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2725A - 改变胰岛素药动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改变胰岛素药动学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2725A
CN101102725A CNA2004800158861A CN200480015886A CN101102725A CN 101102725 A CN101102725 A CN 101102725A CN A2004800158861 A CNA2004800158861 A CN A2004800158861A CN 200480015886 A CN200480015886 A CN 200480015886A CN 101102725 A CN101102725 A CN 1011027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in
insulin preparation
preparation
people
sk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158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J·佩蒂斯
N·哈维
B·金斯伯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cton Dickinson and Co
Original Assignee
Becton Dickinson an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0/429,97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7722595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Becton Dickinson and Co filed Critical Becton Dickinson and Co
Publication of CN101102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27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将胰岛素施用到受治疗者皮肤的真皮内隔室内,优选真皮内隔室的真皮脉管系统中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增强了胰岛素递送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并且有效地导致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的卓越临床功效。本发明方法提供改进的对非禁食(即餐后)和禁食血葡萄糖水平的控制,从而相对于包括皮下胰岛素递送的传统胰岛素递送方法,对糖尿病的治疗、预防和/或管理有增强的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改变胰岛素药动学的方法
本申请要求2003年5月6日申请的美国申请No.10/429,973的优先权,后者要求分别在2002年5月6日和2002年6月20日申请的美国临时申请Nos.60/377,649和60/389的优先权,这些专利文献在此全文引作参考。本申请另外要求了分别在2003年11月19日和2003年9月5日申请的美国临时申请Nos.60/523,831和60/500,956的优先权,这些专利文献在此全文引作参考。
下面的描述包括理解本发明有用的信息。并不是承认这里提供的任何信息是现在要求的发明的现有技术,或者相关地,具体或隐含参考的所有公开物不是现有技术。
1.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胰岛素施用到受治疗者皮肤的真皮内隔室内,优选真皮内隔室的真皮脉管系统中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增强了胰岛素递送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并且有效地导致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的卓越临床功效。本发明方法提供改进的对非禁食(即餐后)和禁食血葡萄糖水平的血糖控制,从而相对于包括皮下胰岛素递送的传统胰岛素递送方法,对糖尿病的治疗、预防和/或管理有增强的治疗效果。
2.发明背景
2.1.药物递送
长期以来认识到有效并且安全地施用药学物质例如诊断剂和药物的重要性。虽然对于所有的药学物质都要重点考虑,但是最近突出了获得有效而可再现性地吸收的对于从生物技术工业出现的象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获得合适的生物可利用率的需要(Cleland等,2001Curr.Opina.Biotechnol.12:212-219)。常规的针头的使用长期以来提供了通过皮肤给药对人和动物递送药物的一条途径。进行了相当的努力来实现通过皮肤的可重复而有效的递送,同时改善注射的容易程度并减小与传统针头注射相关的患者的恐惧和/或疼痛。此外,一些递送系统根本不使用针头,而只依赖化学传递器或者外部驱动力,例如突破皮肤最外层的角质层的电离子渗入疗法或电穿孔或热穿孔或超声促渗,通过皮肤表面递送物质。然而,这样的递送系统不能可重复地突破皮肤屏障或者将药物递送给皮肤表面下的给定深度,所以临床结果可能是可变的。因此,相信例如使用针头对角质层的机械突破提供了通过皮肤表面施用物质的最可重复的方法,在对施用物质的定位方面提供控制和可靠性。
将物质递送到皮肤表面之下的方法几乎仅包括经皮给药,即,通过皮肤将物质递送到皮肤下面的部位。经皮递送包括皮下,肌内或静脉内途径给药,肌内(IM)和皮下(SC)注射是最常使用的。
解剖学上,身体的外表面由两层主要组织构成,外表皮和下面的真皮,它们共同构成皮肤(有关综述参见,Physiology,Biochemistry,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Skin,第二版,L.A.Goldsmith,编著,Oxford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1991)。表皮再分为五层,总厚度在75和150微米之间。表皮下面是真皮,它包含两层,最外面的部分称为真皮乳头层,更深的那层称作真皮网织层。真皮乳头层含有大量微循环血液和淋巴丛。相反,真皮网织层相对无细胞和无血管并且由密集的胶原和弹性结缔组织构成。表皮和真皮下面是皮下组织,也称作下真皮,它由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肌肉组织在皮下组织的下面。
如上文所指出的,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通常用作施用药物的部位。但是真皮很少定向作为递送物质的部位,这可能由于,至少部分地由于难以精密地将针头放到真皮内隔室中。此外,虽然已知真皮,特别是真皮乳头层具有高度多血管状态,但在本发明之前没人意识到能利用这种血管状态的优势来获得比皮下给药递送物质的改进的吸收作用。
小的药物分子因为它们在施用到皮下组织中之后能被快速吸收,所以被长期皮下施用,皮下给药提供了方便且可预计的途径。然而,还没有意识到改进小分子给药提高药动学的需要。不管目标组织血管供应程度如何,大分子,例如蛋白质,一般不能通过毛细上皮很好地被吸收。因此这些物质的有效皮下给药是有限的。
Mantoux结核菌素试验中常规使用皮肤表面下并且进入真皮内隔室区域中施用的一条途径。在该方法中,使用27或30规针头以浅角度对皮肤表面注射纯化的蛋白质衍生物(Flynn等,1994 Chest 106:1463-5)。然而,注射部位的不确定程度能产生一些假阴性试验结果。此外,该试验涉及定位注射以在注射位点激发反应,并且Mantoux方法没有利用真皮内注射将物质全身给药。
一些小组曾报道过通过特征为“真皮内”注射的方法全身给药。在这样一个报道中,进行了皮下和描述为“真皮内”注射的比较研究(Autret等,1991 Therapie 46:5-8)。试验的药学物质是降钙素,一种分子量是大约3600的蛋白质。虽然阐明真皮内注射药物,注射使用了以60度角度基础推进的4毫米针头。这导致注射部位在大约3.5mm的深度,并且进入真皮网织层的下部或者进入皮下组织,而不是进入血管化真皮乳头层。事实上,如果注射到真皮网织层的下部而不是进入皮下组织,则预计物质在脉管相对少的真皮网织层吸收缓慢或者扩散到皮下区域中,导致功能上与皮下给药和吸收一样的结果。这样实际或功能皮下给药解释了在达到最大血浆浓度时,在各测试时间的浓度和曲线下的面积方面,皮下和真皮内给药之间没有差异的报道。
类似地,Bressolle等使用4毫米针头以“真皮内”注射施用头孢他啶钠(Bressole等,1993 J.Pharm.Sci.82:1175-1178)。这导致注射到皮肤表面之下4毫米深度,产生实际或功能上的皮下注射,尽管在这种情况下皮下吸收较好,但那是因为头孢他啶钠是亲水性的并且有相对低的分子量。
另一组报道描述了真皮内药物递送装置(美国专利No.5,007,501)。指明注射要以低速度进行,并且注射部位要在表皮下面的一些区域,即,在表皮和真皮之间的界面或者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内部。但是,这篇参考文献没有提供这样的教导,即选择性真皮给药,也没有提示可能由这样的选择性给药产生的任何可能的药动学优点。
因此,对于用于施用药学物质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和装置有着持续不断的需要。
2.2.糖尿病
糖尿病特征在于生理上和解剖学上显著异常,例如,异常的胰岛素分泌,葡萄糖处理改变,脂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代谢改变,高血压,神经病,视网膜病,血小板活性异常,和患有血管病并发症增加的危险。糖尿病一般分为两类。依赖于胰岛素防止酮症酸中毒的患者患有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或1型糖尿病。不依赖胰岛素避免酮症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患有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或2型糖尿病。
糖尿病一般还分为两类:原发型和继发型。原发型糖尿病包括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 1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 2型),后者进一步包括非肥胖NIDDM,肥胖NIDDM和年轻的青春发生型糖尿病。原发型糖尿病意味着不存在相关疾病,而继发型糖尿病是由一些其他可鉴定症状引起或者使得产生糖尿病综合症症状。可以引起继发型糖尿病发展的糖尿病综合症的例子包括胰腺病,激素异常,药物或化学品引起的症状,和遗传综合征。
这类中胰岛素的依赖性不等效于胰岛素治疗,但是意味着患者在缺乏胰岛素情况下有酮症酸中毒的危险。有人提出术语胰岛素依赖性和非胰岛素依赖性描述了生理状态(分别是有酮症酸中毒倾向和酮症酸中毒-抗性),而术语1型和2型指发病机理(分别是免疫介导的和非免疫介导的)。使用这种分类,可认识原发型糖尿病的三种主要形式:(1)1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2)2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和(3)妊娠糖尿病。糖尿病的继发形式包括有例如胰腺病,激素异常,遗传综合征,和其他这样的病症的患者。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经常在儿童或青年期发生,而NIDDM一般在生命中期或晚期发生。NIDDM患者通常体重超重并且占糖尿病总数的90-95%。IDDM由可能是病毒感染促成的自身免疫过程对β细胞的破坏而产生。NIDDM特征在于β细胞功能的逐渐减弱和对胰岛素外周抗性的改变程度。IDDM每年发生率,非白人男性每100,000人中10例,白人男性每100,000人中16例(Laporte等,1981,Diabetes30:279)。NIDDM流行程度随着年龄而增大,特别是在45岁之后,黑人比白人以及生活在南非和英国的亚州印第安人这样的人群发生率高(Malter等,1985,Br.Med.J.291:1081)。美国每年妊娠糖尿病发生率占所有妊娠的2.4%(Freinkel等,1985,N.Engl.J.Med.313:96)。妊娠也是胰岛素抗性的一种状态。妊娠糖尿病的胰岛素抗性恶化,这可能使得患者有与NIDDM相关的妊娠的各种高血压综合征的倾向(Bardicef等,1995,Am.J.Gynecol.172:1009-1013)。
目前对于IDDM的治疗包括胰岛素治疗,对于NIDDM包括对体重超重患者的饮食控制和降低血糖物质例如,格列吡嗪,优降糖和gliperimide,所有这些物质都是通过刺激β细胞释放胰岛素而起作用,和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它们减小胰岛素抗性。但是,对于具有最佳药动学参数的有效胰岛素治疗还没有满足需要。
3.发明概述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受治疗者,优选对人,递送胰岛素的改进的肠胃外给药方法,即通过直接定向皮肤隔室,从而这样的方法出人意料地改变了施用胰岛素的药动学(PK)和药效学(PD)参数。改变的PK和PD参数增强了所施用胰岛素的治疗效果。因此,本发明方法特别用于治疗、预防和/或管理糖尿病,例如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或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本发明方法改善与糖尿病有关的一种或几种症状。
