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9859B - 频域调度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频域调度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9859B
CN101079859B CN2006100784404A CN200610078440A CN101079859B CN 101079859 B CN101079859 B CN 101079859B CN 2006100784404 A CN2006100784404 A CN 2006100784404A CN 200610078440 A CN200610078440 A CN 200610078440A CN 101079859 B CN101079859 B CN 1010798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quality
base station
frequency domain
quality indication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784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79859A (zh
Inventor
索士强
王映民
孙韶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07844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798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0798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98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798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98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时分双工通信系统的频域调度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得下行方向和上行方向上的信道质量指示;选择可靠性高的信道质量指示为下行和上行方向的用户进行频域调度。所述频域调度装置包括信道质量获得单元,用于获得下行方向和上行方向上的信道质量指示,并将所获得的信道质量指示写入到信道质量存储单元;信道质量存储单元,用于记录获得的信道质量指示以及获得该信道质量指示的时刻和测量方向;频域调度单元,用于在信道质量指示存储单元中选择可靠性高的信道质量指示为下行和上行方向的用户进行频域调度。本发明通过利用TDD通信系统的上下行信道的对称性,可灵活地实现TDD通信系统的频域调度,且简化了TDD通信系统的频域调度过程。

Description

频域调度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Duplex)通信系统的频域调度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基于OFDM技术的TDD通信系统中,频域调度已经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通信系统性能的方法。所谓频域调度,是指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系统决定选择哪些用户进行通信以及决定这些用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
一个用户是否被调度由很多因素决定,比如:业务质量参数、在缓存器中的用于调度的负荷、待进行的重传、信道质量测量值、终端能力、终端睡眠循环以及测量周期、系统参数等等。其中,信道质量测量值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决定因素,它通常也用来完成链路传输能力的自适应调整,即决定用户传输所采用的数据调制方式、编码速率、发射功率等。
目前,在3G系统的后续演进系统中,下行方向选用基于OFDM调制的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Access)方式;上行方向选用基于OFDM调制的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且这两种多址接入方式都可以进行频域调度。
其中,鉴于信道质量测量值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决定因素,对于下行方向的频域调度方法为:用户接收覆盖整个系统带宽的下行公共导频,对每一个子频带上的信道质量进行测量,并将各测量值反馈给基站;基站依据这些测量值进行频域调度操作。对于上行方向,目前有两种方法来进行频域调度:(1)上行导频采用局部式(Localized)的方式,除了在数据传输的子频带内进行数据的发送之外,还在数据传输的子频带外进行数据的发送,基站对每一个子频带上的信道质量进行测量,然后依据这些测量值进行频域调度;(2)上行导频采用分布式(Distributed)的方式等间隔地分布在整个传输带宽内,基站对每一个子频带上的信道质量进行测量,然后依据这些测量值进行频域调度。
此外,对于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模式来说,由于其上下行传输需要使用相隔较远的频段,所以其上下行需要进行独立的频域调度。然而,对于TDD模式来说,由于其上下行使用相同的频段进行数据传输,如何利用TDD通信系统的上下行信道对称性、灵活地实现TDD通信系统的频域调度及简化TDD通信系统的频域调度过程是目前急于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利用TDD通信系统的上下行信道对称性实现及简化TDD通信系统的频域调度。
本发明的频域调度方法包括:获得下行方向和上行方向上的信道质量指示;选择可靠性高的信道质量指示为下行和上行方向的用户进行频域调度。
其中,获得下行方向上的信道质量指示的步骤包括:
基站向终端发送占据整个或部分系统带宽的导频;
终端测量所述导频范围内的每一个子频带的信道质量的平均值;
终端将所述信道质量的平均值反馈给基站;
