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4467A - 具有铰链制动器的便携终端 - Google Patents

具有铰链制动器的便携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4467A
CN101094467A CNA2007101120053A CN200710112005A CN101094467A CN 101094467 A CN101094467 A CN 101094467A CN A2007101120053 A CNA2007101120053 A CN A2007101120053A CN 200710112005 A CN200710112005 A CN 200710112005A CN 101094467 A CN101094467 A CN 1010944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shell
hinge base
portable terminal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120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4467B (zh
Inventor
姜二太
金容济
金相国
李光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94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44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944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44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配有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铰链设备的便携终端,第二外壳连接到第一外壳的一端,并且沿着在第一外壳的纵向上延伸的铰链轴线旋转,铰链设备可旋转地连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铰链设备包括:装在第一外壳或第二外壳上的第一铰链基座;装在第二外壳或第一外壳上的第二铰链基座,相对地连接到第一铰链基座,并且沿着铰链轴线旋转;和装在第二铰链基座附近的铰链制动器,当第二铰链基座旋转时沿着铰链轴线转动;其中,在第二铰链基座旋转的同时,铰链制动器与第一铰链基座在至少一个点上衔接,从而停止第二铰链基座的旋转。

Description

具有铰链制动器的便携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终端,尤其涉及一种便携终端的铰链设备,可以在可旋转连接一对外壳的同时,提高结构稳定性。
背景技术
通常,便携终端是指为用户提供移动通信功能的装置。现在,便携终端不仅被用作简单的移动通信设备,而且还被用作执行混合功能的设备,例如,播放音乐文件、电影文件等的多媒体设备,或者通过使用终端执行零售支付、移动银行等的金融服务设备。
这样的便携终端按照其外观可以分为直板型便携终端、翻盖型(flip-type)便携终端、折叠型(folder-type)便携终端或滑盖型终端。滑盖型终端与折叠型终端一起占据了便携终端市场的大量份额。
直板型终端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在单个外壳中提供诸如键盘和送话器之类的输入/输出设备、显示单元和诸如受话器之类的输出设备。能够使用移动通信功能的所有元件都在单个外壳内提供,因此可以简化直板型终端。然而,由于必需要确保送话器与受话器之间的恒定距离以便进行话音通信,因此直板型终端在可能的微型化方面存在限制。
翻盖型终端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与直板型终端一样在单个外壳中提供所有输入/输出设备,并且翻盖枢轴连接到外壳,从而通过在通信待机模式中关闭输入设备(如键盘)来防止发生误操作。然而,翻盖型终端与直板型终端一样,由于确保送话器与受话器之间距离的问题,因而在可能的微型化方面存在限制。
折叠型终端具有其中可以折叠一对外壳的构造。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位于每个外壳中,从而可以容易地使折叠型终端微型化。此外由于可以容易地确保送话器与受话器之间的距离,因此它在长时间内占据了便携终端市场的大量份额。
滑盖型终端具有其中一对外壳可以相对彼此滑动的构造。输入设备,特别是键盘,根据外壳的滑动而被盖住或揭开,从而可以防止异常,并且滑盖型终端可以容易地微型化。这种滑盖型终端满足各种用户的喜好。
现在,随着数字多媒体广播(DMB)服务等的商业化,除了简单的通信设备和声音播放设备外,便携终端还可以用作广播接收机。
然而,由于传统的便携终端是基于通信功能设计的,因此通过这样的便携终端观看广播是不方便的。即,用户在看着显示单元的同时长时间观看广播。相应地,在传统的便携终端中,为了将屏幕显示方向对着用户侧,用户必须握着该终端。此外,为了克服这些传统便携终端的缺点,提出了多种类型的终端,但难以确保这些提出的终端的可靠性,因为它们的结构是不稳定的。
