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6639A - 多组纤维管均匀分布的多功能中空纤维膜管生物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多组纤维管均匀分布的多功能中空纤维膜管生物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6639A
CN101096639A CN 200710028039 CN200710028039A CN101096639A CN 101096639 A CN101096639 A CN 101096639A CN 200710028039 CN200710028039 CN 200710028039 CN 200710028039 A CN200710028039 A CN 200710028039A CN 101096639 A CN101096639 A CN 1010966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tunica fibrosa
hollow fiber
tube
fiber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02803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6639B (zh
Inventor
宁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71002803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966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096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66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966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66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9/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extraction or recirculation of materials, e.g. pumps
    • C12M29/16Hollow fibers

Landscapes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多组中空纤维膜管构成的生物反应器及制备工艺。涉及用于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特征是二到四组中空纤维管均匀混合平行排列封装于圆筒状或方筒状容器内,长度不同的各组纤维管两端管口通过分隔梳板分隔开,在容器侧壁或两端有各自独立的开口与外界相通。制备时各组纤维管分层规则排列,两端嵌入各组分隔梳板并用树脂逐层封固;各层纤维管按一定间隔用波纹状塑料条片横向胶粘固定,维持设定的纤维管间距和均匀分布。各组纤维管内形成独立的毛细管内空间,可分别用于灌流培养基和气体等不同介质,或接种病毒和转染外源性基因;均可直接作用于共同的供培养动物细胞和细胞分泌产物用的毛细管外空间,并具有相同的最大弥散距离。

Description

多组纤维管均匀分布的多功能中空纤维膜管生物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的生物反应器技术,主要涉及动物细胞(杂交瘤,CHO,SP2/0,NS0等悬浮生长细胞和肝,肾细胞等附着生长细胞)大规模培养;具体涉及一种由二到四组中空纤维膜管均匀混合平行排列构成的多功能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中空纤维生物膜反应器应用于动物细胞培养已有30多年的历史(Knazek RA等,Science 1972;178(56):65-6;授予给Knazek RA等的美国专利:US3821087,US3883393,US4184922,US4200689和US4220725)。其基本结构是将成束的径约为200-400微米,具有半透性的中空纤维膜管封闭于有限空间的塑料或其它材料的容器内;中空纤维膜管的两头开口于容器的两端与外界相通,形成两个工作空间,即毛细管内空间(intracapillary space,ICS)和纤维膜管外壁与容器内壁形成的毛细管外空间(extracapillary space,ECS)。ECS通过容器管壁上的两个开口与外界相通。通常ICS用作灌流液体培养基,而ECS用于培养细胞。由于中空纤维膜管生物反应器在相对小的空间内提供极大的表面积用于液-液相交换、气-液相交换或分离过滤等,被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血液气体交换和大规模细胞培养等。