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3963A - 一种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13963A
CN101113963A CNA2007100762950A CN200710076295A CN101113963A CN 101113963 A CN101113963 A CN 101113963A CN A2007100762950 A CNA2007100762950 A CN A2007100762950A CN 200710076295 A CN200710076295 A CN 200710076295A CN 101113963 A CN101113963 A CN 1011139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temperature
heat
pipe
thermal conducti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762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13963B (zh
Inventor
吴永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71007629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139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13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39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13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39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方法及其装置。本发明采用稳态热线法原理测量液体导热系数,通过傅立叶导热基本定律分别推导出在一维稳定导热的条件下,使用不同热源时的液体导热系数计算公式,然后计算热源产生的热量即传导的热量,测量在达到热平衡时热量传导方向上特定点的温度差,从而计算出待测液体的导热系数。本发明采用耐高温同轴双层管,内管为温度稳定的加热管,内管和外管的层间装待测液体,外管长度与外管外径之比大于10。内管的加热可以采用恒温匀速的循环水;也可以采用电热丝法加热,同时填充耐高温液体。前者适用于一般液体,后者适用于高温易燃液体。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范围广,而且测试的准确度高,能够简单准确的测量大部分液体的导热系数。

Description

一种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导热系数的方法及装置,尤其是一种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热交换技术领域里,一个系统中只要存在温度梯度,或者两个不同温度的系统发生接触,就会产生能量的传递。它只在迁移过程中才存在,它既不能直接测量,也不能直接观察到,但它所产生的效应是可以观察到的,同时也是可以间接测量出来的。这种由于温差引起的能量迁移过程统称为“传热”。
一切传热过程都包括能量的传递和转换。而温差是一切传热现象的推动力,是物体间产生传热的必要条件。由于传热的机理很复杂,不只随温差而异,而且还受各种不同物理定律所支配,因而传热现象往往同时包含几种不同机理的换热过程。一般根据换热过程的机理,把传热归纳为三种方式:热传导(简称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测量物质的导热系数是国内外特别关注的项目,与它密切相关的传热学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科技领域。测量物体导热系数的方法众多,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导热过程的宏观机理区分:
有两大类:稳态法和非稳态法。  稳态法是指待测试样上温度分布达到稳定后进行测试,通过稳态的导热微分方程,直接测得导热系数。此方法特点是:实验公式简单,但实验时间较长,并需测量导热量和若干点的温度。非稳态法是指实验测量中试样温度随时间变化,通过不稳定导热微分方程,测得导温系数,间接算得导热系数。此方法特点是:实验公式较复杂,实验时间短,需测试样上若干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般不必测量导热量。
(2)根据导热热流在试样上的流向来区分:
如圆柱试样,按热流是径向还是轴向,可区分为径向热流法和纵向热流法。
(3)根据试样的形状区分:
如平板法,圆柱体法,圆球法,同心球法,矩形棒法等。
所有测量导热系数的实验方法都是基于傅立叶定律。傅立叶定律又称导热基本定律,是现象学的定律,即是由现象中观察得到的而不是从第一定律导出的。它是由法国数学家傅立叶(Fourier 1822年)在固体导热现象时提出的。它是一个向量表达式,描述了导热热流与其温度梯度之间的关系,其一般表达式为:
Q=-kSgradT(J)    (1.1)
其中Q为单位时间通过某一给定面积的热量,单位为W;S为垂直热流方向上的截面面积,单位为m2;gradT为温度梯度,单位为℃/m;k为导热系数,单位是w/m·℃;负号表示热流方向是沿着温度下降的方向,即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
从理论上粗略可以估计液体的导热系数一般在0.07~0.7W/(mK)的范围内。
在一般的情况下,测量固体导热系数的方法为稳态平板法,测量气体导热系数用热线法。