根据本发明方法的胰岛素真皮内递送提供了改良的血糖控制,因此相对于包括皮下胰岛素注射的传统胰岛素递送方法,在治疗、预防和/或管理糖尿病中有提高的治疗效果。优选地,本发明方法提供改善的血糖控制而没有增加低血糖作用。虽然不是要受限于特定作用机理,但由于部分控制非禁食(即餐后)和禁食葡萄糖水平,利用本发明的真皮内递送方法实现了改善的血糖控制。本发明的真皮内递送方法比传统的胰岛素递送方法更有效地降低禁食和/或餐后高血糖。
根据本发明方法的胰岛素真皮内递送特别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如这里使用的,″餐后″是本领域常用含意,指餐后(例如非禁食状态)血浆葡萄糖浓度,经常在餐后2小时(即餐后2小时的葡萄糖)测量。本发明的真皮内递送方法在胰岛素递送之后头两个小时,优选在第一个小时之内有效控制餐后葡萄糖水平。虽然不是要受限于特定作用机理,但根据本发明方法的胰岛素真皮内递送导致第一小时内胰岛素有效地全身吸收,这导致餐后葡萄糖(PPG)水平降低。优选地,胰岛素递送导致PPG水平降低至少20mg/dL,至少30mg/dL,至少40mg/dL或者至少50mg/dL。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真皮内胰岛素递送导致PPG水平降低45mg/dL。
根据本发明方法递送的胰岛素导致相对于包括皮下胰岛素递送的传统胰岛素递送更高的生物效能。生物效能一般指化学物质对身体的作用强度,它对生物系统作用得如何好和如何持久。这里使用的生物效能指胰岛素能对生物系统作用得如何好和如何持久,包括对禁食血葡萄糖水平和餐后葡萄糖水平控制的影响。虽然不是要受限于特定作用机理,根据本发明方法递送的胰岛素的提高的生物效能部分由于递送之后头一个小时内全身快速吸收。
本发明包括胰岛素溶液型(例如,Humalog),胰岛素颗粒型,和其混合物(例如,HumalogMix 50/50TM)的施用方法。胰岛素制剂可以是不同物理状态,包括但不限于单体,二聚体和六聚体形式。通过标准重组DNA技术可以修饰胰岛素的化学状态,产生不同缔合状态的不同化学式的胰岛素。或者,溶液参数,例如pH和Zn含量可以被改变,以产生不同缔合状态的胰岛素制剂。本发明还包括改变胰岛素吸收的胰岛素的其他化学修饰或加入添加剂或赋形剂。
如这里使用的,真皮内给药意在包括以这样一种方式将胰岛素施用到真皮中,使得物质容易达到真皮脉管系统,包括循环和淋巴脉管,并且快速吸收到血毛细管和/或淋巴管中,变成全身生物可利用。相信物质主要在至少大约0.3mm,更优选地,在至少大约0.4mm并且最优选地在至少大约0.5mm的深度到至多不大于大约2.5mm的深度,更优选不大于大约2.0mm,最优选不大于大约1.7mm的深度沉积将导致胰岛素的快速吸收。优选地,根据本发明,在1.75mm,1.5mm或1.25mm的深度递送胰岛素。
根据本发明的教导,直接定向于真皮隔室,优选真皮脉管可提供更快速的胰岛素作用的启动。本发明人发现,通过选择性进入循环和淋巴微脉管的受控ID给药,胰岛素能被快速吸收并且全身分布,这样胰岛素可以发挥比SC给药更快速的有益作用。本发明的方法更好地有利于一些目前的治疗法,例如通过递送胰岛素进行的血液葡萄糖控制。
对真皮内隔室,优选对真皮脉管系统递送胰岛素,导致相对于常规胰岛素递送方法产生改进的药动学。根据本发明,改进的药动学意味着,与常规胰岛素递送相比,施用的一定量的化合物的生物可利用率提高,迟滞期时间(tag)降低,Tmax减小,吸收速度更快,见效更快和/或Cmax增大。所谓生物可利用率意思是达到血液隔室的递送的物质的给定剂量总量。这一般根据浓度对时间图的曲线下的面积来测定。所谓″迟滞期时间″意思是递送物质的给予和可测量或可检测到血液或血浆水平时间之间的延迟。Tmax是代表实现化合物的最大血液浓度的时间的值,而Cmax是用给定剂量和施用方法达到的最大血液浓度。见效的时间是Tlag,Tmax和Cmax的函数,因为所有这些参数影响达到实现生物作用所必需的血液(或目标组织)浓度所需要的时间。Tmax和Cmax可以通过目测图示结果来测定,并且经常能够对比较的施用化合物的两种方法提供足够的信息。但是,利用数学模型和/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其他方法,通过动力学分析,能更精确地测定数值。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以控制方式进行胰岛素递送,例如,通过控制递送的体积以实现单相药动学曲线,例如,只吸收和分布的一种方式或途径,优选真皮内,其中药物浓度对时间曲线的动力学曲线数学上能拟合。
此外,出人意料地发现,当根据本发明方法施用胰岛素的颗粒和溶液形式的混合物时,有可能实现胰岛素的延长循环,同时保持胰岛素全身可利用性的快速见效。因此,本发明方法的特定优点是改进的胰岛素药动学曲线,其中药动学曲线类似双相(或多相)递送模式(即,利用吸收和分布的两种或多种方式或途径,PK曲线能数学拟合),并且表现出特征在于胰岛素水平快速而高峰见效的初始相或早期相,接着是特征在于在更长的时间有更低的胰岛素延时循环水平的后期相。
根据本发明,例如,利用显微操作针为基础的注射和灌注系统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精确定向真皮内隔室的任何其他方法,能实现定向真皮内(ID)给药。特定装置包括下面文献中公开的那些:2002年1月10日公开的WO 01/02178;和2002年1月10日公开的WO02/02179,2002年12月17日公布的美国专利No.6,494,865,和2003年5月27日公布的美国专利No.6,569,143,所有这些文献在此全文引作参考,还有图8-10中例示的那些。当与胰岛素递送的传统方法相比时,利用本发明方法,能改变胰岛素的药动学。利用本发明方法,不止是利用微型器件为基础的注射系统,还有其他递送系统,例如不用针头将液体或粉末冲击注射到ID隔室中,Mantoux-型ID注射,通过微型器件的增强的离子电渗(ionotophoresis),和直接在皮肤中沉积液体、固体或其他剂型,都能实现改进的药动学参数。
本发明的另一个效益是实现更快的胰岛素的全身分布和偏移。本发明的方法还帮助实现胰岛素更高的生物利用率。直接利益是用提高的生物可利用率的ID给药,可使用较少的活性物质实现相等的生物学作用。这给药物生产商以及可能对消费者带来直接经济利益。同样,更高的生物可利用率可以降低总的剂量,减小与高剂量相关的患者的副作用。胰岛素更快地见效可以降低低血糖率。
本发明另一个利益是达到血浆中胰岛素更高的最大浓度。本发明人发现,根据本发明方法施用的胰岛素更快地被吸收,导致血浆中更高的初始浓度。更快的见效使得能以较少量的胰岛素达到更大的CMax值。
本发明另一个利益是去除当胰岛素在系统吸收之前通过皮肤和被收集在皮肤组织隔室中时引起的物质或动力学屏障。通过与经真皮递送方法相反的机械装置的直接ID给药克服皮肤的动力学屏障性质,并且不受胰岛素或者其制剂赋形剂的药学或物理化学性质的限制。
通过直接定向真皮脉管系统和通过对皮肤真皮隔室的受控胰岛素递送实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效益。本发明人发现通过特异性定向真皮内隔室和控制递送的速度和方式,能出人意料地改进胰岛素表现的药动学,并且在很多情况下能获得不同的临床优点。这样的药动学控制不容易通过除了IV途径外的其他肠胃外给药途径获得或控制。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以快速浓注或者通过灌注施用胰岛素。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快速浓注″意思是在比10分钟短的时间内递送的量。″灌注″意指经比10分钟长的时间递送一种物质。应该明白利用控制速度的方法,例如泵,或者没有特定速度的控制装置,例如使用者自我注射,能实施快速浓注给药或递送。
本发明的胰岛素制剂可以是适合真皮内递送的任何形式。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真皮内胰岛素制剂是可流动可注射基质形式,即,可以用注射器注射的低粘度制剂。可流动可注射基质可以是液体。或者,可流动可注射基质是一种液体,其中颗粒材料是悬浮的,使得基质保持它的流动性,从而是可注射和可使用注射器的,例如可以在注射器中使用。本发明包括其中胰岛素是颗粒形式的制剂。即,不完全溶解于溶液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胰岛素的至少30%,至少50%,至少75%是颗粒形式。尽管不意在受特定作用模式的限制,其中胰岛素是颗粒形式的本发明的制剂具有至少一种有利于胰岛素沉淀的物质。本发明制剂中可以使用的沉淀剂可以是蛋白质物质,例如,精蛋白,一种阳离子聚合物,或者非蛋白质物质,例如,锌或者其他金属或聚合物。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发明方法施用的胰岛素制剂是100U/mL的赖脯胰岛素(Eli Lilly & Company)。本发明方法中优选使用1-50U,最优选10U的赖脯胰岛素。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发明方法施用的胰岛素制剂是20U 50%预先混合的赖脯胰岛素(Humalog Mix 50/50TM,含有50%赖脯胰岛素和50%赖脯胰岛素精蛋白悬浮液)。
能以任何溶液浓度配制胰岛素,范围从10国际单位/mL,最多至,并且包括500国际单位/mL。本发明优选包括施用1-50U这里公开的胰岛素制剂。利用本发明方法,需要更低剂量的胰岛素实现和常规胰岛素治疗方法一样的治疗效果。根据本发明方法递送的胰岛素制剂在降低血清葡萄糖水平方面特别有效,并且与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的常规方法相比有改进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真皮内胰岛素制剂能制备成单位剂型。每小瓶单位剂量可以含有0.1至0.5mL的制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真皮内制剂的单位剂型可以含有50微升至100微升,50微升至200微升,或50微升至500微升制剂。如果需要,通过向各个小瓶加入无菌稀释剂能将这些制剂调节至期望的浓度。
本发明改善对人或动物ID递送胰岛素的临床应用。通过对真皮内隔室,优选对真皮脉管系统递送来改进ID递送的临床利用率。公开的是提高胰岛素吸收率的方法,而不必经SC途径。这种效果提供更短的Tmax。潜在的必然利益包括对于给定单位剂量的更高的最大浓度(Cmax)、更高的生物可利用率、更快的药动学或生物学作用的启动,和减小的贮存作用。
4.附图的简要描述
图1 ID对SC赖脯胰岛素递送的胰岛素的药动学曲线。给出了在三个不同的ID深度将胰岛素递送到皮肤中之后随时间的胰岛素的赖脯胰岛素水平,并且与SC递送获得的曲线进行了比较。对于SC注射,利用夹紧技术使用30 Ga,8mm标准胰岛素注射器和针头。
图2赖脯胰岛素的生物可利用率。这个条框图说明将胰岛素ID施用到1.25mm,1.5mm(重复试验的结果),1.75mm深度,或者SC施用胰岛素时的生物可利用率。浅灰色显示绝对AUC;深灰色显示%AUC。
图3A和B HUMALOG的药动学曲线。给出10名受治疗者正常血糖钳夹术中需要的平均葡萄糖灌注速度。A栏是原始数据,B栏是实线曲线,完成。
图4胰岛素HUMALOG50/50MIX的曲线。将在1.5mm深度ID递送的含有50%赖脯胰岛素和50%赖脯胰岛素精蛋白悬浮液的Humalog Mix 50/50TM的血浆胰岛素水平与SC递送的胰岛素相比较。
图5真皮内HUMALOGO50/50MIX的药动学曲线。将响应在1.5mm深度ID递送的含有50%赖脯胰岛素和50%赖脯胰岛素精蛋白悬浮液的HumalogMix 50/50TM的水平的血糖夹中需要的血液葡萄糖与SC递送的胰岛素相比较。
图6胰岛素的ID递送对餐后血葡萄糖的效果。根据使用1.5mm针头的赖脯胰岛素的真皮内递送之后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数据为基础计算的餐后葡萄糖水平。
图7早期胰岛素水平增加的分析:ID和SC递送的比较。对于ID和SC递送计算随时间的赖脯胰岛素水平。给出1.5mm ID深度递送到皮肤中的赖脯胰岛素的数据。对于SC注射,利用夹紧技术使用30Ga,8mm标准胰岛素注射器和针头。
图8针头装置。根据本发明设计的针头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9针头装置。图8实施方案的部分横截面说明图。
图10针头装置。与注射器体连接构成注射装置的图9的实施方案。
5.本发明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通过直接定位于真皮内隔室将胰岛素递送给优选人的哺乳动物的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例如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或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方法,其中对真皮内隔室施用胰岛素。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胰岛素在真皮上部区域(即真皮脉管系统)沉积。一旦根据本发明方法将胰岛素灌注给真皮脉管系统,则表现出比胰岛素递送的常规方法例如SC注射施用胰岛素所观察到的结果优越的,临床上更期望的结果。
