练序列放置。
若所保留的两个突发脉冲的编码类型比特各包括一组指示比特,可分别放置在训练序列的两侧。
若所保留的两个突发脉冲的编码类型比特各包括一组指示比特和一组额外指示比特,两个突发脉冲的指示比特可分别放置在训练序列的两侧,两个突发脉冲的额外指示比特可共同放置在位于训练序列左侧的指示比特的左侧。
所述数据块可包括块头和数据部分,所述在数据块中增加接收位图包括:分别对数据块的块头、数据部分、接收位图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接收位图置于编码后的数据块中。
所述接收位图包括有效载荷部分、校验码部分和尾比特,可采用EDGE调制编码方案1~9之一进行编码。
本发明并提供一种无线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时隙聚合模块、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快速应答模块、编码模块和位图插入模块;所述时隙聚合模块,用于将连续两个无线帧中相同的两个相邻时隙对应的突发脉冲分别聚合为一个大突发脉冲;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数据块映射到所述时隙聚合模块聚合成的两个大突发脉冲中进行承载发送;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无线数据;所述快速应答模块,用于按照所述接收模块的接收情况设置接收位图;所述编码模块,用于对待发送数据的块头、数据部分和接收位图进行编码;所述位图插入模块,用于将所述编码模块编码后的接收位图置入待发送数据中,并将此包含接收位图的数据块发送给所述发送模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1)本发明采用在RTTI中执行时隙聚合的方法,利用聚合后的两个大突发脉冲来进行无线数据块的承载,使得由位于连续两个无线帧中的两个大突发脉冲组成的无线块同时实现了数据承载能力的增加及传输周期的缩短。
2)本发明为RTTI设计了新的大突发脉冲格式,充分保证了编码类型比特的误比特率。
3)本发明进一步采用利用时隙聚合增加的数据承载能力来承载快速应答Bitmap的方法,能够使Bitmap获得足够的承载空间,以保证其编码的可靠性;并且也能够在进一步提高时延增益的同时,可以不改变原有RLC块头和数据部分的编码方式,保证携带Bitmap的RLC数据块与没有携带Bitmap的RLC数据块之间的IR。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时隙聚合示意图;
图2是现有时隙聚合后数据承载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数据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时隙聚合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时隙聚合后数据承载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无线数据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Short Bitmap插入示意图;
图8是基于事件驱动的发送机制下Short Bitmap的内容结构示意图;
图9是基于时间同步的发送机制下Short Bitmap的内容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无线数据接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无线数据传输装置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无线数据传输装置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无线数据接收装置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在RTTI中执行时隙聚合,利用聚合后的两个大突发脉冲来进行无线数据块的承载。本发明并设计了相应的新的大突发脉冲格式。本发明进一步提供将利用时隙聚合增加的数据承载能力用来承载快速应答Bitmap的方法,以及详细的Bitmap大小和编码方式等设计策略。本发明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可普遍适用于上下行RLC数据块的传输,特别适合MS对网络侧进行的上行数据发送及对下行数据接收的快速应答。本发明并提供相应的无线数据接收方法和传输、接收装置。下面分别对本发明方法和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如图3所示,包括:
A1、将连续两个无线帧中相同的两个相邻时隙对应的突发脉冲分别聚合为一个大突发脉冲;
如图4所示,RTTI技术下的一个无线块由连续两帧上的四个突发脉冲组成,相邻的突发脉冲两两聚合为一个大突发脉冲,即,聚合后一个无线块由两个大突发脉冲组成。考虑到现有突发脉冲的结构特点,采用如下方法来进行突发脉冲的聚合:
保留位于聚合前两个突发脉冲分离的两端的TB作为聚合后大突发脉冲的TB,两个突发脉冲相邻的两端的TB,以及该两个TB之间的GB则聚合在一起作为可分配的空间;在大突发脉冲中,保留一个突发脉冲的训练序列及两个突发脉冲的全部编码类型比特,其它部分作为数据承载部分。由图1可以看出,时隙聚合后,大突发脉冲相比原来的两个突发脉冲新增加的数据承载部分为:
2*TB+GB+(一个时隙的TS)
在EDGE的MCS1-4编码(GMSK调制)方式下,TB、GB、TS各自占用的比特数为:TB为3比特(bit)、GB为8.25比特、TS为26比特,因此聚合后大突发脉冲增加的数据承载能力为:
2*3bits+8.25bits+26bits=40.25bits
整个无线块增加的数据承载能力为:2*40.25bits=80.5bits;考虑到实际应用的方便,使用80bits;
在EDGE的MCS5-9编码(8PSK调制)方式下,数据速率为MCS1-4编码下的三倍,因此聚合后大突发脉冲增加的数据承载能力为:
3*2*3bits+3*8.25bits+3*26bits=120.75bits
整个无线块增加的数据承载能力为:2*120.75bits=241.5bits;考虑到实际应用的方便,使用240bits;
在大突发脉冲中设置所保留的一个训练序列和原来两个突发脉冲的编码类型比特时,考虑到编码类型比特传输的可靠性,将编码类型比特紧邻训练序列放置,参见图4。在EDGE的MCS1-9编码方式下,一个突发脉冲的编码类型比特包括一组指示比特,即图4中的SB,在MCS1-4下一组SB为2bits,四个突发脉冲共8bits;在MCS5-9下一组SB为3*2bits=6bits,四个突发脉冲共24bits;图4中画出的是MCS1-4下的情形,大突发脉冲中所保留的两组共4个bits的SB分别放置在训练序列的两侧,前一时隙2个bits的SB放置在训练序列的左边,后一时隙2个bits的SB放置在训练序列的右边,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放置方式,只要将SB靠近训练序列设置即可。在EDGE的MCS1-4编码方式下,一个突发脉冲的编码类型比特还包括一组额外指示比特,即图4中的extra SB,一个突发脉冲的extra SB为1bit,本实施例中将2个bits的extra SB放置在左边SB的左边,前一时隙1个bits的extra SB与前一时隙的SB相邻,这样可以保证SB的误比特率(BER:Bit Error Ratio);
A2、将数据块映射到两个大突发脉冲的数据承载部分中进行承载发送;如图5所示,经编码(包括卷积、打孔等操作)后的RLC数据块映射到两个连续的无线帧的两个大突发脉冲中,即以发送周期TTI=10ms进行发送。
实施例二、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时隙聚合与数据块映射的过程与实施例一相同,区别之处在于增加了将用于快速Ack/NAck的Short Bitmap置入待发送RLC数据块中的过程,以对聚合后增加的数据承载能力进行有效利用。本实施例方法包括:
B1、将连续两个无线帧中相同的两个相邻时隙对应的突发脉冲分别聚合为一个大突发脉冲;
B2、在待发送RLC数据块中置入Short Bitmap;如图7所示,通常采用这样的方法:对RLC数据块的块头、数据部分分别进行编码;对Short Bitmap有效载荷添加TB和校验保护码,再单独进行编码;然后Short Bitmap和编码后的RLC块头和数据一起映射到大突发脉冲上。这种方法不需要改变RLC数据块的块头,只需要在块头中用一个空闲比特来指示本RLC数据块中是否包含Short Bitmap即可;本实施例中,Short Bitmap的校验保护码采用循环冗余检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码,置于Short Bitmap有效载荷后,对Short Bitmap的内容提供正确性校验保护。
基于发送机制的区别,Short Bitmap的内容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设置方式:
一是基于事件驱动的发送机制。基本思想是接收方一旦发现接收到的RLC数据块的后向顺序编号(BSN:Backward Sequence Number)顺序出错或者数据部分错误,就主动将错误告诉发送方,使得发送方能够立刻进行重传,此种方式比较适合于MS向网络侧报告下行数据的接收情况。图8是此种机制下一种Short Bitmap的内容结构示意图,包括:
临时块流(TBF:Temporary Block Flow)指示(TFI:Temporary FlowIdentity):该参数根据用户当前激活的TBF数目来确定,当TBF为1时,TFI占用0比特;
BSN:指示后续接收位图序列中第一个比特所对应RLC数据块的序列号;
接收位图序列(bitmap):用比特序列依次表示编号为BSN的RLC数据块及之前各个RLC数据块的接收情况,通常以一个bit对应一个RLC数据块,bit值为1表示接收正确,为0则表示接收出错;
扩展指示(E:Extension):指示在当前bitmap后是否还有另外一个相同结构的bitmap;
CRC:校验保护码。
一是基于时间同步的发送机制。基本思想是由接收方周期性主动发起在某一个或几个特定块周期中所接收发送方无线块的接收情况,此种方式比较适合于网络侧向MS周期性通知上行数据的接收情况。图9是此种机制下一种ShortBitmap的内容结构示意图,包括:
时隙范围指示部分:指示所反馈的接收时隙范围,一般以一个比特序列来反映对应时隙是否包含在Short Bitmap的反馈范围内,若比特值为1表示包含在Short Bitmap的反馈范围内;若比特值为0表示不包含在Short Bitmap的反馈范围内;
块指示部分:采用一个比特序列来依次指示特定块周期时所反馈的接收时隙范围内各个无线块的接收情况,鉴于每个无线块最多可承载2个RLC数据块(在MCS7~9调制方式下),每个块指示由2比特组成,共可表示四种接收状态,一种块指示值与含义的对应如下表所示:
  00   所接收无线块的块头错误,或无线块的块头正确但全部数据部分解码错误;
  01   所接收无线块包括两个数据块,无线块的块头正确,第一个数据块数据部分解码错误,第二个数据块数据部分解码正确;
  10   所接收无线块包括两个数据块,无线块的块头正确,第一个数据块数据部分解码正确,第二个数据块数据部分解码错误;
  11   所接收无线块的块头正确,全部数据部分解码正确;