基站接收相应的信道质量平均值并进行信道质量映射,得到各个子频带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
基站记录所获得的各个子频带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以及获得该信道质量指示的时刻和测量方向。
获得下行方向上的信道质量指示的另一个步骤包括:
基站向终端发送占据整个或者部分系统带宽的导频;
终端测量所述导频范围内的每一个子频带的信道质量的平均值;
终端对所述信道质量的平均值进行信道质量映射,得到各个子频带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并将其反馈给基站;
基站接收各个子频带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
基站记录所获得的各个子频带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以及获得该信道质量指示的时刻和测量方向。
获得上行方向上的信道质量指示的步骤包括:
终端向基站发送占据部分或全部数据传输带宽的导频;
基站测量所述导频范围内的每一个子频带的信道质量的平均值;
基站将每一个子频带的信道质量的平均值进行信道质量映射,得到各个子频带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
基站记录所获得的各个子频带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以及获得该信道质量指示的时刻和测量方向。
所述信道质量使用接收功率或接收信噪比进行表征。
基站根据记录的信道质量指示的获得时刻与调度时刻之间的差值和所述系统预定的时间门限值之间的大小关系,选择所述差值比时间门限值小的信道质量指示作为可靠性高的信道质量指示。
基站选择记录的信道质量的测量方向与传输方向一致的信道质量指示作为可靠性高的信道质量指示。
若上行和下行方向信道质量指示的可靠性都高,则
利用上行方向信道质量指示为上行方向用户进行频域调度;
利用下行方向信道质量指示为下行方向用户进行频域调度。
若上行和下行方向信道质量指示的可靠性都低,则
基站可以选择终止频域调度;或
选择向终端发送控制信令,使终端发送或接收全频带导频,从而进行相应的信道质量的测量。
基站根据所获得的各个子频带上的信道质量指示,通过事先预定的信道质量指示与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的映射关系以及每一个子频带的大小,计算每一个子频带可以支持的传输块大小,为用户确定其传输所使用的频域资源位置,并确定其传输所使用的数据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
基站根据用户期望的传输数据大小、以及所获得的各个子频带可以支持的传输块大小共同决定用户传输所使用的频域资源位置。
基站确定完毕用户传输所使用的频域资源位置后,根据该频域资源位置中的子频带上的信道质量指示确定其传输所使用的数据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
相应地,与本发明方法具有相同或相应特定技术特征的频域调度装置包括:
信道质量获得单元,用于获得下行方向和上行方向上的信道质量指示,并将所获得的信道质量指示写入到信道质量存储单元;
信道质量存储单元,用于记录获得的信道质量指示以及获得该信道质量指示的时刻和测量方向;
频域调度单元,用于在信道质量指示存储单元中选择可靠性高的信道质量指示为下行和上行方向的用户进行频域调度。
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控制信令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控制信令进行信道质量的测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充分利用TDD通信系统的上下行信道的对称性,在基站同时获得下行方向和上行方向的信道质量测量值时,基站选择其中一个进行下行和上行方向的频域调度。灵活地实现了TDD通信系统的频域调度及简化了TDD通信系统的频域调度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频域资源由一系列连续的子载波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频域资源由一系列等间隔的子载波构成的示意图;
图3是频域资源由一个或者多个子频带构成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频域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进行下行和上行方向的频域调度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频域调度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频域调度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利用TDD通信系统的上下行信道的对称性,在基站同时获得下行方向和上行方向的信道质量指示时,基站选择其中一个可靠性高的进行下行和上行方向的频域调度。
前面已经提到,所谓频域调度,是指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系统决定选择哪些用户进行通信以及决定这些用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所述频域资源是指一系列子载波的集合,而所述频域资源位置是指频域资源中每一个子载波的序号。图1是频域资源由一系列连续的子载波构成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当频域资源由一系列连续的子载波构成,则频域资源位置可以用这些子载波的起止编号(例如m1、m2)表示,或者用子载波的起始/终止编号(例如m1/m2)以及子载波总数目(例如N)来表示。图2是频域资源由一系列等间隔的子载波构成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当频域资源由一系列等间隔的子载波构成,则频域资源位置可以用这些子载波的起止编号(例如m1、m2)以及间隔的子载波数目(例如L)来表示,或者用子载皮的起始/终止编号(例如m1/m2)、子载波总数目(例如N)以及间隔的子载波数目(例如L)来表示。但是一般情况下,基于OFDM技术的通信系统总是事先将所有的子载波划分为多个子频带,每个子频带由一系列连续的子载波构成,图3是频域资源由一个或者多个子频带构成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频域资源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子频带构成,而频域资源位置则可以用子频带的序号(例如S1、S2、S3、S4)来表示。
