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4329A - 数字照相机 - Google Patents
数字照相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94329A CN101094329A CNA2007101100505A CN200710110050A CN101094329A CN 101094329 A CN101094329 A CN 101094329A CN A2007101100505 A CNA2007101100505 A CN A2007101100505A CN 200710110050 A CN200710110050 A CN 200710110050A CN 101094329 A CN101094329 A CN 1010943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iew data
- mentioned
- outdoor scene
- view
- burst m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375 pho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44565 Tremo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2 time depend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04N23/632—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for displaying or modifying preview images prior to image capturing, e.g. variety of image resolutions or capturing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1/00—Still video camer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数字照相机,具备:拍摄由更换镜头(200)形成的被摄物体像而生成图像数据的CMOS传感器(130);显示生成的图像数据的液晶监视器(150);和微型计算机(110),该微型计算机(110)具有将生成的图像数据实时地作为运动图像显示在液晶监视器(150)上的实景模式、和用单一的摄像操作生成多个图像数据的连拍模式;微型计算机(110)在实景模式时进行控制,使得每当通过连拍模式生成图像数据时,将生成的图像数据显示在液晶监视器(150)上。由此,通过在连拍模式中每当生成图像数据时,将生成的图像数据显示在液晶监视器(150)上,能够提高使用方便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照相机,特别涉及包含可动反射镜、能够通过电子取景器观察被摄物体像的数字照相机。
背景技术
数字单反照相机具备电子取景器和光学式取景器的情况较多。由摄像光学系统形成的被摄物体像,由配设在光路内的可动反射镜将其行进路线切换到光学式取景器或摄像元件。
通过光学式取景器,能够在记录图像中的被摄物体像和显示在光学式取景器中的被摄物体像之间不产生偏差而良好地进行摄像操作。
另一方面,在电子取景器中,能够实现在显示部显示由摄像元件生成的实时图像的所谓实景模式。在实景模式中,不需要如光学式取景器那样眼睛对准取景器,所以大角度或低角度的摄像变得容易。
具备实景模式的数字单反照相机,例如公开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72593)中。
但是,在现有的数字单反照相机中,如果在实景模式下进行摄像,则在摄像期间和图像数据处理中难以使实时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上。
再者,存在具有通过单一的摄像操作生成多个图像数据的、所谓连拍模式的数字单反照相机。连拍模式能够在使用光学式取景器时利用,也可以在使用了电子取景器的实景模式中利用,但是,特别是在实景模式时,会持续如上述那样不能将实时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的期间。
在连拍模式中,由于拍摄运动的被摄物体的情况较多,所以在连拍模式下的摄像期间中不能辨识被摄物体的图像会较大地损害数字单反照相机的使用方便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字照相机,在连拍模式中每当生成图像数据时,使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对该图像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图像数据显示在显示部上,提高了使用方便性。
本发明涉及的数字照相机,为了将被摄物体像导向光学式取景器,具有在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路内进退自如地配设的可动反射镜,该数字照相机具备:摄像元件,在上述可动反射镜从上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路内退避时,拍摄由上述摄像光学系统形成的被摄物体像,生成图像数据;显示部,显示上述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对该图像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图像数据;以及控制部,具有实景模式和用单一的摄像操作生成多个图像数据的连拍模式,上述实景模式进行将上述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对该图像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图像数据实时地作为运动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上的控制;上述控制部在实景模式时进行如下控制:每当通过连拍模式生成图像数据时,将上述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对该图像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图像数据显示在上述显示部上。
由此,在实景模式时的连拍模式下,在每当生成图像数据时将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对该图像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图像数据显示在显示部上,所以能够辨识被摄物体的运动。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数字照相机:在包含可动反射镜、且能够用电子取景器将被摄物体实景显示的数字照相机的连拍模式中,提高了其使用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的概要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主体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主体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更换镜头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的反射镜盒内部处于状态B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的反射镜盒内部处于状态C时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单次对焦模式中使用了液晶监视器150的摄像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数字照相机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1~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10的结构。
