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6812B - 通信网络及用户设备接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网络及用户设备接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6812B
CN101106812B CN2006101065475A CN200610106547A CN101106812B CN 101106812 B CN101106812 B CN 101106812B CN 2006101065475 A CN2006101065475 A CN 2006101065475A CN 200610106547 A CN200610106547 A CN 200610106547A CN 101106812 B CN101106812 B CN 1011068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3gpp
subscriber equipment
core net
pdg
default bear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065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06812A (zh
Inventor
李明
刘岚
张鹏
胡华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10654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06812B/zh
Priority to PCT/CN2007/070252 priority patent/WO200800922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106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68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068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68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通信网络及用户设备接入方法,使得从非3GPP接入系统接入的用户也能够获得“永远在线”的功能。本发明中,通过非3GPP接入系统接入的UE在网络侧注册过程中,网络侧为该UE建立缺省承载。在不同的场景下,可以由归属网络和/或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为从非3GPP接入系统接入的UE建立缺省承载。如果接入UE的非3GPP接入系统不是可以信任的,则在注册时还需要在非3GPP接入系统的网关到SAE Anchor之间建立安全隧道,从而保障信息的安全。在注册过程中还需要为UE分配业务地址,注册结束后可接着发起IMS注册。

Description

通信网络及用户设备接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系统与非3GPP系统的混合组网。 
背景技术
当前,为了显著提高3G提供增值业务的能力,推动网络融合,在国际标准组织牵头下,全球业界都在加快研究更高带宽、业务能力更强的宽带无线技术。 
考虑到WiMAX等宽带无线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3GPP需要提出自己的标准,参与宽带无线通讯技术的竞争,保证未来10年乃至更久的时间内,3GPP系统的竞争能力。3GPP于2004年12月正式成立了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简称“LTE”)研究项目,明确研究项目的目标是:发展3GPP无线接入技术向着“高数据速率、低延迟和优化分组数据应用”方向演进。 
3GPP在开展LTE研究工作的同时,启动了系统构架演进(SystemArchitecture Evolution,简称“SAE”)研究项目,该项目由SA2(Services &System Aspects WG2)工作组牵头,RAN3配合。LTE与SAE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共同构建了3GPP的系统整体演进。 
由此可见,一个接入技术演进的工作正在3GPP组织内部进行。特别是为了加强3GPP系统处理快速增长的IP数据业务的能力,在3GPP系统内使用分组技术需要进一步的增强。 
在上述分组技术的演进中,涉及到的最重要的部分包括:减少时延、用户数据速率更高、增强的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运营商整体成本的降低。并 且,演进的网络结构对于现有网络的后向兼容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演进的网络架构需要满足的与本发明相关的几个原理是:一、在终端接入网络的初始化阶段,基本的IP连接需要在演进的网络里建立起来;二、演进的网络架构必须将用户数据的时延最小化;三、演进网络架构中各功能模块的定义应避免功能重叠或者重复,以避免不必要的信令交互以及时延。 
如图1所示,演进分组核心网络(Evolved Packet Core)主要包含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简称“MME”)、用户面实体(UserPlane Entity,简称“UPE”)、3GPP Anchor(锚点)以及SAE Anchor四个逻辑功能模块。 
其中的MME负责控制面的移动性管理,包括用户上下文和移动状态管理,分配用户临时身份标识、安全功能等,它对应于当前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简称“UMTS”)系统内部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简称“SGSN”)的控制平面部分。 
其中,UPE负责空闲状态下为下行数据发起寻呼,管理保存IP承载参数和网络内路由信息等,它对于当前UMTS系统内部SGSN的数据平面部分。 
3GPP Anchor是3GPP系统内不同接入系统间的用户面锚点; 
SAE Anchor是SAE中3GPP接入系统与非3GPP系统间的用户面锚点。 
SAE Anchor和3GPP Anchor合称为不同接入系统之间的用户面锚点(Inter Access System Anchor,简称“Inter AS Anchor”/“IASA”)。 
需要说明的是,“Non 3GPP IP Access”指的是各种基于IP,并且不是3GPP组织定义的接入系统,可以是WiMax、ADSL等等。 
目前为止,图1中的各个接口的功能和是否存在仍然没有最终确定,此外,MME、UPE、3GPP Anchor、SAE Anchor四个功能模块如何组合在相应 的实体内也是未确定的。 
以上对SAE系统构架进行了简要描述,下面进一步说明SAE中的漫游。 
为了优化漫游用户的数据传输的路由,SAE标准要求,用户在漫游地的用户面数据路由可以采取两种形式:“Home routed”的路由方式与“LocalBreakout”的路由方式。 
“Home routed”的路由方式的SAE漫游构架如图2所示,采用这一路由方法,在拜访地,用户的数据需要迂回到归属网以后再进入分组数据网(Packet Data Network,简称“PDN”)。 
“Local Breakout”的路由方式的SAE漫游构架如图3所示,采用这一路由方法,在拜访地,用户的数据可以从拜访地直接进入PDN网络。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为增加对语音业务的支持和提高移动设备的接续速度,在SAE系统中用户附着到网络时就会与网络建立承载连接,以实现用户的“永远在线”功能,这个承载连接被称为“默认承载”。 
另一方面,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无线接入系统,指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构成可以互相通信和实现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它利用射频(RadioFrequency)的技术,取代旧式的双绞铜线所构成的局域网络。无线局域网不再使用通信电缆将计算机与网络连接起来,而是通过无线的方式使网络的构建和终端的移动更加灵活。按照802.11b标准,WLAN提供11Mbps的速率,比固定拨号上网(56K)高200倍,可以进行WWW浏览、收发EMAIL、欣赏网上电影、下载文件和进行办公。 
为了使WLAN的用户能够更方便的接入3GPP系统、使用3GPP系统中的各种业务,3GPP成立了无线局域网互联(Interworking 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简称“IWLAN”)项目。 
IWLAN项目的任务是研究WLAN与3GPP系统的互通问题,旨在实现3GPP系统的用户通过WLAN接入3GPP系统。根据3GPP最新的研究成果,该架构不仅适用于WLAN方式的接入系统,而且适用于WiMAX、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简称“ADSL”)等任何以IP技术为基础的接入方式。图4示出了IWLAN系统构架图。 
然而,目前还没有为从非3GPP接入系统接入的UE建立缺省承载的方法,所以从非3GPP接入系统接入的UE目前无法获取“永远在线”的能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网络及用户设备接入方法,使得从非3GPP接入系统接入的用户也能够获得“永远在线”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接入通信系统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用户设备通过非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接入系统接入3GPP核心网,3GPP核心网对该用户设备进行注册,并在注册过程中为该通过非3GPP接入系统接入的用户设备建立缺省承载。 
其中,所述在注册过程中为所述用户设备建立缺省承载的步骤包含以下子步骤: 
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非3GPP接入系统的网关向所述3GPP核心网的认证设备发起鉴权认证请求; 
所述认证设备对所述用户设备鉴权认证成功后,由3GPP核心网中的锚点设备在其与所述网关之间为该用户设备建立缺省承载。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如果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非3GPP接入系统的网关直接接入到归属3GPP核心网,则由该归属3GPP核心网中的锚点设备为 所述用户设备建立缺省承载。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如果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非3GPP接入系统的网关直接接入到拜访3GPP核心网,并且通过该拜访3GPP核心网访问归属3GPP核心网中的业务,则由归属3GPP核心网中的锚点设备为该用户设备建立缺省承载,或由拜访3GPP核心网中的锚点设备和归属3GPP核心网中的锚点设备共同为该用户设备建立缺省承载。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如果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非3GPP接入系统的网关直接接入到拜访3GPP核心网,并且访问该拜访3GPP核心网中的业务,则由拜访3GPP核心网中的锚点设备为该用户设备建立缺省承载。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3GPP核心网在所述注册过程中判断所述非3GPP接入系统是否可以信任,如果不可信任则在该非3GPP接入系统的网关和锚点设备之间建立安全隧道,所述缺省承载通过该安全隧道传输数据。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在所述注册过程中,网络侧设备为用户设备分配业务地址。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业务地址的网络侧设备是以下之一: 
