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6228A - 卡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6228A
CN101106228A CNA2007101494051A CN200710149405A CN101106228A CN 101106228 A CN101106228 A CN 101106228A CN A2007101494051 A CNA2007101494051 A CN A2007101494051A CN 200710149405 A CN200710149405 A CN 200710149405A CN 101106228 A CN101106228 A CN 1011062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contact
card connector
connecto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94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36239C (zh
Inventor
菊池仁
高桥宏和
武井一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06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62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62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623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for reading/sensing record carriers having surface conta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the connector being capable of simultaneously receiving a plurality of cards in the same insertion slo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卡连接器,包括:适于接触两张存储卡的触头的触头;构架,具有用于插入存储卡的插入开口,并在其中设置和保持触头;以及覆盖所述构架的壳。构架包括两个侧壁、后壁以及与这些侧壁和后壁邻接的底壁,通过两个侧壁、后壁和底壁形成用于存储卡的插入开口,并且构架具有可枢转移动的板,通过板的枢转移动来形成用于插入任一张卡的一个插入开口,并同时防止另一张卡插入。卡连接器能够通过只插入两张在插入方向上长度相等但宽度和厚度不同的卡来获得稳定的连接。

Description

卡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在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中使用的卡连接器,这些设备例如是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打印机、读卡器等等,用于将信号输入到插在该卡连接器中的存储卡上并从该存储卡中输出信号,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卡连接器,该卡连接器具有这种结构,即仅通过插入两张在插入方向上长度相等但宽度和厚度不同的卡来获得连接。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小型移动电话以及数码相机等等的广泛使用,具有较大存储容量和紧凑外型的存储卡已开始使用。依赖于使用存储卡的设备的特点等等,各种类型的存储卡也已开始使用,例如,SD卡(安全数码存储卡,注册商标,下面称之为“SD卡”)、记忆棒卡(注册商标,下面称之为“MS卡”)以及通过MMC卡(注册商标)进一步缩小的微型存储卡,例如SD微型卡(注册商标)、记忆棒微型卡(注册商标)和微型MMC卡(注册商标)。因此,作为向这些各种各样的存储卡上写入并从卡中读取的设备,存储卡读写器越来越多地用在计算机本身上或者作为外围设备。
[0003]作为使用托盘系统的卡连接器的实例,在此结合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6-127808(专利文献1)和日本专利申请号:2005-123,252(专利文献2)作为参考。
[0004]专利文献1
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6-127,808的摘要,此项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小型卡的连接器,包括托盘和紧凑设置的滑动构件。根据此项现有技术,公开了卡连接器1,包括托盘10,在其上装载卡C,并且还包括滑动构件12,可以与该托盘10一起相对于构架2来移动,其中托盘10包括位于卡C的插入侧上后端角部处的凹口部分10c,并且至少滑动构件12的部分12b设置在凹口部分10c所形成的空间内。