当然,若指示完特定块周期的接收情况后,块指示部分中还有剩余的空间,可继续指示该特定块周期之前的一个块周期的接收情况,以此类推,直到用完块指示部分剩余的空间;
CRC:校验保护码。
由实施例一中的分析可知,在EDGE的MCS1-4编码方式下,采用聚合后大突发脉冲的无线块增加的数据承载能力为80bits,在MCS5-9编码方式下增加的数据承载能力为240bits。考虑到Short Bitmap进行MSC1~9编码后的大小都一样,本实施例中设计Short Bitmap编码前的大小为46比特。其中包括:Short Bitmap的有效载荷为32bits,置于有效载荷之前的TB为6bits(该6bits为CRC的后6位比特,用于初始化编码器),CRC码8bits。在编码时,采用与RLC头部相似的码速率进行编码,使Short Bitmap编码的可靠性与头部基本一致。Short Bitmap编码后的大小为80bits,即,在EDGE的MCS1-4编码方式下,聚合增加的80bits数据承载能力全部用来承载Short Bitmap,这样原有RLC数据块编码后的大小可维持不变,即无须对原有RLC数据块的编码方式进行任何改变。在EDGE的MCS5-9编码方式下,聚合增加的240bits数据承载能力除了用120bits来承载Short Bitmap外,还剩余120bits,这120bits可以用于增加RLC数据部分的冗余比特,以抵消RTTI技术引入的跳频增益减小以及时隙聚合引入的训练序列减少带来的性能降低。当然,在无线环境很好的情况下,这120比特也可用来承载更多的RLC数据,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设计其他的Short Bitmap大小及编码方式甚至内容结构等,本例中所采用的具体设计方式仅为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B3、将携带有Short Bitmap的RLC数据块映射到两个大突发脉冲的数据承载部分中进行承载发送。
实施例二中提供了一种优选的利用聚合增加的数据承载能力的方法,如果不采用RLC数据块中携带Short Bitmap进行快速Ack/NAck的方法,也可以将聚合增加的数据承载能力全部用于RLC数据部分冗余比特的增加和/或承载更多的RLC数据,具体应用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实施例三、一种无线数据接收方法,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相应于前述实施例一和二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接收方法,包括:
C1、在连续两个无线帧中连续接收相同的两个相邻时隙,获得位于所述两个相邻时隙的大突发脉冲;由于采用时隙聚合的方式,聚合的时隙之间不再有GB分隔,因此,在接收时需要连续接收两个时隙,连续接收两个无线帧以获得完整的无线数据块;
C2、对所述两个无线帧中的两个大突发脉冲进行解调和解码,获得所述两个大突发脉冲中承载的数据块;由于两个大突发脉冲组成同一无线块,因此一般需要一起进行解调,本发明中,解调后的数据中和解码相关的参数与现有数据格式相比基本相同,因此其解码过程的进行与现有基本相同,即首先盲解训练序列,然后根据SB的值确定数据块的编码类型,再进行进一步的解码处理。
实施例四、一种无线数据传输装置,如图11所示,包括时隙聚合模块11和发送模块12;
时隙聚合模块11,用于将连续两个无线帧中相同的两个相邻时隙对应的突发脉冲分别聚合为一个大突发脉冲;
发送模块12,用于将数据块映射到时隙聚合模块11聚合成的两个大突发脉冲中进行承载发送。
本实施例无线数据传输装置可采用实施例一中的无线数据传输方法进行数据传输。
实施例五、一种无线数据传输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时隙聚合模块21、发送模块22、接收模块23、快速应答模块24、编码模块25和位图插入模块26;
时隙聚合模块21,用于将连续两个无线帧中相同的两个相邻时隙对应的突发脉冲分别聚合为一个大突发脉冲;
发送模块22,用于将数据块映射到时隙聚合模块21聚合成的两个大突发脉冲中进行承载发送。
接收模块23,用于接收无线数据;
快速应答模块24,用于按照接收模块23的接收情况设置接收位图;
编码模块25,用于对待发送数据的块头、数据部分以及接收位图进行编码;
位图插入模块26,用于将编码模块25编码后的接收位图置入待发送数据中,并将此包含接收位图的数据块发送给发送模块22。
本实施例无线数据传输装置可采用实施例二中的无线数据传输方法进行数据传输。
实施例六、一种无线数据接收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接收模块31、解调模块32、解码模块33;
接收模块31,用于在连续两个无线帧中连续接收相同的两个相邻时隙,获得位于所述两个相邻时隙的大突发脉冲;
解调模块32,用于对所述两个无线帧中的两个大突发脉冲进行解调;
解码模块33,用于对解调模块32解调获得的数据进行解码,获得所述两个大突发脉冲中承载的数据块。
本实施例无线数据接收装置可采用实施例三中的无线数据接收方法进行数据接收。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连续两个无线帧中相同的两个相邻时隙对应的突发脉冲分别聚合为一个大突发脉冲;
对数据块进行编码,根据所述大突发脉冲相对于聚合前的两个突发脉冲所增加的数据承载能力,
增加数据块的冗余比特,然后将数据块映射到两个所述大突发脉冲中进行承载发送;