本发明中的频域调度仅仅包括:为用户终端选择合适的频域资源位置;和为用户终端选择传输所采用的数据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而至于所述用户终端是否被调度则可能还会由通信系统或用户终端本身的一些其他因素来共同决定。
图4是本发明频域调度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频域调度方法在频域调度过程中,首先,基站利用终端测量反馈获得下行方向和通过基站自己测量获得上行方向上每一个子频带的信道质量指示1(CQI1)和信道质量指示2(CQI2)(步骤101)。
在上述步骤中,基站通过用户终端测量反馈获得下行方向上每一个子频带的CQI1的一种方法包括:基站在下行所有(或者特定)的时隙中向用户终端发送占据整个(或者部分)系统带宽的导频;用户终端测量所述导频范围内的每一个子频带的信道质量的平均值;用户终端将所述信道质量的平均值反馈给基站;基站接收到相应的信道质量平均值之后,将其进行信道质量映射,得到各个子频带对应的CQI1;基站记录所获得的各个子频带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以及获得该信道质量指示的时刻和测量方向。
上述进行信道质量映射,是指将连续变化的信道质量分段与某一个信道质量指示值进行映射。不同的信道质量表征值(接收功率、接收SINR等)所对应的映射关系不同,若上下行方向所使用的信道质量表征值不同,则上下行所对应的映射关系也不同。下面以下行方向根据接收功率P进行信道质量映射为例进行说明,一个简单的映射关系如下表所示:
表1:信道质量映射示意表
接收功率P的范围 CQI1
-20dB<P≤-10dB 0
-10dB<P≤-0dB 1
0dB<P≤10dB 2
10dB<P≤20dB 3
其中,为了示意,这里只选取每隔10dB与一个CQI1值进行映射,而实际中可以选择更小的间隔进行信道质量映射,并且也可以是不等间隔的。
基站通过用户终端测量反馈获得下行方向上每一个子频带的CQI1的另一种方法包括:基站在下行所有(或者特定)的时隙中向用户终端发送占据整个(或者部分)系统带宽的导频;用户终端测量所述导频范围内的每一个子频带的信道质量的平均值;用户终端对所述信道质量的平均值进行信道质量映射,得到各个子频带对应的CQI1,并将其反馈给基站;基站接收各个子频带的信道质量指示,从而获得每一个子频带的CQI1;基站记录所获得的各个子频带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以及获得该信道质量指示的时刻和测量方向。
用户终端将其测量的信道质量的平均值反馈给基站,与用户终端将信道质量平均值进行信道质量映射后得到的CQI1反馈给基站相比,可以降低为了减少反馈量而采用映射方法所带来的性能损失。
在步骤101中,基站通过自己测量获得上行方向上每一个子频带的CQI2的方法包括:用户终端在上行所有(或者特定)的时隙中向基站发送占据数据传输带宽的导频及占据其他带宽的导频;基站测量所述导频范围内的每一个子频带的信道质量的平均值;基站将每一八子频带的信道质量的平均值进行信道质量映射,得到各个子频带对应的CQI2;基站记录所获得的各个子频带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以及获得该信道质量指示的时刻和测量方向。
虽然在用户终端将其测量的信道质量的平均值反馈给基站和/或基站自己测量的信道质量的平均值中,均未对信道质量的平均值进行信道质量映射,但是在基站获得所述信道质量的测量值之后,同样需要进行信道质量映射,用信道质量指示表征不同的信道质量,以进行所述下行和上行方向的频域调度。但是此时由于没有反馈量的限制,CQI的等级可以增多从而提高调度性能。
在步骤101之后,基站利用所述记录的信道质量指示1和信道质量指示2进行下行和上行方向的频域调度(步骤102)。具体描述如下,基站需根据实际需要在记录的信道质量指示中选择其中一个可靠的信道质量指示进行下行和上行方向的频域调度。例如,基站可以根据以下条件选择一个可靠的信道质量指示:
1)、基站根据记录的信道质量的获得时刻与调度时刻之间的差值和通信系统事先给定的时间门限值之间的大小关系,选择差值比时间门限值小的信道质量指示;通常,差值越小,信道质量指示的可靠性越高;
2)、基站根据记录的信道质量的测量方向与用户终端的传输方向的一致性,选择测量方向与传输方向一致的信道质量指示;通常,测量方向与传输方向一致时,信道质量指示比较可靠,即对于下行方向的频域调度尽量使用下行方向的信道质量指示,对于上行方向的频域调度尽量使用上行方向的信道质量指示。
若基站根据上述条件无法选择可靠的CQI,则基站可以选择终止频域调度;或选择向终端发送控制信令,使终端发送或接收全频带导频,从而进行相应的信道质量的测量,以便再次进行相应的频域调度。
另外,频域资源位置由终端期望的传输数据大小,以及在不同子频带上可支持的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共同决定。其中各个子频带上可支持的调制方式与编码速率由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和相应的映射关系决定。由于上下行的可用的调制方式的不同,以及上下行传输/接收方式的不同(比如检测算法不同;或者上行采用SC-FDMA方式进行传输,而下行采用OFDMA方式进行传输等),上下行方向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与可支持的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的映射关系是不同的。下面以下行方向的一个映射表进行具体说明,如表2所示:
表2:信道质量指示与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的映射关系表
CQI1或者CQI2 调制方式 编码速率
0 QPSK 1/3
1 QPSK 1/2
2 QPSK 2/3
3 QPSK 3/4
4 16QAM 1/2
5 16QAM 2/3
6 16QAM 4/5