[0005]专利文献2
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号:2005-123,252的摘要,此项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连接器的总高度并具有简单结构的卡连接器10,并且该目的可以通过适于连接到至少两张卡60的卡连接器10来实现,该连接器包括与卡60的数量相应的触头14,可以设置至少两张卡60的托盘16,以及构架12,具有用于接纳托盘16的装配开口20并在其中设置和保持所述触头14。作为适于连接到四张卡60的卡连接器10,公开的是一种卡连接器,它包括四种触头14,具有可以装载四张卡60的卡装载部分22的托盘16,以及构架12,其用于设置和保持所述四种触头14并具有用于接纳托盘16的装配开口20。
[0006]近些年,随着设备的小型化,对连接器更加小型化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连接器已经变得更加轻巧和紧凑。另一方面,根据用户的请求或需求,尽管在连接器的高度方向上有足够的空间,但连接器的尺寸(基片的占用面积)通常都有限。
[0007]然而,具有了上述的托盘系统,使用单一托盘不可避免地扩大了连接器(其基片的占用面积)。为了避免使用单一托盘而扩大连接器(基片的占用面积),通常建议采用多个托盘。然而,使用多个托盘会增加管理成本,并且插入错误的托盘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0008]考虑到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连接结构的卡连接器,仅通过将在插入方向上长度相同但宽度和厚度不同的两张不同的卡插入该连接器中就能通过该结构进行连接。
[0009]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卡连接器10来实现,其中两张存储卡60,62可拆卸地向/从该卡连接器10中插入/取出,该卡连接器10包括:触头14,16,适于接触存储卡60,62的触头;构架12,具有分别插入存储卡60,62的插入开口24,并且在其中设置并保持所述触头14,16;以及壳18,覆盖在所述构架12上,其中所述构架12包括两个侧壁26,后壁28以及与这些侧壁和后壁26,28邻接的底壁30,通过两个侧壁26,后壁28和底壁30形成用于所述存储卡60,62的所述插入开口24,并且所述构架12具有可枢转移动的板20,通过它的枢转移动来形成用于插入所述卡的其中一张的一个插入开口24,并同时防止另一张卡插入。
[0010]如权利要求2定义的卡连接器10进一步包括用于所述板的枢转移动限制装置。
[0011]在权利要求3定义的卡连接器10中,与一张卡60相应的触头A 14的连接部分143延伸到卡插入侧的相反侧上,而相应于另一张卡62的触头B 16的连接部分163延伸到卡插入侧上,并且进一步地,所述板20具有锚定孔42,所述触头A 14分别插入到锚定孔42中,并且还具有啮合部分44,适于分别啮合所述触头A 14的尖端部分144。
[0012]在权利要求4定义的卡连接器10中,所述板20具有导入部分40,并且所述构架12的所述每一个侧壁26都在其内侧提供有引导槽34。
[0013]如权利要求5定义的卡连接器被构成为用于容纳两张在插入方向上的长度实质相等的卡。
[0014]当一张卡插入时,所述板20枢转移动(旋转),以便天线接头被所述板20推向到所述触头B 16。
[0015]从上面的描述可见,根据本发明的卡连接器可以实现下面的重要功能和效果。(1)根据本发明的卡连接器10,其中两张存储卡60,62可拆卸地向/从该卡连接器10中插入/取出,该卡连接器10包括:触头14,16,适于接触存储卡60,62的触头;构架12,具有插入存储卡60,62的任一张的插入开口24,并且在其中设置并保持所述触头14,16;以及壳18,覆盖在所述构架12上,其中所述构架12包括两个侧壁26,后壁28以及与这些侧壁和后壁26,28邻接的底壁30,通过两个侧壁26,后壁28和底壁30形成用于所述存储卡60,62的所述插入开口24,并且所述构架12具有可枢转移动的板20,通过它的枢转移动来形成用于插入所述不同的卡的任一张的该插入开口24,并同时防止另一张卡插入。因此,通过只插入宽度和厚度不同的两张不同的卡的任一张这种简单的结构就能获得稳定的连接。一旦已插入两张卡中的其中一张,就能防止插入另一张卡,从而每次总是允许仅插入一张卡。由于不使用一个或多个托盘,就不会再有插入错误的托盘的风险。
[0016](2)如权利要求2定义的卡连接器10还包括用于所述可枢转移动的板20的枢转移动限制装置。从而,由于卡60插入上部的空间能够得以保证,因此将卡60插入到卡连接器的上部就变得容易。
[0017](3)在如权利要求3定义的卡连接器10中,接收一张卡60的触头A 14的连接部分143延伸到卡插入侧的相反侧上,而接收另一张卡62的触头B 16的连接部分163延伸向卡插入侧,并且进一步地,所述板20具有锚定孔42,所述触头A 14分别插入到锚定孔42中,并且还具有啮合部分44,适于分别啮合所述触头A 14的尖端部分144。因此,就能防止触头A 14的弯曲损坏,并且卡62插入到底部的空间就能获得安全地保证。