发明内容
因此,做出本发明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一种提供具有铰链制动器的便携终端,通过结构稳定性的提高确保可靠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铰链制动器的便携终端,便于观看DMB广播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配备有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铰链设备的便携终端,第二外壳连接到第一外壳的一端,并且沿着在第一外壳的纵向上延伸的铰链轴线旋转,铰链设备可旋转地连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铰链设备包括:装在第一外壳或第二外壳上的第一铰链基座(hinge base);装在第二外壳或第一外壳上的第二铰链基座,相对地连接到第一铰链基座,并且沿着铰链轴线旋转;和装在第二铰链基座附近的铰链制动器,当第二铰链基座旋转时沿着铰链轴线转动;其中,在第二铰链基座旋转的同时,铰链制动器与第一铰链基座在至少一个点上衔接,从而停止第二铰链基座的旋转。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铰链制动器(hinge stopper)的便携终端的透视图;
图2是显示其中一个外壳已对着另一外壳旋转的便携终端的透视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铰链制动器的调节钮的放大图;
图4是显示图1中所示的便携终端的铰链设备的分解图;
图5是显示图1中所示的铰链设备的透视图;
图6是显示图5中所示的铰链设备的第一侧视图;
图7是显示图5中所示的铰链设备的第二侧视图;
图8是显示图4中所示的铰链制动器的分解透视图;以及
图9到图11是顺序显示图5中所示的铰链设备的操作过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当对并入于此的公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可能使本发明的主题不清楚时,将其省略。
如图1到图3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铰链制动器200(图4中示出)的便携终端10包括第一外壳11,并且第二外壳21连接到第一外壳11的一端,并相对于第一外壳11旋转。第一外壳11通过铰链设备100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外壳21,铰链设备100提供在第一外壳11的纵向上延伸的铰链轴线A。
第一外壳11在一侧上提供使用压敏触摸板的导航键15,而在另一侧上提供用于输入数字、字符等的键盘13。
第二外壳21连接到第一外壳11的一端,并且布置在第一外壳11的纵向上。如图2所示,如果第二外壳21沿着铰链轴线A旋转180°,则第一外壳11位于铰链轴线A的一侧,而第二外壳21位于铰链轴线A的另一侧。第二外壳21一侧具有显示单元23,另一侧(未示出)具有电池组或子显示单元。
当在第二外壳21的另一侧上提供了子显示单元时,用户可以通过使用键盘13和子显示单元,输入通信方的电话号码、字符信息等,用于话音通信。为了减少待机模式中的功耗,显示单元23保持关闭状态,并且可以在子显示单元上显示发送/接收状态、电池水平、当前时间、消息的接收或未接收等。
终端10可以具有在外壳11和21的侧面提供的音量调节键、摄像设备、快门(shutter)按钮等。
铰链制动器200的调节钮211连到外壳21的侧面。在调节钮211已在方向D1(图1中所示)上移动的状态下,第二外壳21被限制旋转,相对于第一外壳11处于固定状态。为了使第二外壳21沿着铰链轴线A旋转,在方向D2(图2中所示)上移动调节钮211。
参照图4到7,可旋转地连接第一和第二外壳11和21的铰链设备100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第一铰链基座101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铰链基座102,并且在第二铰链基座102附近提供铰链制动器200。铰链制动器200根据第二铰链基座102的位置,限制第二铰链基座102的旋转。终端10的铰链轴线A位于第一和第二外壳11和21的一侧上。
假设第一铰链基座101安装在第一外壳11上、第二铰链基座102安装在第二外壳21上,给出描述。然而,可以在第二外壳21上提供第一铰链基座101,并且可以在第一外壳11上提供第二铰链基座102。应当注意,为第二外壳21提供铰链制动器200,同时铰链制动器200与第二铰链基座102相邻,但也可以提供铰链制动器200与第一外壳11相邻。即,可以在第一外壳11中提供第二铰链基座102和铰链制动器200,并且可以在第二外壳21中提供第一铰链基座101。
