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4746A - 对用智能天线发射和接收的信号的发射器端和接收器端处理 - Google Patents

对用智能天线发射和接收的信号的发射器端和接收器端处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24746A
CN101124746A CNA2005800483114A CN200580048311A CN101124746A CN 101124746 A CN101124746 A CN 101124746A CN A2005800483114 A CNA2005800483114 A CN A2005800483114A CN 200580048311 A CN200580048311 A CN 200580048311A CN 101124746 A CN101124746 A CN 101124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signal sequences
processing section
equal
analog sig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483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24746B (zh
Inventor
A·斯普勒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1124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4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24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47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发射器端处理信息的方法,其中判断在哪个发射方向向接收器发射信号,其中该发射方向是由个数等于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组成的线性组合。在基带处理部件(REC)中,从针对接收器的信号序列(T)中通过分别用一个对应于该线性组合的系数(a(1),a(2))加权针对每个天线方向图的信号序列(T),确定个数等于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每个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分别通过自己的逻辑连接从基带处理部件(REC)传送给高频处理部件(RE)。在高频处理部件(RE)中,将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转换为个数等于不同于第一数量的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每个天线元件模拟信号分别由个数等于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A)的一个天线元件(A)发射出去。此外本发明还涉及相应的接收器端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装置。

Description

对用智能天线发射和接收的信号的发射器端和接收器端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发射器端和接收器端处理信息的方法,该信息是通过多个天线元件发射或接收的。此外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例如具有语音信息、图像信息、视频信息、SMS(短消息服务)、MMS(多媒体消息收发服务)或其他数据的消息借助电磁波通过发射站和接收站之间的无线接口传输。这些站在此根据无线通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是不同类型的用户端无线站或网络端的无线装置如转发器、无线接入点或基站。在移动无线通信系统中,至少一部分所述用户端无线站是移动无线站。电磁波的发射是利用位于为相应系统设置的频带中的载波频率来进行的。
移动无线通信系统通常实施为例如根据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标准或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标准的蜂窝系统,具有由例如基站、用于检查和控制基站的装置以及其它网络端装置组成的网络基础结构。除了该庞大的有组织的(超局部)蜂窝式、分层无线网络之外,还存在具有通常在空间上明显受到更强限制的无线覆盖区域的无线局域网络(WLAN,无线局域网)。用于WLAN的不同标准的例子是HiperLAN、DECT、IEEE802.11、蓝牙和WATM。
无线站对整个传输介质的访问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多次访问方法/多路复用方法(多路存取,MA)来调整。在这种多次访问中,传输介质可以在无线站之间分布在时域(时分多路存取,TDMA)、频域(频分多路存取,FDMA)、码域(码分多路存取,CDMA)或空间域(空分多路存取,SDMA)中。多次访问方法的组合也是可行的,如频域多次访问方法与码域多次访问方法的组合。
为了有效利用可供利用的紧张的无线资源,有利的是无线站、尤其是网络端的无线站使用大量天线元件来发射和/或接收消息。由此在发射方向上天线辐射可以偏转到接收器的方向上,由此减小干涉。在接收方向上可以通过采用多个天线元件来有针对性地分析来自特定方向的信号并消除其它信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给出用于在发射器端和/或接收器端处理信息的方法,其中采用多个天线元件。此外还给出执行该方法的装置。
该技术问题是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方法以及具有并列权利要求特征的方法和装置解决的。优选实施方式和扩展是从属权利要求的内容。
