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9294A - 交织器及相关联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交织器及相关联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9294A
CN101099294A CNA2005800462546A CN200580046254A CN101099294A CN 101099294 A CN101099294 A CN 101099294A CN A2005800462546 A CNA2005800462546 A CN A2005800462546A CN 200580046254 A CN200580046254 A CN 200580046254A CN 101099294 A CN101099294 A CN 1010992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lumn format
interleaver
row
spatial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462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9294B (zh
Inventor
M·伯科维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99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9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99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92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03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the interleaver involving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 H03M13/271Row-column interleaver with permutations, e.g. block interleaving with inter-row, inter-column, intra-row or intra-column permu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在此一般地介绍了一种交织器及其相关联的方法。

Description

交织器及相关联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般涉及通信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新颖的交织器及相关联的方法。
背景
诸如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离散多音调(DMT)之类的多载波通信系统的典型特征在于与通信信道相关联并被分为多个更小子带(此处称为副载波)的频带。在这一多载波通信系统内各站之间的信息(例如,数据、音频、视频等)的通信通过将该信息内容分成多个片断(例如,码元)并在随后经由各分开的副载波并行发送多个片断来执行。当通过副载波发送的码元周期比该信道内的最大多径延迟还要长时,各副载波之间的码间干扰的影响就会大幅降低。
对任何无线通信系统都存在的一种限制是由衰落和噪声等引起的信道损伤,并且多载波通信信道同样易受这些问题的影响。例如,图1以图解的形式描绘了多载波通信信道102,其中多个副载波104总分布由于噪声106而不利地衰减。一种试图减轻诸如噪声和衰落等随机信道条件的影响的方法是利用交织技术。
概念上,发射机中的交织器重新排列输入数据以将输入数据流中的连续数据分散至输出数据流中的多个离散数据块。与该过程相反,接收机中的解交织器将上述交织的数据重新排列回原始顺序。在此方面,交织引入一种形式的时间分集,从而将原始数据流中彼此邻近的信息分开到交织的数据流中的多个块。由此,本会导致接收机处分组丢失的差错猝发由该接收机看来就像是可通过其他纠错技术来容易地处理的独立信道差错。
然而,常规的交织技术可能尚不足以抑制图1所示的各种问题。例如,在常规的IEEE 802.11a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以行的方式将内容顺序接收入各行内,并在随后顺序以列的方式(即,为一(1)的读取间隔)迭代地读出该内容,来执行交织。这种交织技术导致输入信号的各相邻比特之间三个(3)副载波的副载波间隔(或跨距)。给定312.5KHz的副载波大小(在此处的802.11a示例中),则带宽为937.5 KHz或更宽(例如,相同频带内的1MHz蓝牙信号)的噪声信号的实例可能会不利地影响三个(3)相邻副载波,从而导致802.11a接收机内的分组丢失。
于是,需要一种改善的交织器体系结构及相关方法。
附图简述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以示例而非限制性的方式在附图的各图中示出,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类似的元件,并且在其中:
图1是描绘了多载波通信信道上噪声和衰落等的负面影响的图示;
图2是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结合了本发明教示的示例性多载波无线网络的框图;
图3是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结合了新颖交织器的示例性收发机体系结构的框图;
图4是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交织信息内容以便沿多载波通信信道传输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用于处理根据图4的方法生成的接收信号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6是仅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含有内容的示例性存储介质的框图,该内容在被执行时使得执行设备实现新颖交织器或其相关联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方面。
详细描述
一般地描述一种交织器、解交织器及其相关联方法的各实施例。在此方面,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载波收发机的新颖的交织器。仅根据一个实施例,该交织器可以实现一种包括将接收到的数据划分成N行×M列的成列格式的方法,其中该成列格式是通过以行为基础将数据读入该格式而生成的。为了生成交织的数据块,交织器以列为基础从该成列格式中读出数据,其中在连续读取列之间的读取间隔大于一(1),从而生成M个元素(例如,比特)的块。该交织器随后选择性地将生成的数据块分配给与多载波通信信道相关联的多个副载波中的一个。根据一个实施例,分隔接收内容的连续元素的副载波的个数(即,跨距)被动态设置成一个大于三(3)的值。根据一个实施例,该跨距与所选间隔相关联,虽然本发明无需被限制在这一方面。