第一铰链基座101包括沿着铰链轴线A延伸的旋转体111、和在垂直于铰链轴线A的方向上、从旋转体111的外圆周面延伸的锁闭片113。旋转体111连接到第二铰链基座102,并且相对于具有圆柱形状的第二铰链基座102旋转。此外,旋转体111的外表面部分地在与锁闭片113相反的方向上突出,并且在突出部分中形成制动器孔115(图5中示出)。制动器孔115有选择地与铰链制动器200衔接,来限制第二铰链基座102的旋转。
第一铰链基座101可以被安置在第一外壳11中,固定到第一外壳11的一端附近,或者第一铰链基座101的外表面可以部分地形成第一外壳11的一端表面。即,第一铰链基座101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固定到第一外壳11,即,它闭合第一外壳11的一端表面。如果第一铰链基座101固定到第一外壳11,则旋转体111向第一铰链基座101的一端突出。
第二铰链基座102安装在第二外壳21的一端上,并且在面向第一外壳11的一端表面的同时沿着铰链轴线A旋转。第二铰链基座102具有在垂直于铰链轴线A的方向上延伸的平板形状,其提供面对第一铰链基座101的锁闭片113的不同类型的锁闭片121。
在第二铰链基座102中形成包围旋转体111的外表面的旋转孔(未示出)。旋转体111穿过旋转孔连接,并且在被旋转孔包围的同时支持第二铰链基座102的旋转运动。
旋转体111和旋转孔分别位于第一铰链基座101的一端和第二铰链基座102的一端附近,并且第一铰链基座101和第二铰链基座102分别位于第一外壳11的一侧和第二外壳21的一侧附近,因此铰链轴线A位于第一外壳11的一端和第二外壳21的一端的附近。
当旋转体111可旋转连接到旋转孔时,第二铰链基座102面向第一铰链基座101,更确切地说,第一铰链基座101的锁闭片113。
为了稳固地保持第一铰链基座101与第二铰链基座102之间的连接,并且稳定第二铰链基座102的旋转,铰链设备100包括锁闭元件131和第一弹性元件139。
锁闭元件131具有圆柱形状,其中,支撑板133形成在一端上,并且固定板135形成在另一端上,并且锁闭元件131的另一端穿过旋转体111支撑在第一铰链基座101上。固定板135由第一铰链基座101的内侧表面支撑,或者通过紧配合的方式固定到第一铰链基座101,从而锁闭元件131可以连接到第一铰链基座101。
第一弹性元件139缠绕在锁闭元件131的外表面,其一端表面由支撑板133支撑,而另一端表面由第二铰链基座102支撑。第一弹性元件139的两端表面分别由支撑板133和第二铰链基座102支撑,从而第一弹性元件139可以提供在第二铰链基座102与第一铰链基座101密切接触的方向上作用的弹力。
当第一弹性元件139的弹力作用时,第一铰链基座101和第二铰链基座102之间的摩擦力在第二铰链基座102旋转的同时增加,从而防止第二铰链基座102不按用户的意图随意移动。
此外,锁闭元件131可以具有通过铰链轴线A形成的布线孔(未示出)。布线孔将第一外壳11的内侧与第二外壳21的内侧互连,并且提供柔性印刷电路等的布线空间,以便连接分别在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21内提供的电路设备。
可旋转连接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21的结构可以通过仅使用第一和第二铰链基座101和102、锁闭元件131和第一弹性元件139实现。在排除了铰链制动器200的铰链设备100中,当相对于第一外壳11旋转第二外壳时,第二外壳21的旋转可以停在某个位置,但不能稳定地保持停止状态。
即,为了保持第二外壳21的旋转保持停止的状态,可以单独提供与此对应的固定装置,或者可以提供在第一铰链基座101与第二铰链基座102之间的足够的摩擦力。然而,就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21的重量以及终端10的结构而言,提供摩擦力的方法存在限制。
当第二铰链基座102,即,第二外壳21旋转时,铰链制动器200提供额外的摩擦力,并且用作用于限制第二外壳21在特定位置旋转(例如,处于图1中所示的状态)的固定装置。
参照图8,铰链制动器200包括制动器元件201、支撑元件202和第二弹性元件231。
制动器元件201包括暴露于第一外壳11外表面的调节钮211(图4中示出)、第一支撑片213、制动器轴215和支撑轴217。
第一支撑片213从调节钮211的内侧表面延伸,并且制动器轴215沿着铰链轴线A、从第一支撑片213的一个表面靠近调节钮211的位置延伸。支撑轴217在与制动器轴215相对的方向上,从第一支撑片213的另一表面开始延伸。结果,制动器轴215和支撑轴217每一个在彼此远离的方向上延伸,并且与铰链轴线A平行地延伸。
支撑元件202固定在第一外壳11内,在其一侧上形成面对第一支撑片213的第二支撑片221,并且在其另一侧上形成由此延伸的固定片225。第二支撑片221中具有贯通孔223,由此提供支撑轴217穿过的通路。尽管图8中未示出,但在第一外壳11内形成将被形成为与固定片225装配的结构,并且固定片225与第一外壳11内侧上形成的这些结构互相扣住,以提供固定支撑元件202的装置。
第二弹性元件231缠绕在支撑轴217的外表面,并且其两端分别由第一支撑片213和第二支撑片221支撑。同时,支撑轴217穿过贯穿孔223,并且其自己一端连接到C-环233。当C-环233连接到支撑轴217穿过了贯穿孔223的一端时,制动器元件201与支撑元件202衔接,并且沿着铰链轴线A直线往返。第二弹性元件231提供弹力,使第一支撑片213远离第二支撑片221移动。