对于液体的导热机理,至今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液体的导热机理类似于气体,只是情况更为复杂,因为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较近,分子间的作用力对碰撞过程的影响远比气体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液体的导热机理类似于非金属固体,主要靠弹性波的作用。在分子力和分子运动的竞争中,液态是两者势均力敌的状态:理想气体中分子运动占绝对优势——完全无序模型;理想晶体中分子力占主导地位——完全有序模型。完全无序模型和完全有序模型的理论都很成熟,液体的情况介于两个极端之间,非常难以处理,至今没有统一的理论模型。目前还无法从理论上圆满地解释导热系数随温度(或压力)的变化关系。现有的实验数据证明,大多数液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但是也有少数液体(如水和汞)例外,这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缔合作用,能够生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缔合分子。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热运动就加强了,缔合作用就被削弱,因而缔合分子的质量也随之减小,故导热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另外,由于水和甘油具有较大的c,ρ值,所以它们的导热系数较其他液体大。液体实际上可认为是不可压缩的,故压力对液体导热系数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总之,一般固态物质的导热系数较高,液体次之,气体最低。
国内外有关物理实验和热学著作中对固体和气体导热系数的测定介绍很详细,方法很多,但在液体导热系数的测定这一领域却几乎是一片空白。稳态法是研究的热门,但技术不成熟。在稳态法中,其一要保证热量的一维传播,否则不满足傅立叶定律。其二,必须正确而精确地进行修正,即在传热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精确计算。在现有公布的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实验方法和测量仪器中,几乎全都没有准确的修正方法。
如DTI-811型液体导热系数测定仪利用多层同心套管圆柱法测定液体导热系数。加热管与盛液筒之间有两层套管,套管与加热管同心,层间径向距离为1-1.5mm。盛液筒两端用聚四氟乙烯密封塞密封。盛液筒的外侧由恒温水套恒温,恒温水套分为两部分,一是侧面水套,一是端头水套,两水套串联,保证温度相同。水套的温度由恒温水浴控制或改变。加热管内均匀的绕有电阻丝,通一恒定电流,经过一段时间稳定后,加热管发出的热量一部分(Q1)经过盛液筒中的液体以径向导热的方式传给恒温水套中的循环水,加热管的表面温度th和盛液筒的外侧温度tc将维持不变。液体传导的热量即为加热管产生的热量,等于端部的热损失(Q2)和径向传导的热量(Q1)之和。其中加热管产生的热量是可以计算的,端部的热损失(Q2)一般确定为常数,则可以推导出径向传导的热量(Q1)。而径向传导的热量(Q1)与液体导热系数、仪器的几何常数、加热管表面温度th和盛液筒外侧温度tc的温度差有关,而th和tc维持不变,仪器的几何常数可以测量,因此可以推导出液体的导热系数。
该测试方法的主要问题是对热量损失估计严重不足。只考虑了柱体两端热阻的影响,而未考虑两端的热传导损失,这项是不可忽略的。另外,整个系统都存在热阻,而不仅仅是在柱体两端。在整个热传导过程中,由于热阻而导致的热损失约占系统总传热的40%左右。其对热损失严重估计不足,测量出来的结果与实际值相差甚远,实用价值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准确的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方法和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方法,其设置一耐高温同轴双层管,其中外管设待测液体注入口,内管为加热管,内管两端分别与温度控制器及显示系统相连,然后将待测液体装于内、外管之间的夹层内,再使内管温度上升,当内、外管之间达到热平衡时,测出内、外管层间的温度差,计算出内管提供的热量,利用傅立叶导热基本定律,得到液体导热系数。
其中:所述使内管温度上升之方法为:在内管中插入一根电热丝,同时填充耐高温液体,测试时,在电热丝上通以电流,使其温度上升;或在内管内注入可循环流动的高温液体,使内管温度上升。
其中:所述高温液体的温度高于待测液体10℃。
其中:所述内管采用电热丝加热时,其液体导热系数表达式为:
k = IU 2 πL ln r 2 r 1 1 T 2 - T 1
式中:
I-通过电热丝的电流;
U-电热丝两端的电压;
T1-内管的温度;
r1-内管半径;
T2-外管温度;
r2-外管半径;
L-外管的长度。
其中:所述内管采用温度恒定、流速稳定之循环水加热时,其液体导热系数表达式为:
K = c · ρ · V · Δ T 2 · ln r 2 r 1 2 πL · Δt · Δ T 1
式中:
c-循环水的比热;
ρ-循环水的密度;
V-Δt时间内循环水水流的体积;
T1-内管的温度;
r1-内管半径;
T2-外管温度;
r2-外管半径;
L-外管的长度;
ΔT2-内管两端温差;
ΔT1-内外管温度差。
其中:包括耐高温同轴双层管以及与微电压测试仪或直流电势差计连接的热电偶;所述双层管内管为加热管,内置热源,内管两端连接温度控制器或显示系统;内、外管之间盛装待测液体,外管设有待测液体注入口;所述热电偶置于外管中,其两端分别紧贴内管外壁和外管内壁。
其中:所述外管的长度与外管半径之比大于10。
其中:所述热源为温度恒定、流速稳定之循环水;或为外接电源的电热丝以及耐高温液体。
其中:所述显示系统包含温度显示器、电压指示器和电流指示器。
其中:所述热电偶至少为2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仅采用双层管,相对现有技术而言结构非常简单;
(2)本发明的加热管可以采用两种加热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液体,使用范围广;
(3)本发明加热管采用温度恒定、流速稳定之循环水加热时,适合耐高温液体,循环水能够维持内管热量的恒定,而且便于计算内管热量;