7 64QAM 2/3
8 64QAM 3/4
9 64QAM 4/5
在上表中,无论基站是使用CQI1进行下行方向的频域调度,还是使用CQI2进行上行方向的频域调度,都将使用该表格所示的映射关系与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进行映射。
基站根据所获得的各个子频带上的信道质量指示(比如是CQI1),计算出每一个子频带可以支持的传输块大小。具体的,一个子频带可以支持的传输块大小由子频带的大小、信道质量指示所对应的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决定,即TBS=P*Q*R,其中TBS表示传输块大小;P表示一个子频带中可以用于数据的传输的符号数(即子频带大小);Q表示一个符号对应的比特(bits)数目,不同的调制方式所对应的Q值不同,比如QPSK调制所对应的Q=2、16QAM调制所对应的Q=3,而64QAM调制所对应的Q=4;R表示编码速率。如表3所示,假如系统中共存在5个子频带:
表3:基站获得的各个子频带上的CQI以及传输块大小
子频带序号 CQI1 传输块大小(bits)
1 2 257
2 4 404
3 6 660
4 9 1008
5 5 546
假如用户终端在下行方向上期望的传输数据大小为1500bits,那么子频带3和4所支持的传输块大小为1668>150(bits,恰好可以用于传输该用户期望在下行方向传输的数据大小,所以该用户的频域资源位置就确定为子频带3和子频带4。当终端的频域资源位置决定以后,其相应的传输所采用的数据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也因此决定。
以上,仅以利用CQI1进行下行方向的用户频域调度进行说明,其他诸如利用CQI2进行下行方向的频域调度、或者利用CQI1或CQI2进行上行方向的频域调度方法与此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由于用户终端在上下行方向上期望的传输数据大小的不同,最终为用户终端选择的频域资源位置、传输所采用的数据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在上下行方向上可能不同。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进行下行和上行方向的频域调度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假设基于OFDM的TDD系统具有子频带S1、S2、S3、S4(如图4所示),且基站同时获得下行方向的各个子频带上以接收功率的测量值表征的CQI1和上行方向的各个子频带上以接收SINR的测量值表征的CQI2,则基站利用下行方向的CQI1和上行方向的CQI2中的一个进行下行和上行方向的频域调度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701:基站在下行所有时隙中向用户终端发送占据全部系统带宽的导频;
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所有时隙,也可是部分时隙等;且也不限于占据全部系统带宽的导频,还可为占据部分系统带宽的导频。
接着,进入步骤702:用户终端测量导频范围内的子频带S1、S2、S3、S4各自的接收功率的平均值。其中接收功率可以利用发送的导频进行测量,比如:首先利用导频符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每一个导频符号对应的信道衰落值|hi|;然后将一个子频带内多个导频符号对应的信道衰落值进行平方求均值,即 P d = &Sigma; i = 1 M | h i | 2 M , 其中M为一个子频带内导频点的个数;最后将发射功率Pt乘以Pd,即得到接收功率的平均值Pr=Pt*Pd。
步骤703:用户终端对所述各个子频带接收功率的平均值与进行信道质量映射,并将得到的CQI1反馈给基站,基站接收CQI1,从而得到该用户对应的各个子频带上的信道质量指示;基站记录所获得的各个子频带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以及获得该信道质量指示的时刻和测量方向。
当然,此时用户终端也可对所述各个子频带的接收功率的平均值不进行信道质量映射,而直接将该平均值反馈给基站,基站在接收到该接收功率的平均值之后在进行信道质量映射。
步骤704:用户终端在上行特定时隙中向基站发送占据整个系统带宽的导频。
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时隙,也可是所有时隙;且也不限于占据整个系统带宽的导频,还可为占据部分系统带宽的导频。
步骤705:基站测量所述导频范围内的子频带S1、S2、S3、S4各自的接收SINR的平均值,并对其进行信道质量映射,得到CQI2,基站记录所获得的各个子频带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以及获得该信道质量指示的时刻和测量方向。其中接收SINR可以利用发送的导频进行测量,比如:首先利用导频符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每一个导频符号对应的信道衰落值|hi|;然后将一个子频带内多个导频符号对应的信道衰落值进行平并取倒数,得到 k i = 1 | h | 2 ; 最后将所有ki求平均值,即 SINR = &Sigma; i = 1 M k i M , 其中M为一个子频带内导频点的个数,即得到接收SINR的平均值。
应该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执行顺序,具体地是所述基站获得下行方向的以接收功率的测量值表征的信道质量指示的步骤(即步骤701~703)和基站获得上行方向的以SINR的测量值表征的信道质量指示的步骤(即步骤704~705)在执行时间上没有实质上的先后顺序,即可以先执行步骤701~703、之后执行步骤704~705;也可先执行步骤704~705、之后再执行步骤701~703;或者步骤701~703和步骤704~705同时执行。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每次进行频域调度之前,都必需进行步骤701~703和/或步骤704~705,实际上,基站只根据记录的信道质量指示进行频域调度,步骤701~703和/或步骤704~705目的只是为了更新信道质量的记录值。