当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收发机体系结构中实现时,该交织器还能够通过以每根发射天线为基础对分配给每个副载波的各个块的频率旋转来提供增强的空间交织,从而进一步改善多载波传输信道的噪声抗扰性。
从以下公开内容的观点看来,将会认识到该新颖交织器及其相关联方法的实施例非常适于在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并且尤其适于在利用MIMO空间分集的这些系统中实现。在此方面,以下开发的交织器和相关联方法非常适用于在IEEE 802.11a、g中实现;和/或适用于开发在例如IEEE 802.11(1999版);InformationTechnology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Part 11:WLAN MediumAccess Control(MAC)and Physical(PHY)Layer Specifications;以及上述802.11a及其进化的802.11n补充中所指定的n系列无线局域网(WLAN)通信系统,对上述各规范的描述都结合在此作为参考。
此外,在此描述的交织器、解交织器及其相关联方法可以很好地在由IEEE Std802.16-2001 IEEE Std.802.16-2001 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networks Part 16:Air Interface for Fixed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及其包括例如IEEE Std 802.16a-2003(Amendment to IEEE Std 802.16-2001)、进化的802.16e补充等后代规范所定义的通信系统中实现,对上述各规范的描述都结合在此作为参考。
该说明书通篇对“一个实施例”或“某个实施例”的参考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于是,在该说明书通篇各处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者“在某个实施例中”无需全部指代同一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按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
示例性通信系统
转向图2,根据一个实施例示出了一个示例多载波通信系统的框图。如图所示,网络200描述了两个设备202和204,这两个设备各自包括如图所示耦合的一个或多个无线发射机和接收机(统称为收发机)208和216、基带和媒体访问控制(MAC)处理能力212和214、以及存储器210和218。在此使用的设备202和204经由在收发机208和216之间通过与这些设备相关联的一根或多根天线建立的多载波无线通信信道206而在彼此之间选择性通信信息。根据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个设备(例如,202)可以例如通过无线和/或有线通信介质中的一个或多个耦合至另一网络220。
根据将在以下更完全展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设备202和204的收发机208和216可以利用一种新颖的交织器/解交织器及其相关联方法来改善上述设备减轻多载波通信信道206内噪声、衰落等的能力。根据将在以下更完全描述的一个实施例,当发送内容至设备204时,设备202内的交织器以上述成列格式(例如,从在设备202上执行的较高级应用程序中)接收信息内容(例如,比特)。但交织器不是使用常规的为一(1)的读取间隔来从该格式中读取内容,而是可设置读取间隔为大一(1),例如二(2)或更大,如下示出了其一个示例。
如下将示出选择读取间隔为二例如取决于调制速率等可导致二十个(20)或更多副载波的副载波间隔(或,频率跨距),虽然本发明的范围在这一方面不受限制。等于八(8)的读取间隔可导致等于六的(6)频率跨距。根据一个实施例,该间隔可以根据通信标准被静态建立,或者可以至少部分基于对当前信道条件的确定而在发射机和通信耦合的接收机之间动态协商。可选地,该间隔可由接收机或发射机中的任一个动态确定并传送给另一个。
根据一个实施例,即在其中利用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体系结构,从而能够提供多个空间流的实施例中,以上引入的交织器和解交织器可以被逻辑地“分裂”成例如对应于(由发射天线的根数确定的)所利用的空间流的个数的多个部分。在这一实施例中,当交织多个空间流时,每个交织器或交织器部分都可以相对于其他交织器旋转。即,每个交织器以成列格式在不同点处开始读出数据,而间隔和频率跨距则保持相同。各交织器之间的此种差异可被称为频率旋转。
在设备202或204的任一个中的新颖解交织器可以对在发送过程中交织的/旋转的内容执行解交织和频率旋转的逆向操作。
在此使用的基带和MAC处理元件212和214可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内实现(例如,基带处理器和应用处理器),虽然本发明的范围在这一方面不受限制。如图所示,处理器元件212和214可以各自耦合至存储器210和218,而存储器210和218可以包括诸如DRAM等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等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替代地可以包括诸如硬盘驱动器等其他种类的存储,虽然本发明的范围在这一方面不受限制。存储器210和218的部分或全部可以很好地被设置在与处理器元件212和214相同的封装内,或者可以被放置在元件212和214外部的集成电路或某一其他介质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基带和MAC处理元件212和214可以至少实现将在以下描述的新颖交织器/解交织器及其相关联方法的部分特征,和/或可以提供对在相关联的收发机(208、216)内实现的分集代理(diversity agent)的控制,虽然本发明的范围在这一方面不受限制。
如此处使用的,但是仅仅是用于将在以下更完全展开的交织器、解交织器及其相关联方法的介绍,设备202和204旨在表示带有无线通信能力的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种,包括膝上型、掌上型或台式计算机、蜂窝电话(例如,2G、2.5G、3G或4G手机)、个人数字助理、WLAN接入点(AP)、WLAN站(STA)、无线城域网(WMAN)用户站、WMAN基站等等。
根据一个实施例,网络200可以表示各种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WLAN、WPAN、WMAN等,其中设备102和104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根据802.11或802.16规范系列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规范来建立无线通信信道206,虽然本发明的范围在这一方面不受限制。
在此使用的网络220旨在表示各种各样的通信网络中的任何一种,例如包括普通老式电话系统(POTS)通信网络、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全球网(因特网)、蜂窝网络等。根据一个示例性实现,设备202表示接入点(AP),而设备204表示站(STA),其每一个都适于在IEEE 802.11n无线局域网(WLAN)内使用,且每一个都使用以上所介绍的、并将在以下更加完整展开的新颖的交织技术。