(4)本发明的加热管采用电热丝加热,并注入耐高温液体时,适合高温易燃液体,且耐高温液体能提高传导速度。
(5)双层管的长度和外管半径满足一定的比例后热量沿长度方向的传导可以忽略不计,不需要考虑端部损失,符合一维导热条件,公式推导简单,而且测试简单易行。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一的双层管示意图
图2实施例二的双层管示意图
图3双层管截面图
其中:
1-内管    3-待测液体    5-电热丝
2-外管    4-循环水      6-耐高温液体
21-外管注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采用稳态热线法原理测量液体的导热系数,利用傅立叶定律推导出液体导热系数的公式。
本发明的原理如下:
在稳定导热的问题中,一维稳定导热是最常用的。所谓一维是指变量在空间的变化只需要一维坐标来描述。因此,在一维稳定导热中温度梯度仅仅在单一的坐标方向存在,也仅仅在这一方向上发生传热。如果系统的所有特征都不随时间而改变,这个系统就称为稳定系统。
那么在一维稳定导热情况下,原来的偏微分方程就可转化成为常微分方程,傅立叶定律就可表示为如下形式:
dQ dt = - k dT dx · Δs - - - ( 1.2 )
式中dQ/dt表示每秒通过材料截面积Δs所传输的热量,dT/dx是与热流方向一致的温度梯度,负号表示热量沿温度减小的方向传递,比例系数k就是材料的导热系数。如果dQ/dt、dT/dx和Δs已知,则有:
k = - dQ dt dT dx · Δs
考虑到气体与液体在流动性方面的相似性,则采用测量气体导热系数的稳态热线法原理来测量液体导热系数。
根据上述原理,本发明具体测定方法为:设置一耐高温的同轴双层玻璃管,双层管的内管为加热管,内管两端分别连接其他仪器,如温度控制部分和数字显示部分等。内、外管层间装设待测液体(外管设有待测液体注入口),然后提高内管温度,或在内管内设置热源对内管进行加热,使内管温度上升,内管温度的升高后热量可传递到待测液体,再由待侧液体传递到外管。当达到热平衡时,测出内、外管层间的温度差,计算出内管提供的热量,再利用傅立叶导热基本定律,便得到待侧液体的导热系数。温度控制部分采用现有技术中普通使用的温控装置,控制误差为±1℃。数字显示部分也采用现有技术,其含有:温度显示,电压显示,电流显示。温度显示精确到0.1℃,电压显示精确到0.1mV,电流显示精确到0.1mA。其热线法是在样品中插入一根电热丝,测试时,在电热丝上通以电流,使其温度上升。循环水加热法是在内管内注入可循环流动的高温液体,使内管温度上升。
本发明使用的测量装置为耐高温同轴双层管以及与微电压测试仪或直流电势差计电连接的热电偶。双层管内管为加热管,内置热源,内管两端连接测试温度控制器或显示系统;内、外管之间盛装待测液体,外管设有待测液体注入口;热电偶置于外管中,其两端分别紧贴内管外壁和外管内壁。
实施例一
对于待测液体是耐高温的液体,本实施例的双层管的圆心一定要同轴,至少耐100度的高温。如图1所示,外管2长2 5厘米,密封,外管长度与外管半径之比大于10,外壁上设有待测液的入口21(高为2毫米-8毫米,孔径为8毫米);内管1长33厘米,两端各长出外管4厘米,以便接其它的仪器。在外管侧面分别设两孔以安装热电偶7。孔的直径2mm,两孔相距135mm,分别离管的两端的距离为55mm。热电偶7与微电压测量仪或直流电势差计电连接,其一端紧贴内管外壁,另一端紧贴外管内壁。热电偶产生的温差电动势是很小的,必须用微电压测量仪或直流电势差计进行测量(可采用五位半数字万用表或直流低压电势差计);之所以设置两个热电偶7,是为了提高测量温度的准确性,所测温差取它们的平均值。
测试时从外管注入口21处注入待测液体3,由于液体受热后膨胀,外管注入口21不能完全密封,用稍微厚一点的纸片遮住入口即可。内管1两端密封,采用PH-IV型变温粘滞系数实验仪来产生循环水4,水流控制匀速。在内管1通循环水4一段时间后,热电偶7测量内外管的温差和内管两端的温差,在微电压测量仪或直流电势差计显示温差稳定后,读取温差值。另测出PH-IV型变温粘滞系数实验仪出水管排出一定体积水所用的时间来求出它的流速。获得上述数据后,可以计算出待测液体的导热系数。
内管1采用流动高温液体,液体的温度高于待测液体温度10℃左右为宜(最高温度可到100℃),总的原则是系统要慢慢加热。由于大多数液体的导热能力较差,因而除了在径向方向有热量的传导,在轴向方向上不可避免的存在热量传递,所以导热达到稳定的时间较长。但是在保证内管1水流速度控制在匀速,双层管管长足够长的情况下,可以忽略轴向热量的传导,温度仅沿半径方向发生变化,等温面都是同心柱面。因此,这属于一维温度场的导热问题,即:待测液沿径向存在一稳定梯度。
从误差的角度分析,双层管长度L与外管半径r2之比等于10的情况下,双层管两端的面积是外侧面积的1/20,损失的热量也是总热量的5%。在粗略测量某液体的导热系数时,此时两端损失的热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双层管长度L与外管半径r2之比大于10的条件下,可以认为双层管足够长,热量仅沿径向传导。
设内管的温度为T1,半径为r1,外管温度为T2,半径为r2,管的长度为L。由于圆柱面的侧表面积随着r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在稳定导热时,通过任意半径r的整个圆柱壁的热流量Q都保持常数。那么,垂直于管轴取一截面,如图3所示,在内管与外管间任取半径为r,厚度为dr的薄圆筒状液层,设这个液层内外柱面的温度差为dT,每秒通过该柱面传输的热量为Q,根据式(1.2)得:
Q = - K dT dr · Δs = - K dT dr 2 πrL
分离变量得:
dT = - Q 2 πkL dr r
求积分得:
T = - Q 2 πkL ln r + c - - - ( 1.3 )
说明圆壁内温度分布是一条对数曲线.根据边界条件:
r=r1      t=T1
       时
r=r2      t=T2
代入(1.3)式得:
Q = 2 πkL ln r 2 r 1 ( T 1 - T 2 )
所以导热系数为:
k = Q 2 πL · ln r 2 r 1 T 1 - T 2 - - - ( 1.4 )
式中的L、r1、r2均为仪器常数,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测量Q、T1、T2。由于在公式(3.4)中,只需求出(T1-T2)即可,因此可用热电偶7测量内外管温差。至此,本实施例的关键是如何测量单位时间内沿柱面传输的热量Q。