根据用于在发射器端处理信息的方法,判断在哪个发射方向向接收器发射信号。该发射方向是由个数等于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组成的线性组合。在基带处理部件中,从用于接收器的信号序列中通过对每个天线方向图的信号序列分别用一个对应于该线性组合的系数加权来确定个数等于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每个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都通过自己的逻辑连接从基带处理部件传送给高频处理部件。在高频处理部件中,将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转换为个数等于不同于第一数量的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每个天线元件模拟信号分别由个数等于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的一个天线元件发射出去。
本发明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具有多个天线元件的发射器,优选用于基站。天线元件是一种用于发射并且必要时接收无线电波的装置。每个天线元件恰好通过一个高频连接与该发射器的其它部件连接,通过这些其它部件天线元件接收所发射的模拟信号,必要时还传递所接收的模拟信号。每个天线元件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发射元件如双极子的排列组成。在一个天线元件内向所有发射元件提供相同的模拟信号,其中振幅和相位可以分别用机械相移器改变,以便能够影响该天线元件的发射特性或天线方向图。由多个天线元件组成的天线的全部发射是从单个天线元件的发射特性的叠加中得出的。按照本发明影响天线的发射特性,以便例如使发射朝着特定方向进行或者抑制朝着特定方向的发射以避免干涉。对应的也在接收方向适用,在该接收方向上可以影响由多个天线元件组成的天线的天线方向图,以便优选从特定方向接收模拟信号或者抑制来自特定方向的干涉信号。
针对接收器的信号朝着特定的发射方向发射出去。对于采用哪个发射方向的判断尤其是可以得自关于接收器的停留地点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从接收器发送的信号中得到的。发射到特定的发射方向是这样来实现的,信号由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发射。为了在发射器端处理将要发送给接收器的信息,将所述特定的发射方向表示为由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构成的线性组合。该发射方向因此是用于发射的特定天线方向图。优选该表示这样进行,各个天线方向图的所有或至少两个线性组合系数不等于0。
存在执行至少一部分基带处理、即信息的数字处理的基带处理部件,以及至少将数字信息转换为用于发射的载波频率的高频处理部件。在该基带处理部件中产生第一数量的信号序列,由此对该线性组合中的每个天线方向图都存在一个自己的信号序列。在此其涉及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只要对每个天线方向图都恰好存在一个信号序列。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被彼此分离地、分别通过自己的逻辑连接传送给高频处理部件。因此在基带处理部件和高频处理部件之间至少需要能将天线方向图用于显示发射方向的那么多的逻辑连接。
基带处理部件和高频处理部件之间的多个逻辑连接可以通过一个总的物理连接如通过一个光导体传输。由此在基带处理部件和高频处理部件之间至少存在一个物理连接。该一个或多个物理连接在此例如可以实现电或光传输方法。
在高频处理部件中,将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转换为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第一和第二数量在此是互不相同的。所述转换分为两部分:信号序列通过转换到载波频率而变成模拟信号,即进行数字到模拟信号的转换,以及信息流的个数从第一数量变为第二数量。第二数量在此等于用于发射信号的天线元件的个数。在该转换之后存在天线元件模拟信号,只要对每个天线元件恰好存在一个模拟信号要发射出去,即每个天线元件模拟信号恰好用于一个天线元件,其中没有一个天线元件要发射多个天线元件模拟信号。
在本发明的扩展中,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转换为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其中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被转换为个数等于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信号序列。接着通过转换到载波频率将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信号序列转换为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根据该扩展,首先该转换是数字进行的,即信号序列的个数从第一数量转换为第二数量。在该数字转换之后给出天线元件信号序列,因为对于每个天线元件恰好有一个信号序列用于发射出去。作为第二步骤将基带转换到载波频率,其中信息流的个数保持不变,即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信号序列转换为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一个用于特定的天线元件的天线元件信号序列,通过第二个转换步骤变成用于该同一天线元件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扩展,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转换为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其中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通过转换到载波频率而被转换为个数等于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模拟信号。接着将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模拟信号转换为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根据该扩展,首先进行从基带到载波频率的转换,其中信息流的个数保持不变。由此在该转换之后对每个天线方向图给出一个模拟信号。然后模拟信号的个数从第一数量改变为第二数量,从而出现的不是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模拟信号而是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天线元件模拟信号中每个模拟信号用于恰好由一个天线元件发射出去。