在第二铰链基座102附近提供具有上述结构的铰链制动器200,并且如果第二铰链基座102旋转,则铰链制动器200沿着铰链轴线A转动。制动器轴215通过第二铰链基座102挤压第一铰链基座101,提供摩擦力。
如上所述,铰链制动器200与第一铰链基座101的制动器孔115衔接。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白,实际插入到制动器孔115中的元件是制动器元件201。即,当第二铰链基座102旋转时,制动器元件201的一端沿着第一铰链基座101上的恒定圆弧形轨迹运动,从而在制动器元件201的运动轨迹上形成制动器孔115。
在第一外壳11的一端表面面对第二外壳21的一端表面的状态下,制动器元件201的这端与制动器孔115衔接。即,如图1所示,在第二外壳21沿着纵向位于第一外壳11的一端上、提供直板型终端的形式的状态下,制动器元件201与制动器孔115衔接。用户可以像使用普通直板型终端的情况中那样,操作终端10的键盘13、导航键15等,或者执行话音通信。
下面,其中第一外壳11的一端表面与第二外壳21的一端表面相对放置(如图1所示)的位置,将被称为第一位置。此外,第二铰链基座102从第一位置旋转180°、第一外壳11位于铰链轴线A的一侧、并且第二外壳21位于铰链轴A的另一侧(如图2所示)的位置,将被称为第二位置。
在第二外壳21与第二铰链基座102旋转的同时,由于铰链制动器200,更确切的说,制动器元件201挤压第一铰链基座101,因此在第一铰链基座101与第二铰链基座102之间、以及在制动器元件201与第一铰链基座101之间分别产生摩擦力。因此,即使当第二外壳21旋转并停在某个位置时,也可以稳定地保持固定状态。
尽管图1中未示出,但为了限制第二外壳21从第二位置移动,可以形成另一制动器孔。即,在第二位置,在第一铰链基座101中制动器元件201所在的点上形成另一制动器孔,从而可以稳定地保持第二外壳21停在第二位置的状态。
同样,如果沿着制动器元件201的轨迹形成许多制动器孔,则第二外壳21相对于第一外壳11旋转,并且可以在各个角度位置稳固地保持它自己的固定状态。
例如,如果在第二外壳21从第一位置旋转60°的位置中形成另一制动器孔,则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21在其间形成60°角时保持固定状态。其中,如果第一外壳11位于桌子等的平面上,则第二外壳21的显示单元23相对于该桌子的平面形成120°角。当显示单元123在相对于该桌子的平面形成120°角时是固定的时,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终端10观看广播。
下面,将参照图9到11描述终端10的第二外壳2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旋转的过程。
图9示出当用户已在方向D2上从第一位置移动调节钮211时的铰链设备100。如果调节钮211在方向D2上移动,则制动器轴215的一端偏离制动器孔115,并且用户可以按照期望旋转第二外壳21。
这里,如果用户在旋转第二外壳21的同时释放旋转钮211,则调节钮211由第二弹性元件231的弹力推进,从而挤压第一铰链基座101。相应地,在第二外壳21旋转的同时,在制动器元件201与第一铰链基座101之间可能产生摩擦力。
图10示出当用户在调节钮211已在方向D2上移动的状态下、将第二外壳21移动到达第二位置时的铰链设备100。如果保持调节钮211已在方向D2上移动的状态,则由于制动器元件201与第一铰链基座101之间没有摩擦力,因此与其间产生摩擦力时相比,第二外壳21可以容易地旋转。
图11示出当调节钮211由第二弹性元件231的弹力、而在方向D1上从第二位置移动时的铰链设备100。如果制动器元件201挤压第二位置中的第一铰链基座101,则由于制动器元件201与第一铰链基座101之间的静摩擦力,第二外壳21可以稳定地保持固定状态。此外,如果在第二位置形成与制动器元件201衔接的另一制动器孔,则可以更稳固地保持第二外壳21的固定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便携终端具有铰链设备,其可旋转地连接一个外壳的一端和另一外壳的一端,并且在这两个外壳的纵向上提供铰链轴线,便携终端还具有铰链制动器,能够根据一个外壳的旋转位置稳固地保持其间的固定状态,从而可以提高终端的结构稳定性,并且确保其可靠性。此外,由于该终端根据其外壳的旋转角度容易地相对于平面以一角度倾斜,因此便于观看广播。
尽管为了说明的目的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权利要求书所公开的本发明范围和宗旨-包括其等效的全部范围的情况下,各种修改、添加和替代都是可能的。

Claims (18)

1.一种配备有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铰链设备的便携终端,第二外壳连接到第一外壳的一端,并且沿着在第一外壳的纵向上延伸的铰链轴线旋转,铰链设备可旋转地连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铰链设备包括:
装在第一外壳或第二外壳上的第一铰链基座;
装在第二外壳或第一外壳上的第二铰链基座,相对地连接到第一铰链基座,并且沿着铰链轴线旋转;和
装在第二铰链基座附近的铰链制动器,当第二铰链基座旋转时沿着铰链轴线转动;
其中,在第二铰链基座旋转的同时,铰链制动器与第一铰链基座在至少一个点上衔接,从而停止第二铰链基座的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终端,其中,铰链轴线位于第一外壳的一端附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终端,其中,第一铰链基座包括沿着铰链轴线延伸的旋转体和在一个垂直于铰链轴线的方向上、从旋转体的外表面延伸的锁闭片,并且第二铰链基座具有垂直于铰链轴线延伸的平板形状,包括在第二铰链基座的一端附近形成的旋转孔,并且当旋转体穿过旋转孔可旋转地连接时,第二铰链基座面向锁闭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终端,其中,旋转体位于第一铰链基座的一端附近,并且旋转孔位于第二铰链基座的一端附近。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终端,其中,铰链设备包括锁闭元件,锁闭元件具有在其第一端上形成的支撑板,并且该锁闭元件穿过旋转体以在第一铰链基座上支撑其第二端,从而连接第一铰链基座和第二铰链基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终端,其中,铰链设备包括:
锁闭元件,具有在其第一端上形成的支撑板,并且该锁闭元件穿过旋转体以在第一铰链基座上支撑其第二端,从而连接第一铰链基座和第二铰链基座;和
第一弹性元件,具有由锁闭元件支撑的第一端和由第二铰链基座支撑的第二端,
其中,第一弹性元件提供弹力,以使第二铰链基座与第一铰链基座紧密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终端,其中,铰链制动器包括:
制动器元件,在第一外壳上提供,从而它能直线往返;和
第二弹性元件,为制动器元件提供弹力,
其中,制动器元件通过使用来自第二弹性元件的弹力来挤压第一铰链基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终端,其中,制动器元件包括:
调节钮,暴露在第二外壳外部;
第一支撑片,从调节钮的内侧表面延伸;
制动器轴,沿着铰链轴线从第一支撑片的第一表面延伸;和
支撑轴,在与制动器轴相反的方向上、从第一支撑片的第二表面延伸,其中,第二弹性元件缠绕在支撑轴的外表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终端,其中,调节钮暴露在第二外壳外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终端,其中,铰链制动器包括:
装在第二外壳内部的支撑元件,用于允许制动器元件直线往返;
提供给制动器元件的支撑轴,沿着铰链轴线延伸;和
连接到支撑轴的一端的C-环,
其中,支撑轴穿过支撑元件的一部分,并且C-环连接到支撑轴穿过了支撑元件的这一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终端,其中,第二弹性元件缠绕在支撑轴的外表面,并且两端分别由制动器元件和支撑元件支撑。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终端,其中,铰链制动器包括:
装在第二外壳内部的支撑元件,用于允许制动器元件直线往返;
提供给支撑元件的一端的第二支撑片,
其中制动器元件包括:
调节钮,暴露在第二外壳外部;
第一支撑片,从调节钮的内侧表面延伸;
制动器轴,沿着铰链轴线从第一支撑片的第一表面延伸;和
支撑轴,在与制动器轴相反的方向上、从第一支撑片的第二表面延伸;和
连接到支撑轴的一端的C-环,
其中,支撑轴穿过第二支撑片,并且C-环连接到支撑轴穿过了第二支撑片的这一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终端,其中,第二弹性元件缠绕在支撑轴的外表面,并且两端分别由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支撑。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终端,还包括在第一铰链基座中形成、并且位于铰链轴附近的第一制动器孔,并且当第一外壳的一端表面面对第二外壳的一端表面时,铰链制动器与制动器孔衔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终端,其中,当第二铰链基座在铰链制动器在制动器孔外的状态下旋转时,铰链制动器与第一铰链基座的一端接触,以提供摩擦力。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终端,还包括:在第一铰链基座上形成、并且位于铰链轴附近的第一制动器孔;和相对于铰链轴对称于第一制动器孔形成的第二制动器孔,
