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8047A - 实现核心网业务重分配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实现核心网业务重分配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28047A
CN101128047A CNA2006101158198A CN200610115819A CN101128047A CN 101128047 A CN101128047 A CN 101128047A CN A2006101158198 A CNA2006101158198 A CN A2006101158198A CN 200610115819 A CN200610115819 A CN 200610115819A CN 101128047 A CN101128047 A CN 1011280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net
net node
rnc
load
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1581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28047B (zh
Inventor
陶传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11581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28047B/zh
Priority to EP07721231A priority patent/EP2053781B1/en
Priority to AT07721231T priority patent/ATE523049T1/de
Priority to PCT/CN2007/001658 priority patent/WO200802251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128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8047A/zh
Priority to US12/370,179 priority patent/US820845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28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80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core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2Access point controll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Paper (AREA)
  • Control Of Multiple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核心网业务重分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在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上配置与核心网节点对应的负载分流标记以及分流比例;当RNC接收到用户的消息并判断用户请求的业务为注册业务时,获取与该注册业务对应的核心网节点;如果所述核心网节点没有负载分流标记,则选择该核心网节点;如果所述核心网节点有负载分流标记,则根据配置的该核心网的分流比例进行负载分流。利用本发明,可以简单、方便地实现所有需要负载重新分配的场景。

Description

实现核心网业务重分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核心网业务重分配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解决网络备份及资源共享问题,3GPP(Thi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s,第三代伙伴组织计划)协议引入了IU FLEX的概念,即UTRAN(Universal Terrestril Radio Access Network,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路)支持一个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路)节点到多个CN(CoreNetwork,核心网)节点的域内连接路由功能,允许RAN节点将信息在相应的电路交换域或分组交换域路由到不同的CN节点。
IU FLEX技术引入了POOL AREA(池区)概念,一个池区就是一个或多个RAN节点服务区的集合。池区由多个CN节点平等地组成,这些CN节点分担池区内彼此之间的通讯量;池区中的MSC(Mobile Switching Centre,移动交换中心)集合称为MSC池;池区中的SGSN(Serving GPRS Supporting Node,服务GPRS支持节点)集合称为SGSN池。
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可以在池区中漫游而不需改变服务CN节点。一个池区可以服务于几个并行的CN节点,池区对CS(电路交换)域和PS(分组交换)域可以独立配置。从RAN的角度看,池区包括一组并行CN节点所服务的一个或多个RNC所有的位置区/路由区(LA/RA),这组CN节点可能还服务于该池区之外的LA/RA,也可能服务于其他的池区。这组CN节点也可以是相应的MSC池或SGSN池,一个区域池中多个CN节点可以实现负荷均衡,而且它们所提供的服务范围与单个CN节点提供的服务区相比扩大了许多,这样可以减少CN间节点更新、切换和重定位,降低HLR(Home Location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更新流量。
在3GPP TS 23.251中引入了MOCN(多运营商核心网)特性,IU FLEX组网中所有核心网属于相同的运营商,MOCN组网中有多个运营商的核心网,一个运营商的核心网可以是一个核心网的POOL,CS就是MSC池,PS就是SGSN池。
可见,IU FLEX组网是一个RNC同时连接的多个核心网属于相同运营商(PLMN);MOCN组网是一个RNC同时连接的多个核心网属于不同运营商(PLMN),其中每个运营商可能有多个核心网。