本发明的方法优选用于多个接收器。为此,不同接收器的各个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在由基带处理部件传送给高频处理部件之前被累加起来,即第一天线方向图的所有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累加,第二天线方向图的所有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累加,等等。其它处理就针对累加后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进行。在此,第一接收器尤其是单个的接收器,而第二接收器是一组接收器,即第一传输是单点传输,第二传输是多点传输或广播。
在本发明用于在接收器端处理信息的方法中,由个数等于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中的一个分别接收一个发射器的一个天线元件模拟信号。在高频处理部件中将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转换为个数等于不同于第二数量的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其中每个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是通过一个特定的天线方向图接收的信号序列。每个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分别通过自己的逻辑连接从高频处理部件传送给基带处理部件。在该基带处理部件中,由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形成一个信号序列,例如作为该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的线性组合,其中对每个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用一个系数加权。
本发明用于在接收器端处理信息的方法涉及本发明用于在发射器端处理信息的方法的相反步骤。上述涉及发射器端步骤的实施方式因此可以相应地转用于接收器端的方法。尤其优选的是,发射器端和接收器端的方法组合起来应用。在此,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的加权在发射器端和接收器端的处理中用相同的系数进行。
特别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数量大于第一数量。这意味着基带处理部件和高频处理部件之间的逻辑连接的个数小于用于发射和/或用于接收的天线元件的个数。
优选的,所述基带处理部件和高频处理部件之间的传输通过CPRI接口(CPRI: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进行。
本发明的第一无线站具有用于判断在哪个发射方向向接收器发射信号的装置,其中该发射方向是由个数等于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组成的线性组合。此外该无线站包括基带处理部件,该基带处理部件具有用于从用于接收器的信号序列中通过对每个天线方向图的信号序列分别用一个对应于该线性组合的系数加权来确定个数等于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的装置。在该基带处理部件和一个高频处理部件之间存在个数等于第一数量的逻辑连接,分别用于将一个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从基带处理部件传送给高频处理部件。此外,无线站在高频处理部件中具有用于将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转换为个数等于不同于第一数量的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的装置。最后无线站包括个数等于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的一个天线元件,用于分别发射一个天线元件模拟信号。
本发明的第二无线站包括个数等于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分别用于接收一个发射器的一个模拟信号,以及高频处理部件,该高频处理部件具有用于将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转换为个数等于不同于第二数量的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其中每个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是通过一个特定的天线方向图接收的信号序列。此外,无线站还包括在基带处理部件和该高频处理部件之间个数等于第一数量的逻辑连接中的一个,其分别用于将一个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从高频处理部件传送给基带处理部件。最后在基带处理部件中具有用于由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形成一个信号序列的装置,例如作为该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的线性组合,其中对每个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用一个系数加权。