其中,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铰链制动器与第一制动器孔或第二制动器孔衔接,在第一位置中第一外壳的一端表面面对第二外壳的一端表面,在第二位置中第二铰链基座从第一位置旋转180°。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终端,还包括:
在第一外壳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提供的键盘;和
在第二外壳的一个表面上提供的显示单元。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终端,其中,当第二铰链基座从其中第一外壳的一端表面面对第二外壳的一端表面的位置旋转了180°时,第一外壳位于铰链轴的第一侧,并且第二外壳位于铰链轴的第二侧。
CN2007101120053A 2006-06-19 2007-06-19 具有铰链制动器的便携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944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54834/06 2006-06-19
KR1020060054834A KR100770834B1 (ko) 2006-06-19 2006-06-19 힌지 스토퍼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4467A true CN101094467A (zh) 2007-12-26
CN101094467B CN101094467B (zh) 2010-11-17

Family

ID=38442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1200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94467B (zh) 2006-06-19 2007-06-19 具有铰链制动器的便携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73396B2 (zh)
EP (1) EP1871079B1 (zh)
KR (1) KR100770834B1 (zh)
CN (1) CN1010944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10264B1 (ko) * 2006-07-20 2008-03-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로킹 해제 장치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WO2012017270A1 (en) * 2010-08-05 2012-02-09 Nokia Corporation An apparatus
US8687376B2 (en) * 2011-04-04 2014-04-01 Nokia Corporation Rotating and moving mechanism
US9124680B2 (en) * 2012-01-19 2015-09-01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anaged material fabric for composite housing
USD763240S1 (en) * 2014-07-01 2016-08-09 Google Inc. Portion of a handheld device
USD793985S1 (en) * 2015-12-18 2017-08-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698355B (zh) * 2019-03-15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17879B2 (ja) 1999-11-15 2004-04-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体衛星通信端末
KR100810300B1 (ko) * 2002-10-15 2008-03-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KR100575999B1 (ko) * 2003-03-10 2006-05-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바 타입 휴대용 무선 단말기
KR100463777B1 (ko) * 2003-03-11 2004-12-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바 타입 휴대용 무선 단말기 및 그의 로터리형 힌지 장치
KR100493102B1 (ko) * 2003-06-30 2005-06-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서브 하우징 스토퍼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의 힌지 장치
