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4483A - 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4483A
CN101094483A CNA2006101079389A CN200610107938A CN101094483A CN 101094483 A CN101094483 A CN 101094483A CN A2006101079389 A CNA2006101079389 A CN A2006101079389A CN 200610107938 A CN200610107938 A CN 200610107938A CN 101094483 A CN101094483 A CN 101094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ging domain
paging
district
sub
subscrib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079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4483B (zh
Inventor
汤斌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10793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944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094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4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944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44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及其系统,使得TA的覆盖范围可以根据UE的密度分布动态变化,总体上减小了系统各小区寻呼压力。本发明中,根据UE分布的密度动态调整TA的覆盖范围。对于UE密度较高的区域,缩小TA的大小或将较大的TA分割成若干较小的TA,对于UE密度较低的区域,扩大TA的大小或将若干TA合并成较大的TA。扩大TA的大小时允许TA间复叠。可以基于小区或TA统计UE数。通过改变系统消息中TAID的内容等方式,可以准确统计出小区内Idle状态UE的数量。为了进一步减小对网络的冲击,避免对各小区在同一时刻统计。

Description

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寻呼区域的管理技术。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从20世纪末进入第二代移动通信(The Second Generation,简称“2G”)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简称“CDMA”)技术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但是,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以及对业务种类和性能等要求的不断提高,2G逐渐显示出在数据传输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因此,数据传输能力更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The Third Generation,简称“3G”)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移动通信领域呈现出由2G逐步向3G过渡的态势。
在3G系统逐步进入商用的同时,业界已经开始了新技术的研究工作。有的公司将这些新技术称为超3G(Super 3G)技术,也有公司称其为3.9G技术。3.9G技术的数据业务传输速率将达到100Mbps左右,并引入大量的先进技术,如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OFDM”)和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ie Output,简称“MIMO”)等,在我国统一将这些先进技术称为3G演进型技术,也即E3G技术。
为了实现E3G技术的标准化,从2004年年底开始,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和3GPP2先后开始了相应的研究工作。
随着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简称“HSDPA”)、增强型上行链路(Enhanced Uplink)等增强技术的引入,3GPP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简称“RAT”)在今后几年内是有很高竞争力的。然而为了保证更长时间(如10年或更长)的竞争力,在3GPP无线接入网络(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第26次会议上,通过了研究项目“Evolved UTRA and UTRAN(演进的UTRA和UTRAN)”即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项目,并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启动了这个项目。
LTE项目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网络时延、提高用户数据速率、改进的系统容量和覆盖的低成本的网络,它只使用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简称“PS”)域业务,采用网间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来承载网络。
为了支持2G向3G的演进过程中的混合组网,针对移动通信系统的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简称“CS”)域,3G标准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简称“UMTS”)规定了支持CS域和PS域业务和接口的公众陆地移动网(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s,简称“PLMN”)的基本配置。
总起来讲,UMTS系统由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地面无线接入网(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UTRAN”)和核心网(Core Network,简称“CN”)组成。