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无线站尤其适合执行本发明的方法,其中还可以涉及实施方式和扩展。为此该无线站还包括其他合适的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实施例详细解释本发明。
图1示意性示出本发明基站的第一结构,
图2示意性示出本发明基站的第二结构,
图3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一段。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示出例如根据标准UMTS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该基站具有多个天线元件A。天线元件应理解为用于发射和接收无线电射线的装置,该装置具有恰好一个用于接收通过无线发射的模拟信号和发射通过无线接收的模拟信号的高频端子。天线元件在此可以由多个物理辐射器/接收器构成。
通过使用由多个天线元件组成的智能天线,可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在与CDMA或OFDMA(正交频分多路存取)的关联下,例如必须由一个基站为每个接收器-用户站计算由每个天线元件发射的模拟信号的相位和振幅。每个天线元件通过高频信道连接到其余基站。为了减小为此需要的整个高频信道的长度,例如根据标准CPRI(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例如描述在CPRI Specification V1.3(2004-10-01),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InterfaceSpecification中)所述基站分为两个部件REC(无线电装备控制器)和RE(无线电装备)。
图1的基站分为两个部件REC和RE。部件REC负责对待发送和接收的信息进行基带处理。根据CPRI标准的数字信号在部件REC和部件RE之间例如通过光导体传输。在部件RE中,数字信号在组件HF中被转换为模拟信号,其载波频率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通信。存在6个天线元件A,通过这些天线元件将该模拟信号发射出去或者由这些天线元件接收由用户站发送的模拟信号。每个天线元件A都通过一个高频信道与组件HF连接,通过天线元件A和组件HF之间的六个双箭头表示。
在图1的上半部分中示出的发射方向上,对一个用户站存在一个信号序列T。在UMTS中,该信号序列T例如是在扩展和扰频之后的复数基带信号。确定两个离散的天线方向图。下面为了简化以该天线方向图是特定的发射方向为基础。对于两个发射方向中的每一个,在部件REC和部件RE之间都存在一条逻辑连接。对于第一方向,数字信号序列X(1)从部件REC传送给部件RE,对于第二方向传送数字信号X(2)。计算信号序列X(1)和X(2),其中对于第一发射方向信号序列T与系数a(1)相乘,对于第二发射方向信号序列T与系数a(2)相乘:X(j)=T·a(j),其中j是离散发射方向的下标,并且可以假设为值1和2。
系数a(1)和a(2)通常涉及复数。优选a(1)和a(2)的值不等于0。如果值a(1)等于0而a(2)的值不等于0,则发向用户站的信号被发射到第二发射方向上。如果相反a(2)的值等于0而a(1)的值不等于0,则发向用户站的信号被发射到第一发射方向上。如果两个值a(1)和a(2)都不等于0,则在第一和第二发射方向之间的方向上发射信号。通过采用两个系数a(1)和a(2)可以将两个离散发射方向进行线性组合。由此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可以通过基站而与用户站的位置匹配。特定于用户的信号被发射到用户站当前位置的方向上提高了容量,即在给定的每单位面积的带宽的条件下可以进行通信的用户的数量,因为减小了不同用户的信号之间的干涉。
用系数a(1)和a(2)加权的信号序列以信号序列X(1)和X(2)的形式从部件REC发送给部件RE。为此在对应于图1上半部的发射方向上以及在对应于图1下半部的接收方向上,分别采用至少一个按照CPRI标准进行传输的导线。对于信号序列X(1)和X(2)分别在部件REC和部件RE之间采用一个自己的逻辑连接。这两个逻辑连接可以通过公用的物理导线进行,但是也可以对于每个逻辑连接都存在自己的导线。
在部件RE中,从两个信号序列X(1)和X(2)中产生6个对应于6个天线元件的信号序列C,这些天线元件用于将信号发射出去。为此采用耦合矩阵S:C(d)=S(d,j)·X(j),其中j是发射方向的下标,并且可以假设为1和2,d是天线元件的下标,并且可以假设为1至6。该公式在此分别涉及一个时刻,即2元素向量X由在一个时刻由组件RE接收的信号序列X(1)和X(2)的信号组成。6×2矩阵S因此使得具有分项X(1)和X(2)的2元素向量X转换为具有分项C(1),C(2),C(3),C(4),C(5),C(6)的6元素向量C。
信号序列C(d)在组件HF中经过信道滤波-在UMTS中例如通过根升余弦滤波器进行-转换为该载波频率的高频状态以及功率放大。由此产生的模拟信号通过6个天线元件发射出去。这意味着,信号序列C(1)被转换为针对第一天线元件的模拟信号,信号序列C(2)被转换为针对第二天线元件的模拟信号,等等。因此在由矩阵S给出的每一个信号序列和一个天线元件之间分别存在唯一的对应。
在接收方向上进行反向的步骤:在组件HF中,通过6个天线元件接收的模拟信号被转换为6个信号序列C’。涉及经过转换的矩阵S的矩阵S’,将信号序列C’转换为两个信号序列X’(1)和X’(2),该信号序列根据CPRI标准从部件RE传送给部件REC。
通过将向量X’乘以由分项a’(1)和a’(2)组成的向量a’,获得接收信号的信号序列R。R由此是X’(1)和X’(2)的线性组合,其中R=a’(1)·X’(1)+a’(2)·X’(2)。a’(1)和a’(2)的值可以通过信道估计例如借助训练序列来获得。对于该发射方向的值a(1)和a(2)例如由a(1)=a’(1)和a(2)=a’(2)获得。形成X’(1)和X’(2)的线性组合的替换方式可以是,通过信号序列X’(1)和X’(2)的另一个组合来形成信号序列R,例如在使用联合检测或最大比例组合方法时。
优选的,首先采用一个训练序列来执行接收器端的方法步骤。由此可以确定系数a’(1)和a’(2),它们最佳地给出接收方已知的训练序列作为信号序列R。由此,这样确定的值a’(1)和a’(2)给出用户站的位置,下面可以将它们用于处理基站不知道的接收信号,以及用于处理由基站发送的信息。