在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其优点在于能模拟生物组织的三维结构形式,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极大的交换面积,让细胞均匀分布并有效地获得生长所需的营养物。在培养的细胞以及细胞产生的目的产物与提供营养的培养基之间,有特定截流孔径(小于目的产物)的半透性中空纤维膜分隔,细胞受到的培养基灌流产生的剪切力大大降低。通过培养基循环将营养物和氧气透过中空纤维膜不断提供给细胞,同时将细胞代谢的有害产物和二氧化碳带走,使细胞始终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中。培养的细胞密度可高达108/ml以上,远远高于细胞瓶静止培养(0.5-1×106/ml)和搅拌悬浮培养(0.2-1×107/ml)。是目前最接近动物组织细胞密度的体外细胞培养系统。
相对动物组织的血液循环系统而言,这种经典结构的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有两大缺陷。其一,纤维膜管在容器内相对分布不匀,成束的柔性毛细纤维膜管难免互相纠缠,在微局部形成灌流死腔(即超过营养物弥散有效距离的空间)或无效灌流(没有或极少细胞分布的纤维管区)。其二,灌流效率低下,供氧灌流相对不足。由于仅用单一的循环培养基作为介质,通过弥散(Diffusion)或对流(Convection)的方式将各种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物,包括水易溶性的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盐等,以及水难溶性的脂肪酸、胆固醇和氧气等传递给细胞。而不同性质的营养物在水性培养基中的溶解度相差极大,被传递的效率大不相同。因此,经典结构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为了满足细胞生长代谢的最低需要,只能按传递效率最低的营养物,此如氧气的需求来确定循环培养基的灌流量。通常按单位体积细胞计算的灌流量远大于动物组织的血流量。而这样的灌流量对于水易溶性小分子营养物如葡萄糖和谷氨酰胺等来说,则大大超过了需要。造成了供氧灌流相对不足,同时水溶性小分子营养物灌流过剩的低效率灌流。如普通培养基在37℃一个大气压(氧分压155mmHg)下只能溶解5-7微克/ml左右的氧,仅够106个杂交瘤细胞一小时的消耗。按培养2×1011个细胞每小时消耗1克氧气计算,需要至少5升/分钟以上循环培养基灌流量以及高效的气体交换器才能满足供氧。而按2×1011个细胞每小时消耗4-10克葡萄糖计算(Miller等,J.Cell.Physiol.1987,132:524-530;Wohlpart等,Biotechnol.Bioeng.1990,36:630-635),最多不到0.5升/分钟的培养基灌流量即可。Piret JM等(Biotech.Adv.1990;8:763-783)在测定经典结构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的轴流向(axial)乳酸、氨和氧的浓度梯度时发现,如果降低培养基灌流量到额定量的1/8(12ml/100ml),灌流培养基中的氧几乎耗尽,流出培养基中氧含量降到空气氧分压的9%;而同样条件下乳酸和氨的积聚分别限制在1和0.3mmol/L以下,pH仅下降0.05,几乎可以忽略。
动物组织的血液循环系统因为有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作为载体,极大地提高了血液的携氧量和传递效率,在37℃一个大气压下,空气中氧气在1毫升水溶液中只能溶解5-7微克,而同样条件下在血液中可溶解90微克,高10倍以上。一些水难溶性营养物如胆固醇、类固醇激素和脂肪酸等则可以与载脂蛋白结合或乳糜颗粒的形式输送,提高了传递能力。另外动物的循环系统还包括淋巴循环,使血液循环除了通过经毛细管壁弥散外,还通过血浆和组织液的对流作用,有效地将大分子营养物传递给外周组织细胞。其液体流向是从毛细血管流向组织细胞,经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再回到血循环。
为了更好地模拟动物组织营养供应和清除代谢产物的循环系统,制备性能更好的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人们通过采用新的高通透性纤维膜材料(如改性聚砜)、管径更小(200-300微米)和管壁更薄(20-30微米)的中空纤维膜管来缩短营养物的弥散距离,提高营养物的传递效能;或增加中空纤维膜管的装填量(容器容量的50%)来减少灌流死腔;或通过设计造成中空纤维膜管间的压力差来形成纤维膜管间的营养液对流,模拟动物组织的淋巴循环;使营养物的传递更有效,分布更均匀(Knazek RA等,美国专利号US4184922,US4200689;Kiuchi Masayuki等,日本专利号JP3103170)。或在灌流培养基中加入氧载体如牛红细胞、血红素或Perfluorocarbon等来提高灌流培养基的载氧量(国际专利号:WO9527041;Sullivan JP.等,Biotechnol Bioeng,2005;93(2):306-317;Arifin and Palmer,Biotechnol Progr.,2003;19(6):1798-1811;Eike and Palmer,Biotechnol Progr.,2004;20:1225-1232;Nieuwoudt MJ等,Artif Organs 2005;29:915-8)。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氧的供应,但同时也增加了应用成本和复杂性。而且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细胞培养特别是高耗氧量的细胞,如原代肝细胞培养的供氧问题。