在LTE架构中,与现有的系统数量相比,相异系统的类型更多,不同类型的系统复叠交叉运营的情况将远远比现有的3GPP版本6(Release 6,简称“R6”)系统复杂。因此,需要为这些复叠在一起的相异系统,也即采用不同RAT的系统提供更好的RAT(inter-RAT)间移动性管理方案。另外,在LTE架构中寻呼系统对Idle(空闲)状态的UE跟踪管理的情况也将远远多于现有R6系统。
在UMTS系统中,通过位置区域(Location Area,简称“LA”)和路由区域(Routing Area,简称“RA”)来跟踪识别Idle状态的UE。UMTS中LA和RA的设置相对固定,属于静态设置。LA属于CS域,而RA属于PS域。
具体地说,各个小区的系统消息会广播当前区域所属的LA区域,这样如果UE发现调度信息(Scheduling Information,简称“SI”)之中的LA与原来的LA不同,则表明该UE移动出了原来所属的LA,UE将发起位置区域更新(Location Area Update,简称“LAU”),主动向网络上报当前所处的新的LA;同时UE在开机时,也需要发起LAU过程。
另外,Idle状态的UE周期性进行LA检测,并发起周期性的LAU。
在LTE系统中PS域CS域概念被取消,因此,将LA和RA概念合并为TA。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方案存在以下问题:静态LA或RA的灵活度较小,在UE数量很大的LA或RA内,系统各小区的寻呼负担大。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由于在UMTS中LA或RA的设置属于静态设置,系统在LA或RA内发起对UE的寻呼。因此,在UE数量很大的LA或RA内,各个小区的寻呼密度都较大,系统寻呼负担大。同时,固定LA的机制灵活度较小,网络建设时LA的规划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及其系统,使得TA的覆盖范围可以根据UE的密度分布动态变化,总体上减小系统各小区寻呼压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网络侧统计至少一个指定区域内的用户设备数量,如果统计结果满足预定条件则改变与所述指定区域相关的寻呼区域的覆盖范围。
其中,所述指定区域为小区。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对小区中空闲状态的用户设备数量进行统计:
通过改变小区系统消息中寻呼区域标识的内容,指示小区内空闲状态的用户设备执行寻呼区域更新,网络侧统计上报寻呼区域更新消息的用户设备的数量;或者,
通过广播控制信道发送消息请求小区内空闲状态的用户设备上报;或者,
通过寻呼控制信道发送消息请求小区内空闲状态的用户设备上报;或者,
通过公共控制信道发送消息请求小区内空闲状态的用户设备上报;或者,
通过多播控制信道发送消息请求小区内空闲状态的用户设备上报。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同一小区中空闲状态的各用户设备以相同的概率P上报,网络侧统计到该小区中上报的空闲状态用户设备数N后,以N/P作为该小区中空闲状态用户设备的数量。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同一小区中空闲状态的各用户设备以相同的概率P上报:
网络侧向小区中的用户设备广播概率因子P,0≤P≤1;
用户设备收到P后,在大于等于0小于等1的范围内生成随机数R,如果R≤P则上报。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在统计各个小区中空闲状态的用户设备数量时,各个小区在不同的时刻分批统计。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网络侧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对小区中激活状态的用户设备数量进行统计:
通过专用控制信道的消息或无线资源控制信令统计小区中激活状态的用户设备数量;或者,
如果激活状态的用户设备支持系统消息广播的接收,则通过改变小区系统消息中寻呼区域标识的内容指示小区中激活状态的用户设备上报,或通过广播控制信道发送消息请求小区内空闲状态的用户设备上报;或者,
统计激活状态的用户设备与基站节点的无线资源管理连接数量,得到小区中激活状态的用户设备数量。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时改变寻呼区域覆盖范围的方式为以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
如果寻呼区域中部分小区的用户设备数量之和大于第一门限,则将该寻呼区域分割成至少两个新的寻呼区域,每个新的寻呼区域中的用户设备数量小于第二门限;
如果至少两个相邻寻呼区域中的用户设备数量之和小于第三门限,则将这些寻呼区域合并成一个新的寻呼区域;
如果两个相邻寻呼区域中的用户设备数量之差大于第四门限,则将这两个寻呼域重组为两个新的寻呼区域,两个新的寻呼区域中的用户设备数量之差小于第五门限;
如果寻呼区域中用户设备数量小于第六门限,则以复叠方式扩大该寻呼区域。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以复叠方式扩大所述寻呼区域时,该寻呼区域与相邻寻呼区域在至少一个小区完全重叠覆盖,在重叠覆盖的各小区的系统消息中指示该小区属于复叠区域。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用户设备从一个寻呼区域进入该寻呼区域与另一个寻呼区域重叠覆盖的复叠区域时不执行寻呼区域更新,用户设备从复叠区域移动到仅属于另一个寻呼区域的小区时执行寻呼区域更新。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用户设备由一个寻呼区域进入复叠区域时,以该复叠区域的各寻呼区域标识中较新的寻呼区域标识执行寻呼区域更新。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指定区域为寻呼区域。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时改变寻呼区域覆盖范围的方式为以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如果一个寻呼区域内的用户设备数量大于预置上门限,则按网络规划的设定将该寻呼区域分解成多个新的寻呼区域;
如果至少两个相邻寻呼区域内的用户设备数量之和小于预置下门限,则按网络规划的设定将这些寻呼区域合并成一个新的寻呼区域。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如果所述统计结果不满足所述预定条件,则保持与所述指定区域相关的寻呼区域覆盖范围不变。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预定条件有至少一个,每一个预定条件涉及至少一个指定区域的统计结果,在不同的预定条件下以不同的策略改变与所述指定区域相关的寻呼区域的覆盖范围。
此外,所述方法应用于长期演进系统中;