不是要受限于任何理论作用机理,相信施用到真皮脉管系统中所发现的快速吸收作用是由于此处血液和淋巴管丛丰富。对这里报道的出人意料的增强的吸收作用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注射胰岛素后,其很容易达到真皮脉管系统,导致血流和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强。例如,已知针头插入3mm深度导致血流增多,这推测是不依赖疼痛刺激并且由于组织释放组胺的缘故(Arildsson等,2000 Microvascular Res.59:122-130)。这与下面的发现相拟合,即响应皮肤损伤刺激的急性炎症应答产生血流和毛细血管渗透性一过性增加(参见,Physiology,Biochemistry,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Skin,第二版,L.A.Goldsmith,编著,Oxford Univ.Press,New Yor k,1991,p.1060;Wilhem,Rev.Can.Biol 30:153-172,1971)。同时,注射到真皮内层中预期将提高隔室压力。已知隔室压力值从大约-7提高至大约+2mm Hg(超过″正常范围″)使淋巴管扩张并且增加了淋巴流(Skobe等,2000 J.Investig.Defmatol.Symp.Proc.5:14-19)。因此,相信注射到真皮内层中激发的增大的隔室压引起增加的淋巴流和注射到真皮中的物质的增加的吸收作用。
根据本发明方法真皮内递送胰岛素提供改善的血糖控制,因此相对于包括皮下胰岛素递送的传统的胰岛素递送方法在治疗、预防和/或管理糖尿病中具有增强的治疗效力在。优选地,本发明方法提供改善的血糖控制,而且不增加低血糖作用。虽然不意在受限于特定作用机理,利用本发明真皮内递送方法实现的改善的血糖控制部分由于非禁食(即餐后)和禁食葡萄糖水平的控制。本发明真皮内递送方法比胰岛素递送常规方法更有效地降低禁食和/或餐后高血糖。
根据本发明方法的胰岛素真皮内递送在控制餐后高血糖方面是特别有用的。如这里使用的,″餐后″是其本领域中的普通概念,指吃饭之后(即非禁食状态)血浆葡萄糖浓度。没有糖尿病的个体,禁食血浆葡萄糖浓度,例如在8-10小时禁食过夜之后,一般范围是70至110mg/dL。作为膳食碳水化合物吸收的结果,在餐后大约10分钟时葡萄糖浓度开始上升。因此,碳水化合物吸收、胰岛素和葡萄糖分泌、以及它们对肝脏和周围组织中葡萄糖代谢的共同作用决定了餐后葡萄糖(PPG)曲线。血浆葡萄糖浓度峰的大小和时间取决于各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吃饭的时间、量和成分。没有糖尿病的个体,在开始吃饭之后大约60分钟血浆葡萄糖浓度达到峰值,但是很少超过140mg/dL,并且在2-3小时之内回到餐前的水平。糖尿病个体,例如有1型糖尿病的患者,他没有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浓度峰值的时间和高度以及所得的葡萄糖水平依赖于胰岛素施用的量,类型和途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水平峰值延迟并且不足以控制PPG水平。此外,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个体有另外的并发症,例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异常、肝葡萄糖吸收异常、肝葡萄糖产生的抑制,和引起更高和更长PPG偏移的周围葡萄糖吸收,即,餐前至餐后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因此,提高的PPG浓度获得不太理想的葡萄糖控制。
本发明的真皮内递送方法在胰岛素递送之后头两个小时之内,优选头一个小时之内有效控制餐后葡萄糖水平。虽然不要受限于特定的作用机理,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真皮内胰岛素递送导致头一个小时之内诱导有效的全身吸收,这导致PPG水平的减小。优选地,胰岛素递送导致PPG水平减小至少20mg/dL,至少30mg/dL,至少40mg/dL或至少50mg/dL。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真皮内胰岛素递送导致PPG水平减小45mg/dL。
根据本发明方法的胰岛素递送导致相对于包括皮下胰岛素递送的传统方法更高的生物效能。根据本发明方法的胰岛素递送导致相对于胰岛素递送的传统方法生物效能提高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或至少80%。这里使用的生物效能指胰岛素对生物系统作用得如何好或如何时间长,并且包括它影响血糖控制的能力,包括禁食血液葡萄糖水平,餐后葡萄糖水平和身体对葡萄糖利用的比例。虽然不要受限于特定的作用机理,根据本发明方法的递送的胰岛素提高的生物效能部分由于第一个小时之内被快速吸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方法控制餐后葡萄糖水平,因此防止或延迟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或大血管综合征的发生,包括但不限于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视网膜病、神经病和肾衰竭。虽然不要受限于特定的作用机理,餐后高血糖与内皮机能障碍和动脉粥样化形成第一步骤中的一个有关。
此外,出人意料地发现,当根据本发明方法施用胰岛素颗粒和溶液形式的混合物时,有可能实现胰岛素的延长循环,同时保持胰岛素全身有效性的快速见效。不受任何特定理论的限制,真皮内施用胰岛素溶液型有利于使胰岛素全身有效性快速见效,而胰岛素的颗粒型不是可立即全身利用的生物活性形式。不受任何理论的限制,存在于胰岛素颗粒型中的沉淀剂(例如,精蛋白)散播开,胰岛素逐渐在溶液中重新溶解,使全身循环延长的时间。因此,本发明包括对人受治疗者激发延时胰岛素循环,同时激发比皮下递送更快的胰岛素全身有效性见效的方法,包括向人受治疗者皮肤的真皮内隔室递送含有颗粒和溶解形式胰岛素的胰岛素制剂。
除非另有说明,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延时循环″意思是利用本发明方法递送的胰岛素循环的半衰期比利用其他真皮内递送方法(例如胰岛素溶液形式的真皮内递送)递送的胰岛素循环半衰期更长。此外,该术语还指利用本发明方法递送的胰岛素与递送到其他隔室(例如皮下)中的胰岛素的循环半衰期至少相当,或者时间更长。
在其他实施方案中,通过改变根据本发明方法施用的制剂中含有的胰岛素的颗粒和溶液形式之间的比例能控制胰岛素释放速度。因此,本发明还包括调节胰岛素在人受治疗者中的循环半衰期的方法,包括对人受治疗者皮肤的真皮内隔室施用含有胰岛素的颗粒和溶液形式的组合物,其中胰岛素的颗粒和溶液形式之间的比例是可变的。因此本发明方法提供调节胰岛素循环半衰期的控制方法,同时实现全身效能的快速见效。
此外,利用本发明方法同样能控制其他治疗药物,特别是以蛋白质为基础的治疗性药物的循环半衰期,同时通过增强它们的启动而增强它们的全身效能。对于延迟释放制剂,本发明方法是特别优选的。因此,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包括对人受治疗者调节治疗性药物的循环半衰期的方法,包括对人受治疗者皮肤的真皮内隔室施用含有治疗性药物的颗粒和溶液形式的组合物,其中治疗性药物的颗粒和溶液形式之间的比例是可变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治疗性药物是蛋白质。对于疼痛药物治疗、肿瘤药物,例如干扰素、生长激素、蛋白质受体、治疗性抗体细胞生长或刺激因子,例如GCSF(优保津),阿法依伯汀,本发明方法是特别优选的。在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从本发明方法获益的物质是PEG化形式或贮存形式。
本发明提供施用抗肿瘤药物的方法。这样的抗肿瘤药物包括各种各样的药物,包括细胞因子、血管生成抑制剂、经典抗癌药物和治疗性抗体。根据本发明可以使用的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剂和激素包括但不限于干扰素、白细胞介素(IL-1,-2,-4,-6,-8,-12)和细胞生长因子。
能在本发明的方法和组合物中使用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包括但不限于:血管他丁(纤溶酶原片段);抗血管生成抗凝血酶III;Angiozyme;ABT-627;Bay 12-9566;氟草胺;贝伐单抗;BMS-275291;软骨产生抑制剂(CDI);CAI;CD59补体片段;CEP-7055;Col 3;考布他丁A-4;内皮他丁(胶原XVIII片段);纤连蛋白片段;Gro-β;卤夫酮;肝素酶;肝素多聚己糖片段;HMV833;人绒毛膜促性腺素(hCG);IM-862;干扰素α/β/γ;干扰素可诱导蛋白质(IP-10);白细胞介素-12,Kringle 5(纤溶酶原片段);马马司他;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2-甲氧雌二醇;MMI 270(CGS 27023A);MoAbIMC-1C11;新伐司他;NM-3;Panzem;PI-88;胎盘核糖核酸酶抑制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血小板因子-4(PF4);普啉司他;促乳素16kD片段;多育曲菌素-相关蛋白质(PRP);PTK 787/ZK222594;视网膜样物质;索利司他;角鲨胺;SS 3304;SU 5416;SU6668;SU11248;四氢皮质醇-S;四硫钼酸盐;萨利多胺;血步板反应素-1(TSP-1);TNP-470;转化生长因子-β(TGF-b);Vasculostatin;Vasostatin(钙网织蛋白片段);ZD6126;ZD 6474;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FTI);和双膦酸酯。
能根据本发明方法使用的其他抗癌药物包括但不限于:阿西维辛;阿柔比星;盐酸阿可达唑;阿克罗宁;阿多来新;阿地白介素;六甲密胺;安波霉素;乙酸阿美蒽醌;安鲁米特;安吖啶;阿那托唑;蒽霉素;天冬酰胺酶;曲林霉素;氮胞苷;氮替哌;阿佐霉素;巴马司他;苯佐替哌;比卡鲁胺;盐酸必桑郡;双奈法德二甲磺酸盐;比折来新;硫酸博莱霉素;白瑞夸尔钠;溴匹利胺;白消安;放线菌素C;7β,17α-二甲睾酮;卡拉酰胺;卡比替膜;卡铂;卡莫司汀;盐酸卡米诺霉;卡折来新;西地芬戈;瘤可宁;西罗里霉素;顺铂;克拉屈宾;克雷斯托甲磺酸盐;环磷酰胺;阿糖胞苷;达卡巴嗪;放线菌素D;盐酸柔红霉素;脱氧氮杂胞苷;右奥马铂;地扎呱宁;地扎呱宁甲磺酸盐;地吖醌;多西他赛;阿霉素;盐酸阿霉素;屈洛昔芬;屈洛昔芬柠檬酸盐;丙酸屈他雄酮;重氮霉素;依达曲沙;盐酸依洛尼塞;依沙芦星;恩洛铂;恩普氨酯;依匹哌啶;盐酸表阿霉素;厄布洛唑;盐酸依索比星;雌莫司汀;雌莫司汀磷酸钠;依他硝唑;依托泊苷;磷酸依托泊苷;氯苯乙嘧胺;盐酸法罗唑啉;法扎拉滨;芬维A酸;氟尿苷;磷酸氟达拉滨;氟尿嘧啶;氟环胞苷;磷喹酮;福司曲星钠;吉西他滨;吉西他滨盐酸盐;羟基脲;盐酸伊达比星;异环磷酰胺;伊莫福新;白介素(包括重组白介素12,或rIL12,干扰素α-2a;干扰素α-2b;干扰素α-n1;干扰素α-n3;干扰素β-Ia;干扰素γ-Ib;异丙铂;依立替康盐酸盐;醋酸兰瑞肽;来曲唑;醋酸亮丙瑞林;盐酸利阿唑;洛美曲索钠;环己亚硝脲;盐酸洛索蒽酯;马索罗酚;美登素;盐酸氮芥;乙酸甲地孕酮;乙酸美仑孕酮;美法仑;美诺立尔;巯基嘌呤;甲氨喋呤;甲氨喋呤钠;氯苯氨啶;美妥替哌;米丁度胺;mitocarcin;丝裂红素;司托洁林;丝裂马菌素;丝裂霉素;丝裂帕菌素;米托坦;盐酸米托蒽醌;霉酚酸;诺考达唑;诺拉霉素;奥马铂;奥西舒仑;紫杉醇;天门冬酰胺酶;佩里霉素;戊氮芥;硫酸培洛霉素;过磷酰胺;哌泊溴烷;哌泊舒凡;盐酸吡罗蒽醌;光辉霉素;普洛美坦;卟吩姆钠;甲基丝裂霉素;泼尼莫司汀;盐酸丙卡巴肼;嘌呤霉素;盐酸嘌呤霉素;吡唑呋喃菌素;利波腺苷;洛太米特;沙芬戈;盐酸沙芬戈;甲基环己亚硝脲;辛曲嗪;磷乙酰天冬氨酸钠;稀疏霉素;盐酸螺旋锗;螺莫司汀;顺螺铂;链霉黑素;链佐星;磺氯苯脲;他利霉素;替可加兰钠;替加氟;盐酸替洛蒽醌;替莫泊芬;替尼泊苷;替罗昔隆;睾内酯;硫咪嘌呤;硫代鸟嘌呤;塞替派;tiazofurin;替拉扎明;托瑞米芬柠檬酸盐;曲托龙;磷酸曲西立滨;曲美沙特;三甲曲沙;曲普瑞林;盐酸妥布氯唑;尿嘧啶介子;乌锐替派;伐普肽;维替泊芬;硫酸长春花碱;硫酸长春新碱;长春地辛;硫酸长春地辛;硫酸长春匹定;硫酸长春苷酯;硫酸长春罗新;长春瑞滨;硫酸长春罗定;硫酸长春利定;伏氯唑;折尼铂;净司他丁;盐酸佐柔比星。