所述非3GPP接入系统中的网关、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认证授权和计费服务器、或锚点设备。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注册过程结束后,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缺省承载发起IP多媒体子系统注册流程。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3GPP核心网为系统构架演进系统。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非3GPP接入系统为无线局域网互联3GPP IP接入系统,其网关为分组数据网关。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含用户设备和网络侧,网络侧进一步包含: 
非3GPP接入系统,用于接入用户设备; 
3GPP核心网,用于对通过所述非3GPP接入系统接入的用户设备进行注册,并在注册过程中为该用户设备建立缺省承载。 
其中,所述非3GPP接入系统还包含网关,所述3GPP核心网还包含认证设备和锚点设备; 
所述网关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接入所述非3GPP接入系统时向所述3GPP核心网的认证设备发起鉴权认证请求; 
所述认证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网关的鉴权认证请求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鉴权认证; 
所述锚点设备用于根据在所述认证设备鉴权认证成功后,在该锚点设备与所述网关之间为所述用户设备建立缺省承载。 
此外在所述系统中,所述网关还用于在所述非3GPP接入系统不被所述3GPP核心网信任时在该网关和3GPP核心网的锚点设备之间建立安全隧道,该安全隧道用于承载所述缺省承载。 
此外在所述系统中,所述非3GPP接入系统为无线局域网互联3GPP IP接入系统,其网关为分组数据网关; 
所述认证设备为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认证授权和计费服务器; 
所述锚点设备为归属网络或访问网络中的锚点设备。 
此外在所述系统中,所述用户设备还用于在所述注册过程结束后,通过所述缺省承载发起IP多媒体子系统注册流程。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对通过非3GPP接入系统接入的UE进行注册的过程中,为该UE建立缺省承载。从而使得UE能够在SAE的所有接入系统中(包括3GPP的接入系统和非3GPP的接入系统)都能够获得“永远在线”的功能。 
在不同的场景下,可以由不同的网络中SAE Anchor为从非3GPP接入系统接入的UE建立缺省承载。在非漫游场景下,由归属网络的SAE Anchor建缺省承载。在访问归属网络业务的漫游场景下,由归属网络的SAE Anchor建缺省承载,或由归属网络的SAE Anchor和拜访网络的SAE Anchor协同建缺省承载。在访问拜访网络业务的漫游场景下,由拜访网络的SAE Anchor建缺省承载。通过选择最适合的SAE Anchor建立缺省承载,可以使承载路由的线路较短,以较高的效率为UE提供服务。 
如果非3GPP接入系统不是可以信任的,则在注册时还需要在非3GPP接入系统的网关到SAE Anchor之间建立安全隧道,将缺省承载置于安全隧道内传输,或者说缺省承载的数据封装在安全隧道内传输,从而保障通信信息的安全。 
在注册过程中还需要为UE分配业务地址,以保证UE可以正常地使用业务。 
根据需要,在注册过程结束后,通过已建的缺省承载,UE还可以接着进行网际协议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简称“IMS”)注册,从而可以使用IMS所提供的业务。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SAE网络架构; 
图2是现有技术中“Home routed”路由方式的SAE漫游架构; 
图3是现有技术中“Local Breakout”路由方式的SAE漫游架构; 
图4是现有技术中IWLAN系统架构图; 
图5是根据发明原理的在非漫游的场景下UE接入通信网络的系统结构图; 
图6是根据发明原理的在非漫游的场景下UE接入通信网络的原理图; 
图7是根据发明原理的在“Home Routed”漫游的场景下UE通过归属网络接入SAE系统时的系统结构图; 
图8是根据发明原理的在“Home Routed”漫游的场景下UE通过归属网络接入SAE系统时的原理图; 
图9是根据发明原理的在“Home Routed”漫游的场景下UE通过拜访网络接入SAE系统时的系统结构图; 
图10是根据发明原理的在“Home Routed”漫游的场景下UE通过拜访网络接入SAE系统时的原理图; 
图11是根据发明原理的在“Local Breakout”漫游的场景下UE通过拜访网络接入SAE系统时的系统结构图; 
图12是根据发明原理的在“Local Breakout”漫游的场景下UE通过拜访网络接入SAE系统时的原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系统结构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系统结构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27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系统结构图; 
图28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29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30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五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31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六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32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七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33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八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34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九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系统结构图; 
图35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九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3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十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3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3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3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40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UE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核心是,当UE通过非3GPP定义的系统接入SAE网络时,网络侧能够为其进行注册,并建立缺省承载。本发明适用于在不同场景下,为通过非3GPP定义的系统接入SAN网络的UE进行注册并建立缺省承载。下面按照不同场景分别进行说明: 
在非漫游的场景下,UE通过非3GPP定义系统接入网络,然后通过GW接入SAE系统,其系统架构如图5所示。 
其中,非3GPP定义的接入系统通过S2接口与SAE系统中演进的分组核心网相连,如果该非3GPP接入系统对于SAE系统而言是可信任的,则认为S2接口是安全的;如果非3GPP接入系统对于SAE系统而言是不可信任的,则认为S2接口是不安全的,在建立缺省承载之前还需要在GW和SAEAnchor之间建立安全隧道。其中,在该图中MME、UPE、3GPP Anchor和SAE Anchor如何组合是未定的。 
在非漫游场景中UE注册并建立SAE缺省承载的过程如图6所示,在步骤701中,UE首先接入非3GPP定义的接入系统。 
接着进入步骤702,UE查询可用的GW的地址,具体的查询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进入步骤703,UE向可用的GW发起承载建立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704,接收到请求后,GW代替UE向HSS/验证、授权、计费协议(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简称“AAA”)发起鉴权认证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705,HSS/AAA根据该鉴权认证请求对UE进行鉴权认证,并将结果返回GW,同时返回的还有该UE的缺省承载的QoS相关信息。如果系统需要该UE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则该HSS/AAA还需返回P-CSCF的地址,并使用相应的标准位表示需要进行IMS注册。 
如果该非3GPP接入系统对于SAE系统而言是不可信任的,则接着进入步骤706,建立从GW到SAE Anchor的安全隧道;如果该非3GPP接入系统对于SAE系统而言是可信任的,则可省略该步骤。由于安全隧道的建立过程是独立于UE建立缺省承载的过程的,因此,该步骤也可以在UE和GW建立承载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建立承载的过程后进行。 
接着进入步骤707,SAE系统建立GW与SAE Anchor之间的缺省承载,将该UE缺省承载的QoS参数下发到各个节点上。在建立缺省承载的过程中还要为UE分配业务地址,该地址可以由GW分配,也可以由HSS/AAA Server分配,或者由SAE Anchor分配。 
接着进入步骤708,GW向UE发送承载建立响应,在响应中携带步骤707中为UE分配的业务地址,如果在步骤705中系统确认UE需要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并且从HSS/AAA中得到了P-CSCF的地址,则在该响应中同时携带该地址。 
UE接收到来自GW的承载建立响应后,如果还需要进行IMS注册,则该UE在SAE注册完成以后接着进入步骤709,通过该P-CSCF的地址发起IMS注册过程,在IMS中进行注册。 
下面对“Home Routed”漫游场景下,UE注册并建立缺省承载的过程进行说明。 
在“Home Routed”的漫游场景下,UE有两种通过非3GPP接入系统接入SAE系统的方式:一种方式是直接通过归属网络接入SAE系统,访问归属网络中的业务;另一种是通过拜访网络接入SAE系统,再通过归属网络访问归属网络中的业务。 