由于要求内管1的温度维持在T1,故内管中的液体必须是流动的。从另一方面来讲,内管中液体的流动必然会引起内管两端存在一个温度差ΔT2(即T4-T3),但是在液体流速υ匀速,双层管长度L与外管半径r2之比大于10的条件下,ΔT2足够小时(必须在保证热电偶7能测出的条件下),可认为内管1的温度仍然恒定。
在ΔT2达到稳定后,内管1向外管2输出热量的速度必然与外管2内热量的传导速度相等。测量循环水流速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测出PH-IV型变温粘滞系数实验仪出水管排出一定体积水所用的时间即的求出它的流速。
由此可用如下公式计算Q:
设内管的导热速率为Q′,内管两端温差为ΔT2
由公式 Q ′ = c · m · Δ T 2 Δt 可得:
Q ′ = c · m · Δ T 2 Δt = c · v · ρ · Δ T 2 Δt = c · ρ · υ · Δt · s · Δ T 2 Δt = c · ρ · υ · s · Δ T 2 - - - ( 1.5 )
上式中υ表示内管中水流的速度,ρ表示水的密度,c表示水的比热,s表示内管的横截面积。
又由于已测出Δt时间内水流的体积为V
v = V Δt = υ · s · Δt Δt = υ · s
υ = v s = V s · Δt
式中v表示单位时间内水流出的体积
Q ′ = c · ρ · Δ T 2 · V Δt
又Q′=Q
K = c · ρ · V · Δ T 2 · ln r 2 r 1 2 πL · Δt · Δ T 1 - - - ( 1.6 )
由于采用稳态法进行测量,因此要求在温度分布达到稳定的时候进行温度测量。也就是要求在两热电偶7温度值不再随时间变化时读取,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做法似乎承认只要ΔT1,ΔT2不变就可以认为系统达到了稳定导体的状态,实际上ΔT1,ΔT2不变并不说明T1、T2和T3、T4本身不变,即不说明系统导热已达到稳定状态,但是环境温度的波动引起T1、T2、T3、T4的波动,只要相对T1、T2来说很小,就仍然可认为系统已近似达到稳定导热状态。
实施例二
对于高温易燃液体来说,内管温度过高是很危险的。因此,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以适用高温易燃液体导热系数的测量。
如图2所示,双层管的尺寸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但内管的加热方法不同。内管1固定一电热丝5,同时填充耐高温液体6并密封,外管2装待测液体3。
测试时从外管注入口21处注入待测液体。内管1设置电热丝5后注入耐高温液体6,填充耐高温液体6的作用是提高热传导速度。电热丝5外接电源,电压和电流测量仪。在外管侧面分别设两孔安装2个热电偶7。孔的直径2mm,两孔相距135mm,分别离管的两端的距离为55mm。热电偶7与微电压测量仪或直流电势差计电连接,其一端紧贴内管外壁,另一端紧贴外管内壁。热电偶产生的温差电动势是很小的,必须用微电压测量仪或直流电势差计进行测量(可采用五位半数字万用表或直流低压电势差计);之所以设置两个热电偶7,是为了提高测量温度的准确性,所测温差取它们的平均值。通电后电热丝5产生的热量经耐高温液体6传到至内管壁,然后传导至待测液体3。在通电一段时间后,微电压测量仪或直流电势差计显示温差不再变动时,读取热电偶的温差值,并记录电热丝5的电压和电流。获得上述数据后,可以计算出待测液体的导热系数。
设内管1的温度为T1,半径为r1,外管温度为T2,半径为r2,管的长度为L,S为截面面积。当被测物体上的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变化时,该温度场为稳态温度场。则由傅立叶定律可知:
Q=-ktSgradT    (1.7)
取半径为r的液体截面,其面积为:
S=2πrL    (1.8)
又由于热源所提供的热量为:
Q=IUt    (1.9)
其中,(1.9)式中I为通过电热丝5的电流,U为电热丝5两端的电压。
则由上述三式(1.7),(1.8),(1.9)联立可以得到:
dr r = - k 2 πL IU dT - - - ( 1.10 )
假设待测液体3的导热系数在较小的温度范围内为一常数,对(1.10)式积分整理后得:
k = IU 2 πL ln r 2 r 1 1 T 2 - T 1 - - - ( 1.11 )
由于也是采用稳态法进行测量,所以也要求在温度达到稳定的时候才能进行温度测量。
按照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方法测量的结果如下:
待测液(水)在53℃时,用循环水加热法得出的公式:
k=0.453±0.008w/m·℃
待测液(水)在42℃时,用电热丝加热法得出的公式:
k=0.349±0.001  (w/m·℃)
由上可知,在不同温度、不同管径下,液体导热系数k是不同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一耐高温同轴双层管,其中外管设待测液体注入口,内管为加热管,内管两端分别与温度控制器及显示系统相连,然后将待测液体装于内、外管之间的夹层内,再使内管温度上升,当内、外管之间达到热平衡时,测出内、外管层间的温度差,计算出内管提供的热量,利用傅立叶导热基本定律,得到液体导热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内管温度上升之方法为:在内管中插入一根电热丝,同时填充耐高温液体,测试时,在电热丝上通以电流,使其温度上升;或在内管内注入可循环流动的高温液体,使内管温度上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液体的温度高于待测液体1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采用电热丝加热时,其液体导热系数表达式为:
k = IU 2 πL ln r 2 r 1 1 T 2 - T 1
式中:
I-通过电热丝的电流;
U-电热丝两端的电压;
T1-内管的温度;
r1-内管半径;
T2-外管温度;
r2-外管半径;