在图1中示出以下情况:借助矩阵S将两个信号序列X(1)和X(2)转换为基带中的6个信号序列C(1),C(2),C(3),C(4),C(5),C(6)。可替换地,也可以在高频区域将两个模拟信号转换为6个模拟信号,如图2所示。与图1的不同之处是两个信号序列X(1)和X(2)在部件RE的组件HF中被转换为两个模拟信号D(1)和D(2)。这两个模拟信号的每一个涉及两个发射方向中的一个。两个模拟信号D(1)和D(2)由Butler矩阵S转换为用于6个天线元件A的6个模拟信号。相应的实施也适用于在图2的下半部示出的接收路径。
按照本发明,将信号发射到特定的发射方向上,而在特定的其它方向上的发射遭到抑制。天线射线的摆动可以对应于垂直倾斜和/或水平倾斜而垂直以及水平地进行。此外由不同天线元件组成的天线的主瓣原理上摇摆到每个空间方向上。对于在产生整个天线的天线方向图时的自由度来说,天线元件的个数、其空间排列以及天线元件的天线方向图起决定作用。
图3示出围绕基站BS的一个区域,通过一个圆圈表示,在该区域中设置了用户站MS1、MS2、MS3。对应于图1和图2的信号序列X(1)和X(2)的发射方向的两个发射方向通过双箭头示出。由此用户站MS1位于第一发射方向上,用户站MS2位于第二发射方向上,用户站MS3位于两个发射方向之间。因此a(1)和a(2)的值确定如下:
用户站MS1:a(1)=1,a(2)=0,
用户站MS2:a(1)=0,a(2)=1,
用户站MS3:a(1)=0.5,a(2)=0.5。
矩阵S可以在6个天线元件中对于图3的集群例如构成如下:
S = 1 1 e - 0.1 · j e 0.1 · j e - 0.2 · j e 0.2 · j e 0.2 · j e - 0.2 · j e 0 . 1 · j e - 0.1 · j 1 1
矩阵S为第一发射方向(即为a(1)=1和a(2)=0)产生一个天线射线,该射线具有朝着左下方的主瓣。从而用户站MS1例如可以位于山谷中的乡村里。通过各个天线元件的相位按照矩阵S的第一列相对移动而将射线发射到第一发射方向上。
对于第二发射方向(即a(1)=0和a(2)=1),矩阵S产生具有向右上方的主瓣的天线射线,例如朝着山顶的方向。通过各个天线元件的相位按照矩阵S的第二列相对移动而将射线发射到第二发射方向上。用户站MS3-矩阵S的第一列和第二列都负责该用户站的信号发射,例如可以位于山谷中的乡村和山顶之间的路上。
如果只采用两个通过双箭头表示的发射方向,则优化了对用户站MS1的安装地点和用户站MS2的安装地点之间安装用户站MS3的地区的网络覆盖。基站BS的无线小区的其余范围没有被无线覆盖。这例如在该地区是不可到达的地区时是有利的,在这样的地区中不应当期待有什么用户站,或者是其中不应当产生干涉的地区。当具有合适空间排列、例如以所采用的高频信号的半波长的间隔排列的天线元件数量足够大时,可以在非常精细的粒度空间方向上限定出更少无线覆盖的地区和更好无线覆盖的地区。
因此按照本发明采用一定数量的离散天线方向图,该数量小于天线元件的数量。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采用两个天线方向图或发射方向,同时存在6个天线元件。但是本发明还可以用于任意其它数量的天线方向图和天线元件。对于每个用户站确定在什么发射方向上为该用户站发射信号,其中作为发射方向只能采用离散天线方向图的线性组合。为每个天线方向图产生一个信号序列,该信号序列是被加权了一个系数a的用于该用户站的信号序列,并且发送给基站的负责在高频区域处理该信号的部件。为此逻辑连接的个数等于天线方向图的个数。在高频部件中,从该数量的天线方向图转换为更大数量的天线元件。如果该转换在基带中进行,则为此采用一个矩阵,其中该矩阵的每一列都恰好对应于一个天线方向图中的射线。该转换可替换地也能在高频区域中产生。
小于天线元件数量的天线方向图的离散数量的引入具有以下优点:在基站内进行信号传输所需要的导线的必要长度缩短。用于基带处理的单元-在图1和图2中是部件REC-和用于高频处理的单元-在图1和图2中是部件RE-之间的距离越大,该效果就越明显。
通常由基站向多个用户站发送信号,或者接收来自多个用户站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信号序列X(1)和X(2)是不同用户站的信号序列之和。即首先确定特定于用户的信号序列X(1)和X(2),然后在从部件REC传送给部件RE之前对其求和。公用信道、如广播信道的信号序列也被累加成用户信号序列。相应的,在接收方向上信号序列X’(1)和X’(2)一般涉及由不同用户站接收的信息的叠加。
在基站中的计算花费通过本发明的应用而减小。因为在部件REC中只需要为了一个用户确定用于各天线方位图的信号,而不必确定用于所有天线元件的信号。天线方向图的数量转换为天线元件的数量是在不同用户站的信号累加之后进行的。这意味着,用于不同天线元件的信号不是针对每个用户信号确定的,而是针对用户信号之和来确定的。天线元件的数量和天线方向图的数量之间的差异越大,由此引发的计算容量的节省也越多。
天线方向图如图3所示是由多个天线元件组成的全部天线装置的主瓣的方向。通常发射方向对应于主瓣和旁瓣的最大不同的构成。
虽然借助用于在基站内传输信号的标准CPRI描述了本发明,本发明还是可以与CPRI标准无关地应用。

Claims (13)

1.一种用于在发射器端处理信息的方法,其中
判断在哪个发射方向向接收器(MS1,MS2,MS3)发射信号,其中该发射方向是由个数等于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组成的线性组合,
在基带处理部件(REC)中,从针对接收器(MS1,MS2,MS3)的信号序列(T)中通过分别用一个对应于该线性组合的系数(a(1),a(2))加权针对每个天线方向图的信号序列(T),确定个数等于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
每个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分别通过自己的逻辑连接从基带处理部件(REC)传送给高频处理部件(RE),
在高频处理部件(RE)中,将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转换为个数等于不同于第一数量的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