在UE通过归属网络接入SAE系统时,其系统结构如图7所示,UE通过GW从S2接口接入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果非UE所在的非3GPP定义的接入系统对于SAE系统而言是可信任的,则认为S2接口是安全的;如果该非3GPP定义的接入系统对于SAE系统而言是不可信任的,则认为S2接口是不安全的,那么在建立缺省承载之前还需要在GW和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之间建立安全隧道。其中,图中MME、UPE、3GPP Anchor和SAE Anchor如何组合是未定的。 
在“Home Routed”的漫游场景下,UE通过归属网络接入SAE系统时,UE注册并建立缺省承载的过程如图8所示,在步骤901中,UE首先接入非3GPP定义的接入系统。 
接着进入步骤902,UE查询可用的GW的地址。 
接着进入步骤903,UE向查询到的可用的GW发起承载建立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904,该GW代替UE通过拜访网络中的AAA服务代理(AAA Server Proxy)向归属网络中的HSS/AAA服务器(HSS/AAA Server)发起鉴权认证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905,归属网络中的HSS/AAA Server对UE进行鉴权认证,并将结果通过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返回GW,同时返回给GW的还有该UE的缺省承载的QoS相关信息。如果系统需要该UE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则HSS/AAA还需返回P-CSCF的地址,并使用相应的标准位表示需要进行IMS注册。 
接着进入步骤906,如果该非3GPP定义的接入系统对于SAE系统而言是不可信任的,则建立从GW到归属网络中SAE Anchor的安全隧道;如果该非3GPP接入系统对于SAE系统而言是可信任的,则可省略该步骤。由于安全隧道的建立过程是独立于UE建立缺省承载的过程的,因此,该步骤也可以在UE和GW建立承载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建立承载的过程后进行。 
接着进入步骤907,建立从GW到归属网络中SAE Anchor之间的缺省承载,将该UE缺省承载的QoS参数下发到各个节点上。在建立缺省承载的过程中还要为UE分配业务地址,该地址可以由GW分配,也可以由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分配,或者由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分配。 
接着进入步骤908,GW向UE发送承载建立响应,在响应中携带步骤907中为UE分配的业务地址,如果在步骤905中系统确认UE需要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并且从HSS/AAA中得到了P-CSCF的地址,则在该响应中同时携带该地址。 
UE接收到来自GW的承载建立响应后,如果还需要进行IMS注册,则该UE在SAE注册完成以后接着进入步骤909,通过该P-CSCF的地址发起IMS注册过程,在IMS中进行注册。 
下面对“Home Routed”的漫游场景下,UE通过拜访网络接入SAE系统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此场景下,从拜访网络中非3GPP定义的接入系统接入的UE通过GW从S2接入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然后再接入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其系统结构如图9所示: 
图中MME、UPE、3GPP Anchor和SAE Anchor如何组合是未定的。在该图中,如果非3GPP接入系统对于SAE系统而言是可信任的,则认为S2接口是安全的;如果非3GPP接入系统对于SAE系统而言是不可信任的,则认为S2接口是不安全的,那么在建立缺省承载之前还需要在GW和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之间建立安全隧道。 
在此场景下,UE注册并建立缺省承载的过程如图10所示,在步骤1101中,UE接入该非3GPP接入系统。 
接着进入步骤1102,UE查询可用的GW的地址。 
接着进入步骤1103,UE向可用的GW发起承载建立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1104,GW代替UE通过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向归属网络中的HSS/AAA Server发起鉴权认证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1105,归属网络中的HSS/AAA Server对UE进行鉴权认证,并将结果通过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返回GW,同时返回的还有该UE缺省承载的QoS相关信息。并且,如果系统需要该UE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则HSS/AAA还需返回P-CSCF的地址,并使用相应的标准位表示需要进行IMS注册。 
接着进入步骤1106,如果该非3GPP定义的接入系统对于SAE系统而言是不可信任的,则建立从GW到拜访网络中SAE Anchor的安全隧道;如果该非3GPP接入系统对于SAE系统而言是可信任的,则可省略该步骤;由于安全隧道的建立过程是独立于UE建立缺省承载的过程的,因此,该步骤也可以在UE和GW建立承载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建立承载的过程后进行。 
接着进入步骤1107,建立从GW通过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到归属网络中SAE Anchor之间的缺省承载,并将该UE缺省承载的QoS参数下发 到各个节点上。在建立缺省承载的过程中还要为UE分配业务地址,该地址可以由GW分配,也可以由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分配,或者由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分配。 
接着进入步骤1108,GW向UE发送承载建立响应,在响应中携带步骤1107中为UE分配的业务地址,如果在步骤1105中系统确认UE需要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并且从HSS/AAA中得到了P-CSCF的地址,则在该响应中同时携带该地址。 
UE接收到来自GW的承载建立响应后,如果还需要进行IMS注册,则该UE在SAE注册完成以后接着进入步骤1109,通过该P-CSCF的地址发起IMS注册过程,在IMS中进行注册。 
下面对“Local Breakout”漫游场景下,UE注册并建立缺省承载的过程进行说明。 
在“Local Breakout”的漫游场景下,UE通过非3GPP定义的接入系统接入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从而访问拜访网络中的业务。其系统架构如图11所示。 
在图11中,MME、UPE、3GPP Anchor和SAE Anchor如何组合是未定的。UE所在的非3GPP定义的接入系统通过GW从S2接口接入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如果该非3GPP定义的接入系统对于SAE系统而言是可信任的,则认为S2接口是安全的;如果该非3GPP定义的接入系统对于SAE系统而言是不可信任的,则认为S2接口是不安全的,那么在建立缺省承载之前还需要在GW和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之间建立安全隧道。 
在“Local Breakout”的漫游场景下UE注册并建立缺省承载的过程如图12所示,在步骤1301中,UE接入非3GPP定义的接入系统。 
接着进入步骤1302,UE查询可用的GW的地址。 
接着进入步骤1303,UE向可用的GW发起承载建立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1304,GW代替UE通过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向归属网络中的HSS/AAA Server发起鉴权认证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1305,归属网络中的HSS/AAA Server对UE进行鉴权认证,并将结果通过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返回GW,同时返回给GW的还有该UE的缺省承载的QoS相关信息。如果系统需要该UE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则HSS/AAA还需返回P-CSCF的地址,并使用相应的标准位表示需要进行IMS注册。 
接着进入步骤1306,如果该非3GPP定义的接入系统对于SAE系统而言是不可信任的,则建立从GW到归属网络中SAE Anchor的安全隧道;如果该非3GPP接入系统对于SAE系统而言是可信任的,则可省略该步骤。由于安全隧道的建立过程是独立于UE建立缺省承载的过程的,因此,该步骤也可以在UE和GW建立承载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建立承载的过程后进行。 
接着进入步骤1307,建立从GW到拜访网络中SAE Anchor之间的缺省承载,将该UE缺省承载的QoS参数下发到各个节点上。在建立缺省承载的过程中还要为UE分配业务地址,该地址可以由GW分配,也可以由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分配,或者由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分配。 
接着进入步骤1308,GW向UE发送承载建立响应,在响应中携带步骤1307中为UE分配的业务地址,如果在步骤1305中系统确认UE需要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并且从HSS/AAA中得到了P-CSCF的地址,则在该响应中同时携带该地址。 
UE接收到来自GW的承载建立响应后,如果还需要进行IMS注册,则该UE在SAE注册完成以后接着进入步骤1309,通过该P-CSCF的地址发起IMS注册过程,在IMS中进行注册。 
下面根据发明原理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UE处于非漫游场景,所接入的非3GPP接入系统为IWLAN,并且IWLAN对于SAE系统来说是可信任的,IWLAN所连接的GW为PDG,UE的业务地址由PDG提供。 
本实施方式的系统架构如图14所示,其中MME、UPE、PDG、3GPPAnchor和SAE Anchor如何组合是未定的。 
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在步骤1501中,UE接入IWLAN接入系统。 
接着进入步骤1502,UE查询可用的PDG的地址,具体的查询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进入步骤1503,UE向可用的PDG发起承载建立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1504,PDG代替UE向HSS/AAA发起鉴权认证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1505,HSS/AAA对UE进行鉴权认证,并将结果返回PDG,同时返回的还有该UE的缺省承载的QoS相关信息。如果系统需要该UE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则该HSS/AAA还需返回P-CSCF的地址,并使用相应的标准位表示需要进行IMS注册。 
接着进入步骤1506,PDG在本地为UE分配业务地址。 
接着进入步骤1507,PDG向SAE Anchor发送承载建立请求,其中携带该UE的缺省承载的QoS参数。 