[0018](4)在权利要求4定义的卡连接器10中,所述板20具有导入部分40,并且所述构架12的所述每一个侧壁26都在其内侧提供有引导槽34。从而,卡60就能容易地插入到卡连接器的上部中。
[0019](5)如权利要求5定义的卡连接器被构成为用于容纳两张在插入方向上的长度实质相等的卡。因此,仅通过插入宽度和厚度不同的两张不同的卡的其中一张这种简单的结构就能获得稳定的连接。一旦已插入两张卡中的其中一张,就能防止插入另一张卡,从而每次总是允许仅插入一张卡。
[0020](6)当一张卡60插入到卡连接器中时,所述板20枢转移动(旋转),来将天线接头22推向到所述触头B 16,以便触头B 16和所述天线接头之间的间隙变得更窄,从而防止所述触头A 14和所述天线接头22之间的噪音。
[0021]通过参考下面的与附图相联系的详细说明以及权利要求将更加完整地理解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A是从卡插入侧上看的根据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1B是从卡插入侧的相反侧上看的根据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2A是从卡插入侧看,插入了一张卡的卡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2B是从卡插入侧看,插入了另一张卡的卡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3A是从卡插入侧看,移走了根据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的壳的透视图;
图3B是从卡插入侧的相反侧上看,移走了根据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的壳的透视图;
图4A是从其导入部分一侧上看,板的透视图;
图4B是从其导入部分的相反侧上看,板的透视图;
图5A是单个触头A的透视图;
图5B是示出触头A的设置的透视图;
图5C是单个触头B的透视图;
图5D是示出触头B的设置的透视图;
图6A是从卡的插入侧上看构架的透视图;
图6B是从卡的插入侧的相反侧上看构架的透视图;
图7A是从卡的插入侧上看,壳的透视图;
图7B是从卡的插入侧的相反侧上看,壳的透视图;
图8是天线接头的透视图;
图9A是一张卡还未插入到卡连接器中的截面图;
图9B是插入了一张卡的卡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9C是插入了另一张卡的卡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触头A的尖端部分与板的啮合部分相啮合的卡连接器的部分截面图;以及
图11A-11I是用于解释卡的拔出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将参考图1A至图11I来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图1A是从卡插入侧上看的根据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的透视图,以及图1B是从卡插入侧的相反侧上看的根据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的透视图。图2A是从卡插入侧看,插入了一张卡的卡连接器的透视图,而图2B是从卡插入侧看,插入了另一张卡的卡连接器的透视图。图3A是从卡插入侧看,移走了根据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的壳的透视图,以及图3B是从卡插入侧的相反侧上看,移走了根据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的壳的透视图。图4A是从其导入部分上看,板的透视图,而图4B是从其导入部分的相反侧上看,板的透视图。图5A是一个触头A的透视图,以及图5B是示出触头A的设置的透视图。图5C是一个触头B的透视图,以及图5D是示出触头B的设置的透视图。图6A是从卡的插入侧上看构架的透视图,而图6B是从卡的插入侧的相反侧上看,构架的透视图。图7A是从卡的插入侧上看,壳的透视图,以及图7B是从卡的插入侧的相反侧上看,壳的透视图。图8是天线接头的透视图。图9A是一张卡还未插入到卡连接器中的截面图,以及图9B是插入了一张卡的卡连接器的截面图,而图9C是插入了另一张卡的卡连接器的截面图。图10是示出触头A的尖端部分与板的啮合部分相啮合的卡连接器的部分截面图。图11A-11I是用于解释卡的拔出的视图。
[0023]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卡连接器10主要包括构架12,两种类型的触头(触头A 14和触头B 16),板20,壳18以及天线接头22。