传统结构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的灌流营养培养基中所含的氧气和代谢产生的CO2,需通过另外的气体交换装置提供或释放,如串联在培养基灌流系统中的透气硅胶管或透气硅胶薄膜制成的气体交换器或另一个仅供换气用的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这种由灌流培养基作载体的间接气体传递方式效率低下,除了上述的氧气在水性培养基中的溶解度低外,氧气需先经气体交换装置溶入培养基(有换气效率的限制),然后由培养基循环通过中空纤维膜弥散到ECS。加上此类中空纤维膜管上的孔径必须小于细胞分泌的产物,如单克隆抗体,在结构上使得膜的气体弥散能力受到限制。因此,氧在水溶液培养基中的溶解度低,氧需先经气体交换装置溶入培养基以及纤维膜管气体弥散能力受限是经典结构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供氧灌流不足的主要原因。也是增加制造成本和系统装置复杂性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经典结构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供氧不足的问题,人们设计了一些新型的中空纤维膜管生物反应器,共同点都是采用中空纤维膜管接给ECS中的细胞供氧。第一种类型的设计,是在同一生物反应器内平行或交叉安装两组中空纤维膜管系统(Mullon等,美国专利号US6680166;Goffe RA.,美国专利号US5622857),分别用于灌流空气和培养基,为ECS中培养的肝细胞提供空气交换和营养。但这类生物反应器制备时两种中空纤维膜管成束状分开或分区排列,而非均匀混合排列分布,导致反应器ECS内容物(包括细胞、培养基营养和氧气等)分布不均,有较大范围灌流死腔(即超过营养物弥散有效距离的空间)是其致命缺陷。特别是设计成大尺寸反应器时,这种缺陷更为显著。因为在动物组织以及体外细胞培养包括在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培养的研究表明,从毛细血管或中空纤维膜管到组织细胞,或球团状细胞集落的表面到中央,氧的最大有效弥散距离为200-300微米(Mueller-Klieser W.,Biophys J.1984;46:343-348;Freyer JP and Sutherland RM.,Cancer Research,1986;46:3504-3512)。所以,中空纤维膜管在容器内的分布均匀度(指单位体积内的分布机率)应在300微米之内。而此类反应器的不同组纤维管之间的距离在数毫米以上,故此种类型的反应器虽然获得专利多年,但至今尚未商品化或在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第二种类型的设计有三组中空纤维膜管,分层成垂交叉和90度平面交叉,形成三维立体结构(Gerlach JC.,美国专利号US5516691,Gerliach JC等,Hepatology,1995,22:546-52;J Invest Surg 2003,16:83-92;Gesine P等,Artificial Organs,2006,30:686-94)。其中两组用于灌流培养基,一组灌流气体。理论上可有效解决供氧和营养物均匀分布问题,实际应用时可维持400-500克原代肝细胞培养21天以上。表明接气体灌流设计的有效性。但此专利设计中没有在微尺度上(300微米以下)对纤维膜管分布的处理,三维交叉编织的纤维管难以均匀控制管间距离,容易发生无效灌流区(即无或极少细胞分布的纤维管区)和灌流死腔;由于三维编织的纤维管形成的空间阻碍使细胞难以在ECS中均匀接种,需要特置的细胞接种分布管帮助接种细胞。这种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实际制备的难度很大,生产成本高昂。此专利授权后20年仍未见商品化。
第三种类型的设计采用同心圆套管的方式,将径大小不同长短不一的2-3根纤维膜管套在一起,分别开口于不同的分隔腔,形成2-3个管壁间的空间以及最小纤维膜管内空间(Martinez等,美国专利号US6582955;MacDonald等,美国专利号US6979308)。使用时在其中一个管壁间空间培养细胞,其它管壁间空间以及最小纤维膜管用来灌流培养基和空气。这类设计的优点是可以根据需要限定管壁间的距离,满足不同的弥散需要;同时灌流培养基和空气,有效地给细胞供氧。但这类设计的缺点也是明显的:1.制备这样的反应器工艺设备要求极高,各纤维膜管的定位需要精确到50微米以内。因此制备成本高,难以增加纤维膜管的数量,扩大反应器的尺寸到实用规模。2.如果采用的是柔性的塑料纤维膜管,几乎不可能在套管的全程让其中的各纤维膜管都保持相同的距离。实验已证明即使在纤维膜管为9厘米长的反应器,在接种肝细胞、灌流培养基和空气后,内套纤维膜管即出现偏心现象,导致弥散距离不匀(Macdonald JM等,NMR in Biomedicine,1998,11:55-66)。比如供细胞培养的管间间隙设计为200微米,但接种细胞和灌流培养基后形成内套纤维膜管的偏心分布,使弥散距离最大可增加到400微米。3.在细胞接种口到纤维膜管内之间存在死腔。同样这类专利虽授权多年,但仍未能商品化。
