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0830A - 创建多维地址协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创建多维地址协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10830A
CN101110830A CN 200710139275 CN200710139275A CN101110830A CN 101110830 A CN101110830 A CN 101110830A CN 200710139275 CN200710139275 CN 200710139275 CN 200710139275 A CN200710139275 A CN 200710139275A CN 101110830 A CN101110830 A CN 1011108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multidimensional
address
protocol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13927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71013927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108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10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0830A/zh
Priority to PCT/CN2008/001511 priority patent/WO2009026788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3Protocol definition or spec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5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network layer [OSI layer 3], e.g. X.25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6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transport layer [OSI layer 4]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7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session layer [OSI layer 5]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9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layer [OSI layer 7]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创建多维地址协议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系统,该协议包括用多维地址标识资源,建立通过多维地址实现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用分层次的一组协议和通讯设备使数据分组,通过传输介质实现在网络中信源点到目标点以及关联点的以分组为单位的数据传输、控制和资源共享。

Description

创建多维地址协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一种通过协议族控制数据传输的网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是关于以多维地址为核心创建多维地址协议(族)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系统。
发明背景
目前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数据传输主要是通过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万维网实现,国际互联网用TCP/IP协议族,将世界范围内许多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成为当今最大和最流行的数据通讯网。万维网(WWW)是遍及全世界且相互链接起来的信息储藏所,是一个大规模的提供海量信息存储和交互式超媒体信息服务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国际互联网的建立和成功发展,以及万维网的广泛使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国际互联网和万维网已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国际互联网、万维网也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现在人们就正在开发一种比国际互联网、万维网更为先进的方法,这种更为先进的基础设施人们称之为——网格,网格的目标是利用互联网将分散于不同地域的计算机组织起来,成为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在网格上人们不仅能够进行数据传输、共享信息资源,而且能共享计算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存储资源、设备仪器等各种通过网络使用的资源。网格是构建在互联网上的一组新兴技术,目标是通过互联网把用通讯的手段连接起来的各种资源无缝地集合成为一个整体,即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消除资源孤岛。目前设计的网格是以国际互联网,万维网为基础构建的,而网格要实现的目标已远远超过当初构建国际互联网、以及万维网时的设计思想,因此现在的国际互联网的一些不足之处,就成了实现网格目标的瓶颈和限制。
目前的互联网是用通讯设备和传输介质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独立的计算机系统通过用TCP/IP协议族、网络操作系统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通讯、数据传输的,互联网实现数据传输的基础是TCP/IP协议族,包括IPv4、IPv6技术,而TCP/IP技术的核心是IP地址,目前使用的IP地址可用于标识一个主机与网络的一个连接即接口,以实现主机到主机的通讯,如果要完成一个完整的数据传输或服务过程,还需要有其他的标识符以实现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各种不同需求,如:标识Web上文件位置的标识符统一资源定位器URL、进程标识端口号、套结字地址以及各种标记语言的各种标记等。互联网中的各种标识符功能简单、方便,但简单的功能,会随着网格技术快速发展逐渐显露出其不足之处,会成为实现网格计算目标的重要障碍。目前功能结构简单的标识符,如同结绳记事年代绳结一样,只是一个标记。众所周知现在的互联网中同时存在着用各种异构的标识符和资源描述语言、接口,由于构成现有的互联网协议以及万维网协议核心的IP地址、URL、URI、端口号等存在上述不足之处,又没有全局的定义各种异构的标识符的关联关系以及虚拟空间结构的标识符规范。因此要实现利用TCP/IP协议使互联网将分散于不同地域的计算机组织起来实现全局的整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虚拟的超级计算机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或增加很多的额外开销。
现有的互联网协议TCP/IP协议的核心是IP地址,由于IP地址功能和结构的过于简单,使得以TCP/IP为基础构建的互联网在实现全局的智能网上也遇到一定的障碍,互联网传输层协议TCP/IP协议实现的是点到点的传输,因此万维网上的客户端可以先后访问多个服务器,但同时只能访问一个服务器,不能够实现同时点到多点的数据传输和同时多点到点的数据传输以及同时多点到多点的数据传输,以IP地址为基础的TCP/IP协议族,要实现从网络层就构建起全局的资源共享机制时就会遇到障碍。而现在的国际互联网所存在的各种不足之处,使得以国际互联网、万维网为基础建立的网格,要实现将各种资源进行无缝连接,以及消除资源孤岛,遇到了很多困难,同样也很难建立一个全局的无缝的拟真虚拟现实世界。