在预先设定的时间统计和改变所述寻呼区域覆盖范围,该预先设定的时间取决于小区的地理域和/或时间段,由操作维护中心通过接入网关设定。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寻呼区域更新后,拥有新标识的新寻呼区域和拥有原标识的旧寻呼区域共存,至少一次通知旧寻呼区域中的用户设备以指定的概率更新到新寻呼区域中,预定时长后,通知旧寻呼区域中剩余的用户设备全部更新到旧寻呼区域中,删除旧寻呼区域。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每一次通知旧寻呼区域中的用户设备以指定的概率更新到新寻呼区域时,指定相同的概率,或指定的概率逐次递增。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寻呼区域管理系统,包含:
用于统计至少一个指定区域内的用户设备数量的设备;
用于在统计结果满足预定条件时改变与所述指定区域相关的寻呼区域的覆盖范围的设备。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根据UE分布的密度动态调整TA的覆盖范围。对于UE密度较高的区域,缩小TA的大小或将较大的TA分割成若干较小的TA,对于UE密度较低的区域,扩大TA的大小或将若干TA合并成较大的TA。从而使TA中UE的数量保持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减小了系统各小区的寻呼压力,避免了因为TA内UE数过多而使该TA的寻呼密度过高。因为TA可以在运营过程中动态优化和调整,不需要在网络规划时对TA作过于精细的考虑,降低了网络规划时对于TA大小设计规划的规划成本。
扩大TA的大小时允许TA间复叠。通过TA复叠使得TA大小的调整更加灵活,一个TA的扩大不一定要伴以另一个TA的缩小,从整体小减少了TA调整时的工作量。
可以基于小区统计UE数,这种统计方式可以有效地将高UE密度的区域和低UE密度的区域找出来,从而使TA区域的调整较为精确。
通过改变系统消息中TA ID的内容等方式,可以准确统计出小区内Idle状态UE的数量。因为UE只要上报一次,网络侧只要统计一下上报的UE数量,所以消耗的资源有限。而且只在预定的时间统计,统计频率很低,所以在整体上对网络的影响很小。
在对小区内Idle状态UE的数量时,为了进一步减小对网络的冲击,可以对各小区在不同的时刻统计。虽然数据会有一些误差,不过完全属于可以容忍的范围。
还可以基于TA统计,此时不需要使用空口的资源,只要根据网络侧已有的各UE位置状态数据统计一下各TA中的UE数即可,统计消耗的资源大大减少。此时可以根据网络规划的设定进行TA的拆分或合并,使各TA中的UE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也可以达到减小系统各小区寻呼压力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TA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Idle状态的UE上报TA更新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Active状态的UE上报TA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缩减TA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TA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TA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分解TA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通过统计至少一个指定区域内的UE的数量,如果统计结果满足预定条件则改变与该指定区域相关的TA的覆盖范围,达到优化系统TA规划的目的。也即根据网络覆盖区域的UE密度在各个时间段的不同,动态调整各个基站(Node B)所属的TA区域,使得网络规划可以动态调整,规划更加合理。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TA管理方法如图1所示。
在步骤101中,系统改变小区系统消息中TA标识的内容,指示小区内Idle状态的UE执行TA更新。例如,可以通过改变SIB系统消息的TA ID(标识)的内容,如果TA ID=null(空)指示当前UE需要TA上报;如果TA ID=正常TA ID,则UE根据需要执行TA更新。因为UE只要上报一次,网络侧只要统计一下上报的UE数量,所以消耗的资源有限。而且只在预定的时间统计,例如只在每天9点后和晚6点后各进行一次,统计频率很低,所以在整体上对网络的影响很小,还可以准确统计出小区内Idle状态UE的数量。
在步骤102中,小区内Idle状态的UE根据系统下发的指示执行TA更新,并上报,如图2所示。
在步骤103中,网络侧统计至少一个小区内的上报TA更新消息的UE的数量。
在步骤104中,统计Active状态的UE数量。可以有多种方式:
最常用的方式是根据Active状态的UE与Node B的无线资源管理(Radio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RRM”)连接来判断状态并统计其数量;
还可以通过专用控制信道(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简称“DCCH”)的消息或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信令统计小区中Active状态的UE数量,如图3所示。其中,也可以通过改变消息的TA ID的内容,例如,如果TA ID=null指示当前UE需要TA上报;如果TA ID=正常TA ID,则UE根据需要执行TA更新。
此外,如果Active状态的UE支持系统消息广播的接收,则可以通过改变小区系统消息中TA标识的内容指示小区中Active状态的UE上报,或通过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ing Control Channel,简称“BCCH”)发送消息请求小区内Idle状态的UE上报。
在步骤105中,判断统计的UE总的数量(包括Idle状态和Active状态)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如果统计结果满足预定条件,则转入步骤106;否则转入步骤107。这种基于小区统计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将高UE密度的区域和低UE密度的区域找出来,从而使TA区域的调整较为精确。在统计各个小区中Idle状态的UE数量时,为了进一步减小对网络的冲击,可以对各个小区可以在不同的时刻分批统计。虽然由于UE移动等原因数据会有一些误差,不过本发明对统计数据的精度要求并不高,完全属于可以容忍的范围。
其中,预定条件可以有多个,每一个预定条件涉及一个或多个小区的统计结果,在不同的预定条件下以不同的策略改变与该小区相关的TA的覆盖范围。例如,判断统计结果是否满足的预定条件可以为:TA中部分小区的UE数量之和是否大于第一门限M1,至少两个相邻TA中的UE数量之和小于第二门限M2,两个相邻TA中的UE数量之差大于第三门限M3,或者TA中UE数量小于第四门限M4。
在步骤106中,统计结果满足预定条件时,改变与该小区相关的TA的覆盖范围。结束本流程。