[1-1、整体结构的概要]
图1是用于说明照相机10的概要的示意图。照相机10包括照相机主体100和相对于它可拆装的更换镜头200。
照相机主体100拍摄由包含在更换镜头200中的光学系统聚光的被摄物体像,作为图像数据记录。照相机主体100具备反射镜盒120。为了使被摄物体像有选择地入射到CMOS传感器130或目镜136的某一个,反射镜盒120切换来自更换镜头200中的光学系统的光学信号的光路。反射镜盒120是包括可动反射镜121a、121b、反射镜驱动部122、快门123、快门驱动部124、焦点板125和棱镜126的结构。
可动反射镜121a为了将被摄物体像导向光学式取景器而进退自由地配设在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路内。可动反射镜121b与可动反射镜121a一起进退自由地配设在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路内。并且,可动反射镜121b反射从包含在更换镜头200中的光学系统输入的光学信号的一部分,使其入射到AF传感器132中。
在可动反射镜121a进入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路内时,从包含在更换镜头200中的光学系统输入的光学信号的一部分,经由焦点板125及棱镜126入射到目镜136。此外,被可动反射镜121a反射的光学信号,在焦点板125被扩散。并且,该扩散的光学信号的一部分入射到AE传感器133。另一方面,在可动反射镜121a及121b从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路内退避时,从包含在更换镜头200中的光学系统输入的光学信号入射到CMOS传感器130。
反射镜驱动部122由马达、弹簧等机构部件构成,基于微型计算机110的控制来驱动可动反射镜121a、121b。
快门123切换来自更换镜头200的光学信号的截断、通过。快门驱动部124由马达、弹簧等机构部件构成,通过微型计算机110的控制驱动快门123。另外,包含在反射镜驱动部122中的马达与包含在快门驱动部124中的马达既可以是不同的马达,也可以由1个马达兼用。
在照相机主体100的背面配置有液晶监视器150。液晶监视器150能够显示由CMOS传感器130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对该图像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图像数据。
包含在更换镜头200中的光学系统,包括物镜220、变焦透镜230、光圈240、抖动校正单元250、以及对焦马达260。CPU210控制这些光学系统。CPU210能够与照相机主体100侧的微型计算机110收发控制信号和有关光学系统的信息。
[1-2、照相机主体的结构]
图2是表示照相机主体100的结构的框图。如图2所示,照相机主体100具有各种部位,是微型计算机110对它们进行控制的结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1个微型计算机110控制照相机主体100整体,但也可以具有由多个控制部控制照相机主体100的结构。
镜头安装部135是拆装更换镜头200的部件。镜头安装部135和更换镜头200能够利用连接端子等电气连接,还能够利用卡合部件等机械部件机械地连接。镜头安装部135能够将来自更换镜头200的信号输出给微型计算机110,并且,能够将来自微型计算机110的信号输出给更换镜头200。镜头安装部135是中空构造。因此,从包含在更换镜头200中的光学系统入射的光学信号,通过镜头安装部135而到达反射镜盒120。
反射镜盒120将通过了镜头安装部135的光学信号根据内部的状态传导到CMOS传感器130、目镜136、AF传感器132及AE传感器133。关于由反射镜盒进行的光学信号的切换,在“1-4、反射镜盒的状态”部分说明。
CMOS传感器130将通过反射镜盒120入射的光学信号变换为电信号,生成图像数据。生成的图像数据通过A/D变换器131从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给微型计算机110。另外,也可以在将生成的图像数据从CMOS传感器130向A/D变换器131输出的路径途中、或者从A/D变换器131向微型计算机110输出的路径途中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
目镜136使通过反射镜盒120入射的光学信号通过。此时,在反射镜盒120内,如图1所示,由可动反射镜121a反射从更换镜头200入射的光学信号,在焦点板125上形成被摄物体像。并且,棱镜126反射该被摄物体像,输出给目镜136。由此,用户能够辨识来自反射镜盒120的被摄物体像。这里,目镜136既可以用单个透镜构成,也可以用由多个透镜构成的透镜组构成。此外,目镜136既可以固定地保持在照相机主体100上,也可以是为了视度调节等而可移动地保持。具有焦点板125、棱镜126及目镜136的光学式取景器,被设定成最适于显示具有4∶3的纵横比的构图图像。但是,光学式取景器也可以设定成最适于显示具有其他纵横比的构图图像。例如,光学式取景器也可以是最适于显示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构图图像的结构,也可以是最适于显示具有3∶2的纵横比的构图图像的结构。
保护部件138保护CMOS传感器130的表面。通过将保护部件138配置在CMOS传感器130的前表面,能够防止灰尘等异物附着在CMOS传感器130的表面上。保护部件138可以由玻璃、塑料等透明材料构成。
超声波振动发生器134对应来自微型计算机110的信号而启动,产生超声波振动。由超声波振动发生器134产生的超声波振动被传递给保护部件138。由此,保护部件138振动,能够将附着在保护部件138上的灰尘等异物振掉。超声波振动发生器134例如通过将压电元件粘贴在保护部件138上实现。在此情况下,通过对粘贴在保护部件138上的压电元件通交流电等,能够使压电元件振动。
闪光灯137按照微型计算机110的指示而发光。闪光灯137既可以内置在照相机主体100中,也可以是在照相机主体100上可拆装的结构。如果是拆装型的闪光灯,则需要在照相机主体100上配设热靴(hot shoe)等闪光灯安装部。
关于自动对焦动作及测光动作的启动,释放按钮141接受来自用户的指示,并且对于CMOS传感器130的记录用图像的摄像开始,接受来自用户的指示。释放按钮141能够接受半按下操作和全按下操作。在自动对焦模式中,如果用户对释放按钮141实施半按下操作,则微型计算机110根据来自AF传感器132的信号,指示更换镜头200进行自动对焦动作。此外,在自动曝光模式下,如果用户对释放按钮141实施半按下操作,则微型计算机110根据来自AE传感器133的信号,指示更换镜头200进行测光动作。另一方面,如果用户对释放按钮141实施全按下操作,则微型计算机110控制反射镜盒120、CMOS传感器130等,拍摄记录用图像。接着,微型计算机110根据需要对拍摄的记录用图像实施YC变换处理、析像度变换处理、压缩处理等,生成记录用的图像数据。微型计算机110将生成的记录用的图像数据经由卡插槽153记录到存储卡300中。为了使释放按钮141具有对应于半按下操作的功能及对应于全按下操作的功能,例如可以在释放按钮141中内置两个开关。在此情况下,一个开关通过半按下操作而接通,另一个开关通过全按下操作而接通。