示例性体系结构
转向图3,呈现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发射机体系结构和示例性接收机体系结构的框图。为了在两个设备之间的通信环境内说明这些体系结构,描述来自与通信链路相关联的一个设备(例如202)的发射机300和来自另一设备(例如204)的接收机330。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可理解,任一设备(202、204)中的收发机完全可以包括如图2中所详细示出的发射机体系结构和/或接收机体系结构,虽然本发明的范围在这个方面不受限制。应理解,实现在此描述的新颖交织器、解交织器及其相关联方法的其它复杂程度更高或更低的发射机和接收机体系结构也是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所预期的。
根据图3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发射机300,它包括各自如图所示耦合的编码器302、结合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各元素的一个或多个交织器306、一个或多个码元映射器310、一个或多个离散傅里叶逆变换元件312、一个或多个循环前缀(或保护间隔)插入元件(CPI)314、一个或多个射频(RF)处理单元318以及两根或多根天线320A...M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一个实施例,发射机体系结构3200可以在收发机208和/或216内实现。尽管示作多个分离的功能元件,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可理解,发射机体系结构300的一个或多个元件完全可组合成一个多功能元件,而反过来,功能元件也可被拆分成多个功能元件而不会背离本发明。
根据某些实施例,用于发送的内容可以按比特流的形式呈现给发射机300,虽然本发明在这一方面不受限制。编码器302可以对比特流应用前向纠错(FEC)码以生成已编码比特流304。已编码比特流304随后可被呈现给结合了本发明各方面的一个或多个交织器306的实例。
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交织器306可以对一比特块执行交织操作以生成经交织的比特块308。更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交织器306可以使用扩展的间隔和频率展开来执行交织操作,以改善所得多载波通信信道的噪声抗扰性。此外,在MIMO实现中,交织器306可以在交织过程中在处理每个空间流的交织器之间引入频率旋转,由此将另一个分集元件引入所得通信信道中。在某些实施例中,交织器306可以包括串并转换器以生成多个(X个)经交织的已编码比特流308,其中X与被指定携带在此描述的信息内容的副载波的数目相关联。如下将参考图4更完全地展开这些元件中的每一个。
一个或多个调制器310可以接收经交织的内容308并且可以为每条空间信道在相应的副载波上独立调制这一内容。在此使用的码元调制副载波可以含有用于空间信道的每个副载波的码元调制副载波。例如OFDM码元的多载波码元可由所有这些码元调制副载波的组合来表示。根据一个实施例,多个独立的调制器(例如,每个副载波一个)可以对经交织的内容308进行码元调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一个调制器可以为所有副载波调制内容308。
可以使用各种调制水平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调制水平包括但不限于每码元调制1比特的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每码元调制2比特的正交相移键控(QPSK)、每码元调制3比特的8PSK、以及多种正交调幅(QAM)中的任一种,例如其中每码元通信4比特(16-QAM)至8比特(256-QAM)的16、32、64、128、256等,虽然本发明的范围在这一方面不受限制。
将已调制内容提供给一个或多个离散傅里叶逆变换元件312,该元件可以生成该经码元调制的信息内容的时域表示。应该认识到几乎可以使用任何种类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操作。根据一个实施例,IDFT 312可以利用快速傅里叶逆变换技术。根据一个实施例,所利用的IDFT元件的数目可以与生成的副载波的数目相等,虽然因为本发明的范围在这一方面不受限制也可以利用更多或更少数目的元件。由IDFT 312生成的时域样值的数量可以与输入其中的频率分量的数目相等。在某些实施例中,IDFT 312可以从用于每条空间信道的码元调制副载波的组合中生成用于相应空间信道的时域波形。根据一个实施例,IDFT 312还可以将生成的时域样值转换成一个或多个串行码元流。
一个或多个循环前缀(或保护间隔)插入元件314可以添加循环扩展以减轻所得信道内的码间串扰。同样可以使用多达X个循环前缀插入元件314,其中X是生成的副载波的数目,虽然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
在此使用的一个或多个射频(RF)元件316可以准备用于RF发送的串行码元流中的每一个。在此方面,RF元件316可以包括滤波器、放大器、调制器等等,虽然本发明的范围在这一方面不受限制。经RF处理的信号随后被施加给一根或多根天线320A...M。可以使用各种定向和/或全向天线中的任一种,包括例如单极天线、偶极天线、环形天线、微带天线或者任何其他种类的适用于发射RF信号的天线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于是,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生成了多载波通信信道206的一个实施例。
为了提取由远程发射机(例如,300)处理的内容,引入示例性接收机体系结构330。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接收机330被描绘为包括经由一根或多根天线332A...N响应于无线通信信道206的射频(RF)前端334、一个或多个循环前缀(或保护间隔)移除元件336、一个或多个傅立叶变换元件338、一个或多个解调器340、结合了本发明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个或多个解交织器342、以及一个或多个解码器346,它们各自如图所示地耦合以生成原始发送的信息(I)的表示(I’)。
概念上,接收机体系结构330对发生在远程发射机300中的发送处理进行反转。于是,为此,解交织器342可以接收来自解调器340的经交织的已编码内容,并对由远程交织器306实现的交织过程进行反转,这将在如下更完全地描述。解交织器342可以包括并串转换器(没有特别示出)以生成经解交织的已编码内容344的串行比特流,这些比特流被传递给一个或多个解码器元件346。
根据一个实施例,由解交织器342所采用的间隔和频率旋转(如果有的话)可以在解交织器的制造过程中设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间隔和频率旋转可以至少部分基于接收自远程发射机(300)的信息而动态设置。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解交织器342可以基于感知的信道条件动态设置间隔和/或频率旋转。接收机330随后可以使更新的间隔和频率旋转信息传回发射机(300)以供随后的发送,虽然本发明在这一方面不受限制。