L-外管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采用温度恒定、流速稳定之循环水加热时,其液体导热系数表达式为:
K = c · ρ · V · Δ T 2 · ln r 2 r 1 2 πL · Δt · Δ T 1
式中:
c-循环水的比热;
ρ-循环水的密度;
V-Δt时间内循环水水流的体积;
T1-内管的温度;
r1-内管半径;
T2-外管温度;
r2-外管半径;
L-外管的长度;
ΔT2-内管两端温差;
ΔT1-内外管温度差。
6.一种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耐高温同轴双层管以及与微电压测试仪或直流电势差计连接的热电偶;所述双层管内管为加热管,内置热源,内管两端连接温度控制器或显示系统;内、外管之间盛装待测液体,外管设有待测液体注入口;所述热电偶置于外管中,其两端分别紧贴内管外壁和外管内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长度与外管半径之比大于10。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为温度恒定、流速稳定之循环水;或为外接电源的电热丝以及耐高温液体。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系统包含温度显示器、电压指示器和电流指示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至少为2个。
CN2007100762950A 2007-07-03 2007-07-03 一种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方法及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139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762950A CN101113963B (zh) 2007-07-03 2007-07-03 一种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方法及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762950A CN101113963B (zh) 2007-07-03 2007-07-03 一种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3963A true CN101113963A (zh) 2008-01-30
CN101113963B CN101113963B (zh) 2010-10-20

Family

ID=39022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7629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13963B (zh) 2007-07-03 2007-07-03 一种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13963B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8641A (zh) * 2011-08-18 2011-12-21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一种高温导热系数测量方法
CN102507640A (zh) * 2011-10-18 2012-06-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变剪切率液体导热系数测量仪及测量方法
CN102879129A (zh) * 2012-08-22 2013-01-16 国核华清(北京)核电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热流密度测量装置和方法
CN104111270A (zh) * 2014-07-04 2014-10-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周期分布单向纤维增韧复合材料的快速导热系数计算方法
CN106199061A (zh) * 2016-08-25 2016-12-07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热脉冲法测量土壤水流速的装置及方法
CN106442613A (zh) * 2016-09-22 2017-02-22 西华大学 一种egr冷却器换热管导热系数测试台架及测试方法
CN107389226A (zh) * 2017-07-19 2017-11-24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热流密度的冻土地区热管工况数据检测装置
CN107543841A (zh) * 2017-08-29 2018-01-05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测量池中流体导热系数的新型便携式测量仪
CN109521046A (zh) * 2018-11-27 2019-03-26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液体导热系数测量装置
CN109781780A (zh) * 2019-01-03 2019-05-2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简易高导热材料导热系数稳态测试系统
CN110618164A (zh) * 2019-09-29 2019-12-27 重庆科技学院 流体传热能力量化测定装置
CN112378952A (zh) * 2020-10-29 2021-02-1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测量圆柱电池轴向导热系数与比热的方法与装置
CN112834565A (zh) * 2020-12-31 2021-05-25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小型量热仪的微型氧弹