关于目前的TCP/IP协议族、IPv4、IPv6技术,在IPv4 RFC、IPv6 RFC和Internet草案中有详细记载。
本公开是建立在我们在先公开的多维地址编址方法以及创建多维地址的方法为基础之上的,
《构建多维地址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号是200710139245.2《一种多维地址编址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号是200710139252.2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创建的多维地址协议,该多维地址协议是由多个层次的多个协议构成或称之为多维地址协议(族),简称为多维地址协议。
本发明克服了国际互联网、万维网的不足之处,通过我们先前发明的多维地址、及多维地址协议,可以构建一种更为先进的网络——多维统一网。包括用多维地址协议实现将以分组为单位的数据即多维地址协议数据报进行源点到目标点的数据传输和交互,以及源点到关联点的数据传输和交互;实现网络中点到点数据传输,以及实现同时点到多点和同时多点到点的数据传输;本发明多维地址协议是建立在多维地址基础上的,由于多维地址可以构建关于事物及属性的数据,包括具有虚拟的空间结构,且多维地址之间具有相互的关联关系,以及多维地址可以对资源的抽象包括:属性、语义以及知识等等进行描述,以及多维地址树状层次的空间结构。我们创建的多维地址协议,可以用多维地址标记的资源并建立资源到资源以及到关联资源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通讯控制的规则,包括根据多维地址构建的虚拟空间结构和相互关联进行的关联数据传输和通讯控制的一组规则,包括定义数据的格式、比特的语义,以及该语义映射的动作;还包括定义数据的同步即确定数据何时发送以及发送的速度等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创建创建多维地址协议的方法,包括用多维地址标识资源,建立通过多维地址实现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用分层次的一组协议和通讯设备使数据分组,通过传输介质实现在网络中信源点到目标点以及关联点的以分组为单位的数据传输、控制和资源共享。所述建立通过多维地址实现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包括:所述数据分组中包含有多维地址,用多维地址标识信源点、目标点以及关联点;还包括:定义通讯各方发出的各种控制信息类型,及其映射的相应的完成动作,以及应做出的相应的应答;确定多维地址协议控制信息的类型;确定根据多维地址协议控制信息的类型应做出其映射的相应的动作;确定根据多维地址协议控制信息的类型应做出其映射的相应的应答;用多维地址协议定义通讯过程中通讯状态的变化,以及相应的策略、应答;用多维地址协议定义通讯各方确定通讯过程中通讯状态的变化;用多维地址协议使通讯各方根据通讯过程中通讯状态的变化,应对的相应的策略;用多维地址协议使通讯各方根据通讯过程中通讯状态的变化,应做出的相应的动作;用多维地址协议使通讯各方根据通讯过程中通讯状态的变化,应做出的相应的应答;用多维地址协议将信息数据通过网络从发送节点传送到接收节点;以及用多维地址协议确定在数据传送过程中的路由选择。所述建立通过多维地址实现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包括:向第一资源输入第二资源的多维地址;包括:确定一个默认值是第三多维地址群的范围的取值;或
向第一资源输入一个第三多维地址群范围取值;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建立通讯连接;还包括:第一资源根据第二资源的多维地址和相关的多维地址协议,以及第三多维地址群范围取值参数,确定第三资源的多维地址;或还包括:第一资源根据第一资源的多维地址和相关的多维地址协议以及第三多维地址群范围取值参数,确定第三资源的多维地址;第一资源自动向范围取值范围内第三资源群请求建立数据传输以及交互连接;第一资源与建立连接的第三资源群进行数据传输以及交互。所述建立通过多维地址实现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包括:包括:向第一资源输入第二资源的多维地址;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建立通讯连接;还包括:第一资源向第二资源发送一个包含有关联连接的请求报文;或其中还包含有范围的取值参数,其值为一默认值或是一设定值;第二资源根据高速缓存中的关联多维地址表项以及收到的范围取值参数,向第一资源返回一个包含可使用的第三资源群的多维地址的应答报文;第一资源根据返回的应答报文确定第三资源的多维地址以及范围的取值;第一资源自动向范围取值范围内第三资源群请求建立数据传输以及交互连接;第一资源自动与建立连接的第三资源群进行数据传输以及交互。
所述建立通过多维地址实现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包括:还包括:向第一资源输入第二资源的多维地址;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建立通讯连接;第一资源向第二资源请求一个包含有关联连接的请求报文,其中包含有范围取值,其值为一默认值或是一设定值;
第二资源根据请求中的参数和相关的多维地址协议向相关范围内的第三资源发送包含有第一资源多维地址的关联连接请求报文;第三资源向第一资源返回应答报文,以及确定可以建立数据传输以及交互的连接;第一资源根据返回的应答报文确定第三资源的多维地址以及范围的取值;第一资源向范围取值范围内第三资源群请求建立数据传输以及交互连接;第一资源与建立连接的第三资源群进行数据传输以及交互。所述分层次的一组协议包括:多维网络通讯接口层协议、多维网际层协议、多维运输层协议、多维应用层协议。
所述通过传输介质实现在网络中信源点到目标点以及关联点的以分组为单位的数据传输、控制和资源共享,还包括:点到点、点到多点、多点到点的数据传输和控制和资源共享;以及
同时进行点到多点、多点到多点、多点到点的数据传输和控制和资源共享。
创建创建多维地址协议的装置,包括用于以多维地址标识资源,建立通过多维地址实现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用分层次的一组协议和通讯设备使数据分组,通过传输介质实现在网络中信源点到目标点以及关联点的以分组为单位的数据传输、控制和资源共享的装置。所述用于建立通过多维地址实现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的装置,包括:用于数据分组中包含有多维地址,用多维地址标识信源点、目标点以及关联点的装置;还包括:用于定义通讯各方发出的各种控制信息类型,及其映射的相应的完成动作,以及应做出的相应的应答的装置;用于确定多维地址协议控制信息的类型的装置;用于确定根据多维地址协议控制信息的类型应做出其映射的相应的动作的装置;用于确定根据多维地址协议控制信息的类型应做出其映射的相应的应答的装置;用于使多维地址协议定义通讯过程中通讯状态的变化,以及相应的策略、应答的装置;用于使多维地址协议定义通讯各方确定通讯过程中通讯状态的变化的装置;用于使多维地址协议使通讯各方根据通讯过程中通讯状态的变化,应对的相应的策略的装置;用于使多维地址协议使通讯各方根据通讯过程中通讯状态的变化,应做出的相应的动作的装置;用于使多维地址协议使通讯各方根据通讯过程中通讯状态的变化,应做出的相应的应答的装置;用于使多维地址协议将信息通过网络从发送节点传送到接受节点的装置;以及用于使多维地址协议确定在数据传送过程中的路由选择的装置。所述用于建立通过多维地址实现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的装置,包括:用于向第一资源输入第二资源的多维地址的装置;包括:用于确定一个默认值是第三多维地址群的范围的取值的装置;或用于向第一资源输入一个第三多维地址群范围取值的装置;用于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建立通讯连接的装置;还包括:用于第一资源根据第二资源的多维地址和相关的多维地址协议,以及第三多维地址群范围取值参数,确定第三资源的多维地址的装置;或还包括:
用于第一资源根据第一资源的多维地址和相关的多维地址协议以及第三多维地址群范围取值参数,确定第三资源的多维地址的装置;用于第一资源自动向范围取值范围内第三资源群请求建立数据传输以及交互连接的装置;用于第一资源与建立连接的第三资源群进行数据传输以及交互的装置。所述用于建立通过多维地址实现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的装置,用于向第一资源输入第二资源的多维地址的装置;用于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建立通讯连接的装置;还包括:用于第一资源向第二资源发送一个包含有关联连接的请求报文的装置;或其中还包含有范围的取值参数,其值为一默认值或是一设定值的装置;用于第二资源根据高速缓存中的关联多维地址表项以及收到的范围取值参数,向第一资源返回一个包含可使用的第三资源群的多维地址的应答报文的装置;用于第一资源根据返回的应答报文确定第三资源的多维地址以及范围的取值的装置;用于第一资源自动向范围取值范围内第三资源群请求建立数据传输以及交互连接的装置;用于第一资源自动与建立连接的第三资源群进行数据传输以及交互的装置。所述用于建立通过多维地址实现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的装置,用于向第一资源输入第二资源的多维地址的装置;用于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建立通讯连接的装置;用于第一资源向第二资源请求一个包含有关联连接的请求报文,其中包含有范围取值,其值为一默认值或是一设定值的装置;用于第二资源根据请求中的参数和相关的多维地址协议向相关范围内的第三资源发送包含有第一资源多维地址的关联连接请求报文的装置;用于第三资源向第一资源返回应答报文,以及确定可以建立数据传输以及交互的连接的装置;用于第一资源根据返回的应答报文确定第三资源的多维地址以及范围的取值的装置;用于第一资源向范围取值范围内第三资源群请求建立数据传输以及交互连接的装置;用于第一资源与建立连接的第三资源群进行数据传输以及交互的装置。所述用于分层次的一组协议的装置包括用于多维网络通讯接口层协议、多维网际层协议、多维运输层协议、多维应用层协议的装置。所述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实现在网络中信源点到目标点以及关联点的以分组为单位的数据传输、控制和资源共享的装置,还包括:用于点到点、点到多点、多点到点的数据传输和控制和资源共享的装置;以及
用于同时进行点到多点、多点到多点、多点到点的数据传输和控制和资源共享的装置。
创建多维地址协议的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处理器:可执行用于多维地址协议的实用程序;
存储装置:与处理器相连,存储用于多维地址协议的数据;
接口:用于将多维地址的系统连接于网络;该系统包括:
用于使多维地址标识资源,建立通过多维地址实现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用分层次的一组协议和通讯设备使数据分组,通过传输介质实现在网络中信源点到目标点以及关联点的以分组为单位的数据传输、控制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以多维地址为基础创建的多维地址协议实现从网络层就构建起全局的资源共享机制。可以使两个或多个以多维地址标记的资源之间实现一种能够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完成构建虚拟空间结构和相互关联的一组控制数据通讯传输,输入一个网址还可以自动同该网址的关联网址的资源进行通讯,包括以多维地址协议实现点到点的数据传输,包括还可以可选的进行同时点到多点的数据传输、同时多点到点的数据传输以及同时多点到多点的数据传输,在多维统一网环境下一个客户能同时驱动多个资源工作,同时连接到多个服务器上或者还包括该客户在请求服务器服务的同时还可以为其他客户提供服务,既一个资源即是客户又是服务器,各个资源可随时离开或加入并且不影响服务。以多维地址协议实现将各种资源进行无缝连接,以及消除资源孤岛,通过多维地址的虚拟空间结构建立一个全局的无缝的拟真虚拟现实世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应用的一种网络系统的高层的概念性图解
图2是本发明应用的一种公知的通用计算机环境示图
图3是本发明应用的又一种公知的计算环境示图
图4是本发明多维地址协议的层次化结构模型示图
图5是本发明多维地址协议的信源点与目标点以及关联点的数据传输以及数据交互步骤的框图
图6是本发明多维地址协议的又一种信源点与目标点以及关联点的数据传输以及数据交互步骤的框图
图7是本发明多维地址协议的又一种信源点与目标点以及关联点的数据传输以及数据交互步骤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公开中所述的多维统一网是指:包含有用多维地址标记资源的网络。
在本发明中图1例示的是包含有用多维地址标记资源的网络系统我们称这种网络为多维统一网系统,100示出的是该网络的高层的概念性图解,作为例子该网络包括但不限于用多维地址协议定义、控制数据传输,还可以用TCP/IP协议(族)控制数据传输,网络中的各种资源作为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用多维地址进行标识、定位;还可以用IPv4、IPv6、IPv9标识资源,图中的101、102、103、104、105、106均为以多维地址标识的资源或用IPv4、IPv6、IPv9标识资源,作为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或/和遵循多维地址协议规范,其中101为传输介质,102通常为多维统一网高速路由器,103为多维统一网接入节点其通常也是路由器,其用多维地址协议在102多维统一网高速路由器和其它网络之间路由数据分组,多维统一网节点103连接有多个多维统一网高速路由器102以提供一定的冗余,104、105、106均为以多维地址标识的资源,其中105是104的下级别多维地址标识的资源106是105的下级别多维地址标识的资源,各级别资源的级别是逻辑上的上下级关系,其可能位于不同的网络并通过不同的接入节点103进行数据传输,或直接连接102多维统一网高速路由器进行数据分组传输,所述下级别的多维地址来源于上级别多维地址标识的资源的分配或来源于多维地址管理资源的分配或第三方资源的分配,多个资源通过多维地址的相互关联构成一个多维虚拟网络,各资源维护其关联资源的路由表。多维统一网可以包含有各种拓扑结构的网络,其可以通过增加新的资源,诸如:结点、链路进行无限的扩展,在本发明中的所述的资源是指所有能够通过多维统一网使用的实体,其包括:物理资源、逻辑资源、服务资源、可移动资源、不可移动资源,作为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诸如:节点、连接到网络的接口、计算机群、并行计算机、计算机池、大型数据库、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可嵌入计算机、个人计算机、手持或膝上型便携式设备、可编程消费电子产品、基于光交换技术的高速交换设备、各种计算机功能部件的集合体、主干网中的管理资源、高速路由器、主干网的接入接点、(路由器)、网关、交换机、域名服务器、通讯设备、精密仪器、传感器、存储器、CPU、ROM、RAM、CPU群集合体、DRAM群集合体、输入/输出接口、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应用程序、文件、数据实例、数据、元素、信息、电子货币、虚拟人、虚拟动物、虚拟植物、虚拟地球、虚拟城市、虚拟物体,文本文件、音频文件/视频文件、数据、数据实例的数据文件等等,所述服务资源,包括:一个资源或多个资源集合所提供的服务。用一个多维地址标识该服务资源,即该多维地址(包括其子多维地址)标识了提供该服务的所有硬件、软件。所述资源还包括但不限于诸如:服务、语义、知识、类型、特性、状态、结构、关系、功能、过程、作用、效用、功用、等等(属性也是一种资源)。
所述多维统一网还包括:由其中的逻辑资源构成的多维虚拟网,多维统一网中主干网部分包含有多个多维统一网高速路由器,这些多维统一网高速路由器接收数据分组,并向网络中的其它节点传递这些数据分组,每个多维统一网高速路由器具有多个到其它多维统一网高速路由器和/或因特网高速路由器的连接并且这些连接具有高数据容量,多维统一网中的资源依靠多维地址协议完成数据通讯,资源中驻留有多维地址协议的其中一个或多个协议软件模块。所示多维统一网100是用通信(传输)介质101以及图中未示出的接口将资源,102、103、104、105、106,可通讯的连接起来并依靠多维地址协议实现数据的传输及应用,图1中100多维统一网系统中的各资源之间的连接可以是任何拓扑结构的连接,包括可以是总线形拓扑结构,环形拓扑结构,星形拓扑结构和这些形状混合构成的混合拓扑结构,以及其他形状的拓扑结构,其总体结构可以通过增加新节点和链路获得无限扩展,其中每个资源节点可以具有多个将其连接到其它资源节点的链路。