解码器346执行与编码器302所采用的编码技术互补的前向纠错(FEC)解码,以呈现原始接收的内容(I)的表示(I’)。
示例性操作
已经介绍了在其中可以实践本发明教示的示例性操作环境(图2)和示例性收发机体系结构(图3),现在将注意力转向图4和图5,其中将仅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进一步展开示例性交织和解交织技术。为了便于说明而非限制,将继续分别考虑图2和图3的网络和体系结构来展开图4和图5的技术,虽然本发明在这一方面不受限制。
转向图4,仅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呈现一种用来交织信息内容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根据图4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一种交织方法可由框402开始,其中交织器接收要发送的内容。如上所述,交织器(306)可以接收来自编码器302的经FEC编码的比特流304。
在框404中,交织器(306)可以使用扩展的间隔来交织该内容。更具体地,交织器(306)可以将接收到的已编码比特流划分成N行×M列的成列格式,其中该成列格式通过以行为基础将数据读入该格式而生成。为了说明而非限制,考虑如下的已编码比特流的表示:A,B,C,D,...,L。根据一个实施例,交织器可以生成以行的方式读取该内容的成列格式,从而得到如下格式: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诸如802.11a标准交织器等常规交织器可以按连续列的方式从该成列格式中读出数据,以生成经交织的比特流,诸如对应于为三的(3)频率跨距的A,E,I,B,F,J,C,G,K,D,H,L...。
对比之下,该新颖交织器(306)设置大于一(1)的间隔,这将导致本为(otherwise)连续的数据元素之间的增大的频率跨距。例如,等于二(2)的间距将导致约等于二十(20)的频率跨距,而等于七(7)的间距将导致等于六(6)的频率跨距。常规交织器(利用等于一的间距)与在此描述的新颖交织器之间的差异在考虑呈现给用于这两种实现的每一种的解交织器时或许最容易理解。使用常规交织器,与四十八(48)个副载波(表示为Dx)相关联的数据可被表示为:
D0  D3 D6  D9  D12 D15 D18 D21 D24 D27 D30 D33 D36 D39 D42 D45
D1  D4 D7  D10 D13 D16 Dl9 D22 D25 D28 D31 D34 D37 D40 D43 D46
           (2)
D2  D5 D8  D11 D14 D17 D20 D23 D26 D29 D32 D35 D38 D41 D44 D47
使得该数据在从该格式中读出时则是:
D0 D3 D6 D9 D12 D15 D18,...,D47
(3)
可见,副载波0和3上的数据是连贯的,使得三个相邻副载波的衰减会导致数据丢失。但若使用在此描述的具有等于二(2)的间隔,即每隔一列进行填充直到生成所有列的新颖交织器,各列提供如下:
D1 D25  D4 D28 D7 D31 D10 D34 D13 D37 D16 D40 D19 D43 D22 D46
           (4)
D2 D26 D5 D29 D8 D32 D11 D34 D14 D38 D17 D41 D20 D44 D23 D47
D0 D24 D3 D22 D6 D30 D9 D33 D12 D36 D15 D39 D18 D42 D21 D45
从中解交织器可观察到以下序列:
D0 D24 D3 D27 D6 D30,...,D47
(5)
这样,连续输入数据就按该交织格式由25个副载波分隔,由此3个相邻副载波的衰减对该解码器来说就不是问题。
在框406中,对于生成两个或多个空间流(例如,MIMO实现)的发射机体系结构,交织器(306)可以在为各离散空间流生成的交织数据之间利用频率旋转。根据例如带两个发送空间流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交织器(306)可以分裂成两个逻辑部分,每部分用于一个空间流。与第一空间流相关联的交织器将利用成列格式(4),从而在接收机处得到对应于数据流(5)的经数据交织的数据流。
第二交织器部分可以利用如下表示九(9)列旋转的格式(4)的频移(或旋转)形式,虽然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
D12 D36 D15 D39 D18 D42 D21 D45 D0 D24 D3 D27 D6 D30 D9 D33
D13 D37 D16 D40 D19 D43 D22 D46 D1 D25 D4 D28 D7 D31 D10 D34
           (6)
D14 D38 D17 D41 D20 D44 D23 D47 D2 D26 D5 D29 D8 D31 D11 D34
因此,呈现给与该第二空间流相关联的解交织器的数据如下,虽然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
D12 D36 D15 D39 D18 D42 D21 D45 D0 D24,....D34
(7)
在框408中,经交织的内容被呈现给发射机300的后续元件310至318以供在生成多载波通信信道206时的处理。
现在参考图5,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呈现了一种用于接收处理根据图4生成的多载波信号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根据图5的示例性实施例,该方法由框502开始,其中接收机(330)经由一根或多根接收天线(332A...N)接收由远程发射机(例如,300)生成的一个或多个空间流的一个或多个实例。
在框504中,接收机(330)可以执行初始RF处理(334)、解调(336)并转换至频域(338),虽然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
在框506中,解交织器(342)接收本质上看来如上在序列(4)和/或(6)中提供的内容,虽然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即,在单个空间流(例如,SISO实现)的情况下,解交织器(342)在交织器(306)利用等于2的间隔从而得到等于25的频率跨距的情况下可以接收根据上述序列(4)的经交织的数据序列。解交织器(342)在给定间隔和频率跨距信息的情况下将由交织器(306)执行的交织过程反转,从而生成经解交织的已编码数据序列(344)以供解码器(346)处理。
如果使用了一个以上空间流(例如,在MIMO实现中),解交织器(342)被分成多个逻辑元件,其每一个与接收的空间流的数目相关联。一个或多个逻辑解交织器(342)中的每一个都将执行上述的解交织。此外,第二解交织器将执行频率旋转来抵消由生成该关联空间流的交织器所执行的移位。
在框508中,组合并解码(346)经解交织的序列(344)以生成原始呈现给远程发射机(300)的内容(I)的表示(I’)。
基于前述应该理解已经介绍了一种用于将可扩展时间和空间分集引入多载波通信信道的新颖交织器及其相关联的方法。
替换实施例