其他抗癌药物包括但不限于:20-表-1,25二氢维他命D3;5-乙炔基尿嘧啶;阿比特龙;阿柔比星;乙烯富烯(acylfulvene);adecypenol;阿多来新;阿地白介素;ALL-TK拮抗剂;六甲基蜜胺;氨莫司汀;磺胺异唑;氨磷汀;氨基乙酰丙酸;氨柔比星;安吖啶;阿那格雷;阿那曲唑;穿心莲内酯;血管生成抑制剂;拮抗剂D;拮抗剂G;安雷利克斯;anti-dorsalizing形态发生蛋白质-1;抗雄性激素,前列腺癌;抗雌激素;抗癌肽类;反义寡核苷酸;阿菲迪霉素甘氨酸盐;编程性细胞死亡基因调节剂;编程性细胞死亡调节剂;脱嘌呤核酸;ara-CDP-DL-PTBA;精氨酸脱氨酶;asulacrine;阿他美坦;阿莫司汀;axinastatin 1;axinastatin 2;axinastatin 3;阿扎司琼;阿扎毒素;重氮酪氨酸;浆果赤霉素III衍生物;balanol;巴马司他;BCR/ABL拮抗剂;苯并二氢卟酚;苯甲酰星形孢菌素;p内酰胺衍生物;β-alethine;βclamycin B;桦木酸;bFGF抑制剂;比卡鲁胺;盐酸必桑郡;bisaziridinylspermine;双奈法德;双枸椽酸环己塞卓酯A;比折来新;breflate;溴匹利胺;布多替肽;布替诺林磺基肟;钙泊三醇;calphostin C;喜树碱衍生物;金丝雀痘IL-2;卡培他滨;氨甲酰-氨基-三唑;氨甲酰三唑;CaRest M3;CARN 700;软骨衍生抑制剂;卡折来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ICOS);澳粟精胺;杀菌肽B;西曲瑞克;chlorlns;chloroquinoxaline sulfonamide;环前素;顺式-卟啉;克拉屈滨;氯米芬类似物;克霉唑;collismycin A;collismycin B;考布他汀A4;考布他汀类似物;conagenin;crambescidin 816;克立那托;cryptophycin 8;cryptophycin A衍生物;curacin A;cyclopentanthraquinones;cycloplatam;cypemycin;阿糖胞苷ocfosfate;溶细胞因子;磷酸己烷雌酚;达昔单抗;地西台宾;脱氢代代宁B;地洛瑞林;地塞米松;dexifosfamide;右丙亚胺;右维拉帕米;地吖醌;代代宁B;didox;二乙基新精胺;二氢-5-氮杂胞苷;二氢紫杉醇,9-;噁唑霉素;联苯螺莫司汀;多西他奇二十二醇;多拉司琼;去氧氟尿苷;屈洛昔芬;屈大麻酚;duocarmycin SA;依布硒啉;依考莫司汀;依地福新;依决可单抗;依洛尼塞;榄香烯;乙嘧替氟;表柔比星;依立雄胺;雌莫司汀类似物;雌激素激动剂;雌激素拮抗剂;依他硝唑;磷酸依托泊苷;依西美坦;法屈唑;法拉扎滨;芬维A胺;非格司亭;非那司提;flavopiridol;氟卓斯汀;fluasterone;氟达拉滨;fluorodaunorunicin hydrochloride;福酚美克;福美坦、福司曲星;福替目丁;gadolinium texaphyrin;硝酸镓;加洛他滨;加尼瑞克;明胶酶抑制剂;吉西他滨;谷胱甘肽抑制剂;hepsulfam;heregulin;六甲基烯二乙酰胺;金丝桃素;伊班膦酸;伊达比星;碘昔芬;伊决孟酮;伊莫佛新;伊洛马司他;咪唑并吖啶酮;咪喹莫特;免疫刺激物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抑制剂;干扰素激动剂;干扰素;白介素;碘苄胍;碘代阿霉素;甘薯苦醇,4-;伊罗普拉;伊索格拉定;isobengazole;isohomohalicondrinB;伊他司琼;jasplakinolide;kahalalide F;lamellarin-N三乙酸盐;兰乐肽;leinamycin;米诺拉提;硫酸香菇多糖;leptolstatin;来曲唑;白血病抑制因子;白细胞α干扰素;leuprolide+雌激素+孕激素;亮丙瑞林;左旋咪唑;利阿唑;线性聚胺类似物;亲脂性二糖肽;亲脂性铂化合物;lissoclinamide 7;洛铂;蚯蚓磷脂;洛美曲索;氟尼达明;洛索蒽酯;洛伐他汀;洛索立宾;勒托替康;lutetium texaphyrin;lysofylline;溶菌作用肽;美坦新;mannostatin A;马马司他;马丙考;maspin;基质溶解因子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美诺立尔;merbarone;美替瑞林;甲硫氨酸酶;甲氧氯普胺;MIF抑制剂;米非司酮;米替福新;米立司亭;错配双链RNA;丙米腙;二溴卫矛醇;丝裂霉素类似物;米托萘胺;mitotoxin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皂草素;米托蒽醌;莫法罗汀;莫拉司亭;单克隆抗体,人绒膜促性腺素;单磷酰脂A+myobacterium细胞壁sk;莫哌达嗪;多药物抗性基因抑制剂;多肿瘤抑制剂1-为基础的治疗;介子抗癌药物;mycaperoxide B;分枝杆菌细胞壁提取物;myriaporone;N-乙酰地那林;N-取代的苯甲酰胺;那法瑞林;那瑞替喷;纳洛酮+喷他佐辛;napavin;naphterpin;那托司亭;奈达铂;奈莫柔比星;奈立膦酸;中性内肽酶;尼鲁米特;nisamycin;一氧化氮调节剂;硝基氧化物抗氧化剂;nitrullyn;06-苄基鸟嘌呤;奥曲肽;okicenone;寡核苷酸;奥那司酮;奥坦西隆;奥坦西隆;oracin;口服细胞因子诱导剂;奥马铂;奥沙特隆;奥沙利铂;oxaunomycin;紫杉醇;紫杉醇类似物;紫杉醇衍生物;palauamine;palmitoylrhizoxin;帕米膦酸;人参三醇;帕诺米芬;parabactin;帕折普汀;培门冬酶;培得新;戊聚糖多硫酸钠;喷司他丁;pentrozole;潘氟隆;过磷酰胺;紫苏子醇;phenazinomycin;乙酸苯酯;磷酸酶抑制剂;溶链菌;盐酸匹鲁卡品;吡柔比星;吡曲克辛;placetin A;placetin B;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铂络合物;铂化合物;铂-三胺络合物;卟吩姆钠;甲基丝裂霉素;强的松;丙基双-吖啶酮;前列腺素J2;蛋白酶体抑制剂;蛋白质A-为基础的免疫调节剂;蛋白激酶C抑制剂;蛋白激酶C抑制剂,microalgal;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抑制剂;红紫素;吡唑啉吖啶;吡醇羟乙酯化的血红蛋白聚氧乙烯偶联物;raf拮抗剂;雷替曲塞;雷莫司琼;fas法呢基蛋白质转移酶抑制剂;ras抑制剂;ras-GAP抑制剂;去甲基化瑞替普汀;羟乙磷酸铼Re186;根霉素;核糖酶;RII retinamide;罗谷亚胺;rohitukine;罗莫肽;罗喹美克;rubiginone B1;ruboxyl;沙芬戈;saintopin;SarCNU;sarcophytol A;沙莫司亭;Sdi 1模拟物;甲基环己亚硝胺;衰老产生抑制剂1;有义寡核苷酸;信号转导抑制剂;信号转导调节剂;单链抗原结合蛋白;西佐喃;索布佐生;sodium borocaptate;苯基乙酸钠;solverol;促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索那明;膦门冬酸;spicamycin D;螺莫司汀;splenopentin;spongistatin1;角鲨胺;干细胞抑制剂;干细胞分裂抑制剂;stipiamide;基质降解酶抑制剂;sulfinosine;超活性血管作用肠肽拮抗剂;suradista;苏拉明;苦马豆碱;合成糖胺聚糖;他莫司汀;他莫昔芬甲碘化物;牛碘莫司汀;他佐罗汀;替可加兰钠;替加氟;tellurapyrylium;端粒酶抑制剂;替莫泊芬;替莫唑胺;替尼泊苷;四氯decaoxide;tetrazomine;thaliblastine;噻可拉林;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模拟物;胸腺法新;胸腺生成素受体激动剂;胸腺曲南;甲状腺刺激激素;锡本紫红素乙酯;替拉扎明;二氯环戊二烯钛;topsentin;托瑞米芬;全能干细胞因子;转录抑制剂;维甲酸;三乙酰尿苷;曲西立滨;三曲甲沙;曲普瑞林;托烷司琼;妥罗雄脲;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酪氨酸磷酸化抑制剂;UBC抑制剂;乌苯美司;泌尿生殖窦产生生长抑制因子;尿激酶受体拮抗剂;伐普肽;variolin B;载体系统,红细胞基因治疗法;维拉雷锁;藜芦明;verdins;维替泊芬;长春瑞滨;vinxaltine;vitaxin;伏氯唑;扎诺特隆;折尼铂;亚苄维C;和净司他丁斯酯。优选的另外的抗癌药物是5-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氢叶酸。
可以根据本发明方法施用的抗肿瘤药物的其他例子包括治疗性抗体,它包括但不限于ZENAPAX(达珠单抗)(Roche Pharmaceuticals,瑞士)这是一种用于防止急性肾同种移植物排异的免疫抑制人源化抗-CD25单克隆抗体;PANOREXTM,这是一种鼠抗-17-IA细胞表面抗原IgG2a抗体(Glaxo Wellcome/Centocor);BEC2,这是一种鼠抗-个体遗传型(GD3表位)IgG抗体(ImClone System);IMC-C225,这是一种嵌合抗-EGFR IgG抗体(ImClone System);VITAXINTM,这是一种人源化抗-αVβ3整联蛋白抗体(Applied MolecularEvolution/MedImmune);Smart M195,这是一种人源化抗-CD33IgG抗体(Protein Design Lab/Kanebo);LYMPHOCIDETM,这是一种人源化抗-CD22 IgG抗体(Immunomedics);ICM3是一种人源化抗-ICAM3抗体(ICOS Pharm);IDEC-114是一种灵长类化抗-CD80抗体(IDECPharm/Mitsubishi);IDEC-131是一种人源化抗-CD40L抗体(IDEC/Eisai);IDEC-151是一种灵长类化抗-CD4抗体(IDEC);IDEC-152是一种灵长类化抗-CD23抗体(IDEC/Seikagaku);SMART抗-CD3是一种人源化抗-CD3 IgG(Protein Design Lab);5G1.1是一种人源化抗-补体因子5(C5)抗体(Alexion Pharm);D2E7是一种人源化抗-TNF-α抗体(CAT/BASF);CDP870是一种人源化抗-TNF-αFab片段(Celltech);IDEC-151是一种灵长类化抗-CD4IgGl抗体(IDEC Pharm/SmithKline Beecham);MDX-CD4是一种人抗-CD4 IgG抗体(Medarex/Eisai/Genmab);CDP571是一种人源化抗-TNF-αIgG4抗体(Celltech);LDP-02是一种人源化抗-α4β7抗体(LeukoSite/Genentech);OrthoClone OKT4A是一种人源化抗-CD4 IgG抗体(Ortho Biotech);ANTOVATM是一种人源化抗-CD40L IgG抗体(Biogen);ANTEGRENTM是一种人源化抗-VLA-4 IgG抗体(Elan);和CAT-152是一种人抗-TGF-02抗体(Cambridge Ab Tech)。
除非另有说明,如这里使用的术语″调节循环半衰期″意思是分别导致治疗药物活性作用时间更长或更短的治疗药物循环半衰期渐增或渐减。本发明中,通过改变使用本发明方法递送的含有两种形式的治疗药物组合物中颗粒和溶液型之间的比例能调节治疗药物的循环半衰期。原理上,颗粒和溶液型之间的比例越高,循环半衰期越长。利用本发明方法和本领域公知的方法能容易地实现期望的颗粒剂的循环半衰期。利用本领域公知的任何方法以及这里描述的方法能测定治疗药物的循环半衰期。
5.1.胰岛素制剂
本发明包括施用胰岛素溶液型,胰岛素颗粒型和它们的混合物的方法,包括可以通过本领域公知的任何重组DNA技术或者产生新胰岛素类似物的任何其他方法从任何物种可获得或产生的快速作用,中等速度作用,和长时间作用胰岛素制剂。表1提供可获得胰岛素制剂及其作用方式的非限制性实施例,这些都包括在本发明中。本发明方法和制剂中使用的胰岛素制剂可以是一种或几种胰岛素制剂的混合物。
本发明包括施用胰岛素溶液型(例如,Humalog),胰岛素颗粒型(例如,HumalogMix 50/50TM),和它们的混合物的方法。胰岛素制剂可以是不同物理缔合状态,包括但不限于单体,二聚体和六聚体状态。通过标准重组DNA技术可以修饰胰岛素的化学状态以制备不同缔合状态不同化学式的胰岛素。或者,可以改变溶液参数,例如pH和Zn含量,得到不同缔合状态的胰岛素制剂。本发明还包括胰岛素的其他化学,生物化学或基因修饰作用。
胰岛素治疗目的剂量和浓度以单位(U)表示。一个单位的胰岛素等于将禁食兔血液葡萄糖浓度减小至45mg/dL(2.5mM)需要的量。目前国际标准是牛和猪胰岛素的混合物并且含有24U/mg。胰岛素同源制剂含有25至30U/mg。典型地,大多数胰岛素商业制剂是以100U/mL浓度(0.6mM)溶液或悬浮液提供的。本发明包括对真皮内空间,优选真皮乳头层,施用1-50U,优选至少10U,最优选50U的胰岛素。利用本发明方法,实现和常规胰岛素治疗方法一样相同的治疗效果需要更低剂量的胰岛素。根据本发明方法递送的胰岛素制剂在降低血清葡萄糖水平方面特别有效,并且具有比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的常规方法改进的治疗效果。
胰岛素制剂可以来自不同动物物种,包括但不限于猪,牛羊,马等。通过标准重组DNA技术可以修饰胰岛素的化学状态以制备不同缔合状态不同化学式的胰岛素。或者,可以改变溶液参数,例如pH和Zn含量,得到不同缔合状态的胰岛素制剂。商业上可获得的胰岛素制剂一般是溶解于中性pH的缓冲剂中的正常晶体锌胰岛素的溶液。这些制剂快速发生作用,例如,0.3-0.7小时,但是作用时间短,例如5-8小时。胰岛素制剂的非限制性实施例是Humulin R(Lilly & Company)NovolinR,Actrapid,Velosulin,Semilente。非晶体胰岛素锌混悬液和正常胰岛素吸收动力学是相似的,但是非晶体胰岛素锌混悬液具有较长的作用时间,即,12-16小时。经过过去几年,已经提升了非常短作用胰岛素类似物Lispro(Humalog)和Aspart(NovoRapid)的用途,它们具有更短的见效时间和以更短时间达到峰值,但是有更短的作用时间。最常使用的其他制剂是中性精蛋白Hagedorn(NPH)胰岛素(低精蛋白胰岛素混悬液)和结晶胰岛素锌混悬液(胰岛素锌混悬液)。NPH胰岛素是与锌和精蛋白络合的胰岛素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混悬液。结晶胰岛素锌混悬液是结晶和无定形胰岛素在乙酸盐缓冲液中的混合物,它减小胰岛素的溶解性。用于本发明方法的制剂的颗粒或混悬液胰岛素的非限制性实施例包括NPH Iletin II,Lente Iletin II,Protaphane NPH,Lentard,Monotard,Mixtard,Humulin N,Novolin N,Novolin L,HumulinL,HumalogMix50/5TM,HumalogNPL)
本发明还包括施用非常长时间作用胰岛素,例如特慢胰岛素(延时胰岛素锌混悬液)和精蛋白锌胰岛素混悬液和Glargine(Lantus)。它们起作用非常慢并且有延长时间的相对“平”的作用峰。这些胰岛素提供一天低基础浓度的胰岛素。这些制剂的非限制性实施例包括特慢胰岛素IletinI,PZI Iletin II.