操作部140是用于将来自用户的各种指示传递给微型计算机110的部件。为了说明各种操作部件,将照相机主体100的后视图示于图3。在照相机主体100的背面,具备菜单按钮140a、十字键140b、设置按钮140c、旋转拨盘140d、取景器切换开关140e、对焦模式切换开关140f、闪光灯启动按钮140h、LV预览按钮140j、光圈按钮140k、AV按钮140m、以及电源开关142。在照相机主体100的上表面配置有抖动校正模式切换按钮140g、以及释放按钮141。
菜单按钮140a是用于在液晶监视器150上显示照相机10的设定信息、且能够进行用户的设定变更的按钮。十字键140b是用于选择显示在液晶监视器150上的各种设定及项目、图像等的键,例如能够移动光标等。设置按钮140c是用于在选择了显示于液晶监视器150上的各种设定及项目、图像等之后进行确定的按钮。旋转拨盘140d与十字键140b同样,是用于选择显示在液晶监视器150上的各种设定及项目、图像等的操作部件,例如通过旋转能够移动光标等。取景器切换开关140e是用于选择将拍摄的图像显示在目镜136中、还是显示在液晶监视器150上的开关。对焦模式切换开关140f是用于选择将对焦模式设定为手动对焦模式和自动对焦模式的哪一种的开关。抖动校正模式切换按钮140g是用于选择是否进行抖动校正、还有将抖动校正的控制模式设为哪种模式的开关。光圈按钮140k是用于在实景模式中调节光圈的按钮。LV预览按钮140j(LV:Live View)是用于在实景模式中调节光圈并且将显示在液晶监视器150上的图像的一部分放大显示的按钮。AV按钮140m是用于在OVF模式(OVF:Optical View Finder,光学取景器)下调节光圈的按钮。
返回到图2,液晶监视器150接受来自微型计算机110的信号,显示图像及各种设定的信息。液晶监视器150能够显示由CMOS传感器130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对该图像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图像数据。液晶监视器150能够根据需要利用微型计算机110对保持在存储卡300中的图像数据实施拉伸处理后进行显示。液晶监视器150如图3所示设在照相机主体100的背面。液晶监视器150相对于照相机主体100可旋转地设置。接点151检测液晶监视器150的旋转。液晶监视器150最适合于显示具有4∶3纵横比的构图的图像。但是,液晶监视器150通过微型计算机110的控制,也能够显示具有其他纵横比(例如3∶2或16∶9)的构图的图像。
外部端子152是用于向外部装置输出图像数据及各种设定信息的端子。外部端子152例如是USB端子(Universal Serial Bus)或者基于IEEE1394标准的接口用的端子等。此外,如果外部端子152上连接了来自外部装置的连接端子,则将该消息传递给微型计算机110。
电源控制器146对将来自收纳于电池盒143中的电池400的供给电力向微型计算机110等照相机10内的部件供给的动作进行控制。如果电源开关142接通,则电源控制器146将来自电池400的供给电力开始向照相机10内的部件供给。此外,电源控制器146具备休眠功能,如果照相机在电源开启的状态下持续了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被操作的状态,则除了照相机10内的一部分部件以外,停止电源供给。此外,电源控制器146根据来自监视电池盖144开闭的接点145的信号,对微型计算机110传递电池盖144已打开的情况。电池盖144是开闭电池盒143的开口部的部件。电源控制器146在图2中具有通过微型计算机110对照相机10内的各部件供给电力的结构,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成从电源控制器146直接供给电力的结构。
三脚架固定部147是用于将三脚架(图示省略)固定在照相机主体100上的部件,由螺钉等构成。接点148监视三脚架是否被固定在三脚架固定部147,将其结果传递给微型计算机110。接点148可以由开关等构成。
卡插槽153是用于安装存储卡300的连接器。卡插槽153不仅可以做成安装存储卡300的机械构造,还可以是包含控制存储卡300的控制部及/或软件的结构。
缓存器111是在通过微型计算机110进行信号处理时暂时保存信息的存储器。暂时存储在缓存器111中的信息主要是图像数据,但也可以存储控制信号等。缓存器111可以由DRAM(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存储器、强电介质存储器等可存储的装置构成。此外,可以由专用于图像存储的存储器构成。
AF辅助光发光部154(AF:Auto Focus)是发出在暗处进行自动对焦动作时的辅助光的部件。AF辅助光发光部154根据微型计算机110的控制发光。AF辅助光发光部154包括红色LED等。
遥控接收部155是接收来自遥控器(图示省略)的信号、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给微型计算机110的接收装置。遥控接收部155典型地包括接收来自遥控器的红外光的受光元件。
[1-3、更换镜头的结构]
图4是表示更换镜头200的结构的框图。更换镜头200具有摄像光学系统,是通过CPU210控制摄像光学系统等的结构。
CPU210通过控制变焦马达231、光圈马达241、抖动校正单元250、以及对焦马达261等致动器的动作来控制摄像光学系统。CPU210将表示摄像光学系统及附件安装部272等的状态的信息经由通信端子270发送给照相机主体100。此外,CPU210从照相机主体100接收控制信号等,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等控制摄像光学系统等。
物镜220是配置在最靠被摄物体侧的透镜。物镜220既可以具有沿光轴方向可移动的结构,也可以具有被固定的结构。
变焦透镜230配置在比物镜220更靠近像面侧。变焦透镜230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通过移动变焦透镜230,能够改变被摄物体像的倍率。变焦透镜230由变焦马达231驱动。变焦马达231可以由步进马达、伺服马达构成,至少能驱动变焦透镜230就可以。CPU210监视变焦马达231的状态或其他部件的状态,监视变焦透镜230的位置。
光圈240配置在比变焦透镜230更靠近像面侧。光圈240具有以光轴为中心的开口部。该开口部通过光圈马达241及光圈环242变更。光圈马达241与用于改变光圈的开口尺寸的机构联动,通过驱动该机构,能够变更光圈的开口尺寸。光圈环242也同样地与用于改变光圈的开口尺寸的机构联动,通过驱动该机构,能够变更光圈的开口尺寸。由用户对微型计算机110或CPU210提供电控制信号,根据该控制信号来驱动光圈马达241。相对于此,光圈环242接收来自用户的机械操作,将该操作传递给光圈240。此外,可以由CPU210检测出光圈环242是否被操作。
抖动校正单元250配置在比光圈240更靠近像面侧。抖动校正单元250包括用于进行抖动校正的校正透镜251及驱动它的致动器。包含在抖动校正单元250中的致动器,使校正透镜251可以在与光轴正交的面内移动。陀螺传感器252计测更换镜头200的角速度。在图4中,为了方便用1个方框记载了陀螺传感器252,但更换镜头200包括两个陀螺传感器252。两个陀螺传感器252中的一个陀螺传感器计测以照相机10的铅直轴为中心的角速度。此外,两个陀螺传感器252中的另一个陀螺传感器计测以垂直于光轴的照相机10水平轴为中心的角速度。CPU210根据来自陀螺传感器252的角速度信息,计测更换镜头200的抖动方向及抖动量。并且,CPU210控制致动器使校正透镜251向抵消该抖动量的方向移动。由此,由更换镜头200的摄像光学系统形成的被摄物体像,被修正了抖动。