具体地说,如果TA中部分小区的UE数量之和大于M1,则将该TA分割成至少两个新的TA,每个新的TA中的UE数量小于第五门限M5,例如如图4所示,将1个TA划分为7个新的TA;如果至少两个相邻TA中的UE数量之和小于M2,则将这些TA合并成一个新的TA;如果两个相邻TA中的UE数量之差大于M3,则将这两个寻呼域重组为两个新的TA,两个新的TA中的UE数量之差小于第六门限M6;如果TA中UE数量小于M4,则以复叠方式扩大该TA。
其中,以复叠方式扩大TA时,该TA与相邻TA在至少一个小区重叠覆盖,在重叠覆盖的各小区的系统消息中指示该小区属于复叠区域。最大范围TA可以默认为一个接入网关(access Gateway,简称“aGW”)范围属于一个TA;或者,两个分属不同aGW的小区属同一个TA。其中,如果UE从一个TA进入该TA与另一个TA重叠覆盖的复叠区域,则不执行TA更新;如果UE从复叠区域移动到仅属于另一个TA的小区,则执行TA更新。由于扩大TA的大小时允许TA间复叠,使得TA大小的调整更加灵活,一个TA的扩大不一定要伴以另一个TA的缩小,从整体上减少了TA调整时的工作量。
在步骤107中,统计结果不满足预定条件时,保持与该小区相关的TA覆盖范围不变。结束本流程。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TA管理方法如图5所示。
在步骤501中,系统通过BCCH发送消息请求小区内Idle状态的UE上报。或者,还可以通过寻呼控制信道(Paging Control Channel,简称“PCCH”)、公共控制信道(Common Control Channel,简称“CCCH”)或多播控制信道(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简称“MCCH”)等信道来发送消息请求小区内Idle状态的UE上报。其中,通过PCCH来请求UE上报的消息可以为“paging(寻呼)”或“notification(通知)”消息等。
在步骤502中,小区内Idle状态的UE根据系统下发的指示上报。
在步骤503中,网络侧统计至少一个小区内的Idle状态的UE的数量。在统计各个小区中Idle状态的UE数量时,各个小区在不同的时刻分批统计,例如,从9点到9点10分,每半分钟对3个小区进行统计,分20批对60个小区完成统计。通过分批统计,可以减少短时间内对网络的冲击。
步骤504和步骤505分别类似于步骤104和步骤105,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506中,统计结果满足预定条件时,改变与该小区相关的TA的覆盖范围。结束本流程。
具体地说,如果TA中部分小区的UE数量之和大于M1,则将该TA分割成至少两个新的TA,每个新的TA中的UE数量小于第五门限M5;如果至少两个相邻TA中的UE数量之和小于M2,则将这些TA合并成一个新的TA;如果两个相邻TA中的UE数量之差大于M3,则将这两个寻呼域重组为两个新的TA,两个新的TA中的UE数量之差小于第六门限M6;如果TA中UE数量小于M4,则以复叠方式扩大该TA。
其中,以复叠方式扩大TA时,该TA与相邻TA在至少一个小区重叠覆盖,在重叠覆盖的各小区的系统消息中指示该小区属于复叠区域。UE由一个TA进入复叠区域时,以该复叠区域的各TA标识中较新的TA标识执行TA更新。
在步骤507中,如果统计结果不满足预定条件,则保持与指定区域相关的TA覆盖范围不变。结束本流程。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TA管理方法如图6所示,基于TA进行统计。
在步骤601中,TA动态改变的方法亦可采用无通知的方法,不必通过系统消息或其它信令通知计算TA内的数量。系统在启动动态TA调整的时候检查由于UE进入该TA的TA更新所记录的TA内UE的数量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具体地说,如果一个TA内的UE数量大于预置上门限,则转入步骤602;如果至少两个相邻TA内的UE数量之和小于预置下门限,则转入步骤603;如果统计结果不满足预定条件,即一个TA内的UE数量小于等于预置上门限或者至少两个相邻TA内的UE数量之和大于等于预置下门限,则转入步骤604。
在步骤602中,按网络规划的设定将该TA分解成多个新的TA,如图7所示。网络规划设定的依据可以是实际运营的经验,例如图7中TA2、TA3是高密度住宅区,而TA1是别墅区,就可以将TA1划得比TA2、TA3更大些。
在步骤603中,按网络规划的设定将这些TA合并成一个新的TA。
在步骤604中,保持与指定区域相关的TA覆盖范围不变。结束本流程。
基于TA进行统计,不需要使用空口的资源,只要根据网络侧已有的各UE位置状态数据统计一下各TA中的UE数即可,统计消耗的资源大大减少。此时可以根据网络规划的设定进行TA的拆分或合并,使各TA中的UE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也同样可以达到减小系统各小区寻呼压力的效果。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预定条件至少为一个,每一个预定条件涉及至少一个指定区域的统计结果,在不同的预定条件下以不同的策略改变与指定区域相关的TA的覆盖范围。另外,统计和改变TA覆盖范围的时机取决于小区的地理域、时间段等因素,例如城市的频度高而乡村的频度低,高峰期(Rush hour)UE移动性高,UE密度获得的频率可以提高,而在午夜或工作时段降低频度。由操作维护中心(0perations & Maintenance Center,简称“OMC”)通过aGW进行设定。根据UE分布的密度动态调整TA的覆盖范围,从而可以使TA中UE的数量保持在较为合理的范围,能够减小系统各小区的寻呼压力,避免因为TA内UE数过多而使该TA的寻呼密度过高。因为TA可以在运营过程中动态优化和调整,不需要在网络规划时对TA作过于精细的考虑,降低了网络规划时对于TA大小设计规划的规划成本。
上述TA管理方案可以应用于LTE系统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不限于LTE系统,还可以应用于所有带有寻呼区域系统的蜂窝通信系统中,例如,GSM、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简称“WCDMA”)、CDMA2000、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TD-SCDMA”)等系统,802.16移动通信系统。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TA管理系统包含:用于统计至少一个指定区域内的UE数量的统计设备,以及用于在统计结果满足预定条件时改变与指定区域相关的TA的覆盖范围的TA设置设备。这里所称的两种设备是逻辑概念,可以是一个物理上独立的设备,也可是与其它逻辑实体共同存在于一个物理设备上,甚至可以由多个物理实体上的部分模块协同实现。
指定区域可以是小区或TA。被统计的UE包括Idle状态的UE和Active状态的UE。
统计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对小区中Idle状态的UE数量进行统计:
通过改变小区系统消息中TA标识的内容,指示小区内Idle状态的UE执行TA更新,网络侧统计上报TA更新消息的UE的数量;或者,
通过广播控制信道发送消息请求小区内Idle状态的UE上报;或者,
通过寻呼控制信道发送消息请求小区内Idle状态的UE上报;或者,
通过公共控制信道发送消息请求小区内Idle状态的UE上报;或者,
通过多播控制信道发送消息请求小区内Idle状态的UE上报。