这些实现多维统一网各系统的物理基础网络即是以通信介质101构成的使数字设备(节点)相互之间具有多个链路进行连接的异构的网络,这些异构的网络包括:以太网、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城域网(MAN)、令牌环局域网,数字数据网(DD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全光网、基于先进的交换和光纤传输技术即ATM和SONET的超高带宽网络服务(vBNS)、ATM、SDH/SONET、基于波分多路复用WDM的光传输技术的传输系统、WDM、DWDM、以光交叉连接OXC/光分插复用OADM设备为主体的光交换系统、3T(Tb/s传输、Tb/s交换、Tb/s路由)光网络、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HFC、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等等其他网络及其通信介质。多维统一网系统100可以与互联网(因特网)电视网,通信网等相互共用其由通信介质构成的网络,在多维统一网系统中,因特网,万维网,电视网,通信网以及各种专用网及其资源也可以成为多维统一网的资源,即通过一种设备装置或/和软件(多维地址协议)可以是因特网,万维网,电视网,通信网及各种专用网包括上述各网的资源,成为一种资源。通过此种设备装置或/和软件(多维地址协议)也可以使多维统一网系统的资源成为基于IPV4,IPV6,IPV9地址的系统的资源,此种设备,装置或/和软件包含有多维地址协议,通过多维地址协议的诸如:多维地址配置、标识、路由、管理、控制等实现上述功能,这也是我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其也是一种多维统一网服务管理装置。
图1所示的这样的异构的通信网络通过多维地址协议使得多维统一网的任何两个节点之间通常具有多个通信传输路径,通过多维统一网管理资源或/和多维统一网路由资源,在资源相互之间可通过通信介质进行信息的并行传输,容错传输,汇集传输,分布传输,第三方控制传输和资源间彼此直接的通信传输。所述并行传输是把数据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可以同时建立经过不同中间环节的多条通路,完成数据的传输,其传输的路径可以是约定的或/和机选的。所述容错传输是在一对通信节点之间建立多条数据连接同时传输数据,但每条数据通道上传输的内容是相同的,一旦某条通路出现传输错误,就启用从其他通路传输到目的节点的各份数据,不需重新传输,其传输的路径是可以约定的或/和机选的。所述分布传输是把一个完整的数据集中的不同部分分散传输到不同的目标节点上,其特点是辐射传输,其传输路径是可以约定的或/和机选的。所述汇集传输是把分布在多个源节点上具有某种关系的多个数据子集传输到同一个位置,按照子集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成新的数据集合的传输,其传输路径是可以约定的或/和是机选的。所述第三方控制传输是第三方控制的数据传输,发出数据传输指令的节点,即不是数据传输的源节点,也不是数据传输的目标节点的数据传输指令。控制传输的主体是除了传输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的第三方。所述资源间彼此直接的通信传输是指资源间不经过多维统一网服务管理资源的直接进行作业控制的数据信息传输。
和图1所示多维统一网系统100中的资源。103、104、105、106也可以是区域的多维统一网服务管理装置、通讯设备或/路由器、区域(本地)域名服务器、交换机、智能集线器等多维统一网服务管理资源。虽然图1中所示出了各资源102、103、104、105、106及通信介质101,但应当理解这些资源的实际数量和类型可以有所不同,其实际数量可以远大于图1中所示出的数量。
在本发明中,在多维统一网络的主干部分分布有大量的驻留有多维地址协议的专用局域多维统一网服务管理装置(多维统一网路由资源多维统一网/因特网路由资源),这些专用的多维统一网服务管理装置(多维统一网路由器、多维统一网/因特网路由器)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维统一网、因特网(含以太网)网络接口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其协议至少实现到多维统一网多维地址协议,诸如:多维地址协议中的各种协议,理解多维地址协议、IPV4、IPV6、IPV9协议等,可进行多维统一网/因特网网络层通信,支持两种以上的子网协议(异种网),可进行存储、转发、寻径、并具有一组路由协议。驻留有多维地址协议的专用的多维统一网服务管理装置(多维统一网路由器、多维统一网/因特网路由器),其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多维统一网网络和/或因特网网络。当数据从一个子网传输到另一个子网时可通过专用的多维统一网服务管理装置(多维统一网路由器、多维统一网/因特网路由器)来实现。驻留有多维地址协议的专用的多维统一网服务管理装置(多维统一网路由器、多维统一网/因特网路由器),可以判断多维地址、IP地址(包括IPV4、IPV6、IPV9地址)和选择路径、以及在多维统一网、以及因特网的网络互联环境中建立灵活有效的连接,可完成不同数据分组和介质的访问方法,去连接各种子网,这些驻留有多维地址协议的专用的多维统一网服务管理装置(多维统一网路由器、多维统一网/因特网路由器)接收数据分组,并向多维统一网、因特网中其他节电传递这些数据,其任何单独的专用多维统一网服务管理装置(多维统一网路由器多维统一网/因特网路由器)可以不必知道所有的多维统一网或/和因特网的最终目的地。传递远程地址的数据分组会被路由到最近的专用多维统一网服务管理装置(多维统一网路由器、多维统一网/因特网路由器)能够进一步细化地址,诸如此类,直到数据分组到达其最终目的地。通常每个专用多维统一网服务管理装置(多维统一网路由器、多维统一网/因特网路由器)具有多个到其他专用多维统一网服务管理装置的连接,并且这些连接具有高数据容量,其通常使用光纤链路。
图1例示中的101是通信介质,其可以是有线介质或无线介质,他们包括但不限于铜导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电波、微波、FR(射频)红外线、声音等对本发明而言,图1中的资源102、103、104、105、106可使用任意公知的技术来实现。例如可以使用硬件逻辑组件来实现,如一个或多个ASIC(特定应用的集成电路),或者它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一组指令以软件的形式来实现。所述软件包括但不限于程序模块以及实现本发明多维地址协议的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组件数据结构等,他们在多维统一网计算环境中通常位于本地、服务管理装置以及包括存储器设备在远程资源和多维内的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图2示出的是200形式的公知的通用计算机环境,该计算机是包含但不限于本发明多维地址协议的计算环境。在图2中其210处理器CPU在各种存储单元,如:221只读存储器ROM、22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高速缓存的支持下运行与多维地址协议相关的软件,包括诸如:包含有生成、或/和识别、或/和应用多维地址协议的系统软件,即关于多维地址协议系统的软件,但不限于关于多维地址协议系统的软件。关于多维地址协议系统的软件或/和其它软件存储在ROM中,称为ROM映像,这个映像中包括,但不限于,关于多维地址协议的系统软件、还包括其它软件的引导程序、初始化数据、初始屏幕显示或者系统状态的字符串、系统执行的多任务程序以及实时操作系统(RTOS)内核。ROM中存储的ROM映像包含最终设计的代码。RAM存储的包括,但不限于,关于多维地址协议系统的软件、还包括其它软件的程序执行过程中变量和堆栈的临时值。高速缓存提前存储来自于外部存储器的指令和数据副本,并在快速处理过程中临时存储结果。
关于多维地址协议的软件通常嵌入在只读存储器(ROM)中。图2中的220是用于存储信息和处理器所执行的指令的与总线230相互连接的存储器,它是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随机访问半导体存储器,他可以用以存储关于多维地址协议但不限于此系统的数据和程序以及临时变量或其它中间信息,存储器220,包括:易失性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存储介质,诸如221只读存储器ROM和22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OM中一般存储关于多维地址协议系统但不限于多维地址协议系统的系统启动程序和参数表,RAM中一般存储包括数据和/或程序模块,可由处理单元210立即访问和/或当即操作。常驻内存的监控程序或者操作系统的常驻内存部分,甚至也可用来存放字库或者某些语言的编译程序及解释程序。在图2中示出的220是概念性的存储器,但是应当理解存储器220经常被组织成为高速缓存层次结构的具有高速缓存存储器(cache)的存储器或其它存储设备。