[0024]在解释卡连接器的部件之前,将先解释卡。所述卡用于打印机、读卡器等等。每张所述卡主要包括:触点部分,适于接触触头14,16的触点部分141,161;从卡的触点部分连接到电路的布线;以及连接部分,适于连接到安装在该布线上的集成电路以及中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卡连接器10的卡包括SD卡(注册商标),MS卡(注册商标)以及MMC卡(注册商标),以及进一步缩小的微型存储卡,例如SD微型卡(注册商标)、MS微型卡(注册商标)和微型MMC卡(注册商标)。根据本发明的卡连接器被构造为容纳两张在插入方向上长度实质上相等的卡。在插入方向上具有相同长度的两张卡中,两张卡的任意组合都能在根据本发明的卡连接器中使用。只要卡符合上述关于长度的条件,这些卡就能用在根据本发明的卡连接器中,并且还可以是例如SIM卡(用户识别模块卡,注册商标),多媒体卡(注册商标),Mini-SD卡(微型安全数字存储卡,注册商标),CF卡(注册商标),xD卡(注册商标),RS-MMC卡(减小尺寸的MMC卡,注册商标),Transflash卡(注册商标),S卡(注册商标),双记忆棒卡(注册商标)等等,这些都是具有用于存储的嵌入式CPU或IC的IC卡。
[0025]本发明的实施例所示出的卡连接器10被构造为在其上部接收MS微型卡(注册商标)60并在其下部接收SD微型卡(注册商标)62。(然而,两张卡不能同时插入到卡连接器中,也就是,一旦已插入一张卡,另一张卡就不能再插入到连接器中。)
[0026]首先,将解释可枢转移动的板20,它是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板20通过公知的注射成型法采用电绝缘塑料材料来制成。用于板20的材料可以考虑尺寸稳定性、可加工性、制造成本等等来进行适当选择,通常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酰胺(66PA或46PA)、液晶聚合物(LCP)、聚碳酸酯(PC)等等或它们的组合物。
[0027]所述的可枢转移动的板20实质上是一个板型零件,并在其宽度方向的两端上具有轴46,适于装配在所述构架12的支承件36内,以便使板20能够围绕着轴46枢转移动(旋转)。可枢转移动的板20的形状可以与构架12相配合,从而形成卡插入空间(插入开口),以便通过它的枢转移动来容纳不同卡的其中一张。考虑到上述功能、卡连接器10的尺寸、枢转移动(旋转)的难易程度等等来适当地设计轴46的位置和尺寸。
[0028]所述可枢转移动的板20形成有锚定通孔42,它穿过板20的厚度,其数量与触头A 14的数量相对应用于接收触头A 14。当板20枢转地安装在构架12上时,所述锚定孔42的位置与MS微型卡(注册商标)的触头相一致。锚定孔的尺寸约比触头A 14的宽度大0.05至0.1mm,以便在板20枢转移动时能够避免触头A 14与锚定孔42的壁接触所产生的机械摩擦。
[0029]每一个所述锚定孔42都设置在卡插入侧的一端上,其啮合部分44适于啮合所述触头A 14的尖端部分144。以这种方式,促使所述板20啮合所述触头A 14,以便在没有卡插入的情况下,板20在所述触头A 14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总是位于上部中(在壳18的一侧),从而提供用于将SD微型卡(注册商标)62插入下部的空间(插入开口24),并进一步防止触头A 14弯曲。啮合部分44的尺寸可以是任意的,只要触头A 14的尖端部分144可以啮合该啮合部分44,并且板20可以在不插入卡的时候维持在上述条件下。为了在这种条件下(没有插入卡)维持所述板20并确保用于SD微型卡(注册商标)62的空间(插入开口24),所述板20在它的下端形成有与SD微型卡(注册商标)62的宽度相匹配的凹口48。
[0030]由于所述板20在不插入卡的情况下总是位于上部,所以最好使板20在其上表面并面向插入卡的一端上设置导入部分40。导入部分40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只要能容易地引入卡,并且该导入部分40具有倾斜的表面、圆形的斜面或呈R型。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入部分40是倾斜的表面。导入部分40的尺寸可以是任意的,只要它能够容易地引入MS微型卡(注册商标)60。
[0031]所述可枢转移动的板20还具有枢转移动限制装置,用于限制板20向上地枢转移动(旋转),从而提供用于将MS微型卡(注册商标)60插入上部的空间,并使插入变得容易。枢转移动限制装置在满足这种功能的范围内可以是任意一种。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板20在所述导入部分40宽度方向的一端上具有锚定突起50,适于与所述壳18中所形成的啮合孔38相啮合,从而限制板20(朝向壳18)枢转地移动(旋转)。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锚定突起50是圆柱形柱状物,但它可以是任意形状的,只要它可以限制板20的枢转移动。所述锚定突起50的位置和尺寸可以是任意的,只要它能够啮合所述啮合孔38来限制板20向上(朝向壳18)枢转移动(旋转),并且能够适当地设计。
[0032]然后来解释构架12。构架12通过公知的注射成型法采用电绝缘的塑料材料来制成。构架12的材料可以考虑到尺寸稳定性、可加工性、制造成本等等来适当地选择,通常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酰胺(66PA或46PA)、液晶聚合物(LCP)、聚碳酸酯(PC)等等或它们的组合物。