每个天线元件模拟信号分别由个数等于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A)的一个天线元件发射出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转换为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是这样来进行的,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被转换为个数等于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信号序列(C),然后通过转换到载波频率将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信号序列(C)转换为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转换为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是这样来进行的,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通过转换到载波频率而被转换为个数等于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模拟信号(D),然后将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模拟信号(D)转换为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用于多个接收器(MS1,MS2,MS3),其中
判断在哪个发射方向上分别向多个接收器(MS1,MS2,MS3)发射信号,其中该发射方向分别是由个数等于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组成的线性组合,
在基带处理部件(REC)中,为每个接收器(MS1,MS2,MS3)从针对该接收器(MS1,MS2,MS3)的信号序列(T)中通过分别用一个对应于该线性组合的系数(a(1),a(2))加权针对每个天线方向图的信号序列(T),确定个数等于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  ,
针对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中的每一个天线方向图累加所述接收器(MS1,MS2,MS3)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
累加后的每个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分别通过自己的逻辑连接从基带处理部件(REC)传送给高频处理部件(RE),
在高频处理部件(RE)中,将累加后的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转换为个数等于不同于第一数量的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
每个天线元件模拟信号分别由个数等于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A)的一个天线元件(A)发射出去。
5.一种用于在接收器端处理信息的方法,其中
由个数等于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A)中的一个分别接收一个发射器(MS1,MS2,MS3)的一个模拟信号,
在高频处理部件(RE)中将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转换为个数等于不同于第二数量的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其中每个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是通过一个特定的天线方向图接收的信号序列,
每个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分别通过自己的逻辑连接从高频处理部件(RE)传送给基带处理部件(REC),
在该基带处理部件(REC)中,由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形成一个信号序列(R)。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号序列(R)构成为所述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的线性组合,其中对每个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用一个系数(a’(1),a’(2))加权。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转换为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是这样来进行的,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通过转换到基带而转换为个数等于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信号序列(C’),然后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信号序列(C’)被转换为个数等于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转换为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是这样来进行的,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被转换为个数等于第二数量的天线方向图模拟信号(D’),接着第二数量的天线方向图模拟信号(D’)通过转换到基带而转换为个数等于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和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权在发射器端和接收器端的处理中用相同的系数(a(1),a(2),a’(1),a’(2))进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数量大于第一数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带处理部件(REC)和高频处理部件(RE)之间的传输通过CPR I接口进行。
12.一种无线站(BS),具有
用于判断在哪个发射方向向一个接收器(MS1,MS2,MS3)发射信号的装置,其中该发射方向是由个数等于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组成的线性组合,