至今为止,所查到已公开的与本专利有关的中空纤维膜管生物反应器中国专利文献如下。已授权的发明专利有ZL00134185.5;实用新型专利有,ZL92219587.0,ZL03235092.9,ZL03235093.7,ZL01267249.1;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申请号200410093526.5。上述这些专利或专利申请的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均为单一中空纤维膜管构成,没有采用整合供气纤维膜管接为ECS提供气体交换的设计。对经典结构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的上述两大缺陷,没有实质性的改进。
另外,还有一些类似的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结构的专利,如授予BaurmeisterU等的美国专利US 6271023和授予Jauregui HO等的美国专利US5043260,采用两组或两组以上不同组中空纤维管分层排列的结构,各组纤维管分别灌流不同的液体。其中US 6271023专利设计与细胞培养无关;而US5043260专利被设计用于培养肝细胞。这些专利如用于细胞培养时,在结构上有如下缺陷:其一,这两个专利设计均没有通气用纤维管,有供氧灌流效率低的问题;其二,这两个专利设计均采用容器两端的“Y”结构或多个分叉的结构为不同组纤维管开口与外界沟通,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在两组或多组纤维管交叉处形成了灌流死腔;同时这种交叉分组的方式只适于少量纤维管的反应器,增加纤维管的数量时制备工艺上将很难实现;其三,这两个专利设计均没有限定和维持容器内纤维管间距离和位置的方法。
综上所述,迄今为止的商品化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圆柱形或方柱形),在结构上纤维膜管分布不匀,存在灌流死腔和无效灌流。由于采用在中空纤维膜管内空间(ICS)以灌流培养基为载体间接地为中空纤维膜管外空间(ECS)的培养细胞供氧的方式,导致供氧效率低,细胞相对缺氧的缺陷。因此限制了此类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的尺寸放大,以及增加了系统的制造成本和系统装置的复杂性,如需要额外的气体交换装置和大流量液体泵。也限制了此类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在培养高耗氧量细胞,如培养原代肝细胞以及构建人工肝等方面的应用。现有的其它一些专利设计(美国专利号US5516691,US5622857,US6680166),例如由2-3组中空纤维膜管构成的生物反应器,由不同组纤维膜管通气和灌流培养基。这些设计或者由于两组纤维膜管未能均匀混合分布,导致在ECS中形成营养和氧气分布的死腔;或者制备难度大,不能控制管间距离,存在无效灌流区和灌流死腔。而同心圆套管式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美国专利号US6582955,US6979308),由于制造困难成本高,难以制备实用规模的生物反应器;以及现有的反应器模型在实际培养细胞和灌流时存在不能保持套管间均匀距离的缺陷,应用前景不被看好。
另外,现有的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没有均匀传递病毒或外源性基因的设计,很难对所培养的细胞特别是贴壁细胞均匀感染病毒或转染外源性基因,限制了此类生物反应器在大规模病毒制备和基因工程蛋白表达制备等方面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二到四组中空纤维膜管平行地按一定比例规则均匀混合排列,装填于封闭的圆筒状或方简状容器内的多功能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上述现有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纤维膜管分布不匀,存在灌流死腔或无效灌流;以及供氧灌流不足和制备放大困难等缺点。并且增加了均匀传递病毒或外源性基因,感染或转染培养细胞的功能。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现有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的缺点和实现均匀传递病毒或外源性基因功能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1).