[0033]所述构架12包括两个侧壁26,后壁28以及与这些侧壁和后壁26,28邻接的底壁30,这两个侧壁26与后壁28和底壁30形成用于存储卡的各个插入开口24。
[0034]更准确地,如此构成用于接收两张不同卡的其中一张的卡插入开口24,以便通过可枢转移动的板20的枢转旋转来仅接收两张不同卡中的一张。换句话说,在没有卡插入的情况下,为SD微型卡(注册商标)62形成下部空间(插入开口24),而当MS微型卡(注册商标)60插入到上部时,板20被迫向下旋转以形成用于MS微型卡(注册商标)60的上部空间(插入开口24)。
[0035]而且,安装在所述构架12中的是分别与卡60和62相对应的触头A 14以及触头B 16,它们通过整体成型、压入配合、钩连接(气割)、焊接等等方式固定到构架12上。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触头A 14通过压入配合的方法固定在构架12上,并且所述触头B 16通过整体成型的方法(与之前设置在模子中的触头B 16一起成型)固定在构架12上。
[0036]设置在构架12中的是触头A 14和B 16,也就是,与MS微型卡(注册商标)60相应的触头A 14的连接部分143在卡插入侧的相反侧上延伸,与SD微型卡(注册商标)62相应的触头B 16的连接部分163在卡插入侧上延伸。构架12在与触头14和16相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各个插入孔32。(由于在所示实施例中触头B 16通过整体成型的方法固定到构架12上,所以不需要用于所述触头B 16的插入孔32。)
[0037]所述构架12在其两个侧壁26的内侧面上形成有引导槽34,用于朝向所述触头A 14引导MS微型卡(注册商标)60。引导槽34的宽度约比MS微型卡(注册商标)60的厚度大0.1mm。当没有卡插入时,所述板20总是位于上部中,以便MS微型卡(注册商标)60能够容易地在引导槽34和提供在所述板20上的导入部分40的帮助下插入。
[0038]所述构架12还形成有能够插入所述天线接头22的插入槽33。所述天线接头22通过整体成型、压入配合、钩连接(气割)、焊接等等方式固定在构架中。在所示实施例中天线接头22通过压入配合的方法固定在构架上。
[0039]进一步地,所述构架12在与所述板20的轴46相应的位置上具有支承件36。所述支承件36只需要能够使所述板20枢转移动(旋转),并且可以适当地设计所述支承件36的形状和尺寸以使其能够使所述板20枢转移动(旋转)。
[0040]然后要解释触头A 14和触头B 16。触头A 14和触头B 16是用金属制成,并且通过公知的压力加工方式来制造的。形成所述触头A 14和触头B 16的优选的金属包括黄铜、铜铍合金、磷青铜等等能够符合对弹性、导电性等等需要的金属。所述触头A 14和所述触头B 16中的每一个主要包括:触点部分141、161,适于接触存储卡的触头;固定部分142、162,用于固定到所述构架12上;以及连接部分143、163,用于连接到基片上。如图5B和5D所示,对所述触头A 14和B 16设置了所需的数量,为了保护卡并延迟接触时间,其中一些触头是连续的结构。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在11个触头A 14中的两个触头A 14(如图5B所示设置为一排中的从触头A 14的右端开始的第三和第四触头)作为接地点,它们在其它触头(信号触头)能够接触到MS微型卡(注册商标)60之前,先接触卡60,从而释放静电。换句话说,保护卡60免于静电危害。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在8个触头B 16中的3个触头B 16(如图5D所示设置为一排中的触头B 16两端的各一个触头以及从左端开始的第三个触头)作为接地点,这三个触头与基片保持电连续性。当要移走SD微型卡(注册商标)62时,两端的这两个触头最初不与卡62相接触,当插入SD微型卡(注册商标)62时,从左端开始的第三个触头最初开始与卡62相接触,从而保护该卡。剩下的5个触头是信号触头,这种连续的结构用于延迟接触时间,从而便于读写。
[0041]所述触头A 14与MS微型卡(注册商标)60相对应,并且可以考虑到电路设计以及基片的占用面积、连接器的尺寸和设计来对触头A 14的连接部分143进行设计。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触头A 14的连接部分143在卡的插入侧的相反侧上延伸,并且如图1B所示是表面贴装型(SMT)的。所述触头A 14中的每一个在连接部分143的相反侧都包括尖端部分144,适于与所述板20的啮合部分44啮合。尖端部分144的啮合效果如上所述。触头A 14的触点部分141弯曲起来,以便易于与MS微型卡(注册商标)60的触头相接触。
[0042]所述触头B 16与SD微型卡(注册商标)62相对应,并且可以考虑到电路设计以及基片的占用面积、连接器的尺寸和设计来对触头B 16的连接部分163进行设计。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触头B 16的连接部分163在卡的插入侧上延伸,并且如图1A和1B所示是表面贴装型(SMT)的。触头B 16的触点部分161弯曲起来,以便易于与SD微型卡(注册商标)62的触头接触。