基带处理部件(REC),该基带处理部件(REC)具有用于从针对接收器(MS1,MS2,MS3)的信号序列(T)中通过分别用一个对应于该线性组合的系数(a(1),a(2))加权针对每个天线方向图的信号序列(T),确定个数等于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的装置,
存在于该基带处理部件(REC)和一个高频处理部件(RE)之间个数等于第一数量的逻辑连接,分别用于将一个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从基带处理部件(REC)传送给高频处理部件(RE),
在该高频处理部件(RE)中用于将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转换为个数等于不同于第一数量的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的装置(S,HF),
个数等于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A)中的一个天线元件,用于分别发射一个天线元件模拟信号。
13.一种无线站(BS),包括
个数等于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A)中的一个天线元件,分别用于接收一个发射器(MS1,MS2,MS3)的一个模拟信号,
高频处理部件(RE),该高频处理部件具有用于将第二数量的天线元件模拟信号转换为个数等于不同于第二数量的第一数量的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的装置(S’,HF),其中每个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是通过一个特定的天线方向图接收的信号序列,
在基带处理部件(REC)和该高频处理部件(RE)之间个数等于第一数量的逻辑连接,其分别用于将一个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从高频处理部件(RE)传送给基带处理部件(REC),
在基带处理部件(REC)中用于由天线方向图信号序列(X’(1),X’(2))形成一个信号序列(R)的装置。
CN2005800483114A 2005-02-14 2005-10-06 对用智能天线发射和接收的信号的发射器端和接收器端处理 Active CN1011247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5003115.2 2005-02-14
EP05003115A EP1691493A1 (de) 2005-02-14 2005-02-14 Sender- und emfängerseitige Bearbeitung von mit einer Smart Antenna abgestrahlten bzw. empfangenen Signalen
PCT/EP2005/055058 WO2006084512A1 (de) 2005-02-14 2005-10-06 Sender- und empfängerseitige bearbeitung von mit einer smart antenna abgestrahlten bzw. empfangenen signal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4746A true CN101124746A (zh) 2008-02-13
CN101124746B CN101124746B (zh) 2012-04-04

Family

ID=34933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483114A Active CN101124746B (zh) 2005-02-14 2005-10-06 对用智能天线发射和接收的信号的发射器端和接收器端处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115677B2 (zh)
EP (2) EP1691493A1 (zh)
CN (1) CN101124746B (zh)
ES (1) ES2416329T3 (zh)
WO (1) WO20060845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2340B (zh) 2007-05-25 2015-06-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电通信装置、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无线电通信方法
CN101425843B (zh) * 2007-11-02 2012-11-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串型连接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US10263679B2 (en) 2017-01-23 2019-04-1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supporting beamforming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362589B2 (en) 2017-01-23 2019-07-2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980616A (fi) * 1997-11-05 1999-05-06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netelmä parantaa radioyhteyden laatua solukkoradioverkossa
CN1117500C (zh) * 2000-04-10 2003-08-06 明碁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于非空分多址通讯系统中依方向区隔通讯频道的系统
DE10032426B4 (de) * 2000-07-04 2006-01-12 Siemens Ag Strahlformungsverfahren