图1就是一个典型的MOCN和IU FLEX组网图:
其中涉及三个运营商:运营商A的核心网、运营商B的核心网、运营商C的核心网。核心网CN指MSC或者SGSN;运营商A的CN如果是MSC,则MSC-A1、MSC-A2、MSC-A3的集合叫做MSC池。运营商A的CN如果是SGSN,则SGSN-A1、SGSN-A2、SGSN-A3的集合叫做SGSN池。
利用这种组网结构,可以通过业务负载重分配方案,均衡核心网的负载、实现故障恢复后的负载重分配、或者某个MSC或者SGSN退出或加入服务后的负载重分配等。该过程需要核心网和RNC配合来实现:
CS域的负载重分配过程如图2所示:
假设MSC1被分流,O&M分别在RNC上和MSC1上设置分流标记:
1.MSC1下的UE发起初始直传消息,RNC收到该消息后,解析出IDNNS中的NRI(Network Resource Identifier,网络资源识别码)值,通过IDNNS选择核心网算法选择到MSC1,RNC将初始直传消息中的位置登记消息发送给MSC1;
2.MSC1收到位置登记消息,判断该UE是本MSC的用户,进行后续的位置登记流程;
3.核心网发起安全功能的相关流程;
4.MSC1判断本MSC有负载分流标记,则在位置登记消息中包含重新分配的TMSI(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临时移动用户识别)和未广播的LAI(Location Area Information,位置区信息),TMSI中包含NULL-NRI(Null Network Resource Identifier,无网络资源识别码);
5.UE发送TMSI重分配完成消息给MSC1;
6/7.发起释放本次位置登记流程;
8.UE收到位置登记接受消息后,发现LAI是未广播的,则重新发起位置登记流程,RNC收到初始直传消息后,解析出IDNNS中的NRI值(应该是NULL-NRI),RNC使用NULL-NRI选择MSC池中的一个没有负载分流标记的MSC;
9.RNC将初始直传消息中的位置登记消息发送给选择的MSC;
10.MSC收到位置登记流程后发起后续正常的位置登记流程。
PS域的负载重分配过程如图3所示:
假设SGSN1被分流,O&M分别在RNC上和SGSN1上设置分流标记:
1.SGSN1下的UE发起初始直传消息,RNC收到初始直传消息后,解析出IDNNS中的NRI值,通过IDNNS选择核心网的算法选择到SGSN1,RNC将初始直传中的RAU(Routing Area Update,路由区域更新)请求消息发送给SGSN1;
2.SGSN1收到RAU Request消息,判断该UE是本SGSN的用户,进行后续的RAU流程;
3.核心网发起安全功能的相关流程;
4.SGSN1判断本SGSN有负载分流标记,则在RAU接受消息中包含重新分配的P-TMSI(Packet-TMSI,分组TMSI)和未广播的RAI(Routing AreaIdentity,路由区域识别),并将Periodic RA Update Timer(RA更新周期时间)设置一个较小的值,TMSI中包含NULL-NRI;
5.UE发送RAU完成消息给SGSN1;
6/7.发起释放本次位置登记流程;
8.UE在Periodic RA Update Timer时间到达后重新发起RAU流程,RNC收到初始直传消息后,解析出IDNNS中的NRI值(应该是NULL-NRI),RNC使用NULL-NRI选择SGSN池中的一个没有负载分流标记的SGSN;
9.RNC将初始直传消息中的RAU请求消息发送给选择的SGSN。
10.SGSN收到RAU Request消息后继续后续的RAU流程。
由上述流程可见,现有技术方案实现核心网的负载重分配过程需要核心网和RNC配合来实现,复杂度高。而且,对于CS域,需要两次位置登记流程才能完成分流过程;对于PS域,需要两次RAU流程才能完成分流过程。对现网的性能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核心网业务重分配的方法,以在IU FLEX组网或MOCN组网的情况下,简单、方便地实现所有需要负载重新分配的场景。
为此,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实现核心网业务重分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A、在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上配置与核心网节点对应的负载分流标记以及分流比例;
B、当RNC接收到用户的消息并判断用户请求的业务为注册业务时,获取与该注册业务对应的核心网节点;
C、如果所述核心网节点没有负载分流标记,则选择该核心网节点;
D、如果所述核心网节点有负载分流标记,则根据配置的该核心网的分流比例进行负载分流。
可选地,如果RNC收到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消息中的连接建立原因信元为注册,则确定该用户本次的业务为注册业务。
可选地,如果RNC收到的用户的初始直传消息中的非接入层消息为位置登记请求、或者路由区更新请求、或者附着请求,则确定该用户本次的业务为注册业务。
所述获取与该注册业务对应的核心网节点的步骤包括:
RNC根据接收的用户的电路域和/或分组域初始直传消息获取域内非接入层选择参数IDNNS;
根据IDNNS选择与其匹配对应的核心网节点。
所述RNC根据接收的用户的电路域和/或分组域初始直传消息获取域内非接入层选择参数IDNNS的步骤包括:
从所述电路域初始直传消息中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导出用户的IDNNS;和/或
从所述分组域初始直传消息中的临时移动用户识别TMSI或分组临时移动用户识别P-TMSI导出用户的IDNNS。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根据解析出的IDNNS的值没有匹配到核心网节点,则选择没有负载分流标记的核心网节点。
所述步骤D包括:
如果所述核心网节点当前的分流比例未达到配置的分流比例,则选择没有负载分流标记的核心网节点;
如果所述核心网节点当前的分流比例已达到配置的分流比例,则选择该核心网节点。
所述选择没有负载分流标记的核心网节点的步骤包括:
随机选择或者通过负荷分担算法选择没有负载分流标记的核心网节点。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RNC上配置与核心网节点对应的运营商标识。
所述选择没有负载分流标记的核心网节点的步骤包括:
随机选择或者通过负荷分担算法选择没有负载分流标记,并且与所述核心网节点具有相同运营商标识的核心网节点。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RNC上配置与核心网节点对应的负载分流时间段,所述分流时间段包括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每个负载分流标记对应一个连续的分流时间段,或者为多个不连续的分流时间段,每个连续的时间段为周期性位置登记或者周期性路由区更新定时器长度的整数倍。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置各分流时间段对应的分流比例。
所述根据配置的该核心网的分流比例进行负载分流的步骤具体为:
在所述分流时间段内根据与该分流时间段对应的分流比例进行负载分流。
由以上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无需核心网中的MSC或SGSN与其相配合,对于IU FLEX组网方式,只需在RNC上配置与核心网节点对应的负载分流标记以及分流比例,即可由RNC独自完成对核心网的负载重新分配过程。对于MOCN组网方式,也只需在此配置信息基础上增加与各核心网节点对应的网络运营商标识,即可由RNC独自完成对核心网的负载重新分配过程。在具体实现中,RNC根据RRC连接请求区分用户将要进行的业务类型而对CS域核心网业务和PS域核心网业务独立处理,相互不受影响。这种由RNC独自完成核心网重分配的方法不需要对其他网元进行修改,也不影响各接口协议,实现简单、方便。
进一步,由于设置了对应每个负载分流标记的负载分流时间段,使得核心网负载重分配的持续时间可以控制,从而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对核心网负载进行重分配,从而对现网的冲击较小,对用户没有任何影响。
本发明的实现只需修改用户的LU/RAU/ATTACH流程,因而不会影响用户的所有业务,不会造成业务中断。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个典型的MOCN和Iu Flex组网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CS域的负载重分配流程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PS域的负载重分配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实现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方法第二实施例的实现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方法第三实施例的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对于IU FLEX组网方式,在RNC上配置与核心网节点对应的负载分流标记以及分流比例,由RNC独自完成对核心网的负载重新分配过程。对于MOCN组网方式,在此配置信息基础上增加与各核心网节点对应的网络运营商标识,由RNC独自完成对核心网的负载重新分配过程。在具体实现中,RNC根据RRC连接请求确定用户将要进行的业务类型,或者通过解析用户的初始直传消息中的NAS(非接入层消息)确定用户将要进行的业务类型。如果该业务类型为注册业务,则获取与该业务对应的核心网节点。如果该核心网节点没有负载分流标记,则选择该核心网节点;如果该核心网节点有负载分流标记,则根据配置的该核心网的分流比例进行负载分流。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4,图4是本发明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实现流程。该实施例针对IUFLEX组网方式,即一个RNC同时连接多个属于相同运营商的核心网,对于CS域,该核心网是MSC;对于PS域,该核心网是SGSN。
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在RNC上配置与核心网节点对应的负载分流标记以及分流比例。
本发明由RNC独自完成对核心网负载的重分配过程,因此,在本发明中,只需在RNC上配置需要负载分流的核心网节点及与其对应的负载分流标记、分流比例。对于CS域和PS域的核心网节点MSC和SGSN分别进行配置,使MSC和SGSN的分流在RNC中独立处理,相互不受影响。
除此之外,为了减少核心网业务重分配过程对现网业务的影响,保证核心网业务重分配过程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还可以在RNC上配置与核心网节点对应的负载分流时间段,所述分流时间段包括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开始时间至结束时间可以是一段连续的时间段,也可以是多个不连续的时间段。每个连续的时间段为周期性位置登记或者周期性路由区更新定时器长度的整数倍。可以以周期性LU/RAU(位置更新/路由区域更新)时间为一个单位,每个单位可以分别设置负载分流比例。每个需要负载分流的核心网节点可以分别设置负载分流标记,负载重新分配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以及分流比例。在同一时刻,不能同时设置该池区中的所有的核心网的负载分流标记,以减少分流过程对现网产生的冲击。
对于新增的核心网或者故障恢复的核心网,需要重新分配池区中的用户,此时可以根据目前池区中各个核心网的容量,估计出某个核心网总计需要分流的比例或用户数。根据上面的估算结果,分别设置池区中其它的核心网的负载分流标记,负载重新分配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以及分流比例。
如果某核心网开始退出服务,在RNC上设置对应该核心网节点的负载分流标记,负载重新分配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以及分流比例。可以在退网的第一个周期性RAU时间或者周期性的LU时间内设置较小的分流比例,在后面的各周期逐渐增加,最后的几个周期设置为100%的注册初始正常消息被分流。这样既可以较快地使该核心网退出服务,也可以达到对现网的影响最小。
步骤402:RNC接收到用户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RRC)请求消息。
步骤403:确定该用户本次的业务是否是注册。如果不是,则进到步骤404;否则,进到步骤405。
RNC可以通过RRC请求消息中的信元:连接建立原因,来确定该用户本次的业务是否是注册。连接建立原因在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消息中是必选信元。
步骤404:按照3GPP的相关协议进行处理。
步骤405:RNC接收用户的初始直传消息。