CN113406138A (zh) * 2021-05-10 2021-09-17 扬州大学 一种流体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和方法
CN113640345A (zh) * 2021-08-16 2021-11-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简易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实验装置
CN114113203A (zh) * 2021-11-05 2022-03-01 同济大学 一种操作便捷的材料热导率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5165959A (zh) * 2022-07-07 2022-10-11 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 热模拟测试方法、设备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21047B (zh) * 2018-11-27 2021-04-27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两相流导热系数瞬态热线法测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7626A (zh) * 2003-01-13 2003-10-08 王力 一种隔离式电热管
US7581874B2 (en) * 2005-03-31 2009-09-01 Hays George F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monitoring fouling of aqueous systems including enhanced heat exchanger tubes

Cited B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8641B (zh) * 2011-08-18 2014-01-08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一种高温导热系数测量方法
CN102288641A (zh) * 2011-08-18 2011-12-21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一种高温导热系数测量方法
CN102507640A (zh) * 2011-10-18 2012-06-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变剪切率液体导热系数测量仪及测量方法
CN102879129B (zh) * 2012-08-22 2016-01-20 国核华清(北京)核电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热流密度测量装置和方法
CN102879129A (zh) * 2012-08-22 2013-01-16 国核华清(北京)核电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热流密度测量装置和方法
CN104111270B (zh) * 2014-07-04 2016-08-1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周期分布单向纤维增韧复合材料的快速导热系数计算方法
CN104111270A (zh) * 2014-07-04 2014-10-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周期分布单向纤维增韧复合材料的快速导热系数计算方法
CN106199061A (zh) * 2016-08-25 2016-12-07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热脉冲法测量土壤水流速的装置及方法
CN106199061B (zh) * 2016-08-25 2019-07-26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热脉冲法测量土壤水流速的装置及方法
CN106442613A (zh) * 2016-09-22 2017-02-22 西华大学 一种egr冷却器换热管导热系数测试台架及测试方法
CN107389226A (zh) * 2017-07-19 2017-11-24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热流密度的冻土地区热管工况数据检测装置
CN107389226B (zh) * 2017-07-19 2023-07-25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一种基于热流密度的冻土地区热管工况数据检测装置
CN107543841A (zh) * 2017-08-29 2018-01-05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测量池中流体导热系数的新型便携式测量仪
CN109521046B (zh) * 2018-11-27 2021-04-27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液体导热系数测量装置
CN109521046A (zh) * 2018-11-27 2019-03-26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液体导热系数测量装置
CN109781780A (zh) * 2019-01-03 2019-05-2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简易高导热材料导热系数稳态测试系统
CN110618164B (zh) * 2019-09-29 2021-11-16 重庆科技学院 流体传热能力量化测定装置