表1.胰岛素制剂
  胰岛素制剂的性质
    作用,小时
  类型 外观   加入的蛋白质   锌含量MG/100U   缓冲剂   见效   达到高峰   持续时间
  速度
  赖脯胰岛素或天冬氨胰岛素   通过重组DNA技术制备   无   0.1-0.5   .75-1.5   4-6
  胰岛素晶体(结晶) 澄清   无   0.01-0.04   无或磷酸盐   0.3-0.7   2-4   5.8
  非晶体胰岛素锌混悬液 混浊   无   0.2-0.25   乙酸盐   0.5-1.0   2-8   12-16
  中等速度
  NPH(低精蛋白胰岛素) 混浊   鱼精蛋白   0.016-0.04   磷酸盐   1-2   6-12   18-24
  缓慢胰岛素 混浊   无   0.2-0.25   乙酸盐   1-2   6-12   18-24
  慢
  特慢胰岛素 混浊   无   0.2-0.25   乙酸盐   4-6   16-18   20-36
  精蛋白锌胰岛素 混浊   鱼精蛋白   0.2-0.25   磷酸盐   4-6   14-20   24-36
  Glargine 澄清   通过重组DNA技术制备   2-4   12   2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胰岛素制剂包括治疗有效量的胰岛素和一种或几种其他添加剂。可以在本发明的胰岛素制剂中使用的添加剂包括,例如,湿润剂,乳化剂,改变胰岛素四级结构的试剂或pH缓冲剂。本发明的胰岛素制剂可以含有一种或几种其他赋形剂,例如糖和多元醇。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Mack Pub.Co.N.J.)现版中提供了药学可接受载体,稀释剂,和其他赋形剂的另外的例子,这篇文献在此全文引作参考。
本发明包括其中胰岛素是颗粒型,即不完全溶解于溶液中的制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至少30%,至少50%,至少75%的胰岛素是颗粒型。虽然不是要受限于作用的特定模式,其中胰岛素是颗粒型的本发明制剂含有有利于胰岛素沉淀的至少一种试剂。本发明制剂中可以使用的沉淀剂可以是蛋白质物质,例如精蛋白,阳离子聚合物,或非蛋白物质,例如锌或其他金属或聚合物。
要递送或施用的胰岛素形式包括药学可接受稀释剂或溶剂中的溶液,乳状液,混悬液,凝胶,颗粒,例如微米和纳米颗粒,以及就地制备的相同的赋形剂。本发明的胰岛素制剂可以是适合真皮内递送的任何合适形式。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真皮内胰岛素制剂是可流动可注射基质形式,即,可以用注射器或胰岛素笔注射的低粘度制剂。可流动可注射基质可以是液体。或者,可流动可注射基质是其中颗粒物质是悬浮的,使得基质保持其可注射并且可以使用注射器例如能用注射器施药的流动性的液体。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发明方法施用的胰岛素制剂是100U/mL的Insulin Lispro(Eli Lilly & Company)。优选地,在本发明方法中使用1-50U,最优选10U的赖脯胰岛素。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发明方法施用的胰岛素制剂是20U50%预先混合的赖脯胰岛素(Humalog Mix50/50TM,含有50%赖脯胰岛素和50%赖氨酸脯氨酸精蛋白胰岛素混悬液)。
本发明的真皮内胰岛素制剂能制备成单位剂量形式。每小瓶单位剂量可以含有0.1-0.5mL制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真皮内制剂的单位剂量形式可以含有50微升至100微升,50微升至200微升,或50微升至500微升制剂。如果需要,通过向各小瓶加入无菌稀释剂能将这些制剂调节至期望的浓度。根据本发明方法施用的胰岛素制剂不以使真皮内间隙变得超载,导致分配到一个或几个其他隔室,例如SC隔室的体积施用。
5.2.胰岛素制剂的施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包括将这里描述和举例说明的胰岛素制剂真皮内递送到受治疗者皮肤真皮内隔室的方法,优选通过直接和选择性定向真皮内间隙,特别是真皮脉管系统,而不用完全穿透它。一旦根据上述方法制备胰岛素制剂,一般将制剂转移给用于真皮内递送的注射装置,例如,注射器或胰岛素笔中。胰岛素可以是商售制剂,例如特别为真皮内注射设计的小瓶或药筒。使用本领域公知的和2002年1月10日公开的W001/02178,和2002年1月10日公开的WO 02/02179中公开的任何真皮内装置和方法施用本发明的胰岛素制剂。
本发明部分基于本发明人的发现:即这里描述的和举例说明的胰岛素制剂递送给真皮内隔室,特别是真皮脉管系统,例如对治疗糖尿病提供了治疗和临床效果。本发明的胰岛素制剂在真皮内隔室有改进的吸收摄入。
定向于真皮内间隙的真皮内施用胰岛素制剂的实际方法并不严格,只要它穿透受治疗者皮肤达到真皮内间隙中期望的定向深度而不穿过它即可。大多数情况下,该装置穿透皮肤达到大约0.5-2mm的深度。本发明包括单独使用的或多针头阵列使用的所有已知类型的常规注射针头,导管或显微操作针。真皮入口工具可以包括没有针头的装置,包括冲击注射装置。这里使用的术语″针″及其复数形式意在包括有任何斜角或者没有尖的这样的针样结构。这里使用的术语“显微操作针”意在包括当这样的结构性质是圆筒形的时30号和更小,一般大约31-50号的结构。术语显微操作针包括的非圆筒形结构因此有相当的直径并且包括锥体状,矩形,八角形,锲形,和其他几何形状。它们还可以是任何斜面,斜面的组合或者可以没有尖。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冲击液体注射装置,粉末喷射递送装置,压电的,电动的,电磁支持递送装置,气体支持递送装置,它们直接渗透皮肤,提供对真皮内间隙定位部位递送或直接递送物质的入口。
但是,优选地,该装置具有用于控制皮肤渗透到真皮内间隙中期望的深度的结构元件。一般大多数利用加宽的面积或连接真皮入口元件的轴的针座来实现,所述真皮入口元件体可以是支持结构形式或者连接针的平台。作为真皮入口元件的显微操作针的长度在制造过程中容易改变并且通常制成小于2毫米长度。显微操作针还非常尖并且是非常小的规格,以在注射或输入期间进一步减小疼痛和其他感觉。可以以单个单腔显微操作针在本发明中使用,或者将多个显微操作针组装或制成线性阵列或二维阵列,以提高递送速度或者在给定时间内递送的物质的量。针可以从顶端,侧面或者顶端和侧面两者排出物质。显微操作针可以结合到各种各样装置中,例如可以用来限制渗透深度的支架和元件。本发明的真皮入口元件还可以结合贮器,在递送之前装载所述物质,或者用于在压力下递送药物或其他物质的泵或其他元件。或者,容纳真皮入口元件的装置可以外部连接这样的附加组件。
真皮内施药方法包括以显微操作针为基础的注射和输入系统或者精确定位真皮内间隙的任何其他方法。真皮内施药方法不仅包括以显微装置为基础的注射方法,还有其他递送方法,例如将液体或粉末注射到真皮内间隙的无针的冲击注射,Mantoux-型真皮内注射,通过微型器件的增强型离子电渗,和直接将液体,固体,或其他剂量形式沉淀到皮肤中。
在具体实施方案中,使用如图8-10举例说明的那些装置施用本发明制剂,这些装置包括带有前进针尖的针套管和与药物递送装置中盛有的物质液体交流的针套管,并且包括针套管周围限幅器部分,限幅器部分包括接触皮肤的表面,针套管的针尖从限幅器部分延长超过接触皮肤表面的距离等于大约0.5mm至大约3.0mm,并且针套管具有相对于限幅器部分接触皮肤表面的平面取向的固定角,将针尖插入动物皮肤并且使皮肤表面接触限幅器部分的接触皮肤的表面,使得限幅器部分的接触皮肤的表面限制针套管的针尖穿透动物皮肤的真皮层,并且通过针套管的针尖将物质从药物递送装置压入动物皮肤中。
在具体实施方案中,利用真皮内Mantoux型注射,参见,例如,Flynn等,1994,Chest 106:1463-5,在此全文引作参考,将本发明的胰岛素制剂施用给受治疗者皮肤的真皮内隔室,优选真皮内脉管系统。在具体实施方案中,利用下面举例说明的方法,将本发明的胰岛素制剂施用给受治疗者皮肤的真皮内隔室中。将根据第5.1章节公开的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胰岛素制剂装到注射器中,例如带有20规格针的1mL没有乳胶的注射器;装完注射器之后换上30号针用于真皮内给药。在与针进入斜角最可能浅的角度接近受治疗者,例如小鼠,并且将皮肤拉紧。然后缓慢地用0.1-10秒推进注射体积,形成典型的“疱”,接着缓慢去除针。优选地,只利用一处注射部位。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胰岛素贮存在药筒中并且放到特定胰岛素笔中。然后将30-34规格的微量笔针放到药筒隔中,并且在和上述实施方案相同的方法中使用。
所谓″改进的药动学″意思是例如通过标准药动学参数测定实现的药动学曲线的改进,例如达到最大血浆浓度的时间(Tmax),最大血浆浓度的大小(Cmax)或者激发最小可检测血液或血浆浓度的时间(Tlag)。所谓增强吸收曲线,意思是根据这样的药动学参数测定的吸收作用被改进或增大。药动学参数的测定和最小有效浓度的确定是本领域常规执行的。通过与给药的标准途径,例如皮下给药或肌内给药相比较,获得的值相信是增强了。在这样的比较中,优选地,但不是必须的,对真皮内层施药和对相关部位施药例如皮下给药包括相同剂量水平,即,相同的药量和浓度,以及相同的载体赋形剂和就每单位时间的量和体积来说相同的给药速度。这样,例如,以例如100微克/毫升的浓度和每分钟100微升的速度经5分钟对真皮施用给定的药学物质,将优选地,与以100微克/毫升的相同浓度和每分钟100微升的速度经5分钟对皮下间隙施用相同的药学物质相比较。
通过精确定向于真皮内毛细管床最佳实现上述PK和PD效益。例如,通过使用小于大约250微米外径和小于2毫米暴露长度的显微操作针系统完成给药。例如包括不锈钢,硅,陶瓷和其他金属,塑料,聚合物,糖,生物材料和/或可生物降解材料和/或它们的组合的各种材料的公知方法建成这样的系统。
发现真皮内给药方法的一些特征提供了临床上有用的PK/PD和剂量准确度。例如,发现皮肤内针出口的位置显著影响PK/PD参数。带有斜面的常规或标准规格针的出口具有相对大的暴露的高度(出口垂直升高)。虽然针尖可以放在真皮内间隙内期望的深度,但是针的出口大的暴露的高度引起递送的物质在更接近皮肤表面的浅得多的深度沉积。结果,由于皮肤本身产生的反压和由于注射或输入积累的液体产生的压力,使物质有从皮肤涌出的倾向,并且漏到皮肤的低压区,例如皮下组织。也就是说,在较大深度,有更大暴露高度的针出口仍然是有效密封的,而有相同暴露高度的出口当放置在真皮内间隙中较浅深度时不有效密封。典型地,针出口的暴露高度是0至大约1毫米。0毫米暴露高度的针出口没有斜面并且是在针的顶部。在这种情况下,出口深度和针穿透的深度一样。斜面形成的或者针侧面开启形成的针出口有可测量的暴露高度。认识到单个针可以具有适合将物质递送到真皮内间隙的多于一个的开口或出口。
还发现通过控制注射或输入的压力,能克服ID给药期间产生的反压。通过在液体界面上直接施加恒定压力,能实现更稳定的递送速度,这可以优化吸收并且获得改进的药动学。还能控制递送速度和体积,防止在递送部位形成风块和防止将真皮入口元件推出皮肤和/或推进皮下区时产生的反压。只利用常规技术通过实验可以确定获得这些作用的合适的递送速度和体积。多个针之间增加的间隔使得液体分布更宽,递送速度加快或者液体体积加大。另外,发现ID输入或注射经常产生比SC给药更高的初始胰岛素血浆水平。这使得通过ID途径施用的胰岛素剂量更小。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给药方法包括对人或动物受治疗者快速浓注和灌注递送胰岛素。快速浓注剂量是经相对短的时间,一般少于大约10分钟,在单一体积单位中递送的单一剂量。输入给药包括以选定的速度,可以是不变的或可变的,经相对更长的时间,典型地大于大约10分钟,以液体给药。为了递送物质,真皮入口元件紧邻受治疗者皮肤放置,提供直接定向进入真皮内间隙,将物质递送或施加到真皮内间隙中,在那里它们能局部作用并且被血液吸收并且分布全身。真皮入口元件可以连接一个盛有要递送物质的贮器。
从贮器到真皮内间隙的递送可以被动发生,不使用外压或其他驱动装置递送物质,和/或可以是主动的,利用压力或其他驱动装置。优选的产生压力的方法的实施例包括泵,注射器,胰岛素笔,高弹体膜,气体压力,压电的、电动的、电磁的或渗透性泵,或者Belleville注射器或洗涤器或者它们的组合。如果期望,物质的递送速度可以通过产生压力的装置可变地控制。作为结果,物质进入真皮内间隙并且以足以产生临床有效效果的量和速度被吸收。
如这里使用的,术语“临床有效结果”意思是施用胰岛素产生的临床有用的生物学响应,包括诊断和治疗用响应。例如,诊断试验或疾病或病症的预防或治疗是临床有效结果。这样的临床有效结果包括诊断结果,例如注射胰岛素之后肾小球滤过压的测量。
5.3.治疗效果的测定
利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或者这里描述的任何标准方法可以测定本发明的胰岛素制剂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的胰岛素制剂的治疗效果的测定分析可以是体内或体外为基础的分析,包括以动物为基础的分析。优选地,在临床上进行本发明制剂的治疗效果评定。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测定胰岛素递送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优选地利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定量测定。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将利用本发明方法递送的胰岛素的药效学和药动学性质与胰岛素递送的常规方式例如SC递送相比较,确定根据本发明方法施用的胰岛素的治疗功效。可以根据本发明方法测定的药动学参数包括但不限于Tmax,Cmax,Tlag,AUC,等。在具体实施方案中,测定的药动学参数是最大血清赖脯胰岛素浓度(INSmax),达到INSmax的时间(TINSmax),确定时间间隔葡萄糖输入速度下的面积(例如,AUCIns0-0.5h,AUCIns0-1h,AUCIns 0-2h,AUCIns0-4h,AUCIns0-6h),和C-肽浓度。在本发明方法中可以测定的其他药动学参数包括例如,半衰期(t1/2),清除速度常数和部分AUC值。
可以利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标准统计学分析获得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的统计学分析。要分析的变量包括,例如药效学量度(以获得的葡萄糖输入速度为基础),和血清C-肽浓度和药动学量度(以血清赖脯胰岛素浓度为基础)。