步骤406:根据接收的初始直传信息判断是否有与该注册业务对应的核心网节点。如果没有,则进到步骤407;否则,进到步骤408。
RNC接收到用户的初始直传消息后,根据该初始直传消息中的域标记信息得知是CS域还是PS域的消息。
如果是CS域的初始直传消息,则从该消息中携带的IMSI信息导出IDNNS,然后根据导出的IDNNS的值查找RNC上的配置信息,获取与IDNNS的值匹配的核心网节点MSC。
如果是PS域的初始直传消息,则从该消息中携带的TMSI或P-TMSI信息导出IDNNS,然后根据导出的IDNNS的值NRI(网络资源识别码)查找RNC上的配置信息,获取与IDNNS的值NRI匹配的核心网节点SGSN。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RRC连接请求后,用户可以只发起CS域的初始直传消息,也可以只发起PS域的初始直传消息,还可以同时发起CS域和PS域的初始直传消息。如果用户同时发起CS域和PS域的初始直传消息,则RNC对CS域的消息和PS域的消息分别进行处理,并进行独立的分流过程。
步骤407:如果没有与该用户IDNNS匹配的核心网节点,则选择没有负载分流标记的核心网节点。
步骤408:进一步判断匹配到的核心网节点是否有分流标记。如果没有,则进到步骤409;否则,进到步骤410。
步骤409:选择该核心网节点。
步骤410:根据配置的该核心网的分流比例进行负载分流。
前面提到,在RNC上配置核心网节点对应的分流标记时,还需要配置与该具有分流标记的核心网节点的分流比例,更进一步,还可以配置与其对应的分流时间段。因此,当根据IDNNS的值匹配到的核心网节点带有分流标记时,就可以根据这些配置信息进行负载分流。
在具体实施时,如果该核心网节点当前的分流比例未达到配置的分流比例,则选择没有负载分流标记的核心网节点;如果该核心网节点当前的分流比例已达到配置的分流比例,则选择该核心网节点。
比如,在某个分流时间段内,有10个注册业务匹配到同一个带有分流标记的核心网节点,该核心网节点对应的分流比例为10∶1,则在该时间段内只对其中一个注册业务进行分流。也就是说,为该注册业务选择其他没有负载分流标记的核心网节点,为其余9个注册业务选择该带有分流标记核心网节点。
在上述步骤407和步骤410中,如果需要选择没有负载分流标记的核心网节点,则可以使用随机选择或者通过负荷分担算法选择没有负载分流标记的核心网节点,将该用户的消息发送到选择的核心网节点上。所述负荷分担算法可以是现有的负荷分担算法,也可以是其他任何负荷分担算法。
参照图5,图5是本发明方法第二实施例的实现流程。
同样,该实施例针对IU FLEX组网方式,即一个RNC同时连接多个属于相同运营商的核心网,对于CS域,该核心网是MSC;对于PS域,该核心网是SGSN。
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在RNC上配置与核心网节点对应的负载分流标记以及分流比例。
RNC上配置信息与图4所示实施例中步骤40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02:RNC接收到用户的初始直传消息。
步骤503:确定该用户本次的业务是否是注册。如果不是,则进到步骤504;否则,进到步骤505。
RNC可以通过解析初始直传消息中的NAS信息,来确定该用户本次的业务是否是注册。对于电路域的初始直传消息,如果NAS为位置登记请求,则表明本次业务为注册业务;对于分组域的初始直传消息,如果NAS为路由区更新请求或附着请求,则表明本次业务为注册业务。
步骤504:按照3GPP的相关协议进行处理。
步骤505:根据接收的初始直传信息判断是否有与该注册业务对应的核心网节点。如果没有,则进到步骤506;否则,进到步骤507。
RNC接收到用户的初始直传消息后,根据该初始直传消息中的域标记信息得知是CS域还是PS域的消息。
如果是CS域的初始直传消息,则从该消息中携带的IMSI信息导出IDNNS,然后根据导出的IDNNS的值查找RNC上的配置信息,获取与IDNNS的值匹配的核心网节点MSC。
如果是PS域的初始直传消息,则从该消息中携带的TMSI或P-TMSI信息导出IDNNS,然后根据导出的IDNNS的值NRI(网络资源识别码)查找RNC上的配置信息,获取与IDNNS的值NRI匹配的核心网节点SGSN。
步骤406:如果没有与IDNNS匹配的核心网节点,则选择没有负载分流标记的核心网节点。
步骤407:进一步判断匹配到的核心网节点是否有分流标记。如果没有,则进到步骤408;否则,进到步骤409。
步骤408:选择该核心网节点。
步骤409:根据配置的该核心网的分流比例进行负载分流。
本发明不仅适用于IU FLEX组网方式下对核心网负载的分流,而且适用于MOCN组网方式下对核心网负载的分流。
参照图6,图6是本发明方法第三实施例的实现流程。
该实施例针对MOCN组网方式,即一个RNC同时连接多个属于不同运营商的核心网,对于CS域,该核心网是MSC;对于PS域,该核心网是SGSN。
步骤601:在RNC上配置与核心网节点对应的负载分流标记、分流比例以及核心网节点对应的运营商标识。
与图4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401相比,不仅需要在RNC上配置与核心网节点对应的负载分流标记、分流比例,而且还要配置核心网节点对应的运营商标识。
对于MOCN组网方式,由于一个RNC同时连接多个属于不同运营商的核心网,因此,在进行核心网负载重分配时,被分流核心网的消息发往其他核心网时,RNC需要识别这两个核心网是否属于相同运营商或者有共享协议的核心网运营商。也就是说,只能在相同运营商或者有共享协议的运营商的核心网之间进行分流。
同样,对于CS域和PS域的核心网节点MSC和SGSN分别进行配置,使MSC和SGSN的分流在RNC中独立处理,相互不受影响。
除此之外,为了减少核心网业务重分配过程对现网业务的影响,保证核心网业务重分配过程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还可以在RNC上配置与核心网节点对应的负载分流时间段,所述分流时间段包括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可以是一段连续的时间段,也可以是多个不连续的时间段。可以以周期性LU/RAU(位置更新/路由区域更新)时间为一个单位,每个单位可以分别设置负载分流比例。每个需要负载分流的核心网节点可以分别设置负载分流标记,负载重新分配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以及分流比例。在同一时刻,不能同时设置该池区中的所有的核心网的负载分流标记,以减少分流过程对现网产生的冲击。
步骤602:RNC接收到用户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RRC)请求消息。
步骤603:确定该用户本次的业务是否是注册。如果是,则进到步骤604;否则,进到步骤613。