DE10335317A1 (de) 2003-08-01 2005-03-03 Siemens Ag Mobiles Telekommunikationsgerät
US7212844B2 (en) * 2003-10-24 2007-05-01 Motorola Inc. Cellular telephone with improved mechanical design
GB2409598B (en) * 2003-12-24 2007-03-14 Nokia Corp Mobile station having a configurable grip
JP2006067341A (ja) 2004-08-27 2006-03-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端末
KR200374141Y1 (ko) 2004-11-06 2005-01-26 주식회사 다원기술 슬라이딩 방식 휴대폰
CN2770247Y (zh) * 2005-01-22 2006-04-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折叠式移动电话
US7283841B2 (en) * 2005-07-08 2007-10-16 Microsoft Corporation Transforming media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71079B1 (en) 2014-11-05
EP1871079A3 (en) 2012-04-18
EP1871079A2 (en) 2007-12-26
KR100770834B1 (ko) 2007-10-26
US20070293285A1 (en) 2007-12-20
CN101094467B (zh) 2010-11-17
US7873396B2 (en) 2011-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4467B (zh) 具有铰链制动器的便携终端
KR100744295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
EP1670218B1 (en) Hinge unit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CN101141501B (zh) 用于便携终端的具有多轴的铰链装置及具有多轴的连接件
US7199554B2 (en) Desktop charger for bar-type portable wireless terminal
US7606605B2 (en) Two-way folder-type terminal
KR101927201B1 (ko) 지지판을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US20070039132A1 (en) Hinge device for portable terminal and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JP2004293633A (ja) 折り畳み型携帯端末
CN101005523A (zh) 便携式通信设备
KR20060114905A (ko) 복합형 휴대 단말기
US7676889B2 (en) Hinge device for portable terminal
CN201781704U (zh) 具有两个铰链轴的便携式终端
US7991440B2 (en) Rotary mechanism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20120013703A (ko) 휴대용 단말기
KR100842527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힌지 장치
US20080039214A1 (en)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game function
KR100630136B1 (ko) 힌지 장치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KR100810352B1 (ko) 힌지 장치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KR20080096345A (ko) 2축 힌지 장치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KR100630137B1 (ko) 회전 제한 장치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KR20070109798A (ko) 휴대기기 구조
KR100883451B1 (ko) 멀티 모드 구조
KR100810364B1 (ko) 시청이 편리한 휴대용 단말기 및 그의 로터리형 힌지 장치
KR100650853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