血糖夹条件下可以测定的最初药效学终点是胰岛素施用两小时内葡萄糖输入速度曲线(AUCGIR)下的面积(AUCGIR 0-2h)。可以测量的另一个药效学终点是血液葡萄糖随时间的总的降低。对于药效学测量,可以计算下面的参数:最大葡萄糖输入速度(GIRmax),达到GIRmax的时间(TGIRmaX),确定时间间隔葡萄糖输入速度下的面积(AUCGIR0-1h,AUCGIR0-2h,AUCGIR0-4h,AUCGIR0-6h),达到早期和晚期半最大葡萄糖输入速度的时间(早期和晚期TGIR50%)。
两条不同途径例如ID和SC给药之后登记的葡萄糖输入速度(GIR)可以用来评价药效学参数。从这些量度,可以测定葡萄糖输入速度对0-6小时(和其他时间间隔)时间曲线下的面积,最大葡萄糖输入速度,和达到最大葡萄糖输入速度的时间。对于药效学估计,可以使用对GIR曲线进行多项式函数量度拟合,可以测量其他参数,例如给定时间间隔输入的累积的葡萄糖。
测定根据本发明方法递送胰岛素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示例性的方法是血糖夹技术,参见,例如,DeFronzo等,1979,Am.J.Physiol.237:214-223;这里全文引作参考。简要地说,血糖夹技术使用来自频繁的血液葡萄糖样品值的负反馈来调节葡萄糖输入以保持血糖正常。因此葡萄糖输入速度变成任何施用的胰岛素药效学作用的量度。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包括通过将药动学曲线与SC递送的相比较来测定根据本发明方法施用的赖脯胰岛素的治疗功效。用于测定赖脯胰岛素的治疗功效的示例性方法包括如下:使用31G,1.25mm针;或31G,1.5mm针,用31G,1.75mm针,或者SC对人施用赖脯胰岛素(例如,10U的100U/mL)。优选地,使用8小时血糖夹技术保持血糖正常条件,其中夹紧之间的廓清时间可以是3-20天。可以收集样品用于血清赖脯胰岛素浓度和C-肽水平和浓度的测定。优选地,给药之前两小时开始取样,连续至给药之后6小时。利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任何方法,例如放射免疫测试可以测定赖脯胰岛素和C-肽的血清浓度。在样品收集的1小时内,优选在2-8℃之间的温度下将血样以3000rpm离心至少15分钟。将收集管中的血清转移用于血清水平分析。可以监测血糖夹过程中葡萄糖输入速度。正常血糖钳夹程序应当优选持续6小时,将血液葡萄糖浓度稳定在期望的夹水平(例如,至少12小时,用于分析长时间作用胰岛素)。
本发明方法可以使用用于真皮内给药的任何注射部位,包括但不限于,大腿,腹部,胸或胸廓三角肌,前臂和前臂后部的真皮区。
本发明包括用于测定禁食血浆葡萄糖水平(FPGs)和非禁食FPG的本领域公知的任何方法。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指南的说明,FPG一般维持在目标水平(参见,例如,DCCTRes.Group,New England J Med,1993,329:977-86;和Kannel等,1979,Circulation,59:8-13,这里全文引作参考)。利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标准方法测定FPGs和餐前葡萄糖量,并且包括在本发明方法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过测定血红蛋白A1c水平(HbA1c)来测定随时间的平均葡萄糖值,这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糖基化程度的量度并且表示为总的血红蛋白浓度的百分数。结合餐前和餐后血糖,HbA1c水平反映以不可逆的并且时间和浓度依赖方式的红细胞对葡萄糖的暴露,并且提供平均血液葡萄糖的指征、前2-3个月期间的浓度。
本领域公知的任何测定PPG的方法都包括在本发明方法中。这样的方法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公知的,参见,例如,Zimmerman,2001,Am.J.Cardiol.88(Suppl):32H-36H;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2001,Diabetes Care,24(4):775-8;Verges等,2002,Diab.Nutr.Metab 15(增刊):28-32;所有这些文献在此全文引作参考)。优选在餐后1小时内,更优选90分钟内,最优选2小时内测定PPG水平。
ADA和WHO提供了用于定向FPGs和PPGs的准则,因此实施本发明方法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根据本发明方法测定目标期望的水平。参见,例如,DCCT Res.Group,New England J Med,1993,329:977-86;和Kannel等,1979 Circulation,59:8-13。例如ADA准则要求目标FPG量度<120mg/dL(6.7mmol/L)和HbA1c水平<7%;2小时PPG水平<180mg/dL(<10mmol/L)。EASD和AACE的其他准则要求2小时PPG<140mg/dL和HbA1c水平<6.5%。
5.4.预防和治疗用途
本发明提供治疗和/或预防方法,包括对受治疗者,优选哺乳动物,最优选人施用胰岛素制剂来治疗、管理或减轻与糖尿病相关的症状。本发明方法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或者任何相关症状。受治疗者优选是哺乳动物,例如非灵长类,例如牛,猪,马,猫,狗,鼠,灵长类,例如猴子,例如Cynomolgous猴和人。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受治疗者是人。
可以用本发明方法和制剂治疗的糖尿病和糖尿病相关病症包括但不限于特征在于存在升高的血葡萄糖水平的糖尿病,例如,高血糖病症,例如糖尿病,包括1型,2型和妊娠糖尿病以及其他高血糖相关病症,例如肥胖,高胆固醇,肾相关病症,心血管疾病等。可以用本发明方法和制剂治疗的糖尿病的其他形式包括例如,年轻人的青春发生型糖尿病,低胰岛素,与其他内分泌疾病相关的糖尿病(例如Cushing′s综合征,肢端肥大症,胰高血糖素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黑棘皮症相关的胰岛素-抗性糖尿病,脂肪缺乏性糖尿病,β-细胞毒素诱导的糖尿病,热带糖尿病,例如与营养因子或毒性因子相关的慢性胰腺炎,继发于胰腺疾病或手术之后的糖尿病,与遗传症状相关的糖尿病,例如,Prader-Willi综合征,继发于内分泌病之后的糖尿病。可以使用本发明方法治疗的其他糖尿病样症状包括胰岛素抗性状态,有或没有血葡萄糖升高,例如与高血压,脂质异常和心血管疾病或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的代谢综合征。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用来例如降低葡萄糖水平、改善葡萄糖耐量、提高肝葡萄糖利用、使血液葡萄糖水平常态化,刺激肝脂肪酸氧化作用、减少肝甘油三酯累积、使葡萄糖耐量常态化、治疗或防止胰岛素抗性。如这里使用的,″常态化″意思是将血液葡萄糖水平降低至健康个体可接受或平均水平,意思是在受治疗者正常平均血葡萄糖水平的10%之内,优选8%,更优选5%。
本发明方法在与糖尿病和相关症状相关的一种或几种病理生理学状态的治疗和管理中有提高的治疗功效。使用本发明方法可以改善的病理生理学状态包括但不限于高血糖,大血管病,微血管病,神经病,和酮症酸中毒。这里所述的高血糖是本领域常规和常用意义并且指通常与糖尿病相关的异常高血葡萄糖水平。高血糖可能由于胰岛素分泌水平降低和/或胰岛素不能将葡萄糖转化成能量,脂质代谢发生相关改变而产生。这里所述的大血管病是本领域常规和常用意义并且指内膜动脉粥样化和动脉壁中膜钙化作用的发生率增加、更早出现和严重性增大。这里所述的微血管病指特征在于层的增加和之后的层厚度增大的毛细管基膜异常。神经病指与脱髓鞘作用和Schwann细胞退化相关的对神经的节段损伤,包括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神经末稍和脊髓,和自主神经系统。这里使用的酮症酸中毒指由于胰岛素水平降低导致的酮累积。
本发明的方法和制剂在减少或消除与糖尿病或相关病症相关的一个或几个症状中是治疗有效的。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减少或消除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高血糖症状,它可以引起视力模糊、疲劳、恶心、细菌和真菌感染;肾病;感觉多神经病,其引起知觉缺陷,麻木,麻刺感,肢端感觉异常等;足溃疡和关节问题。
本发明包括这里描述的制剂与本领域公知的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或相关病症的一种或几种其他治疗法(包括但不限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行和实验治疗法)联合真皮内递送药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制剂可以和治疗或预防有效量的用于治疗或预防糖尿病或相关病症的一种或几种其他治疗药物联合给药。用于治疗或预防糖尿病或相关病症的治疗药物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降低FPG水平的药物和降低PPG水平的药物。降低FPG水平的药物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磺酰脲类(例如,格列吡嗪),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例如,阿卡波糖,米格列醇),Thiasolidinediones。降低PPG水平的药物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瑞格列奈,Netiglinidem,匹格列酮,和罗格列酮。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或几种其他治疗药物并行对哺乳动物,优选人施用本发明的制剂。术语″并行″不局限于精确地同时施用预防性或治疗性药物,而意思是顺序地在一个时间间隔内对哺乳动物施用本发明制剂和其他药物,使得本发明的制剂和其他药物的共同作用比另外方式给药的收益更大。例如,可以在同时或者在不同的时间点以任何顺序依次施用各预防或治疗药物;但是,如果在相同时间给药,它们应该时间上足够接近,以提供期望的治疗或预防效果。各种治疗药物可分开给药,以任何合适的形式和通过任何合适的途径。在各种实施方案中,以下面的时间间隔施用预防性或治疗性药物:小于1小时间隔,大约1小时至大约2小时间隔,大约2小时至大约3小时间隔,大约3小时至大约4小时间隔,大约4小时至大约5小时间隔,大约5小时至大约6小时间隔,大约6小时至大约7小时间隔,大约7小时至大约8小时间隔,大约8小时至大约9小时间隔,在约9小时至大约10小时间隔、大约10小时至大约11小时间隔,大约11小时至大约12小时间隔,不大于24小时间隔或者不大于48小时间隔。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在相同时间段内施用两种或几种成分。
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以大约2-4天间隔,大约4-6天间隔,大约1周间隔,大约1-2周间隔,或2周以上间隔施用预防性或治疗性制剂。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在两种药物仍有效的时间段施用预防性或治疗性药物。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测定所施用药物的半衰期能确定这样的时间段。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本发明的预防性或治疗性制剂周期性施用于受治疗者的。周期治疗包括施用第一种药物一段时间,接着施用第二药物和/或第三药物一段时间,并且重复这种顺序给药。周期治疗能减小对一种或几种治疗法发生抗性,避免或减少治疗法中的一种的副作用,和/或改进治疗功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以少于大约3周,每两周大约一次,每10天大约一次或每周大约一次的周期施用预防性或治疗性制剂。一个周期可包括每个周期经大约90分钟,每周期大约1小时、每周期大约45分钟灌注施用预防性或治疗性药物。每个周期包括至少一周休息,至少两周休息,至少三周休息。给药周期的次数是大约1至大约10个周期,更典型地大约2至大约12个周期,更典型地大约2至大约8个周期。
6.实施例
6.1.用BD显微操作针真皮内注射赖脯胰岛素与对健康男性受治疗者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的药效学和药动学性质的开放式随机化五项交叉研究
该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使用BD显微操作针注射系统递送10U赖脯胰岛素(100U/mL来自Eli Lilly and Company)和皮下递送的药效学和药动学效果。该项研究的第二目的是根据与皮下递送相比较,通过显微操作针注射之后相对生物可利用率的反映来评定用于真皮内递送赖脯胰岛素的最佳针长度。此外,设计一项研究以确定递送系统在受治疗者体内的再现性。
研究设计:在随机研究中有10位健康男性志愿者。每个受治疗者(年龄在18和45岁之间,BMI<27kg/m2)随机接受由五项不同治疗构成的治疗顺序:(a)使用31Ga,1.25mm针,10单位的赖脯胰岛素(100U/mL,来自Eli Lilly and Company);(b)使用31Ga,1.5mm针,10单位的赖脯胰岛素(100U/mL,来自Eli Lilly and Company);(c)使用31Ga,1.75mm针,10单位的赖脯胰岛素(100U/mL,来自EliLilly and Company);(d)使用31Ga,1.5mm针,10单位的赖脯胰岛素(100U/mL,来自Eli Lilly and Company);(e)皮下注射的10单位的赖脯胰岛素(100U/mL,来自Eli Lilly and Company)。