RNC可以通过RRC请求消息中的信元:连接建立原因,来确定该用户本次的业务是否是注册。连接建立原因在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消息中是必选信元。
当然,RNC也可以通过用户的初始直传消息中的NAS来确定用户的本次业务是否为注册业务。如果NAS为位置登记请求(对于CS域)、或者是路由区更新请求或者附着请求(对于PS域),则确定用户本次业务是注册业务。
步骤604:判断RNC是否设置了负载分流标记。如果有,则进到步骤605;否则,进到步骤613。
步骤605:分别判断CS域、PS域核心网是否有负载分流标记。如果CS域有分流标记,则进到步骤606;如果PS域有分流标记,则进到步骤614。
步骤606:判断是否有CS域的初始直传消息。如果没有,则进到步骤613;否则,进到步骤607。
步骤607:从IMSI导出IDNNS。
步骤608:判断从IMSI导出的IDNNS是否能够匹配到核心网。如果不能,则进到步骤609;否则,进到步骤610。
步骤609:如果IDNNS的值无效或者不能够匹配到核心网节点,则选择没有负载分流标记的有效的核心网。
步骤610:进一步判断匹配到的核心网节点是否有负载分流标记。如果没有,则进到步骤611;否则,进到步骤612。
步骤611:选择匹配到的没有负载分流标记的核心网节点。
步骤612:根据配置的该核心网节点的分流比例在相同的运营商核心网池中进行负载分流。
步骤614:判断是否有PS域的初始直传消息。如果没有,则进到步骤613;否则,进到步骤615。
步骤615:从TMSI或者P-TMSI导出IDNNS。
步骤616:判断从TMSI或者P-TMSI导出的IDNNS是否能够匹配到核心网。如果不能,则进到步骤617;否则,进到步骤618。
步骤617:如果IDNNS的值无效或者不能够匹配到核心网节点,则选择没有负载分流标记的有效的核心网。
步骤618:进一步判断匹配到的核心网节点是否有负载分流标记。如果没有,则进到步骤619;否则,进到步骤620。
步骤619:选择匹配到的没有负载分流标记的核心网节点。
步骤620:根据配置的该核心网节点的分流比例在相同的运营商核心网池中进行负载分流。
在上述步骤609和步骤617中,如果需要选择没有负载分流标记的核心网节点,则可以使用随机选择或者通过负荷分担算法选择没有负载分流标记的核心网节点,将该用户的消息发送到选择的核心网节点上。
如果在一个RRC连接请求后,用户同时发起CS域和PS域的初始直传消息,则RNC可以按照上述流程对CS域的消息和PS域的消息分别进行处理,并进行独立的分流过程。
对于已经注册在池区中的核心网用户被分流到新的核心网或者是故障恢复后的核心网时的LU/RAU/ATTACH,由于TMSI/P-TMSI还是以前注册的核心网分配的,当前的核心网可以发起去识别流程,从而可以减少由于大量的用户改变所在核心网与HLR的交互次数。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发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发明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Claims (14)

1.一种实现核心网业务重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A、在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上配置与核心网节点对应的负载分流标记以及分流比例;
B、当RNC接收到用户的消息并判断用户请求的业务为注册业务时,获取与该注册业务对应的核心网节点;
C、如果所述核心网节点没有负载分流标记,则选择该核心网节点;
D、如果所述核心网节点有负载分流标记,则根据配置的该核心网的分流比例进行负载分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RNC收到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消息中的连接建立原因信元为注册,则确定该用户本次的业务为注册业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RNC收到的用户的初始直传消息中的非接入层消息为位置登记请求、或者路由区更新请求、或者附着请求,则确定该用户本次的业务为注册业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与该注册业务对应的核心网节点的步骤包括:
RNC根据接收的用户的电路域和/或分组域初始直传消息获取域内非接入层选择参数IDNNS;
根据IDNNS选择与其匹配对应的核心网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NC根据接收的用户的电路域和/或分组域初始直传消息获取域内非接入层选择参数IDNNS的步骤包括:
从所述电路域初始直传消息中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导出用户的IDNNS;和/或
从所述分组域初始直传消息中的临时移动用户识别TMSI或分组临时移动用户识别P-TMSI导出用户的IDNNS。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根据解析出的IDNNS的值没有匹配到核心网节点,则选择没有负载分流标记的核心网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包括:
如果所述核心网节点当前的分流比例未达到配置的分流比例,则选择没有负载分流标记的核心网节点;
如果所述核心网节点当前的分流比例已达到配置的分流比例,则选择该核心网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没有负载分流标记的核心网节点的步骤包括:
随机选择或者通过负荷分担算法选择没有负载分流标记的核心网节点。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RNC上配置与核心网节点对应的运营商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没有负载分流标记的核心网节点的步骤包括:
随机选择或者通过负荷分担算法选择没有负载分流标记,并且与所述核心网节点具有相同运营商标识的核心网节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RNC上配置与核心网节点对应的负载分流时间段,所述分流时间段包括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个负载分流标记对应一个连续的分流时间段,或者为多个不连续的分流时间段,每个连续的时间段为周期性位置登记或者周期性路由区更新定时器长度的整数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置各分流时间段对应的分流比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配置的该核心网的分流比例进行负载分流的步骤具体为:
在所述分流时间段内根据与该分流时间段对应的分流比例进行负载分流。
CN2006101158198A 2006-08-15 2006-08-15 实现核心网业务重分配的方法 Active CN1011280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158198A CN101128047B (zh) 2006-08-15 2006-08-15 实现核心网业务重分配的方法
EP07721231A EP2053781B1 (en) 2006-08-15 2007-05-22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alizing service relocation
AT07721231T ATE523049T1 (de) 2006-08-15 2007-05-22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realisierung einer dienstrelokalisierung
PCT/CN2007/001658 WO2008022519A1 (fr) 2006-08-15 2007-05-22 Méthode et système réalisant la relocalisation de services
US12/370,179 US8208453B2 (en) 2006-08-15 2009-02-12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alizing service realloc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158198A CN101128047B (zh) 2006-08-15 2006-08-15 实现核心网业务重分配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8047A true CN101128047A (zh) 2008-02-20
CN101128047B CN101128047B (zh) 2010-04-14

Family

ID=39095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158198A Active CN101128047B (zh) 2006-08-15 2006-08-15 实现核心网业务重分配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08453B2 (zh)
EP (1) EP2053781B1 (zh)
CN (1) CN101128047B (zh)
AT (1) ATE523049T1 (zh)
WO (1) WO2008022519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40898A1 (zh) * 2010-05-13 2011-1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接入网对互联网访问数据进行分流的方法及装置
CN103002511A (zh) * 2011-09-19 2013-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触发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及网络系统
US9179391B2 (en) 2010-12-24 2015-11-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offloading processing servic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network system
CN105208628A (zh) * 2014-06-26 2015-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接入处理方法、装置、ran设备及sgsn
CN106793064A (zh) * 2015-11-25 2017-05-31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位置更新方法及集群系统
CN107079317A (zh) * 2014-09-05 2017-08-1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cs/ps协作的通信网络中的支持能力
CN107710815A (zh) * 2015-08-07 2018-02-16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mme、终端装置的通信控制方法以及mme的通信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38751B2 (en) * 2009-10-23 2014-01-28 Intel Corporation Coverage loss recover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U2010345902B2 (en) * 2010-02-12 2015-06-04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277449B2 (en) * 2010-04-19 2016-03-01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load balancing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477730B2 (en) 2011-01-04 2013-07-02 Cisco Technology, Inc. Distributed load management on network devices
JP5223952B2 (ja) * 2011-08-12 2013-06-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交換局および移動局の位置登録方法