统计Active状态的UE数量。可以有多种方式:
最常用的方式是根据Active状态的UE与Node B的RRM连接来判断状态并统计其数量;
还可以通过DCCH的消息或RRC信令统计小区中Active状态的UE数量,如图3所示。其中,也可以通过改变消息的TA ID的内容,例如,如果TA ID=null指示当前UE需要TA上报;如果TA ID=正常TA ID,则UE根据需要执行TA更新。
此外,如果Active状态的UE支持系统消息广播的接收,则可以通过改变小区系统消息中TA标识的内容指示小区中Active状态的UE上报,或通过BCCH发送消息请求小区内Idle状态的UE上报。
TA设置设备在满足预定条件时改变TA覆盖范围的方式如下:
如果TA中部分小区的UE数量之和大于第一门限,则将该TA分割成至少两个新的TA,每个新的TA中的UE数量小于第二门限;
如果至少两个相邻TA中的UE数量之和小于第三门限,则将这些TA合并成一个新的TA;
如果两个相邻TA中的UE数量之差大于第四门限,则将这两个寻呼域重组为两个新的TA,两个新的TA中的UE数量之差小于第五门限;
如果TA中UE数量小于第六门限,则以复叠方式扩大该TA。
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在Idle状态的UE数统计方面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了改进。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广播的方式通知小区中所有处于Idle状态的UE上报。因为集中在同一时间上报,所以如果小区中处于Idle状态的UE数量过多,对小区的资源和处理能力会有较大的考验。为了能够在较准确地统计UE数的同时降低对基站的瞬时冲击,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入了概率因子法,即通过广播的方式通知小区中处于Idle状态的UE以相同的概率P上报,网络侧统计到该小区中上报的Idle状态UE数N后,以N/P作为该小区中Idle状态UE的数量。具体方法如下。
在TA UE检测信令之中携带基站分配的概率因子P,如0.15,当UE机收到了检测信令之后,在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1的范围内产生一个随机数R。当R<=P的时候UE选择回复信令消息。
由于随机数的概率分布是均匀的,应此回复该消息的信令概率的UE数量也是均匀的也既是15%的UE回答了。根据回答者的数量和概率因子P可以知道小区中处于Idle状态的UE数量。
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中,在TA的调整方面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了改进。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新TA(拥有新TA ID)生效的同时旧TA(拥有原TA ID)被删除,所以旧TA中的所有UE会在同一时间集中发起TA更新过程,如果TA中的UE较多则会对网络造成冲击。在第六实施方式中,新TA生效后旧TA与新TA并存一段时间,如一小时。在这段时间内,分批通知旧TA中的UE更新到新TA。这段时间之后,通知旧TA中剩余的UE全部更新到旧TA中,删除旧TA。
为了能够实现分批更新的目的,可以使用概率因子法。每次通知旧TA中的UE更新到新TA时,广播消息中携带一个概率因子P,如0.2,当UE机收到了检测信令之后,在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1的范围内产生一个随机数R。当R<=P的时候UE更新到新TA,否则留在旧TA。每次通知时所携带的概率因子P可以是一个定值,也可以逐次增加,例如第一次P为0.1,第二次P为0.2,第三次P为0.3,......。因为旧TA中的总UE数不断在减小,所以逐次增加P可以使每次更新到新TA的UE基本相同,对网络所造成的负荷比较稳定。
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改进也可以与第六实施方式中的改进联合使用,以便进一步地减少对网络的集中冲击。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网络侧统计至少一个指定区域内的用户设备数量,如果统计结果满足预定条件则改变与所述指定区域相关的寻呼区域的覆盖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区域为小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对小区中空闲状态的用户设备数量进行统计:
通过改变小区系统消息中寻呼区域标识的内容,指示小区内空闲状态的用户设备执行寻呼区域更新,网络侧统计上报寻呼区域更新消息的用户设备的数量;或者,
通过广播控制信道发送消息请求小区内空闲状态的用户设备上报;或者,
通过寻呼控制信道发送消息请求小区内空闲状态的用户设备上报;或者,
通过公共控制信道发送消息请求小区内空闲状态的用户设备上报;或者,
通过多播控制信道发送消息请求小区内空闲状态的用户设备上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小区中空闲状态的各用户设备以相同的概率P上报,网络侧统计到该小区中上报的空闲状态用户设备数N后,以N/P作为该小区中空闲状态用户设备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同一小区中空闲状态的各用户设备以相同的概率P上报:
网络侧向小区中的用户设备广播概率因子P,0≤P≤1;
用户设备收到p后,在大于等于0小于等1的范围内生成随机数R,如果R≤P则上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统计各个小区中空闲状态的用户设备数量时,各个小区在不同的时刻分批统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网络侧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对小区中激活状态的用户设备数量进行统计:
通过专用控制信道的消息或无线资源控制信令统计小区中激活状态的用户设备数量;或者,
如果激活状态的用户设备支持系统消息广播的接收,则通过改变小区系统消息中寻呼区域标识的内容指示小区中激活状态的用户设备上报,或通过广播控制信道发送消息请求小区内空闲状态的用户设备上报;或者,
统计激活状态的用户设备与基站节点的无线资源管理连接数量,得到小区中激活状态的用户设备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时改变寻呼区域覆盖范围的方式为以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
如果寻呼区域中部分小区的用户设备数量之和大于第一门限,则将该寻呼区域分割成至少两个新的寻呼区域,每个新的寻呼区域中的用户设备数量小于第二门限;
如果至少两个相邻寻呼区域中的用户设备数量之和小于第三门限,则将这些寻呼区域合并成一个新的寻呼区域;
如果两个相邻寻呼区域中的用户设备数量之差大于第四门限,则将这两个寻呼域重组为两个新的寻呼区域,两个新的寻呼区域中的用户设备数量之差小于第五门限;