由于基站同时获得了下行方向和上行方向各个子频带上的信道质量指示CQI1和CQI2,因此进入步骤706:基站根据记录的信道质量获得时刻和测量方向判断CQI1和CQI2的可靠性,以选择一个可靠性高的信道质量指示使用。其中,具体为:
首先,基站判断CQI1的获得时刻与调度时刻之间的差值t1和TDD通信系统事先给定的时间门限值T之间的大小关系;如果t1<T,则CQI1的可靠性高;如果t1>T,则CQI1的可靠性低。
其次,基站判断所述CQI2的获得时刻与调度时刻之间的差值t2和所述TDD通信系统事先给定的时间门限值T之间的大小关系;如果t2<T,则所述CQI2的可靠性高;如果t2>T,则所述CQI2的可靠性低。
若基站判断出所述CQI1和CQI2的可靠性都高,则进入步骤707:基站判断终端的传输方向为上行方向还是下行方向。
如果用户的传输方向为上行方向,则进入步骤708:基站利用所述CQI2在上行方向为用户终端选择合适的频域资源位置;并为用户终端选择传输所采用的数据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
如果用户的传输方向为下行方向,则进入步骤709:基站利用所述CQI1在下行方向为用户终端选择合适的频域资源位置;并为用户终端选择传输所采用的数据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
若基站判断出所述CQI1和CQI2的可靠性都低,则进入步骤710:基站终止所述频域调度。当然,基站并不限于必须终止所述频域调度,基站也可向用户终端发送控制信令,使用户终端发送或接收全频带导频,从而进行相应的信道质量的测量,以便再次进行相应的频域调度。
若基站判断出只有所述CQI1的可靠性高,则进入步骤711:基站利用所述CQI1在下行和上行方向为用户终端选择合适的频域资源位置;并为用户终端选择传输所采用的数据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
若基站判断出只有所述CQI2的可靠性高,则进入步骤712:基站利用所述CQI2在下行和上行方向为用户终端选择合适的频域资源位置;并为用户终端选择传输所采用的数据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
这样基站就可利用下行方向的接收功率的测量值所表征的CQI1或上行方向的接收SINR的测量值所表征的CQI2进行下行和/或上行方向的频域调度,同理基站也可以利用下行方向的接收SINR等其他信道质量的指示CQI1或上行方向的接收功率等其他信道质量的指示CQI2进行下行和/或上行方向的频域调度,在此不再赘述。
图6为本发明频域调度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频域调度的装置,该装置由信道质量获得单元、信道质量存储单元和频域调度单元构成。其中信道质量获得单元用于获得下行方向和上行方向上的信道质量指示,并将所获得的信道质量指示写入到信道质量存储单元。当其获得下行方向的信道质量指示时,接收相应的信道质量平均值并进行信道质量映射,得到各个子频带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或者直接接收各个子频带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并将所获得的信道质量指示写入到信道质量存储单元;当其获得上行方向的信道质量指示时,测量所述导频范围内的每一个子频带的信道质量的平均值,并将每一个子频带的信道质量的平均值进行信道质量映射,得到各个子频带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然后将所获得的信道质量指示写入到信道质量存储单元。
信道质量存储单元用于记录获得的信道质量指示以及获得该信道质量指示的时刻和测量方向。
频域调度单元用于在信道质量指示存储单元中记录的信道质量指示中,选择可靠性高的信道质量指示为下行和上行方向的用户进行频域调度。频域调度单元选择所述差值比时间门限值小的信道质量指示作为可靠性高的信道质量指示,或选择记录的信道质量的测量方向与传输方向一致的信道质量指示作为可靠性高的信道质量指示。若上行和下行方向信道质量指示的可靠性都高,则利用上行方向信道质量指示为上行方向用户进行频域调度;利用下行方向信道质量指示为下行方向用户进行频域调度。若上行和下行方向信道质量指示的可靠性都低,则基站可以选择终止频域调度;或选择向终端发送控制信令,使终端发送或接收全频带导频,从而进行相应的信道质量的测量。
图7为本发明频域调度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当频域调度单元无法从信道质量指示存储单元中获得高可靠性的信道质量指示时,本发明装置中需要进一步包括一个控制信令发送单元,可以选择向终端发送控制信令,使终端发送或接收全频带导频,从而进行相应的信道质量的测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频域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
获得下行方向和上行方向上的信道质量指示;
选择可靠性高的信道质量指示为下行和上行方向的用户进行频域调度,其中,基站根据记录的信道质量指示的获得时间与调度时刻之间的差值和所述系统预定的时间门限值之间的大小关系,选择所述差值比时间门限值小的信道质量指示作为可靠性高的信道质量指示,或者,选择记录的信道质量的测量方向与传输方向一致的信道质量指示作为可靠性高的信道质量指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下行方向上的信道质量指示的步骤包括:
基站向终端发送占据整个或部分系统带宽的导频;
终端测量所述导频范围内的每一个子频带的信道质量的平均值;
终端将所述信道质量的平均值反馈给基站;
基站接收相应的信道质量平均值并进行信道质量映射,得到各个子频带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
基站记录所获得的各个子频带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以及获得该信道质量指示的时刻和测量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下行方向上的信道质量指示的步骤包括:
基站向终端发送占据整个或者部分系统带宽的导频;
终端测量所述导频范围内的每一个子频带的信道质量的平均值;
终端对所述信道质量的平均值进行信道质量映射,得到各个子频带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并将其反馈给基站;