CN103260201A (zh) * 2012-02-20 2013-08-21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ur-g的实现方法
WO2018000202A1 (zh) 2016-06-28 2018-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迁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785794A (zh) * 2022-03-29 2022-07-22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设备、介质、程序产品和系统
CN116033484B (zh) * 2023-03-27 2023-06-27 广州世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iab网络中数据包的分流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05093A1 (de) * 2001-02-05 2002-08-08 Nokia Corp Paging-Verfahren und -System für ein Funkzugriffsnetz
EP1405464A4 (en) * 2001-06-01 2005-03-16 Watercove Networks IMPLEMENTING AN INTELLIGENT NETWORK SERVICE FOR A PACKAGED SERVICE USING A NODE INTERFACE FROM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TO A PACKET DATA NETWORK
US20030028644A1 (en) 2001-08-02 2003-02-06 Patrick Maguire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ad sharing within a core network
US7554940B2 (en) * 2002-10-07 2009-06-30 Ne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of controlling operation thereof, and node used for the system
JP4472303B2 (ja) * 2002-10-07 2010-06-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るコアネットワーク
WO2004036770A2 (en) * 2002-10-18 2004-04-29 Kineto Wireles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xtending the coverage area of a licen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n unlicen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0420311C (zh) * 2002-11-04 2008-09-17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电信系统中服务无线网络控制器重置的方法
US7340250B2 (en) * 2003-05-22 2008-03-0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hoosing a network element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JP4301989B2 (ja) * 2004-03-31 2009-07-2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制御装置
CN1710878A (zh) * 2004-06-18 2005-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具有独立承载控制层的网络中可靠性的实现方法
EP1792495B1 (en) * 2004-09-16 2012-07-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utilization
US8954071B2 (en) * 2007-01-11 2015-02-10 Deutsche Telekom (Uk) Limited Method for considering the subscriber type in mobility an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decisions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WO2010029148A1 (en) * 2008-09-11 2010-03-1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Signaling exchange for handover control for wireless networks
EP2374303A1 (en) * 2008-12-05 2011-10-1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Network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handover in a network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40898A1 (zh) * 2010-05-13 2011-1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接入网对互联网访问数据进行分流的方法及装置
US9113365B2 (en) 2010-05-13 2015-08-18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ffloading Internet data in access network
