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7830A - 合成墙砖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合成墙砖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17830A
CN101117830A CNA2006100215297A CN200610021529A CN101117830A CN 101117830 A CN101117830 A CN 101117830A CN A2006100215297 A CNA2006100215297 A CN A2006100215297A CN 200610021529 A CN200610021529 A CN 200610021529A CN 101117830 A CN101117830 A CN 1011178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ck
wall
wall tile
hole
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215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刀玉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61002152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178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17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78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017Aspects relating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的一种合成墙砖及其制备方法,砖体1为长方体或正方体或异方体,砖体1的端头和/或侧面设置有半方型通孔2,砖体1上设置有方形通孔3,所述砖体1上设置有圆形通孔4,圆形通孔4的顶端为高出砖体1顶面的突台5,圆形通孔4底端处的砖体1内设置有与突台5的形状和大小相吻合的凹槽6,合成墙砖由水泥与砂土或矿渣或煤渣或石粉或河道於泥之中的任意一种材料按比例并加入适量的水混合,还添加有占总量4~6%量的助凝剂,常温下在模具中压制成型,保养3-5天得产品,产品可用做承重墙、载风墙、室内隔墙,围墙、水池、烟囱等各种墙体材料。

Description

合成墙砖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及其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成墙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现有的墙体材料即墙砖,一般为长方体,目前普遍使用的墙砖有经烧制而成的红砖,或用作隔墙用的蜂窝状的空心砖。由于这些墙砖堆砌的墙体需要用砂浆水泥进行粘接,然后用砂浆水泥抹平粉刷表面,或再用瓷砖装饰表面,其施工麻烦,施工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且墙体成本高。另外,瓷砖到一定年限后易掉落带来安全隐患,墙砖一般也只能一次性使用,再利用的可能性很有限。国外也有关于在墙砖上开设通孔放置钢筋的报道,但上下墙砖的衔接突块为十字形,突块处为实心,只有左右墙砖的对接处设置有方形通孔,即每块砖的两端设置有半方形通孔,砖的各个面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如现有的红砖形状,这类砖的缺点是重量大,十字形突块使墙砖的衔接角度受到限制,影响施工灵活性和速度,所砌墙体的外观效果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种新型的合成墙砖及其制备方法,它可克服现有墙砖必须经过烧制、堆砌、粉刷等烦杂的施工过程、劳动强度大、投资成本高、墙砖较重、施工灵活性差等技术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合成墙砖,砖体1为长方体或正方体或异方体,砖体1的端头和/或侧面设置有半方型通孔2。
上述方案中,砖体1上设置有方形通孔3。
上述方案中,砖体1上设置有圆形通孔4,圆形通孔4的顶端为高出砖体1顶面的突台5,圆形通孔4底端处的砖体1内设置有与突台5的形状和大小相吻合的凹槽6。
上述方案中,所述突台5为圆锥台型或十字台形或圆柱体形等。
上述方案中,所述砖体1靠外侧的边缘部分或全部为斜边7。
上述方案中,所述一块墙砖的方形通孔3为1~3个。
上述方案中,所述一块墙砖的圆形通孔4为1~4个。
本发明的合成墙砖的制备方法是:合成墙砖由水泥与砂土或矿渣或煤渣或石粉或河道於泥之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加入适量的水混合,常温下在模具中压制成型,保养3~5天得产品,其中:
水泥与砂土的重量比为1∶4.5~10,其中砂土中的砂占25%~35%,余为土;