根据下面讨论的使用8小时血糖夹方法研究所有的治疗(也参见,DeFronzo等,1979,Am.J:Physiol.237:214-223)。夹紧之间的廓清时间是3-20天。使用血糖夹方法在给药之后保持血糖正常情况。收集样品用于测定血清赖脯胰岛素和C-肽浓度,证明血糖夹方法的葡萄糖输入速度。对所有随访者来说,所有收集样品的处理和监测都是相同。正常血糖钳夹方法在施用研究药物之后持续6小时(+2h基础时间,用于使血液葡萄糖浓度稳定在期望的夹紧水平)。
下面详细描述总的研究设计。
Figure A20048001588600431
材料和供给:GMP审查下制备BD显微操作针系统。使用的胰岛素是商购的3.0ml药筒中赖脯胰岛素(100U/mL,来自Eli Lilly andCompany),并且从地方药房购得。
剂量和给药:
每位受治疗者,在第2,3,4,5和6次随访时接受ID或s.c.处理之其中一种(根据上述随机顺序决定)。整夜禁食大约12小时之后给予研究药物。血糖夹稳定之后的早晨进行BD显微操作针系统给药。注射部位是右大腿右上四分之一处。为了BD显微操作针系统给药,用乙醇将受治疗者大腿擦净并且风干。由有经验的健康护理专家对患者皮肤放置显微操作针,并且真皮内注射10U的赖脯胰岛素。成功的注射则在皮肤上没有看得见的液体,并且在真皮内间隙有可触及的液体。如果皮肤表面有显著液体,则认为注射是不成功的,那天程序终止。注射部位用海绵吸干,在该程序之前和之后以精确规格将海绵称重。进行这样的操作来测定该部位是否有任何漏出。通过研究人员指定的适当合格的临床单位成员进行给药。如果一位受治疗者从研究中退出和替换,新的受治疗者要进行相同的处理程序。在分析中使用完成至少一项治疗的所有受治疗者的数据。每次给药之后,评价安全性、药动学、和药效学量度。由于研究的性质,没有以双盲性质进行这项研究。对于研究的持续时间,经研究人员评价可能会干扰实验结果的解释或者已知会引起对胰岛素作用、葡萄糖使用或从低血糖恢复的临床相关干扰的长期使用的所有药物被禁止。
药效学测量:
受治疗者分别在5天接受五种正常血糖钳夹方法。各研究时间是大约9小时。所有的夹紧研究在过夜禁食(大约12小时)之后进行。
血糖夹方法:在各项治疗之前,受治疗者禁食(除了水)大约12小时,直到完成治疗期。在进入临床研究单位之前24小时,受治疗者不允许有紧张性体力活动,吸烟和酒精摄入。在治疗的早晨,受治疗者不允许喝咖啡,茶,或者含有可卡因的饮料。研究在早晨开始。17-规格PTFE导管插入肘前静脉用于取血进行血液葡萄糖、C-肽和血清赖脯胰岛素浓度的测定。使用0.15-mmol/L(0.9%)无菌盐水使这条导管保持通畅。相同臂的手背或腕静脉以逆行方式插入导管,用于插入18-规格PTFE双腔导管,其与生物监控器(Biostator)的葡萄糖传感器连接,插有导管的手温热至大约55℃的空气温度。在对侧臂,第三静脉插入18-规格PTFE导管输入葡萄糖(20%,在水中)。在相同的套管中,于整个研究期间静脉内输入胰岛素Huminsulin Normal(Regular HumanInsulin),100U/mL,来自Eli Lilly and Company)的输入速度是0.15mU/kg/分,以消除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这种胰岛素不干扰特异性赖脯胰岛素分析。两个血糖夹试验的目标水平是5mmol/L。通过20%葡萄糖静脉内输入可变速度,使夹紧水平保持恒定。插入必需的静脉管之后,通过改变静脉内葡萄糖输入的输入速度,将夹紧水平由生物监控器自动保持在目标值常数。2小时基线期之后,在0时间点,通过BD显微操作针系统或者通过皮下注射施用赖脯胰岛素。对研究药物激发的药效学响应进行研究(并记录)另外的6小时。这项研究期间不允许摄入食品,只有水是按需要供给。
样品大小和数据分析方法:
共有10名受治疗者完成所有5项治疗。没有完成5次实验随访的任何受试者被替换。选择用于这项探测性研究的样品大小以提供描述性数据。发现给药形式之间的统计学差异不是该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所有比较利用Fisher精确试验进行,(双尾)名义上有效性水平0.05;但是,作为差异的一个指征还是讨论了导致p-值小于0.10的比较。所有置倍区间计算机处理为双侧的、95%置信区间。
药动学分析:对于药动学评价,计算下面的参数:最大血清赖脯胰岛素浓度(INSmax),达到INSmax的时间(TINSmax),限定时间段内的胰岛素浓度对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Ins0-1h,AUCIns0-2h,AUCIns0-4h,AUCIns0-6h),和C-肽浓度。测定的参数还包括其他药动学参数,如果考虑适当,可以计算例如,半衰期(t1/2),清除速度常数(λz)和其他部分AUC值。对于该项研究中登记的各位受治疗者计算参数。这个终点的最初分析是比较两个显微操作针处理的受试者内的差异。受治疗者之间的差异比较是第二分析。
药效学分析:
第一药效学终点是给药之后两小时内(AUCGIR0-2h)葡萄糖输入速度曲线下面积(AUCGIR)。为了药效学分析计算下面的参数:最大葡萄糖输入速度(GIRmax),达到GIRmax的时间(TGIRmax),确定时间段内葡萄糖输入速度下的面积(AUCGIR0-1h,AUCGIR0-2h,AUCGIR0-4h,AUCGIR0-6h),达到早期和晚期半最大葡萄糖输入速度的时间(早期和晚期TGIR50%)。通过两种不同途径施用之后登记的葡萄糖输入速度(GIR)用来评价药效学参数。对于这些测量,使用0-6小时(和其他时间间隔)葡萄糖输入速度对时间曲线下的面积,最大葡萄糖输入速度,和达到最大葡萄糖输入速度的时间。为了评价药效学,利用多项式函数对GIR曲线的总的量度拟合。对于获得的药动学参数的统计学分析使用标准统计学试验。如果适当,对数据进行正常的对数转换,以保证数据大约正常分布。如果认为合适的情况,分析附加的葡萄糖测量,例如部分AUC值。
结论
在不同的深度,具体在1.25mm,1.5mm,和1.75mm的深度,用BD显微操作针系统真皮内注射赖脯胰岛素。将ID递送的胰岛素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与皮下递送的胰岛素相比较。ID递送的胰岛素的全身有效的发作时间在三种深度均比SC更快(图.1)。对于ID对SC,达到最大浓度的时间(Tmax)更短,并且获得的最大浓度更高。当注射深度是1.75mm或1.5mm时,获得最大Cmax。此外,与SC递送相比,ID递送有更高的胰岛素的生物利用率(图1和2)。
图3A和B表明通过增加葡萄糖输入速度以补偿由于胰岛素存在所致的血液葡萄糖降低,来测定的对施用的胰岛素的药效学生物响应。根据葡萄糖输入速度测定的所有深度下ID递送均表现出血液葡萄糖水平变化更快更大。但是根据葡萄糖输入速度测定的ID和SC递送之间最大葡萄糖响应水平是类似的。
6.2.用BD显微操作针系统真皮内注射的50%预混合赖脯胰岛素(50%赖脯胰岛素和50%赖氨酸脯氨酸精蛋白胰岛素)与对健康男性受治疗者皮下注射50%预混赖脯胰岛素的比较的开放式、随机化三项交叉研究
该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使用1.5mm BD显微操作针注射系统递送20 U 50%预混赖脯胰岛素(HumalogMix50/50TM,100 U/mL中含有50%赖脯胰岛素和50%赖氨酸脯氨酸精蛋白胰岛素混悬液,来自EliLilly and Company)和皮下递送的20 U 50%预混赖脯胰岛素药效学和药动学效果。
研究设计:在随机研究中有10位健康男性受治疗者。每个受治疗者随机接受由三项不同治疗构成的治疗顺序:(a)使用31 Ga,1.5mm针的20单位的50%预混赖脯胰岛素(HumalogMix50/50TM,100U/mL中含有50%赖脯胰岛素和50%赖氨酸脯氨酸精蛋白胰岛素混悬液,来自EliLilly and Company);(b)皮下注射的20单位的50%预混赖脯胰岛素(HumalogMix50/50TM,100U/mL中含有50%赖脯胰岛素和50%赖氨酸脯氨酸精蛋白胰岛素混悬液,来自Eli Lilly and Company);(c)使用31Ga,1.5mm针的20单位的50%预混赖脯胰岛素(HumalogMix50/50TM,100U/mL中含有50%赖脯胰岛素和50%赖氨酸脯氨酸精蛋白胰岛素混悬液,来自Eli Lilly and Company)。
所有处理用如上所述12小时血糖夹程序进行研究,夹紧之间的廓清时间是3-20天。给药之后利用血糖夹程序保持血糖正常状况。收集样品用于测定血清赖脯胰岛素和C-肽浓度,记录血糖夹程序中的葡萄糖输入速度。对于所有随访者,样品收集和监测期的所有处理都是相同的。正常血糖钳夹程序在施用研究药物之后持续12小时(+2小时基线期,用于将血液葡萄糖浓度稳定在期望的夹水平)。
下面详细描述总的研究设计。
Figure A20048001588600481
给药和取样:
每位受治疗者以随机方式在大腿上接受3次注射,两次是以快速浓注方式用1.5mm,31 Ga ID注射器(10-20秒给药时间)给药,一次是用标准胰岛素注射器(30 G,8mm)对照SC给药。设计重复ID注射以分析受治疗者内差异。给药之后监测血液胰岛素和C-肽水平12小时,并且通过标准临床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在施用胰岛素之后12小时使用正常血糖夹通过IV葡萄糖输入将血液葡萄糖保持不变。相应于胰岛素代谢活性而保持血糖正常的升高的葡萄糖输入速度(GIR)记录为药效学效果的最初的标记。如上面实施例中所述实施所有其他方法,包括取样、数据分析。
结论
图4和5给出平均血浆胰岛素水平和GIR速度中值的图。该项研究描述通过ID给药的颗粒剂的药动学(PK)和/或药效学(PD)。ID施用赖脯胰岛素混合物表现出与赖脯胰岛素溶液相似的效果(如实施例6.1所示),即,更快的发挥作用(更短的Tmax),更高的AUC(生物利用率),更高的Cmax。这些结果是意料之外的,因为虽然ID摄入机理看起来对大多数溶液发挥功能,但是它为何对颗粒剂也一样作用还不清楚。尽管摄入迅速,但ID递送仍然具有超过12小时的延长作用时间。还不清楚延长的活性是否由于摄入并且全身分布之后胰岛素颗粒的真皮内定位或其他组织贮存或胰岛素沉淀缓慢溶解。ID递送确实在较晚的时间点(>8h)显示减小的PD效果,表明与SC递送相比,晚期胰岛素活性减小。这种疗法对于减少分裂混合治疗糖尿病中经常遇到的早晨低血糖的发生率有潜在益处。
6.3. 真皮内胰岛素递送对餐后葡萄糖的影响
这项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评价真皮内胰岛素递送对餐后葡萄糖水平的影响。分析焦点是使用BD显微操作针注射系统(以1.5mm的深度)递送的10U赖脯胰岛素(100U/mL,来自Eli Lilly and Company)的真皮内递送的效果,并且与皮下递送的赖脯胰岛素相比较。使用来自上面实施例6.1的数据测定δ胰岛素,这是用1.5mm显微操作针ID递送和皮下注射给定时间(例如,0-10分钟″10″,11-20分钟″20″,等)接受胰岛素的受治疗者胰岛素水平的AUC的差异。为了测定使用显微操作针δ胰岛素对患者血液葡萄糖的影响,测定ISF或胰岛素灵敏因子。ISF是以胰岛素单位测定的(不是AUC),对于赖脯胰岛素,典型地通过“1500规则”测定,即用总的每天胰岛素除以1500。对于典型1型糖尿病患者,总的每天胰岛素是大约60U,这样ISF是25mg/dL/单位胰岛素。从实施例6.1的数据来看,10单位胰岛素产生780的AUC,即,78AUC单位等于1胰岛素单位。因此,AUC单位中确定的ISF是0.33mg/dL/AUC单位(参见,表2的最后一栏)。使用ISF值确定预期的额外胰岛素降低的额外葡萄糖的量。使用胰岛素作用的25分钟延迟。图6显示皮下注射,真皮内注射的胰岛素水平,和两种递送方式之间的差异。
表3显示另外的胰岛素对1型糖尿病患者预期胰岛素水平的影响。皮下注射胰岛素栏是糖尿病患者经常见到的数据。吃饭之后,葡萄糖快速升高,在60-90分钟达到高峰,然后由于胰岛素作用,葡萄糖在随后的几个小时下降。标记ID胰岛素的栏利用附加的和早期胰岛素作用(表2最后一栏),来预计另外胰岛素的葡萄糖降低作用。2小时时测定的对葡萄糖值的作用是大约60mg/dL。图7是效果图。
如图6和7所示(和随附的表2和3),真皮内胰岛素递送导致相对于皮下胰岛素递送在递送的第一个小时内生物效能提高60%。在第一个小时内,胰岛素被快速吸收,并且构成总的胰岛素的25%。因此真皮内胰岛素递送对控制PPG水平是有效的。
测定了6小时期间与SC递送相比较的ID递送的胰岛素的生物效能,在ID给药之后头一个小时内观察到生物效能显著增加(见图7)。真皮内递送的胰岛素生物效能大大提高,导致餐后葡萄糖水平显著降低和可靠的血糖控制。因此,当与常规给药途径例如皮下递送相比时,胰岛素真皮内递送导致显著治疗效益。
因此,上述描述和附图代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要明白不超出权利要求书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可以进行各种添加,修饰,和取代。特别地,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本发明可以以其他具体方式,结构,排列,比例,和用其他要素,材料,和成分具体表现,而没有脱离其精神或基本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白用实施本发明中使用的其他结构,排列,比例,材料和成分和其他的修饰来应用本发明,这些特别适合具体条件和操作要求,而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因此本发明公开的实施方案在任何方面认为是详细描述而不是限制权利要求指明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限制前面的说明书。

Claims (26)

1.一种对人受治疗者施用胰岛素制剂的方法,包括将胰岛素制剂递送到人受治疗者皮肤的真皮内隔室中,使得胰岛素制剂在1.25毫米的深度沉积。
2.一种对人受治疗者施用胰岛素制剂的方法,包括将胰岛素制剂递送到人受治疗者皮肤的真皮内隔室中,使得胰岛素制剂在1.5毫米的深度沉积。
3.一种对人受治疗者施用胰岛素制剂的方法,包括将胰岛素制剂递送到人受治疗者皮肤的真皮内隔室中,使得胰岛素制剂在1.75毫米的深度沉积。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胰岛素制剂是溶液型。
5.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所述胰岛素制剂是Humalog
6.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所述胰岛素制剂是颗粒型。
7.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胰岛素制剂是HumalogMix50/50TM
8.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方法,其中递送的全身可用胰岛素见效比皮下递送更快。