图6示出了包含内容的示例性存储介质的框图,该内容在被调用时使得访问机器实现该新颖的交织器/解交织器(302、342)及其相关联的方法(400、500)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就此而言,存储介质600可包括内容602(例如,指令、数据或其任何组合),该内容在被执行时使得访问装置实现上述交织器/解交织器的一个或多个方面。
机器可读(存储)介质600可包括但不限于软盘、光盘、CD-ROM和磁光盘,ROM、RAM、EPROM、EEPROM、磁卡或光卡、闪存或适用于存储电子指令的其它类型的介质/机器可读介质。此外,本发明还可作为计算机程序产品被下载,其中该程序可经由通信链路(例如,调制解调器、无线电或网络连接)通过包含在载波或其它传播介质中的数据信号从远程计算机传送到请求计算机。如此处所使用的,所有这些介质都可广义地认为是存储介质。
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可以在各种应用中使用。虽然本发明在这一方面不受限制,但是在此公开的电路可用于诸如无线电系统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等许多装置中。旨在包括在本发明范围之内的无线电系统仅以示例性的方式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线广域网(WWAN)设备,这些设备包括无线网络接口设备和网络接口卡(NIC)、基站、接入点(AP)、网关、网桥、接线器、蜂窝无线电话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双向无线电通信系统、单向寻呼机、双向寻呼机、个人通信系统(PCS)、个人计算机(PC)、个人数字助理(PDA)、传感器网络、个人区域网(PAN)等等,虽然本发明的范围在这一方面不受限制。
旨在包含在本发明范围内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广域网(WWAN)、码分多址(CDMA)蜂窝无线电话通信系统、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蜂窝无线电话系统、北美数字蜂窝(NADC)蜂窝无线电话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扩展的TDMA(E-TDMA)蜂窝无线电话系统、如宽带CDMA(WCDMA)的第三代(3G)系统、CDMA-2000等等,虽然本发明的范围在这一方面不受限制。
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被包含在称作核心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或者其它类型的存储器的集成电路块中,它们存储要由微处理器执行的电子指令或者存储算术运算中可使用的数据。一般而言,根据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使用多级多米诺逻辑的实施例有利于微处理器,且特别是可被结合到用于存储装置的地址解码器中。应注意,这些实施例可被集成到无线电系统或手持便携式装置中,特别是当装置依赖于缩减的功耗时。因此,膝上计算机、蜂窝无线电话通信系统、双向无线电通信系统、单向寻呼机、双向寻呼机、个人通信系统(PCS)、个人数字助理(PDA)、照相机和其它产品也旨在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本发明包括各种操作。本发明的操作可由硬件组件执行,或者可以被包含在机器可执行内容(例如,指令)中,这些指令可用于使得用这些指令编程的通用或专用处理器或逻辑电路执行这些操作。或者,这些操作可由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执行。此外,虽然是在计算装置的环境中描述本发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此类功能完全可体现于任意数量的替换实施例中,诸如被集成在通信装置(例如,蜂窝电话)内等。
在以上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阐述了多个具体细节也提供对本发明的透彻理解。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中的部分也能够实践本发明。在其它实例中,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框图的形式示出。发明概念的任何数量的变型也预期落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就此而言,提供特别说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而是仅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以上提供的具体示例来确定,而是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明语来确定。

Claims (24)

1.一种生成数据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数据划分成N行×N列的成列格式,其中所述成列格式是通过将数据以行为基础读入所述格式而生成的;以及
以列为基础从所述成列格式中读出数据,其中连贯读取的各列之间的间隔大于一(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M个所述读取数据中生成数据块;以及
将所述数据块分配给与一多载波通信信道相关联的多个副载波之一,其中在用于相邻数据块的副载波之间的跨距大于三(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元素还包括:
创建所述成列格式的多个不同版本,其每一个都与要生成的多个空间流相关联,其中所述成列格式的各版本间的差异是在所述各版本之间所述各列内的频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等于(2)的间隔导致创建大于(3)的频率跨距。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跨距是二十五(25)。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第二空间流创建的所述经频率旋转的成列格式包括:
D12 D36 D15 D39 D18 D42 D21 D45 D0 D24 D3 D27 D6 D30 D9 D33
D13 D37 D16 D40 D19 D43 D22 D46 D1 D25 D4 D28 D7 D31 D10 D34
D14 D38 D17 D41 D20 D44 D23 D47 D2 D26 D5 D29 D8 D31 D11 D34
当所述成列格式与所述第一空间流相关联时则为:
D0 D24 D3 D27 D6 D30 D9  D33 D12 D36 D15 D39 D18 D42 D21 D45
D1 D25 D4 D28 D7 D31 D10 D34 D13 D37 D16 D40 D19 D43 D22 D46
D2 D26 D5 D29 D8 D32 D11 D34 D14 D38 D17 D41 D20 D44 D23 D47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与所述第二空间流相关联的所述成列格式中读出的所述数据包括:
D12 D36 D15 D39 D18,...,D34
而从与所述第一空间流相关联的所述成列格式中读出的所述数据包括:
D0 D24 D3 D27 D6 D30 D9,...,D47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多载波码元相关联的所述成列
格式包括:
D0 D24 D3 D27 D6 D30 D9  D33 D12 D36 D15 D39 D18 D42 D21 D45
D1 D25 D4 D28 D7 D31 D10 D34 D13 D37 D16 D40 D19 D43 D22 D46
D2 D26 D5 D29 D8 D32 D11 D34 D14 D38 D17 D41 D20 D44 D23 D47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与所述多载波码元相关联的所述成列格式中读出的所述数据包括:
D0 D24 D3 D27 D6 D30 D9,...,D47
10.一种装置,包括:
交织器,用于将数据划分成N行×M列的成列格式,其中所述成列格式是通过将数据以行为基础读入所述格式而生成的;以及
以列为基础从所述成列格式中读出数据,其中在连贯读取的各列之间的间隔大于一(1)。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织器从M个所述读取数据中生成数据块;并且将所述数据块分配给与一多载波通信信道相关联的多个副载波之一,其中在用于相邻数据块的副载波之间的跨距大于三(3)。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划分数据时,所述交织器生成所述成列格式的多个不同版本,其每一个都与要生成的多个空间流相关联,其中所述成列格式的各版本间的差异是在所述各版本之间所述各列内的频移。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织器利用等于(2)的间隔,导致在另外连续的数据元素之间的频率跨距大于三(3)。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跨距是二十五(25)。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由所述交织器为第二空间流创建的一个多载波码元相关联的所述成列格式包括:
D12 D36 D15 D39 D18 D42 D21 D45 D0 D24 D3 D27 D6 D30 D9  D33
D13 D37 D16 D40 D19 D43 D22 D46 D1 D25 D4 D28 D7 D31 D10 D34
D14 D38 D17 D41 D20 D44 D23 D47 D2 D26 D5 D29 D8 D31 D11 D34
当所述成列格式与所述第一空间流相关联时则为:
D0 D24 D3 D27 D6 D30 D9 D33 D12 D36 D15 D39 D18 D42 D21 D45
D1 D25 D4 D28 D7 D31 D10 D34 D13 D37 D16 D40 D19 D43 D22 D46
D2 D26 D5 D29 D8 D32 D11 D34 D14 D38 D17 D41 D20 D44 D23 D47
其中D表示与副载波x相关联的数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与所述第二空间流相关联的所述成列格式中读出的所述数据包括:
D12 D36 D15 D39 D18,...,D34
而从与所述第一空间流相关联的所述成列格式中读出的所述数据包括:
D0 D24 D3 D27 D6 D30 D9,...,D47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织器将数据划分成与多载波码元相关联的所述成列格式为:
D0 D24 D3 D27 D6 D30 D9 D33 D12 D36 D15 D39 D18 D42 D21 D45
D1 D25 D4 D28 D7 D31 D10 D34 D13 D37 D16 D40 D19 D43 D22 D46
D2 D26 D5 D29 D8 D32 D11 D34 D14 D38 D17 D41 D20 D44 D23 D47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织器从与所述多载波码元相关联的所述成列格式中读出所述数据为:
D0 D24 D3 D27 D6 D30 D9,...,D47
19.一种系统,包括:
交织器,用于将数据划分成N行×M列的成列格式,其中所述成列格式是通过将数据以行为基础读入所述格式而生成的;以及以列为基础从所述成列格式中读出数据,其中在连贯读取的各列之间的间隔大于一(1);以及
一根或多根全向天线,所述天线响应于所述交织器,便于将包括所述经交织的数据的多载波码元发送给远程设备。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划分时,所述交织器创建所述成列格式的多个不同版本,其每一个都与要生成的多个空间流相关联,其中所述成列格式的各版本间的差异是在所述各创建版本之间所述各列内的频移。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与由所述交织器为第二空间流创建的一个多载波码元相关联的所述成列格式包括:
D12 D36 D15 D18 D18 D21 D21 D45 D0 D24 D3 D27 D6 D30 D9  D33
D13 D37 D16 D19 D19 D43 D22 D46 D1 D25 D4 D28 D7 D31 D10 D34
D14 D38 D17 D41 D20 D44 D23 D47 D2 D26 D5 D29 D8 D31 D11 D34
当所述成列格式与所述第一空间流相关联时则为:
D0 D24 D3 D27 D6 D30 D9 D33 D12 D36 D15 D39 D18 D42 D21 D45
D1 D25 D4 D28 D7 D31 D10 D34 D13 D37 D16 D40 D19 D43 D22 D46
D2 D36 D5 D29 D8 D32 D11 D34 D14 D38 D17 D41 D20 D44 D23 D47
以及
其中D表示与副载波x相关联的数据。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从与所述第二空间流相关联的所述成列格式中读出的所述数据包括:
D12 D36 D15 D39 D18,...,D34
而从与所述第一空间流相关联的所述成列格式中读出的所述数据包括:
D0 D24 D3 D27 D6 D30 D9,...,D47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织器将数据划分成与多载波码元相关联的成列格式为:
D0 D24 D3 D27 D6 D30 D9  D33 D12 D36 D15 D39 D18 D42 D21 D45
D1 D25 D4 D28 D7 D31 D10 D34 D13 D37 D16 D40 D19 D43 D22 D46
D2 D26 D5 D29 D8 D32 D11 D34 D14 D38 D17 D41 D20 D44 D23 D47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织器从与所述多载波码元相关联的所述成列格式中读出所述数据为:
D0 D24 D3 D27 D6 D30 D9,...,D47
CN2005800462546A 2004-12-06 2005-12-01 交织器及相关联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992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006,439 2004-12-06