水泥与矿渣或煤渣的重量比为1∶2~5;
水泥与石粉的重量比为1∶2.5~5;
水泥与河道於泥的重量比为1∶5~10。
上述方案中,所述墙砖中添加有占总量4~6%量的助凝剂。所述助凝剂可以是CaCl2、CaO、MgO、Na2CO3、NaHCO3、Ca(OH)2、路帮、路特固、利路力(聚丙烯酸脂)之中的任意一种。还可以是其它水泥助凝剂。
本发明上述形状结构的合成墙砖除采用前述配方及工艺方法制备外,也不仅局限于前述方法。
本发明是设计人通过长期实践研制总结出来的科学实用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墙砖采用了新的配制方法,可以不需要经过现有红砖的烧制过程就可达到所需的砖的强度,实现了免烧制的目的。通过在墙砖上开设方形通孔然后实现砖与砖之间乃至整个墙体的固定可达到免砂浆砌筑的效果。通过对原材料配比的调节及模具设计可获得表面光洁或带图案的墙砖加上钢筋固定墙体可免砂浆抹灰粉刷。在墙砖上设置突台衔接块并在其中设置通孔使墙砖的重量大大减轻(比不设通孔的墙砖的重量减轻20~30%),从而使免烧制墙砖建筑的轻体墙、高层墙得以实现。在无钢筋或简陋或应急(如军事需要)的条件下突台衔接块的通孔中还可灌注水泥以实现墙体的快速固定,另外,本发明设置圆锥形突台后,可使墙砖之间的衔接角度更加灵活,加快工程进度。本发明的原材料的选材广泛,如砂土、黏±、矿渣、石粉、煤渣、河道淤泥及建筑物土石废渣等均可利用,制作工序流程采用全机械或人工均可,生产环节无任何环境污染,可根据不同需求,如承重墙、载风墙、室内隔墙,围墙等配制不同标号,花口,色彩等产品。在建筑过程中,由于免砂浆砌筑,免砂浆抹灰粉刷等工序的优越性能,大大降低了建筑劳动成本,使企业的利润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其次,本发明的墙砖的再利用率非常高,无论是室内隔墙还是房屋整体拆除,墙砖只需简单处理即可再次利用,损耗的废料非常少,且可以回收再生合成该产品。本发明的产品可用做承重墙、载风墙、室内隔墙、围墙、水池、烟囱等各种墙体材料。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不仅限于所述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墙砖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墙砖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墙砖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墙砖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中:1.砖体;2.半方型通孔;3.方形通孔;4.圆形通孔;5.突台;6.凹槽;7.斜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例的合成墙砖的砖体1为正方体,砖体1的两端头设置有半方型通孔2,砖体1上设置有1个圆形通孔4,圆形通孔4的顶端为高出砖体1顶面的突台5,圆形通孔4底端处的砖体1内设置有与突台5的形状和大小相吻合的凹槽6,如图4所示。该墙砖可用做室内隔墙材料。此种小型墙砖也可设计为半块砖的尺寸大小,当只需要用半节砖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它,而不必将整个砖块砍成两节,避免浪费材料。可在其一端和一侧设置半方型通孔2,此时可用做转弯处墙体衔接的墙砖。本例砖体1靠外侧的边缘部分或全部为斜边7。设置斜边7的目的是当上下或左右两块砖相接时所形成的接缝为V字形,使整个墙体更加有立体感,更加美观,而省去传统砖墙需要钩缝的过程。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例的合成墙砖的砖体1为长方体,砖体1的两端头设置有半方型通孔2,砖体1上设置有3个圆形通孔4,圆形通孔4的顶端为高出砖体1顶面的突台5,圆形通孔4底端处的砖体1内设置有与突台5的形状和大小相吻合的凹槽6,如图4所示。本例的砖体1上设置有两个方形通孔3。该墙砖可用做载风墙材料。本例的砖体1一侧还可设置半方型通孔2,此时可用做转弯处墙体衔接的墙砖。如图1所示本例所述砖体1靠外侧的边缘部分或全部为斜边7。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例的合成墙砖的砖体1为长方体,砖体1的两端头设置有半方型通孔2,砖体1上设置有2个圆形通孔4,圆形通孔4的顶端为高出砖体1顶面的突台5,圆形通孔4底端处的砖体1内设置有与突台5的形状和大小相吻合的凹槽6,如图4所示。本例的砖体1上设置有1个方形通孔3。该墙砖可用做承重墙材料。本例的砖体1一侧还可设置半方型通孔2,此时可用做转弯处墙体衔接的墙砖。如图1所示本例所述砖体1靠外侧的边缘部分或全部为斜边7。
实施例四
图4为图3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上述墙砖也可以将其一个侧面即内侧面设置为内凹弧形,将其另一侧设置为外凸弧形,类似半月形等异形材料,这种形状的墙砖可直接用来砌圆柱体,如烟囱,而不需要切削以节省材料。
上述各例的突台5也可为十字台形或圆柱体形等,但圆锥台形安装施工更方便。两块砖之间各种角度的衔接均可实用。