和/或,在数据块中增加应答接收方向上数据块接收情况的接收位图,然后将数据块映射到两个所述大突发脉冲中进行承载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两个突发脉冲聚合为一个大突发脉冲采用:保留位于聚合前两个突发脉冲分离的两端的尾比特,在保留的尾比特之间,保留一个训练序列及聚合前两个突发脉冲的编码类型比特,所述保留的尾比特之间的其它部分作为数据承载部分;
所述数据块到两个大突发脉冲中的映射采用:将数据块映射到两个大突发脉冲的数据承载部分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保留的两个突发脉冲的编码类型比特紧邻所述训练序列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保留的两个突发脉冲的编码类型比特各包括一组指示比特,分别放置在训练序列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保留的两个突发脉冲的编码类型比特各包括一组指示比特和一组额外指示比特,两个突发脉冲的指示比特分别放置在训练序列的两侧,两个突发脉冲的额外指示比特共同放置在位于训练序列左侧的指示比特的左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块包括块头和数据部分,所述在数据块中增加接收位图包括:
分别对数据块的块头、数据部分、接收位图进行编码;
将编码后的接收位图置于编码后的数据块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位图包括有效载荷部分、校验码部分和尾比特,采用EDGE调制编码方案1~9之一进行编码。
8.一种无线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时隙聚合模块、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快速应答模块、编码模块和位图插入模块;
所述时隙聚合模块,用于将连续两个无线帧中相同的两个相邻时隙对应的突发脉冲分别聚合为一个大突发脉冲;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数据块映射到所述时隙聚合模块聚合成的两个大突发脉冲中进行承载发送;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无线数据;
所述快速应答模块,用于按照所述接收模块的接收情况设置接收位图;
所述编码模块,用于对待发送数据的块头、数据部分和接收位图进行编码;
所述位图插入模块,用于将所述编码模块编码后的接收位图置入待发送数据中,并将此包含接收位图的数据块发送给所述发送模块。
CN200610112028A 2006-08-25 2006-08-25 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11325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12028A CN101132544B (zh) 2006-08-25 2006-08-25 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12028A CN101132544B (zh) 2006-08-25 2006-08-25 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2544A CN101132544A (zh) 2008-02-27
CN101132544B true CN101132544B (zh) 2010-05-12

Family

ID=39129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12028A Active CN101132544B (zh) 2006-08-25 2006-08-25 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325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21740B1 (ko) * 2008-09-23 2014-07-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정상적 상황을 처리하는 이동국
CN102752086B (zh) * 2012-06-25 2016-01-2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装置和数据通信方法
WO2014047787A1 (zh) * 2012-09-25 2014-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窗口连续发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294674B (zh) 2016-03-31 2020-11-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0751A (zh) * 1997-09-18 2000-10-18 诺基亚网络有限公司 时分复用的交叉连接交换机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0751A (zh) * 1997-09-18 2000-10-18 诺基亚网络有限公司 时分复用的交叉连接交换机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3GPP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GSM/EDGERadioAccess Network