均匀混合平行排列的二到四组长度不同的中空纤维膜管,在容器的两端或侧壁有独立的开口;各组纤维膜管的毛细管内空间(ICS)均可与反应器外空间沟通;各组纤维膜管的外壁与容器内壁之间形成一个共同的毛细管外空间(ECS),设计上在ECS内各组纤维膜管均没有分布死腔的存在。(2).在ECS中培养的细胞可同时接与各组纤维膜管内的灌流物互相作用,获得所需的氧气和其它营养物;或者用特定组纤维膜管(管壁孔径0.45-1微米)均匀传递病毒,感染ECS中的培养细胞,或传递外源性基因,转染培养细胞。(3)由于纤维膜管按蜂窝状(六边形)的方式排列,可使其中任何一组中空纤维膜管在ECS中的最大弥散距离都相同(206到620微米);根据所培养细胞的营养要求,各组中空纤维膜管的最大弥散距离可由两端分隔梳板的齿宽度和纤维膜管的管径限定。用“几何画板”作图软件V.4.06绘制模拟图并测量计算,如齿宽度为100-200微米,纤维膜管外径为200-400微米时,由二到三组纤维膜管构成的反应器各纤维膜管的最大弥散距离约为206-412微米;四组纤维膜管构成的反应器各纤维膜管的最大弥散距离约为308-620微米。(4).各组纤维膜管在容器内按设计分层规则排列,各层纤维膜管沿纵轴向间隔2-4厘米用1-1.5毫米宽的波纹状聚酯薄片胶粘固定,维持各纤维膜管之间的位置和纤维管在ECS中的均匀分布。(5).本发明的中空纤维膜管生物反应器,至少有1-2组纤维膜管用于营养培养基的灌流,在2组纤维膜管用于灌流时,其中一组灌流而另一组引流,在两组纤维膜管之间形成灌流培养基对流,提高大分子营养物的传递效率;至少有一组纤维膜管用于气体交换,这种接气体交换的方式高效均匀,容易调控,从根本上解决现有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供氧不足的缺点;可选用一组纤维膜管用于其它特殊液体的添加或灌流,如添加脂质营养物或感染病毒和转染外源性基因等。上述不同组的中空纤维膜管可分别采用不同材料和特性的中空纤维膜管制备。如其中气体交换中空纤维膜管采用膜孔径为0.05-0.1微米的疏水性聚乙烯管或聚丙烯管等;而培养基灌流中空纤维膜管用截流分子量在5-100KD左右的亲水性聚醚砜管或醋酸纤维素管;感染病毒或转染外源性基因可用膜孔径为0.45-1微米的纤维膜管。
本发明的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与现有的商品或已公开发表的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设计相比,其有益的效果是:(1).二到四组中空纤维膜管均匀混合平行排列(纤维膜管截面成6边形排列),形成共同的毛细管外空间(ECS),没有分布死腔和无效灌流区;而且各组纤维膜管在ECS中的最大弥散距离(或管间间隔)相同,使营养物和氧气,或者病毒和外源性基因在ECS中得以有效和均匀的传递;这种设计除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外,还可用于多因素(2-4个)均匀作用同一对象的化学或生化反应过程。(2).一体化的设计使本发明的中空纤维膜管生物反应器在构建系统时无需额外的气体交换装置,而且专用的通气纤维管接气体交换,传递均匀效率高,通过调节灌流气体的组成和流速即可有效控制反应器内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采用不同特性的各组纤维膜管分别用于灌流不同的介质,可以同时有效满足培养的动物细胞对水溶性营养物和脂溶性营养物,以及气体交换(供氧和释放CO2)的需求,而且对灌流量的要求大大降低(8-10倍);并可用一组纤维膜管感染病毒或转染外源性基因等。(3).根据培养不同细胞的营养需求,制备反应器时可以通过调节分隔梳板的齿宽度和纤维膜管的管径来设定纤维膜管的最大弥散距离(206-620微米)。(4).纤维膜管无需亢余装填量即可保证无灌流死腔,纤维膜管的装填量可减少近10-20%(根据纤维膜管径尺寸不同而变);相应提高了细胞培养量10-20%。(5).在制备上以现有的材料和工艺技术容易实现;制备时采用各组纤维膜管分层规则排列,各层纤维膜管沿纵轴间隔2-4厘米用1-1.5毫米宽,25-50微米厚的波纹状聚酯片横向胶粘固定,两端嵌入分隔梳板齿间间隙内,逐层封固的工艺,保证和维持纤维膜管的蜂窝状均匀分布,减少灌流死腔和无效灌流到最低程度:也使本发明的中空纤维膜管生物反应器尺寸很容易放大到实用规模,如培养300克以上的肝细胞或1000-2000毫升的杂交瘤细胞,无需特别的灌流系统也不会产生培养基灌流和气体交换的困难。
附图说明
图示编号一览表:
1    二组纤维膜管生物反应器
2    三组纤维膜管生物反应器
3    四组纤维膜管生物反应器
4    纤维膜管
5    通气口
6    通液口
7    三组纤维膜管生物反应器第二通液口
8    四组纤维膜管生物反应器第三通液口
9    毛细管内空间(intracapillary space,ICS)
10   纤维膜管外壁
11   容器内壁
12   毛细管外空间(extracapillary space,ECS)
13   毛细管外空间开口
14   波纹状固定片
15   分隔梳板
16   齿间间隙
17   填充塑料棒
18   容器壁分隔梳板槽沟
19   分隔梳板齿
20   容器筒身
21   排管梳