接着进入步骤1508,SAE Anchor向PDG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指示已成功分配相应资源。 
接着进入步骤1509,PDG向UE发送承载建立响应,在响应中携带为UE分配的业务地址。如果在步骤1505中系统确认UE需要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并且从HSS/AAA中得到了P-CSCF的地址,则在该响应中携带该地址。 
在本实施方式中,UE处于非漫游场景,所接入的非3GPP接入系统为IWLAN,并且IWLAN对于SAE系统来说是可信任的,IWLAN所连接的GW为PDG,UE的业务地址由PDG提供。 
本实施方式的系统架构如图13所示,其中MME、UPE、PDG、3GPPAnchor和SAE Anchor如何组合是未定的。 
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在步骤1501中,UE接入IWLAN接入系统。 
接着进入步骤1502,UE查询可用的PDG的地址,具体的查询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进入步骤1503,UE向可用的PDG发起承载建立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1504,PDG代替UE向HSS/AAA发起鉴权认证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1505,HSS/AAA对UE进行鉴权认证,并将结果返回PDG,同时返回的还有该UE的缺省承载的QoS相关信息。如果系统需要该UE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则该HSS/AAA还需返回P-CSCF的地址,并使用相应的标准位表示需要进行IMS注册。 
接着进入步骤1506,PDG在本地为UE分配业务地址。 
接着进入步骤1507,PDG向SAE Anchor发送承载建立请求,其中携带该UE的缺省承载的QoS参数。 
接着进入步骤1508,SAE Anchor向PDG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指示已成功分配相应资源。 
接着进入步骤1509,PDG向UE发送承载建立响应,在响应中携带为UE分配的业务地址。如果在步骤1505中系统确认UE需要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并且从HSS/AAA中得到了P-CSCF的地址,则在该响应中携带该地址。 
UE接收到来自GW的承载建立响应后,如果还需要进行IMS注册,则该UE在SAE注册完成以后接着进入步骤1510,使用步骤1506中为UE分配的业务地址发起IMS注册过程,在IMS中进行注册。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PDG提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HHS/AAA Server提供。 
具体如图15所示,步骤1601-步骤1605与步骤1501-步骤1505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1606中,通过PDG与HHS/AAA Server交互,由HHS/AAA Server分配UE的业务地址。 
步骤1607-步骤1610与步骤1507-步骤1510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PDG提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SAE Anchor提供。 
具体如图16所示,步骤1701-步骤1705与步骤1501-步骤1505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1706中,PDG向SAE Anchor发送承载建立请求,其中携带该UE的缺省承载的QoS参数。 
接着进入步骤1707,SAE Anchor接收到该承载建立请求后,分配UE的业务地址。 
接着进入步骤1708,SAE Anchor向PDG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指示已成功分配相应资源,并通过该响应将所分配的该UE的业务地址下发给PDG。 
步骤1709、步骤1710与步骤1509、步骤1510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应用场景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UE同样处 于非漫游场景,非3GPP接入系统同样为IWLAN,但IWLAN对于SAE系统来说是不可信任的,网关同样为PDG,UE的业务地址由PDG提供。本实施方式的系统架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如图13所示,其中MME、UPE、PDG、3GPP Anchor和SAE Anchor如何组合是未定的。 
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在步骤1801中,UE接入IWLAN接入系统。 
接着进入步骤1802,UE查询可用的PDG的地址。 
接着进入步骤1803,UE向可用的PDG发起承载建立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1804,PDG代替UE向HSS/AAA发起鉴权认证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1805,HSS/AAA对UE进行鉴权认证,并将结果返回PDG,同时返回的还有该UE的缺省承载的QoS相关信息;如果系统需要该UE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则该HSS/AAA还需返回P-CSCF的地址,并使用相应的标准位表示需要进行IMS注册。 
接着进入步骤1806,PDG在本地为UE分配业务地址。 
接着进入步骤1807,建立从PDG到SAE Anchor之间的安全隧道。 
接着进入步骤1808,PDG向SAE Anchor发送承载建立请求,其中携带该UE的缺省承载的QoS参数。 
接着进入步骤1809,SAE Anchor向PDG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指示已成功分配相应资源。 
接着进入步骤1810,PDG向UE发送承载建立响应,在响应中携带为UE分配的业务地址。如果在步骤1805中系统确认UE需要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并且从HSS/AAA中得到了P-CSCF的地址,则在该响应中还携带该地址。 
UE接收到来自GW的承载建立响应后,如果还需要进行IMS注册,则 该UE在SAE注册完成以后接着进入步骤1811,使用步骤1806中为UE分配的业务地址发起IMS注册过程,在IMS中进行注册。 
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与第四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PDG提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HHS/AAA Server提供。 
具体如图18所示,步骤1901-步骤1905与步骤1801-步骤1805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1906中,通过PDG与HHS/AAA Server交互,由HHS/AAA Server分配UE的业务地址。 
步骤1907-步骤1911与步骤1807-步骤1811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与第四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PDG提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SAE Anchor提供。 
具体如图19所示,步骤2001-步骤2005与步骤1801-步骤1805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2006中,建立从PDG到SAE Anchor之间的安全隧道。 
接着进入步骤2007,PDG向SAE Anchor发送承载建立请求,其中携带该UE的缺省承载的QoS参数。 
接着进入步骤2008,SAE Anchor接收到该承载建立请求后,分配UE的业务地址。 
接着进入步骤2009,SAE Anchor向PDG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指示已成功分配相应资源,并通过该响应将所分配的该UE的业务地址下发给PDG。 
步骤2010、步骤2011与步骤1810、步骤1811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对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UE处于“Home Routed”漫游场景,UE通过归属网络接入SAE系统,UE当前接入的非3GPP定义的接入系统为IWLAN,并且IWLAN对于SAE系统来说是可信任的,IWLAN所连接的GW为PDG,UE的业务地址由PDG提供。 
本实施方式的系统架构如图20所示,其中MME、UPE、PDG、3GPPAnchor和SAE Anchor如何组合是未定的。 
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21所示,在步骤2201中,UE接入IWLAN接入系统。 
接着进入步骤2202,UE查询可用的PDG的地址,具体的查询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进入步骤2203,UE向可用的PDG发起承载建立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2204,PDG代替UE通过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向归属网络中的HSS/AAA Server发起鉴权认证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2205,归属网络中的HSS/AAA Server对UE进行鉴权认证,并将结果通过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返回PDG,同时返回的还有该UE的缺省承载的QoS相关信息。如果系统需要该UE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则该HSS/AAA还需返回P-CSCF的地址,并使用相应的标准位表示需要进行IMS注册。 
接着进入步骤2206,PDG为UE分配业务地址。 
接着进入步骤2207,PDG向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发送承载建立请求,其中携带该UE的缺省承载的QoS参数。 
接着进入步骤2208,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向PDG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指示已成功分配相应资源。 
接着进入步骤2209,PDG向UE发送承载建立响应,在响应中携带为UE分配的业务地址。如果在步骤2205中系统确认UE需要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并且从HSS/AAA中得到了P-CSCF的地址,则在该响应中同时携带该地址。 
UE接收到来自GW的承载建立响应后,如果还需要进行IMS注册,则该UE在SAE注册完成以后接着进入步骤2210,使用步骤2206中为UE分配的业务地址发起IMS注册过程,在IMS中进行注册。 