上述半方型通孔2和方形通孔3可用做砌墙体时安装钢筋等墙体固定材料,因而通孔的大小可根据钢筋的直径来设计。
实施例五
将水泥1份,砂土10份(其中砂占25%)混合,添加有占总量4%量的助凝剂CaCl2、CaO、MgO、Na2CO3、NaHCO3、Ca(OH)2之任意一种,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至可抓捏成型后倒入模具中压制成型,常温下在模具中保养3~5天,可获得抗压强度等级可达MU15以上的图1所示的墙砖。砖的大小为6.25×3×2.5cm.。
实施例六
将水泥1份,砂土5.2份(其中砂占30%)混合,添加有占总量5%量的助凝剂利路力(聚丙烯酸脂),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至可抓捏成型后倒入模具中,常温下在模具中压制成型,保养3-5天,可获得抗压强度等极可达MU45以上的图3所示的墙砖。砖的大小为12.5×6×5cm.。
实施例七
将水泥1份,砂土6.5~8.5份(其中砂占28%)混合,添加有占总量6%量的助凝剂CaCl2、CaO、MgO、Na2CO3、NaHCO3、Ca(OH)2、路帮、路特固、利路力(聚丙烯酸脂)之任意一种,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至可抓捏成型后倒入模具中压制成型,常温下在模具中保养3-5天,可获得抗压强度等极可达MU20~MU30的图2所示的墙砖。砖的大小为30×10×10cm.。
实施例八
将水泥1份,河道淤泥9.5份混合,添加有占总量4%量的助凝剂CaCl2、CaO、MgO、Na2CO3、NaHCO3、Ca(OH)2之任意一种,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至可抓捏成型后倒入模具中,常温下在模具中压制成型,保养3-5天,可获得抗压强度等极可达MU15以上的图1所示的墙砖。砖的大小为6.25×3×2.5cm.。
实施例九
将水泥1份,河道淤泥5份混合,添加有占总量5%量的助凝剂利路力(聚丙烯酸脂),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至可抓捏成型后倒入模具中,常温下在模具中压制成型,保养3-5天,可获得抗压强度等极可达MU40以上的图3所示的墙砖。砖的大小为12.5×6×5cm.。
实施例十
将水泥1份,河道淤泥6~8份混合,添加有占总量5.5~6%量的助凝剂CaCl2、CaO、MgO、Na2CO3、NaHCO3、Ca(OH)2、路帮、路特固、利路力(聚丙烯酸脂)之任意一种,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至可抓捏成型后倒入模具中,常温下在模具中压制成型,保养3-5天,可获得抗压强度等极可达MU20~MU30的图2所示的墙砖。砖的大小为30×10×10cm.。
实施例十一
将水泥1份,矿渣或石粉5份混合,添加有占总量4~4.5%量的助凝剂添加凝固剂CaCl2、CaO、MgO、Na2CO3、NaHCO3、Ca(OH)2之任意一种,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至可抓捏成型后倒入模具中压制成型,常温下在模具中保养3-5天,可获得抗压强度等极可达MU7.5以上的图1所示的墙砖。砖的大小为6.25×3×2.5cm.。
实施例十二
将水泥1份,矿渣或石粉2.5份混合,添加有占总量5%量的助凝剂添加凝固剂利路力(聚丙烯酸脂),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至可抓捏成型后倒入模具中,常温下在模具中压制成型,保养3-5天,可获得抗压强度等极可达MU20以上的图3所示的墙砖。砖的大小为12.5×6×5cm.。
实施例十三
将水泥1份,矿渣或石粉3~4.5份混合,添加有占总量6%量的助凝剂添加凝固剂CaCl2、CaO、MgO、Na2CO3、NaHCO3、Ca(OH)2、路帮、路特固、利路力(聚丙烯酸脂)之任意一种,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至可抓捏成型后倒入模具中压制成型,常温下在模具中保养3-5天,可获得抗压强度范围等极可达MU10~MU15的图2所示的墙砖。砖的大小为30×10×10cm.。
实施例十四
将水泥1份,石粉2.3份混合,添加有占总量5%量的助凝剂添加凝固剂CaCl2、CaO、MgO、Na2CO3、NaHCO3、Ca(OH)2、路帮、路特固、利路力(聚丙烯酸脂)之任意一种,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至可抓捏成型后倒入模具中,常温下在模具中压制成型,保养3-5天,可获得抗压强度等极可达MU20以上的图3所示的墙砖。砖的大小为12.5×6×5cm.。
实施例十五
将水泥1份,煤渣2.6~5份混合,添加有占总量4.5~6%量的助凝剂添加凝固剂CaCl2、CaO、MgO、Na2CO3、NaHCO3、Ca(OH)2、路帮、路特固、利路力(聚丙烯酸脂)之任意一种,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至可抓捏成型后倒入模具中,常温下在模具中压制成型,保养3-5天,可获得抗压强度等极可达MU7.5~MU30的图3所示的墙砖。