22   容器盖板
23   容器套头
图1是二(1)、三(2)和四(3)组中空纤维膜管生物反应器的纵切面示意图。
图2是三组中空纤维膜管生物反应器纵切面示意图和不同位置横切面示意图。
图3是三组中空纤维膜管生物反应器各组分结构位置示意图。
图4是分隔梳板和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不同组纤维膜管层嵌入分隔梳板齿间间隙叠加排列示意图。
图6是纤维管层用排管梳排列和波纹状膜片固定示意图。
图7是二组纤维管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筒身和盖板示意图。
图8是用“几何画板”作图软件V.4.06绘制的纤维管分布模拟图,AB间距为分隔梳板齿宽度;AC间距为二到三组纤维管反应器各组纤维管的最大弥散距离;DE间距为四组纤维管反应器各组纤维管的最大弥散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1.两组纤维膜管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的制备,以能培养2×1011杂交瘤细胞的生物反应器为例。容器选用方柱形,边宽70厘米(外径),筒长30厘米,壁厚3毫米,用聚碳酯注塑成型。分成U形筒身(20)和盖板(22)两部分,分别留有通气管开口和毛细管外空间(ECS)的开口。U形筒身两端开放,分别留有两条深1毫米,宽5毫米的槽沟(18),间隔1厘米,供嵌入固定分隔梳板(15)用。分隔梳板齿宽150微米,齿间间隙280微米。纤维管外径为280微米,壁厚30微米;通气纤维管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管,管壁孔径0.05-0.1微米;通液管采用聚醚砜管或聚砜管,管壁截流孔径30Kd。分别将不同组的纤维膜管用齿宽580微米,齿间隔280微米的两个排管梳(21)排成单层(4-8倍放大镜下操作),用1.5毫米宽,50微米厚的聚酯或其它材质的波纹状膜片(波峰间距860微米,波峰高140微米),间隔3厘米从纤维管单层下面,横向胶粘(环氧树脂或聚氨酯)固定纤维管单层;并按筒身长度分别裁截通气纤维管(28厘米)和通液纤维管(30厘米)。然后将横向固定的单层纤维膜管两端逐层叠加嵌入分隔梳板相应的齿间隙(放大镜下操作),用适量环氧树脂封固。各组纤维膜管两端均长出分隔梳板5毫米,保证开口不被胶粘剂封闭。先将分隔梳板嵌入固定在筒身槽沟内,再逐层封固各组纤维膜管层。然后封固盖板和两端带开口的套头。最后分别从各ECS开口和通气开口注入5毫升环氧树脂或其它封固用树脂,离心法封固确保分隔梳板的隔绝密封。制好的生物反应器用环氧乙烷或Gamma射线灭菌。
2.三组纤维膜管的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的制备,以构建能培养300克原代猪肝细胞的的生物反应器为例。容器选用方柱形筒身,边宽(外径)8厘米,筒长31厘米,壁厚4毫米,用聚碳酯注塑成型。分成U形筒身(20)和盖板(22)两部分,分别留有通气管,通液管和毛细管外空间(E℃S)的开口。U形筒身两端开放,分别留有三条深1毫米,宽5毫米的槽沟(18),间隔1厘米,供嵌入固定分隔梳板(15)用。分隔梳板齿宽150微米,齿间间隙330微米。纤维管外径为330微米,壁厚33微米;通气纤维管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管,管壁孔径0.05-0.1微米;通液管采用聚醚砜管或聚砜管,管壁截流孔径70Kd,壁厚33微米。分别将不同组的纤维膜管用齿宽630微米,齿间隔330微米的两个排管梳(21)排成单层(放大镜下操作),用1.5毫米宽,50微米厚的聚酯波纹状膜片(波峰宽960微米,峰高1 50微米)间隔3厘米从纤维管单层下面,横向胶粘(环氧树脂或聚氨酯)固定纤维管单层;并按筒身长度分别裁截通气纤维管(27厘米),第二组通液纤维管(29厘米),第一组通液管(31厘米)。然后将横向固定的单层纤维膜管两端逐层叠加嵌入分隔梳板相应的齿间隙(放大镜下操作),用适量环氧树脂封固。各组纤维膜管两端均长出相应分隔梳板5毫米,保证开口不被胶粘剂封闭。先将分隔梳板嵌入固定在简身槽沟内,再逐层封固各组纤维膜管层。然后封固盖板和两端带开口的套头。最后分别从各ECS开口,通气开口和液体灌流口注入5到6毫升环氧树脂或其它封固用树脂,离心法封固确保分隔梳板的隔绝密封。制好的生物反应器用环氧乙烷或Gamma射线灭菌。

Claims (5)

1、一种由多组中空纤维膜管构成的多功能中空纤维膜管生物反应器(1,2,3)。其特征是:由一方柱形或圆柱形容器和封装其内的二到四组中空纤维膜管(4)组成;各组纤维膜管在容器侧壁或两端有独立的开口(5,6,7,8)与外界相通;各组纤维膜管内形成独立的毛细管内空间(9),供灌流不同的介质如营养培养基和气体,接种病毒或转染外源性基因等;各组纤维膜管的外壁(10)与容器的内壁(11)之间形成共同的毛细管外空间(12),供培养动物细胞以及细胞分泌产物用;毛细管外空间在容器侧壁有开口(13)供接种细胞和收集细胞及细胞产物用。
2、如权力要求1所述的多种中空纤维膜管构成的多功能中空纤维膜管生物反应器,其特征是:方柱形或圆柱形容器,首选方柱形;由透明或半透明的生物兼容性材料制备,如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氨酯或聚碳酯等,首选聚碳酯。