如果寻呼区域中用户设备数量小于第六门限,则以复叠方式扩大该寻呼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复叠方式扩大所述寻呼区域时,该寻呼区域与相邻寻呼区域在至少一个小区完全重叠覆盖,在重叠覆盖的各小区的系统消息中指示该小区属于复叠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设备从一个寻呼区域进入该寻呼区域与另一个寻呼区域重叠覆盖的复叠区域时不执行寻呼区域更新,用户设备从复叠区域移动到仅属于另一个寻呼区域的小区时执行寻呼区域更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设备由一个寻呼区域进入复叠区域时,以该复叠区域的各寻呼区域标识中较新的寻呼区域标识执行寻呼区域更新。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区域为寻呼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时改变寻呼区域覆盖范围的方式为以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如果一个寻呼区域内的用户设备数量大于预置上门限,则按网络规划的设定将该寻呼区域分解成多个新的寻呼区域;
如果至少两个相邻寻呼区域内的用户设备数量之和小于预置下门限,则按网络规划的设定将这些寻呼区域合并成一个新的寻呼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统计结果不满足所述预定条件,则保持与所述指定区域相关的寻呼区域覆盖范围不变。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条件有至少一个,每一个预定条件涉及至少一个指定区域的统计结果,在不同的预定条件下以不同的策略改变与所述指定区域相关的寻呼区域的覆盖范围。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长期演进系统中;
在预先设定的时间统计和改变所述寻呼区域覆盖范围,该预先设定的时间取决于小区的地理域和/或时间段,由操作维护中心通过接入网关设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寻呼区域更新后,拥有新标识的新寻呼区域和拥有原标识的旧寻呼区域共存,至少一次通知旧寻呼区域中的用户设备以指定的概率更新到新寻呼区域中,预定时长后,通知旧寻呼区域中剩余的用户设备全部更新到旧寻呼区域中,删除旧寻呼区域。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次通知旧寻呼区域中的用户设备以指定的概率更新到新寻呼区域时,指定相同的概率,或指定的概率逐次递增。
19.一种寻呼区域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用于统计至少一个指定区域内的用户设备数量的设备;
用于在统计结果满足预定条件时改变与所述指定区域相关的寻呼区域的覆盖范围的设备。
CN2006101079389A 2006-06-19 2006-07-27 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Active CN1010944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079389A CN101094483B (zh) 2006-06-19 2006-07-27 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94434 2006-06-19
CN200610094434.8 2006-06-19
CN2006101079389A CN101094483B (zh) 2006-06-19 2006-07-27 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4483A true CN101094483A (zh) 2007-12-26
CN101094483B CN101094483B (zh) 2012-07-04

Family

ID=38992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079389A Active CN101094483B (zh) 2006-06-19 2006-07-27 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94483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8872A (zh) * 2011-03-23 2011-08-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进行ta重规划的方法及装置
CN102421138A (zh) * 2010-09-28 2012-04-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去激活mdt配置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461142A (zh) * 2009-04-07 2012-05-16 因图赛尔有限公司 用于获得蜂窝通信网络的无线接入网(ran)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1873603B (zh) * 2009-04-22 2013-03-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调整基站覆盖的方法及系统
CN103348705A (zh) * 2011-02-10 2013-10-0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数量推算装置和终端数量推算方法
CN102177741B (zh) * 2008-05-19 2013-11-2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装置、无线控制装置、终端装置以及方法
CN105323769A (zh) * 2014-06-12 2016-02-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一种跟踪区域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06031211A (zh) * 2014-02-28 2016-10-12 诺基亚通信公司 当应用动态ta技术时对真实跟踪区域的确定
CN107409374A (zh) * 2015-03-13 2017-11-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蜂窝网络中用于用户追踪区域的发现和同步信道
WO2022016367A1 (en) * 2020-07-21 2022-01-27 Apple Inc. Paging false alarm mitigation at a user equipment