总之在本发明前述配方的情况下可达到的的合成墙砖的强度指标的大致范围如下:
一、砂土及河泥墙砖:
1、抗压强度级别为MU50、MU30、MU25、MU20、MU15、MU10六个强度等级。
2、抗压强度平均值分别为f≥50.0、30.0、25.0、20.0、15.0、10.0
3、变异系数δ≤0.21
4、强度标准值fk≥分别为40.0、22.0、18.0、14.0、10.0、6.5
5、单块最小抗压强度值fmin≥分别为43.0、25.0、22.0、16.0、12.0、7.5。
二、煤渣墙砖:
1、强度级别:30、20、15、10、7.5五个等级。
2、抗压强度(MPa):①10块平均值不小于30.0、20.0.、15.0、10.0、7.5;②单块值不小于:25.0、15.0、11.2、7.5、5.6。
3、抗折强度(MPa):①10块平均不小于6.0、4.0、3.2、2.5、2.0②单块值不小于:5.0、3.0、2.4、1.9、1.5
三、石粉、矿渣墙砖
承重块强度等级一般在MU7.5以上,非承重砖块强度等级一般在MU5.0左右。
1、强度等级分别为MU3.5、MU5.0、MU7.5、MU10.0、MU15.0、MU20.0六个强度等级。
2、砖块抗压强度:平均值不小于:3.5、5.0、7.5、10.0、15.0、20.0
单块最小值不小于:2.8、4.0、6.0、8.0、12.0、16.0
在混制过程中可根据所需抗压强度添加利路力或CaO等助凝剂,强化产品的抗压、抗折率,所加水泥的标号不同,强度值也有区别,因而不一一例举。

Claims (8)

1.一种合成墙砖,其特征在于砖体1为长方体或正方体或异方体,砖体1的端头和/或侧面设置有半方型通孔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墙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上设置有方形通孔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墙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上设置有圆形通孔4,圆形通孔4的顶端为高出砖体1顶面的突台5,圆形通孔4底端处的砖体1内设置有与突台5的形状和大小相吻合的凹槽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墙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台5为圆锥台型或十字台形或圆柱体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墙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靠外侧的边缘部分或全部为斜边7。
6.一种合成墙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墙砖由水泥与砂土或矿渣或煤渣或石粉或河道於泥之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加入适量的水混合,常温下在模具中压制成型,保养3~5天得产品,其中:
水泥与砂土的重量比为1∶4.5~10,其中砂土中的砂占25%~35%,余为土;
水泥与矿渣或煤渣的重量比为1∶2~5;
水泥与石粉的重量比为1∶2.5~5;
水泥与河道於泥的重量比为1∶5~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合成墙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墙砖中添加有占总量4~6%量的助凝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合成墙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凝剂是CaCl2、CaO、MgO、Na2CO3、NaHCO3、Ca(OH)2、路帮、路特固、利路力(聚丙烯酸脂)之中的任意一种。
CNA2006100215297A 2006-08-04 2006-08-04 合成墙砖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11178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0215297A CN101117830A (zh) 2006-08-04 2006-08-04 合成墙砖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0215297A CN101117830A (zh) 2006-08-04 2006-08-04 合成墙砖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7830A true CN101117830A (zh) 2008-02-06

Family