US11/006,439 US7542410B2 (en) 2004-12-06 2004-12-06 Interleaver and associated methods
PCT/US2005/043731 WO2006062836A1 (en) 2004-12-06 2005-12-01 An interleaver and associated method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9294A true CN101099294A (zh) 2008-01-02
CN101099294B CN101099294B (zh) 2012-05-09

Family

ID=36574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4625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99294B (zh) 2004-12-06 2005-12-01 交织器及相关联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542410B2 (zh)
CN (1) CN101099294B (zh)
DE (1) DE112005002984B4 (zh)
GB (1) GB2435590B (zh)
MY (1) MY140783A (zh)
TW (1) TWI312617B (zh)
WO (1) WO200606283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1668B (zh) * 2005-12-20 2013-08-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系统中的数据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02090137B (zh) * 2008-07-08 2015-08-0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80683B2 (en) 2004-08-18 2011-02-01 Ruckus Wireless, Inc. Antennas with polarization diversity
US7711060B1 (en) 2004-12-17 2010-05-04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Data stream interleaving with non-monotonically arranged data rotations for spatially diverse transmission
US7646343B2 (en) * 2005-06-24 2010-01-12 Ruckus Wireless, Inc.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wireless antennas
WO2006091916A2 (en) * 2005-02-23 2006-08-31 Wionics Research Ultrawideband architecture
US7613243B2 (en) 2005-04-12 2009-11-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terleaver and parser for OFDM MIMO systems
US7729438B2 (en) * 2005-12-01 2010-06-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terleaver design for IEEE 802.11n standard
US7660232B2 (en) 2005-12-20 2010-02-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terleaver design with column skip for IEEE 802.11n standard
US7756004B2 (en) * 2005-12-20 2010-07-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terleaver design with column swap and bit circulation for multiple convolutional encoder MIMO OFDM system
US7729447B2 (en) * 2005-12-22 2010-06-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terleaver design with multiple encoders for more than two transmit antennas in high throughput WLAN communication systems
FI20065242A0 (fi) * 2006-04-19 2006-04-19 Nokia Corp Vastaanotin ja vastaanottomenetelmä
US8681715B2 (en) * 2007-01-18 2014-03-25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100005068A (ko) * 2007-03-08 2010-01-13 노키아 코포레이션 디지털 브로드밴드 방송과 셀룰러 통신 시스템의 상호운용성
US8437245B2 (en) * 2009-08-31 2013-05-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US8375139B2 (en) * 2010-06-28 2013-02-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Network streaming over multiple data communication channels using content feedback inform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1319A (en) * 1988-03-18 1990-02-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adaptive interleaving
JP3257984B2 (ja) 1998-10-30 2002-02-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インタリーブ方法及びデインタリーブ方法並びにインタリーブ装置及びデインタリーブ装置並びにインタリーブ/デインタリーブシステム並びにインタリーブ/デインタリーブ装置並びにインタリーブ機能付きの送信装置,デインタリーブ機能付きの受信装置及びインタリーブ/デインタリーブ機能付きの送受信装置
US6871303B2 (en) 1998-12-04 2005-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access multi-directional CDMA2000 turbo code interleaver