3、如权力要求1所述的多种中空纤维膜管构成的多功能中空纤维膜管生物反应器,其特征是:
3a.二到四组纤维膜管,纤维膜管外径为200-400微米,内径为160到320微米,管壁厚20到40微米;纤维膜管长度为5到40厘米,各组纤维膜管的长度不同,按1.5到2厘米递增;
3b.各组纤维膜管的制备材料和特性不同,通气用纤维膜管选用但不限于聚乙烯管或聚丙烯管,管壁截流孔径为0.05-0.1微米;通液用管选用但不限于聚醚砜管、聚砜管或醋酸纤维素管,管壁截流分子量为5到1000kd;感染病毒或转染外源性基因选用管壁孔径0.45-1微米的纤维管;
3c.各组纤维膜管按设计的管间间隔分层排列,在各层纤维膜管纵轴向每2-4厘米的间隔用波纹状聚酯或其它材料膜片(14)横向胶粘固定;不同组纤维膜管层横向固定位置交替错开0.5到1厘米;固定后的各层纤维膜管两端分别嵌入容器两端的分隔梳板(15)的齿间间隙(16);纤维膜管空缺位置可用塑料细棒(17)填充,逐层用环氧树脂或聚氨酯或其它合适封固材料封固。
4、如权力要求3c.所述的分隔梳板,其特征是:分隔梳板选用但不限于聚丙烯制备,厚3-5毫米,尺寸为1×1到10×10厘米,或直径为1-10厘米;分隔梳板的左,右侧边和底边为0.5-1.5毫米的实边,嵌入容器管壁相对应的槽沟(18)内而被固定位置;分隔梳板的齿(19)宽为100-200微米,齿间间隙为200-400微米。
5.如权利要求3c.所述的波纹状膜片,其特征是:用1-1.5毫米宽,25-50微米厚的聚酯或其它生物相容性塑料制备,波峰间距为2×(齿宽+纤维管外径),波峰高为1/2到2/3纤维管外径。
CN 200710028039 2007-05-16 2007-05-16 多组纤维管均匀分布的多功能中空纤维膜管生物反应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966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028039 CN101096639B (zh) 2007-05-16 2007-05-16 多组纤维管均匀分布的多功能中空纤维膜管生物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028039 CN101096639B (zh) 2007-05-16 2007-05-16 多组纤维管均匀分布的多功能中空纤维膜管生物反应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6639A true CN101096639A (zh) 2008-01-02
CN101096639B CN101096639B (zh) 2011-08-10

Family

ID=39010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02803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96639B (zh) 2007-05-16 2007-05-16 多组纤维管均匀分布的多功能中空纤维膜管生物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9663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5417A (zh) * 2012-03-07 2013-09-18 无锡药明康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进行蛋白生产的高产量反应器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CN103509774A (zh) * 2013-10-15 2014-01-15 广西南宁天绿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低菌木瓜蛋白酶的生产方法
CN104053764A (zh) * 2012-01-23 2014-09-17 阿尔法计划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工程和医疗模块化系统
CN109679834A (zh) * 2019-01-07 2019-04-26 赵涌 用于体外规模化生产红细胞的中空纤维管和方法
CN109825434A (zh) * 2019-02-01 2019-05-31 赵涌 细胞仿生智能化生产系统
CN113166695A (zh) * 2018-10-10 2021-07-23 勃林格殷格翰国际公司 用于高密度生物反应器培养中的膜气体转移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42584A (en) * 1979-09-18 1981-04-20 Asahi Chem Ind Co Ltd Cell cultivation method
DE4230194C2 (de) * 1992-09-09 1995-07-27 Joerg Dr Med Gerlach Reaktor zur Züchtung und zur Nutzung von Stoffwechselleistungen und/oder zum Erhalt von Mikroorganismen