对焦透镜260配置在最靠像面侧。对焦马达261将对焦透镜260沿光轴方向驱动。由此,能够调节被摄物体像的对焦。
附件安装部272是将遮光罩等附件安装到更换镜头200前端的部件。附件安装部272由螺钉、卡环(Bajonett)等机械机构构成。此外,附件安装部272包括用于检测是否安装有附件的检测器。并且,附件安装部272若被安装了附件,则将该消息传递给CPU210。
[1-4、反射镜盒的状态]
参照图1、图5及图6说明各动作状态下的反射镜盒120内部的状态。
图1是利用光学式取景器观察被摄物体像的模式中的反射镜盒120内部状态的示意图。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将该状态称作状态A。在该状态A下,可动反射镜121a、121b进入到从更换镜头200入射的光学信号的光路内。因此,来自更换镜头200的光学信号被可动反射镜121a反射一部分,其余的光学信号透射。反射的光学信号通过焦点板125、棱镜126、目镜136后到达用户的眼睛。此外,被可动反射镜121a反射的光学信号由焦点板125反射,其一部分入射到AE传感器133。另一方面,透射了可动反射镜121a的光学信号的一部分由可动反射镜121b反射,到达AF传感器132。此外,在该状态A下,第1快门123a被关闭。因此,来自更换镜头200的光学信号不会到达CMOS传感器130。因而,在状态A下,能够利用光学式取景器观察被摄物体像、利用AF传感器132进行自动对焦动作、以及利用AE传感器133进行测光动作,但不能利用液晶监视器150观察被摄物体、记录由CMOS传感器130生成的图像数据、以及利用由CMOS传感器130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对比度进行自动对焦动作。
图5是表示将被摄物体像输入到CMOS传感器130的模式中的反射镜盒120内部的状态的示意图。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将该状态称作状态B。在该状态B下,可动反射镜121a、121b从由更换镜头200入射的光学信号的光路内退避。因此,来自更换镜头200的光学信号不会通过焦点板125、棱镜126、目镜136后到达用户的眼睛,也不会到达AF传感器132及AE传感器133。此外,在该状态B下,第1快门1 23a及第2快门123b打开着。因此,来自更换镜头200的光学信号到达CMOS传感器130。因此,在状态B下,与状态A相反,能够利用液晶监视器150观察被摄物体像、记录由CMOS传感器130生成的图像数据、以及利用由CMOS传感器130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对比度进行自动对焦动作,但不能利用光学式取景器观察被摄物体像、利用AF传感器132进行自动对焦动作以及利用AE传感器133进行测光动作。另外,可动反射镜121a、121b及第1快门123a通过弹簧等施力部件受到从状态A转移为状态B的方向上的力。因此,能够瞬间从状态A转移到状态B,所以适合于开始曝光。
图6是表示向CMOS传感器130的被摄物体像的曝光刚结束后的反射镜盒120内部的状态的示意图。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将该状态称作状态C。在该状态C下,可动反射镜121a、121b从由更换镜头200入射的光学信号的光路内退避。因此,来自更换镜头200的光学信号不会通过焦点板125、棱镜126、目镜136而到达用户的眼睛,也不会到达AF传感器132及AE传感器133。此外,在该状态C下,第1快门123a打开而第2快门123b关闭。因此,来自更换镜头200的光学信号不会到达CMOS传感器130。因而,在状态C下,都不能利用液晶监视器150观察被摄物体像、记录由CMOS传感器130生成的图像数据、利用由CMOS传感器130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对比度进行自动对焦动作、利用光学式取景器观察被摄物体像、利用AF传感器132进行自动对焦动作以及利用AE传感器133进行测光动作。由于第2快门123b受到向关闭方向的施力,所以能够瞬间从状态B转移为状态C。因此,状态C是适合结束CMOS传感器130曝光的状态。
如上所述,能够从状态A直接转移到状态B。相对于此,由于反射镜盒120的机构的制约,从状态B向状态A必须经由状态C进行转移。但是,这是由反射镜盒120的机构带来的机械上的问题,所以也可以采用不经由状态C而能够从状态B直接转移到状态A的机构。
[1-5、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和本发明的结构的对应]
包含焦点板125、棱镜126及目镜136的结构,是本发明的光学式取景器的一例。包含物镜220、变焦透镜230、校正透镜251及对焦透镜260的光学系统,是本发明的摄像光学系统的一例。可动反射镜121a、121b是本发明的可动反射镜的一例。CMOS传感器130是本发明的摄像元件的一例。液晶监视器150是本发明的显示部的一例。微型计算机110是本发明的控制部的一例。在此情况下,作为控制部,除了微型计算机110以外,还可以包含CPU210。菜单按钮140a、十字键140b、设置按钮140c、旋转拨盘140d及CPU210是本发明的查看切换部的一例。查看是指能够立即确认刚刚拍摄的图像的功能。取景器切换开关140e是本发明的取景器切换部的一例。另外,也可以在目镜136的附近设置检测接眼的传感器。在此情况下,只要检测到接眼,则设为利用光学式取景器观察被摄物体像的模式,如果没有检测到接眼,则设为实景模式就可以。
[2、数字照相机的动作]
以下,参照图7说明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10的动作。
[2-1、实时图像的显示动作]
说明用于实时地观察由更换镜头200形成的被摄物体像的显示动作。作为该显示动作,设定了两个动作。第1个是使用光学式取景器的动作,第2个是使用液晶监视器150的动作。以下分别详细地说明它们的动作。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实时地在液晶监视器150上显示被摄物体像的功能及显示称作“实景”。此外,将这样进行实景动作的微型计算机110的控制模式称作“实景模式”。
实景只要是实时地将被摄物体像显示在液晶监视器150上就可以,既可以将显示在液晶监视器150上的图像数据同时存储到存储卡300等存储机构中,也可以不存储。
此外,在显示实景时,由于需要使来自更换镜头200的光学信号到达CMOS传感器130,所以反射镜盒120的内部需要设为图5所示的状态B。但是,即使将微型计算机110设定为实景模式,也需要根据摄像动作、自动对焦动作、自动曝光动作等的各状态,将反射镜盒120的内部除了设为状态B以外、还设为状态A及状态C,还产生液晶监视器150不能显示实景的期间。
此外,如上所述,实景是实时地将被摄物体像显示在液晶监视器150上,但所谓实时并不具有严格的意义,只要用户常识性地感到实时,即使与实际的被摄物体的动作有一些延迟也可以。液晶监视器150通常认为以0.1秒左右的时间延迟进行实景显示(该时间依赖于照相机10的硬件等稍微变长或变短),但延迟1秒到5秒左右的情况,也作为实时的被摄物体像显示,也包含在实景显示的概念中。
用户通过滑动图3所示的取景器切换开关140e,能够切换实景模式和光学式取景器模式(以下,为了方便而称作OVF模式)。
如果用户将取景器切换开关140e滑动到OVF模式侧,则微型计算机110被设定为OVF模式。于是,微型计算机110控制反射镜驱动部122及快门驱动部124,使反射镜盒120的内部成为图1所示的状态A。由此,用户能够通过目镜136实时地观察被摄物体像。此外,在该状态A下,如上所述,能够进行使用了AF传感器132的自动对焦动作、以及使用了AE传感器133的测光动作。