CPU210是与系统总线相连接的执行存储器220中存储的指令的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即是一个集中取指和处理一组通用指令的单元,其可以取指和控制一个给定命令或指令的顺序执行,并与系统的其余部分进行通讯,以及进行对字节或字的算术和逻辑操作。图2中示出的是单独的CPU然而应当理解资源包括:多维统一网服务管理装置(服务器)、请求资源(客户)、调用资源(第三方资源)它们可以是具有多个CPU的计算系统。图2中示例的资源(装置)中还包括:将存储器220在内的各种计算机组件和/或功能单元连接到CPU 210和使功能单元和/或组件之间相互连接的系统总线230,系统总线230可以是任何几种类型的总线结构,包括有:存储器总线、使用任何各种各样总线结构的局部总线、作为例子,但不限于,这样的总线结构:工业标准总线(ISA)、微通道总线(MCA)、扩充的工业标准总线(EISA)、局部总线(PCI)、AGP总线、通用串行总线(USB)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总线(VESA)、基于光波导的短距离光互联总线、在可嵌入式计算机中应用的I2C总线、CAN总线、先进的串行高速总线、PCI-X(扩展PCI)总线、CompactPCI总线(cPCI)、PXI总线、IEEE1394总线、UART总线、以及CoreConnect总线标准、AMBA总线标准、Wishbone总线标准、AHB总线、ASB总线、APB总线等等。图2、中例示的资源(装置)200、中还包括其他的易失性的/非易失性的、可移动的/不可移动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图2、示出的计算机200中例示了可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的磁介质的旋转磁性硬盘驱动单元241其通过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接口240连接到系统总线230。200中还包括:磁盘驱动器251、光盘驱动器252、其通过可移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接口250连接至系统总线230,磁盘驱动器251、光盘驱动器252可分别装入使用诸如:读写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盘、读写可移动的非易失性光盘,可以在示例的资源(装置)环境中使用其他的可移动的/不可移动的、易失性的/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其还包括,但不限于磁带、磁带存储器、快闪存储器、数字通用盘、数字视频带、移动存储设备、硬盘驱动器、U盘、移动硬盘、固态ROM、固态RAM等等。上述的驱动单元241、251、252及其相关的计算机存储介质,是用于存储关于多维地址协议系统的但不限于该系统的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数据实例或其他数据。图2中示出的201是终端接口,其可以通过任意的方式或为单个或多个终端提供连接,连接到系统总线230。应当理解,其通常通过在一个或多个电子电路卡上的终端接口I/O处理器支持多个终端的直接连接附接,包括终端可通过局域网络连接到终端接口201也可以是其他方式。
图2中示出的与系统总线230连接的202例示的是应用多维地址协议系统的网络和/或互联网接口,它是针对应用多维地址的网络和/或互联网260的数据传输提供物理的连接,可通过多维统一网/互联网接口202发送消息并接收数据,包括程序代码。
图3示出的是又一计算环境300,计算机300中的输出接口381将输出设备371,诸如打印机、显示器、扬声器等连接至系统总线230,通过输入接口380可以将输入设备370,诸如:键盘、鼠标操纵杆、轨迹球、触摸板等与系统总线230连接,将命令和信息输入到计算机300、中,即向处理器210传送定向信息和命令集并用于控制显示器上的光标移动,计算机300的多维统一网/互联网接口202是针对多维统一网和/或互联网260的数据传输提供的物理的连接。其可以使用任何的技术实现,计算机300可通过多维统一网的网络/互联网接口202发送消息并接收数据,包括程序代码,计算机300还可以具有其他的接口,诸如通过音频接口382,可将音频输入设备372包括话筒、摄像机话筒连接至系统总线230,通过视频接口383将监视器373等连接至系统总线230,通过智能化仪器接口384将智能化仪器设备374包括数字化存储示波器,数字化万用表等连接至系统总线230,通过过程控制接口385将数字/模拟转换设备和模拟/数字转换设备375连接于系统总线230,通过通信接口386将调制解调器376等与系统总线230连接起来。
图2、图3中200、300形式的公知的通用计算机,示例图中各单元组件及其组合并不是想要对任何关于本发明的用途或功能范围进行任何的限制,也不应该将所例示的各种环境中的单元、组建的一个或组合解释为具有相关的依赖性要求,其单元组件在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的情况下可进行任意的增加和/或组合其它位示出的单元、组件,也可以缩减所例示出的单元、组件或/和组合,任何不影响本发明实质的改变都应是视作本发明的等同物范围。
本发明所述的多维地址为一种标识符,该标识符用于标识所有的资源,该标识符同时还映射构建用于构建关于事物及属性的数据,包括构建虚拟空间结构的相关函数,多维地址(标识符)在标识资源的同时并为所标识的资源构建虚拟空间结构和定位,包括:构建全局的、唯一的虚拟空间结构和定位,这种映射有虚拟空间结构的标识符即为多维地址,多维地址为二进制数值,其表示范围为20~21536之间的任意二进制数;其长度可以是固定长度或非固定长度,多维地址的长度可以是诸如:1位、32位、64位、128位、256位、768位、1536位等等,多维地址中包含有空间结构部,和信息维部。将表示虚拟空间结构的函数的位和数值,的位段称之为空间结构部,将多维地址中包含有表示资源以及多维地址抽象的位和数值,的位段称之为多维地址信息维部,信息维部的位和数值,用于标识多维地址所标识资源的抽象,以及用于标识多维地址本身的抽象
本发明创建的多维地址协议,是由一组协议构成,多维地址协议是以多维地址为基础构建的,一组定义、控制在网络中的网与网之间以及在资源之间进行数据通讯的方法、规则,多维地址协议用于实现网络中点到点数据传输、交互和控制,以及实现同时点到多点和同时多点到点的数据传输、交互和控制,包括用多维地址协议定义数据传输所用的数据单元以及所传输数据的格式和选择数据报发送的路由以及转发。还包括:定义数据格式,确定比特模式的语义,语义是指构成多维地址协议的各个协议元素的含义的解释。规定在多维统一网中资源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操作执行的顺序,协调双方或多方的操作,使两个或多个资源之间有序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数据传输任务。
多维地址协议是由多个交互性的协议模块组成的分层次协议,其至少包括多维网络通讯接口层该层协议负责将网络层的数据报通过物理网络发送或接收数据帧,抽出多维地址协议数据报交付多维网际层协议,多维网际层协议将多维地址协议数据报从源主机传送到目标主机以及用多维地址定义的关联主机,多维统一网网际层协议传送的数据单位是多维地址协议数据报,即多维地址协议数据分组,多维统一网传输层协议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传输服务,包括面向连接的可靠的端到端的的传输服务和无连接的不可靠的端到端的传输服务。而多维统一网应用层协议则提供面向用户的网络服务。其中每个协议模块提供特定的功能,多维地址协议中还包括一些相对独立的协议,可以根据系统的需要把这些协议混合和配套使用。所述“分层次的”是表示每一个上层协议被一个或多个下层协议所支持。图4示出的是多维地址协议的层次化结构模型视图,图4中的401是多维网络通讯接口层:该层为公知的技术,网络接口层负责将多维地址网际层的多维地址数据报通过物理网络发送或接收数据帧,其可以是各种物理网络诸如:局域网:以太网、令牌环网、FDDI等等,还可以是广域网:ATM、、帧中继、X.25、PPP/TMD等等,以及城域网等等。402是多维统一网网际层协议:多维统一网网际层提供的是无连接的、不可靠但尽力而为的数据传输服务,将多维地址数据报从源资源传送到目标资源或/和关联资源,该层把多维传输层送来的消息组装成多维地址数据报,也就是分组。403是多维统一网传输层协议,该层协议提供点到点、同时点到多点、同时多点到多点的通讯。该层协议还可以包括:可以用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进行进程到进程的数据传输。404是多维统一网应用层协议:是多维统一网结构的层次化模型的最高一层,该层支持所有与提供网络服务相关的包括但不限于多维地址协议(族)的各种网络协议。