[0043]然后解释天线接头22。天线接头22是用金属制成并通过公知的压力加工方式来制造的。形成所述天线接头22的优选金属包括黄铜、铜铍合金、磷青铜等等能够符合对弹性、导电性等等需要的金属。所述天线接头22主要包括适于与存储卡的触头相接触的触点部分221,以及固定在所述构架12上的固定部分222。
[0044]所述天线接头22与SD微型卡(注册商标)62相对应。当所述天线接头22的触点部分221与SD微型卡(注册商标)62的触头相接触时,信号通过无线电波来传输。
[0045]当一张卡60插入时,板20枢转移动(旋转),以便将天线接头22推向所述触头B 16,从而使触头B 16和天线接头22之间的间隙变窄,防止所述触头A 14和所述天线接头22之间的噪音。
[0046]所述天线接头22在其厚度方向上与所述触头B 16(如图5D所示设置在一行中的触头B 16的左端)并行设置。
[0047]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插入的卡60和62是手动移走的。可以设想,移走卡的方法包括弹出系统(未示出)和推进系统。可以考虑连接器的规格和小型化、卡的保护等等来适当地确定移走卡的方法。弹出系统可以包括一个弹出按钮来作为一个分开部件。推进系统可以具有设置在预定位置上的所谓的心形凸轮,以便通过将卡进一步向卡连接器内推进来移走卡。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板型零件21实质上呈J型,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构架12的一个侧壁26上,以便与所谓的心形凸轮组合,从而通过该推进系统来移走所插入的卡(在推动该卡时卡就立即伸出)。
[0048]参考图11A至11I来解释卡的推出结构。这些图示出了螺旋弹簧23的尖端沿着形成心形的切割槽52移动的连续状态。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考虑到连接器的制造成本、易于安装以及最小化来使用板型零件21、螺旋弹簧23和心形凸轮。所述构架12的每个侧壁形成有切割槽52,实质上以心形呈现,并且螺旋弹簧23的尖端啮合在该切割槽52中,而所述螺旋弹簧23的另一端保持在所述板型零件21上。当插入卡时,卡的一端与板型零件21的端面接触并使其向内推进。在卡插入之前(或卡已经被移走),所述螺旋弹簧23的尖端位于位置X(图11A和11I),而当卡已经完全插入时,所述螺旋弹簧23的尖端位于位置Y(图11E)。当要移走卡时,稍微推进所述卡(也就是,所述板型零件21被推进),从而使所述螺旋弹簧23的尖端在箭头“Z”的一侧(图11B)移动到位置X,由此在螺旋弹簧23的弹力的作用下将卡移走。当要插入卡时,所述螺旋弹簧23被卡所推动,以便使所述螺旋弹簧23的尖端在箭头“Z′”的一侧(图11F)移动到位置Y,由此完成卡的插入。
[0049]最后来解释壳18。壳18是用金属制成并通过公知的压力加工方式来制造的。形成所述壳18的优选金属包括黄铜、铜铍合金、磷青铜等等能够符合对可使用性、可焊接性(soldability)等等需要的金属。
[0050]所述壳18实质上具有U型的截面,用于保持卡片,以防止插入到上部中的MS微型卡(注册商标)60浮动,以获得稳定的接触,从而防止噪音,并安全地将卡连接器10固定到基片上。
[0051]所述壳18具有用于限制板20枢转移动(旋转)的枢转移动限制装置,从而便于MS微型卡(注册商标)60插入卡连接器的上部,并确保插入MS微型卡60的足够空间。该枢转移动限制装置只需要实现这种功能,并且在所述实施例中,所述板20在所述导入部分40的一端具有锚定突起50,适于与形成在所述壳18中的啮合孔38相啮合,从而限制板20(朝向壳18)的枢转移动(旋转)。更详细地,所述壳18具有实质上呈L型的弹性零件37,在其尖端处附近形成有啮合孔38。在所示实施例中啮合孔38的形状是椭圆的,但也可以是任意一种,只要它能够啮合板20的锚定突起50从而限制板20的枢转移动。所述啮合孔38的位置和尺寸可以是任意的,只要孔38能够啮合锚定突起50并且限制板20向上(朝向壳18)枢转移动(旋转),并且可以进行适当的设计。
[0052]当MS微型卡(注册商标)60插入到卡连接器的上部时,所述弹性零件37被卡60向外推,从而使所述弹性零件37的啮合孔38与所述板20的锚定突起50脱开,从而使所述板20向下枢转移动(旋转)。由此对比,当SD微型卡(注册商标)62插入到卡连接器的下部时,所述弹性零件37没有被卡62所推动,从而板20没有向上(朝向壳18)枢转移动(旋转),结果就能限制板20向上(朝向壳18)枢转移动(旋转)。所述壳18的所述弹性零件37和所述啮合孔38以及所述板的锚定突起50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考虑这些功能进行适当的设计。换句话说,在MS微型卡(注册商标)60插入上部的时候,所述啮合孔38一从锚定突起50上脱开,但卡正从上部移走时,所述板20就回到其正常的位置(卡60插入之前的状态),此后,所述弹性零件37移位,其啮合孔38啮合所述锚定突起50。
[0053]已经对卡连接器进行了解释,其结构是用其上部接收MS微型卡(注册商标)60,用其下部接收SD微型卡(注册商标)62(然而,两张卡不能同时插入,也就是,一旦已插入了一张卡,另外一张就不能插入)。可以理解,具有在插入方向上长度相等的两张卡的任意组合都可以在根据本发明的卡连接器中使用。