如果用户将取景器切换开关140e从OVF模式滑动到实景模式侧,则微型计算机110被设定为实景模式。于是,微型计算机110控制反射镜驱动部122及快门驱动部124,使反射镜盒120的内部成为图5所示的状态B。由此,用户能够利用液晶监视器150实时地观察被摄物体像。
[2-2、记录用图像的摄像动作]
以下说明拍摄记录用图像时的动作。在拍摄记录用图像时,需要事先如用户打算的那样对焦。作为对焦的方法,可考虑手动对焦方式、单次对焦方式、连续对焦方式等。
另外,通过操作对焦模式切换开关140f,能够相互切换手动对焦模式和自动对焦模式。此外,通过按下菜单按钮140a调出菜单画面,能够在自动对焦模式中选择设为单次对焦模式和连续对焦模式的某一种。
这里,以在实景模式下的摄像中使用单次对焦模式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图7是用于说明在单次对焦模式中使用液晶监视器150的摄像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实景模式下的摄像时,反射镜盒120的内部最初设为图5所示的状态B。用户在摄像前一边通过液晶监视器150确认被摄物体像,一边对焦和构图。微型计算机110监视用户为了对焦是否对释放按钮141实施了半按下操作(S701)。如果用户半按下释放按钮141,则微型计算机110启动微型计算机110内部的定时器(S702)。与其并行地,微型计算机110使反射镜盒120的内部从状态B经过状态C转移到状态A(S703),开始基于AF传感器132的测量结果的自动对焦动作,在如此得到的焦点状态下进行锁定(S704)。在S703使反射镜盒120的内部转移到状态A的原因是,为了用AF传感器132进行测距。
一旦进行了焦点锁定后,也能够使用对焦环262进行手动对焦(S705)。在此期间,微型计算机110监视释放按钮141是否被实施了全按下操作(S706)。
与其并行地,微型计算机110还监视释放按钮141在被半按下后,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前是否被实施全按下操作(S707)。如果释放按钮141在被半按下之后,在经过规定时间以前被实施全按下操作,则微型计算机110转移到步骤S712,直接开始摄像动作。另一方面,如果释放按钮141没有被实施全按下操作,并且在半按下操作之后经过了规定时间,则微型计算机110转移到步骤S708。
在步骤S708,微型计算机110使反射镜盒120的内部从状态A转移到状态B。由此,照相机10能够在锁定焦点的状态下将被摄物体像显示在液晶监视器150上。因此,用户能够将焦点保持为喜欢的状态,一边观察液晶监视器150的显示一边决定喜欢的构图。
在该状态下,微型计算机110监视释放按钮141是否被实施全按下操作(S710)。在此期间,与步骤S704同样,可以使用对焦环262手动地改变焦点状态(S709)。
在步骤S701~步骤S710的期间,如果释放按钮141的半按下操作被解除,则微型计算机110解除焦点锁定,再次返回到能够自动对焦的状态。因此,如果释放按钮141再次被实施半按下操作,则在新的焦点状态下进行锁定。
微型计算机110在检测到释放按钮141被实施全按下操作的情况下,控制反射镜驱动部122及快门驱动部124,使反射镜盒120的内部从状态B经过状态C转移到状态A(S711)。这样使反射镜盒120的内部暂时成为状态A的原因是,为了通过快门123将入射到CMOS传感器130的光学信号暂时截断,使CMOS传感器130进行曝光开始的准备。作为曝光开始的准备,可以举出除去各像素中的不需要电荷等。
微型计算机110控制反射镜驱动部122及快门驱动部124,使反射镜盒120的内部从状态A转移到状态B(S712)。在此状态下,微型计算机110使来自更换镜头200的光学信号在CMOS传感器130中曝光,拍摄记录用的记录用图像(S713)。接着,如果经过了对应于快门速度的时间,则微型计算机110控制快门驱动部124以关闭第2快门123b,结束曝光(状态C)。然后,微型计算机110使反射镜盒120的内部返回到状态A(S714)。
如果曝光结束,反射镜盒120的内部成为状态A(S714),则微型计算机110使反射镜盒120的内部再次返回到状态B,再开始实景显示(S715)。与其并行地,微型计算机110进行图像处理及记录用图像的记录(S716、S717)。
即,微型计算机110接受由CMOS传感器130生成的图像数据,暂时保存到缓存器111中。此时被保存的图像数据例如是由RGB成分构成的图像数据。微型计算机110对保存在缓存器111中的图像数据实施YC变换处理、调整大小处理、压缩处理等规定的图像处理,生成记录用的图像数据(S716)。微型计算机110最终生成例如基于Exif规格(EXIF:Exchangeable image format)的图像文件。微型计算机110将生成的图像文件经由卡插槽153存储到存储卡300中(S717)。
如上所述,对释放按钮141仅实施半按下操作,就能执行可动反射镜121下降并测距后返回到实景模式的动作。由此,通过对释放按钮141实施半按下操作的简单操作,就能够容易地进行从使用了AF传感器132的自动对焦动作到实景显示的动作。因此,用户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对焦在被摄物体上的状态下的实景显示的构图。
此外,在用户确定焦点状态后一边观察液晶监视器150一边要改变构图的情况下,只要在将释放按钮141半按下操作后等待经过规定时间就可以。另外,在半按下操作之后马上实施全按下操作的情况下,不进行实景显示就开始摄像(在S706中跳过S708~S711),所以能够缩短从半按下操作到摄像开始的时间。这是因为,不会使可动反射镜不必要地上升下降。因此,用户不会错过快门时刻而拍摄想要的图像。
另外,在自动对焦动作时(S704)和摄像动作时(S713),不能显示实景。自动对焦动作时(S704),是因为可动反射镜121下降了。摄像动作时(S713),是因为CMOS传感器130难以在曝光中输出图像数据。
在步骤S716及步骤S717中,由于反射镜盒120内部成为状态B,所以能够进行实景显示。但是,在步骤S716及步骤S717,微型计算机110的控制能力的大部分被分配给图像处理及记录处理。因此,在步骤S716及步骤S717,优选地对微型计算机110除了图像处理及记录处理以外尽量不施加负担。所以,在步骤S716及步骤S717不进行实景显示。由此,微型计算机110不需要为了进行实景显示而分配处理能力,所以能够迅速地进行图像处理及记录处理。作为不进行实景显示的方式,例如也可以使液晶监视器150成为黑暗状态。此外,也可以在实施全按下操作之前显示存储在缓存器111中的实景图像。此外,也可以显示表示照相机10的设定信息及动作状态的信息等。
[2-3、连拍模式的摄像动作]
操作作为本发明的查看切换部的菜单按钮140a、十字键140b、设置按钮140c及旋转拨盘140d,设定连拍模式。在连拍模式中,如果释放按钮141被全按下,则将步骤S711~步骤S717的动作以预先设定的间隔进行预先设定的次数。连拍模式可以在实景模式和OVF模式的任一个模式中设定,本说明书中说明实景模式中的连拍模式。
如果是单一的摄像,则如上所述,在步骤S711~步骤S717也可以不进行实景显示。但是,在用单一的摄像操作生成多个图像数据的连拍模式下,不能将实时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上的期间持续。在连拍模式下,由于拍摄运动的被摄物体的情况较多,所以在连拍模式下的摄像期间不能辨识被摄物体的图像,会较大地损害数字单反照相机的使用方便性。
所以,在步骤S716,每当摄影结束时,就根据暂时保存在缓存器111中的图像数据生成显示用的图像数据,显示在液晶监视器150上。由此,虽然不是实时的图像,但是以预先设定的间隔更新显示在液晶监视器150上的图像,所以能够辨识被摄物体的图像。
[3、其他实施方式]
[3-1、与查看切换部的关系]