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与第七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在第七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PDG提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HHS/AAA Server提供。 
具体如图22所示,步骤2301-步骤2305与步骤2201-步骤2205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2306中,通过PDG与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交互,由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分配UE的业务地址。 
步骤2307-步骤2310与步骤2207-步骤2210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与第七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在第七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PDG提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SAE Anchor提供。 
具体如图23所示,步骤2401-步骤2405与步骤2201-步骤2205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2406中,PDG向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发送承载建立请求,其中携带该UE的缺省承载的QoS参数。 
接着进入步骤2407,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接收到该承载建立请求后,分配UE的业务地址。 
接着进入步骤2408,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向PDG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指示已成功分配相应资源,并通过该响应将所分配的该UE的业务地址下发给PDG。 
步骤2409、步骤2410与步骤2209、步骤2210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应用场景与第七实施方式大致相同,UE同样处于“Home Routed”漫游场景,UE同样通过归属网络接入SAE系统,非3GPP接入系统同样为IWLAN,网关同样为PDG,UE的业务地址同样由PDG提供,其区别在于IWLAN对于SAE系统来说是不可信任的。 
本实施方式的系统架构与第七实施方式相同,如图20所示,其中MME、UPE、PDG、3GPP Anchor和SAE Anchor如何组合是未定的。 
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24所示,在步骤2501中,UE接入IWLAN接入系统。 
接着进入步骤2502,UE查询可用的PDG的地址。 
接着进入步骤2503,UE向可用的PDG发起承载建立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2504,PDG代替UE通过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向归属网络中的HSS/AAA Server发起鉴权认证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2505,归属网络中的HSS/AAA Server对UE进行鉴权认证,并将结果通过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返回PDG,同时返回的还有该UE的缺省承载的QoS相关信息;如果系统需要该UE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则该HSS/AAA还需返回P-CSCF的地址,并使用相应的标准位表示需要进行IMS注册。 
接着进入步骤2506,PDG为UE分配业务地址。 
接着进入步骤2507,建立从PDG到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之间的安全隧道。 
接着进入步骤2508,PDG向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发送承载建立请求,其中携带该UE的缺省承载的QoS参数。 
接着进入步骤2509,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向PDG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指示已成功分配相应资源。 
接着进入步骤2510,PDG向UE发送承载建立响应,在响应中携带为UE分配的业务地址。如果在步骤2505中系统确认UE需要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并且从HSS/AAA中得到了P-CSCF的地址,则在该响应中同时携带该地址。 
UE接收到来自GW的承载建立响应后,如果还需要进行IMS注册,则该UE在SAE注册完成以后接着进入步骤2511,使用步骤2506中为UE分配的业务地址发起IMS注册过程,在IMS中进行注册。 
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与第十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在第十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PDG提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HHS/AAA Server提供。 
具体如图25所示,步骤2601-步骤2605与步骤2501-步骤2505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2606中,通过PDG与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交互,由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分配UE的业务地址。 
步骤2607-步骤2611与步骤2507-步骤2511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与第十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在第十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PDG提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SAE Anchor提供。 
具体如图26所示,步骤2701-步骤2705与步骤2501-步骤2505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2706中,建立从PDG到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之间的安全隧道。 
接着进入步骤2707,PDG向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发送承载建立请求,其中携带该UE的缺省承载的QoS参数。 
接着进入步骤2708,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接收到该承载建立请求后,分配UE的业务地址。 
接着进入步骤2709,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向PDG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指示已成功分配相应资源,并通过该响应将所分配的该UE的业务地址下发给PDG。 
步骤2710、步骤2711与步骤2510、步骤2511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与第七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第七实施方式中,UE通过归属网络接入SAE系统;而在本实施方式中,UE通过拜访网络接入SAE系统。 
本实施方式的系统架构如图27所示,其中MME、UPE、PDG、3GPPAnchor和SAE Anchor如何组合是未定的。 
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28所示,在步骤2901中,UE接入IWLAN接入系统。 
接着进入步骤2902,UE查询可用的PDG的地址,具体的查询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进入步骤2903,UE向可用的PDG发起承载建立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2904,PDG代替UE通过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向归属网络中的HSS/AAA Server发起鉴权认证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2905,归属网络中的HSS/AAA Server对UE进行鉴权认证,并将结果通过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返回PDG,同时返回的还 有该UE的缺省承载的QoS相关信息。如果系统需要该UE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则该HSS/AAA还需返回P-CSCF的地址,并使用相应的标准位表示需要进行IMS注册。 
接着进入步骤2906,PDG为UE分配业务地址。 
接着进入步骤2907,PDG通过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向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发送承载建立请求,其中携带该UE的缺省承载的QoS参数。 
接着进入步骤2908,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通过拜访网络中的SAEAnchor向PDG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指示已成功分配相应资源。 
接着进入步骤2909,PDG向UE发送承载建立响应,下带网络为UE分配的业务地址。如果在步骤2905中系统确认UE需要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并且从HSS/AAA中得到了P-CSCF的地址,则在该响应中同时携带该地址。 
UE接收到来自GW的承载建立响应后,如果还需要进行IMS注册,则该UE在SAE注册完成以后接着进入步骤2910,使用步骤2906中为UE分配的业务地址发起IMS注册过程,在IMS中进行注册。 
本发明第十四实施方式与第十三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在第十三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PDG提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HHS/AAA Server提供。 
具体如图29所示,步骤3001-步骤3005与步骤2901-步骤2905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3006中,通过PDG与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交互,由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分配UE的业务地址。 