基站接收各个子频带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
基站记录所获得的各个子频带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以及获得该信道质量指示的时刻和测量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上行方向上的信道质量指示的步骤包括:
终端向基站发送占据部分或全部数据传输带宽的导频;
基站测量所述导频范围内的每一个子频带的信道质量的平均值;
基站将每一个子频带的信道质量的平均值进行信道质量映射,得到各个子频带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
基站记录所获得的各个子频带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以及获得该信道质量指示的时刻和测量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质量使用接收功率或接收信噪比进行表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上行和下行方向信道质量指示的可靠性都高,则
利用上行方向信道质量指示为上行方向用户进行频域调度;
利用下行方向信道质量指示为下行方向用户进行频域调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上行和下行方向信道质量指示的可靠性都低,则
基站选择终止频域调度;或
选择向终端发送控制信令,使终端发送或接收全频带导频,从而进行相应的信道质量的测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根据所获得的各个子频带上的信道质量指示,通过事先预定的信道质量指示与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的映射关系以及每一个子频带的大小,计算每一个子频带可以支持的传输块大小,为用户确定其传输所使用的频域资源位置,并确定其传输所使用的数据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根据用户期望的传输数据大小、以及所获得的各个子频带可以支持的传输块大小共同决定用户传输所使用的频域资源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确定完毕用户传输所使用的频域资源位置后,根据该频域资源位置中的子频带上的信道质量指示确定其传输所使用的数据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
11.一种频域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道质量获得单元,用于获得下行方向和上行方向上的信道质量指示,并将所获得的信道质量指示写入到信道质量存储单元;
信道质量指示存储单元,用于记录获得的信道质量指示以及获得该信道质量指示的时刻和测量方向;
频域调度单元,用于在信道质量指示存储单元中选择可靠性高的信道质量指示为下行和上行方向的用户进行频域调度,其中,基站根据记录的信道质量指示的获得时间与调度时刻之间的差值和所述系统预定的时间门限值之间的大小关系,选择所述差值比时间门限值小的信道质量指示作为可靠性高的信道质量指示,或者,选择记录的信道质量的测量方向与传输方向一致的信道质量指示作为可靠性高的信道质量指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控制信令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控制信令进行信道质量的测量。
CN2006100784404A 2006-05-26 2006-05-26 频域调度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10798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784404A CN101079859B (zh) 2006-05-26 2006-05-26 频域调度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784404A CN101079859B (zh) 2006-05-26 2006-05-26 频域调度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9859A CN101079859A (zh) 2007-11-28
CN101079859B true CN101079859B (zh) 2011-08-03

Family

ID=38907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784404A Active CN101079859B (zh) 2006-05-26 2006-05-26 频域调度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798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6433B (zh) * 2008-06-24 2011-10-0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系统中信道质量指示发送、传输调度方法及设备
CN101615944B (zh) * 2008-06-24 2014-03-1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下行信道响应信息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01841354B (zh) * 2009-03-17 2014-02-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测量导频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098789B (zh) * 2009-12-10 2014-12-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频选调度方法及装置