9.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导致比皮下递送更快和更大的血液葡萄糖水平改变。
10.一种对人受治疗者施用胰岛素制剂的方法,包括将胰岛素制剂递送到人受治疗者皮肤的真皮内隔室中,其中胰岛素制剂含有溶液和颗粒形式的混合物,并且其中颗粒形式占总制剂的大约1%至大约99%,使得胰岛素制剂在1.25毫米的深度沉积。
11.一种对人受治疗者施用胰岛素制剂的方法,包括将胰岛素制剂递送到人受治疗者皮肤的真皮内隔室中,其中胰岛素制剂含有溶液和颗粒形式的混合物,并且其中颗粒形式占总制剂的大约1%至大约99%,使得胰岛素制剂在1.5毫米的深度沉积。
12.一种对人受治疗者施用胰岛素制剂的方法,包括将胰岛素制剂递送到人受治疗者皮肤的真皮内隔室中,其中胰岛素制剂含有溶液和颗粒形式的混合物,并且其中颗粒形式占总制剂的大约1%至大约99%,使得胰岛素制剂在1.75毫米的深度沉积。
13.一种对人受治疗者施用颗粒型胰岛素制剂的方法,包括将胰岛素制剂递送到人受治疗者皮肤的真皮内隔室中,使得胰岛素制剂在1.25毫米的深度沉积。
14.一种对人受治疗者施用颗粒型胰岛素制剂的方法,包括将胰岛素制剂递送到人受治疗者皮肤的真皮内隔室中,使得胰岛素制剂在1.5毫米的深度沉积。
15.一种对人受治疗者施用颗粒型胰岛素制剂的方法,包括将胰岛素制剂递送到人受治疗者皮肤的真皮内隔室中,使得胰岛素制剂在1.75毫米的深度沉积。
16.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施用的胰岛素具有比皮下递送更低的Tmax,更高的Cmax,和更高的生物可利用率。
17.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方法,其中与皮下递送相比,胰岛素的生物效能提高了60%。
18.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方法,其中递送的胰岛素导致餐后葡萄糖水平下降至少20mg/dL。
19.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方法,其中递送的胰岛素导致餐后葡萄糖水平下降至少30mg/dL。
20.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方法,其中递送的胰岛素导致餐后葡萄糖水平下降至少45mg/dL。
18.一种激发人受治疗者胰岛素延长循环的方法,包括将含有颗粒和溶液形式胰岛素的胰岛素制剂递送到人受治疗者皮肤的真皮内隔室中。
19.权利要求21的方法,其中递送的全身可用胰岛素的起始比皮下递送更快见效。
20.一种调节人受治疗者胰岛素循环半衰期的方法,包括对人受治疗者皮肤的真皮内隔室中施用含有颗粒和溶液形式胰岛素的组合物,其中治疗性药物的颗粒和溶液形式之间的比例是可变的。
21.一种调节人受治疗者治疗药物循环半衰期的方法,包括对人受治疗者皮肤的真皮内隔室中施用含有颗粒和溶液形式治疗药物的组合物,其中治疗药物的颗粒和溶液形式之间的比例是可变的。
22.权利要求20或21的方法,其中递送的全身可用治疗药物的见效比皮下递送更快。
23.权利要求21的方法,其中治疗药物是一种蛋白质。
CNA2004800158861A 2003-05-06 2004-05-06 改变胰岛素药动学的方法 Pending CN1011027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429,973 2003-05-06
US10/429,973 US7722595B2 (en) 2002-05-06 2003-05-06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drug pharmacokinetics
US60/500,956 2003-09-05
US10/704,035 2003-11-06
US60/523,831 2003-11-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2725A true CN101102725A (zh) 2008-01-09

Family

ID=3903668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800158861A Pending CN101102725A (zh) 2003-05-06 2004-05-06 改变胰岛素药动学的方法
CNA2004800151843A Pending CN101124003A (zh) 2003-05-06 2004-05-06 施用药物的新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800151843A Pending CN101124003A (zh) 2003-05-06 2004-05-06 施用药物的新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110272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2137A (zh) * 2014-04-25 2016-12-14 赛诺菲 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或胰岛素的衍生物的新施用途径
CN113559051A (zh) * 2021-07-29 2021-10-29 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注射明胶载药缓释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EP4336510A1 (en) * 2022-08-24 2024-03-13 Insule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insulin delivery to accou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2137A (zh) * 2014-04-25 2016-12-14 赛诺菲 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或胰岛素的衍生物的新施用途径
CN113559051A (zh) * 2021-07-29 2021-10-29 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注射明胶载药缓释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59051B (zh) * 2021-07-29 2023-06-23 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注射明胶载药缓释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EP4336510A1 (en) * 2022-08-24 2024-03-13 Insule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insulin delivery to accou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4003A (zh) 2008-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osenstock et al. Better glycemic control and weight loss with the novel long-acting basal insulin LY2605541 compared with insulin glargine in type 1 diabetes: a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
Pettis et al. Microneedle-based intradermal versus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of regular human insulin or insulin lispro: pharmacokinetics and postprandial glycemic excurs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Badkar et al.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interferon alpha-2B using microporation and iontophoresis in hairless rats
Renner et al. Use of insulin lispro in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treatment. Results of a multicenter trial. German Humalog-CSII Study Group.
US2005012496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livery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substances
Cengiz et al. Moving toward the ideal insulin for insulin pumps
Porcellati et al.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basal insulins
Edelman et al. Insulin pump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safely improved glycemic control using a simple insulin dosing regimen
Pettis et al. Microneedle delivery: clinical studies and emerging medical applications
JP2004537540A (ja) 真皮内送達物質の全身吸収増大
CN1438905A (zh) 向真皮输送物质的显微针
US20060264886A9 (en) Method for altering insulin pharmacokinetics
Morrow et al. Reduction in intrasubject variability in the pharmacokinetic response to insulin after subcutaneous co-administration with recombinant human hyaluronidase in healthy volunteers
Guo et al. Comparison of jet injector and insulin pen in controlling plasma glucose and insulin concentrations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CN1638826A (zh) 减少治疗剂量的方法和装置
Freckmann et al. Increasing local blood flow by warming the application site: beneficial effects on postprandial glycemic excursions
Heinemann et al. Reduction of postprandial glycemic excurs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a novel human insulin formulation versus a rapid-acting insulin analog and regular human insulin
CN101102725A (zh) 改变胰岛素药动学的方法
Takahashi et al. A survey of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part i: therapies and devices
WO2004098676A2 (en) Novel methods for administration of drugs and devices useful thereof
Sun et al. Comparison of glucose vari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dministrated glargine with needle-free jet injector and conventional insulin pen
AU2004238257A1 (en) A method for altering insulin pharmacokinetics
Nakanishi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witching from insulin glargine 100 U/ml to the same dose of glargine 300 U/ml in Japanese type 1 and 2 diabetes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Meade et al.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U-500 regular insulin by multiple daily injections and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Reutens et al. A pilot study to examine the tolerability and device preference in type 1 diabetes of insulin aspart administered by InsuJet compared with subcutaneous inj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