步骤3007-步骤3010与步骤2907-步骤2910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十五实施方式与第十三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在 第十三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PDG提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SAE Anchor提供。 
具体如图30所示,步骤3101-步骤3105与步骤2901-步骤2905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3106中,PDG通过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向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发送承载建立请求,其中携带该UE的缺省承载的QoS参数。 
接着进入步骤3107,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接收到该承载建立请求后,分配UE的业务地址。 
接着进入步骤3108,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通过拜访网络中的SAEAnchor向PDG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指示已成功分配相应资源,并通过该响应将所分配的该UE的业务地址下发给PDG。 
步骤3109、步骤3110与步骤2909、步骤2910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十六实施方式的应用场景与第十三实施方式大致相同,UE同样处于“Home Routed”漫游场景,UE同样通过拜访网络接入SAE系统,非3GPP接入系统同样为IWLAN,网关同样为PDG,UE的业务地址同样由PDG提供,其区别在于IWLAN对于SAE系统来说是不可信任的。 
本实施方式的系统架构与第十三实施方式相同,如图27所示,其中MME、UPE、PDG、3GPP Anchor和SAE Anchor如何组合是未定的。 
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31所示,在步骤3201中,UE接入IWLAN接入系统。 
接着进入步骤3202,UE查询可用的PDG的地址。 
接着进入步骤3203,UE向可用的PDG发起承载建立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3204,PDG代替UE通过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向归属网络中的HSS/AAA Server发起鉴权认证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3205,归属网络中的HSS/AAA Server对UE进行鉴权认证,并将结果通过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返回PDG,同时返回的还有该UE的缺省承载的QoS相关信息。如果系统需要该UE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则该HSS/AAA还需返回P-CSCF的地址,并使用相应的标准位表示需要进行IMS注册。 
接着进入步骤3206,PDG为UE分配业务地址。 
接着进入步骤3207,建立从PDG到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之间的安全隧道。 
接着进入步骤3208,PDG通过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向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发送承载建立请求,其中携带该UE的缺省承载的QoS参数。 
接着进入步骤3209,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通过拜访网络中的SAEAnchor向PDG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指示已成功分配相应资源。 
接着进入步骤3210,PDG向UE发送承载建立响应,在响应中携带为UE分配的业务地址。如果在步骤3205中系统确认UE需要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并且从HSS/AAA中得到了P-CSCF的地址,则在该响应中同时携带该地址。 
UE接收到来自GW的承载建立响应后,如果还需要进行IMS注册,则该UE在SAE注册完成以后接着进入步骤3211,使用步骤3206中为UE分配的业务地址发起IMS注册过程,在IMS中进行注册。 
本发明第十七实施方式与第十六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在第十六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PDG提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HHS/AAA Server提供。 
具体如图32所示,步骤3301-步骤3305与步骤3201-步骤3205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3306中,通过PDG与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交互,由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分配UE的业务地址。 
步骤3307-步骤3311与步骤3207-步骤3211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十八实施方式与第十六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在第十六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PDG提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SAE Anchor提供。 
具体如图33所示,步骤3401-步骤3405与步骤3201-步骤3205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3406中,建立从PDG到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之间的安全隧道。 
接着进入步骤3407,PDG通过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向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发送承载建立请求,其中携带该UE的缺省承载的QoS参数。 
接着进入步骤3408,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接收到该承载建立请求后,分配UE的业务地址。 
接着进入步骤3409,归属网络中的SAE Anchor通过拜访网络中的SAEAnchor向PDG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指示已成功分配相应资源,并通过该响应将所分配的该UE的业务地址下发给PDG。 
步骤3410、步骤3411与步骤3210、步骤3211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对本发明第十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UE处于“Local Breakout”漫游场景,UE当前接入的非3GPP定义的接入系统为IWLAN,并且IWLAN对于SAE系统来说是可信任的,IWLAN所连接的GW为PDG,UE的业务地址由PDG提供。 
本实施方式的系统架构如图34所示,其中MME、UPE、PDG、3GPPAnchor和SAE Anchor如何组合是未定的。 
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35所示,在步骤3601中,UE接入IWLAN接入系统。 
接着进入步骤3602,UE查询可用的PDG的地址,具体的查询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进入步骤3603,UE向可用的PDG发起承载建立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3604,PDG代替UE通过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向归属网络中的HSS/AAA Server发起鉴权认证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3605,归属网络中的HSS/AAA Server对UE进行鉴权认证,并将结果通过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返回PDG,同时返回的还有该UE缺省承载的QoS相关信息。如果系统需要该UE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则该HSS/AAA还需返回P-CSCF的地址,并使用相应的标准位表示需要进行IMS注册。 
接着进入步骤3606,PDG为UE分配业务地址。 
接着进入步骤3607,PDG向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发送承载建立请求,其中携带该UE的缺省承载的QoS参数。 
接着进入步骤3608,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向PDG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指示已成功分配相应资源。 
接着进入步骤3609,PDG向UE发送承载建立响应,在响应中携带为UE分配的业务地址。如果在步骤3605中系统确认UE需要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并且从HSS/AAA中得到了P-CSCF的地址,则在该响应中同时携带该地址。 
UE接收到来自GW的承载建立响应后,如果还需要进行IMS注册,则该UE在SAE注册完成以后接着进入步骤3610,使用步骤3606中为UE分配的业务地址发起IMS注册过程,在IMS中进行注册。 
本发明第二十实施方式与第十九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在第十九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PDG提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HHS/AAA Server提供。 
具体如图36所示,步骤3701-步骤3705与步骤3601-步骤3605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3706中,通过PDG与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交互,由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分配UE的业务地址。 
步骤3707-步骤3710与步骤3607-步骤3610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二十一实施方式与第十九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在第十九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PDG提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SAE Anchor提供。 