GB2371947B (en) * 2001-02-01 2005-02-23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6515605B2 (en) * 2001-04-30 2003-02-0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Base station having high speed, high resolution,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with off-line sigma delta conversion and storage
CN100388655C (zh) * 2001-12-29 2008-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到达角度型智能天线装置
CN100473236C (zh) * 2002-08-08 2009-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期望信号初始doa估计及智能天线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49243A1 (de) 2007-10-31
US20080316102A1 (en) 2008-12-25
EP1691493A1 (de) 2006-08-16
EP1849243B1 (de) 2013-03-27
CN101124746B (zh) 2012-04-04
US8115677B2 (en) 2012-02-14
WO2006084512A1 (de) 2006-08-17
ES2416329T3 (es) 2013-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ee et al. Spectrum for 5G: Global status, challenges, and enabling technologies
US9680547B2 (en) Methods for efficient beam training and network control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CN102428659B (zh) 基站收发器及用于在基站收发器与用户设备之间通信的相关联方法
AU733583B2 (en) A method for selecting a signal, and a cellular radio system
JP2002511676A (ja) 無線基地局において無線信号を取り扱う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KR20070094670A (ko)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안테나의 빔 조합을 선택하는 방법 및장치
EP0763307A2 (en) Diversity combining for antennas
US11671160B2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s,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Inoue et al. Field experimental trials for 5g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70 ghz-band
CN100426589C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EP1543586A1 (en) Compensating for radiation pattern in radio system, and radio system
US9543992B2 (en) Simulcasting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Okuyama et al. 5G distributed massive MIMO with ultra-high density antenna deployment in low SHF bands
CN101124746A (zh) 对用智能天线发射和接收的信号的发射器端和接收器端处理
CN1653643B (zh) 控制无线电系统中传输的方法
US20200229003A1 (en) Access Point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2127439A1 (en) Increasing a sectorization order in a first sector of an antenna array
CN102315865B (zh)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波束成形方法及系统、交互基站
US11005557B2 (en)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JP4489924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SREELEKHA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DMA) Vs WCDMA with BER
Чурилов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mobile networks
Nishimori et al. Adaptive array for reducing high-power CCI on asynchronous TDD systems
Okuyama et al. Special Articles on 5G Technologies toward 2020 Deploy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NOKIA COMMUNICATION GMBH + CO. K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aft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