[0054]本发明的应用实例包括卡连接器,它能够在连接器以及插在卡连接器中的存储卡之间交换信号,以便在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中使用,例如:移动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打印机、读卡器等等,特别地,该卡连接器具有只通过插入两张在插入方向上长度相等但宽度和厚度不同的卡来获得稳定连接的结构。
[0055]尽管已经在这里参照优选实施例特别介绍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做出前述的和其它的改变,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5)

1.一种卡连接器,其中两张存储卡可拆卸地向/从该卡连接器中插入/取出,该卡连接器包括:适于接触存储卡的触头的触头,具有分别插入存储卡的插入开口并在内部布置、保持所述触头的构架,以及覆盖所述构架的壳,
其中,所述构架包括两个侧壁、后壁以及与这些侧壁和后壁邻接的底壁,通过两个侧壁、后壁和底壁形成用于所述存储卡的所述插入开口,并且所述构架具有可枢转移动的板,通过板的枢转移动来形成用于插入任一张所述卡的一个插入开口,并同时防止另一张卡插入。
2.如权利要求1的卡连接器,其中,进一步包括用于所述板的枢转移动限制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的卡连接器,其中,与一张卡相应的触头A的连接部分延伸到卡插入侧的相反侧上,而相应于另一张卡的触头B的连接部分则延伸到卡插入侧上,其中,所述板具有锚定孔,所述触头A分别插入到锚定孔中,并且还具有啮合部分,适于分别啮合所述触头A的尖端部分。
4.如权利要求1,2和3中任一个的卡连接器,其中,所述板具有导入部分,并且所述构架的所述侧壁都在其内侧提供有引导槽。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个的卡连接器,其中,该卡连接器被构成为用于容纳两张在插入方向上的长度实质相等的卡。
CNB2007101494051A 2006-07-12 2007-07-04 卡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62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91223A JP2008021484A (ja) 2006-07-12 2006-07-12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191223/2006 2006-07-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6228A true CN101106228A (zh) 2008-01-16
CN100536239C CN100536239C (zh) 2009-09-02

Family

ID=38949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4940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6239C (zh) 2006-07-12 2007-07-04 卡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452241B2 (zh)
JP (1) JP2008021484A (zh)
CN (1) CN10053623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18273B1 (en) * 2008-08-12 2009-11-17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Memory card connector
US8456850B2 (en) * 2009-12-07 2013-06-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mory cards and electronic machines
FR2974947B1 (fr) * 2011-05-04 2014-01-24 Schneider Toshiba Inverter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rapide pour un appareil electrique
CN202111341U (zh) * 2011-05-16 2012-01-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JP5605322B2 (ja) * 2011-06-30 2014-10-15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
CN104425920B (zh) * 2013-08-21 2017-05-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抽屉座及具有该抽屉座的电子卡连接器