US6304991B1 (en) * 1998-12-04 2001-10-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urbo code interleaver using linear congruential sequence
CA2266283C (en) * 1999-03-19 2006-07-11 Wen Tong Data interleaver and method of interleaving data
US6747948B1 (en) * 1999-08-11 2004-06-0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Interleaver scheme in an OFDM system with multiple-stream data sources
FI114766B (fi) * 1999-11-30 2004-12-15 Nokia Corp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kehyksen sisäisen lomituksen toteuttamiseksi
US6823002B1 (en) * 1999-12-15 2004-11-23 Paradyne Corporation Linear block interleaver for discrete multi-tone modulation
AU2002212563A1 (en) * 2000-08-25 2002-03-04 T. Kiran A technique for reducing processing power in 3g systems
RU2261529C2 (ru) 2002-02-06 2005-09-27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Лтд Перемежитель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межения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KR100957395B1 (ko) * 2003-05-23 2010-05-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레벨 교차율을 이용한 속도추정 장치 및 방법
US7529984B2 (en) * 2004-11-16 2009-05-05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eamless change of depth of a general convolutional interleaver during transmission without loss of data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1668B (zh) * 2005-12-20 2013-08-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系统中的数据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02090137B (zh) * 2008-07-08 2015-08-0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05002984T5 (de) 2007-10-25
GB0711567D0 (en) 2007-07-25
US7542410B2 (en) 2009-06-02
GB2435590B (en) 2009-08-05
MY140783A (en) 2010-01-15
TWI312617B (en) 2009-07-21
WO2006062836A1 (en) 2006-06-15
TW200637171A (en) 2006-10-16
DE112005002984B4 (de) 2011-03-31
GB2435590A (en) 2007-08-29
CN101099294B (zh) 2012-05-09
US20060120311A1 (en) 2006-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9294B (zh) 交织器及相关联的方法
CN1898893B (zh) 多载波mimo传输
US8060033B2 (en) Techniques to enhance diversity for a wireless system
CN101882971B (zh) 用于多载波系统的自适应穿孔技术
US8213528B2 (e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to perform space-frequency interleaving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CN103986682B (zh) 一种无线mimo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
US855361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using transmit diversity in SC-FDMA system
JP2008533801A (ja) 広帯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時空間符号化データの副搬送波写像装置及び方法
US7050768B2 (en) Signal field controller,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d MIMO transmitter employing the same
CN101374036A (zh) 多入多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发射分集方法与系统
CN101432984B (zh) 用于最大发射分集的方法和系统
CN101933305B (zh) 发送装置以及调制方法
US20050237922A1 (en) Virtual side channels for digit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340609B (zh) 广播多播业务发送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08111810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a signal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a signal
SSekhar et al. Generalization of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With Index Modu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

Termination date: 201712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