WO2022021219A1 (zh) * 2020-07-30 2022-02-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89772A (zh) * 2020-10-20 2022-04-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息管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9681A (en) * 1992-05-12 1994-11-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utilizing paging areas
US5594776A (en) * 1994-09-14 1997-01-14 Ericsson Inc. Efficient paging system
US6922561B2 (en) * 2002-11-19 2005-07-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paging and regist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291580C (zh) * 2004-01-06 2006-12-20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移动ip的移动节点实现无缝切换的方法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7741B (zh) * 2008-05-19 2013-11-2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装置、无线控制装置、终端装置以及方法
US9060299B2 (en) 2009-04-07 2015-06-16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obtaining radio access network (RAN) information of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9615271B2 (en) 2009-04-07 2017-04-04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obtaining radio access network (RAN) information of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CN102461142A (zh) * 2009-04-07 2012-05-16 因图赛尔有限公司 用于获得蜂窝通信网络的无线接入网(ran)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US9615272B2 (en) 2009-04-07 2017-04-04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obtaining radio access network (RAN) information of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9615273B2 (en) 2009-04-07 2017-04-04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obtaining radio access network (RAN) information of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CN102461142B (zh) * 2009-04-07 2015-11-25 因图赛尔有限公司 用于获得蜂窝通信网络的无线接入网(ran)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1873603B (zh) * 2009-04-22 2013-03-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调整基站覆盖的方法及系统
CN102421138B (zh) * 2010-09-28 2015-01-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去激活mdt配置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421138A (zh) * 2010-09-28 2012-04-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去激活mdt配置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348705A (zh) * 2011-02-10 2013-10-0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数量推算装置和终端数量推算方法
CN102158872B (zh) * 2011-03-23 2015-02-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进行ta重规划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58872A (zh) * 2011-03-23 2011-08-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进行ta重规划的方法及装置
CN106031211B (zh) * 2014-02-28 2019-08-09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当应用动态ta技术时对真实跟踪区域的确定
CN106031211A (zh) * 2014-02-28 2016-10-12 诺基亚通信公司 当应用动态ta技术时对真实跟踪区域的确定
CN105323769B (zh) * 2014-06-12 2019-04-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一种跟踪区域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05323769A (zh) * 2014-06-12 2016-02-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一种跟踪区域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07409374A (zh) * 2015-03-13 2017-11-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蜂窝网络中用于用户追踪区域的发现和同步信道
CN107409374B (zh) * 2015-03-13 2020-06-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蜂窝网络中用于用户追踪区域的发现和同步信道