US9179391B2 (en) 2010-12-24 2015-11-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offloading processing servic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network system
CN103002511A (zh) * 2011-09-19 2013-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触发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及网络系统
WO2013040978A1 (zh) * 2011-09-19 2013-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触发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及网络系统
CN103002511B (zh) * 2011-09-19 2017-10-13 广州市科传计算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触发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及网络系统
CN105208628A (zh) * 2014-06-26 2015-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接入处理方法、装置、ran设备及sgsn
CN107079317A (zh) * 2014-09-05 2017-08-1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cs/ps协作的通信网络中的支持能力
CN107079317B (zh) * 2014-09-05 2020-11-0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cs/ps协作的通信网络中的支持能力
CN107710815A (zh) * 2015-08-07 2018-02-16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mme、终端装置的通信控制方法以及mme的通信控制方法
CN106793064A (zh) * 2015-11-25 2017-05-31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位置更新方法及集群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168675A1 (en) 2009-07-02
WO2008022519A1 (fr) 2008-02-28
CN101128047B (zh) 2010-04-14
US8208453B2 (en) 2012-06-26
EP2053781B1 (en) 2011-08-31
EP2053781A4 (en) 2010-10-27
EP2053781A1 (en) 2009-04-29
ATE523049T1 (de) 2011-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28047B (zh) 实现核心网业务重分配的方法
CN101355793B (zh) 识别用户设备的方法和装置及临时标识传递和分配方法
CN101009907B (zh) 演进网络架构中隧道建立、释放方法及装置
US10939324B2 (en) Gateway weight factor and load information
US20030134653A1 (en) Network initialized packet data protocol context activation for multicast/broadcast services
CN102316523B (zh) 负载重分配、迁移的方法和设备、系统
CN101114928B (zh) 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系统及方法
CN101291532A (zh) 池区中实现负载迁移的方法、系统及核心网节点
CN101442744B (zh) 一种异构接入网络切换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114927A (zh) 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系统及方法
CN102281641B (zh) 识别用户设备的方法和装置及临时标识传递和分配方法
CN102281532B (zh) 识别用户设备的方法和装置及临时标识传递和分配方法
CN100466790C (zh) 一种降低核心网络节点负载的方法
CN101064932B (zh) 一种寻呼多个用户的方法
CN100455138C (zh) 核心网故障恢复后业务重分担的方法
CN101222439B (zh) 核心网的用户负载分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0415049C (zh) 一种用户设备在不同核心网络节点之间转移的处理方法
CN105472530B (zh) 近距离通讯发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0438469C (zh) 一种选择服务核心网络节点的方法
CN101494853A (zh) 获取上下文信息的方法、移动性管理实体及通信系统
CN101267587A (zh) 一种实现负载重分配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0438693C (zh) 一种分组域的业务接入方法
CN100433727C (zh) 一种在网络中处理过载的方法及装置
CN101400041B (zh) 分配、获取位置区标识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472307B (zh) 池区与非池区核心网节点共用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4

Address after: 450046 Floor 9, building 1, Zhengshang Boya Plaza, Longzihu wisdom Island, Zhengdong New Area,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per fu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