ID=39054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215297A Pending CN101117830A (zh) 2006-08-04 2006-08-04 合成墙砖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1783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50080A (zh) * 2013-06-28 2014-12-31 陆环宇 一种建筑用拼接通用砖及其制造工艺
CN105178127A (zh) * 2015-09-14 2015-12-23 史世英 透水道路砖及其制备方法和铺设方法
CN105672552A (zh) * 2014-12-20 2016-06-15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消能减震的无砂浆砌块
CN105693176A (zh) * 2016-01-07 2016-06-22 江苏锦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高炉水渣制备环保砖的方法
CN107500632A (zh) * 2017-09-22 2017-12-22 福建省德化县宁昌陶瓷有限公司 可再生淤泥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50080A (zh) * 2013-06-28 2014-12-31 陆环宇 一种建筑用拼接通用砖及其制造工艺
CN104250080B (zh) * 2013-06-28 2016-08-10 陆环宇 一种建筑用拼接通用砖及其制造工艺
CN105672552A (zh) * 2014-12-20 2016-06-15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消能减震的无砂浆砌块
CN105178127A (zh) * 2015-09-14 2015-12-23 史世英 透水道路砖及其制备方法和铺设方法
CN105178127B (zh) * 2015-09-14 2017-07-28 史世英 透水道路砖及其制备方法和铺设方法
CN105693176A (zh) * 2016-01-07 2016-06-22 江苏锦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高炉水渣制备环保砖的方法
CN105693176B (zh) * 2016-01-07 2018-01-19 佛山市恒益环保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高炉水渣制备环保砖的方法
CN107500632A (zh) * 2017-09-22 2017-12-22 福建省德化县宁昌陶瓷有限公司 可再生淤泥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03216Y (zh) 系列节能保温防渗剪力墙连锁砼空心砌块
CN101088953A (zh) 一种黏结剂、使用该黏结剂的保温隔音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2161579A (zh) 一种免烧免蒸碱渣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41981A (zh) 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结构
CN105712678A (zh) 一种自装饰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应用挂板和应用方法
CN101117830A (zh) 合成墙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7029B (zh) 一种玉米秸秆空心砖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25923B (zh) 一种轻集料复合保温砌块
CN105155730B (zh) 一种外墙体建筑模块及其应用
CN2937291Y (zh) 合成墙砖
KR100405164B1 (ko) 산업폐기물 및 폴리머를 이용한 상호연결 복층형 고기능포러스 식생블록의 제조방법
CN101634174B (zh) 防渗水抗剪切隔热空心砌块
CN101244914A (zh) 一种高强耐水板材
CN109989497A (zh) 一种基于新型建筑材料的生态集成装配式墙体结构及房屋
CN106836274B (zh) 一种干垒式再生混凝土生态挡土墙砌块及其施工方法
CN1240636C (zh) 环保型绿色植被混凝土
CN110093901A (zh) 一种全方位联锁生态护坡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91418A (zh) 一种制作耐磨地砖的表层材料及地砖
CN2622283Y (zh) 快建砖
CN102409798A (zh) 自保温砖
CN201502126U (zh) 新型隔热保温节能砌块
CN2127402Y (zh) 空心混凝土榫接砌块
CN1096500A (zh) 一种粉煤灰建材的配方及其制品
CN105884312A (zh) 一种建筑用免烧砖的制作方法
CN110078428A (zh) 一种软木与水泥混合墙体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