具体如图37所示,步骤3801-步骤3805与步骤3601-步骤3605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3806中,PDG向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发送承载建立请求,其中携带该UE的缺省承载的QoS参数。 
接着进入步骤3807,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接收到该承载建立请求后,分配UE的业务地址。 
接着进入步骤3808,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向PDG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指示已成功分配相应资源,并通过该响应将所分配的该UE的业务地址下发给PDG。 
步骤3809、步骤3810与步骤3609、步骤3610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应用场景与第十九实施方式大致相同,UE同样处于“Local Breakout”漫游场景,非3GPP接入系统同样为IWLAN,网关同样为PDG,UE的业务地址同样由PDG提供,其区别在于IWLAN对 于SAE系统来说是不可信任的。 
本实施方式的系统架构与第十九实施方式相同,如图34所示,其中MME、UPE、PDG、3GPP Anchor和SAE Anchor如何组合是未定的。 
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38所示,在步骤3901中,UE接入IWLAN接入系统。 
接着进入步骤3902,UE查询可用的PDG的地址。 
接着进入步骤3903,UE向可用的PDG发起承载建立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3904,PDG代替UE通过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向归属网络中的HSS/AAA Server发起鉴权认证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3905,归属网络中的HSS/AAA Server对UE进行鉴权认证,并将结果通过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返回PDG,同时返回的还有该UE缺省承载的QoS相关信息。如果系统需要该UE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则该HSS/AAA还需返回P-CSCF的地址,并使用相应的标准位表示需要进行IMS注册。 
接着进入步骤3906,PDG为UE分配业务地址; 
接着进入步骤3907,建立从PDG到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之间的安全隧道。 
接着进入步骤3908,PDG向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发送承载建立请求,其中携带该UE缺省承载的QoS参数。 
接着进入步骤3909,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向PDG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指示已成功分配相应资源。 
接着进入步骤3910,PDG向UE发送承载建立响应,在响应中携带为UE分配的业务地址。如果在步骤3905中系统确认UE需要在注册完成后进行IMS注册并且从HSS/AAA中得到了P-CSCF的地址,则在该响应中同时 携带该地址。 
UE接收到来自GW的承载建立响应后,如果还需要进行IMS注册,则该UE在SAE注册完成以后接着进入步骤3911,使用步骤3906中为UE分配的业务地址发起IMS注册过程,在IMS中进行注册。 
本发明第二十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十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在第二十二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PDG提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HHS/AAA Server提供。 
具体如图39所示,步骤4001-步骤4005与步骤3901-步骤3905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4006中,通过PDG与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交互,由拜访网络中的AAA Server Proxy分配UE的业务地址。 
步骤4007-步骤4011与步骤3907-步骤3911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二十四实施方式与第二十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在第二十二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PDG提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UE的业务地址由SAE Anchor提供。 
具体如图40所示,步骤4101-步骤4105与步骤3901-步骤3905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4106中,建立从PDG到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之间的安全隧道。 
接着进入步骤4107,PDG向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发送承载建立请求,其中携带该UE缺省承载的QoS参数。 
接着进入步骤4108,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接收到该承载建立请求后,分配UE的业务地址。 
接着进入步骤4109,拜访网络中的SAE Anchor向PDG发送承载建立响 应,指示已成功分配相应资源,并通过该响应将所分配的该UE的业务地址下发给PDG。 
步骤4110、步骤4111与步骤3910、步骤3911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除了IWLAN以外,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其它的非3GPP接入系统,例如微波接入全球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简称“WiMAX”)系统、3GPP2的接入系统、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symmetric DigitalSubscriber Line,简称“ADSL”)等等。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用户设备接入通信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用户设备通过非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接入系统接入3GPP核心网,3GPP核心网对该用户设备进行注册,并在注册过程中为该通过非3GPP接入系统接入的用户设备建立缺省承载;
其中,所述在注册过程中为所述用户设备建立缺省承载的步骤包含以下子步骤:
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非3GPP接入系统的网关向所述3GPP核心网的认证设备发起鉴权认证请求;
所述认证设备对所述用户设备鉴权认证成功后,由3GPP核心网中的锚点设备在其与所述网关之间为该用户设备建立缺省承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接入通信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非3GPP接入系统的网关直接接入到归属3GPP核心网,则由该归属3GPP核心网中的锚点设备为所述用户设备建立缺省承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接入通信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非3GPP接入系统的网关直接接入到拜访3GPP核心网,并且通过该拜访3GPP核心网访问归属3GPP核心网中的业务,则由归属3GPP核心网中的锚点设备为该用户设备建立缺省承载,或由拜访3GPP核心网中的锚点设备和归属3GPP核心网中的锚点设备共同为该用户设备建立缺省承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接入通信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非3GPP接入系统的网关直接接入到拜访3GPP核心网,并且访问该拜访3GPP核心网中的业务,则由拜访3GPP核心网中的锚点设备为该用户设备建立缺省承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接入通信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3GPP核心网在所述注册过程中判断所述非3GPP接入系统是否可以信任,如果不可信任则在该非3GPP接入系统的网关和锚点设备之间建立安全隧道,所述缺省承载通过该安全隧道传输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接入通信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在所述注册过程中,网络侧设备为用户设备分配业务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设备接入通信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业务地址的网络侧设备是以下之一:
所述非3GPP接入系统中的网关、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认证授权和计费服务器、或锚点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接入通信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注册过程结束后,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缺省承载发起IP多媒体子系统注册流程。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接入通信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GPP核心网为系统构架演进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接入通信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3GPP接入系统为无线局域网互联3GPP IP接入系统,其网关为分组数据网关。
11.一种通信系统,包含用户设备和网络侧,其特征在于,网络侧进一步包含:
非3GPP接入系统,用于接入用户设备;
3GPP核心网,用于对通过所述非3GPP接入系统接入的用户设备进行注册,并在注册过程中为该用户设备建立缺省承载;
其中,所述非3GPP接入系统还包含网关,所述3GPP核心网还包含认证设备和锚点设备;
所述网关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接入所述非3GPP接入系统时向所述3GPP核心网的认证设备发起鉴权认证请求;
所述认证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网关的鉴权认证请求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鉴权认证;