US11071078B2 (en) 2015-03-13 2021-07-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overy and synchronization channels for user-tracking zones in a cellular network
US11184870B2 (en) 2015-03-13 2021-11-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overy and synchronization channels for user-tracking zones in a cellular network
WO2022016367A1 (en) * 2020-07-21 2022-01-27 Apple Inc. Paging false alarm mitigation at a user equipment
WO2022021219A1 (zh) * 2020-07-30 2022-02-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89772A (zh) * 2020-10-20 2022-04-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息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4389772B (zh) * 2020-10-20 2024-05-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息管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4483B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4483B (zh) 寻呼区域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CN101669384B (zh) Lte系统的mbms专用小区中的测量机制和有效寻呼以及广播方案实施的方法和设备
US8200253B2 (en) Method for notifying a terminal of an update on system information in a long term evolution system
Tipper et al. Dimming cellular networks
RU2305369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выбора частотного уровня для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го терминала в соединенном режиме в системе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обеспечивающей услугу широковещательной/многоадрес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мультимедийных данных
KR101054957B1 (ko) 멀티캐스트 및 브로드캐스트 서비스를 위한 제어메시지송수신 방법
EP2193682B1 (en) Selecting a cell associated with a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CN101151925B (zh) 公共信道重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0421499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资源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系统以及网络单元
EP2742707B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200169A1 (en) Method of scanning for a network using a preferred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JP2011510595A (ja) セルラー通信における周波数アクセス制限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2318411A (zh) 控制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小区激活
RU2408166C2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 приема информации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ля групповой услуги мультимедиа точка - много точек
US11844047B2 (en) System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side equipment
CN105636087A (zh) 一种网络配置参数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EP377730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bined area update and request for on-demand system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4106284A (zh) Ran共享中的全部或部分资源访问
CN101500189B (zh) 实现系统信息调度的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14245484B (zh) Rrc连接恢复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996912A (zh) 长期演进网络中用户设备切换方法
KR102083582B1 (ko) 비활성 상태의 단말을 이용한 anr 방법과, 상기 방법이 적용된 이동통신 기지국
CN104394593A (zh) 一种配置群组用户设备的非连续接收周期的方法及设备
US20140045538A1 (en) Self Tuned Paging
WO2024031443A1 (zh) 信息指示、信息接收装置以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Tang Binsong

Inventor after: Zhou Hua

Inventor before: Tang Binso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TANG BINSONG TO: TANG BINSONG ZHOU HU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