WO2014012235A1 (zh) 2012-07-19 2014-0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适应频域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3974002A (zh) * 2013-02-06 2014-08-06 北京昆腾微电子有限公司 自动选择无线传输频率的方法和装置、无线传输机
CN111050349B (zh) 2018-10-12 2021-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9859A (zh) 2007-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9859B (zh) 频域调度方法和装置
JP5020336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US9414363B2 (e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00844B2 (en) Selecting receiver chains of a mobile unit for receiving wireless signals
CN1709001B (zh) 无线通信系统信道品质预测的方法
KR10084264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02301792B (zh) 在数据信道或控制信道上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EP2053770B1 (en) A method for realizing frequency domain scheduling in the time division duplex system and the system thereof
US20140080497A1 (en)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043880A1 (en) Wireless Transmitter, Wireless Receiver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90085549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자동적인 사용자 단말 전송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US20180248647A1 (en) Method for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selection and related network nodes and terminal devices
AU200627639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CN101772050B (zh) 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载波选择/信道信息测量和反馈系统、方法
CN108093487A (zh) 一种调度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8496396A (zh) 无线设备、网络节点及由无线设备和网络节点执行的用于彼此通信的方法
CN101374283B (zh) 基站调度用户设备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及基站系统
US8340585B2 (en) Receiving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80080892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6105121B (zh) 用于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获取下行数据的方法与设备
CN102308543B (zh) 用于无线系统中信道质量数据的传输的技术
CN100391305C (zh)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的信道资源分配方法
Hong et al. A study 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 with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for TDD downlink scheduling
US10382163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based on channel capacity
KR101468081B1 (ko) 수신 단말의 채널 추정을 사용하는 단말 간 통신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612 Shanghai City, Songjiang Caohejing Xuhui District hi tech park Xinzhuan Highway No. 518, building 6, room 101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700 Shanghai city Qingpu District No. 599 new road, building 3, No. 103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612 Shanghai Caohejing Songjiang hi tech park Xinzhuan Highway No. 518, building 6, room 101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612 Shanghai City, Songjiang Caohejing Xuhui District hi tech park Xinzhuan Highway No. 518, building 6, room 101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