US9257771B2 (en) * 2013-12-17 2016-02-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ard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DE102017100805A1 (de) 2017-01-17 2018-07-19 Nemak, S.A.B. De C.V. Gießform zum Gießen von komplex geformten Gussteilen und Verwendung einer solchen Gießfor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47601B2 (en) * 2000-05-30 2003-04-15 Alps Electric Co., Ltd. Card connector device
FR2845801B1 (fr) * 2002-10-14 2005-06-17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Connecteur electrique pour le raccordement simultane de deux cartes a circuit(s) integre(s) superposees
US20050003711A1 (en) * 2003-06-17 2005-01-06 Chia-Chen Chang Memory card connector for accommodating different memory car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14788A1 (en) 2008-01-17
JP2008021484A (ja) 2008-01-31
CN100536239C (zh) 2009-09-02
US7452241B2 (en) 2008-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6239C (zh) 卡连接器
JP5049003B2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及びハウジングSubAssyの製造方法
US7427206B2 (en) Card connector
US9960536B2 (en) Card holding member and card connector
JP4202337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4711891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6457885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5738689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16110741A (ja) カード保持部材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10114100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4808743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00585952C (zh) 卡连接器和用于生产机架组件的方法
US7044798B2 (en) Card connector
WO2012071489A2 (en) Card connector
CN105186156B (zh) 卡保持构件以及卡用连接器
JP4476889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TWI548147B (zh) Card holding member and card connector
JP2017045678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08204847A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装置
JP4272939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07214149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US20090093143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a supporting patch on the contac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2

Termination date: 2014070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