所述锚点设备用于根据在所述认证设备鉴权认证成功后,在该锚点设备与所述网关之间为所述用户设备建立缺省承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还用于在所述非3GPP接入系统不被所述3GPP核心网信任时在该网关和3GPP核心网的锚点设备之间建立安全隧道,该安全隧道用于承载所述缺省承载。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3GPP接入系统为无线局域网互联3GPP IP接入系统,其网关为分组数据网关;
所述认证设备为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认证授权和计费服务器;
所述锚点设备为归属网络或访问网络中的锚点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用于在所述注册过程结束后,通过所述缺省承载发起IP多媒体子系统注册流程。
CN2006101065475A 2006-07-11 2006-07-11 通信网络及用户设备接入方法 Active CN1011068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065475A CN101106812B (zh) 2006-07-11 2006-07-11 通信网络及用户设备接入方法
PCT/CN2007/070252 WO2008009227A1 (fr) 2006-07-11 2007-07-06 Procédé destiné à un terminal utilisateur accédant à un système de télécommunication, et système de télécommunication corresponda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065475A CN101106812B (zh) 2006-07-11 2006-07-11 通信网络及用户设备接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6812A CN101106812A (zh) 2008-01-16
CN101106812B true CN101106812B (zh) 2011-11-02

Family

ID=38956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065475A Active CN101106812B (zh) 2006-07-11 2006-07-11 通信网络及用户设备接入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06812B (zh)
WO (1) WO20080092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7610B (zh) * 2008-04-11 2012-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承载处理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577909B (zh) * 2008-05-05 2011-03-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非3gpp接入系统信任类型的获取方法、系统及装置
ES2390935T3 (es) * 2008-06-05 2012-11-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bro por servicios en una red de comunicación
CN101808101B (zh) * 2010-04-20 2013-0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子网间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581312B (zh) * 2010-11-09 2017-0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aog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实现方法、网关、代理及系统
CN102469124B (zh) 2010-11-09 2015-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aog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实现方法、网关、代理及系统
WO2013063783A1 (zh) 2011-11-03 2013-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安全通道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4506406B (zh) * 2011-11-03 2018-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鉴权认证设备
CN103916854A (zh) * 2013-01-08 2014-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络用户接入固定宽带网络的方法和系统
CN106470465B (zh) * 2015-08-19 2021-05-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Wifi语音业务发起方法、lte通信设备、终端及通信系统
EP3573360B1 (en) * 2017-02-15 2022-11-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Local breakout servic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5960A (zh) * 2004-02-02 2005-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用户终端重新选择运营网络的交互方法
WO2005122457A2 (en) * 2004-06-02 2005-12-2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nfiguring an interwork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er equipment to access a 3gpp system
WO2006059931A1 (en) * 2004-12-03 2006-06-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ation of sblp for a wlan-gsm/3g integrated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5960A (zh) * 2004-02-02 2005-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用户终端重新选择运营网络的交互方法
WO2005122457A2 (en) * 2004-06-02 2005-12-2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nfiguring an interwork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er equipment to access a 3gpp system
WO2006059931A1 (en) * 2004-12-03 2006-06-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ation of sblp for a wlan-gsm/3g integrated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6812A (zh) 2008-01-16
WO2008009227A1 (fr) 2008-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06812B (zh) 通信网络及用户设备接入方法
US11109280B2 (en) Method for 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procedure and AMF node
US10660016B2 (en) Location based coexistence rules for network slice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220255936A1 (en) Method and nodes for handling access to epc services via a non-3gpp network
CN110495214B (zh) 用于处理pdu会话建立过程的方法和amf节点
CN105393630B (zh) 建立网络连接的方法、网关及终端
US859579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horization for access point name (APN) usage in a specific access
CN101472263B (zh) 一种网络连接方式的决定方法
EP1602200B1 (en) Wlan tight coupling solution
CN101141822A (zh) 一种无线网络的网关选择方法
CN101198171A (zh) 一种漫游场景下的策略计费控制消息的路由方法
WO2010086029A1 (en)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an access to a mobile network domain
KR20200111761A (ko) 다중 액세스에 걸쳐 트래픽을 분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컴퓨팅 디바이스
CN101472262B (zh) 一种接入网络的实现方法
CN102378399B (zh) 用户设备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998515A (zh) 控制pcrf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和实现系统
CN103582159A (zh) 一种固定移动网络融合场景下的多连接建立方法及系统
EP1833201B1 (en) Method of managing interworking for the transfer of service sessions from a mobile network to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corresponding TTG gateway
US9820129B2 (en) Charging mechanism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
Asadullah et al. Vertical handoff characterization for SIP and mSCTP based UMTS-WLAN integration solutions
WO2021253859A1 (zh) 切片认证方法及系统
EP1659740B1 (en) WLAN tight coupling solution
CN101577975A (zh) Ip连接的建立方法和数据传输方法
CN101729383A (zh) 跨接入网关切换时建立业务流映射的控制方法、目标接入网关
CN116782275A (zh) 一种终端设备接入核心网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