确定在多维统一网中所传输的数据与控制信息是二进制格式,包括:确定多维地址协议数据单元由:报头、子报头组合、上层协议数据单元组成,定义多维地址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格式、字段、字段位数、字段语义;确定数据格式中的各字段;确定根据数据格式中的各字段应做出的相应响应;
定义多维统一网中,通讯各方发出的各种控制信息类型,及其映射的相应的完成动作,以及应做出的相应的应答;确定多维地址控制信息的类型;确定根据控制信息的类型应做出其映射的相应的动作;确定根据控制信息的类型应做出其映射的相应的应答;定义多维统一网通讯过程中通讯状态的变化,以及相应的策略、应答;定义通讯各方确定通讯过程中通讯状态的变化;通讯各方根据通讯过程中通讯状态的变化,应对的相应的策略;通讯各方根据通讯过程中通讯状态的变化,应做出的相应的动作;通讯各方根据通讯过程中通讯状态的变化,应做出的相应的应答;将信息通过网络从发送节点传送到接受节点;以及确定在数据传送过程中的路由选择。
图5示出的是信源点与目标点以及关联点的数据传输以及数据交互步骤的实施例,步骤包括:501用户通过输入装置,所述输入装置作为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包括诸如:键盘、操作杆、鼠标、条形码、二维码等码型输入设备,眼示输入设备、语音输入设备等,向第一资源(源资源)输入第二资源(目标资源)的多维地址;或向第一资源输入一个第三多维地址群的范围的取值;或确定一个默认值是第三多维地址群的范围的取值;502确定是否包括建立与关联多维地址的连接,如果不是进入步骤503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建立通讯连接;如果是在完成步骤3时还进行步骤504第一资源(源资源)根据第二资源(目标资源)或第一资源(源资源)的多维地址和相关的多维地址协议定义的多维地址空间结构的划分排序、编址的规范以及第三多维地址群范围取值参数,自动得出一个或多个第三资源(关联资源)的多维地址;505第一资源自动向范围取值范围内第三资源群请求建立数据传输以及交互连接;506第一资源自动与建立连接的第三资源群进行数据传输以及交互。
图6示出的是信源点与目标点以及关联点的数据传输以及数据交互步骤的又一实施例:步骤包括:601用户通过输入装置,所述输入装置作为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包括诸如:键盘、操作杆、鼠标、条形码、二维码等码型输入设备,眼示输入设备、语音输入设备等,向第一资源(源资源)输入第二资源(目标资源)的多维地址;或还向第一资源输入一个第三多维地址群的范围的取值;或确定一个默认值是第三多维地址群的范围的取值;602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建立通讯连接;还包括:第一资源向第二资源发送一个包含有关联连接的请求报文;或其中还包含有范围的取值参数,其值为一默认值或是一设定值603第二资源根据高速缓存中的关联多维地址表项以及收到的范围取值参数,向第一资源返回一个包含可使用的第三资源群的多维地址的应答报文;604第一资源根据返回的应答报文确定第三资源的多维地址以及范围的取值;605第一资源自动向范围取值范围内第三资源群请求建立数据传输以及交互连接;606第一资源自动与建立连接的第三资源群进行数据传输以及交互。
图7示出的是信源点与目标点以及关联点的数据传输以及数据交互步骤的又一实施例:步骤包括:701用户通过输入装置,所述输入装置作为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包括诸如:键盘、操作杆、鼠标、条形码、二维码等码型输入设备,眼示输入设备、语音输入设备等,向第一资源(源资源)输入第二资源(目标资源)的多维地址;或向第一资源输入一个第三多维地址群的范围的取值;或确定一个默认值是第三多维地址群的范围的取值;702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建立通讯连接;703第一资源向第二资源请求一个包含有关联连接的请求报文,其中包含有范围取值,其值为一默认值或是一设定值;704第二资源根据请求中的参数和相关的多维地址协议向相关范围内的第三资源发送包含有第一资源多维地址的关联连接请求报文;705第三资源向第一资源返回应答报文,以及确定可以建立数据传输以及交互的连接;706第一资源根据返回的应答报文确定第三资源的多维地址以及范围的取值;707第一资源向范围取值范围内第三资源群请求建立数据传输以及交互连接;708第一资源与建立连接的第三资源群进行数据传输以及交互。
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描述中示出的是作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的实施例,即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修改,应当理解这里公开的是优选的实施例,上述的方法步骤中,可以存在除了这里所例示的以外还可以有许多变化,具体的应当理解到,可以改变执行某些步骤的顺序,某些步骤是可选的,或者可以按照与这里描述的不同的方式被执行,并且某些步骤可以被组合。应当理解各实施例只是示范性的不应当作为对我们发明范围的限制,而是应视为凡是落入权力要求范围和其等同物的范围和精神内的所有实施例都是我们的发明。

Claims (11)

1.创建多维地址协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用多维地址标识资源,建立通过多维地址实现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用分层次的一组协议和通讯设备使数据分组,通过传输介质实现在网络中信源点到目标点以及关联点的以分组为单位的数据传输、控制和资源共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创建多维地址协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通过多维地址实现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包括:所述数据分组中包含有多维地址,用多维地址标识信源点、目标点以及关联点;还包括:
-定义通讯各方发出的各种控制信息类型,及其映射的相应的完成动作,以及应做出的相应的应答;
-确定多维地址协议控制信息的类型;
-确定根据多维地址协议控制信息的类型应做出其映射的相应的动作;
-确定根据多维地址协议控制信息的类型应做出其映射的相应的应答;
-用多维地址协议定义通讯过程中通讯状态的变化,以及相应的策略、应答;
-用多维地址协议定义通讯各方确定通讯过程中通讯状态的变化;
-用多维地址协议使通讯各方根据通讯过程中通讯状态的变化,应对的相应的策略;
-用多维地址协议使通讯各方根据通讯过程中通讯状态的变化,应做出的相应的动作;
-用多维地址协议使通讯各方根据通讯过程中通讯状态的变化,应做出的相应的应答;
-用多维地址协议将信息数据通过网络从发送节点传送到接收节点;以及
-用多维地址协议确定在数据传送过程中的路由选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创建多维地址协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通过多维地址实现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包括:
-向第一资源输入第二资源的多维地址;包括:
-确定一个默认值是第三多维地址群的范围的取值;或
-向第一资源输入一个第三多维地址群范围取值;
-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建立通讯连接;还包括:
-第一资源根据第二资源的多维地址和相关的多维地址协议,以及第三多维地址群范围取值参数,确定第三资源的多维地址;或还包括:
-第一资源根据第一资源的多维地址和相关的多维地址协议以及第三多维地址群范围取值参数,确定第三资源的多维地址;
-第一资源自动向范围取值范围内第三资源群请求建立数据传输以及交互连接;
-第一资源与建立连接的第三资源群进行数据传输以及交互。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创建多维地址协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通过多维地址实现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包括:包括:
-向第一资源输入第二资源的多维地址;
-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建立通讯连接;还包括:
-第一资源向第二资源发送一个包含有关联连接的请求报文;
或其中还包含有范围的取值参数,其值为一默认值或是一设定值;