CN110618164A (zh) * 2019-09-29 2019-12-27 重庆科技学院 流体传热能力量化测定装置
CN112378952A (zh) * 2020-10-29 2021-02-1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测量圆柱电池轴向导热系数与比热的方法与装置
CN112378952B (zh) * 2020-10-29 2023-02-28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测量圆柱电池轴向导热系数与比热的方法与装置
CN112834565A (zh) * 2020-12-31 2021-05-25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小型量热仪的微型氧弹
CN113406138A (zh) * 2021-05-10 2021-09-17 扬州大学 一种流体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和方法
CN113640345A (zh) * 2021-08-16 2021-11-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简易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实验装置
CN114113203A (zh) * 2021-11-05 2022-03-01 同济大学 一种操作便捷的材料热导率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4113203B (zh) * 2021-11-05 2023-08-29 同济大学 一种操作便捷的材料热导率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5165959A (zh) * 2022-07-07 2022-10-11 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 热模拟测试方法、设备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3963B (zh) 201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13963A (zh) 一种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方法及其装置
Morcos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ombined forced and free laminar convection in horizontal tubes
US8423304B2 (en) Thermal, flow measuring device
CN103743778B (zh) 测试管状材料径向导热系数的装置
McComas et al. Combined free and forced convection in a horizontal circular tube
CN103954650B (zh) 一种固体材料热扩散系数测试方法与系统
CN202119758U (zh) 油浴式衍生反应器
CN109164129A (zh) 一种测定相变动力系统体积变化率的装置及方法
CN106226351B (zh) 一种薄壁圆管材料导热系数计算方法
CN105043570A (zh) 测温元件表贴在管壁上测试温差的方法
US8583385B2 (en) Thermal, flow measuring device
CN104215660A (zh) 一种可同时测固体材料导热系数及热扩散率的方法及系统
CN104568054A (zh) 一种加热式差分热电阻液位传感器及其测量液位的方法
Sazhin Liquid flow meter based on a thermal anemometer microsensor
CN203720121U (zh) 一种测试管状材料径向导热系数的装置
Hartnett et al.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free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in a vertical tube with uniform wall heat flux
CN201514246U (zh) 插入式热式液体质量流量计
CN112730507B (zh) 一种液体比热容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CN215678191U (zh) 一种流体导热系数测量装置
Li et 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natural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of water near its density maximum in a horizontal annulus
Baskar et al.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acetone/water mixture in a tubular heat exchanger with turbulator
Larson et al. Turbulent free convection in near-critical water
CN204086184U (zh) 一种可同时测固体材料导热系数及热扩散率的系统
CN106768159A (zh) 一种核电站反应堆堆芯液位探测器
Ungar et al. Transition boiling curves in saturated pool boiling from horizontal cylind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20

Termination date: 2016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