US6680166B1 (en) * 1995-06-07 2004-01-20 Claudy Jean Paul Mullon Dual fiber bioreactor
JP3553858B2 (ja) * 1999-08-25 2004-08-11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血管網類似構造体を有する細胞培養用モジュール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3764A (zh) * 2012-01-23 2014-09-17 阿尔法计划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工程和医疗模块化系统
US10005998B2 (en) 2012-01-23 2018-06-26 Alpha Plan Gmbh Bioengineering and medical modular system
CN103305417A (zh) * 2012-03-07 2013-09-18 无锡药明康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进行蛋白生产的高产量反应器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CN103509774A (zh) * 2013-10-15 2014-01-15 广西南宁天绿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低菌木瓜蛋白酶的生产方法
CN113166695A (zh) * 2018-10-10 2021-07-23 勃林格殷格翰国际公司 用于高密度生物反应器培养中的膜气体转移的方法
CN109679834A (zh) * 2019-01-07 2019-04-26 赵涌 用于体外规模化生产红细胞的中空纤维管和方法
CN109825434A (zh) * 2019-02-01 2019-05-31 赵涌 细胞仿生智能化生产系统
CN109825434B (zh) * 2019-02-01 2020-07-10 赵涌 细胞仿生智能化生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6639B (zh) 201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054761C (en) Cell culture device
CN101096639B (zh) 多组纤维管均匀分布的多功能中空纤维膜管生物反应器
AU622921B2 (en) Cell culture apparatus
JPH05184351A (ja) 細胞培養装置
CN106047707A (zh) 贴壁/悬浮型细胞培养单元、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1405385A (zh) 光生物反应器及其用途
WO2022111740A1 (zh) 一种基于多孔纳米级温敏软胶体的细胞大规模培养的方法
CN2234443Y (zh) 螺旋藻光合反应器
CN101559246B (zh) 配备纳米纤维网片叠加式反应器的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CN201418905Y (zh) 人工肝用纤维网片叠加式生物反应器
CN104988059B (zh) 一种用于藻类养殖的光生物反应器
CN102703319B (zh) 贴壁型细胞培养装置及贴壁型细胞培养系统
CN1257262C (zh) 双层活性皮肤体外构建的灌注式生物反应器系统
CN103614296A (zh) 一种双腔三维灌注生物反应器系统
CN102703374B (zh) 贴壁型细胞培养方法
CN100397980C (zh) 一种用于培养丹参不定根的气升式生物反应器
CN101549181A (zh) 纳米纤维网片叠加式生物反应器
CN1763173A (zh) 造血干细胞培养装置和方法
CN211445767U (zh) 一种用于细胞团三维培养的微流控芯片
CN104450492A (zh) 一种梯度光照的光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
CN1254531C (zh) 带有筛网型导流筒的气升式植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
CN101724557A (zh) 药物肝毒性评价用多糖复合支架灌流式肝细胞反应器系统
CN109251847A (zh) 利用阳光培养光合微生物的装置及方法
CN114426926A (zh) 装配式板式塔型贴壁细胞反应器及其肝细胞的培养方法
CN114395467A (zh) 一种微藻固碳生物反应装置系统及包含其的负碳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0

Termination date: 201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