也可以是,即使通过作为本发明的查看切换部的菜单按钮140a、十字键140b、设置按钮140c及旋转拨盘140d设定为不显示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对该图像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图像数据,在实景模式时,与该设定无关地,每当通过连拍模式生成图像数据时,就将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对该图像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后的图像数据显示在液晶监视器150上。
即使通过查看切换部设定为不显示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对该图像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图像数据,由于在连拍模式中通常被摄物体运动,所以将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对该图像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图像数据显示在液晶监视器150上,能够辨识被摄物体的运动,这会提高照相机的使用方便性,所以是优选的。
[3-2、与可动反射镜的关系]
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10中,将步骤S711~步骤S717的动作以预先设定的间隔、进行预先设定的次数,所以可动反射镜121a、121b以预先设定的次数重复向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路内的进退。在此情况下,如果可动反射镜121a、121b进入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路内,则能够进行自动对焦动作,所以,也可以控制成每当通过连拍模式生成图像数据之前,进行自动对焦动作。
在因被摄物体的运动而使照相机10与被摄物体的距离变化时,如果也进行控制使得每当通过连拍模式生成图像数据之前进行自动对焦动作,则能够总是得到对焦正确的图像。此外,由于反射镜驱动部122与快门驱动部124总是联动,所以通过共用这些驱动部的一部分,能够实现照相机的小型化、低价格化。
另一方面,因被摄物体的运动使照相机10与被摄物体的距离变化时,也可以进行控制,使得在通过连拍模式生成图像数据的期间中,使可动反射镜121a、121b从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路内退避。由于不需要驱动可动反射镜121a、121b的时间,所以能够迅速地进行连拍。
[3-3、与取景器切换部的关系]
在通过取景器切换开关140e设定为使用光学式取景器时,也可以控制成,即使通过连拍模式生成了图像数据,也不将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对该图像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图像数据显示在液晶监视器150上。
在接眼于目镜136上而使用光学式取景器的情况下,在可动反射镜121a、121b进入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路内时,能够辨识被摄物体。此时,如果在目镜136的附近液晶监视器150为了显示而发光,则会妨碍通过光学式取景器辨识被摄物体,所以优选进行控制使得不将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对该图像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图像数据显示在液晶监视器150上。
另外,也可以控制成,在通过取景器切换开关140e设定为使用光学式取景器时,将通过连拍模式生成的最后的图像数据、或者对该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图像数据显示在液晶监视器150上,在通过取景器切换开关140e设定为使用实景模式时,每当通过连拍模式生成图像时,将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对该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图像数据显示在液晶监视器150上。
即使正在使用光学式取景器,在连拍模式结束之后,也能够用液晶监视器150辨识通过连拍模式生成的最后的图像数据、或者对该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图像数据,所以能够提高照相机的使用方便性。
本发明由于能够每当通过连拍模式生成图像时,将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对该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图像数据显示在显示部上,所以适用于包括可动反射镜并且能够通过电子取景器观察被摄物体图像的数字照相机中,是具有实用性的。
Claims (6)
1、一种数字照相机,为了将被摄物体像导向光学式取景器,具有在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路内进退自如地配设的可动反射镜,其特征在于,具备:
摄像元件,在上述可动反射镜从上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路内退避时,拍摄由上述摄像光学系统形成的被摄物体像,生成图像数据;
显示部,显示上述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对该图像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图像数据;以及
控制部,具有实景模式和用单一的摄像操作生成多个图像数据的连拍模式,在上述实景模式下进行将上述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对该图像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图像数据实时地作为运动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上的控制;
上述控制部在实景模式时进行如下控制:每当通过连拍模式生成图像数据时,将上述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对该图像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图像数据显示在上述显示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查看切换部,该查看切换部对在摄像后是否显示上述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对该图像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切换;
上述控制部不论上述查看切换部的设定如何,在实景模式时都进行控制,使得每当通过连拍模式生成图像数据时,将上述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对该图像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图像数据显示在上述显示部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在实景模式时进行控制,使得在通过连拍模式生成图像数据的期间中,使上述可动反射镜从上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路内退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在实景模式时进行控制,使得每当通过连拍模式生成图像数据之前,使上述可动反射镜进入上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路内,对于上述摄像光学系统进行自动对焦动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切换光学式取景器的使用与实景模式的使用的取景器切换部;