-第二资源根据高速缓存中的关联多维地址表项以及收到的范围取值参数,向第一资源返回一个包含可使用的第三资源群的多维地址的应答报文;
-第一资源根据返回的应答报文确定第三资源的多维地址以及范围的取值;
-第一资源自动向范围取值范围内第三资源群请求建立数据传输以及交互连接;
-第一资源自动与建立连接的第三资源群进行数据传输以及交互。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创建多维地址协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通过多维地址实现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包括:还包括:
-向第一资源输入第二资源的多维地址;
-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建立通讯连接;
-第一资源向第二资源请求一个包含有关联连接的请求报文,其中包含有范围取值,其值为一默认值或是一设定值;
-第二资源根据请求中的参数和相关的多维地址协议向相关范围内的第三资源发送包含有第一资源多维地址的关联连接请求报文;
-第三资源向第一资源返回应答报文,以及确定可以建立数据传输以及交互的连接;
-第一资源根据返回的应答报文确定第三资源的多维地址以及范围的取值;
-第一资源向范围取值范围内第三资源群请求建立数据传输以及交互连接;
-第一资源与建立连接的第三资源群进行数据传输以及交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建多维地址协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次的一组协议包括:多维网络通讯接口层协议、多维网际层协议、多维运输层协议、多维应用层协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建多维地址协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传输介质实现在网络中信源点到目标点以及关联点的以分组为单位的数据传输、控制和资源共享,还包括:  点到点、点到多点、多点到点的数据传输和控制和资源共享;以及
同时进行点到多点、多点到多点、多点到点的数据传输和控制和资源共享。
8.创建多维地址协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以多维地址标识资源,建立通过多维地址实现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用分层次的一组协议和通讯设备使数据分组,通过传输介质实现在网络中信源点到目标点以及关联点的以分组为单位的数据传输、控制和资源共享的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创建多维地址协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建立通过多维地址实现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的装置,包括:用于数据分组中包含有多维地址,用多维地址标识信源点、目标点以及关联点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定义通讯各方发出的各种控制信息类型,及其映射的相应的完成动作,以及应做出的相应的应答的装置;
-用于确定多维地址协议控制信息的类型的装置;
-用于确定根据多维地址协议控制信息的类型应做出其映射的相应的动作的装置;
-用于确定根据多维地址协议控制信息的类型应做出其映射的相应的应答的装置;
-用于使多维地址协议定义通讯过程中通讯状态的变化,以及相应的策略、应答的装置;
-用于使多维地址协议定义通讯各方确定通讯过程中通讯状态的变化的装置;
-用于使多维地址协议使通讯各方根据通讯过程中通讯状态的变化,应对的相应的策略的装置;
-用于使多维地址协议使通讯各方根据通讯过程中通讯状态的变化,应做出的相应的动作的装置;
-用于使多维地址协议使通讯各方根据通讯过程中通讯状态的变化,应做出的相应的应答的装置;
-用于使多维地址协议将信息通过网络从发送节点传送到接受节点的装置;以及
-用于使多维地址协议确定在数据传送过程中的路由选择的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创建多维地址协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建立通过多维地址实现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的装置,包括:
-用于向第一资源输入第二资源的多维地址的装置;包括:
-用于确定一个默认值是第三多维地址群的范围的取值的装置;或
-用于向第一资源输入一个第三多维地址群范围取值的装置;
-用于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建立通讯连接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第一资源根据第二资源的多维地址和相关的多维地址协议,以及第三多维地址群范围取值参数,确定第三资源的多维地址的装置;或还包括:
-用于第一资源根据第一资源的多维地址和相关的多维地址协议以及第三多维地址群范围取值参数,确定第三资源的多维地址的装置;
-用于第一资源自动向范围取值范围内第三资源群请求建立数据传输以及交互连接的装置;
-用于第一资源与建立连接的第三资源群进行数据传输以及交互的装置。
11.创建多维地址协议的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处理器:可执行用于多维地址协议的实用程序;
存储装置:与处理器相连,存储用于多维地址协议的数据;接口:用于将多维地址的系统连接于网络;该系统包括:
用于使多维地址标识资源,建立通过多维地址实现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用分层次的一组协议和通讯设备使数据分组,通过传输介质实现在网络中信源点到目标点以及关联点的以分组为单位的数据传输、控制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CN 200710139275 2007-08-24 2007-08-24 创建多维地址协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Pending CN1011108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139275 CN101110830A (zh) 2007-08-24 2007-08-24 创建多维地址协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PCT/CN2008/001511 WO2009026788A1 (fr) 2007-08-24 2008-08-22 Procédé, dispositif et système pour établir un protocole de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139275 CN101110830A (zh) 2007-08-24 2007-08-24 创建多维地址协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0830A true CN101110830A (zh) 2008-01-23

Family

ID=39042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139275 Pending CN101110830A (zh) 2007-08-24 2007-08-24 创建多维地址协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10830A (zh)
WO (1) WO200902678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26788A1 (fr) * 2007-08-24 2009-03-05 Jianzhong Zhang Procédé, dispositif et système pour établir un protocole de communication
CN103560950A (zh) * 2013-11-13 2014-02-05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三维容错性自寻路径交叉开关矩阵设备
CN106797384A (zh) * 2014-08-08 2017-05-31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以不同的协议将请求路由到集群中的相同端点