3GPP.3GPP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GSM/EDGERadioAccess Network Feasibility study forevolvedGSM/EDGERadio Access Network(GERAN)(Release 7).3GPPTR45.912 V1.0.0.2006,TR45.912(V1.0.0),392-402. *
Feasibility study forevolvedGSM/EDGERadio Access Network(GERAN)(Release 7).3GPPTR45.912 V1.0.0.2006,TR45.912(V1.0.0),392-40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2544A (zh) 2008-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75917B2 (en) Wireless network with a data exchange according to the ARQ method
CN101075859B (zh) 用于分组传输的混合自动重发请求方法和装置及传输系统
KR101332403B1 (ko) 패킷 기반 셀룰라 시스템에서 방송 및 멀티캐스트 서비스 데이터의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
JP4280642B2 (ja) データ転送方法
TWI321922B (en) Method for ack/nack signalisation
EP3641180B1 (en)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09023205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Limited Soft Buffer Size On Transport Blocks For Rate Matching
CN101444031A (zh) 在edge兼容的系统内在arq过程中安全地传输短ack/nack位图的方法
CN101911572B (zh) 用于降低传输停止风险的方法和发射单元
EP2255477B1 (en) Side information bits of ack and nack bits in multiple ack/nack transmission
US20100061287A1 (en) Efficient coding schemes for retransmissions in multicast transmission
CN101563877A (zh) Mimo ack/nack/pre/post信息的最佳差错防护
CN101107790A (zh) 用于基于分组的无线通信的多载波增量冗余
JP2006520138A (ja) チャネル適応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EP2137863B1 (en) Multiple packet source acknowledgement
CN108631960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US20200304246A1 (en) Method of retransmission for downlink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EP2068482B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calable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491120A (zh) 在非专用信道状态下的公共上行链路反馈信道
KR20060067963A (ko) 점대 다지점 데이터 전송 수행 방법, 통신 시스템과 송신국및 수신국
EP2033322A2 (en) Information encoding on a codewor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1132544B (zh) 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394299B (zh) 网络编码与星座叠加编码结合运用到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方法
US20050226159A1 (e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medium access control laye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scheme for 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cheme
WO2007136912A2 (en) Communicating non-scheduling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227

Assignee: Apple Computer, Inc.

Assignor: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75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827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