上述控制部进行控制,使得在上述取景器切换部被设定为光学式取景器的使用时,即使通过连拍模式生成了图像数据,也不将上述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对该图像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图像数据显示在上述显示部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切换光学式取景器的使用与实景模式的使用的取景器切换部;
上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
在上述取景器切换部被设定为光学式取景器的使用时,如果通过连拍模式生成了最后的图像数据,则将上述最后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对该图像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图像数据显示在上述显示部上;
在上述取景器切换部被设定为实景模式的使用时,每当通过连拍模式生成图像数据时,将上述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对该图像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图像数据显示在上述显示部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70039/2006 | 2006-06-20 | ||
JP2006170039 | 2006-06-20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729840A Division CN102104736A (zh) | 2006-06-20 | 2007-06-19 | 数字照相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94329A true CN101094329A (zh) | 2007-12-26 |
CN101094329B CN101094329B (zh) | 2011-05-18 |
Family
ID=3886124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729840A Pending CN102104736A (zh) | 2006-06-20 | 2007-06-19 | 数字照相机 |
CN20071011005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94329B (zh) | 2006-06-20 | 2007-06-19 | 数字照相机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729840A Pending CN102104736A (zh) | 2006-06-20 | 2007-06-19 | 数字照相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11757B2 (zh) |
CN (2) | CN102104736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50422A (zh) * | 2008-09-11 | 2011-08-1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图像拍摄装置 |
CN102244722A (zh) * | 2010-05-10 | 2011-11-16 | 曜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避免快门延迟的影像撷取模块及影像撷取方法 |
CN102438100A (zh) * | 2010-08-23 | 2012-05-02 | 索尼公司 | 成像设备、控制成像设备的方法和程序 |
CN102654640A (zh) * | 2011-03-01 | 2012-09-05 | 株式会社尼康 | 接目光学系统和光学设备 |
CN103248823A (zh) * | 2013-04-12 | 2013-08-1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拍照方法、装置及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223242B2 (en) * | 2005-12-06 | 2012-07-17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Digital camera which switches the displays of images with respect to a plurality of display portions |
US20100066890A1 (en) * | 2005-12-06 | 2010-03-18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Digital camera |
CN101715060B (zh) * | 2005-12-06 | 2012-06-2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数字相机、相机机身、相机系统及该数字相机的控制方法 |
US10574614B2 (en) | 2009-08-03 | 2020-02-25 | Picpocket Labs, Inc. | Geofencing of obvious geographic locations and events |
US9544379B2 (en) | 2009-08-03 | 2017-01-10 | Wolfram K. Gauglitz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vent networking and media sharing |
US20110136549A1 (en) * | 2009-12-04 | 2011-06-09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intain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suspended for servicing of power supply |
DE102011007875A1 (de) | 2011-04-21 | 2012-07-05 | Carl Zeiss Ag | Kamerasucher |
US20130176458A1 (en) * | 2012-01-11 | 2013-07-11 | Edwin Van Dalen | Flexible Burst Image Capture System |
EP2712174B1 (en) * | 2012-09-21 | 2019-11-20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camera image capture |