CN110191052A (zh) * 2019-04-23 2019-08-30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跨协议网络传输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31938A1 (en) * 2016-08-12 2018-02-15 Cohere Technologies Multi-user multiplexing of 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 signals
CN110990311B (zh) * 2019-10-16 2022-12-06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一种可配置的集成1553b总线控制器设计方法
CN112069176B (zh) * 2020-08-26 2024-01-30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一种通讯协议的数据库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13828C2 (sv) * 1998-07-02 2000-11-13 Effnet Group Ab Brandväggsapparat och metod för att kontrollera nätverksdatapakettrafik mellan interna och externa nätverk
JP2001339459A (ja) * 2000-05-26 2001-12-07 Canon Inc プロトコル確立方法
EP1480378A1 (en) * 2003-05-23 2004-11-24 Alcatel Method for setting up a generic protocol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work elements in a telecom network
DE602005008372D1 (de) * 2005-03-31 2008-09-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Schutz der Privatsphäre bei mobilen IP-Sitzungen
US7646739B2 (en) * 2005-04-05 2010-01-12 Cisco Technology, Inc. Multicast routing over unidirectional links
CN101110830A (zh) * 2007-08-24 2008-01-23 张建中 创建多维地址协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26788A1 (fr) * 2007-08-24 2009-03-05 Jianzhong Zhang Procédé, dispositif et système pour établir un protocole de communication
CN103560950A (zh) * 2013-11-13 2014-02-05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三维容错性自寻路径交叉开关矩阵设备
CN103560950B (zh) * 2013-11-13 2017-03-29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三维容错性自寻路径交叉开关矩阵设备
CN106797384A (zh) * 2014-08-08 2017-05-31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以不同的协议将请求路由到集群中的相同端点
CN110191052A (zh) * 2019-04-23 2019-08-30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跨协议网络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0191052B (zh) * 2019-04-23 2021-05-14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跨协议网络传输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26788A1 (fr) 200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4332B (zh) 一种将真实世界实时场景与虚拟现实场景结合交互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系统
CN101123613B (zh) 一种多维地址编址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系统
CN101222346B (zh) 一种可进行单源组播交互和多源组播交互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系统
JP3627599B2 (ja) 情報ルート作成方法
CN101110830A (zh) 创建多维地址协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282356A (zh) 一种实时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系统
CN104852953B (zh) 基于具有存储及识别功能的无线路由器的增强现实方法
CN101127768B (zh) 创建多维网际协议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系统
Kalghoum et al. Towards a novel cache replacement strategy for named data networking based o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CN101110780A (zh) 一种传输控制数据流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系统
CN107454000A (zh) 网络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
CN101110827A (zh) 一种多维地址域名解析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系统
CN101110032A (zh) 创建多维操作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10826B (zh) 构建多维地址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1242412A (zh) 一种多维数据实例传送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系统
CN101237411B (zh) 一种多维地址协议网与IPv4网或IPv6网的网间互通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系统
JP5716745B2 (ja) 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
CN101237412B (zh) 一种分组的交付和路由选择的方法
CN101222410B (zh) 一种邻域-资源发现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系统
CN101282355A (zh) 一种本地资源使用远程资源服务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系统
CN101110828A (zh) 一种建立进程到进程的通讯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系统
CN101110829A (zh) 一种对多维地址数据进行解析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系统
CN114401199B (zh) 一种层次化的网络能力模型管理方法
CN101123621A (zh) 一种多维超链接的通讯方法和装置以及系统
JP5803924B2 (ja) 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