JP6238756B2 (ja) * | 2013-03-27 | 2017-11-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10785323B2 (en) | 2015-01-05 | 2020-09-22 | Picpocket Labs, Inc. | Use of a dynamic geofence to control media sharing and aggregation associated with a mobile target |
CN104902179B (zh) * | 2015-05-27 | 2018-01-1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相机图像的预览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9133553T2 (de) * | 1990-10-15 | 2007-09-27 | Canon K.K. | Bildaufnahmegerät mit Wechselobjektiven |
JPH04275534A (ja) * | 1991-03-04 | 1992-10-01 | Nikon Corp | 電子スチル用アダプター装着可能な1眼レフカメラ |
JPH0779444A (ja) * | 1993-09-06 | 1995-03-20 | Asahi Optical Co Ltd | スチルビデオカメラ |
US6453124B2 (en) | 2000-03-27 | 2002-09-17 | Minolta Co., Ltd. | Digital camera |
JP3726630B2 (ja) | 2000-03-27 | 2005-12-14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フォト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
US7492408B2 (en) * | 2002-05-17 | 2009-02-17 | Olympus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imaging apparatus with anti-dust function |
CN101715060B (zh) * | 2005-12-06 | 2012-06-2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数字相机、相机机身、相机系统及该数字相机的控制方法 |
-
2007
- 2007-06-19 US US11/764,946 patent/US751175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6-19 CN CN2011100729840A patent/CN102104736A/zh active Pending
- 2007-06-19 CN CN2007101100505A patent/CN10109432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50422A (zh) * | 2008-09-11 | 2011-08-1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图像拍摄装置 |
CN102244722A (zh) * | 2010-05-10 | 2011-11-16 | 曜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避免快门延迟的影像撷取模块及影像撷取方法 |
CN102244722B (zh) * | 2010-05-10 | 2013-09-04 | 曜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避免快门延迟的影像撷取模块及影像撷取方法 |
CN102438100A (zh) * | 2010-08-23 | 2012-05-02 | 索尼公司 | 成像设备、控制成像设备的方法和程序 |
CN102654640A (zh) * | 2011-03-01 | 2012-09-05 | 株式会社尼康 | 接目光学系统和光学设备 |
CN102654640B (zh) * | 2011-03-01 | 2016-05-04 | 株式会社尼康 | 接目光学系统和光学设备 |
CN103248823A (zh) * | 2013-04-12 | 2013-08-1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拍照方法、装置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70291321A1 (en) | 2007-12-20 |
US7511757B2 (en) | 2009-03-31 |
CN101094329B (zh) | 2011-05-18 |
CN102104736A (zh) | 2011-06-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94329B (zh) | 数字照相机 | |
CN101715058B (zh) | 数字相机、相机机身、相机系统及该数字相机的控制方法 | |
CN100458553C (zh) | 摄像装置和透镜装置 | |
CN101290463B (zh) | 摄像设备和控制摄像设备的方法 | |
CN101094321B (zh) | 数码相机 | |
CN100518250C (zh) | 数字照相机以及数字照相机的控制方法 | |
CN100428784C (zh) | 数字照相机 | |
US7868934B2 (en) |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for providing a limited extraction range of a video image | |
US7071973B1 (en) | Digital camera having multiple image taking modes | |
CN100535735C (zh) | 取景装置及照相机 | |
JP2005148090A (ja) | 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 |
JPH11177857A (ja) | 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記録媒体 | |
JP4393177B2 (ja)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 |
JP2002135636A (ja) | 電子カメラ | |
JP2002014405A (ja) | 電子カメラ用レンズアダプタおよび電子カメラ | |
JP2008028997A (ja) | デジタルカメラ | |
CN101018293A (zh) | 具有多个图像记录介质的数字照相机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05051697A (ja) | 撮像装置 | |
JP4891132B2 (ja) | 撮像装置 | |
JP2000152040A (ja) | 電子カメラシステム | |
JP2008256982A (ja) | 撮像装置 | |
JPH0998338A (ja) | 撮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